CN107264461A - 一种基于斜块的悬崖防滑落厢式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斜块的悬崖防滑落厢式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64461A
CN107264461A CN201710453753.1A CN201710453753A CN107264461A CN 107264461 A CN107264461 A CN 107264461A CN 201710453753 A CN201710453753 A CN 201710453753A CN 107264461 A CN107264461 A CN 1072644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guide
block
rotating shaft
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5375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Fuyang Hongxiang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Fuyang Hongxiang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Fuyang Hongxiang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Fuyang Hongxiang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5375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64461A/zh
Publication of CN1072644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6446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3Roll-over pro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底盘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斜块的悬崖防滑落厢式车辆,它包括调节机构、车厢,当在行驶过程中其中一个车轮滑落到悬崖外侧时,第一齿轮与第五齿轮啮合;通过第一齿轮带动第五齿轮转动;第五齿轮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带动第二齿条移动;通过第二齿条使得车厢的重心移动到另外三个车轮之间;通过另外三个车轮给车厢提供支撑力;防止车厢滑落悬崖。当厢式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轮经过较大的路坑时,车厢的重心会发生较大倾斜;这种情况通过第一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第一齿轮带动第四齿轮转动;第四齿轮带动第二齿条移动;通过第二齿条使得车厢的重心移动到另外三个车轮之间;防止因为经过过大的路坑造成车辆重心倾斜而翻车。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斜块的悬崖防滑落厢式车辆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底盘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斜块的悬崖防滑落厢式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厢式车辆的车厢与车轮之间处于联动状态;当驾驶者在驾驶过程中因为一时疏忽而使得厢式车辆一侧的车轮滑出悬崖时,厢式车辆车厢的重心也会跟车轮移动;偏向悬崖一侧;而驾驶者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就很容易使得厢式车辆发生侧翻而滚落悬崖;对驾驶者和乘车者造成伤害;所以设计一种能够自动调节车厢重心位置的厢式车辆是非常必要的。
本发明设计一种基于斜块的悬崖防滑落厢式车辆解决如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斜块的悬崖防滑落厢式车辆,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基于斜块的悬崖防滑落厢式车辆,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调节机构、车厢、第一导轨、固定板、第一导槽、方形孔、第二导槽、第三导槽、第四导槽,其中车厢的下端均匀地开有两个第一导槽;固定板下端的前后两侧开有两个相互对称的方形孔;固定板下端的前后两侧分别开有两个第三导槽,且四个第三导槽前后左右相互对称;四个第三导槽位于两个方形孔之间;固定板下端的前后两侧分别开有两个第二导槽,且四个第二导槽前后左右相互对称;位于前后同侧的两个第二导槽位于前后同侧的两个第三导槽外侧;固定板下端的前后两侧分别开有两个第四导槽,且四个第四导槽前后左右相互对称;位于左右同侧的两个第四导槽位于左右同侧的两个第二导槽外侧;两个第一导轨均匀地安装固定板上侧;固定板通过两个第一导轨与两个第一导槽的配合安装在车厢的下侧;四个调节机构分别安装在固定板下侧的四个角落处;第二导槽与第四导槽相互平行;第三导槽与方形孔相互平行;第三导槽和方形孔分别与第二导槽相互平行。
