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93252A - 从机装置、从机装置的控制方法、信息处理程序以及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从机装置、从机装置的控制方法、信息处理程序以及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93252A
CN107193252A CN201710045245.XA CN201710045245A CN107193252A CN 107193252 A CN107193252 A CN 107193252A CN 201710045245 A CN201710045245 A CN 201710045245A CN 107193252 A CN107193252 A CN 1071932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pattern
data
equipment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4524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93252B (zh
Inventor
尾崎敏之
北村安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1932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932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932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932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5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s, e.g. simulating logic interconnections of signals according to ladder diagrams or function charts
    • G05B19/054Input/outpu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06Architecture of a communication n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06Architecture of a communication node
    • H04L12/40032Details regarding a bus interface enhanc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3Bus networks with centralised control, e.g. po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04L67/125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involving control of end-device applications over a network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10Plc systems
    • G05B2219/11Plc I-O input output
    • G05B2219/1103Special, intelligent I-O processor, also plc can only access via processor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10Plc systems
    • G05B2219/12Plc mp multi processor system
    • G05B2219/1215Master slave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2012/40208Bus network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bus standard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从机装置、从机装置的控制方法、信息处理程序以及记录介质,在更换连接于从机装置的设备时,减轻主机装置中的与接收处理的变更等相关的作业负担。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对于从以第1模式与设备通信端口(110)进行通信的设备(20)接收的数据,使用在发送从以第2模式进行通信的设备(20)接收的数据时所用的数据格式,来传输至现场网络(50)。

Description

从机装置、从机装置的控制方法、信息处理程序以及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由网络与主机(master)装置连接,且具备用以与设备连接的通信端口的从机(slave)装置、从机装置的控制方法、信息处理程序以及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主-从控制系统,其包括主机装置以及经由网络而与所述主机装置连接的从机装置。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able controller),其对于连接于基本单元(unit)的输入/输出单元,在免除比对判定的情况下更换为同一种的输入/输出单元。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152317号公报(2008年7月3日公开)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对于连接于从机装置的设备的更换及针对所述设备的比对功能,并未给予任何暗示。
本发明在于实现一种从机装置等,所述从机装置无须变更主机装置中的接收处理等,便能够容易地更换连接于从机装置的设备。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从机装置经由网络连接于作为主机装置的控制器,且具备连接设备的通信端口,所述从机装置包括:模式设定部,设定从连接于所述通信端口的所述设备是以第1模式进行通信,还是以第2模式进行通信,所述第1模式是仅接收1位数据的模式,所述第2模式是接收比1位大的数据的模式;以及发送部,在所述模式设定部设定为所述第1模式时,使用一数据格式(data format)将从以所述第1模式进行通信的所述设备接收的数据传输至所述网络,所述数据格式是在所述模式设定部设定为所述第2模式时将从所述设备接收的数据传输至所述网络所使用的数据格式。
根据所述构成,所述发送部使用在所述模式设定部设定为所述第2模式时从所述设备获取的数据传输至所述网络所使用的所述数据格式,将在设定为所述第1模式时从所述设备获取的数据传输至所述网络。即,所述从机装置对于从所述设备获取的数据,不论与所述设备是以所述第1模式进行通信还是以所述第2模式进行通信,均使用所述数据格式来传输至所述网络。
此处,在根据与所述设备是以所述第1模式进行通信,还是以所述第2模式进行通信,而传输至所述网络所用的数据格式不同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必须获取以下信息。即,所述控制器必须获取所述控制器所接收的来自所述设备的数据是以所述第1模式从所述设备接收的数据,还是以所述第2模式从所述设备接收的数据的相关信息。而且,所述控制器必须获取以所述第1模式从所述设备接收的数据如何保存至与所述第1模式对应的数据格式及以所述第2模式从所述设备接收的数据如何保存至与所述第2模式对应的数据格式的相关信息。
另一方面,所述从机装置对于从所述设备接收的数据,不论与所述设备是以所述第1模式进行通信还是以所述第2模式进行通信,均使用所述数据格式来传输至所述网络。
因此,所述从机装置起到下述效果,即,能够使用于将从所述设备接收的数据传输至所述网络的数据格式简单化,且能够使所述从机装置及所述控制器中的处理简单化。
而且,所述从机装置对于从所述设备接收的数据,不论与所述设备是以所述第1模式进行通信还是以所述第2模式进行通信,均使用共用的所述数据格式来传输至所述网络,因此起到下述效果,即,无须变更所述主机装置中的接收处理等,便能够容易地更换连接于所述从机装置的设备。
对于本发明的从机装置,也可为,所述发送部在所述模式设定部设定为所述第1模式时,将从所述设备接收的所述1位数据保存至所述数据格式的规定位置,并且在所述数据格式的所述规定位置以外的位置保存规定值。
根据所述构成,所述发送部在所述模式设定部设定为所述第1模式时,将从所述设备接收的所述1位数据保存至所述数据格式的规定位置,并且在所述数据格式的所述规定位置以外的位置保存规定值。即,所述从机装置对于从所述设备接收的数据,不论与所述设备是以所述第1模式进行通信还是以所述第2模式进行通信,均使用所述数据格式来传输至所述网络,且将以所述第1模式从所述设备接收的数据保存至所述数据格式的所述规定位置。
因此,所述从机装置起到下述效果,即,在使用所述数据格式来将以所述第1模式从所述设备接收的数据传输至所述网络时,无须每次都向所述控制器通知以所述第1模式从所述设备接收的数据将保存至所述数据格式的哪个位置。即,所述从机装置起到下述效果,即,能够使用于将从所述设备接收的数据传输至所述网络的数据格式简单化,且能够使所述从机装置及所述控制器中的处理简单化。
对于本发明的从机装置,也可还包括:存储部,存储构成信息,所述构成信息包含预定连接于所述通信端口的所述设备的识别信息;以及比对部,在所述模式设定部设定为所述第2模式时,执行比对处理,而在所述模式设定部设定为所述第1模式时,不进行所述比对处理,所述比对处理是对从所述设备接收的所述比1位大的数据中所含的所述设备的识别信息与所述存储部所存储的所述构成信息中所含的识别信息的一致进行判定。
根据所述构成,比对部106在所述模式设定部设定为所述第2模式时,执行比对处理,而在所述模式设定部设定为所述第1模式时,不进行所述比对处理,所述比对处理是对从所述设备接收的所述比1位大的数据中所含的所述设备的识别信息与所述存储部所存储的所述构成信息中所含的识别信息的一致进行判定。即,所述从机装置在所述模式设定部设定为所述第2模式时,确认连接于所述通信端口的所述设备与预定连接于所述通信端口的所述设备是否一致,在所述模式设定部设定为所述第1模式时,不确认连接于所述通信端口的所述设备与预定连接于所述通信端口的所述设备是否一致。
例如,当将预定以所述第2模式连接于所述通信端口的设备更换为以所述第1模式连接于所述通信端口的设备时,所述从机装置对于以所述第1模式与所述通信端口通信的所述设备,不执行所述比对处理。
因此,起到下述效果,即,用户通过使用所述从机装置,能够容易地将预定以所述第2模式连接于所述通信端口的设备更换为以所述第1模式连接于所述通信端口的设备。
对于本发明的从机装置,也可为,利用输入输出-链接(IO-Link)(注册商标)与所述设备进行通信。
根据所述构成,所述从机装置能够起到利用IO-Link(注册商标)与所述设备进行通信的效果。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控制方法是从机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从机装置经由网络连接于作为主机装置的控制器,且具备连接设备的通信端口,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模式设定步骤,设定从连接于所述通信端口的所述设备是以第1模式进行通信,还是以第2模式进行通信,所述第1模式是仅接收1位数据的模式,所述第2模式是接收比1位大的数据的模式;以及发送步骤,当在所述模式设定步骤中设定为所述第1模式时,使用如下数据格式来将从以所述第1模式进行通信的所述设备接收的数据传输至所述网络,所述数据格式是在所述模式设定步骤中设定为所述第2模式时将从所述设备接收的数据传输至所述网络所使用的数据格式。
根据所述方法,所述发送步骤使用在所述模式设定步骤中设定为所述第2模式时从所述设备获取的数据传输至所述网络所使用的所述数据格式,来将在设定为所述第1模式时从所述设备获取的数据传输至所述网络。即,所述控制方法对于从所述设备获取的数据,不论与所述设备是以所述第1模式进行通信还是以所述第2模式进行通信,均使用所述数据格式来传输至所述网络。
此处,在根据与所述设备是以所述第1模式进行通信,还是以所述第2模式进行通信,而传输至所述网络所用的数据格式不同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必须获取以下信息。即,所述控制器必须获取所述控制器所接收的来自所述设备的数据是以所述第1模式从所述设备接收的数据,还是以所述第2模式从所述设备接收的数据的相关信息。而且,所述控制器必须获取以所述第1模式从所述设备接收的数据如何保存至与所述第1模式对应的数据格式及以所述第2模式从所述设备接收的数据如何保存至与所述第2模式对应的数据格式的相关信息。
另一方面,所述控制方法对于从所述设备接收的数据,不论与所述设备是以所述第1模式进行通信还是以所述第2模式进行通信,均使用所述数据格式来传输至所述网络。因此,所述控制方法起到下述效果,即,能够使用于将从所述设备接收的数据传输至所述网络的数据格式简单化,且能够使所述从机装置及所述控制器中的处理简单化。
而且,所述方法对于从所述设备接收的数据,不论与所述设备是以所述第1模式进行通信还是以所述第2模式进行通信,均使用共用的所述数据格式来传输至所述网络,因此起到无须变更所述主机装置中的接收处理等,便能够容易地更换连接于所述从机装置的设备的效果。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起到无须变更主机装置中的接收处理等,便能够容易地更换连接于从机装置的设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的主要部分构成的框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1的整体概要的图。
图3是表示在控制系统1中,对连接于设备通信管理单元的设备通信端口的设备进行更换的状况的图。
图4(A)以及图4(B-1)至图4(B-4)是根据通信模式与设备通信端口来表示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发送至上位控制器的数据的图。
图5(A)及图5(B)是说明对于图1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发送至上位控制器的数据,不根据通信模式来切换数据格式/IO映射的情况的图。
图6(B-1)至图6(B-4)是根据通信模式与设备通信端口来表示图1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发送至上位控制器的数据的图。
[符号的说明]
9: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
10、10(A)、10(B):设备通信管理单元(从机装置)
20、20(1)~20(n)、20(C)、20(C1)~20(Cn)、20(S1):设备
30:设备通信电缆
40:上位控制器(控制器)
50:现场网络(网络)
60:支持工具
70:通信电缆
100:设备通信控制部
101:设备通信处理部
102:设备通信接收处理部
103:设备通信发送处理部
