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58657U - 取暖设备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取暖设备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58657U
CN220958657U CN202322673050.3U CN202322673050U CN220958657U CN 220958657 U CN220958657 U CN 220958657U CN 202322673050 U CN202322673050 U CN 202322673050U CN 220958657 U CN220958657 U CN 2209586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air
housing
heating
in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7305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小峰
康勇
沈业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Melkat Intelligent Kitchen And Bathroo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Melkat Intelligent Kitchen And Bathroo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Melkat Intelligent Kitchen And Bathroom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Melkat Intelligent Kitchen And Bathroo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7305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586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586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586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暖设备及空调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暖设备用于室内吊顶,该取暖设备包括壳体,壳体具有通风腔;通风腔具有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进风口位于室内吊顶上方,壳体面向室内吊顶下方的一侧具有出风面,第一出风口位于出风面;第一出风口沿出风面的边缘延伸,且第一出风口至少部分环绕出风面设置,从而最大限度的利用壳体的轮廓结构,扩大了出风口的覆盖范围,提高了出风效率。

Description

取暖设备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取暖设备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条件不断改善,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空调、换气扇、暖风机等电器设备已经越来越普及,功能也越来越多。
相关技术中,室内暖风机一般安装在吊顶上,并向吊顶下方空间吹入热风,以调节室内温度,暖风机通常包括箱体和面板,箱体通过吊装的方式设置在吊顶上方,面板与吊顶配合,保证吊顶下方外观的完整性,面板中间设有出风口,箱体内的暖风气流可以从出风口吹向吊顶下方。
然而,目前的暖风机的出风口的出风范围较小以及出风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取暖设备及空调器,以解决目前的暖风机的出风口的出风范围较小以及出风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取暖设备,该取暖设备用于室内吊顶,取暖设备包括壳体,壳体具有通风腔;通风腔具有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
其中,进风口位于室内吊顶上方,壳体面向室内吊顶下方的一侧具有出风面,第一出风口位于出风面;第一出风口沿出风面的边缘延伸,且第一出风口至少部分环绕出风面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设备通过对出风面上的出风口的结构和位置设计,出风口位于出风面的边缘,最大限度的利用壳体的轮廓结构,扩大了出风口的覆盖范围,提高了出风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可以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第二壳体位于第一壳体面向室内吊顶下方的一侧;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围设形成通风腔。
如此设置,使得吊顶下方露出的壳体部分具有较为完整的轮廓形状,提高了壳体装配的便利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具有向室内吊顶下方弯折的第一壳壁,第二壳体具有向室内吊顶下方弯折的第二壳壁,第一壳壁与第二壳壁间隔设置,且围设形成第一出风口。
如此设置,可以在气流流出通风腔时起到引导作用,提高气流流通的顺畅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取暖设备还包括加热模块,加热模块设置在通风腔内,进风口设置于第一壳体,加热模块与进风口相对,且加热模块至少部分覆盖进风口。
如此设置,可以提高气流在进入通风腔时的加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沿自身延伸方向的宽度相等。
如此设置,可以提高出风口的出风的均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的宽度尺寸大于或等于3mm,且小于或等于30mm。
如此设置,可以将出风的风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从而提高出风效率,降低风噪。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面可以为圆形,第一出风口可以为圆弧形;第一出风口的圆弧角度大于或等于30°,且小于或等于360°。