上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三支撑、伸缩内板、连接块、连接杆、第一旋转伸缩轴、第一支撑、第二支撑、第一齿条、第二齿轮、驱动伸缩杆、驱动连接、第五支撑、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二齿条、第二转轴、伸缩杆、第三导块、第三导轨、第三转轴、第四转轴、伸缩外套板、车轮轴、固定导向块、弹簧固定板、伸缩板、第一弹簧、第一齿轮、第五齿轮、第五转轴、连接板;移动导向块、导向槽、第二伸缩杆、第一限位块、连接支撑、滑块、第二导块、第六转轴、第四导块、第二限位块,其中固定导向块的上端安装在固定板的下端;两个伸缩外套板对称地安装在固定导向块的两侧;两个伸缩内板的上端分别安装在两个伸缩外套板内侧;两个伸缩内板的下端相向的一侧均开有一个导向槽;车轮安装在车轮轴的一端;移动导向块通过连接支撑安装在车轮轴的另一端;移动导向块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滑块;移动导向块通过两个滑块与两个导向槽的配合安装在两个伸缩内板之间;移动导向块顶面与固定导向块底面配合;弹簧固定板安装在固定板的下端且偏向固定板中心;弹簧固定板与移动导向块之间通过伸缩板连接;伸缩板的倾斜程度与移动导向块顶面倾斜程度相同;弹簧固定板和移动导向块之间安装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嵌套在伸缩板外侧;连接板的一端安装在移动导向块的侧面上;第一限位块的上端安装有第二导块;第一限位块通过第一限位块与第四导槽的配合安装在固定板的下侧;第一限位块与连接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伸缩杆连接;第一齿条的上端安装有第二导块;第一齿条通过第四导块与第二导槽的配合安装在固定板的下侧;第一齿条上与移动导向块相向的侧面上安装有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配合;第六转轴通过第六支撑安装在固定板的下侧;第二齿轮安装在第六转轴的一端,且第二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第二转轴通过第二支撑安装在固定板的下侧;第二转轴的一端与第六转轴的另一端通过锥齿配合;第三转轴通过第三支撑安装在固定板的下侧;第三转轴的一端与第二转轴的另一端通过锥齿配合;第一旋转伸缩轴通过第一支撑安装在固定板的下侧;第一旋转伸缩轴的一端与第三转轴的另一端通过锥齿配合;第一旋转伸缩轴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齿轮;第一旋转伸缩轴上安装有第一齿轮的一端安装有驱动连接,且驱动连接位于第一齿轮上侧;驱动连接通过驱动伸缩杆与车轮轴的端面连接;第四转轴的上端安装在固定板下端的轴孔内;第四转轴的下端安装有第四齿轮;第四齿轮与第一齿轮配合;第五转轴通过第五支撑安装在固定板的下侧;第五齿轮安装在第五转轴的上端;第三齿轮安装在第五转轴的下端;第五齿轮与第一齿轮配合;第二齿条的上端安装有第三导轨;第三导轨的上端安装有第三导块;第二齿条通过第三导块和第三导轨与第三导槽的配合安装在固定板下侧;第二齿条分别与第四齿轮和第三齿轮啮合;连接杆的上端安装在车厢的下侧,且连接杆穿过方形孔;连接块安装在连接杆的下端;连接块与第二齿条之间通过伸缩杆连接。
上述第三齿轮的直径为第五齿轮直径的三倍;第五齿轮直径与第四齿轮相同。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弹簧为拉伸弹簧。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作为直线状第三导槽的替换方案为弧形状第三导槽且弧形的中心偏向车身中心方向。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作为第一齿条上所安的一个第二导块的替换方案为两个第二导块或三个第二导块;作为第二齿条上所安的一个第三导块和一个第三导轨的替换方案为两个第三导块和二个第三导轨。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齿轮与第一旋转伸缩轴下端之间通过轴承连接;第二齿轮与第二转轴之间通过轴承连接;第三齿轮与第五转轴之间通过轴承连接;第四齿轮与第四转轴之间通过轴承连接;第五齿轮与第五转轴之间通过轴承连接。
相对于传统的底盘安全技术,本发明设计的厢式车辆具有自动调节功能;当该厢式车辆行驶在具有悬崖的道路上且其中一侧车轮滑落到悬崖外侧时;通过车轮的移动可以调节车厢的重心;使厢式车辆的重心移动到另外三个车轮之间;通过另外三个车轮来支撑车厢;进而防止厢式车辆掉落悬崖。
本发明中固定导向块的上端安装在固定板的下端;两个伸缩外套板对称地安装在固定导向块的两侧;两个伸缩内板的上端分别安装在两个伸缩外套板内侧;两个伸缩内板的下端相向的一侧均开有一个导向槽;车轮安装在车轮轴的一端;移动导向块通过连接支撑安装在车轮轴的另一端;移动导向块通过两个滑块与两个导向槽的配合安装在两个伸缩内板之间;移动导向块顶面与固定导向块底面配合;弹簧固定板与移动导向块之间通过伸缩板连接;伸缩板的倾斜程度与移动导向块顶面倾斜程度相同;弹簧固定板和移动导向块之间安装有第一弹簧;连接板的一端安装在移动导向块的侧面上;第一限位块的上端安装有第二导块;第一限位块通过第一限位块与第四导槽的配合安装在固定板的下侧;第一限位块与连接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伸缩杆连接;当车轮滑落到悬崖外侧时在车轮重力、伸缩板和第一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车轮会沿着移动导向块顶面的倾斜方向向靠近车厢中心位置移动,使轮子尽可能的靠近路面;车轮移动会带动车轮轴移动;车轮轴移动会带动移动导向块移动;移动导向块移动会带动连接板移动;连接板移动带动第二伸缩杆移动;第二伸缩杆移动带动第一限位块移动;第二伸缩杆的作用是防止了第一限位块在移动过程中与连接板之间发生干涉;伸缩板的作用是给在移动导向块移动过程中能够给移动导向块提供导向的作用;固定导向块和两个伸缩内板的作用是在车轮受到较大撞击时能够通过固定导向块和两个伸缩内板来承受车轮所受的撞击力,防止车轮发生较大振动而