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10523A - 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室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10523A
CN107110523A CN201480084147.1A CN201480084147A CN107110523A CN 107110523 A CN107110523 A CN 107110523A CN 201480084147 A CN201480084147 A CN 201480084147A CN 107110523 A CN107110523 A CN 1071105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work
control section
outdoor unit
faceplate panels
open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8414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10523B (zh
Inventor
簗濑智也
阵内宽之
久保野俊行
岩崎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1105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05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105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05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56Casing or covers of 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fan gu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所涉及的室外机(100)具备框体(50),该框体(50)在内部设置有送风机室(20)以及机械室(10),室外机(100)具备:左侧面面板(50l),其设置有第一开口部(50l1),并构成框体(50)的送风机室(20)侧的侧面;以及第一把持部(40l),其安装于左侧面面板(50l),第一把持部(40l)在对框体(50)的侧视时位于比第一开口部(50l1)的开口缘靠内侧的位置,并位于比左侧面面板(50l)的外表面靠内表面侧的位置。

Description

室外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室外机。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如下室外机,该室外机具备在构成框体的一部分的左侧板配设的把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室外机中,在把手安装于左侧板的状态下,把手从左侧板突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84043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室外机中,存在如下课题:由于把手从左侧板突出,所以外观美观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以如上所述的课题为背景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与以往相比能够提高外观美观性的室外机。
本发明的室外机是具备框体的室外机,该框体在内部设置有送风机室以及机械室,所述室外机具备:左侧面面板,其设置有第一开口部,并构成上述框体的送风机室侧的侧面;以及第一把持部,其安装于上述左侧面面板,上述第一把持部在对上述框体的侧视时位于比上述第一开口部的开口缘靠内侧的位置,并位于比上述左侧面面板的外表面靠内表面侧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第一把持部在对上述框体的侧视时位于比上述第一开口部的开口缘靠内侧的位置,并位于比上述左侧面面板的外表面靠内表面侧的位置。因此,具有与以往相比能够提高外观美观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100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100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100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100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100的左视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100的左侧面面板50l的内部的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100的左侧面面板50l的内部的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100的右视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100的右侧面面板50r的内部的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100的右侧面面板50r的内部的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100的主视图。
图12是从正面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100的框体50的内部的图。
图13是从上面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100的框体50的内部的图。
