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62038B - 一种氧化亚铜粉末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氧化亚铜粉末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62038B
CN107162038B CN201710551834.5A CN201710551834A CN107162038B CN 107162038 B CN107162038 B CN 107162038B CN 201710551834 A CN201710551834 A CN 201710551834A CN 107162038 B CN107162038 B CN 1071620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prous oxide
oxide powder
oxygen
preparation
cop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5183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62038A (zh
Inventor
盛洪超
邓斌
阮海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Kuntengwei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Kuntengwei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Kuntengwei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Kuntengwei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55183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620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1620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620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620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620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3/00Compounds of copper
    • C01G3/02Oxides; Hydr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01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 C01P2004/03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obtained by SE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1Micrometer sized, i.e. from 1-100 micrometer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亚铜粉末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氧化亚铜粉末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纯铜熔炼至熔融状态,并在氧气和氮气混合气氛中对熔融状态的铜直接进行雾化处理,使铜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获得氧化亚铜粉末。本发明提供的氧化亚铜粉末的制备方法在利用雾化法制取氧化亚铜粉末时,通入氧气与氮气混合气体,使纯铜与氧气在雾化过程中高温氧化,制得氧化亚铜粉末,同时又因为氧气不足,氧化亚铜不能继续与氧气反应得到氧化铜。本发明的制备步骤高效方便快捷,节约了生产步骤,拓宽了氧化亚铜粉末的生产方法;并且由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所获氧化亚铜粉末粒径相对比较集中,分布均匀,物理性能优异,便于后期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氧化亚铜粉末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亚铜粉末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氧化亚铜粉末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粉末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气雾化法是直接击碎液体金属或合金而制得粉末的方法,应用较为广泛,生产规模仅次于还原法,可以制取铅、锡、铝、锌、铜、铁、镍等金属粉末,也可制取预合金粉末。
氧化亚铜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在涂料、玻璃、陶瓷、塑料、农业以及工业催化等领域有广泛用途。在我国,氧化亚铜的用量逐年增长,近年来对氧化亚铜的研究比较活跃。目前制备氧化亚铜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很少能够得到粒径均匀、性能稳定的氧化亚铜粉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氧化亚铜粉末及其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氧化亚铜粉末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将纯铜熔炼至熔融状态,并在氧气和氮气混合气氛中对熔融状态的铜直接进行雾化处理,使铜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获得氧化亚铜粉末。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氧气和氮气混合气氛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为45:55~50:50。
优选的,所述熔炼的温度为1100~1200℃,并保温20~30min。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进行雾化处理时,所述氧气和氮气的压强为1~2.5MPa。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由前述方法制备的氧化亚铜粉末。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氧化亚铜粉末为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
优选的,所述规则形状包括圆形和/或椭圆形。
优选的,所述氧化亚铜粉末的粒径小于60μm,优选为20~60μm。