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第一齿条通过第四导块与第二导槽的配合安装在固定板的下侧;第一齿条上与移动导向块相向的侧面上安装有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配合;第六转轴通过第六支撑安装在固定板的下侧;第二齿轮安装在第六转轴的一端,且第二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第二转轴通过第二支撑安装在固定板的下侧;第二转轴的一端与第六转轴的另一端通过锥齿配合;第三转轴通过第三支撑安装在固定板的下侧;第三转轴的一端与第二转轴的另一端通过锥齿配合;第一旋转伸缩轴通过第一支撑安装在固定板的下侧;第一旋转伸缩轴的一端与第三转轴的另一端通过锥齿配合;第一旋转伸缩轴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齿轮;第一旋转伸缩轴上安装有第一齿轮的一端安装有驱动连接,驱动连接通过驱动伸缩杆与车轮轴的端面连接;当第二限位块移动过程中与第一限位块接触时;第二限位块会带动第一限位块移动;第一限位块移动带动第一齿条移动;第一齿条移动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带动第六转轴转动;第六转轴转动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转动带动第三转轴转动;第三转轴转动带动第一旋转伸缩轴转动;第一旋转伸缩轴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同时车轮轴向下移动会依次带动驱动伸缩杆和驱动连接向下移动;驱动连接向下移动带动第一齿轮向下移动;第四转轴的上端安装在固定板下端的轴孔内;第四转轴的下端安装有第四齿轮;第四齿轮与第一齿轮配合;第五齿轮安装在第五转轴的上端;第三齿轮安装在第五转轴的下端;第五齿轮与第一齿轮配合;第二齿条通过第三导块和第三导轨与第三导槽的配合安装在固定板下侧;第二齿条分别与第四齿轮和第三齿轮啮合;连接杆的上端安装在车厢的下侧;连接块安装在连接杆的下端;连接块与第二齿条之间通过伸缩杆连接;当第一齿轮向下移动过程中与第四齿轮啮合时;第一齿轮转动会带动第四齿轮转动;第四齿轮转动会带动第二齿条移动;当第一齿轮向下移动过程中与第五齿轮啮合时;第一齿轮转动会带动第五齿轮转动;第五齿轮转动会带动第五转轴转动;第五转轴转动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齿条移动;由于第三齿轮的直径为第五齿轮直径的三倍,第五齿轮直径与第四齿轮相同;所以当第一齿轮向下移动过程中与第四齿轮啮合时第二齿条移动的速度为第一齿轮向下移动过程中与第五齿轮啮合时第二齿条移动速度的三分之一;如果当第一齿轮向下移动过程中与第四齿轮啮合时第二齿条移动的速度和第一齿轮向下移动过程中与第五齿轮啮合时第二齿条移动速度的比例过小则会使得车厢移动速度过快;使得车厢产生振动,对车内人员造成影响;如果当第一齿轮向下移动过程中与第四齿轮啮合时第二齿条移动的速度和第一齿轮向下移动过程中与第五齿轮啮合时第二齿条移动速度的比例过大则会使得车厢移动速度过慢;而不能对车厢的重心进行及时调整,造成交通事故。通过试验当第一齿轮向下移动过程中与第四齿轮啮合时第二齿条移动的速度为第一齿轮向下移动过程中与第五齿轮啮合时第二齿条移动速度的三分之一最为恰当;连接杆的上端安装在车厢的下侧;连接块安装在连接杆的下端;连接块与第二齿条之间通过伸缩杆连接;当第二齿条移动时可以带动伸缩杆移动;伸缩杆移动带动连接块移动;连接块移动带动连接杆移动;连接杆移动带动车厢移动;本发明设计的伸缩杆的作用是保证第二齿条在前后移动过程中连接杆不会与固定板干涉;本发明设计的第三导槽为直线状;第二齿条通过第三导块和第三导轨与第三导槽的配合安装在固定板下侧;通过第三导块和第三导轨与第三导槽的配合对第二齿条起到了导向的作用;本发明设计的第一旋转伸缩轴其既可以进行伸缩同时又可以传递扭矩。本发明设计的驱动伸缩杆的作用是防止车轮在移动过程中与驱动连接发生干涉。
本发明设计的厢式车辆在正常行驶过程中,第一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当在行驶过程中其中一个车轮滑落到悬崖外侧时车轮会沿着移动导向块顶面的倾斜方向向靠近车厢中心位置移动时;车轮移动会带动车轮轴移动;车轮轴移动会带动移动导向块移动;移动导向块移动会带动连接板移动;连接板移动带动第二伸缩杆移动;第二伸缩杆移动带动第一限位块移动;第二限位块移动过程中与第一限位块接触;第二限位块会带动第一限位块移动;第一限位块移动带动第一齿条移动;第一齿条移动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带动第六转轴转动;第六转轴转动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转动带动第三转轴转动;第三转轴转动带动第一旋转伸缩轴转动;第一旋转伸缩轴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同时车轮轴移动会依次带动驱动伸缩杆和驱动连接向下移动;驱动连接向下移动带动第一齿轮向下移动;此种情况下第一齿轮与第五齿轮啮合;第一齿轮转动带动第五齿轮转动;第五齿轮转动会带动第五转轴转动;第五转轴转动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齿条移动;第二齿条移动带动伸缩杆移动;伸缩杆移动带动连接块移动;连接块移动带动连接杆移动;连接杆移动带动车厢移动;使得车厢的重心快速向没有滑落到悬崖外侧的一端移动;最后使得车厢的重心移动到另外三个车轮之间;通过另外三个车轮给车厢提供支撑力;防止车厢滑落悬崖。