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67034U - 按摩器 - Google Patents

按摩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67034U
CN204767034U CN201520224546.5U CN201520224546U CN204767034U CN 204767034 U CN204767034 U CN 204767034U CN 201520224546 U CN201520224546 U CN 201520224546U CN 204767034 U CN204767034 U CN 2047670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power supply
masseur
rotary body
water log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2454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下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T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T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05503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2979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T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T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670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670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给与肌肤电刺激且获得良好的按摩效果,同时,可抑制由于被水浸没而产生的不良状况,易用性良好的按摩器。按摩器(1)具备本体、至少两个电极(170~200)、供电部(3)、水浸没检测部(6)、控制部(35)。至少两个电极(170~200)设置成露出到本体外侧。供电部(35)在至少两个电极(170~200)之间赋予电位差。水浸没检测部(6)检测出本体被水浸没并输出水浸没检测信号。控制部(35)若被输入水浸没检测信号则控制供电部(3)所赋予的电位差。

Description

按摩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过电刺激来获得按摩效果的按摩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按摩器,提出了例如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结构。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现有结构中,在能够附着在脸部等肌肤上的垫子上设置了一对电极。通过导线,在两个电极上连接刺激发生装置。于是,在垫子附着在脸部等肌肤上的状态下,通过由刺激发生装置向两个电极赋予脉冲信号,从而给与肌肤电刺激,促进血液循环。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现有结构中,两个滚子以隔开间隔且平行延伸的轴线为中心可转动地支承在壳体上。在各滚子的两端上通过中间的绝缘滚子部设置有一对电极滚子部。在两个滚子之间,在相对的电极滚子部上缠绕有一对环形导电片。于是,在接触肌肤的状态下一边使两个环形导电片做旋转运动,一边通过电极滚子部向两个环形导电片赋予正负不同的电位。由此,在两个环形导电片之间电流在肌肤上流动,给与肌肤电刺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4558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164895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但是,对于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结构,在按摩器被水浸没等情况下,被赋予电位差的一对电极之间的电阻过低,可能导致在一对电极之间流过过大的电流。这种情况会产生以下不良状况:在使用者与该按摩器或通电的水接触时会有引起触电,或者在按摩器内的电子部件等上施加过大的负荷而导致故障,或者白白地消耗掉大量的电力等。因此,在按摩器可能会被水浸没的浴室等处使用时,为了避免上述不良状况需要多加注意,因而易用性差。
另外,为了抑制在一对电极之间流过过大的电流,考虑了在该一对电极之间的电阻在变为规定值以下时判断为水浸没状态,并停止向该一对电极供电等的事情。但是,在这样的按摩器中,为了促进电流从电极流向肌肤,有时会在肌肤上涂覆导电凝胶等,在该凝胶介于电极与肌肤之间的状态下来使用。而且,在使用了该凝胶的情况下,考虑了电流通过该凝胶在一对电极之间流动,且该一对电极之间的电阻会暂时变为规定值以下的事情。于是,如上所述,如果在该一对电极之间的电阻变为规定值以下时判断为水浸没状态,并停止向该一对电极供电,在使用该凝胶时,有可能会错误判断为水浸没状态而意外地停止该供电。因此,在使用导电凝胶的情况下,易用性差。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背景,提供一种能够给与肌肤电刺激并获得良好的按摩效果,同时可抑制由于被水浸没而产生的不良状况,易用性好的按摩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按摩器,其具备:
本体;
至少两个电极,该至少两个电极设置成露出在该本体的外侧;
供电部,该供电部在上述至少两个电极之间赋予电位差;
水浸没检测部,该水浸没检测部检测上述本体和/或上述电极被水浸没并输出水浸没检测信号;
控制部,该控制部若被输入上述水浸没检测信号,则控制上述供电部所赋予的上述电位差。
根据上述按摩器,由于在至少两个电极之间赋予电位差,因此通过使该电极与肌肤接触并给与肌肤电刺激,可起到按摩效果。而且,在上述按摩器的本体和/或电极被水浸没的情况下,通过水浸没检测部检测出该水浸没情况并输出水浸没检测信号。然后,通过将水浸没检测信号输入到控制部,控制部对通过上述供电部在上述电极之间所赋予的电位差进行控制。由此,即使由于被水浸没而引起电极之间的电阻过低,也可抑制在该电极之间流过过大的电流。其结果是,能够将使用者触电、在按摩器内的电子部件等上施加过大的负荷、白白地消耗大量的电力等不良情况防患于未然。因此,在浴室等可能被水浸没的场所使用时也不需要特别注意,易用性好。
另外,由于分开设置了电极和水浸没检测部,因而即使在将导电凝胶等涂覆在肌肤上来使用时,也可抑制由于该凝胶而引起水浸没状态的误检测,在使用该凝胶的情况下易用性也很好。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美容器,其能够给与肌肤电刺激并获得良好的按摩效果,同时能够抑制由于被水浸没而产生的不良状况,易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的按摩器的立体图。
图2是从下面侧看图1的按摩器的图。
图3是实施例1中的按摩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在取下实施例1中的本体上侧部以及上面盖的状态下,沿图2中的IV-IV线处的剖面图。
图5是实施例1中的旋转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实施例1中的旋转体的剖面。
图7是实施例1中的按摩器的侧视图。
图8是沿图7中的VIII-VIII线处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电路结构的方框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按摩器的控制方式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旋转体的旋转状态的侧视图。
图12是实施例1的变形例中的旋转体的部分放大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2中的电路结构的方框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2中的按摩器的控制方式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实施例3中的电路结构的方框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3中的按摩器的控制方式的流程图。
图17是实施例4中的按摩器的立体图。
图18是实施例4中的按摩器的仰视图。
图19是实施例5中的按摩器的正视图。
图20是实施例5中的按摩器的后视图。
图21是实施例5中的按摩器的俯视图。
图22是沿图21中的XXII-XXII线处的剖面部分放大图。
图23是说明实施例5中的按摩器的使用方式的示意图。
图24是实施例5的变形例中的按摩器的正视图。
图25是实施例5的变形例中的按摩器的后视图。
图26是实施例5的变形例中的按摩器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100、601、701:按摩器;12、120、610:本体;13、14、15、16:支承轴;130a、130b:连接部;17、18、19、20:旋转体;170、180、190、200、671、672、673、681、682、683:电极;171、181、191、201:剖面轮廓线;172、182、192、202:带状面;3:供电部;33:供电装置;35:控制部;353:供电控制部;52:显示部;6:水浸没检测部;8:切换部;80:旁通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控制部具备对向上述供电部的电力供应进行控制的供电控制部,若上述控制部被输入上述水浸没检测信号,则能够控制上述供电控制部停止向上述供电部的电力供应。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本体或者电极被水浸没时,停止了向供电部的电力供应,因此可确实地防止在电极之间流过过大的电流。
