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24171B - 从装置、从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从装置、从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24171B
CN107924171B CN201680046756.7A CN201680046756A CN107924171B CN 107924171 B CN107924171 B CN 107924171B CN 201680046756 A CN201680046756 A CN 201680046756A CN 107924171 B CN107924171 B CN 1079241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port
unit
device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4675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24171A (zh
Inventor
尾崎敏之
北村安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9241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41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241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41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2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using digital processors
    • G05B19/0423Input/output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2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using digital processor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5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s, e.g. simulating logic interconnections of signals according to ladder diagrams or function chart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5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s, e.g. simulating logic interconnections of signals according to ladder diagrams or function charts
    • G05B19/054Input/output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2Pc multi processor system
    • G05B2219/2231Master slave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5Pc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 G05B2219/25428Field devi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rogrammable Controller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从装置、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本发明减少用户进行手动输入及登记与从装置连接的预定的设备的识别信息的工夫。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根据与设备通信诫口(110)连接的设备(20)的识别信息,生成包含与设备通信端口(110)连接的预定的设备(20)的识别信息的配置设定信息。

Description

从装置、从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由网络而与主装置(master device)连接、且具备连接设备的通信端口的从装置(slave device)、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包含主装置、及经由网络而与所述主装置连接的从装置的主从控制系统(master-slave control system)。
例如,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为了决定系统配置,用户进行手动输入及登记控制器、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单元、与IO单元连接的预定的现场机器等的识别信息的工厂系统(plant system)。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04-220495号公报(2004年8月5日公开)”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由于用户必须进行手动输入及登记应与Io单元连接的现场机器的识别信息,因此存在用户便利性低这一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点而成者,其目的在于实现一种无需用户进行手动输入及登记与从装置连接的预定的设备的识别信息的从装置等。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从装置是经由网络而与作为主装置的控制器连接、且具备连接设备的通信端口的从装置,所述从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取得部,从与所述通信端口连接的设备中取得所述设备的识别信息;以及生成部,根据所述取得部所取得的识别信息,生成包含与所述通信端口连接的预定的设备的识别信息的配置设定信息(配置信息)。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是经由网络而与作为主装置的控制器连接、且具备连接设备的通信端口的从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取得步骤,从与所述通信端口连接的设备中取得所述设备的识别信息;以及生成步骤,根据所述取得步骤中所取得的识别信息,生成包含与所述通信端口连接的预定的设备的识别信息的配置设定信息。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取得如下的效果:针对经由网络而与主装置连接、且具备连接设备的通信端口的从装置,用户无需进行手动输入及登记与从装置连接的预定的设备的识别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的主要部分配置的方块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的整体概要的图。
图3是说明针对图1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登记所连接的设备的识别信息的方法的图。
图4是说明针对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登记所连接的设备的识别信息的方法的图。
符号的说明
1:控制系统
9: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
10、10(A)、10(B):设备通信管理单元(从装置)
20、20(1)、20(2)、20(3)、20(n)、20(A)、20(B):设备
21(n):本装置(设备)的识别信息
30、30(1)、30(2)、30(n):设备通信电缆
40:上位控制器(控制器)
50:现场网络(网络)
60:支持工具(HMI)
70:通信电缆
100:设备通信控制部
101:设备通信处理部
102:设备通信接收处理部(取得部)
103:设备通信发送处理部(识别信息请求部)
104:指示信息取得部
105:输出数据生成部
106:对照部
107:结构信息生成部(生成部)
110、110(1)、110(2)、110(n):设备通信端口(通信端口)
120:上位通信端口
130:上位通信控制部
131:现场总线控制部
132:上位通信接收处理部
133:上位通信发送处理部
140:存储部
141:结构设定信息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根据图1~图4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进行详细说明。对附图中的同一部分或相当部分标注同一符号且不重复其说明。为了使对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从装置)的理解变得容易,首先使用图2对包含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的控制系统1的概要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的控制系统的概要)
图2是表示包含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的控制系统1的概要的图。如图2所示,控制系统1包括:上位控制器40;以及一个以上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经由现场网络(fieldnetwork)50(上位总线,即上位通信网络)而与上位控制器40连接。在图2所示的例中,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A)及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B)经由现场网络50而与上位控制器40连接。再者,在以下的说明中,当无需对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A)及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B)两者特别加以区分时,简称为“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
控制系统1是包含作为主装置的上位控制器40、及经由网络(现场网络50)而与主装置连接的一个以上的作为从装置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的主从控制系统。上位控制器40在管理经由现场网络50的数据传输这一含义中被称为“主装置”,另一方面,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被称为“从装置”。
