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39181A - 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以及触摸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以及触摸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39181A
CN107239181A CN201710094828.1A CN201710094828A CN107239181A CN 107239181 A CN107239181 A CN 107239181A CN 201710094828 A CN201710094828 A CN 201710094828A CN 107239181 A CN107239181 A CN 1072391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panel
conductive pattern
electrode
pattern group
gr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9482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下幸生
加藤宏明
川田正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2391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391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以及触摸面板,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具备基板和第1导电性图案组。第1导电性图案组包含分别沿着X方向延伸的多个第1电极部。多个第1电极部具有由四边形格子构成的网格结构,并沿着相对于X方向正交的Y方向彼此电绝缘地并排排列。四边形格子的网格角度相对于Y方向不是0°、45°以及90°中的任意一者。彼此相邻的多个第1电极部的2个隔着位于具有沿着X方向的虚拟直线与四边形格子的交点的四边形格子的边的中部的缺口区域而并排排列。

Description

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以及触摸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以及触摸面板。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选择显示于显示画面的选择项的输入单元,利用了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该触摸面板将排列了大量特定图案的透明电极的层配置在透明基板层上,并在表面重叠玻璃、塑料等的覆盖件而构成。具体而言,透明电极由呈格子状配置的发送电极以及接收电极构成。在这样的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中,若使手指靠近覆盖件表面,则形成于发送电极与接收电极的交点(以下称为电极交点)的电容器的静电电容会发生变化。该触摸面板通过探测该静电电容的变化,从而能够高精度地确定使手指靠近的位置。
近年来,谋求触摸面板的大型化并且高灵敏度化,使用了由金属细线构成的、具有低布线电阻的网格结构的透明电极的触摸面板的开发正在推进。
作为具有网格结构的透明电极的图案,在JP特开2011-059771号公报中,具体公开了包含正方形网格图案的网眼状导电性图案。正方形网格图案的细线的宽度为40μm,正方形网格图案的细线的线间距为300μm。正方形网格图案的偏置角度为45°。在该网眼状导电性图案中,形成有狭缝,使得按照向右斜上方连续4边,接着向右斜下方连续4边的方式将边切开100μm的同时呈Z字形(zigzag)前进。
此外,在JP特表2014-529841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包含透明基板、以及在透明基板上具备的传导性图案的透明传导性基板。传导性图案包含电断开的断线部。在连结断线部时形成的断线图案是不规则的图案。
以下,将上述的网眼状导电性图案、以及上述的传导性图案称为导电性图案组(发送电极或接收电极)。
发明内容
在上述的导电性图案组中,通过形成于彼此相邻的2个导电性图案(构成导电性图案组的电极)之间的分割图案的配置,有可能导致外观质量下降(外观变差)。在此,所谓分割图案,是用线将缺口区域(狭缝)连结的图案,意味着连结了缺口区域的具有宽度的虚拟线。例如,若分割图案为直线状,则分割图案很显著。因此,外观质量特别有可能下降。尤其是若将保持缺口区域的缺口宽度(金属细线的最相邻末端彼此的距离)的情况下构成网格结构的网格格子的一边设计得较短,则缺口宽度相对于网格格子的一边的长度的比例增高。因此,对于上述的导电性图案组而言,存在分割图案更加显著的问题。在此,将构成网格结构的网格格子的一边设计得较短,即将网格密度设计得较高,这是为了应对产品的小型化、充分确保伴随触摸操作的电极交点处的静电电容的变化量。换言之,将网格密度设计得较高是为了将检测触摸操作的灵敏度设为最佳值。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导电性图案组的网格密度较高,也难以用肉眼识别分割图案的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以及触摸面板传感器。
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具备:基板,其具有第1主面以及第2主面;和第1导电性图案组,其形成于第1主面。第1导电性图案组包含分别沿着第1方向延伸的多个第1电极部。多个第1电极部具有由金属细线构成的四边形格子所构成的网格结构,并沿着相对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彼此电绝缘地并排排列。四边形格子的网格角度相对于第2方向不是0°、45°以及90°中的任意一者。彼此相邻的多个第1电极部的2个,隔着位于具有沿着第1方向的虚拟直线与四边形格子的交点的四边形格子的边的中部的缺口区域而并排排列。
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具备:基板,其具有第1主面以及第2主面;和第1导电性图案组,其形成于第1主面。第1导电性图案组包含分别沿着第1方向延伸的多个第1电极部。多个第1电极部具有由金属细线构成的四边形格子所构成的网格结构,并沿着相对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彼此电绝缘地并排排列。四边形格子的网格角度相对于第2方向不是0°、45°以及90°中的任意一者。彼此相邻的第1电极部的2个,隔着位于具有沿着第1方向的虚拟直线与四边形格子的交点的四边形格子的边的两端部当中的与交点较远的端部的缺口区域而并排排列。
