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08758A - 带安装夹具 - Google Patents

带安装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08758A
CN107208758A CN201680007529.3A CN201680007529A CN107208758A CN 107208758 A CN107208758 A CN 107208758A CN 201680007529 A CN201680007529 A CN 201680007529A CN 107208758 A CN107208758 A CN 1072087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wheel
band
periphery
installs fixture
press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752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08758B (zh
Inventor
青木康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oshi Belt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oshi Belt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oshi Belting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oshi Belting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6/05274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6121960A1/ja
Publication of CN1072087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87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087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87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24Equipment for mounting belts, ropes, or chai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02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 belts; with V-bel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 Pulle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带安装夹具(406)具备:带轮按压部(407),被多楔带(4)的张力按压于曲轴带轮(2)的外周侧;具有弹性的保护层(471),覆盖带轮按压部(407)的曲轴带轮(2)外周侧;带保持部(408),将多楔带(4)挂住并保持;以及压带部(409),将在曲轴带轮(2)的外周上延伸的多楔带(4)向曲轴带轮(2)的外周按压。

Description

带安装夹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多个带轮间绕挂带时使用的带安装夹具。
背景技术
通常,在向多个带轮绕挂带而成的带传动机构中,为了在带轮间可靠地传递动力,与作为安装对象的带轮间的布局周长相比缩短带周长,使较强的张力作用于带。
将这样带周长比带轮间的布局周长短的带绕挂于带轮间的作业有时会花费劳力和时间。为了减轻该劳力和时间,专利文献1公开了对于使带沿周向伸长而绕挂于带轮外周的作业进行辅助的夹具。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带安装夹具具备:带轮按压部,被绕挂的带的张力向第一带轮的外周按压;带保持部,挂住并保持带;以及压带部,将在第一带轮的外周上延伸的带向第一带轮的外周按压。通过使用该带安装夹具,使带沿周向伸长而绕挂于第一带轮的外周的作业变得容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许第52719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使用上述带安装夹具时,带轮按压部被带的张力向第一带轮的外周按压(参照图7)。其结果是,存在带轮按压部与第一带轮的外周过度接触而产生第一带轮的外周面的涂饰剥落或者进而带轮按压部及第一带轮的外周面的损伤的情况。
因此,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带安装夹具为紧凑的结构并防止对带轮的损伤的带安装夹具。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发明的带安装夹具,将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的轴间距离固定而在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绕挂能够沿周长方向伸缩的带时,所述带安装夹具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带轮的外周而使用,所述带安装夹具的特征在于,具备:带轮按压部,配置在所述第一带轮的外周上,挂有所述带而被该带的张力按压于所述第一带轮的外周侧;
具有弹性的保护层,以在将所述带安装夹具设置于所述第一带轮的外周时该保护层与所述第一带轮的外周接触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带轮按压部的所述第一带轮的外周侧;
带保持部,将挂在该带轮按压部上的所述带中的从所述第一带轮的外周上脱离的部分挂住并保持;以及
压带部,以与所述第一带轮的外周相对的方式配置,将挂在所述带轮按压部上的所述带中的在所述第一带轮的外周上延伸的部分向所述第一带轮的外周按压。
根据上述结构,带轮按压部发挥利用带的高张力而将带安装夹具强力地固定于第一带轮的外周的功能。而且,由于带保持部和压带部的存在而带毫无问题地位于带轮按压部的带轮径向外侧,因此带保持部和压带部担负着稳定地发挥将带安装夹具强力地固定于第一带轮的外周的功能的作用。
另外,具有弹性的保护层以在将带安装夹具设置于第一带轮的外周时该保护层与第一带轮的外周接触的方式设置在带轮按压部的第一带轮外周侧。由此,带挂在带轮按压部上,带轮按压部被按压于第一带轮的外周侧的情况下,具有弹性的保护层与第一带轮的外周直接接触,因此能够防止对于第一带轮的外周的损伤及对于带轮按压部的损伤。而且,具有弹性的保护层能够抑制带安装夹具相对于第一带轮滑动(位置偏移)。
另外,本发明的带安装夹具可以是,所述保护层通过树脂而进行成型。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保护层通过树脂而进行成型,因此在通用性的点上优异。
