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05880A - 美容器具 - Google Patents

美容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05880A
CN107205880A CN201580057127.XA CN201580057127A CN107205880A CN 107205880 A CN107205880 A CN 107205880A CN 201580057127 A CN201580057127 A CN 201580057127A CN 107205880 A CN107205880 A CN 1072058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ry body
beauty appliance
skin
main body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5712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下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T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T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T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T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2058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58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44/00Other cosmetic or toiletry articles, e.g. for hairdressers' rooms
    • A45D44/22Face shaping devices, e.g. chin straps; Wrinkle removers, e.g. stretching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15/00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对于使用者而言使用便利性良好、且能够体验感受到优异的美容效果的美容器具。美容器具(1)具有主体(12)、多个支承轴、四个旋转体(17)、(18)、(19)及(20)、多个主电极(170)、(180)、(190)及(200)、供电装置、辅助电极(126b)、以及控制装置。支承轴从主体(12)延伸设置。旋转体(17)~(2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支承轴。主电极(170)~(200)设置于旋转体(17)~(20)的表面。供电装置构成为将来自电源的电力供给至主电极(170)~(200)。辅助电极(126b)与供电装置连接。控制装置构成为能够使离子导入电流或者离子导出电流在包括主电极(170)~(200)、辅助电极(126b)、供电装置以及人体的闭合电路中流动。

Description

美容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皮肤美容的美容器具。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皮肤美容的方法,提出有离子导入、离子导出的方案。离子导入为如下方法:在将带有电荷的美容成分涂敷于皮肤之后,使具有与美容成分的电荷对应的极性的微弱的电流流动,由此使美容成分朝向皮肤内部移动。通过进行离子导入,能够促进美容成分向皮肤浸透而使得美容成分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另外,离子导出为如下方法:使微弱的电流在皮肤流动,由此使得具有与电流的极性对应的电荷的污垢、老化废弃物等朝向皮肤表面移动。通过进行离子导出,能够有效地将皮肤内部的污垢、老化废弃物等除去。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将辊子(roller)插入于环状框的中心部而形成头部的美颜器。该美颜器构成为:通过将辊子用作电极而能够进行离子导入、离子导出。另外,在离子导入、离子导出所产生的效果的基础上,还能够期待由辊子带来的按摩效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0734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使专利文献1的美颜器的头部与皮肤抵接的状态下,框的存在成为妨碍,因此,在扩大辊子和皮肤的接触面积这方面存在界限。故此,存在难以体验感受到辊子所带来的按摩效果的问题。
另外,若采用上述配置,则当欲使辊子与例如脸部等具有起伏比较大的形状的部分接触而进行离子导入、离子导出时,有时需要将美容器具强力地按压抵靠于皮肤、或者用手一边对皮肤进行拉伸一边使辊子与皮肤抵接等各种各样的方法。因此,从使用者的使用便利性的观点出发,仍然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背景而完成的,提供一种使用便利性较好、且能够体验感受到优异的美容效果的美容器具。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美容器具,其特征在于,具有:
主体;
多个支承轴,它们从该主体延伸设置;
旋转体,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该多个支承轴;
主电极,其设置于多个该旋转体中的至少一个旋转体的表面;
供电装置,其将来自电源的电力供给至上述主电极;
辅助电极,其与该供电装置连接;以及
控制装置,其对从上述供电装置供给的电力进行控制,
该控制装置构成为:在使得上述主电极以及上述辅助电极与皮肤接触的状态下,能够使离子导入电流或者离子导出电流在包括上述主电极、上述辅助电极、上述供电装置以及人体的闭合电路中流动。
【发明效果】
上述美容器具具有:主体;多个支承轴,其从该主体延伸设置;以及旋转体,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该多个支承轴。上述美容器具的上述旋转体配置于上述主体的外侧,因此,在使上述旋转体与皮肤抵接时,上述主体难以造成妨碍。故此,容易增大上述旋转体和皮肤的接触面积,从而更容易体验感受到由上述旋转体带来的按摩效果。
另外,通过将上述旋转体配置于上述主体的外侧,例如当使上述旋转体抵接于呈与周围相比而更加隆起的形状的部位时,上述主体难以与该隆起部分的周围发生干扰。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地使上述旋转体抵接至隆起部分的基部,即使在这样的部分也能够容易地进行离子导入、离子导出。
如上所述,对于使用者而言,上述美容器具的使用便利性良好,能够体验感受到优异的美容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美容器具的立体图。
图2是从下表面侧观察图1的美容器具的图。
图3是实施例1的美容器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实施例1的、将主体上侧部以及上表面罩拆下后的状态下的图2中的IV-IV线位置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1中的旋转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实施例1中的旋转体的截面。
图7是实施例1的美容器具的侧视图。
图8是图7中的VIII-VIII线位置剖视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1的电路结构的框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1的美容器具的控制方式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旋转体的旋转方式的侧视图。
图12是实施例1的变形例中的旋转体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2的电路结构的框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2的美容器具的控制方式的流程图。
图15是实施例3的美容器具的侧视图。
图16是实施例4的美容器具以及载置台的立体图。
图17是实施例4的美容器具的主体的立体图。
图18是实施例4的美容器具的主体的仰视图。
图19是表示实施例4的电路结构的框图。
图20是表示实施例4的美容器具的使用状态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上述美容器具中,作为在皮肤流动的离子导入电流以及离子导出电流的波形,可以采用电流及电压恒定的直流电流、脉冲电流、正弦波交流电流等各种各样的波形。例如在采用脉冲电流的情况下,优选将波高适当地设定于0.05mA以上的范围、且将频率适当地设定于1~10kHz的范围。此外,从防止对皮肤施加过度的刺激的观点出发,将脉冲电流的波高的上限设为2.5mA。
上述电源以及供电装置可以设置于上述主体的外部,也可以设置于上述主体的内部。在电源以及供电装置设置于主体的外部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供给用于使离子导入电流以及离子导出电流流动的电力。另外,在该情况下,与将电源等设置于主体的内部的情况相比,配置空间的限制较小,因此能够自由地进行供电装置中含有的电路等的设计。