当厢式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轮经过比较小的路坑时,车厢的重心不会发生较大倾斜;但是这种情况下车轮也会发生移动;但移动距离较小,此距离不会使得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发生接触,不会触发第一齿条的移动;进而不会影响车厢的重心变化;当厢式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轮经过比较大的路坑时,车厢的重心会发生较大倾斜;这种情况下车轮发生移动且移动距离可以使得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发生接触,第二限位块带动第一限位块移动;第一限位块移动带动第一齿条移动;第一齿条移动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带动第六转轴转动;第六转轴转动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转动带动第三转轴转动;第三转轴转动带动第一旋转伸缩轴转动;第一旋转伸缩轴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同时车轮轴移动会依次带动驱动伸缩杆和驱动连接向下移动;驱动连接向下移动带动第一齿轮向下移动;但车轮的移动距离只会使得第一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而第一齿轮转动会带动第四齿轮转动;第四齿轮转动会带动第二齿条移动;第二齿条移动带动伸缩杆移动;伸缩杆移动带动连接块移动;连接块移动带动连接杆移动;连接杆移动带动车厢移动;使得车厢的重心以一个均匀的速度向没有滑落路坑的一端移动;最后使得车厢的重心移动到另外三个车轮之间;通过另外三个车轮给车厢提供支撑力;防止因为经过过大的路坑造成车辆重心倾斜而翻车。
附图说明
图1是整体部件分布示意图。
图2是车厢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导轨安装示意图。
图4是方形孔分布示意图。
图5是第三导槽分布示意图。
图6是调节机构安装示意图。
图7是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8是车轮结构示意图。
图9是连接支撑安装示意图。
图10是第一弹簧安装示意图。
图11是固定导向块结构示意图。
图12是移动导向块结构示意图。
图13是伸缩外套板安装示意图。
图14是伸缩内板安装示意图。
图15是第二齿条工作原理平面示意图。
图16是第二齿条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17是第一齿轮安装示意图。
图18是第一弹簧安装示意图。
图19是连接杆安装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调节机构;2、车厢;3、第一导轨;4、固定板;5、第一导槽;6、方形孔;7、第二导槽;8、第三导槽;9、第四导槽;10、车轮;11、第三支撑;12、伸缩内板;13、连接块;14、连接杆;15、第一旋转伸缩轴;16、第一支撑;17、第二支撑;18、第一齿条;19、第二齿轮;20、驱动伸缩杆;21、驱动连接;22、第五支撑;23、第三齿轮;24、第四齿轮;25、第二齿条;26、第四转轴;27、伸缩杆;28、第三导块;29、第三导轨;30、第三转轴;31、第二转轴;32、伸缩外套板;33、车轮轴;34、固定导向块;35、连接板;36、弹簧固定板;38、伸缩板;39、第一弹簧;42、第一齿轮;43、第五齿轮;44、第五转轴;46、移动导向块;47、导向槽;48、第二伸缩杆;49、第一限位块;50、连接支撑;51、滑块;52、第二导块;53、第六支撑;54、第六转轴;55、第四导块;56、第二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它包括调节机构1、车厢2、第一导轨3、固定板4、第一导槽5、方形孔6、第二导槽7、第三导槽8、第四导槽9,其中如图2所示,车厢2的下端均匀地开有两个第一导槽5;如图5所示,固定板4下端的前后两侧开有两个相互对称的方形孔6;固定板4下端的前后两侧分别开有两个第三导槽8,且四个第三导槽8前后左右相互对称;四个第三导槽8位于两个方形孔6之间;固定板4下端的前后两侧分别开有两个第二导槽7,且四个第二导槽7前后左右相互对称;位于前后同侧的两个第二导槽7位于前后同侧的两个第三导槽8外侧;如图4所示,固定板4下端的前后两侧分别开有两个第四导槽9,且四个第四导槽9前后左右相互对称;位于左右同侧的两个第四导槽9位于左右同侧的两个第二导槽7外侧;如图3所示,两个第一导轨3均匀地安装固定板4上侧;固定板4通过两个第一导轨3与两个第一导槽5的配合安装在车厢2的下侧;如图6所示,四个调节机构1分别安装在固定板4下侧的四个角落处;第二导槽7与第四导槽9相互平行;第三导槽8与方形孔6相互平行;第三导槽8和方形孔6分别与第二导槽7相互平行。
如图7所示,上述调节机构1包括第三支撑11、伸缩内板12、连接块13、连接杆14、第一旋转伸缩轴15、第一支撑16、第二支撑17、第一齿条18、第二齿轮19、驱动伸缩杆20、驱动连接21、第五支撑22、第三齿轮23、第四齿轮24、第二齿条25、第二转轴31、伸缩杆27、第三导块28、第四导块55、第三导轨29、第三转轴30、第四转轴26、伸缩外套板32、车轮轴33、固定导向块34、弹簧固定板36、伸缩板38、第一弹簧39、第一齿轮42、第五齿轮43、第五转轴44、连接板35;移动导向块46、导向槽47、第二伸缩杆48、第一限位块49、连接支撑50、滑块51、第二导块52、第六转轴54、第二限位块56,其中如图11所示,固定导向块34的上端安装在固定板4的下端;如图13所示,两个伸缩外套板32对称地安装在固定导向块34的两侧;如图14所示,两个伸缩内板12的上端分别安装在两个伸缩外套板32内侧;两个伸缩内板12的下端相向的一侧均开有一个导向槽47;如图8所示,车轮10安装在车轮轴33的一端;如图12所示,移动导向块46通过连接支撑50安装在车轮轴33的另一端;移动导向块46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滑块51;移动导向块46通过两个滑块51与两个导向槽47的配合安装在两个伸缩内板12之间;移动导向块46顶面与固