另外,本发明的带安装夹具可以是,对所述保护层进行成型的树脂是软聚氯乙烯。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通过软聚氯乙烯对保护层进行成型,因此在制造成本、加工性上优异。
另外,本发明的带安装夹具可以是,所述保护层呈中空的管形状,嵌入于所述带轮按压部。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呈管形状的保护层覆盖带轮按压部整体。由此,能够对带轮按压部整体进行保护。
另外,向带轮按压部安装保护层时的作业性也提高。
另外,本发明的带安装夹具可以是,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1mm以上且3mm以下。
如果保护层的厚度小于1mm,则由于带安装夹具的反复的使用而有时会在保护层产生龟裂。如果保护层的厚度超过3mm,则保护层的厚度增加,向带轮按压部安装保护层时的作业性有时会下降。
因此,通过上述结构,通过使保护层的厚度为1mm以上且3mm以下,能够不使向带轮按压部安装保护层时的作业性下降地提高保护层的强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使带安装夹具为紧凑的结构并防止对于带轮的损伤的带安装夹具。
附图说明
图1是发动机主体的局部立体图。
图2是第一带轮的剖视图。
图3是带安装夹具的立体图。
图4是带安装夹具的六面图。
图5是表示在第一带轮的外周设置有带安装夹具的状态的图。
图6是从与图5不同的角度表示在第一带轮的外周设置有带安装夹具的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在第一带轮的外周设置有带安装夹具并组装有带的状态的图。图7(b)是图7(a)的b-b线向视端面图。
图8是带安装夹具的使用方法的第一说明图。
图9是图8的9线向视图,是带安装夹具的使用方法的第二说明图。
图10是带安装夹具的使用方法的第三说明图。
图11是带安装夹具的使用方法的第四说明图。
图12是带安装夹具的使用方法的第五说明图。
图13是图12的13线向视图,是带安装夹具的使用方法的第六说明图。
图14是带安装夹具的使用方法的第七说明图。
图15是类似于图7(b)的图,是表示本申请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
图16A是表示本申请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
图16B是类似于图7(b)的图,是表示本申请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
图17是本申请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带安装夹具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在第一带轮的外周设置有本申请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带安装夹具的状态的图。
图19是表示在第一带轮的外周设置有本申请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带安装夹具并组装有带的状态的图。
图20是本申请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带安装夹具的使用方法的说明图。
图21是本申请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带安装夹具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在第一带轮的外周设置有本申请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带安装夹具的状态的图。
图23是本申请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带安装夹具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在第一带轮的外周设置有本申请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带安装夹具的状态的图。
图25是本申请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带安装夹具的立体图。
图26是表示在第一带轮的外周设置有本申请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带安装夹具的状态的图。
图27是本申请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带安装夹具的立体图。
图28是表示在第一带轮的外周设置有本申请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带安装夹具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申请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带安装夹具为了在曲轴带轮与交流发电机的交流发电机带轮之间绕挂多楔带而使用。首先,参照图1,说明多楔带相对于曲轴带轮和交流发电机带轮的绕挂,参照图2,说明曲轴带轮的构造。
如图1所示,在发动机主体1上,与发动机的曲轴连结的曲轴带轮2(第一带轮)和与交流发电机的输入轴连结的交流发电机带轮3(第二带轮)分隔规定的轴间距离而被支承为旋转自如。在该曲轴带轮2与交流发电机带轮3之间绕挂有由实线和虚线表示的多楔带4,由此,曲轴的动力依次经由曲轴带轮2、多楔带4、交流发电机带轮3向交流发电机的输入轴传递。在本实施方式中,曲轴带轮2与交流发电机带轮3之间的轴间距离不能变更,而且,如图所示,未搭载对于多楔带4施加张力的所谓自动张紧器(张力施加单元)。
如图2(a)及(b)所示,曲轴带轮2具有能够与在多楔带4的内周形成的肋嵌合的带轮槽2a,且具备在带轮轴向上夹持该带轮槽2a的一对带轮凸缘2b。该带轮凸缘2b在图2(b)(剖视)下,比上述带轮槽2a向带轮径向外侧稍突出地形成。而且,在曲轴带轮2的凸台部5插入发动机的未图示的曲轴。标号2c表示曲轴带轮2的侧面。此外,上述的多楔带4是在其周长方向上能够稍伸缩的所谓低模量带。
此外,图1的粗线箭头P表示多楔带4的行进方向,将多楔带4沿该行进方向行进时的曲轴带轮2的旋转方向定义为第一旋转方向A,将与该第一旋转方向A相反的方向定义为第二旋转方向B。
接下来,参照图3~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带安装夹具6的结构。图3(a)~图3(d)分别是从不同方向观察带安装夹具6的立体图。图4(a)是带安装夹具6的主视图。图4(b)是带安装夹具6的俯视图。图4(c)是带安装夹具6的仰视图。图4(d)是带安装夹具6的左侧视图。图4(e)是带安装夹具6的右侧视图。图4(f)是带安装夹具6的后视图。这样,图3~图4从各种方向描绘了紧凑且连贯性良好地形成的带安装夹具6。
