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50682B -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50682B
CN107250682B CN201580076429.1A CN201580076429A CN107250682B CN 107250682 B CN107250682 B CN 107250682B CN 201580076429 A CN201580076429 A CN 201580076429A CN 107250682 B CN107250682 B CN 1072506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direction
blow
outlet
infrared sensor
cowling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642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50682A (zh
Inventor
代田光宏
冈崎淳一
田边荐正
平川诚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250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506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506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506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or on a wal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5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with parallel simultaneously tiltable lamella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24F2120/12Position of occupa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24F2120/14Activity of occupa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抑制调节空气吹碰到红外线传感器附近。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1)具备:主体(2),具有设置于上部的吸入口(22)、设置于正面下部的吹出口(23)和配置在内部的热交换器以及风扇;左右风向板(7a、7b),配置于吹出口(23),使来自吹出口(23)的空气的风向在左右方向上可变;上下风向板(8a、8b),配置于吹出口(23),使来自吹出口(23)的空气的风向在上下方向上可变;红外线传感器(35),配置在主体(2)的正面的左右方向的一个端部即主体(2)的吹出口(23)的左右端部的近旁;以及大型整流板(41)、小型整流板(43)以及上部整流板(42),设置于配置有红外线传感器(35)的一侧的左右风向板(7b)的端部与红外线传感器(35)之间,对来自吹出口(23)的空气进行整流。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抑制红外线传感器的误识别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对于以往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已知在框体的前部的左右方向中的任意一个端部配置有检测人体状态等的传感器的室内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709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关于以往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来自吹出口的调节空气有可能吹碰到传感器附近。由此,存在如下课题:在利用调节空气所吹碰的传感器或者调节空气吹碰到具备传感器的壳体的传感器来检测对象物的温度、人体的位置等的情况下,有可能误识别对象物的温度、人体的位置等。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抑制调节空气吹碰到红外线传感器附近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具备:框体,具有设置于上部的吸入口、设置于正面下部的吹出口和配置在内部的热交换器以及风扇;左右风向板,配置于所述吹出口,使来自所述吹出口的空气的风向在左右方向上能够变更;上下风向板,配置于所述吹出口,使来自所述吹出口的空气的风向在上下方向上能够变更;红外线传感器,配置在所述框体的正面的左右方向的一个端部并且配置在所述框体的所述吹出口的左右端部的近旁;以及整流部,设置于配置有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的一侧的所述左右风向板的端部与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之间,对来自所述吹出口的空气进行整流。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具备设置于配置有红外线传感器的一侧的左右风向板的端部与红外线传感器之间的整流部,从而来自吹出口的调节空气向避开红外线传感器的方向吹出,所以能够抑制调节空气吹碰到红外线传感器附近。