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10900A - 绝缘电阻测量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绝缘电阻测量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10900A
CN107110900A CN201680004429.5A CN201680004429A CN107110900A CN 107110900 A CN107110900 A CN 107110900A CN 201680004429 A CN201680004429 A CN 201680004429A CN 107110900 A CN107110900 A CN 1071109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voltage
control
signal
operational amplif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442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10900B (zh
Inventor
崔镐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nergy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16/002414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6144120A1/ko
Publication of CN1071109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09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109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09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7/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 G01R27/02Measuring real or complex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other two-pole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e.g. time constant
    • G01R27/08Measuring resistance by measuring both voltage and curren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9/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currents or voltages or for indicating presence or sign thereof
    • G01R19/145Indicating the presence of current or voltage
    • G01R19/15Indicating the presence of curren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7/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 G01R27/02Measuring real or complex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other two-pole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e.g. time constant
    • G01R27/025Measuring very high resistances, e.g. isolation resistances, i.e. megohm-me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7/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 G01R27/02Measuring real or complex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other two-pole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e.g. time constant
    • G01R27/16Measuring impedance of element or network through which a current is passing from another source, e.g. cable, power line
    • G01R27/18Measuring resistance to earth, i.e. line to groun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12Testing dielectric strength or breakdown voltage ; Testing or monitoring effectiveness or level of insulation, e.g. of a cable or of an apparatus, for example using partial discharge measurements; Electrostatic tes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5/00Details of measuring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17/00 - G01R29/00, G01R33/00 - G01R33/26 or G01R35/00
    • G01R15/08Circuits for altering the measuring range
    • G01R15/09Autoranging circui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005Testing of electric installations on transport means
    • G01R31/006Testing of electric installations on transport means on road vehicles, e.g. automobiles or truck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5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50Testing of electric apparatus, lines, cables or components for short-circuits, continuity, leakage current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 G01R31/52Testing for short-circuits, leakage current or ground faul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asurement Of Resistance Or Impedance (AREA)
  • Testing Of Short-Circuits, Discontinuities, Leakage,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asurement Of Current Or Volt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绝缘电阻测量装置和方法,该绝缘电阻测量装置包括:连接到电池阴电极端子的参数电阻器;连接到参数电阻器的分流电阻;电流检测电路,包括检测和输出分流电阻器两端电压的运算放大器;和控制单元,通过使用预定绝缘电阻计算公式确定电池的绝缘电阻,该公式包括作为参数的相对于当第一高电压信号和低电压信号施加到分流电阻时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的第一电压变化量。其中控制单元包括:用于控制开关到导通状态或断开状态的开关控制端子,该开关连接在参数电阻器和分流电阻器之间;检测信号输出端子,用于将第一高电压信号和第一低电压信号选择性施加到分流电阻器;调节信号输出端子,用于将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调整在预设范围内;以及连接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子的ADC。

Description

绝缘电阻测量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要求分别于2015年3月10日和2016年3月9日在大韩民国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5-0033222和No.10-2016-0028304,这些文献的公开通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本公开涉及一种绝缘电阻测量装置和方法,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测量电池绝缘电阻的绝缘电阻测量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对关于移动设备、电动车辆、混合车辆、电力存储装置、不间断电源装置等的发展和需求的增长,对作为能量源的二次电池的需求迅速地增长,并且需求的形式也变得多样化。因此,为了响应各种需求,正在进行关于由二次电池组成的电池的大量研究。
同时,在诸如电动车辆和混合车辆的使用高电力高容量电池的装置中,很好地维持电池和装置之间的绝缘的状态是必要的。这是因为,除非很好地维持电池的绝缘状态,否则可能发生漏电流,从而导致各种问题。作为参考,漏电流导致了在装置中设置的电池的意外放电或电子设备的异常。另外,诸如电动车辆的使用高电压电池的装置可能导致对人类的致命电击的伤害。
因此,在使用高电压电池的电动车辆或混合车辆中,测量绝缘电阻非常重要。作为测量高电压电池和车辆之间的漏电流的方法,存在破坏绝缘并迫使DC电流流动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具有测量绝缘电阻的同时破坏绝缘的缺点。另外,另一种常规绝缘电阻测量方法是将耦合电容器连接在高电压电池的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与车辆之间,并且将AC信号施加到耦合电容器以测量绝缘电阻分量。其缺点在于:由于对耦合电容器充电的电流和对耦合电容器放电的电流必须经过同一电路,所以电路设计是复杂的,并且对实现该电路存在许多限制。
因此,在测量高电压电池的绝缘电阻中,开发一种能够更简单和更精确地测量绝缘电阻的小型、重量轻和廉价的绝缘电阻测量电路是必要的。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被设计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并且因此本公开指向提供一种绝缘电阻测量装置和方法,其被配置为连接到包括二次电池的高电压电池的负电极端子,以测量电池的绝缘电阻。
另外,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运算放大器(OP-amp)测量绝缘电阻以免于外部地影响的绝缘测量装置和方法。