另一方面,在电源以及供电装置设置于主体的内部的情况下,无需用于将电力从电源供给至美容器具的线缆等,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美容器具的使用便利性。
上述辅助电极可以设置于上述主体的表面。在该情况下,美容器具的结构变得简单,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美容器具的使用便利性。
另外,上述辅助电极可以相对于上述主体分体设置、且经由线缆而与上述供电装置连接。在该情况下,即使当利用上述美容器具向皮肤进行离子导入、离子导出的实施者、和接受离子导入、离子导出的被实施者不同时,也能够进行离子导入、离子导出。具有这样的结构的美容器具可以优选在例如美容沙龙等处使用。
上述旋转体可以呈近似球状。在该情况下,能够使与皮肤抵接的旋转体顺畅地旋转,因此,能够提高美容器具的操作性以及使用感受。另外,在该情况下,通过使美容器具沿皮肤移动,能够将皮肤夹入于相邻的旋转体之间,从而能够体验感受到更好的按摩效果。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近似球状中包括球状、椭球状、大致可视为球状以及椭球状的形状或者将上述这些形状组合所得的形状等。可以在上述形状的表面设置略微的凹凸。
优选上述多个支承轴配置于越趋向前端则相邻的上述支承轴之间的间隔越扩大的方向上。在该情况下,将上述旋转体按压抵靠于欲获得按摩效果、离子导入等效果的部分,从而能够自然地实现该部分以某种程度夹入于相邻的旋转体之间的状态。进一步,在这样的状态下,通过使美容器具沿皮肤移动,能够将皮肤夹入于相邻的旋转体之间,从而能够体验感受到更好的按摩效果。另外,若使美容器具沿皮肤移动,则能够有效地将陈旧的角质、污垢等从夹入于相邻的旋转体之间的皮肤除去,特别是能够有效地将洗脸后残留的底妆、化妆品等堵塞于毛孔的污垢除去。进一步,在该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增大旋转体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其结果是,能够更有效地进行通过离子导入而实现的美容成分向皮肤的浸透、通过离子导出而实现的污垢的除去。
另外,在上述状态下,以使包括相邻的旋转体的旋转轴在内的平面相对于皮肤倾斜的方式使用美容器具,由此能够用手以提拉的方式使夹入于相邻的旋转体的皮肤变形。其结果是,能够体验感受到更好的按摩效果。进一步,通过用手以提拉的方式使皮肤变形,容易使夹入于旋转体之间的皮肤拉伸。在进行离子导入的情况下,通过对皮肤进行拉伸而使得旋转体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增大、且通过拉伸而使得皮肤表面的角质层变薄,因此能够进一步促进美容成分的浸透。另外,在进行离子导出的情况下,通过对皮肤进行拉伸而使得毛孔容易张开,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将皮肤内部的污垢等除去。以上的结果是,能够更有效地进行离子导入以及离子导出,能够进一步提高离子导入以及离子导出的效果。
更优选上述多个支承轴配置于在上述主体沿皮肤配置的状态下越趋向前端则越接近皮肤的方向上。在该情况下,使用者以使得主体沿着皮肤的方式对主体进行把持,由此能够将旋转体配置于主体与皮肤之间。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美容器具的使用便利性。
在上述情况下,进一步优选上述多个支承轴从上述主体以放射状延伸。即,进一步优选多个支承轴在上述主体沿皮肤配置的状态下在越趋向前端则越接近皮肤、且从主体朝外侧扩展的方向上延伸设置。在该情况下,使用者以使得主体沿着皮肤的方式对主体进行把持,由此能够容易地实现包括相邻的旋转体的旋转轴在内的平面相对于皮肤倾斜的状态。故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美容器具的使用便利性,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按摩效果、离子导入以及离子导出的效果。
上述旋转体可以在表面具有如下截面轮廓线,该截面轮廓线相当于由与相对于旋转体的旋转轴倾斜的倾斜轴线垂直的多个虚拟面虚拟地将上述旋转体剖切时的、各剖切面的轮廓。在该情况下,若使旋转体旋转,则截面轮廓线的位置与该旋转相应地呈周期性变化,因此能够容易地对旋转体旋转的情况进行目视确认。
上述旋转体的表面可以具有形成为环状、且在上述倾斜轴线的轴线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带状面,上述截面轮廓线可以形成为能够作为相邻的上述带状面的边界线而进行目视确认。在该情况下,通过上述截面轮廓线的效果而能够容易地对旋转体旋转的情况进行目视确认。进一步,由于多个带状面在倾斜轴线的轴线方向上排列,因此带状面的朝向与旋转体的旋转相应地呈周期性变化,因此能够对一对旋转体之间的皮肤的提拉效果、揉按松解效果赋予强弱变化。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提高按摩效果,并且,使用者更容易感受到皮肤的提拉效果、揉按松解效果,从而能够获得优异的使用感受。
优选上述形成为环状的带状面的形状不同于与该带状面相邻的其他带状面的形状,以便容易对与在倾斜轴线的轴线方向上相邻的其他带状面之间的边界线进行目视确认。具体而言,例如可以将带状面构成为:包括倾斜轴线在内的截面中的该带状面以及与其相邻的其他带状面的形状设为直线状,并且二者相对于倾斜轴线的倾斜角度不同。另外,可以将带状面构成为:包括倾斜轴线在内的截面中的该带状面的形状设为直线状,并且与其相邻的其他带状面的形状为朝旋转体的外侧鼓出的弯曲形状或者朝旋转体的内侧凹陷的弯曲形状。另外,可以将带状面构成为:包括倾斜轴线在内的截面中的该带状面以及与其相邻的其他带状面的形状为朝旋转体的内侧凹陷的弯曲形状。在上述这些情况下,可以将该带状面和与其相邻的其他带状面之间的边界线(截面轮廓线)明确形成为线状。
可以将上述美容器具构成为:具有两个以上的上述主电极,上述控制装置能够分别对上述多个主电极的电位进行控制。在该情况下,上述美容器具能够形成包括至少两个主电极、供电装置、以及皮肤的闭合电路。而且,通过使脉冲电流等在该闭合电路中流动,能够对皮肤的与主电极的接触部分及其附近施加电刺激。其结果是,能够期待获得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等美容效果。
【实施例】
(实施例1)
利用附图对本例的实施例所涉及的美容器具进行说明。如图1~图8所示,美容器具1具有主体12、四根支承轴13、14、15及16、四个旋转体17、18、19及20、四个主电极170、180、190及200、以及辅助电极126b。如图9所示,美容器具1具有供电装置33以及控制装置35。如图2以及图6~图8所示,支承轴13~16从主体12延伸设置。旋转体17~20分别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支承轴13~16。主电极170~190设置于各旋转体17~20的表面。如图9所示,供电装置33构成为将作为电源的电池31的电力供给至主电极170~200。辅助电极126b与供电装置33连接。控制装置35构成为:在使得主电极170~200以及辅助电极126b与皮肤接触的状态下,能够使离子导入电流或者离子导出电流在包括主电极170~200、辅助电极126b、供电装置33以及人体的闭合电路中流动。
另外,本例中的控制装置35构成为能够分别对四个主电极170~200的电位进行控制。由此,本例的美容器具1构成为:能够在主电极170~200与辅助电极126b之间产生电位差而进行离子导入以及离子导出。进一步,本例的美容器具1构成为:还能够在主电极170、180与主电极190、200之间产生电位差而对与主电极170~200接触的皮肤及其附近施加电刺激。
以下,对美容器具1进行详细叙述。
如图1所示,在主体12的两侧部形成有圆弧凹状的把持部122。而且,如图3所示,主体12具备主体上侧部123以及主体下侧部124。经由在主体上侧部123形成的螺孔125a和在主体下侧部124形成的凸台124b并利用多个螺钉125而在上下方向Z上将主体上侧部123和主体下侧部124相互固定。
主体上侧部123以及主体下侧部124均由ABS树脂制成。在由主体上侧部123和主体下侧部124包围的主体12的内部收纳有:电源电路基板321,其与后述的电池31连接;主电路基板331,其具有后述的供电装置33以及控制装置35;基板固定台332,其供主电路基板331固定;以及作为没水检测部6的没水传感器60,其对主体12没入水中的情况进行检测。
如图3所示,在主电路基板331安装有电源开关335、切换开关336以及多个LED灯337。另外,在主电路基板331具备:电源线束338,其与电源电路基板321连接;以及输出线束339,其与后述的支承轴13~16连接。利用螺钉333将主电路基板331固定于基板固定台332。以使得安装于主电路基板331的电源开关335、切换开关336以及LED灯337与主体上侧部123的内侧面对置的方式利用螺钉334将基板固定台332固定于主体上侧部123。
在图3所示的主电路基板331搭载有:供电装置33,其将来自电池31的电力供给至主电极170~200;电流检测部34,其对在包括主电极170~200以及供电装置33的闭合电路中流动的微弱电流的大小进行检测;以及控制装置35,其对供电装置33进行控制。
如图9所示,供电装置33具有第一供电部33a以及第二供电部33b这两个供电部。本例的第一供电部33a具体为H桥电路。第一供电部33a的一侧的输出与主电极170~200连接,另一侧的输出与辅助电极126b连接。第一供电部33a构成为:能够在控制装置35的控制下使主电极170~200与辅助电极126b之间产生电位差,能够使直流脉冲电流在包括主电极170~200、人体、辅助电极126b以及第一供电部33a的闭合电路中流动。当在后述的正脉冲模式或者负脉冲模式下使美容器具1进行动作时对第一供电部33a进行驱动。