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喷嘴的外观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红外线传感器周边的放大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运转停止状态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水平吹送运转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水平吹送运转时的吹出口附近的气流流动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水平吹送运转时的红外线传感器周边的气流流动的放大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向下吹送运转状态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向下吹送运转时的吹出口附近的气流流动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水平吹送运转时的红外线传感器周边的气流流动的放大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水平吹送运转时的红外线传感器周边的气流流动的放大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水平吹送运转时的红外线传感器周边的气流流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此外,在各图中,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的部件是相同的或者与其相当的部件,这在说明书的全文中是通用的。
进而,说明书全文所示的结构要素的方式只不过是例示而已,并非限定于这些记载。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1的立体图。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1是连接能够控制转速的逆变器驱动的压缩机、四通阀、冷凝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蒸发侧热交换器而构成的,是能够利用四通阀的切换来进行制冷循环以及制热循环运转的壁挂式的室内机。
如图1所示,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1具备:主体2,是构成室内机1的框体;面板3,构成室内机1;以及格栅4,构成室内机1,成为外观设计面。
另外,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1具备:空气的吸入口22,设置于主体2的上部;以及空气的吹出口23,设置于主体2的正面下部,空气从吸入口22经过内部的热交换器(未图示)而利用横流风扇(未图示)被吹出。
进而,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1具备:左右风向板7a、7b,配置于吹出口23,使从吹出口23吹出的风的朝向在居住空间的左右方向上能够变更;上下风向板8a、8b,配置于吹出口23,使从吹出口23吹出的风的朝向在居住空间的高度方向(上下方向)上能够变更;喷嘴28,构成吹出口23;以及红外线传感器35,对室内的地板温度、壁面的温度、人体的位置、人体的活动状态进行测定。
红外线传感器35配置在主体2的正面的左右方向的图示右侧的一个端部,并且配置在主体2的吹出口23的左右方向的近旁。
此外,此处对在热交换器的下游侧具备横流风扇的结构进行说明,但也可以具备其它风扇、例如螺旋桨式风扇。另外,也可以是在热交换器的上游侧具备其它风扇、例如螺旋桨式风扇的结构。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1的喷嘴28的外观图。
如图2所示,构成吹出口23的喷嘴28具备:左右风向板7a、7b,使从吹出口23向居住空间吹出的风的朝向在左右方向上能够变更;左右风向板驱动用马达25a,在变更左右风向板7a的朝向时进行驱动;左右风向板驱动用马达25b,在变更左右风向板7b的朝向时进行驱动;上下风向板驱动用马达24a,在变更上下风向板8a的朝向时进行驱动;以及上下风向板驱动用马达24b,在变更上下风向板8b的朝向时进行驱动。
左右风向板7a、7b以及上下风向板8a、8b分别具备独立的驱动用马达25a、25b、24a、24b,所以根据利用红外线传感器35测量出的地板温度、壁面温度、人体的位置、人体的活动状态,例如,当在室内的两处有人的情况下,分别左右分开的左右风向板7a、7b以及上下风向板8a、8b从吹出口23吹出左右不同的风向的气流,从而能够进行两处的空气调节。
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在左右设置有独立地驱动的上下风向板8a、8b,但也可以是未在左右分开的一张上下风向板。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在左右设置有独立地驱动的左右风向板7a、7b,但也可以通过使左右风向板7a与左右风向板7b利用连杆机构连接,从而利用一个左右风向板驱动用马达进行驱动。另外,也可以不是通过马达而是通过手动来改变左右方向的朝向的构造。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1的控制装置12的结构的框图。
