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11109A - 复式摄像光学系统和具有该复式摄像光学系统的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复式摄像光学系统和具有该复式摄像光学系统的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11109A
CN107111109A CN201580002447.5A CN201580002447A CN107111109A CN 107111109 A CN107111109 A CN 107111109A CN 201580002447 A CN201580002447 A CN 201580002447A CN 107111109 A CN107111109 A CN 1071111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ing optical
optical system
lens group
focusing
image pick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244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河村辉
河村一辉
岩佐和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111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11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1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adapted to interchang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2Telephoto objectives, i.e. systems of the type + - in which the distance from the front vertex to the image plane is less than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02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changing, adding, or subtracting a part of the objective, e.g. convertible objective
    • G02B15/0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changing, adding, or subtracting a part of the objective, e.g. convertible objective by changing a par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25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optical correction, e.g. distorsion,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5Diaphrag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1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three components only
    • G02B9/1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three components only arranged + -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1/00Filters or other obtura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otographic purposes
    • G03B11/04Hoods or caps for eliminating unwanted light from lenses, viewfinders or focusing aids
    • G03B11/045Lens hoods or shiel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7/00Control of exposure by setting shutters, diaphragms or filters, separately or conjointly
    • G03B7/20Control of exposure by setting shutters, diaphragms or filters, separately or conjointly in accordance with change of le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onic viewfinders, e.g. rotatable or detachab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3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exposure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70SSIS architectures; Circuits associated therewith
    • H04N25/71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sensors; Charge-transfer regis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CD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70SSIS architectures; Circuits associated therewith
    • H04N25/71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sensors; Charge-transfer regis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CD sensors
    • H04N25/75Circuitry for providing, modifying or 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from the pixel arra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Abstract

复式摄像光学系统至少具有焦距不同的2个摄像光学系统,其中,各摄像光学系统从物体侧起依次具有:具有正屈光力的前侧透镜组(GF);光圈部件;具有负屈光力的对焦透镜组(Fo);以及后侧透镜组(GR),前侧透镜组(GF)具有正透镜或负透镜作为通用透镜,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至少2个摄像光学系统分别具有至少一个通用透镜,在对焦时,仅对焦透镜组(Fo)在光轴上移动,各摄像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并且,复式摄像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0.06<|ffo/f|<0.4 (1)1.02<ffoLA/ffoSM<2.50 (2)。

Description

复式摄像光学系统和具有该复式摄像光学系统的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式摄像光学系统,特别涉及构成各摄像光学系统的透镜组的一部分在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通用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并且,本发明涉及具有复式摄像光学系统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开发出各种规格的摄像光学系统。特别是在镜头更换式照相机中,能够根据场景来更换摄像光学系统。因此,用户能够拍摄各种场景。摄像光学系统的选择项的增加对于用户来说是优选的状况。
另一方面,随着摄像光学系统的种类的增加,构成摄像光学系统的部件数量也增加。因此,摄像光学系统的开发所需要的期间、成本以及生产线数量、生产设备费用也增加。这样,摄像光学系统的种类的增加对于制造商来说成为负荷的增加。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考察了使用通用的光学系统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3中提出了在规格不同的摄像光学系统中筹划部件的通用化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9906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9121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1268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3中,均采取使放大光学系统出入于光路内来改变焦距的手段。在这种手段中,当将放大光学系统插入到光路中时,与其相应地,像差也放大。因此,当没有预先提高未将放大光学系统插入到光路中时的光学性能时,无法充分确保插入放大光学系统后的光学性能。即,尽管在未将放大光学系统插入到光路中的状态下是足够的光学性能,但是,插入到光路中时要求更高的光学性能。