本例的第二供电部33b具体为H桥电路。第二供电部33b的一侧的输出与主电极170以及主电极180连接,另一侧的输出与主电极190以及主电极200连接。第二供电部33b构成为:能够在控制装置35的控制下使主电极170、180与主电极190、200之间产生电位差,能够使交流脉冲电流在包括主电极170及180、皮肤、主电极190及200、以及第二供电部33b的闭合电路中流动。当在后述的交流脉冲模式下使美容器具1进行动作时对第二供电部33b进行驱动。
电流检测部34设置于将供电装置33和控制装置35连接的布线341上。电流检测部34具有连接于布线341和电池31的负极314之间的电流测定电阻器342。在从第一供电部33a或者第二供电部33b向皮肤流动微弱电流的状态下,在电流测定电阻器342的两端产生与微弱电流的大小相应的电位差。另一方面,在未从第一供电部33a或者第二供电部33b向皮肤流动微弱电流的状态下,在电流测定电阻器342的两端不产生电位差。故此,控制装置35能够基于经由布线341输入的上述电位差的大小而对微弱电流是否在皮肤流动、以及在皮肤流动的微弱电流的大小进行检测。
另外,在主电路基板331搭载有控制装置35,在电流测定电阻器342所产生的电位差输入至该控制装置35。在控制装置35设置有电位差调整部352(参照图9),该电位差调整部352在检测出的电位差达到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在控制装置35的控制下对由供电装置33形成的电位差进行调整。进一步,在控制装置35设置有对供电装置33的驱动进行控制的驱动控制部353(参照图9)。另外,在控制装置35设置有计时器部351(参照图9),该计时器部351设置为:对基于电源开关335的供电装置33的动作开始之后的经过时间进行测量,当经过了一定时间(例如10分钟)时,为了节电而使来自供电装置33的输出降低或者停止供给。由此,能抑制供电装置33长时间地工作,从而能防止电池31的早期放电。
设置于主电路基板331的电源开关335具有如下功能:经由后述的电源按钮436(参照图1)将该电源开关335按下,由此对从供电装置33向主电极170~200的电力的供给和停止进行切换。另外,切换开关336具有如下功能:经由后述的切换按钮437(参照图1)将该切换开关336按下,由此对施加于主电极170~200的电位差的模式进行变更而变更美容器具1的动作模式。另外,美容器具1构成为与动作模式相应地对LED灯337的点亮模式进行变更。故此,使用者能够根据LED灯337的点亮模式而确认选择的动作模式。后文中对动作模式的详情进行叙述。
如图3所示,利用螺钉322将电源电路基板321安装于主体下侧部124的内侧面。主体下侧部124具备电池保持部312,该电池保持部312以向主体12的外侧开口的方式形成为凹状而对电池31进行保持。此外,电池31是纽扣型的电池,在本例中采用CR2032型的纽扣电池作为电池31。在电池保持部312设置有与电池31的各电极接触而电连接的电池连接端子313、314。电池连接端子313、314与电源电路基板321连接,从而将电池31的电力供给至电源电路基板321。在主体下侧部124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设置有将电池保持部312覆盖的盖311。在主体下侧部124与盖311之间夹装有O型环311a,由此将主体下侧部124与盖311之间密封。
如图2所示,在主体下侧部124设置有作为对主体12没入水中的情况进行检测并输出没水检测信号的没水检测部6的没水传感器60。没水传感器60位于后述的主体12和旋转体19、20(主电极190、200)的连接部130b的附近。如图2、图3所示,没水传感器60具备一对没水检测电极60a、60b。如图3所示,没水传感器60在安装有O型环62的状态下插通于由在主体下侧部124设置的贯通孔构成的筒状的安装孔61。而且,利用O型环62将安装孔61的壁面与没水传感器60之间密封。没水传感器60嵌入于在固定板64形成的狭缝64a。而且,利用螺钉65将固定板64安装于主体下侧部124的内侧面。由此,经由固定板64而将没水传感器60安装于主体下侧部124。经由传感器线束63而将没水传感器60与主电路基板331电连接。此外,没水传感器60可以位于主体12和旋转体17、18(主电极170、180)的连接部130a的附近。另外,还可以设置多个在连接部130a以及连接部130b的双方的附近设置等的没水传感器60。在该情况下,可以在任一没水传感器60检测到没入水中的情况下判定为没入水中,也可以在多个没水传感器60中的、规定数量的没水传感器60检测到没入水中的情况下判定为没入水中。
如图4所示,一对没水检测电极60a、60b经由后述的下表面罩128的传感器孔128b而在主体12露出、且相互分离地配设。而且,没水传感器60根据该一对没水检测电极60a、60b之间的电阻低于规定值的情况而对主体12没入水中的情况进行检测。即,如图9所示,美容器具1具备没水传感器60作为对主体12没入水中的情况进行检测的没水检测部6。
此外,可以将没水传感器60配设于旋转体17~20而不配设于主体12。通过将没水传感器60配设于旋转体17~20,能够对主电极170~200没入水中的情况进行检测。美容器具1有时在将导电性的凝胶(gel)涂敷于皮肤而提高了相对于皮肤的导电性的状态下使用。在该情况下,若一对没水检测电极60a、60b与皮肤接触,则有可能因导电性凝胶的影响使得没水检测电极60a、60b之间的电阻低于规定值而对没水进行误检测。因而,在将没水传感器60配设于旋转体17~20的情况下,优选安装于不与使用者的皮肤接触的部位。当然也可以将没水传感器60配设于主体12、旋转体17~20的双方。
如图3所示,在主体上侧部123,在与电源开关335以及切换开关336对置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335a、336a,并且在与LED灯337对置的位置形成有狭缝337a。而且,在主体上侧部123的上表面,以经由贯通孔335a、336a而能够对电源开关335以及切换开关336进行按压的方式配设有电源按钮436以及切换按钮437,并且以将狭缝337a覆盖的方式配设有显示面板516。显示面板516由透光性树脂构成,在显示面板516的内侧配设的LED灯337的光透射至外部。由此,形成对供电装置33的输出电压、振荡电路的动作的切换状态进行显示的显示部52(参照图1、图9)。
进一步,在主体上侧部123的上表面安装有上表面罩126。上表面罩126由ABS树脂构成,在表面具有由导电性镀膜构成的辅助电极126b。在上表面罩126与主电路基板331之间,将设置于主体上侧部123的贯通孔(未图示)贯通而配置有通电弹簧(未图示)。由此,辅助电极126b、和设置于主电路基板331的供电装置33经由上述通电弹簧而电连接。此外,在上述贯通孔的边缘部设置有O型环(未图示),并形成为能够防止来自上述贯通孔的水等浸入的构造。
在上表面罩126形成有多个卡合爪(未图示),并且在主体上侧部123形成有与该卡合爪卡合的多个卡合槽(未图示)。通过使上表面罩126的卡合爪与主体上侧部123的卡合槽卡合而将上表面罩126固定于主体上侧部123。因将上表面罩126安装于主体上侧部123的上表面而无法从外部对螺孔125a进行目视确认。
上表面罩126在与电源按钮436、切换按钮437以及显示面板516对置的位置形成有沿着电源按钮436、切换按钮437以及显示面板516的外形的切口部126a,经由该切口部126a而使得电源按钮436、切换按钮437以及显示面板516在主体12的上表面露出。此外,在上表面罩126的电源按钮436、切换按钮437以及显示面板516的周围安装有外观装饰面板129。
在主体下侧部124的下表面安装有下表面罩128。在主体下侧部124形成有多个卡合槽124a,并且在下表面罩128形成有多个卡合爪128a。通过使多个卡合爪128a与卡合槽124a卡合而将下表面罩128固定于主体下侧部124的下表面。另外,在下表面罩128,在与主体下侧部124的安装孔61对置的位置形成有传感器孔128b。而且,经由主体下侧部124的安装孔61、下表面罩128以及传感器孔128b而使得没水传感器60在主体12的外部露出。由此,将没水检测部6设置于主电极170~200露出的那侧的表面。另外,在下表面罩128,在与电池保持部312对置的位置形成有开口部128c,在装配有下表面罩128的状态下,能够相对于电池保持部312进行电池31的拆装。
如图3所示,主体上侧部123具有沿其外缘而形成的排水槽123a。另外,主体下侧部124具有沿其外缘而形成的排水槽124c。排水槽123a在主体上侧部123的前端侧具备与排水槽124c连通的排水孔123b。另外,排水槽123a在主体上侧部123的后端侧也具备与排水槽124c连通的排水孔(省略图示)。另一方面,排水槽124c在主体下侧部124的前端侧以及后端侧具备朝下表面罩128侧开口的排水孔(省略图示)。而且,在下表面罩128的前端侧以及后端侧形成有排水口128e,该排水口128e经由主体下侧部124的排水槽124c的排水孔而连通、且朝外部开口。进入至主体上侧部123与上表面罩126之间、主体下侧部124与下表面罩128之间的水经由排水槽124c、排水槽123a、排水孔123b以及排水口128e而向外部排出。这样,防止水向由主体上侧部123和主体下侧部124包围的主体12的内部浸入。另外,在主体上侧部123的上表面大致中央形成有通气孔123c。利用树脂制成的多孔质薄膜123d将通气孔123c密封。由此,防止水向主体上侧部123的内侧浸入。
如图2、图3所示,在主体12的下表面侧具备四个旋转体17~20。旋转体17~20分别经由支承轴13~16而安装于主体12。在旋转体17~20的表面形成有作为主电极170~200的导电镀膜。以下对旋转体17的安装方式进行详细叙述。如图5所示,旋转体17具备辊子固定环213。辊子固定环213具有:圆筒状的筒状部213a;凸缘部213b,其在筒状部213a的一端侧端部形成为圆环状;以及圆环状的环状槽部213c,其在筒状部213a和凸缘部213b的接合部处形成于外周面。在环状槽部213c装配有O型环213d。而且,如图6所示,在辊子固定环213形成有将筒状部213a的轴心贯通的贯通孔213f,支承轴13插通于贯通孔213f。在支承轴13的主体12侧端部附近形成有扩径部13c。将扩径部13c的外周部的一部分切除而使得其与轴向垂直的截面形状形成为D字状。