进一步具备检测上述电极之间的电阻的电阻检测部,上述控制部具备对上述电位差进行调整的电位差调整部,若该控制部被输入上述水浸没检测信号,则在上述电阻检测部所检测出的上述电阻在第一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能够控制上述电位差调整部将上述电位差调整到第二规定值以下。在这种情况下,在本体或者电极被水浸没时,可防止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变到规定值以上。其结果是,可有效地防止在电极之间流过过大的电流。而且,可适当地决定电阻的上述第一规定值。同样地,可适当地决定电位差的上述第二规定值。例如,通过将电位差的上述第二规定值设为0V,若控制部被输入上述水浸没检测信号,则可使电极之间没有电流流过。
在上述供电部和上述电极之间具备在第一通电路径和第二通电路径之间进行切换的切换部,其中该第一通电路径将上述供电部与上述电极连接,该第二通电路径将上述供电部和对上述电极进行旁通的旁通电路连接,同时,上述控制部若被输入上述水浸没检测信号则能够控制上述切换部从上述第一通电路径切换到上述第二通电路径而对上述电极进行旁通。由此,在本体或者电极被水浸没的情况下,通过将供电部与旁通电路连接,可对电极进行旁通。其结果是,可确实地防止电极之间流过过大的电流。作为旁通电路,例如可列举出:对显示按摩器的工作状态的LED灯的点灯进行控制的显示部用电路等。在采用该显示部用电路作为旁通电路的情况下,若通过旁通电路给显示部用电路供电,则通过将LED灯的点灯状态控制成用来表示水浸没状态的点灯状态(例如,使LED灯快速闪烁等),可以向使用者通知检测出被水浸没的情况。
上述本体能够被把持,同时,上述水浸没检测部可设置在上述本体的上述电极露出一侧的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可抑制在把持本体时手触碰到水浸没检测部。由此,可以抑制水浸没状态的误检测,同时在把持本体的状态下该按摩器被水浸没时,也可确实地检测出水浸没状态。
上述水浸没检测部,可设置在上述本体与上述电极的连接部的附近。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即使在将本体形成为图17或图18所示的的形状的情况下,也可抑制在把持本体时手触碰到水浸没检测部。由此,可抑制水浸没状态的误检测,同时,在本体被把持的状态下该按摩器被水浸没时,也可确实地检测出水浸没状态。
上述电极可由至少两个旋转体来构成,该至少两个旋转体由以从上述本体放射状地延伸的轴线为中心能够旋转地被支承的导电体形成。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形成电极的旋转体,可起到肌肤的提拉效果和揉捏效果,可进一步提高按摩效果。
上述旋转体可以是球形、椭圆球形,或者它们的组合形状。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旋转体与肌肤接触的状态下能够使旋转体顺畅地旋转,因此操作性良好,使用感优良。另外,可进一步有效地起到肌肤的提拉效果和揉捏效果,可进一步提高按摩效果。而且,在本说明书中,球形和椭圆球形并不限于严密的球形以及椭圆球形,包括大致可认为是球形以及椭圆球形的形状,以及在其表面上具有若干凹凸形状等的大致球形。
在上述旋转体的表面上可形成剖面轮廓线,该剖面轮廓线相当于多个虚拟面中的各剖面的轮廓,多个虚拟面与相对于上述轴线倾斜的倾斜轴线垂直。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若使旋转体旋转,则可观察到剖面轮廓线的形状根据该旋转而周期性地变化,因此可容易地看到旋转体在旋转。
在上述旋转体的表面上形成为环状的多个带状面在上述倾斜轴线的轴线方向上排列,同时,上述剖面轮廓线可以形成为能够目视为相互邻接的上述带状面的边界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观察到作为多个带状面的边界线的剖面轮廓线根据旋转体的旋转角度而周期性地变化,因此可容易地看到旋转体在旋转。进一步,由于多个带状面在倾斜轴线的轴线方向上排列,且带状面的方向根据旋转体的旋转而周期性地变化,因此可赋予一对旋转体之间的皮肤的提拉效果和揉捏效果以强弱。其结果是,可进一步提高按摩效果,同时,可让使用者有效地感觉到肌肤的提拉效果和揉捏效果,可获得优良的使用感。
优选地,形成为上述环状的带状面的形状为不同于与该带状面邻接的其他带状面的形状,从而容易地看到其在倾斜轴线的轴线方向上、与邻接的其他带状面的边界线。例如,将包含倾斜轴线的剖面中的该带状面以及与其邻接的其他带状面的形状形成为直线状,同时可使两者相对于倾斜轴线的倾斜角度不同。另外,可以将包含倾斜轴线的剖面中的该带状面的形状为直线状,同时将与其邻接的其他带状面的形状形成为向旋转体的外侧鼓出的弯曲形状或者向旋转体的内侧凹陷的弯曲形状。另外,可以将包含倾斜轴线的剖面中的该带状面以及与其邻接的其他带状面的形状形成为向旋转体的内侧凹陷的弯曲形状。在这些情况下,可将该带状面和与其邻接的其他带状面的边界线(剖面轮廓线)明确地形成为线状。
优选地具备:电源部,该电源部具备向上述供电部供应的电力;操作部,该操作部构成为能够对上述控制部的控制方式进行改变,上述电源部被收纳在上述本体内的同时,构成为使上述电极接触人体并赋予电刺激。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电源被收纳在本体内,从而没有必要从外部供应电力,因此能够以无线方式进行。因此,易用性良好的同时,在没有外部电源的地方也可使用。
优选地,上述电极具有可弯曲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沿着肌肤的形状容易使电极变形,因此可容易地确保电极与肌肤的接触面积较大。因此,仅将该电极安装在肌肤上就可在大范围内给与电刺激,可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按摩效果。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电极可以通过从本体延伸设置而与本体一体化,可形成为能够与本体一起附着在肌肤上的片状。另外,电极可形成为通过导线与本体连接,同时能够附着在肌肤上的垫状。
在从上述本体延伸设置的片状的基材上形成有多个上述电极,同时,在该基材上可以形成导线部,该导线部通过上述控制部以及上述供电部将上述电极与上述电源电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电极与本体一体形成的同时呈片状,因此容易使电极和本体一同附着在肌肤上。由此,成为易用性良好的按摩器。
【实施例】
(实施例1)
使用图1~图12,对本例的实施例所涉及的按摩器进行说明。
本例的按摩器1如图1、图2所示,具备本体12、至少两个电极(本例中为4个电极170、180、190、200),如图9所示具备作为供电部3的供电装置33、作为水浸没检测部6的水浸没传感器60以及控制部35。
以下,对按摩器1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在本体12的两侧部形成了圆弧凹状的把持部122。而且,如图3所示,本体12具备本体上侧部123以及本体下侧部124。利用多个螺钉125,通过形成在本体上侧部123上的螺孔125a和形成在本体下侧部124上的凸台124b将本体上侧部123和本体下侧部124彼此固定在上下方向Z上。本体上侧部123以及本体下侧部124全都由ABS树脂制成。在通过本体上侧部123和本体下侧部124包围的本体12的内部中收纳有:与后述的电池31连接的电源电路基板321、构成后述的供电装置33的供电电路基板331、固定供电电路基板331的基板固定台332、作为检测出本体12被水浸没的水浸没检测部6的水浸没传感器60。
如图3所示,在供电电路基板331上安装有开关335、336以及多个LED灯337。另外,供电电路基板331上配备了与电源电路基板321连接的电源线束338和与后述的支承轴13~16连接的输出线束339。供电电路基板331通过螺钉333被固定在基板固定台332上。利用螺钉334将基板固定台332固定在本体上侧部123上,从而使安装在供电电路基板331上的开关335、336以及LED灯337与本体上侧部123的内侧面相对。
在如图3所示的供电电路基板331上设置了:向电极170~200供电并在电极170~200之间赋予电位差的供电装置33;以及检测出电极170~200之间的电阻的电阻检测部34(参照图9)。另外,在供电电路基板331上装载了控制部35,该控制部35被输入电阻检测部34的检测结果。在控制部35中设置了电位差调整部352(参照图9),该电位差调整部352在检测出的电阻在规定值以下时根据控制部35的控制来调节供电装置33产生的电位差。进一步,在控制部35中设置了对供电装置33的驱动进行控制的供电控制部353(参照图9)。另外,在控制部35上设置了计时器351(参照图9),该计时器351对从通过开关335使得供电装置33开始工作所经过的时间进行测量,在经过一定的时间(例如10分钟)后,为了节电而降低或者停止供应来自供电装置33的输出。由此,抑制了供电装置33长时间工作,防止电池31的提早放电。
供电装置33与未图示的振荡电路连接,构成为通过该振荡电路的工作可供应三种不同波形的脉冲电压。通过开关335能够切换供电装置33的输出电压,同时,通过开关336能够切换振动电路的工作。而且,这些切换状态可通过LED灯337点灯表示。
如图3所示,利用螺钉322将电源电路基板321安装在本体下侧部124的内侧面上。本体下侧部124具备电池保持部312,该电池保持部312在本体12的外侧上开口形成为凹状,并保持电池31。而且,电池31为纽扣型的电池,本例中采用了CR2032型的纽扣电池作为电池31。在电池保持部312中设置了与电池31的各电极接触并电连接的电池连接端子313、314。电池连接端子313、314与电源电路基板321连接,向电源电路基板321供应电池31的电力。在本体下侧部124上可装卸地设置了覆盖住电池保持部312的盖311。O形环311a介于本体下侧部124和盖311之间,对本体下侧部124和盖311之间进行密封。