如此设置,可以实现圆环形出风效果,增大第一出风口的覆盖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取暖设备还可以包括显示模块,显示模块连接于壳体的边缘,且显示模块相对于出风面向室内吊顶的下方凸出;第一出风口的两端分别位于显示模块的相对两侧。
如此设置,可以充分利用壳体下方边缘地空间,保证显示模块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的同时,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块和进风口位于壳体的同一侧。
如此设置,可以使得出风口的位置可以尽量顺应进风口的进风方向,提高气流流通的顺畅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绕设于第二出风口的周侧。
如此设置,可以通过多个出风口同时出风,提高出风效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主机和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取暖设备,主机与取暖设备的进风口连通,主机被配置为向取暖设备吹入气流。
如此设置,空调器既可以实现暖风和新风功能,也可以实现冷风的功能。
本申请提供一种取暖设备及空调器,取暖设备用于室内吊顶,该取暖设备包括壳体,壳体具有通风腔;通风腔具有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进风口位于室内吊顶上方,壳体面向室内吊顶下方的一侧具有出风面,第一出风口位于出风面;第一出风口沿出风面的边缘延伸,且第一出风口至少部分环绕出风面设置,从而最大限度的利用壳体的轮廓结构,扩大了出风口的覆盖范围,提高了出风效率。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申请提供的取暖设备及空调器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设备的侧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设备的底部示意图一;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设备的底部示意图二;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设备的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取暖设备;
100-壳体;101-通风腔;102-出风面;103-进风口;104-第一出风口;105-第二出风口;110-第一壳体;111-第一壳壁;120-第二壳体;121-第二壳壁;
200-加热模块;
300-显示模块;
400-室内吊顶;
500-主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空调、换气扇、暖风机等电器设备已经越来越普及,功能也越来越多。以暖风机为例,室内暖风机一般安装在吊顶上,并向吊顶下方空间吹入热风,以调节室内温度,暖风机通常包括箱体和面板,箱体通过吊装的方式设置在吊顶上方,面板与吊顶配合,保证吊顶下方外观的完整性,面板中间设有出风口,箱体内的暖风气流可以从出风口吹向吊顶下方。然而,目前的暖风机的出风口的出风范围较小以及出风效率较低,无法做到两者兼顾。
鉴于以上问题,本申请提供的取暖设备中,通过对取暖设备的出风结构的设计,充分利用取暖设备的轮廓结构,使得取暖设备在安装至室内吊顶后,朝向吊顶下方的出风口在具有较大出风覆盖范围的同时,可以具有较高的出风效率。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设备的应用场景进行示例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设备可以应用于家庭的卫生间、客厅、厨房等空间,也可以应用于教室、办公场所、商场等其他室内空间,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取暖设备可以安装于室内的吊顶,以悬吊的方式与吊板配合安装,该取暖设备具有的功能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暖风、新风或者同时进行暖风以及新风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设备的侧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设备的底部示意图一,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设备的底部示意图二,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设备的剖视图。
如图1至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取暖设备10,该取暖设备10用于室内吊顶400,取暖设备10包括壳体100和加热模块200,壳体100具有通风腔101,加热模块200设置于通风腔101内,通风腔101具有进风口103和第一出风口104。
其中,进风口103位于室内吊顶400上方,壳体100面向室内吊顶400下方的一侧具有出风面102,第一出风口104位于出风面102,气流可以从进风口103进入通风腔101内,并且气流在流经通风腔101时可以由加热模块200进行加热,加热升温后的气流从第一出风口104流出至室内吊顶400的下方,从而实现对室内空间的暖风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104沿出风面102的边缘延伸,且第一出风口104至少部分环绕出风面102设置,第一出风口104所形成的出风区域至少部分环绕出风面102。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取暖设备10安装在室内吊顶400上,取暖设备10朝向室内吊顶400的下方空间的外露尺寸可以近似为出风面102的尺寸,因此,第一出风口104在室内吊顶400外露时,第一出风口104可以近似为环绕取暖设备10的整个外壳轮廓设置。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扩大第一出风口104中所吹出的暖风可以覆盖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设备10中,通过对出风面102上的第一出风口104的结构和位置设计,出风口位于出风面102的边缘,最大限度的利用壳体100的轮廓结构,扩大了出风口的覆盖范围,提高了出风效率。