如图6所示,在辊子固定环213的筒状部213a配设有油封214。油封214具有:环状的嵌合部214a,其嵌入于筒状部213a;以及唇部214b,其在嵌合部214a的内周面突出形成为环状。嵌合部214a的外径与筒状部213a的内径一致,在使得二者的轴心一致的状态下,嵌合部214a嵌入于筒状部213a内。而且,唇部214b与支承轴13的外周面滑动接触,并且,油封润滑脂作为润滑剂介于二者之间而将二者之间密封。
在辊子固定环213的凸缘部213b的相反侧配置有滚珠轴承型的环状的轴承215。轴承215的内径与支承轴13的外径一致,支承轴13插通于轴承215。轴承215的外径比辊子固定环213的筒状部213a的内径大,轴承215与筒状部213a的凸缘部213b的相反侧的边缘部抵接。进一步,在支承轴13的中央附近在外周面形成有槽13d,E型环216与该槽13d卡合。轴承215被筒状部213a的边缘部和E型环216从支承轴13的轴向两侧夹持而实现了止脱。
如图5所示,在轴承215安装有连接金属件217。连接金属件217具有:环状的环状主体部217a,其沿着轴承215的轴向上的一个端面;两个卡合爪217b,它们从环状主体部217a沿轴承215的外周面延伸、且与轴承215的轴向上的另一端面卡合;一个引导爪217c,其从环状主体部217a沿轴承215的外周面延伸至该外周面的轴向中央;以及连接突起217d,其向轴承215的相反侧突出、且向支承轴13的轴心侧倾斜。两个卡合爪217b和一个引导爪217c在周向上以等间隔(即,以支承轴13的轴心为中心而隔开120°的间隔)而形成。连接金属件217配设为通过使引导爪217c沿着轴承215的外周面、且使卡合爪217b沿轴承215的外周面与轴向上的另一端面卡合而使得环状主体部217a沿着轴承215的轴向上的一个端面。而且,如图6所示,连接突起217d的前端部与支承轴13的外周面滑动接触。由此,形成为连接金属件217和支承轴13能够通电的状态。
如图5、图6所示,在支承轴13的主体12(参照图2)的相反侧的前端部13a安装有旋转体17。旋转体17具有:外辊子210;辊子芯211,其形成外辊子210的内部;以及辊子盖212,其在外辊子210的内部将支承轴13的前端部13a覆盖。如图6所示,外辊子210形成旋转体17的外周面,并且在旋转体17的内侧以筒状而形成有内侧筒状部210a。O型环213d夹装于内侧筒状部210a与辊子固定环213之间,由此将二者之间密封。在外辊子210的表面形成有作为主电极170的导电镀膜(在本例中为镀铬)。而且,连接金属件217的环状主体部217a、卡合爪217b以及引导爪217c与作为外辊子210的一部分的内侧筒状部210a的表面接触。由此,形成为连接金属件217和外辊子210的导电镀膜(主电极170)能够通电的状态。
如图5、图6所示,在辊子固定环213的凸缘部213b,在四处部位形成有供螺钉213e插通的孔213g。而且,以使得螺钉213e插通于孔213g、且将辊子固定环213的筒状部213a收纳于外辊子210的内侧筒状部210a内的方式,借助插通于孔213g的螺钉213e而将辊子固定环213安装于旋转体17的内侧。而且,在支承轴13的主体12(参照图2)侧的基端部13b借助螺钉13e而安装有输出线束339。支承轴13由导电性的金属(在本例中为不锈合金)构成,并形成为输出线束339和支承轴13能够通电的状态。
如图3所示,支承轴13的主体12(参照图2)侧的基端部13b插通于在下表面罩128设置的贯通孔128d,并且插通于在主体下侧部124设置的支承孔124d。而且,支承孔124d以沿着扩径部13c的外形的方式形成为D字状的形状,支承轴13的扩径部13c位于支承孔124d内。由此,实现了对支承轴13的止转。在位于主体12内的基端部13b安装有止脱用的E型环218。此外,被支承轴13插通的O型环219夹装于支承轴13和贯通孔128d的壁面之间而将二者之间密封。
而且,其他旋转体18~20也与旋转体17同样地借助支承轴14~16而安装于主体12。由此,如图2所示,旋转体17、18与主体12的下表面的连接部130a连接,旋转体19、20与主体12的下表面的连接部130b连接。另外,支承轴13~16排列成使得旋转体17~20位于以从主体12的上部朝向下部而前端扩大的倾斜状、即放射状延伸的轴线上。
如图2所示,各成对的支承轴13、14之间的轴线间隔(支承轴13、14的主体12的相反侧的端部彼此之间的距离)以及支承轴15、16之间的轴线间隔均构成为相同的L1。另外,在两对儿间的支承轴13、15以及支承轴14、16中,它们的轴线间隔L2也构成为相同。而且,构成为:两对儿间的支承轴13、15以及支承轴14、16的轴线间隔L2比各成对的支承轴13、14以及支承轴15、16的轴线间隔L1大。
如图8所示,与支承轴13以及支承轴14平行的截面中的支承轴13的轴线131和支承轴14的轴线141所成的角α优选为60°~80°,更优选为70°。另外,虽未进行图示,但在与支承轴15以及支承轴16平行的截面中,支承轴15的轴线151和支承轴16的轴线161所成的角也与轴线131和轴线141所成的角α相同。另外,如图7所示,从旋转体17的中心和旋转体18的中心重叠的方向观察,相对于所有旋转体17~20所接触的平面U垂直的虚拟线T和支承轴13、14的轴线131、141所成的角β分别为30°。另外,从旋转体19的中心和旋转体20的中心重叠的方向观察,虚拟线T和支承轴15、16的轴线151、161所成的角γ也分别为30°。
优选将各旋转体17~20的直径分别设为38~45mm,更优选设为40mm。各旋转体17~20的直径的大小可以全部都相同,其中一部分旋转体的直径也可以与其他旋转体的直径不同。
旋转体17的外表面(主电极170)与旋转体19的外表面(主电极190)之间的距离(即,旋转体17与旋转体19的间隔)M2,比图2所示的旋转体17的外表面(主电极170)与旋转体18的外表面(主电极180)之间的距离(即,旋转体17和旋转体18的间隔)M1大。而且,距离M1优选为9mm~13mm,更优选为11mm。另外,距离M2优选为14mm~40mm,更优选为39.5mm。此外,旋转体19和旋转体20之间的间隔与上述距离M1相同。另外,旋转体18和旋转体20之间的间隔与上述距离M2相同。
在本例的美容器具1的使用时,若使旋转体17~20以与皮肤接触的方式旋转,则利用旋转体17~20对皮肤以及肌肉进行按压或提拉而进行揉按松解。另外,对于美容器具1而言,通过操作电源按钮436,利用来自搭载于主体12内的电池31的电力使供电装置33进行动作,并经由供电装置33将电力供给至主电极170~200。
进一步,对于美容器具1而言,通过操作切换按钮437,能够切换动作模式而改变外加于主电极170~200的电位差的波形。具体而言,本例的美容器具1具有正脉冲模式、负脉冲模式以及交流脉冲模式这三种动作模式。正脉冲模式是连续地在四个主电极170~200与辅助电极126b之间外加直流脉冲电压以使得主电极170~200变为高电位的动作模式。负脉冲模式是连续地在四个主电极170~200与辅助电极126b之间外加直流脉冲电压以使得主电极170~200变为低电位的动作模式。另外,交流脉冲模式是连续地在主电极170、180与主电极190、200之间外加交流脉冲电压的模式。
在进行离子导入或者离子导出时使用正脉冲模式以及负脉冲模式。离子导入是如下方法:在将带有电荷的美容成分涂敷于皮肤之后,使具有与美容成分的电荷对应的极性的微弱的电流流动而使得美容成分朝向皮肤内部移动。例如,在使用本例的美容器具1进行具有负电荷的美容成分的离子导入的情况下,只要使主电极170~200与预先涂敷有美容成分的皮肤抵接并使美容器具1以负脉冲模式进行动作即可。通过使美容器具1以负脉冲模式进行动作,能够在包括主电极170~200、辅助电极126b、供电装置33以及人体的闭合电路中产生促进美容成分向皮肤内部的浸透的离子导入电流。
离子导出是如下方法:使微弱的电流在皮肤流动,由此使得具有与电流的极性对应的电荷的污垢等向皮肤表面移动。例如,在欲使用本例的美容器具1将具有负电荷的污垢等从皮肤内部除去的情况下,只要使主电极170~200与皮肤抵接并使美容器具1以正脉冲模式进行动作即可。通过使美容器具1以正脉冲模式进行动作,能够在上述闭合电路中产生使污垢等向皮肤外部移动的离子导出电流。
另外,在进行离子导出之前使带有电荷的清洁成分与污垢等结合,由此还能够将不带有电荷的污垢等从皮肤内部除去。例如,通过预先使具有负电荷的清洁成分与污垢结合而对污垢施加负电荷。然后,使主电极170~200与皮肤抵接并使美容器具1以正脉冲模式进行动作,由此能够同上所述地使污垢向皮肤表面移动。
在正脉冲模式以及负脉冲模式下外加于主电极的直流脉冲电压的大小,可以适当地设定为使得在上述闭合电路中流动的微弱电流达到0.05mA以上。通过使0.05mA以上的微弱电流在上述闭合电路中流动,能够充分获得离子导入以及离子导出的效果。另外,可以将上述直流脉冲电压的频率适当地设定为1Hz~10kHz的范围内。
在对皮肤的与主电极170~200的接触部分及其附近施加电刺激时使用交流脉冲模式。即,通过在使主电极170~200与皮肤接触的状态下实施交流脉冲模式,能够在包括主电极170、180、皮肤、主电极190、200以及供电装置33的闭合电路中产生微弱的交流脉冲电流,从而能够对皮肤施加电刺激。可以将在主电极170、180、与主电极190、200之间所产生的电位差适当地设定为使得在上述闭合电路中流动的微弱电流达到0.1mA以上。通过使0.1mA以上的微弱电流在上述闭合电路中流动,能够充分体验感受到针对皮肤的电刺激,并且能够期待充分的美容效果。
此外,在正脉冲模式、负脉冲模式以及交流脉冲模式的任一模式下,为了防止对皮肤施加过度的刺激,都需要将电位差控制为使得在皮肤流动的微弱电流的大小为2.5mA以下。
还能够在使美容器具1静止的状态下实施上述这些动作模式,但是,通过在与皮肤接触的状态下使旋转体17~20旋转并实施上述动作模式,能够通过离子导入、离子导出或者电刺激和基于旋转体17~20的旋转的上述揉按松解的协同作用而期待良好的美容效果。
在使旋转体17~20与皮肤接触的瞬间,二者的接触部分非常狭小,因此在皮肤流动的微弱电流集中于该狭小的接触部分,从而有可能对使用者施加过度的电刺激。为了避免该现象,当旋转体17~20与皮肤接触时,即,当微弱电流从主电极170~200向皮肤流动、且控制装置35检测出规定的电流值以上的微弱电流在皮肤流动时,可以在电位差调整部352中进行使得二者之间的微弱电流从较低的值逐渐升高的、所谓的缓慢启动控制。
接下来,以下对用于对美容器具1没入水中的状态进行检测的控制方式进行详细叙述。