其中优选的,所述氧化亚铜粉末中粒径在2~15μm的占比在10~15wt%,粒径在20~30μm的占比在15~20wt%,粒径在30~45μm的占比在25~30wt%。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至少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氧化亚铜粉末的制备方法在利用雾化法制取氧化亚铜粉末时,通入氧气与氮气混合气体,使纯铜与氧气在雾化过程中高温氧化,制得氧化亚铜粉末,同时又因为氧气不足,氧化亚铜不能继续与氧气反应得到氧化铜。本发明的制备步骤生产高效方便快捷,节约了生产步骤,拓宽了氧化亚铜粉末的生产方法,更具有竞争性;并且由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所获氧化亚铜粉末粒径相对比较集中,分布均匀,物理性能优异,便于后期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典型实施方案之中的氧化亚铜粉末的扫描电镜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典型实施方案之中的氧化亚铜粉末的扫描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案发明人经长期研究和大量实践,得以提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主要是利用雾化法直接用液态铜充纯氧得到氧化亚铜粉末。
如下将对该技术方案、其实施过程及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氧化亚铜粉末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将纯铜熔炼至熔融状态,并在氧气和氮气混合气氛中对熔融状态的铜直接进行雾化处理,使铜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获得氧化亚铜粉末。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氧气和氮气混合气氛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为45:55~50:50,尤其优选为50:50。若在生产过程中,混合气体中的氮气比例过低会导致有一部分的氧化亚铜粉末会继续与多余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粉末,导致得到的氧化亚铜粉末不纯。若在生产过程中,混合气体中的氮气比例过高会导致有部分铜水不能和氧气反应,生成的粉末中会有一部分的铜粉。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熔炼的温度为1100~1200℃,并保温20~30min。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进行雾化处理时,所述氧气的压强为1~2.5MPa。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雾化处理采用的雾滴粒径为15~53μm。
优选的,所述氧化亚铜粉末为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规则形状包括圆形和/或椭圆形。
优选的,所述氧化亚铜粉末的粒径小于45μm,优选为2~30μm。
其中优选的,所述氧化亚铜粉末中粒径在2~15μm的占比在10~15wt%,粒径在20~30μm的占比在15~20wt%,粒径在30~45μm的占比在25~30wt%。
其中,在一些更为典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制备方法具体包括:
(1)将纯铜置于气雾化制粉设备中,升温至1100~1200℃使铜熔炼至熔融状态,并保温20~30min;
(2)向气雾化制粉设备中通入体积比为45:55~50:50的氧气和氮气,在压强为1~2.5MPa的氧气和氮气混合气氛中对熔融状态的铜进行雾化处理,使铜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获得氧化亚铜粉末,从集粉罐收集粉末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的由前述方法制备的氧化亚铜粉末。
优选的,所述氧化亚铜粉末为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规则形状包括圆形和/或椭圆形。
优选的,所述氧化亚铜粉末的粒径小于45μm,优选为2~30μm。
其中优选的,所述氧化亚铜粉末中粒径在2~15μm的占比在10~15wt%,粒径在20~30μm的占比在15~20wt%,粒径在30~45μm的占比在25~30wt%。
综上所述,藉由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氧化亚铜粉末的制备方法在利用雾化法制取氧化亚铜粉末时,通入氧气与氮气混合气体,使纯铜与氧气在雾化过程中高温氧化,制得氧化亚铜粉末,同时又因为氧气不足,氧化亚铜不能继续与氧气反应得到氧化铜。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生产高效方便快捷,节约了生产步骤,拓宽了氧化亚铜粉末的生产方法,更具有竞争性;并且由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所获氧化亚铜粉末粒径相对比较集中,分布均匀,物理性能优异,便于后期利用。
以下通过若干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然而,所选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制备氧化亚铜粉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纯铜原料放入气雾化制粉设备中,首先将纯铜加热保温,然后于1100℃熔炼至熔融态,雾化制粉设备是可通过市购等途径获取,此处不做过多详细说明。
B.对熔融态的纯铜材料进行雾化,通入氧气与氮气混合气体,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为45:55,气体压强为1MPa,制得氧化亚铜粉末,其扫描电镜图可参阅图2,其粒径为35~45微米。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制备氧化亚铜粉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纯铜原料放入气雾化制粉设备中,首先将纯铜加热保温,然后于1200℃熔炼至熔融态,雾化制粉设备是可通过市购等途径获取,此处不做过多详细说明。
B.对熔融态的纯铜材料进行雾化,通入氧气与氮气混合气体,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为48:52,气体压强为1.5MPa,制得氧化亚铜粉末,其扫描电镜图可参阅图2,其粒径为20~30微米。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制备氧化亚铜粉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纯铜原料放入气雾化制粉设备中,首先将纯铜加热保温,然后于1150℃熔炼至熔融态,雾化制粉设备是可通过市购等途径获取,此处不做过多详细说明。
B.对熔融态的纯铜材料进行雾化,通入氧气与氮气混合气体,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为50:50,气体压强为2.5MPa,制得氧化亚铜粉末,其扫描电镜图可参阅图1,其粒径为2~15微米。