104:模式设定部
105:输出数据生成部(发送部)
106:比对部
110、110(1)~110(n):设备通信端口(通信端口)
120:上位通信端口
130:上位通信控制部
131:现场总线控制部
132:上位通信接收处理部
133:上位通信发送处理部
140:存储部
141:构成设定信息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基于图1~图6(B-1)至图6(B-4)来进行详细说明。对于图中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不再重复其说明。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的一形态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从机装置),首先使用图2来说明包含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的控制系统1的概要。
(实施方式1的控制系统的概要)
图2是表示包含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的控制系统1的概要的图。如图2所示,控制系统1包括上位控制器40、以及经由现场网络(field network)50(上位总线(bus),即,上位通信网络)连接于上位控制器40的一个以上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图2所示的示例中,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A)及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B)经由现场网络50连接于上位控制器40。另外,以下的说明中,在无须特别区分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A)及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B)的各个情况下,简称作“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
控制系统1为主-从控制系统,所述主-从控制系统包含作为主机装置的上位控制器40及经由网络(现场网络50)连接于主机装置的一个以上的作为从机装置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上位控制器40在对经由现场网络50的数据传输进行管理这一含义上被称作“主机装置”,另一方面,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被称作“从机装置”。
控制系统1中,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经由设备通信电缆30连接一个以上的设备20。图2所示的示例中,设备20(1)、20(2)、20(3)、…、20(n)经由设备通信电缆30连接于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另外,以下的说明中,在不需要特别区分设备20(1)、20(2)、20(3)、…、20(n)的各个情况下,简称作“设备20”。
上位控制器40例如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是控制系统1中的对经由现场网络50的数据传输进行管理的主机装置。关于连接于作为主机装置的上位控制器40的从机装置,除了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以外,也可包含直接连接于现场网络50的伺服驱动器(servo driver)(未图示)等。进而,在多个上位控制器40连接于现场网络50的情况下,也有任一个上位控制器40作为主机装置,而剩余的上位控制器40作为从机装置的情况。进而,或者也可以不同于上位控制器40及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的控制主体作为主机装置。即,“主机装置”及“从机装置”是着眼于现场网络50上的数据传输的控制功能来定义,对于在各装置间收发怎样的信息,并无特别限定。
上位控制器40进行控制系统1整体的控制。具体而言,上位控制器40获取来自传感器(sensor)等输入机器即设备20的信息作为输入数据,并依据预先装入的用户程序(userprogram),使用该获取的输入数据来执行运算处理。并且,上位控制器40执行所述运算处理,决定对执行器(actuator)等输出机器即设备20的控制内容,并将与该控制内容对应的控制数据输出至设备20。
现场网络50传输上位控制器40所接收或上位控制器40所发送的各种数据,例如为醚凯特(EtherCAT)(注册商标)、普罗范奈特(PROFINET)(注册商标)、美卡特洛林克(MECHATROLINK)(注册商标)-III、帕沃林克(Powerlink)、塞考斯(SERCOS)(注册商标)-III、CIP默甚(Motion)。而且,现场网络50例如也可为醚耐特(EtherNet)/IP(注册商标)、设备网(DeviceNet)、空泡网(CompoNet)(注册商标)等。另外,以下,对通过在现场网络50上依次转发数据帧(data frame),从而在上位控制器40与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之间或者在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A)与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B)之间收发数据的控制系统1进行说明。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与经由作为下位通信网络的设备通信电缆30的通信进行比对,有时将现场网络50称作“上位总线(上位通信网络)”。进而,为了与在设备通信电缆30上传输的数据帧区分开来,也将现场网络50上的数据帧称作“上位数据帧”。
而且,也可如图2所示,在上位控制器40上,经由例如为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 Bus,USB)电缆的通信电缆70而连接有支持工具(support tool)60。
支持工具60是用于对控制系统1设定各种参数(parameter)的信息处理装置。例如,状态值的获取(输入刷新(refresh))时机(timing)及输出值的更新(输出刷新)时机也可由支持工具60来计算及设定。支持工具60典型的是包含通用的计算机(computer)。例如,由支持工具60所执行的信息处理程序也可保存至未图示的只读光盘(Compact Disk-ReadOnly Memory,CD-ROM)中而流通。保存至该CD-ROM中的程序由未图示的CD-ROM驱动装置来读取,并保存到支持工具60的硬盘(hard disk)等中。或者,也可为通过网络从上位的主计算机(host computer)等下载的程序。
也可取代支持工具60,而经由通信电缆70将人机接口(Human MachineInterface,HMI)连接于上位控制器40。HMI是用于人与机械交换信息的部件,具体而言,是人操作机械(对机械给予指示),或者机械将当前的状态/结果告知给人的部件。对于HMI,作为人对机械给予指示的部件,包含开关(switch)、按钮(button)、手柄(handle)、转盘(dial)、踏板(pedal)、遥控器(remote controller)、麦克风(micphone)、键盘(keyboard)、鼠标(mouse)等,作为机械将与当前的状态/结果等相关的信息传递给人的部件,包含液晶屏幕、仪表(meter)、灯(lamp)、扬声器(speaker)等。
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是在作为主-从控制系统的控制系统1中,经由网络(现场网络50)而连接于作为主机装置的上位控制器40的从机装置。
即,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控制上位控制器40(现场网络50)与设备20之间的通信。例如,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将连接于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的传感器等输入机器即设备20所检测出的传感(sensing)信息经由现场网络50发送至上位控制器40。并且,上位控制器40基于所获取的传感信息来执行用户程序,将该执行结果作为控制命令信号而经由现场网络50发送至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将经由现场网络50接收的控制命令输出至应动作的输出机器(执行器等设备20)。
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具备上位通信端口120,所述上位通信端口120连接用于经由现场网络50来与上位控制器40通信的传输电缆。而且,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连接用于与一个以上的设备20的各个进行通信的设备通信电缆30,且具备一个以上的设备通信端口110(1)、110(2)、…、110(n)。另外,以下的说明中,在无须特别区分设备通信端口110(1)、110(2)、…、110(n)的各个的情况下,简称作“设备通信端口110”。
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进行与现场网络50中的数据传输相关的处理,并且控制与设备20的数据收发(输入/输出)。尤其,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根据经由设备通信电缆30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1)、110(2)、…、110(n)的各个设备20的种类,利用以下的两个通信模式中的任一个来进行数据收发(输入/输出)。
即,在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为现有的标准(Standard)设备即设备20(S)的情况下,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与设备20(S)之间以“仅收发1位数据的第1模式”进行通信。而且,在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为智能(intelligent)的(具体而言,可通信(Communication)的)设备即设备20(C)的情况下,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与设备20(S)之间以“收发比1位大的数据的第2模式”进行通信。
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在以第1模式进行通信时,与设备20(S)之间仅收发(输入/输出)二值化数据。具体而言,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能够收集(接收)例如作为传感器的设备20(S)检测到(导通)或者未检测到(关闭)某些对象物之类的信息等。即,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从设备20(S)接收1位输出数据。而且,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能够输出(发送)使作为规定输出对象(例如执行器等)的设备20(S)激活(导通)或非激活(关闭)的指令。即,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对设备20(S)发送1位输入数据。
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在以第2模式进行通信时,与设备20(C)之间除了前述的二值化数据(1位数据)以外,还能够收发(输入/输出)模拟(analog)数据。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通过以第2模式进行通信,从而能够从设备20(C)获取作为模拟数据的设备20(C)的通信特性(property)、设备参数及识别数据(识别信息)等。
设备20例如为传感器等输入机器或者执行器(Actuator)等输出机器。执行器将输入转换为物理运动,主动地进行工作或驱动。
在控制系统1中,设备20为现有的标准(Standard)设备即设备20(S)或智能的(具体而言,可与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之间进行通信(Communication)的)设备即设备20(C)。设备20(S)与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之间,以“仅收发1位数据”的第1模式进行通信。设备20(C)与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之间,以“收发比1位大的数据”的第2模式进行通信。
(对于设备通信管理单元)
至此为止,对于控制系统1以及控制系统1中所含的装置(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设备20、上位控制器40、支持工具60)的概要,使用图2进行了说明。接下来,对于控制系统1中所含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使用图1等来说明其构成及处理的内容等。在参照图1来说明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的详细情况之前,为了便于理解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对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的概要整理如下。
(设备通信管理单元的概要)
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从机装置)经由现场网络50(网络)连接于作为主机装置的上位控制器40(控制器),且具备连接设备20的设备通信端口110(通信端口),所述从机装置包括:模式设定部104,设定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是以第1模式进行通信,还是以第2模式进行通信,所述第1模式是仅接收1位数据的模式,所述第2模式是接收比1位大的数据的模式;以及输出数据生成部105(发送部),在模式设定部104设定为所述第1模式时,使用如下数据格式来将从以所述第1模式进行通信的设备20接收的数据(经由上位通信控制部130)传输至现场网络50,所述数据格式是在模式设定部104设定为所述第2模式时从设备20接收的数据传输至所述现场网络50所使用的数据格式。
根据所述构成,输出数据生成部105使用将在模式设定部104设定为所述第2模式时从设备20获取的数据(经由上位通信控制部130)传输至现场网络50所使用的所述数据格式,将在设定为所述第1模式时从设备20获取的数据经由上位通信控制部130传输至现场网络50。即,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对于从设备20获取的数据,不论与设备20是以所述第1模式进行通信还是以所述第2模式进行通信,均使用所述数据格式来传输至现场网络50。