图3所示的控制装置12例如由微型计算机构成,内置于室内机1。控制装置12构成为具有:输入部12a;CPU12b,执行运算处理、判断处理等;存储器12c,保存有各种控制设定值、与制冷、制热等的运转模式相应的控制程序;以及输出部12d,将与CPU12b中的运算结果、判断结果的输出信息相应的驱动信号输出到各马达25a、25b、24a、24b。
输入部12a接收来自遥控器11的运转信息(运转模式、设定温度、设定湿度、风量设定、风向设定等),输入到CPU12b。另外,输入部12a接收利用左右转动的红外线传感器35检测到的室内空间的温度信息和内置于主体2的室温热敏电阻(未图示)的检测温度(室温),输入到CPU12b。在该情况下,CPU12b以室温为基础来对照温度信息(室内空间的温度分布)与保存于存储器12c的控制设定值,得到关于室内的地板温度、壁面的温度、人体的位置、人体的活动状态的信息。
利用从输出部12d输出的驱动信号控制风扇用马达6a的转速(风量),控制左侧以及右侧的左右风向板驱动用马达25a、25b的旋转角度。另外,利用来自输出部12d的驱动信号控制左侧以及右侧的上下风向板驱动用马达24a、24b的旋转角度。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1的红外线传感器35周边的放大图。
红外线传感器35被主体2的壳体36覆盖,与壳体36一起从主体2的外观设计面突出。红外线传感器35配置于在左右方向(水平方向)排列在吹出口23近旁的位置。红外线传感器35能够利用马达(未图示)转动,在大范围获取室内空间的温度信息。
在上下风向板8b上,在当运转时上下风向板8b打开时与红外线传感器35相向的上表面,作为整流部设置有大型整流板41以及小型整流板43。
大型整流板41以及小型整流板43设置于配置有红外线传感器35的一侧的左右风向板7b的端部与红外线传感器35之间。大型整流板41以及小型整流板43以板面遮挡吹出口23的左右方向的方式朝铅垂方向上方竖立设置在上下风向板8b的上表面。
大型整流板41设置在比小型整流板43更靠红外线传感器35侧的上下风向板8b的端部(在图4中为右端部)。
大型整流板41兼作承受上下风向板8b与上下风向板驱动用马达24b的输出轴的轴承部44。大型整流板41由于构成为兼作轴承部44,从而能够增加轴承部44的强度,另外,与将大型整流板41分体设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使用的树脂量。
另外,大型整流板41的面积比小型整流板43大,是在运转时从室内机1的侧面突出的大小。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1的运转停止状态的侧视图。如图5所示,大型整流板41是在运转停止时收纳于室内机1的侧面以内的大小。
如图4所示,在吹出口23的上表面,作为整流部设置有上部整流板42。上部整流板42设置于配置有红外线传感器35的一侧的左右风向板7b的端部与红外线传感器35之间。上部整流板42是以板面遮挡吹出口23的左右方向的方式朝铅垂方向下方地竖立设置在吹出口23的上表面。
在实施方式1中,在上下风向板8b设置有大型整流板41以及小型整流板43这两个整流板,并且在吹出口23的上表面设置有一个上部整流板42。
上部整流板42被配置在设置于上下风向板8b的大型整流板41以及小型整流板43这两个整流板之间。
即,大型整流板41、小型整流板43以及上部整流板42都位于配置有红外线传感器35的一侧的左右风向板7b的端部与红外线传感器35之间。大型整流板41、小型整流板43以及上部整流板42从红外线传感器35侧起依次按照大型整流板41、上部整流板42、小型整流板43的顺序配置。
在吹出口23处,在配置有红外线传感器35的一侧的左右风向板7b的端部与红外线传感器35之间配置有上下风向板8b,但设置有不吹出调节空气的伪风路部45。伪风路部45利用罩堵塞吹出口23的开口的一部分的内部。
在伪风路部45内部设置左右风向板驱动用马达25b、连接将在制冷时产生的泄水向室外排出的泄水软管的泄水排出孔(未图示)等。关于伪风路部45,虽然不吹出调节空气,但在左右风向板7b朝向图示右侧的情况下,在附近没有风路的侧壁面,因而与在附近有风路的侧壁面的情况相比,能够向右侧送出气流。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1的水平吹送运转状态的侧视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1的水平吹送运转时的吹出口23附近的气流流动的示意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1的水平吹送运转时的红外线传感器35周边的气流流动的放大图。
在图6~图8所示的水平吹送的状态下,上下风向板8b为大致水平吹送,左右风向板7b朝向图7、图8所示的右侧(红外线传感器35侧)地进行运转。
首先,从吹出口23出来的调节空气利用左右风向板7b朝向图7、图8所示的右侧。接下来,调节空气被分成流经上下风向板8b的不与红外线传感器35相向的一侧的下表面和与红外线传感器35相向的一侧的上表面的两个气流。
流经上下风向板8b的不与红外线传感器35相向的一侧的下表面的调节空气利用左右风向板7b而以弯曲的角度流到室内空间。
另一方面,流经上下风向板8b的与红外线传感器35相向的一侧的上表面的调节空气利用设置在上下风向板8b上的小型整流板43使一部分向正面方向偏流,流经小型整流板43的上方的调节空气向红外线传感器35侧流动。
从小型整流板43的上方向红外线传感器35侧流动的调节空气利用设置于吸入口22的上表面(喷嘴28)的上部整流板42使一部分向正面方向偏流,流经上部整流板42的下方的调节空气向红外线传感器35侧流动。
从上部整流板42的下方向红外线传感器35侧流动的调节空气利用遮蔽上下风向板8b的上表面侧的风路的大型整流板41而向正面方向偏流。
特别是关于按照小型整流板43、上部整流板42以及大型整流板41的顺序向红外线传感器35侧流动的调节空气,越往红外线传感器35侧去,通过迷宫构造时的流路阻力变得越高,该迷宫构造是通过在上下方向上交错地竖立设置小型整流板43、上部整流板42以及大型整流板41这三个整流板而构成的,使得向正面方向逐渐偏流,在大型整流板41处使全部调节空气向正面方向偏流。