定导向块34底面配合;如图7所示,弹簧固定板36安装在固定板4的下端且偏向固定板4中心;如图9所示,弹簧固定板36与移动导向块46之间通过伸缩板38连接;伸缩板38的倾斜程度与移动导向块46顶面倾斜程度相同;如图10所示,弹簧固定板36和移动导向块46之间安装有第一弹簧39;且第一弹簧39嵌套在伸缩板38外侧;如图12所示,连接板35的一端安装在移动导向块46的侧面上;第一限位块49的上端安装有第二导块52;第一限位块49通过第一限位块49与第四导槽9的配合安装在固定板4的下侧;第一限位块49与连接板35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伸缩杆48连接;如图7所示,第一齿条18的上端安装有第二导块52;第一齿条18通过第四导块55与第二导槽7的配合安装在固定板4的下侧;如图17所示,第一齿条18上与移动导向块46相向的侧面上安装有第一限位块49;第一限位块49与第二限位块56配合;如图7所示,第六转轴54通过第六支撑53安装在固定板4的下侧;第二齿轮19安装在第六转轴54的一端,且第二齿轮19与第一齿条18啮合;第二转轴31通过第二支撑17安装在固定板4的下侧;如图18所示,第二转轴31的一端与第六转轴54的另一端通过锥齿配合;第三转轴30通过第三支撑11安装在固定板4的下侧;第三转轴30的一端与第二转轴31的另一端通过锥齿配合;第一旋转伸缩轴15通过第一支撑16安装在固定板4的下侧;第一旋转伸缩轴15的一端与第三转轴30的另一端通过锥齿配合;如图16所示,第一旋转伸缩轴15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齿轮42;第一旋转伸缩轴15上安装有第一齿轮42的一端安装有驱动连接21,且驱动连接21位于第一齿轮42上侧;驱动连接21通过驱动伸缩杆20与车轮轴33的端面连接;第四转轴26的上端安装在固定板4下端的轴孔内;第四转轴26的下端安装有第四齿轮24;如图15所示,第四齿轮24与第一齿轮42配合;第五转轴44通过第五支撑22安装在固定板4的下侧;第五齿轮43安装在第五转轴44的上端;第三齿轮23安装在第五转轴44的下端;第五齿轮43与第一齿轮42配合;第二齿条25的上端安装有第三导轨29;第三导轨29的上端安装有第三导块28;第二齿条25通过第三导块28和第三导轨29与第三导槽8的配合安装在固定板4下侧;第二齿条25分别与第四齿轮24和第三齿轮23啮合;如图19所示,连接杆14的上端安装在车厢2的下侧,且连接杆14穿过方形孔6;连接块13安装在连接杆14的下端;连接块13与第二齿条25之间通过伸缩杆27连接。
上述第三齿轮23的直径为第五齿轮43直径的三倍;第五齿轮43直径与第四齿轮24相同。
上述第一弹簧39为拉伸弹簧。
上述作为直线状第三导槽8的替换方案为弧形状第三导槽8且弧形的中心偏向车身中心方向。
上述作为第一齿条18上所安的一个第二导块52的替换方案为两个第二导块52或三个第二导块52;作为第二齿条25上所安的一个第三导块28和一个第三导轨29的替换方案为两个第三导块28和二个第三导轨29。
上述第一齿轮42与第一旋转伸缩轴15下端之间通过轴承连接;第二齿轮19与第二转轴31之间通过轴承连接;第三齿轮23与第五转轴44之间通过轴承连接;第四齿轮24与第四转轴26之间通过轴承连接;第五齿轮43与第五转轴44之间通过轴承连接。
综上所述:
本发明设计的厢式车辆具有自动调节功能;当该厢式车辆行驶在具有悬崖的道路上且其中一侧车轮10滑落到悬崖外侧时;通过车轮10的移动可以调节车厢2的重心;使厢式车辆的重心移动到另外三个车轮10之间;通过另外三个车轮10来支撑车厢2;进而防止厢式车辆掉落悬崖。
本发明中固定导向块34的上端安装在固定板4的下端;两个伸缩外套板32对称地安装在固定导向块34的两侧;两个伸缩内板12的上端分别安装在两个伸缩外套板32内侧;两个伸缩内板12的下端相向的一侧均开有一个导向槽47;车轮10安装在车轮轴33的一端;移动导向块46通过连接支撑50安装在车轮轴33的另一端;移动导向块46通过两个滑块51与两个导向槽47的配合安装在两个伸缩内板12之间;移动导向块46顶面与固定导向块34底面配合;弹簧固定板36与移动导向块46之间通过伸缩板38连接;伸缩板38的倾斜程度与移动导向块46顶面倾斜程度相同;弹簧固定板36和移动导向块46之间安装有第一弹簧39;连接板35的一端安装在移动导向块46的侧面上;第一限位块49的上端安装有第二导块52;第一限位块49通过第一限位块49与第四导槽9的配合安装在固定板4的下侧;第一限位块49与连接板35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伸缩杆48连接;当车轮10滑落到悬崖外侧时在车轮10重力、伸缩板38和第一弹簧39弹力的作用下,车轮10会沿着移动导向块46顶面的倾斜方向向靠近车厢2中心位置移动时;车轮10移动会带动车轮轴33移动;车轮轴33移动会带动移动导向块46移动;移动导向块46移动会带动连接板35移动;连接板35移动带动第二伸缩杆48移动;第二伸缩杆48移动带动第一限位块49移动;第二伸缩杆48的作用是防止了第一限位块49在移动过程中与连接板35之间发生干涉;伸缩板38的作用是给在移动导向块46移动过程中能够给移动导向块46提供导向的作用;固定导向块34和两个伸缩内板12的作用是在车轮10受到较大撞击时能够通过固定导向块34和两个伸缩内板12来承受车轮10所受的撞击力,防止车轮10发生较大振动而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第一齿条18通过第四导块55与第二导槽7的配合安装在固定板4的下侧;第一齿条18上与移动导向块46相向的侧面上安装有第一限位块49;第一限位块49与第二限位块56配合;第六转轴54通过第六支撑53安装在固定板4的下侧;第二齿轮19安装在第六转轴54的一端,且第二齿轮19与第一齿条18啮合;第二转轴31通过第二支撑17安装在固定板4的下侧;第二转轴31的一端与第六转轴54的另一端通过锥齿配合;第三转轴30通过第三支撑11安装在固定板4的下侧;第三转轴30的一端与第二转轴31的另一端通过锥齿配合;第一旋转伸缩轴15通过第一支撑16安装在固定板4的下侧;第