为了实现该目的,需要以必要以上的程度缓和(减小)各透镜的屈光力并延长光学系统的全长,进一步确保放大光学系统的插入空间。即,使放大光学系统出入于光路内的结构是减轻了制造商的负荷、但是很难实现对于用户来说是优点的小型化的结构。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针对摄像光学系统中的透镜的主要部件,在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实现通用化,并且,通过实现这些主要部件的小型化和轻量化来减轻制造商的开发负荷,而且,还能够实现产品的小型化和轻量化。并且,其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复式摄像光学系统的摄像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实现目的,本发明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至少具有焦距不同的2个摄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各摄像光学系统从物体侧起依次具有:
具有正屈光力的前侧透镜组;
光圈部件;
具有负屈光力的对焦透镜组;以及
后侧透镜组,
前侧透镜组具有正透镜或负透镜作为通用透镜,
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至少2个摄像光学系统分别具有至少一个通用透镜,
在对焦时,仅对焦透镜组在光轴上移动,
各摄像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并且,
复式摄像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
0.06<|ffo/f|<0.4 (1)
1.02<ffoLA/ffoSM<2.50 (2)
其中,
ffo是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对焦透镜组的焦距,
f是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系统整体的焦距,
ffoLA是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对焦透镜组的焦距中的最大的焦距,
ffoSM是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对焦透镜组的焦距中的最小的焦距,
最大的焦距和最小的焦距是按绝对值对焦距进行比较而求出的。
并且,本发明的其他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至少具有焦距不同的2个摄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各摄像光学系统从物体侧起依次具有:
具有正屈光力的前侧透镜组;
光圈部件;
具有负屈光力的对焦透镜组;以及
具有正屈光力的后侧透镜组,
前侧透镜组具有正透镜或负透镜作为通用透镜,
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至少2个摄像光学系统分别具有至少一个通用透镜,
在对焦时,仅对焦透镜组在光轴上移动,
复式摄像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3),
1.02<ffoLA/ffoSM<2.50 (2)
1≦Kmax/Kmin≦1.60 (3)
其中,
ffoLA是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对焦透镜组的焦距中的最大的焦距,
ffoSM是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对焦透镜组的焦距中的最小的焦距,
最大的焦距和最小的焦距是按绝对值对焦距进行比较而求出的,
Kmax是K中的最大的K,
Kmin是K中的最小的K,
K是由K=fbLD/MGfo表示的值(单位为mm),
fbLD由fbLD=f2/2000mm表示,
f是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系统整体的焦距,
MGfo是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对焦灵敏度,
对焦灵敏度是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与对焦透镜组的单位移动量相应的像面的移动量。
并且,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摄像装置具有:
摄像光学系统;以及
摄像元件,其具有摄像面,并且将由摄像光学系统形成在摄像面上的像转换为电信号,
摄像光学系统是上述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一个摄像光学系统。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如下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针对摄像光学系统中的主要部件透镜,在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实现通用化,并且,实现这些主要部件的小型化和轻量化,由此,能够减轻制造商的开发负荷,而且,实现产品的小型化和轻量化。并且,能够提供具有复式摄像光学系统的摄像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例A的摄像光学系统的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光学结构的沿着光轴的剖视图。
图2是实施例A的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像差图和至近物点对焦时的像差图。
图3是示出实施例B的摄像光学系统的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光学结构的沿着光轴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B的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像差图和至近物点对焦时的像差图。
图5是示出实施例C的摄像光学系统的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光学结构的沿着光轴的剖视图。
图6是实施例C的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像差图和至近物点对焦时的像差图。
图7是摄像装置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摄像装置的概观的前方立体图。
图9是摄像装置的后方立体图。
图10是摄像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内部电路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发明不由该实施方式和实施例限定。并且,在这些实施方式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针对摄像光学系统中的主要部件,在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实现通用化。作为主要部件,例如有透镜或透镜组。
对第1实施方式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和第2实施方式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以下称为“本实施方式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通用结构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至少具有焦距不同的2个摄像光学系统,作为通用结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各摄像光学系统从物体侧起依次具有:具有正屈光力的前侧透镜组;光圈部件;具有负屈光力的对焦透镜组;以及后侧透镜组,前侧透镜组具有正透镜或负透镜作为通用透镜,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至少2个摄像光学系统分别具有至少一个通用透镜,在对焦时,仅对焦透镜组在光轴上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在各摄像光学系统中,通用使用至少一部分透镜。通过采用这种摄像光学系统,在各摄像光学系统中,能够在光束收敛后配置对焦透镜组。由此,能够提高对焦透镜组的成像倍率,所以,还能够提高对焦灵敏度。进而,能够实现对焦透镜组的小径化和轻量化,并且能够减小对焦时的对焦透镜组的移动距离。
进而,通过在前侧透镜组的像侧配置光圈部件,能够在光束收敛的位置配置直径较小的光学光圈。因此,能够同时实现对焦透镜组的移动所需要的空间的最小化和驱动单元的配置的省空间化。驱动单元是第1驱动致动器和第2驱动致动器中的至少一方。
光圈部件至少由3个部件构成。3个部件是决定光圈直径的部件、光圈叶片部件和第1驱动致动器。第1驱动致动器用于光圈的驱动。并且,开口光圈是决定光圈直径的部件或光圈叶片部件。并且,对焦透镜组的移动使用第2驱动致动器。
将各摄像光学系统分成2个透镜组时,能够分成前侧透镜组和像侧透镜组。在像侧透镜组中包含光圈部件、具有负屈光力的对焦透镜组和后侧透镜组。
为了缩短光学系统的全长,期望增大前侧透镜组的正屈光力,并且在像侧透镜组内配置负屈光力的透镜组。这样,光学系统的结构成为望远型的结构,所以,能够增强通过望远型的结构而产生的效果、即缩短光学系统的全长的效果。因此,在像侧透镜组中配置对焦透镜组。
并且,通过将前侧透镜组的收敛光引导至具有开口光圈的像侧透镜组,特别是在像侧透镜组中,能够使比开口光圈更靠像侧的透镜的直径小径化。并且,通过在比开口光圈更靠像侧配置对焦透镜组,能够实现包含对焦透镜组的驱动机构的部件的小型轻量。