根据本发明,即使导电性图案组的网格密度较高,也难以用肉眼识别分割图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摸面板以及图像显示装置的概略分解立体图。
图2A是取下了覆盖件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摸面板的概略主视图。
图2B是沿着图2A中的切断线进行了切断的触摸面板的概略剖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上部电极基板以及下部电极基板的概略立体图。
图4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中彼此相邻的2个电极部的放大主视图。
图5是网格角度为60°且不具有分割图案的参考导电性图案的主视图。
图6是网格角度为60℃且具有3种不同的分割图案的参考导电性图案的主视图。
图7是网格角度为70°且具有3种不同的分割图案的参考导电性图案的主视图。
图8是网格角度为50°且具有3种不同的分割图案的参考导电性图案的主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摸面板的概略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摸面板的概略剖视图。
图11是示出了第四实施方式中彼此相邻的2个电极部的放大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摸面板1]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摸面板1以及图像显示装置30的概略分解立体图。图2A是取下了覆盖件20的触摸面板1的概略主视图。图2B是沿着图2A中的切断线H-H进行了切断的触摸面板1的概略剖视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上部电极基板10B(以下有时称为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10B)以及下部电极基板10A(以下有时称为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10A)的概略立体图。另外,在图1中,省略了导电性图案组12A以及导电性图案组12B。在图2A中,简化了导电性图案组12A以及导电性图案组12B。在图3中,简化了彼此相邻的2个电极部13A1的分离图案。
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摸面板1是作为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的1种的相互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如图1所示,触摸面板1具有: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10A、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10B、覆盖件20和位置探测电路(未图示)。如图3所示,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10A具有导电性图案组12A。如图3所示,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10B具有导电性图案组12B。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10A作为下部电极基板而发挥作用。即导电性图案组12A作为发送电极而发挥作用。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10B作为上部电极基板而发挥作用。即导电性图案组12B作为接收电极而发挥作用。位置探测电路判定指示物接触的坐标。作为指示物,例如,可以列举用户的指尖、触笔、指示棒等导电体。
如图2B所示,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10B隔着粘接层41层叠在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10A上。覆盖件20隔着粘接层42层叠在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10B上。位置探测电路与导电性图案组12A(以下有时称为接收电极12A)以及导电性图案组12B(以下有时称为发送电极12B)分别电连接。
如图1所示,触摸面板1配置于图像显示装置30的显示面的前侧(以下称为正面侧)来使用。图像显示装置30的显示面具有输出图像的图像显示区域30a、和不输出图像的图像非显示区域30b。图像非显示区域30b形成为包围图像显示区域30a的外缘。作为图像显示装置30,例如,能够使用液晶显示面板、等离子体图像显示面板、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面板、电子纸、阴极射线管等公知的图像显示装置。
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10A、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10B以及覆盖件20各自具有与图像显示装置30的图像显示区域30a对应的视觉识别区域、和与图像显示装置30的图像非显示区域30b对应的非视觉识别区域。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10A具有触摸区域10Aa作为视觉识别区域,并具有框架区域10Ab作为非视觉识别区域。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10B具有触摸区域10Ba作为视觉识别区域,并具有框架区域10Bb作为非视觉识别区域。覆盖件20具有触摸区域20a作为视觉识别区域,并具有框架区域20b作为非视觉识别区域。
触摸面板1能够进行多点检测(多点触摸)。该检测原理的概略如下所述。如图2A所示,在发送电极12A与接收电极12B交叉的电极交点1A,形成电容器。若指示物接近或接触覆盖件20,则与此相应,电极交点1A的静电电容实质上减少。由此,触摸面板1能够检测有无触摸操作。更具体而言,若对发送电极12A施加驱动信号,则响应信号经由存在于电极交点1A的静电电容而传播到与发送电极12A交叉的接收电极12B。该响应信号从接收电极12B输出到位置探测电路。此时,若电极交点1A的静电电容根据触摸操作发生变化,则响应信号发生变化。基于该变化量,位置探测电路计算触摸位置。在相互电容方式中,由位置探测电路对响应信号进行信号处理而得到的检测量按照发送电极12A与接收电极12B交叉的每个电极交点来输出。因此,相互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1能够同时检测多个触摸位置。
〔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10A〕