如图10所示,首先将电源开关335接通(步骤S10)。之后,对没水传感器60的一对没水检测电极60a、60b(参照图2)之间的电阻进行检测(步骤S11)。然后,没水检测部6判断一对没水检测电极60a、60b的电阻是否为规定值以下(步骤S12)。若没水检测部6判断为该电阻并非为规定值以下(步骤S12中的否),则供电装置33根据控制装置35(驱动控制部353)的控制指示而将电池31的电力供给至主电极170~200(步骤13)。之后,返回至步骤S11。
在步骤S12中,若没水检测部6判断为该电阻为规定值以下(步骤S12中的是),则判定为美容器具1处于没水状态(步骤S14),没水检测部6向控制装置35输出没水检测信号(步骤S15)。然后,控制装置35判断供电装置33是否已将电力供给至主电极170~200(步骤S16)。在判断为供电装置33未将电力供给至主电极170~200的情况下(步骤S16的否),返回至步骤S11。
在步骤S16中,在判断为供电装置33已将电力供给至主电极170~200的情况下(步骤S16中的是),控制装置35的驱动控制部353向供电装置33输出停止信号(步骤S17)。然后,供电装置33停止向主电极170~200供给电力(步骤S18)。之后返回至步骤S11。此外,可以构成为:在控制装置35接收到来自没水检测部6的没水检测信号的情况下,不进行步骤S16的判断处理,驱动控制部353向供电装置33输出停止信号。
由此,若判断为没水状态,则控制为停止向旋转体17~20供给电力。其结果是,在主体12没入水中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防止电流过度在主电极170~200之间流动。此外,在图10中,在步骤S18的处理之后使处理返回至步骤S11,但也可以在步骤S18的处理结束之后将电源开关335断开而结束图10所示的处理。在该情况下,在通过输出没水检测信号而停止从供电装置33向主电极170~200供给电力之后,只要使用者未再次进行将电源开关335接通的操作,则不重新开始从供电装置33向主电极170~200供给电力。由此,能够适当地防止使用者的意料之外的向主电极170~200的电力供给的重新开始,从而能防止电池31的早期放电。另外,当然还可以构成为:在没水状态持续了一定时间(例如1分钟)的情况下,将电源开关335断开。进一步,可以形成为:在停止从供电装置33向主电极170~200供给电力之后,将显示部52的显示从供电装置33的动作模式的显示切换为用于向使用者通报主体12没入水中的情况的显示。由此,能够适当地向使用者通报主体12没入水中的情况。
本例的美容器具1由于具有以上结构,在主体12没入水中的情况下,利用没水检测部6对该没水的情况进行检测并输出没水检测信号。然后,通过将没水检测信号输入至控制装置35,驱动控制部353对由供电部3外加于主电极170~200的电压进行控制。由此,即使主电极170~200之间的电阻过度降低,也能够抑制电流过度地在该主电极170~200之间流动。其结果是,能够事先防止使用者触电、对美容器具1内的电子部件等施加过度的负荷、徒然消耗大量的电力等不良情况。因此,在浴室等有可能没入水中的场所使用时也无需特别加以注意,使用便利性较好。
另外,在本例中,由于独立于主电极170~200而设置没水检测部6,因此,即使在将导电性的凝胶等涂敷于皮肤而进行使用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因该凝胶而引起的没水状态的误检测,即使在使用该凝胶的情况下,使用便利性也较好。
本例的美容器具1中所具备的四个主电极170~200形成于导电性的旋转体17~20的表面。当使用美容器具时,使用者例如对主体12的把持部122进行把持,一边将各旋转体17~20按压抵靠于皮肤、一边如图1以及图2所示那样使美容器具1朝箭头P1(或者P2的方向)移动。此时,由于在先的一对旋转体17、18(或者一对旋转体19、20)朝向移动方向的前侧扩展,因此在先的一对旋转体17、18(或者一对旋转体19、20)朝向内侧旋转而对皮肤进行按压,由此实现按摩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在后的一对旋转体19、20(或者一对旋转体17、18)朝向移动方向的后侧扩展,因此在后的一对旋转体19、20(或者一对旋转体17、18)朝向内侧旋转而在两个旋转体19、20(或者两个旋转体17、18)之间对皮肤进行提拉,由此实现按摩效果。即,通过主体12朝向一个方向(P1方向或者P2方向)的移动,对于皮肤的相同部分能够获得按压和提拉的不同的按摩效果。
另外,在使美容器具1向Q1方向以及Q2方向移动的情况下,也与上述的P1方向以及P2方向的情况相同,在先的一对旋转体17、19(或者一对旋转体18、20)朝向内侧旋转而对皮肤进行按压,在后的一对旋转体18、20(或者一对旋转体17、19)朝向内侧旋转而对皮肤进行提拉,从而针对皮肤的相同部分能够获得按压和提拉的不同的按摩效果。
旋转体17、19与旋转体18、20之间的轴线间隔L1,比旋转体17、18与旋转体19、20之间的轴线间隔L2小。因此,通过使美容器具1朝P1方向或者P2方向移动,能够在旋转体17、18之间以及旋转体19、20之间分别有效地对身体的臂部、脚踝等曲率较大且较细的部位进行按摩。
旋转体17~20形成为球状。由此,在使旋转体17~20与皮肤抵接的状态下,能够使旋转体17~20顺畅地旋转,使用感较为优异。另外,能够实现皮肤的提拉效果、揉按松解效果,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按摩效果。此外,当然还可以将旋转体17~20形成为椭球状、或者形成为球状和椭球状组合后的形状等。
进一步,在使用该美容器具1时,通过上述提拉效果而能够使夹于相邻的旋转体17~20之间的皮肤以拉伸的方式变形。故此,如上所述,能够进一步提高离子导入以及离子导出的效果。另外,通过上述提拉效果,容易增大皮肤和主电极170~200的接触面积。因此,当微弱电流从主电极170~200向皮肤流动时,能够难以引起电流向狭小面积的集中。故此,能够容易地避免美容器具1因上述微弱电流对皮肤施加过度的刺激,能够提高使用便利性。
另外,旋转体17、18与旋转体19、20之间的距离M2比旋转体17、19与旋转体18、20之间的距离M1大。而且,在美容器具1以交流脉冲模式进行动作的状态下,在配置间隔较大的旋转体17、18的主电极170、180与旋转体19、20的主电极190、200之间产生电位差。因此,在交流脉冲模式下,能够使电流在主电极170~200之间的比较大的范围的皮肤流动,因此电流不会在局部流动,能够获得适度的电刺激。而且,在该供电装置33工作时,利用电流检测部34以及控制装置35对在皮肤流动的微弱电流的大小进行检测,在该检测出的电流值达到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利用电位差调整部352使来自供电装置33的电位差下降。因此,例如即使在皮肤润湿这样的电阻较小的情况下,也不会在皮肤过度地流动电流而施加较强的电刺激。
进一步,在交流脉冲模式下,通过将含有导电性材料的导电性凝胶涂敷于皮肤、且使该导电性凝胶介于主电极170~200与皮肤之间,能够提高相对于皮肤的导电性。由此,能够可靠地使主电极170、180与主电极190、200之间产生电位差,从而能够有效地对皮肤施加电刺激。特别是在皮肤处于干燥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对该皮肤施加电刺激。使用的导电性凝胶的种类并未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凝胶。例如,可以使用能实现痩身效果的导电性凝胶。由此,在上述按摩效果以及电刺激的基础上,能够实现痩身效果。
在本例中,没水检测部6设置于主体12。由此,在将导电性的凝胶涂敷于皮肤而使用的情况下,能抑制该凝胶对没水检测部6进行干扰,因此能进一步抑制因该凝胶引起的没水状态的误检测。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该凝胶的情况下的使用便利性。
在本例中,能够对主体12进行把持,并且在主体12中将没水检测部6设置于与主电极190、200的连接部130b的附近。由此,能够在对主体12(把持部122)进行把持时抑制手与没水检测部6接触。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没水状态的误检测,并且,在对主体12(把持部122)进行把持的状态下美容器具1没入水中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对没水状态进行检测。
如图11(a)所示,在旋转体17的表面形成有多条截面轮廓线171,该多条截面轮廓线171相当于由多个虚拟面K形成的各截面的轮廓,该多个虚拟面K与相对于支承轴13的轴线131倾斜的倾斜轴线170a垂直。而且,在相邻的截面轮廓线171之间分别形成有形成为环状的带状面172。各带状面172向旋转体17的内侧平缓地凹陷。因此,各带状面172在倾斜轴线170a的轴线方向上排列,并且截面轮廓线171形成为能够作为彼此相邻的带状面172的边界线而进行目视确认。在各带状面172中,其宽度(即,倾斜轴线170a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大致恒定。
旋转体17能够以轴线131为中心而旋转。而且,如图11(a)~图11(d)所示,对于从与轴线131垂直的方向观察时的、相对于轴线131的倾斜轴线170a的侧方投影倾斜角度θ而言,观察到其随着旋转体17的旋转而变化。如图11(a)以及图11(c)所示,倾斜轴线170a相对于轴线131倾斜程度最大的状态下的侧方投影倾斜角度θ,例如可以设为大于0°且处于45°以下,优选为5°~20°,在本例中为10°。
另外,对于各截面轮廓线171而言,当从与轴线131垂直的方向观察时,随着旋转体17的旋转,能反复观察到直线状和弯曲线状。具体而言,在图11(a)所示的状态(即,侧方投影倾斜角度θ最大的状态)下,观察到相对于轴线131倾斜的直线状。而且,若旋转体17进行旋转,则观察到各截面轮廓线171从直线状逐渐变化为向支承轴13的基端部13b侧(主体12侧)鼓出的弯曲线状,在图11(b)所示的状态(即,从侧方投影倾斜角度θ最大的状态旋转四分之一圈的状态,且是轴线131与倾斜轴线170a重叠的状态)下,观察到向基端部13b侧鼓出的程度最大的弯曲线状。
