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31240B - 粘接式的稳定器衬套 - Google Patents

粘接式的稳定器衬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31240B
CN107131240B CN201710075530.6A CN201710075530A CN107131240B CN 107131240 B CN107131240 B CN 107131240B CN 201710075530 A CN201710075530 A CN 201710075530A CN 107131240 B CN107131240 B CN 1071312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bber elastomer
straight line
bracket
line portion
ax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7553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31240A (zh
Inventor
山田隆亮
九鬼典雅
中村顺和
内田智
高村俊
安江智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iko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iko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iko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i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1312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312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312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312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8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 F16F1/3863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characterised by the rigid sleeves or pin, e.g. of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7/00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 B60G17/02Spring characteristics, e.g. mechanical springs and mechanical adjus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7/00Pivoted suspension arms; Accessories thereof
    • B60G7/02Attaching arms to sprung part of vehi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8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 F16F1/3835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e.g. having indentations or made of materials of different hardnes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8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 F16F1/3842Method of assembly,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Mounting thereof
    • F16F1/3849Mounting brackets therefor, e.g. stamped steel brackets; Restraining lin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pring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既能确保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的较硬的弹性特性和良好的耐久性又能获得针对托架的轴向的脱离阻力的新型构造的粘接式的稳定器衬套。在稳定器衬套(10)中,在与橡胶弹性体(12)重叠的托架(16)设置有沿轴向呈直线状地延伸的中间直线部(44),并且,在两端部分设置有沿轴向呈直线状地延伸且从橡胶弹性体(12)的轴向端部突出至外侧的端部直线部(48、48),另一方面,在中间直线部(44)与各端部直线部(48、48)之间设置有朝内周侧开口且沿周向延伸的槽状部(46、46),各槽状部(46、46)与橡胶弹性体(12)的轴向两侧部分重叠,并且托架(16)的中间直线部(44)的内周面半径尺寸比端部直线部(48、48)的内周面半径尺寸小。

Description

粘接式的稳定器衬套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16年2月26日提交的名称为“接着タイプのスタビライザブッシュ”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035833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稳定杆防振支承于车辆的车身侧的稳定器衬套,特别是涉及相对于稳定杆粘接安装的粘接式的稳定器衬套。
背景技术
以往,在汽车等车辆中,采用了用于抑制转弯时等的车身的倾斜而提高行驶稳定性的稳定杆。稳定杆还被称为防倾杆(anti-roll bar),该稳定杆一般跨越配设于左右的悬架部件之间,并且经由稳定器衬套将该稳定杆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防振支承于车辆车身。
这样的稳定器衬套一般为如下构造:相对于稳定杆以外插状态装配筒状的橡胶弹性体,并且安装于车辆车身侧的托架装配于橡胶弹性体的外周面上。
但是,若因构成稳定器衬套的橡胶弹性体的弹性变形而在稳定杆与橡胶弹性体之间产生间隙,则泥水等有可能浸入,还容易成为异响的原因。因此,日本特开平11-108096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相对于稳定杆以外插状态粘接有橡胶弹性体的粘接式的稳定器衬套。
但是,本发明的发明人对现有的粘接式的稳定器衬套进行研究时发现还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点。即,在粘接式的稳定器衬套中存在如下问题:由于粘接于稳定杆,因此当稳定杆在轴向上移动时橡胶弹性体容易在从托架脱离的方向上相对移动,而难以利用托架实现稳定的保持。
此外,为了应对这样的问题,本发明的发明人还尝试了通过减小托架的轴向两侧部分的半径尺寸而提高对于橡胶弹性体的轴向的脱离阻力的方案。然而,若要充分确保轴向的脱离阻力,则需要在增大轴向中央部分的半径尺寸的同时减小轴向两端部分的半径尺寸而将两个部分之间的半径尺寸差设定得较大。因此,橡胶弹性体的轴向中央部分变得较厚而难以设定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的较硬的弹性特性,恐难以实现所要求的稳定杆的支承特性。另外,由于橡胶弹性体的轴向两侧部分变得较薄,因此,有可能因稳定杆在侧倾方向(こじり方向)上移位时的橡胶弹性体的压缩率变大而导致耐久性降低。故此,仅减小托架的轴向两侧部分的半径尺寸并未成为针对上述问题的充分的解决对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080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处,本发明是以如上所述的情形为背景而完成的,其解決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构造的稳定器衬套,该稳定器衬套是相对于稳定杆粘接安装的粘接式的稳定器衬套,该稳定器衬套既能确保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的较硬的弹性特性、良好的耐久性又能获得针对托架的轴向的脱离阻力。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下,对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记载。此外,能够以尽可能任意的组合而采用以下记载的各方式中所采用的结构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是一种粘接式的稳定器衬套,其具有:筒状的橡胶弹性体,其以外插状态粘接于稳定杆;以及托架,其装配于所述橡胶弹性体的外周面上、且向车辆车身侧安装,所述粘接式的稳定器衬套的特征在于,在与所述橡胶弹性体的轴向中间部分的外周面重叠的所述托架的轴向中间部分设置有沿轴向呈直线状地延伸的中间直线部,并且在所述托架的轴向两端部分设置有沿轴向呈直线状地延伸、且从所述橡胶弹性体的轴向端部突出至外侧的端部直线部,另一方面,在所述托架的所述中间直线部与各所述端部直线部之间设置有朝内周侧开口且沿周向延伸的槽状部,各所述槽状部与所述橡胶弹性体的轴向两侧部分的外周面重叠,且所述托架的所述中间直线部的内周面半径尺寸比所述端部直线部的内周面半径尺寸小。
