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76001B - 汽车减震底盘悬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汽车减震底盘悬架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176001B CN107176001B CN201710386954.4A CN201710386954A CN107176001B CN 107176001 B CN107176001 B CN 107176001B CN 201710386954 A CN201710386954 A CN 201710386954A CN 107176001 B CN107176001 B CN 10717600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heel
- wane
- supporting
- rocker
- vehicle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1/00—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springs
- B60G11/14—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springs having helical, spiral or coil springs onl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1/00—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 B60G21/02—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permanently interconnected
- B60G21/06—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permanently interconnected fluid
- B60G21/073—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permanently interconnected fluid between wheels on the same axle but on different sides of the vehicle, i.e. the left and right wheel suspensions being interconnec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汽车减震底盘悬架结构汽车减震底盘悬架结构,运用在车辆上的悬架结构。是通过机械结构的翘板结构的支撑件,翘板结构支撑件的一侧,上下安装弹簧或弹性支撑件,反向支撑起车身,翘板的另一侧连接车轮固定架安装架,最终翘板的固定架安装架轴摆安装在车前横梁上,使汽车行驶在连续颠簸幅度在15厘米内的路面上,能将地面的冲击力在翘班结构的支撑件上产生车身重量与冲击力的合力现象,使翘板结构支撑车身一侧的下弹簧,在冲击力的作用下产生压缩的形变,支撑车身一侧的上弹簧扩张的形变,使车身的空间位置未发生改变,使路面的冲击力消耗在弹簧做功上,保证了车身的平稳性,并搭配车辆的伺服稳定平衡系统,做到汽车增强减震的需要,使车辆能够适应连续颠簸的路面,使汽车无共振和大幅摇摆现象,提升了车辆的舒适性和操控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运用在汽车上的减震底盘悬架结构。主要是运用机械结构,再用传感器辅助平衡,做到增强汽车减震的需要,能够适应连续颠簸的路面,连续颠簸幅度在15厘米内的路面,使汽车无共振和大幅摇摆现象,提升了车辆的舒适性和操控性。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的减震底盘结构非常多,悬挂分为独立悬挂和非独立悬挂。独立悬挂又分为横臂式,纵臂式,多连杆式,烛式,麦弗逊式悬架等。其中麦弗逊独立悬架,目前应用较广。更高级点的车,就是运用电脑调控空气减震,利用实验把数万次的实验数据,经过电脑调控汽车减震器,来调控弹簧或钢板不必要的运动,达到平衡汽车的。我们在驾驶汽车时,遇到减速带或连续颠簸的路面时,若行驶速度稍快些,车就会有共振现象和大幅随车摇摆,这是目前所有的车辆都存在的共性,较好的汽车无非就是共振较小。在这里,用工作原理,把它们总体归类,都是使用弹簧或钢板来吸收震动,将弹簧或钢板通过轮子支点和车身两点连接,再靠避震器吸收弹簧的震荡。单纯的钢板或弹簧支撑,再用减震器吸附弹簧或钢板的无用震动。原理简单,但未能满足人们对减震的渴望。