此外,取暖设备10可以具备暖风和新风等多种功能,进风口103可以通过管道与室内空间或者室外空间连通,当气流流经通风腔101时,如果加热模块200处于工作状态,则与室内空间连通,取暖设备10则处出暖风模式,向室内吊顶400的下方空间吹入热气流,而如果加热模块200未处于工作状态,则与室外空间连通,取暖设备10则处于新风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暖设备10既可以用于建筑物等固定室内空间中,也可以应用于房车、轮船等移动工具的室内空间中,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下面首先对壳体100的具体结构,以及第一出风口104的具体设置方式进行过详细说明。
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可以包括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连接,第二壳体120位于第一壳体110面向室内吊顶400下方的一侧,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围设形成通风腔101,从而使得吊顶下方露出的壳体100部分具有较为完整的轮廓形状,提高了壳体100装配的便利性。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可以通过上下盖合连接的方式进行装配,且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的主体结构之间具有间距,从而通过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两者之间的间距形成通风腔101。
示例性的,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之间可以通过螺栓、螺钉等紧固件进行连接固定,或者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之间可以通过卡扣进行固定,亦或者,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之间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具有向室内吊顶400下方弯折的第一壳壁111,第二壳体120具有向室内吊顶400下方弯折的第二壳壁121,第一壳壁111与第二壳壁121间隔设置,且围设形成第一出风口104。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壳壁111和第二壳壁121可以分别是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边缘的环形结构,其中,第一壳壁111可以形成第一出风口104的外壁,而第二壳壁121则可以形成第一出风口104的内壁。第一壳壁111在向吊顶下方弯折时,第一壳壁111可以与第一壳体110的主体结构之间圆弧过渡,相应的,第二壳壁121在向吊顶下方弯折时,第二壳壁121可以与第二壳体120的主体结构之间圆弧过渡,从而可以在气流流出通风腔101时起到引导作用,提高气流流通的顺畅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壳体110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二壳体120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的材质均可以为塑料或者铝、铁、铜等金属及合金材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风口103可以设置于第一壳体110,加热模块200与进风口103相对,且加热模块200至少部分覆盖进风口103,从而可以提高气流在进入通风腔101时的加热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进风口103可以在第一壳体110加工成型的同时形成,进风口103的进风方向可以为水平方向,即进风口103朝向壳体100的侧方。当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取暖设备10安装至室内吊顶400上时,进风口103可以与壳体100侧方的进风管道连接,这样,进风管道可以沿水平方向延伸,水平设置的进风管道可以充分利用吊顶上方的空间,即使在吊顶上方高度较窄的情况下也可以较为轻松地安装取暖设备10和对应的进风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104沿自身延伸方向的宽度相等,可以提高出风口的出风的均匀性。
其中,在出风面102的轮廓边缘,第一出风口104延伸方向的不同位置均可以在出风时有气流流出,以保证取暖设备10在工作过程中暖风或新风气流具有足够大的覆盖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104的宽度尺寸大于或等于3mm,且小于或等于30mm。这样,可以将出风的风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从而提高出风效率,降低风噪。
示例性的,第一出风口104可以采用的宽度尺寸包括但不限于3mm、4mm、6mm、10mm、12mm、13mm、14mm、15mm、20mm、25mm、29mm、30mm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面102可以为圆形,第一出风口104可以为圆弧形;第一出风口104的圆弧角度大于或等于30°,且小于或等于360°,这样,可以实现圆环形出风效果,增大第一出风口104的覆盖区域。
示例性的,第一出风口104的圆弧角度可以为360°,第一出风口104可以为圆环形出风结构,或者,第一出风口104的圆弧角度可以小于360°,第一出风口104为弧形出风结构。第一出风口104的出风弧形角度可以包括但不限于30°、45°、60°、90°、120°、150°、180°、210°、270°、300°、360°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出风口104的形状轮廓与出风面102的形状轮廓相匹配,而出风面102的形状轮廓可以与取暖设备10在竖直方向的投影的轮廓相匹配,以保证第一出风口104具有更大的出风覆盖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取暖设备10还可以包括显示模块300,显示模块300连接于壳体100的边缘,且显示模块300相对于出风面102向室内吊顶400的下方凸出,第一出风口104的两端分别位于显示模块300的相对两侧。