另外,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绝缘电阻测量装置和方法,其能够测量绝缘电阻而不受高电压电池电压的任何影响。
技术解决方案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中,提供一种用于测量电池的绝缘电阻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参数电阻,其一端电连接到电池的负电极端子;电流检测电路,该电流检测电路包括分流电阻和运算放大器,该分流电阻可连接到所述参数电阻以使在参数电阻中流动的电池的漏电流的至少部分能流动,该运算放大器连接到所述分流电阻的两端,并且被配置为检测分流电阻的两端之间的输出电压;以及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被配置为使用下述来确定电池的绝缘电阻:开关控制端子,该开关控制端子被配置为控制连接在参数电阻和分流电阻之间的开关为导通(导通)状态或断开(断开)状态;检测信号输出端子,该检测信号输出端子被配置为把第一高电压信号和第一低电压信号选择性地施加到分流电阻;控制信号输出端子,该控制信号输出端子被配置为把控制电压信号施加到运算放大器以将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调整在预定范围内;ADC,该ADC连接到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子;以及预定绝缘电阻公式,该绝缘电阻公式包括作为参数的、相对于当第一高电压信号和第一低电压信号施加到所述分流电阻时通过ADC测量的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的第一电压改变量。
优选地,控制信号输出端子可以包括被配置为选择性地输出第二高电压信号和第二低电压信号的第一信号输出端子和第二信号输出端子,电流检测电路可以包括分别连接到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子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子的第一控制电阻和第二控制电阻,以及第一控制电阻和第二控制电阻可以彼此并联连接,并且其一端可以连接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子。
优选地,电流检测电路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连接电阻和第二连接电阻,第一连接电阻被配置为将分流电阻的一端连接到运算放大器的非反相端子,第二连接电阻被配置为将分流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子。
优选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开关被控制到导通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检测信号输出端子以时间间隔将第一高电压信号和第一低电压信号施加到分流电阻,以及当第一个高电压信号和第一低电压信号施加到分流电阻时,通过ADC测量相对于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的第一电压改变量。
优选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开关被控制到断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检测信号输出端子以时间间隔将第三高电压信号和第三低电压信号施加到分流电阻;当第三高电压信号和第三低电压信号施加到分流电阻时,确定相对于通过ADC测量的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的第二电压改变量;确定与所述第一电压改变量和第二电压改变量之间的差相对应的第三电压改变量;以及使用包括作为参数的第三电压改变量的预定义的绝缘电阻公式来确定电池的绝缘电阻。
优选地,控制单元被配置,使得当输出电压不属于预定操作电压范围时,通过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子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子将第二高电压信号或第二低电压信号选择性地施加到第二高电压信号或第二低电压信号给第一控制电阻和第二控制电阻,直到通过ADC测量的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属于ADC的预定的测量操作范围。
在本公开中,预定绝缘电阻公式可以进一步包括作为参数的控制电压改变量,当高电压信号和低电压信号通过检测信号输出端子施加到分流电阻时,根据通过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子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子输出的电压信号的电平,所述控制电压改变量被施加到第一控制电阻和第二可控制电阻的等效电阻。
根据本公开的绝缘电阻测量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存储器单元,该存储器单元被配置为在其中存储绝缘电阻的电阻值。另外,控制单元可以被配置为将绝缘电阻的电阻值输出到外部控制装置。
在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测量电池绝缘电阻的方法,该方法使用连接到所述电池的负电极端子的参数电阻、分流电阻、安装在参数电阻和分流电阻之间的开关、连接到分流电阻的两个端子的运算放大器以及耦合到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子中的至少一个以使得能够控制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的控制电阻,所述方法包括:(a)把开关控制成导通状态;(b)测量当第一高电压信号和第一低电压信号以时间间隔施加到分流电阻时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阻;(c)将控制电压信号施加到控制电阻的一端,以控制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使得包括在预定范围内;(d)确定相对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的第一电压改变量;以及(e)使用包括作为参数的第一电压改变量的预定义的绝缘电阻公式来确定电池的绝缘电阻。
优选地,根据本公开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把开关控制成断开状态;通过检测信号输出端子以时间间隔将第三高电压信号和第三低电压信号施加到分流电阻;测量当施加第三高电压信号和第三低电压信号时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将控制电压信号施加到控制电阻的一端,以控制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使得包括在预定范围内;确定相对于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的第二电压改变量;确定与第一电压改变量和第二电压改变量之间的差相对应的第三电压改变量;以及使用包括作为参数的第三电压改变量的预定义的绝缘电阻公式来确定所述电池的绝缘电阻。
在本公开中,控制电阻可以包括彼此并联连接的至少两个控制电阻,并且每个控制电阻中的一端可以连接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子。在这个情况下,本公开可以进一步包括将第二高电压信号或第二低电压信号选择性地施加到每个控制电阻,使得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子被包括在预定范围内。
优选地,本公开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当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不属于预定电压范围时,将第二高电压信号或第二低电压信号选择性地施加到每个控制电阻,直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属于预定电压范围。
优选地,预定义的绝缘电阻公式可以进一步包括作为参数的控制电阻改变量,参照当将高电压信号施加到分流电阻时和当将低电压信号施加到分流电阻时,控制电压改变量被施加到控制电阻。
根据本公开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在存储器单元中存储绝缘电阻的电阻值或将绝缘电阻的电阻值输出到外部控制装置。
有利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内容,能够使用运算放大器(OP-amp)来测量绝缘电阻,并且因此能够在免于外部影响的情况下而测量准确的绝缘电阻。
另外,能够通过连接到高电压电池的负电极端子来测量绝缘电阻。因此,由于没有存在对具有优良耐受电压特性的昂贵电路组件的需求,所以能够能简单地以最低成本测量绝缘电阻。
另外,由于去除了高电压电池的电压的影响,所以能够测量精确的绝缘电阻。
附图说明
附图图示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并且与以下详细的描述一起,用作提供对本公开的技术精神的进一步理解,并且因此,本发明不被解释为限于附图。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绝缘电阻测量装置的电路图。
图2是具体地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绝缘电阻测量装置的电路图。
图3是示意性图示图2中图示的绝缘电阻测量装置的控制单元将开关SW控制到导通状态的情况的等效电路图。
图4是示意性图示图2中图示的绝缘电阻测量装置的控制单元将开关SW控制到断开状态的情况的等效电路图。
图5和图6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当开关SW是导通状态时测量绝缘电阻的方法的序列图。
图7和图8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当开关SW是断开状态时测量绝缘电阻的方法的序列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主文档中公开的本公开实施例、具体结构和功能的说明仅用于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目的而示出,并且因此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以各种形式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限于在主文档中说明的实施例。
可以针对本公开进行各种修改,并且本公开可以具有多种形式,并且因此以附图的形式解释并且在主文档中详细的说明具体实施例。然而,应理解,本公开不限于本公开的确定形式,而是本公开的形式包括落入本公开的概念和技术范围内的全部修改、等同物和替换。
诸如第一和第二的术语可以用于说明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当由那些术语进行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的目的。例如,在不偏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并且类似地,第二元件还可以被称作第一元件。
当提到元件“连接”或“耦合”到另一个元件时,应理解,可将元件直接连接或直接耦合到其它元件,但在它们之间可以存在另一组件。另一方面,当提到元件“直接连接”或“直接耦合”到另一个元件时,应理解,在它们之间不存在其它的组件。还应当如上述地解释说明元件之间的关系的诸如“在……之间”、“直接地在……之间”、或“邻近于”、和“直接地邻近于”等的其它表达。
