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52470B - 动力传输中断装置和限滑差速器 - Google Patents

动力传输中断装置和限滑差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52470B
CN107152470B CN201710120032.9A CN201710120032A CN107152470B CN 107152470 B CN107152470 B CN 107152470B CN 201710120032 A CN201710120032 A CN 201710120032A CN 107152470 B CN107152470 B CN 1071524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flux
yoke
moving
rotating
generat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2003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52470A (zh
Inventor
鬼武稔
神谷康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TEK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TEK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11113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0529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JTEKT Corp filed Critical JTEK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1524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524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524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5247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7/0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 F16D27/1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an electromagnet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i.e. without collecting 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20Arrangements for suppressing or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ial action, e.g. locking devices
    • F16H48/24Arrangements for suppressing or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ial action, e.g. locking devices using positive clutches or brak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7/0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 F16D27/02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electromagnets incorporated in the clutch, i.e. with collecting rings
    • F16D27/09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electromagnets incorporated in the clutch, i.e. with collecting rings and with interengaging jaws or gear-teet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1/00Clutches in which the members have interengaging parts
    • F16D11/14Clutches in which the members have interengaging parts with clutching members movable only axial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Details of mechanically-actuated clutches not specific for one distinct type
    • F16D23/12Mechanical clutch-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d outside the clutch as such
    • F16D2023/123Clutch actuation by cams, ramps or ball-screw mechanis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00Special features for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D2300/12Mounting or assemb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00Special features for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D2300/18Sensor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06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48/10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with orbital spur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20Arrangements for suppressing or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ial action, e.g. locking devices
    • F16H48/30Arrangements for suppressing or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ial action, e.g. locking devices using externally-actuatable means
    • F16H48/34Arrangements for suppressing or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ial action, e.g. locking devices using externally-actuatable means using electromagnetic or electric actu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动力传输中断装置和限滑差速器,动力传输中断装置包括:中断部件(5),其被抑制相对于第一旋转部件(2)旋转且能够在中断部件(5)与第二旋转部件(31)接合的联接位置和非联接位置之间在轴向方向上移动;和移动机构(10),其在轴向方向上移动中断部件(5)。移动机构(10)具有磁通产生单元(60)、保持单元(6)和移动部件(7)。保持单元包括:具有在径向方向上面对磁通产生单元的圆筒部(611)的轭部(61);和抑制部件(62),其具有被固定到轭部(61)且抑制磁通产生单元相对于圆筒部在轴向方向上移动的轴向移动抑制部(621),和被锁定在设置在外壳部件(100)中的锁定部(103)中且抑制轭部旋转的旋转抑制部(622)。

Description