如图3所示,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10A具备基板11A和导电性图案组12A。基板11A具有彼此对置的第1主面以及第2主面。导电性图案组12A形成于基板11A的第1主面。
{导电性图案组12A}
导电性图案组12A作为发送电极而发挥作用。导电性图案组12A是第1导电性图案组的一例。导电性图案组12A具有多个导电性图案12A1。多个导电性图案12A1沿着相对于第1方向(以下称为X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以下称为Y方向),彼此电绝缘而并排排列。导电性图案12A1的数量根据图像显示装置30的图像显示区域30a的尺寸等适当调整即可。
导电性图案组12A的开口率,优选为70.0~99.9%,更优选为95.0~99.9%。在此,所谓导电性图案组12A的开口率,是指开口部分整体的面积相对于触摸区域10Aa整体的面积的比例。导电性图案组12A的表面电阻,优选为0.1~5.0Ω/sq,更优选为0.1~1.0Ω/sq。
<导电性图案12A1>
如图3所示,各导电性图案12A1具有:电极部13A1、电极焊盘部14A1和引出电极部15A1。如图3所示,电极部13A1、电极焊盘部14A1以及引出电极部15A1在X方向上依次配置并被一体化,它们彼此被电连接。电极部13A1是第1电极部的一例。
(电极部13A1)
图4是仅示出了多个电极部13A1中彼此相邻的2个电极部13A1的放大俯视图。在图4中,将具有与虚拟直线V的交点V1~Vm的正方格子16A的边S1~Sm设为了粗线。个数m是1以上的整数。
如图3以及图4所示,电极部13A1沿着X方向延伸,并且具有由金属细线19A构成的正方格子16A所构成的网格结构。即,电极部13A1具有透视性,并且具有以X方向为长边方向的外形(轮廓形状)。如图3所示,电极部13A1的大部分配置在触摸区域10Aa内。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电极部13A1的网格结构由正方格子16A构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电极部13A1的网格结构只要由四边形格子构成,则并无特别限定。即,正方格子16A是四边形格子的一例。只要网格结构由四边形格子构成,则分割图案便难以用肉眼识别。作为正方格子16A以外的四边形格子,例如,可以列举菱形格子等。
如图4所示,电极部13A1具有由正方格子16A构成的网格结构。该网格结构是正方格子16A均匀地连续的结构。电极部13A1由于具有由正方格子16A构成的网格结构,所以与由长方形格子、三角格子等正方格子16A以外的格子构成的网格结构的情况相比,容易设计。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电极部13A1的网格结构为正方格子16A均匀地连续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电极部13A1的网格结构,例如只要是在从正面侧对触摸面板1进行视觉识别时具有整体上相同的光学特性那样的网格结构,即只要是整体上光学均匀的网格结构即可。即,电极部13A1的网格结构也可以是根据后述的导电性图案组12B的轮廓形状等,在与导电性图案组12B重复的区域和不重复的区域中正方格子16A的1边的长度彼此不同的结构。
正方格子16A的一边S的长度P优选为2000μm以下,更优选为10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0~800μm。若正方格子16A的一边S的长度P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将检测触摸操作的灵敏度设为最佳值,并且能够应对产品的小型化。
正方格子16A的网格角度θ为60°,不是0°、45°以及90°中的任意一者。在此,所谓正方格子16A的网格角度θ,是正方格子16A的一边S与Y方向所成的角度。若正方格子16A的网格角度θ为0°、45°以及90°中的任意一者,则例如在图像显示装置30为液晶显示面板的情况下,正方格子16A的排列周期与液晶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区域30a的像素(pixel)的排列周期出现干扰,会产生干扰条纹(莫尔条纹)。
金属细线19A的线宽优选为1~8μm,更优选为1~3μm。若金属细线19A的线宽在上述范围内,则金属细线19A不易发生断线,并能够实现更难以用肉眼识别电极部13A1的形状。
作为构成金属细线19A的材质,例如,能够使用铜(Cu)、银(Ag)、铝(Al)、铬(Cr)、镍(Ni)、钼(Mo)、铁(Fe)、金(Au)、钛(Ti)等金属或将它们中2种以上组合而成的合金等。金属细线19A也可以在其上表面或侧面具有黒化膜。由此,即使对构成金属细线19A的材质使用反射率高的金属,也难以视觉识别金属细线19A。作为构成黒化膜的材质,能够使用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铬、碳等。
(电极焊盘部14A1)
电极焊盘部14A1将多个金属细线19A连接于1个。由此,即使与电极焊盘部14A1电连接的多个金属细线19A当中的一部分发生了断线,触摸面板1也能够检测触摸位置,不易发生故障。如图3所示,电极焊盘部14A1配置在框架区域10Ab内,具有沿着Y方向延伸的实心结构。即,电极焊盘部14A1的轮廓形状为以Y方向为长边方向的杆状。电极焊盘部14A1的X方向的宽度W优选为500~3000μm。电极焊盘部14A1的Y方向的长度L优选为3000~10000μm。电极焊盘部14A1与金属细线19A的接点的数量优选为4~6个。作为构成电极焊盘部14A1的材质,例如,能够使用与作为构成金属细线19A的材质而例示的材质同样的材质。所谓实心结构,是所谓的实心图案,意味着没有开口的部位的结构。
(引出电极部15A1)
引出电极部15A1将电极焊盘部14A1与位置探测电路进行电连接。引出电极部15A1如图1以及图3所示,配置在框架区域10Ab内,并具有线结构。引出电极部15A1的线宽优选为10~200μm。作为引出电极部15A1的材质,例如,能够使用与作为金属细线19A的材质而例示的材质同样的材质。
{基板11A}
基板11A的形状为板状。基板11A具有电绝缘性以及透明性。基板11A的厚度根据使用用途适当调整即可,优选为10~400μm,更优选为50~200μm。作为构成基板11A的材质,例如,能够使用塑料、玻璃等。作为塑料,例如,能够使用丙烯酸、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酰亚胺(PI)、聚苯乙烯(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PVDC)、聚丙烯(PP)、聚酰胺(PA)、聚酰胺酰亚胺(PAI)、聚醚酰亚胺(PEI)、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其中,从透光性、加工性等观点出发,作为构成基板11A的材质,优选PET。基板11A也可以根据需要具有功能层。作为功能层,例如,可以列举用于强化密接性的底涂层、吸收特定波长的光来防止光晕的光学滤波器层、防静电层、提高透射率的折射调整层等。
<分割图案G1~G9>