在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仅仅被用于说明某些实施例,不限制本公开。除非在上下文中清楚提及之外,单数表达包括多数表达。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公开中,诸如“包括/包含”或“具有/有”等的术语旨在指定存在的本说明书公开的特征、数量、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其组合,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数量、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其的组合的事先的可能性。
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中使用的、包括技术或科学术语的全部术语具有与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诸如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术语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在本领域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同的含义,并且除非在本申请中已明确限定,则不应当被解释为具有理想化的或过度正式的意义。
同时,在其中可以以不同方式实现实施例的情况下,在某些块中指定的功能或操作可以以与流程图中指定的顺序不同地顺序发生。例如,可以实际上大体上同时执行两个连续的块,并且取决于相关功能或操作,可以反相地执行这些块。
在下文中,将会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绝缘电阻测量装置1的电路图。
参考图1,根据本发明内容的绝缘电阻测量装置1可以包括控制单元10、电流检测电路20、参数电阻30和开关SW。
可将参数电阻30的一端电连接到高电压电池40的负电极端子。参数电阻30可用作根据本公开的确定绝缘电阻41的过程中的参数。
参数电阻30具有例如几MΩ电阻值的相当大的电阻值。如果参数电阻30具有大电阻值,则可以从高电压电池40电气地保护在比高压电池40低的电压下操作的绝缘电阻测量装置1。
高电压电池40包括串联连接和/或并联连接的多个二次电池。高电压电池40指在电动车辆或混合车辆中使用的高容量电池、功率存储装置等。
优选地,高电压电池40中包含的二次电池可以是锂二次电池,但不限于此。另外,本公开不限于将高电压电池40安装到负载上的类型。
关于高电压电池40,监视绝缘电阻41是否被破坏是必要的。如果绝缘电阻41被破坏,则漏电流从高电压电池40流到其周围的区域。漏电流成为损坏包括在负载装置中的电子组件或引起电击事故的原因。通过确定绝缘电阻41的电阻值是否已经降低到预定参考值或以下,诊断绝缘电阻41是否被破坏。
同时,因在高电压电池40和负载装置之间存在的电容组件,或诸如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高电压电池40的绝缘电阻41可能改变。
控制单元10可以包括检测信号输出端子VDv、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Xv、模拟数字转换器ADC、和被配置为控制开关SW的导通状态或断开状态的开关控制端子(导通/断开)。将会在下文中详细地说明检测信号输出端子VDv和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Xv的功能。控制单元10可以是微控制器单元或中央处理单元(CPU)。
绝缘电阻测量装置1可以包括电源12,以便将驱动电压Vdd供应到控制单元10和电流检测电路20。电源12接收商用电力或从负载装置提供的电力,并且将所接收的电力转换成DC形式的驱动电压Vdd,并且然后向需要电力的每个组件供应所转换的电力。
控制单元10通过开关控制端子(导通/断开)控制开关SW到导通(ON)状态或断开(OFF)状态中的任一个。另外,当开关SW已经转到导通状态或断开状态时,控制单元10可通过检测信号输出端子VDv将第一高电压信号或第一低电压信号输出到电流检测电路20。
优选地,第一高电压信号可以是与由电源12施加到控制单元10和电流检测单元20的驱动电压Vdd的电压电平的大小大体上相同的电压信号,并且第一低电压信号可以是接地Gnd信号。
在将开关SW控制到导通状态或断开状态时,控制单元10可以通过电流检测电路20检测在每个状态中通过参数电阻30流到绝缘电阻测量装置1侧的高电压电池40的漏电流,并且在接收由漏电流在电流检测电路20内部的分流电阻RS的两端之间施加的电压的输入,作为通过ADC的数字信号。
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Xv是输出能够控制电流检测电路20的输出电压使得在ADC的预定最佳操作电压范围内包括来自电流检测电流20(与施加到分流电阻RS的两端之间的电压相对应)的电压输出的大小的电压控制信号的端子。电压控制信号可以是第二高电压信号或第二低电压信号。电压控制信号可以由多个信号组成,每个信号是第二高电压信号和第二低电压信号中的任何一个。
这里,第二高电压信号可以大体上是与驱动电压Vdd相同的电压信号,并且第二低电压信号可以是接地Gnd信号。
优选地,当ADC的操作电压是5V时,预定最佳操作电压范围可以被设定为0.5V到4.5V的范围。
控制单元10可以通过开关控制端子(导通/断开)来控制将绝缘电阻测量装置1连接到高电压电池40的负电极端子的开关SW到导通状态或断开状态。
在开关SW通过控制单元10的控制已经转到导通状态或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当第一高电压信号或第一低电压信号从检测信号输出端子VDv输出时,电流检测电路20可以响应于每个信号输出而检测由于高电压电池40的漏电流的施加到分流电阻RS的两个端子之间的电压,并且将所检测到的电压输出到控制单元10的ADC。
通过开关SW的导通或断开控制,控制单元10可以通过ADC从电流检测电路20接收施加到分流电阻RS的两个端子之间的电压的输入,并且然后使用考虑构成电流检测电路20的电流元件的连接关系而预定义的绝缘电阻计算公式来定量地计算绝缘电阻41的电阻值。
优选地,当开关SW分别处于导通状态和断开状态时,可以计算绝缘电阻41的电阻值。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绝缘电阻测量装置1的具体电路图。
参考图2,电流检测电路20包括连接到分流电阻RS的运算放大器(OP-amp)。优选地,运算放大器的非反相端子(+)和反相端子(-)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电阻R2和第二连接电阻R3连接到分流电阻RS的两个端子。运算放大器的非反相端子(+)连接到第一电压分配电阻R1和第二电压分配电阻R5之间的中间连接节点CV。
优选地,分流电阻RS通过开关SW连接到参数电阻30。因此,当将开关SW转到导通状态时,流过参数电阻30的高电压电池40的漏电流的至少部分流过分流电阻RS。漏电流在高电压电池40的绝缘被破坏时流动。当绝缘被破坏时,绝缘电阻41的电阻值降低到预定参数值或以下。
施加电压控制信号使得运算放大器(OP-amp)的输出电压的大小被包括在预定范围内的控制电阻连接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子(-)。
这里,预定范围与ADC的最佳操作电压范围相对应。
优选地,控制电阻至少包括第一控制电阻RA和第二控制电阻RB。第一控制电阻RA的一端和第二控制电阻RB的一端连接到运算放大器(OP-amp)的反相端子(-)。另外,优选地,第一控制电阻RA和第二控制电阻RB彼此并联连接。控制电阻的数量不限于两个,并且因此其的数量可以增加至三个或更多个。当存在大量的控制电阻时,能够更精细控制运算放大器(OP-amp)的输出电压。当控制电阻的数量增加时,还可以对应地增加组成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Xv的端子的数量。
优选地,控制单元10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Xv包括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Av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Bv,其分别将第二高电压信号或第二低电压信号输出到第一控制电阻RA和第二控制电阻RB。
这里,组成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Xv的端子的数量可以取决于控制电阻的数量而改变。也就是说,当存在三个控制电阻时,组成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Xv的端子的数量也可以是三个。
同时,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子和反相端子(-)通过反馈电阻R4彼此连接。另外,将从电源12供应的驱动电力Vdd施加到运算放大器。另外,可以通过第一电压分配电阻R1和第二电压分配电子R5的比率来减小驱动电力Vdd,并且将其施加到运算放大器的非反相端子(+)。
另外,当漏电流的至少部分流过分流电阻RS时,运算放大器将在分流电阻RS的两个端子之间正在施加的电压输出到与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子处的节点BV连接的ADC的输入端子。
可以通过以下过程推导表示向其施加运算放大器(OP-amp)的电压的节点BV的电压Bv的等式。
首先,当基尔霍夫(Kirchhoff)的电流定律被应用在运算放大器(OP-amp)的反相端子(-)中时,推导以下包括在等式1中的第一行的等式。另外,当根据欧姆(Ohm)的定律布置第一行的等式时,获得以下等式1的第二行出现的等式。
这里,由于运算放大器(OP-amp)的非反相端子(+)和反相端子(-)实际上被短接(virtually shorted),所以可以假设这两者的端子的电压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施加到反相端子(-)的电压可以被认为与施加到节点CV的电压Cv相同。根据这种假设,当相对于节点BV的电压Bv布置第二行的等式时,能够推导以下等式1中包括的最后一行的等式。
[等式1]
IRA+IRB+IR4-I3=0
在以上等式中,IRA是在第一控制电阻RA中流动的电流,IRB是在第二控制电阻RB中流动的电流,IR4是在反馈电阻R4中流动的电流,并且I3是在第二连接电阻R3中流动的电流。另外,CAv是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Av的输出电压,并且CBv是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Bv的输出电压。Bv是节点BV的电压,Av是节点AV的电压,以及Cv是节点CV的电压。另外,RA是第一控制电阻的电阻值,RB是第二控制电阻的电阻值,R4是反馈电阻的电阻值,并且R3是第二连接电阻的电阻值。
接下来,如下推导用于计算施加到节点AV的电压Av的等式。
首先,当基尔霍夫的电流定律被应用到节点AV时,推导包括在以下等式2中的第一行的等式。另外,当根据欧姆(Ohm)定律布置第一行的等式时,获得等式2的第二行的等式。
这里,由于运算放大器(OP-amp)的非反相端子(+)和反相端子(-)实际上被短接,所以可以假设这两者的端子的电压是相同的。另外,由于非反相端子(+)和反相端子(-)具有无限输入阻抗,所以正在输入到每个端子的电流可以被认为是0。
当相对于电压Av布置第二行的等式时,获得用于施加到节点AV的电压Av的等式。
[等式2]
IS+I3=Im