另外,小型整流板43具有整流效果,另一方面,当大型化时会成为在制冷运转时在负压面侧发生结露的原因,所以通过形成为小型,产生向红外线传感器35侧的泄流,减小小型整流板43的压力面与负压面的温度差,从而抑制结露。在上部整流板42处也是同样的。另一方面,通过比小型整流板43更靠红外线传感器35侧地设置上部整流板42以及大型整流板41,从而虽然在小型整流板43以及上部整流板42处产生泄流,但越往红外线传感器35侧去,向红外线传感器35侧的泄流越减少,能够抑制气流到达红外线传感器35。
利用以上小型整流板43、上部整流板42以及大型整流板41这三个整流板将吹出口23处的红外线传感器35附近的调节空气向正面方向整流,所以能够避免调节空气直接吹碰到红外线传感器35以及覆盖红外线传感器35的壳体36。
而若在没有以上三个整流板的情况下,从吹出口23出来的调节气流会触碰到覆盖红外线传感器35的壳体36,而壳体36内的温度与室温不同,会随着从吹出口23出来的调节空气的温度的变动而变化。因此,红外线传感器35所检测的红外线的量会被壳体36的温度扰乱,从而变得不准确,红外线传感器35无法准确地获取关于地板温度、壁面的温度、人体的位置、人体的活动状态的信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需要对上下风向板8a、8b的朝向设置限制以免调节空气吹碰到壳体36,这样就使得调节空气无法向水平方向吹出,抑制冷风感的运转等会变得困难。
但是,在实施方式1中,利用小型整流板43、上部整流板42以及大型整流板41将吹出口23处的红外线传感器35附近的调节空气向正面方向整流,所以能够避免调节空气与覆盖红外线传感器35的壳体36直接接触,壳体36内的温度能够保持为与室温相等,使红外线传感器35所检测的红外线的量变准确,红外线传感器35能够准确地获取关于地板温度、壁面的温度、人体的位置、人体的活动状态的信息。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无需以使调节空气不吹碰到壳体36的方式对上下风向板8a、8b的朝向设置限制,能够使调节空气朝向人体向红外线传感器35侧的水平方向吹出,还能够实施抑制冷风感的运转等。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1的向下吹送运转状态的侧视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1的向下吹送运转时的吹出口附近的气流流动的示意图。
在图9、图10所示的向下吹送的状态下,上下风向板8b为向下吹送,左右风向板7b朝向图10所示的右侧(红外线传感器35侧)地进行运转。
首先,从吹出口23出来的调节空气利用左右风向板7b而朝向图10所示的右侧。
接下来,气流沿着上下风向板8b的不与红外线传感器35相向的一侧的下表面,利用左右风向板7b以弯曲的角度到达室内空间。
另一方面,在上下风向板8b的与红外线传感器35相向的一侧的上表面,大体上不流过调节空气,调节空气不会到达红外线传感器35附近。因此,使红外线传感器35所检测的红外线的量变准确,红外线传感器35能够准确地获取关于地板温度、壁面的温度、人体的位置、人体的活动状态的信息。
特别在制热运转时,将上下风向设定为向下吹送,直接使室内的地板面变暖,从而室内的舒适性提高,所以气流的左右方向的广角性变重要,而在实施方式1中在向下吹送时没有基于小型整流板43、上部整流板42以及大型整流板41而得的整流效果,所以不会损害左右方向的气流的广角性。
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对设置有小型整流板43、上部整流板42以及大型整流板41这三个整流板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增加整流板的数量,通过至少限制整流板的大小、左右风向板的可动范围,从而能够避免调节空气到达红外线传感器35附近。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对设置有伪风路部45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即使在不设置伪风路部45的情况下,也同样地能够通过设置整流板而避免调节空气到达红外线传感器35附近。
实施方式2.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1的水平吹送运转时的红外线传感器35周边的气流流动的放大图。
如图11所示,在实施方式2中,作为整流板,仅具备上部整流板42。
在实施方式1中设置有大型整流板41的红外线传感器35侧的上下风向板8b的端部仅设置轴承部44。
对于图11的水平吹送的状态,在仅具备上部整流板42的室内机1的制热运转时,以上下风向水平吹送、左右风向右吹送的方式进行运转。
在制热运转时,在伪风路部45周边,从吹出口23出来的暖气的空气密度低,比上下风向板8b的上表面靠上方的风路上部侧成为主流。因此,从吹出口23出来的暖气利用上部整流板42而向正面方向被整流,所以不会到达红外线传感器35附近。
实施方式3.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1的水平吹送运转时的红外线传感器35周边的气流流动的放大图。
如图12所示,在实施方式3中,作为整流板,仅具备小型整流板43。
在实施方式1中设置有大型整流板41的红外线传感器35侧的上下风向板8b的端部仅设置轴承部44。
对于图12的水平吹送的状态,在具备设置在上下风向板8b上的小型整流板43的室内机1的制冷运转时,以上下风向水平吹送、左右风向右吹送的方式进行运转。
在制冷运转时,在伪风路部45周边,从吹出口23出来的冷气的空气密度高,沿着上下风向板8b的上表面的流动成为主流。因此,从吹出口23出来的冷气利用小型整流板43而向正面方向被整流,所以不会到达红外线传感器35附近。