对照例1
本对照例采用干法来制备氧化亚铜粉末,具体步骤为:铜粉经过去除杂质后与氧化铜混合,加热煅烧成氧化亚铜粉末,取出去除杂质后,粉碎得到粉末。此法所得氧化亚铜粉末制取相对繁琐。
对照例2
本对照例采用葡萄糖还原法来制备氧化亚铜粉末,具体步骤为:将硫酸铜溶液与葡萄糖混合加入氢氧化钠反应,得到氧化亚铜,过滤烘干后粉碎得到氧化亚铜粉末。此法所得粉末颗粒不均匀,制取较复杂,对环境有一定影响。
对照例3
本对照例采用电解法来制备氧化亚铜粉末,具体步骤为:在电解槽中,用铜做阳极,在含正二价铜离子的溶液中电解,得到氧化亚铜,粉碎后得到氧化亚铜粉末,此法操作简单,但是颗粒不均匀,影响后续使用,制取繁琐。
对照例4
本对照例在生产过程中,混合气体中的氮气比例过低,导致有一部分的氧化亚铜粉末继续与多余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粉末,导致得到的氧化亚铜粉末不纯。
对照例5
本对照例在生产过程中,混合气体中的氮气比例过高,导致有部分铜水不能和氧气反应,生成的粉末中有一部分的铜粉。
通过实施例1-3,可以发现,藉由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在利用雾化法制取氧化亚铜粉末时,通入氧气与氮气混合气体,使纯铜与氧气在雾化过程中高温氧化,制得氧化亚铜粉末,同时又因为氧气不足,氧化亚铜不能继续与氧气反应得到氧化铜。本发明的制备步骤高效方便快捷,节约了生产步骤,拓宽了氧化亚铜粉末的生产方法;并且由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所获氧化亚铜粉末粒径相对比较集中,分布均匀,物理性能优异,便于后期利用。
此外,本案发明人还参照实施例1-实施例3的方式,以本说明书中列出的其它条件进行了试验,并同样制得了粒径分布均匀、性能优异的氧化亚铜粉末。
应当理解,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氧化亚铜粉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纯铜熔炼至熔融状态,并在氧气和氮气混合气氛中对熔融状态的铜直接进行雾化处理,使铜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获得氧化亚铜粉末,所述氧化亚铜粉末的粒径小于45µm;
其中,所述氧气和氮气混合气氛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为45:55~50:50,所述熔炼的温度为1100~1200℃,并保温20~30min,进行雾化处理时,所述氧气和氮气的压强为1~2.5MPa,所述雾化处理采用的雾滴粒径为15~53µ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亚铜粉末为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则形状包括圆形和/或椭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亚铜粉末的粒径为2~30µ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亚铜粉末中粒径在2~15µm的占比在10~15wt%,粒径在20~30µm的占比在15~20wt%,粒径在30~45µm的占比在25~30wt%。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
(1)将纯铜置于气雾化制粉设备中,升温至1100~1200℃使铜熔炼至熔融状态,并保温20~30min;
(2)向气雾化制粉设备中通入体积比为45:55~50:50的氧气和氮气,在压强为1~2.5MPa的氧气和氮气混合气氛中对熔融状态的铜进行雾化处理,使铜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获得氧化亚铜粉末。
CN201710551834.5A 2017-07-07 2017-07-07 一种氧化亚铜粉末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71620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51834.5A CN107162038B (zh) 2017-07-07 2017-07-07 一种氧化亚铜粉末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51834.5A CN107162038B (zh) 2017-07-07 2017-07-07 一种氧化亚铜粉末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62038A CN107162038A (zh) 2017-09-15
CN107162038B true CN107162038B (zh) 2019-05-28

Family

ID=59823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51834.5A Active CN107162038B (zh) 2017-07-07 2017-07-07 一种氧化亚铜粉末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620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6257B (zh) * 2020-07-07 2023-11-17 苏州铜宝锐新材料有限公司 水处理过滤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54366A (ja) * 1997-07-31 1999-02-26 Hokuriku Electric Ind Co Ltd キャパシタ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359774A (zh) * 2000-12-04 2002-07-24 普莱克斯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再循环雾化气体生产雾化粉末的方法和装置
WO2002075006A2 (en) * 2001-03-19 2002-09-26 Noranda Inc. In situ desulfurization scrubbing process for refining blister copper
CN1824435A (zh) * 2006-04-07 2006-08-30 郭德林 一种水雾化制备低松装密度铜粉的方法
CN102153129A (zh) * 2011-04-02 2011-08-17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 连续合成球形微纳米氧化亚铜粉末的方法及装置
CN103771484A (zh) * 2014-01-14 2014-05-07 山东理工大学 一种粒径可调控的氧化亚铜微米球的制备方法
CN104261457A (zh) * 2014-09-28 2015-01-07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形貌大小可控的微纳结构氧化亚铜颗粒制备方法
CN104591256A (zh) * 2015-01-12 2015-05-06 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氯化铜体系下制备氧化亚铜的方法
CN105324337A (zh) * 2013-06-21 2016-02-10 日清工程株式会社 氧化亚铜微粒子的制造方法、氧化亚铜微粒子、和导体膜的制造方法