动力传输中断装置和限滑差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传输中断装置和一种限滑差速器。
背景技术
在向车辆的左轮和右轮分配动力以允许其差速运动的差动齿轮中,某些差动齿轮配备有用于限制能够相对彼此旋转的旋转部件的差速运动的形状配合离合器(例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0-84930)。
在JP 2010-84930 A中描述的差动齿轮具有:差速器外壳;一对小齿轮,所述一对小齿轮能够旋转地支撑在固定到差速器外壳的小齿轮轴上;一对侧齿轮,所述一对侧齿轮在齿轮轴线正交地交叉的情况下与该一对小齿轮啮合;中断部件,所述中断部件被布置成在旋转方向上在形成于差速器外壳中的孔中接合的同时能够在轴向方向上移动;和致动器,所述致动器使中断部件在轴向方向上移动。
中断部件具有与该一对侧齿轮中的一个侧齿轮接合的接合齿,并且与差速器外壳一起旋转。致动器具有:电磁体;和可移动部件,所述可移动部件在电磁体的磁力作用下在轴向方向上移动。电磁体由磁体线圈和被布置成包围磁体线圈的芯构成。可移动部件由由软磁性材料制成的柱塞和由非磁性材料制成并且防止电磁体的磁通泄漏到差速器外壳的环构成。可移动部件被布置在电磁体内部,并且电磁体和中断部件在轴向方向上并排地布置。
当电流被施加到电磁体时,柱塞朝向中断部件移动,从而引起环通过固定到中断部件的板挤压中断部件。在这个挤压力作用下,中断部件在轴向方向上移动并且与该一个侧齿轮接合。因此,差速器外壳和该一个侧齿轮的相对旋转被抑制,并且该一对侧齿轮的差速旋转也因此被抑制。
发明内容
在JP 2010-84930 A的差动齿轮中,在本公开的图1中由附图标记79表示的芯在截面中以基本四边形的形状形成从而包围磁体线圈,并且芯的、面对磁体线圈的内周表面的一部分的部分是非连续的。柱塞被布置成使得一个轴向端面对这个非连续部,并且柱塞构成在电流被施加到磁性线圈时产生的磁通的一部分。
带有这种形状的芯难以由单一部件形成。因此例如如在JP2010-84930 A的图1中所示,有必要通过焊接等组合以下三个部件:一个部件覆盖磁体线圈的一个轴向侧表面和内周表面的一部分,另一个部件覆盖磁体线圈的另一个轴向侧表面,并且再一个部件覆盖磁体线圈的外周表面。然而,这使得芯的结构和制造过程复杂,从而引起制造成本增加。
此外,在具有电磁体作为致动器的差动齿轮中,向电磁体的磁体线圈供应电力要求防止磁体线圈和芯旋转。虽然在JP 2010-84930 A的附图中没有示出防止芯旋转的部件,但是另外地将这种旋转防止部件固定到以上构造的芯将会使得芯结构更加复杂。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传输中断装置和一种限滑差速器,其中用于保持和防止当电流被施加到其上时产生磁通的磁通产生单元的旋转的保持单元的构造能够被简化,并且因此其制造成本能够降低。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一种动力传输中断装置被构造成中断第一旋转部件和第二旋转部件之间的动力传输,所述第一旋转部件和第二旋转部件被容纳在外壳部件内部并且被布置成能够绕公共旋转轴线相对彼此旋转,该动力传输中断装置包括:中断部件,所述中断部件被抑制相对于第一旋转部件旋转,具有与第二旋转部件接合的接合齿并且能够在轴向方向上在联接位置和非联接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联接位置,接合齿与第二旋转部件接合,在所述非联接位置,接合齿不与第二旋转部件接合;和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使得中断部件在轴向方向上移动。移动机构具有:环形的磁通产生单元,所述磁通产生单元具有线圈,当电流被施加到线圈时,所述线圈产生磁通;保持单元,所述保持单元保持磁通产生单元,和移动部件,所述移动部件构成磁通的磁路并且与中断部件一起在轴向方向上移动。保持单元包括:轭部,所述轭部由软磁性材料制成并且具有在径向方向上面对磁通产生单元的圆筒部;和抑制部件,所述抑制部件具有移动抑制部和旋转抑制部,所述移动抑制部被固定到轭部并且抑制磁通产生单元相对于圆筒部在轴向方向上移动,所述旋转抑制部被锁定在锁定部中并且抑制轭部相对于外壳部件旋转,所述锁定部被设置在外壳部件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一种限滑差速器包括:外壳部件;第一旋转部件,所述第一旋转部件被容纳在外壳部件内部;第二旋转部件,所述第二旋转部件被容纳在外壳部件内部并且被布置成能够绕公共旋转轴线相对于第一旋转部件旋转;第三旋转部件,所述第三旋转部件被容纳在外壳部件内部并且被布置成能够绕公共旋转轴线相对于第一旋转部件和第二旋转部件旋转;中断部件,所述中断部件被抑制相对于第一旋转部件旋转,具有与第二旋转部件接合的接合齿并且能够在轴向方向上在联接位置和非联接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联接位置,接合齿与第二旋转部件接合,在所述非联接位置,接合齿不与第二旋转部件接合;和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使中断部件在轴向方向上移动。在这个限滑差速器中,在中断部件的接合齿不与第二旋转部件接合的状态中,输入到第一旋转部件中的动力被分配到第二旋转部件和第三旋转部件从而允许其差速运动。在中断部件的接合齿与第二旋转部件接合时,第一旋转部件与第二旋转部件和第三旋转部件的差速运动被限制。移动机构具有:具有环形的磁通产生单元,所述磁通产生单元具有线圈,当电流被施加所述线圈时,线圈产生磁通;保持单元,所述保持单元保持磁通产生单元;和移动部件,所述移动部件构成磁通的磁路并且与中断部件一起在轴向方向上移动。保持单元包括:轭部,所述轭部由软磁性材料制成并且具有中径向方向上面对磁通产生单元的圆筒部;和抑制部件,所述抑制部件具有移动抑制部和旋转抑制部,所述移动抑制部被固定到轭部并且抑制磁通产生单元相对于圆筒部在轴向方向上移动,所述旋转抑制部被锁定在锁定部中并且抑制轭部相对于外壳部件旋转,所述锁定部被设置在外壳部件中。
根据以上方面的动力传输中断装置和限滑差速器,能够简化用于保持和防止当电流被施加到其上时产生磁通的磁通产生单元的旋转的保持单元的构造,并且由此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将在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限滑差速器的构造的截面视图;
图2是限滑差速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示出限滑差速器的差速器外壳的内部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4A是示出限滑差速器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视图;
图4B是示出限滑差速器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视图;
图5A是图1的部分放大视图,示出抑制部件及其周边;
图5B是示出如从差速器外壳的径向方向上看到的差速器载架的锁定部的构造的视图;
图6是示出抑制部件在周向方向的一部分、其上装配有抑制部件的轴向移动抑制部的轭部的圆筒部的一部分和柱塞的一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7A是示出中断部件的透视图;
图7B是示出中断部件的透视图;
图8A是示意性地示意凸轮机构的行为的、如从周向方向上看到的中断部件、第一外壳部件的底部和第一侧齿轮的环形壁的截面视图;
图8B是示意性地示意凸轮机构的行为的、如从周向方向上看到的中断部件、第一外壳部件的底部和第一侧齿轮的环形壁的截面视图;
图8C是示意性地示意凸轮机构的行为的、如从周向方向上看到的中断部件、第一外壳部件的底部和第一侧齿轮的环形壁的截面视图;
图9A是示意性地示出位置传感器的构造的一个实例的视图;
图9B是示意性地示出位置传感器的构造的一个实例的视图;
图10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限滑差速器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视图;
图10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限滑差速器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视图;并且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限滑差速器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图1到图9B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以下描述的实施例被示为用于实现本发明的优选的具体实例。虽然实施例的某些部分具体地示意各种在技术上优选的内容,但是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这些具体的方面。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限滑差速器的构造的一个实例的截面视图。图2是限滑差速器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示出限滑差速器的差速器外壳的内部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图4A和图4B是示出限滑差速器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视图。