一旋转伸缩轴15的一端与第三转轴30的另一端通过锥齿配合;第一旋转伸缩轴15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齿轮42;第一旋转伸缩轴15上安装有第一齿轮42的一端安装有驱动连接21,驱动连接21通过驱动伸缩杆20与车轮轴33的端面连接;当第二限位块56移动过程中与第一限位块49接触时;第二限位块56会带动第一限位块49移动;第一限位块49移动带动第一齿条18移动;第一齿条18移动带动第二齿轮19转动;第二齿轮19转动带动第六转轴54转动;第六转轴54转动带动第二转轴31转动;第二转轴31转动带动第三转轴30转动;第三转轴30转动带动第一旋转伸缩轴15转动;第一旋转伸缩轴15转动带动第一齿轮42转动;同时车轮轴33向下移动会依次带动驱动伸缩杆20和驱动连接21向下移动;驱动连接21向下移动带动第一齿轮42向下移动;第四转轴26的上端安装在固定板4下端的轴孔内;第四转轴26的下端安装有第四齿轮24;第四齿轮24与第一齿轮42配合;第五齿轮43安装在第五转轴44的上端;第三齿轮23安装在第五转轴44的下端;第五齿轮43与第一齿轮42配合;第二齿条25通过第三导块28和第三导轨29与第三导槽8的配合安装在固定板4下侧;第二齿条25分别与第四齿轮24和第三齿轮23啮合;连接杆14的上端安装在车厢2的下侧;连接块13安装在连接杆14的下端;连接块13与第二齿条25之间通过伸缩杆27连接;当第一齿轮42向下移动过程中与第四齿轮24啮合时;第一齿轮42转动会带动第四齿轮24转动;第四齿轮24转动会带动第二齿条25移动;当第一齿轮42向下移动过程中与第五齿轮43啮合时;第一齿轮42转动会带动第五齿轮43转动;第五齿轮43转动会带动第五转轴44转动;第五转轴44转动带动第三齿轮23转动;第三齿轮23转动带动第二齿条25移动;由于第三齿轮23的直径为第五齿轮43直径的三倍,第五齿轮43直径与第四齿轮24相同;所以当第一齿轮42向下移动过程中与第四齿轮24啮合时第二齿条25移动的速度为第一齿轮42向下移动过程中与第五齿轮43啮合时第二齿条25移动速度的三分之一;如果当第一齿轮42向下移动过程中与第四齿轮24啮合时第二齿条25移动的速度和第一齿轮42向下移动过程中与第五齿轮43啮合时第二齿条25移动速度的比例过小则会使得车厢2移动速度过快;使得车厢2产生振动,对车内人员造成影响;如果当第一齿轮42向下移动过程中与第四齿轮24啮合时第二齿条25移动的速度和第一齿轮42向下移动过程中与第五齿轮43啮合时第二齿条25移动速度的比例过大则会使得车厢2移动速度过慢;而不能对车厢2的重心进行及时调整,造成交通事故。通过试验当第一齿轮42向下移动过程中与第四齿轮24啮合时第二齿条25移动的速度为第一齿轮42向下移动过程中与第五齿轮43啮合时第二齿条25移动速度的三分之一最为恰当;连接杆14的上端安装在车厢2的下侧;连接块13安装在连接杆14的下端;连接块13与第二齿条25之间通过伸缩杆27连接;当第二齿条25移动时可以带动伸缩杆27移动;伸缩杆27移动带动连接块13移动;连接块13移动带动连接杆14移动;连接杆14移动带动车厢2移动;本发明设计的伸缩杆27的作用是保证第二齿条25在前后移动过程中连接杆14不会与固定板4干涉;本发明设计的第三导槽8为直线状;第二齿条25通过第三导块28和第三导轨29与第三导槽8的配合安装在固定板4下侧;通过第三导块28和第三导轨29与第三导槽8的配合对第二齿条25起到了导向的作用;本发明设计的第一旋转伸缩轴15其既可以进行伸缩同时又可以传递扭矩。本发明设计的驱动伸缩杆20的作用是防止车轮10在移动过程中与驱动连接21发生干涉。
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设计的厢式车辆在正常行驶过程中,第一弹簧39处于拉伸状态;当在行驶过程中其中一个车轮10滑落到悬崖外侧时车轮10会沿着移动导向块46顶面的倾斜方向向靠近车厢2中心位置移动时;车轮10移动会带动车轮轴33移动;车轮轴33移动会带动移动导向块46移动;移动导向块46移动会带动连接板35移动;连接板35移动带动第二伸缩杆48移动;第二伸缩杆48移动带动第一限位块49移动;第二限位块56移动过程中与第一限位块49接触;第二限位块56会带动第一限位块49移动;第一限位块49移动带动第一齿条18移动;第一齿条18移动带动第二齿轮19转动;第二齿轮19转动带动第六转轴54转动;第六转轴54转动带动第二转轴31转动;第二转轴31转动带动第三转轴30转动;第三转轴30转动带动第一旋转伸缩轴15转动;第一旋转伸缩轴15转动带动第一齿轮42转动;同时车轮轴33移动会依次带动驱动伸缩杆20和驱动连接21向下移动;驱动连接21向下移动带动第一齿轮42向下移动;此种情况下第一齿轮42与第五齿轮43啮合;第一齿轮42转动带动第五齿轮43转动;第五齿轮43转动会带动第五转轴44转动;第五转轴44转动带动第三齿轮23转动;第三齿轮23转动带动第二齿条25移动;第二齿条25移动带动伸缩杆27移动;伸缩杆27移动带动连接块13移动;连接块13移动带动连接杆14移动;连接杆14移动带动车厢2移动;使得车厢2的重心快速向没有滑落到悬崖外侧的一端移动;最后使得车厢2的重心移动到另外三个车轮10之间;通过另外三个车轮10给车厢2提供支撑力;防止车厢2滑落悬崖。当厢式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轮10经过比较小的路坑时,车厢2的重心不会发生较大倾斜;但是这种情况下车轮10也会发生移动;但移动距离较小,此距离不会使得第一限位块49与第二限位块56发生接触,不会触发第一齿条18的移动;进而不会影响车厢2的重心变化;当厢式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轮10经过比较大的路坑时,车厢2的重心会发生较大倾斜;这种情况下车轮10发生移动且移动距离可以使得第一限位块49与第二限位块56发生接触,第二限位块56带动第一限位块49移动;第一限位块49移动带动第一齿条18移动;第一齿条18移动带动第二齿轮19转动;第二齿轮19转动带动第六转轴54转动;第六转轴54转动带动第二转轴31转动;第二转轴31转动带动第三转轴30转动;第三转轴30转动带动第一旋转伸缩轴15转动;第一旋转伸缩轴15转动带动第一齿轮42转动;同时车轮轴33移动会依次带动驱动伸缩杆20和驱动连接21向下移动;驱动连接21向下移动带动第一齿轮42向下移动;但车轮10的移动距离只会使得第一齿轮42与第四齿轮24啮合;而第一齿轮42转动会带动第四齿轮24转动;第四齿轮24转动会带动第二齿条25移动;第二齿条25移动带动伸缩杆27移动;伸缩杆27移动带动连接块13移动;连接块13移动带动连接杆14移动;连接杆14移动带动车厢2移动;使得车厢2的重心以一个均匀的速度向没有滑落路坑的一端移动;最后使得车厢2的重心移动到另外三个车轮10之间;通过另外三个车轮10给车厢2提供支撑力;防止因为经过过大的路坑造成车辆重心倾斜而翻车。

