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64217A - 稳定杆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稳定杆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64217A
CN107264217A CN201610217135.2A CN201610217135A CN107264217A CN 107264217 A CN107264217 A CN 107264217A CN 201610217135 A CN201610217135 A CN 201610217135A CN 107264217 A CN107264217 A CN 1072642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hing
layer
stabiliser bar
rod
pede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1713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奉起华
刘辉跃
魏俊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1713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64217A/zh
Publication of CN1072642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642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1/00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 B60G21/02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permanently interconnected
    • B60G21/04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permanently interconnected mechanically
    • B60G21/05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permanently interconnected mechanically between wheels on the same axle but on different sides of the vehicle, i.e. the left and right wheel suspensions being interconnected
    • B60G21/055Stabiliser bars
    • B60G21/0551Mounting mean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pring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稳定杆以及具有其的车辆,稳定杆包括:杆体;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分别连接在所述杆体的两端;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至少为一个且每个所述安装座包括:座体、第一衬套和轴向限位结构,所述第一衬套套设在所述座体和所述杆体之间,所述轴向限位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凸起和凹槽,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座体上且另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套上。轴向限位结构可以使得座体限制杆体的轴向窜动,从而可以提高稳定杆的防侧倾性能,可以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

Description

稳定杆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稳定杆以及具有该稳定杆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稳定杆可以包括杆体、橡胶衬套和安装支架,纯橡胶衬套刚度低,且不耐磨,寿命较短,车辆容易因橡胶衬套损坏而导致异响。另外,因橡胶刚度较低,对稳定杆杆体的刚度消弱较大,为达到规定的稳定杆总成刚度,必须增大稳定杆杆体直径,增加整车重量和费用。还有,稳定杆总成安装支架并不能限制稳定杆轴向窜动,减少了稳定杆总成抗侧倾的作用。而且安装支架整体强度较低,并不能支撑大刚度稳定杆;如汽车悬架采用此类稳定杆总成,为保证操纵性,必须加大悬架支撑弹性元件(钢板弹簧等)的刚度,而弹性元件的刚度增加,会导致整车舒适性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稳定杆,该稳定杆的安装座可以限制杆体的轴向窜动,可以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以及行驶平顺性。
本发明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发明的稳定杆,包括:杆体;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分别连接在所述杆体的两端;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至少为一个且每个所述安装座包括:座体、第一衬套和轴向限位结构,所述第一衬套套设在所述座体和所述杆体之间,所述轴向限位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凸起和凹槽,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座体上且另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套上。
根据本发明的稳定杆,通过设置轴向限位结构,可以有效防止杆体相对安装座轴向窜动,从而可以使得稳定杆提供给车辆一定的侧倾扭矩,可以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以及行驶平顺性。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包括上述的稳定杆,由于上述的稳定杆具有轴向限位结构,所以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稳定杆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稳定杆的杆体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稳定杆的安装座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稳定杆的连接组件示意图;
