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59736A - 挤出模具组件及终端后壳的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挤出模具组件及终端后壳的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159736A CN107159736A CN201710495456.3A CN201710495456A CN107159736A CN 107159736 A CN107159736 A CN 107159736A CN 201710495456 A CN201710495456 A CN 201710495456A CN 107159736 A CN107159736 A CN 10715973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e holder
- shell
- die
- terminal
- core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C—MANUFACTURE OF METAL SHEETS, WIRE, RODS, TUBES OR PROFILES, OTHERWISE THAN BY ROLLING; AUXILIARY OPERATION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 B21C25/00—Profiling tools for metal extruding
- B21C25/02—D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xtrusion Of Me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挤出模具组件及终端后壳的加工方法。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挤出模具组件包括:第一模座以及第二模座;第一模座设有模孔;第二模座设有模芯;模芯容置于模孔,且模芯与模孔相互配合形成N个注塑槽;其中,注塑槽的侧剖视图与终端后壳的侧剖视图一致;N为正整数。采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简化了终端后壳的生产流程,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产品良率高。并且,生产中的合金废料可重复使用,原材料利用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挤出模具组件及终端后壳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的使用越来越普及,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信工具。目前,终端常采用铝合金材料来制备后壳,以获取较好的外观及强度,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终端的外观需求以及使用需求,而且能够屏蔽不良信号的干扰。
但是,本专利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技术中制作终端后壳时,常采用冲压、压铸、锻造成型的生产方法,生产流程长,制备工艺复杂,且生产中的合金废料不可重复使用,原材料利用率低。并且,由于终端后壳具有一定的弧度,设有卡扣等复杂结构,冲压,压铸,锻造成型时的每一环节都容易产生坏品,生产效率低,产品不良率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挤出模具组件及终端后壳的加工方法,简化了终端后壳的生产流程,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产品良率高。并且,生产中的合金废料可重复使用,原材料利用率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挤出模具组件,包括:第一模座以及第二模座;
第一模座设有模孔;第二模座设有模芯;
模芯容置于模孔,且模芯与模孔相互配合形成N个注塑槽;其中,注塑槽的侧剖视图与终端后壳的侧剖视图一致;N为正整数。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后壳的加工方法,应用于上述的挤出模具组件,该方法包括:
令第二模座的模芯容置于第一模座的模孔;其中,模芯与模孔相互配合形成N个注塑槽;
将金属液注入N个注塑槽,并对金属液进行挤压,获取条状成品物料;
对条状成品物料进行切割,获取终端后壳。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利用挤出模具组件挤压出用于制造终端后壳的条状成品物料,通过对条状成品物料进行切割的方式,即可获取终端后壳,生产流程较为简单。其中,由于挤出模具组件的注塑槽的侧剖视图与终端后壳的侧剖视图是一致的,因此终端后壳的弧度特征以及卡扣等复杂结构能够直接在由挤出模具组件挤压获取的条状成品物料上进行体现,不需要再进行冲压、压铸或锻造成型的步骤,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且产品良率高。并且,由于挤出模具组件在生产用于制造终端后壳的条状成品物料时,是利用金属液进行注塑成型,因此生产中的合金废料可熔化为金属液进行重复使用,原材料利用率高。
另外,第二模座还包括:模座本体、模具进浇口以及M个分流桥;其中,M为大于1的正整数;模座本体设有开口;模具进浇口部分容置于开口;分流桥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由第一连接部向外延伸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夹设在模座本体与模具进浇口之间,第二连接部与模芯连接。这样,提供了第二模座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增加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灵活性。
另外,第二连接部为楔形块;其中,楔形块的尖端与模芯连接。这样,提供了第二连接部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增加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灵活性。并且,第二连接部为楔形块,楔形块的尖端与模芯连接,能够对金属液起到较好的引流作用,将金属液快速地引入至注塑槽中,能够提高条状成品物料的生产效率。
另外,第一模座设有L个定位柱;第二模座设有L个定位孔;第一模座通过L个定位柱与L个定位孔的配合,固定于第二模座。这样,能够提高第一模座与第二模座进行配合的精准度,获取符合要求的注塑槽,从而为获取弧度特征以及卡扣等复杂结构满足要求的条状成品物料提供了基础,能够提高终端后壳的产品良率。