图14是从上面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100的框体50的内部的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100的第一把持部40l的立体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100的第一把持部40l的侧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100的第一把持部40l的俯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100的第一把持部40l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空调机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附图中,各构成部件的大小关系有时与实际情况不同。另外,在以下附图中,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的结构要素为相同或者与其相当的结构要素,这在说明书的全文中通用。并且,说明书全文中表示的结构要素的形态毕竟是示例而已,并不限定于这些记载。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100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100的立体图。如图1、图2所示,室外机100的外廓由框体50构成。框体50由底面面板50b(图5)、背面面板50e(图5)、前表面面板50f、左侧面面板50l、右侧面面板50r以及顶面面板50t构成。
底面面板50b是构成框体50的底面的部件。背面面板50e是构成框体50的背面的部件。前表面面板50f是构成框体50的前表面的部件。左侧面面板50l是构成框体50的左侧面的面板。右侧面面板50r是构成框体50的右侧面的部件。顶面面板50t是构成框体50的顶面的部件。此外,前表面面板50f以及左侧面面板50l可以构成为一体,也可以分体构成。在框体50的内部设置有构成室外机100的各种部件。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100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100的分解立体图。如图3、图4所示,在框体50的内部设置有分隔板1、压缩机11、电气元件箱12、室外热交换器21、风扇22以及风扇马达23。通过设置分隔板1而将框体50的内部划分为机械室10与送风机室20。在机械室10设置有压缩机11以及电气元件箱12。在送风机室20设置有室外热交换器21、风扇22以及风扇马达23。
压缩机11将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并将其排出。电气元件箱12对为了使室外机100运转所需的各种部件进行收纳。在电气元件箱12的内部例如设置有控制单元(省略图示)。
室外热交换器21是例如在俯视时呈L字形状的热交换器,且设置为沿着左侧面面板50l以及背面面板50e。室外热交换器21设置于比风扇22以及风扇马达23靠室外机100的背面侧的位置。室外热交换器21在制热运转时作为蒸发器而发挥功能,并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冷凝器而发挥功能。
风扇22例如是由螺旋桨式风扇构成的送风单元。通过风扇22旋转而将外部空气从框体50的背面侧导入到框体50的内部,并将导入到框体50的内部的外部空气朝向框体50的前表面侧排出。风扇马达23是使风扇22旋转的驱动单元。
控制单元控制风扇马达23而对风扇22的转速进行调整。通过对风扇22的转速进行调整,能够对从室外热交换器21通过的风量进行调整。此外,控制单元例如由在实现该功能的电路装置等硬件、或者在微机或CPU等运算装置上执行的软件构成。
控制单元控制风扇马达23而使风扇22旋转,由此在从框体50的背面侧导入到框体50的内部的空气与在室外热交换器21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与在室外热交换器21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被向框体50的前表面侧排出。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100的左视图。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100的左侧面面板50l的内部的图。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100的左侧面面板50l的内部的图。
如图5~图7所示,在左侧面面板50l设置有第一开口部50l1。如图7所示,在第一开口部50l1设置有第一把持部40l。第一把持部40l在对框体50的侧视时位于比第一开口部50l1的开口缘靠内侧的位置,且在对框体50的俯视时位于比顶面面板50t的外周靠内侧的位置。后文中对第一把持部40l的详细情况进行叙述。此外,可以在第一把持部40l以及左侧面面板50l设置卡合部而将第一把持部40l安装于左侧面面板50l,也可以利用螺钉等部件将第一把持部40l安装于左侧面面板50l。
此外,例如通过将左侧面面板50l的一部分在左侧面面板50l的厚度方向上折弯而设置第一开口部50l1。具体而言,例如通过将左侧面面板50l的一部分从左侧面面板50l的外表面侧向左侧面面板50l的内表面侧折弯而设置第一开口部50l1。例如通过对左侧面面板50l实施例如翻边加工而设置第一开口部50l1。第一开口部50l1例如为开口缘的四角带有圆弧的近似矩形形状。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100的右视图。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100的右侧面面板50r的内部的图。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100的右侧面面板50r的内部的图。
如图8~图10所示,在右侧面面板50r设置有第二开口部50r1。如图10所示,在第二开口部50r1设置有第二把持部40r。第二开口部50r1位于比顶面面板50t靠下方的位置。第二把持部40r在对框体50的侧视时位于比第二开口部50r1的开口缘靠内侧的位置,并且在对框体50的俯视时位于比顶面面板50t的外周靠内侧的位置。此外,可以在第二把持部40r以及右侧面面板50r设置卡合部而将第二把持部40r安装于右侧面面板50r,也可以利用螺钉等部件将第二把持部40r安装于右侧面面板50r。