然后,若旋转体17进一步旋转,则观察到各截面轮廓线171从弯曲线状逐渐变化为直线状,在图11(c)所示的状态(即,从轴线131与倾斜轴线170a重叠的状态进一步旋转四分之一圈的状态,且是侧方投影倾斜角度θ再次变得最大的状态)下,观察到相对于轴线131朝图11(a)所示的倾斜方向的相反方向倾斜的直线状。然后,若旋转体17进一步旋转,则观察到各截面轮廓线171从直线状逐渐变化为向支承轴13的前端部13a侧(主体12的相反侧)鼓出的弯曲线状,在图11(d)所示的状态(即,从侧方投影倾斜角度θ再次变得最大的状态旋转四分之一圈的状态,且是轴线131与倾斜轴线170a重叠的状态)下,观察到朝前端部13a侧鼓出的程度最大的弯曲线状。
然后,若旋转体17从图11(d)所示的状态进一步旋转,则观察到各截面轮廓线171从弯曲线状逐渐变化为直线状,在从图11(d)所示的状态旋转四分之一圈的状态下,变为上述的图11(a)所示的状态,再次观察到相对于轴线131倾斜的直线状。如图2所示,在旋转体18、19、20也形成有与截面轮廓线171相同的截面轮廓线181、191、201,且形成有与带状面172相同的截面轮廓线182、192、202。以与旋转体17相同的方式旋转且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观察。
这样,随着旋转体17~20的旋转,观察到截面轮廓线171反复呈直线状和弯曲线状,因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对旋转体17~20的旋转进行目视确认。进一步,旋转体17~20的带状面172~202以上述方式而形成,因此,与未形成带状面172~202的情况(旋转体17~20为平滑的表面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皮肤的提拉效果、揉按松解效果。在此基础上,由于旋转体17~20和皮肤的接触状态与旋转体17~20的旋转角度相应地变化,因此对皮肤的提拉效果、揉按松解效果略微造成快慢的变化,从而有助于使用感受的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本例的旋转体17的表面形成有多条截面轮廓线171,这些截面轮廓线171相当于由多个虚拟面K形成的各截面的轮廓,该多个虚拟面K与相对于支承轴13的轴线131倾斜的倾斜轴线170a垂直,在相邻的截面轮廓线171之间分别形成有形成为环状的带状面172。与在与轴线131相同的方向上形成截面轮廓线171的情况相比,带状面持续与使用者的皮肤接触,能够适当地防止主电极170与使用者的皮肤的接触变为点接触。由此,能够持续地对使用者施加稳定的电刺激。
此外,在本例中,将多个带状面172~202形成为向旋转体17~20的内侧平缓地凹陷的形状,但也可以取而代之地形成为图12(a)~图12(d)所示的形状。具体而言,如图12(a)所示,可以将相邻的截面轮廓线171之间的带状面172a形成为平面状。该带状面172a在包括倾斜轴线170a(参照图11(a))在内的截面中为直线状。另外,如图12(b)收示,可以将相邻的截面轮廓线171之间的带状面172a形成为平面状,并且将位于与带状面172a相邻的位置的带状面172b形成为向旋转体17的外侧鼓出的形状。另外,如图12(c)所示,可以将相邻的截面轮廓线171之间的带状面172a形成为平面状,并且沿截面轮廓线171而形成线状槽172c。另外,如图12(d)所示,可以形成为:相邻的截面轮廓线171之间的带状面172d为平缓的弯曲面,其与相邻的带状面172d彼此平缓地连接,由此将旋转体17整体形成为近似球状,并且使用规定的墨水通过印刷的方式而沿截面轮廓线171在旋转体17的表面形成环状的线。
在以上任一情况下,伴随着旋转体17~20的旋转,都能观察到截面轮廓线171反复呈直线状和弯曲线状,因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对旋转体17~20的旋转进行目视确认。另外,除了通过印刷而形成截面轮廓线171的、图12(d)所示的情况以外,能够提高皮肤的提拉效果、揉按松解效果,并且对皮肤的提拉效果、揉按松解效果造成快慢变化,从而能够实现使用感受的进一步提高。
另外,可以取代上述多个带状面172~202而形成螺旋状槽。另外,可以沿上述多个带状面172~202中的一部分带状面172~202而埋入与旋转体17~20的形成材料不同的材料。作为埋入的材料,例如可以采用锗合金、钛合金等。
另外,可以不设置上述多个带状面172~202而将旋转体17~20的表面形成为平滑面。在该情况下,能够容易地使主电极170~200与皮肤接触。不过,与形成有多个带状面172~202的情况相比,难以获知旋转体17~20的旋转,皮肤的提拉效果降低。进一步,可以在旋转轴的轴向上形成上述多个带状面。
更进一步,可以取代上述多个带状面172~202而形成组合多个三角形的小平面而成的钻石切割形。另外,可以在旋转体17~20的一部分表面或者整个表面形成由微细的凹凸构成的褶皱面,也可以形成由圆锥状、圆柱状构成的微小突起。在上述情况下,与旋转体17~20为平滑面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皮肤的提拉效果、揉按松解效果。
可以使至少一个旋转体17~20的中心轴线相对于支承轴13~16的轴线偏心。在该情况下,由于中心轴线偏心的旋转体17~20进行偏心旋转,因此能够使针对皮肤的抵接压力出现强弱变化。
如上所述,根据本例,通过由旋转体17~20带来的皮肤的提拉效果、揉按松解效果、以及离子导入、离子导出或者针对皮肤的电刺激的协同作用,能够提供能体验感受到良好的美容效果且使用便利性良好的美容器具1。
(实施例2)
如图13所示,实施例2的美容器具1不具备实施例1的驱动控制部353(参照图9)。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在本例中,用于对美容器具1的没水状态进行检测的控制方式如下。此外,对于与实施例1的情况同等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并将其说明省略。
首先,与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地执行步骤S10~S14(参照图10)。然后,在图10的步骤S14中,在判断为美容器具1处于没水状态之后,如图14所示,从没水检测部6向控制装置35输出没水检测信号(步骤S25)。然后,由电流检测部34(参照图13)对在主电极170~200之间流动的微弱电流的大小进行检测,控制装置35判断该电流值是否处于规定值以下(步骤S26)。
在步骤S26中,在判断为主电极170~200之间的电流值达到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26中的是),控制装置35的电位差调整部352向供电装置33输出电位差调整信号(步骤S27)。若电位差调整信号输入至供电装置33,则降低对主电极170~200的供电量,将主电极170~200之间的电位差调整为规定值以下(步骤S28)。然后返回至步骤S11(参照图10)。另外,在步骤S26中,在控制装置35判断为主电极170~200之间的电流值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步骤S26中的否)也返回至步骤S11(参照图10)。
由此,若判断为没水状态,则将主电极170~200之间的电位差调整为规定值以下。其结果是,能防止在主体12没入水中的情况下电流过度地在主电极170~200之间流动。另外,即使在本例中,也能实现与实施例1的情况同等的作用效果。此外,主电极170~200之间的电流值的规定值(第一规定值)、以及主电极170~200之间的电位差的规定值(第二规定值)可以设定为任意值。例如,在将第一规定值设为理论上无法想象的较小的值、且将第二规定值设定为0V的情况下,与实施例1相同,若判定为没入水中,则停止从供电装置33向主电极170~200供电。此外,与实施例1相同,当然还可以构成为在没水状态持续了一定时间(例如1分钟)的情况下将电源开关335断开。由此,能防止电池31的早期放电。
(实施例3)
本例是具备旋转体17a、18a、19a以及20a的美容器具1a的例子,其中,这些旋转体具有由多个三角形构成的多面体状的表面。如图15所示,本例的美容器具1a具有旋转体17a~20a以取代具有截面轮廓线171~201以及带状面172~202的旋转体17~20。旋转体17a~20a呈近似球状,在表面具有多个三角形状的小平面。另外,在旋转体17a~20a的表面设置有主电极170~20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此外,只要未特别说明,则图15中所使用的符号中的、与在实施例1中所使用的符号相同的符号表示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要素等。
如本例这样,即使在旋转体17a~20a不具备截面轮廓线171~201以及带状面172~202的情况下,通过将旋转体17a~20a的直径、旋转体之间的距离M1和M2、支承轴的轴线间隔L1和L2、支承轴所成的角α、β、γ等设为与实施例1相同的范围,也能够获得在相邻的旋转体之间对皮肤进行提拉的效果。
(实施例4)
本例是辅助电极126b与主体120分体设置的美容器具100的例子。如图16所示,本例的美容器具100具有主体120、以及具有辅助电极126b的接地部121。接地部121与主体120分体地构成。而且,辅助电极126b经由线缆126c而与供电装置33(参照图19)连接。此外,以下,只要未特别说明,则标注了与实施例1中所使用的符号相同的符号的结构要素等为与实施例1同等的结构要素。
如图17~图18所示,本例的主体120呈近似棒状,长度方向X的中央部形成有把持部120a,该把持部120a形成为能够把持。主体120的一端侧X1的端部具有分支出的分支部120b、120c。另外,从主体120的另一端侧X2的端部延伸设置有与接地部121连接的线缆126c。此外,在图17中,方便起见,省略线缆126c的记载。