限滑差速器1用于从车辆的驱动源诸如发动机或者电动机向一对输出轴分配动力从而允许其差速运动。更加具体地,根据这个实施例的限滑差速器1例如被用作从驱动源向左轮和右轮分配动力并且向用作一对输出轴的左驱动轴和右驱动轴分配输入的动力的差动齿轮。
限滑差速器1包括:差速器载架100,所述差速器载架100作为外壳部件;差速器外壳2,所述差速器外壳2在被差速器载架100支撑的同时旋转;第一侧齿轮31和第二侧齿轮32,所述第一侧齿轮31和第二侧齿轮32被容纳在差速器外壳2内部;多个(在这个实施例中,五个)小齿轮对40,所述多个小齿轮对40中的每一个由相互接合的第一小齿轮41和第二小齿轮42构成;中断部件5,所述中断部件5能够中断差速器外壳2和第一侧齿轮31之间的动力传输;移动机构10,所述移动机构10使中断部件5移动;和位置传感器90,所述位置传感器90输出表示移动机构10的行为状态的电信号。中断部件5、移动机构10,和位置传感器90构成中断差速器外壳2和第一侧齿轮31之间的动力传输的动力传输中断装置11。动力传输中断装置11由控制器9控制。
第一侧齿轮31和第二侧齿轮32是圆筒形的。花键装配部310形成在第一侧齿轮31的内周表面中,一个输出轴被联接到该花键装配部310从而不能够相对于第一侧齿轮31旋转,并且花键装配部320形成在第二侧齿轮32的内周表面中,另一个输出轴被联接到该花键装配部320从而不能够相对于第二侧齿轮32旋转。
差速器外壳2被容纳在固定到车体的差速器载架100内部,并且通过一对轴承101、102被能够旋转地支撑。如在图1中所示,差速器载架100设置有其中安装有位置传感器90的安装孔100a。差速器载架100利用带有适合于齿轮润滑的粘度的齿轮油填充,并且在利用该齿轮油润滑的环境中使用限滑差速器1。
差速器外壳2、第一侧齿轮31,和第二侧齿轮32被布置成能够绕公共旋转轴线O相对彼此旋转。在下文中,与旋转轴线O平行的方向将被称作轴向方向。
差速器外壳2具有在其中能够旋转地保持小齿轮对40的第一小齿轮41和第二小齿轮42的多个保持孔20。第一小齿轮41和第二小齿轮42绕旋转轴线O绕转,并且能够以它们分别的中央轴线作为旋转轴线在保持孔20内侧旋转。
第一侧齿轮31和第二侧齿轮32具有相同的外径,并且由多个螺旋齿构成的齿轮部311、321分别地形成在外周表面上。中心垫圈121被布置在第一侧齿轮31和第二侧齿轮32之间。第一侧垫圈122被布置在第一侧齿轮31的横向侧面上,并且第二侧垫圈123被布置在第二侧齿轮32的横向侧面上。
第一小齿轮41一体地具有长齿轮部411、短齿轮部412,和在轴向方向上将长齿轮部411和短齿轮部412联接到一起的联接部413。类似地,第二小齿轮42一体地具有长齿轮部421、短齿轮部422,和在轴向方向上将长齿轮部421和短齿轮部422联接到一起的联接部423。
第一小齿轮41具有与第一侧齿轮31的齿轮部311和第二小齿轮42的短齿轮部422接合的长齿轮部411,并且具有与第二小齿轮42的长齿轮部421接合的短齿轮部412。第二小齿轮42具有与第二侧齿轮32的齿轮部321和第一小齿轮41的短齿轮部412接合的长齿轮部421,并且具有与第一小齿轮41的长齿轮部411接合的短齿轮部422。在图3中,未示出这些齿轮部的螺旋齿。
当第一侧齿轮31和第二侧齿轮32以相同速度旋转时,第一小齿轮41和第二小齿轮42与差速器外壳2一起绕转而不在保持孔20内侧旋转。当例如在车辆转弯期间,当第一侧齿轮31和第二侧齿轮32的旋转速度不同时,第一小齿轮41和第二小齿轮42在于保持孔20内侧旋转的同时绕转。因此,输入到差速器外壳2中的动力被分配到第一侧齿轮31和第二侧齿轮32从而允许其差速运动。差速器外壳2、第一侧齿轮31,和第二侧齿轮32分别是本发明的第一旋转部件、第二旋转部件和第三旋转部件的实例。
中断部件5能够在轴向方向上在联接位置和非联接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联接位置,中断部件5将差速器外壳2和第一侧齿轮31联接到一起从而不能够相对彼此旋转,在所述非联接位置,中断部件5允许差速器外壳2和第一侧齿轮31相对彼此旋转。图4A示出中断部件5处于非联接位置的状态,并且图4B示出中断部件5处于联接位置的状态。
当中断部件5处于联接位置时,差速器外壳2和第一侧齿轮31的差速运动被抑制,使得第一小齿轮41和第二小齿轮42变得不能旋转,并且差速器外壳2和第二侧齿轮32的差速运动也被抑制。中断部件5被布置在第一侧齿轮31和中断部件5之间的复位弹簧13朝向非联接位置驱策。
移动机构10具有:环形的磁通产生单元60,当电流被施加于所述磁通产生单元60时,所述磁通产生单元60产生磁通;保持单元6,所述保持单元6保持磁通产生单元60;柱塞7,当电流被施加到磁通产生单元60时,所述柱塞7构成产生的磁通的磁路G(见图4B),并且用作在轴向方向上与中断部件5一起移动的移动部件;和联接部件8,所述联接部件8将中断部件5和柱塞7联接到一起。保持单元6相对于差速器外壳2和差速器载架100保持磁通产生单元60。
磁通产生单元60由电磁体形成,所述电磁体具有作为导线(诸如漆包线)的环形绕组的线圈601,和被模制在线圈601的周围的模制树脂部602。磁通产生单元60具有矩形形状截面,线圈601被布置在中央部处,并且包括外周表面60a(模制树脂部602的外周表面602a)的磁通产生单元60的表面由模制树脂部602形成。如在图2中所示,磁通产生单元60设置有从一个轴向端面突出的凸部603,并且通过其将激发电流供应到线圈601的电线604被从凸部603引出。控制器9通过电线604向磁通产生单元60供应激发电流以在磁路G中产生磁通。
保持单元6包括由软磁性材料诸如含铁金属制成的轭部61,和防止轭部61相对于差速器载架100旋转并且抑制磁通产生单元60相对于轭部61移动的抑制部件62。轭部61与柱塞7一起构成磁通产生单元60的磁通的磁路G。
如在图4A和图4B的放大视图中所示,轭部61一体地具有:圆筒部611,所述圆筒部611从内侧覆盖磁通产生单元60的内周表面60b;和颈圈612,所述颈圈612从圆筒部611的一个轴向端向外突出并且覆盖磁通产生单元60的轴向端面60c。圆筒部611和磁通产生单元60在径向方向上彼此面对。圆筒部611的内径比差速器外壳2的面对圆筒部611的内周表面611a的部分的外径稍大。
沿着圆筒部611的内周表面611a形成环形凹部611b,由非磁性材料制成并且利用挤压装配销141固定到差速器外壳2的多个(在这个实施例中,三个)板142被装配到该环形凹部611b中。在板142被装配到环形凹部611b中的情况下,轭部61被抑制相对于差速器外壳2在轴向方向上移动。环形凹部611b的轴向宽度比板142的厚度稍大,使得当差速器外壳2旋转时,不在轭部61和板142之间产生旋转阻力。
抑制部件62例如通过焊接被固定到位于与颈圈612相对的一侧上的、轭部61的圆筒部611的端部。抑制部件62由非磁性材料诸如奥氏体不锈钢制成,并且一体地具有:轴向移动抑制部621和旋转抑制部622,所述轴向移动抑制部621抑制磁通产生单元60相对于轭部61的圆筒部611在轴向方向上移动,所述旋转抑制部622被锁定在锁定部103(见图1)中并且抑制轭部61相对于差速器载架100旋转,所述锁定部103被设置在差速器载架100中。轴向移动抑制部621被装配在圆筒部611上并且固定到轭部61。延伸部622a被锁定在锁定部103上并且抑制轭部61相对于差速器载架100旋转。
抑制部件62的轴向移动抑制部621具有沿着轭部61的圆筒部611的周向方向延伸的环形形状,并且抑制磁通产生单元60相对于轭部61的圆筒部611在轴向方向上移动(朝向与颈圈612相对的一侧移动)。在轴向端面60d(与面对轭部61的颈圈612的轴向端面60c相对的端面)抵靠轴向移动抑制部621时,磁通产生单元60被抑制相对于轭部61在轴向方向上移动。
在这个实施例中,如在图2中所示,抑制部件62具有一对旋转抑制部622。所述一对旋转抑制部622被设置在跨旋转轴线O对称的位置处,并且每一个旋转抑制部622设置有钩部622b。然而,抑制部件62的旋转抑制部622的数目不限于两个而是可以替代地是三个或者更多。在这个实施例中,钩部622b在延伸部622a的前端处朝向轴向移动抑制部621的径向外侧折叠。差速器载架100设置有两个锁定部103,所述一对旋转抑制部622分别地在该两个锁定部103中被锁定,并且图1中仅示出两个锁定部103中的一个锁定部103。
柱塞7由软磁性材料诸如低碳钢制成,并且一体地具有:圆筒部71,所述圆筒部71被布置在磁通产生单元60的外周上;和环形的侧板72,所述侧板72在轴向方向上面对磁通产生单元60。轭部61与柱塞7的圆筒部71和侧板72一起构成磁通产生单元60的磁通的磁路G。圆筒部71具有从外周侧覆盖整个磁通产生单元60的圆筒形形状。侧板72从圆筒部71的一个轴向端向内突出。侧板72在轴向方向上面对磁通产生单元60的轴向端面60d(与面对轭部61的颈圈612的轴向端面60c相对的端面)、抑制部件62的轴向移动抑制部621,和轭部61的圆筒部611的轴向端面611c。