在控制系统1中,一个以上的设备20经由设备通信电缆30而与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连接。在图2所示的例中,设备20(1)、设备20(2)、设备20(3)、···、设备20(n)经由设备通信电缆30而与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连接。再者,在以下的说明中,当无需对设备20(1)、设备20(2)、设备20(3)、···、设备20(n)的各者特别加以区分时,简称为“设备20”。
上位控制器40例如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其是控制系统1中的管理经由现场网络50的数据传输的主装置。作为与作为主装置的上位控制器40连接的从装置,除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以外,也可以包含与现场网络50直接连接的伺服驱动器(servo driver)(未图示)等。进而,当在现场网络50上连接多个上位控制器40时,也存在任一个上位控制器40成为主装置,剩余的上位控制器40成为从装置的情况。进而,或者也可以是与上位控制器40及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的任一者均不同的控制主体成为主装置。即,“主装置”及“从装置”是着眼于现场网络50上的数据传输的控制功能来定义者,关于在各装置间收发何种信息,并无特别限定。
上位控制器40进行控制系统1的整体的控制。具体而言,上位控制器40取得来自作为传感器等输入机器的设备20的信息作为输入数据,并按照事先所编入的用户程序,使用所述已取得的输入数据执行运算处理。而且,上位控制器40执行所述运算处理,决定对于作为致动器等输出机器的设备20的控制内容,并朝设备20中输出对应于此控制内容的控制数据。
现场网络50对上位控制器40所接收、或上位控制器40所发送的各种数据进行传输。现场网络50例如为以太网控制自动化技术(Ethernet Control AutomationTechnology,EtherCAT)(注册商标)、过程现场网络(Process Field Net,PROFINET)(注册商标)、麦卡托连接(MECHATROLINK)(注册商标)III、帕韦连接(Powerlink)、串行实时通信协议(Serial Real time Communication Specification,SERCOS)(注册商标)III、通用工业协议运动(Common Industrial Protocol Motion,CIP Motion)。另外,现场网络50例如也可以是以太网/网际协议(EtherNet/Intemet Protocol,EtherNet/IP)(注册商标)、设备网(DeviceNet)、康博网(CompoNet)(注册商标)等。再者,以下对在现场网络50上依次转送数据帧(dataframe),由此在上位控制器40与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之间、或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A)与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B)之间收发数据的控制系统1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与经由作为下位的通信网络的设备通信电缆30的通信进行对比,有时将现场网络50称为“上位总线(上位通信网络)”。进而,为了与在设备通信电缆30上传递的数据帧进行区分,也将现场网络50上的数据帧称为“上位数据帧”。
如图2所示,在上位控制器40上,经由作为例如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Bus,USB)电缆的通信电缆70而连接有支持工具60。
支持工具60是用以对控制系统1设定各种参数的信息处理装置。例如,状态值的取得(输入刷新)的时间点(timing)及输出值的更新(输出刷新)的时间点也可以通过支持工具60来算出及设定。支持工具60典型的是包含通用的计算机。例如,由支持工具60所执行的信息处理程序也可以储存在未图示的光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CD-ROM)中来流通。储存在此CD-ROM中的程序由未图示的CD-ROM驱动装置读取,并被储存至支持工具60的硬盘等中。或者,也能够以通过网络而从上位的主计算机(host computer)等中下载程序的方式构成。
在控制系统1中,支持工具60接受用户操作,并向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中发送以下的指示。即,发送如下的“设定指示”:指示将“从实际连接在设备通信端口110上的设备20(实际设备)中取得的设备20的识别信息(实际设备的识别信息)”作为“与设备通信端口110连接的预定的设备20(登记设备)的识别信息”而储存在配置设定信息表141中。从支持工具60接收到所述设定指示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根据实际设备的识别信息,生成包含作为登记设备的设备20的识别信息的配置设定信息(配置信息)。
再者,所谓“与设备通信端口110连接的预定的(换言之,预定与设备通信端口110连接的)设备20(登记设备)”,是指作为与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的各者连接的设备而登记的设备20。即,针对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的各者,应连接的设备20(登记设备)例如作为配置信息(配置数据(configuration data))而事先得到登记。所谓“预定连接的设备20(登记设备)”,是指作为与设备通信端口110连接的设备而事先确定的设备20,且是作为与设备通信端口110连接的设备而登记在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中的设备20。例如,针对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的各者,“预定连接的设备20(登记设备)”的识别信息作为配置信息(配置数据)而储存(登记)在配置设定信息表141中。
此处,对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指示将“从实际连接在设备通信端口110上的设备20(实际设备)中取得的设备20的识别信息(实际设备的识别信息)”作为“与设备通信端口110连接的预定的设备20(登记设备)的识别信息”而储存在配置设定信息表141中的“设定指示”也可以由上位控制器40发送,而不由支持工具60发送。
另外,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即便在不接收所述“设定指示”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从实际连接在设备通信端口110上的设备20(实际设备)中取得的设备20的识别信息(实际设备的识别信息)”作为“与设备通信端口110连接的预定的设备20(登记设备)的识别信息”而储存在配置设定信息表141中。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例如也可以在每个规定的时间点,将“从实际连接在设备通信端口110上的设备20(实际设备)中取得的设备20的识别信息(实际设备的识别信息)”作为“与设备通信端口110连接的预定的设备20(登记设备)的识别信息”而储存在配置设定信息表141中。即,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也可以在已满足事先确定的条件时,将“从实际连接在设备通信端口110上的设备20(实际设备)中取得的设备20的识别信息(实际设备的识别信息)”作为“与设备通信端口110连接的预定的设备20(登记设备)的识别信息”而储存在配置设定信息表141中。
也可以代替支持工具60,而经由通信电缆70来将人机界面(Human MachineInterface,HMI)连接在上位控制器40上。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是用于人与机械交换信息的部件,具体而言,其是人操作机械(对机械给予指示)、机械使人知道当前的状态、结果的部件。关于HMI,人对机械给予指示的部件例如包括:开关(switch)、按钮(button)、手柄(handle)、表盘(dial)、踏板(pedal)、遥控器(remote control)、话筒(microphone)、键盘(keyboard)、鼠标(mouse)等。另外,机械向人传达与当前的状态、结果等相关的信息的部件例如包括:液晶画面、仪表(meter)、灯(lamp)、扬声器(speaker)等。
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是在作为主从控制系统的控制系统1中,经由网络(现场网络50)而与作为主装置的上位控制器40连接的从装置。
即,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控制上位控制器40(现场网络50)与设备20之间的通信。例如,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经由现场网络50,将与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连接的作为传感器等输入机器的设备20所检测到的感应信息朝上位控制器40中发送。而且,上位控制器40根据所取得的感应信息执行用户程序,并经由现场网络50,将其执行结果作为控制命令信号而发送至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中。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对应进行动作的输出机器(致动器等设备20)输出经由现场网络50所接收到的控制命令。
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具备上位通信端口120,所述上位通信端口120连接用以经由现场网络50而与上位控制器40进行通信的传输电缆。另外,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具备一个以上的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所述一个以上的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连接用以与一个以上的设备20的各者进行通信的设备通信电缆30。再者,在以下的说明中,当无需对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的各者特别加以区分时,简称为“设备通信端口110”。
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进行与现场网络50中的数据传输相关的处理,并且控制与设备20的数据的收发(输入输出)。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可在与“连接在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的各者上的设备20(1)、设备20(2)、···、设备20(n)的各者”之间,收发大于1比特的数据。