如图2所示,在本体下侧部124上设置有水浸没传感器60,该水浸没传感器60作为检测出本体12被水浸没并输出水浸没检测信号的水浸没检测部6。水浸没传感器60位于后述的本体12与旋转体19、20(电极190、200)的连接部130b的附近。如图2、图3所示,水浸没传感器60具备一对水浸没检测电极60a、60b。如图3所示,水浸没传感器60在安装有O形环62的状态下被插入在筒状安装孔61中,该筒状安装孔61由设置在本体下侧部124上的贯通孔形成。而且,通过O形环62来对安装孔61的壁面和水浸没传感器60之间进行密封。水浸没传感器60被嵌入在形成在固定板64上的缝隙64a中。而且,利用螺钉65将固定板64安装在本体下侧部124的内侧面上。由此,水浸没传感器60通过固定板64被安装在本体下侧部124上。水浸没传感器60通过传感器线束63与供电电路基板331电连接。而且,水浸没传感器60可以位于本体12与旋转体17、18(电极170、180)的连接部130a的附近。另外,还能够将其设置在连接部130a以及连接部130b这两方的附近等,或设置多个水浸没传感器60。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任意一个水浸没传感器60检测到被水浸没的情况下判定为被水浸没,也可以在多个水浸没传感器60中的规定数量的水浸没传感器60检测到被水浸没的情况下判定为被水浸没。
如图4所示,一对水浸没检测电极60a、60b通过后述的下面盖128的传感器孔128b表露在本体12处,并配置成相互分离。而且,水浸没传感器60根据该一对水浸没检测电极60a、60b之间的电阻比规定值低而检测出本体12被水浸没。即,如图9所示,按摩器1具备水浸没传感器60,其作为检测出本体12被水浸没的水浸没检测部6。而且,水浸没传感器60也可配置在不是本体12的旋转体17~20上。通过将水浸没传感器60配置在旋转体17~20上,可检测出电极170~200被水浸没。如上所述,由于存在使用者在使用按摩器1时在肌肤上涂覆导电凝胶、提高对于肌肤的导电性的情况,因此若一对水浸没检测电极60a、60b接触肌肤的话,则存在由于导电凝胶的影响而使水浸没检测电极60a、60b之间的电阻比规定值低,错误检测出被水浸没的可能性。因此,在旋转体17~20上配置水浸没传感器60的情况下,优选地安装在不与使用者的肌肤接触的位置。当然也可以在本体12、旋转体17~20这两方上设置水浸没传感器60。
如图3所示,在本体上侧部123上,在与开关335、336相对的位置处分别形成了贯通孔335a、336a,同时,在与LED灯337相对的位置处形成了缝隙337a。而且,在本体上侧部123的上面配置了通过贯通孔335a、336a能够按压开关335、336的按钮436、437,同时,配置了显示板516以覆盖住缝隙337a。显示板516由透光树脂形成,使配置在显示板516内侧的LED灯337的光透出到外部。由此,形成了显示部52(参照图1、图9),其对供电装置33的输出电压和振荡电路的工作的切换状态进行显示。
进一步,在本体上侧部123的上面安装有上面盖126。在上面盖126上形成了多个卡合爪(未图示),同时在本体上侧部123上形成了该卡合爪所卡合的多个卡合槽(未图示)。通过将上面盖126的卡合爪卡合在本体上侧部123的卡合槽中,可将上面盖126固定在本体上侧部123上。由于将上面盖126安装在本体上侧部123的上面,因而不会从外部看到螺孔125a。
上面盖126在与按钮436、437以及显示板516相对的位置处形成了沿着按钮436、437以及显示板516的外形的切除部126a,按钮436、437以及显示板516通过该切除部126a表露在本体12的上面。而且,在上面盖126中的按钮436、437以及显示板516的周围安装了设计板129。
在本体下侧部124的下面安装有下面盖128。在本体下侧部124上形成有多个卡合槽124a,同时在下面盖128上形成有多个卡合爪128a。通过将多个卡合爪128a卡合在卡合槽124a中,可将下面盖128固定在本体下侧部124的下面。另外,在下面盖128上,在与本体下侧部124的安装孔61相对的位置处形成有传感器孔128b。而且,水浸没传感器60通过本体下侧部124的安装孔61、下面盖128以及传感器孔128b露出在本体12的外部。由此,水浸没检测部6设置在露出电极170~200的那一侧的表面上。另外,在下面盖128中在与电池保持部312相对的位置处形成了开口部128c,从而在安装有下面盖128的状态下,相对于电池保持部312能够装卸电池31。
如图3所示,沿着本体上侧部123的外缘形成了排水槽123a,同时,沿着本体下侧部124的外缘形成了排水槽124c。而且,排水槽123a在本体上侧部123的前端侧具备与排水槽124c连通的排水孔123b。另外,虽然未图示但是排水槽123a在本体上侧部123的后端侧也具备与排水槽124c连通的排水孔。另一方面,排水槽124c在本体下侧部124的前端侧以及后端侧具备在下面盖128侧开口的、未图示的排水孔。而且,下面盖128在其前端侧以及后端侧上分别具有排水口128e,该排水口128e通过本体下侧部124的排水槽124c的排水孔连通同时向外部开口。由此,渗入在本体上侧部123与上面盖126之间以及本体下侧部124与下面盖128之间的水通过排水槽124c、排水槽123a、排水孔123b以及排水口128e被排出到外部,可实现防止水浸入到由本体上侧部123和本体下侧部124所包围的本体12的内部。另外,在本体上侧部123的上面大致中央处形成了通气孔123c,同时,通过由树脂制成的多孔膜123d来密封该通气孔123c,可实现防止水浸入到本体上侧部123的内侧。
如图2、图3所示,在本体12的下面侧上配备有四个旋转体17~20。旋转体17~20分别通过支承轴13~16被安装在本体12上。在旋转体17~20的表面上形成有作为电极170~200的导电镀层。以下将对旋转体17的安装状态进行详细描述。如图5所示,旋转体17具备滚子固定环213。滚子固定环213具有:圆筒状的筒状部213a、在筒状部213a的一端侧的端部处形成为圆环状的凸缘部213b、在筒状部213a与凸缘部213b的接合部的外周面上形成的圆环状的环状槽部213c。在环状槽部213c中安装有O形环213d。而且,在滚子固定环213上,如图6所示,形成有贯穿筒状部213a的轴心的贯通孔213f,支承轴13被插入在贯通孔213f中。在支承轴13的本体12侧端部附近形成了扩径部13c。扩径部13c的外周部的一部分被切割,垂直于轴方向的剖面形状呈D字形。
如图6所示,在滚子固定环213的筒状部213a中配置了油封214。油封214具有嵌入在筒状部213a中的环状的嵌合部214b以及在嵌合部214b的内周面上凸出形成环状的唇部214a。嵌合部214b的外径与筒状部213a内径一致,在使两者的轴心一致的状态下,嵌合部214b嵌入在筒状部213a内。而且,唇部214a与支承轴13的外周面滑动相接,同时,作为润滑剂的油封润滑油介于两者之间,对两者之间进行密封。
在滚子固定环213的凸缘部213b的相反侧上配置有球轴承型的环状的轴承215。轴承215的内径与支承轴13的外径一致,支承轴13被插入在轴承215中。轴承215的外径比滚子固定环213的筒状部213a的内径大,轴承215与筒状部213a的凸缘部213b的相反侧缘部接触。进一步,在支承轴13的中央附近的外周面上形成了槽13d,在该槽13d中卡合有E形环216。筒状部213a的缘部和E形环216从支承轴13的轴方向两侧夹持轴承215,将其固定住。
如图5所示,在轴承215上安装有连接金属件217。连接金属件217具有:沿着轴承215的轴方向的一端面的环状的环状本体部217a;两个卡合爪217b,其从环状本体部217a沿着轴承215的外周面延伸的同时与轴承215的轴方向的另一端面卡合;一个导爪217c,其从环状本体部217沿着轴承215的外周面延伸到该外周面的轴方向中央处;连接凸起217d,其在轴承215的相反侧凸出,向支承轴13的轴心侧倾斜。两个卡合爪217b和一个导爪217c等间隔地形成在周方向上(即,以支承轴13的轴心为中心间隔120°)。连接金属件217配置成:使导爪217c沿着轴承215的外周面,同时使卡合爪217b沿着轴承215的外周面卡合在轴方向的另一端面上,环状本体部217a沿着轴承215的轴方向的一个端面。而且,如图6所示,连接凸起217d的顶端部与支承轴13的外周面滑动相接。由此,形成了连接金属件217与支承轴13能够通电的状态。
如图5、图6所示,在与支承轴13的本体12(参照图2)相反侧的端部13a上安装有旋转体17。旋转体17具有:外滚子210;形成外滚子210的内部的滚子芯211;在外滚子210的内部覆盖住支承轴13的端部13a的滚子盖212。如图6所示,外滚子210在形成旋转体17的外周面的同时,在旋转体17的内侧筒状地形成了内侧筒状部210a。O形环213d介于内侧筒状部210a和滚子固定环213之间,将两者之间密封。在外滚子210的表面上形成有作为电极170的导电镀层(本例中为铬镀层)。而且,连接金属件217的环状本体部217a、卡合爪217b以及导爪217c与外滚子210的一部分即内侧筒状部210a的表面相接。由此,形成了连接金属件217与外滚子210的导电镀层(电极170)能够通电的状态。
如图5、图6所示,在滚子固定环213的凸缘部213b中形成了四处可插入螺钉213e的孔213g。而且,在孔213g中插入有螺钉213e的同时,通过插入在孔213g中的螺钉213e而将滚子固定环213安装在旋转体17的内侧,从而在外滚子210的内侧筒状部210a内收纳滚子固定环213的筒状部213a。而且,在支承轴13的本体12(参照图2)侧的端部13b上,通过螺钉13e安装有输出线束339。支承轴13由导电性的金属(本例中为不锈钢合金)形成,形成了输出线束339与支承轴13能够通电的状态。
如图3所示,支承轴13中的本体12(参照图2)侧的端部13b被插入到设置在下面盖128上的贯通孔128d中的同时,还被插入到设置在本体下侧部124上的支承孔124d中。而且,支承孔124d沿着扩径部13c的外形而形成D字形的形状,支承轴13的扩径部13c位于支承孔124d内。由此,阻止支承轴13转动。在位于本体12内的端部13b上安装有阻止脱落的E形环218。而且,被支承轴13插入的O形环219介于支承轴13和支承孔128d的壁面之间,将两者之间密封。
而且,其他的旋转体18~20与旋转体17同样地通过支承轴14~16安装在本体12上。由此,如图2所示,旋转体17、18与本体12的下面的连接部130a连接,旋转体19、20与本体12的下面的连接部130b连接。另外,支承轴13~16排列成从本体12的上部向下部的前端扩展的倾斜状,也就是旋转体17~20位于放射状延伸的轴线上。