在形成为依照本方式的构造的稳定器衬套中,通过在托架设置中间直线部和端部直线部,从而除了托架的端部直线部以外,在中间直线部的轴向两侧部分也能够发挥托架相对于橡胶弹性体的轴向部脱离阻力。而且,由于能够将托架的中间直线部的半径尺寸设定得较小,因此,能够避免稳定器衬套的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的弹性特性变得过度柔软。进一步,由于将橡胶弹性体的半径方向上的厚度尺寸在托架的设置于中间直线部的两侧的槽状部处设为较大,因此,与未设置槽状部的形状相比还减小了稳定杆在侧倾方向上移位时的橡胶弹性体的压缩率。而且,由于将托架的端部直线部的半径尺寸设为大于中间直线部的半径尺寸、且没有形成为尖头形状,因此,即使在橡胶弹性体因侧倾载荷的输入而变形,而在托架的端部直线部内在轴向上膨胀的情况下,也可抑制端部直线部的压缩率的增大,还容易确保耐久性。
因此,根据本方式,能够实现可确保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的较硬的弹性特性和良好的耐久性,且能够获得相对于托架的轴向上的脱离阻力的新型构造的粘接式的稳定器衬套。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在所述第一方式所涉及的粘接式的稳定器衬套的基础上,所述橡胶弹性体的轴向端部位于所述托架的所述端部直线部的内周。
在形成为依照本方式的构造的稳定器衬套中,由于橡胶弹性体的轴向端部位于在轴向上越过托架的槽状部的位置,因此,例如与橡胶弹性体的轴向端部位于托架的槽状部内的情况相比,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载荷输入时的橡胶弹性体的轴向端部的压缩量的增大。即,托架的两端部分的与稳定杆的对置面间距离在槽状部朝向轴向外侧而逐渐减小,但在端部直线部大致恒定。另一方面,在因侧倾方向等的载荷的输入而压缩变形并在轴向上膨胀的橡胶弹性体,在轴向端部产生比较大的压缩变形。而且,和与稳定杆的对置面间距离朝向轴向外侧而逐渐减小的槽状部相比,这样的对置面间距离大致恒定的端部直线部能够将针对因弹性变形而在轴向上膨胀的橡胶弹性体的端部的压缩变形量的增大程度抑制得较小。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在所述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所涉及的粘接式的稳定器衬套的基础上,设置于所述橡胶弹性体且外插于所述稳定杆的插通孔以恒定的截面形状呈直线状地延伸。
在形成为依照本方式的构造的稳定器衬套中,无需例如专利文献1的图3所记载的那样对稳定杆进行特别的形状加工,通过橡胶弹性体向稳定杆的粘接就能够使稳定器衬套在稳定杆的轴向上定位,并且还能一并发挥由本发明实现的托架向橡胶弹性体的轴向定位效果。
发明的效果
根据形成为依照本发明的构造的稳定器衬套,由于在托架的轴向中间部分设置有小径的中间直线部,因此,容易设定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的较硬的弹性特性。另外,通过使设置有槽状部的托架与橡胶弹性体的外周面重叠,能够有效地防止橡胶弹性体从托架脱离。进一步,在托架中,与中间直线部相比,端部直线部的内周面半径尺寸更大,因此能够减小橡胶弹性体的轴向两端部分的压缩变形量而实现耐久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以装配于车辆的状态而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稳定器衬套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稳定器衬套的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稳定器衬套的主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稳定器衬套的侧视图。
图5是图3的V-V剖视图。
图6是构成图1所示的稳定器衬套的橡胶弹性体的主视图。
图7是图6的VII-VII剖视图。
图8是构成图1所示的稳定器衬套的托架的主视图。
图9是图8的IX-IX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图1~图5中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粘接式的稳定器衬套10。该稳定器衬套10构成为包括:近似筒状的橡胶弹性体12;以及托架16,其装配于该橡胶弹性体12的外周面14上。而且,将橡胶弹性体12以外插状态粘接于稳定杆18,并且将托架16安装于车辆车身20侧,由此利用稳定器衬套10将稳定杆18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分防振支承于车辆车身20。此外,在以下说明中,轴向是指成为稳定杆18的中心轴方向的图2中的上下方向。另外,上下方向是指图3中的上下方向,但并未限定为装配于车辆的状态下的上下等的方向。