在以上等式中,IS是在分流电阻RS中流动的电流,I3是在第二连接电阻R3中流动的电流,Im是在参数电阻RF中流动的漏电流,VDv是检测信号输出端子的输出电压,EB是高电压电池40的电压,CAv是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Av的输出电压,CBv是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Bv的输出电压,Bv是节点BV的电压,Av是节点AV的电压,Cv是节点CV的电压,RA是第一控制电阻的电阻值,RB是第二控制电阻的电阻值,R4是反馈电阻的电阻值,R3是第二连接电阻的电阻值,RL是绝缘电阻的电阻值,以及RF是参数电阻的电阻值。
接下来,如下推导用于计算施加到节点CV的电压Cv的等式。首先,当基尔霍夫的电流定律被应用到节点CV时,推导以下包括在等式3中的第一行的等式。另外,当根据欧姆(Ohm)定律布置第一行的等式时,获得等式3的第二行中指示的等式。
这里,由于运算放大器(OP-amp)的非反相端子(+)和反相端子(-)实际上被短接,所以可以假设这两者的端子的电压是相同的。另外,由于非反相端子(+)和反相端子(-)具有无限输入阻抗,所以正在输入到每个端子的电流可以被认为是0。
当相对于施加到节点CV的电压Cv布置第二行的等式时,如在等式3的最后一行上指示的,获得施加到节点CV的电压Cv的等式。
[等式3]
IR5+IR2=IR1
在以上等式中,IR5是在第一电压分配电阻中流动的电流,IR2是在第一连接电阻R2中流动的电流,IR1是在第二电压分配电阻中流动的电流,Vdd是施加到第一电压分配电阻的驱动电压,VDv是检测信号输出端子的输出电压,Cv是节点CV的电压,R1是第二电压分配电阻的电阻值,R2是第一连接电阻的电阻值,以及R5是第一电压分配电阻的电阻值。
同时,在图2中图示的电路中,关于每个电阻的电阻率可以被如下设定,使得当漏电流的至少部分流过分流电阻RS时,电压的适当电平从运算放大器(OP-amp)输出。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
R2:(R1//R5)=R3:(R4//RA//RB)
R3:R4=1:1
RA:RB=1:2
(RA//RB):R4=1:2
图3是当图2中图示的绝缘电阻测量装置1的控制单元10将开关SW控制到导通状态时的简化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在下文中,参照图2和图3,将说明当开关SW转到导通状态时,相对于绝缘电阻RL的电阻值导出公式的过程。
参考图3,在绝缘电阻RL和参数电阻RF中流动的高电压电池40的漏电流被指示为Im,以及源于漏电流Im并在分流电阻RS中流动的电流被指示为IS,以及流过控制电阻RC的电流被指示为I3。
在高电压电池40中发生漏电流的情况中,当开关SW转到导通状态时,源于高电压电池40的漏电流的电流的至少部分也可以在绝缘电阻测量装置1的电路中流动。
在图3中,控制电阻RC与第一控制电阻RA和第二控制电阻RB的等效电阻相对应,第一控制电阻RA和第二控制电阻RB通过图2中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Av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Bv并联连接。另外,作为DC电压的CXv表示因此根据从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Av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Bv输出的电压电平施加到控制电阻RC,即等效电阻的DC电压。
CXv即DC电压的量值可以根据正在从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Av和第二控制输出端子CBv输出的电压电平的组合来预定义,并且存储在存储器单元11中。优选地,不存在对存储单元11的类型的具体限制,诸如DRAM、SRAM、ROM、EEPROM、闪速存储器、寄存器等,只要其中能够存储信息的装置即可。
这里,控制单元10可以选择性地通过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Av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Bv输出第二高电压信号或第二低电压信号。
优选地,第二高电压信号可以是具有大体上与驱动电压Vdd相同大小的电压,并且第二低电压信号可以是接地Gnd电压。
根据一个方面,在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Av输出第二高电压信号并且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Bv输出第二高电压信号的情况下,控制电阻Rc大体上与根据具有下述结构的电路确定的等效电阻相同:其中,第一控制电阻RA和第二控制电阻RB这两者均连接到施加高电压Vdd的DC电压。
根据另一个方面,在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Av输出第二高电压信号并且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Bv输出第二低电压信号的情况下,控制电阻Rc大体上与根据具有下述结构的电路确定的等效电阻相同:其中,第一控制电阻RA连接到施加高电压Vdd的DC电压,并且第二控制电阻RB连接到施加低电压Gnd的地。
根据再一个方面,在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Av输出第二低电压信号并且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Bv输出第二高电压信号的情况下,控制电阻Rc大体上与根据具有下述结构的电路确定的等效电阻相同:其中,第一控制电阻RA连接到施加低电压Gnd的地,并且第二控制电阻RB连接到施加高电压Vdd的DC电压。
根据再一个方面,在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Av输出第二低电压信号并且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Bv输出第二低电压信号的情况下,控制电阻RC大体上与根据具有下述结构的电路确定的等效电阻相同:其中,第一控制电阻RA和第二控制电阻RB这两者连接到施加低电压Gnd的地。
优选地,为了使得当源于高电压电池40的漏电流的电流的至少部分流过分流电阻RS时,电流测量电路20能够稳定地将施加在分流电阻RS的两个端子之间的电压输出到ADC,控制单元10选择性地将第二高电压信号和第二低电压信号施加到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Av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Bv,因此变化施加到运算放大器(OP-amp)的反相端子(-)的电压,该运算放大器(OP-amp)的反相端子(-)连接到通过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Av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Bv并联的第一控制电阻RA和第二控制电阻RB。
优选地,控制单元10可以控制从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Av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Bv输出的电压电平,使得从运算放大器输出的电压的大小可以包括在ADC的最佳操作电压范围内。
例如,控制单元10可根据预定顺序(11、10、01、00)的组合,通过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Av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Bv选择性输出第二高电压信号或第二低电压信号,使得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包括在0.5v到4.5V的范围中,即包括在ADC的最佳操作电压范围中。
优选地,在每次建立了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偏离ADC的最佳操作电压范围的条件时,可以执行如上所述的从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Av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Bv输出的电压信号的电平控制。
同时,在不具有限制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Av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Bv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可以进一步被设置有更多个控制信号输出端子。如上所述,当控制单元10具有更多个控制信号输出端子时,可以更精细地控制运算放大器(OP-amp)的输出电压。
再次参考图3,可以通过将基尔霍夫的电流定律应用到开关SW、分流电阻RS和控制电阻RC彼此连接的公共节点来获得用于计算高电压电池40的漏电流Im的大小的等式。
以下等式4中的等式的第一行上的等式计算漏电流Im的大小。另外,当相对于图3中指示的格网1和格网2应用基尔霍夫的电压定律(KVL)时以推导联立的方程组,可以获得在分流电阻RS中流动的电流IS,并且相对于电流IS对该联立的方程组求解以获得其值。
以下等式4中的等式的最后一行的等式与用于计算流过分流电阻RS的电流IS的大小的等式相对应。
[等式4]
Im=IS+I3
Rm=RL+RF
在以上等式中,Im是高电压电池40的漏电流,IS是在分流电阻Rs中流动的电流,I3是在第二连接电阻R3中流动的电流,VDv是检测信号输出端子的输出电压,EB是高电压电池40的电压,CXv是因此施加到控制电阻RC即,通过从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Av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Bv输出的电压,第一控制电阻RA和第二控制电阻RB的等效电阻的电压,RS是分流电阻的电阻值,RL是绝缘电阻的电阻值,RF是参数电阻的电阻值,Rm是绝缘电阻RL和参数电阻RF的求和电阻值,以及RC是控制电阻的电阻值即,第一控制电阻RA和第二控制电阻RB的等效电阻。
同时,在控制单元10已经接通开关SW的状态中,当以时间间隔将第一高电压信号和第一低电压信号各自施加到检测信号输出端子VDv时施加到分流电阻RS的两个端子之间的电压差被表示为第一电压改变量ΔV(on),此时,能够推导以下图5中包括的第一行和第二行的等式。
这里,参见第二行中的所推导的等式,能够看出由于删除了高电压电池40的电压参数EB,所以高电压电池40的电压EB的影响已经消失。
当相对于Rm布置等式5的第二等式并且将所布置的等式代入等式:Rm=RL+RF时,可以获得当开关SW处于导通状态下时能够计算绝缘电阻RL的电阻值的绝缘电阻等式,如最后一行的等式。
[等式5]
在以上等式中,第一电压改变量ΔV(on)与当在控制单元10将开关SW控制到导通状态的状态中,第一高电压信号和第一低电压信号在不同的时间点通过检测信号输出端子VDv施加到分流电阻RS时,被施加到分流电阻RS的两个端子的电压的差相对应。
在第一电压改变量ΔV(on)的公式中,在检测信号输出端子VDv的输出电压是第一高电压信号的情况下,IS(VDvon)是在分流电阻RS中流动的电流IS的大小。另外,在检测信号输出端子VDv的输出电压是第一低电压信号的情况下,IS(VDvoff)是在分流电阻RS中流动的电流IS的大小。
另外,ΔCXv是因此通过从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Av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Bv输出的电压施加到控制电阻RC,即,第一控制电阻RA和第二控制电阻RB的等效电阻的控制电压改变量,同时控制单元10将第一高电压信号和第一低电压信号在不同的时间点通过检测信号输出端子VDv施加到分流电阻RS。
也就是说,控制电压改变量ΔCXv与当将第一低电压信号通过检测信号输出端子VDv施加到分流电阻RS时施加到控制电阻RC的电压和当将第一高电压信号通过检测信号输出端子VDv施加到分流电阻RS时施加到控制电阻RC的电压之间的差相对应。
