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26840A - 一种细胞穿膜肽透皮吸收促进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细胞穿膜肽透皮吸收促进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26840A
CN107226840A CN201710307675.4A CN201710307675A CN107226840A CN 107226840 A CN107226840 A CN 107226840A CN 201710307675 A CN201710307675 A CN 201710307675A CN 107226840 A CN107226840 A CN 1072268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penetration enhancer
skin penetration
resin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0767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珂
邵静媛
邢建峰
闫岩
孙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30767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26840A/zh
Publication of CN1072268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268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7/00Peptides having 5 to 20 amino acids in a fully defined sequence;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K7/04Linear peptides containing only normal peptide links
    • C07K7/06Linear peptides containing only normal peptide links having 5 to 11 amino ac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30Macromolecular organic or inorganic compounds, e.g. inorganic polyphosphates
    • A61K47/42Proteins; Polypeptides; Degradation products thereof; Derivatives thereof, e.g. albumin, gelatin or zei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细胞穿膜肽透皮吸收促进剂,该透皮吸收促进剂为脂肪酸修饰的多聚精氨酸,其中,脂肪酸为具有14~2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多聚精氨酸为九聚或十聚精氨酸。该透皮吸收促进剂,其具有良好促进透皮吸收作用,可应用于经皮给药制剂的制备。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透皮吸收促进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透皮吸收剂通过多肽的固相合成方法合成,方法简单且易于纯化,产品纯度高。

Description

一种细胞穿膜肽透皮吸收促进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透皮吸收促进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细胞穿膜肽透皮吸收促进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是指在皮肤表面贴敷给药,药物由完整皮肤吸收进入体循环而产生疗效的一类剂型。与传统给药方式相比,它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避免口服给药,使药物免受胃肠道生理因素和肝脏首过效应的影响;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可长时间维持较稳定的血药浓度,避免出现血药浓度的峰谷变化,从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使用方便;如果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可随时撤药等。这种新型的给药方式一经问世就备受医药界的关注。但由于皮肤的屏障作用会阻碍药物的通过,使药物的经皮渗透量较低,TDDS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由于许多药物透皮吸收速率和透皮药量比较低,不能满足临床治疗要求,因此提高药物透皮给药能力就成为了开发透皮给药系统的关键。解决这个问题常用方法包括药剂学方法、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等,应用渗透促进剂是改善药物经皮渗透吸收的首选方法。