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除可收发(输入输出)例如作为传感器的设备20对某些对象物进行检测(开启(ON))、或未进行检测(关闭(OFF))等二进制数据(1比特的数据)以外,也可以收发(输入输出)模拟数据。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能够在与设备20之间收发的模拟数据例如为设备20的通信性能、设备参数、及识别数据(识别信息)等。即,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可在与设备20之间收发大于1比特的数据(包含(A)开启/关闭信息等二进制数据(1比特的数据),及(B)除此以外的与设备20的通信性能、设备参数、及识别信息等相关的数据的数据)。
再者,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还可以在与设备20之间仅收发开启/关闭信息等二进制数据。在以下的说明中,对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在与设备20之间进行的两种通信进行区分。即,有时将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在与设备20之间,“仅收发开启/关闭信息等二进制数据(1比特的数据)的通信”称为“第一模式”的通信。另外,有时将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在与设备20之间,“收发大于1比特的数据的通信”称为“第二模式”的通信。
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以第二模式与“实际连接在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的各者上的设备20(1)、设备20(2)、···、设备20(n)的各者(实际设备)”进行通信,由此取得设备20(1)、设备20(2)、···、设备20(n)的各者的识别信息(实际设备的识别信息)。另外,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将“与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的各者连接的预定的设备20(1)、设备20(2)、···、设备20(n)的各者(登记设备)”的识别信息(登记设备的识别信息)存储在存储部140(特别是配置设定信息表141)中。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具有如下的对照功能:将实际设备的识别信息与登记设备的识别信息进行比较,由此针对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的各者,判定实际连接的设备20是否为正确的(预定的)设备20。
设备20例如为传感器等输入机器、或致动器(Actuator)等输出机器。致动器将输入转换成物理运动,主动地进行工作或驱动。
再者,在以下的说明中,对控制系统1中的仅能够以“仅收发1比特的数据”的第一模式与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进行通信的设备、及能够以“收发大于1比特的数据”的第二模式与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进行通信的设备加以区分。有时将控制系统1中的仅能够以“仅收发1比特的数据”的第一模式与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进行通信的设备称为“设备20(S)”。另外,有时将控制系统1中的能够以“收发大于1比特的数据”的第二模式与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进行通信的设备称为“设备20(C)”。设备20(S)是从先前以来的一般的(标准的(Standard))的设备,仅收发开启/关闭信息等二进制数据。设备20(C)是智能的设备(具体而言,能够在与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之间进行通信(Communication)的设备)。设备20(C)收发大于1比特的数据(包含(A)开启/关闭信息等二进制数据(1比特的数据),及(B)除此以外的与设备20的通信性能、设备参数、及识别信息等相关的数据的数据)。
再者,关于连接有设备20(s)的设备通信端口110,无法从设备20(s)中取得设备20(s)的识别信息等模拟数据,因此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不执行后述的对照处理。即,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不对以第一模式与设备20进行通信的设备通信端口110执行对照处理。
设备20(特别是设备20(C))保存本机的“供应商(vendor)名”及“型号名(设备名)”等识别信息。通过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与设备20(特别是设备20(C))以第二模式进行通信,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可取得这些识别信息。即,“实际连接在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的各者上的设备20(1)、设备20(2)、···、设备20(n)的各者(实际设备)”若被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请求发送各者的识别信息,则将各者的识别信息发送至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中。
(关于设备通信管理单元)
目前为止,使用图2对控制系统1、及控制系统1中所含有的装置(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设备20、上位控制器40、支持工具60)的概要进行了说明。继而,针对控制系统1中所含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使用图1等来说明其配置及处理的内容等。在参照图1对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前,为了使对于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的理解变得容易,先对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的概要进行如下整理。
(设备通信管理单元的概要)
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是经由现场网络50(网络)而与作为主装置的上位控制器40(控制器)连接、且具备连接设备20的设备通信端口110(通信端口)的从装置,其包括:设备通信接收处理部102(取得部),从与设备通信端口110连接的设备20(实际设备)中取得设备20的识别信息;以及配置信息生成部107(生成部),根据设备通信接收处理部102所取得的识别信息(实际设备的识别信息),生成包含与设备通信端口110连接的预定的设备20(作为与设备通信端口110连接的设备而事先确定的设备20、且是作为与设备通信端口110连接的设备而登记在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中的设备20)(登记设备)的识别信息的配置设定信息。
根据所述配置,配置信息生成部107根据设备通信接收处理部102从与设备通信端口110连接的设备20(实际设备)中取得的识别信息,生成包含与设备通信端口110连接的预定的设备20(登记设备)的识别信息的配置设定信息。
因此,取得如下的效果: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可不从设备20以外的装置中取得预定与设备通信端口110连接的设备20(登记设备)的识别信息,而生成所述配置设定信息。即,取得如下的效果: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无需用户进行手动输入及登记与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连接的预定的设备20(登记设备)的识别信息。
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进而具备指示信息取得部104,所述指示信息取得部104从外部(例如,支持工具60及上位控制器40的至少一者)接受作为生成所述配置设定信息的指示的设定指示,若指示信息取得部104接受所述设定指示,则配置信息生成部107根据设备通信接收处理部102所取得的识别信息,生成包含与设备通信端口110连接的预定的设备20(登记设备)的识别信息的配置设定信息。
根据所述配置,若指示信息取得部104从外部接受作为生成所述配置设定信息的指示的设定指示,则配置信息生成部107根据设备通信接收处理部102从与设备通信端口110连接的设备20(实际设备)中取得的所述识别信息,生成包含与设备通信端口110连接的预定的设备20(登记设备)的识别信息的配置设定信息。
因此,取得如下的效果: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若接受所述设定指示,则可根据从设备20中取得的所述识别信息,生成所述配置设定信息。即,取得如下的效果:所述从装置无需用户进行手动输入及登记与所述从装置连接的预定的设备的识别信息。
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进而具备设备通信发送处理部103(识别信息请求部),所述设备通信发送处理部103(识别信息请求部)请求与设备通信端口110连接的设备20(实际设备)发送设备20的识别信息(实际设备的识别信息),设备通信接收处理部102从由设备通信发送处理部103请求发送识别信息的设备20中取得设备20的识别信息(实际设备的识别信息)。
根据所述配置,设备通信接收处理部102从由设备通信发送处理部103请求发送识别信息的设备20中取得设备20的识别信息(实际设备的识别信息)。
因此,取得如下的效果: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可从接收到来自设备通信发送处理部103的所述识别信息的发送请求的设备20中取得设备20的识别信息(实际设备的识别信息),并根据所取得的所述识别信息,生成包含与设备通信端口110连接的预定的设备20(登记设备)的识别信息的配置设定信息。
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进而具备对照部106,所述对照部106将设备通信接收处理部102所取得的识别信息(实际设备的识别信息)、与所述配置设定信息中所含有的识别信息(登记设备的识别信息)进行对照,在对照部106被从外部指示不将设备通信接收处理部102所取得的识别信息、与所述配置设定信息中所含有的识别信息进行对照的状态下,配置信息生成部107生成所述配置设定信息。
根据所述配置,在对照部106被指示不将设备通信接收处理部102所取得的所述识别信息(实际设备的识别信息)、与所述配置设定信息中所含有的识别信息(登记设备的识别信息)进行对照的状态下,配置信息生成部107生成所述配置设定信息。
因此,取得如下的效果: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尽管需要对照部106进行对照,但可避免使用设备通信接收处理部102所取得的识别信息(实际设备的识别信息)对所述配置设定信息进行更新这一事态。
(设备通信管理单元的详细情况)
