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80265A - 电池测试仪 - Google Patents

电池测试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80265A
CN112180265A CN201910595598.6A CN201910595598A CN112180265A CN 112180265 A CN112180265 A CN 112180265A CN 201910595598 A CN201910595598 A CN 201910595598A CN 112180265 A CN112180265 A CN 1121802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asurement mode
battery
impedance value
test
coup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9559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龙启强
范松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luk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luk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luke Corp filed Critical Fluke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059559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8026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802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802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5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9Measuring internal impedance, internal conductance or related variabl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测试仪,该电池测试仪包括:测试信号电路,测试信号电路包括第一电容器;响应感测电路和电弧抑制电路。电弧抑制电路包括相互并联耦接的第一电阻器与控制开关和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被配置为:检测表示第一测试信号端子与第二测试信号端子之间接入阻抗值的信息,并且从响应感测电路中的阻抗测量电路接收第一响应感测端子和第二响应感测端子之间的测量阻抗值的信息;以及根据接入阻抗值与测量阻抗值控制电池测试仪工作于测量模式或非测量模式,其中,在非测量模式,控制电路控制控制开关断开以使得测试电流经第一电阻器流过待测电池;并且在测量模式,控制电路控制控制开关闭合以使得测试电流经闭合的控制开关流过待测电池。

Description

电池测试仪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电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测试仪。
背景技术
蓄电池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交通、通信等领域的电源。为了提前检测到电池失效或容量不足,避免由此造成的事故隐患,有必要对蓄电池的运行参数进行全面测试。通常,可以通过测量电池的内阻来对其工作状态进行评估。对于不间断电源系统(UPS)而言,电池组的电压通常是在400V到600V之间。但是,如果待测电池两极间的电压过高,或者线路中电流过大,将会导致测量设备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测试仪,能够抑制电池测试仪的测试笔与待测电池的正负极接触时产生的电弧放电。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测试仪,该电池测试仪包括:测试信号电路,其包括:测试电流源,其用于产生交流测试电流;第一测试信号端子和第二测试信号端子,其用于在对待测电池进行测试的过程中,分别耦接到所述待测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并将所述测试电流施加到所述待测电池;和第一电容器,其耦接在所述测试电流源和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端子之间;响应感测电路,其包括:第一响应感测端子和第二响应感测端子,其用于在对所述待测电池进行测试的过程中,分别耦接到所述待测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并接收所述测试电流在所述待测电池内激发的响应信号;和阻抗测量电路,其用于基于所述响应信号和所述测试电流测量所述待测电池的内部阻抗;和电弧抑制电路,其包括:相互并联耦接的第一电阻器与控制开关,所述并联耦接的第一电阻器与所述控制开关耦接在所述测试电流源和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端子之间,并与所述第一电容器串联耦接;和控制电路,其被配置为:检测表示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二测试信号端子之间接入阻抗值的信息,并且从所述阻抗测量电路接收所述第一响应感测端子和所述第二响应感测端子之间的测量阻抗值的信息;以及根据所述接入阻抗值与所述测量阻抗值控制所述电池测试仪工作于测量模式或非测量模式,其中:在所述非测量模式,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控制开关断开以使得所述测试电流经所述第一电阻器流过所述待测电池;并且在所述测量模式,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控制开关闭合以使得所述测试电流经闭合的所述控制开关流过所述待测电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测试电流源是可变电流源,所述控制电路还被配置为:在所述非测量模式,控制所述测试电流源输出第一测试电流;在所述测量模式,控制所述测试电流源输出第二测试电流,所述第二测试电流的电流值大于所述第一测试电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还被配置为:将所述接入阻抗值与第一参考阻抗值进行比较;以及在所述接入阻抗值大于所述第一参考阻抗值时,产生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以控制所述电池测试仪工作于非测量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还被配置为:将所述测量阻抗值与第二参考阻抗值进行比较;以及在所述接入阻抗值小于所述第一参考阻抗值并且所述测量阻抗值小于所述第二参考阻抗值时,产生测量模式启动信号以控制所述电池测试仪工作于测量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参考阻抗值大于所述第二参考阻抗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比较器,所述第一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参考阻抗值,所述第一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耦接到所述测试电流源用于检测表示所述接入阻抗值的信息,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输出关于所述第一参考阻抗值与所述接入阻抗值的第一比较结果;第二比较器,所述第二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二参考阻抗值,所述第二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耦接到所述阻抗测量电路用于接收所述测量阻抗值的信息,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输出关于所述第二参考阻抗值和所述测量阻抗值的第二比较结果;和模式切换电路,其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比较结果和所述第二比较结果,并基于所述第一比较结果和所述第二比较结果产生指示所述电池测试仪工作于所述测量模式或所述非测量模式的所述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或所述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延时电路,所述延时电路用于接收所述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或所述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