此处,在根据与设备20是以所述第1模式进行通信,还是以所述第2模式进行通信,而传输至现场网络50所使用的数据格式不同的情况下,上位控制器40必须获取以下信息。即,上位控制器40必须获取上位控制器40所接收的来自设备20的数据是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以所述第1模式从设备20接收的数据,还是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以所述第2模式从设备20接收的数据的相关信息。而且,上位控制器40必须获取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以所述第1模式从设备20接收的数据如何保存至与所述第1模式对应的数据格式及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以所述第2模式从设备20接收的数据如何保存至与所述第2模式对应的数据格式的相关信息。
另一方面,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对于从设备20接收的数据,不论与设备20是以所述第1模式进行通信还是以所述第2模式进行通信,均使用所述数据格式来传输至现场网络50。
因此,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起到能够使用于将从设备20接收的数据传输至现场网络50的数据格式简单化,且能够使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及上位控制器40中的处理简单化的效果。
而且,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对于从设备20接收的数据,不论与设备20是以所述第1模式进行通信还是以所述第2模式进行通信,均使用共用的所述数据格式来传输至现场网络50,因此起到无须变更上位控制器40中的接收处理等,便能够容易地更换连接于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的设备20的效果。
(设备通信管理单元的细节)
以上说明了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的概要,接下来使用图1来说明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的构成的细节。
图1是表示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的主要部分构成的框图。图1所示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为包含设备通信控制部100、设备通信端口110、上位通信端口120、上位通信控制部130及存储部140的构成。另外,为了确保记载的简洁性,与本实施方式无直接关系的构成已从说明及框图中省略。但是,基于实施的实情,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也可具备该被省略的构成。
设备通信端口110是用于经由设备通信电缆30来与设备20进行通信的传输电缆所连接的接口。上位通信端口120是用于经由现场网络50来与上位控制器40进行通信的传输电缆所连接的接口。
上位通信控制部130经由现场网络50来统一控制与上位控制器40的通信。上位通信控制部130包含现场总线控制部131、上位通信接收处理部132及上位通信发送处理部133。
现场总线控制部131对经由现场网络50的数据传输进行管理。上位通信接收处理部132接收从上位控制器40经由现场网络50发送的上位通信帧并解码成数据后,输出至现场总线控制部131。上位通信发送处理部133根据从现场总线控制部131输出的数据重新生成上位通信帧,并经由现场网络50来重新发送(转送(forward))。现场总线控制部131协同上位通信接收处理部132及上位通信发送处理部133,在每个预定的控制周期,经由现场网络50与上位控制器40之间收发数据。
上位通信控制部130发送IO映射至上位控制器40(现场网络50),所述IO映射表示设备20(例如与从设备20输出的数据对应的数据)如何分配存储器空间及I/O空间。对于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能够分配给上位控制器40的IO映射,详细情况会于后叙述。
设备通信控制部100统一控制与设备20的通信相关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的功能。图示的设备通信控制部100中包含作为功能块(block)的设备通信处理部101、设备通信接收处理部102、设备通信发送处理部103、模式设定部104、输出数据生成部105及比对部106。
设备通信处理部101控制与设备20的通信,包含设备通信接收处理部102与设备通信发送处理部103。设备通信处理部101能够执行以下四个功能。
第一,设备通信处理部101接收来自模式设定部104的模式设定指示(指示与设备20是以第1模式进行通信还是以第2模式进行通信的信息),并以所述模式设定指示所指定的通信模式来进行与设备20的通信。
第二,设备通信处理部101在模式设定部104将某设备通信端口110的比对功能设为无效或解除时,使所述某设备通信端口110作为以第1模式进行通信的通信端口(具体而言,可仅收发“1位数据(数字数据)”的通信端口)进行动作。设备通信处理部101在模式设定部104将某设备通信端口110的比对功能设为有效时,使所述某设备通信端口110作为以第2模式进行通信的通信端口(具体而言,可收发“1位数据(数字数据)”与“模拟数据”的通信端口)进行动作。
第三,设备通信处理部101从比对部106获取设备通信端口110(1)、110(2)、…、110(n)的各个中的比对结果(比对正常/比对异常)。设备通信处理部101在从比对部106获取关于某设备通信端口110的“预定连接的设备20(注册设备)与实际连接的设备20(实际设备)一致(比对正常)”这一比对结果时,维持所述某设备通信端口110中的通信。设备通信处理部101在从比对部106获取关于某设备通信端口110的“预定连接的设备20(注册设备)与实际连接的设备20(实际设备)不一致(比对异常)”这一比对结果时,停止所述某设备通信端口110中的通信。另外,在尚未对某设备通信端口110执行比对部106的比对处理时,设备通信处理部101维持所述某设备通信端口110中的通信。
另外,所谓“预定连接的设备20(注册设备)”,是指已作为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1)、110(2)、…、110(n)的各个设备而注册的设备20。即,对于设备通信端口110(1)、110(2)、…、110(n)的各个,应连接的设备20(注册设备)已作为例如构成信息(配置数据(configuration data))而预先注册。即,所谓“预定连接的设备20(注册设备)”,是指设备20已预定作为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且已在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中注册作为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例如,“预定连接的设备20(注册设备)”的识别信息作为关于设备通信端口110(1)、110(2)、…、110(n)的各个的构成信息(配置数据),而保存(注册)至构成设定信息表141中。
第四,设备通信处理部101进而在设备通信端口110上连接有设备20时,向所连接的设备20输出询问“自装置(设备20)是现有的标准设备即设备20(S),还是智能设备即设备20(C)”的信号(例如WURQ)。并且,从收到所述信号(WURQ)的设备20接收表示针对“自装置(设备20)是设备20(S)还是设备20(C)”的回答的信号。设备通信处理部101通过接收所述表示回答的信号,从而能够识别出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是设备20(S)还是设备20(C)”。设备通信处理部101将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是设备20(S)还是设备20(C)”的识别结果通知给模式设定部104等。
设备通信处理部101例如也可根据有无收到表示针对所述信号(WURQ)的回答的信号,来判定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是设备20(S)还是设备20(C)”。
即,在收到所述信号(WURQ)的设备20(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是设备20(C)的情况下,设备20将表示“自装置(设备20)是智能设备即设备20(C)”的信号(表示针对所述询问的回答的信号)发送至设备通信处理部101。在收到所述信号(WURQ)的设备20是设备20(C)的情况下,设备通信处理部101从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更准确地说是设备20(C)),接收表示针对所述询问的回答的信号(表示“自装置(设备20)是智能设备即设备20(C)”的信号)。设备通信处理部101通过接收所述表示回答的信号,能够判定为“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是设备20(C)”。
另一方面,在收到所述信号(WURQ)的设备20(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是设备20(S)的情况下,设备20不向设备通信处理部101发送表示针对所述信号(WURQ)的回答的信号。设备通信处理部101从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接收不到表示针对所述信号(WURQ)的回答的信号,由此能够判定“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是设备20(S)”。
另外,如后所述,不论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是设备20(S)还是设备20(C),模式设定部104均指示输出数据生成部105不切换分配给上位控制器40的IO映射。即,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在“比对功能:解除(第1模式)”的情况下与“比对功能:有效(第2模式)”的情况下,不切换IO映射。
因此,设备通信处理部101能够判定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是设备20(S)还是设备20(C)”,对于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而言并非必要的构成。而且,设备通信处理部101判定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是设备20(S)还是设备20(C)”的方法并不限于所述方法。设备通信处理部101能够利用现有用于判定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是设备20(S)还是设备20(C)”的方法,来判定“是设备20(S)还是设备20(C)”。
设备通信接收处理部102从设备通信端口110(1)、110(2)、…、110(n)的各个,经由设备通信电缆30接收来自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1)、110(2)、…、110(n)的各个的设备20(1)、20(2)、…、20(n)的输出数据。
当设备20为设备20(S)时,来自设备20的输出数据为1位数据(例如,作为传感器的设备20检测到(导通)或未检测到(关闭)某些对象物之类的导通/关闭信息等二值化数据)。设备通信接收处理部102在以第1模式与设备20(S)进行通信时,仅接收所述1位数据。
当设备20为设备20(C)时,来自设备20的输出数据除了1位数据(例如,作为传感器的设备20检测到(导通)或未检测到(关闭)某些对象物之类的导通/关闭信息等二值化数据)以外,还包含与设备20的通信特性、设备参数及识别数据(识别信息)等相关的模拟数据。设备通信接收处理部102在以第2模式与设备20(C)进行通信时,接收所述1位与模拟数据。设备通信接收处理部102以第2模式与设备20(C)进行通信时接收的模拟数据中包含设备20(C)的识别信息。
设备通信发送处理部103从设备通信端口110(1)、110(2)、…、110(n)的各个,经由设备通信电缆30向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1)、110(2)、…、110(n)的各个的设备20(1)、20(2)、…、20(n),发送来自上位控制器40的控制命令等输入数据。
当设备20为设备20(S)时,对设备20的输入数据为1位数据(例如,使作为执行器的设备20激活(导通)或非激活(关闭)的指令数据)。设备通信发送处理部103在以第1模式与设备20(S)进行通信时,仅发送所述1位数据。
当设备20为设备20(C)时,对设备20的输入数据除了1位数据(例如,使作为执行器的设备20激活(导通)或非激活(关闭)的指令数据)以外,还包含与针对设备20的其他控制等相关的模拟数据。设备通信发送处理部103在以第2模式与设备20(C)进行通信时,发送所述1位与模拟数据。
模式设定部104执行以下的(a)、(b)、(c)这三个功能。
功能(a):模式设定部104生成模式设定指示,所述模式设定指示将设备20(1)、20(2)、…、20(n)的各个“是以第1模式进行通信还是以第2模式进行通信”指示给设备通信处理部101,所述设备20(1)、20(2)、…、20(n)与设备通信端口110(1)、110(2)、…、110(n)的各个连接。模式设定部104将所生成的模式设定指示输出至设备通信处理部101。
即,模式设定部104对设备通信处理部101指示设备20(1)、20(2)、…、20(n)的各个的通信模式,所述设备20(1)、20(2)、…、20(n)的各个与设备通信端口110(1)、110(2)、…、110(n)的各个连接。
此处,模式设定部104能够以下述方式来决定与设备20(1)、20(2)、…、20(n)的各个“是以第1模式进行通信还是以第2模式进行通信”。
第一,模式设定部104能够参照存储部140中保存的构成设定信息表141,来决定与设备20(1)、20(2)、…、20(n)的各个“是以第1模式进行通信还是以第2模式进行通信”。即,模式设定部104参照构成设定信息表141来获取与下述内容相关的信息,即,与信息设备通信端口110(1)、110(2)、…、110(n)的各个所连接的设备20(1)、20(2)、…、20(n)的各个“是以第1模式进行通信还是以第2模式进行通信”。并且,模式设定部104能够使用所获取的信息,而生成对于设备通信端口110(1)、110(2)、…、110(n)的各个来指示“是以第1模式进行通信还是以第2模式进行通信”的模式设定指示。
第二,模式设定部104能够经由现场网络50接收与通过通信电缆70连接于上位控制器40的支持工具60所受理的用户操作对应的指示,并基于所述指示,生成对设备通信端口110(1)、110(2)、…、110(n)的各个指示“是以第1模式进行通信还是以第2模式进行通信”的模式设定指示。
