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50921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50921A
CN107250921A CN201580064988.0A CN201580064988A CN107250921A CN 107250921 A CN107250921 A CN 107250921A CN 201580064988 A CN201580064988 A CN 201580064988A CN 107250921 A CN107250921 A CN 1072509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ondary transfer
electric field
image
intermediate transfer
transfer pri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6498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仲江川徹
鸟丸雄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24656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6648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24733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6648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250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509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7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ias applied in the transfer nip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heating, cleaning, coating with a transfer ag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54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 G03G15/5058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using a test patch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16Transferring device, details
    • G03G2215/1604Main transfer electrode
    • G03G2215/1614Transfer rol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设置图像承载部件、中间转印部件、转印部件、连接在中间转印部件的内周表面与接地电势之间并且被配置为产生预定电压的恒定电压元件、形成二次转印电场的第一电源和形成一次转印电场的第二电源,其中,在一次转印部中形成一次转印电场的时间段的至少一部分期间,第一电源以在二次转印部中形成方向与二次转印电场的方向相反的电场的方式被控制。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诸如复印机或激光打印机之类的利用电子照相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基于电子照相系统的图像形成装置,已提出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部件被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上(一次转印)并且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部件被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二次转印)以形成图像的中间转印系统。
但是,如果除了二次转印辊和用于二次转印的电源以外使用用于一次转印的电源和一次转印辊,那么这种配置会增加成本并且增大中间转印单元的尺寸。鉴于以上情况,PTL 1提出了意图减小中间转印单元的尺寸的配置。在该配置中,中间转印带的内表面的电阻减小,不设置一次转印辊和用于一次转印的电源,并且中间转印带经由恒定电压元件被接地(以下,这种配置被称为“无一次转印部件系统”)。
但是,在上述的无一次转印部件系统中,当感光部件在使用中被磨损且其膜厚减小时,在一些情况下,从电源供给的电流中的流入一次转印部中的电流的量会增大,流入到恒定电压元件中的电流的量会减少。作为结果,存在恒定电压元件不产生事先确定的电压且由于一次转印电场不足而出现一次转印失效的问题。
为了通过使在二次转印部件上蓄积的雾化调色剂或飞散调色剂返回到中间转印部件以执行清洁,在一些情况下可在二次转印部中形成方向与二次转印电场的方向相反的电场。另外,为了抑制在图像之间形成的调整图像对二次转印部件的附着,在一些情况下可在二次转印部中形成具有相反方向的电场。
并且,为了提高图像生产率,可在执行清洁的定时或调整图像穿过二次转印部的定时处同时执行图像调色剂或调整调色剂的一次转印。
但是,在上述的无一次转印部件系统中,由于二次转印电场和一次转印电场两者是通过使从电源供给到二次转印部件的电流流入恒定电压元件中而产生的,因此,存在这样一种问题,即,在一次转印部中形成一次转印电场的时间段期间,不在二次转印部中形成方向与二次转印电场的方向相反的电场。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PTL 1:日本专利公开No.2012-137733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情况,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承载部件,上面承载具有预定带电极性的调色剂图像;中间转印部件,上面承载在一次转印部中从图像承载部件一次转印之后的调色剂图像;转印部件,被布置为抵靠中间转印部件的外周表面并且被配置为在二次转印部中将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部件转印到记录介质上;恒定电压元件,电连接在中间转印部件的内周表面与接地电势之间并且被配置为通过使电流流动产生预定电压;第一电源,向转印部件施加电压并且在二次转印部中形成使具有带电极性的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部件向记录介质移动的二次转印电场;第二电源,与中间转印部件的内周表面电连接以使电流流过恒定电压元件并且在一次转印部中形成使具有带电极性的调色剂图像从图像承载部件向中间转印部件移动的一次转印电场;和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一次转印部中形成一次转印电场的时间段的至少一部分期间控制第一电源使得在二次转印部中形成方向与二次转印电场的方向相反的电场。
根据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清晰。
附图说明
图1是描述无一次转印部件系统的基本配置的示图。
图2是描述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装置配置的示图。
图3是描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等效电路的示图。
图4示出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转印电势与静电图像电势之间的关系。
图5示出齐纳二极管的电流电压特性。
图6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
图7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定时图。
图9是描述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装置配置的示图。
图10是描述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的调整调色剂图像(斑块图像)的示图。
图11A是描述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的示图。