当运算放大器(OP-amp)的输出电压Bv的大小偏离ADC的最佳操作电压范围时,控制单元10可以自适应地改变从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Av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Bv的输出的电压的电平,其中,已经因此调整的电压可以被认为是要施加到控制电阻RC的电压。
在以上公式中,RS是分流电阻的电阻值,RL是绝缘电阻的电阻值,RF是参数电阻的电阻值,Rm是绝缘电阻RL和参数电阻RF的求和电阻值,以及RC是控制电阻,即第一控制电阻RA和第二控制电阻RB的等效电阻的电阻值。
控制单元10可以使用如以上公式5的最后一行所定义的公式来定量地确定高压电池40的绝缘电阻RL的电阻值。
在绝缘电阻RL的公式中,可以预定义电阻值并将其存储在存储单元11中。另外,Vdd与驱动电压相对应。另外,可以通过从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Av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Bv输出的电压电平的组合来预定控制电压改变量ΔCXv。
另外,当通过检测信号输出端子VDv以时间间隔将第一高电压信号和第一低电压信号施加到分流电阻RS时,控制单元10可以基于通过连接到运算放大器(OP-amp)的输出端子的ADC测量的电压Bv的差来确定第一电压改变量ΔV(on)。
另外,控制单元10可以使用第一电压改变量ΔV(on)从如等式5的预定义的绝缘电阻公式简单地确定绝缘电阻RL的电阻率。
另外,控制单元10可以将所确定的绝缘电阻RL的电阻值存储在存储单元11中,或将该绝缘电阻RL的电阻值通过通信接口输出到外部控制装置50。另外,当所确定的绝缘电阻RL的大小小于预定参考值时,控制单元10可以生成指示高电压电池40的绝缘已经被破坏的报警消息,并且将其通过通信接口发送至外部控制装置50。
然后,外部控制装置50可以从视觉上通过显示器或从声觉上通过扬声器来显示报警消息。出于这个目的,可以将显示器和扬声器电耦合到外部控制装置50。
图4是当图2中图示的绝缘电阻测量装置1的控制单元10控制开关SW到断开状态时的简化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在下文中,参照图2和图4,将会对推导在获得当开关SW已经转到断开状态时高电压电池40的绝缘电阻RL中可以使用的绝缘电阻公式的过程进行说明。
参照图4,在分流电阻RS中流动的电流被指示为IS,以及在控制电阻RC,即,第一控制电阻RA和第二控制电阻RB的等效电阻中流动的电流被指示为I3。
当参照图4中指示的格网3应用基尔霍夫的电压定律(KVL)时,可以推导以下等式6中包括的第一行的公式。
在分流电阻RS中流动的电流IS可以使用第二行的等式被推导为第三行的等式。
同时,可以通过以下等式6中包括的最后一行的公式来确定第二电压改变量ΔV(off),即当在控制单元10断开开关SW的状态下,当第三高电压信号Vdd和第三低电压信号通过检测信号输出端子VDv以时间间隔施加到分流电阻RS时,施加到分流电阻RS的两端端子的电压的差。
[等式6]
VDv-CXv=IS·RS-I3·RC
IS=-I3
在以上公式中,CXv是施加到控制电阻RC的电压,即,施加到当检测信号输出端子VDv的输出电压是第三高电压信号或第三低电压信号时第一控制电阻RA和第二控制电阻RB的等效电阻的电压。
优选地,第三高电压信号可以是与由电源12施加到控制单元10和电流检测电路20的驱动电压Vdd的电压电平的大小大体上相同的电压信号,并且第三低电压信号可以是接地Gnd信号。
这里,当从运算放大器输出的电压Bv的大小偏离ADV的最佳操作电压的范围时,CXv可以随控制单元10控制从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Av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Bv输出的电压电平而改变。
另外,控制电压改变量ΔCXv与控制电压CXv的改变的量相对应,在控制单元10断开开关SW的状态下,控制电压CXv从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Av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Bv被施加到控制电阻RC,即第一控制电阻RA和第二控制电阻RB的等效电阻,同时将第三高电压信号和第三低电压信号通过检测信号输出端子VDv以时间间隔施加到分流电阻RS。
另外,IS表示在分流电阻RS中流动的电流,IS(VDvon)表示在检测信号输出端子VDv的输出电压是第三高电压信号的情况下流过分流电阻RS的电流,以及IS(VDvoff)表示在检测信号输出端子VDv的输出电压是第三低电压信号的情况下流过分流电阻RW的电流。
另外,RS是分流电阻的电阻值,以及RC是控制电阻,即,第一控制电阻RA和第二控制电阻RB的等效电阻的电阻值。
另外,第二电压改变量ΔV(off)是当在控制单元10断开开关SW的状态下,第三高电压信号Vdd和第三低电压信号通过检测信号输出端子VDv以时间间隔施加到分流电阻RS时,施加到分流电阻RS的电压的改变的量。
控制单元10可以在开关SW断开的状态下将第三高电压信号和第三低电压信号通过检测输出端子VDx以时间间隔施加到分流电阻RS,并且通过连接到运算放大器(OP-amp)的输出端子的ADC来测量第二电压改变量ΔV(off)。
同时,当开关SW是导通状态时通过运算放大器测量的第一电压改变量ΔV(on)与当开关SW是断开状态时通过运算放大器测量的第二电压改变量ΔV(off)之间的差被定义为第三电压改变量ΔVX时,第三电压改变量ΔVX可被表示为以下等式7中包括的第一行和第二行的等式。
这里,当等式5的第一行和第二行的等式代入到第一电压改变量ΔV(on)中并且等式6的最后一行的等式代入到第二电压改变量ΔV(off)中时,获得等式7的第三行的等式。
另外,当相对于Rm布置第三行的等式时,获得等式7的第四行的等式。另外,由于Rm与绝缘电阻RL和参数电阻RF的求和电阻值相对应,因此当从第四行的方程减去参数电阻RF的电阻值时,可以获得能够定量地确定绝缘电阻RL的电阻值的公式,如等式7的第五行。
[等式7]
在以上等式中,ΔV(on)、ΔV(off)、ΔVX和ΔCXv与以上定义的大体上相同。
另外,RS是分流电阻的电阻值,RC是控制电阻,即,第一控制电阻RA和第二控制电阻RB的等效电阻的电阻值,RL是绝缘电阻的电阻值,RF是参数电阻的电阻值,以及Rm是绝缘电阻RL和参数电阻RF的求和电阻值。
控制单元10可以通过连接到运算放大器(OP-amp)的输出端子的ADC来确定第一电压改变量ΔV(on)和第二电压改变量ΔV(off),同时将开关SW控制到导通状态或断开状态。
也就是说,当开关SW是导通状态时,第一电压改变量ΔV(on)与运算放大器(OP-amp)的输出电压改变量相对应,并且当开关SW是断开状态时,第二电压改变量ΔV(off)与运算放大器的输出改变量相对应。另外,控制单元10可以根据ΔV(on)和ΔV(off)来确定ΔVX。
另外,控制单元10可以通过将下述量代入等式7的绝缘电阻公式中来定量地确定绝缘电阻RL的电阻值:预定义的电阻值和驱动电压Vdd、感觉第一电压改变量ΔV(on)和第二电压改变量ΔV(off)计算的第三电压改变量ΔVX、以及根据从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Av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Bv输出的电压电平的变化确定的控制电压变化的量ΔCXv。
控制单元10可以在存储单元11中存储开关SW是断开状态时确定的绝缘电阻RL的电阻值。另外,当绝缘电阻RL的电阻值小于预定的参考值时,控制单元10可以生成报警消息并且将其通过通信接口发送到外部控制装置50。
在从控制单元10接收的报警消息时,外部控制装置50可以从视觉上通过显示器或从听觉上通过扬声器显示意指高电压电池40的绝缘已经被破坏的消息。
然后,参照图5和图6,在下文中将会更具体地说明控制单元10确定绝缘电阻RL的电阻值的方法。
图5和图6是图示控制单元10确定当开关SW是导通状态时的绝缘电阻RL的电阻值的方法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10,控制单元10通过开关控制端子(导通/断开)控制开关SW到导通状态。
随后,在步骤S20,控制单元10通过检测信号输出端子VDv将第一高电压信号施加到分流电阻RS,并且在步骤S30,将预定的第二高电压信号和第二低电压信号施加到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Av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Bv。
随后,在步骤S40,控制单元10通过连接到运算放大器(OP-amp)的输出端子的ADC来测量施加到分流电阻RS的两个端子之间的电压Bv1
随后,在步骤S50,控制单元10确定电压Bv1是否属于ADC的最佳操作电压范围。
如果在步骤S50确定电压Bv1属于ADC的最佳操作电压的范围,则控制单元10进行到下一个步骤。
优选地,当ADC的操作电压是5V时,最佳操作电压范围可以是0.5V至4.5V。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50确定电压Bv1不属于ADC的最佳操作电压的范围,则控制单元10进行到步骤S60。即,在步骤S60,控制单元10根据预定的信号组合顺序来控制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Av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Bv的电压电平,并且再次进行到步骤S40,以测量电压Bv1并且确定所测量的电压Bv1是否属于ADC的最佳操作电压范围。优选地,重复执行步骤S40、S50和S60直到所测量的电压Bv1属于ADC的最佳操作电压范围内为止。
当在步骤S50确定的是电压Bv1属于ADC的最佳操作电压范围时,在步骤S70,控制单元10通过检测信号输出端子VDv将第一低电压信号施加到分流电阻RS。
随后,在步骤S80,控制单元10通过连接到运算放大器(OP-amp)的输出端子的ADC来测量施加到分流电阻RS的两个端子之间的电压Bv0
随后,在步骤S90,控制单元10确定电压Bv0是否属于ADC的最佳操作电压范围。
如果在步骤S90确定电压Bv0属于ADC的最佳操作电压的范围,则控制单元10进行到下一个步骤。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90确定电压Bv0不属于ADC的最佳操作电压的范围,则控制单元10进行到步骤S100。
在步骤S100,控制单元10根据预定信号组合顺序来控制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Av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Bv的电压电平,并且再次进行到步骤S80,以测量电压Bv0并且确定所测量的电压Bv0是否属于ADC的最佳操作电压范围。优选地,重复执行步骤S80、S90和S100直到所测量的电压Bv0属于ADC的最佳操作电压范围内为止。
当在步骤S90确定的是电压Bv0属于ADC的最佳操作电压范围时,在步骤S100,控制单元10确定与通过步骤S40测量的电压Bv1和通过步骤S80测量的电压Bv0之间的差相对应的第一电压改变量ΔV(on)。
随后,在步骤S120,控制单元10根据使所测量的电压Bv1属于ADC的最佳操作电压范围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Av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Bv的信号组合来确定施加到控制电阻RC的控制电压CXv1。另外,控制单元10根据使所测量的电压Bv0属于ADC的最佳操作电压范围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Av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Bv的信号组合来确定施加到控制电阻RC的控制电压CXv0,并且根据CXv1和CXv0来确定控制电压改变量ΔCVx。