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带安装夹具6具备带轮按压部7、带保持部8、压带部9、保护层71作为主要的结构。该带安装夹具6还具备第一抵接部10(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11(抵接部)。该带安装夹具6设置在曲轴带轮2的外周而使用,如图5所示,以带保持部8相比带轮按压部7而成为第一旋转方向A侧且压带部9相比带轮按压部7而成为第二旋转方向B侧的方式确定朝向来使用。以下,为了便于说明,适当地使用图1中定义的第一旋转方向A和第二旋转方向B进行说明。即,图5~图6中的标号A、B分别对应于图1所示的曲轴带轮2的第一旋转方向A、第二旋转方向B。
如图5所示,上述的带轮按压部7、带保持部8、压带部9通过沿带轮周向延伸的连结部12而相互连结。该连结部12通过在带轮径向上与曲轴带轮2不重复且在带轮轴向上与曲轴带轮2相邻的位置处将金属板形成为圆弧状而成。此外,在图5的状态下追加了带的结构如图7(a)所示,因此以后出现与多楔带4相关的记述时,也适当地一并参照图7(a)。
上述的带轮按压部7配置在曲轴带轮2的外周(相当于带轮槽2a。以下同样)上,挂有上述多楔带4而被该多楔带4的张力向曲轴带轮2的外周按压。如图6(b)所示,该带轮按压部7具备:板部7a,与上述的连结部12一体地形成;以及摩擦部件7b,设置在该板部7a的曲轴带轮2侧,用于提高带轮按压部7与曲轴带轮2的外周之间的摩擦力。摩擦部件7b被焊接固定于板部7a,为了充分地确保相对于曲轴带轮2的外周的接触面积而形成为圆弧状,其内周面平坦,且具有与带轮槽2a的宽度相当的宽度(也一并参照图7(b))。该摩擦部件7b优选由例如实施了适当的表面处理的金属材料、橡胶、聚氨脂等弹性体、聚乙烯、聚酰胺等合成树脂形成。
另外,如图3~图4所示,在带轮按压部7的摩擦部件7b的内周面侧,即摩擦部件7b的曲轴带轮2侧,以覆盖摩擦部件7b的整个内周面的方式设置有保护层71。保护层71呈片形状,通过粘胶带等而粘贴于摩擦部件7b的内周面。如图7(b)所示,该保护层71以在将带安装夹具6设置于曲轴带轮2的外周时该保护层71与曲轴带轮2的外周抵接的方式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护层71通过具有弹性的软聚氯乙烯而进行成型。此外,作为保护层71使用的材料只要具有弹性即可,可列举例如软聚氯乙烯等的树脂、工程塑料、各种纤维、纸、木材等(没有弹性的金属等不适合)。而且,保护层71的厚度优选以1mm以上且3mm以下的范围且在整体上均匀,特别优选为2mm以下。这是因为,如果保护层71的厚度小于1mm,则由于带安装夹具6的反复使用而保护层71有时会产生龟裂,另一方面,如果保护层71的厚度超过3mm,则保护层71的厚度增加,向带轮按压部7安装保护层71时的作业性下降。
另外,作为保护层71向带轮按压部7的安装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粘胶带来粘贴,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可列举浸涂、将管状的保护层71向带轮按压部7嵌入、通过将预先成型的保护层71卡合于带轮按压部7来安装、通过将非固态(液状、凝胶状)的材料(树脂等)向带轮按压部7涂布并干燥而形成等方法。
上述的带保持部8将挂在上述的带轮按压部7上的多楔带4中的从曲轴带轮2的外周上脱离的部分4a(参照图7(a))挂住并保持。如图5所示,该带保持部8配置在连结部12的第一旋转方向A侧端部,且与连结部12一体地形成。在该带保持部8的更靠第一旋转方向A侧端部,与带保持部8一体地形成有上述的第一抵接部10。并且,在从带轮轴向观察时,带保持部8和第一抵接部10从曲轴带轮2的外周朝向内周以描绘半圆的圆弧的方式弯曲,该弯曲朝向第一旋转方向A方向成为凸状。
上述的压带部9以与曲轴带轮2的外周相对的方式配置,将挂在上述带轮按压部7上的上述多楔带4中的在曲轴带轮2的外周上延伸的部分4b(参照图7(a))向曲轴带轮2的外周按压。该压带部9如图5所示地配置在连结部12的第二旋转方向B侧端部,如图6(a)所示,具备:与连结部12一体地形成的板部9a和在该板部9a的曲轴带轮2侧设置的加厚部9b。加厚部9b被焊接固定于板部9a,具有与带轮宽度相当的宽度。而且,如图6(a)所示,在压带部9(加厚部9b)与曲轴带轮2的外周之间确保有与多楔带4的厚度相当的间隙S,并向该间隙S插入多楔带4。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b)所示,在使在带轮按压部7的摩擦部件7b设置的保护层71与曲轴带轮2的外周紧贴的状态下,间隙S被调整成比多楔带4的带厚稍薄,由此,在带安装夹具6的使用时,压带部9将多楔带4强力地向曲轴带轮2的外周按压。而且,如图5所示,在带轮按压部7与压带部9之间确保有间隙U,由此,如图7所示,挂在带轮按压部7的带轮径向外侧的多楔带4能够潜入压带部9的带轮径向内侧。而且,如图6(b)所示,在该压带部9的与连结部12相反一侧的端部形成有上述的第二抵接部11。该第二抵接部11与压带部9的板部9a一体地形成,且相对于压带部9的板部9a成为大致直角的关系,以便能够与曲轴带轮2的侧面2c面接触。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抵接部10、带保持部8、连结部12、带轮按压部7的板部7a、压带部9的板部9a及第二抵接部11通过对钢铁板材进行金属板加工而一体地形成,在此,通过对带轮按压部7的摩擦部件7b、压带部9的加厚部9b进行焊接,并进一步在摩擦部件7b的内周面侧安装保护层71来构成带安装夹具6。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带保持部8与第一抵接部10作为不同部件来对待,但是应留意的是两者的明确的交界线并未特别存在。
另外,如图6(a)及图6(b)所示,第一抵接部10与第二抵接部11在带轮轴向上夹持曲轴带轮2,上述第一抵接部10和第二抵接部11与曲轴带轮2的各侧面2c抵接,由此来实现带安装夹具6相对于曲轴带轮2的外周的带轮轴向上的高度的定位。
另外,如图6(b)所示,在带轮径向上观察带安装夹具6时,能确认通过带轮按压部7、连结部12及压带部9而在带轮轴向上开口的U字形状。在以后的说明中,与该U字形状的底对应的连结部12的缘标注标号12a来指称。如图7所示,该缘12a将处于从曲轴带轮2的外周在带轮轴向上偏移的位置处的多楔带4向曲轴带轮2的外周引导,因此,多楔带4以高压力抵接于连结部12的缘12a。
<使用方法>
接下来,参照图7~图14,说明上述的带安装夹具6的使用方法。首先,如图8及图9所示,在曲轴带轮2的凸台部5连结扳手13的圆筒形状的连结部13a,能够通过手动预先使曲轴带轮2自由旋转。
<步骤(a)>
接下来,如图8及图9所示,将上述多楔带4绕挂于交流发电机带轮3,并且以如下方式将带安装夹具6设置于曲轴带轮2的外周:上述多楔带4如图7(a)所示地从带轮按压部7的带轮径向外侧通过压带部9的带轮径向内侧,进而成为挂于带保持部8的状态。此时,如图7(b)所示,在带轮按压部7的摩擦部件7b设置的保护层71成为在带轮径向上与带轮槽2a抵接、在带轮轴向上被一对带轮凸缘2b夹持的关系。在带轮按压部7的摩擦部件7b设置的保护层71在带轮轴向上被一对带轮凸缘2b夹持的上述关系有助于带安装夹具6在带轮轴向上的定位和防止位置偏移。此外,此时,如果扳手13的柄隔着曲轴带轮2的中心而位于与带安装夹具6相反的一侧,则容易进行上述的作业。
在上述的状态下,如图7所示,多楔带4在从带保持部8经由带轮按压部7到达压带部9时,采用在带轮径向上观察时与曲轴带轮2的外周不平行的倾斜的路径。而且,如图9所示,多楔带4在用标号p表示的两个部位抵接于曲轴带轮2的侧面2c。
<步骤(b)>
接下来,如图10所示,使用扳手13使曲轴带轮2向第一旋转方向A旋转,以使上述多楔带4直接绕挂于曲轴带轮2的外周的绕挂角度θ增大。