并将所述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或所述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延时以产生延时的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或延时的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延时的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控制所述电池测试仪工作于测量模式,或者基于所述延时的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控制所述电池测试仪工作于非测量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模式切换电路还接收所述延时的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或所述延时的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一比较结果、所述第二比较结果、和所述延时的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或所述延时的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产生指示所述电池测试仪工作于所述测量模式或所述非测量模式的所述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或所述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模式切换电路包括:或门,所述或门的第一输入端耦接至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以接收所述第二比较结果,所述或门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延时的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或所述延时的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和与门,所述与门的第一输入端耦接至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以接收所述第一比较结果,所述与门的第二输入端耦接至所述或门的输出端,并且所述与门的输出端输出所述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或所述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转换电路,其耦接在所述测试电流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之间,用于将所述测试电流源输出端的交流电压信号转化为所述接入阻抗值的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开关驱动电路,所述开关驱动电路耦接在所述延时电路和所述控制开关之间,用于根据所述延时的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或所述延时的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控制所述控制开关断开或闭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延时电路将所述测量模式启动信号延时预定时间段以产生所述延时的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所述预定时间段大于或等于由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电容和所述第一电阻器的电阻确定的时间常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延时电路包括:第二电阻器,所述第二电阻器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所述测量模式启动信号;和第二电容器,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器的第二端耦接,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二端耦接到地;和第三比较器,所述第三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耦接所述第二电阻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三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收参考电压,所述第三比较器的输出端输出所述延时的测量模式启动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定时间段等于所述测量模式启动信号经由所述第二电阻器对所述第二电容器充电直至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一端的电压至少等于所述参考电压时所需的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延时电路还包括: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阻器的第一端耦接,所述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电阻器的第二端耦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测试信号电路还包括保险丝,所述保险丝与所述第一电容器在所述测试电流源和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端子之间串联耦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响应感测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器,其耦接在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一响应感测端子之间;和第四电阻器,其耦接在所述第二测试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响应感测端子之间。
以上为本申请的概述,可能有简化、概括和省略细节的情况,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该部分仅是示例说明性的,而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定本申请范围。本概述部分既非旨在确定所要求保护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非旨在用作为确定所要求保护主题的范围的辅助手段。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所做的详细说明以及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充分地清楚理解本申请内容的上述和其他特征。可以理解,这些附图和详细说明仅描绘了本申请内容的若干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应将其认为是对本申请内容范围的限定。通过参考附图,本申请的内容将会得到更加明确和详细地说明。
图1示出了电池测试仪的整体外观示意图。
图2示出了电池测试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测试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测试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模式切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参考了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在附图中,除非上下文另有说明,类似的符号通常表示类似的组成部分。详细描述、附图和权利要求书中描述的说明性实施方式并非旨在限定。在不偏离本申请主题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其他实施方式,和做出其他变化。可以理解,可以对本申请中一般性描述的、在附图中图解说明的本申请内容的各个方面进行多种不同构成的配置、替换、组合,设计,而所有这些都明确地构成本申请内容的一部分。