如图2所示,各对支承轴13、14之间的轴线间隔(支承轴13、14在与本体12相反侧的端部彼此之间的距离)和支承轴15、16之间的轴线间隔都构成为相同的L1。另外,在成对的支承轴13、15以及支承轴14、16中,它们的轴线间隔L2也构成为相同。而且,成对的支承轴13、15以及支承轴14、16的轴线间隔L2比各对支承轴13、14以及支承轴15、16的轴线间隔L1大。
如图8所示,优选地,在与支承轴13以及支承轴14平行的剖面中,支承轴13的p轴线131与支承轴14的轴线141形成的角α为60°到80°,更优选为70°。另外,虽然未图示,但是在与支承轴15以及支承轴16平行的剖面中,支承轴15和支承轴16形成的角也与支承轴13和支承轴14形成的角α相同。另外,如图7所示,从旋转体17的中心与旋转体18的中心相重叠的方向上看,相对于所有的旋转体17~20接触的平面U垂直的虚拟线T与支承轴13、14的轴线131、141形成的角β分别为30°。另外,从旋转体19的中心与旋转体20的中心相重叠的方向上看,虚拟线T与支承轴15、16的轴线151、161形成的角γ分别为30°。
优选地,各旋转体17~20的直径分别为38~45mm,更优选地为40mm。各旋转体17~20的直径的大小可以全部相同,也可以其中一部分直径与其他直径不同。
与图2所示的旋转体17的外表面(电极170)到旋转体18的外表面(电极180)的距离(即旋转体17和旋转体18的间隔)M1相比,旋转体17的外表面(电极170)到旋转体19的外表面(电极190)的距离(即旋转体17和旋转体19的间隔)M2更大。而且,距离M1优选地为9mm~13mm,更优选地为11mm。另外,距离M2优选地为14mm~40mm,更优选地为39.5mm。而且,旋转体19和旋转体20的间隔与上述间隔M1相同。另外,旋转体18和旋转体20的间隔与上述M2相同。
在使用本例的按摩器1时,若使旋转体17~20接触肌肤并旋转,则可通过旋转体17~20来按压、提拉或揉捏肌肤以及肌肉。进一步,在旋转体17~20的外表面上形成电极170~200的同时,通过来自装载在本体12内的电池31的电力使供电装置33工作,由该供电装置33在电极170、180和电极190、200之间给与电位差。而且,通过使电极170~200接触肌肤,可使微弱的电流在电极170~200之间的肌肤上流过,给与肌肤电刺激。其结果是,通过电刺激和由旋转体17~20的旋转产生的上述揉捏的协同作用,可得到良好的按摩效果。
可适当地设定在电极170、180和电极190、200之间产生的电位差。但是,由于在电位差过大的情况下对肌肤的电刺激过大、使用者可能感觉到疼痛,因此是不理想的。另外,由于在电位差过小的情况下,使用者难以感觉到电刺激,因此是不理想的。例如,电位差可以设定成使上述微弱电流为0.1~1.25mA。
在旋转体17~20接触肌肤的瞬间,由于两者的接触部分非常狭窄,在两者间流动的微弱电流集中在该狭窄的接触部分,因此可能会给与使用者以过大的电刺激。为了回避这种情况,在回转体17~20接触肌肤时,即,通过检测电极170~200之间的电阻的电阻检测部34检测出该电阻变化到规定值以下,从而检测出旋转体17~20接触肌肤时,可以进行所谓的缓慢启动控制,电位差调整部352使两者之间的微弱电流从较低的值慢慢增加。
接着,以下将对用于检测按摩器1的水浸没状态的控制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0所示,首先,打开开关335(步骤S10)。此后,检测出水浸没传感器60的一对水浸没检测电极60a、60b(参照图2)之间的电阻(步骤S11)。然后,水浸没检测部6判断一对水浸没检测电极60a、60b的电阻是否在规定值以下(步骤S12)。若水浸没检测部6判断该电阻没有在规定值以下(步骤S12为否),则按照控制部35(供电控制部353)的控制指示,供电装置33向电极170~200供电(步骤13)。之后,回到步骤S11。
在步骤S12中,若水浸没检测部6判断该电阻在规定值以下(步骤S12为是),则判定按摩器1为水浸没的状态(步骤S14),水浸没检测部6向控制部35输出水浸没检测信号(步骤S15)。然后,控制部35判断供电装置33是否向电极170~200供电(步骤S16)。在判断出供电装置33没有向电极170~200供电的情况下(步骤S16为否),则回到步骤S11。
在步骤S16中,在判断出供电装置33向电极供电的情况下(步骤S16为是),则控制部35的供电控制部353向供电装置33输出停止信号(步骤S17)。然后,供电装置33停止向电极170~200供电(步骤S18)。之后回到步骤S11。而且,在控制部35接收到来自水浸没检测部6的水浸没检测信号的情况下,可以构成为不进行步骤S16的判断处理,供电控制部353向供电装置33输出停止信号。
由此,在判断为水浸没状态时,进行控制停止向旋转体17~20供电。其结果是,在本体12被水浸没的情况下,可确实地防止在电极170~200之间流过过大的电流。而且,在图10中,虽然在步骤S18的处理后使处理回到步骤S11,但是在步骤S18的处理结束后,可关闭开关335,并结束如图10所示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输出水浸没检测信号,停止从供电装置33向电极170~200供电之后,只要使用者没有再次进行打开开关335的操作,就不能重新进行从供电装置33向电极170~200的供电。由此,可适当地防止非使用者意愿而重新进行向电极170~200的供电,可防止电池31的提早放电。另外,当然也可以形成为在水浸没的状态持续一定时间(例如1分钟)的情况下关闭开关335的结构。进一步,停止从供电装置33向电极170~200供电后,可以将显示部52的显示内容从供电装置22的输出电压和振动电路的工作的切换状态的显示内容、切换到为了告知使用者本体12被水浸没的显示内容。由此,能够适宜地告知使用者本体12被水浸没这一情况。
根据按摩器1,由于可在电极170、180和电极190、200之间赋予电位差,因此通过使该电极170~200接触肌肤并给与肌肤电刺激,可起到按摩效果。而且,在按摩器1的本体被水浸没的情况下,通过水浸没检测部6来检测该被水浸没情况并输出水浸没检测信号。然后,通过向控制部35输入水浸没检测信号,供电控制部353对通过供电部3在电极170~200之间赋予的电位差进行控制。由此,即使电极170~200之间的电阻过低,也可抑制在该电极170~200之间流过过大的电流。其结果是,能够将使用者触电、或者在按摩器1内的电子部件等施加过大的负荷、或者白白地消耗大量的电力等不良状况防患于未然。由此,在浴室等可能被水浸没的场所使用时,也不需要特别的注意,易用性良好。
另外,在本例中,由于分开设置了电极170~200和水浸没检测部6,因此即使在将肌肤上涂覆导电凝胶来使用时,也可抑制由于该凝胶而引起水浸没状态的误检测,在使用该凝胶的情况下易用性也很好。
本例的按摩器1所具备的四个电极170~200形成在导电性的旋转体17~20的表面上。在把持本体12的把持部122将各个旋转体17~20按压在肌肤上的同时,按照如图1以及图2所示的箭头P1(或者P2的方向)移动按摩器1。由于在前的一对旋转体17、18(或者一对旋转体19、20)向着移动方向的前方侧扩展,因此在前的一对旋转体17、18(或者一对旋转体19、20)向内旋转、按压肌肤,起到按摩效果。另一方面,在后的一对旋转体19、20(或者一对旋转体17、18)向着移动方向的后方侧扩展,因此在后的一对旋转体19、20(或者一对旋转体17、18)向内旋转、提拉在两个旋转体19、20(或者两个旋转体17、18)之间的肌肤,起到按摩效果。也就是说,通过朝向本体12的一个方向(P1方向或P2方向)移动,对于肌肤的同一部分可得到不同的按压、提拉的按摩效果。
另外,即使在Q1方向以及Q2方向上移动按摩器1的情况下,也与上述P1方向以及P2方向的情况相同,在前的一对旋转体17、19(或者一对旋转体18、20)向内旋转、按压肌肤,在后的一对旋转体18、20(或者一对旋转体17、19)向内旋转、提拉肌肤,对于肌肤的同一部分可得到不同的按压、提拉的按摩效果。
各对旋转体17、18和旋转体19、20的轴线间隔L1比旋转体17、19和旋转体18、20的轴线间隔L2小。因此,通过在P1方向或者P2方向上移动按摩器1,能够分别在旋转体17、18之间以及旋转体19、20之间,对身体的臂部和脚腕等曲率大且细的部位有效地进行按摩。
旋转体17~20形成为球形。由此,在旋转体17~20接触肌肤的状态下,可使旋转体17~20顺畅地旋转,使用感优良。另外,可起到肌肤的提拉效果、揉捏效果,可进一步提高按摩效果。而且,当然也可以使旋转体17~20形成为椭圆球形、球形与椭圆球形组合形成的形状等。
进一步,在使用这个按摩器1时,通过来自装载于本体12内的电池31的电力来使供电装置33工作,由该供电装置33在电极170、180和电极190、200之间赋予电位差。由此,使微弱的电流在该电极170~200之间的肌肤上流动,给与电刺激。由此,通过该电刺激和上述揉捏的协同作用,可得到良好的按摩效果。
另外,与旋转体17、19和旋转体18、20的间隔M1相比,旋转体17、18和旋转体19、20的间隔M2更大。而且,在上述供电装置33工作时,在配置间隔较大的旋转体17、18的电极170、180和旋转体19、20的电极190、200之间给与电位差。由此,因为可使电流在电极170~200之间的较大范围的肌肤上流动,因此电流不会局部地流动,可得到适度的电刺激。而且,在该供电装置33工作时,通过电阻检测部34检测电极170~200之间的电阻,在该检测出的电阻在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通过电位差调整部352使得来自供电装置33的电位差降低。因此,在例如肌肤润湿这样的电阻较小的情况下,也不可能使肌肤上流过过大的电流、给与强的电刺激。
进一步,将含有导电材料的导电凝胶涂覆在肌肤上,通过使该导电凝胶介入电极170~200和肌肤之间,可提高相对于肌肤的导电性。由此,可确实地在电极170、180和电极190、200之间给与电位差,可给与肌肤有效的电刺激。特别在肌肤处在干燥状态的情况下,也可在该肌肤上给与肌肤有效的电刺激。所使用的导电凝胶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使用公知的导电凝胶。例如,可使用能起到瘦身效果的导电凝胶。由此,除了上述按摩效果以及电刺激以外,还能够起到瘦身效果。
在本例中,水浸没检测部6设置在本体12上。由此,在肌肤上涂覆导电凝胶来使用的情况下,由于可抑制该凝胶干涉水浸没检测部6,因此可进一步抑制由于该凝胶而引起的水浸没状态的误检测。因此,可进一步提高使用该凝胶的情况下的易用性。