更详细而言,橡胶弹性体12的单品状态如图6、图7所示,具有以近似别扣(小鉤)形的截面形状而沿轴向延伸的整体形状。另外,在截面的大致中央形成有供稳定杆18插通的插通孔22。该插通孔22以大致恒定的圆形截面遍及轴向的全长地以直线状延伸而将橡胶弹性体12贯通。
即,橡胶弹性体12的插通孔22周围的周壁部构成为包括:半圆弧状截面的上壁部24,其在插通孔22的周围大致遍及半周地延伸;侧壁部26、26,它们从上壁部24的周向两端分别在切线方向上朝下方延伸;以及下壁部28,其将两个侧壁部26、26的下端相互连接。而且,橡胶弹性体12的外周面14由上壁部24、侧壁部26、26以及下壁部28的各外周面构成。
此外,插通孔22的内径尺寸形成为与稳定杆18的直径尺寸大致相等或者略大。另外,在橡胶弹性体12的插通孔22周围的周壁部,在周向上的一处部位设置有大致沿轴向延伸的狭缝状的切缝29。而且,使橡胶弹性体12弹性变形以使该切缝29张开,由此能够从稳定杆18的侧方以外插状态组装橡胶弹性体12。
在这样的橡胶弹性体12的轴向中间部分,在除了下壁部28以外的外周面14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凹槽30。该凹槽30的槽底面由橡胶弹性体12的外周面14构成,该槽底面形成为在成为橡胶弹性体12的轴向的槽宽方向上以规定长度沿橡胶弹性体12的轴向呈直线状地延伸的近似平底面。
另外,在橡胶弹性体12的轴向两侧部分设置有山形部32、32,该山形部32、32以朝向外周呈弯曲凸状地突出的山形截面而沿周向延伸。上述山形部32、32构成凹槽30的槽宽方向两侧的壁部,并形成为遍及凹槽30的全长地在除了下壁部28以外的外周面14沿周向延伸。换言之,通过凹槽30在轴向上以规定距离将两侧的山形部32、32相互隔开。
此外,在橡胶弹性体12的外周面14中,从位于轴向大致中央处的凹槽30的槽底面经由两个壁的内表面以及两侧的山形部32、32的弯曲凸面而到达轴向两端侧的表面在橡胶弹性体12的轴向上平滑且连续地形成。即,在图7所示的橡胶弹性体12的纵截面中,形成有凹槽30和山形部32、32的外周面遍及轴向全长地以共同的切线而连续地变化,从而由无拐点的曲线或直线构成。
而且,橡胶弹性体12的实质的厚度尺寸即插通孔22的周壁厚度因形成有凹槽30、山形部32、32而在轴向上变化。即,如图7所示,橡胶弹性体12的厚度尺寸在凹槽30的底部处设为最小的Dc、且在各山形部32的顶部处设为最大的Dm。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山形部32的外侧的山脚部的轴向两端的厚度尺寸设为比凹槽30的形成部位的厚度尺寸Dc大的Do。
另外,橡胶弹性体12的下壁部28的下端面形成为大致遍及整体地以矩形形状扩展的平坦面。更进一步,在橡胶弹性体12装配前的单品状态下,轴向两端面35、35分别形成为在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扩展的大致平坦面。
此外,这样的橡胶弹性体12的材质并未被特别限定,但优选使用例如天然橡胶(NR)、丁二烯橡胶(BR)、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等合成橡胶材料而形成。
另一方面,如图8、图9所示,托架16具有带板状的装配部36,该装配部36以规定宽度呈大致U字形(图8中的倒U字状)地延伸。另外,在装配部36中在呈U字形开口的两端缘,一体形成有以彼此朝向相反侧且大致弯曲成直角的方式扩展的平板形的安装腿部38、38。
装配部36以与橡胶弹性体12的除了底面以外的外周面14重叠的方式进行装配,并与橡胶弹性体12的表面形状对应地形成为在成为橡胶弹性体12的轴向的板宽方向上弯曲的内周面形状。即,装配部36具有弯曲壁部40,该弯曲壁部40在成为橡胶弹性体12的周向的长度方向上位于中央部分、且以半圆弧状延伸。进一步,从这样的弯曲壁部40的周向两端分别一体地形成有朝下方延伸的纵壁部42、42。
另外,装配部36与橡胶弹性体12的外周面14的形状对应,因此,在装配部36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分设置有与橡胶弹性体12的凹槽30对应、且在宽度方向(橡胶弹性体12的轴向)上呈直线状地延伸的中间直线部44。更进一步,在装配部36的宽度方向两侧部分,与橡胶弹性体12的山形部32、32对应地形成有朝内周侧开口且沿周向延伸的槽状部46、46。进一步,在各槽状部46中,在位于中间直线部44的相反侧的、装配部36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分,设置有在宽度方向(橡胶弹性体12的轴向)上呈直线状地延伸的端部直线部48、48。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9所示的托架16的纵截面中,槽状部46、46分别形成为1/3周左右的圆弧形状。另外,将各端部直线部48、48的长度尺寸(橡胶弹性体12的轴向尺寸)设为比中间直线部44的长度尺寸(橡胶弹性体12的轴向尺寸)小。