如图4所示,彼此相邻的2个电极部13A1隔着缺口区域D1~Dm,电绝缘而并排排列。从图4可知,将彼此相邻的缺口区域D1~Dm用线连结的分割图案,相对于沿着X方向的虚拟线V呈Z字形线状。
图5是网格角度为60°、且不具有缺口区域的参考导电性图案100的主视图。参考导电性图案100具有与电极部13A1的网格结构相同的网格结构。
在此,电极部13A1沿着X方向延伸,并且具有由金属细线19A构成的正方格子16A所构成的网格结构。即,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若将隔着缺口区域D1~Dm对峙的彼此相邻的2个电极部13A1的金属细线19A的最相邻末端彼此接线,则能够得到图5所示那样的正方格子16A均匀地连续的一个网格结构即参考导电性图案100。
如图3所示,多个电极焊盘部14A1沿着Y轴方向电绝缘地配置为一列。彼此相邻的2个电极焊盘部14A1的间隔I优选为30~300μm。此外,多个引出电极部15A1也电绝缘地配置。
图6是网格角度为60°且具有3种不同的分割图案的参考导电性图案101的主视图。参考导电性图案101如图6所示,在左部具有直线状的分割图案G1(以下称为直线间隙G1),在中部具有第一实施方式中的Z字形线状的分割图案G2(以下称为Z字形间隙G2),在右部具有后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Z字形线状的分割图案G3(以下称为Z字形间隙G3)。图6所示的参考导电性图案101具有与电极部13A1的网格结构相同的网格结构。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彼此相邻的2个电极部13A1隔着位于正方格子16V1~16Vm的边S1~Sm的中部的缺口区域D1~Dm而并排排列,正方格子16V1~16Vm具有沿着X方向的虚拟直线V与正方格子16A的交点V1~Vm。在此,各交点也可以如交点V5那样,不是由金属细线19A构成的正方格子16A上的点,而是虚拟的正方格子16A上的点。此外,虚拟直线V的线宽也可以例如与金属细线19A的线宽相同。即,彼此相邻的2个电极部13A1的分割图案的形状是与在图5所示的参考导电性图案100中,将具有沿着X方向的虚拟直线V和正方格子16A的交点V1~Vm的正方格子16V1~16Vm的边S1~Sm的中部进行断线而得到的分割图案相同的形状。该分割图案的形状也是与图6所示的Z字形间隙G2相同的形状。在图6中,对Z字形间隙G2与直线间隙G1进行比较可知,Z字形间隙G2相比于直线间隙G1更难以识别。即,可知即使导电性图案组12A的网格密度较高,也难以用肉眼识别Z字形间隙G2。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缺口区域D1~Dm的各缺口宽度D相对于一边S的长度P为20%,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各缺口宽度D可根据视觉识别性和生产性的平衡来适当决定,相对于一边S的长度P,优选为0.5~50.0%,更优选为1.0~30.0%,进一步优选为1.0~10.0%。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缺口区域D1~Dm的各缺口宽度D彼此相同,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只要各缺口宽度D在上述的范围内,则也可以每个缺口区域的缺口宽度不同。彼此相邻的2条虚拟线V的Y方向的间隔优选为30~200μm。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隔着缺口区域D1~Dm对峙的金属细线19A的最相邻末端的形状如图4所示,是沿着Y方向切断的形状。由此,上述的最相邻末端的形状与沿着相对于金属细线19A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J-J切断的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使Z字形间隙G2更难以用肉眼识别。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隔着缺口区域D1~Dm对峙的金属细线19A的最相邻末端的形状既可以是沿着相对于金属细线19A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J-J切断的形状,也可以是沿着X方向切断的形状。
图7是网格角度为70°且具有3种不同的分割图案的参考导电性图案102的主视图。图7所示的参考导电性图案102除了网格角度为70°以外,具有与电极部13A1的网格结构相同的网格结构。参考导电性图案102如图7所示,在左部具有直线状的分割图案G4(以下称为直线间隙G4),在中部具有第一实施方式中的Z字形线状的分割图案G5(以下称为Z字形间隙G5),在右部具有后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Z字形线状的分割图案G6(以下称为Z字形间隙G6)。
图8是网格角度为50°且具有3种不同的分割图案的参考导电性图案103的主视图。图8所示的参考导电性图案103除了网格角度为50°以外,具有与电极部13A1的网格结构相同的网格结构。参考导电性图案103如图8所示,在左部具有直线状的分割图案G7(以下称为直线间隙G7),在中部具有第一实施方式中的Z字形线状的分割图案G8(以下称为Z字形间隙G8),在右部具有后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Z字形线状的分割图案G9(以下称为Z字形间隙G9)。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正方格子16A的网格角θ相对于Y方向为60°,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网格角θ只要不是相对于Y方向为0°、45°以及90°中的任意一者即可,优选相对于Y方向为50°~70°。若正方格子16A的网格角度为50°~70°,则如图6至图8所示,即使导电性图案的网格密度较高,也能够使得分割图案更难以用肉眼识别。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10A作为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发送电极来利用,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10A也可以作为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的接收电极来利用,还可以作为电阻膜方式的触摸面板的电极来利用。
〔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10B〕
如图3所示,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10B具备基板11B和导电性图案组12B。基板11B具有彼此对置的第1主面以及第2主面。导电性图案组12B形成于基板11B的第1主面。导电性图案组12B是第2导电性图案组的一例。