CN105621473A (zh) * 2014-11-06 2016-06-01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纳米氧化亚铜颗粒的制备方法以及形貌和粒径调控方法
CN106379927A (zh) * 2016-11-13 2017-02-08 陈圆圆 一种高纯度氧化亚铜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54366A (ja) * 1997-07-31 1999-02-26 Hokuriku Electric Ind Co Ltd キャパシタ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359774A (zh) * 2000-12-04 2002-07-24 普莱克斯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再循环雾化气体生产雾化粉末的方法和装置
WO2002075006A2 (en) * 2001-03-19 2002-09-26 Noranda Inc. In situ desulfurization scrubbing process for refining blister copper
CN1824435A (zh) * 2006-04-07 2006-08-30 郭德林 一种水雾化制备低松装密度铜粉的方法
CN102153129A (zh) * 2011-04-02 2011-08-17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 连续合成球形微纳米氧化亚铜粉末的方法及装置
CN105324337A (zh) * 2013-06-21 2016-02-10 日清工程株式会社 氧化亚铜微粒子的制造方法、氧化亚铜微粒子、和导体膜的制造方法
CN103771484A (zh) * 2014-01-14 2014-05-07 山东理工大学 一种粒径可调控的氧化亚铜微米球的制备方法
CN104261457A (zh) * 2014-09-28 2015-01-07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形貌大小可控的微纳结构氧化亚铜颗粒制备方法
CN105621473A (zh) * 2014-11-06 2016-06-01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纳米氧化亚铜颗粒的制备方法以及形貌和粒径调控方法
CN104591256A (zh) * 2015-01-12 2015-05-06 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氯化铜体系下制备氧化亚铜的方法
CN106379927A (zh) * 2016-11-13 2017-02-08 陈圆圆 一种高纯度氧化亚铜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氧化铜还原法生产铜粉;Erhard KLar;《有色冶炼》;19911231;47-5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62038A (zh) 2017-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78120B (zh) 一种赤泥基铁系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甲烷裂解制氢中的应用
CN103817336B (zh) 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216705A (zh) 一种3d打印用细颗粒单质球形金属粉末的制备方法
CN110265225B (zh) 制备氮掺杂三维多孔碳微球负载碳化钼/氮化钼和铁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3950946B (zh) 一种硼化铌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
TWI577640B (zh) 鎳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粉體及其製造方法、鋰離子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鋰離子電池用正極、及鋰離子電池
CN107994219A (zh) 一种石墨烯包覆金属掺杂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02145B (zh) 一种纳米氧化铝/铜复合增强相的制备方法
CN112048635A (zh) 一种微纳米分级多孔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05784A (zh) 一种热喷涂用球形尖晶石粉体的制备方法
CN104028769A (zh) 一种高生坯强度雾化铜粉的制作方法
CN101781757A (zh) 多壁碳纳米管表面无钯化学镀覆纳米镍颗粒的方法
CN104451758A (zh) 一种熔盐电解高钛渣制备碳化钛的方法
CN113413903A (zh) 碳基过渡金属单原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8658038A (zh) 一种基于LiAlH4的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62038B (zh) 一种氧化亚铜粉末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25082A (zh) 一种纳米级镍粉的制备方法
CN111041318A (zh) 一种钨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98319B (zh) 银钨电触头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电触头材料、电触头
CN106699550A (zh) 纳米Cu‑CuBTC型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872414B (zh) 一种微纳米预合金粉的制备方法
CN104889416A (zh) 一种银二氧化锡中间体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
CN105271443A (zh) 一种辅助微波加热制备纳米片状CoO、Co3O4的方法
CN108217754A (zh) 一种大比表面IrO2的制备方法
CN108046323B (zh) 一种铌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24

Address after: 215000 Building 401, No. 88 Xianshi Road, Changshu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uzhou Kuntengwei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3688 Nanhai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Sheng Hongchao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