这里,CXv1表示在使得所测量的电压Bv1属于ADC的最佳操作电压范围的第一控制输出信号端子CAv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Bv的信号组合施加到第一控制电阻RA和第二控制单元RB的情况下,施加到与第一控制电阻RA和第二控制电阻RB的等效电阻相对应的控制电阻RC的DC电压。
另外,CXv0表示在使得所测量的电压Bv0属于ADC的最佳操作电压范围的第一控制输出信号端子CAv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Bv的信号组合施加到第一控制电阻RA和第二控制单元RB的情况下,施加到与第一控制电阻RA和第二控制电阻RB的等效电阻相对应的控制电阻RC的DC电压。
可以通过实验根据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Av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Bv的组合来预定DC的量值并且将其存储在存储器单元11中,以及控制单元10可以识别施加到电压Bv0、Bv1的测量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子CAv和第二控制信号端子CBv的信号组合,并且确定与参考存储器单元11识别的信号组合相对应的CXv0和CXv1
随后,在步骤S130,控制单元10使用所确定的第一电压改变量ΔV(on)和控制电压改变量ΔCVx以及预定的电阻值和驱动电压Vdd,根据等式5的绝缘电阻公式来定量地确定绝缘电阻RL的电阻值。
随后,在步骤S140,控制单元10可以在存储单元11中存储绝缘电阻RL的电阻值,或将其输出到外部控制装置50。
另外,虽然在附图中没有图示,但是当在步骤S130所确定的绝缘电阻RL的电阻值小于预定参考值时,控制单元10可以生成指示高电压电池40的绝缘已经被破坏的报警消息,并且通过通信接口将其输出到外部控制装置50。
然后,外部控制装置50可以从视觉上通过显示器或从声觉上通过扬声器显示报警消息。
图7和图8是图示确定当开关SW是断开状态时的绝缘电阻RL的电阻值的方法的流程图。
首先,控制单元10通过开关控制端子(导通/断开)控制开关SW到断开状态。
然后,控制单元10随后进行步骤P20至步骤P100并且将第三高电压信号和第三低电压信号通过检测信号输出端子VDx以时间间隔施加到分流电阻RS,并且通过连接到运算放大器(OP-amp)的输出端子的ADC,测量在ADC的最佳操作电压范围内的施加到分流电阻RS的两个端子的电压Bv1、Bv0。这里,电压Bv1是当第三高电压信号通过检测信号输出端子VDx输出时施加到分流电阻RS的两端的电压,并且电压Bv0是当第三低电压信号通过检测信号输出端子VDx输出时施加到分流电阻RS的两个端子的电压。
由于步骤P20至步骤P100大体上与以上说明的步骤S20至步骤S100相同,所以将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测量电压Bv1、Bv0完成之后,在步骤P110,控制单元10根据两个所测量的电压Bv1、Bv0确定第二电压改变量ΔV(off)。另外,控制单元确定与当开关SW是导通状态时在步骤S110确定的第一电压改变量ΔV(on)和第二电压改变量ΔV(off)的差相对应的第三电压改变量ΔVX。
随后,在步骤P120,控制单元10以与步骤S120基本相同的方法确定控制电压改变量ΔCVx。
随后,在步骤P130,控制单元10使用所确定的第三电压改变量ΔVX、控制电压改变量ΔCVx、预定的电阻值和驱动电压Vdd,根据等式7的绝缘电阻公式来定量地确定绝缘电阻RL的电阻值。
随后,在步骤P140,控制单元10可以在存储单元11中存储绝缘电阻RL的电阻值,或将其输出到外部控制装置50。
另外,虽然在附图中没有图示,但是当在步骤S130所确定的绝缘电阻RL的电阻值小于预定参考值时,控制单元10可以生成指示高电压电池40的绝缘已经被破坏的报警消息,并且通过通信接口将其输出到外部控制装置50。
然后,外部控制装置50可以从视觉上通过显示器或从声觉上通过扬声器显示报警消息。
在本公开中,可以组合控制单元10的各种控制逻辑的至少一个或更多个,并且将所组合的控制逻辑可以写入为计算机可读代码,并且记录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上。
记录介质不限于具体形式,只要是由计算机中包括的处理器可访问的即可。在一个示例中,记录介质可以包括从由以下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ROM、RAM、寄存器、CD-ROM、磁带、硬盘、软盘、和光学数据记录装置。
另外,可以将代码分配到经由网络连接的计算机,然后存储并执行。另外,与本公开有关的技术领域内的程序员将会容易能够预想功能的程序、代码和代码段,以实现所组合的控制逻辑。
为了实现包括以上描述的那些各种的控制逻辑,控制单元10可以可选择地包括现有技术已知的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其它芯片组、逻辑电路、寄存器、通信调制解调器、数据处理器等。另外,当控制逻辑件被实施为软件时,控制器10可以被实施为程序模块的集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程序模块存储在存储器中并且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可以是在处理器的内部或在处理器的外部,并且可以以各种已知的方式连接到处理器。
在描述本公开的各种方面中,具有以“单元(unit)”结束的名称的元件将会必须被理解为功能性区分的,而不是物理性区分的元件。因此,相应元件可以优选地并入另一个元件,或者每个元件可以划分成子元件,使得相应的元件有效地实施控制逻辑。然而,即使元件被并入或分开,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所并入或划分的元件也落入了本公开的范围内,只要确认功能的相同性即可。
已经详细地描述了本公开。然而,应当理解的是,详细描述和具体实施例虽然表示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但是仅以说明的方式给出,并且根据此详细的描述,在本公开的范围内的各种改变和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公开,由于通过使用运算放大器(OP-amp)来测量绝缘电阻,因此能够测量准确的绝缘电阻而不受外部的影响。
另外,能够通过连接到高电压电池的负电极端子来测量绝缘电阻。因此,由于不需要具有优良的耐电压特征的昂贵电路,所以能够简单地以最低成本测量绝缘电阻。
另外,由于去除了高电压电池的电压的影响,所以能够测量精确的绝缘电阻。

Claims (17)

1.一种用于测量电池的绝缘电阻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参数电阻,所述参数电阻的一端电连接到所述电池的负电极端子;
电流检测电路,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包括分流电阻和运算放大器,所述分流电阻可连接到所述参数电阻以使在所述参数电阻中流动的所述电池的漏电流的至少一部分能流动,所述运算放大器连接到所述分流电阻的两个端子,并且被配置为用于检测并输出所述分流电阻的两端之间的电压;以及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使用下述来确定所述电池的绝缘电阻:
开关控制端子,该开关控制端子被配置为用于控制连接在所述参数电阻和所述分流电阻之间的开关到导通状态或断开状态;
检测信号输出端子,所述检测信号输出端子被配置为把第一高电压信号和第一低电压信号选择性地施加到所述分流电阻;
控制信号输出端子,所述控制信号输出端子被配置为把控制电压信号施加到所述运算放大器以把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调整在预定范围内;
ADC,所述ADC连接到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子;以及
预定义的绝缘电阻公式,所述绝缘电阻公式包括作为参数的、相对于当所述第一高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一低电压信号施加到所述分流电阻时通过所述ADC测量的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的第一电压改变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信号输出端子包括被配置为选择性地输出第二高电压信号和第二低电压信号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子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子,
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包括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子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子的第一控制电阻和第二控制电阻,以及
所述第一控制电阻和所述第二控制电阻彼此并联连接,并且其一端连接到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电流检测电路进一步包括第一连接电阻和第二连接电阻,所述第一连接电阻被配置为把分流电阻的一端连接到所述运算放大器的非反相端子,所述第二连接电阻被配置为把所述分流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
在开关被控制到导通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检测信号输出端子以时间间隔把第一高电压信号和第一低电压信号施加到分流电阻,以及
当所述第一个高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一低电压信号被施加到所述分流电阻时,通过ADC测量相对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的第一电压改变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
在所述开关被控制到断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检测信号输出端子以时间间隔把第三高电压信号和第三低电压信号施加到所述分流电阻;
当所述第三高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三低电压信号被施加到所述分流电阻时,确定相对于通过所述ADC测量的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的第二电压改变量;
确定与所述第一电压改变量和所述第二电压改变量之间的差相对应的第三电压改变量;以及
使用包括所述第三电压改变量作为参数的预定义的绝缘电阻公式来确定所述电池的绝缘电阻。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使得当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不属于预定的操作电压范围时,通过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子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子把第二高电压信号或第二低电压信号选择性地施加到第一控制电阻和第二控制电阻,直到由所述ADC测量的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属于所述ADC的预定的操作电压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子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子把所述第二高电压信号或所述第二低电压信号选择性地施加到所述第一控制电阻和所述第二控制电阻。