透皮吸收促进剂(penetration enhancers)是指既能可逆地改变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以促进药物渗透进入皮肤,又不损伤皮肤活性细胞,不会对皮肤造成严重刺激与损伤的化学物质,是透皮吸收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TTS)中重要组成部分。透皮吸收系统无肝脏“首过效应”,不被胃肠道消化液破坏,可提供预定、较长作用时间,并降低药物毒性和不良反应、维持稳定而持久的血药浓度,从而提高疗效。研究、开发新型透皮吸收促进剂不仅可促进TTS的发展,而且对于许多慢性疾病以及局部治疗及预防提供简单、方便并行之有效的制剂种类,具有较为广阔应用前景。
目前,常用透皮吸收促进剂可分为:①有机溶剂类:乙醇、丙二醇、乙酸乙酯、二甲基亚砜以及二甲基酰亚胺;②表面活性剂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等;③月桂氮卓酮及其同系物;④有机酸、脂肪酸类:油酸、亚油酸及月桂醇;⑤角质保湿与软化剂:尿素、水杨酸以及吡咯酮类;⑥萜烯类:薄荷醇、樟脑、柠檬烯等。除此之外,氨基酸及一些水溶性蛋白质、磷脂等也可增加许多药物的皮肤吸收。但是这些常用透皮吸收促进剂都存在自身不足之处,如长期使用对皮肤有刺激性、使用全身吸收对身体器官有毒性、生产较为困难、成本较高等。
因此,需要开发新型的透皮吸收促进剂,为制药工业和临床用药提供更多的选择。
发明内容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胞穿膜肽透皮吸收促进剂,其具有良好促进透皮吸收作用,可应用于经皮给药制剂的制备。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所述透皮吸收促进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细胞穿膜肽透皮吸收促进剂,该透皮吸收促进剂为脂肪酸修饰的多聚精氨酸,结构式为:
其中,n=9或10;R为13~21个碳原子的直链烷烃基团。
优选地,n=9。
优选地,R为饱和直链烷烃基团。
优选地,R为17个碳原子的饱和直链烷烃基团。
优选地,所述精氨酸为D型精氨酸。
所述的细胞穿膜肽透皮吸收促进剂的制备方法:采用多肽固相合成法。
优选地,采用十二通道半自动多肽合成仪合成多聚精氨酸。
优选地,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通过多肽固相合成法合成脂肪酸修饰的带保护的多聚精氨酸;
2)切割多肽和脱保护;
进一步优选地,在步骤1)中,其包括具体步骤:
1-1)将2-氯三苯甲基氯树脂放入反应管中,加入溶剂进行溶胀。优选地,所述溶剂为二氯甲烷(DCM);溶胀时间为20~40min;
1-2)除掉步骤1-1)中的溶剂,加入Fmoc-Arg(pbf)-OH、DMF和有机碱,震荡40~80min,加入甲醇封闭未反应的树脂;去掉反应管中的液相。优选地,相对于树脂,Fmoc-Arg(pbf)-OH为3~5倍摩尔量,有机碱为9~12倍摩尔量;进一步地,有机碱为二异丙基乙胺(DIEA);
1-3)向反应管中加入脱保护试剂,震荡10~20min;取树脂进行检测;反应完成后,去掉反应管中的液相并洗涤树脂;其中,脱保护试剂为20%哌啶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优选地,进行两次脱保护操作,以确保脱保护完全;优选地,通过检测试剂判断脱保护是否完成,检测的方法为:取1~20粒树脂,用乙醇洗2~4次,加入检测试剂检测,105℃-110℃加热4~6min,树脂变深蓝色则为阳性反应,脱保护反应完成。优选地,脱保护反应完成后,依次用DMF两次、DCM两次和DMF两次洗涤树脂。
1-4)向反应管中加入Fmoc-D-Arg(pbf)-OH、缩合剂和DMF,再加入有机碱,反应20~40min;取树脂进行检测;反应完成后,去掉反应管中的液相并洗涤树脂。优选地,缩合试剂为O-苯并三氮唑-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HBTU),有机碱为N,N-二异丙基乙胺(DIEA)。优选地,相较于树脂,Fmoc-D-Arg(pbf)-OH为3~5倍摩尔量,HBTU为3~5倍摩尔量,有机碱为9~12倍摩尔量。优选地,通过检测试剂检测缩合反应是否完成,检测的方法为:取1~20粒树脂,用乙醇洗2~4次,加入检测试剂检测,105℃-110℃加热4~6min,无色为阴性反应,缩合反应完成。更进一步优选地,缩合反应完成后,依次用DMF两次、DCM两次和DMF两次洗涤树脂。
1-5)重复步骤1-3)和步骤1-4),直至接入的精氨酸残基数量为n;
1-6)向反应管中加入脱保护试剂,震荡10~20min;取树脂进行检测;反应完成后,去掉反应管中的液相并洗涤固相;向反应管中加入脂肪酸、缩合剂和DMF,再加入有机碱,反应20~40min;取树脂进行检测;反应完成后,去掉反应管中的液相。优选地,相较于树脂,脂肪酸3倍摩尔过量。