于是,如图7(a)所示,通过伸张而在多楔带4产生较高的张力T。由于上述多楔带4如图示那样通过带轮按压部7的带轮径向外侧,因此如图7(b)的空心箭头所示,该张力T发挥将带轮按压部7强力地向曲轴带轮2的外周按压的按压作用。此时,具有弹性的保护层71与曲轴带轮2的外周直接接触,因此能够防止对于曲轴带轮2的外周的损伤及对于带轮按压部7的损伤。而且,保护层71也发挥抑制带安装夹具6相对于曲轴带轮2滑动(位置偏移)的功能。
如果继续使曲轴带轮2向同一方向旋转,则多楔带4与曲轴带轮2的侧面2c的上述的抵接关系被带保持部8强制地解除,如图11的虚线和实线所示,挂住并保持于带保持部8的上述多楔带4通过自身的张力而离开带保持部8,向曲轴带轮2的外周上自发地移动。
如果进一步使曲轴带轮2向同一方向旋转,则如图12及图13所示,带轮按压部7由多楔带4与曲轴带轮2的外周夹持的关系消失,例如图13所示,带安装夹具6能够从曲轴带轮2的外周脱离。如果再进一步使曲轴带轮2向同一方向旋转,则如图14所示,带安装夹具6以悬挂于多楔带4的状态从曲轴带轮2朝向交流发电机带轮3被排出。带安装夹具6此时回收即可。
(效果)
根据上述结构,带轮按压部7发挥利用多楔带4的高张力而将带安装夹具6强力地固定于曲轴带轮2的外周的功能。而且,由于带保持部8和压带部9的存在而多楔带4毫无问题地位于带轮按压部7的带轮径向外侧,因此带保持部8和压带部9担负着稳定地发挥将带安装夹具6强力地固定于曲轴带轮2的外周的功能的作用。
另外,具有弹性的保护层71以在将带安装夹具6设置于曲轴带轮2的外周时该保护层71与曲轴带轮2的外周接触的方式设置在带轮按压部7的曲轴带轮2的外周侧。由此,在将多楔带4挂在带轮按压部7上而将带轮按压部7按压到曲轴带轮2的外周侧的情况下,具有弹性的保护层71与曲轴带轮2的外周直接接触,因此能够防止对于曲轴带轮2的外周的损伤及对于带轮按压部7的损伤。而且,保护层71也起到抑制带安装夹具6相对于曲轴带轮2滑动(位置偏移)的功能。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保护层71通过树脂而进行成型,因此在通用性的点上优异。进一步,保护层71通过软聚氯乙烯而进行成型,因此在制造成本、加工性上优异。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使保护层71的厚度为1mm以上且3mm以下,由此,能够不使向带轮按压部7安装保护层71时的作业性下降地提高保护层71的强度。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5,说明本申请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以下,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来说明本实施方式,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板部7a的曲轴带轮2侧设置了内周面平坦的摩擦部件7b及保护层71。然而,也可以取代该摩擦部件7b及保护层71而设置能够与曲轴带轮2的带轮槽2a嵌合的嵌合突起7c(保护层)。在此,嵌合突起7c起到与上述的保护层71同样的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嵌合突起7c通过具有弹性的软聚氯乙烯而进行成型。此外,作为嵌合突起7c使用的材料,只要具有弹性即可,也可以使用例如软聚氯乙烯等的树脂、工程塑料、各种纤维、纸、木材等。
如上所述,带轮按压部7在曲轴带轮2侧具有与曲轴带轮2在外周具有的带轮槽2a嵌合的嵌合突起7c(保护层)。由此,能够以较高的水平抑制带安装夹具6相对于曲轴带轮2的位置偏移。尤其是能够以极高的水平抑制带安装夹具6相对于曲轴带轮2的在带轮轴向上的位置偏移。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6A及图16B,说明本申请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以下,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来说明本实施方式,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
即,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板部7a的曲轴带轮2侧设置了摩擦部件7b及保护层71,但也可以取代于此而如图16A及图16B所示地设置能够在带轮轴向上与带轮凸缘2b抵接的平板状的凸缘抵接部7d(相当于保护层71)。并且,该凸缘抵接部7d被焊接固定于板部7a。在本实施方式中,凸缘抵接部7d为木制,但是作为使用的材料,只要具有弹性即可,可使用例如软聚氯乙烯等的树脂、工程塑料等。该凸缘抵接部7d的厚度与带轮凸缘2b的从带轮槽2a突出的突出高度h相等,因此,凸缘抵接部7d正好收容于由带轮槽2a和一对带轮凸缘2b划分的空间内,且与带轮槽2a和带轮凸缘2b接触。根据该结构,能够以较高的水平抑制带安装夹具6相对于曲轴带轮2在带轮轴向上的位置偏移。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7~图20,说明本申请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带安装夹具206的结构。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部位省略说明。图17(a)~图17(d)分别是从不同方向观察带安装夹具206的立体图。图18是表示在曲轴带轮2的外周设置有带安装夹具206的状态的图。图19是表示在曲轴带轮2的外周设置有带安装夹具206并组装有多楔带4的状态的图。图20是带安装夹具206的使用方法的说明图。
如图17~图1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带安装夹具206具备带轮按压部207、带保持部208、压带部209及保护层271作为主要的结构。该带安装夹具206还具备第三抵接部210(抵接部)和第四抵接部211(抵接部)。
本实施方式的保护层271为树脂制(软聚氯乙烯)且呈内部中空的管形状,通过嵌入到带轮按压部207而覆盖带轮按压部207整体。此外,保护层271的内部形状优选成型为比带轮按压部207稍小。这种情况下,在将由于弹性而具有伸缩性的保护层271嵌入到带轮按压部207时,保护层271相对于带轮按压部207的密合性提高,在使用带安装夹具206时,能够防止保护层271从带轮按压部207的脱离。
该带安装夹具206设置在曲轴带轮2的外周来使用,如图18所示,以带保持部208相比带轮按压部207而成为第一旋转方向A侧且压带部209相比带轮按压部207而成为第二旋转方向B侧的方式确定朝向来使用。以下,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适当使用图1定义的第一旋转方向A和第二旋转方向B进行说明。
如图17~图18所示,上述的带轮按压部207、带保持部208、压带部209通过沿带轮周向延伸的连结部212而相互连结。该连结部212通过在带轮径向上与曲轴带轮2不重复且在带轮轴向上与曲轴带轮2相邻的位置处将金属板形成为圆弧状而成。此外,在图18的状态下追加了带的结构如图19所示,因此以后出现与多楔带4相关的记述时,也适当地一并参照图19。