在圆筒部71的内周表面71a与模制树脂部602的外周表面602a接触的情况下,柱塞7被磁通产生单元60支撑。当柱塞7在轴向方向上移动的情况下,圆筒部71的内周表面71a在模制树脂部602的外周表面602a上滑动。圆筒部71的内周表面71a在径向方向上面对轭部61的颈圈612的外周侧上的端面612a。
侧板72具有:多个(在图2所示实例中,十个)油孔720,上述齿轮油流动通过该多个油孔720;第一通孔721,磁通产生单元60的凸部603插入通过该第一通孔721;和两个第二通孔722,抑制部件62的该一对旋转抑制部622分别地插入通过该两个第二通孔722。油孔720、第一通孔721和第二通孔722在轴向方向上穿过侧板72。侧板72的内周侧端被形成为联接部件8所抵靠的抵靠部。
抑制部件62的延伸部622a插入通过第二通孔722并且由此抑制柱塞7相对于轭部61旋转。钩部622b是足够弹性的以能够与延伸部622a一起穿过柱塞7的第二通孔722。更加具体地,当延伸部622a和钩部622b穿过侧板72的第二通孔722时,钩部622b通过弹性变形来穿过第二通孔722从而与延伸部622a重叠。
在穿过第二通孔722之后,钩部622b弹性地恢复它的初始形状并且折叠的前端从延伸部622a分离,锁定钩部622b比柱塞7的第二通孔722至少部分地更远地位于径向外侧上。因此,当柱塞7朝向延伸部622a的前端移动时,由于侧板72抵靠抑制部件62的钩部622b,柱塞7被防止从轭部61脱离。
联接部件8是例如通过挤压由非磁性材料诸如奥氏体不锈钢制成的板材料而形成的,并且一体地具有:圈形的环形部81,所述环形部81抵靠柱塞7的侧板72;三个延伸部82,所述三个延伸部82从环形部81在轴向方向上延伸;和固定部83,所述固定部83从延伸部82的前端向内突出并且被固定到中断部件5。当车辆处于运动中时,在环形部81在柱塞7的侧板72上滑动的情况下,联接部件8与差速器外壳2一起旋转。固定部83具有插入孔830,将挤压装配销15插入通过所述插入孔830以将联接部件8固定到中断部件5。
差速器外壳2具有利用多个螺钉200彼此固定的第一外壳部件21和第二外壳部件22。第一外壳部件21通过轴承101被差速器载架100能够旋转地支撑,而第二外壳部件22通过轴承102被差速器载架100能够旋转地支撑。
第一外壳部件21一体地具有:圆筒部211,所述圆筒部211能够旋转地保持该多个小齿轮对40;底部212,所述底部212从圆筒部211的一端向内延伸;和凸缘213,所述凸缘213抵靠第二外壳部件22。其中布置磁通产生单元60的环形凹部210形成在圆筒部211和底部212之间的角部处。
第一侧齿轮31和第二侧齿轮32被布置在圆筒部211内部。第一外壳部件21由带有比轭部61更低的磁导率的金属制成,并且环形齿轮(未示出)被固定到凸缘213。差速器外壳2利用通过环形齿轮传输的动力绕旋转轴线O旋转。
如在图2和图3中所示,第一外壳部件21的底部212具有多个插入孔212a,联接部件8的延伸部82和固定部83插入该多个插入孔212a中。插入孔212a在轴向方向上穿过底部212。将在以后描述的中断部件5的凸起53也被插入该插入孔212a中。在凸起53插入插入孔212a中时,中断部件5被抑制相对于差速器外壳2旋转。在这个实施例中,在底部212的周向方向上以规则间隔形成三个插入孔212a。
图5A是图1的部分放大视图,并且示出抑制部件62的轴向移动抑制部621和旋转抑制部622的放大部分。图5B是示出如从差速器外壳2的径向方向上看到的差速器载架100的锁定部103的构造的视图。图6是示出抑制部件62在周向方向上的一部分、其上装配有抑制部件62的轴向移动抑制部621的轭部61的圆筒部611的一部分,和柱塞7的一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抑制部件62的旋转抑制部622具有:延伸部622a,所述延伸部622a从其所位于的轴向移动抑制部621上的基端在轴向方向上延伸;和钩部622b,所述钩部622b从延伸部622a的前端以锐角折叠。在这个实施例中,延伸部622a从轴向移动抑制部621的外周端在轴向方向上延伸,并且钩部622b被从延伸部622a朝向轴向移动抑制部621在径向方向上的外径侧折叠。
延伸部622a插入通过柱塞7的第二通孔722。钩部622b与柱塞7的侧板72相比被更远地设置在延伸部622a的前端侧上。当旋转抑制部622插入通过侧板72的第二通孔722时,钩部622b弹性变形从而穿过第二通孔722。在穿过第二通孔722之后,钩部622b弹性地恢复它的初始形状,并且折叠的前端从延伸部622a分离。
通过钩部622b防止了柱塞7被从抑制部件62抽出。具体地,当柱塞7相对于轭部61朝向延伸部622a的前端(朝向与轴向移动抑制部621相对的一侧)移动时,由于侧板72抵靠钩部622b,柱塞7被防止从轭部61和抑制部件62脱离。此外,通过使得旋转抑制部622插入通过侧板72的第二通孔722并且锁定在锁定部103中,抑制部件62抑制柱塞7相对于轭部61旋转。即,通过抑制部件62防止柱塞7相对于轭部61的轴向移动和旋转。
如在图6中所示,小直径部611d和大直径部611e形成在位于的与颈圈612相对的一侧上轭部61的圆筒部611的端部处,在所述小直径部611d上装配有抑制部件62的轴向移动抑制部621,所述大直径部611e具有比小直径部611d大的外径,并且台阶表面611f形成在小直径部611d的外周表面和大直径部611e的外周表面之间。在抑制部件62的轴向移动抑制部621的内周表面621a和外周表面621b中,内周表面621a被从外部装配在小直径部611d上。轴向移动抑制部621的一个轴向侧表面抵靠台阶表面611f。
大直径部611e的外径比抑制部件62的轴向移动抑制部621的外径小,并且轴向移动抑制部621从大直径部611e的外周表面在外径方向上部分地突出。轴向移动抑制部621的这个突出部的侧表面在轴向方向上面对磁通产生单元60的轴向端面60d。
径向向内凹陷的凹陷611g形成在轭部61的小直径部611d中。在另一方面,与轭部61的凹陷611g接合的突起621c被设置在抑制部件62的轴向移动抑制部621的内径部分中。在突起621c在凹陷611g中接合时,抑制部件62被在轭部61的周向方向上定位。
如在图5B中所示,锁定部103具有:第一锁定部件104,当轭部61绕旋转轴线O朝向一侧旋转时,所述第一锁定部件104抵靠抑制部件62的旋转抑制部622;和第二锁定部件105,当轭部61朝向另一侧旋转时,所述第二锁定部件105抵靠抑制部件62的旋转抑制部622抵靠。旋转抑制部622具有位于第一锁定部件104和第二锁定部件105之间的前端。第一锁定部件104和第二锁定部件105利用螺栓106、107被固定到差速器载架100的主体。
当激发电流被供应到磁通产生单元60的线圈601时,在图4B中所示磁路G中产生磁通,使得柱塞7的侧板72被吸引到轭部61。因此,在柱塞7的圆筒部71的内周表面71a在模制树脂部602的外周表面602a上滑动的情况下,柱塞7在轴向方向上移动。在柱塞7如此在轴向方向上移动时,被联接部件8联接到柱塞7的中断部件5从非联接位置在轴向方向上向联接位置移动。
图7A和图7B是示出中断部件5的透视图。中断部件5的最外直径(在最外部分处的直径)比轭部61的内径小,并且中断部件5被布置在磁通产生单元60内部。中断部件5一体地具有:环形板状的盘部51,所述盘部51在形成有多个碗形凹部510的一个轴向端面51a中;接合部52,所述接合部52形成在轴向方向上面对第一侧齿轮31的盘部51的另一个轴向端面51b中;和梯形柱状凸起53,所述梯形柱状凸起53形成为从盘部51的一个轴向端面51a在轴向方向上凸出。
盘部51的一个轴向端面51a在轴向方向上面对第一外壳部件21的底部212。凸起53部分地插入形成在第一外壳部件21的底部212中的插入孔212a中。接合部52具有在轴向方向上突出的多个接合齿521。所述多个接合齿521形成在盘部51的另一个轴向端面51b的外周侧上的一部分中,并且轴向端面51b的、与接合部52相比在内侧上更远的一部分用作平坦接收表面,复位弹簧13抵靠所述平坦接收表面,并且所述平坦接收表面接收其朝向非联接位置的驱策力。
如在图1中所示,第一侧齿轮31具有多个接合齿313,该多个接合齿313与中断部件5的多个接合齿521接合,该多个接合齿313形成在环形壁312中,该环形壁312设置成比齿轮部311朝向外周侧更远地突出。
在中断部件5通过联接部件8被柱塞7挤压从而移动到联接位置时,接合部52的多个接合齿521与第一侧齿轮31的多个接合齿313接合。即,当中断部件5朝向第一侧齿轮31移动时,中断部件5和第一侧齿轮31通过多个接合齿521、313之间的接合被联接到一起,从而不能够相对彼此旋转。相反,当中断部件5在复位弹簧13的驱策力的作用下移动到非联接位置时,接合齿521、313脱离,使得中断部件5和第一侧齿轮31能够相对彼此旋转。
在第一外壳部件21中,通过插入孔212a形成接合部,中断部件5的凸起53在周向方向上与所述接合部接合。中断部件5的凸起53具有抵靠表面53a,所述抵靠表面53a抵靠插入孔212a的内表面212b(见图2和3)并且从第一外壳部件21接收动力。抵靠表面53a是凸起53在周向方向上的端面。凸起53的抵靠表面53a和抵靠表面53a所抵靠的插入孔212a的内表面212b是与旋转轴线O平行的平坦表面。当中断部件5从第一外壳部件21接收动力时,凸起53的抵靠表面53a与插入孔212a的内表面212b形成表面接触。