并且,通过增强对焦透镜组的屈光力,通过望远型的结构而产生的效果增强。由此,对焦透镜组的成像倍率提高,所以,能够提高对焦灵敏度。通过使对焦透镜组位于能够小径化的像侧透镜组内,能够容易地实现上述效果。由此,能够实现对焦透镜组的轻量化,并且能够缩短对焦时的对焦透镜组的移动距离,所以,能够实现对焦速度的高速化。
并且,在前侧透镜组中不存在与对焦有关的透镜。因此,即使增大前侧透镜组的屈光力,通过增强前侧透镜组内的各透镜的像差校正作用,也能够在前侧透镜组内良好地校正球差、彗差、像散和轴上色差(以下称为“球差等”)。
并且,在前侧透镜组中不存在与对焦有关的透镜,由此,在像侧透镜组中,能够减少针对球差等的校正。该情况下,能够确保良好的成像性能并增大对焦透镜组的屈光力,所以,能够增强通过望远型的结构而产生的效果。
并且,由于该效果增强,使得前侧透镜组小型化,并且,在前侧透镜组中针对球差等的校正能力容易产生余量。在包含望远系的光学系统中,球差等涉及光学系统的主要成像性能。关于针对球差等的校正能力,通过使前侧透镜组具有余量,在设计上容易使针对球差等具有校正作用的正透镜或负透镜在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通用化。进而,通过透镜的通用化,在各摄像光学系统的制造时,能够通用地使用透镜加工用的工具类,所以,在各摄像光学系统中实现了低成本化。
对第1实施方式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进行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通用结构,并且,各摄像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并且,复式摄像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
0.06<|ffo/f|<0.4 (1)
1.02<ffoLA/ffoSM<2.50 (2)
其中,
ffo是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对焦透镜组的焦距,
f是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系统整体的焦距,
ffoLA是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对焦透镜组的焦距中的最大的焦距,
ffoSM是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对焦透镜组的焦距中的最小的焦距,
最大的焦距和最小的焦距是按绝对值对焦距进行比较而求出的。
条件式(1)是规定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对焦透镜组的屈光力的条件式。在条件式(1)中,利用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系统整体的焦距进行归一化。
当低于条件式(1)的下限值时,有利于缩短光学系统的全长,但是,前侧透镜组的屈光力的比率增大。由于前侧透镜组是大口径的透镜组,所以,前侧透镜组的重量增加。其结果,很难实现整体重量的轻量化。
并且,当高于条件式(1)的上限时,后侧透镜组的屈光力的比率增大,所以很难缩短光学系统的全长。
条件式(2)是规定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对焦透镜组的焦距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的条件式。
当低于条件式(2)的下限值时,在对焦透镜组的焦距最长的摄像光学系统和对焦透镜组的焦距最短的具有最小值的摄像光学系统中,两者的系统整体的焦距之差不大。因此,无法得到作为摄像光学系统的有效规格差。特别是很难具有作为摄像光学系统的有效规格差,并且,在各摄像光学系统中,很难良好地确保球差或像面弯曲,并且很难减小对焦时的像差变动并使光学系统小型化。
并且,当高于条件式(2)的上限值时,对焦透镜组的直径在各摄像光学系统中大幅不同。即,在对焦透镜组的直径最大的摄像光学系统和对焦透镜组的直径最小的摄像光学系统中,对焦透镜组的直径之差过大。该情况下,驱动单元的配置场所和配置空间在各摄像光学系统中变化,很难实现光圈部件的通用化。
例如,由于对焦透镜组的直径之差较大,为了将摄像光学系统的F数设定为期望值,需要使光圈部件向光轴方向偏移。如上所述,光圈部件配置在对焦透镜组的附近。并且,在光圈部件的前后存在其他透镜或透镜的框部件。在光圈部件的前后确保了足够空间的情况下,光圈部件的移动不产生问题。但是,在实现了小型化的光学系统中,光圈部件的前后能够确保的空间有限。因此,为了防止与透镜或框部件发生干涉,需要变更光圈部件自身。
特别地,在基于第1驱动致动器的光圈部件的驱动中,广泛使用光轴方向的空间。当扩大光轴方向的空间时,在光轴方向中,透镜或框部件等与光圈部件容易发生干涉,所以,需要进行致动器自身的变更或光圈部件内的致动器位置的变更。因此,很难实现光圈部件的通用化。因此,优选满足条件式(2)。
优选代替条件式(1)而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
0.1<|ffo/f|<0.3 (1)’
并且,更加优选代替条件式(1)而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
0.1<|ffo/f|<0.25 (1)”
优选代替条件式(2)而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
1.03<ffoLA/ffoSM<2.00 (2)’
并且,更加优选代替条件式(2)而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
1.04<ffoLA/ffoSM<1.50 (2)”
第2实施方式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通用结构,并且,后侧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复式摄像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3),
1.02<ffoLA/ffoSM<2.50 (2)
1≦Kmax/Kmin≦1.60 (3)
其中,
ffoLA是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对焦透镜组的焦距中的最大的焦距,
ffoSM是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对焦透镜组的焦距中的最小的焦距,
最大的焦距和最小的焦距是按绝对值对焦距进行比较而求出的,
Kmax是K中的最大的K,
Kmin是K中的最小的K,
K是由K=fbLD/MGfo表示的值(单位为mm),
fbLD由fbLD=f2/2000mm表示,
f是各摄像光学系统的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系统整体的焦距,
MGfo是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对焦灵敏度,
对焦灵敏度是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与对焦透镜组的单位移动量相应的像面的移动量。
条件式(2)的技术意义已经说明,所以这里省略说明。
条件式(3)是规定对焦单元中的驱动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的条件式。该驱动量能够根据对焦透镜组的移动量来求出。
当高于条件式(3)的上限值时,在进行透镜的通用化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在各摄像光学系统中,很难同时实现对焦透镜组的移动所需要的空间的最小化和驱动单元的配置的省空间化。其结果,很难实现光学系统的小型化。
优选代替条件式(3)而满足以下的条件式(3)’。
1≦Kmax/Kmin≦1.50 (3)’
并且,更加优选代替条件式(3)而满足以下的条件式(3)”。
1≦Kmax/Kmin≦1.30 (3)”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优选各摄像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4)。
0.5<fff/ffb<1.8 (4)
其中,
fff是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前侧透镜组的焦距,
ffb是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后侧透镜组的焦距。
条件式(4)是与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前侧透镜组和后侧透镜组的屈光力的平衡有关的条件式。
当高于条件式(4)的上限值时,前组透镜组的屈光力减小,所以,光学系统的全长很难缩短,并且,对焦灵敏度降低。由于对焦灵敏度降低,对焦透镜组的移动量增加,所以,很难充分确保对焦单元的空间。并且,无法良好地校正球差和像面弯曲。
并且,当低于条件式(4)的下限值时,前组透镜组的屈光力增大,所以,无法良好地校正球差和像面弯曲。
优选代替条件式(4)而满足以下的条件式(4)’。
0.60<fff/ffb<1.75 (4)’
并且,更加优选代替条件式(4)而满足以下的条件式(4)”。
0.65<fff/ffb<1.65 (4)”
并且,在第2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系统中,优选各摄像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
0.06<|ffo/f|<0.4 (1)
其中,
ffo是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对焦透镜组的焦距,
f是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系统整体的焦距。
条件式(1)的技术意义已经说明,所以这里省略说明。