关于以上对概要进行了说明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继而使用图1对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的配置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控制系统1中所含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的主要部分配置的方块图。图1中所示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是包含设备通信控制部100、设备通信端口110、上位通信端口120、上位通信控制部130、及存储部140的配置。再者,为了确保记载的简洁性,从说明及方块图中省略与本实施方式无直接关系的配置。但是,依据实施的实际情况,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也可以具备所述经省略的配置。
设备通信端口110是连接用以经由设备通信电缆30而与设备20进行通信的传输电缆的界面。上位通信端口120是连接用以经由现场网络50而与上位控制器40进行通信的传输电缆的界面。
上位通信控制部130是经由现场网络50而对与上位控制器40的通信进行统一控制者。上位通信控制部130包含现场总线控制部131、上位通信接收处理部132、及上位通信发送处理部133。
现场总线控制部131管理经由现场网络50的数据传输。上位通信接收处理部132接收从上位控制器40经由现场网络50所发送的上位通信帧并解码成数据后,朝现场总线控制部131中输出。上位通信发送处理部133从由现场总线控制部131所输出的数据中再次生成上位通信帧,并经由现场网络50而再次发送(转送(forward))。现场总线控制部131与上位通信接收处理部132及上位通信发送处理部133协同作业,在每个事先确定的控制周期中,在与上位控制器40之间经由现场网络50来收发数据。
上位通信控制部130将表示在存储空间及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空间内如何分配设备20(例如,对应于从设备20中输出的数据的数据)的IO分布图发送至上位控制器40(现场网络50)中。
上位通信控制部130经由现场网络50(上位控制器40)而从支持工具60接收所述设定指示。即,上位通信控制部130从支持工具60接收以下的信息。即,上位通信控制部130接收如下的“设定指示”:指示将“从实际连接在设备通信端口110上的设备20(实际设备)中取得的设备20的识别信息(实际设备的识别信息)”作为“与设备通信端口110连接的预定的设备20(登记设备)的识别信息”而储存在配置设定信息表141中。上位通信控制部130将所接收到的所述设定指示通知给指示信息取得部104。
设备通信控制部100是对涉及与设备20的通信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的功能进行统一控制者。在图示的设备通信控制部100中,作为功能块,包含设备通信处理部101、设备通信接收处理部102、设备通信发送处理部103、指示信息取得部104、输出数据生成部105、对照部106、及配置信息生成部107。
设备通信处理部101控制与设备20的通信,包含设备通信接收处理部102与设备通信发送处理部103。设备通信处理部101针对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的各者,控制是以第一模式与所连接的设备20(1)、设备20(2)、···、设备20(n)的各者进行通信,还是以第二模式进行通信。
设备通信处理部101从对照部106中取得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的各者中的对照结果(对照正常/对照异常)。设备通信处理部101在针对某一设备通信端口110,从对照部106中取得“预定连接的设备20(登记设备)与实际连接的设备20(实际设备)一致(对照正常)”这一对照结果的情况下,执行以下的处理。即,设备通信处理部101若取得对照正常这一对照结果,则维持所述某一设备通信端口110中的通信。设备通信处理部101在针对某一设备通信端口110,从对照部106中取得“预定连接的设备20(登记设备)与实际连接的设备20(实际设备)不一致(对照异常)”这一对照结果的情况下,执行以下的处理。即,设备通信处理部101若取得对照异常这一对照结果,则停止所述某一设备通信端口110中的通信。再者,在针对某一设备通信端口110,未利用对照部106执行对照处理的情况下,设备通信处理部101维持所述某一设备通信端口110中的通信。
设备通信接收处理部102经由设备通信电缆30而从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的各者接收以下的数据。即,设备通信接收处理部102接收与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的各者连接的设备20(1)、设备20(2)、···、设备20(n)所输出的数据。
设备20所输出的数据除1比特的数据(例如,作为传感器的设备20对某些对象物进行检测(开启)、或未进行检测(关闭)等开启/关闭信息等二进制数据)以外,还包含如下的数据。即,包含与设备20的通信性能、设备参数、及识别数据(识别信息)等相关的模拟数据。设备通信接收处理部102从设备20接收所述1比特的数据与所述模拟数据。尤其,设备通信接收处理部102从以第二模式进行通信的“实际连接在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的各者上的设备20(1)、设备20(2)、···、设备20(n)的各者(实际设备)”中,接收设备20(1)、设备20(2)、···、设备20(n)的各者(实际设备)的识别信息。
设备通信发送处理部103从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的各者,经由设备通信电缆30而发送以下的数据。即,设备通信发送处理部103对与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的各者连接的设备20(1)、设备20(2)、···、设备20(n)发送来自上位控制器40的控制命令等输入数据。
设备通信发送处理部103对设备20所发送的数据除1比特的数据(例如,激活(开启)作为致动器的设备20、或不激活(关闭)作为致动器的设备20的指令数据)以外,还包含与对于设备20的其他控制等相关的模拟数据。
尤其,设备通信发送处理部103向以第二模式进行通信的“实际连接在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的各者上的设备20(1)、设备20(2)、···、设备20(n)的各者(实际设备)”中,发送请求发送各者的识别信息的信号。从设备通信发送处理部103接收到“请求发送各者的识别信息的信号”的“设备20(1)、设备20(2)、···、设备20(n)的各者(实际设备)”将各者的识别信息发送至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中。
此处,设备通信发送处理部103例如在以下的时间点,向“实际连接在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的各者上的设备20(1)、设备20(2)、···、设备20(n)的各者(实际设备)”中发送请求各者的识别信息的信号。即,在设备通信发送处理部103建立与设备20(1)、设备20(2)、···、设备20(n)的各者(实际设备)的通信的时间点,设备通信发送处理部103发送请求各者的识别信息的信号。
指示信息取得部104若被上位通信控制部130通知已接收到所述设定指示,则向对照部106指示对照处理的中止(停止),并且向配置信息生成部107指示以下的处理的执行。即,指示信息取得部104向配置信息生成部107指示根据与设备通信端口110连接的设备20(实际设备)的识别信息,生成包含与设备通信端口110连接的预定的设备20(登记设备)的识别信息的配置设定信息(配置设定信息生成指令)。
输出数据生成部105将设备20(1)、设备20(2)、···、设备20(n)所输出的数据储存在规定的数据格式的规定的位置中,并生成用以对上位控制器40(现场网络50)发送的数据。
对照部106可针对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的各者,执行以下的处理。即,对照部106可执行如下的对照处理,所述对照处理判定预定与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的各者连接的设备20(登记设备)、与实际连接的设备20(实际设备)是否一致。
对照部106例如参照储存在存储部140中的配置设定信息表141,针对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的各者取得以下的信息。即,对照部106取得预定与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的各者连接的设备20(登记设备)的识别信息。
另外,对照部106从设备通信接收处理部102中取得实际连接在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的各者上的设备20(实际设备)的识别信息。如上所述,设备通信接收处理部102可从设备20接收包含设备20的识别信息的模拟数据。
而且,对照部106针对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的各者,执行判定预定连接的设备20(登记设备)的识别信息与实际连接的设备20(实际设备)的识别信息是否一致的对照处理。
对照部106针对每个设备通信端口110,在登记设备与实际设备之间执行以下的两种判定的任一者。即,对照部106针对每个设备通信端口110,在登记设备与实际设备之间判定“供应商身份(Identification,ID)、设备ID、修订(revision)”是否一致(第一对照模式(pattern))。或者,对照部106针对每个设备通信端口110,在登记设备与实际设备之间判定“供应商ID、设备ID、修订、序列号(Serial Number)”是否一致(第二对照模式)。
对照部106向设备通信处理部101及上位通信控制部130通知与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的各者相关的对照处理的执行结果(对照正常/对照异常)。对照部106在判定为对照异常(登记设备的识别信息与实际设备的识别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指示上位通信控制部130朝支持工具60中发送以下的信息。即,在判定为对照异常的情况下,对照部106朝支持工具60中发送登记设备的识别信息。对照部106不仅朝支持工具60中发送每个设备通信端口110的登记设备的识别信息,也可以朝支持工具60中发送实际设备的识别信息。
再者,对照部106对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的各者执行对照处理、或不执行对照处理。对照部106可选择性地对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的各者执行对照处理。换言之,对照部106可不对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中的某一设备通信端口110执行对照处理,而对另外的某一设备通信端口110执行对照处理。例如,对照部106可对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3)、···、设备通信端口110(n)的各者执行对照处理,而不对设备通信端口110(2)执行对照处理。
另外,当某一设备通信端口110在与设备20之间仅收发开启/关闭信息等二进制数据时,对照部106不对所述某一设备通信端口110执行对照处理。换言之,当某一设备通信端口110在与设备20之间,以第一模式与设备20进行通信时,对照部106不对所述某一设备通信端口110执行对照处理。即,对照部106不对连接有设备20(s)的设备通信端口110执行对照处理。