形成为如上形状的装配部36具有与橡胶弹性体12的外周面形状对应的内周面形状,在图9所示的纵截面中,从一方的端部直线部48至另一方的端部直线部48形成为由不具有拐点而连续且平滑地连结的直线或曲线构成的表面形状。
此外,在装配部36中,只要在内周面49设置与橡胶弹性体12的外周面14对应的形状即可,对装配部36的外周面等的形状没有限定。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采用由冲压成形金属件构成的托架16、且遍及装配部36的整体地设为大致恒定的板厚尺寸,因此装配部36的外周面也形成为对应的表面形状。
此处,在装配部36中,如图8、图9所示,将中间直线部44的弯曲壁部40的周向曲率半径(中间直线部44的内周面半径尺寸)Rc设为小于槽状部46、46的弯曲壁部40的周向曲率半径(槽状部46、46的内周面半径尺寸)Rm。另外,将端部直线部48、48的弯曲壁部40的周向曲率半径(端部直线部48、48的内周面半径尺寸)Ro设为大于中间直线部44的弯曲壁部40的周向曲率半径Rc、且小于槽状部46、46的弯曲壁部40的周向曲率半径Rm。
一体地具备形成为如上所述的形状的装配部36、以及一对安装腿部38、38的托架16,例如能够通过对铁、不锈钢等金属板实施冲压加工而形成。另外,在各安装腿部38,通过冲切冲压加工等而形成有在板厚方向上将中央部分贯通的螺栓孔50。
将形成为如上所述的构造的本实施方式的稳定器衬套10安装于汽车的车辆车身20而将稳定杆18防振支承于车辆车身20。此时,橡胶弹性体12相对于稳定杆18以外插状态粘接,另一方面,在安装腿部38、38处,利用插通于螺栓孔50、50的固定螺栓52、52将在橡胶弹性体12的外周面14装配的托架16向车辆车身20固定。
此外,当将橡胶弹性体12向稳定杆18粘接时,例如在根据需要而对稳定杆18的表面进行粘接前处理之后,将粘接剂涂敷于橡胶弹性体12的插通孔22的内表面和稳定杆18的外表面的至少一方。然后,根据需要从外周面14对以外插状态组装于稳定杆18的橡胶弹性体12施加径向的压缩力而实施粘接处理。
此外,在如上所述进行橡胶弹性体12和稳定杆18的粘接处理时,为了对橡胶弹性体12施加压缩力,还可以利用托架16,但也可以利用适当的夹具对橡胶弹性体12的外周面14施加按压力。
另外,当将稳定器衬套10向车辆装配时朝橡胶弹性体12组装托架16时,由于橡胶弹性体12的外周面形状与托架16的内周面形状对应,因此,使橡胶弹性体12的山形部32、32进入托架16的槽状部46、46,并且使托架16的中间直线部44进入橡胶弹性体12的凹槽30,由此在轴向上对橡胶弹性体12和托架16进行定位。
此外,将托架16的内周面形状(例如图9中的Tb)设为比单品状态下的橡胶弹性体12的外周面形状(例如图6中的Tg)略小。由此,在稳定器衬套10向车辆的装配状态下,使径向的压缩力作用于橡胶弹性体12的外周面14。而且,在稳定杆18与托架16以及车辆车身20之间,使得橡胶弹性体12的插通孔22周围的周壁部在径向上压缩变形。此外,在图5中,以橡胶弹性体12的轴向两端面35、35朝轴向外侧略微鼓出变形的方式表示橡胶弹性体12压缩变形后的装配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单品状态下,橡胶弹性体12的轴向两端面35、35也位于端部直线部48、48的内周,但在稳定器衬套10装配于车辆的状态下,即使在因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侧倾方向上的输入载荷而使橡胶弹性体12压缩变形的情况下,作为托架16的轴向两端部的端部直线部48、48与橡胶弹性体12的轴向两端部相比也以规定长度朝轴向外侧突出,以使得轴向两端面35、35收纳于端部直线部48、48内。
这样,通过以压缩状态对橡胶弹性体12进行装配,能够实现橡胶弹性体12的耐久性的提高、稳定杆18的防振支承特性的提高,并且还能够防止泥水向橡胶弹性体12与托架16之间浸入。
在形成为如上构造的稳定器衬套10中,由于托架16的轴向中间部分的内周面半径尺寸设定得较小,因此,能够将橡胶弹性体12的轴向中间部分的橡胶量抑制为较小。由此,当稳定杆18在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移位时,橡胶弹性体12的变形量较小,从而发挥较硬的弹性特性。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托架16的中间直线部44具有规定的轴向尺寸,因此,在维持较硬的弹性特性的同时,还确保了整体的橡胶量,从而还容易确保耐久性、耐载荷性。另外,通过适当地设定托架16的中间直线部44的内周面半径尺寸Rc、端部直线部48、48的内周面半径尺寸Ro、中间直线部44的轴向尺寸等,能够对所发挥的弹性特性进行调节,因此,不仅能够提高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的弹性特性的调节自由度,还能够提高侧倾方向上的弹性特性等的橡胶弹性体12的特性的调节自由度。
进一步,在托架16的轴向两端部的端部直线部48、48处,设为直径大于中间直线部44的直径,并且将相对于稳定杆18的隔离距离设为较大,因此,还能够有效地避免稳定杆18在侧倾方向上大幅移位时对托架16的干扰。