并且,在第1实施方式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优选复式摄像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3)。
1≦Kmax/Kmin≦1.60 (3)
其中,
Kmax是K中的最大的K,
Kmin是K中的最小的K,
K是由K=fbLD/MGfo表示的值(单位为mm),
fbLD由fbLD=f2/2000mm表示,
f是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系统整体的焦距,
MGfo是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对焦灵敏度,
对焦灵敏度是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与对焦透镜组的单位移动量相应的像面的移动量。
条件式(3)的技术意义已经说明,所以这里省略说明。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优选各摄像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5)。
1.0<ΦLDc<1.25 (5)
其中,
ΦLD是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对焦透镜组处的最大有效口径,
Φc是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对焦透镜组处的最大轴上成像光束直径。
条件式(5)是规定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对焦透镜组的有效口径与轴上成像光束直径之比的条件式。
当低于条件式(5)的下限值时,由对焦透镜组决定F数。该情况下,伴随对焦透镜的移动,F数变化,但是,其变化量增大。当高于条件式(5)的上限值时,对焦透镜组的有效口径过大,所以,很难实现光学系统的小径化。
优选代替条件式(5)而满足以下的条件式(5)’。
1.03<ΦLDc<1.20 (5)’
并且,更加优选代替条件式(5)而满足以下的条件式(5)”。
1.04<ΦLDc<1.15 (5)”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6)。
1≦LDWmax/LDWmin≦1.65 (6)
其中,
LDWmax是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对焦透镜组的透镜总重量中的最大的总重量,
LDWmin是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对焦透镜组的透镜总重量中的最小的总重量。
条件式(6)是与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对焦透镜组的总重量有关的条件式,是规定总重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的条件式。
当高于条件式(6)的上限值时,在使用通用的第2驱动致动器时,在对焦透镜组的总重量成为最大值的摄像光学系统中,对焦驱动速度的降低增大。由此,高于条件式(6)的上限值是不优选的。
优选代替条件式(6)而满足以下的条件式(6)’。
1≦LDWmax/LDWmin≦1.50 (6)’
并且,更加优选代替条件式(6)而满足以下的条件式(6)”。
1≦LDWmax/LDWmin≦1.40 (6)”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优选各摄像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7)。
-2<ffo/ffb<-0.27 (7)
其中,
ffo是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对焦透镜组的焦距,
ffb是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后侧透镜组的焦距。
条件式(7)是规定对焦透镜组与后侧透镜组的焦距之比的条件式,特别是考虑了后侧透镜组承担的屈光力和像差平衡的条件式。
当低于条件式(7)的下限值时,对焦灵敏度过小。该情况下,配置对焦单元的空间增大,所以,很难实现光学系统的小型化。并且,当高于条件式(7)的上限值时,无法充分得到后侧透镜组的像差校正效果,所以,主要是球差和像面弯曲恶化。
优选代替条件式(7)而满足以下的条件式(7)’。
-1.7<ffo/ffb<-0.3 (7)’
并且,更加优选代替条件式(7)而满足以下的条件式(7)”。
-1.5<ffo/ffb<-0.3 (7)”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优选各摄像光学系统具有同样的光圈部件,满足以下的条件式(8)。
1≦APΦmax/APΦmin≦1.15 (8)
其中,
APΦmax是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开口光圈的直径中的最大的直径,
APΦmin是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开口光圈的直径中的最小的直径。
优选在各摄像光学系统的光圈部件中使用同样的部件。由此,能够提高对焦透镜组的成像倍率。其结果,能够提高对焦灵敏度,并且能够实现对焦透镜组的小径化。并且,能够实现对焦透镜组的轻量化,并且能够减小对焦时的对焦透镜组的移动距离。
进而,通过在对焦透镜组的附近配置光圈部件,不仅能够配置小型的光圈部件,还能够使光圈的直径自身成为小径。由此,能够以省空间的方式进行对焦透镜组和驱动单元的配置。其结果,针对复式摄像光学系统,能够容易地实现使用通用的光圈部件的结构。
条件式(8)是规定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开口光圈的直径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的条件式。当高于条件式(8)的上限值时,在至少一个摄像光学系统中,开放光圈的状态下的开口的形状成为多边形。当开口的形状为多边形时,产生模糊感。由此,低于条件式(8)的下限值或高于上限值是不优选的。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优选通用透镜中的正透镜满足以下的条件式(9)。
80<νdP (9)
其中,
νdP是通用透镜中的正透镜的阿贝数。
在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优选具有正透镜或负透镜作为通用透镜。
通过满足条件式(9),在各摄像光学系统的通用设计中,能够确保良好的色差。在正透镜为多个的情况下,只要一个正透镜满足条件式(9)即可。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优选各摄像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0)。
0.023≦SC/L≦0.110 (10)
其中,
SC是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从光圈部件到对焦透镜组的位于物体侧的透镜面的距离,是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距离,
L是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光学系统的全长。
条件式(10)是规定从光圈部件到对焦透镜组的位于物体侧的透镜面的长度的条件式。在条件式(10)中,利用光学系统的全长进行归一化。并且,关于计算SC时的光圈部件侧的基准,以光圈部件中的决定F数的部件为基准。
当低于条件式(10)的下限值时,无法充分得到比光圈(光圈部件)更靠物体侧的透镜组的正屈光力带来的光束的收敛效果。因此,对焦透镜组的直径增大。并且,当高于条件式(10)的上限值时,对焦透镜组容易小径化,但是,光学系统的全长很难缩短。
优选代替条件式(10)而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0)’。
0.025≦SC/L≦0.100 (10)’
并且,更加优选代替条件式(10)而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0)”。
0.040≦SC/L≦0.090 (10)”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优选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2个摄像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1)。
1.2<fL/fS (11)
其中,
fL是2个摄像光学系统的系统整体的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焦距中的较长的焦距,
fS是2个摄像光学系统的系统整体的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焦距中的较短的焦距。
条件式(11)是规定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任意2个摄像光学系统中的焦距之比的条件式。
当低于条件式(11)的下限值时,在2个摄像光学系统中,无法分别得到有效规格。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优选设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光圈部件的开口光圈的直径为APΦmax
其中,
APΦmax是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开口光圈的直径中的最大的直径。