发明内容
汽车减震底盘悬架结构,与以往的所有汽车悬架结构不同,原理不同,有着独特的优点。其运用方法的原理是:一种增强减震结构的方法,车身的支撑点是建立在第一支撑平面和第二个支撑平面的第三个支撑平面,第一支撑平面为车轮支点,第二支撑平面是大梁,第三支撑平面是车身支撑点,通过翘板的结构,通过第一平面车轮支点和第二平面车身大梁支点运用弹簧或钢板反向撑起的第三支撑平面,利用翘板的运动结构,第一第二平面通过地心引力与车身重量在通过连续颠簸的路面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运动,通过翘板运动,翘板车轮支撑点反向支撑车身的一端,调节上下支撑弹簧的支撑力从而得到的较平稳的反向运动支撑的第三平面。如图1所述,通过一个翘板结构的部件,将翘板的两端分别连接车轮支撑点和车身支撑点,通过翘板的支点连接在大梁上,在翘板结构部件支撑车身的一端,将车身支撑点与车大梁支撑架通过翘板支撑车身的一端,利用安装在车身支撑点和大梁支撑架的上下弹簧或上下钢板支撑起车身,使车辆在行驶至连续颠簸路面时,车身和地心引力对钢板或弹簧做功,将车身的多余震动变成了对钢板或弹簧做功的能量,将车身的多余震动消耗掉,在车身和地心引力之间产生了对车身稳定行驶的反向支撑力,有利于车辆在连续颠簸上下颠幅在15厘米的路面上行驶,能将地面的冲击力在翘班结构的支撑件上产生车身重量与冲击力的合力现象,使翘板结构支撑车身一侧的下弹簧,在冲击力的作用下产生压缩的形变,支撑车身一侧的上弹簧扩张的形变,使车身的空间位置未发生改变,使路面的冲击力消耗在弹簧做功上,保证了车身的平稳性,并搭配车辆的伺服稳定平衡系统,做到汽车增强减震的需要。使车辆能够适应连续颠簸的路面,使汽车无共振和大幅摇摆现象,提升了车辆的舒适性和操控性。以翘板为结构的汽车减震悬挂系统,还必须配有车身稳定伺服系统与翘板结构的悬挂系统搭配使用,才能满足车辆在行驶条件下平稳行驶的需要。其稳定伺服系统,主要是调节车辆在转弯,刹车,爬坡,斜风,车身左右重量失衡时,对车身平稳性和平衡的调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工作原理与以往的避震器完全不同,伺服系统是由四个部件组成,由微电脑和感应器调控,各部件通过高压油管的连接后联合工作,通过调整液压油的流动,来调节车身同向的支撑力。四个部件为:液压油收容室;电子调节平衡器(调节车辆静止时左右的平衡和斜风时的左右平衡);主压力发生器,从动压力发生器(调节车辆在运动时的车身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发明方法的原理,第一类翘板同侧四轮独立减震的第一种方法,将支撑车轮的支撑部分作为翘板支撑架的解释:1-1:翘板结构支撑架(车轮支撑部分)1-2:翘板支撑轴1-3:车轮支撑点1-4:车身支撑点1-5:弹簧或钢板1-6:大梁1-7:液压油收容室1-8:电子泵调节器1-9:主压力发生器1-10:从动压力发生器1-11:车轮安装方向1-12:车身连接轴,A:第一平面B第二平面C第三平面。
图2:是说明发明方法的原理,第一类翘板同侧四轮独立减震的第二种方法,将支撑车身部分的支撑架作为翘板支撑架的解释:2-1:翘板结构支撑架(车身支撑部分的支撑架)2-2:翘板支撑架安装轴2-3:车轮支撑点2-4:车身支撑轴2-5:弹簧或钢板2-6:大梁2-7:液压油收容室2-8:电子泵调节器2-9:主压力发生器2-10:从动压力发生器2-11:车轮安装方向2-12:翘板与车轮支撑架安装轴2-13:车轮支撑架2-14:车轮支撑架安装轴2-15:翘板车身支撑点,A:第一平面B第二平面C第三平面。
图3:是说明发明方法的原理,第二类翘板异侧桥式减震,第一种方法,将支撑车轮的支撑部分作为翘板支撑架的解释:3-1:翘板结构支撑架(车轮支撑部分)3-2:翘板安装轴3-3:车轮支撑点3-4:翘板车身支撑点3-5:弹簧或钢板3-6:车身支撑架3-7:翘板车身安装轴3-8:减震器3-9:电控单向止通器3-10:车桥3-11:定位销子3-12:车轮安装方向3-13:车身连接轴,A:第一平面B第二平面C第三平面。
图4:是说明发明方法的原理,第二类翘板异侧桥式减震,第二种方法,将支撑车身部分的支撑架作为翘板支撑架的解释:4-1:翘板结构支撑架(车身支撑部分的支撑架)4-2:翘板安装轴4-3:翘板与车轮支撑架安装轴4-4:车轮支撑架4-5:车轮支撑架安装轴4-6:车轮支撑点4-7车身支撑架4-8:车身连接轴4-9:翘板车身支撑点4-10:车桥4-11:电控单向止通器4-12弹簧或钢板4-13:减震器4-14:翘板与车轮支撑架安装点4-15:车轮安装方向4-16:定位销子,A:第一平面B第二平面C第三平面。