另外,在中间直线部44的轴向两侧设置有与中间直线部44相比而内周面半径尺寸更大的槽状部46、46,因此较大地确保了橡胶量,使得槽状部46、46的压缩率小于中间直线部44的压缩率。在此基础上,由于将端部直线部48、48的内周面半径尺寸Ro设为大于中间直线部44的内周面半径尺寸Rc,因此,还避免了稳定杆18在侧倾方向上移位时的橡胶弹性体12的压缩率在两端部分变得过大。其结果是,能够在适当的范围内对侧倾方向上的弹性特性进行调节,并且还能够实现橡胶弹性体12乃至稳定器衬套10的耐久性的提高。
进而,由于托架16的轴向两端部分设为沿轴向呈直线状地延伸的端部直线部48、48,因此,例如与托架的轴向两端部分随着趋向轴向外侧而朝向内周侧倾斜的情况相比,即使在橡胶弹性体12的轴向端部在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侧倾方向的载荷的输入时向端部直线部48内膨胀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橡胶弹性体12的变形率的显著的增大、与此相伴的高弹性化。
另外,在橡胶弹性体12和托架16的组装状态下,由于橡胶弹性体12的山形部32、32进入托架16的槽状部46、46、且托架16的中间直线部44进入橡胶弹性体12的凹槽30,因此,能够较大地确保橡胶弹性体12和托架16在轴向上的卡合面积,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对橡胶弹性体12和托架16的定位作用以及阻止脱离作用。
即,当轴向的外力作用于橡胶弹性体12与托架16之间时,相对于橡胶弹性体12的山形部32的轴向外侧面对托架16的槽状部46的轴向外侧壁部进行按压,在此基础上,相对于橡胶弹性体12的山形部32的轴向内侧面也对托架16的槽状部46的轴向内侧壁部进行按压。这样,由于在轴向上不同的两处部位存在橡胶弹性体12和托架16在轴向上的卡合部,因此,能够有效地获得托架16相对于橡胶弹性体12的轴向脱离阻力。
特别是后者的、对托架16的槽状部46的轴向内侧壁部进行按压的橡胶弹性体12的山形部32的轴向内侧面的径向高度(Rm-Rc),设为大于对托架16的槽状部46的轴向外侧壁部进行按压的橡胶弹性体12的山形部32的轴向外侧面的径向高度(Rm-Ro),在此基础上,增大至作为自由表面的橡胶弹性体12的轴向端面35的距离而利用托架16形成为约束状态,因此,能够更有效地获得较大的轴向脱离阻力。
更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向车辆装配时,由于橡胶弹性体12的轴向两端部位于端部直线部48、48的内周,因此,与橡胶弹性体的轴向两端部位于槽状部的内周的情况相比,容易允许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侧倾方向的载荷的输入时橡胶弹性体12在轴向上的鼓出变形而能够实现耐久性的提高。特别是,由于将端部直线部48、48的内周面半径尺寸Ro设为大于中间直线部44的内周面半径尺寸Rc,因此,还能够避免侧倾方向的载荷的输入时橡胶弹性体12的过大的变形。
另外,由于在橡胶弹性体12中供稳定杆18插通的插通孔22在轴向上以恒定的截面形状呈直线状地延伸,因此,在插通孔22的形成、橡胶弹性体12向稳定杆18的装配时无需特別的加工、处理,从而容易制造稳定器衬套10。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不应根据这样的实施方式的具体记载而对本发明进行限定性的解释,能够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而以施加了各种变更、修改、改进等的方式来实施本发明。
例如,只要能发挥本发明的效果,中间直线部、端部直线部无需严格地与中心轴平行,也可以在轴向上略微倾斜。此时,优选中间直线部从轴向中央朝向轴向两侧形成有对称的斜度,并优选一对端部直线部形成有相互对称的斜度。由此,托架整体形成为对称形状,而使制造、组装变得容易,并且能够稳定地发挥所需的弹性特性。此外,在端部直线部形成有斜度的情况下,只要至少在载荷的输入时橡胶弹性体膨胀而到达的区域中设定半径尺寸比中间直线部的内周面的最小的半径尺寸大的内周面即可。
另外,能够根据所要求的特性等而适当地设定中间直线部以及端部直线部的轴向尺寸。例如,还可以通过增大中间直线部的轴向尺寸,而将与轴成直角的方向的弹性特性调节为更硬。进一步,虽然优选将端部直线部设定为至少能够将橡胶弹性体的变形时在轴向上膨胀的位置覆盖的长度,但更优选地,例如在将托架还用作向稳定杆外插橡胶弹性体并进行粘接处理时的外周按压金属件的情况下,还可以考虑向粘接处理用的装置定位、固定等情况而适当地调节端部直线部的尺寸、形状。
更进一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单品状态下的橡胶弹性体12的轴向两端面35、35分别形成为在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扩展的平坦面,另外,在装配于车辆的状态下,轴向两端面35、35的径向中间部分形成为朝轴向外侧鼓出变形的形状,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例如,还可以将轴向两端面设为在单品状态、装配于车辆的状态下内周侧和外周侧的至少一方比径向中间部分更朝轴向外侧突出的弯曲形状,由此增大轴向整体的自由表面积、或者较大地确保相对于稳定杆的粘接面积、相对于托架的重叠面积。