其中,所述的检测试剂为茚三酮。
进一步优选地,在步骤2)中,所使用的试剂包括质量分数为95%的三氟乙酸、1%的水、2%的乙二硫醇和2%的三异丙基硅烷;切割时间为2小时。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步骤3):脂肪酸修饰的多聚精氨酸的纯化。更进一步地,步骤2)所得粗产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纯化。收集的目标多肽溶液通过冷冻干燥制得成品。更进一步地,所得成品需要密封包装,并在-20℃冰箱中保存。
所述的细胞穿膜肽透皮吸收促进剂在药物制备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细胞穿膜肽透皮吸收促进剂,其能够使得皮肤角质层蛋白的酰胺吸收峰发生了位移,从高波数移向β折叠型结构和无规则卷曲型结构的低波数移动,这表明β折叠型结构和无规则卷曲型结构在二级结构中所占比例增大,说明经过处理后角质层蛋白细胞活性增加,导致角蛋白堆积结构变得疏松,增大了相应碳运动自由度,从而加快了角蛋白碳的运动。在一半浓度下R9-SA与月桂氮酮相比透皮效果更好,并且当浓度增加一倍时,透皮效果更为显著,其具有良好促进透皮吸收作用,可应用于经皮给药制剂的制备。不仅如此,本发明提供的细胞穿膜肽透皮吸收促进剂具有较好的抗酶解能力,其能够较长时间的发挥透皮吸收促进剂的作用。
本发明提供所的述透皮吸收促进剂的制备方法,其采用多肽的固相合成法,合成方法简单,纯度高产率大,也便于后续的分离和纯化。
本发明提供所的述透皮吸收促进剂在制备药物中的应用,扩大了透皮吸收系统的种类,为制药工业和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附图说明
图1为R9-SA的化学合成反应流程图;
图2为R9-SA的HPLC图;
图3为R9-SA的ESI-MS图;
图4为ATR-FTIR图谱,其中,(a)为空白小鼠皮肤ATR-FTIR光谱,(b)为R9-SA处理过的小鼠皮肤ATR-FTIR光谱;
图5为Laser Raman Spectrum图谱,其中,(a)为空白小鼠皮肤的激光拉曼光谱图,(b)为R9-SA处理过的小鼠皮肤的激光拉曼光谱图;
图6为体外透皮实验结果图;
图7为在体透皮实验结果图;其中,(a)展示的是表皮的累积透过率,(b)展示的是真皮的累积透过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一种细胞穿膜肽透皮吸收促进剂,该透皮吸收促进剂为脂肪酸修饰的多聚精氨酸;其中,多聚精氨酸为基本骨架和具有粘附性的功能性基团,脂肪酸残基为支链。
其中,在一种优化方案中,多聚精氨酸为九聚精氨酸或十聚精氨酸。
其中,在一种优化方案中,多聚精氨酸中的所有精氨酸,均为D型精氨酸。
其中,在一种优化方案中,脂肪酸为含有14~22个碳原子的直连脂肪酸。
一种细胞穿膜肽透皮吸收促进剂的合成方法,其采用十二通道固相肽半自动合成仪(上海强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设计并申请专利的半自动多肽合成仪,专利号为201020226529.2)进行合成反应。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硬脂酸修饰的九聚精氨酸(R9-SA),九聚精氨酸的合成顺序为从C端到N端,采用十二通道固相肽半自动合成仪进行合成,合成步骤如下:
1)通过多肽固相合成法合成硬脂酸修饰的带保护的九聚精氨酸,其包括具体步骤:
1-1)树脂溶胀:将2-氯三苯甲基氯树脂(2-Chlorotrityl Chloride Resin)放入反应管中,加入15mL/g二氯甲烷(DCM),振荡30min;
1-2)连接第一个氨基保护的精氨酸并封闭:通过砂芯抽滤掉溶剂,先加入3倍摩尔过量的Fmoc-D-Arg(pbf)-OH氨基酸,再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解,之后加入10倍摩尔过量的二异丙基乙胺(DIEA),振荡60min;用甲醇封闭。去掉DMF。
1-3)脱保护:加20%哌啶-DMF溶液至15mL/g,振荡5min后,去掉反应液并再加20%哌啶DMF溶液至15mL/g,振荡15min。抽掉哌啶溶液,取十几粒树脂,用乙醇洗三次,加入检测试剂检测,105℃-110℃加热5min,变深蓝色则为阳性反应,反应完成。依次用DMF两次、DCM两次、DMF两次洗涤树脂。
1-4)缩合:Fmoc-D-Arg(pbf)-OH三倍过量,O-苯并三氮唑-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HBTU)三倍过量,两者均用尽量少的DMF溶解,加入反应管后,立刻加入十倍过量的DIEA,反应30min。取十几粒树脂,用乙醇洗三次,加入检测试剂检测,105℃~110℃加热5min,无色为阴性反应,反应完成。依次用DMF两次、DCM两次、DMF两次洗涤树脂。
1-5)重复步骤1-3)和步骤1-4),直至接入的精氨酸残基数量为9;
1-6)脱保护并接入硬脂酸。按照步骤1-3)所述的方法,脱除九聚精氨酸的α-氨基的保护基,然后按照步骤1-4)所述的方法,用硬脂酸代替Fmoc-D-Arg(pbf)-OH,进而合成出硬脂酸修饰的带保护的九聚精氨酸。