基板11B的形状为板状。基板11B具有电绝缘性以及透明性。作为基板11B,能够使用与基板11A同样的基板。
导电性图案组12B作为接收电极而发挥作用,具有多个导电性图案12B1。多个导电性图案12B1沿着X方向,彼此电绝缘而并排排列。
如图3所示,各导电性图案12B1具有:电极部13B1、电极焊盘部14B1和引出电极部15B1。电极部13B1、电极焊盘部14B1以及引出电极部15B1沿着Y方向依次配置并被一体化,它们彼此被电连接。电极部13B1是第2电极部的一例。
如图3所示,电极部13B1沿着Y方向延伸,并且具有由金属细线19B构成的正方格子16B所构成的网格结构。即,电极部13B1具有透视性,并且具有以Y方向为长边方向的外形(轮廓形状)。电极部13B1的大部分配置于触摸区域10Ba。
正方格子16B的一边的长度与正方格子16A的一边S的长度P相同。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正方格子16B的一边的长度也可以与正方格子16A的一边S的长度P不同。
正方格子16B的网格角度与正方格子16A的网格角度θ相同。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正方格子16B的网格角度只要是不产生莫尔条纹的网格角度,则并不特别限定。
金属细线19B的线宽优选为1~8μm,更优选为1~3μm。若金属细线19B的线宽在上述范围内,则金属细线19B不易发生断线,并能够使电极部13B1的形状更难以用肉眼识别。作为金属细线19B的材质,能够使用与作为金属细线19A的材质而例示的材质同样的材质。
金属细线19B也可以在其上表面或侧面具有黒化膜。由此,即使对金属细线19B的材质使用反射率高的金属,也难以视觉识别金属细线19B。作为构成黒化膜的材质,能够使用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铬、碳等。
电极焊盘部14B1连接多个金属细线19B。由此,即使与电极焊盘部14B1电连接的多个金属细线19B当中的一部分发生了断线,触摸面板1也能够触摸位置,不易发生故障。如图3所示,电极焊盘部14B1配置于框架区域10Bb,并具有沿着X方向延伸的实心结构。即,电极焊盘部14B1的轮廓形状是以X方向为长边方向的杆状。电极焊盘部14B1的Y方向的宽度优选为30~300μm。电极焊盘部14B1的X方向的长度优选为3000~10000μm。电极焊盘部14B1与金属细线19B的接点的数量优选为4~6个。作为电极焊盘部14B1的材质,能够使用与作为金属细线19A的材质而例示的材质同样的材质。
引出电极部15B1将电极焊盘部14B1与位置探测电路进行电连接。引出电极部15B1如图1以及图3所示,配置在框架区域10Bb内,具有线结构。引出电极部15B1的线宽优选为10~200μm。作为引出电极部15B1的材质,例如,能够使用与作为金属细线19A的材质而例示的材质同样的材质。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导电性图案组12B的分割图案为直线间隙。因此,若从正面侧对触摸面板1进行视觉识别,则形成在基板11B上的导电性图案组12B的面积小于形成在基板11A上的导电性图案组12A的面积。由此,与导电性图案组12B的面积是与导电性图案组12A的面积同等的面积的情况相比,导电性图案组12B变得不易受到从图像显示装置30放出的电磁波所造成的影响,从而作为接收电极更准确地发挥作用。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导电性图案组12B的轮廓形状等只要是触摸面板1作为相互电容方式而发挥功能的轮廓形状等,则并不特别限定。导电性图案组12B的构成也可以是与导电性图案组12A相同的构成。
〔覆盖件20〕
覆盖件20具有透明性以及电绝缘性,对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10A以及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10B进行保护。作为构成覆盖件20的材质,能够使用与作为构成基板11A的材质而例示的材质同样的材质。覆盖件20的厚度优选为50~5000mm。在覆盖件20的框架区域20b上,也可以配置有边框(bezel),还可以配置有黑色装饰印刷等的装饰层。由此,覆盖件20能够将电极焊盘部14A1、引出电极部15A1、电极焊盘部14B1以及引出电极部15B1隐藏。
触摸面板1也可以在覆盖件20的正面侧的表面上,经由粘合层,具有功能性薄膜。作为功能性薄膜,例如,能够使用防反射薄膜(AR(Anti-Reflection)薄膜)、防眩薄膜(AG(Anti-Glare)薄膜)、耐指纹性薄膜(AF(Anti-Fingerprint)薄膜)等。作为构成粘合层的粘合剂,例如,能够使用丙烯酸粘合剂(PSA: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等。
[触摸面板1的制造方法]
作为触摸面板1的制造方法,例如,可以列举依次将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10A、构成粘接层41的粘接剂、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10B、构成粘接层42的粘接剂、覆盖件20层叠配置,进行热压的方法等。作为进行热压的方法,例如,以60~160℃的温度加热1~120分钟,同时在层叠方向上以0.1~3000kPa(0.001~30.6kgf/cm2)的压力进行加压(press)。然后,经过0.001~60分钟将触摸面板1冷却到常温即可。
作为构成粘接层41以及粘接层42的粘接剂,例如,能够使用热熔接薄膜、感压型粘接性粘合剂等。热熔接薄膜只要是例如,在-10~40℃下为薄膜状,若以60~300℃优选以60~180℃的温度进行加热则渐渐软化或熔融而与相邻的层粘接,若硬化则成为透明的,则并无特别限定。作为构成热熔接薄膜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从聚乙烯-乙酸乙烯酯系共聚物、非晶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均聚物,非晶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共聚物、聚乙烯醇缩丁醛系均聚物、以及聚乙烯醇缩丁醛系共聚物的组中选择的材料等。粘接层41以及粘接层42的构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作为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10A的制造方法,例如,准备基板11A,在基板11A的第1主面形成导电性图案组12A即可。作为在基板11A的第1主面形成导电性图案组12A的方法,例如,可以列举经由粘接层将导电性材料粘贴于基板11A的第1主面的方法、通过蚀刻来形成导电性图案组12A的方法、印刷法、光刻法、摄影(photographic)法、使用了掩膜的方法、溅射法、喷墨法等。作为导电性材料,例如,能够使用由与构成金属细线19A的材质相同的材质构成的金属箔等。作为构成将导电性材料粘贴于基板11A的粘接层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将它们中2种以上进行了组合的树脂等。作为印刷法,例如,可以列举胶版印刷、丝网印刷、凹版印刷、柔性印刷、喷墨印刷等。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10B的制造方法也可以与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10A的制造方法相同。