嵌入有上述的保护层271的带轮按压部207配置在曲轴带轮2的外周(相当于带轮槽2a。以下同样)上,挂有多楔带4而被该多楔带4的张力向曲轴带轮2的外周按压。该带轮按压部207与连结部212一体地形成。此外,以下,带轮按压部207作为嵌入有管状的保护层271的结构进行说明。
上述的带保持部208将挂在带轮按压部207上的多楔带4中的从曲轴带轮2的外周上脱离的部分4a(参照图19)挂住并保持。该带保持部208配置在连结部212的第一旋转方向A侧端部,且与连结部212一体地形成。在该带保持部208的更靠第一旋转方向A侧端部,与带保持部208一体地形成有上述的第三抵接部210。并且,在从带轮轴向观察时,带保持部208和第三抵接部210呈相对于连结部212而向曲轴带轮2的内侧方向折弯的形状。而且,第三抵接部210的侧面210a与曲轴带轮2的侧面2c面接触。
上述的压带部209以与曲轴带轮2的外周相对的方式配置,将挂在上述带轮按压部207上的上述多楔带4中的在曲轴带轮2的外周上延伸的部分4b(参照图19)向曲轴带轮2的外周按压。如图18所示,该压带部209配置在连结部212的第二旋转方向B侧,且与连结部212一体地形成。而且,在压带部209与曲轴带轮2的外周之间确保有与多楔带4的厚度相当的间隙S,并向该间隙S插入多楔带4。而且,如图18所示,在带轮按压部207与压带部209之间确保有间隙U。由此,如图19所示,挂在带轮按压部207的带轮径向外侧的多楔带4能够潜入压带部209的带轮径向内侧。
另外,上述的第四抵接部211配置在连结部212的第二旋转方向B侧端部,且与连结部212一体地形成。并且,在从带轮轴向观察时,第四抵接部211呈相对于连结部212而向曲轴带轮2的内侧方向折弯的形状。而且,该第四抵接部211的侧面211a与曲轴带轮2的侧面2c面接触。此外,在第四抵接部211的中央附近开设有孔230。在该孔230能够穿过绳231。并且,通过将穿过该孔230的绳231系在扳手13上,能够防止带安装夹具6从扳手13落下。
<使用方法>
接下来,参照图19~图20,说明上述的带安装夹具206的使用方法。首先,如图20所示,在曲轴带轮2的凸台部5上连结扳手13的圆筒形状的连结部13a,能够通过手动预先使曲轴带轮2自由旋转。
接下来,如图19及图20所示,将上述多楔带4绕挂于交流发电机带轮3,并且以如下方式将带安装夹具206设置于曲轴带轮2的外周:上述多楔带4如图19所示地从带轮按压部207的带轮径向外侧通过压带部209的带轮径向内侧,进而成为挂于带保持部208的状态。
在上述的状态下,如图19所示,多楔带4从带保持部208经由带轮按压部207而到达压带部209时,采用在带轮径向上观察时与曲轴带轮2的外周不平行的倾斜的路径。在此,带轮按压部207强力地按压曲轴带轮2的外周。此时,具有弹性的保护层271与曲轴带轮2的外周直接接触,因此能够防止对于曲轴带轮2的外周的损伤及对于带轮按压部207的损伤。而且,保护层271也发挥抑制带安装夹具206相对于曲轴带轮2滑动(位置偏移)的功能。之后的步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第三抵接部210、带保持部208、连结部212、带轮按压部207、压带部209及第四抵接部211通过对钢铁板材进行金属板加工而一体地形成,由此构成带安装夹具206。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将带保持部208和第三抵接部210作为不同部件来对待,但是应留意的是两者的明确的交界线并未特别存在。
(效果)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呈管形状的保护层271覆盖带轮按压部207整体。由此,能够保护带轮按压部207整体。而且,向带轮按压部207安装保护层271时的作业性也提高。
(第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21~图22,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带安装夹具306的结构。此外,与第四实施方式同样的部位省略说明,以不同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图21(a)~图21(d)分别是从不同方向观察带安装夹具306的立体图。图22是在曲轴带轮2的外周设置有带安装夹具306的状态的图。
如图21~图22所示,与第四实施方式同样,该带安装夹具306具备带轮按压部307、带保持部308、压带部309、保护层371作为主要的结构。如图22所示,带轮按压部307、带保持部308、压带部309通过沿带轮周向延伸的连结部312而相互连结。该带安装夹具306还具备第三抵接部310(抵接部)和第四抵接部311(抵接部)。此外,在第四抵接部311的中央附近开设有孔330。
并且,与第四实施方式不同,如图21~图22所示,在压带部309的与连结部31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形成有第六抵接部316。该第六抵接部316与压带部309一体地形成,相对于压带部309成为大致直角的关系,以能够与曲轴带轮2的侧面2c面接触。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如图21及图22所示,在压带部309形成有第六抵接部316。该第六抵接部316与第三抵接部310及第四抵接部311在带轮轴向上夹持曲轴带轮2,该第六抵接部316和第三抵接部310及第四抵接部311与曲轴带轮2的各侧面2c抵接,由此实现带安装夹具306相对于曲轴带轮2的外周的在带轮轴向上的高度的定位。
(第六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23~图24,说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带安装夹具406的结构。此外,与第四实施方式同样的部位省略说明,以不同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图23(a)~图23(d)分别是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带安装夹具406的立体图。图24是表示在曲轴带轮2的外周设置有带安装夹具406的状态的图。
如图23~图24所示,与第四实施方式同样,该带安装夹具406具备带轮按压部407、带保持部408、压带部409、保护层471作为主要的结构。如图24所示,带轮按压部407、带保持部408、压带部409通过沿带轮周向延伸的连结部412而相互连结。该带安装夹具406还具备第三抵接部410(抵接部)和第四抵接部411(抵接部)。此外,在第四抵接部411的中央附近开设有孔430。
并且,与第四实施方式不同,如图23所示,带轮按压部407呈沿着2个部位的折痕407a、407b向曲轴带轮2侧折弯的形状,以与曲轴带轮2的外周接触。即,带轮按压部407的内周面407c成为向曲轴带轮2的外周靠近了带轮凸缘2b的从带轮槽2a突出的突出高度量的状态。此外,呈管形状的保护层471以覆盖带轮按压部407的内周面407c的方式嵌入。并且,为了提高由保护层471覆盖的带轮按压部407的内周面407c与曲轴带轮2的外周之间的摩擦力,带轮按压部407形成为为了充分地确保相对于曲轴带轮2的外周的接触面积的圆弧状,其内周面407c平坦,具有与带轮槽2a的宽度相当的宽度。