在本例中,本体12能够被把持,同时,水浸没检测部6可设置在本体12与电极190、200的连接部130b的附近。由此,可抑制在把持本体12(把持部122)时手触碰到水浸没检测部6。其结果是,可抑制水浸没状态的误检测,同时在把持本体12(把持部122)的状态下按摩器1被水浸没时,也可确实地检测出水浸没状态。
如图11(a)所示,在旋转体17的表面上形成了多个剖面轮廓线171,该剖面轮廓线171相当于多个虚拟面K中的各个剖面的轮廓,多个虚拟面与相对于支承轴13的轴线131倾斜的倾斜轴线170a垂直。而且,相邻的剖面轮廓线171之间分别形成了形成为环状的带状面172。各个带状面172向旋转体17的内侧缓缓地凹陷。因此,各个带状面172在倾斜轴线170a的轴线方向上排列,同时,剖面轮廓线171形成为能够目视为相互邻接的带状面172的边界线。在各个带状面172中,其宽度(即在倾斜轴线170a的轴线方向的长度)大致为一定值。
旋转体17以轴线131为中心能够旋转。而且,如图11(a)~图11(d)所示,从垂直于轴线131的方向上看时,可观察到倾斜轴线170a相对于轴线131的侧方投影倾斜角度θ随着旋转体17的旋转而变换。如图11(a)以及图11(c)所示,在倾斜轴线170a相对于轴线131最倾斜的状态下的侧方投影倾斜角度θ例如可比0°大且在45°以下,优选地为5°~20°,本例中为10°。
另外,从垂直于轴线131的方向上看时,可观察到各个剖面轮廓线171随着旋转体17的旋转,重复直线状和弯曲线状。具体地,在图11(a)所示的状态(即,侧方投影倾斜角度θ为最大的状态)下,可观察到相对于轴线131倾斜的直线状。然后,若旋转体17旋转,则可观察到各个剖面轮廓线171从直线状慢慢变化成向支承轴13的端部13b侧(本体12侧)鼓出的弯曲线状,在如图11(b)所示的状态(即,从侧方投影倾斜角度θ为最大的状态开始旋转四分之一后的状态,轴线131与倾斜轴线170a重叠的状态)下,可观察到向端部13b侧最为鼓出的弯曲线状。
此后,若进一步旋转旋转体17,则可观察到各个剖面轮廓线171从弯曲线状慢慢变化成直线状,在如图11(c)所示的状态(即,从轴线131与倾斜轴线170a重叠的状态开始进一步旋转四分之一后的状态,侧方投影倾斜角度θ再次成为最大的状态)下,可观察到各个剖面轮廓线171相对于轴线131、在与如图11(a)所示的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倾斜的直线状。此后,若进一步旋转旋转体17,则可观察到各个剖面轮廓线171从直线状慢慢变化到向支承轴13的端部13a侧(与本体12相反侧)鼓出的弯曲线状,在图11(d)所示的状态(即,从侧方投影倾斜角度θ再次成为最大的状态开始旋转四分之一后的状态、轴线131与倾斜轴线170a重叠的状态)下,可观察到各个截面轮廓线171向端部13a侧最为鼓出的弯曲线状。
然后,若从图11(d)所示的状态开始进一步旋转旋转体17,则可观察到各个剖面轮廓线171从弯曲线状慢慢变化到直线状,在从图11(d)所示的状态开始旋转四分之一后的状态下,成为上述图11(a)所示的状态,可再次观察到各个剖面轮廓线171呈相对于轴线131倾斜的直线状。如图2所示,在旋转体18、19、20上也形成了与剖面轮廓线171相同的剖面轮廓线181、191、201,还形成了与带状面172相同的带状面182、192、202。以与旋转体17相同的方式旋转可观察到相同的现象。
这样,由于伴随着旋转体17~20的旋转可观察到剖面轮廓线171重复直线状和弯曲线状,因此使用者能够容易看到旋转体17~20的旋转。进一步,由于将旋转体17~20的带状面172~202形成如上述那样,因此和没有形成带状面172~202的情况(旋转体17~20为平滑的面的情况)相比,可提高肌肤的提拉效果和揉捏效果。除此之外,由于旋转体17~20与肌肤的接触状态随着旋转体17~20的旋转角度而变化,因此使肌肤的提拉效果和揉捏效果有缓有急,可进一步提高使用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体17的表面上形成了多个剖面轮廓线171,该剖面轮廓线171相当于多个虚拟面K的各剖面的轮廓,多个虚拟面K与相对于支承轴13的轴线131倾斜的倾斜轴线170a垂直,在相邻的剖面轮廓线171之间分别形成了形成为环状的带状面172。与在轴线131同方向上形成剖面轮廓线171的情况相比较,带面状持续接触使用者的肌肤,可适当地防止电极170与使用者的肌肤的接触成为点接触。由此,能够给与使用者持续、稳定的电刺激。
而且,在本例中,虽然使多个带状面172~202形成为向旋转体17~20的内侧缓缓凹陷的形状,但是替代这个形状,也可形成图12(a)~图12(d)所示的形状。具体地,如图12(a)所示,可将相邻的剖面轮廓线171之间的带状面172a形成为平面状。该带状面172a在包含倾斜轴线170a(参照图11(a))的剖面中形成为直线状。另外,如图12(b)所示,在将相邻的剖面轮廓线171之间的带状面172a形成为平面状的同时,可将位于带状面172a的旁边的带状面172b形成为向旋转体17的外侧鼓出的形状。另外,如图12(c)所示,在将相邻的剖面轮廓线171之间的带状面172a形成为平面状的同时,也可沿着剖面轮廓线171形成线状槽172c。另外,如图12(d)所示,相邻的剖面轮廓线171之间的带状面172d为平缓的弯曲面,通过使邻接的带状面172d彼此平滑连接从而使旋转体17整体形成为大致球形的同时,也可通过沿着剖面轮廓线171在旋转体17的表面上使用规定的墨水来印刷,从而形成环状的线。
在以上任意一种情况下,由于伴随着旋转体17~20的旋转可观察到剖面轮廓线171重复直线状和弯曲线状,因此使用者可容易地看到旋转体17~20的旋转。另外,除了通过印刷来形成剖面轮廓线171的图12(d)所示的情况以外,其他情况可提高肌肤的提拉效果和揉捏效果的同时,还可使肌肤的提拉效果和揉捏效果有缓有急,可使得使用感进一步提高。
另外,替代上述多个带状面172~202也可形成螺旋状槽。另外,在上述多个带状面172~202内,沿着一部分的带状面172~202,可埋入与旋转体17~20的形成材料不同的材料中。作为所埋入的材料,例如可采用锗合金和钛合金等。
另外,也可不设置上述多个带状面172~202,使旋转体17~20的表面为平滑的面。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容易地使电极170~200与肌肤接触。但是,与形成多个带状面172~202的情况相比,难以分辨旋转体17~20的旋转,且会降低肌肤的提拉效果。进一步,也可在旋转轴的轴方向上形成上述多个带状面。
另外,进一步,替代上述多个带状面172~202,也可形成多个三角形的小平面组合而成的金刚石切割。另外,在旋转体17~20的表面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上,可形成由细微的凹凸形成的梨皮状面,也可形成由圆锥状或圆柱状形成的微小凸起。在这些情况下,与旋转体17~20为平滑的面的情况相比,可提高肌肤的提拉效果和揉捏效果。
也可使旋转体17~20中的至少一个的中心轴线相对于支承轴13~16的轴线偏心。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中心轴线偏心了的旋转体17~20偏心地旋转,因此可施加皮肤的接触压力以强弱。
如上所述,根据本例,提供了可给与肌肤电刺激并得到良好的按摩效果,同时,可抑制由于被水浸没而产生不良状况,易用性良好的按摩器1。
(实施例2)
实施例2中的按摩器1如图13所示,不具备实施例1的供电控制部353(参照图9)。而且,在本例中,按照如下所示那样进行用于检测按摩器1的水浸没状态的控制方式。另外,对与实施例1的情况同等的构成要素附以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首先,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地进行步骤S10~S14(参照图10)。然后,在图10的步骤S14中,判断按摩器1为水浸没状态后,如图14所示,由水浸没检测部60向控制部35输出水浸没检测信号(步骤S25)。之后,通过电阻检测部34(参照图13)来检测出电极170~200之间的电阻,控制部35判断该电阻是否在规定值以上(步骤S26)。
在步骤S26中,在判断电极170~200之间的电阻没有在规定值以上时(步骤S26为否),控制部35的电位差调整部352向供电装置33输出电位差调整信号(步骤S27)。若供电装置33被输入电位差调整信号,则降低供应给电极170~200的供电量,将电极170~200之间的电位差调整到规定值以下(步骤S28)。此后回到步骤S11(参照图10)。另外,在步骤S26中,在控制部35判断电极170~200之间的电阻在规定值以上的情况(步骤S26为是)下也回到步骤S11(参照图10)。
由此,在判断为水浸没状态时,则将电极170~200之间的电位差调整到规定值以下。其结果是,在本体12被水浸没的情况下,可防止在电极170~200之间流过过大的电流。另外,在本例中,也可起到与实施例1的情况同等的作用效果。而且,可将电极170~200之间的电阻的规定值(第一规定值),以及电极170~200之间的电位差的规定值(第二规定值)设定成任意的值。例如,在将第一规定值设定成理论上不能想象的很大的值、将第二规定值设定成0V的情况下,与实施例1相同地,在判定为被水浸没时,则停止由供电装置33向电极170~200的供电。而且,当然也可与实施例1相同地构成为在水浸没状态持续一定时间(例如1分钟)的情况下关闭开关335。由此,可防止电池31提早放电。
(实施例3)