图5是图3中所示的安装座的第一衬套剖视图;
图6是图3中所示的安装座的底座示意图;
图7是图3中所示的安装座的上压板示意图。
附图标记:
稳定杆100;
杆体10;安装孔11;
连接组件20;第二衬套21;
第一固定件22;第二固定件23;第一连接件24;第二连接件25;
安装座30;座体31;上压板31a;底座31b;
第一衬套32;内层32a;中间层32b;外层32c;第一橡胶层32d;中间金属层32e;第二橡胶层32f;缺口32g;
凸起33;凹槽3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稳定杆100,该稳定杆100可以应用在车辆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稳定杆100可以包括:杆体10、连接组件20和安装座30。其中可选地,杆体10为可以弹簧钢。如图1所示,连接组件20分别连接在杆体10的两端,连接组件20可以固定连接在车辆的车桥或者车架上。安装座30可以至少为一个,如图1所示,安装座30可以为两个,两个安装座30可以在杆体10上间隔开设置,安装座30可以固定连接在车架或者车桥上,连接方式有多种,例如,安装座30可以焊接连接在车架或者车桥上,例如,安装座30可以通过螺栓紧固在车架或者车桥上。
每个安装座30包括:座体31、第一衬套32和轴向限位结构,第一衬套32套设在座体31和杆体10之间,轴向限位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凸起33和凹槽34,凸起33和凹槽34中的一个设置在座体31上,而且凸起33和凹槽34中的另一个设置在第一衬套32上。结合图3和图5所示,凸起33可以设置在第一衬套32的外周壁上,凹槽34设置在座体31的内周壁上。由此,轴向限位结构可以限制第一衬套32和座体31之间的轴向(即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相对移动,而且第一衬套32套设在杆体10上,从而安装座30可以限制杆体10的轴向窜动,可以使得稳定杆100提供给车辆一定的侧倾扭矩,可以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以及行驶平顺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3和图5所示,凸起33设置在第一衬套32的外周壁的轴向中间位置,凹槽34设置在座体31的内周壁的轴向中间位置。由此,可以降低第一衬套32和座体31的生产难度,而且可以降低凸起33对第一衬套32结构的影响,以及可以降低凹槽34对座体31结构的影响,还可以保证凹槽34和凸起33的配合可靠性。
其中,凹槽34可以在座体31的内周壁的周向延伸。可选地,结合图3、图6和图7所示,座体31可以包括:上压板31a和底座31b,上压板31a扣设在底座31b上,上压板31a和底座31b可以通过紧固件紧固连接,而且上压板31a和底座31b之间限定出安装第一衬套32的孔状结构,其中,凹槽34可以分别在上压板31a和底座31b的内周壁上延伸。优选地,上压板31a和底座31b可以分别为铸钢件。可以理解的是,铸钢制成的上压板31a和底座31b结构强度较高,可以承载直径更大且重量更大的杆体10,可以提高稳定杆100的整体结构强度,可以提升车辆的操纵稳定性以及行驶平顺性。
下面详细描述多种可选的凸起33的布置形式,例如,凸起33可以构造为凸点,凸点在第一衬套32的外周壁的周向均匀分布。例如,凸起33可以构造为凸块,凸块在第一衬套32的外周壁的周向均匀分布。例如,凸起33可以构造为凸条,凸条在第一衬套32的外周壁的周向延伸。
为了保证安装座30和杆体10之间的配合可靠性,以及进一步地防止杆体10相对安装座30轴向窜动,可选地,第一衬套32的内周壁可以与杆体10过盈配合,第一衬套32的外周壁可以与座体31过盈配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一衬套32可以包括:内层32a、中间层32b和外层32c。内层32a可以套设在杆体10上,中间层32b套设在内层32a上,而且中间层32b包括橡胶层,外层32c套设在中间层32b上,其中,内层32a和外层32c分别为金属层。由此,内层32a和外层32c均由金属材料制成,中间层32b中包括橡胶制成的橡胶层,从而可以使得第一衬套32结构强度比较大,可以降低安装座30对杆体10的刚度消弱作用,同时金属层可以起到散热作用,能够有效延长第一衬套32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如图5所示,中间层32b可以包括:第一橡胶层32d、中间金属层32e和第二橡胶层32f,第一橡胶层32d套设在内层32a上,中间金属层32e套设在第一橡胶层32d上,第二橡胶层32f套设在中间金属层32e和外层32c之间。由此,第一衬套32包括三层金属层和两层橡胶层,两层橡胶层分别套设在两个相邻的金属层之间,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第一衬套32的结构强度,而且通过设置中间金属层32e,可以至少一定程度上限制第一橡胶层32d和第二橡胶层32f的变形,从而可以提高安装座30的结构可靠性。其中,上述三个金属层可以由同一种金属材料制成,当然,上述三个金属层也可以由不同金属材料制成。
优选地,如图5所示,第一橡胶层32d的厚度大于第二橡胶层32f的厚度。由此,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第一衬套32的结构强度,而且在车辆侧倾时,第一橡胶层32d可以更好地减缓杆体10的轴向窜动,可以降低杆体10的轴向窜动幅度,可以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以及行驶平顺性。
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衬套32上可以设置有沿轴向延伸在径向上贯穿的缺口32g。缺口32g可以便于调节第一衬套32的尺寸,可以使得第一衬套32更加适于与杆体10和座体31配合,可以提高安装座30与杆体10之间的组装效率,可以提高安装座30的结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2所示,杆体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安装孔11,连接组件20配合在安装孔11处。如图4所示,连接组件20包括:第二衬套21、第一固定件22、第二固定件23、第一连接件24和第二连接件25,第二衬套21设置在安装孔11内,第一固定件22从一侧向另一侧穿过第一连接件24、第二衬套21、第二连接件25,第一连接件24和第二连接件25连接在第一固定件22和第二固定件23之间,而且第一连接件24和第二连接件25连接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二固定件23可以与车架或者车桥固定连接,第二固定件23位于第一固定件22的上方,第一固定件22通过第二衬套21与杆体10的端部相连,第二固定件23通过第一连接件24和第二连接件25与第一固定件22相连,第一连接件24和第二连接件25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二衬套21的两侧,从而可以保证第一固定件22和第二固定件23之间的连接可靠性,而且可以有效限制杆体10的轴向窜动。
可选地,第二衬套21可以与安装孔11过盈配合。由此,可以保证杆体10的端部和连接组件20的配合可靠性。