实施方式4.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1的水平吹送运转时的红外线传感器25周边的气流流动的放大图。
如图13所示,在实施方式4中,作为整流板,具备设置在上下风向板8b上的小型整流板43、和设置于吹出口23的上表面的上部整流板42。
在实施方式1中设置有大型整流板41的红外线传感器35侧的上下风向板8b的端部仅设置轴承部44。
对于图13的水平吹送的状态,在具备小型整流板43以及上部整流板42的室内机1的制冷运转时或者制热运转时,以上下风向水平吹送、左右风向右吹送的方式进行运转。
在制冷运转时,在伪风路部45周边,从吹出口23出来的冷气的空气密度高,沿着上下风向板8b的上表面的流动成为主流。因此,从吹出口23出来的冷气利用小型整流板43而向正面方向被整流,不会到达红外线传感器35附近。
另一方面,在制热运转时,在伪风路部45周边,从吹出口23出来的暖气的空气密度低,比上下风向板8b的上表面靠上方的风路上部侧成为主流。因此,从吹出口23出来的暖气利用上部整流板42而向正面方向被整流,不会到达红外线传感器35附近。
在实施方式4中,在制冷运转时和制热运转时,都能够抑制气流到达红外线传感器35附近。
根据以上的实施方式1~4,大型整流板41、小型整流板43以及上部整流板42设置于配置有红外线传感器35的一侧的左右风向板7b的端部与红外线传感器35之间。由此,能够将从吹出口23流出的左右方向的气流在到达红外线传感器35附近之前利用大型整流板41、小型整流板43以及上部整流板42向正面方向整流,能够抑制由于风吹碰到红外线传感器35附近而导致的误检测。即,覆盖红外线传感器35的壳体36的温度与室温大体上相同,红外线传感器35所检测的红外线的量被不被壳体36的温度扰乱而变准确,红外线传感器35能够准确地获取关于地板温度、壁面的温度、人体的位置、人体的活动状态的信息。
大型整流板41以及小型整流板43设置于上下风向板8b。由此,能够将从吹出口23流出的左右方向的气流在到达红外线传感器35之前利用大型整流板41以及小型整流板43而向正面方向整流,能够抑制由于风吹碰到红外线传感器35附近而导致的误检测。
上部整流板42设置于吹出口23的上表面。由此,能够将从吹出口23流出的左右方向的气流在到达红外线传感器35之前利用上部整流板42而向正面方向整流,能够抑制由于风吹碰到红外线传感器35附近而导致的误检测。
上部整流板42配置于大型整流板41以及小型整流板43之间。由此,能够利用大型整流板41以及小型整流板43这两个整流板和配置在它们之间的上部整流板42所构成的迷宫构造,进一步提高到达红外线传感器35之前的流路阻力,将从吹出口23流出的左右方向的气流在到达红外线传感器35之前向正面方向整流,能够抑制由于风吹碰到红外线传感器35附近而导致的误检测。
大型整流板41构成上下风向板8b的轴承部44。由此,能够提高上下风向板8b的轴承部44的强度。
配置有红外线传感器35的一侧的大型整流板41的面积比另一小型整流板43大。由此,能够提高到达红外线传感器35之前的流路阻力,并削减使用的材料量。另外,小型整流板43具有整流效果,另一方面,当大型化时成为在制冷运转时在负压面侧发生结露的原因,所以产生泄流,减小小型整流板43的压力面与负压面的温度差,从而抑制结露。另一方面,通过在红外线传感器35侧设置大型整流板,从而虽然在小型整流板43产生泄流,但能够抑制气流到达红外线传感器35。
附图标记说明
1:室内机;2:主体;3:面板;4:格栅;6a:风扇用马达;7a:左右风向板;7b:左右风向板;8a:上下风向板;8b:上下风向板;11:遥控器;12:控制装置;12a:输入部;12b:CPU;12c:存储器;12d:输出部;22:吸入口;23:吹出口;24a:上下风向板驱动用马达;24b:上下风向板驱动用马达;25a:左右风向板驱动用马达;25b:左右风向板驱动用马达;28:喷嘴;35:红外线传感器;36:壳体;41:大型整流板;42:上部整流板;43:小型整流板;44:轴承部;45:伪风路部。

Claims (6)

1.一种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具备:
框体,具有设置于上部的吸入口、设置于正面下部的吹出口和配置在内部的热交换器以及风扇;
左右风向板,配置于所述吹出口,使来自所述吹出口的空气的风向在左右方向上能够变更;
上下风向板,配置于所述吹出口,使来自所述吹出口的空气的风向在上下方向上能够变更;
红外线传感器,配置在所述框体的正面的左右方向的一个端部并且配置在所述框体的所述吹出口的左右端部的近旁;以及
整流部,设置于配置有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的一侧的所述左右风向板的端部与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之间,对来自所述吹出口的空气进行整流,
所述整流部设置于所述上下风向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整流部设置于所述吹出口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其中,
在所述上下风向板设置有两个所述整流部,并且在所述吹出口的上表面设置有一个所述整流部,
设置于所述吹出口的上表面的一个所述整流部配置在设置于所述上下风向板的两个所述整流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其中,
设置于所述上下风向板的所述整流部构成所述上下风向板的轴承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其中,
设置于所述上下风向板的两个所述整流部之中的配置有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的一侧的所述整流部的面积,比另一个所述整流部的面积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其中,