在右侧面面板50r设置有电源板开口部50E。电源板开口部50E是用于设置电源板30的开口。电源板30设置于比第二开口部50r1靠下方的位置。电源板30在对框体50的侧视时位于比电源板开口部50E的开口缘靠内侧的位置,并在对框体50的俯视时位于比顶面面板50t的外周靠内侧的位置。在电源板30安装有电源罩31。电源罩31设置为不位于比右侧面面板50r的外表面靠外侧的位置。电源罩31例如设置为将电源板开口部50E覆盖,以便无法从右侧面面板50r的外表面侧对电源板30进行目视确认。
此外,例如通过将右侧面面板50r的一部分在右侧面面板50r的厚度方向上折弯而设置第二开口部50r1。具体而言,例如通过将右侧面面板50r的一部分从右侧面面板50r的外表面侧向右侧面面板50r的内表面侧折弯而设置第二开口部50r1。例如通过对右侧面面板50r实施例如翻边加工而设置第二开口部50r1。第二开口部50r1例如为开口缘的四角带有圆弧的近似矩形形状。
另外,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虽对针对右侧面面板50r分别设置有电源板开口部50E以及第二开口部50r1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电源板开口部50E以及第二开口部50r1实现通用化。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进行右侧面面板50r的成型。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100的主视图。图12是从正面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100的框体50的内部的图。图13是从上面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100的框体50的内部的图。图14是从上面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100的框体50的内部的图。
如图11、图12所示,第一把持部40l以及第二把持部40r设置于框体50的上下方向上的不同的高度位置。此处,一般情况下,设置于机械室10侧的部件的重量大于设置于送风机室20侧的部件的重量,因此室外机100的重心有时位于框体50的右侧面面板50r侧。考虑到这种情形,将第一把持部40l设置于比第二把持部40r靠框体50的上方的位置。这样一来,在第一把持部40l设置于比第二把持部40r靠框体50的上方的情况下,与第一把持部40l以及第二把持部40r设置于框体50的上下方向上的相同的高度位置的情况相比,操作人员容易对室外机100进行搬运。此外,例如,因设置于机械室10的压缩机11的重量而使得设置于机械室10侧的部件的重量变得大于设置于送风机室20侧的部件的重量。
如图13、图14所示,第一把持部40l以及第二把持部40r设置于框体50的前后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具体而言,例如,第一把持部40l设置于比第二把持部40r靠框体50的背面方向的位置。即,第一把持部40l设置于比第二把持部40r从前表面面板50f朝向背面面板50e的方向的位置。第一把持部40l以及第二把持部40r例如位于框体50的对角线上。这样一来,在第一把持部40l位于比第二把持部40r靠框体50的背面方向的位置的情况下,与第一把持部40l以及第二把持部40r设置于框体50的前后方向上的相同位置的情况相比,操作人员容易对室外机100进行搬运。
此外,第一开口部50l1以及第二开口部50r1的形状并不限定为近似矩形形状,能够采用各种形状。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100的第一把持部40l的立体图。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100的第一把持部40l的侧视图。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100的第一把持部40l的俯视图。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100的第一把持部40l的主视图。
如图15~图18所示,第一把持部40l具有突出部40l1以及空洞部40l2。突出部40l1构成为例如使第一把持部40l在侧视时大致呈U字形状。空洞部40l2设置为例如在操作人员对室外机100进行搬运的情况下能够供操作人员的手插入。第一把持部40l以使得突出部40l1的弯曲部分位于左侧面面板50l的最外表面侧的位置的方式安装于左侧面面板50l。此外,虽参照图15~图18对第一把持部40l的构造进行了说明,但第二把持部40r也形成为与第一把持部40l相同的构造。
以下,对室外机100的组装例进行说明。首先,操作人员对在框体50的内部设置的各种部件进行收纳,将第一把持部40l安装于左侧面面板50l,将第二把持部40r安装于右侧面面板50r,然后,对构成框体50的各种面板进行安装。而且,在室外机100被组装后的状态下,操作人员例如在对第一把持部40l以及第二把持部40r进行把持的状态下向上方抬起并搬运室外机100。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100是具备框体50的室外机100,该框体50在内部设置有送风机室20以及机械室10,所述室外机100具备:左侧面面板50l,其设置有第一开口部50l1,并构成框体50的送风机室20侧的侧面;以及第一把持部40l,其安装于左侧面面板50l,第一把持部40l在对框体50的侧视时位于比第一开口部50l1的开口缘靠内侧的位置,并位于比左侧面面板50l的外表面靠内表面侧的位置。因此,第一把持部40l位于比左侧面面板50l的外表面靠外侧的位置。因此,能够获得与以往相比外观美观性更优异的室外机100。
另外,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100是具备框体50的室外机100,该框体50在内部设置有送风机室20以及机械室10,所述室外机100具备:右侧面面板50r,其设置有第二开口部50r1,并构成框体50的机械室10侧的侧面;以及第二把持部40r,其安装于右侧面面板50r,第二把持部40r在对框体50的侧视时位于比第二开口部50r1的开口缘靠内侧的位置,并位于比右侧面面板50r的外表面靠内表面侧的位置。因此,第二把持部40r位于比右侧面面板50r的外表面靠外侧的位置。因此,能够获得与以往相比外观美观性更优异的室外机100。
另外,通过将左侧面面板50l的一部分折弯而形成第一开口部50l1,因此能够抑制左侧面面板50l的强度变差。而且,同样地,通过将右侧面面板50r的一部分折弯而形成第二开口部50r1,因此能够抑制右侧面面板50r的强度变差。