如图17所示,美容器具100具有两个旋转体17、18,这些旋转体在表面具备主电极170、180。旋转体17、18分别设置于分支部120b、120c。旋转体17、18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支承轴(省略图示),该支承轴以向主体120的厚度方向Y中的下表面侧Y1呈放射状地扩展的方式延伸设置。
虽未进行图示,但在主体120的内部配置有主电路基板331以及电源电路基板321。主电路基板331搭载有供电装置33、电流检测部34以及控制装置35。另外,在本例的主电路基板331安装有操作开关336c(参照图19)以取代电源开关335以及切换开关336。本例的美容器具100构成为:每当按下操作开关336c时,能够按照正脉冲模式、负脉冲模式、交流脉冲模式、不产生脉冲的停止状态的顺序依次切换动作模式。此外,能够经由在把持部120a的上表面侧Y2配置的操作按钮438(参照图17)而进行操作开关336c的按下。
如图19所示,对于本例的美容器具100而言,第一供电部33a的一侧的输出与主电极170、180连接,另一侧的输出经由线缆126c而与辅助电极126b连接。第一供电部33a构成为:在控制装置35的控制下使主电极170、180与辅助电极126b之间产生电位差,能够使直流脉冲电流在包括主电极170和180、人体、辅助电极126b、线缆126c以及第一供电部33a的闭合电路中流动。
对于本例的第二供电部33b而言,第二供电部33b的一侧的输出与主电极170连接,另一侧的输出与主电极180连接。第二供电部33b构成为:在控制装置35的控制下使主电极170与主电极180之间产生电位差,能够使交流脉冲电流在包括主电极170、皮肤、主电极180以及第二供电部33b的闭合电路中流动。
另外,主体120内置有可充电的蓄电池31a以取代纽扣电池(电池31)。在将美容器具100载置于载置台101(参照图16)的期间实施对蓄电池31a的充电。即,如图16以及图18所示,把持部120a在下表面侧Y1具有与蓄电池31a电连接的一对受电触点120d。另外,如图16所示,载置台101构成为:在与受电触点120d对置的位置具有一对送电触点101a,在送电触点101a和受电触点120d接触的状态下能够对蓄电池31a进行充电。
另外,如图18所示,在主体120的下表面侧Y1,在分支部120b、120c之间设置有作为没水检测部6的没水传感器60。没水传感器60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没水状态下的控制方式也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此外,可以将没水传感器60配设于旋转体17、18,也可以将没水传感器60配设于主体120、旋转体17、18的双方。
本例的美容器具100对辅助电极126b和主体120进行分体设置,由此例如图20所示,在施加针对皮肤的离子导入、离子导出的实施者O、和接受离子导入、离子导出的被实施者P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离子导入、离子导出。即,如图20所示,被实施者P在接受离子导入、离子导出的实施的期间对设置于接地部121的辅助电极126b进行把持。而且,实施者O对主体120进行把持而使旋转体17以及18与被实施者P的皮肤接触,并在通过旋转体17以及18进行按摩的同时实施正脉冲模式或者负脉冲模式。通过这样实施,能够形成包括供电装置33、主电极170和180、被实施者P的皮肤、辅助电极126b以及线缆126c的闭合电路,作为结果能够使离子导入电流或者离子导出电流在被实施者P的皮肤流动。
除此之外,在本例的美容器具100中,除了实施例1中因具备四个旋转体17~20而实现的效果以外,也能够实现与实施例1的情况同等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实施例1的美容器具1中具备四个主电极170~200,在实施例4的美容器具100中具备两个主电极170、180,但并不局限于此,可以具备三个或者五个以上的电极。另外,当然还能够使没水状态下的控制方式与实施例1不同而与实施例2相同。
另外,在实施例1、实施例2以及实施例4中,示出了具有由电流检测部34对微弱电流是否在皮肤流动进行检测、以及对在皮肤流动的微弱电流的大小进行检测的功能的美容器具1、100的例子,但这些功能并非必不可少。作为不具有这些功能的美容器具的结构的一个例子,可以考虑不设置供电装置33与控制装置35之间的布线341地将供电装置33和电池31的负极314连接的结构等。
此外,关于设置于上述美容器具1的旋转体17~20,可以仅将这部分作为美容器具用旋转体装置而分离地供给。在该情况下,通过利用该美容器具用旋转体装置,能够容易地提供按摩效果优异的美容器具。
该美容器具用旋转体装置公开如下。
(1)一种美容器具用旋转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旋转体,该旋转体构成为:由球状、椭球状、或者上述形状组合后的形状构成,并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于支承轴,
在上述旋转体的表面形成有截面轮廓线,该截面轮廓线相当于由多个虚拟面形成的各截面的轮廓,该多个虚拟面与相对于上述支承轴的轴线倾斜的倾斜轴线垂直。
(2)根据(1)所记载的美容器具用旋转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旋转体的表面,在上述倾斜轴线的轴线方向上排列有形成为环状的多个带状面,并且,上述截面轮廓线形成为能够作为彼此相邻的上述带状面的边界线而进行目视确认。
根据上述(1)所记载的美容器具用旋转体装置,在使旋转体与皮肤抵接的状态下,能够使旋转体顺畅地旋转,使用感受优异。另外,在将多个美容器具用旋转体装置组合而使用的情况下,能够在一对美容器具用旋转体装置之间实现皮肤的提拉效果、揉按松解效果,能够进一步提高按摩效果。在(1)中,球状以及椭球状并不局限于严格意义上的球状以及椭球状,包括大致可认为是球状以及椭球状的形状、在其表面具有略微的凹凸的形状等的近似球状。
另外,若使(1)所记载的上述美容器具用旋转体装置以与皮肤抵接的方式进行旋转,则观察到相对于轴线的截面轮廓线与该旋转相应地变化,因此容易对美容器具用旋转体装置旋转的情况进行目视确认。
根据上述(2)所记载的美容器具用旋转体装置,观察到多个带状面的作为边界线的截面轮廓线与旋转体的旋转角度相应地呈周期性地变化,因此,能够容易地对旋转体旋转的情况进行目视确认。进一步,由于多个带状面在倾斜轴线的轴线方向上排列,因此带状面的朝向与旋转体的旋转相应地呈周期性地变化,因此,在将多个美容器具用旋转体装置组合而使用的情况下,使得一对旋转体之间的皮肤的提拉效果、揉按松解效果出现强弱变化。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提高按摩效果,并且能够有效地令使用者体会到皮肤的提拉效果、揉按松解效果,从而能够获得优异的使用感受。
优选上述形成为环状的带状面的形状和与该带状面相邻的其他带状面的形状不同,以便容易对该带状面和在倾斜轴线的轴线方向上相邻的其他带状面的边界线进行目视确认。例如,可以将包括倾斜轴线在内的截面中的该带状面以及与该带状面相邻的其他带状面的形状设为直线状,并且使二者的相对于倾斜轴线的倾斜角度不同。另外,可以将包括倾斜轴线在内的截面中的该带状面的形状设为直线状,并且将与该带状面相邻的其他带状面的形状设为向旋转体的外侧鼓出的弯曲形状或者向旋转体的内侧凹陷的弯曲形状。另外,可以将包括倾斜轴线在内的截面中的该带状面以及与该该带状面相邻的其他带状面的形状设为向旋转体的内侧凹陷的弯曲形状。在上述情况下,能够将该带状面和与该带状面相邻的其他带状面的边界线(截面轮廓线)明确地形成为线状。例如,可以参照图12(a)~图12(d)而以上述方式形成带状面以及截面轮廓线。

Claims (12)

1.一种美容器具,其中,
所述美容器具具有:
主体;
多个支承轴,它们从该主体延伸设置;
旋转体,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该多个支承轴;
主电极,其设置于多个该旋转体中的至少一个旋转体的表面;
供电装置,其将来自电源的电力供给至所述主电极;
辅助电极,其与该供电装置连接;以及
控制装置,其对从所述供电装置供给的电力进行控制,
该控制装置构成为:在使得所述主电极以及所述辅助电极与皮肤接触的状态下,能够使离子导入电流或者离子导出电流在包括所述主电极、所述辅助电极、所述供电装置以及人体的闭合电路中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容器具,其中,
所述电源以及所述供电装置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美容器具,其中,
所述电源为蓄电池。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美容器具,其中,
所述辅助电极设置于所述主体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美容器具,其中,
所述辅助电极相对于所述主体而分体设置,并经由线缆而与所述供电装置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美容器具,其中,
所述旋转体呈近似球状。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美容器具,其中,
所述多个支承轴配置于越趋向前端则相邻的所述支承轴的间隔越扩大的方向上。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美容器具,其中,
所述多个支承轴配置于在所述主体沿皮肤而配置的状态下越趋向前端则越接近皮肤的方向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美容器具,其中,
所述多个支承轴从所述主体以放射状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美容器具,其中,