在使光圈部件在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通用化时,使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开口光圈的直径成为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开口光圈的直径中的最大的直径。而且,在需要小于APΦmax的开口直径的摄像光学系统中,使用具有小于APΦmax的开口直径的开口部件。此时,例如,使用光圈叶片等作为开口部件并利用光圈叶片等缩小开口直径,由此实现小于APΦmax的开口直径即可。由此,能够高效地构成光圈部件。在使用2个开口部件的情况下,考虑固定开口和可变开口的组合、2个可变开口的组合。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优选在光学光圈直径小于光圈部件的摄像光学系统中,利用缩小为开放F数的光圈叶片设定光学光圈直径,光圈叶片由7枚以上的奇数枚构成。
通过使光圈叶片为7枚以上,能够使基于光圈叶片的开放光圈形状成为近似于正圆的形状。并且,通过使光圈叶片枚数为7枚以上的奇数枚,能够减小基于光圈的衍射强度。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优选在光学光圈直径小于同样的光圈部件的摄像光学系统中,在光圈框部件附近追加配置具有圆形的开口部的遮光部件,以使得成为规定开放F数。
通过采取这种结构,能够成为更加近似于正圆的开放光圈。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摄像装置具有:摄像光学系统;以及摄像元件,其具有摄像面,并且将由摄像光学系统形成在摄像面上的像转换为电信号,摄像光学系统是上述任意一种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一个摄像光学系统。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由于能够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所以,能够实现小型轻量,并且能够对各种被摄体进行摄像。
另外,上述各结构也可以同时满足多个结构。这样,在得到良好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的方面是优选的。并且,优选结构的组合是任意的。并且,关于各条件式,也可以仅限定进一步进行限定的条件式的数值范围的上限值或下限值。
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发明不由该实施例限定。
为了遮断鬼影、眩光等不需要的光,可以在明亮度光圈以外配置眩光光圈。眩光光圈可以配置在前侧透镜组的物体侧、前侧透镜组与对焦透镜组之间、对焦透镜组与后侧透镜组之间、后侧透镜组与像面之间的任意场所。
也可以构成为使用框部件作为眩光光圈的遮光部,通过该框部件对眩光光线进行遮光,还可以利用其他部件构成遮光部。并且,遮光部可以直接印刷在光学系统上,也可以进行涂装。并且,也可以将密封件等作为遮光部并将其粘接在光学系统上。
并且,遮光部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矩形、多边形、由函数曲线包围的范围等任意形状。并且,不仅可以遮断有害光束,还可以遮断画面周边的彗星形眩光等光束。
并且,也可以对各透镜进行反射防止涂层来减轻鬼影、眩光。如果是多涂层,则能够有效减轻鬼影、眩光,所以是优选的。并且,可以对透镜面、玻璃罩等进行红外遮断涂层。
为了防止产生鬼影和眩光,一般对透镜的空气接触面实施反射防止涂层。另一方面,在接合透镜的接合面中,粘接材料的折射率远远高于空气的折射率。因此,多数情况下,接合透镜的接合面的折射率原本与单层涂层相同或为其以下的反射率。因此,很少勉强对接合透镜的接合面实施涂层。但是,如果积极地对接合面实施反射防止涂层,则能够进一步减轻鬼影和眩光,所以,能够得到良好的图像。
特别地,最近,高折射率玻璃材料普及。高折射率玻璃材料的像差校正效果较高,所以,在照相机光学系统中的应用逐渐多起来。但是,在使用高折射率玻璃材料作为接合透镜的情况下,接合面的反射也逐渐变得无法无视。这种情况下,对接合面实施反射防止涂层特别有效。
关于接合面涂层的有效使用方法,公开在日本特开平2-2730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1-32467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5-92115号公报、USP7116482公报等中。
在这些文献中,特别叙述了正先行变焦镜头的第1组内的接合透镜面涂层。因此,关于本发明的正屈光力的前侧透镜组内的接合透镜面,也如这些文献所公开的那样实施接合面涂层即可。
作为要使用的涂层材料,根据作为基础的透镜的折射率和粘接材料的折射率,适当选择较高折射率的Ta2O5、TiO2、Nb2O5、ZrO2、HfO2、CeO2、SnO2、In2O3、ZnO、Y2O3等涂层材料、较低折射率的MgF2、SiO2、Al2O3等涂层材料等,设定为满足相位条件的膜厚即可。
当然,与针对透镜的空气接触面的涂层同样,也可以使接合面涂层成为多涂层。通过适当组合2层或2层以上的膜数的涂层材料和膜厚,能够进一步降低反射率,能够进行反射率的分光特性和角度特性等的控制等。并且,关于前侧透镜组以外的透镜接合面,根据同样的思想进行接合面涂层当然也是有效的。
实施例1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具有实施例A的摄像光学系统、实施例B的摄像光学系统和实施例C的摄像光学系统を。
实施例2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具有实施例B的摄像光学系统和实施例C的摄像光学系统。
对实施例A的摄像光学系统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例A的摄像光学系统的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光学结构的沿着光轴的剖视图(镜头剖视图)。在全部实施例A~C中,前侧透镜组用GF表示,对焦透镜组用Fo表示,后侧透镜组用GR表示,开口光圈(明亮度光圈)用S表示,像面(摄像面)用I表示。
图2是实施例A的摄像光学系统的像差图。这里,FIY是像高。另外,像差图中的标号在后述实施例B、C中也是相同的。
并且,在这些像差图中,(a)、(b)、(c)、(d)分别示出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球差(SA)、像散(AS)、畸变(DT)、倍率色差(CC)。
并且,(e)、(f)、(g)、(h)分别示出至近物点对焦时的球差(SA)、像散(AS)、畸变(DT)、倍率色差(CC)。
如图1所示,实施例A的摄像光学系统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由具有正屈光力的前侧透镜组GF、具有负屈光力的对焦透镜Fo、具有正屈光力的后侧透镜组GR构成。开口光圈S配置在前侧透镜组GF与对焦透镜Fo之间。
前侧透镜组GF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L1、双凸正透镜L2、双凹负透镜L3、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L4、双凸正透镜L5、双凸正透镜L6、双凹负透镜L7、双凹负透镜L8、双凸正透镜L9构成。这里,双凸正透镜L2和双凹负透镜L3接合。并且,负弯月形透镜L4和双凸正透镜L5接合。并且,双凸正透镜L6和双凹负透镜L7接合。并且,双凹负透镜L8和双凸正透镜L9接合。正弯月形透镜L1~双凸正透镜L5与实施例B和实施例C相同。
对焦透镜Fo由双凸正透镜L10和双凹负透镜L11构成。
后侧透镜组GR由双凹负透镜L12、双凸正透镜L13、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L14、双凸正透镜L15构成。这里,双凹负透镜L12和双凸正透镜L13接合。
在对焦时,对焦透镜Fo沿着光轴移动。更详细地讲,在从无限远物体朝向至近物体对焦时,对焦透镜Fo向像侧移动。
对实施例B的摄像光学系统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实施例B的摄像光学系统的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光学结构的沿着光轴的剖视图。图4是实施例B的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像差图和至近物点对焦时的像差图。
如图3所示,实施例B的摄像光学系统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由具有正屈光力的前侧透镜组GF、具有负屈光力的对焦透镜Fo、具有正屈光力的后侧透镜组GR构成。开口光圈S配置在前侧透镜组GF与对焦透镜Fo之间。
前侧透镜组GF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L1、双凸正透镜L2、双凹负透镜L3、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L4、双凸正透镜L5、双凸正透镜L6、双凹负透镜L7、双凹负透镜L8、双凸正透镜L9构成。这里,双凸正透镜L2和双凹负透镜L3接合。并且,负弯月形透镜L4和双凸正透镜L5接合。并且,双凸正透镜L6和双凹负透镜L7接合。并且,双凹负透镜L8和双凸正透镜L9接合。
对焦透镜Fo由凸面朝向像侧的正弯月形透镜L10和双凹负透镜L11构成。
后侧透镜组GR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L12、双凸正透镜L13、双凸正透镜L14、双凹负透镜L15、双凹负透镜L16、双凸正透镜L17、双凸正透镜L18、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形透镜L19构成。这里,负弯月形透镜L12和双凸正透镜L13接合。并且,双凸正透镜L14和双凹负透镜L15接合。并且,双凸正透镜L18和负弯月形透镜L19接合。
在对焦时,对焦透镜Fo沿着光轴移动。更详细地讲,在从无限远物体朝向至近物体对焦时,对焦透镜Fo向像侧移动。
对实施例C的摄像光学系统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实施例C的摄像光学系统的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光学结构的沿着光轴的剖视图。图6是实施例C的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像差图和至近物点对焦时的像差图。