如图15所示,实施例3中的按摩器1具备作为旁通电路80的显示部52以及切换部8。另外,控制部35具备切换控制部354以替代实施例1的供电控制部353(参照图9)。切换部8构成为可在第一通电路径81和第二通电路径82之间进行切换,该第一通电路径81将供电部3(供电装置33)与电极170~200连接,该第二通电路径82将供电部3(供电装置33)和对电极170~200进行旁通的旁通电路80连接。用于检测本例的按摩器1的水浸没状态的控制方式为如下所示那样。而且,对与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的情况同等的构成要素附以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首先,与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地进行步骤S10以及S11(参照图10)。然后,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在步骤S11中,在检测出水浸没传感器60中的一对水浸没检测电极60a、60b之间的电阻后,在步骤S12中,在判断出一对水浸没检测电极60a、60b之间的电阻没有在规定值以下时(步骤S12为否),控制部35判断在切换部8中供电装置33是否与电极170~200连接(步骤S35)。在判断为没有连接的情况下(步骤S35为否),控制部35的切换控制部354向切换部8输出第一切换信号(步骤S36)。若切换部8被输入第一切换信号,则切换到第一通电路径81,使供电装置33与电极170~200连接(步骤S37)。此后,控制供电装置33向电极170~200供电(步骤S38)。另一方面,在步骤S35中,在判断出供电装置33与电极170~200连接的情况下(步骤S35为是),也在步骤S38中控制供电装置33向电极170~200供电。
另一方面,在步骤S12中,在判断出一对水浸没检测电极60a、60b之间的电阻在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12为是),在步骤S14中,判断出按摩器1为水浸没状态,此后,向控制部35输出水浸没检测信号(步骤S39)。然后,控制部35判断在切换部8中供电装置33是否与电极170~200连接(步骤S40)。在判断为没有连接的情况下(步骤S40为否),则回到步骤S11(参照图10)。另一方面,在步骤S40中,在判断为供电装置33与电极170~200连接的情况下(步骤S40为是),控制部35的切换控制部354向切换部8输出第二切换信号(步骤S41)。若切换部8被输入第二切换信号,则通过从第一通电路径81切换到第二通电路径82,从而解除供电装置33与电极170~200的连接,使供电装置33与显示部52连接(步骤S42)。然后,由供电装置33来供电的显示部52显示出按摩器1为水浸没状态(步骤S43)。
由此,在判断为水浸没状态时,进行控制从而停止向电极170~200供电、向显示部52供电。其结果是,在本体12被水浸没的情况下可防止在电极170~200之间流过过大的电流。另外,由于在显示部52中显示了判定出按摩器1为水浸没状态,因此使用者可容易地认识到在电极170~200之间不会流过过大电流的这种受控状态。由此,可毫不犹豫地拾起落在浴池等中被水浸没的按摩器1。另外,在本例中,也可起到与实施例1的情况同等的作用效果。而且,在图16中,在步骤S43的处理结束后虽然可使处理回到步骤S11(图10),但是也可在步骤S43的处理结束后,结束如图16所示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不进行由使用者产生的指示操作,就不会重新进行由供电装置33向电极170~200供电。由此,可适当地防止非使用者意愿而重新进行向电极170~200的供电。另外,当然也可以构成为在水浸没检测状态持续一定时间的情况下关闭开关335。
(实施例4)
如图17所示,本例的按摩器100具备两个旋转体17、18以替实施例1中的四个旋转体17~20(参照图1)。另外,具备替代实施例1中的本体12(参照图2)的本体120。而且,对与实施例1~实施例3同等的构成要素附以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本例的按摩器100中,本体120形成为细长状。本体120的长度方向X的中央部形成有能够把持地形成的把持部120a,通过分叉的分支部120b、120c,在本体120的一端侧X1的端部上设置有两个旋转体17、18。而且,旋转体17、18的表面形成为电极170、180。旋转体17、18在本体120的厚度方向Y中的下面侧Y1上以放射状地扩展的方式延伸。
在把持部120a的上面侧Y2上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120d。在本体120的内部配置有镍氢电池等能够充电的电池31(参照图9),用太阳能电池板120d发电的电力给该电池31充电。另外,如图18所示,在本体120的下面侧Y1处,在分支部120b、120c之间设置有作为水浸没检测部6的水浸没传感器60。水浸没传感器60的构成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水浸没状态的控制方式也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而且,水浸没传感器60可以配置在旋转体17、18上,也可以配置在本体120和旋转体17、18这两方上。
在本例的按摩器100中,除了在实施例1中具备的四个旋转体17~20所产生的效果以外,也起到与实施例1的情况同等的作用效果。
而且,虽然实施例1的按摩器1中具备四个电极170~200、实施例4的按摩器100中具备两个电极170、180,但是并不仅限于此,也可具备三个或者五个以上的电极。另外,水浸没状态的控制方式当然也可不同于实施例1,而与实施例2或实施例3相同。
虽然实施例1~实施例3中的各个电极170~200形成在旋转体17~20上,但是并不仅限于此,也可在至少两个片状垫子中,采用各自的一个面作为电极。在这种情况下,也可在该垫子的另一面上设置水浸没检测部。由此,水浸没检测部可检测出作为电极的垫子被水浸没。而且,通过覆盖有绝缘层的电线以及信号线来将该垫子的电极与本体连接。在这种情况下,也可在水浸没检测部检测出被水浸没的情况下,进行与实施例1到实施例3中的任意一个相同的控制。
而且,也能够仅仅将上述的设置在按摩器1中的旋转体17~20这一部分作为按摩器用旋转体装置来分开地提供。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用该按摩器用旋转体装置,可容易地提供按摩效果优良的按摩器。
以下公开该按摩器用旋转体装置。
(1)一种按摩器用旋转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旋转体,该旋转体由球形、椭圆球形或者它们的组合形状而形成,同时构成为能够旋转地被保持在支承轴上,
在上述旋转体的表面上形成了剖面轮廓线,该剖面轮廓线相当于多个虚拟面中的各剖面的轮廓,多个虚拟面与相对于上述支承轴的轴线倾斜的倾斜轴线垂直。
(2)在(1)中记载的按摩器用旋转体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旋转体的表面上形成为环状的多个带状面在上述倾斜轴线的轴线方向上排列,同时,上述剖面轮廓线形成为能够目视为相互邻接的上述带状面的边界线。
根据上述(1)中记载的按摩器用旋转体装置,在旋转体接触肌肤的状态下可使旋转体顺畅地旋转,使用感优良。另外,在组合多个按摩器用旋转体装置来使用的情况下,在一对按摩器用旋转体装置之间可起到肌肤的提拉效果和揉捏效果,可进一步提高按摩效果。在(1)中,球形以及椭圆球形不限于严密的球形以及椭圆球形,包括大体上可被认为是球形以及椭圆球形的形状以及其表面上具有若干凹凸的形状等的大致球形。
另外,若使(1)中记载的上述按摩器用旋转体装置接触肌肤并旋转,由于可观察到相对于轴线剖面轮廓线随着该旋转而变化,因此容易地看到按摩器用旋转装置在旋转。
根据上述(2)中记载的按摩器用旋转装置,由于可观察到作为多个带状面边界线的剖面轮廓线随着旋转体的旋转角度而周期性地变化,因此可容易地看到旋转体在旋转。进一步,由于多个带状面在倾斜轴线的轴线方向上排列,而且由于带状面的朝向随着旋转体的旋转而周期性地变化,因此在组合多个按摩器用旋转体装置来使用的情况下,可赋予一对旋转体之间的肌肤的提拉效果和揉捏效果以强弱。其结果是,可进一步提高按摩效果,同时可让使用者有效地感觉到肌肤的提拉效果和揉捏效果,可得到优良的使用感。
优选地,形成为上述环状的带状面的形状不同于与该带状面邻接的其他带状面,从而容易看到其在倾斜轴线的轴线方向上、与邻接的其他带状面的边界线。例如,将包含倾斜轴线的剖面中的该带状面以及与其邻接的其他带状面的形状形成为直线状,同时可使两者相对于倾斜轴线的倾斜角度不同。另外,可以将包含倾斜轴线的剖面中的该带状面的形状形成为直线状,同时将与其邻接的其他带状面的形状形成为向旋转体的外侧凸出的弯曲形状或者向旋转体的内侧凹陷的弯曲形状。另外,也可以将包含倾斜轴线的剖面中的该带状面以及与其邻接的其他带状面的形状形成为向旋转体的内侧凹陷的弯曲形状。在这些情况下,可将该带状面和与其邻接的其他带状面的边界线(剖面轮廓线)明确地形成为线状。例如,可参照图12(a)~图12(d)如上所述那样形成带状面以及剖面轮廓线。
(实施例5)
如图20所示,本例的按摩器601具备垫状的电极部(第一电极群670、第二电极群680)以替代在实施例1中的导电性旋转体17~20的表面上形成的四个电极170~200(参照图2)。而且,对与实施例1~3同等的部件附以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以下,将对本例的按摩器601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3所示,将本例的按摩器601安装在人602的腹部603上来使用。而且,在本例中,将人602的身高的长度方向作为身高方向H。另外,面向人602的正面,将比人602的中心轴602a更靠人602的右手605a的一侧称为右方向W1,将比中心轴602a更靠人602的左手605b的一侧称为左方向W2,其中,中心轴602a与身高方向H平行且通过肚脐603a。而且,将右方向W1和左方向W2合称为左右方向W。
如图19所示,在按摩器601的中央处设置有本体部(本体)610。如图19以及图21所示,本体部610呈大致的圆盘状。如图22所示,本体部610由壳体611及外壳形成体612构成,其中,壳体611收纳控制基板641等,外壳形成体612被安装在壳体611上并形成按摩器601的外壳。壳体611由ABS制成。外壳形成体612由硅制成。壳体611由第一壳体651和第二壳体652构成,第一壳体651呈凹状,第二壳体652被安装在第一壳体651上,并在其与第一壳体651之间形成收纳控制基板641的收纳部613。将沿着第二壳体652的外缘竖直设置的肋652a嵌合至第一壳体651的外缘部651a的内侧,将第二壳体652接合在第一壳体651上。
如图19、图22所示,在第一壳体651中形成了第一悬臂661a以及第二悬臂611b,该第一悬臂661a形成了后述操作部660的一部分。第一悬臂661a以及第二悬臂661b打穿第一壳体651的壁的一部分并形成为悬臂梁的状态。第一悬臂661a以及第二悬臂661b以这样的顺序排列:从身高方向H的上侧向下侧排列。