所述旋转体在表面具有截面轮廓线,该截面轮廓线相当于由与相对于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倾斜的倾斜轴线垂直的多个虚拟面虚拟地将所述旋转体剖切时的、各剖切面的轮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美容器具,其中,
所述旋转体的表面具有多个带状面,该多个带状面形成为环状、且在所述倾斜轴线的轴线方向上排列,所述截面轮廓线形成为能够作为相邻的所述带状面的边界线而进行目视确认。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美容器具,其中,
所述美容器具具有两个以上的所述主电极,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能够分别对多个所述主电极的电位进行控制。
CN201580057127.XA 2014-10-31 2015-10-28 美容器具 Pending CN10720588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22866 2014-10-31
JP2014-222866 2014-10-31
PCT/JP2015/080419 WO2016068199A1 (ja) 2014-10-31 2015-10-28 美容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05880A true CN107205880A (zh) 2017-09-26

Family

ID=55857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7127.XA Pending CN107205880A (zh) 2014-10-31 2015-10-28 美容器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6068199A1 (zh)
KR (1) KR20170078778A (zh)
CN (1) CN107205880A (zh)
TW (1) TW201625331A (zh)
WO (1) WO201606819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35106A (zh) * 2018-09-21 2020-03-31 魔力欧生技有限公司 具有非对称电流的切换控制装置
CN113521522A (zh) * 2020-04-22 2021-10-22 雅萌股份有限公司 美容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94188B2 (ja) * 2017-10-04 2020-05-13 株式会社大木工藝 美容装置
JP7029969B2 (ja) * 2018-01-31 2022-03-04 株式会社 Mtg 美容器
JP2020000463A (ja) * 2018-06-27 2020-01-09 株式会社 Mtg 美容器
KR102176080B1 (ko) * 2018-10-05 2020-11-09 주식회사 은성글로벌 롤러가 구비된 미용기기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60A (zh) * 1994-04-13 1994-12-21 胡秀文 多功能眼病治疗仪
CN1223153A (zh) * 1997-12-26 1999-07-21 雅门株式会社 足底按摩器
CN1256160A (zh) * 1999-12-23 2000-06-14 陈述 多功能电子医学保健仪
CN1376444A (zh) * 2001-03-26 2002-10-30 张大衡 一种自探穴电路及电疗仪
CN101336100A (zh) * 2005-11-30 2008-12-31 Ak美丽企业有限公司 电动刺激装置
CN201366065Y (zh) * 2009-03-03 2009-12-23 廖植生 美容仪
CN201658507U (zh) * 2010-03-15 2010-12-01 郭晓林 一种y形结构的按摩棒
CN203710545U (zh) * 2014-02-08 2014-07-16 深圳市瑞吉思科技有限公司 离子钩美容仪
CN203763468U (zh) * 2013-02-08 2014-08-13 株式会社Mtg 美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4344Y2 (zh) * 1975-12-08 1980-04-01
FR2619308B1 (fr) * 1987-08-12 1993-12-17 Oreal Appareil de massage
JPH067712Y2 (ja) * 1991-02-05 1994-03-02 亜光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マッサ−ジ器
JP2007159950A (ja) * 2005-12-16 2007-06-28 La Parler:Kk 美容施術方法
JP5073441B2 (ja) * 2007-10-15 2012-11-14 ヤーマン株式会社 美顔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60A (zh) * 1994-04-13 1994-12-21 胡秀文 多功能眼病治疗仪
CN1223153A (zh) * 1997-12-26 1999-07-21 雅门株式会社 足底按摩器
CN1256160A (zh) * 1999-12-23 2000-06-14 陈述 多功能电子医学保健仪
CN1376444A (zh) * 2001-03-26 2002-10-30 张大衡 一种自探穴电路及电疗仪
CN101336100A (zh) * 2005-11-30 2008-12-31 Ak美丽企业有限公司 电动刺激装置
CN201366065Y (zh) * 2009-03-03 2009-12-23 廖植生 美容仪
CN201658507U (zh) * 2010-03-15 2010-12-01 郭晓林 一种y形结构的按摩棒
CN203763468U (zh) * 2013-02-08 2014-08-13 株式会社Mtg 美容器
CN203710545U (zh) * 2014-02-08 2014-07-16 深圳市瑞吉思科技有限公司 离子钩美容仪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35106A (zh) * 2018-09-21 2020-03-31 魔力欧生技有限公司 具有非对称电流的切换控制装置
CN113521522A (zh) * 2020-04-22 2021-10-22 雅萌股份有限公司 美容器
CN113521522B (zh) * 2020-04-22 2024-01-12 雅萌股份有限公司 美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70078778A (ko) 2017-07-07
TW201625331A (zh) 2016-07-16
JPWO2016068199A1 (ja) 2017-08-10
WO2016068199A1 (ja) 2016-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05880A (zh) 美容器具
US10661072B2 (en) TENS attachment for device for cleansing and treating skin
CN107073270B (zh) 肌肉电刺激装置
EP2862556B1 (fr) Appareil de massage avec tête de massage equipee de doigt de tapotement
CN106139390A (zh) 肌肉电刺激装置
JP6415431B2 (ja) マッサージ器
CN107551399A (zh) 肌肉电刺激装置
CN105311746B (zh) 美容装置
EP3735291A1 (en) Fingertip mounted microcurrent device for skin
FR2528709A1 (fr) Stimulateur electrique biologique
CN106344363A (zh) 滚轮型美容仪器
CN100581614C (zh) 电离子美容器
KR20070016115A (ko) 피부/모발 처리 방법 및 시스템
KR20130037903A (ko) 양극형 프로브 헤드가 구비된 이온 도입기
WO2014207750A1 (en) Skin-care system
CN205434693U (zh) 腹肌用电刺激装置
EP1537893A3 (en) Programmable gastric stimulator apparatus
EP0617979A1 (en) Manual device for carrying out an iontophoresis treatment
CN204767034U (zh) 按摩器
JPS627866B2 (zh)
JPH10295834A (ja) 生体刺激装置
JP7432260B1 (ja) 電気的筋肉刺激装置
KR20190062643A (ko) 안경타입 피부미용 장치
WO2023157785A1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方法
US20220387250A1 (en) Multi-functional portable skin care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4391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26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24391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