如图5所示,实施例C的摄像光学系统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由具有正屈光力的前侧透镜组GF、具有负屈光力的对焦透镜Fo、具有正屈光力的后侧透镜组GR构成。开口光圈S配置在前侧透镜组GF与对焦透镜Fo之间。
前侧透镜组GF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L1、双凸正透镜L2、双凹负透镜L3、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L4、双凸正透镜L5、双凸正透镜L6、双凹负透镜L7、双凹负透镜L8、双凸正透镜L9构成。这里,双凸正透镜L2和双凹负透镜L3接合。并且,负弯月形透镜L4和双凸正透镜L5接合。并且,双凸正透镜L6和双凹负透镜L7接合。并且,双凹负透镜L8和双凸正透镜L9接合。实施例C的前侧透镜组GF和实施例B的前侧透镜组GF相同。
对焦透镜Fo由双凸正透镜L10和双凹负透镜L11构成。这里,双凸正透镜L10和双凹负透镜L11接合。
后侧透镜组GR由双凹负透镜L12、双凸正透镜L13、凸面朝向像侧的正弯月形透镜L14、双凹负透镜L15、双凹负透镜L16、双凸正透镜L17、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形透镜L18、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L19构成。这里,双凹负透镜L12和双凸正透镜L13接合。并且,正弯月形透镜L14和双凹负透镜L15接合。并且,双凸正透镜L17和负弯月形透镜L18接合。
在对焦时,对焦透镜Fo沿着光轴移动。更详细地讲,在从无限远物体朝向至近物体对焦时,对焦透镜Fo向像侧移动。
下面,示出实施例A~C的数值数据。除了上述标号以外,r是各透镜面的曲率半径,d是各透镜面间的间隔,nd是各透镜的d线的折射率,νd是各透镜的阿贝数,*记号是非球面。并且,f是摄像光学系统整体的焦距,FNO.是F数,ω是半视场角,FB是后焦距。FB表示对从透镜最终面到近轴像面的距离进行空气换算而得到的值。并且,无限远意味着无限远物点对焦时,至近意味着至近物点对焦时。至近的旁边所记载的数值是与物点之间的距离。
接着,揭示各实施例中的条件式(1)~(11)的值。另外,-(连字符)表示不具有相应结构。
【表1】
实施例1
实施例A 实施例B 实施例C
实施例A - 1.50 2.00
实施例B - - 1.33
实施例C - - -
实施例2
实施例B 实施例C
实施例B - 1.33
实施例C - -
图7是作为摄像装置的单眼无反照相机的剖视图。在图7中,在单眼无反照相机1的镜筒内配置有拍摄光学系统2。安装部3使拍摄光学系统2能够相对于单眼无反照相机1的机身进行拆装。作为安装部3,使用螺旋型的安装或卡口型的安装等。在该例子中,使用卡口型的安装。并且,在单眼无反照相机1的机身上配置有摄像元件面4、背面监视器5。另外,作为摄像元件,使用小型的CCD或CMOS等。
而且,作为单眼无反照相机1的拍摄光学系统2,使用例如上述实施例A~C所示的摄像光学系统。
图8、图9示出摄像装置的结构的概念图。图8是示出作为摄像装置的单眼无反照相机40的外观的前方立体图,图9是其后方立体图。该单眼无反照相机40的拍摄光学系统41中使用上述实施例A~C所示的摄像光学系统。
该实施方式的单眼无反照相机40包括位于拍摄用光路42上的拍摄光学系统41、快门按钮45、液晶显示监视器47等,当按压配置在单眼无反照相机40的上部的快门按钮45时,与其联动地,通过拍摄光学系统41、例如实施例A的摄像光学系统进行拍摄。由拍摄光学系统41形成的物体像形成在成像面附近设置的摄像元件(光电转换面)上。通过处理单元,由该摄像元件接受的物体像作为电子图像显示在照相机背面设置的液晶显示监视器47上。并且,所拍摄的电子图像能够记录在存储单元中。
图10是示出单眼无反照相机40的主要部分的内部电路的框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所述处理单元例如由CDS/ADC部24、暂时存储用存储器17、图像处理部18等构成,存储单元由存储介质部19等构成。
如图10所示,单眼无反照相机40具有操作部12、与该操作部12连接的控制部13、经由总线14和15而与该控制部13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连接的摄像驱动电路16和暂时存储用存储器17、图像处理部18、存储介质部19、显示部20、以及设定信息存储用存储部21。
上述暂时存储用存储器17、图像处理部18、存储介质部19、显示部20和设定信息存储用存储部21能够经由总线22相互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并且,在摄像驱动电路16上连接有CCD49和CDS/ADC部24。
操作部12具有各种输入按钮和开关,将经由这些输入按钮和开关从外部(照相机使用者)输入的事件信息通知给控制部13。控制部13是例如由CPU等构成的中央运算处理装置,内置有未图示的程序存储器,根据程序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对单眼无反照相机40整体进行控制。
CCD49是如下的摄像元件:通过摄像驱动电路16进行驱动控制,将经由拍摄光学系统41形成的物体像的每个像素的光量转换为电信号,并将其输出到CDS/ADC部24。
CDS/ADC部24是如下的电路:对从CCD49输入的电信号进行放大,并且进行模拟/数字转换,将仅进行了该放大和数字转换后的影像原始数据(拜尔数据、以下称为RAW数据。)输出到暂时存储用存储器17。
暂时存储用存储器17是例如由SDRAM等构成的缓存,是暂时存储从CDS/ADC部24输出的RAW数据的存储装置。图像处理部18是如下的电路:读出暂时存储用存储器17中存储的RAW数据或存储介质部19中存储的RAW数据,根据由控制部13指定的画质参数,以电气方式进行包含畸变校正在内的各种图像处理。
存储介质部19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装配例如由闪存等构成的卡型或盘型记录介质,在这些闪存中记录保持从暂时存储用存储器17传输的RAW数据和由图像处理部18进行了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
显示部20由液晶显示监视器47等构成,显示所拍摄的RAW数据、图像数据、操作菜单等。在设定信息存储用存储部21中具有预先存储有各种画质参数的ROM部、以及存储通过操作部12的输入操作而从ROM部中读出的画质参数的RAM部。
在这样构成的单眼无反照相机40中,通过采用本发明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作为拍摄光学系统41,能够实现小型轻量,并且能够对各种被摄体进行摄像。另外,本发明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还能够应用于具有快速复原反射镜的类型的摄像装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在如下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是有用的:针对摄像光学系统中的主要部件,在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实现通用化,并且,实现这些主要部件的小型化和轻量化,由此,能够减轻制造商的开发负荷,而且,实现产品的小型化和轻量化。并且,在具有复式摄像光学系统的摄像装置中是有用的。
标号说明
GF:前侧透镜组;Fo:对焦透镜组;GR:后侧透镜组;S:明亮度(开口)光圈;I:像面;1:单眼无反照相机;2:拍摄光学系统;3:镜筒的安装部;4:摄像元件面;5:背面监视器;12:操作部;13:控制部;14、15:总线;16:摄像驱动电路;17:暂时存储用存储器;18:图像处理部;19:存储介质部;20:显示部;21:设定信息存储用存储部;22:总线;24:CDS/ADC部;40:单眼无反照相机;41:拍摄光学系统;42:拍摄用光路;45:快门按钮;47:液晶显示监视器;49:CCD。

Claims (16)

1.一种复式摄像光学系统,其至少具有焦距不同的2个摄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各摄像光学系统从物体侧起依次具有:
具有正屈光力的前侧透镜组;
光圈部件;
具有负屈光力的对焦透镜组;以及
后侧透镜组,
所述前侧透镜组具有正透镜或负透镜作为通用透镜,
所述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至少2个摄像光学系统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所述通用透镜,
在对焦时,仅所述对焦透镜组在光轴上移动,
所述各摄像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并且,
所述复式摄像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
0.06<|ffo/f|<0.4 (1)
1.02<ffoLA/ffoSM<2.50 (2)
其中,
ffo是所述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所述对焦透镜组的焦距,
f是所述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系统整体的焦距,
ffoLA是所述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所述对焦透镜组的焦距中的最大的焦距,
ffoSM是所述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所述对焦透镜组的焦距中的最小的焦距,
所述最大的焦距和所述最小的焦距是按绝对值对焦距进行比较而求出的。
2.一种复式摄像光学系统,其至少具有焦距不同的2个摄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各摄像光学系统从物体侧起依次具有:
具有正屈光力的前侧透镜组;
光圈部件;
具有负屈光力的对焦透镜组;以及
具有正屈光力的后侧透镜组,
所述前侧透镜组具有正透镜或负透镜作为通用透镜,
所述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至少2个摄像光学系统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所述通用透镜,