第三,模式设定部104能够通过从设备通信接收处理部102获取以下信息,从而生成指示与设备20(1)、20(2)、…、20(n)的各个“是以第1模式进行通信还是以第2模式进行通信”的模式设定指示,所述设备20(1)、20(2)、…、20(n)的各个与设备通信端口110(1)、110(2)、…、110(n)的各个连接。即,模式设定部104从设备通信接收处理部102获取与下述内容相关的判定信息,即,与设备通信端口110(1)、110(2)、…、110(n)的各个连接的设备20(1)、20(2)、…、20(n)的各个“是设备20(S)还是设备20(C)”。并且,模式设定部104在连接于某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为设备20(S)时,生成对所述某设备通信端口110指示“以第1模式进行通信”的模式设定指示。模式设定部104在连接于某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为设备20(C)时,生成对所述某设备通信端口110指示“以第2模式进行通信”的模式设定指示。
功能(b):模式设定部104也向比对部106指示设备通信端口110(1)、110(2)、…、110(n)的各个中的比对功能的有效/无效/解除。例如,模式设定部104在从支持工具60获取关于某设备通信端口110中的比对功能的有效/无效的指示时,向比对部106指示所述某设备通信端口110中的比对功能的有效/无效。
模式设定部104在从设备通信接收处理部102收到连接于某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为设备20(S)的通知时,向比对部106指示所述某设备通信端口110中的比对功能的解除。而且,模式设定部104在从设备通信接收处理部102收到连接于某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为设备20(C)的通知时,向比对部106指示所述某设备通信端口110中的比对功能的有效。
即,模式设定部104向比对部106指示设备通信端口110(1)、110(2)、…、110(n)的各个中的比对功能的有效/无效/解除。
功能(c):模式设定部104进一步向输出数据生成部105通知设备通信端口110(1)、110(2)、…、110(n)的各个中的比对功能的有效/无效/解除。例如,模式设定部104在从支持工具60获取关于某设备通信端口110中的比对功能的有效/无效的指示时,将所述某设备通信端口110中的比对功能的有效/无效通知给输出数据生成部105。
模式设定部104在从设备通信接收处理部102收到连接于某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为设备20(S)的通知时,将所述某设备通信端口110中的比对功能的解除通知给输出数据生成部105。而且,模式设定部104在从设备通信接收处理部102收到连接于某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为设备20(C)时,将所述某设备通信端口110中的比对功能的有效通知给输出数据生成部105。
即,模式设定部104向输出数据生成部105通知设备通信端口110(1)、110(2)、…、110(n)的各个中的比对功能的有效/无效/解除。
如以上所述,模式设定部104指示设备通信端口110(1)、110(2)、…、110(n)的各个中的、通信模式(第1模式或第2模式)及比对功能的有效/无效/解除。例如,模式设定部104能够将设备通信端口110(1)、110(3)、110(4)、…、110(n)的各个中的比对功能设为有效,而将设备通信端口110(2)中的比对功能设为解除。
输出数据生成部105将来自设备20(1)、20(2)、…、20(n)的输出数据保存至规定数据格式的规定位置,生成用于对上位控制器40(现场网络50)发送的数据。
输出数据生成部105基于从模式设定部104通知的比对功能的有效/无效/解除,生成用于对上位控制器40(现场网络50)发送的数据。
输出数据生成部105尤其在从模式设定部104收到某设备通信端口110中的比对功能为有效的通知的情况下与在从模式设定部104收到所述某设备通信端口110中的比对功能为解除的通知的情况下,使用相同的数据格式,根据经由所述某设备通信端口110获取的数据来生成用于对上位控制器40(现场网络50)发送的数据。
即,输出数据生成部105在模式设定部104指示“比对功能的解除”时,使用“在模式设定部104设定为所述第2模式时将从设备20接收的数据传输至现场网络50所使用的数据格式”,将“从以所述第1模式进行通信的设备20接收的数据”(经由上位通信控制部130)传输至现场网络50。
输出数据生成部105所用的“在设定为所述第2模式时用于将从设备20接收的数据传输至现场网络50的数据格式”,与在模式设定部104指示有“比对功能的解除”时输出数据生成部105所使用的、“用于将从设备20接收的数据传输至现场网络50的数据格式”相同。对于输出数据生成部105所生成的数据的详细情况,使用下表2及图5~图6(B-1)至图6(B-4)来进行说明。
比对部106能够对设备通信端口110(1)、110(2)、…、110(n)的各个,执行对预定连接的设备20(注册设备)与实际连接的设备20(实际设备)是否一致进行判定的比对处理。
比对部106例如参照存储部140中保存的构成设定信息表141,对于设备通信端口110(1)、110(2)、…、110(n)的各个,获取预定连接的设备20(注册设备)的识别信息。而且,比对部106从设备通信接收处理部102获取与设备通信端口110(1)、110(2)、…、110(n)的各个实际连接的设备20(尤其是设备20(C))的识别信息。如前所述,设备通信接收处理部102以第2模式与设备20(C)进行通信时所接收的模拟数据中包含设备20(C)的识别信息。并且,比对部106对设备通信端口110(1)、110(2)、…、110(n)的各个,执行对预定连接的设备20(注册设备)的识别信息与实际连接的设备20(尤其是设备20(C))的识别信息是否一致进行判定的比对处理。
比对部106基于来自模式设定部104的比对功能的有效/无效/解除的指示,来执行或不执行比对处理。具体而言,比对部106在获取来自模式设定部104的比对功能:有效的指示时,执行比对处理。比对部106在获取来自模式设定部104的比对功能:无效或比对功能:解除的指示时,不执行比对处理。
比对部106在对设备通信端口110(1)、110(2)、…、110(n)的各个执行了比对处理的情况下,将比对结果(比对正常/比对异常)通知给设备通信处理部101。
存储部140保存有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所使用的各种数据。即,存储部140保存有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所执行的(1)控制程序、(2)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程序、(3)用于执行各种功能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 program)及(4)在执行该应用程序时读出的各种数据。所述(1)~(4)的数据例如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Memory,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EEPROM(注册商标))、硬盘驱动器(Hard Disc Drive,HDD)等非易失性存储装置中。而且,存储部140保存有构成设定信息表141。
构成设定信息表141关于设备通信端口110(1)、110(2)、…、110(n)的各个,保存有包含预定经由设备通信电缆30连接的设备20(尤其是设备20(C))的识别信息的构成信息(配置数据)。所谓设备20(尤其是设备20(C))的识别信息,例如是指设备20(尤其是设备20(C))的“厂商(vendor)ID”、“设备ID”、“序列号”及“版本(revision)(例如IO-Link版本)”。
(和与设备的通信模式相关的判定处理)
当某设备通信端口110由模式设定部104设定为第1模式时,设备通信处理部101与连接于该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以第1模式进行通信。当某设备通信端口110由模式设定部104设定为第2模式时,设备通信处理部101与连接于该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以第2模式进行通信。
此处,在开始第2模式通信时,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设备通信处理部101)首先必须判定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是现有的标准设备即设备20(S),还是智能设备即设备20(C)”。即,设备通信处理部101首先判定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是只能以第1模式进行通信的设备20(S),还是能以第2模式进行通信的设备20(C)。
设备通信处理部101例如通过以下的方法来判定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是只能以第1模式进行通信的设备20(S),还是能以第2模式进行通信的设备20(C)。即,设备通信处理部101向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输出一信号(例如为80μs、0.5A的电流脉冲的唤醒请求(WURQ)):请求发送回答“自装置是设备20(S)还是设备20(C)”的信息。然后,收到所述信号(WURQ)的设备20在自装置为设备20(C)时,将表示“自装置为设备20(C)”的意旨的信号发送至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另外,收到所述信号(WURQ)的设备20在自装置为设备20(C)时,也可对用于将自装置与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以第2模式进行通信时的最大通信速率(rate)通知给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的信号进行传输。
设备通信处理部101在从设备20收到表示“自装置为设备20(C)”的意旨的信号时,即判定“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为设备20(C)”。而且,设备通信处理部101在从设备20收到“自装置(设备20)与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以第2模式进行通信时的最大通信速率”时,能够识别出作为设备20(C)的设备20所支持的最高传输速度。
(设备比对处理)
当设备20(C)经由设备通信电缆30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时,比对部106执行比对处理。并且,当比对部106判定为“比对异常(实际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实际设备)与预定连接于该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注册设备)不一致)”时,设备通信处理部101停止该设备通信端口110中的通信。
此处,比对部106对实际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实际设备)与预定连接于该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注册设备)的“厂商ID”、“设备ID”及“版本”进行比对(第1比对型式(pattern))。
而且,比对部106也可对实际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实际设备)与预定连接于该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注册设备)的“厂商ID”、“设备ID”、“版本”及“序列号”进行比对(第2比对型式)。
此处,如前所述,比对部106对于设备通信端口110(1)、110(2)、…、110(n)的各个执行比对处理。例如,比对部106对实际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1)的设备20(实际设备)与预定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1)的设备20(注册设备)的“厂商ID”、“设备ID”及“版本”进行比对。而且,比对部106对实际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2)的设备20(实际设备)与预定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2)的设备20(注册设备)的“厂商ID”、“设备ID”及“版本”进行比对。比对部106也能够对设备通信端口110(1)、110(3)、110(4)、…、110(n)执行比对处理,而对设备通信端口110(2)不执行比对处理。
另外,当以第1比对型式来执行比对处理时,“序列号”不作为比对对象,因此即使将与注册设备为同形式的(即,“厂商ID”、“设备ID”及“版本”与注册设备相同的)设备20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比对部106也不会判定为比对异常。
如以上所述,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具备存储部140(尤其是构成设定信息表141),所述存储部140存储有包含预定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注册设备)的识别信息的构成信息。而且,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具备比对部106,所述比对部106在由模式设定部104设定为所述第2模式时,执行比对处理,而在由模式设定部104设定为所述第1模式时,不进行所述比对处理,所述比对处理是对从设备20接收的所述比1位大的数据中所含的设备20的识别信息(实际设备的识别信息)与存储部140所存储的所述构成信息中所含的识别信息(注册设备的识别信息)的一致进行判定。
根据所述构成,比对部106在模式设定部104设定为所述第2模式时,执行比对处理,而在模式设定部104设定为所述第1模式时,不进行所述比对处理,所述比对处理是对从设备20接收的所述比1位大的数据中所含的设备20的识别信息与存储部140所存储的所述构成信息中所含的识别信息的一致进行判定。即,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在模式设定部104设定为所述第2模式时,确认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实际设备)与预定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注册设备)是否一致,在模式设定部104设定为所述第1模式时,不确认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与预定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是否一致。
例如,当将预定以所述第2模式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更换为以所述第1模式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时,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对于以所述第1模式与设备通信端口110进行通信的设备20,不执行所述比对处理。