配置信息生成部107若从指示信息取得部104接收配置设定信息生成指令,则生成以下的信息。即,配置信息生成部107根据与设备通信端口110连接的设备20(实际设备)的识别信息,生成包含与设备通信端口110连接的预定的设备20(登记设备)的识别信息的配置设定信息。
配置信息生成部107例如从设备通信接收处理部102中取得实际连接在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的各者上的设备20(1)、设备20(2)、···、设备20(n)的各者(实际设备)的识别信息。而且,将每个设备通信端口110的实际设备的识别信息作为每个设备通信端口110的登记设备(预定与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的各者连接的设备20)的识别信息而储存在配置设定信息表141中。
此处,如上所述,由于配置信息生成部107生成所述配置设定信息,因此指示信息取得部104并非必须(经由上位通信控制部130)从支持工具60及上位控制器40的至少一者接受所述设定指示。配置信息生成部107例如也可以在每个规定的时间点,将“从实际连接在设备通信端口110上的设备20(实际设备)中取得的设备20的识别信息(实际设备的识别信息)”作为“与设备通信端口110连接的预定的设备20(登记设备)的识别信息”而储存在配置设定信息表141中。即,配置信息生成部107也可以在已满足事先确定的条件时,将“从实际连接在设备通信端口110上的设备20(实际设备)中取得的设备20的识别信息(实际设备的识别信息)”作为“与设备通信端口110连接的预定的设备20(登记设备)的识别信息”而储存在配置设定信息表141中。
存储部140储存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所使用的各种数据。即,存储部140储存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所执行的(1)控制程序、(2)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程序、(3)用以执行各种功能的应用程序、及(4)执行此应用程序时所读出的各种数据。所述(1)~(4)的数据例如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闪存(Flash Memory)、可抹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电子式可抹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EPROM)(注册商标)(Electrically EEPROM)、硬盘驱动器(Hard Disc Drive,HDD)等非易失性存储装置中。另外,存储部140储存配置设定信息表141。
配置设定信息表141针对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的各者,储存包含预定经由设备通信电缆30而连接的设备20(登记设备)的识别信息的配置设定信息(配置数据)。所谓设备20的识别信息,例如是指设备20的“供应商ID”、“设备ID”、“序列号”、“修订(例如,输入输出链路(Input/OutputLink,IO-Link)(注册商标)修订)”、“供应商名”、及“型号名(设备的名称)”。
储存在配置设定信息表141中的设备20的识别信息之中,成为利用对照部106的对照处理的对象的识别信息最多的是“供应商ID”、“设备ID”、“修订(例如,IO-Link修订)”、及“序列号”。设备20的识别信息之中,“供应商名”及“型号名(设备的名称)”并非成为利用对照部106的对照处理的对象的识别信息。
(设备对照处理)
若经由设备通信电缆30而将设备20连接在设备通信端口110上,则对照部106执行对照处理。当实际连接在设备通信端口110上的设备20(实际设备)与预定连接在此设备通信端口110上的设备20(登记设备)不一致时,对照部106判定为对照异常。而且,若对照部106判定为“对照异常”,则设备通信处理部101使此设备通信端口110中的通信停止。
此处,对照部106在实际连接在设备通信端口110上的设备20(实际设备)与预定连接在此设备通信端口110上的设备20(登记设备)之间,将“供应商ID”、“设备ID”、及“修订”进行对照(第一对照模式)。
另外,对照部106也可以在实际连接在设备通信端口110上的设备20(实际设备)与预定连接在此设备通信端口110上的设备20(登记设备)之间,将“供应商ID”、“设备ID”、“修订”及“序列号”进行对照(第二对照模式)。
此处,如上所述,对照部106对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的各者执行对照处理。例如,对照部106在实际连接在设备通信端口110(1)上的设备20(实际设备)与预定连接在设备通信端口110(1)上的设备20(登记设备)之间,将“供应商ID”、“设备ID”、及“修订”进行对照。另外,对照部106在实际连接在设备通信端口110(2)上的设备20(实际设备)与预定连接在设备通信端口110(2)上的设备20(登记设备)之间,将“供应商ID”、“设备ID”、及“修订”进行对照。对照部106可选择性地对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的各者执行对照处理。例如,对照部106还可以对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3)、设备通信端口110(4)、···、设备通信端口110(n)执行对照处理,而不对设备通信端口110(2)执行对照处理。
再者,当以第一对照模式执行对照处理时,对照部106不将“序列号”作为对照的对象。因此,即便将与登记设备相同型号的设备20(即,“供应商ID”、“设备ID”、及“修订”与登记设备相同的设备20)连接在设备通信端口110上,对照部106也不判定为对照异常。
(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中的配置设定信息的登记)
为了使对于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的理解变得容易,先使用图4来说明与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同样地,对所连接的设备20执行对照处理的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再者,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除不具备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中的配置信息生成部107这一点以外,与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相同。因此,对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的配置的详细情况进行略记,而以与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的差异为中心进行说明。
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与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的差异在配置设定信息表141的生成方法(配置设定信息的登记方法)方面变得明确。
图4是说明针对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登记所连接的设备20的识别信息(配置设定信息)的方法的图。
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执行确认实际连接在某一设备通信端口110上的设备20是按照意图的设备20(预定与所述某一设备通信端口110连接的设备20)的对照处理。
在使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执行所述对照处理时,用户必须使用支持工具60,事先登记与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的某一设备通信端口110连接的预定的设备20的识别信息。即,首先,用户在支持工具60中手动输入与设备通信端口110连接的预定的设备20的识别信息。而且,支持工具60将用户针对每个设备通信端口110进行手动输入的设备20的识别信息发送至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中。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将来自支持工具60的“用户针对每个设备通信端口110进行手动输入的设备20的识别信息”储存在配置设定信息表141中。
即,在使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执行所述对照处理时需要支持工具60,且用户必须针对每个设备通信端口110,在支持工具60中手动输入预定连接的设备20的识别信息。用户进行手动输入的设备20的识别信息之中,尤其序列号是用户直接以目视确认设备20的序列号,并在支持工具60中进行手动输入,不仅作业耗费工夫,而且有可能产生输入错误等。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中的配置设定信息的登记)
图3是说明针对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登记所连接的设备20的识别信息(配置设定信息)的方法的图。若首先对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中所执行的控制方法进行整理,则如下所述。
即,在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中所执行的控制方法是经由现场网络50(网络)而与作为主装置的上位控制器40(控制器)连接、且具备连接设备20的设备通信端口110(通信端口)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从装置)的控制方法,其包括:取得步骤,从与设备通信端口110连接的设备20(实际设备)中取得设备20的识别信息;以及生成步骤,根据所述取得步骤中所取得的识别信息(实际设备的识别信息),生成包含与设备通信端口110连接的预定的设备20(登记设备)的识别信息的配置设定信息。
根据所述方法,所述生成步骤根据在所述取得步骤中从与设备通信端口110连接的设备20(实际设备)所取得的识别信息(实际设备的识别信息),生成包含与设备通信端口110连接的预定的设备20(登记设备)的识别信息(登记设备的识别信息)的配置设定信息。
因此,取得如下的效果:在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中所执行的控制方法可不从设备20以外的装置中取得预定与设备通信端口110连接的设备20的识别信息(登记设备的识别信息),而生成所述配置设定信息。即,取得如下的效果:在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中所执行的控制方法无需用户进行手动输入及登记与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连接的预定的设备20(登记设备)的识别信息。
即,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与图4中所例示的现有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9相比,可大幅度地削减用以生成执行对照处理时所参照的配置设定信息表141的储存数据的工时。