另外,挤出模具组件还包括:P个定位销;其中,P为正整数;第一模座设有P个第一孔洞;第二模座设有与P个第一孔洞相对应的P个第二孔洞;定位销部分容置于第一孔洞以及第二孔洞。这样,能够提高第一模座与第二模座进行配合的精准度,获取符合要求的注塑槽,从而为获取弧度特征以及卡扣等复杂结构满足要求的条状成品物料提供了基础,能够提高终端后壳的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挤出模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终端后壳的侧面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挤出模具组件在第一模座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挤出模具组件在第二模座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模座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二模座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模座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二模座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模座与第二模座相互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终端后壳的加工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挤出模具组件,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模座1(如图2所示)以及第二模座2(如图3所示)。第一模座1设有模孔11,第二模座2设有模芯20,模芯20容置于模孔11,且模芯20与模孔11相互配合形成N个注塑槽3。图1所示的模芯20与模孔11相互配合形成的注塑槽3的个数为两个,且两个注塑槽3相对设置,然而,本实施方式中,并不对注塑槽3的位置以及个数做任何限制。
具体地说,挤出模具组件用于加工终端后壳,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终端后壳可以为后盖或电池盖。在利用挤出模具组件加工终端后壳时,将金属液(如,熔融状态下的铝合金液)注入至模芯20与模孔11相互配合所形成的若干个注塑槽3中,令金属液在注塑槽3处注塑成型,并对金属液进行挤压,即可在第一模座1的外侧获取条状成品物料。其中,图4给出了终端后壳5的侧剖视图,注塑槽3侧剖视图与终端后壳的侧剖视图一致。这样,在利用出模具组件加工终端后壳时,终端后壳的弧度特征以及卡扣等复杂结构均能够直接在第一模座1的外侧所获取的条状成品物料上进行体现。也就是说,在利用挤出模具组件获取条状成品物料后,技术人员便可以根据实际所需求的终端后壳的尺寸规格,对条状成品物料进行切割,从而获取符合条件的终端后壳,可以保证所制作出来的终端后壳变形度、轮廓度、表面平整度以及结构尺寸具有一致性。
更具体地说,在将模芯20容置于模孔11,令模芯20与模孔11相互配合形成N个注塑槽3时,可以先对第一模座1与第二模座2置位,而后利用夹具夹住第一模座1以及第二模座2,对第一模座1以及第二模座2进行定位,以避免在生产条状成品物料时,第一模座1与第二模座2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模座2还包括:模座本体21、模具进浇口23以及M个分流桥22,如图3所示。其中,M为大于1的正整数。具体地说,模座本体21设有开口,模具进浇口23部分容置于开口,分流桥22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由第一连接部向外延伸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夹设在模座本体21与模具进浇口23之间,第二连接部与模芯20连接。图3所示的分流桥的个数为4个,然而本实施方式中,并不对分流桥的个数做任何限制。
具体地说,将金属热熔机的出料口与模具进浇口23连接,利用模具进浇口23将金属液引入至挤出模具组件的第二模座2。分流桥22不仅能够增加第二模座2的整体强度,而且M个分流桥22能够与模座本体21的开口形成M个分流孔,以便于利用分流孔将金属液引入至挤出模具组件的N个注塑槽3,能够提高金属液引入至注塑槽的速度,从而提高条状成品物料的生产效率。
举例而言,第二连接部可以为楔形块,楔形块的尖端与模芯连接。这样,能够增加金属液的引流角度,进一步地提高金属液引入至注塑槽的速度,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条状成品物料的生产效率。然而,上述举例仅为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并不对第二连接部的具体形式做任何限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挤出模具组件挤压出用于制造终端后壳的条状成品物料,通过对条状成品物料进行切割的方式,即可获取终端后壳,生产流程较为简单。其中,由于挤出模具组件的注塑槽的侧剖视图与终端后壳的侧剖视图是一致的,因此终端后壳的弧度特征以及卡扣等复杂结构能够直接在由挤出模具组件挤压获取的条状成品物料上进行体现,不需要再进行冲压、压铸或锻造成型的步骤,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产品良率高,可以完成大批量交付任务及直通率的达成。并且,由于挤出模具组件在生产用于制造终端后壳的条状成品物料时,是利用金属液进行注塑成型,因此生产中的合金废料可熔化为金属液进行重复使用,原材料利用率高。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挤出模具组件,如图5、图6所示。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挤压模具组件还包括P个定位销(图未示),并且第一模座1设有P个第一孔洞12,第二模座2设有P个第二孔洞24,利用定位销插入第一孔洞12以及第二孔洞24的方式,对第一模座1以及第二模座2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制,以避免生产条状成品物料的过程中第一模座1与第二模座2发生相对位移。
具体地说,图7、图8给出了第一模座1、第二模座2为圆柱体时所设有的孔洞的位置以及个数,如,在图8中,4个第二孔洞24对称地设置在第二模座2的模座本体21上。这样,在对第一模座1与第二模座2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定时,将第一模座1上的4个第一孔洞12与第二模座2上的4个第二孔洞24一一对齐,并将4个定位销一一地插入第一孔洞12与第二孔洞24中,令定位销部分容置于第一孔洞12以及第二孔洞24,即可实现对第一模座1以及第二模座2的定位。