另外,第一把持部40l位于比左侧面面板50l的外表面靠内表面侧的位置,因此在第一把持部40l由树脂构成、且左侧面面板50l由薄金属板构成的情况下,能够降低第一把持部40l以及左侧面面板50l暴晒于日光下时仅使得第一把持部40l变色的可能性。因此,能够降低将室外机100设置于规定的设置场所并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使得第一把持部40l变色、进而导致室外机100的外观美观性受损的可能性。
而且,同样地,第二把持部40r位于比右侧面面板50r的外表面靠内表面侧的位置,因此在第二把持部40r由树脂构成、且右侧面面板50r由薄金属板构成的情况下,能够降低第二把持部40r以及右侧面面板50r暴晒于日光下时仅使得第二把持部40r变色的可能性。因此,能够降低将室外机100设置于规定的设置场所并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使得第二把持部40r变色、进而使得室外机100的外观美观性受损的可能性。
另外,第一把持部40l位于比左侧面面板50l的外表面靠内表面侧的位置,并且第二把持部40r位于比右侧面面板50r的外表面靠内表面侧的位置,因此在将室外机100设置于规定的设置场所的状态下,与以往相比,能够降低人体与第一把持部40l以及第二把持部40r接触的可能性。
另外,第一把持部40l位于比左侧面面板50l的外表面靠内表面侧的位置,并且第二把持部40r位于比右侧面面板50r的外表面靠内表面侧的位置,因此与以往相比,观察室外机100的使用者等不会感到压迫感。
附图标记说明:
1…分隔板;10…机械室;11…压缩机;12…电气元件箱;20…送风机室;21…室外热交换器;22…风扇;23…风扇马达;30…电源板;31…电源罩;40l…第一把持部;40l1…突出部;40l2…空洞部;40r…第二把持部;50…框体;50E…电源板开口部;50b…底面面板;50e…背面面板;50f…前表面面板;50l…左侧面面板;50l1…第一开口部;50r…右侧面面板;50r1…第二开口部;50t…顶面面板;100…室外机。

Claims (7)

1.一种室外机,其具备框体,该框体在内部设置有送风机室以及机械室,
所述室外机的特征在于,具备:
左侧面面板,其设置有第一开口部,并构成所述框体的送风机室侧的侧面;以及
第一把持部,其安装于所述左侧面面板,
所述第一把持部在对所述框体的侧视时位于比所述第一开口部的开口缘靠内侧的位置,并位于比所述左侧面面板的外表面靠内表面侧的位置。
2.一种室外机,其具备框体,该框体在内部设置有送风机室以及机械室,
所述室外机的特征在于,具备:
右侧面面板,其设置有第二开口部,并构成所述框体的机械室侧的侧面;以及
第二把持部,其安装于所述右侧面面板,
所述第二把持部在对所述框体的侧视时位于比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开口缘靠内侧的位置,并位于比所述右侧面面板的外表面靠内表面侧的位置。
3.一种室外机,其具备框体,该框体在内部设置有送风机室以及机械室,
所述室外机的特征在于,具备:
左侧面面板,其设置有第一开口部,并构成所述框体的送风机室侧的侧面;
右侧面面板,其设置有第二开口部,并构成所述框体的机械室侧的侧面;
第一把持部,其安装于所述左侧面面板;以及
第二把持部,其安装于所述右侧面面板,
所述第一把持部在对所述框体的侧视时位于比所述第一开口部的开口缘靠内侧的位置,并位于比所述左侧面面板的外表面靠内表面侧的位置,
所述第二把持部在对所述框体的侧视时位于比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开口缘靠内侧的位置,并位于比所述右侧面面板的外表面靠内表面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把持部设置于比所述第二把持部靠所述框体的上方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把持部设置于比所述第二把持部靠所述框体的后方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3~5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通过将所述左侧面面板的一部分在所述左侧面面板的厚度方向上折弯而设置所述第一开口部。
7.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通过将所述右侧面面板的一部分在所述右侧面面板的厚度方向上折弯而设置所述第二开口部。
CN201480084147.1A 2014-12-22 2014-12-22 室外机 Active CN1071105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4/083969 WO2016103331A1 (ja) 2014-12-22 2014-12-22 室外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0523A true CN107110523A (zh) 2017-08-29
CN107110523B CN107110523B (zh) 2019-12-03

Family

ID=5548120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84147.1A Active CN107110523B (zh) 2014-12-22 2014-12-22 室外机
CN201520811566.2U Active CN205090522U (zh) 2014-12-22 2015-10-19 室外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11566.2U Active CN205090522U (zh) 2014-12-22 2015-10-19 室外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336084A1 (zh)
EP (1) EP3059508B1 (zh)
JP (1) JP6359121B2 (zh)
CN (2) CN107110523B (zh)
WO (1) WO20161033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99138B1 (en) * 2016-08-10 2023-06-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outdoor unit