2)切割多肽和脱保护:所使用的切割试剂包括质量分数为95%的三氟乙酸、1%的水、2%的乙二硫醇和2%的三异丙基硅烷;切割时间为2小时。切割时,不仅将九聚精氨酸从固定相上切割下来,而且脱除了pbf保护基。将切割反应液用氮气尽量吹干,用乙醚洗六次,然后挥干。
3):硬脂酸修饰的九聚精氨酸(R9-SA)的纯化:将步骤2)所获得的的粗产品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纯化,收集目标多肽溶液放入冻干机中冻干成白色粉末得到成品。
4)将成品多肽密封包装,-20℃冰箱中保存。
对于所制备的硬脂酸修饰的九聚精氨酸(R9-SA)用HPLC对其纯度进行表征,表征的结果展示在表1中,图2为进行表征时的HPLC图谱。该结果显示,本发明制备的R9-SA具有很高的纯度,纯度达到96.8%。
表1 R9-SA的HPLC的相关参数
对所制备的R9-SA采用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分析其分子量,ESI-MS谱图展示在图3中。通过图3可以发现,本发明制备的R9-SA的分子量符合计算值,其离子峰很明显,没有杂乱的离子峰,表明R9-SA的纯度很高。
通过图3、图2和表1可以发现,本方法所合成的R9-SA结构正确,而且其纯度很高。
实施例2
采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ATR-FTIR)和激光拉曼光谱(Laser RamanSpectrum)探讨R9-SA对角质层蛋白的作用。
取重量约20±2g的健康雄性昆明小鼠,小心剪去其背部毛,并用8%硫化钠溶液涂抹皮肤使小鼠背部毛完全脱去,用生理盐水洗净皮肤表面。将小鼠自然饲养24h,于次日实验前颈椎脱臼处死,立即剥离其背部皮肤。将剪下的皮肤角质层向下平铺固定于木板上,小心除去其皮下脂肪和结缔组织,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实验前检查皮肤完整性,确保实验所用皮肤没有损伤。将背部皮肤剪成适当大小,分别置于不同的培养皿中,培养皿中盛有少量生理盐水,使皮肤角质层向上与生理盐水接触。用面积稍大于皮肤的纱布覆盖于皮肤表面,分别加入适量不同浓度的R9-SA,对照组加入适量生理盐水,氮酮组作为阳性对照。将处理过的皮肤放置于4℃冰箱中保存过夜使促进剂与皮肤角质层充分接触12h。备用。
ATR-FTIR检测:
室温:18~20℃;测试条件:IR反射晶体(IRE)为钻石单晶,扫面次数64次,分辨率4cm-1,扫描范围800~4000cm-1,分别对空白角质层及经R9-SA处理的角质层进行检测。
ATR-FTIR检测结果展示在图4中,其中,(a)为空白小鼠皮肤ATR-FTIR光谱,(b)为R9-SA处理过的小鼠皮肤ATR-FTIR光谱。
如图4中的(a)所示,在空白小鼠皮肤ATR-FTIR光谱中,各吸收峰的归属如下:发生在2850.27和2919.69cm-1的峰分别为CH2对称振动及不对称振动,它主要来源于角质层脂质C-H链的吸收,可反映角质层脂质长链排列的有序性。当这两个振动伸缩峰发生蓝移即向高波数方向移动时,表明角质层脂质长链排列有序性的降低,则皮肤通透性增强。发生在1735.62cm-1附近的峰为脂质中羰基(C=O)振动峰。发生在1646.91和1558.20cm-1附近的峰分别为角质层中酰胺基(NH-C=O)的振动Ⅰ带和Ⅱ带,这两个特征峰与角蛋白的构象有关。
如图4中的(b)所示,R9-SA处理过的小鼠皮肤ATR-FTIR光谱)中,CH2对称振动及不对称振动峰分别在2850.69和2917.66cm-1,未发生明显位移,但其吸收强度增强。脂质中C=O峰发生在1737.25cm-1,无明显位移。而角蛋白NH-C=O振动Ⅰ峰和Ⅱ峰分别发生在1649.24和1552.77cm-1,与空白组相比发生了明显的位移。表明R9-SA可能与角质层细胞内蛋白质相互作用而对脂质的作用较弱或无影响。
角蛋白在自然状态下主要有两种二级结构,即大量的α螺旋和少量的β折叠结构。α螺旋在维持蛋白质的稳定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转换。根据文献,NH-C=O振动Ⅱ峰在1540cm-1附近则表征角蛋白的α螺旋结构;在1508cm-1附近则表征角蛋白的β折叠结构。当酰胺的振动Ⅱ峰向低波数移动时,则表明角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结构含量减少,且存在α螺旋向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结构的转变。与空白皮肤相比,R9-SA处理的皮肤酰胺振动Ⅰ峰向左位移了3~4个波数,酰胺Ⅱ峰向右位移了5~6个波数,说明R9-SA能够改变角质层中角蛋白的构型,使得角蛋白堆积形成的致密有序性结构变得更加松散,碳原子运动有了更大的自由度,角质层对药物的阻碍作用减小,从而起到促进药物经皮渗透吸收的作用。
激光拉曼光谱实验结果展示在图5中,其中,(a)为空白小鼠皮肤的激光拉曼光谱图,(b)为R9-SA处理过的小鼠皮肤的激光拉曼光谱图。
如图5所示,激光拉曼光谱图中,谱线较强的是C-C骨架伸缩振动(1000~1150cm-1)和C-H伸缩振动(2750~2960cm-1)。C-C和C-H伸缩模式光谱区对链的骨架构象非常敏感。