设置于所述上下风向板的两个所述整流部之中的配置有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的一侧的所述整流部的面积,比另一个所述整流部的面积大。
CN201580076429.1A 2015-03-02 2015-03-02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Active CN1072506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56114 WO2016139729A1 (ja) 2015-03-02 2015-03-02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50682A CN107250682A (zh) 2017-10-13
CN107250682B true CN107250682B (zh) 2019-11-19

Family

ID=56849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6429.1A Active CN107250682B (zh) 2015-03-02 2015-03-02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336083A1 (zh)
EP (1) EP3104092B1 (zh)
JP (1) JP6317030B2 (zh)
CN (1) CN107250682B (zh)
RU (1) RU2664220C1 (zh)
SG (1) SG11201704709WA (zh)
TR (1) TR201616931T1 (zh)
WO (1) WO20161397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52082B1 (en) * 2016-05-26 2020-08-25 Apple Inc. Climate control system with slit-vent fluid delivery
JP2019066070A (ja) * 2017-09-29 2019-04-25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108195023B (zh) * 2017-12-28 2020-11-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风感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19171462A1 (ja) * 2018-03-06 2019-09-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室内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JP6490274B2 (ja) * 2018-03-28 2019-03-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108954770A (zh) * 2018-08-30 2018-12-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导风装置、空调器及空调导风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1271866B (zh) * 2019-07-17 2022-03-01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
JP7362846B1 (ja) 2022-07-12 2023-10-17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15540305A (zh) * 2022-08-30 2022-12-3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挂壁式空调器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及挂壁式空调器室内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29478Y2 (ja) * 1991-03-18 1997-03-19 クボタトレーン株式会社 可変風量ユニット
KR0126751Y1 (ko) * 1994-08-11 1998-11-02 윤종용 공기조화기의 풍향조절장치
US6276440B1 (en) * 1996-08-30 2001-08-21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Device for controlling diffused air
JP3939854B2 (ja) * 1998-04-10 2007-07-04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換気装置
AU729725B2 (en) * 1998-12-28 2001-02-08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ir conditioner