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电池测试仪1的整体外观。该电池测试仪1包括显示屏2和功能选择开关3,其中,显示屏2可以将测得的数值以可视方式呈现给使用者,通过功能选择开关3可以选择不同的测量功能。该电池测试仪1外接有一对测试表笔4A和4B,在对电池参数进行测试时,测试表笔4A、4B分别与待测电池5的正负两极接触。每支测试表笔内均置入两根引线,以分别电连接至电池测试仪1内部的测试信号电路和响应感测电路。如图1所示,电池测试仪1的面板上还具有软功能键F1~F4,以及量程切换键(“RANGE”),以供使用者选择不同的测量功能和测试量程。图1中所示的电池测试仪1的面板按键还包括电源开关键、背光灯键、万用表/电池组功能选择键(“DMM/String”)、用户设置键(“SETUP”)、读数保持键(“HOLD”)。当然,图1中所示的电池测试仪1仅仅作为示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其外形、面板布局、按键设置等作出各种改变,而不背离本申请的主旨和保护范围。
图2示出了根据交流注入法进行电池内阻测量的电池测试仪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电池测试仪包括两个测试信号端子SRC_Hi和SRC_Lo,用于将测试电流源提供的交流测试电流Is施加到待测电池,例如,端子SRC_Hi耦接到待测电池正极,端子SRC_Lo耦接至待测电池负极。交流注入法中使用的交流电流源通常需要有足够的稳定性,并且要有尽可能小的波形失真。
电池测试仪还包括两个响应感测端子SNS_Hi和SNS_Lo,用于分别检测待测电池正负电极的响应信号,例如,其分别通过隔直电容C3和C4检测电池两极的交流电势为V_Hi和V_Lo,得到电压响应信号ΔV=V_Hi-V_Lo。注入到电池两极的正弦波电流为Is,根据欧姆定律,可计算得到电池的阻抗Z=ΔV/Is。若交流测试电流信号与电压响应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为
Figure BDA0002117554410000051
则可得到待测电池的内阻
Figure BDA0002117554410000052
由于交流电流信号Is和电压响应信号ΔV之间存在的相位差可能会干扰测量精度,为提高测量精度,可以通过同步解调电路对注入的交流测试电流Is和测得的电压响应信号ΔV进行同步解调,例如可将这两路信号输入到一模拟乘法器进行同步解调。在这种方法中,令注入的交流测试电流信号Is=Acosωt,测得的电压响应信号
Figure BDA0002117554410000061
其中A为交流电流信号Is的最大幅值,B为电压响应信号ΔV的最大幅值,ω为注入的交流测试电流信号的频率,
Figure BDA0002117554410000062
为交流测试电流信号Is与电压响应信号ΔV之间的相位差。则经过同步解调后,得到的信号为:
Figure BDA0002117554410000063
其中k为模拟乘法器的放大系数。再经过低通滤波后,过滤掉交流分量,得到:
Figure BDA0002117554410000064
由于电池内阻
Figure BDA0002117554410000066
将上面的等式2代入,得到:
R=2u/(kA2) (等式3);
已知等式3中的参数k、A,通过测得并经过处理的信号u,就可以计算出待测电池的电阻,并且排除了交流信号相位差
Figure BDA0002117554410000065
的干扰。上述计算过程可以通过电池测试仪内的微控制单元来完成。
在如图2所示的电池测试仪中,通常在响应感测端子SNS_Hi和测试电流源Is之间设置隔直电容C1用以保护测试电流源。但是,如果待测电池的电压比较高,例如400V或600V,一旦测试表笔与待测电池的正负极接触,就会向隔直电容C1注入非常大的瞬时电流,从而可能产生电弧放电。该电弧放电对待测电池电极、测试表笔探头和电池测试仪都有害。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电弧抑制电路的电池测试仪,可以有效抑制上述的电弧放电。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具有电弧抑制电路的电池测试仪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电池测试仪包括测试信号电路、响应感测电路200和电弧抑制电路300。
测试信号电路包括测试电流源110、第一测试信号端子SRC_Hi和第二测试信号端子SRC_Lo。其中,测试电流源110用于产生交流测试电流Is,第一测试信号端子SRC_Hi和第二测试信号端子SRC_Lo用于在对待测电池400进行测试的过程中,分别耦接到待测电池400的正极(+)和负极(-),并将测试电流Is施加到待测电池400。另外,测试信号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器C1,其耦接在测试电流源110和第一测试信号端子SRC_Hi之间,用于将待测电池400产生的直流电压与测试电流源110隔离,避免损害测试电流源110。
响应感测电路200包括第一响应感测端子SNS_Hi、第二响应感测端子SNS_Lo和阻抗测量电路210。第一响应感测端子SNS_Hi和第二响应感测端子SNS_Lo用于在对待测电池400进行测试的过程中,分别耦接到待测电池400的正极和负极,并接收测试电流Is在待测电池400内激发的响应信号。阻抗测量电路210可以基于第一响应感测端子SNS_Hi和第二响应感测端子SNS_Lo接收的该响应信号和测试电流Is计算待测电池400的内部阻抗。
电弧抑制电路300包括第一电阻器R1、控制开关S1和控制电路310。其中,第一电阻器R1与控制开关S1并联耦接,并联耦接的第一电阻器R1与控制开关S1耦接在测试电流源110和第一测试信号端子SNS_Hi之间,并与第一电容器C1串联耦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在图3中,并联耦接的第一电阻器R1与控制开关S1耦接在第一测试信号端子SRC_Hi和第一电容器C1之间。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并联耦接的第一电阻器R1与控制开关S1还可以耦接在第一电容器C1和测试电流源110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阻器R1的电阻值较大,例如100kΩ;第一电容器C1的电容值可以为2uF;控制开关S1可以为非锁存型继电器,其在闭合时具有较小的电阻值。由第一电阻器R1的电阻值和第一电容器C1的电容值确定的时间常数τ=100kΩ*2uF=0.2s。需要说明的是,上面给出的第一电阻器R1的电阻值和第一电容器C1的电容值仅用于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的数值,而不背离本申请的主旨和保护范围。
控制电路310与控制开关S1耦接,可以控制控制开关S1的断开与闭合。例如,控制电路310可以被配置为,在电池测试仪的第一测试信号端子SRC_Hi和第二测试信号端子SRC_Lo连接到待测电池400的预定时间段内,控制该控制开关S1保持断开,从而使得从第一测试信号端子SRC_Hi到第一电容器C1和电流源110的电流回路中接入具有较大阻值的第一电阻器R1,可以有效减少注入到第一电容器C1的瞬时电流大小,进而避免产生电弧放电,不会对待测电池400和测试电流源110产生损害。随着第一电容器C1两端电压升高,直至与待测电池400的电压接近时,控制电路310可以控制该控制开关S1闭合以旁路第一电阻器R1,使得测试电流源110产生的测试电流Is大体全部可以通过第一电容器C1、闭合的控制开关S1和第一测试信号端子SRC_Hi施加到待测电池400。此后,电池测试仪可以对待测电池进行测量。
具体地,控制电路310可以检测表示第一测试信号端子SRC_Hi与第二测试信号端子SRC_Lo之间接入阻抗值的信息,还可以从阻抗测量电路210接收第一响应感测端子SNS_Hi和第二响应感测端子SNS_Lo之间的测量阻抗值的信号;从而根据接入阻抗值与测量阻抗值控制电池测试仪工作于测量模式或非测量模式。在非测量模式中,例如上文描述的第一测试信号端子SRC_Hi和第二测试信号端子SRC_Lo连接到待测电池400后的预定时间段内,控制电路310控制控制开关S1断开以使得测试电流Is经第一电阻器R1流过待测电池400。在测量模式,例如上文描述的第一测试信号端子SRC_Hi和第二测试信号端子SRC_Lo连接到待测电池400后经过该预定时间段后,控制电路310控制控制开关S1闭合以使得测试电流Is经过闭合的控制开关S1,而几乎不经过或很少经过第一电阻器R1,流过待测电池400。
接着,参考图4,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进一步示出了图3的电池测试仪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阻抗测量电路210包括第三电容器C3和第四电容器C4、仪表放大器INA(Instrumentation Amplifier)、信号调理电路、同步解调电路和低通滤波器。在对待测电池进行测量的过程中,仪表放大器INA通过第三电容器C3和第四电容器C4接收由第一和第二感测端子SNS_Hi和SNS_Lo在待测电池的正极和负极采集的响应信号,电容器C3和C4能够隔离待测电池两端的直流电压信号,从而使得仪表放大器INA能够获取待测电池两端的交流电势差。经过仪表放大器INA放大的交流电势差被传输至信号调理电路根据需要进行带通滤波、放大或衰减;再被传输至同步解调电路,与同步解调电路从测试电流源110获取的测试电流相互作用(例如,相乘)去除该交流电势差与测试电流之间的相位差,最后再通过低通滤波器滤除高频信号、保留与电池内部阻抗值成正比的直流电压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测试仪还包括模数转换器、微控制单元、显示器和存储器。模数转换器用于将表示该直流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传输至微控制单元用于计算待测电池的内部阻抗值。显示器用于将微控制单元计算的内部阻抗值显示给用户,存储器可以将该内部阻抗值存储在电池测试仪内部。关于阻抗测量电路的更多细节,还可以参考结合图2所示实施例的描述。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测试电流源110为可变电流源,可以输出不同大小的交流测试电流,例如不同大小的正弦波电流。例如,控制电路310与测试电流源110耦接,可以控制测试电流源110在非测量模式输出第一测试电流I1,并控制测试电流源110在测量模式输出第二测试电流I2,其中第二测试电流I2的电流值大于第一测试电流I1的电流值。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测试电流I1和第二测试电流I2可分别表示为:
I1=A1cos 2πft (等式4);
I2=A2cos 2πft (等式5);
其中,A1为第一测试电流I1的电流峰值,A2为第二测试电流I2的电流峰值,f为第一测试电流I1和第二测试电流I2的频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测试电流I1的峰值为0.1mA,其可以被设置为与第一电阻器R1匹配,使得第一测试电流I1流经第一电阻器R1(例如,100kΩ)时,产生适当的电压降,而测试电流源110的输出电压不会失真。不同于第一测试电流I1,第二测试电流I2用于测量模式,其可以具有较大的电流值。对应于电池测试仪的不同量程,第二测试电流I2可以具有不同的峰值,例如,对于电池内阻为3mΩ和30mΩ的量程,第二测试电流I2的峰值可以为100mA;对于电池内阻为30mΩ和300mΩ的量程,第二测试电流I2的峰值可以为20mA;对于电池内阻为300mΩ和3000mΩ的量程,第二测试电流I2的峰值可以为2mA。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测试电流I1和第二测试电流I2为正弦波交流电流,频率为1000Hz。需要说明的是,上面给出的测试电流的峰值、波形和频率等仅用于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的数值,而不背离本申请的主旨和保护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测试信号电路还包括保险丝120,保险丝120与第一电容器C1在测试电流源110和第一测试信号端子SRC_Hi之间串联耦接。例如,保险丝120可以如图4所示耦接在第一测试信号端子SRC_Hi和第一电阻R1之间。或者,保险丝120也可以耦接在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之间,或者第一电容C1和测试电流源110之间。保险丝120可以在流经第一测试信号端子SRC_Hi和交流电流源110的电流大于设定阈值时熔断,对交流电流源110进行过流保护。
控制电路310被配置用于控制电池测试仪工作于测量模式或非测量模式。为了判断第一测试信号端子SRC_Hi与第二测试信号端子SRC_Lo是否连接到待测电池,控制电路310可以将第一测试信号端子SRC_Hi与第二测试信号端子SRC_Lo之间的接入阻抗值Rcnt与第一参考阻抗值Rref1比较;当接入阻抗值Rcnt大于第一参考阻抗值Rref1时,表示第一测试信号端子SRC_Hi与第二测试信号端子SRC_Lo之间的接入阻抗值Rcnt较大,电池测试仪还未连接到待测电池,则控制电路310产生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以控制电池测试仪工作于非测量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电路310除了将第一测试信号端子SRC_Hi与第二测试信号端子SRC_Lo之间的接入阻抗值Rcnt与第一参考阻抗值Rref1比较之外,还从阻抗测量电路210接收表示第一响应感测端子SNS_Hi和第二响应感测端子SNS_Lo之间的测量阻抗值Rms的信号,并将测量阻抗值Rms与第二参考阻抗值Rref2进行比较;在接入阻抗值Rcnt小于第一参考阻抗值Rref1并且测量阻抗值Rms小于第二参考阻抗值Rref2时,表示电池测试仪可能已经连接到了待测电池,则控制电路310产生测量模式启动信号以控制电池测试仪工作于测量模式。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参考阻抗值Rref1大于第二参考阻抗值Rref2。
在下面的实施例中,为了清楚起见,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以逻辑低电平“0”表示,测量模式启动信号以逻辑高电平“1”表示。可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通过对电路相应修改后,以不同的逻辑电平来表示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和测量模式启动信号。
参考图4,其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控制电路310的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控制电路310包括第一比较器COMP1、第二比较器COMP2和模式切换电路314。
第一比较器COMP1的第一输入端,例如正相输入端(+),用于接收表示第一参考阻抗值Rref1的信息;第一比较器COMP1的第二输入端,例如反相输入端(-),耦接到测试电流源110用于检测表示接入阻抗值Rcnt的信息;第一比较器COMP1的输出端输出关于第一参考阻抗值Rref1与接入阻抗值Rcnt的第一比较结果RS1。如图4所示,控制电路310还包括转换电路312,其耦接在测试电流源110的输出端与第一比较器COMP1的第二输入端之间,用于将测试电流源110输出端的交流电压信号转化为接入阻抗值Rcnt的信息。例如,转换电路312可以是峰值检测器(peak detector)、有效值转换器(RMS converter)或整流电路(rectifying circuit)。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比较器COMP1对第一参考阻抗值Rref1与接入阻抗值Rcnt的比较是通过比较表示第一参考阻抗值Rref1的第一参考电压Vref1的值和表示接入阻抗值Rcnt的电压值来实现的。
第二比较器COMP2的第一输入端,例如正相输入端(+),用于接收表示第二参考阻抗值Rref2的信息;第二比较器COMP2的第二输入端,例如反相输入端(-),耦接到阻抗测量电路210用于接收表示测量阻抗值Rms的信息,第二比较器COMP2的输出端输出关于第二参考阻抗值Rref2和测量阻抗值Rms的第二比较结果RS2。如图4所示,第二比较器COMP2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到阻抗测量电路210中低通滤波电路的输出以接收表示测量阻抗值Rms的信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比较器COMP2对第二参考阻抗值Rref2与测量阻抗值Rms的比较是通过比较表示第二参考阻抗值Rref2的第二参考电压Vref2的值和表示测量阻抗值Rms的电压值来实现的。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电路功能,上文中的第一参考电压Vref1,以及第二参考电压Vref2分别满足以下等式6和7:
Figure BDA0002117554410000101
Vref2=A1×Rref2×K2 (等式7);
其中,A1是第一测试电流I1的电流峰值,A2为第二测试电流I2的电流峰值,K1是由转换电路312确定的系数,K2是由仪表放大器INA、信号调理电路及同步解调电路确定的系数。另外,Rref1、Rref2、Vref1及Vref2还需满足以下的等式8至10:
Rmax<Rref2<Rref1 (等式8);
Figure BDA0002117554410000111
Figure BDA0002117554410000112
其中,Rmax为电池测试仪所能测量的电池内阻的最大值。例如,在一实施例中,Rmax的值为3.3Ω。第二参考电阻Rref2小于第一参考电阻Rref1可以确保在电池测试仪进入测量模式和退出测量模式之间有效地形成电阻迟滞。为了确保能够有效地测量到电池测试仪设定的最大电阻值,第二参考电阻Rref2必须大于Rmax。
模式切换电路314用于接收第一比较结果RS1和第二比较结果RS2,并基于第一比较结果RS1和第二比较结果RS2产生指示电池测试仪工作于测量模式或非测量模式的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或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例如,模式切换电路314可以在第一比较结果RS1指示接入阻抗值Rcnt大于第一参考阻抗值Rref1时,产生指示电池测试仪工作于非测量模式的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并且可以在第一比较结果RS1指示接入阻抗值Rcnt小于第一参考阻抗值Rref1并且第二比较结果RS2指示测量阻抗值Rms小于第二参考阻抗值Rref2时,产生指示电池测试仪工作于测量模式的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控制电路310通过模式切换电路314产生的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或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相应地控制控制S1闭合或断开,以及控制测试电流源110输出第二测试电流I2或第一测试电流I1。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电路310包括开关驱动电路316,开关驱动电路316耦接在模式切换电路314和控制开关S1之间,控制电路310通过开关驱动电路316基于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或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来控制控制开关S1断开或闭合。