如图5中的(a)所示,在空白小鼠皮肤的激光拉曼光谱图中,各吸收峰的归属如下:发生在1063.21和1085.48cm-1的峰分别为反式构象和邻位交叉构象的C-C骨架伸缩振动,通过两个峰的强度比(I1084/I1063)可以得到碳氢链自身有序性的信息,即I1084/I1063的比值增大,说明角质层细胞间脂质分子碳氢链的有序性降低,脂质的流动性增加。发生在1297.87和1442.03cm-1的峰都归属于CH2的变形振动。发生在2879.49,2886.32和2938.28cm-1的峰均归属于C-H伸缩振动。发生在1655.27cm-1的峰归属于酰胺振动Ⅰ峰,它主要是C=O伸缩振动,来源于角质层的角蛋白。多肽链的重复单元主要由酰胺基团组成,因此在拉曼光谱图中,酰胺基团形成了较强的振动谱线,不易被其它的振动峰所重叠掩盖。而且,酰胺基团对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变化非常敏感,常用激光拉曼光谱图中酰胺基团的振动来表征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如图5中的(b)所示,在R9-SA处理过的小鼠皮肤的激光拉曼光谱图中,反式构象和邻位交叉构象的C-C骨架伸缩振动分别在1066.56和1084.37cm-1,这两个峰的强度与空白皮肤相比均减小,但二者的比值(I1084/I1063)增大了,以此说明R9-SA能使角质层脂质分子排列的有序性降低,进而使脂质流动性增加,对药物渗透的阻碍作用减小。与空白皮肤相比,表征C-H变形振动的两个峰都向高波数方向位移了3~4cm-1,这也可能与R9-SA降低脂质分子的有序性有关。而R9-SA处理皮肤后,酰胺振动Ⅰ峰的谱带发生在1661.28cm-1,与空白相比向右位移了约5cm-1。根据文献,NH-C=O振动Ⅰ峰在1650-1655cm-1附近则表征角蛋白的α螺旋结构;在1665-1680cm-1附近则表征角蛋白的β折叠结构;而表征无规则卷曲的峰约在1665cm-1附近。这个谱带的位移说明,R9-SA可能作用于角蛋白,使其二级结构发生变化,由能维持角蛋白结构稳定的α螺旋向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结构转变。这一结论与ATR-FTIR的分析结果相一致。
实施例3
下面以月桂氮酮作为阳性对照,空白皮肤作为阴性对照,以双氯芬酸钠(DFS)为模型药物,通过体内外透皮实验,验证了R9-SA透皮促吸收作用。
离体鼠皮的制备:健康小鼠,断颈处死后立即剃除其背部毛,剥离背部皮肤,并去除其皮下脂肪及粘液组织,用纯化水反复洗净,再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泡于生理盐水中,4℃冰箱保存12h后,用生理盐水洗干净,置于盛有少量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皮肤内层与生理盐水接触,以面积稍大于皮肤的纱布覆盖于皮肤表面分别滴加一定浓度的氮酮和R9-SA0.5ml,使之润湿整个皮肤表面,并与皮肤角质层充分接触12h,除去纱布,生理盐水洗净后,立即使用。
体外透皮实验:
将预处理的小鼠皮肤固定在扩散池与接受池之间,接受液液面与皮肤下层接触。给药池为DFS溶液。开动电磁搅拌器和恒温水浴,并保持恒速和恒温,分别于扩散实验开始后一定时间点取样1mL,每次取样后补加同体积同温度的新鲜接受液。样品经稀释后用HPLC进行检测,计算累积透过率。
体外透皮实验结果如图6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累积透过率。可以看到,与空白对照和两倍浓度的月桂氮酮相比,R9-SA组累积透过率更大,并且当R9-SA的浓度增大时(增加一倍),透皮效果更为显著。
在体透皮实验:
取体重20±2g健康雄性小鼠,以6%的Na2S溶液脱去背部鼠毛,用蒸馏水反复洗净脱毛部位皮肤表面,再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正常饲养24h后进行在体透皮实验。实验前检查鼠皮完整性,确保皮肤没有任何损伤。释放池中加入促进剂溶液与已知浓度的模型药溶液。将释放池胶粘于小鼠背部脱毛部位的皮肤表面,维持封闭状态。分别在给药后一定时间点取在体给药的小鼠,颈部脱臼处死,立即剥离给药部位皮肤,用乙醇与生理盐水擦拭干净,随后置电热板上加热,分离表皮与真皮层。分别向表皮组织和真皮组织中加入一定量的三蒸水,匀浆后超声提取,匀浆液经低温离心后移取上清液,加入4倍体积甲醇沉淀蛋白,涡旋振荡使沉淀完全,低温离心后移取上清液,经0.45μm微孔滤膜滤过后,得表皮、真皮组织液,采用HPLC法分别测定表皮、真皮中药物含量,计算药物累积渗透量。
在体透皮实验结果如图7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累积透过率。其中,图7中的(a)展示的是表皮的累积透过率,(b)展示的是真皮的累积透过率。可以看到,不论是在表皮中,还是在真皮中,与空白对照和两倍浓度的月桂氮酮相比,R9-SA组累积透过率更大,并且当R9-SA的浓度增大时(增加一倍),透皮效果更为显著。