JP3813057B2 (ja) * 2000-10-05 2006-08-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温度検出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JP3751516B2 (ja) * 2000-10-04 2006-03-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3807305B2 (ja) * 2001-12-28 2006-08-0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05265258A (ja) * 2004-03-17 2005-09-29 Tiger Vacuum Bottle Co Ltd 可搬型除湿機
JP3806881B2 (ja) * 2004-11-08 2006-08-0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KR101598626B1 (ko) * 2009-01-09 2016-02-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 실내기
JP5313031B2 (ja) * 2009-04-27 2013-10-09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とその人体検知装置
JP2010270956A (ja) 2009-05-21 2010-12-02 Panasonic Corp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空間認識装置
US8627672B2 (en) * 2009-08-27 2014-01-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Wall-hung air conditioner and installing device for air conditioner
JP5791573B2 (ja) * 2012-08-10 2015-10-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6129126B2 (ja) * 2014-08-04 2017-05-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664220C1 (ru) 2018-08-15
WO2016139729A1 (ja) 2016-09-09
JPWO2016139729A1 (ja) 2017-08-24
US20170336083A1 (en) 2017-11-23
EP3104092A4 (en) 2017-04-19
SG11201704709WA (en) 2017-09-28
EP3104092B1 (en) 2019-02-06
TR201616931T1 (tr) 2017-02-21
EP3104092A1 (en) 2016-12-14
JP6317030B2 (ja) 2018-04-25
CN107250682A (zh) 2017-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50682B (zh)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KR101214282B1 (ko) 공기 조화기
CN106524306B (zh) 一种风管机
US9857095B2 (en) Indoor unit for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with airflow blocking portion for infrared sensor
WO2019024826A1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7514685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EP3203160B1 (en) Air-conditioning-device indoor unit
CN104006446B (zh) 室内机和空气调节装置
US20200393140A1 (en) Air condtioning apparatus indoor unit including refrigerant detection sensor
IN2012DN02068A (zh)
KR20190130877A (ko) 천장형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EP3406982B1 (en) Air-conditioning device
CN106152378A (zh) 一种混流空调及其混流控制方法
CN109564010A (zh) 空气调节机
KR20090113630A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6848956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EP3346204A1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JP6490274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4475151B2 (ja) 空気調和機
JP6269700B2 (ja) 受信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
CN207350720U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CN211822736U (zh) 空调器
CN106152379A (zh) 一种混流空调及其混流控制方法
JP2020098093A (ja) 空気調和機
CN111306624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