图5:具体实施第一类翘板同侧四轮独立减震的第一种方法,将支撑车轮的支撑架作为翘板支撑架的前轮结构设计,图的解释为5-1:翘板结构支撑架5-2:翘板支撑架安装轴5-3:翘板与车轮支撑架球头安装座5-4:车身支撑架5-5:弹簧或钢板5-6:大梁5-7:液压油收容室5-8:电子泵调节器5-9:主压力发生器5-10:从动压力发生器5-11:定位销子5-12:车身上轴摆支撑轴5-13:前轮支撑杆5-14:前轮上固定架5-15:车轮轴头5-16:方向机5-17:前轮下固定架5-18:整体安装架5-19:前轮支撑杆连接销子5-20:整体安装架前横梁安装轴5-21:前横大梁5-22:前轮架安装梁5-23:前车轮5-24:车身支撑梁5-25:车大灯。
图6:具体实施第一类翘板同侧四轮独立减震的第一种方法,将支撑车轮的支撑架作为翘板支撑架的后轮结构设计,图的解释为6-1:翘板结构支撑架6-2:翘板安装轴6-3:车身支撑架6-4:定位销子6-5:弹簧或钢板6-6:车大梁6-7:液压油收容室6-8:电子泵调节器6-9:主压力发生器6-10:从动压力发生器6-11:车身上轴摆支撑轴6-12:车轮安装轴6-13:整体安装架6-14:整体安装架后横大梁安装轴6-15:后横梁6-16车轮上轴摆固定架6-17车轮下固定架6-18车身支撑梁6-19后尾灯。
图7:简要的说明第一类翘板同侧四轮独立减震的伺服稳定系统的构成和连接方法,图的解释为:7-1:液压油收容室内腔弹簧7-2:液压油收容室活塞7-3:液压油收容室油腔7-4:出油口7-5:液压油收容室电控电磁阀7-6:电子调节器泵7-7:高压油管7-8:调节器活塞7-9:调节器内腔弹簧7-10:调节器滑动上外壳7-11:主压力发生器单向阀7-12:主压力发生器电控电磁阀7-13:主压力发生器油腔7-14:主压力发生器活塞7-15:主压力发生器活塞连杆7-16:主压力发生器滑动上外壳7-17:从动压力发生器油腔7-18:从动压力发生器活塞7-19:从动压力发生器活塞连杆7-20:从动压力发生器上滑块7-21:从动压力发生器内腔弹簧7-22:从动压力发生器滑动上外壳。
图8:简要的说明汽车减震底盘悬架的重力感应器的构造,图的解释为8-1:重力球球体8-2:重力球安装轴8-3:重力球电极触点8-4:电极接触块8-5:弹簧8-6:绝缘体阻隔块8-7:导体行程阻隔块8-8:导线8-9:正极接电座8-10:右倾(前倾)电流信号输出座8-11:左倾(后倾)电流信号输出座。
图9:简要的说明第一类翘板同侧四轮独立减震前轮支撑结构设计,满足车轮打方向的需要,图的解释为9-1:前轮上轴摆固定架9-2:前轮下轴摆固定架9-3:车轮轴头9-4:轴头销子9-5:前轮球头支撑杆9-6:前轮球头上下盖9-7:方向杆9-8:前轮上支撑架销子9-9:前轮下支撑架销子9-10:球头及球头座9-11固定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汽车减震悬挂结构的方法,原理都是通过翘板结构的支撑架,翘板的一侧连接车轮支撑部分是第一平面,翘板的支撑点设置在大梁上,支撑点为第二平面,翘板的另一侧连接车身的支撑部分是第三平面,车身的支撑点是建立在第一个支撑平面和第二个支撑平面的第三个支撑平面,第一平面车轮支撑部分和第二平面翘板支撑点,由翘板结构支撑架反向撑起第三平面车身支撑部分,通过翘板与大梁之间的弹簧或钢板,翘板上的弹簧或钢板支撑起车身,利用翘板的运动结构,第一第二平面通过地心引力与车身重量在通过连续颠簸的路面上下运动,由地心引力和车重改变上下支撑弹簧或钢板的弹力,从而得到反向支撑的平面与地球水平线较平行的支撑起车身的第三个平面;以翘板结构减震的种类又分为两大类结构:第一类是翘板同侧四轮独立减震(第一类分为两种结构,一种是将支撑车轮的支撑部分作为翘板支撑架,另一种是将支撑车身部分的支撑架作为翘板支撑架),第二类是翘板异侧桥式减震(第二类分为两种结构,一种是将支撑车轮的支撑部分作为翘板支撑架,另一种是将支撑车身部分的支撑架作为翘板支撑架)。利用翘板结构的部件支撑起车身总的重量,使车辆在行驶至连续颠簸路面时,让车身和地心引力对钢板或弹簧做功,将车身的多余震动变成了对钢板或弹簧做功的能量,将车身的多余震动消耗掉,在车身和地心引力之间产生了对车身稳定行驶的反向支撑的平面,得到了有利于车辆行驶的反向支撑力,有利于车辆在连续颠簸上下颠幅在15厘米的路面上行驶,能将地面的冲击力在翘班结构的支撑件上产生车身重量与冲击力的合力现象,使翘板结构支撑车身一侧的下弹簧,在冲击力的作用下产生压缩的形变,支撑车身一侧的上弹簧扩张的形变,使车身的空间位置未发生改变,使路面的冲击力消耗在弹簧做功上,保证了车身的平稳性,并搭配车辆的伺服稳定平衡系统,做到汽车超级减震的需要。