Claims (5)

1.一种基于斜块的悬崖防滑落厢式车辆,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调节机构、车厢、第一导轨、固定板、第一导槽、方形孔、第二导槽、第三导槽、第四导槽,其中车厢的下端均匀地开有两个第一导槽;固定板下端的前后两侧开有两个相互对称的方形孔;固定板下端的前后两侧分别开有两个第三导槽,且四个第三导槽前后左右相互对称;四个第三导槽位于两个方形孔之间;固定板下端的前后两侧分别开有两个第二导槽,且四个第二导槽前后左右相互对称;位于前后同侧的两个第二导槽位于前后同侧的两个第三导槽外侧;固定板下端的前后两侧分别开有两个第四导槽,且四个第四导槽前后左右相互对称;位于左右同侧的两个第四导槽位于左右同侧的两个第二导槽外侧;两个第一导轨均匀地安装固定板上侧;固定板通过两个第一导轨与两个第一导槽的配合安装在车厢的下侧;四个调节机构分别安装在固定板下侧的四个角落处;第二导槽与第四导槽相互平行;第三导槽与方形孔相互平行;第三导槽和方形孔分别与第二导槽相互平行;
上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三支撑、伸缩内板、连接块、连接杆、第一旋转伸缩轴、第一支撑、第二支撑、第一齿条、第二齿轮、驱动伸缩杆、驱动连接、第五支撑、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二齿条、第二转轴、伸缩杆、第三导块、第三导轨、第三转轴、第四转轴、伸缩外套板、车轮轴、固定导向块、弹簧固定板、伸缩板、第一弹簧、第一齿轮、第五齿轮、第五转轴、连接板;移动导向块、导向槽、第二伸缩杆、第一限位块、连接支撑、滑块、第二导块、第六转轴、第四导块、第二限位块,其中固定导向块的上端安装在固定板的下端;两个伸缩外套板对称地安装在固定导向块的两侧;两个伸缩内板的上端分别安装在两个伸缩外套板内侧;两个伸缩内板的下端相向的一侧均开有一个导向槽;车轮安装在车轮轴的一端;移动导向块通过连接支撑安装在车轮轴的另一端;移动导向块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滑块;移动导向块通过两个滑块与两个导向槽的配合安装在两个伸缩内板之间;移动导向块顶面与固定导向块底面配合;弹簧固定板安装在固定板的下端且偏向固定板中心;弹簧固定板与移动导向块之间通过伸缩板连接;伸缩板的倾斜程度与移动导向块顶面倾斜程度相同;弹簧固定板和移动导向块之间安装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嵌套在伸缩板外侧;连接板的一端安装在移动导向块的侧面上;第一限位块的上端安装有第二导块;第一限位块通过第一限位块与第四导槽的配合安装在固定板的下侧;第一限位块与连接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伸缩杆连接;第一齿条的上端安装有第二导块;第一齿条通过第四导块与第二导槽的配合安装在固定板的下侧;第一齿条上与移动导向块相向的侧面上安装有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配合;第六转轴通过第六支撑安装在固定板的下侧;第二齿轮安装在第六转轴的一端,且第二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第二转轴通过第二支撑安装在固定板的下侧;第二转轴的一端与第六转轴的另一端通过锥齿配合;第三转轴通过第三支撑安装在固定板的下侧;第三转轴的一端与第二转轴的另一端通过锥齿配合;第一旋转伸缩轴通过第一支撑安装在固定板的下侧;第一旋转伸缩轴的一端与第三转轴的另一端通过锥齿配合;第一旋转伸缩轴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齿轮;第一旋转伸缩轴上安装有第一齿轮的一端安装有驱动连接,且驱动连接位于第一齿轮上侧;驱动连接通过驱动伸缩杆与车轮轴的端面连接;第四转轴的上端安装在固定板下端的轴孔内;第四转轴的下端安装有第四齿轮;第四齿轮与第一齿轮配合;第五转轴通过第五支撑安装在固定板的下侧;第五齿轮安装在第五转轴的上端;第三齿轮安装在第五转轴的下端;第五齿轮与第一齿轮配合;第二齿条的上端安装有第三导轨;第三导轨的上端安装有第三导块;第二齿条通过第三导块和第三导轨与第三导槽的配合安装在固定板下侧;第二齿条分别与第四齿轮和第三齿轮啮合;连接杆的上端安装在车厢的下侧,且连接杆穿过方形孔;连接块安装在连接杆的下端;连接块与第二齿条之间通过伸缩杆连接;
上述第三齿轮的直径为第五齿轮直径的三倍;第五齿轮直径与第四齿轮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斜块的悬崖防滑落厢式车辆,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弹簧为拉伸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斜块的悬崖防滑落厢式车辆,其特征在于:上述作为直线状第三导槽的替换方案为弧形状第三导槽且弧形的中心偏向车身中心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斜块的悬崖防滑落厢式车辆,其特征在于:上述作为第一齿条上所安的一个第二导块的替换方案为两个第二导块或三个第二导块;作为第二齿条上所安的一个第三导块和一个第三导轨的替换方案为两个第三导块和二个第三导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斜块的悬崖防滑落厢式车辆,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齿轮与第一旋转伸缩轴下端之间通过轴承连接;第二齿轮与第二转轴之间通过轴承连接;第三齿轮与第五转轴之间通过轴承连接;第四齿轮与第四转轴之间通过轴承连接;第五齿轮与第五转轴之间通过轴承连接。