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根据从实际连接在设备通信端口110上的设备20(实际设备)中取得的识别信息(实际设备的识别信息),生成包含与设备通信端口110连接的预定的设备20(登记设备)的识别信息(登记设备的识别信息)的配置设定信息。即,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不从设备20以外的装置(具体而言,支持工具60)中取得预定与设备通信端口110连接的设备20的识别信息(登记设备的识别信息),而生成包含登记设备的识别信息的配置设定信息。
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例如对从实际连接在设备通信端口110上的设备20(实际设备)中取得的识别信息(实际设备的识别信息)进行复制,而生成包含与设备通信端口110连接的预定的设备20(登记设备)的识别信息(登记设备的识别信息)的配置设定信息。换言之,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根据实际设备的识别信息而直接(即,不经由支持工具60)生成包含登记设备的识别信息的配置设定信息。
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根据“实际连接在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的各者上的设备20的识别信息”,而生成储存在配置设定信息表141中的“与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的各者连接的预定的设备20(1)、设备20(2)、···、设备20(n)的各者的识别信息”。即,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可不使用支持工具60,而生成执行对照处理等时所参照的配置设定信息表141的储存数据。
另外,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不仅可取得“实际连接在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的各者上的设备20(1)、设备20(2)、···、设备20(n)的各者”(实际设备)的识别信息(供应商ID、设备ID、修订、序列号),而且可取得以下的信息。即,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可从设备20(1)、设备20(2)、···、设备20(n)的各者中取得设备20(1)、设备20(2)、···、设备20(n)的各者的IO规模。即,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可从实际设备中取得实际设备(实际连接在设备通信端口110上的设备20)的识别信息及IO规模。
而且,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将所取得的实际设备(实际连接在设备通信端口110上的设备20)的识别信息及IO规模储存在配置设定信息表141中。
即,设备通信接收处理部102从与设备通信端口110连接的设备20(实际设备)中,进而取得与针对每个设备20所定义的数据的传输规模相关的信息。而且,配置信息生成部107生成进而包含由设备通信接收处理部102取得的与针对每个设备20所定义的数据的传输规模相关的信息的配置设定信息。
根据所述配置,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生成包含与针对每个设备20所定义的数据的传输规模相关的信息的所述配置设定信息。
因此,取得如下的效果: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例如可使用与针对每个设备20所定义的数据的传输规模相关的信息,决定将从设备20中取得的数据传输至现场网络50中的周期、速度等,由此提高朝现场网络50中传输的效率。
(配置设定信息的登记例)
此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例如通过以下顺序,根据“实际连接在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的各者上的设备20的识别信息”来生成配置设定信息。
首先,设备通信处理部101针对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的所有设备通信端口,确认利用对照部106的对照处理是否正在执行。设备通信处理部101若确认利用对照部106的对照处理并未执行,则使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的所有设备通信端口变成能够连接任意的设备20的状态。
继而,若在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的各者上连接设备20(1)、设备20(2)、···、设备20(n)的各者,则设备通信处理部101读出以下的信息。即,设备通信处理部101读出与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的各者连接的设备20(1)、设备20(2)、···、设备20(n)的各者的识别信息。
而且,若上位通信控制部130经由现场网络50,从支持工具60(或HMI)或上位控制器40接收登记指示消息,则配置信息生成部107执行处理。即,配置信息生成部107将设备通信处理部101所读出的“与设备通信端口110(1)、设备通信端口110(2)、···、设备通信端口110(n)的各者连接的设备20(1)、设备20(2)、···、设备20(n)的各者的识别信息”作为配置设定信息而储存在配置设定信息表141中。
(关于IO-Link)
在控制系统1中,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与设备20也可以通过IO-Link(注册商标)来进行通信。关于IO-Link,以下先说明概要。
IO-Link在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Commission,IEC)61131-9中以“用于小型传感器和致动器的单滴数字通信接口(Single-drop digitalcommunication interface for small sensors and actuators)”(SDCI)这一名称来规格化。IO-Link是用于作为控制装置的主机(PLC)(例如,控制系统1中的上位控制器40)与传感器及致动器等设备(例如,控制系统1中的设备20)之间的通信的标准化技术。IO-Link是用于主机(PLC)与传感器及致动器等设备的通信的新的点对点串行通信协议。
在现有的协议(例如,控制系统1中的第一模式的通信协议)中,仅能够进行从设备朝主机(PLC)中的开启/关闭信号(1比特)的发送。与现有的协议不同,IO-Link是能够进行32字节(256比特)的数据的收发(双向通信)的通信协议(例如,控制系统1中的第二模式的通信协议)。通过IO-Link来将主机(PLC)与传感器及致动器等设备之间连结,由此关于来自以往仅可接收开启/关闭信息等二进制数据的设备的信号,可作为32字节的数值数据而取得。因此,例如在光电传感器的情况下,可取得光接收量、检测裕度、内部温度等信息,除有助于不良情况原因的查明以外,还能够进行制品寿命的诊断、对应于经年劣化的阈值的变更等。
通过利用IO-Link,例如可使设备的设定及维护等自动化。另外,通过利用IO-Link,主机(PLC)的编程可大幅度地简化,进而,可实现配线电缆的成本削减等。作为设备的一例,可列举光电传感器与接近开关。
(IO-Link系统)
IO-Link系统包含IO-Link设备(通常为传感器、致动器或其组合)、标准的三线式传感器/致动器电缆、及IO-Link主机(例如,控制系统1中的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
此处,IO-Link主机具备一个或多个端口,在各端口上能够连接1台IO-Link设备。IO-Link主机与IO-Link设备进行点对点通信。IO-Link主机不仅可在与IO-Link设备之间收发现有的开启/关闭信息等二进制数据(1比特的数据),而且可收发以下的信息。即,IO-Link主机可在与IO-Link设备之间收发设备的识别信息、设备的通信性能、设备参数、及工序、诊断数据的信息等除开启/关闭信息等二进制数据以外的信息(大于1比特的数据)。
所谓IO-Link设备,是指可在与IO-Link主机之间收发大于1比特的数据的设备(例如,控制系统1中的设备20(C))。
(两种通信模式)
在被称为标准IO(Standard IO,SIO)的现有的数字交换模式(例如,控制系统1中的第一模式)中,可无IO-Link主机而使IO-Link设备进行动作。即,可使用在与传感器之间仅能接收开启/关闭信息等二进制数据的主机,使IO-Link设备进行动作。同样地,IO-Link主机可使用SIO来使现有类型的设备(在与IO-Link主机之间仅能接收开启/关闭信息等二进制数据的设备,例如控制系统1中的设备20(S))进行动作。
IO-Link主机的端口拥有配置数据。若将某一端口设定为SIO模式,则IO-Link主机使此端口与先前为止的端口(仅能够收发开启/关闭信息等二进制数据的端口)同样地进行动作。若将端口设定为通信模式(COM模式)(例如,控制系统1中的第二模式),则IO-Link主机可与连接在此端口上的设备(IO-Link设备。例如,控制系统1中的设备20(C))收发大于1比特的数据。
(关于对照功能)
通过利用IO-Link,能够从传感器及致动器等设备(IO-Link设备)中取得开启/关闭数据以外的信息(大于1比特的数据)。具体而言,可取得设备的识别信息(供应商ID、设备ID、修订、序列号)等。
IO-Link主机具有针对每个端口,将预定连接的设备与实际连接在此端口上的设备进行对照的对照功能。IO-Link主机在已建立IO-Link通信的时间点执行对照处理。例如,若在端口上连接IO-Link设备,则IO-Link主机从所连接的所述IO-Link设备中取得设备的识别信息及设备的通信性能。
另外,IO-Link主机针对每个端口,事先储存包含预定连接的设备(IO-Link设备)的识别信息的配置设定信息。
IO-Link主机参照所述配置设定信息,取得预定与端口连接的设备(IO-Link设备)的识别信息,并判定是否与实际连接在端口上的设备(IO-Link设备)的识别信息一致。
例如,IO-Link主机针对每个端口,判定预定连接的设备的“供应商ID、设备ID、IO-Link修订、序列号”与实际连接的设备的“供应商ID、设备ID、IO-Link修订、序列号”是否一致。IO-Link主机若判定为不一致(对照异常),则停止IO-Link通信。
再者,关于IO-Link主机在对照处理时所使用的识别信息,可选择以下的两种模式的任一者。第一,可在IO-Link主机中使用供应商ID、设备ID、及IO-Link修订来进行对照处理(简易对照功能)。第二,可在IO-Link主机中使用供应商ID、设备ID、IO-Link修订、及序列号来进行对照处理(详细对照功能)。此处,在对照处理时不参照序列号的情况下,若为与所登记的设备相同型号的设备(除序列号以外,供应商ID、设备ID、IO-Link修订与所登记的设备相同的设备),则即便序列号不一致,IO-Link主机也判定为对照正常,可与更换后的设备进行IO-Link通信。
[利用软件的实现例]
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的控制块(特别是上位通信控制部130及设备通信控制部100两者)可以由形成在集成电路(集成电路芯片(Intergret Circuit chip,IC chip))等中的逻辑电路(硬件)来实现,也可以利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而由软件来实现。