使车辆能够适应连续颠簸的路面,使汽车无共振和大幅摇摆现象,提升了车辆的舒适性和操控性。以翘板为结构的汽车减震悬挂系统,还必须配有车身稳定伺服系统与翘板结构的悬挂系统搭配使用,才能满足车辆在行驶条件下平稳行驶的需要。其稳定伺服系统,主要是调节车辆在转弯,刹车,爬坡,斜风,车身左右重量失衡时,对车身平稳性和平衡的调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工作原理与以往的避震器完全不同,稳定伺服系统是由四个部件组成,由微电脑和感应器调控,各部件通过高压油管的连接后联合工作,通过调整液压油的流动,来调节车的支撑平面。
汽车减震悬挂结构分为两类悬挂,第一类是翘板同侧四轮独立减震,第二类是翘板异侧桥式减震。第一类翘板同侧四轮独立减震的第一种方法,是将支撑车轮的支撑部分作为翘板支撑架,通过一个翘板结构的支撑架,将翘板的两端分别连接车轮支撑点和车身支撑点,通过翘板的支撑轴轴摆连接在大梁上,将车身支撑点通过上下弹簧或上下钢板连接在大梁上,支撑起车身总的重量,使车辆在行驶至连续颠簸路面时,让车身和地心引力对钢板或弹簧做功,将车身的多余震动变成了对钢板或弹簧做功的能量,将车身的多余震动消耗掉,在车身和地心引力之间产生了对车身稳定行驶的反向支撑的平面,得到了有利于车辆行驶的反向支撑力,有利于车辆在连续颠簸上下颠幅在15厘米的路面上行驶,使车身没有了共振和大幅摆动,提升了车辆的操控性和舒适性,以翘板为结构的汽车减震悬挂系统,还必须配有车身稳定伺服系统与翘板结构的悬挂系统搭配使用,才能满足车辆在行驶条件下平稳行驶的需要,其稳定伺服系统,主要是调节车辆在转弯,刹车,爬坡,斜风,车身左右重量失衡时,对车身平稳性和平衡的调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工作原理与以往的避震器完全不同,稳定伺服系统是由四个部件组成,由微电脑和感应器调控,各部件通过高压油管的连接后联合工作,通过调整液压油的流动,来调节车的支撑平面;身稳定伺服系统的部件为:重力感应器;液压油收容室;电子泵调节器,用来调节车辆静止时左右的平衡和斜风时的左右平衡;主压力发生器,从动压力发生器,用来调节车辆在行驶中转弯与刹车运动时维持车身的稳定,最终由车身安装点连接车身,车轮支撑点安装车轮,车轮的方向可以是纵向安装,也可以是横向安装。第一类翘板同侧四轮独立减震的第二种方法,是将支撑车身部分的支撑架作为翘板支撑架,通过一个翘板结构的支撑架,翘板的两端分别是翘板与车轮支撑架安装轴和翘板车身支撑点,翘板支撑架通过翘板支撑轴轴摆固定在大梁上,并通过翘板与车轮支撑架安装轴轴摆连接车轮支撑架,车轮支撑架又通过车轮支撑架安装轴轴摆固定在大梁上,在车轮支撑架车轮支撑点与大梁之间安装弹簧或钢板、电子泵调节器和主压力发生器,在车轮支撑架车轮支撑点与车身支撑点之间安装从动压力发生器,液压油收容室安装在大梁上,最终通过车身支撑点连接在车身上,车轮安装在车轮支撑点上,车轮安装方向可以是纵向安装,也可以是横向安装。
第二类是翘板异侧桥式减震:桥式是指将左右前轮安装在同一道桥上,将左右后轮安装在同一道桥上;异侧是指在一道桥上的左右前轮,通过翘板的结构,左前轮支撑右前侧车身,右前轮支撑左前侧车身,第二类翘板异侧桥式减震,第一种方法,将支撑车轮的支撑部分作为翘板支撑架,其特征在于:由翘板结构支撑架通过翘板安装轴轴摆固定安装在车桥上,并通过车桥上的定位销子限定行程,车身支撑通过翘板车身安装轴轴摆安装在翘板车身支撑点上,在翘板结构支撑架与车桥之间安装弹簧或钢板和减震器,在翘板结构支撑架的翘板车身支撑点与车身支撑架之间安装弹簧或钢板、减震器和电控单向止通器,最终通过车身连接轴连接车身,车轮支撑点安装车轮,车轮安装方向为纵向安装。第二类翘板异侧桥式减震第二种方法,将支撑车身部分的支撑架作为翘板支撑架,其特征在于:由翘板结构支撑架通过翘板安装轴轴摆固定安装在车桥上,翘板结构支撑架与车轮支撑架通过翘板与车轮支撑架安装轴轴摆连接,车轮支撑架通过车轮支撑架安装轴轴摆固定在车桥上,并通过车桥上的定位销子限定行程,通过车轮支撑点与车桥之间安装弹簧或钢板和减震器,由翘板安装轴处轴摆安装车身支撑架,翘板结构支撑架的翘板车身支撑点与车身连接轴之间安装安装弹簧或钢板和减震器,和电控单向止通器,最终由车身连接轴连接车身,车轮支撑点安装车轮,车轮安装方向是纵向安装,由于第二类翘板异侧桥式减震,与第一类翘板同侧四轮独立减震的悬挂结构不同,第二类无需主压力发生器和从动压力发生器调整车辆行驶中转弯辅助,而是利用电控单向止通器使车辆在行驶中遇到转弯时,使车身平稳的通过,在连续颠簸的路面上大幅的提升了车辆的平稳度,车的舒适度和操控性。