因此,起到下述效果,即,用户通过使用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从而能够容易地将预定以所述第2模式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更换为以所述第1模式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
(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
为了便于理解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对于与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同样地能够以第1模式或第2模式与设备20进行通信的、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使用下表1及图3~图4(A)以及图4(B-1)至图4(B-4)来进行说明。另外,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除了无法实现在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中的“比对功能:解除”的设定外,与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同样。因此,缩减对于现有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的构成的详细内容,而以与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的差异为中心来进行说明。
(连接设备的更换)
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与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的差异尤其在更换所连接的设备20的状况下变得明确。因此,以下首先使用图3,对于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来说明更换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例如设备通信端口110(2))的设备20的状况。
图3是表示将连接于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的某设备通信端口110(例如设备通信端口110(2))的设备20(C2)更换为设备20(S1)的状况的图。
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也与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同样,对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2)的设备20执行比对处理。并且,当判定为“比对异常(实际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2)的设备20(实际设备)与预定连接于该设备通信端口110(2)的设备20(注册设备)不一致)”时,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停止该设备通信端口110(2)中的通信。
例如,当预定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2)的设备20(C2)(注册设备)发生故障等而要更换时,在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中,例如当以第1比对型式来执行比对处理时,使与设备20(C2)(注册设备)同形式的设备20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2)。
如前所述,第1比对型式的比对是对“厂商ID”、“设备ID”及“版本”进行比对,“序列号”不作为比对对象。因此,即使将与注册设备为同形式的(即,“厂商ID”、“设备ID”及“版本”与注册设备相同的)设备20连接于所述某设备通信端口,也不会判定为比对异常。
而且,在更换的紧急性高的情况下,在可与设备20(C2)(注册设备)更换的设备(更换用设备)到达之前,使用支持工具60等来将针对设备通信端口110(2)的比对功能设为无效,并更换为同大小的通用设备(例如设备20(S1))。
但是,此种更换方法中,能够连接于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的设备通信端口110(2)的设备受到限制,因此有可能存在紧急时没有可更换设备的事态。此时,在更换用设备到货之前,无法在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的设备通信端口110(2)上连接任何设备来使用。
进而,在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中,在欲将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2)的设备20由智能设备20(C2)改为现有的设备20(S1)时,即,在欲将与设备通信端口110(2)相关的比对功能设为无效时,会产生如下问题。
第一,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将从以第1模式与设备通信端口110(2)进行通信的设备20(S1)接收的数据发送至上位控制器40时,需要图4(A)所示的“第1模式输入数据”映射的分配。对于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由于“第1模式输入数据”映射关系到上位控制器40的分配,因此必须时常分配给上位控制器40。
因此,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在设备通信端口110与设备20经常以第2模式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不需要图4(A)所例示的“第1模式输入数据”映射的分配,由此会压迫上位通信(经由现场网络50的通信)的通信频带。
第二,在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中,当欲将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2)的设备20由智能设备20(C2)改为现有的设备20(S1)时,用户必须变更上位控制器40中的程序。即,在上位控制器40接收到设备通信端口110(2)从设备20接收到的数据时,必须配合将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2)的设备20由设备20(C2)改为设备20(S1)的情况,来变更上位控制器40中的用于接收处理的程序等。
具体而言,必须配合将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2)的设备20由以第2模式与设备通信端口110(2)进行通信的设备20(C2)变更为以第1模式与设备通信端口110(2)进行通信的设备20(S1)的情况,而如下所述般变更上位控制器40中的用于接收处理的程序等。
即,从以第2模式与设备通信端口110(2)进行通信的设备20(C2)获取的数据在由输出数据生成部105保存至图4(B-2)所示的“第2模式输入数据(2)”后,(经由上位通信控制部130)传输至现场网络50。另外,在图4(B-2)所示的“第2模式输入数据(2)”中,从设备20(C2)输出的导通/关闭信息被偏置(offset)为“位0”。
与此相对,从以第1模式与设备通信端口110(2)进行通信的设备20(S1)获取的数据(导通/关闭信息)将由输出数据生成部105偏置为图4(A)所示的“第1模式输入数据”映射的“位1”。
因此,必须配合将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2)的设备20由以第2模式与设备通信端口110(2)进行通信的设备20(C2)变更为以第1模式与设备通信端口110(2)进行通信的设备20(S1)的情况,而在上位控制器40中如下所述般变更接收处理的执行程序。即,必须将上位控制器40中的接收处理的执行程序由接收并处理“第2模式输入数据(2)”的程序,变更为接收并处理“第1模式输入数据”映射的程序。
进而,设备20(C2)所输出的导通/关闭信息被偏置为“第2模式输入数据(2)”中的“位0”,与此相对,设备20(S1)所输出的导通/关闭信息被偏置为“第1模式输入数据”映射的“位1”。因此,为了接收并处理设备通信端口110(2)所获取的数据,上位控制器40必须将接收处理的执行程序由参照“第2模式输入数据(2)”中的“位0”的程序,变更为参照“第1模式输入数据”映射的“位1”的程序。
即,在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中,根据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的种类(具体而言,是设备20(S)还是设备20(C)),对将设备20所输出的数据传输至现场网络50(上位控制器40)时所用的数据格式及所述数据格式中的数据保存位置进行切换。因此,必须在上位控制器40中装入下述程序,即使所述数据格式及所述数据格式中的数据保存位置进行了切换,所述程序也能够正确接收并处理设备20所输出的数据。因此,在利用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时,上位控制器40中的程序的设计工时大。
(比对功能的有效/无效与IO映射的切换)
下表1是说明对于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分配给上位控制器40的IO映射与比对功能的有效/无效,关联于通信模式的情况的图。
表1
上表1所示的第二行表示了:在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中,当设备通信端口110被设定为第2模式时,设备通信端口110中的比对功能为“有效”。进而,上表1所示的第二行表示了:第2模式时(即“比对功能:有效”时)的IO映射成为图4(B-1)~图4(B-4)所例示的、“第2模式输入数据”映射(第2模式输入数据(1)~第2模式输入数据(4)的各个)。
上表1所示的第三行(输入)及第四行(输出)表示了:在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中,当设备通信端口110被设定为第1模式时,设备通信端口110中的比对功能为“无效”。进而,上表1所示的第三行(输入)及第四行(输出)表示了:第1模式时(即“比对功能:无效”时)的IO映射成为图4(A)所例示的、“第1模式输入数据”映射。
如以上所说明般,在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中,根据比对功能的有效/无效(具体而言,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是设备20(S)还是设备20(C))来切换IO映射。
(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中的IO映射)
图4(A)以及图4(B-1)至图4(B-4)是对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发送至上位控制器40的IO映射进行说明的图。
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能够分配给上位控制器40的IO映射(上位通信控制部130发送至上位控制器40的IO映射)包含图4(A)所例示的“第1模式输入数据”映射与图4(B-1)~图4(B-4)的各个所例示的设备通信端口110(1)、110(2)、…、110(4)的各个的“第2模式输入数据”。
图4(A)表示了“第1模式输入数据”映射的示例。当某设备通信端口110的通信模式被设定为第1模式时,连接于该某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所输出的导通/关闭信息等二值化数据被分配给“第1模式输入数据”映射。通过将设备通信端口110的通信模式设定为第1模式,从而能够将无法以第2模式进行通信的设备20(S)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来使用。
在“第1模式输入数据”映射中,以第1模式与设备通信端口110(1)、110(2)、…、110(n)的各个进行通信的设备20(1)、20(2)、…、20(n)所输出的导通/关闭信息等二值化数据(1位数据)并列保存。即,在“第1模式输入数据”映射中,以第1模式从设备20(1)、20(2)、…、20(n)获取的二值化数据在“第1模式输入数据”映射中的位偏置位置对应于设备通信端口110(1)、110(2)、…、110(n)的端口号。例如,如图4(A)所例示般,设备20(1)所输出的二值化数据(DI1)被保存于“位0”,设备20(2)所输出的二值化数据(DI2)被保存于“位1”,设备20(3)所输出的二值化数据(DI3)被保存于“位2”。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通过将以第1模式与设备通信端口110(1)、110(2)、…、110(n)的各个进行通信的设备20(1)、20(2)、…、20(n)所输出的二值化数据并列发送至上位控制器40,从而欲有效率地与上位控制器40进行通信。
图4(B-1)~图4(B-4)分别例示了保存有设备通信端口110(1)、110(2)、…、110(4)的各个以第2模式从设备20(C1)、20(C2)、…、20(C4)接收的数据的“第2模式输入数据(1)~(4)”的各个。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将设备通信端口110(1)以第2模式从设备20(C1)接收的数据作为图4(B-1)所例示的第2模式输入数据(1),而发送至上位控制器40(现场网络50)。同样,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将设备通信端口110(2)、110(3)、110(4)的各个以第2模式从设备20(C2)、20(C3)、20(C4)的各个接收的数据,作为图4(B-2)、图4(B-3)、图4(B-4)分别例示的第2模式输入数据(2)、第2模式输入数据(3)、第2模式输入数据(4),而发送至上位控制器40(现场网络50)。
即,设备通信端口110(1)、110(2)、…、110(4)的各个以第2模式从设备20(C1)、20(C2)、…、20(C4)接收的数据作为“第2模式输入数据(1)”~“第2模式输入数据(4)”,而发送至上位控制器40(分配给上位控制器40)。
如以上所说明般,在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中,根据比对功能的有效/无效(具体而言,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是设备20(S)还是设备20(C))来切换IO映射。