皮肤角质层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蛋白质、脂质和水。其蛋白质主要是角蛋白。细胞间脂质主要由游离脂肪酸、神经酰胺及胆固醇组成,形成高度有序排列的脂质双分子层。细胞间脂质在维持皮肤通透性和皮肤屏障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脂质成分或角蛋白的结构及构象等发生改变,会引起角质层结构及构象的改变,则角质层通透性也会随之改变,从而可能使外界分子渗入皮肤。经R9-SA处理皮肤后,皮肤其角质层蛋白的酰胺吸收峰发生了位移,从高波数移向β折叠型结构和无规则卷曲型结构的低波数移动,这表明β折叠型结构和无规则卷曲型结构在二级结构中所占比例增大,说明经过处理后角质层蛋白细胞活性增加,导致角蛋白堆积结构变得疏松,增大了相应碳运动自由度,从而加快了角蛋白碳的运动。在相同浓度下R9-SA与月桂氮酮相比透皮效果更好,并且当浓度增加一倍时,透皮效果更为显著。
不仅如此,多肽通常在接触或通过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里的酶体系时会被快速代谢、降解清除,然而,本发明提供的细胞穿膜肽透皮吸收促进剂,其具有显著的抗酶解性能,在图6的1.0%R9-SA组中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在实验的8~10小时时,药物依旧保持较大的透皮速度,且该速度与6~8小时时的速度没有显著的下降。这表明,本发明提供的细胞穿膜肽透皮吸收促进剂在细胞内依旧没有被显著的降解且保持着显著的活性,其具有较大的抗酶解能力。

Claims (10)

1.一种细胞穿膜肽透皮吸收促进剂,其特征在于,该透皮吸收促进剂为脂肪酸修饰的多聚精氨酸,结构式为:
其中,n=9或10;R为13~21个碳原子的直链烷烃基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穿膜肽透皮吸收促进剂,其特征在于,n=9。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穿膜肽透皮吸收促进剂,其特征在于,R为饱和直链烷烃基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穿膜肽透皮吸收促进剂,其特征在于,R为17个碳原子的饱和直链烷烃基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穿膜肽透皮吸收促进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氨酸为D型精氨酸。
6.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细胞穿膜肽透皮吸收促进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多肽固相合成法合成脂肪酸修饰的带保护的多聚精氨酸;
2)切割多肽和脱保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包括具体步骤:
1-1)将2-氯三苯甲基氯树脂放入反应管中,加入溶剂进行溶胀;
1-2)除掉步骤1-1)中的溶剂,加入Fmoc-Arg(pbf)-OH、DMF和有机碱,震荡40~80min,加入甲醇封闭未反应的树脂;去掉反应管中的液相;
1-3)向反应管中加入脱保护试剂,震荡10~20min;取树脂进行检测;反应完成后,去掉反应管中的液相并洗涤树脂;
1-4)向反应管中加入Fmoc-D-Arg(pbf)-OH、缩合剂和DMF,再加入有机碱,反应20~40min;取树脂进行检测;反应完成后,去掉反应管中的液相并洗涤树脂;
1-5)重复步骤1-3)和步骤1-4),直至接入的精氨酸残基数量为n;
1-6)向反应管中加入脱保护试剂,震荡10~20min;取树脂进行检测;反应完成后,去掉反应管中的液相并洗涤树脂;向反应管中加入脂肪酸、缩合剂和DMF,再加入有机碱,反应20~40min;取树脂进行检测;反应完成后,去掉反应管中的液相;
其中,脱保护试剂为20%哌啶的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1-3)中,通过检测试剂检测脱保护反应是否完成,检测的方法为:取1~20粒树脂,用乙醇洗2~4次,加入检测试剂检测,105℃-110℃加热4~6min,树脂变深蓝色则为阳性反应,脱保护反应完成;
在步骤1-4)中,通过检测试剂检测缩合反应是否完成,检测的方法为:取1~20粒树脂,用乙醇洗2~4次,加入检测试剂检测,105℃-110℃加热4~6min,无色为阴性反应,缩合反应完成;
所述检测试剂为茚三酮。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使用的试剂包括质量分数为95%的三氟乙酸、1%的水、2%的乙二硫醇和2%的三异丙基硅烷;切割时间为2小时。
10.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细胞穿膜肽透皮吸收促进剂在药物制备中的应用。
CN201710307675.4A 2017-05-04 2017-05-04 一种细胞穿膜肽透皮吸收促进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072268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07675.4A CN107226840A (zh) 2017-05-04 2017-05-04 一种细胞穿膜肽透皮吸收促进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07675.4A CN107226840A (zh) 2017-05-04 2017-05-04 一种细胞穿膜肽透皮吸收促进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26840A true CN107226840A (zh) 2017-10-03