挤压装配孔531形成在凸起53的前端面53b中,挤压装配销15被挤压装配到所述挤压装配孔531中。在插入通过形成在联接部件8的固定部83中的插入孔830的挤压装配销15被挤压装配到挤压装配孔531中时,中断部件5被固定从而在轴向方向上与联接部件8一体地移动。可替代地,可以利用螺栓而不是挤压装配销15将联接部件8的固定部83和中断部件5的凸起53一起紧固。在此情形中,螺丝孔(而不是挤压装配孔531)形成在凸起35的前端面53b中。
碗形凹部510的内表面510a被形成为通过相对于第一外壳部件21旋转而在轴向方向上产生凸轮推力的凸轮表面。换言之,中断部件5的盘部51的表面(一个轴向端面51a)的、面对第一外壳部件21的底部212的部分形成为凸轮表面。
如在图1中所示,第一外壳部件21的底部212设置有在轴向方向上突出的突起212c,所述突起212c抵靠碗形凹部510的内表面510a。在这个实施例中,突起212c由固定到底部212的球形体23形成。在被部分地容纳在设置在底部212中的轴向凹陷212d中时,球形体23被保持在第一外壳部件21上。可替代地,突起212c可以一体地形成为底部212的一部分。
底部212的插入孔212a在周向方向上的宽度比中断部件5的凸起53在周向方向上的宽度大,使得差速器外壳2和中断部件5能够根据在插入孔212a和凸起53之间在周向方向上的宽度差而在预定角度范围内相对彼此旋转。在中断部件5中,碗形凹部510的内表面510a在比这个预定角度范围大的角度范围之上形成。因此,即使当中断部件5相对于差速器外壳2旋转时,突起212c的前端(球形体23)仍然总是保持被容纳在碗形凹部510内部并且在轴向方向上面对内表面510a。
第一外壳部件21的底部212的突起212c和中断部件5的盘部51的碗形凹部510构成产生将中断部件5从底部212分离的轴向推力的凸轮机构16。接着,将参考图8A到图8C描述凸轮机构16的行为。
图8A到图8C是示意性地示意凸轮机构16的行为的、如从周向方向上看到的中断部件5、第一外壳部件21的底部212和第一侧齿轮31的环形壁312的截面视图。在图8A和图8B中,第一侧齿轮31相对于差速器外壳2(第一外壳部件21)的旋转方向由箭头A表示。
如在图8A中所示,碗形凹部510的内表面510a由分别相对于中断部件5的周向方向向一侧和另一侧倾斜的第一倾斜表面510b和第二倾斜表面510c形成。第一倾斜表面510b和第二倾斜表面510c相对于中断部件5的周向方向的倾斜角度是相同的。
当无任何电流被施加到线圈601时,在复位弹簧13的驱策力的作用下,中断部件5被朝着第一外壳部件21的底部212挤压。这个状态在图8A中示出。如在图8A中所示,底部212的突起212c抵靠碗形凹部510的最深部分,并且中断部件5的接合齿521和第一侧齿轮31的接合齿313脱离。当电流被施加到线圈601时,中断部件5通过联接部件8被朝着柱塞7挤压,并且中断部件5与第一侧齿轮31接合。图8B示出在这个接合开始时的状态,并且图8C示出在完成接合时的状态。
如在图8B中所示,当电流被施加到线圈601并且中断部件5被挤压时,首先,中断部件5的接合齿521和第一侧齿轮31的接合齿313在顶端处彼此接合。通过如此接合,中断部件5与第一侧齿轮31一起旋转以相对于差速器外壳2旋转,而底部212的突起212c在碗形凹部510的第一倾斜表面510b或者第二倾斜表面510c上滑动。图8B示出底部212的突起212c在碗形凹部510的第一倾斜表面510b上滑动的情形。在底部212的突起212c如此滑动时,突起212c所抵靠的部分逐渐地移动到碗形凹部510的浅部分,使得中断部件5在凸轮推力的作用下朝向第一侧齿轮31移动。
在中断部件5的凸起53的抵靠表面53a与第一外壳部件21的插入孔212a的内表面212b接触时,中断部件5被抑制相对于差速器外壳2旋转。具体地,当中断部件5的凸起53的抵靠表面53a如在图8C中所示抵靠着插入孔212a的内表面212b时,中断部件5停止相对于差速器外壳2旋转,并且中断部件5还停止相对于差速器外壳2在轴向方向上移动。
在中断部件5的接合齿521和第一侧齿轮31的接合齿313完全地彼此接合的状态中,在中断部件5的凸起53在第一外壳部件21的插入孔212a中接合时,差速器外壳2和中断部件5被抑制相对彼此旋转,而在中断部件5的接合齿521和第一侧齿轮31的接合齿313彼此接合时,中断部件5和第一侧齿轮31被抑制相对彼此旋转。因此,差速器外壳2和第一侧齿轮31的相对旋转被抑制,使得动力通过中断部件5被从差速器外壳2传输到第一侧齿轮31。
在差速器外壳2和第一侧齿轮31的差速运动被抑制时,第一小齿轮41和第二小齿轮42变得不能旋转。因此,差速器外壳2和第二侧齿轮32的差速运动也被抑制,使得动力通过第一小齿轮41和第二小齿轮42被从差速器外壳2传输到第二侧齿轮32。
移动机构10的行为由位置传感器90检测。位置传感器90根据柱塞7的轴向位置向控制器9输出电信号。
图9A和图9B是示意性地示意位置传感器90的构造的实例的视图。在这个实施例中,位置传感器90检测柱塞7的侧板72的轴向位置。位置传感器90具有:接触器91,所述接触器91与柱塞7的侧板72弹性接触;支撑件92,所述支撑件92支撑接触器91;弹簧93,所述弹簧93在接触器91从支撑件92伸出的方向上驱策接触器91的;和开关94,所述开关94根据接触器91相对于支撑件92的移位接通和断开。
接触器91是在与旋转轴线O平行的方向上相对于支撑件92向前和向后移动的杆状部件。在弹簧93的驱策力的作用下,接触器91在前端911处抵靠柱塞7的侧板72的外表面(与面对磁通产生单元60的表面相对的侧表面)。在与接触器91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隆起的隆起912被设置在接触器91的另一端处。当开关94的可移动件941在接触器91移动时被隆起912推动时,一对端子942、943电短路。
位置传感器90在差速器载架100中的安装位置被调节,使得当中断部件5在柱塞7在轴向方向上移动时移动到联接位置时,开关94的一对端子942、943电短路以导通电信号,并且使得当中断部件5处于非联接位置时,开关94的一对端子942、943彼此绝缘以断开电信号。图9A示出中断部件5处于联接位置的状态,并且图9B示出中断部件5处于非联接位置的状态。
如果在向线圈601供应激发电流之后,控制器9不能通过来自位置传感器90的电信号检测到中断部件5已经移动到联接位置,则控制器9输出异常信号。这个异常信号由车辆的驾驶员通过指示灯或者报警器识别。
以上已经描述的实施例提供以下主要优点。
保持和防止磁通产生单元60旋转的保持单元6由轭部61和抑制部件62构成,并且所述抑制部件62具有轴向移动抑制部621和旋转抑制部622,所述轴向移动抑制部621抑制磁通产生单元60相对于轭部61在轴向方向上移动,所述旋转抑制部622抑制轭部61相对于差速器载架100旋转。因此,保持单元6的构造能够被简化,并且制造成本由此能够降低。
在抑制部件62的旋转抑制部622插入通过侧板72的第二通孔722时,柱塞7被抑制相对于轭部61旋转。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防止柱塞7旋转。此外,磁路G的位于在轴向方向上与中断部件5相对的一侧上的一部分能够由柱塞7的侧板72形成。因此,由于当电流被施加到线圈601时在轭部61的圆筒部611的轴向端面611c和侧板72之间的间隙变窄,所以能够使中断部件5移动到联接位置。因此,移动机构10的构造能够被简化。
通过抵靠钩部622b,防止了柱塞7被从抑制部件62的旋转抑制部622抽出。因此,防止了柱塞7在被组装到差速器载架100之前从抑制部件62脱落,使得限滑差速器1更加易于组装。
由于抑制部件62的轴向移动抑制部621具有在轭部61的圆筒部611的周向方向上延伸的环形形状,所以能够确保用于磁通产生单元60的轴向端面60d抵靠轴向移动抑制部621的接触区域。因此,即使当磁通产生单元60的模制树脂部602在抵靠轴向移动抑制部621的同时振动时,仍然能够防止模制树脂部602的磨损。
抑制部件62的轴向移动抑制部621利用其装配在轭部61的圆筒部611上的内周表面621a被固定,而不使用固定部件诸如螺栓或者扣环。因此,限滑差速器1的构件的数目能够减小。
磁通产生单元60具有在模制树脂部602中模制的线圈601,并且柱塞7在与模制树脂部602的外周表面602a接触的同时被磁通产生单元60支撑。因此,在抑制柱塞7在轴向方向上移动的滑动阻力的同时,能够利用简单的构造支撑柱塞7从而能够在轴向方向上移动。
抑制部件62通过轴向移动抑制部621抑制磁通产生单元60相对于轭部61在轴向方向上移动并且防止轭部61相对于差速器载架100旋转。因此,分开地设置抑制磁通产生单元60在轴向方向上移动的部件和防止轭部61旋转的部件是不必要的,并且因此成本能够降低。
由于抑制部件62由非磁性材料制成,所以磁通产生单元60的磁通通过抑制部件62向差速器载架100的泄漏被抑制。因此,能够抑制由于磁通泄漏引起的、使得中断部件5移动到联接位置的移动力的降低。
钩部622b弹性地变形从而穿过柱塞7的第二通孔722,并且在穿过第二通孔722之后,钩部622b弹性地恢复它的初始形状并且折叠的前端从延伸部622a分离。因此,仅将延伸部622a和钩部622b插入通过第二通孔722便能够防止柱塞7从轭部61脱离。