具体而言,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在将从比对功能为无效的设备通信端口110(连接有设备20(S)的设备通信端口110)所获取的数据发送至现场网络50(上位控制器40)时,使用图4(A)所例示的“第1模式输入数据”映射。而且,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在将从比对功能为有效的设备通信端口110(连接有设备20(C)的设备通信端口110)所获取的数据发送至现场网络50(上位控制器40)时,使用图4(B-1)~图4(B-4)所例示的“第2模式输入数据”数据格式。
另外,“第2模式输入数据(1)”~“第2模式输入数据(4)”各自的数据大小是配合以第2模式与设备通信端口110(1)、110(2)、…、110(4)的各个进行通信的设备20(C1)~20(C4)各自的IO大小(能以第2模式来收发的数据的大小),而在1字节(byte)~32字节内可变。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中的设备更换方法)
为了便于理解在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中执行的处理,首先将在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中执行的处理整理如下。
即,在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中执行的处理是一种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从机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经由现场网络50(网络)连接于作为主机装置的上位控制器40(控制器),且具备连接设备20的设备通信端口110(通信端口),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模式设定步骤,设定从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是以第1模式进行通信,还是以第2模式进行通信,所述第1模式是仅接收1位数据的模式,所述第2模式是接收比1位大的数据的模式;以及发送步骤,当在所述模式设定步骤中设定为所述第1模式时,使用如下数据格式来将从以所述第1模式进行通信的设备20接收的数据传输至现场网络50,所述数据格式是在所述模式设定步骤中设定为所述第2模式时从设备20接收的数据传输至现场网络50所使用的数据格式。
根据所述方法,所述发送步骤使用在所述模式设定步骤设定为所述第2模式时从设备20获取的数据传输至现场网络50所使用的所述数据格式,将在设定为所述第1模式时从设备20获取的数据传输至现场网络50。即,所述控制方法对于从设备20获取的数据,不论与设备20是以所述第1模式进行通信还是以所述第2模式进行通信,均使用所述数据格式来传输至现场网络50。
此处,在根据与设备20是以所述第1模式进行通信,还是以所述第2模式进行通信,而传输至现场网络50所用的数据格式不同的情况下,上位控制器40必须获取以下信息。即,上位控制器40必须获取上位控制器40所接收的来自设备20的数据是以所述第1模式从设备20接收的数据,还是以所述第2模式从设备20接收的数据的相关信息。而且,上位控制器40必须获取以所述第1模式从设备20接收的数据如何保存至与所述第1模式对应的数据格式及以所述第2模式从设备20接收的数据如何保存至与所述第2模式对应的数据格式的相关信息。
另一方面,所述控制方法对于从设备20接收的数据,不论与设备20是以所述第1模式进行通信还是以所述第2模式进行通信,均使用所述数据格式来传输至现场网络50。因此,所述控制方法起到下述效果,即,能够使用于将从设备20接收的数据传输至现场网络50的数据格式简单化,且能够使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及上位控制器40中的处理简单化。
而且,所述方法对于从设备20接收的数据,不论与设备20是以所述第1模式进行通信还是以所述第2模式进行通信,均使用共用的所述数据格式来传输至现场网络50,因此起到无须变更所述主机装置中的接收处理等,便能够容易地更换连接于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的设备的效果。
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不同于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能够进行“比对功能:解除”的设定。即,当从设备通信处理部101收到连接于某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为设备20(S)的通知时,模式设定部104执行以下的(a)~(c)这三个处理。即,模式设定部104(a)指示设备通信处理部101以第1模式与设备20(S)进行通信。而且,模式设定部104(b)指示比对部106“解除(不执行比对处理)”所述某设备通信端口110中的比对处理。进而,模式设定部104(c)向输出数据生成部105通知所述某设备通信端口110中的比对处理“已被解除(未执行比对处理)”。以下说明详细情况。
另外,“比对功能:无效”时及“比对功能:有效”时,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所执行的处理与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同样,因此,以下以“比对功能:解除”时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所执行的处理为中心进行说明。
(比对功能的有效或解除)
下表2是说明对于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分配给上位控制器40的IO映射,不论通信模式如何均设为相同的情况的图。即,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在“比对功能:解除(第1模式)”的情况下与在“比对功能:有效(第2模式)”的情况下,不切换IO映射。具体而言,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不需要将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将从以第1模式进行通信的设备20获取的数据发送至上位控制器40时所用的“第1模式输入数据”映射(图4(A)所例示的映射)预先分配给上位控制器40。以下说明详细情况。
表2
(比对功能:有效时)
上表2所示的第二行表示了:在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中,当某设备通信端口110被设定为第2模式时,所述某设备通信端口110中的比对功能被设定为“有效”的情况。
例如,当从设备通信处理部101收到连接于某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为设备20(C)的通知时,模式设定部104执行以下的(a)~(c)这三个处理。即,模式设定部104(a)指示设备通信处理部101以第2模式与设备20(C)进行通信。而且,模式设定部104(b)向比对部106指示所述某设备通信端口110中的比对处理为“有效(执行比对处理)”。进而,模式设定部104(c)向输出数据生成部105通知所述某设备通信端口110中的比对处理为“有效”。
在上表2所示的第二行中,进而表示了:第2模式时(即“比对功能:有效”时)的IO映射成为图6(B-1)~图6(B-4)所例示的、“第2模式输入数据”般的情况(各端口的“第2模式输入数据”)。
即,在设定为第2模式的设备通信端口110中获取的数据(以第2模式与设备20进行通信而获取的数据)被保存至图6(B-1)~图6(B-4)所例示的数据格式(“第2模式输入数据”数据格式),并(经由上位通信控制部130)传输至现场网络50(上位控制器40)。
图6(B-1)~图6(B-4)分别与图4(B-1)~(B-4)的各个同样,例示了保存有设备通信端口110(1)、110(2)、…、110(4)的各个以第2模式从设备20(C1)、20(C2)、…、20(C4)接收的数据的“第2模式输入数据(1)~(4)”的各个。
输出数据生成部105将在设定为第2模式的设备通信端口110中获取的数据(以第2模式与设备20进行通信而获取的数据),即,将在设为比对功能:有效的设备通信端口110中获取的数据,保存至图6(B-1)~图6(B-4)(即,图4(B-1)~图4(B-4))所例示的“第2模式输入数据”数据格式,并(经由上位通信控制部130)传输至现场网络50(上位控制器40)。设备通信端口110(1)、110(2)、…、110(4)的各个以第2模式从设备20(C1)、20(C2)、…、20(C4)接收的数据作为“第2模式输入数据(1)”~“第2模式输入数据(4)”而发送至上位控制器40。
(比对功能:解除时)
上表2所示的第三行表示了:在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中,当某设备通信端口110被设定为第1模式时,所述某设备通信端口110中的比对功能设定为“解除”的情况。
例如,当从设备通信处理部101收到连接于某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为设备20(S)的通知时,模式设定部104执行以下的(a)~(c)这三个处理。即,模式设定部104(a)指示设备通信处理部101以第2模式与设备20(S)进行通信。而且,模式设定部104(b)指示比对部106“解除(不执行比对处理)”所述某设备通信端口110中的比对处理。进而,模式设定部104(e)向输出数据生成部105通知所述某设备通信端口110中的比对处理为“解除”。
即,当从设备通信处理部101收到连接于某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为设备20(S)的通知时,模式设定部104指示设备通信处理部101在所述某设备通信端口110中以第1模式与设备20(S)进行通信。
从模式设定部104收到所述指示的设备通信处理部101(设备通信接收处理部102及设备通信发送处理部103)在所述某设备通信端口110中,以第1模式与设备20(S)进行通信。即,设备通信处理部101能够在所述某设备通信端口110中,与并非设备20(C)的、例如作为通用的导通/关闭传感器的设备20(S)进行通信(能够将设备20(S)连接于所述某设备通信端口110)。
在上表2所示的第三行中,进而表示了:第1模式时(即“比对功能:解除”时)的IO映射成为图5(A)及图5(B)以及图6(B-1)~图6(B-4)所例示的、“第2模式输入数据”般的情况。
即,从模式设定部104收到“所述某设备通信端口110中的比对处理为:解除(连接于所述某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为设备20(S))”的通知的输出数据生成部105将执行以下处理。
输出数据生成部105对于在所述某设备通信端口110中获取的第1模式输入数据(即,在所述某设备通信端口110中,以第1模式与设备20(S)进行通信而获取的数据),利用图5(A)及图5(B)以及图6(B-1)至图6(B-4)所例示的“第2模式输入数据”数据格式,(经由上位通信控制部130)传输至现场网络50(上位控制器40)。具体而言,输出数据生成部105将在所述某设备通信端口110中获取的第1模式输入数据(设备20(S)所输出的导通/关闭信息等二值化数据、1位数据)偏置(保存)至“第2模式输入数据”数据格式的“位0”。而且,输出数据生成部105在“第2模式输入数据”数据格式的“位0”以外的位置保存固定值(例如“0”)。
输出数据生成部105在获取来自模式设定部104的比对功能:解除的通知时,将保存有所述数据的“第2模式输入数据”(第1模式输入数据:位0、固定值(例如“0”):位1~位15等),作为在所述某设备通信端口110中获取的数据,(经由上位通信控制部130)传输至现场网络50(上位控制器40)。
即,用于将从所述某设备通信端口110获取的数据(经由上位通信控制部130)传输至现场网络50(上位控制器40)的IO映射不论对所述某设备通信端口110设定的通信模式(第1模式或第2模式)如何,均为相同。
具体而言,输出数据生成部105不论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例如传感器)是设备20(S)还是设备20(C),均将“在先头数据字节的第0位保存有设备20所输出的导通/关闭信息(二值化数据)的”第2模式输入数据,(经由上位通信控制部130)传输至现场网络50(上位控制器40)。
如以上所说明般,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中,输出数据生成部105在模式设定部104设定为所述第1模式时,将从设备20接收的所述1位数据保存至所述数据格式的规定位置,并且在所述数据格式的所述规定位置以外的位置保存规定值。
根据所述构成,输出数据生成部105在模式设定部104设定为所述第1模式时,将从设备20接收的所述1位数据保存至所述数据格式的规定位置,并且在所述数据格式的所述规定位置以外的位置保存规定值。即,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对于从设备20接收的数据,不论与设备20是以所述第1模式进行通信还是以所述第2模式进行通信,均使用所述数据格式来传输至现场网络50,且将以所述第1模式从设备20接收的数据保存至所述数据格式的所述规定位置。
因此,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起到下述效果,即,在使用所述数据格式来将以所述第1模式从设备20接收的数据传输至现场网络50时,无须每次都向上位控制器40通知将以所述第1模式从设备20接收的数据保存至所述数据格式的哪个位置。即,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起到下述效果,即,能够使用于将从设备20接收的数据传输至现场网络50的数据格式简单化,且能够使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及上位控制器40中的处理简单化。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所用的IO映射)
图5(A)及图5(B)是说明对于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发送至上位控制器40的数据,不根据设备通信端口110的通信模式(第1模式或第2模式)来切换数据格式/IO映射的情况的图。
具体而言,图5(A)表示比对功能:有效时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将设备通信端口110所接收的来自设备20的数据发送至上位控制器40时的IO映射的映像(image)。而且,图5(B)表示比对功能:解除时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将设备通信端口110所接收的来自设备20的数据发送至上位控制器40时的IO映射的映像。
(比对功能:有效时的数据例)
“比对功能:有效(即,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为设备20(C))”时,输出数据生成部105将图5(A)所示的数据(经由上位通信控制部130)传输至现场网络50(上位控制器40)。即,输出数据生成部105将设备通信端口110与设备20(C)以第2模式进行通信而获取的数据(比1位大的数据),保存至图6(B-1)至图6(B-4)所例示的“第2模式输入数据”数据格式,并传输至上位控制器40。
输出数据生成部105将在先头数据字节的第0位保存有设备20(C)所输出的导通/关闭信息(二值化数据)、且在第1位~第15位保存有上述以外的数据(设备20(C)的状态(status)信息等模拟数据)的“第2模式输入数据”数据格式,传输至上位控制器40。