参考图5,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模式切换电路314的一种实施方式。图5所示的模式切换电路314包括或门OR和与门AND。其中,或门OR的第一输入端耦接至第二比较器COMP2的输出端以接收第二比较结果RS2,或门OR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收反馈的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或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图中标示为RS3);与门AND的第一输入端耦接至第一比较器COMP1的输出端以接收第一比较结果RS1,与门AND的第二输入端耦接至或门OR的输出端,与门AND的输出端输出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或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可以看出,图5所示的模式切换电路314基于第一比较结果RS1、第二比较结果RS2和反馈的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或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来产生新的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或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图5所示的模式切换电路314仅用于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其他电路实现模式切换电路314的功能。例如,任何能够实现如下表1真值表逻辑的电路都可以用作模式切换电路314。
表1模式切换电路真值表
输入1(RS1) 输入2(RS2) 输入3(RS3) 输出
0 0 0 0
0 0 1 0
1 0 0 0
1 0 1 1
0 1 0 0
0 1 1 0
1 1 0 1
1 1 1 1
继续参考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电路310还包括延时电路320,延时电路320用于接收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或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并将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或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延时以产生延时的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或延时的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此时,控制电路310被配置为基于延时的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控制电池测试仪工作于测量模式,或者基于延时的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控制电池测试仪工作于非测量模式。进一步地,模式切换电路314也接收延时的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或延时的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作为上文所述的反馈的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或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RS3,从而基于第一比较结果RS1、第二比较结果RS2、和延时的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或延时的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RS3产生指示电池测试仪工作于测量模式或非测量模式的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或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
针对测量模式启动信号,延时电路320需将其延时预定时间段ΔT以产生所述延时的测量模式启动信号。该预定时间段ΔT大于或等于由第一电容器C1的电容和第一电阻器R1的电阻确定的时间常数τ=R1*C1,例如可以是10τ。结合上文的具体实施例,当第一电阻器R1的电阻值为100kΩ,第一电容器C1的电容值为2uF,该预定时间段可以为ΔT=10τ=10*0.2s=2s。
如图4所示,延时电路320包括第二电阻器R2、第二电容器C2和第三比较器COMP3。第二电阻器R2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测量模式启动信号(“1”),第二端与第二电容器C2的第一端耦接;第二电容器C2的第二端耦接到地。第三比较器COMP3的第一输入端,例如正相输入端,耦接至第二电阻器R2的第二端和第二电容器C2的第一端,第三比较器COMP3的第二输入端,例如反相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三参考电压Vref3,第三比较器COMP3的输出端输出延时的测量模式启动信号。可以看出,延时电路320的延时的预定时间段等于测量模式启动信号经由第二电阻器R2对第二电容器C2充电直至第二电容器C2的第一端的电压至少等于第三参考电压Vref3时所需的时间。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电阻器R2的电阻值为150kΩ,第二电容器C2的电容值为10uF,第三参考电压Vref3为2.5V。当然,以上数值仅做为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的数值,而不背离本申请的主旨和保护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延时电路320还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1的负极与第二电阻器R2的第一端耦接,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二电阻器R2的第二端耦接。当模式切换电路的输出从“1”切换为“0”,即第二电阻器R2的第一端接收到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时,二极管D1为第二电容器C2提供快速放电路径,使得第二电容器C2的第一端的电压很快放电至第三参考电压Vref3以下,从而第三比较器COMP3的输出也很快从“1”切换为“0”。可以看出,由于二极管D1的存在,延时电路320对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的延迟时间远小于对测量模式启动信号延迟的预定时间段ΔT,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感测电路200还包括第三电阻器R3和第四电阻器R4,其中,第三电阻器R3耦接在第一测试信号端子SRC_Hi和第一响应感测端子SNS_Hi之间,第四电阻R4耦接在第二测试信号端子SRC_Lo和第二响应感测端子SNS_Lo之间。
在非测量模式下,由于测试电流源110输出较小的第一测试电流I1,第一参考电压Vref1对应存在第三参考阻抗值Rref3,第三参考阻抗值Rref3表达式为下述等式11。
Figure BDA0002117554410000131
此时,第一参考电压Vref1、第三电阻器R3与第四电阻器R4还需满足以下等式12和13:
Figure BDA0002117554410000141
Figure BDA0002117554410000142
其中,A1为第一测试电流I1的电流峰值,K1是由转换电路312确定的系数。
第三电阻器R3和第四电阻R4可避免当存在接触故障时可能出现的多种测试故障。例如,该接触故障包括:只有第一测试信号端子SRC_Hi和第二测试信号端子SRC_Lo接触到待测电池电极,或只有第一测试信号端子SRC_Hi、第二测试信号端子SRC_Lo和第二响应感测端子SNS_Lo接触到待测电池电极。