EP3623709B1 (en) * 2018-07-19 2022-08-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Out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KR102410776B1 (ko) * 2020-02-17 2022-06-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의 실외기 및 공기 조화기의 케이스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50240S (zh) * 1982-11-02 1988-08-10
JPH04187920A (ja) * 1990-11-21 1992-07-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JPH07301434A (ja) * 1994-05-06 1995-11-14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空調機の室外機
CN1217779A (zh) * 1997-02-18 1999-05-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分体式空调器的室外机
JP2008256265A (ja) * 2007-04-05 2008-10-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11208822A (ja) * 2010-03-29 2011-10-20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4681Y2 (ja) * 1979-11-20 1984-04-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室外ユニツト等の把手構造
JPS6333074Y2 (zh) * 1985-01-14 1988-09-05
JPS6291125U (zh) * 1985-11-26 1987-06-11
JPH06300314A (ja) * 1993-04-09 1994-10-2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JP2006284043A (ja) 2005-03-31 2006-10-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50240S (zh) * 1982-11-02 1988-08-10
JPH04187920A (ja) * 1990-11-21 1992-07-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JPH07301434A (ja) * 1994-05-06 1995-11-14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空調機の室外機
CN1217779A (zh) * 1997-02-18 1999-05-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分体式空调器的室外机
JP2008256265A (ja) * 2007-04-05 2008-10-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11208822A (ja) * 2010-03-29 2011-10-20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59508B1 (en) 2018-10-24
JPWO2016103331A1 (ja) 2017-04-27
JP6359121B2 (ja) 2018-07-18
EP3059508A1 (en) 2016-08-24
CN205090522U (zh) 2016-03-16
WO2016103331A1 (ja) 2016-06-30
US20170336084A1 (en) 2017-11-23
CN107110523B (zh) 2019-12-03
EP3059508A4 (en) 2017-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10523A (zh) 室外机
US20200166223A1 (en)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WO2014178166A1 (ja) 化粧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CN104955312A (zh) 具热阻绝效果的电子装置
WO2014091800A1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104764086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JP6164013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7208908B (zh) 室外机
AU2014355759B2 (en) Indoor unit
JP5471783B2 (ja) 空気調和機室外機
JP6451516B2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JP2017129337A (ja) 空気調和機
CN107110522A (zh) 室外机
CN105299766B (zh) 空调室内机
WO2015189993A1 (ja) 空気調和機
EP3521726A1 (en)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CN103162501A (zh) 具有提供了更高安全性和能效的后面板的制冷装置
CN204202121U (zh) 空调器
CN211039093U (zh) 一种冷暖风扇
CN220958657U (zh) 取暖设备及空调器
CN20818655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0112549U (zh) 一种有源功放模块用的散热组件
CN205481644U (zh) 空调器
JP5312433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17129336A (ja) 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