由上面叙述的超级减震悬架结构,选择第一类翘板同侧四轮独立减震悬挂,设计安装在前轮独立的悬挂,以车轮支撑部分作为翘板支撑架,将整体安装架与大梁铆合为一个整体,由翘板结构的支撑架通过翘板安装轴轴摆安装在总体安装架上,翘板结构的车轮支撑点球摆连接前轮支撑杆,前轮支撑杆通过前轮球头安装座连接前轮上固定架,前轮上固定架与前轮下固定架通过前轮销子固定轴摆安装前轮轴头,再由车轮轴头连接方向机,方向机与前轮上下固定架整体安装在方向机与前轮固定架上,方向机与前轮固定架又整体铆合在总体安装架上,车身支撑架与翘板安装轴同轴轴摆安装在整体安装架上,由定位销子限定行程,在总体安装架与翘板结构支撑架之间安装弹簧或钢板、电子泵调节器和主压力发生器,整体安装架与车身支撑架之间安装从动压力发生器,翘板结构支撑架与车身支撑架之间安装弹簧或钢板,液压收容室安装在大梁上,最终由车身安装轴连接车身,车轮安装在车轮轴头上;汽车减震悬架的第一类翘板同侧四轮独立减震悬挂,后轮的独立悬挂;将整体安装架与大梁铆合为一个整体,由翘板结构支撑架通过翘板安装轴轴摆安装在整体安装架上,在翘板安装轴同轴安装车身支撑架,并由整体安装架上的定位销子限定行程,在大梁与翘板结构支撑架之间安装电子泵调节器、主压力发生器和弹簧或钢板,在大梁与车身支撑架之间安装从动压力发生器,在翘板结构支撑架与车身支撑架之间安装弹簧或钢板,最终由车身安装轴连接车身,车轮安装轴安装车轮,轴摆大梁安装轴连接在车身梁上。最终由减震的稳定伺服系统的机械部件,加以重力感应器调控,稳定伺服系统由由液压油收容室,电子调节平衡器,主压力发生器,从动压力发生器构成,液压油收容室是由液压油收容室内腔弹簧,液压油收容室活塞,活塞下方液压油收容室油腔,液压油收容室电控电磁阀,电子调节器泵,主压力发生器单向阀,主压力发生器电控电磁阀构成,电子调节器是由调节器活塞与调节器内腔弹簧和调节器滑动上外壳构成,液压油收容室经高压油管调控电子泵调节器,主压力发生器与从动压力发生器经高压油管三联通液压油收容室,通过安装在液压油收容上的主压力发生器单向阀与主压力发生器电控电磁阀,主压力发生器是由主压力发生器活塞,主压力发生器连杆,主压力发生器滑动上外壳,活塞下方主压力发生器油腔构成,从动压力发生器是由从动压力发生器活塞,从动压力发生器活塞连杆,从动压力发生器上滑块,从动压力发生器内腔弹簧,从动压力发生器滑动上外壳,活塞下方的从动压力发生器油腔构成。稳定伺服系统由重力感应器调控,重力感应器,工作原理是重力球地心引力的原理,由重力球球体安装在重力球安装轴上可以轴摆,通过重力球电极触点重力偏移时接触电极接触块,发出偏转电流信号,由弹簧缓冲固定电极接触块,重力球球体被导体行程阻隔块限定行程,用导线连接重力球安装轴和正极接电座接入电流,最终将电流信号经右倾电流信号输出座和左倾电流信号输出座输出。动态调整了车身在运动过程中的平衡,保证了车身的平稳性。
以第一类翘板同侧四轮独立减震安装在前轮时,为了满足前轮的转向需要,设计结构是由前轮上下支撑架经轴头销子轴摆固定车轮轴头,由方向杆连接方向机,再经固定销子轴摆固定车轮上下固定架轴摆安装在车大梁之上,再由前轮上固定架上的球头固定座,通过球头及球头固定座,球摆固定在车轮上固定架上,再由支撑杆连接上下球头,由球头固定座球摆固定上球头,最终由球头固定座固定安装在翘板结构的支撑件上,解决了前轮转向的需要。
Claims (9)
1.一种汽车减震悬架结构的设计方法,通过翘板结构的支撑架,翘板的一侧连接车轮支撑部分是第一平面,翘板的支撑点设置在大梁上,支撑点为第二平面,翘板的另一侧连接车身的支撑部分是第三平面,车身的支撑点是建立在第一个支撑平面和第二个支撑平面的第三个支撑平面,第一平面车轮支撑部分和第二平面翘板支撑点,由翘板结构支撑架反向撑起第三平面车身支撑部分,通过翘板与大梁之间的弹簧或钢板,翘板上的弹簧或钢板支撑起车身,利用翘板的运动结构,第一第二平面通过地心引力与车身重量在通过连续颠簸的路面上下运动,由地心引力和车重改变上下支撑弹簧或钢板的弹力,从而得到反向支撑的平面与地球水平线较平行的支撑起车身的第三个平面;以翘板结构减震的种类又分为两大类结构:第一类是翘板同侧四轮独立减震,其分为两种结构,一种是将支撑车轮的支撑部分作为翘板支撑架,另一种是将支撑车身部分的支撑架作为翘板支撑架;第二类是翘板异侧桥式减震,其分为两种结构,一种是将支撑车轮的支撑部分作为翘板支撑架,另一种是将支撑车身部分的支撑架作为翘板支撑架。