在后者的情况下,设备通信管理单元10具备:执行实现各功能的软件即程序的命令的CPU、能够由计算机(或CPU)读取地记录所述程序及各种数据的ROM(ReadOnly Memory)或存储装置(将它们称为“记录介质”)、将所述程序展开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而且,计算机(或CPU)从所述记录介质中读取所述程序并加以执行,由此达成本发明的目的。作为所述记录介质,可使用“非暂时性的有形的介质”,例如磁带、光盘、卡、半导体存储器、可编程的逻辑电路等。另外,所述程序也可以经由能够传输此程序的任意的传输介质(通信网络或广播波等)而供给至所述计算机中。再者,本发明也能够以所述程序通过电子式的传输而被具体化的、嵌入至载波中的数据信号的形态来实现。
(附记事项)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从装置是经由网络而与作为主装置的控制器连接、且具备连接设备的通信端口的从装置,所述从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取得部,从与所述通信端口连接的设备中取得所述设备的识别信息;以及生成部,根据所述取得部所取得的识别信息,生成包含与所述通信端口连接的预定的设备的识别信息的配置设定信息(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配置,所述生成部根据所述取得部从与所述通信端口连接的所述设备中取得的所述识别信息,生成包含与所述通信端口连接的预定的设备的识别信息的配置设定信息。
因此,取得如下的效果:所述从装置可不从所述设备以外的装置中取得预定与所述通信端口连接的设备的识别信息,而生成所述配置设定信息。即,取得如下的效果:所述从装置无需用户进行手动输入及登记与所述从装置连接的预定的设备的识别信息。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从装置也可以进而具备从外部接受作为生成所述配置设定信息的指示的设定指示的指示信息取得部,且若所述指示信息取得部接受所述设定指示,则所述生成部根据所述取得部所取得的识别信息,生成包含与所述通信端口连接的预定的设备的识别信息的配置设定信息。
根据所述配置,若所述指示信息取得部从外部接受作为生成所述配置设定信息的指示的设定指示,则所述生成部根据所述取得部从与所述通信端口连接的所述设备中取得的所述识别信息,生成包含与所述通信端口连接的预定的设备的识别信息的配置设定信息。
因此,取得如下的效果:所述从装置若接受所述设定指示,则可根据从所述设备中取得的所述识别信息,生成所述配置设定信息。即,取得如下的效果:所述从装置无需用户进行手动输入及登记与所述从装置连接的预定的设备的识别信息。
关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从装置,也可以进而具备请求与所述通信端口连接的设备发送所述设备的识别信息的识别信息请求部,且所述取得部从被所述识别信息请求部请求发送所述设备的识别信息的所述设备中,取得所述设备的识别信息。
根据所述配置,所述取得部从被所述识别信息请求部请求发送所述设备的识别信息的所述设备中,取得所述设备的识别信息。
因此,取得如下的效果:所述从装置可从接收到来自所述识别信息请求部的所述识别信息的发送请求的所述设备中取得所述设备的识别信息,并根据所取得的所述识别信息,生成包含与所述通信端口连接的预定的设备的识别信息的配置设定信息。
关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从装置,也可以进而具备将所述取得部所取得的识别信息、与所述配置设定信息中所含有的识别信息进行对照的对照部,且在所述对照部被从外部指示不将所述取得部所取得的识别信息、与所述配置设定信息中所含有的识别信息进行对照的状态下,所述生成部生成所述配置设定信息。
根据所述配置,在所述对照部被指示不将所述取得部所取得的所述识别信息、与所述配置设定信息中所含有的识别信息进行对照的状态下,所述生成部生成所述配置设定信息。
因此,取得如下的效果:所述从装置尽管需要所述对照部进行对照,但可避免使用所述取得部所取得的所述识别信息对所述配置设定信息进行更新这一事态。
关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从装置,所述取得部也可以从与所述通信端口连接的设备中,进而取得与针对每个设备所定义的数据的传输规模相关的信息,且所述生成部生成进而包含由所述取得部取得的与针对每个所述设备所定义的数据的传输规模相关的信息的配置设定信息。
根据所述配置,所述从装置生成包含与针对每个所述设备所定义的数据的传输规模相关的信息的所述配置设定信息。
因此,取得如下的效果:所述从装置例如可使用与针对每个所述设备所定义的数据的传输规模相关的信息,决定将从所述设备中取得的数据传输至所述网络中的周期、速度等,由此提高朝所述网络中传输的效率。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从装置也可以通过IO-Link(注册商标)来与所述设备进行通信。
根据所述配置,取得如下的效果:所述从装置可通过IO-Link(注册商标)来与所述设备进行通信。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是经由网络而与作为主装置的控制器连接、且具备连接设备的通信端口的从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取得步骤,从与所述通信端口连接的设备中取得所述设备的识别信息;以及生成步骤,根据所述取得步骤中所取得的识别信息,生成包含与所述通信端口连接的预定的设备的识别信息的配置设定信息。
根据所述方法,所述生成步骤根据在所述取得步骤中从与所述通信端口连接的所述设备所取得的所述识别信息,生成包含与所述通信端口连接的预定的设备的识别信息的配置设定信息。
因此,取得如下的效果:所述控制方法可不从所述设备以外的装置中取得预定与所述通信端口连接的设备的识别信息,而生成所述配置设定信息。即,取得如下的效果:所述控制方法无需用户进行手动输入及登记与所述从装置连接的预定的设备的识别信息。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各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中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将分别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宜组合而获得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从装置,其是经由网络而与作为主装置的控制器连接、且具备连接设备的通信端口的从装置,所述从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取得部,从与所述通信端口连接的设备中取得所述设备的识别信息;
生成部,根据所述取得部所取得的识别信息,生成包含与所述通信端口连接的预定的设备的识别信息的配置设定信息;以及
对照部,将所述取得部所取得的识别信息、与所述配置设定信息中所含有的识别信息进行对照,且
在所述对照部被从外部指示不将所述取得部所取得的识别信息、与所述配置设定信息中所含有的识别信息进行对照的状态下,所述生成部生成所述配置设定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指示信息取得部,从外部接受作为生成所述配置设定信息的指示的设定指示,且
若所述指示信息取得部接受所述设定指示,则所述生成部根据所述取得部所取得的识别信息,生成包含与所述通信端口连接的预定的设备的识别信息的配置设定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识别信息请求部,请求与所述通信端口连接的设备发送所述设备的识别信息,且
所述取得部从被所述识别信息请求部请求发送所述设备的识别信息的所述设备中,取得所述设备的识别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得部从与所述通信端口连接的设备中,进而取得与针对每个设备所定义的数据的传输规模相关的信息,且
所述生成部生成进而包含由所述取得部取得的与针对每个所述设备所定义的数据的传输规模相关的信息的配置设定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从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输入输出链路来与所述设备进行通信。
6.一种控制方法,其是经由网络而与作为主装置的控制器连接、且具备连接设备的通信端口的从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取得步骤,从与所述通信端口连接的设备中取得所述设备的识别信息;以及
生成步骤,根据所述取得步骤中所取得的识别信息,生成包含与所述通信端口连接的预定的设备的识别信息的配置设定信息,且将所述识别信息、与所述配置设定信息中所含有的识别信息进行对照,且在外部指示不将所述识别信息、与所述配置设定信息中所含有的识别信息进行对照的状态下,生成所述配置设定信息。
7.一种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包括信息处理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处理程序是用以使计算机作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从装置发挥功能的信息处理程序,其用以使计算机作为所述取得部及所述生成部发挥功能。
CN201680046756.7A 2016-03-11 2016-11-21 从装置、从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Active CN1079241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48957A JP6623856B2 (ja) 2016-03-11 2016-03-11 スレーブ装置、スレーブ装置の制御方法、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16-048957 2016-03-11
PCT/JP2016/084420 WO2017154272A1 (ja) 2016-03-11 2016-11-21 スレーブ装置、スレーブ装置の制御方法、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24171A CN107924171A (zh) 2018-04-17
CN107924171B true CN107924171B (zh) 2020-05-19

Family

ID=59789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6756.7A Active CN107924171B (zh) 2016-03-11 2016-11-21 从装置、从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65624B2 (zh)
EP (1) EP3428750B1 (zh)
JP (1) JP6623856B2 (zh)
CN (1) CN107924171B (zh)
WO (1) WO20171542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714256A1 (de) * 2017-10-18 2019-04-30 Elesta Gmbh Ostfildern De Zweigniederlassung Bad Ragaz Verfahren zur seriellen Übermittlung von Daten eines Sensors an ein Sicherheitskontrollgerät.