8.根据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义的绝缘电阻公式进一步包括作为参数的控制电压改变量,当高电压信号和低电压信号通过所述检测信号输出端子施加到所述分流电阻时,根据通过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子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子输出的电压信号的电平,所述控制电压改变量被施加到第一控制电阻和第二可控制电阻的等效电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存储器单元,所述存储器单元被配置为在其中存储所述绝缘电子的电阻值。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把所述绝缘电阻的电阻值输出到外部控制装置。
11.一种测量电池的绝缘电阻的方法,所述方法使用连接到所述电池的负电极端子的参数电阻、分流电阻、安装在所述参数电阻和所述分流电阻之间的开关、连接到所述分流电阻的两个端子的运算放大器、以及耦合到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子中的至少一个以使得能够控制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的控制电阻,所述方法包括:
(a)控制所述开关为导通状态;
(b)测量在第一高电压信号和第一低电压信号以时间间隔被施加到所述分流电阻时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
(c)把控制电压信号施加到所述控制电阻的一端,以控制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使得包括在预定范围内;
(d)确定相对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的第一电压改变量;以及
(e)使用包括作为参数的所述第一电压改变量的预定义的绝缘电阻公式来确定所述电池的绝缘电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控制所述开关为断开状态;
通过检测信号输出端子以时间间隔把第三高电压信号和第三低电压信号施加到所述分流电阻;
测量当所述第三高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三低电压信号被施加时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
把控制电压信号施加到所述控制电阻的一端,以控制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使得包括在预定范围内;
确定相对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的第二电压改变量;
确定与所述第一电压改变量和所述第二电压改变量之间的差相对应的第三电压改变量;以及
使用包括所述第三电压改变量作为参数的所述预定义的绝缘电阻公式来确定所述电池的绝缘电阻。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电阻包括并联连接的至少两个控制电阻,每个控制电阻的一端连接到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子,并且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把第二高电压信号或第二低电压信号选择性地施加到每个控制电阻,使得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包括在预定范围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当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不属于所述预定电压范围时,把所述第二高电压信号或第二低电压信号选择性地施加到每个控制电阻,直到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属于所述预定电压范围。
15.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定义的绝缘电阻公式进一步包括作为参数的控制电阻改变量,参照当高电压信号施加到所述分流电阻时和当低电压信号施加到所述分流电阻时,所述控制电压改变量被施加到所述控制电阻。
16.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存储器单元中存储所述绝缘电阻的电阻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将所述绝缘电阻的电阻值输出到外部控制装置。
CN201680004429.5A 2015-03-10 2016-03-10 绝缘电阻测量装置和方法 Active CN1071109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033222 2015-03-10
KR20150033222 2015-03-10
KR1020160028304A KR101746141B1 (ko) 2015-03-10 2016-03-09 절연저항측정 장치 및 방법
KR10-2016-0028304 2016-03-09
PCT/KR2016/002414 WO2016144120A1 (ko) 2015-03-10 2016-03-10 절연저항측정 장치 및 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0900A true CN107110900A (zh) 2017-08-29
CN107110900B CN107110900B (zh) 2020-06-05

Family

ID=57080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4429.5A Active CN107110900B (zh) 2015-03-10 2016-03-10 绝缘电阻测量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24119B2 (zh)
EP (1) EP3232209B1 (zh)
JP (1) JP6505867B2 (zh)
KR (1) KR101746141B1 (zh)
CN (1) CN1071109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43449A (zh) * 2017-08-18 2018-01-30 深圳市朗能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高压对低压的绝缘电阻的检测电路及检测方法
DE102017119992A1 (de) * 2017-08-31 2019-02-28 Lisa Dräxlmaier GmbH Überwachungsvorrichtung zum Überwachen einer elektrischen Energiequelle in Bezug ihre Quellenspannung und ihre Isolationswiderstände sowie Hochvolt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der Überwachungsvorrichtung
CN108181544B (zh) * 2018-01-16 2023-05-02 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泄漏电流和绝缘电阻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KR101978268B1 (ko) * 2018-07-03 2019-08-28 현대오트론 주식회사 배터리 관리 시스템의 고장 진단 회로
TWI661204B (zh) * 2018-07-16 2019-06-01 昆山富士錦電子有限公司 絕緣電阻量測裝置
CN109406879A (zh) * 2018-12-11 2019-03-01 上海华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绝缘检测装置及系统
DE102018222123B4 (de) * 2018-12-18 2020-12-03 Vitesco Technologies Germany Gmbh Messsystem 4000
US11293991B2 (en) * 2019-03-15 2022-04-05 Sk Innovation Co., Lt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insulation resistance
RU2698505C1 (ru) * 2019-04-04 2019-08-28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автоном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Томский поли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змерения сопротивления изоляции
CN110988724B (zh) * 2019-12-24 2022-03-15 上海电气国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簇的绝缘故障的检测方法、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
JP7322817B2 (ja) * 2020-06-02 2023-08-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セル短絡検知装置、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車両
PL3923008T3 (pl) * 2020-06-09 2024-01-03 Samsung Sdi Co., Ltd. Sposób i urządzenie do pomiaru prądu elektrycznego układu baterii
US11579202B2 (en) 2020-06-09 2023-02-14 Samsung Sdi Co., Ltd. Electric current measuring arrangement and battery system
KR20220014473A (ko) * 2020-07-28 2022-02-07 동우전기 주식회사 삼각파를 이용하는 절연 감시 장치 및 그 절연 감시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KR102430231B1 (ko) * 2020-09-14 2022-08-08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Dc 센서의 전류 측정 장치 및 방법
US20230280409A1 (en) * 2020-09-22 2023-09-07 Lg Energy Solution,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lculating battery resistance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45538A (ja) * 1994-07-28 1996-02-16 Toshiba Battery Co Ltd 二次電池の絶縁検査装置
JP2006226827A (ja) * 2005-02-17 2006-08-31 Hioki Ee Corp 絶縁抵抗測定装置
US20070241758A1 (en) * 2006-03-23 2007-10-18 Keihin Corporation Leakage detection circuit and battery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CN101140317A (zh) * 2006-09-06 2008-03-12 日立车辆能源株式会社 电池组总电压检测和漏泄检测装置