2.一种权利要求1中汽车减震悬架结构的第一类翘板同侧四轮独立减震的第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支撑车轮的支撑部分作为翘板支撑架,通过一个翘板结构的支撑架,将翘板的两端分别连接车轮支撑点和车身支撑点,通过翘板的支撑轴轴摆连接在大梁上,将车身支撑点通过翘班结构支撑件上下弹簧或上下钢板连接在大梁上,支撑起车身总的重量,使车辆在行驶至连续颠簸路面时,让车身和地心引力对弹簧或钢板做功,将车身的多余震动变成了对弹簧或钢板做功的能量,将车身的多余震动消耗掉,在车身和地心引力之间产生了对车身稳定行驶的反向支撑的平面,得到了有利于车辆行驶的反向支撑力,有利于车辆在连续颠簸上下颠幅在15厘米的路面上行驶,使车身没有了共振和大幅摆动,提升了车辆的操控性和舒适性,以翘板为结构的汽车减震悬挂系统,还必须配有车身稳定伺服系统与翘板结构的悬挂系统搭配使用,才能满足车辆在行驶条件下平稳行驶的需要,其伺服稳定系统,主要是调节车辆在转弯,刹车,爬坡,斜风,车身左右重量失衡时,对车身平稳性和平衡的调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工作原理与以往的避震器完全不同,伺服稳定系统是由四个部件组成,由微电脑和重力感应器调控,各部件通过高压油管的连接后联合工作,通过调整液压油的流动,来调节车身的支撑平面;稳定伺服系统的部件为:液压油收容室;电子泵调节器,用来调节车辆静止时左右的平衡和斜风时的左右平衡;主压力发生器,从动压力发生器,用来调节车辆在行驶中转弯与刹车运动时维持车身的稳定,最终由车身安装点连接车身,车轮支撑点安装车轮,车轮的方向可以是纵向安装,也可以是横向安装。
3.一种权利要求1中汽车减震悬架结构的第一类翘板同侧四轮独立减震的第二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支撑车身部分的支撑架作为翘板支撑架,通过一个翘板结构的支撑架,翘板的两端分别是翘板与车轮支撑架安装轴和翘板车身支撑点,翘板支撑架通过翘板支撑轴轴摆固定在大梁上,并通过翘板与车轮支撑架安装轴轴摆连接车轮支撑架,车轮支撑架又通过车轮支撑架安装轴轴摆固定在大梁上,在车轮支撑架车轮支撑点与大梁之间安装弹簧或钢板、电子泵调节器和主压力发生器,在车轮支撑架车轮支撑点与车身支撑点之间安装从动压力发生器,液压油收容室安装在大梁上,最终通过车身支撑点连接在车身上,车轮安装在车轮支撑点上,车轮安装方向可以是纵向安装,也可以是横向安装。
4.一种权利要求1中汽车减震悬架结构的第二类是翘板异侧桥式减震:桥式是指将左右前轮安装在同一道桥上,将左右后轮安装在同一道桥上;异侧是指在一道桥上的左右前轮,通过翘板的结构,左前轮支撑右前侧车身,右前轮支撑左前侧车身,第二类翘板异侧桥式减震,第一种方法,将支撑车轮的支撑部分作为翘板支撑架,其特征在于:由翘板结构支撑架通过翘板安装轴轴摆固定安装在车桥上,并通过车桥上的定位销子限定行程,车身支撑通过翘板车身安装轴轴摆安装在翘板车身支撑点上,在翘板结构支撑架与车桥之间安装弹簧或钢板和减震器,在翘板结构支撑架的翘板车身支撑点与车身支撑架之间安装弹簧或钢板、减震器和电控单向止通器,最终通过车身连接轴连接车身,车轮支撑点安装车轮,车轮安装方向为纵向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翘板异侧桥式减震,第二类翘板异侧桥式减震第二种方法,将支撑车身部分的支撑架作为翘板支撑架,其特征在于:由翘板结构支撑架通过翘板安装轴轴摆固定安装在车桥上,翘板结构支撑架与车轮支撑架通过翘板与车轮支撑架安装轴轴摆连接,车轮支撑架通过车轮支撑架安装轴轴摆固定在车桥上,并通过车桥上的定位销子限定行程,通过车轮支撑点与车桥之间安装弹簧或钢板和减震器,由翘板安装轴处轴摆安装车身支撑架,翘板结构支撑架的翘板车身支撑点与车身连接轴之间安装弹簧或钢板和减震器,和电控单向止通器,最终由车身连接轴连接车身,车轮支撑点安装车轮,车轮安装方向是纵向安装,由于第二类翘板异侧桥式减震,与第一类翘板同侧四轮独立减震的悬挂结构不同,第二类无需主压力发生器和从动压力发生器调整车辆行驶中转弯辅助,而是利用电控单向止通器使车辆在行驶中遇到转弯时,使车身平稳的通过,在连续颠簸的路面上大幅的提升了车辆的平稳度,车的舒适度和操控性。
6.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减震悬架结构中一种汽车减震的第一类翘板同侧四轮独立减震悬挂,前轮独立的悬挂,其特征在于:以车轮支撑部分作为翘板支撑架,将整体安装架与大梁铆合为一个整体,由翘板结构的支撑架通过翘板安装轴轴摆安装在总体安装架上,翘板结构的车轮支撑点球摆连接前轮支撑杆,前轮支撑杆通过前轮球头安装座连接前轮上固定架,前轮上固定架与前轮下固定架通过前轮销子固定轴摆安装前轮轴头,再由车轮轴头连接方向机,方向机与前轮上下固定架整体安装在方向机与前轮固定架上,方向机与前轮固定架又整体铆合在总体安装架上,车身支撑架与翘板安装轴同轴轴摆安装在整体安装架上,由定位销子限定行程,在总体安装架与翘板结构支撑架之间安装弹簧或钢板、电子泵调节器和主压力发生器,整体安装架与车身支撑架之间安装从动压力发生器,翘板结构支撑架与车身支撑架之间安装弹簧或钢板,液压收容室安装在大梁上,最终由车身安装轴连接车身,车轮安装在车轮轴头上;减震的第一类翘板同侧四轮独立减震悬挂,后轮的独立悬挂;将整体安装架与大梁铆合为一个整体,由翘板结构支撑架通过翘板安装轴轴摆安装在整体安装架上,在翘板安装轴同轴安装车身支撑架,并由整体安装架上的定位销子限定行程,在大梁与翘板结构支撑架之间安装电子泵调节器、主压力发生器和弹簧或钢板,在大梁与车身支撑架之间安装从动压力发生器,在翘板结构支撑架与车身支撑架之间安装弹簧或钢板,最终由车身安装轴连接车身,车轮安装轴安装车轮,轴摆大梁安装轴连接在车身梁上。