图11B是描述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的示图。
图12A是描述根据比较例的控制的示图。
图12A是描述根据比较例的控制的示图。
图13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电压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14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15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定时图。
图16A是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示图。
图16B是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示图。
图17是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定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当注意,在各附图中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的部件具有相同的配置或功能,并且适当地省略这些部件的重复描述。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图像形成装置1
图2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使用中间转印部件的级联系统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像形成单元101a、101b、101c和101d被配置为分别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调色剂图像。图像形成单元在中间转印带7的移动方向上从上游侧以图像形成单元101a、101b、101c和101d的次序(即以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次序)被布置。
图像形成单元101a、101b、101c和101d分别具有用作其上形成和承载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承载部件的感光部件1a、1b、1c和1d。带电辊2a、2b、2c和2d是被配置为使各感光部件1a、1b、1c和1d的表面带电的带电单元。曝光装置3a、3b、3c和3d具有激光扫描器并且用光对通过带电辊2a、2b、2c和2d带电的感光部件1a、1b、1c和1d进行曝光。激光扫描器的电力基于图像信息被接通/关断,使得在各个感光部件1a、1b、1c和1d上形成与图像对应的静电图像。即,带电辊2a、2b、2c和2d和曝光装置3a、3b、3c和3d用作被配置为在感光部件1a、1b、1c和1d上形成静电图像的静电图像形成单元。显影装置4a、4b、4c和4d是分别具有容纳具有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各颜色的调色剂的容器并且被配置为通过使用调色剂显影感光部件1a、1b、1c和1d上的静电图像的显影单元。
在一次转印部N1a、N1b、N1c和N1d中,在感光部件1a、1b、1c和1d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上。因此,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相互重叠并且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上。
中间转印带7是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部件1a、1b、1c和1d被转印到其上面的可动中间转印部件。中间转印带7具有包含基层(在内周表面侧)和表面层(在外周表面侧)的二层结构。应当注意,中间转印带7可以为具有其中另一层被布置在基层与表面层之间的两个或更多个层的结构。
通过将适量的诸如炭黑之类的抗静电剂添加到诸如聚酰亚胺或聚酰胺、PEN或PEEK之类的树脂或各种橡胶中获得的层被用作基层。
形成中间转印带7的基层,使得基层的表面电阻率被设定为102~108Ω/□(导电性)。在本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由聚酰亚胺形成并且在中心部分中具有约45~150μm的厚度的膜状环形带被用作基层。
表面层包括在包含基层的膜的厚度方向上的体积电阻率通过电阻调整被设定为109~1013Ω*cm的丙烯酸涂层。即,基层的电阻比表面层的电阻低。
表面层的厚度为1~10μm。当然,厚度不是要限于这些数值。
中间转印带7通过作为支撑部件的支撑辊10、11、12和13被支撑为抵靠中间转印带7的内周表面。空闲辊12支撑在各感光部件1a、1b、1c和1d的布置方向上延伸的中间转印带7。
张紧辊11是向中间转印带7施加一定张力的辊。并且张紧辊11用作校正辊以避免中间转印带7的斜行。张紧辊11被配置为使得其带张力被设定为约5~12kgf。通过带张力的施加,在中间转印带7与感光部件1a、1b、1c和1d之间形成压合部作为一次转印部N1a、N1b、N1c和N1d。
二次转印内辊10用作由具有令人满意的恒定速度性能的马达驱动并且被配置为驱动和循环中间转印带7的驱动辊。
第二电源21是与张紧辊11连接并且导致电流在中间转印带7的圆周方向上流动的电源。应当注意,第二电源21未必需要与张紧辊11连接,并且第二电源21可与支撑辊10、11、12和13中的任一个连接。
记录介质P存放在片材托盘中。记录介质P在预定的定时处通过拾取辊从片材托盘被拾取并且被引导到对齐辊(未示出)。与被传输的中间转印带7上的调色剂图像同步,记录介质P被对齐辊传输到二次转印部N2,在该二次转印部N2中,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7被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
二次转印外辊14是抵靠中间转印带7并且经由中间转印带7按压二次转印内辊10以与二次转印内辊10一起构成二次转印部N2的二次转印部件。
第一电源22是用作与二次转印外辊14(转印辊)电连接并且向二次转印外辊14施加电压的电压施加单元的电源。
当记录介质P被传输到二次转印部N2时,极性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二次转印电压被施加到二次转印外辊14,以形成二次转印电场,并且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7被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
二次转印内辊10由EPDM橡胶制成。二次转印内辊10的直径被设定为20mm,橡胶的厚度被设定为0.5mm,并且其厚度被设定为70°(Asker-C)。
二次转印外辊14由用NBR橡胶或EPDM橡胶等形成的弹性层和芯棒构成。形成二次转印外辊14,使得其直径被设定为24mm。
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15在中间转印带7的移动方向上被设置在相对于二次转印部N2的下游侧。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15被配置为去除在二次转印部N2中残留在中间转印带7上而没有被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的残留调色剂和纸粉。
斑块检测传感器(调色剂图像检测单元)207被设置在斑块检测传感器207面向由支撑辊12支撑的中间转印带部分的位置处。斑块检测传感器207被配置为光学检测入射于在中间转印带7上形成的调整调色剂图像(斑块图像)上的光的反射光或散射光。
一次转印电场形成
将参照图3的等效电路描述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一次转印电场的形成。这里,ITB_b表示中间转印带7的基层,ITB_s表示中间转印带7的表面层。
恒定电压元件被布置在支撑辊10、11、12和13与接地点之间,使得通过使用来自第一电源22的电流产生一次转印电场,以用于将来自中间转印带7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作为结果,如图3所示,中间转印带7的电势增大,并且,在感光部件1a、1b、1c和1d与中间转印带7之间实现一次转印电场。
下面,将参照图4描述与在感光部件的电势和中间转印带的电势之间的差值对应的一次转印对比度。
图4示出如下情况,其中感光部件的表面的电势被设定为Vd(这里,为-678V)而感光部件的表面通过带电辊带电以及感光部件的表面的电势然后被设定为Vl(这里,为-240V)而感光部件的带电表面通过曝光单元被曝光。