例如,当电池测试仪不包括第三电阻器R3和第四电阻R4时,如果第一测试信号端子SRC_Hi和第二测试信号端子SRC_Lo之间的接入阻抗值介于第一参考阻抗值Rref1和第三参考阻抗值Rref3之间时,在非测量模式下的第一比较器COMP1将输出高电平。如果出现前述接触故障,在非测量模式下待测电池的响应信号无法被耦合至仪表放大器INA,阻抗测量电路210中的低通滤波器输出的直流电压将小于第二参考阻抗值Rref2对应的第二参考电压Vref2,第二比较器COMP2将输出高电平。由于在非测量模式下的第一比较器COMP1和第二比较器COMP2都输出高电平,经过延时电路320延时的预定时间段ΔT后,电池测试仪会进入测量模式。测量模式下,测试电流源输出第二测试电流I2,转换电路312的输出电压将会大于与第一参考阻抗值Rref1对应的第一参考电压Vref1,因此第一比较器COMP1的输出会在电池测试仪进入测量模式的同时转变为低电平,进而导致电池测试仪退出测量模式(参考表1所示真值表),进入非测量模式。此时,电池测试仪将出现测试故障,进入一种循环状态,在非测量模式保持预定时间段ΔT后,又会进入测量模式并立刻退出测量模式,然后再等待预定时间段ΔT后再次进入测量模式并立刻退出。
而当电池测试仪包括第三电阻器R3和第四电阻器R4时,如果第一测试信号端子SRC_Hi和第二测试信号端子SRC_Lo之间的接入阻抗值介于第一参考阻抗值Rref1和第三参考阻抗值Rref3之间时,即使出现前述接触故障,待测电池的正极的响应信号会通过第三电阻器R3和第三电容器C3、以及待测电池的负极的响应信号会通过第四电阻器R4和第四电容器C4耦合至仪表放大器INA,阻抗测量电路210中的低通滤波器输出的直流电压将大于第二参考阻抗值Rref2对应的第二参考电压Vref2,第二比较器COMP2将输出低电平。在非测量模式下,第二比较器COMP2的输出为低电平,电池测试仪将不会被触发进入测量模式(参考表1真值表),不会出现上述没有第三电阻器R3和第四电阻器R4时出现的循环状态。
再例如,当电池测试仪不包括第三电阻器R3和第四电阻R4时,如果第一测试信号端子SRC_Hi和第二测试信号端子SRC_Lo之间的接入阻抗值小于第一参考阻抗值Rref1,在非测量模式下的第一比较器COMP1将输出高电平。如果出现前述接触故障,在非测量模式下待测电池的响应信号无法被耦合至仪表放大器INA,阻抗测量电路210中的低通滤波器输出的直流电压将小于第二参考阻抗值Rref2对应的第二参考电压Vref2,第二比较器COMP2将输出高电平。由于在非测量模式下的第一比较器COMP1和第二比较器COMP2都输出高电平,经过延时电路320延时的预定时间段ΔT后,电池测试仪会进入测量模式。因为存在第一响应感测端子SNS_Hi和第二响应感测端子SNS_Lo与待测电池正负极之间的接触故障,测试电流源输出的第二测试电流I2流经待测电池产生的响应信号不会通过第三电容器C3和第四电容器C4耦合至仪表放大器INA,经阻抗测量电路210中的低通滤波器输出的直流电压将会非常小,进而导致电池测试仪显示的电阻读数错误,出现测试故障。
而当电池测试仪包括第三电阻器R3和第四电阻器R4时,则不会出现上述的测试故障。例如,如果第一测试信号端子SRC_Hi和第二测试信号端子SRC_Lo之间的接入阻抗值介于第二参考阻抗值Rref2和第一参考阻抗值Rref1之间,此时,即使存在第一响应感测端子SNS_Hi和第二响应感测端子SNS_Lo与待测电池正负极之间的接触故障,待测电池的正极的响应信号会通过第三电阻器R3和第三电容器C3、以及待测电池的负极的响应信号会通过第四电阻器R4和第四电容器C4耦合至仪表放大器INA,阻抗测量电路210中的低通滤波器输出的直流电压将大于第二参考阻抗值Rref2对应的第二参考电压Vref2,第二比较器COMP2将输出低电平。电池测试仪不会进入测量模式。再例如,如果第一测试信号端子SRC_Hi和第二测试信号端子SRC_Lo之间的接入阻抗值小于第二参考阻抗值Rref2,在非测量模式下的第一比较器COMP1和第二比较器COMP2都将输出高电平,经过延时电路320延时的预定时间段ΔT后,电池测试仪会进入测量模式。此时,即使存在第一响应感测端子SNS_Hi和第二响应感测端子SNS_Lo与待测电池正负极之间的接触故障,待测电池的正极的响应信号会通过第三电阻器R3和第三电容器C3、以及待测电池的负极的响应信号会通过第四电阻器R4和第四电容器C4耦合至仪表放大器INA,阻抗测量电路210中的低通滤波器输出的直流电压与接入的第一测试信号端子SRC_Hi和第二测试信号端子SRC_Lo之间的接入阻抗值成正比,电池测试仪显示的电阻读数也是正确的接入电阻的值,不会出现上述没有第三电阻器R3和第四电阻器R4时电池测试仪显示的电阻读数错误的测试故障。
下面再结合图4和图5对本申请的电池测试仪的工作流程进行描述。
首先,在电池测试仪的两个测试笔(包括第一测试信号端子SRC_Hi和第二测试信号端子SRC_Lo,以及第一响应感测端子SNS_Hi和第二响应感测端子SNS_Lo)分别连接到待测电池400的正负极之前,测试电流源110的输出会因为第一测试信号端子SRC_Hi和第二测试信号端子SRC_Lo浮接而失真。具体地,测试电流源110的输出的电压为方波,且该方波的峰值接近电源轨(power rail)。此时,转换电路312输出的电压将大于表示第一参考阻抗值Rref1的第一参考电压Vref1,第一比较器COMP1的输出被设置为“0”。继而,与门AND的输出以及第三比较器COMP3的输出也被设置为“0”,电池测试仪工作在非测量模式。在非测量模式下,测试电流源110输出第一测试电流I1,并且开关驱动电路316控制控制开关S1打开。相应地,与门AND的输出“0”和第三比较器COMP3的输出“0”被传输至微控制器,从而使得微控制器可以控制显示器向用户显示“OL”(overload),提示用户电池测试仪过载,处于非测量模式。该非测量模式会一直保持,直至电池测试仪的测试笔与待测电池的电极接触。
接着,当电池测试仪的两个测试笔分别连接到待测电池400的正负极之后,待测电池400通过第一电阻器R1对第一电容器C1充电。由于第一电阻器R1的阻值较大,该充电电流较低,不会在第一测试信号端子SRC_Hi和待测电池400的电极之间产生电弧放电现象。通常,在第一电容器C1的电容和第一电阻器R1的电阻确定的时间常数的2.2倍之后,第一电容器C1第一端的电压就会被充至约等于待测电池400的电压。例如,当R1=100kΩ、C1=2μF时,在2.2τ=2.2R1*C1=0.44s之后,第一电容器C1第一端的电压就会被充至约等于待测电池400的电压。与此同时,控制电路310会检测表示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端子SRC_Hi与所述第二测试信号端子SRC_Lo之间接入阻抗值的信息,并且从所述阻抗测量电路210接收表示所述第一响应感测端子SNS_Hi和所述第二响应感测端子SNS_Lo之间的测量阻抗值的信息。具体地,测试电流源110输出的第一测试电流I1,流经第一电容器C1、第一电阻器R1、保险丝120、待测电池400的正极、电池体和负极,然后流回电池测试仪的接地端AGND。此时,测试电流源110的输出电压不会失真。如果待测电池400的内部阻抗值小于第一参考阻抗值Rref1,则转换电路312的输出电压将小于表示第一参考阻抗值Rref1的第一参考电压Vref1,第一比较器COMP1的输出将被设置为“1”。另外,阻抗测量电路210中的仪表放大器INA通过第三电容器C3和第四电容器C4接收在待测电池的正极和负极采集的响应信号,并通过信号调理电路、同步解调电路和低通滤波器后产生与电池400的内部阻抗值相关的直流电压值。如果待测电池400的内部阻抗值小于第二参考阻抗值Rref2,则低通滤波器输出的电压值将小于表示第二参考阻抗值Rref2的第二参考电压Vref2,第二比较器COMP2的输出也将被设置为“1”。
可以看出,只有当电池400的内部阻抗值小于第一参考阻抗值Rref1并且小于第二参考阻抗值Rref2时,也就是,当转换电路312的输出电压小于表示第一参考阻抗值Rref1的第一参考电压Vref1,并且低通滤波器输出的电压值小于表示第二参考阻抗值Rref2的第二参考电压Vref2时,第一比较器COMP1的输出会被设置为“1”且或门OR的输出也会被设置为“1”,从而使得与门AND的输出被设置为“1”,即产生“测量模式启动信号”。与门AND的输出对延迟电路320中的第二电容C2充电,经过预定时间段ΔT后,第二电容C2第一端的电压至少等于第三参考电压Vref3,第三比较器COMP3的输出将由“0”切换为“1”,从而控制电池测试仪工作在测量模式。在测量模式下,测试电流源110的输出第二测试电流I2,并且开关驱动电路316控制控制开关S1闭合。在上述预定时间段ΔT内,与门AND的输出“1”和第三比较器COMP3的输出“0”被传输至微控制器,微控制器可以控制显示器向用户显示“--”,提示用户电池测试仪处于状态转换过程中。而在上述预定时间段ΔT后,与门AND的输出“1”和第三比较器COMP3的输出“1”被传输至微控制器,微控制器可以控制显示器向用户显示基于低通滤波器输出的直流电压计算获得的待测电池400的测量内阻值,指示电池测试仪工作于测量模式。该测量模式会一直保持,直至电池测试仪的测试笔与待测电池的电极断开。
再接着,当电池测试仪的两个测试笔分别从待测电池400的正负极断开之后,测试电流源110的输出会因为第一测试信号端子SRC_Hi和第二测试信号端子SRC_Lo浮接而失真。具体地,测试电流源110输出的电压为方波,且该方波的峰值接近电源轨。此时,转换电路312输出的电压将大于表示第一参考阻抗值Rref1的第一参考电压Vref1,第一比较器COMP1的输出被设置为“0”,并且与门AND的输出也被设置为“0”。接着,第二电容器C2会通过二极管D1迅速放电,第三比较器COMP3的输出也很快会切换为“0”,指示电池测试仪工作退出测量模式而进入非测量模式。在非测量模式下,测试电流源110被控制输出第一测试电流I1,并且开关驱动电路316控制控制开关S1打开。相应地,与门AND的输出“0”以及第三比较器COMP3的输出“0”被传输至微控制器,从而使得微控制器控制显示器向用户显示“OL”,提示用户电池测试仪过载,处于非测量模式。