另外,如图19、图22所示,在按摩器601上具备作为水浸没检测部6的水浸没传感器60(60a、60b)。水浸没传感器60设置在壳体611的本体部610的身高方向H的上侧。如图22所示,水浸没传感器60a(60)通过传感器线束63与控制基板641电连接。而且,与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地,被构成为能够进行用于检测水浸没状态的控制(参照图10)。但是,本例的按摩器601具备扬声器643以替代实施例1中的LED灯337(参照图9)。而且,在检测出被水浸没时,替代实施例1中的LED灯337的点灯通知,通过发出声音(例如,“哔、哔、哔”等电子音)来通知。
如图22所示,外壳形成体612被安装在第一壳体651上的与第二壳体652相反的一侧上。而且,如图19所示,外壳成形体612覆盖住两个悬臂661a、661b。在外壳形成体612上,在第一悬臂661a的正上方凸出形成有记号“+”,在第二悬臂661b的正上方凸出形成有记号“-”,形成了构成后述操作部660的一部分的操作面664。
如图22所示,在形成在第一壳体651和第二壳体652之间的收纳部613中收纳有控制基板641。控制基板641为印刷基板,在控制基板641上设置有未图示的布线图和电子部件642等,形成了控制电路。另外,在控制基板641上电连接有表面封装型的小型的扬声器643。
在收纳部613中还收纳有形成操作部660的开关机构662。开关机构662为触觉开关,并具备能够按下的开关部663。开关机构662与控制基板641电连接。开关机构662分别被配置在形成在第一壳体651上的第一悬臂661a以及第二悬臂661b的正下方。由此,通过覆盖住第一壳体651的外壳形成体612的操作面664从外部按压第一悬臂661a时,通过处于悬臂梁状态的第一悬臂661a的弯曲,开关机构662的开关部663被按下。而且,解除操作面664上的按压时,通过处于悬臂梁状态的第一悬臂661a的复原力,第一悬臂661a回到原来的位置。关于第二悬臂661b,其也为能够进行同样的按压以及解除按压的结构。
如图22所示,第二壳体652上具备电源部620,该电源部620具备向供电部3(参照图9)供应的电力。而且,在第二壳体652上形成有电池保持部614,该电池保持部614保持构成电源部620的电池31。在电池保持部614上可装卸地安装有防止电池31脱落的盖615。盖615形成为比电池31大一圈的圆盘状,并且在其外周上嵌入安装有O形环616,该O形环616对盖615和第二壳体652之间进行密封。电池31通过未图示的导线与控制基板641电连接。如图20所示,在第二壳体652上等间隔地形成了多个从盖615的外周放射状延伸的线状的槽653。
如图20所示,作为电极部,具备第一电极群670和第二电极群680。如图20、图23所示,第一电极群670从本体部610伸出,以使其被安装在腹部603上时较之中心线610a更位于人602的右手侧W1处。第二电极群680从本体部610伸出,以使其在被安装在腹部603上时较之中心线610a更位于人602的左手侧W2处。如图20所示,在第一电极群670中包含右侧电极671~673,在第二电极群680中包含左侧电极681~683。
各电极671~673、681~683皆被形成为角部带有圆度的大致的长方形。而且,各电极671~673、681~683的长度方向(例如,在第三右侧电极673中,用符号d所表示的方向)大致沿着左右方向W。在本例中,各电极671~673、681~683皆形成为同一形状。各电极671~673、681~683的形状,例如将在长度方向上的长度设为d,在宽度方向的长度设为h,则h/d设为0.40~0.95,优选地设为0.50~0.80,在本例中,将h/d设为0.55。
如图22所示,在第二壳体652上形成有向肋652a的外侧凸出的凸缘部652b。在凸缘部652b和第一壳体651的外缘部651a之间,通过未图示的防水两面贴纸来夹持片状的基材633。基材633由PET制成,具有可弯曲性。如图20所示,基材633延伸在于按摩器601的外壳形成体612一侧表面(外侧表面)相反的一侧表面(里侧表面633a)的全部区域上。而且,如图19以及图21所示,通过从本体部610伸出的外壳形成体612来覆盖住基材633的外侧表面。通过未图示的3M公司制造的粘合胶带以及硅粘接处理剂将基材663与外壳形成体612接合。
如图20所示,在各个电极671~673、681~683的内侧形成有多个隔开规定间隔的非电极形成部634,非电极形成部634形成为规定大小的六角形。另外,在各右侧电极671、672、673上分别形成有从本体部610引出的导线部674、675、676,它们用于与控制基板641连接。同样地,在各左侧电极681、682、683上分别形成有从本体部610引出的导线部684、685、686,它们用于与控制基板641连接。在各导线部674~676、684~686上施加了硅涂层,使其不能与外部导通。另外,在各个电极671~673、681~683上,在与导线部674~676、684~686相连的部分和其附近的区域(在图20中用符号C表示的斜线区域)内也施加了硅涂层,使其不能与外部导通。各右侧电极671~673彼此并列连接,并且各左侧电极681~683也彼此并列连接。
如图20所示,电极部(第一电极群670、第二电极群680)形成在基材633的里侧表面633a上。由此,电极部(第一电极群670、第二电极群680)与本体部610一体地形成。而且,由于形成了具有可弯曲性的基材633,因此电极部(第一电极群670、第二电极群680)也具有可弯曲性。将包含银浆的导电性墨水印刷在基材633的里侧表面633a上来形成第一电极群670以及第二电极群680。在第一电极群670以及第二电极群680中包含共计四个以上的电极671~673、681~683。在本例中,第一电极群670以及第二电极群680分别包含相同数量的电极671~673、681~683,其数量分别为三个。即,第一电极群670具备第一右侧电极671、第二右侧电极672以及第三右侧电极673。多个第二电极群680具备第一左侧电极681、第二左侧电极682以及第三左侧电极683。而且,在基材633中,分别将第一右侧电极671、第二右侧电极672以及第三右侧电极673所形成的部分作为第一右侧基部677、第二右侧基部678以及第三右侧基部679,并分别将第一左侧电极681、第二左侧电极682以及第三左侧电极683所形成的部分作为第一左侧基部687、第二左侧基部686以及第三左侧基部689。
而且,在各个电极671~673、681~683上贴附有胶垫635(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テクノゲル”(ST-gel)、型号:SR-RA240/100)。胶垫635具有导电性,各电极671~673、681~683能够通过胶垫635向腹部603(参照图23)通电。另外,胶垫635具有高粘着性,能够通过胶垫635将按摩器601安装在腹部601上。
如图20所示,胶垫635具有比各电极671~673、681~683大一圈的形状,并分别覆盖住各电极671~673、681~683。由于胶垫635可以更换,因此在胶垫635随着使用而粘着力下降、或者破损、或者污垢明显时,可以进行适当更换。另外,也可每隔规定的时间(例如,一个月、两个月等)将使用过的胶垫635更换成新品。
如图20所示,第一右侧电极671、第二右侧电极672以及第三右侧电极673均在人602(参照图23)的身高方向H上平行,并且从本体部610伸出,以使其较之通过本体部610的中心的中心线610a更位于人602的右手侧X1处(第一区域S1)。而且,第一右侧电极671、第二右侧电极672以及第三右侧电极673按照这样的顺序排列:沿着身高方向H从上侧向下侧排列。
另一方面,第一左侧电极681、第二左侧电极682以及第三左侧电极683从本体部610伸出,以使其较之中心线610a更位于人602的左手侧X2处(第二区域S2)处。而且,第一左侧电极681、第二左侧电极682以及第三左侧电极683也按照这样的顺序排列:沿着身高方向H从上侧向下侧排列。
而且,如图20所示,第一电极群670以及第二电极群680被构成为:在安装在腹部603(参照图23)上时,以中心线610a为基准位于线对称处。即,被构成为:在安装在腹部603上时,以中心线610a为基准,第一右侧电极671与第一左侧电极681位于线对称处,第二右侧电极672与第二左侧电极682位于线对称处,第三右侧电极673与第三左侧电极683位于线对称处。
另外,如图20所示,第一电极群670以及第二电极群680被构成为:在安装在腹部603(参照图23)上时,在身高方向H上形成了:一对上侧电极对670a,其由位于第一电极群670以及第二电极群680的各自最上侧的第一右侧电极671和第一左侧电极681构成;一对下侧电极对670c,其由位于最下侧的由第三右侧电极673和第三左侧电极683构成;一对中央电极对670b,其由位于上侧电极对670a和下侧电极对670c之间的第二右侧电极672和第二左侧电极682构成。由此,上侧电极对670a、中央电极对670b以及下侧电极对670c按照这样的顺序排列:沿着身高方向H从上侧向下侧排列。
而且,较之上侧电极对670a以及下侧电极对670c,中央电极对670b更从本体部610向延伸设置的方向(左右方向W)凸出。即,在安装在腹部603上时,较之构成上侧电极对670a的第一右侧电极671以及构成下侧电极对670c的第三右侧电极673,构成中央电极对670b的第二右侧电极672更向右方向W1凸出。同样地,较之构成上侧电极对670a的第一左侧电极681以及构成下侧电极对670c的第三左侧电极683,构成中央电极对670b的第二左侧电极682更向左方向W2凸出。
另外,如图20所示,上侧电极对670a呈V字状倾斜,使其越向伸出方向越位于上侧。而且,如上所述,各电极671~673、681~683为同一大小。另一方面,各电极671~673、681~683的基材633中的各个右侧基部677~679比各右侧电极671~673大,各左侧基部687~689比各左侧电极681~683大。
另外,如图20所示,较之下侧电极对670c,上侧电极对670a更从本体部610向延伸设置的方向(左右方向W)凸出。即,在安装在腹部603上时,较之构成下侧电极对670c的第三右侧电极673,构成上侧电极对670a的第一右侧电极671更向右方向W1突出。同样地,较之构成下侧电极对670c的第三左侧电极683,构成上侧电极对670a的第一左侧电极681更向左方向W2凸出。
而且,如图20所示,第一右侧基部677的下方外缘部677a向右方向W1鼓出,第一左侧基部687的下方外缘部687a向左方向W2鼓出。