电势Vd是不附着调色剂的非图像部分的电势,电势Vl是附着有感光部件上的调色剂的图像部分的电势。Vitb表示中间转印带的电势。
感光部件的表面电势基于在相对于带电单元和曝光单元的下游侧且相对于显影单元的上游侧布置在感光部件的附近的电势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被控制。
电势传感器检测感光部件的表面上的非图像部分的电势和图像部分的电势。电势传感器基于非图像部分的电势控制带电单元的带电电势,并且基于图像部分的电势控制曝光单元的曝光光强度。
关于感光部件的表面电势,图像部分的电势和非图像部分的电势两者可通过上述的控制被设定为适当的值。
与图像部分的电势Vl与非图像部分的电势Vd之间的差值对应的静电图像对比度Vcb被设定为-240(V)-(-678V))=438(V)。
与感光部件的图像部分的电势Vl与中间转印带的电势Vitb(这里,为300V)之间的差值对应的一次转印对比度Vtr被设定为300(V)-(-240(V))=540(V)。
齐纳二极管的电压电流特性
一次转印由与在中间转印带的电势和感光部件的电势之间的差值对应的一次转印对比度确定。因此,为了稳定地形成一次转印对比度,希望中间转印带的电势保持恒定。
鉴于以上的情况,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齐纳二极管被用作布置在支撑辊与接地电势(接地点)之间的恒定电压元件。应当注意,可以用变阻器替代齐纳二极管。
图5示出齐纳二极管的电流电压特性。齐纳二极管具有这样一种特性,即,电流几乎不流动,直到高于或等于齐纳击穿电压Vbr的电压,但是,一旦产生齐纳击穿电压Vbr,电流就突然流动。即,当施加于齐纳二极管16的电压高于或等于齐纳击穿电压时,齐纳二极管16的电压降在齐纳电压(预定电压)处保持为恒定。
通过利用齐纳二极管的上述的电流电压特性,中间转印带7的电势在预定的电压处保持基本上恒定。
即,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齐纳二极管16电连接于所有支撑辊10、11、12和13与接地电势(接地点)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得在齐纳二极管16中产生的电压可保持在预定的电压处,通过设置第二电源21,中间转印带7的带电势保持为恒定。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具有25V的齐纳击穿电压Vbr的12个齐纳二极管16被串联连接在支撑辊与接地电势(接地点)之间。中间转印带的电势在各齐纳二极管的总齐纳击穿电压即25×12=300V处保持为恒定。
当然,该配置不是要限于利用多个齐纳二极管的配置。也可采用仅利用单个齐纳二极管的配置。
当然,配置不是要限于其中中间转印带的表面电势被设定为300V的上述配置。希望根据要使用的调色剂的类型和感光部件的特性适当地设定表面电势。
流过齐纳二极管的电路检测电流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设置被配置为检测经由齐纳二极管16流向接地点的电流的第一电流检测电路(第一电流检测电路单元,电流检测单元)204。
在由第一电流检测电路204检测的电流低于5μA的情况下,在齐纳二极管16中产生的电压低于预定电压。在检测电流高于或等于5μA的情况下,在齐纳二极管16中产生的电压是预定电压。
控制器
将参照图6描述执行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整个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的控制器的配置。如图6所示,控制器包括CPU电路单元(控制单元)150。CPU(未示出)、ROM 151和RAM152内置于CPU电路单元150中。
第一电流检测单元204是被配置为检测从齐纳二极管16流向接地电势的电流的电路。第二电流检测电路(第二电流检测单元)205是被配置为检测从第一电源22流向第二转印部分的电流的电路。图2中未示出的电势传感器206是被配置为检测感光部件的表面的电势的传感器。
斑块检测传感器207是被配置为光学检测中间转印带上的斑块图像的传感器。
这里,斑块图像包括以下的类型。(1)用于曝光输出设定的斑块图像:在多个阶段中具有不同的激光束强度的静电图像被显影以形成斑块状调整调色剂图像。(2)用于灰度校正的斑块图像:在多个阶段中具有不同的半色调灰度的静电图像被显影,以形成斑块状调整调色剂图像。(3)用于刷新显影剂的斑块图像:在每几十个图像形成的图像间隔上形成斑块状调整调色剂图像。(4)用于各颜色的重合失调校正图像:形成关于在传输方向上布置的感光鼓的旋转方向的多个阴影线状调整调色剂图像。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涉及关于在感光鼓的旋转方向上相对长的斑块图像(多个斑块是连续的)的示例性实施例,如(1)、(2)和(4)中的那样。
为了调整诸如图像浓度和图像形成定时之类的图像形成条件,CPU电路单元(调整调色剂图像形成单元)150在要经受到记录介质上的二次转印的调色剂图像的一次转印的时间段以外的时间段期间,在中间转印带上形成调整调色剂图像(斑块图像)。
来自第一电流检测电路204、第二电流检测电路205、电势传感器206和斑块检测传感器207的信息被输入到CPU电路单元150。CPU电路单元150根据存储于ROM 151中的控制程序一并控制第二电源21、第一电源22、显影高电压电源201、曝光电源202和带电高电压电源203。
CPU电路单元(调整单元)150根据斑块检测传感器207的检测结果改变诸如感光部件的带电条件、曝光条件和显影条件之类的图像形成条件。
RAM 152暂时保持控制数据,并且还被用作用于通过控制执行的计算处理的工作区域。
斑块图像检测时的控制
将参照图7描述在中间转印带上连续形成斑块图像的情况下的控制。
这里,斑块图像与单个斑块图像或在中间转印带的行进方向上分成多个片段的一系列的斑块图像对应。在中间转印带的行进方向上从最上游侧的位置到最下游侧的位置的一系列的斑块的长度被设定为大于或等于从一次转印部到二次转印部的中间转印带上的路径的长度。
在连续形成斑块图像的情况下,当斑块图像在一次转印部中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时,先前形成的斑块图像在一些情况下可穿过二次转印部。当斑块图像穿过二次转印部时,在二次转印部中不存在记录介质。因此,需要在二次转印部中形成与二次转印时的电场不同的非转印电场,使得接触的斑块图像不静电附着到二次转印外辊。
但是,为了在无一次转印部件系统中在一次转印部中形成电场,使用在二次转印部中形成电场的第一电源22。即使当在二次转印部中形成非转印电场时,也需要在一次转印部中形成适当的一次转印电场。
鉴于以上的情况,在S101中,CPU电路单元150控制第二电源21,使得第一电流检测电路204的检测电流至少在斑块图像穿过一次转印部的时间段期间被设定为+5μA。在以下的S102和S103中连续地执行该控制。
通过该控制,齐纳二极管可在没有不必要的电流流动量的情况下产生+300V,并且,可在一次转印部中形成适当的一次转印电场。此时的第二电源21的电压基本上等于+300V并且与稍低于+300V的电压对应。
然后,在S102中,CPU电路单元150控制第一电源22,使得检测流过二次转印外辊的电流的第二电流检测电路205至少在斑块图像穿过二次转印部的时间段期间指示-25μA。
这里,目标电流值不限于-25μA。能够根据附着调色剂的状态等事先设定适当的目标电流。例如,目标电流在附着调色剂量不高的情况下被设定为0~-5(μA),并且,目标电流在附着调色剂量高的情况下被设定为-15~-30(μA)。
然后,在S103中,在连续形成的斑块图像中的最后的斑块图像穿过二次转印部之后,施加于二次转印外辊的电压被控制如下。即,施加于二次转印外辊的电压被控制,使得第二电流检测电路205的检测电流在等于二次转印外辊的周长的一圈的时间间隔处被交替设定为+25(μA)和-25(μA)。
这里,目标电流值不限于此。另外,交替施加的次数不限于每个正电流和负电流一次,并且能够通过考虑清洁性能程度等事先设定次数。
通过上述的控制,即使当在一次转印部中转印斑块图像时,也能够避免调色剂附着于二次转印外辊的表面,并且,一度附着于表面的调色剂可通过静电力从二次转印外辊返回到中间转印带。
下面,将描述对于第二电源21和第一电源22的高电压切换定时。
图8是斑块图像检测时的定时图。这里,t0表示开始第二电源21的控制处的定时,t1表示斑块图像前端进入一次转印部处的定时,t2表示开始第一电源22的控制处的定时。然后,t3表示斑块图像前端进入二次转印部处的定时,t4表示斑块图像后端穿过二次转印部且用于第二电源21的控制的目标电流值的极性被切换处的定时。然后,t5表示用于第二电源21的控制的目标电流值的极性被切换处的定时,t6表示二次转印外辊的静电清洁结束处的定时。
首先,第二电源21的控制开始,使得第一电流检测电路204的检测电流在斑块图像前端进入一次转印部的t1之前的t0处被设定为+5(μA)。
然后,开始第一电源22的控制,使得第二电流检测电路205在斑块图像前端进入二次转印部的定时t3之前的t2处被设定为-25(μA)。通过该控制,在二次转印部中形成方向与二次转印电场的方向相反的电场。