可选地,第二衬套21可以包括:内金属层、中间橡胶层和外金属层,中间橡胶层套设在内金属层和外金属层之间。由此,第二衬套21的结构强度较好,可以降低第二衬套21对杆体10的刚度消弱作用,可以提高稳定杆100的结构强度,可以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以及行驶平顺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稳定杆100,通过设置轴向限位结构,可以有效防止杆体10相对安装座30轴向窜动,从而可以使得稳定杆100提供给车辆一定的侧倾扭矩,可以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以及行驶平顺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稳定杆100,由于上述实施例的稳定杆100具有轴向限位结构,所以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较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4)

1.一种稳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
杆体;
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分别连接在所述杆体的两端;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至少为一个且每个所述安装座包括:座体、第一衬套和轴向限位结构,所述第一衬套套设在所述座体和所述杆体之间,所述轴向限位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凸起和凹槽,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座体上且另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套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套的外周壁上,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座体的内周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套的外周壁的轴向中间位置,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座体的内周壁的轴向中间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构造为凸点,所述凸点在所述第一衬套的外周壁的周向均匀分布,或
所述凸起构造为凸块,所述凸块在所述第一衬套的外周壁的周向均匀分布,或
所述凸起构造为凸条,所述凸条在所述第一衬套的外周壁的周向延伸,
所述凹槽在所述座体的内周壁的周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套的内周壁与所述杆体过盈配合,所述第一衬套的外周壁与所述座体过盈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套包括:
内层,所述内层套设在所述杆体上;
中间层,所述中间层套设在所述内层上且包括橡胶层;
外层,所述外层套设在所述中间层上,
其中,所述内层和所述外层分别为金属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稳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包括:
第一橡胶层,所述第一橡胶层套设在所述内层上;
中间金属层,所述中间金属层套设在所述第一橡胶层上;
第二橡胶层,所述第二橡胶层套设在所述中间金属层和所述外层之间,其中,
所述第一橡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橡胶层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包括:上压板和底座,所述上压板和所述底座分别为铸钢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套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在径向上贯穿的缺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衬套、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衬套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一固定件从一侧向另一侧穿过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衬套和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且沿上下方向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稳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衬套与所述安装孔过盈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稳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衬套包括:
内金属层、中间橡胶层和外金属层,所述中间橡胶层套设在所述内金属层和所述外金属层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为弹簧钢。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稳定杆。
CN201610217135.2A 2016-04-08 2016-04-08 稳定杆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Pending CN1072642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17135.2A CN107264217A (zh) 2016-04-08 2016-04-08 稳定杆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17135.2A CN107264217A (zh) 2016-04-08 2016-04-08 稳定杆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64217A true CN107264217A (zh) 2017-10-20

Family

ID=60052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17135.2A Pending CN107264217A (zh) 2016-04-08 2016-04-08 稳定杆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6421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62711A (zh) * 2018-01-10 2018-06-15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稳定杆安装结构