另外,单品状态下的橡胶弹性体的外周面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形状。即,只要在向车辆的装配状态下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设置有凹槽30、山形部32、32即可。另外,橡胶弹性体的截面形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那样的近似别扣状,也可以考虑所要求的特性而例如相对于橡胶弹性体埋设作为弯曲板状的加强部件的公知的内圈等。
符号说明
10 粘接式的稳定器衬套
12 橡胶弹性体
14 外周面
16 托架
18 稳定杆
20 车辆车身
22 插通孔
44 中间直线部
46 槽状部
48 端部直线部
49 内周面

Claims (3)

1.一种粘接式的稳定器衬套(10),其具有:筒状的橡胶弹性体(12),其以外插状态粘接于稳定杆(18);以及托架(16),其装配于所述橡胶弹性体(12)的外周面(14)上、且向车辆车身(20)侧安装,
所述粘接式的稳定器衬套(10)的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橡胶弹性体(12)的轴向中间部分的所述外周面(14)重叠的所述托架(16)的轴向中间部分,设置有沿轴向呈直线状地延伸的中间直线部(44),并且,
在所述托架(16)的轴向两端部分设置有沿轴向呈直线状地延伸、且从所述橡胶弹性体(12)的轴向端部突出至外侧的端部直线部(48),另一方面,
在所述托架(16)的所述中间直线部(44)与各所述端部直线部(48)之间设置有朝内周侧开口且沿周向延伸的槽状部(46),各所述槽状部(46)与所述橡胶弹性体(12)的轴向两侧部分的所述外周面(14)重叠,并且,
所述托架(16)的所述中间直线部(44)的内周面半径尺寸比所述端部直线部(48)的内周面半径尺寸小,
所述托架(16)的所述中间直线部(44)中的所述橡胶弹性体(12)的压缩率被设为大于所述托架(16)的所述槽状部(46)中的所述橡胶弹性体(12)的压缩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接式的稳定器衬套(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橡胶弹性体(12)的轴向端部位于所述托架(16)的所述端部直线部(48)的内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粘接式的稳定器衬套(10),其特征在于,
设置于所述橡胶弹性体(12)、且外插于所述稳定杆(18)的插通孔(22)以恒定的截面形状呈直线状地延伸。
CN201710075530.6A 2016-02-26 2017-02-13 粘接式的稳定器衬套 Active CN1071312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35833 2016-02-26
JP2016035833A JP6368728B2 (ja) 2016-02-26 2016-02-26 接着タイプのスタビライザブッシュ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31240A CN107131240A (zh) 2017-09-05
CN107131240B true CN107131240B (zh) 2019-03-22

Family

ID=59721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75530.6A Active CN107131240B (zh) 2016-02-26 2017-02-13 粘接式的稳定器衬套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368728B2 (zh)
CN (1) CN1071312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48964B2 (ja) 2018-02-26 2021-10-13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接着用スタビライザブッシュおよびスタビライザブッシュ付スタビライザバー
DE102020007681B3 (de) * 2020-12-15 2022-05-05 Sumitomo Riko Company Limited Lager, Außenhülse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Lager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48647Y2 (zh) * 1978-01-30 1982-10-25