[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摸面板2]
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摸面板2的概略剖视图。
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摸面板2的构成如图9所示,除了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10A的配置以外都是与触摸面板1相同的构成。在图9中,对于与图2B所示的构成部相同的构成部赋予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2B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摸面板1中,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10A配置为,基板11A的第1主面隔着粘接层41与基板11B的第2主面对置。如图9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摸面板2中,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10A配置为,基板11A的第2主面隔着粘接层41与基板11B的第2主面对置。
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10A作为下部电极基板而发挥作用。即导电性图案组12A作为发送电极而发挥作用。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10B作为上部电极基板而发挥作用。即导电性图案组12B作为接收电极而发挥作用。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构成并不限定于该构成,也可以是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10A作为上部电极基板而发挥作用,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10B作为下部电极基板而发挥作用的构成。
[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摸面板3]
图10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摸面板3的概略剖视图。
如图10所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摸面板3的构成,除了取代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10A、粘接层41以及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10B而使用了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10C以外,都是与触摸面板1相同的构成。因此,在触摸面板3的说明中,对于与触摸面板1同样的构成部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10所示,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10C具备基板11A、导电性图案组12A和导电性图案组12C。导电性图案组12A形成于基板11A的第1主面。导电性图案组12C形成于基板11A的第2主面。
导电性图案组12A作为下部电极层而发挥作用。即导电性图案组12A作为发送电极而发挥作用。导电性图案组12C作为上部电极层而发挥作用。即导电性图案组12C作为接收电极而发挥作用。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构成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导电性图案组12A作为上部电极层而发挥作用,导电性图案组12C作为下部电极层而发挥作用的构成。
导电性图案组12C与导电性图案组12B同样地构成。
[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
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的构成除了边S1~Sm的缺口区域的位置不同以外都是与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10A同样的构成。因此,在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的说明中,对于与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10A同样的构成部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图11是仅示出了多个电极部13A1中彼此相邻的2个电极部13A1的放大主视图。在图11中,将具有与虚拟直线V的交点V1~Vm的正方格子16A的边S1~Sm设为粗线。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彼此相邻的2个电极部13A1隔着缺口区域E1~Em而并排排列,缺口区域E1~Em位于具有沿着X方向的虚拟直线V和正方格子16A的交点V1~Vm的正方格子16V1~16Vm的边S1~Sm的两端部当中的与交点V1~Vm较远的端部。各缺口区域的间隔为60~100μm。在此,各交点也可以不是由金属细线19A构成的正方格子16A上的点,而是虚拟的正方格子16A上的点。此外,虚拟直线V的线宽例如也可以与金属细线19A的线宽相同。即,彼此相邻的2个电极部13A1的分割图案的形状是与在图5所示的参考导电性图案100中,将具有沿着X方向的虚拟直线V和正方格子16A的交点V1~Vm的正方格子16V1~16Vm的边S1~Sm的两端部当中的与交点V1~Vm较远的端部进行断线而得到的分割图案相同的形状。该分割图案的形状也是与图6所示的Z字形间隙G3相同的形状。在图6中,对Z字形间隙G3与直线间隙G1进行比较可知,Z字形间隙G3相比于直线间隙G1更难以识别。进而,对Z字形间隙G3与Z字形间隙G2进行比较可知,Z字形间隙G3相比于Z字形间隙G2更难以识别。即,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可知即使导电性图案组12A的网格密度较高,也更难以用肉眼识别Z字形间隙G3。此外,在交点V1~Vm为边S1~Sm的正好中点的情况下,在边S1~Sm的两端部中的任意一端形成缺口区域E1~Em即可。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缺口区域E1~Em的各缺口宽度相对于一边S的长度P为20%,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缺口宽度可根据视觉识别性和生产性的平衡来适当决定,相对于一边S的长度P,优选为0.5~50.0%,更优选为1.0~30.0%,进一步优选为1.0~10.0%。此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缺口区域E1~Em的各缺口宽度彼此相同,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若各缺口宽度在上述的范围内,则每个缺口区域的缺口宽度也可以不同。彼此相邻的2条虚拟线V的Y方向的间隔优选为30~200μm。