7.一种权利要求1中汽车减震悬架结构第一类翘板同侧四轮独立减震的稳定伺服系统的机械部件,其特征在于:由液压油收容室,电子调节平衡器,主压力发生器,从动压力发生器构成伺服稳定系统,液压油收容室是由液压油收容室内腔弹簧,液压油收容室活塞,活塞下方液压油收容室油腔,液压油收容室电控电磁阀,电子调节器泵,主压力发生器单向阀,主压力发生器电控电磁阀构成,电子调节器是由调节器活塞与调节器内腔弹簧和调节器滑动上外壳构成,液压油收容室经高压油管调控电子泵调节器,主压力发生器与从动压力发生器经高压油管三联通液压油收容室,通过安装在液压油收容上的主压力发生器单向阀与主压力发生器电控电磁阀,主压力发生器是由主压力发生器活塞,主压力发生器连杆,主压力发生器滑动上外壳,活塞下方主压力发生器油腔构成,从动压力发生器是由从动压力发生器活塞,从动压力发生器活塞连杆,从动压力发生器上滑块,从动压力发生器内腔弹簧,从动压力发生器滑动上外壳,活塞下方的从动压力发生器油腔构成。
8.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减震悬架结构稳定伺服系统的感应器,是汽车的重力感应器,其特征在于:由重力球球体安装在重力球安装轴上可以轴摆,通过重力球电极触点重力偏移时接触电极接触块,发出偏转电流信号,由弹簧缓冲固定电极接触块,重力球球体被导体行程阻隔块限定行程,用导线连接重力球安装轴和正极接电座接入电流,最终将电流信号经右倾电流信号输出座和左倾电流信号输出座输出。
9.一种权利要求1中汽车减震悬架结构第一类翘板同侧四轮独立减震前轮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前轮上下支撑架经轴头销子轴摆固定车轮轴头,由方向杆连接方向机,再经固定销子轴摆固定车轮上下固定架轴摆安装在车大梁之上,再由前轮上固定架上的球头固定座,通过球头及球头固定座,球摆固定在车轮上固定架上,再由支撑杆连接上下球头,由球头固定座球摆固定上球头,最终由球头固定座固定安装在翘板结构的支撑件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386954.4A CN107176001B (zh) | 2017-05-27 | 2017-05-27 | 汽车减震底盘悬架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386954.4A CN107176001B (zh) | 2017-05-27 | 2017-05-27 | 汽车减震底盘悬架结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76001A CN107176001A (zh) | 2017-09-19 |
CN107176001B true CN107176001B (zh) | 2020-01-17 |
Family
ID=59835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386954.4A Active CN107176001B (zh) | 2017-05-27 | 2017-05-27 | 汽车减震底盘悬架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17600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82146B (zh) * | 2018-03-16 | 2023-06-16 | 安徽工程大学 | 一种全地形移动机器人组合式车身悬挂装置 |
CN111267959B (zh) * | 2020-03-11 | 2020-12-22 | 河南工学院 | 用于提高汽车nvh性能的减振车身 |
CN113002261A (zh) * | 2020-12-10 | 2021-06-22 | 江苏德发房车科技有限公司 | 房车x形悬挂 |
CN114810899A (zh) * | 2022-05-24 | 2022-07-29 | 深圳市家信信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可量化控制减震力度的车辆减震系统 |