更具体地说,为便于将第一模座1上的4个第一孔洞12与第二模座2上的4个第二孔洞24一一对齐,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模座1以及第二模座2还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结构,如图9、图10所示,第一模座1还设有4个定位柱13,第二模座2还设有4个定位孔25,第一模座1通过4个定位柱12与4个定位孔25的配合,固定于第二模座2。当第一模座1固定于第二模座2时,第一模座1上的4个第一孔洞12与第二模座2上的4个第二孔洞24一一对齐,如图11所示,从而直接在孔洞12以及孔洞24处插入定位销即可,不需要再对第一模座1与第二模座2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其中,图9、图10所示的定位柱13以及定位孔25的个数仅为示意,本实施方式中并不对定位柱13以及定位柱25的个数、形状以及位置做任何限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定位销、孔洞12以及孔洞24对第一模座1以及第二模座2的相对位置进行限位,能够提高第一模座与第二模座进行配合的精准度,获取符合要求的注塑槽,从而为获取弧度特征以及卡扣等复杂结构满足要求的条状成品物料提供了基础,能够提高终端后壳的产品良率。并且,第一模座1以及第二模座2还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结构:定位柱12与定位孔25,能够提高第一模座与第二模座进行配合的效率。
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终端后壳的加工方法,具体流程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所提及到的终端后壳的加工方法可以在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中所提及到的挤出模具组件上进行实施,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01,令第二模座的模芯容置于第一模座的模孔。
具体地说,可以将第一模座设置在一步进电机上,第二模座设置在另一步进电机上,通过控制两个步进电机转动,带动第一模座、第二模座向朝向对端的方向运动,以缩短第一模座与第二模座之间的距离。其中,第一模座以及第二模座的相对位置可以预先进行设置,以便于在第一模座与第二模座之间的距离缩短为预设距离时,第二模座的模芯容置于第一模座的模孔。其中,预设距离可以由技术人员预先设置。在实际操作时,还可以控制第二模座的位置固定,仅控制第一模座运动,也能够实现在第一模座与第二模座之间的距离缩短为预设距离时,第二模座的模芯容置于第一模座的模孔。本实施方式中,并不对步骤101的具体实现形式做任何限制。
步骤102,将金属液注入模芯与模孔相互配合形成的N个注塑槽中,并对金属液进行挤压,获取条状成品物料。
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热熔机将金属液注入N个注塑槽,并利用热熔机的丝杆对金属液进行挤压。具体地说,将热熔机的出料口与第二模具的模具进浇口连接,利用模具进浇口将金属液引入至挤出模具组件的第二模座。其中,第二模座设有若干个分流桥,不仅能够增加第二模座的整体强度,而且能够与第二模座的模座本体上的开口形成若干个与分流桥的数量等同的分流孔,利用这若干个分流孔将金属液引入至挤出模具组件的N个注塑槽,能够提高条状成品物料的生产效率。
步骤103,对条状成品物料进行切割,获取终端后壳。
具体地说,终端后壳可以为后盖或电池盖。
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括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挤出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座以及第二模座;
所述第一模座设有模孔;所述第二模座设有模芯;
所述模芯容置于所述模孔,且所述模芯与所述模孔相互配合形成N个注塑槽;其中,所述注塑槽的侧剖视图与终端后壳的侧剖视图一致;N为正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出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座还包括:模座本体、模具进浇口以及M个分流桥;其中,M为大于1的正整数;
所述模座本体设有开口;
所述模具进浇口部分容置于所述开口;
所述分流桥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由所述第一连接部向外延伸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夹设在所述模座本体与所述模具进浇口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模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挤出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为楔形块;其中,所述楔形块的尖端与所述模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出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座设有L个定位柱;所述第二模座设有L个定位孔;其中,L为正整数;
所述第一模座通过所述L个定位柱与所述L个定位孔的配合,固定于所述第二模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出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P个定位销;其中,P为正整数;
所述第一模座设有P个第一孔洞;
所述第二模座设有与P个第一孔洞相对应的P个第二孔洞;
所述定位销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一孔洞以及所述第二孔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出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N为2。
7.一种终端后壳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挤出模具组件;所述方法包括:
令所述第二模座的模芯容置于所述第一模座的模孔;
将金属液注入模芯与模孔相互配合形成的N个注塑槽中,并对所述金属液进行挤压,获取条状成品物料;