Family

ID=59934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07675.4A Pending CN107226840A (zh) 2017-05-04 2017-05-04 一种细胞穿膜肽透皮吸收促进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2684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00671A (zh) * 2018-02-13 2019-05-03 深圳高尚科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包含活性小分子物质的柔性脂质体化妆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50075A (zh) * 2021-05-14 2021-07-23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新型环状聚精氨酸穿膜肽分子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6998A (zh) * 2008-12-22 2011-11-23 希根有限责任公司 新的转运蛋白构建物和转运蛋白货物结合分子
CN102883735A (zh) * 2010-03-25 2013-01-16 益普生制造爱尔兰有限公司 肽的透皮给药
CN103145799A (zh) * 2013-02-18 2013-06-12 大连理工大学 一组具有促进经皮和跨膜渗透作用的多肽及其应用
CN104650182A (zh) * 2015-02-05 2015-05-27 哈尔滨工业大学 偶联寡聚精氨酸及2位取代的内吗啡肽-1类似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WO2015078477A1 (en) * 2013-12-01 2015-06-04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Fatty acid derivatives of dimeric inhibitors of psd-95
CN105012956A (zh) * 2014-04-17 2015-11-04 北京大学 一种双功能肿瘤靶向脂质体给药系统及其制备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6998A (zh) * 2008-12-22 2011-11-23 希根有限责任公司 新的转运蛋白构建物和转运蛋白货物结合分子
CN102883735A (zh) * 2010-03-25 2013-01-16 益普生制造爱尔兰有限公司 肽的透皮给药
CN103145799A (zh) * 2013-02-18 2013-06-12 大连理工大学 一组具有促进经皮和跨膜渗透作用的多肽及其应用
WO2015078477A1 (en) * 2013-12-01 2015-06-04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Fatty acid derivatives of dimeric inhibitors of psd-95
CN105012956A (zh) * 2014-04-17 2015-11-04 北京大学 一种双功能肿瘤靶向脂质体给药系统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4650182A (zh) * 2015-02-05 2015-05-27 哈尔滨工业大学 偶联寡聚精氨酸及2位取代的内吗啡肽-1类似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AARJA MÄE等: "A stearylated CPP for delivery of splice correcting oligonucleotides using a non-covalent co-incubation strategy",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
ROTHBARD, JB等: "Conjugation of arginine oligomers to cyclosporin A facilitates topical delivery and inhibition of inflammation", 《NATURE MEDICINE》 *
刘萍等: "寡聚精氨酸壳聚糖对替硝唑透皮吸收促进作用的体外研究", 《中国药师》 *