柱塞7的侧板72具有多个第二通孔722,而抑制部件62具有插入通过该多个第二通孔722的多个延伸部622a和钩部622b。因此,当柱塞7相对于磁通产生单元60和轭部61在轴向方向上移动时,柱塞7相对于旋转轴线O的倾斜和偏心被抑制。
接着,将参考图10A和图10B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这个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保持单元6和柱塞7等的构造。因为第二实施例在其它方面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所以将仅仅描述这些差别。在图10A和图10B中,对应于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构件的那些构件由与在图4A等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图10A和图10B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限滑差速器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视图。图10A示出中断部件5处于非联接位置的状态,并且图10B示出中断部件5处于联接位置的状态。
在第一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其中轭部61一体地具有圆筒部611和颈圈612并且圆筒部611从内侧覆盖磁通产生单元60的情形。在这个实施例中,轭部61如在第一实施例中一体地具有圆筒部611和覆盖磁通产生单元60的轴向端面60c的颈圈612,但是圆筒部611从外侧覆盖磁通产生单元60的外周表面60a,而非内周表面60b。颈圈612从圆筒部611的轴向端向内突出。
在这个实施例中,从外周侧覆盖轭部61的圆筒部611的一部分的盖214被与差速器外壳2的第一外壳部件21的圆筒部211一体地设置。环形凹部611h形成在圆筒部611的外周表面中。利用销171固定到盖214的板172接合在环形凹部611h中,并且通过板172的接合抑制了轭部61在轴向方向上移动。
在这个实施例中,柱塞7如在第一实施例中一体地具有圆筒部71和侧板72,但是圆筒部71被布置在磁通产生单元60的内周上并且侧板72从圆筒部71的一个轴向端向外突出。
如在第一实施例中,联接部件8一体地具有:圈形环形部81;三个延伸部82(在图10A和图10B中示出仅仅一个延伸部82),所述三个延伸部82从环形部81在轴向方向上延伸,和固定部83,所述固定部83从延伸部82的前端向内突出并且被固定到中断部件5。然而,环形部81不抵靠柱塞7的侧板72而是抵靠位于差速器外壳2的轴向端面一侧上的柱塞7的圆筒部71的端面。
如在第一实施例中,抑制部件62一体地具有:轴向移动抑制部621和旋转抑制部622,所述轴向移动抑制部621抑制磁通产生单元60相对于轭部61的圆筒部611在轴向方向移动,所述旋转抑制部622被锁定在差速器载架100的锁定部103中。旋转抑制部622具有从轴向移动抑制部621在轴向方向延伸的延伸部622a和从延伸部622a的前端以锐角折叠的钩部622b。延伸部622a的基端延续到轴向移动抑制部621。
在这个实施例中,延伸部622a从轴向移动抑制部621的内周端在轴向方向上延伸,并且钩部622b被从延伸部622a朝向轴向移动抑制部621的在径向方向上的内径侧折叠。在外周表面621b被装配在轭部61的圆筒部611上的情况下,抑制部件62的轴向移动抑制部621被固定到轭部61。
当延伸部622a和钩部622b插入通过侧板72的第二通孔722时,钩部622b通过弹性地变形穿过第二通孔722从而与延伸部622a重叠。在穿过第二通孔722之后,钩部622b恢复它的初始形状并且折叠的前端从延伸部622a分离。钩部622b与柱塞7的第二通孔722相比至少部分地更远地位于径向内侧上。因此,如在第一实施例中,当柱塞7朝向延伸部622a的前端移动时,由于侧板72抵靠抑制部件62的钩部622b,柱塞7被防止从轭部61脱离。
这个实施例也能够实现与第一实施例的效果相似的效果。
接着,将参考图11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这个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抑制部件62的构造。因为第三实施例在其它方面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所以将仅仅描述这些差别。在图11中,对应于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构件的那些构件由与在图2和图6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图11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限滑差速器的分解透视图。在第一实施例中,抑制部件62的旋转抑制部622的延伸部622a具有其长边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矩形形状,并且钩部622b通过从延伸部622a的前端以锐角折叠而形成。在这个实施例中,钩部622b通过以U形冲压矩形延伸部622a的一部分并且朝向外径侧弯曲在三个侧面处被穿孔部包围的舌片而形成。如在第一实施例中,当柱塞7朝向延伸部622a的前端移动时,钩部622b抵靠侧板72,并且由此防止柱塞7从轭部61脱离。延伸部622a通过在钩部622b在周向方向上的两侧处和钩部622b在轴向方向的一侧(轴向移动抑制部621侧)处进行冲压而开口。
在第一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其中抑制部件62的轴向移动抑制部621具有环形形状的情形。在这个实施例中,作为对比,轴向移动抑制部621具有沿着轭部61的圆筒部611的周向方向延伸的弧形形状。在这个实施例中,该一对旋转抑制部622也被越过旋转轴线O地设置在对称的位置处,并且轴向移动抑制部621在超过180°的弧角(在图11中示意的θ)的范围内延伸。通过被焊接或者紧密地联结到轭部61的圆筒部611在从颈圈612相对一侧上的端部,轴向移动抑制部621被固定,从而不能够相对于轭部61旋转。
这个实施例也能够实现与第一实施例的效果相似的效果。
虽然以上已经基于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并且能够在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对此进行修改的情况下实现。例如,在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其中本发明被应用于其中一对侧齿轮(第一侧齿轮31和第二侧齿轮32)的旋转轴线与一对小齿轮(第一小齿轮41和第二小齿轮4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平行轴线差动齿轮的情形。然而,本发明不仅能够应用于这种类型的齿轮而且还能够应用于其中一对侧齿轮和一对小齿轮在它们的齿轮轴线正交地交叉的情况下彼此接合的限滑差速器。

Claims (6)

1.一种动力传输中断装置,所述动力传输中断装置被构造为中断第一旋转部件和第二旋转部件之间的动力传输,所述第一旋转部件和第二旋转部件被容纳在外壳部件内部并且被布置成能够绕公共旋转轴线相对彼此旋转,所述动力传输中断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中断部件(5),所述中断部件(5)被抑制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部件(2)旋转,具有与所述第二旋转部件(31)接合的接合齿(521),并且能够在轴向方向上在联接位置和非联接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联接位置,所述接合齿(521)与所述第二旋转部件(31)接合,在所述非联接位置,所述接合齿(521)不与所述第二旋转部件(31)接合;和
移动机构(10),所述移动机构(10)使得所述中断部件(5)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移动,其中:
所述移动机构(10)具有:
环形的磁通产生单元(60),所述磁通产生单元(60)具有线圈(601),当电流被施加到所述线圈(601)时,所述线圈(601)产生磁通;
保持单元(6),所述保持单元(6)保持所述磁通产生单元(60);和
移动部件(7),所述移动部件(7)构成所述磁通的磁路并且与所述中断部件(5)一起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移动;并且
所述保持单元(6)包括:
轭部(61),所述轭部(61)由软磁性材料制成并且具有在径向方向上面对所述磁通产生单元(60)的圆筒部(611);和抑制部件(62),所述抑制部件(62)具有轴向移动抑制部(621)和旋转抑制部(622),所述轴向移动抑制部(621)被固定到所述轭部(61)并且抑制所述磁通产生单元(60)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圆筒部(611)移动,所述旋转抑制部(622)被锁定在锁定部(103)中并且抑制所述轭部(61)相对于所述外壳部件(100)旋转,所述锁定部(103)设置在所述外壳部件(100)中,
其中,所述移动部件(7)具有环形的侧板(72),所述侧板(72)在所述轴向方向上面对所述磁通产生单元(60);所述侧板(72)具有通孔(722),所述抑制部件(62)的旋转抑制部(622)插入通过所述通孔(722);并且所述抑制部件(62)通过使得所述旋转抑制部(622)插入通过所述通孔(722)并且锁定在所述锁定部(103)中来抑制所述移动部件(7)相对于所述轭部(61)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输中断装置,其中:
所述抑制部件(62)的旋转抑制部(622)具有:延伸部(622a),所述延伸部(622a)在所述轴向方向上从所述轴向移动抑制部(621)延伸并且插入通过所述移动部件(7)的通孔(722);和钩部(622b),所述钩部(622b)与所述移动部件(7)的侧板(72)相比被更远地设置在所述延伸部(622a)的前端侧上;并且
当所述移动部件(7)朝向所述延伸部(622a)的前端移动时,由于所述侧板(72)抵靠所述钩部(622b),所述移动部件(7)被防止从所述轭部(61)脱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传输中断装置,其中所述钩部(622b)与所述移动部件(7)的通孔(722)相比至少部分地更远地位于径向内侧或径向外侧上,并且所述钩部(622b)是足够弹性的以能够与所述延伸部(622a)一起穿过所述移动部件(7)的通孔(722)。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输中断装置,其中:
所述抑制部件(62)的轴向移动抑制部(621)具有在所述轭部(61)的圆筒部(611)的周向方向上延伸的环形形状或弧形形状;并且
由于所述磁通产生单元(60)的轴向端面抵靠所述轴向移动抑制部(621),所述磁通产生单元(60)被抑制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轭部(61)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传输中断装置,其中在所述抑制部件(62)的轴向移动抑制部(621)的内周表面或外周表面被装配在所述圆筒部(611)上的情况下,所述轴向移动抑制部(621)被固定到所述轭部(61)。
6.一种限滑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部件(100);
第一旋转部件(2),所述第一旋转部件(2)被容纳在所述外壳部件(100)内部;
第二旋转部件(31),所述第二旋转部件(31)被容纳在所述外壳部件(100)内部并且被布置成能够绕公共旋转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部件(2)旋转;
第三旋转部件(32),所述第三旋转部件(32)被容纳在所述外壳部件(100)内部并且被布置成能够绕所述公共旋转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部件(2)和所述第二旋转部件(31)旋转;
中断部件(5),所述中断部件(5)被抑制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部件(2)旋转,具有与所述第二旋转部件(31)接合的接合齿(521),并且能够在轴向方向上在联接位置和非联接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联接位置,所述接合齿(521)与所述第二旋转部件(31)接合,在所述非联接位置,所述接合齿(521)不与所述第二旋转部件(31)接合;和
移动机构(10),所述移动机构(10)使得所述中断部件(5)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移动,其中:
在所述中断部件(5)的接合齿(521)不与所述第二旋转部件(31)接合的状态中,输入到所述第一旋转部件(2)中的动力被分配到所述第二旋转部件(31)和所述第三旋转部件(32)从而允许其差速运动;
在所述中断部件(5)的接合齿(521)与所述第二旋转部件(31)接合时,所述第一旋转部件(2)与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和第三旋转部件(31、32)的差速运动被限制;
所述移动机构(10)具有:
环形的磁通产生单元(60),所述磁通产生单元(60)具有线圈(601),当电流被施加到所述线圈(601)时,所述线圈(601)产生磁通;
保持单元(6),所述保持单元(6)保持所述磁通产生单元(60);和
移动部件(7),所述移动部件(7)构成所述磁通的磁路并且与所述中断部件(5)一起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移动;并且
所述保持单元(6)包括:
轭部(61),所述轭部(61)由软磁性材料制成并且具有在径向方向上面对所述磁通产生单元(60)的圆筒部(611);和
抑制部件(62),所述抑制部件(62)具有轴向移动抑制部(621)和旋转抑制部(622),所述轴向移动抑制部(621)被固定到所述轭部(61)并且抑制所述磁通产生单元(60)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圆筒部(611)移动,所述旋转抑制部(622)被锁定在锁定部(103)中并且抑制所述轭部(61)相对于所述外壳部件(100)旋转,所述锁定部(103)设置在所述外壳部件(100)中,
其中,所述移动部件(7)具有环形的侧板(72),所述侧板(72)在所述轴向方向上面对所述磁通产生单元(60);所述侧板(72)具有通孔(722),所述抑制部件(62)的旋转抑制部(622)插入通过所述通孔(722);并且所述抑制部件(62)通过使得所述旋转抑制部(622)插入通过所述通孔(722)并且锁定在所述锁定部(103)中来抑制所述移动部件(7)相对于所述轭部(61)旋转。
CN201710120032.9A 2016-03-02 2017-03-02 动力传输中断装置和限滑差速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1524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39990 2016-03-02
JP2016-039990 2016-03-02
JP2016111139A JP6705293B2 (ja) 2016-03-02 2016-06-02 駆動力断続装置及び差動制限装置
JP2016-111138 2016-06-02
JP2016111138A JP6690413B2 (ja) 2016-03-02 2016-06-02 駆動力断続装置及び差動制限装置
JP2016-111139 2016-06-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52470A CN107152470A (zh) 2017-09-12
CN107152470B true CN107152470B (zh) 2020-08-25

Family

ID=59723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2003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152470B (zh) 2016-03-02 2017-03-02 动力传输中断装置和限滑差速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989140B2 (zh)
CN (1) CN1071524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10918A1 (en) * 2014-07-13 2016-01-21 Dana Automotive Systems Group,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latching an actuator
US10190667B2 (en) * 2016-03-02 2019-01-29 Jtekt Corporation Power transmission interrupting device and limited-slip differential
JP6711093B2 (ja) * 2016-04-07 2020-06-17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差動装置
JP6626574B2 (ja) * 2016-06-30 2019-12-25 Gknドライブライン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ランジ