另外,如图23所示,压带部409也呈沿着2个部位的折痕409a、409b向曲轴带轮2侧折弯的形状。而且,在压带部409的内周面409c与曲轴带轮2的外周之间确保有与多楔带4的厚度相当的间隙S,并向该间隙S插入多楔带4。此外,压带部409的内周面409c成为向曲轴带轮2的外周靠近了带轮凸缘2b的从带轮槽2a突出的突出高度量减去了间隙S量而得到的距离的状态。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如图23及图24所示,带轮按压部407及压带部409呈沿着2个部位的折痕407a、407b(折痕409a、409b)向曲轴带轮2侧折弯的形状。根据以上的结构,如图2所示,即使在曲轴带轮2的带轮槽2a与带轮凸缘2b之间存在阶梯差的情况下,通过将带轮按压部407的2个部位的折痕407a、407b折弯带轮凸缘2b的从带轮槽2a突出的突出高度量,也能够使由保护层471覆盖的带轮按压部407的内周面侧407c与曲轴带轮2的外周抵接。即,由保护层471覆盖的带轮按压部407与曲轴带轮2的外周抵接,因此能够在曲轴带轮2上稳定地设置带安装夹具406。而且,同样,通过将压带部409的2个部位的折痕409a、409b折弯而能够使压带部409的内周面409c与多楔带4b抵接。即,压带部409与沿着曲轴带轮2的外周的多楔带4b抵接,因此在曲轴带轮2上能够稳定地设置带安装夹具406。
(第七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25~图26,说明第七实施方式的带安装夹具506的结构。此外,与第六实施方式同样的部位省略说明,以不同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图25(a)~图25(d)分别是从不同方向观察带安装夹具506的立体图。图26是表示在曲轴带轮2的外周设置有带安装夹具506的状态的图。
如图25~图26所示,与第六实施方式同样,该带安装夹具506具备带轮按压部507、带保持部508、压带部509、保护层571作为主要的结构。如图25所示,带轮按压部507、带保持部508、压带部509通过沿带轮周向延伸的连结部512而相互连结。该带安装夹具506还具备第三抵接部510(抵接部)和第四抵接部511(抵接部)。此外,在第四抵接部511的中央附近开设有孔530。而且,如图25所示,带轮按压部507呈沿着2个部位的折痕507a、507b向曲轴带轮2侧折弯的形状,以与曲轴带轮2的外周接触。而且,如图25所示,压带部509也呈沿着2个部位的折痕509a、509b向曲轴带轮2侧折弯的形状。
并且,与第六实施方式不同,如图25~图26所示,在带轮按压部507的与连结部51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形成有第五抵接部515。该第五抵接部515与带轮按压部507一体地形成,相对于带轮按压部507成为大致直角的关系,以能够与曲轴带轮2的侧面2c面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呈管形状的保护层571以仅覆盖带轮按压部507的方式嵌入(此外,呈管形状的保护层571也可以是以一体地覆盖带轮按压部507及第五抵接部515的方式嵌入)。而且,如图25~图26所示,在压带部509的与连结部51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形成有第六抵接部516。该第六抵接部516与压带部509一体地形成,相对于压带部509成为大致直角的关系,以能够与曲轴带轮2的侧面2c面接触。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第七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如图25及图26所示,在带轮按压部507及压带部509分别形成有第五抵接部515及第六抵接部516。该第五抵接部515及第六抵接部516与第三抵接部510及第四抵接部511在带轮轴向上夹持曲轴带轮2,通过上述第五抵接部515及第六抵接部516和第三抵接部510及第四抵接部511与曲轴带轮2的各侧面2c抵接,来实现带安装夹具506相对于曲轴带轮2的外周的在带轮轴向上的高度的定位。
(第八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27~图28,说明第八实施方式的带安装夹具606的结构。此外,与第四实施方式同样的部位省略说明,以不同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图27(a)~图27(d)分别是从不同方向观察带安装夹具606的立体图。图28是表示在曲轴带轮2的外周设置有带安装夹具606的状态的图。
如图27~图28所示,与第四实施方式同样,该带安装夹具606具备带轮按压部607、带保持部608、压带部609、保护层671作为主要的结构。如图27所示,带轮按压部607、带保持部608、压带部609通过沿带轮周向延伸的连结部612而相互连结。
并且,与第四实施方式不同,该带安装夹具606仅具备第三抵接部610(抵接部)(即,不具备第四抵接部)。而且,与第四实施方式不同,如图27~图28所示,在压带部609的与连结部61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形成有第六抵接部616。该第六抵接部616与压带部609一体地形成,相对于压带部609成为大致直角的关系,以能够与曲轴带轮2的侧面2c面接触。
如以上说明所述,在第八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如图27及图28所示,具备抵接于曲轴带轮2的各侧面2c的作为一对抵接部的第三抵接部610和第六抵接部616。该第三抵接部610与第六抵接部616在带轮轴向上夹持曲轴带轮2,通过上述第三抵接部610和第六抵接部616与曲轴带轮2的各侧面2c抵接,能实现带安装夹具606相对于曲轴带轮2的外周的在带轮轴向上的高度的定位。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只要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就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
例如,在上述第四~第八实施方式中,关于将管形状的保护层271、371、471、571、671嵌入于带轮按压部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作为保护层的向带轮按压部的安装方法,可以将片状的保护层通过粘胶带而粘贴于带轮按压部的内周面(曲轴带轮2的外周侧),可以通过浸涂而对带轮按压部形成保护层,可以将预先成型的保护层通过卡合而安装于带轮按压部,也可以通过将非固态的(液状、凝胶状)材料(树脂等)涂布于带轮按压部并进行干燥来形成保护层。
本申请基于在2015年1月29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015147及在2016年1月13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004098,并将其内容作为参照而援引于此。
标号说明
2 曲轴带轮
3 交流发电机带轮
4 多楔带
6 带安装夹具
7 带轮按压部
8 带保持部
9 压带部
71 保护层。

Claims (5)

1.一种带安装夹具,将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的轴间距离固定而在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绕挂能够沿周长方向伸缩的带时,所述带安装夹具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带轮的外周来使用,所述带安装夹具的特征在于,具备:
带轮按压部,配置在所述第一带轮的外周上,挂有所述带而被该带的张力按压于所述第一带轮的外周侧;
具有弹性的保护层,以在将所述带安装夹具设置于所述第一带轮的外周时该保护层与所述第一带轮的外周接触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带轮按压部的所述第一带轮的外周侧;
带保持部,将挂在该带轮按压部上的所述带中的从所述第一带轮的外周上脱离的部分挂住并保持;以及
压带部,以与所述第一带轮的外周相对的方式配置,将挂在所述带轮按压部上的所述带中的在所述第一带轮的外周上延伸的部分向所述第一带轮的外周按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安装夹具,其中,
所述保护层通过树脂而进行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安装夹具,其中,
对所述保护层进行成型的树脂是软聚氯乙烯。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安装夹具,其中,
所述保护层呈中空的管形状,嵌入于所述带轮按压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安装夹具,其中,
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1mm以上且3mm以下。
CN201680007529.3A 2015-01-29 2016-01-29 带安装夹具 Active CN1072087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15147 2015-01-29
JP2015015147 2015-01-29
JP2016-004098 2016-01-13
JP2016004098A JP6194027B2 (ja) 2015-01-29 2016-01-13 ベルト取付治具
PCT/JP2016/052745 WO2016121960A1 (ja) 2015-01-29 2016-01-29 ベルト取付治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08758A true CN107208758A (zh) 2017-09-26
CN107208758B CN107208758B (zh) 2019-07-19

Family

ID=56685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7529.3A Active CN107208758B (zh) 2015-01-29 2016-01-29 带安装夹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436292B2 (zh)
EP (2) EP3252343B1 (zh)
JP (1) JP6194027B2 (zh)
CN (1) CN10720875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5574A (zh) * 2019-06-04 2019-08-20 深圳市时代高科技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摩擦传动机构及粉体干燥加热炉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45145B2 (ja) * 2014-09-30 2017-06-07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ベルト取付治具
JP6194027B2 (ja) * 2015-01-29 2017-09-06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ベルト取付治具
US11193572B2 (en) * 2017-02-02 2021-12-07 Cummins Inc. Pulley with drive feature for belt installation
US10920861B1 (en) * 2018-02-01 2021-02-16 Brunswick Corporation Tool for installation and removal of a stretch fit belt on a marine engin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12766A1 (en) * 2003-07-22 2005-02-10 Dayco Europe S.R.L. An improved fitting tool for drive belts
JP2006300172A (ja) * 2005-04-19 2006-11-02 Gates Unitta Asia Co ベルト取付治具
JP2007120678A (ja) * 2005-10-28 2007-05-17 Gates Unitta Asia Co ベルト取付治具
US20100125995A1 (en) * 2007-06-26 2010-05-27 Toshifumi Fukatani Belt mounting jig
CN101852279A (zh) * 2009-03-26 2010-10-06 三之星机带株式会社 皮带安装夹具以及使用该夹具的皮带安装方法
DE112012003960T5 (de) * 2011-09-22 2014-07-10 Band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Riemenbefestigungsvorrich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09544A (en) * 1977-03-04 1978-08-29 Thexton Manufacturing Company V-belt manipulating tool
FR2753766B1 (fr) * 1996-09-20 1998-11-27 Courroie striee,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et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la comprenant
US20030176248A1 (en) * 2002-03-15 2003-09-18 Marc De Meester Belt installation tool
FR2855777B1 (fr) * 2003-06-04 2005-09-02 Hutchinson Outil de montage d'une courroie dans la gorge d'une poulie
US7056244B2 (en) * 2004-01-29 2006-06-06 The Gates Corporation Belt installation tool
US7211015B2 (en) * 2004-04-05 2007-05-01 The Gates Corporation Belt installation tool