(比对功能:解除时的数据例)
从设备通信处理部101收到“连接于某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为设备20(S)”的通知的模式设定部104指示输出数据生成部105将图5(B)所示的数据(经由上位通信控制部130)传输至现场网络50(上位控制器40)。即,输出数据生成部105将设备通信端口110与设备20(S)以第1模式进行通信而获取的数据(导通/关闭信息等二值化数据、1位数据)保存至图6(B-1)至图6(B-4)所例示的“第2模式输入数据”数据格式,并传输至上位控制器40。
输出数据生成部105将在先头数据字节的第0位保存有设备20(S)所输出的导通/关闭信息(二值化数据)、且在第1位~第15位保存有固定值(例如“0”)的“第2模式输入数据”数据格式,传输至上位控制器40。
如以上所说明般,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在“比对功能:解除(第1模式)”的情况下与在“比对功能;有效(第2模式)”的情况下,不需要切换IO映射。即,输出数据生成部105不论是在“比对功能:解除(第1模式)”的情况下,还是在“比对功能:有效(第2模式)”的情况下,均将从设备20获取的数据保存至“第2模式输入数据”数据格式,并(经由上位通信控制部130)传输至现场网络50(上位控制器40)。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不需要将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将从以第1模式进行通信的设备20获取的数据发送至上位控制器40时所用的“第1模式输入数据”映射(图4(A)所例示的映射)预先分配给上位控制器40。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的发送数据)
图6(B-1)至图6(B-4)是根据通信模式与设备通信端口来表示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发送至上位控制器40的数据的图。另外,图6(B-1)至图6(B-4)中,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为比对功能:解除,其他的设备通信端口110(1)、110(3)、110(4)设为比对功能:有效。
即,当从设备通信处理部101收到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2)的设备20已由设备20(C)变更为设备20(S)的通知时,模式设定部104(a)指示设备通信处理部101将设备通信端口110(2)的连接设定(通信模式)由第2模式变更为第1模式。
当从设备通信处理部101收到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2)的设备20为设备20(S)的通知时,模式设定部104(c)向输出数据生成部105通知设备通信端口110(2)中的比对处理已由“有效”变更为“解除”。
输出数据生成部105对于将从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2)的设备20(S)获取的数据(1位数据)发送至上位控制器40时所用的IO映射(数据格式),仍维持第2模式。即,输出数据生成部105将在先头数据字节的第0位保存有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2)的设备20(S)所输出的导通/关闭信息(二值化数据)、且在第1位~第15位保存有固定值(例如“0”)的“第2模式输入数据”数据格式(图6(B-2)所例示的数据),传输至上位控制器40。
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的输出数据生成部105即使在将设备20(S)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2)的情况下,仍将“第2模式输入数据”数据格式的“位0”设为设备20(S)所输出的导通/关闭信息等二值化数据(1位数据)的保存位置。
即,输出数据生成部105不论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是设备20(S)还是设备20(C),均将设备20所输出的导通/关闭信息等二值化数据(1位数据)保存至“第2模式输入数据”数据格式的先头数据字节的第0位。
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在预定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2)的设备20(C2)发生故障等而需要更换时,能够增加可容易地更换的设备的范围。具体而言,不需要上位控制器40的程序变更,用户能够取代设备20(C2)而将设备20(S1)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2)来使用。即,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不需要上位控制器40中的程序变更,能够将设备20(S)(例如通用的导通/关闭传感器)而非设备20(C)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2)。即使在设备20(C)故障等时,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无须变更上位控制器40的程序,也能够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的替代品(通用的设备20(S))较多。
因此,即使在预定连接于设备通信端口110的设备20(C)发生了故障等的情况下,也无须变更上位控制器40的程序,取而代之连接设备20(S)来使用,由此,即使在所注册的设备20(C)的订货期间,也不用停止控制系统1而能够使其运转。
(关于IO-Link)
在控制系统1中,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与设备20也可利用IO-Link(注册商标)来进行通信。对于IO-Link,以下说明概要。
IO-Link在IEC61131-9中以“用于小型传感器及执行器的单点数字通信接口(Single-drop digital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for small sensors andactuators)”(SDCI)这一名称而标准化,是用于作为控制装置的主机(PLC)(例如控制系统1中的上位控制器40)与传感器及执行器等设备(例如控制系统1中的设备20)之间的通信的标准化技术。IO-Link是用于主机(PLC)与传感器及执行器等设备的通信的新的点对点(point to point)串列通信协议(protocol)。
IO-Link不同于只能从设备向主机(PLC)发送导通/关闭信号(1位)的现有协议(例如控制系统1中的第1模式的通信协议),是能够进行32字节(256位)的数据收发(双向通信)的通信协议(例如控制系统1中的第2模式的通信协议)。通过将主机(PLC)与传感器及执行器等设备之间以IO-Link相连,从而对于来自现有只能接收导通/关闭信息等二值化数据的设备的信号,能够以32字节的数值数据的形式来获取。因此,例如在光电传感器的情况下,能够获取受光量、检测余裕度、内部温度等信息,除了有助于查明问题原因以外,还能够诊断制品寿命,变更与经年劣化相应的阈值等。
通过利用IO-Link,例如能够实现设备设定及维护等的自动化。而且,通过利用IO-Link,能够大幅简化主机(PLC)的编程,进而,能够实现配线电缆的成本削减等。作为设备的一例,可列举光电传感器与接近开关。
(IO-Link系统)
IO-Link系统包含IO-Link设备(一般为传感器、执行器或其组合)、标准的三线式传感器/执行器电缆以及IO-Link主机(例如控制系统1中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
此处,IO-Link主机具备一个或多个端口,在各端口可连接一台IO-Link设备。IO-Link主机与IO-Link设备进行点对点通信。IO-Link主机能够与IO-Link设备之间收发设备的识别信息、设备的通信特性、设备参数及过程(process)/诊断数据的信息等导通/关闭信息等二值化数据以外的信息(比1位大的数据),而非现有的导通/关闭信息等二值化数据(1位数据)。
所谓IO-Link设备,是指能够与IO-Link主机之间收发比1位大的数据的设备(例如控制系统1中的设备20(C))。
(两个通信模式)
IO-Link设备在被称作标准IO(Standard IO,SIO)的现有的数字更换模式(例如控制系统1中的第1模式)下,能够在无IO-Link主机的情况下进行动作,即,能够使用只能与传感器之间接收导通/关闭信息等二值化数据的主机来进行动作。同样,IO-Link主机能够使用SIO来使现有型设备(是与IO-Link主机之间只能接收导通/关闭信息等二值化数据的设备,例如,控制系统1中的设备20(S))进行动作。
IO-Link主机的端口保有配置数据。若某端口被设定为SIO模式,则IO-Link主机使该端口与现有的端口(只能收发导通/关闭信息等二值化数据的端口)同样地进行动作。若端口被设定为通信模式(COM模式)(例如控制系统1中的第2模式),则IO-Link主机能够与连接于该端口的设备(IO-Link设备;例如控制系统1中的设备20(C))收发比1位大的数据。
(关于比对功能)
通过利用IO-Link,能够从传感器及执行器等设备(IO-Link设备)获取导通/关闭数据以外的信息(比1位大的数据)。具体而言,能够获取设备的识别信息(厂商ID、设备ID、版本、序列号)等。
IO-Link主机在每个端口具有对预定连接的设备与实际连接于该端口的设备进行比对的比对功能。IO-Link主机在IO-Link通信建立的时机,执行比对处理。IO-Link主机例如在端口连接有IO-Link设备时,从连接的该IO-Link设备获取设备的识别信息及设备的通信特性。
而且,IO-Link主机针对每个端口预先保存有包含预定连接的设备(IO-Link设备)的识别信息的构成信息。
IO-Link主机参照所述构成信息来获取预定连接于端口的设备(IO-Link设备)的识别信息,并判定与实际连接于端口的设备(IO-Link设备)的识别信息是否一致。
例如,IO-Link主机针对每个端口判定预定连接的设备的“厂商ID、设备ID、IO-Link版本、序列号”与实际连接的设备的“厂商ID、设备ID、IO-Link版本、序列号”是否一致。IO-Link主机在判定为不一致(比对异常)时,停止IO-Link通信。
另外,对于IO-Link主机在比对处理时所用的识别信息,能够选择以下的两种型式中的任一种。第一,能够使IO-Link主机使用厂商ID、设备ID及IO-Link版本来进行比对处理(简易比对功能)。第二,能够使IO-Link主机使用厂商ID、设备ID、IO-Link版本及序列号来进行比对处理(详细比对功能)。此处,在比对处理时不参照序列号的情况下,若是与已注册的设备为同形式的设备(除了序列号以外,厂商ID、设备ID、IO-Link版本与已注册的设备相同的设备),则即便序列号不一致,IO-Link主机仍判定为比对正常,从而能够与更换后的设备进行IO-Link通信。
〔借助软件(software)的实现例〕
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的控制块(尤其是上位通信控制部130及设备通信控制部100的各个)既可通过形成于集成电路芯片(IC chip)等上的逻辑电路(硬件(hardware))来实现,也可使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而通过软件来实现。
在后者的情况下,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具备执行实现各功能的软件即程序的命令的CPU、可由计算机(或CPU)读取的记录有所述程序及各种数据的ROM(Read Only Memory)或存储装置(将它们称作“记录介质”)、以及展开所述程序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等。并且,通过计算机(或CPU)从所述记录介质中读取并执行所述程序,从而达成本发明的目的。作为所述记录介质,可使用“并非临时的有形介质”,例如可使用带(tape)、盘(disk)、卡(card)、半导体存储器、可编程的逻辑电路等。而且,所述程序也可经由可传输该程序的任意传输介质(通信网络或广播波等)而提供给所述计算机。另外,本发明也能以通过电子传输来将所述程序具现化的、被嵌入载波中的数据信号的形态来实现。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的各实施方式,可在权利要求书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将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揭示的技术部件适当组合而获得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从机装置,经由网络而连接于作为主机装置的控制器,且具备连接设备的通信端口,所述从机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模式设定部,设定从连接于所述通信端口的所述设备是以第1模式进行通信,还是以第2模式进行通信,所述第1模式是仅接收1位数据的模式,所述第2模式是接收比1位大的数据的模式;以及
发送部,在所述模式设定部设定为所述第1模式时,使用一数据格式将从以所述第1模式进行通信的所述设备接收的数据传输至所述网络,所述数据格式是在所述模式设定部设定为所述第2模式时将从所述设备接收的数据传输至所述网络所使用的数据格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部在所述模式设定部设定为所述第1模式时,将从所述设备接收的所述1位数据保存至所述数据格式的规定位置,并且在所述数据格式的所述规定位置以外的位置保存规定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存储部,存储有构成信息,所述构成信息包含预定连接于所述通信端口的所述设备的识别信息;以及
比对部,在所述模式设定部设定为所述第2模式时,执行比对处理,而在所述模式设定部设定为所述第1模式时,不进行所述比对处理,所述比对处理是对从所述设备接收的所述比1位大的数据中所含的所述设备的识别信息与所述存储部所存储的所述构成信息中所含的识别信息的一致进行判定。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利用输入输出-链接与所述设备进行通信。
5.一种控制方法,是从机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从机装置经由网络连接于作为主机装置的控制器,且具备连接设备的通信端口,所述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模式设定步骤,设定从连接于所述通信端口的所述设备是以第1模式进行通信,还是以第2模式进行通信,所述第1模式是仅接收1位数据的模式,所述第2模式是接收比1位大的数据的模式;以及
发送步骤,当在所述模式设定步骤中设定为所述第1模式时,使用一数据格式将从以所述第1模式进行通信的所述设备接收的数据传输至所述网络,所述数据格式是在所述模式设定步骤中设定为所述第2模式时将从所述设备接收的数据传输至所述网络所使用的数据格式。