CN108340747A (zh) * 2018-02-12 2018-07-31 智车优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的横向稳定杆装置及其汽车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84428U (zh) * 2010-07-19 2011-04-0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杆衬套
CN202242869U (zh) * 2011-10-24 2012-05-30 山东安博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强型空心稳定杆
CN202448707U (zh) * 2012-01-11 2012-09-26 长沙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杆
CN202764651U (zh) * 2012-09-18 2013-03-06 咸阳西华橡胶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杆衬套
CN202896211U (zh) * 2012-09-26 2013-04-24 柳州孔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杆衬套组件
CN203651389U (zh) * 2013-12-20 2014-06-18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稳定杆支架组件
CN204821020U (zh) * 2015-04-14 2015-12-02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稳定杆用橡胶复合衬套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84428U (zh) * 2010-07-19 2011-04-0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杆衬套
CN202242869U (zh) * 2011-10-24 2012-05-30 山东安博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强型空心稳定杆
CN202448707U (zh) * 2012-01-11 2012-09-26 长沙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杆
CN202764651U (zh) * 2012-09-18 2013-03-06 咸阳西华橡胶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杆衬套
CN202896211U (zh) * 2012-09-26 2013-04-24 柳州孔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杆衬套组件
CN203651389U (zh) * 2013-12-20 2014-06-18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稳定杆支架组件
CN204821020U (zh) * 2015-04-14 2015-12-02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稳定杆用橡胶复合衬套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62711A (zh) * 2018-01-10 2018-06-15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稳定杆安装结构
CN108340747A (zh) * 2018-02-12 2018-07-31 智车优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的横向稳定杆装置及其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85604B2 (en) Cross axis joint with elastomeric isolation
US8066435B2 (en) Strut sliding bearing
US8434770B2 (en) Transverse link on a motor vehicle
US10226977B2 (en) Vehicle suspension
US7959171B2 (en) Lower spring seat mount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suspension
US8740233B2 (en) Thrust sliding bearing and mounting structure of a strut-type suspension using the thrust sliding bearing
CN107009836A (zh) 支柱安装轴承单元
US9649905B2 (en) Shock absorber
JP5151770B2 (ja) ロアスプリングシートの取り付け構造及びロアスプリングシート
US9933036B2 (en) Damping rubber spring for an automobile suspension
CN107264217A (zh) 稳定杆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2712231A (zh) 具有多件式弹簧座的支柱组件
WO2012049857A1 (en) Vehicle suspension support structure
CN206797123U (zh) 一种外滑式传动轴中间支承连接结构
CN206106852U (zh) 一种摆臂衬套和摆臂衬套组件
CN202301727U (zh) 一种汽车悬置橡胶缓冲衬套
CN109383213A (zh) 车辆的稳定组件
CN203844575U (zh) 新型横向稳定杆橡胶支撑衬套
CN108223644B (zh) 轴弹簧
CN103863036A (zh) 一种悬架控制臂偏心衬套以及车辆后悬架控制臂总成
CN207088890U (zh) 减振支柱卡箍
CN206703876U (zh) 一种空气悬挂车轴与主梁总成
US20210229513A1 (en) Wheel Suspension for a Motor Vehicle
JP2017150641A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JP5193002B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アーム締結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