随后,在斑块图像后端穿过二次转印部的t4处,第二电流检测电路205的电流的目标值的极性切换到正极性的+25(μA)。通过该控制,在二次转印部中形成方向与二次转印电场的方向相同的电场。
在t5处,在从t4经过二次转印外辊进行一次旋转的时间之后,第二电流检测电路205的电流的目标值的极性切换到负极性的-25(μA)。通过该控制,在二次转印部中形成方向与二次转印电场的方向相反的电场。
在t6处,在从t5经过二次转印外辊进行一次旋转的时间之后,第一电源22被关断。
通过上述的配置,能够避免在无一次转印部件系统中形成连续斑块图像的情况下的二次转印外辊的污染。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图像形成装置2
图9是描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配置的示图。如图9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是基于级联型中间转印系统的全色打印机,其中,沿中间转印带56的朝下表面布置图像形成单元Pa、Pb、Pc和Pd。
在图像形成单元Pa中,黄色调色剂图像在感光鼓50a上形成并且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6上。在图像形成单元Pb中,品红色调色剂图像在感光鼓50b上形成并且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6上。在图像形成单元Pc和Pd中,青色调色剂图像和黑色调色剂图像分别在感光鼓50c和50d上形成并且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6上。
图像形成单元
如图9所示,除了分别用于显影装置53a、53b、53c和53d中的调色剂颜色为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以外,图像形成单元Pa、Pb、Pc和Pd具有基本上相同的配置。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描述图像形成单元Pa,并且关于其它的图像形成单元Pb、Pc和Pd,省略重复的描述。
如图9所示,中间转印带56被张紧辊63、二次转印内辊62和空闲辊60和61张架和支撑并且被二次转印内辊62驱动以在箭头R2方向上移动。
二次转印内辊62被布置为用作中间转印带56的驱动马达,并且通过与二次转印外辊64压合中间转印带56来关于记录介质P形成调色剂图像的二次转印部T2。二次转印内辊62由具有令人满意的恒定速度性能的马达驱动。
二次转印部
布置在中间转印带56的调色剂图像承载表面侧的二次转印外辊64和布置在中间转印带56的内周表面上的二次转印内辊62压合中间转印带56以形成二次转印部T2。二次转印外辊64抵靠内周表面由二次转印内辊62支撑的中间转印带56,并且形成二次转印部T2。
二次转印电源210向二次转印外辊64输出可变电压。二次转印电源210向二次转印外辊64施加具有绝对值比二次转印内辊62的绝对值高的正极性的直流电压,并且使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56移动到记录介质P上。因此,经由导电性中间转印带56分别在对于感光鼓50a、50b、50c和50d的抵靠部分中形成电场,并且,承载在中间转印带56上的调色剂图像依次静电移动到中间转印带56以实现一次转印。
如上所述,代表调色剂图像形成单元的例子的曝光装置52a和显影装置53a通过使用带电为具有预定的带电极性的调色剂,在代表图像承载部件的例子的感光鼓50a上形成根据图像信息的正常调色剂图像和调整调色剂图像。代表导电性环形带的例子的中间转印带56承载从感光鼓50a转印到其外周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并且移动。代表第一旋转部件的例子的二次转印外辊64形成代表抵靠中间转印带56的外周表面的转印部分的例子的二次转印部T2。代表第二旋转部件的例子的二次转印内辊62面向二次转印外辊64并且抵靠中间转印带56的内周表面。
调整调色剂图像(斑块图像)
图10是描述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调整调色剂图像的示图。第二示例性实施例涉及关于上述的四种类型的斑块图像中的如条目(3)那样在感光鼓的旋转方向上具有短的长度的斑块图像的示例性实施例。
光学传感器59被布置为面向由空闲辊61支撑的中间转印带56。光学传感器59用来自发光二极管59a的红外光照射承载在中间转印带56上的调色剂图像,并且,光电二极管59b根据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附着量检测反射光。
图像形成装置100在感光鼓50a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之间(图像间隔)形成斑块图像。
在通过光学传感器59测量反射光之后,斑块图像穿过二次转印部T2,以被传输到带清洁装置65并且通过清洁刮刀从中间转印带56被去除。但是,当承载于中间转印带56上的斑块图像穿过二次转印部T2时,如果极性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电压已被施加到二次转印外辊64,那么斑块图像移动到二次转印外辊64。当调色剂附着于二次转印外辊64时,调色剂附着于记录介质的后表面并且在图像形成的随后的时间被定影,并且出现记录介质的后污染。
鉴于以上情况,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当斑块图像穿过二次转印部T2时,极性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电压被施加于二次转印内辊62以避免斑块图像向二次转印外辊64移动。
二次转印电源
图11A和图11B是描述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控制的示图。图11A与转印二次转印部T2中的图像的调色剂图像的时间对应,图11B与斑块图像穿过二次转印部T2的时间对应。
如图11A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不包括用于感光鼓50a、50b、50c和50d的每一个的一次转印辊73。当导电性中间转印带56通过使用空闲辊60和61被设定为具有极性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恒定电势时,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50a、50b、50c和50d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6上。
空闲辊60和61形成中间转印带56的支撑表面,以等同地抵靠感光鼓50a、50b、50c和50d。空闲辊60和张紧辊63与空闲辊61电连接并且经由齐纳二极管电路71接地。因此,当向二次转印外辊64施加二次转印电压时,中间转印带56的由空闲辊60和61支撑的区域的电势经由空闲辊60和61通过齐纳二极管电路71保持恒定。
齐纳二极管电路71被配置为使得,通过串联连接分别具有25V的击穿电压Vbr的多个(在这种情况下为12个)齐纳元件,总齐纳击穿电压Vbr被设定为300V。作为具有几乎不影响图像的均匀性的瞬时响应特性的元件的选择结果,使用由Sanken Electric Co.Ltd.制造的SJPZ-N33作为齐纳二极管。
电源310的输出被控制,使得代表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的例子的第一电流检测电路510的检测电流被设定为齐纳二极管电路71可充分地保持击穿电压的+5μA。此时的电源310的电压Vc被设定为等于齐纳击穿电压Vbr的300V。
如图11A所示,二次转印电源210向二次转印外辊64施加转印电压Vt,Vt用于从中间转印带56向记录介质移动调色剂图像。
从感光鼓50a向中间转印带56移动调色剂图像所需要的电压是基本恒定电压Vc。另一方面,由于从中间转印带56向记录介质P移动调色剂图像所需要的电压根据记录介质的类型和吸湿度大大改变,因此,二次转印电源210输出1200V到1500V的范围中的可变直流恒定电压。
控制单元110被配置为控制二次转印电源210。在沿厚度方向具有高的电阻值的记录介质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10向二次转印外辊64输出比在厚度方向上具有低的电阻值的记录介质的情况下的转印电压高的转印电压Vt。例如,在单位面积重量为81[g/m2]的普通纸(CS-814)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10从二次转印电源210向二次转印外辊64施加约1300V的电压,以使得20μA的恒定电流流动。当向二次转印外辊64施加1300V的恒定电压时,作为减去作为二次转印内辊62的电势的300V的结果获得的1000V的电压被施加在二次转印内辊62与二次转印外辊64之间。