对所述条状成品物料进行切割,获取终端后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后壳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热熔机将所述金属液注入所述N个注塑槽,并利用所述热熔机的丝杆对所述金属液进行挤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后壳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后壳为电池盖。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95456.3A CN107159736A (zh) | 2017-06-26 | 2017-06-26 | 挤出模具组件及终端后壳的加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95456.3A CN107159736A (zh) | 2017-06-26 | 2017-06-26 | 挤出模具组件及终端后壳的加工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59736A true CN107159736A (zh) | 2017-09-15 |
Family
ID=59826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495456.3A Pending CN107159736A (zh) | 2017-06-26 | 2017-06-26 | 挤出模具组件及终端后壳的加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159736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823886U (zh) * | 2010-09-16 | 2011-05-11 | 杭州来氏铸造科技有限公司 | 型腔定位销 |
JP2012020289A (ja) * | 2010-07-12 | 2012-02-02 | Showa Denko Kk | 半中空形材製造用押出ダイス |
CN204769944U (zh) * | 2015-07-22 | 2015-11-18 | 杨伟伟 | 一种带楔形滑槽的方形铝型材挤压模具 |
CN105170679A (zh) * | 2015-09-08 | 2015-12-23 |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 铝型材双孔挤压模 |
CN105436229A (zh) * | 2015-07-09 | 2016-03-30 |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 太阳能边框铝合金挤压模具 |
-
2017
- 2017-06-26 CN CN201710495456.3A patent/CN10715973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2020289A (ja) * | 2010-07-12 | 2012-02-02 | Showa Denko Kk | 半中空形材製造用押出ダイス |
CN201823886U (zh) * | 2010-09-16 | 2011-05-11 | 杭州来氏铸造科技有限公司 | 型腔定位销 |
CN105436229A (zh) * | 2015-07-09 | 2016-03-30 |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 太阳能边框铝合金挤压模具 |
CN204769944U (zh) * | 2015-07-22 | 2015-11-18 | 杨伟伟 | 一种带楔形滑槽的方形铝型材挤压模具 |
CN105170679A (zh) * | 2015-09-08 | 2015-12-23 |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 铝型材双孔挤压模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黄东男: "《金属挤压有限元模拟技术及应用》", 31 March 2015, 冶金工业出版社 *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070155445A1 (en) | Metal case for portabel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104540364A (zh) | 电子设备壳体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5120625A (zh) | 一种金属壳的加工方法、金属壳及电子设备 | |
CN105847495B (zh) | 一种移动终端的后壳及其制备方法 | |
EP1124675B1 (de) | Formgebungs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kunststoffteilen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 |
CN107159736A (zh) | 挤出模具组件及终端后壳的加工方法 | |
CN205961196U (zh) | 一种手机金属电池盖凹槽连料结构 | |
JP2007243146A (ja) |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装置 | |
CN211181768U (zh) | 预热型仪表电缆整体式绝缘挤出模具 | |
CN107813476A (zh) | 一种五孔扁平光缆成型模具 | |
CN108620592B (zh) | 一种制备钨铜毛细管的方法 | |
CN204673932U (zh) | 一种化妆品容器成型模具 | |
CN203664674U (zh) | 柱型零件注射成型多功能模具 | |
CN209578114U (zh) | 一种用于凸轮轴罩盖的双边进料浇铸模具 | |
CN102922633A (zh) | 原型法硅胶模具及其制造方法 | |
US20160276792A1 (en) | Die for terminalized electric wire | |
CN111070717A (zh) | 镜头加工方法 | |
CN207190220U (zh) | 一种自承式空中配线引入光纤带光缆成型模具 | |
CN217293278U (zh) | 一种单次成型多种轮眉的模具 | |
CN215697367U (zh) | 一种高端精密io连接器生产用模具 | |
CN202943902U (zh) | 一种组合式型腔模具 | |
CN206925302U (zh) | 压铸模具 | |
CN206718575U (zh) | 一种用于宣传栏型材成型的模具 | |
CN215879766U (zh) | 一种美容钳钳身无顶针痕迹的精铸模具 | |
CN208664266U (zh) | 一种新型注塑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15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