在对焦时,仅所述对焦透镜组在光轴上移动,
所述复式摄像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3),
1.02<ffoLA/ffoSM<2.50 (2)
1≦Kmax/Kmin≦1.60 (3)
其中,
ffoLA是所述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所述对焦透镜组的焦距中的最大的焦距,
ffoSM是所述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所述对焦透镜组的焦距中的最小的焦距,
所述最大的焦距和所述最小的焦距是按绝对值对焦距进行比较而求出的,
Kmax是K中的最大的K,
Kmin是K中的最小的K,
所述K是由K=fbLD/MGfo表示的值,单位为mm,
所述fbLD由fbLD=f2/2000mm表示,
f是所述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系统整体的焦距,
MGfo是所述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对焦灵敏度,
所述对焦灵敏度是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与所述对焦透镜组的单位移动量相应的像面的移动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摄像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4),
0.5<fff/ffb<1.8 (4)
其中,
fff是所述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所述前侧透镜组的焦距,
ffb是所述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所述后侧透镜组的焦距。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摄像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
0.06<|ffo/f|<0.4 (1)
其中,
ffo是所述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所述对焦透镜组的焦距,
f是所述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系统整体的焦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式摄像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3),
1≦Kmax/Kmin≦1.60 (3)
其中,
Kmax是K中的最大的K,
Kmin是K中的最小的K,
所述K是由K=fbLD/MGfo表示的值,单位为mm,
所述fbLD由fbLD=f2/2000mm表示,
f是所述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系统整体的焦距,
MGfo是所述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对焦灵敏度,
所述对焦灵敏度是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与所述对焦透镜组的单位移动量相应的像面的移动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摄像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5),
1.0<ΦLDc<1.25 (5)
其中,
ΦLD是所述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所述对焦透镜组处的最大有效口径,
Φc是所述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所述对焦透镜组处的最大轴上成像光束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6),
1≦LDWmax/LDWmin≦1.65 (6)
其中,
LDWmax是所述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所述对焦透镜组的透镜总重量中的最大的总重量,
LDWmin是所述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所述对焦透镜组的透镜总重量中的最小的总重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摄像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7),
-2<ffo/ffb<-0.27 (7)
其中,
ffo是所述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所述对焦透镜组的焦距,
ffb是所述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所述后侧透镜组的焦距。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摄像光学系统具有同样的光圈部件,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8),
1≦APΦmax/APΦmin≦1.15 (8)
其中,
APΦmax是所述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开口光圈的直径中的最大的直径,
APΦmin是所述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开口光圈的直径中的最小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通用透镜中的正透镜满足以下的条件式(9),
80<νdP (9)
其中,
νdP是所述通用透镜中的所述正透镜的阿贝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摄像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0),
0.023≦SC/L≦0.110 (10)
其中,
SC是所述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从所述光圈部件到所述对焦透镜组的位于物体侧的透镜面的距离,是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距离,
L是所述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光学系统的全长。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2个摄像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1),
1.2<fL/fS (11)
其中,
fL是所述2个摄像光学系统的系统整体的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焦距中的较长的焦距,
fS是所述2个摄像光学系统的系统整体的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焦距中的较短的焦距。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设所述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所述光圈部件的开口光圈的直径为APΦmax
其中,
APΦmax是所述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开口光圈的直径中的最大的直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光学光圈直径小于所述光圈部件的摄像光学系统中,利用缩小为开放F数的光圈叶片设定所述光学光圈直径,
所述光圈叶片由7枚以上的奇数枚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光学光圈直径小于所述同样的光圈部件的摄像光学系统中,在光圈框部件附近追加配置具有圆形的开口部的遮光部件,以使得成为规定的开放F数。
16.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装置具有:
摄像光学系统;以及
摄像元件,其具有摄像面,并且将由所述摄像光学系统形成在所述摄像面上的像转换为电信号,
所述摄像光学系统是权利要求1至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式摄像光学系统中的一个摄像光学系统。
CN201580002447.5A 2015-01-14 2015-03-25 复式摄像光学系统和具有该复式摄像光学系统的摄像装置 Pending CN1071111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05144 2015-01-14
JP2015005144 2015-01-14
PCT/JP2015/059059 WO2016113920A1 (ja) 2015-01-14 2015-03-25 複数の撮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1109A true CN107111109A (zh) 2017-08-29

Family

ID=56405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2447.5A Pending CN107111109A (zh) 2015-01-14 2015-03-25 复式摄像光学系统和具有该复式摄像光学系统的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9557540B2 (zh)