CN201710453753.1A 2017-06-15 2017-06-15 一种基于斜块的悬崖防滑落厢式车辆 Withdrawn CN1072644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53753.1A CN107264461A (zh) 2017-06-15 2017-06-15 一种基于斜块的悬崖防滑落厢式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53753.1A CN107264461A (zh) 2017-06-15 2017-06-15 一种基于斜块的悬崖防滑落厢式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64461A true CN107264461A (zh) 2017-10-20

Family

ID=60067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53753.1A Withdrawn CN107264461A (zh) 2017-06-15 2017-06-15 一种基于斜块的悬崖防滑落厢式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6446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27352A (zh) * 2018-05-14 2018-10-09 张鑫祥 一种汽车检测设备
CN114032833A (zh) * 2021-11-02 2022-02-11 江苏福瑞四站空港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防侧翻稳定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除冰车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27352A (zh) * 2018-05-14 2018-10-09 张鑫祥 一种汽车检测设备
CN114032833A (zh) * 2021-11-02 2022-02-11 江苏福瑞四站空港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防侧翻稳定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除冰车
CN114032833B (zh) * 2021-11-02 2023-11-24 江苏福瑞四站空港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防侧翻稳定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除冰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81750B (zh) 车顶收存机构和具有所述车顶收存机构的机动车辆
CN109664899B (zh) 悬挂式变轨系统
CN107215259B (zh) 一种运动气囊式防罐装车倾翻装置及系统
CN1148362A (zh) 具有中间联接扭杆的悬架
CN107264461A (zh) 一种基于斜块的悬崖防滑落厢式车辆
US20220355884A1 (en) Vehicle with a stability system that compensates for the centrifugal force and the transverse component of the inertia force when cornering
CN206198684U (zh) 顶轮架及玩具车
CN206654052U (zh) 具有可横向移动的铰接件的铰接式车辆
CN110667323A (zh) 一种路轨两用车的锁轨装置、锁轨及切换方法
CN107150624A (zh) 一种伸缩架式防罐装车倾翻装置及系统
CN107139814A (zh) 一种伸缩轮轴式防罐装车倾翻装置及系统
JP2020066987A (ja) 独立式リアサスペンションシステム
CN107128272A (zh) 一种基于横向滑动的悬崖防滑落厢式车辆
CN107856651A (zh) 手摇升降停汽车装置
CN112660679B (zh) 仓储物流车的底盘、仓储物流车和仓储物流系统
CN2370923Y (zh) 一种轨道滑车
CN112590727A (zh) 无人驾驶汽车用减速装置
CN211107431U (zh) 一种单轴悬挂式单轨游览车转向架
CN107264648A (zh) 一种防止翻滚的自动调节车
CN107738643A (zh) 一种带有前碰撞预警系统的安全可靠的新能源汽车
CN110884518A (zh) 一种单轴悬挂式单轨游览车转向架
CN107856650A (zh) 升降停汽车装置的使用和工作方法
CN113252370B (zh) 一种列车倾覆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CN110303970A (zh) 一种车载起重机
CN205981720U (zh) 一种汽车用轮胎磨损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020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