如图11A所示,当图像的调色剂图像穿过二次转印部T2时,控制单元110从二次转印电源210向二次转印外辊64施加转印电压Vt。此时,由于齐纳二极管电路71使由空闲辊60和61支撑的中间转印带56的电势保持为处于齐纳击穿电压Vbr,因此,调色剂图像稳定地从感光鼓50a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6上。
如图11B所示,当斑块图像穿过二次转印部T2时,控制单元110停止二次转印电源210的输出。随后,开关SW1操作以连接二次转印外辊64与接地电势。同样在此时,控制单元110通过使用第一电流检测电路510控制电源310,使得恒定电流流过齐纳二极管电路71。作为结果,由于向二次转印内辊62施加恒定电压Vc,因此,感光鼓50a的电势与中间转印带56的电势之间的差值保持为与图像的调色剂图像穿过二次转印部T2时的差值基本上相同。
因此,在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50a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6的时间段期间,即使当斑块图像穿过二次转印部T2且二次转印外辊64与接地电势连接时,调色剂图像向中间转印带56上的一次转印也正常地继续。
如上所述,代表恒定电压元件的例子的齐纳二极管电路71使与感光鼓50a接触的中间转印带56的电压保持为处于预定电压。
代表抵靠部件的例子的空闲辊61在中间转印带56的移动方向上在感光鼓50a与二次转印部T2之间抵靠中间转印带56的内周表面。代表恒定电压元件的例子的齐纳二极管电路71与空闲辊61连接,以使中间转印带56的电压保持处于齐纳击穿电压Vbr。
(比较例)
图12A和图12B是描述根据比较例的控制的示图。图12A与在二次转印部T2中转印图像的调色剂图像的时间对应,图12B与斑块图像穿过二次转印部T2的时间对应。
如图12A所示,在根据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H中,二次转印内辊62、空闲辊60和61和张紧辊63与齐纳二极管电路71连接以具有保持在齐纳击穿电压Vbr的电势。
二次转印电源210向二次转印外辊64施加具有将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56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所需要的正极性的转印电压Vt。因此,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56被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并且同时由空闲辊60和61支撑的中间转印带56的电势通过齐纳二极管电路71被保持在齐纳击穿电压Vbr。因此,当执行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56到记录介质上的二次转印时,能够执行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50a到中间转印带56上的一次转印。
如图12B所示,当在根据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H中斑块图像穿过二次转印部T2时,施加到二次转印外辊64的电压的极性从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56被转印到记录介质P时的极性反转。当斑块图像穿过二次转印部T2时,控制单元110向二次转印外辊64施加具有负极性的直流电压,以避免承载于中间转印带56上的斑块图像转印到二次转印外辊64上。斑块图像穿过二次转印部T2以被带清洁装置64回收而不被转印到二次转印外辊64上。
根据比较例,由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是负极性,因此,在正常转印时,为了向二次转印外辊64施加正向电压,二次转印外辊64的电势需要比二次转印内辊62的电势高。与此相对,当斑块图像穿过二次转印部T2时,为了形成方向与在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二次转印部T2时的方向相反的电场,二次转印外辊64的电势需要比二次转印内辊62的电势低。
此时,由于由空闲辊60和61支撑的中间转印带56的电势由于齐纳二极管的特性而被设定为接地电势,因此调色剂图像不从感光鼓50a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6上。因此,如图10所示,不在图像的调色剂图像之间的间隔上形成斑块图像。因此,在形成斑块图像之前,图像的调色剂图像在感光鼓50a、50b、50c和50d中的形成以及向中间转印带56上的转印需要停止。因此,感光鼓50a上的图像形成以及向中间转印带56上的转印需要仅在斑块图像穿过二次转印部T2之后开始。
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控制
图13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电压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图14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控制的流程图。图15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控制的时间图。关于支撑中间转印带56的支撑辊(62、63、60和61)的电势,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通过分别地描述图像的调色剂图像穿过二次转印部的时间段和斑块图像穿过二次转印部的时间段给予详细的描述。
如图13所示,通过使用二次转印电源210和电源310,执行与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的调色剂图像的一次转印和二次转印有关的控制。从控制单元110的DC控制器111传送的数字信号通过数模转换器200和300被转换成模拟信号,以被输出到二次转印电源210和电源310。第二电流检测电路410根据从二次转印电源210输出的转印电压Vt输出电流。由第二电流检测电路410获得的模拟信号通过模数转换器400被转换成数字信号以被反馈到控制单元110。
参照图11A和图11B,如图14所示,当开始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操作时,控制单元110操作图像形成单元Pa、Pb、Pc和Pd以开始感光鼓50a、50b、50c和50d的正向旋转。在正向旋转中,在执行关于例如带电电势、显影电势和激光束强度的各种调整之后,执行输出图像的灰度控制(S1)。
控制单元110执行控制以获得施加多个试验电压时的电流值,并且确定施加到二次转印外辊64的转印电压Vt,使得预定目标电流流过二次转印部T2(S2)。
控制单元110开始连续图像形成,该连续图像形成是作为作业接收的一个单位操作(S3)。
控制单元110在图像的调色剂图像之间的间隔上开始形成用于输出图像的浓度控制的斑块图像(S4),以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6上并且由光学传感器59检测。斑块图像的检测结果被反馈到控制单元110,并且,执行输出图像的浓度调整。
在图像间隔不穿过二次转印部T2(S5:否)的情况下,即在图像的调色剂图像穿过二次转印部T2期间,控制单元110连接二次转印内辊62与输出转印电压Vt的二次转印电源210(S6)。如图12A所示,通过在从二次转印电源210输出到二次转印外辊64的转印电压Vt与电源310的输出电压Vc之间的差值电压,执行图像的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56到记录介质P上的二次转印。
在图像间隔穿过二次转印部T2(S5:是)时,即在斑块图像穿过二次转印部T2期间,控制单元110关断二次转印电源210以连接二次转印内辊62与接地电势(S7)。如图12B所示,电压Vc从电源310被施加到二次转印内辊62和中间转印带56,并且,在二次转印部T2中形成方向与转印图像的调色剂图像的情况下的方向相反的电场。因此,避免中间转印带56上的斑块图像转印到二次转印外辊64上。
当结束作为作为图像形成作业接收的一个单位操作的连续图像形成(S8:是)时,控制单元110执行向后的旋转并且停止图像形成装置100(S9)。在向后的旋转中,执行伽马校正控制等。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操作结束。
如图15所示,二次转印电源210和电源310在图像的调色剂图像位于二次转印部T2的定时处处于接通状态中。