Claims (4)

1.一种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具备:
基板,其具有第1主面以及第2主面;和
第1导电性图案组,其形成在所述第1主面,
所述第1导电性图案组包含分别沿着第1方向延伸的多个第1电极部,
所述多个第1电极部具有由金属细线构成的四边形格子所构成的网格结构,并沿着相对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彼此电绝缘地并排排列,
所述四边形格子的网格角度相对于所述第2方向不是0°、45°以及90°中的任意一者,
彼此相邻的所述多个第1电极部的2个,隔着位于具有沿着所述第1方向的虚拟直线与所述四边形格子的交点的所述四边形格子的边的中部的缺口区域而并排排列。
2.一种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具备:
基板,其具有第1主面以及第2主面;和
第1导电性图案组,其形成于所述第1主面,
所述第1导电性图案组包含分别沿着第1方向延伸的多个第1电极部,
所述多个第1电极部具有由金属细线构成的四边形格子所构成的网格结构,并沿着相对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彼此电绝缘地并排排列,
所述四边形格子的网格角度相对于所述第2方向不是0°、45°以及90°中的任意一者,
彼此相邻的所述多个第1电极部的2个,隔着位于具有沿着所述第1方向的虚拟直线与所述四边形格子的交点的所述四边形格子的边的两端部当中的与所述交点较远的端部的缺口区域而并排排列。
3.一种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具备上部电极基板以及下部电极基板,并具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
所述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作为所述上部电极基板以及所述下部电极基板的至少一方而发挥作用。
4.一种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具备上部电极层以及下部电极层,并具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
所述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具有形成在所述第2主面的第2导电性图案组,
所述第2导电性图案组包含分别沿着所述第2方向延伸的多个第2电极部,
所述多个第2电极部沿着所述第1方向彼此电绝缘地并排排列,
所述第1导电性图案组作为所述上部电极层以及所述下部电极层的一方而发挥作用,所述第2导电性图案组作为所述上部电极层以及所述下部电极层的另一方而发挥作用。
CN201710094828.1A 2016-03-28 2017-02-21 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以及触摸面板 Pending CN10723918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64630A JP6793323B2 (ja) 2016-03-28 2016-03-28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ー用部材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JP2016-064630 2016-03-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39181A true CN107239181A (zh) 2017-10-10

Family

ID=59983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94828.1A Pending CN107239181A (zh) 2016-03-28 2017-02-21 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以及触摸面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793323B2 (zh)
CN (1) CN10723918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76568A (zh) * 2018-05-16 2019-07-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WO2021227390A1 (zh) * 2020-05-15 2021-11-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85748B2 (en) * 2017-06-15 2022-07-12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Touch substrate, touch control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ouch substrate
US11960670B2 (en) 2020-05-29 2024-04-16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 touch control structur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857448B (zh) * 2020-07-22 2024-02-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2138034A1 (ja) * 2020-12-23 2022-06-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用導電性部材、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