尤罗·朗格尔: "《细胞穿透肽 研究方法与实验指南》", 30 September 2016, 北京/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杨同书等: "《分子医学导论 分子医学各论》", 30 November 2007, 吉林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00671A (zh) * 2018-02-13 2019-05-03 深圳高尚科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包含活性小分子物质的柔性脂质体化妆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00671B (zh) * 2018-02-13 2022-04-15 深圳高尚科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包含活性小分子物质的柔性脂质体化妆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50075A (zh) * 2021-05-14 2021-07-23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新型环状聚精氨酸穿膜肽分子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13150075B (zh) * 2021-05-14 2022-07-26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环状聚精氨酸穿膜肽分子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K1765310T3 (en) MIXING for transdermal delivery of LAV AND HØJMOLEKYLVÆGTFORBINDELSER
NO175616B (zh)
CN1255044A (zh) 苦瓜中的口服活性成分,其活性肽,及它们治疗糖尿病的用途
EP1932870A1 (en) Biocompatible block copolymer, use thereof,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CN106084006B (zh) 一种透皮肽及其应用
CN107226840A (zh) 一种细胞穿膜肽透皮吸收促进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714111B (zh) 一种穿膜肽-乙酰基六胜肽纳米乳及其制备方法
Keservani et al. 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transdermal/skin drug-delivery system
CN101612113A (zh) 一种神经生长因子海绵剂及其制备方法
JP2000512613A (ja) ペプチド複合体、医薬品としてのその用途およびそれを含有する組成物
CN105722530A (zh) 用于紧密连接屏障调节的设计肽
CN112625104B (zh) 一种多肽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药物组合物
ES2205114T3 (es) Fucanos con bajo peso molecular que tienen actividad anticoagulante, antitrombinica y antitrombotica.
CN109528651A (zh) 一种含多肽类药物的w/o/w型复合纳米乳凝胶透皮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94007C (zh) P6a的代谢产物的分离、合成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CN101402676B (zh) 聚乙二醇类修饰的中和内毒素多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402681B (zh) 一种源自鹿花盘的多肽、其制法及其防治糖尿病的用途
CN102030765B (zh) 以醚键结合的卟啉二聚体盐及其制造方法
CN1695642A (zh) 复方土荆皮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65617B (zh) 月桂酰氨基酰脯氨酸甲酯作为新型化学促透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1848736B (zh) 自组装多肽、制备方法、自组装多肽制剂及应用
CN103100088B (zh) 一种高分子透皮吸收促进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MORTAZAVI et al. Terpene Conjugation: A Novel Approach for Topical Peptide Delivery.
CN109419823A (zh) 红豆杉植物提取物及其在制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外用药物中的应用
CN113398004A (zh) 大鲵肽-玻尿酸混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