那些本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研究说明书、公开的内容及附图和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理解和实施对披露的实施方式的其他改变。在权利要求中,措词“包括”不排除其他的元素和步骤,并且措辞“一”、“一个”不排除复数。在本申请的实际应用中,一个零件可能执行权利要求中所引用的多个技术特征的功能。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不应理解为对范围的限制。

Claims (17)

1.一种电池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测试仪包括:
测试信号电路,其包括:
测试电流源,其用于产生交流测试电流;
第一测试信号端子和第二测试信号端子,其用于在对待测电池进行测试的过程中,分别耦接到所述待测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并将所述测试电流施加到所述待测电池;和
第一电容器,其耦接在所述测试电流源和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端子之间;
响应感测电路,其包括:
第一响应感测端子和第二响应感测端子,其用于在对所述待测电池进行测试的过程中,分别耦接到所述待测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并接收所述测试电流在所述待测电池内激发的响应信号;和
阻抗测量电路,其用于基于所述响应信号和所述测试电流测量所述待测电池的内部阻抗;和
电弧抑制电路,其包括:
相互并联耦接的第一电阻器与控制开关,所述并联耦接的第一电阻器与所述控制开关耦接在所述测试电流源和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端子之间,并与所述第一电容器串联耦接;和
控制电路,其被配置为:检测表示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二测试信号端子之间接入阻抗值的信息,并且从所述阻抗测量电路接收所述第一响应感测端子和所述第二响应感测端子之间的测量阻抗值的信息;以及根据所述接入阻抗值与所述测量阻抗值控制所述电池测试仪工作于测量模式或非测量模式,其中:在所述非测量模式,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控制开关断开以使得所述测试电流经所述第一电阻器流过所述待测电池;并且在所述测量模式,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控制开关闭合以使得所述测试电流经闭合的所述控制开关流过所述待测电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电流源是可变电流源,所述控制电路还被配置为:在所述非测量模式,控制所述测试电流源输出第一测试电流;在所述测量模式,控制所述测试电流源输出第二测试电流,所述第二测试电流的电流值大于所述第一测试电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被配置为:
将所述接入阻抗值与第一参考阻抗值进行比较;以及
在所述接入阻抗值大于所述第一参考阻抗值时,产生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以控制所述电池测试仪工作于非测量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被配置为:
将所述测量阻抗值与第二参考阻抗值进行比较;以及
在所述接入阻抗值小于所述第一参考阻抗值并且所述测量阻抗值小于所述第二参考阻抗值时,产生测量模式启动信号以控制所述电池测试仪工作于测量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阻抗值大于所述第二参考阻抗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
第一比较器,所述第一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参考阻抗值,所述第一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耦接到所述测试电流源用于检测表示所述接入阻抗值的信息,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输出关于所述第一参考阻抗值与所述接入阻抗值的第一比较结果;
第二比较器,所述第二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二参考阻抗值,所述第二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耦接到所述阻抗测量电路用于接收所述测量阻抗值的信息,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输出关于所述第二参考阻抗值和所述测量阻抗值的第二比较结果;和
模式切换电路,其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比较结果和所述第二比较结果,并基于所述第一比较结果和所述第二比较结果产生指示所述电池测试仪工作于所述测量模式或所述非测量模式的所述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或所述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
延时电路,所述延时电路用于接收所述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或所述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并将所述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或所述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延时以产生延时的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或延时的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延时的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控制所述电池测试仪工作于测量模式,或者基于所述延时的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控制所述电池测试仪工作于非测量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切换电路还接收所述延时的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或所述延时的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一比较结果、所述第二比较结果、和所述延时的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或所述延时的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产生指示所述电池测试仪工作于所述测量模式或所述非测量模式的所述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或所述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切换电路包括:
或门,所述或门的第一输入端耦接至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以接收所述第二比较结果,所述或门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延时的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或所述延时的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和
与门,所述与门的第一输入端耦接至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以接收所述第一比较结果,所述与门的第二输入端耦接至所述或门的输出端,并且所述与门的输出端输出所述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或所述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转换电路,其耦接在所述测试电流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之间,用于将所述测试电流源输出端的交流电压信号转化为所述接入阻抗值的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开关驱动电路,所述开关驱动电路耦接在所述延时电路和所述控制开关之间,用于根据所述延时的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或所述延时的非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控制所述控制开关断开或闭合。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电路将所述测量模式启动信号延时预定时间段以产生所述延时的测量模式启动信号,所述预定时间段大于或等于由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电容和所述第一电阻器的电阻确定的时间常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电路包括:
第二电阻器,所述第二电阻器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所述测量模式启动信号;和
第二电容器,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器的第二端耦接,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二端耦接到地;和
第三比较器,所述第三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耦接所述第二电阻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三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收参考电压,所述第三比较器的输出端输出所述延时的测量模式启动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时间段等于所述测量模式启动信号经由所述第二电阻器对所述第二电容器充电直至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一端的电压至少等于所述参考电压时所需的时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电路还包括:
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阻器的第一端耦接,所述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电阻器的第二端耦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信号电路还包括保险丝,所述保险丝与所述第一电容器在所述测试电流源和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端子之间串联耦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感测电路还包括:
第三电阻器,其耦接在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一响应感测端子之间;和
第四电阻器,其耦接在所述第二测试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响应感测端子之间。
CN201910595598.6A 2019-07-03 2019-07-03 电池测试仪 Pending CN1121802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95598.6A CN112180265A (zh) 2019-07-03 2019-07-03 电池测试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95598.6A CN112180265A (zh) 2019-07-03 2019-07-03 电池测试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80265A true CN112180265A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15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95598.6A Pending CN112180265A (zh) 2019-07-03 2019-07-03 电池测试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8026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87563A (zh) * 2022-04-06 2022-05-13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相位差的非侵入式电压测量方法、装置和电压传感器
JP7461392B2 (ja) 2022-01-26 2024-04-03 プライムプラネットエナジー&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処理装置、および算出システム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61392B2 (ja) 2022-01-26 2024-04-03 プライムプラネットエナジー&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処理装置、および算出システム
CN114487563A (zh) * 2022-04-06 2022-05-13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相位差的非侵入式电压测量方法、装置和电压传感器
CN114487563B (zh) * 2022-04-06 2022-07-05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相位差的非侵入式电压测量方法、装置和电压传感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42067B2 (en) Battery tester
US11038356B2 (en) Open cell detection method and open cell recovery detection method in a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US20130041606A1 (en) Detecting an open wire between a battery cell and an external circuit
JP2013530401A (ja) 広げたダイナミック・レンジによる電気的絶縁検出
US8901891B2 (en) Voltage polarity determination circuit and charge amount measurement circuit
US9612290B2 (en) Reducing or avoiding noise in measured signals of a tested battery cell(s) in a battery power system used to determine state of health (SOH)
JPWO2014167710A1 (ja) 蓄電装置の異常検出回路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蓄電装置
JPWO2007004698A1 (ja) 漏洩電流検出装置及び漏洩電流検出方法
CN112180265A (zh) 电池测试仪
CN112955758A (zh) 用于具有多点拓扑的逆变器中的绝缘电阻测量的方法以及具有多点拓扑的逆变器
JP6272379B2 (ja) ケーブル検査装置及びケーブル検査システム
US2010017318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Battery Cell Anomaly Detection
WO200803306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utomatic monitoring of battery insulation condition.
JP2005532538A (ja) 組み込みテスト付きセル・バッファ
US20150380774A1 (en) Battery state monitoring circuit and battery device
CN202929116U (zh) 电池测试仪
CN116953360B (zh) 一种储能设备的绝缘电阻快速检测方法
TW200817706A (en) V/I source and test system incorporating the same
EP3779474A1 (en) Measuring electrical energy consumption
US1094425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ver voltage protection in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polarities
TW201222920A (en) Battery capacitance detecting system
JP6230894B2 (ja) サージ試験装置、サージ試験方法及び電子部品
JPH09211041A (ja) 容量性素子の等価直列抵抗測定方法および等価直列抵抗測定装置
KR20180054330A (ko) 전원용 서지보호기 검사장치
JP2012068023A (ja) 接地抵抗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