6.一种信息处理程序,用于使计算机作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从机装置发挥功能,所述信息处理程序的特征在于,
其用于使计算机作为所述模式设定部及所述发送部发挥功能。
7.一种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其记录有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处理程序。
CN201710045245.XA 2016-03-14 2017-01-20 从机装置、从机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Active CN1071932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49319 2016-03-14
JP2016049319A JP6465053B2 (ja) 2016-03-14 2016-03-14 スレーブ装置、スレーブ装置の制御方法、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93252A true CN107193252A (zh) 2017-09-22
CN107193252B CN107193252B (zh) 2020-04-10

Family

ID=58108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45245.XA Active CN107193252B (zh) 2016-03-14 2017-01-20 从机装置、从机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419237B2 (zh)
EP (1) EP3220582B1 (zh)
JP (1) JP6465053B2 (zh)
CN (1) CN10719325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180010A (ja) * 2018-03-30 2019-10-17 パナソニック デバイスSunx株式会社 検出センサ、検出センサシステム
CN113424116A (zh) * 2019-03-14 2021-09-21 欧姆龙株式会社 设定信息生成装置、设定信息生成方法及控制程序
CN113812120A (zh) * 2019-05-10 2021-12-17 思拓戈控股有限公司 传感器集线器,传感器系统,用于传输传感器信号的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65053B2 (ja) * 2016-03-14 2019-02-0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スレーブ装置、スレーブ装置の制御方法、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DE102016115009A1 (de) * 2016-08-12 2018-02-15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Funktionsanschlusseinheit
DE102017120483A1 (de) * 2017-09-06 2019-03-07 Balluff Gmbh Integrierte Anordnung mit einer elektrischen Spannungsversorgung und einer Kommunikationsschnittstelle
TWI658712B (zh) * 2017-09-13 2019-05-01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閘道器與在閘道器上判斷欲聯網機器的方法
JP6628934B1 (ja) * 2018-03-30 2020-01-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センサ管理装置、センサ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531381B2 (en) * 2018-09-28 2022-12-20 Fisher-Rosemount Systems, Inc. Smart functionality for discrete field devices and signals
JP6969585B2 (ja) * 2019-03-29 2021-11-24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マスタ装置、演算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マブル・ロジック・コントローラ、ネットワーク、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USD966201S1 (en) 2019-11-11 2022-10-11 Stego-Holding Gmbh Junction box for data conductors
DE102020119124A1 (de) * 2020-07-21 2022-01-27 Turck Holding Gmbh 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Datenverbindung zwischen einer Master-Einheit und zumindest einer Device-Einhei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68271A2 (de) * 2000-06-23 2002-01-02 ABB PATENT GmbH Feldbus-Anschlusssystem für Aktoren oder Sensoren
US20030200323A1 (en) * 2002-03-18 2003-10-23 Sick Ag Coupling apparatus for the coupling of devices to a bus system
DE102011006590A1 (de) * 2010-03-31 2012-05-16 Ifm Electronic Gmbh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Gateway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98051A (en) * 1980-01-07 1981-08-07 Hitachi Ltd Signal transmitting device of lsi component
JP2850567B2 (ja) * 1991-04-22 1999-01-27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位置決め制御方法
JP2002522943A (ja) * 1998-08-06 2002-07-23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通信システムのチャネル符号/復号装置及び方法
JP3497423B2 (ja) * 1999-08-31 2004-02-16 株式会社デジタル 制御用表示装置、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が記録された記録媒体
JP4376892B2 (ja) 2006-12-14 2009-12-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
EP2579540B1 (de) * 2011-10-04 2017-07-1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Kontrolle eines kommunikations-inputs einer speicherprogrammierbaren steuerung einer automatisierungskomponente einer technischen anlage
CN103927236B (zh) * 2013-01-11 2018-01-16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在线校验方法和装置
US9377957B2 (en) * 2013-02-12 2016-06-28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atency reduction
US9135987B2 (en) * 2013-07-01 2015-09-15 Internati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FinFET-based boosting supply voltage circuit and method
JP6539951B2 (ja) * 2014-06-26 2019-07-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中継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6465053B2 (ja) * 2016-03-14 2019-02-0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スレーブ装置、スレーブ装置の制御方法、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68271A2 (de) * 2000-06-23 2002-01-02 ABB PATENT GmbH Feldbus-Anschlusssystem für Aktoren oder Sensoren
US20030200323A1 (en) * 2002-03-18 2003-10-23 Sick Ag Coupling apparatus for the coupling of devices to a bus system
DE102011006590A1 (de) * 2010-03-31 2012-05-16 Ifm Electronic Gmbh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Gateways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180010A (ja) * 2018-03-30 2019-10-17 パナソニック デバイスSunx株式会社 検出センサ、検出センサシステム
JP7027228B2 (ja) 2018-03-30 2022-03-01 パナソニック デバイスSunx株式会社 検出センサ、検出センサシステム
CN113424116A (zh) * 2019-03-14 2021-09-21 欧姆龙株式会社 设定信息生成装置、设定信息生成方法及控制程序
CN113812120A (zh) * 2019-05-10 2021-12-17 思拓戈控股有限公司 传感器集线器,传感器系统,用于传输传感器信号的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812120B (zh) * 2019-05-10 2023-10-10 思拓戈控股有限公司 传感器集线器,传感器系统,用于传输传感器信号的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93252B (zh) 2020-04-10
US10419237B2 (en) 2019-09-17
EP3220582A1 (en) 2017-09-20
EP3220582B1 (en) 2023-03-29
US20170264455A1 (en) 2017-09-14
JP6465053B2 (ja) 2019-02-06
JP2017167596A (ja) 2017-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93252A (zh) 从机装置、从机装置的控制方法、信息处理程序以及记录介质
CN105103061B (zh) 控制和数据传输设备、处理装置和具有分散冗余的用于冗余的过程控制的方法
CN107924171B (zh) 从装置、从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CN108572628A (zh) 从机装置、从机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媒体
CN101236425B (zh) 用于配置过程控制系统的输入及输出的方法及设备
EP3235185B1 (en) Data transfer on an industrial process network
CN107305369B (zh) 控制装置、中继装置、其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
US10142199B2 (en) Automatic process data transmission and monitoring for an industrial process network
CN104521186A (zh) 工业网络中的消息隧穿
US8892785B2 (en) Programming device for a network of control nodes and system with such a programming device
CN100386754C (zh) 对usb接口设备进行操作的装置及方法
JPH0619922A (ja) 生産システムのためのネットワークフィールドインターフェース
JP2017163508A (ja) マスタースレーブ制御システム、マスタースレーブ制御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CN104169817B (zh) 用于控制安全关键过程的控制装置及其参数化方法
CN106407139B (zh) 用于传输hart变量的方法和外围组件及cpu单元
EP2859417B1 (en) Optimized communications with hart instruments
EP3035138A1 (en) Valve controller, configu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valve arrangement
CN102147608B (zh) 监控系统中上位设备与plc的通信系统
JP2010271758A (ja) データ集約型plc
US7600041B2 (en) Industrial or domestic local network
CN106153103A (zh) 用于确定测量参量的现场设备和用于传递的方法
CN109478049A (zh) 用于工业自动化应用和工业现场总线之间通信的接口
EP4080298A1 (en) Plc analog module comprising hart pass-through interface
CN207926900U (zh) 电子设备及无线耳机
CN106657263A (zh) 一种称重传感器can网络节点号自动分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