另外,第二右侧基部678的中央外缘部678a向右方向W1稍微鼓出,第二左侧基部688的中央外缘部688a向左方向W2稍微鼓出。
进一步,第三右侧基部679的上方外缘部679a向右方向W1鼓出,第三右侧基部679的下方外缘部679b向下方向(H方向中的下侧方向)鼓出。另外,第三左侧基部689的上方外缘部689a向左方向W2鼓出,第三左侧基部689的下方外缘部689b向下方向鼓出。
通过将基材633中的各基部677~679、687~689设置成如上述那样,如图19所示,从正面侧来看按摩器601时,按摩器601被配置成在左右方向上包住腹部603的腹直肌604。另外,各电极671~673、681~683的配置也为符合腹直肌4的区域4a的配置,因此可以期待对各肌肉进行高效的刺激。进一步,通过认识到上述形状,能够使使用者联想起腹部603绷紧、腹肌分块的印象。由此,通过使用按摩器601,能够得到一种意念训练的效果,其用于形成腹肌分块的绷紧的腹部3。(通过意念训练来提高运动效果一般为人们所知。)
另外,如图20所示,在第一电极群670以及第二电极群680中,在彼此邻接的电极671~673、681~683之间,形成有向着本体部610切入的切入部617。在本例中,在第一右侧电极671和第二右侧电极672之间、在第二右侧电极672和第三右侧电极673之间、在第三右侧电极672和第三左侧电极683之间、在第三左侧电极683和第二左侧电极682之间、在第二左侧电极682和第一左侧电极681之间、以及第一左侧电极681和第一右侧电极671之间的共计六处形成了切入部617。进一步,在本体部610的周围形成了四处贯通孔618。
另外,在本例中,具备电源部620和操作部660,该电源部620具备向供电部(参照图9)供应的电力,该操作部660构成为可对控制部35(参照图9)的控制方式进行变更。而且,电源部620构成为被收纳在本体部610中的同时,使电极(第一电极群670以及第二电极群680)与人体接触时赋予电刺激。由此,由于电源部620(电源31)被收纳在本体中,因此不需要从外部供应电力,能够以无线方式进行。因此,易用性良好的同时,在没有外部电源的地方也能使用。
另外,在本例中,电极(第一电极群670以及第二电极群680)具有可弯曲性。由此,沿着肌肤的形状,容易使电极(第一电极群670以及第二电极群680)变形,容易确保扩大电极(第一电极群670以及第二电极群680)与肌肤的接触面积。因此,只要将电极(第一电极群670以及第二电极群680)安装在肌肤上就能够在大范围内赋予电刺激,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获得按摩效果。
另外,在本例中,在从本体部610延伸设置的片状的基材633上形成了多个电极(第一电极群670以及第二电极群680),同时,在基材633上形成了通过控制部35以及供电部3与电极(第一电极群670以及第二电极群680)和电源(电池31)电连接的导线部674、675、676。由此,由于电极(第一电极群670以及第二电极群680)与本体部610一体地形成的同时呈片状,因此容易将电极(第一电极群670以及第二电极群680)与本体部610一起安装在肌肤上。由此,形成易用性良好的按摩器601。
通过本例的按摩器601,除了可得到实施例1中的、由具备形成在导电性旋转体17~20的表面上的四个电极170~200(参照图2)所产生的按压等作用效果以外,可得到与实施例1同等的作用效果。
而且,虽然在实施例5中具备六个电极671~673、681~683,但是不仅限于此,可以具备两个以上。例如,如图24、图25以及图26所示,做为电极虽然为与实施例5的电极671、681相同的结构,但是也可以是配备有两个大一圈的个电极671、681的按摩器701。而且,对与实施例5同等的结构要素附以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即使是这样的变形例的按摩器701,也能够起到与实施例5同等的作用效果。而且,根据该变形例的按摩器701,由于与电极为六个的情况(参照图20)相比,电极671、681的数量少,因此能够增大每个电极的功耗,从而将各电极671、681增大了一圈。由此,通过一个电极能够赋予的电刺激的范围变大,容易对臂部、大腿部等较大部位的肌肉进行刺激。

Claims (10)

1.一种按摩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本体;
至少两个电极,该至少两个电极设置成露出在该本体的外侧;
供电部,该供电部在所述至少两个电极之间赋予电位差;
水浸没检测部,该水浸没检测部检测所述本体和/或所述电极被水浸没并输出水浸没检测信号;
控制部,该控制部若被输入所述水浸没检测信号,则对所述供电部所赋予的所述电位差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具备对向所述供电部的电力供应进行控制的供电控制部,若该控制部被输入所述水浸没检测信号则控制所述供电控制部停止向所述供电部的电力供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
检测所述电极之间的电阻的电阻检测部,
所述控制部具备对所述电位差进行调整的电位差调整部,若该控制部被输入所述水浸没检测信号,则在所述电阻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电阻在第一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位差调整部将所述电位差调整到第二规定值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供电部和所述电极之间具备在第一通电路径和第二通电路径之间进行切换的切换部,所述第一通电路径将所述供电部与所述电极连接,所述第二通电路径将所述供电部与对所述电极进行旁通的旁通电路连接,所述控制部若被输入所述水浸没检测信号则控制所述切换部使所述切换部从所述第一通电路径切换到所述第二通电路径以对所述电极进行旁通。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能够被把持,同时,所述水浸没检测部设置在所述本体的露出所述电极的一侧的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浸没检测部设置在所述本体与所述电极的连接部的附近。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由至少两个旋转体来形成,所述至少两个旋转体由导电体形成,所述导电体以从所述本体放射状地延伸的轴线为中心能够旋转地被支承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体为球形、椭圆球形,或者两者组合的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源部,所述电源部具备向所述供电部供应的电力;
操作部,所述操作部构成为能够对所述控制部的控制方式进行改变,
所述电源部构成为被收纳在所述本体内,同时,使所述电极部与人体接触时赋予电刺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具有可弯曲性。
CN201520224546.5U 2014-04-14 2015-04-14 按摩器 Active CN20476703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82777 2014-04-14
JP2014082777 2014-04-14
JP2015-055037 2015-03-18
JP2015055037A JP6529796B2 (ja) 2014-04-14 2015-03-18 マッサージ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67034U true CN204767034U (zh) 2015-11-18

Family

ID=54507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24546.5U Active CN204767034U (zh) 2014-04-14 2015-04-14 按摩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670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3560B (zh) * 2018-01-31 2023-06-01 日商Mtg股份有限公司 美容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3560B (zh) * 2018-01-31 2023-06-01 日商Mtg股份有限公司 美容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73521U (zh) 腹肌用电刺激装置
CN204745359U (zh) 肌肉电刺激装置
TWI626936B (zh) massager
US9126346B2 (en) Body care device
CN107073270B (zh) 肌肉电刺激装置
CN102333566B (zh) 给药系统的电子控制
CN204767034U (zh) 按摩器
WO2016068199A1 (ja) 美容器具
CN112773997B (zh) 智能睡眠唤醒方法及智能穿戴设备
JP2019150631A (ja) マッサージ器
KR20110001941A (ko) 미용기
CN205434693U (zh) 腹肌用电刺激装置
EP2730312B1 (en) Electric module for stimulating skin
JP6846207B2 (ja) 筋肉電気刺激装置
JPH0674151U (ja) プラスター形状の低周波治療器
CN112904703B (zh) 可穿戴设备
JP6937153B2 (ja) 筋肉電気刺激装置
JP6476063B2 (ja) 筋肉電気刺激装置
JPH0229273A (ja) 血行促進装置
JP2018183454A (ja) 電圧印加装置
JPH11281782A (ja) 振動アラーム駆動方法
JPH0798067B2 (ja) 血行促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