US7335121B2 (en) * 2004-07-09 2008-02-26 The Gates Corporation Ip Law Dept. Belt installation tool
US8931908B2 (en) * 2008-07-31 2015-01-13 Fluke Corporation Air purge collar
KR20110117220A (ko) * 2009-03-31 2011-10-26 제이에프이 스틸 가부시키가이샤 고강도 용융 아연 도금 강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11158505A1 (ja) * 2010-06-17 2011-12-22 バンドー化学株式会社 ベルト取付治具
US8684871B2 (en) * 2010-08-11 2014-04-01 Private Brand Tools (Australia) Pty. Ltd. Belt positioner
US10974423B2 (en) * 2011-01-13 2021-04-13 The Ames Companies, Inc. Wood handle with overmol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KR101747999B1 (ko) * 2011-03-23 2017-06-15 반도 카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벨트 분리 도구
JP2015015147A (ja) 2013-07-04 2015-01-22 株式会社東芝 電極形成装置
JP2016004098A (ja) 2014-06-16 2016-01-1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US10092067B2 (en) * 2014-10-15 2018-10-09 Michael Graves Design Group, Inc. Walking stick
JP6194027B2 (ja) * 2015-01-29 2017-09-06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ベルト取付治具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12766A1 (en) * 2003-07-22 2005-02-10 Dayco Europe S.R.L. An improved fitting tool for drive belts
JP2006300172A (ja) * 2005-04-19 2006-11-02 Gates Unitta Asia Co ベルト取付治具
JP2007120678A (ja) * 2005-10-28 2007-05-17 Gates Unitta Asia Co ベルト取付治具
US20100125995A1 (en) * 2007-06-26 2010-05-27 Toshifumi Fukatani Belt mounting jig
CN101852279A (zh) * 2009-03-26 2010-10-06 三之星机带株式会社 皮带安装夹具以及使用该夹具的皮带安装方法
DE112012003960T5 (de) * 2011-09-22 2014-07-10 Band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Riemenbefestigungsvorrichtung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5574A (zh) * 2019-06-04 2019-08-20 深圳市时代高科技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摩擦传动机构及粉体干燥加热炉
CN110145574B (zh) * 2019-06-04 2021-07-30 深圳市时代高科技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摩擦传动机构及粉体干燥加热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48194B1 (en) 2022-07-13
EP3748194A1 (en) 2020-12-09
US10436292B2 (en) 2019-10-08
EP3252343A4 (en) 2018-11-21
CN107208758B (zh) 2019-07-19
EP3252343B1 (en) 2020-12-30
US20170356530A1 (en) 2017-12-14
EP3252343A1 (en) 2017-12-06
JP2016145641A (ja) 2016-08-12
JP6194027B2 (ja) 2017-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08758A (zh) 带安装夹具
JP5271930B2 (ja) ベルト取付治具と、このベルト取付治具を用いたベルト取付方法
EP1980778A3 (en) Pipe clamp
JP2009507190A (ja) ホースクランプ固定装置
WO2011158505A1 (ja) ベルト取付治具
CN107076280B (zh) 带安装夹具
US20120279748A1 (en) Cable Lug with Shell-shaped Part and Fastening Device
CN103782062B (zh) 带安装夹具
EP3503327A1 (en) Harness bracket with cable tie retention features
JP6989601B2 (ja) クランプクリップ
WO2008146417A1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固定具、固定具付ワイヤーハーネス装置及び固定具付ワイヤーハーネス装置の製造方法
ATE327374T1 (de) Flexibler pressmantel und schuhpresswalze mit einem solchen flexiblen pressmantel
US2022662A (en) Heating device
EP1813479A1 (en) Strap for temporary fixing of parts during handling and assembly on production lines
US953645A (en) Wheel.
JP7384857B2 (ja) ベルト取付治具及びベルトの取付方法
JP5114150B2 (ja) 張力伝達具
JP3926267B2 (ja) ベルト取付具
JP5048172B2 (ja) ベルト外れ防止治具
KR200413714Y1 (ko) 밴드케이블
JP7436425B2 (ja) ベルト取付治具及びベルトの取付方法
KR200410932Y1 (ko) 케이블타이
US663445A (en) Girth.
KR20190012573A (ko) 와이어 하네스 정렬용 밴드
US370717A (en) Samuel 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