DE102017127075B4 (de) * 2017-11-17 2019-06-06 Ifm Electronic Gmbh Kommunikationssystem der Automatisierungs- und Prozesstechnik sowie Y-Weicheneinheit für ein solches Kommunikationssystem
JP6922814B2 (ja) * 2018-03-27 2021-08-1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サポート装置、サポートプログラム、設定方法
JP7298210B2 (ja) 2019-03-14 2023-06-2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設定情報生成装置、設定情報生成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7424150B2 (ja) 2020-03-24 2024-01-3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スレーブ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マスタスレーブ制御システム、スレーブ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DE102020119124A1 (de) * 2020-07-21 2022-01-27 Turck Holding Gmbh 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Datenverbindung zwischen einer Master-Einheit und zumindest einer Device-Einheit
CN114785635B (zh) * 2022-06-21 2022-10-18 深圳研控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连接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02323A (ja) * 1999-10-04 2001-07-27 Fisher Rosemount Syst Inc Asインタフェースデバイスネットワークとともに使用するためのプロセス制御構成システム
JP2007528070A (ja) * 2004-03-09 2007-10-04 シーメンス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ヤフト 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アクチュエータの作動方法
JP2011198240A (ja) * 2010-03-23 2011-10-06 Yokogawa Electric Corp 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ツール
JP2011215814A (ja) * 2010-03-31 2011-10-27 Keyence Corp 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設定値バックアップ・リストアシステム、及び設定値バックアップ・リストアユニット
JP2014119912A (ja) * 2012-12-14 2014-06-30 Omron Corp 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4174616A (ja) * 2013-03-06 2014-09-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a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23557A (en) * 1997-08-01 1999-07-1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standard interface to process control devices that are adapted to differing field-bus protocols
JP2004220495A (ja) 2003-01-17 2004-08-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プラントシステムコンフィグレーション支援ツール
US7106103B2 (en) * 2003-12-10 2006-09-1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electable integrated circuit interface
ATE513388T1 (de) * 2008-11-12 2011-07-15 Grieshaber Vega Kg Generieren einer gerätebeschreibung für ein messgerät
CN102759903B (zh) * 2011-04-29 2017-03-01 洛克威尔自动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即插即用马达控制系统
JP6136228B2 (ja) * 2012-12-14 2017-05-3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通信カプラ、通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039464B2 (ja) * 2013-02-28 2016-12-07 アズビル株式会社 機器管理装置および機器管理方法
JP6162997B2 (ja) * 2013-04-02 2017-07-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プラント設備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ラント設備管理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US9237039B2 (en) * 2013-06-27 2016-01-12 Stmicroelectronics S.R.L. Transceiver suitable for IO-Link devices and related IO-Link device
JP6052265B2 (ja) * 2014-10-21 2016-12-27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I/oモジュール、設定装置、及びプロセス制御システムの構築方法
JP6443190B2 (ja) * 2015-04-06 2018-12-2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プログラマブルロジックコントローラ、プログラマブルロジックコントローラ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02323A (ja) * 1999-10-04 2001-07-27 Fisher Rosemount Syst Inc Asインタフェースデバイスネットワークとともに使用するためのプロセス制御構成システム
JP2007528070A (ja) * 2004-03-09 2007-10-04 シーメンス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ヤフト 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アクチュエータの作動方法
JP2011198240A (ja) * 2010-03-23 2011-10-06 Yokogawa Electric Corp 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ツール
JP2011215814A (ja) * 2010-03-31 2011-10-27 Keyence Corp 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設定値バックアップ・リストアシステム、及び設定値バックアップ・リストアユニット
JP2014119912A (ja) * 2012-12-14 2014-06-30 Omron Corp 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4174616A (ja) * 2013-03-06 2014-09-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a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356786A1 (en) 2018-12-13
EP3428750A1 (en) 2019-01-16
WO2017154272A1 (ja) 2017-09-14
EP3428750A4 (en) 2019-11-06
JP2017162413A (ja) 2017-09-14
CN107924171A (zh) 2018-04-17
US10365624B2 (en) 2019-07-30
JP6623856B2 (ja) 2019-12-25
EP3428750B1 (en) 2022-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24171B (zh) 从装置、从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JP6465053B2 (ja) スレーブ装置、スレーブ装置の制御方法、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CN105103061B (zh) 控制和数据传输设备、处理装置和具有分散冗余的用于冗余的过程控制的方法
JP5960673B2 (ja) ネットワーク上でフィールド機器を構成する方法
CN108572628B (zh) 从机装置、从机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媒体
WO2017154273A1 (ja) マスタースレーブ制御システム、マスタースレーブ制御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RU2665890C2 (ru) Система управления и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шлюзовой модуль, модуль ввода/вывода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процессами
CN108156016B (zh) 通信系统、通信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US2012030314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he uniform naming of identical parameters of different field devices of an automation system
EP3594768B1 (en) Management device, relay device, field wireless system, setting method,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US10007633B2 (en) Field bus coupler for connecting input/output modules to a field bus,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for a field bus coupler
CN110678817B (zh) 用于参数化现场设备的方法和可参数化的现场设备
CN108369403A (zh) 现场总线耦合器、系统和用于配置故障保险模块的方法
CN108363368A (zh) 运行自动化系统的方法及自动化系统、现场设备和控制器
US10311006B2 (en) Method and peripheral module for transmitting highway addressable remote transducer (HART) variables and CPU unit for reading the HART variables
CN108696375B (zh) 工业网络信息获取装置、方法、监控系统及存储介质
JP2009181443A (ja) 産業用コントローラ用機器
US11646914B2 (en)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CN112241383A (zh) 模块化系统的部件的更新
CN117930742A (zh) 一种基于plc的自动控制系统
CN111324058A (zh) 用于控制技术设施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技术设施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