JP2005319850A (ja) * 2004-05-06 2005-11-17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ゴムブッシュ付きスタビライザーバー
CN101687456A (zh) * 2007-07-12 2010-03-3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稳定器的支承结构及稳定器的支承方法
CN102470721A (zh) * 2010-01-29 2012-05-23 东海橡塑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稳定器衬套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72292B1 (ko) * 2006-06-27 2008-12-05 대원강업주식회사 차량용 스태빌라이저 바의 마운팅 장치
JP6284410B2 (ja) * 2014-04-11 2018-02-28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スタビライザーブッシュ
JP6176196B2 (ja) * 2014-07-02 2017-08-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スタビライザバー支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48647Y2 (zh) * 1978-01-30 1982-10-25
JP2005319850A (ja) * 2004-05-06 2005-11-17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ゴムブッシュ付きスタビライザーバー
CN101687456A (zh) * 2007-07-12 2010-03-3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稳定器的支承结构及稳定器的支承方法
CN102470721A (zh) * 2010-01-29 2012-05-23 东海橡塑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稳定器衬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68728B2 (ja) 2018-08-01
JP2017149371A (ja) 2017-08-31
CN107131240A (zh) 2017-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50777B2 (en) Engine mount
JP5577208B2 (ja) 防振ブッシュ
CN108501651A (zh) 稳定器衬套
JP2008544186A (ja) 高弾性リーフスプリング
CN107131240B (zh) 粘接式的稳定器衬套
US20060290040A1 (en) Bush bearing with a radial and/or an axial limit stop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axial limit stop in a bush bearing
CN110195754A (zh) 粘接用稳定器衬套以及带稳定器衬套的稳定器杆
JP2010007772A (ja) スプリングシート
KR20090096644A (ko) 코일 스프링
WO2014181671A1 (ja) センターベアリングサポート
JP2018079783A (ja) スタビライザブッシュ
CN108859643B (zh) 双重压缩比型衬套及其悬架系统
JP2014206283A (ja) シールリングおよびシールリングを備えたアッセンブリ
JP6395501B2 (ja) インシュレータ
JP6148897B2 (ja) スタビライザブッシュ
CN104169609A (zh) 倒立型液封支架
CN105074269B (zh) 转矩杆
CN104912640A (zh) 消音器吊架
KR20160112619A (ko) 엔진마운트 구조
JP2007112318A (ja) スタビライザブッシュ
US20230120628A1 (en) Mounting bushing
JP2014020455A (ja) 防振ブッシュ
JP2008002677A (ja) 筒形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
JP2018132082A (ja) 重ね板ばね用サイレンサおよび重ね板ばね
JP2020165478A (ja) 防振ブッシ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