JPWO2022244355A1 (zh) * 2021-05-19 2022-11-24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59771A (ja) * 2009-09-07 2011-03-24 Hitachi Chem Co Ltd 網目状導電性パターン、導体層パターン付き基材及びタッチパネル部材
US20140041999A1 (en) * 2012-08-13 2014-02-13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Touch panel
CN104808824A (zh) * 2014-01-24 2015-07-29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板
JP2015153425A (ja) * 2014-02-11 2015-08-24 サムソン エレクトロ−メカニックス 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タッチセンサおよびこれを含む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59771A (ja) * 2009-09-07 2011-03-24 Hitachi Chem Co Ltd 網目状導電性パターン、導体層パターン付き基材及びタッチパネル部材
US20140041999A1 (en) * 2012-08-13 2014-02-13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Touch panel
CN104808824A (zh) * 2014-01-24 2015-07-29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板
JP2015153425A (ja) * 2014-02-11 2015-08-24 サムソン エレクトロ−メカニックス 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タッチセンサおよびこれを含む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76568A (zh) * 2018-05-16 2019-07-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EP3796137A4 (en) * 2018-05-16 2022-01-26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TOUCH SCRE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US11294522B2 (en) 2018-05-16 2022-04-05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panel,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WO2021227390A1 (zh) * 2020-05-15 2021-11-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
US11782563B2 (en) 2020-05-15 2023-10-10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93323B2 (ja) 2020-12-02
JP2017182213A (ja) 2017-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39181A (zh) 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以及触摸面板
CN104142771B (zh) 导电片、导电片叠置体以及电容触控面板
CN107239160A (zh) 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以及触摸面板
TWI664560B (zh) 層疊構造體、觸摸面板、帶觸摸面板的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US20170185187A1 (en) Conductive film for touch panel and touch panel
TWI628565B (zh) 導電片、靜電容式觸控面板以及顯示裝置
CN106029367B (zh) 层积结构体和触摸屏模块
JP2009009249A (ja)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2方式併用タッチパネル
CN107450777B (zh)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面板、显示装置
CN106489120A (zh) 层叠构造体和触摸面板模块
KR20110129024A (ko) 금속박막을 이용한 터치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TWI509480B (zh) 觸控面板
US9066426B2 (en)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CN103165227A (zh) 透明导电膜及其连通方法
CN106873820A (zh) 导电膜及触摸屏
JP6817586B2 (ja) タッチパネル用部材
KR20170010644A (ko)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JP2013109520A (ja) タッチパネル
JP5622160B1 (ja) 面状体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TWM359752U (en) Improved capacitor sensing structure of touch panel
CN103761017A (zh) 单层多点电容式触摸屏及触控层的制造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6843611A (zh) 导电膜及触摸屏
JP2014123652A (ja) 配線基板、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シート、および配線基板製造方法
CN203746039U (zh) 触控面板装置
CN206489549U (zh) 导电膜及触摸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010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