在与在图像的调色剂图像与图像的另一调色剂图像之间的间隔对应的图像间隔位于二次转印部T2的定时处,电源310保持处于接通状态,但是二次转印电源210被关断,并且二次转印外辊64与接地电势连接。因此,避免斑块图像转印到二次转印外辊64上。在斑块图像穿过二次转印部T2的定时处,二次转印外辊64与二次转印电源210连接,并且,二次转印电源210被接通。
即使当对各图像重复一系列的操作时,由于通过齐纳二极管电路71保持空闲辊61的电势,因此,抵靠感光鼓50a的中间转印带56的电势也定期地保持在300V。
因此,在其中不设置一次转印辊的中间转印系统的配置中,通过从二次转印内辊施加用于清洁二次转印外辊的反向偏压,即使在二次转印外辊的清洁期间也能够在一次转印部中执行图像形成。
应当注意,如图15中的虚线所示,二次转印外辊64可在记录介质的后端的空白部分中与接地电势连接,并且二次转印电源210可在后面的记录介质的后端的空白部分中被连接以输出转印电压Vt。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代表第一电源的例子的二次转印电源210可向二次转印外辊64施加使得调色剂图像可从中间转印带56被转印到记录介质的第一电压,同时,高于或等于齐纳击穿电压Vbr的电压被施加到中间转印带56。代表第二电源的例子的电源310可经由二次转印内辊62向与二次转印外辊64接触的中间转印带56施加第二电压,该第二电压具有与第一电压的极性相同的极性且绝对值比齐纳击穿电压Vbr低且比第一电压的绝对值低。代表控制单元的例子的控制单元110控制二次转印电源210和电源310以形成二次转印部T2所需要的电场。
当承载在中间转印带56上的正常调色剂图像穿过二次转印部T2时,控制单元110向中间转印带56施加电压并且形成用于从中间转印带56向记录介质移动调色剂的电场。具体而言,向二次转印外辊64施加第一电压,并且向二次转印内辊62施加第二电压。
当承载在中间转印带56上的斑块图像穿过二次转印部T2时,控制单元110向中间转印带56施加电压,并且形成用于从二次转印外辊64向中间转印带56移动调色剂的电场。具体而言,与二次转印内辊62的电势相比,二次转印外辊64的电势被设定为向着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的电势,并且向二次转印内辊62施加第二电压。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效果
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当承载在中间转印带56上的正常调色剂图像穿过二次转印部T2时,控制单元110向二次转印内辊62施加第二电压,从而使得使电压不低于齐纳击穿电压Vbr的电流流过电压产生单元。因此,即使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时的二次转印部T2的电阻值波动,中间转印带56的电势也不减小为低于齐纳击穿电压Vbr。感光鼓50a与中间转印带56之间的电势差稳定化,并且在调色剂图像的转印中几乎不出现干扰。
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电源310向二次转印内辊62施加第二电压。因此,能够在面向二次转印外辊64的整个转印压合部上等同地形成电场。
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由于图像形成装置100基于没有一次转印辊的中间转印系统,因此,由于省略一次转印辊,因此与相关技术的中间转印系统的配置相比,实现成本节省和装置尺寸减小。另外,与相关技术中间转印系统不同,几乎不出现由于穿过一次转印部时的调色剂附着区域中心的局部转印压力的增大而由调色剂附着导致的转印失效,即,所谓的中空图像。
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由于支撑辊63、60和61均不接地,因此,电流不通过支撑辊63、60和61从中间转印带56流向接地电势。因此,可执行从二次转印内辊62的一次转印电压的施加。
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由于支撑中间转印带56的支撑辊63、60和61经由代表电压产生单元的例子的齐纳二极管电路71被接地,因此,避免一次转印电流向支撑辊63、60和61的浪费的流动。由于支撑辊63、60和61经由齐纳二极管电路71被接地,因此,中间转印带56的电势保持在图像的调色剂图像的一次转印所需要的适当的电势。
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由于使用电阻值低于相关技术的中间转印系统的电阻值的中间转印带56,因此,经由中间转印带56施加到二次转印部T2的高电压可基本上均等地作用于多个一次转印部上。从二次转印电源210供给的电荷经由中间转印带56流入感光鼓50a中,使得与相关技术的中间转印系统类似地执行图像的调色剂图像的一次转印。
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当在二次转印部T2中存在斑块图像时,具有正极性的电压被施加到二次转印内辊62以使二次转印外辊64的电势减小为低于二次转印内辊62的电势,并且形成方向与转印到二次转印部T2时的方向相反的电场。为了清洁通过与斑块图像接触而污染的二次转印外辊64,通过电源310从二次转印内辊62施加具有正极性的电压。由于电源310继续向一次转印部施加正向电压,因此,可在没有中断的情况下在感光鼓50a、50b、50c和50d中执行图像的调色剂图像的形成和一次转印。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如图11A所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电源310也在图像的调色剂图像穿过二次转印部T2期间定期地向二次转印内辊62输出300V。与此相反,如图16A所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当图像的调色剂图像穿过二次转印部T2时,电源310被关断,并且齐纳二极管电路71与二次转印内辊62连接。因此,在图像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时间段期间,节省电源310的电力消耗。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控制
图16A和图16B是描述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控制的示图。图17是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控制的时间图。图16A与在二次转印部T2中转印图像的调色剂图像的时间对应,图16B与斑块图像穿过二次转印部T2的时间对应。
如图16A所示,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类似,二次转印外辊64通过开关SW1在二次转印电源210与接地电势之间执行切换。另一方面,二次转印内辊62通过开关SW2在电源310与齐纳二极管电路71之间执行切换。代表切换单元的例子的开关SW2切换中间转印带56的内周表面与电源310之间的电连接的连接状态和中断状态。
如图16B所示,当斑块图像穿过二次转印部T2时,控制单元110通过开关SW1连接二次转印外辊64与接地电势,并且通过开关SW2连接二次转印内辊62与电源310。控制单元110控制电源310,使得第一电流检测电路510的检测电流被设定为与使齐纳二极管电路71可充分地保持击穿电压的电流对应的+5μA。因此,等于齐纳击穿电压Vbr的300V的电压Vc被施加到二次转印内辊62,并且,在二次转印部T2中形成方向与图像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情况下的方向相反的电场。因此,中间转印带56上的调色剂图像在中间转印带56侧接收库仑力,并且避免调色剂图像附着到二次转印外辊64上。
如图17所示,在记录介质的后端的空白区域(5mm)穿过二次转印部T2时电源310被接通之后,二次转印电源210被关断。然后,开关SW1从二次转印电源210被切换到接地电势。因此,形成为与记录介质的间隔对应的斑块图像不被转印到二次转印外辊64上。
如图16A,在图像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期间,控制单元110通过开关SW1连接二次转印外辊64与二次转印电源210,并且通过开关SW2连接二次转印内辊62与齐纳二极管电路71。
如图17所示,当后面的记录介质的前端的空白区域(5mm)穿过二次转印部T2时,开关SW1从接地电势被切换到二次转印电源210并且二次转印电源210被接通。然后,电源310被关断。随后,开关SW2从电源310被切换到齐纳二极管电路71以保持二次转印内辊62的电压。因此,在电源310被关断之后,二次转印外辊64的电势也保持在300V,并且,在二次转印内辊62与二次转印外辊64之间保持施加1300V-300V=1000V的稳定的转印电压。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效果