CN101545955A (zh) * 2008-03-27 2009-09-3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池组的总电压检测电路
US20090295401A1 (en) * 2008-05-27 2009-12-03 Seiji Kamata Leak detecting circuit
US20120235824A1 (en) * 2011-03-15 2012-09-20 Automotive Research & Testing Center Measuring device for measuring insulation resistance of an electric vehicle
CN202614852U (zh) * 2012-05-09 2012-12-19 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绝缘检测系统
CN203941235U (zh) * 2014-07-04 2014-11-12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绝缘电阻在线检测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99589B2 (ja) * 2005-03-14 2010-07-07 日置電機株式会社 電流測定装置および絶縁抵抗測定装置
US8130000B2 (en) * 2007-03-02 2012-03-06 Analog Device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battery monitoring
KR101043445B1 (ko) 2009-03-23 2011-06-22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배터리와 연결되는 저항을 이용한 절연저항 측정회로
KR101114317B1 (ko) * 2009-03-23 2012-02-14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배터리 전압의 영향을 받지 않는 절연저항 측정회로
US8421467B2 (en) 2009-11-19 2013-04-16 Valence Technology, Inc. Battery insulation resistance measurement methods, insulation resistance measurement methods, insulation resistance determination apparatuses, and articles of manufacture
US8618809B2 (en) * 2010-06-15 2013-12-31 Deere & Company Electrical isolation detection with enhanced dynamic range
JP5546986B2 (ja) * 2010-07-29 2014-07-09 日置電機株式会社 絶縁検査装置
KR101354583B1 (ko) 2010-09-17 2014-01-22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누설전류를 발생시키지 않고 셀프 테스트 기능을 가진 절연저항 측정회로
ES2390148B1 (es) * 2010-12-17 2013-08-08 Zigor Corporacion, S. A. Procedimiento y dispositivo para medir la resistencia de aislamiento eléctrico de una fuente de tensión continua.
US20140301000A1 (en) * 2011-12-27 2014-10-09 Hitachi, Ltd. Battery System and Ground Fault Detecting Device
KR101908637B1 (ko) * 2012-01-05 2018-10-17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절연 저항 측정 회로
PL2801837T3 (pl) * 2012-03-26 2019-05-31 Lg Chemical Ltd Urządzenie i sposób mierzenia oporności izolacji akumulatora
JP6071080B2 (ja) * 2012-03-27 2017-02-01 エルジー・ケム・リミテッド 自己故障診断機能を備えた絶縁抵抗測定装置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た自己故障診断方法
KR20140055186A (ko) * 2012-10-30 2014-05-09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전기 자동차의 절연 검출 장치 및 절연 검출 방법
KR101512395B1 (ko) 2013-10-08 2015-04-16 현대오트론 주식회사 절연저항 측정 장치 및 방법
JP6482901B2 (ja) * 2015-02-27 2019-03-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テン 劣化検出装置および劣化検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45538A (ja) * 1994-07-28 1996-02-16 Toshiba Battery Co Ltd 二次電池の絶縁検査装置
JP2006226827A (ja) * 2005-02-17 2006-08-31 Hioki Ee Corp 絶縁抵抗測定装置
US20070241758A1 (en) * 2006-03-23 2007-10-18 Keihin Corporation Leakage detection circuit and battery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CN101140317A (zh) * 2006-09-06 2008-03-12 日立车辆能源株式会社 电池组总电压检测和漏泄检测装置
CN101545955A (zh) * 2008-03-27 2009-09-3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池组的总电压检测电路
US20090295401A1 (en) * 2008-05-27 2009-12-03 Seiji Kamata Leak detecting circuit
US20120235824A1 (en) * 2011-03-15 2012-09-20 Automotive Research & Testing Center Measuring device for measuring insulation resistance of an electric vehicle
CN202614852U (zh) * 2012-05-09 2012-12-19 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绝缘检测系统
CN203941235U (zh) * 2014-07-04 2014-11-12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绝缘电阻在线检测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328940A1 (en) 2017-11-16
KR20160110184A (ko) 2016-09-21
US10324119B2 (en) 2019-06-18
JP6505867B2 (ja) 2019-04-24
JP2018501496A (ja) 2018-01-18
EP3232209A1 (en) 2017-10-18
CN107110900B (zh) 2020-06-05
EP3232209A4 (en) 2018-08-08
EP3232209B1 (en) 2022-04-27
KR101746141B1 (ko) 2017-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10900A (zh) 绝缘电阻测量装置和方法
JP6071080B2 (ja) 自己故障診断機能を備えた絶縁抵抗測定装置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た自己故障診断方法
JP6422642B2 (ja) 電池テスタ
US11927642B2 (en) Open cell detection method and open cell recovery detection method in a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US8990030B2 (en) Submersion detection circuit and submersion detec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10720778B2 (en) Method for identifying type of cable, power adapter and cable
EP289157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detect leakage current between power sources
US20100259276A1 (en) Architecture and method to determine leakage impedance and leakage voltage node
EP3301466B1 (en) Battery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open circuit defect state of battery module
EP3327455B1 (en) Leakage current determination
CN201335868Y (zh) 一种直流电网绝缘监测仪
CN116953360A (zh) 一种储能设备的绝缘电阻快速检测方法
CN202929116U (zh) 电池测试仪
US10884066B2 (en) Insulation resistance measur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180265A (zh) 电池测试仪
JP6491852B2 (ja) 回路素子測定装置
JP2011185612A (ja) コネクタ接続判別装置
JP6039344B2 (ja) リーク処理装置、及び電池電源装置
JP6038529B2 (ja) 測定装置
CN107817428B (zh) 一种母线绝缘检测电路及方法
JP3975542B2 (ja) 電池の電圧検出回路
JP2001333891A (ja) 生体インピーダンス測定装置
JP2006177765A (ja) アーステスター及びその接地抵抗測定方法
CN212726505U (zh) 供电系统
CN218003559U (zh) 一种外部高压和绝缘电阻检测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07

Address after: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after: LG Energy Solution,Ltd.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before: LG CHEM,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