JP (1) JP6470745B2 (zh)
CN (1) CN107111109A (zh)
WO (1) WO201611392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13920A1 (ja) 2015-01-14 2016-07-2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複数の撮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CN107111108A (zh) * 2015-01-14 2017-08-29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复式摄像光学系统和具有该复式摄像光学系统的摄像装置
JP6388842B2 (ja) * 2015-03-16 2018-09-1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US11399015B2 (en) 2019-06-11 2022-07-26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Data security tool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8085A (zh) * 2004-09-30 2006-04-12 株式会社尼康 通用变焦光学系统
US20110310486A1 (en) * 2010-06-16 2011-12-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hotographic optical system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photographic optical system
JP2012042791A (ja) * 2010-08-20 2012-03-01 Canon Inc 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99067A (ja) 1993-12-28 1995-08-04 Nikon Corp 撮像サイズ変換光学系
US7256944B2 (en) * 2005-02-18 2007-08-14 Eastman Kodak Company Compact image capture assembly using multiple lenses and image sensors to provide an extended zoom range
US7933071B2 (en) * 2006-10-17 2011-04-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ual lens optical system and digital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JP5359350B2 (ja) 2009-02-18 2013-12-04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コンバータレンズ、光学装置
US8941921B2 (en) * 2010-08-30 2015-01-27 Nikon Corporation Optical system, optica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ptical system
WO2012157250A1 (ja) * 2011-05-16 2012-11-2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JP2013057738A (ja) * 2011-09-07 2013-03-28 Olympus Corp 撮像装置
JP2013109009A (ja) * 2011-11-17 2013-06-06 Canon Inc 立体映像撮影用光学装置および立体映像撮影装置
JP5811043B2 (ja) * 2012-06-12 2015-11-1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広角レンズ,撮像光学装置及びデジタル機器
JP2015068910A (ja) * 2013-09-27 2015-04-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501495B2 (ja) * 2014-11-06 2019-04-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CN107111108A (zh) * 2015-01-14 2017-08-29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复式摄像光学系统和具有该复式摄像光学系统的摄像装置
WO2016113920A1 (ja) * 2015-01-14 2016-07-2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複数の撮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8085A (zh) * 2004-09-30 2006-04-12 株式会社尼康 通用变焦光学系统
US20110310486A1 (en) * 2010-06-16 2011-12-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hotographic optical system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photographic optical system
JP2012042791A (ja) * 2010-08-20 2012-03-01 Canon Inc 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102514A1 (en) 2017-04-13
JPWO2016113920A1 (ja) 2017-10-19
US9557540B2 (en) 2017-01-31
JP6470745B2 (ja) 2019-02-13
US20160223798A1 (en) 2016-08-04
US9989728B2 (en) 2018-06-05
WO2016113920A1 (ja) 2016-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03129B (zh) 一种摄像用光学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2241059B (zh) 光学成像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2394497B (zh) 光学摄像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JP5075644B2 (ja)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CN112241060B (zh) 取像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4570300B (zh) 单焦距镜头系统和具有该单焦距镜头系统的摄像装置
JP5051844B2 (ja)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JP6238103B2 (ja) 撮像光学系、カメラ装置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CN108983404B (zh) 变焦透镜和包括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装置
CN104142564B (zh)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07533214A (zh) 变焦镜头和具有该变焦镜头的摄像装置
KR102458661B1 (ko) 초광각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한 촬영 장치
CN111665613B (zh) 取像光学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JP2009075581A (ja)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JP5902537B2 (ja)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CN112394476A (zh) 成像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JP6511044B2 (ja) 複数の撮像光学系の製造方法
CN106556923A (zh) 变焦镜头和具有该变焦镜头的摄像装置
CN105607236B (zh) 内对焦微距镜头和使用该内对焦微距镜头的摄像装置
US9989728B2 (en) Plurality of imaging optical system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5308785B2 (ja)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撮像装置
JP2013231759A (ja)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CN116068727A (zh) 光学摄影系统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7407792A (zh) 变焦镜头和具有该变焦镜头的摄像装置
CN118795639A (zh) 光学摄影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