WO2018118912A1 (en) * 2016-12-22 2018-06-28 Gkn Automotive Limited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differential locker
US10323738B2 (en) * 2017-04-25 2019-06-18 Gkn Automotive Limited Multiple material solenoid actuator plunger
EP3638924A4 (en) * 2017-06-16 2021-01-20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imited LOCKING / DIFFERENTIAL UNLOCKING POSITION DETECTION
JP2019006173A (ja) * 2017-06-21 2019-01-17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補助駆動装置
EP3877671A1 (en) 2018-11-05 2021-09-15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imited Direct acting electronic locking differential
KR102449046B1 (ko) * 2021-06-08 2022-09-28 현대트랜시스 주식회사 디스커넥터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25611Y2 (ja) * 1990-06-05 1997-02-12 栃木富士産業株式会社 電磁多板クラッチ
JP2747165B2 (ja) * 1992-05-06 1998-05-06 栃木富士産業株式会社 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US6945895B2 (en) * 2001-04-12 2005-09-20 Tochigi Fuji Sangyo Kabushiki Kaisha Differential gear mechanism
US7325664B2 (en) * 2004-06-16 2008-02-05 Tochigi Fuji Sangyo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 and electromagnetic clutch and differential using the same
JP4721965B2 (ja) * 2005-09-02 2011-07-13 Gknドライブライン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装置およびこのクラッチ装置を用いた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JP2008008460A (ja) * 2006-06-30 2008-01-17 Gkn ドライブライン トルク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US7602271B2 (en) * 2006-08-21 2009-10-13 American Axle & Manufacturing, Inc. Electronically actuated apparatus using solenoid actuator with integrated sensor
EP1903259A3 (en) * 2006-09-20 2009-09-02 Baruffaldi S.p.A. Electromagnetic device for actuating a member for locking a rotating body, for example in a differential
JP5130191B2 (ja) * 2008-08-27 2013-01-30 Gknドライブライン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JP2010084930A (ja) 2008-10-02 2010-04-15 Gkn Driveline Japan Ltd 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US8050829B2 (en) * 2009-01-14 2011-11-01 Gkn Driveline North America, Inc.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differential locker
US8591375B2 (en) * 2009-11-04 2013-11-26 GKN Driveline Japan Ltd. Clutch device
JP2013127297A (ja) * 2011-12-19 2013-06-27 Gkn Driveline Japan Ltd 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JP2013185676A (ja) * 2012-03-09 2013-09-19 Gkn Driveline Japan Ltd ベベルギヤ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JP2014009747A (ja) * 2012-06-29 2014-01-20 Gkn Driveline Japan Ltd 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WO2015056330A1 (ja) * 2013-10-17 2015-04-23 Gkn ドライブライン 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摩擦ロスを低減したクラッチ装置および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JP6264021B2 (ja) * 2013-12-19 2018-01-24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車両用差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254399A1 (en) 2017-09-07
US9989140B2 (en) 2018-06-05
CN107152470A (zh) 2017-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52470B (zh) 动力传输中断装置和限滑差速器
CN107152471B (zh) 动力传输中断装置和限滑差速器
US10596901B2 (en) Differential device
JP6776586B2 (ja) 差動装置
JP2007092990A (ja) クラッチ装置およびこのクラッチ装置を用いた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JP2010078137A (ja) 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US10167939B2 (en) Dog clutch and differential gear
US10473169B2 (en) Interrupter and differential
JP6662161B2 (ja) 差動装置
US9897187B2 (en) Differential gear
US10544856B2 (en) Differential apparatus
JP6711093B2 (ja) 差動装置
US10641376B2 (en) Differential device and method of adjusting differential device
JP2018025239A (ja) 差動装置
JP6753260B2 (ja) 差動装置
JP6705293B2 (ja) 駆動力断続装置及び差動制限装置
CN107435723B (zh) 差动装置
JP6825370B2 (ja) 断続装置及び差動装置
JP6825378B2 (ja) 断続装置及び差動装置
JP2018021621A (ja) 断続装置及び差動装置
JP2018009599A (ja) 駆動力伝達装置及び差動装置
JP2019163839A (ja) 差動装置
JP2012172794A (ja) 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JP2019163782A (ja) 差動装置
JP2018021620A (ja) 断続装置及び差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