CN115571242B (zh) * | 2022-11-11 | 2024-04-16 | 湖南大学 | 一种变轴距运载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359A (zh) * | 1989-06-30 | 1991-01-09 | 王信培 | 全自动车身横向稳定悬挂装置 |
DE102011082128B4 (de) * | 2011-09-05 | 2020-10-29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Fahrzeug-Radaufhängung mit über einen Umlenkhebel veränderbarer Radlast |
CN203739576U (zh) * | 2013-12-23 | 2014-07-30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降低车辆胎噪的降噪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CN106739913B (zh) * | 2016-11-15 | 2023-03-17 | 徐州徐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五轴自卸汽车的油气悬架电控装置 |
-
2017
- 2017-05-27 CN CN201710386954.4A patent/CN107176001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76001A (zh) | 2017-09-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176001B (zh) | 汽车减震底盘悬架结构 | |
US6550796B2 (en) | Vehicle suspension | |
CN201346970Y (zh) | 轻中型客车前独立悬架系统 | |
CN201538206U (zh) | 前独立悬架系统以及具有该前独立悬架系统的汽车 | |
CN105329059B (zh) | 重型载货车及其气囊提升气囊承载后悬架系统 | |
CN203485698U (zh) | 一种重型卡车用悬架结构 | |
CN103693117A (zh) | 载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 |
CN105501017A (zh) | 导出式单承点独立悬架 | |
CN202491650U (zh) | 重卡驱动桥双簧片杆空气悬架结构 | |
CN102490564B (zh) | 一种汽车单纵臂式的独立前悬架 | |
CN205097850U (zh) | 一种全承载式电动客车前独立悬架结构 | |
RU2610891C2 (ru) | Жесткий мост с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ой подвеской | |
JPS6239308A (ja) | 車両の懸架装置 | |
CN205417066U (zh) | 一种变刚度板簧交叉式平衡悬架 | |
CN205523492U (zh) | 双横臂有级式半主动悬架系统 | |
CN2823017Y (zh) | 轿车的后悬架系统 | |
CN208021562U (zh) |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后悬置系统 | |
CN102358136A (zh) | 一种后扭梁悬架结构 | |
CN201437320U (zh) | 一种新型汽车用四连杆独立悬架装置 | |
CN201176114Y (zh) | 客车空气悬挂系统 | |
CN203637498U (zh) | 载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 |
CN202242864U (zh) | 应用于重型卡车上的空气悬架系统 | |
KR20030039692A (ko) | 차량 현가장치를 이용한 보조 발전기 | |
CN209290099U (zh) | 一种汽车底盘空气悬架用多功能型集成臂 | |
CN203713460U (zh) | 一种重卡牵引车双后桥空气悬架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