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如图17所示,从二次转印内辊62施加用于清洁二次转印外辊64的反向偏压的定时被控制。因此,在二次转印外辊64的清洁时间也可执行感光鼓50a上的图像形成,并且,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相比,可同时进一步降低成本。
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定期地从电源310向二次转印内辊62输出300V。在这种状态下,当斑块图像穿过二次转印部T2时,从二次转印电源210向二次转印外辊64输出1300V。因此,二次转印对比度被设定为1000V。
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通过设置开关SW2,由于关断电源310的时间比第二示例性实施例长,因此,可减少电力消耗。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和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和控制。用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和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的数值等是例子,并且,本发明不被这些数值限制。
控制单元控制第二电源,使得检测单元检测使跨恒定电压元件的端子的电压保持在预定电压的电流。第二电源可以是如下的模拟电源,从检测单元输出的模拟电流被直接反馈到该模拟电源并且该模拟电源恒定地改变输出电压。第二电源还可以是输出基于通过检测单元测量的电流值计算的输出电压作为恒定电压的数字控制模拟电源。在任一情况下,由于由检测单元检测的电流处于适当的范围内,因此,可在确保必要和足够的一次转印电压的同时避免过量电流向恒定电压元件流动。
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的输出电压控制的方法可相互不同。控制第一电源的控制单元和控制第二电源的控制单元可由独立和分开的控制单元实现。
图像形成装置可采用感光鼓以外的其它图像承载部件,并且还可实现采用环形带的另一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在使用齐纳二极管以外,恒定电压元件可具有其中支撑辊63、60、61经由诸如变阻器或高于或等于108[Ω]的电阻之类的恒定电压元件接地的配置。
虽然已参照示例性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宽泛的解释以包含所有的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在2014年12月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4-246568和在2014年12月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4-247333的权益,它们通过引用全文并入本文。

Claims (17)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承载部件,上面承载具有预定带电极性的调色剂图像;
中间转印部件,上面承载在一次转印部中从图像承载部件一次转印之后的调色剂图像;
转印部件,被布置为抵靠中间转印部件的外周表面并且被配置为在二次转印部中将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部件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恒定电压元件,电连接在中间转印部件的内周表面与接地电势之间并且被配置为通过使电流流动产生预定电压;
第一电源,向转印部件施加电压并且在二次转印部中形成使具有带电极性的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部件向记录介质移动的二次转印电场;
第二电源,与中间转印部件的内周表面电连接以使电流流过恒定电压元件并且在一次转印部中形成使具有带电极性的调色剂图像从图像承载部件向中间转印部件移动的一次转印电场;和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一次转印部中形成一次转印电场的时间段的至少一部分期间控制第一电源使得在二次转印部中形成方向与二次转印电场的方向相反的电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通过执行控制以将第一电源设定为具有接地电势或者向第一电源施加具有与带电极性相同的极性的电压,控制单元在二次转印部中形成方向与二次转印电场的方向相反的电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至少在二次转印部中不存在要经受到记录介质上的二次转印的调色剂的时间段期间,控制单元在二次转印部中形成方向与二次转印电场的方向相反的电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二次转印部中形成方向与二次转印电场的方向相反的电场的时间段期间在一次转印部中形成一次转印电场的情况下,控制单元控制第二电源,使得恒定电压元件产生预定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电流检测部件,被配置为检测流过恒定电压元件的电流,
其中,控制单元基于电流检测部件的检测结果控制第二电源,使得恒定电压元件产生预定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执行单元,被配置为执行试验模式,以用于在除到中间转印部件上执行要经受到记录介质上的二次转印的调色剂图像的一次转印的时间段以外的时间段中在中间转印部件上形成调整调色剂图像;
调色剂图像检测部件,被配置为检测在中间转印部件上形成的调整调色剂图像;和
调整单元,被配置为基于调色剂图像检测部件的检测结果来调整要被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条件,
其中,至少在二次转印部中存在调整调色剂图像的时间段期间,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源以在二次转印部中形成方向与二次转印电场的方向相反的电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二次转印部中存在调整调色剂图像并且在一次转印部中存在要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的时间段期间,控制单元控制第二电源,以在一次转印部中形成一次转印电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二次转印部中存在调整调色剂图像的一部分且在一次转印部中存在调整调色剂图像的另一部分的时间段期间,控制单元控制第二电源以在一次转印部中形成一次转印电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多个图像承载部件沿中间转印部件的外周表面被布置,并且,第二电源在分别与所述多个图像承载部件对应的多个一次转印部中的每一个中形成一次转印电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转印部件包含转印辊,并且,在二次转印部中不存在要经受到记录介质上的二次转印的调色剂图像的时间段期间,对于转印辊进行至少一次旋转的时间,控制单元控制第二电源,以在二次转印部中形成方向与二次转印电场的方向相同的电场。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二次转印部中形成方向与二次转印电场的方向相同的电场之后,对于转印辊进行至少一次旋转的时间,控制单元控制第二电源,以在二次转印部中形成方向与二次转印电场的方向相反的电场。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切换单元,所述切换单元被配置为切换建立环形带的内周表面与第二电源之间的电连接的连接状态与中断电连接的中断状态,
其中,控制单元在二次转印部中形成方向与二次转印电场的方向相反的电场的时间段期间导致切换单元切换到连接状态,并且在二次转印部中形成二次转印电场的时间段期间导致切换单元切换到中断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二次转印部中形成方向与二次转印电场的方向相反的电场的时间段期间,控制单元导致切换单元切换到连接状态并且将第一电源设定为具有接地电势。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中间转印部件具有包含两个或更多个层的结构,并且外周表面侧的层的体积电阻率比内周表面侧的层的体积电阻率高。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多个支撑部件,
其中,中间转印部件包含中间转印带,并且所述多个支撑部件通过抵靠中间转印带的内周表面来支撑中间转印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支撑部件包含导电支撑辊,并且在支撑辊与恒定电压元件电连接时,中间转印部件和恒定电压元件相互电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恒定电压元件包含齐纳二极管或变阻器。
CN201580064988.0A 2014-12-05 2015-11-17 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072509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47333 2014-12-05
JP2014-246568 2014-12-05
JP2014246568A JP6366488B2 (ja) 2014-12-05 2014-12-05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247333A JP6366489B2 (ja) 2014-12-05 2014-12-05 画像形成装置
PCT/JP2015/005747 WO2016088316A1 (en) 2014-12-05 2015-11-17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50921A true CN107250921A (zh) 2017-10-13

Family

ID=56091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4988.0A Pending CN107250921A (zh) 2014-12-05 2015-11-17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227753A4 (zh)
KR (1) KR20170088426A (zh)
CN (1) CN107250921A (zh)
WO (1) WO20160883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64940B (zh) * 2016-07-29 2020-08-25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40808A (zh) * 2010-10-04 2013-06-05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154831A (zh) * 2010-10-04 2013-06-12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WO2013151177A1 (ja) * 2012-04-03 2013-10-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13989A (ja) * 2012-04-03 2013-10-1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17986A (ja) * 2012-04-04 2013-10-2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31957A (ja) * 2012-04-03 2013-11-1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40808A (zh) * 2010-10-04 2013-06-05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154831A (zh) * 2010-10-04 2013-06-12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WO2013151177A1 (ja) * 2012-04-03 2013-10-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13989A (ja) * 2012-04-03 2013-10-1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31957A (ja) * 2012-04-03 2013-11-1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17986A (ja) * 2012-04-04 2013-10-2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27753A1 (en) 2017-10-11
KR20170088426A (ko) 2017-08-01
WO2016088316A1 (en) 2016-06-09
EP3227753A4 (en) 2018-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96306B2 (en) Cleaning method for transfer device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36678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0890884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61914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77855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controlling application voltage to adhering member
JP200117509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5573083A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601243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749928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07907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61512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4211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96801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7250921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10198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36648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WO2016088315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408149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32484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77974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10880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36648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12189A (ja)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H09236964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式
JPH1124945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01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