可以理解的是,显示模块300用于显示取暖设备10的工作状态、室内空间的温度信息、出风的风速等信息,显示模块300设置在出风面102的边缘,既便于下方的操作人员进行观察,同时便于显示模块300进行安装,从而可以充分利用壳体100下方边缘地空间,保证显示模块300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的同时,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
示例性的,显示模块300和进风口103位于壳体100的同一侧,可以使得出风口的位置可以尽量顺应进风口103的进风方向,提高气流流通的顺畅性。由于气流从进风口103流入后,第一出风口104远离进风口103的一侧的风场更强,这样,可以提高出风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取暖设备1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可以设置在壳体100内部,控制器可以与加热模块200以及显示模块300电连接,并对加热模块200以及显示模块300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示例性的,控制器上可以设置有无线通讯模块,包括但不限于wifi功能、蓝牙功能等,并且控制器可以与外部的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通讯,以便于用户远程对取暖设备10进行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120上,第二壳体120的下方可以设置容纳腔,控制器位于该容纳腔内,此外,壳体100还可以包括盖板,盖板可以盖设在第二壳体120面向吊顶下方空间的一侧,从而盖板可以遮挡第二壳体120下方的容纳腔,对控制器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保证取暖设备10的外观的美观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取暖设备10设置出风面102的一侧除了可以设置第一出风口104,还可以设置其他出风口,出风口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多个出风口均与通风腔101连通,本申请实施例对出风口的具体设置数量,以及出风面102积的大小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面102上可以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口105,第一出风口104绕设于第二出风口105的周侧,从而可以通过多个出风口同时出风,提高出风效率。
示例性的,第二出风口105可以设置在出风面102的中间位置,第二出风口105的形状可以为圆形、环形、方向等,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二出风口105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取暖设备10向室内吊顶400的下方空间吹出气流时,第一出风口104和第二出风口105可以同时吹出气流,或者,第一出风口104和第二出风口105可以择一吹出气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7,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主机500和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取暖设备10,主机500与取暖设备10的进风口连通,主机500被配置为向取暖设备10吹入气流。
其中,主机500可以设置在室内吊顶400上方,取暖设备10可以作为空调器在室内吊顶400上的出风结构,两者通过室内吊顶400上方的管道连通。主机500内可以设置有压缩机、冷媒管路、风机等部件,通过主机500可以向取暖设备10吹入冷风,此时取暖设备10中的加热模块不工作,从而通过取暖设备10向室内吊顶400下方吹入冷风,实现制冷功能。当空调器实现新风功能时,可以通过主机500向取暖设备10内吹入室外的可空气。当空调器实现取暖功能时,可以通过主机500向取暖设备10吹入正常的室内气流,由取暖设备10进行加热。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上述取暖设备10的全部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提供一种取暖设备10及空调器,取暖设备10用于室内吊顶400,该取暖设备10包括壳体100和加热模块200,壳体100具有通风腔101,加热模块200设置于通风腔101内;通风腔101具有进风口103和第一出风口104,进风口103位于室内吊顶400上方,壳体100面向室内吊顶400下方的一侧具有出风面102,第一出风口104位于出风面102;第一出风口104沿出风面102的边缘延伸,且第一出风口104至少部分环绕出风面102设置,从而最大限度的利用壳体100的轮廓结构,扩大了出风口的覆盖范围,提高了出风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室内吊顶,所述取暖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通风腔;所述通风腔具有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
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室内吊顶上方,所述壳体面向所述室内吊顶下方的一侧具有出风面,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出风面;所述第一出风口沿所述出风面的边缘延伸,且所述第一出风口至少部分环绕所述出风面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面向所述室内吊顶下方的一侧;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围设形成所述通风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具有向所述室内吊顶下方弯折的第一壳壁,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向所述室内吊顶下方弯折的第二壳壁,所述第一壳壁与所述第二壳壁间隔设置,且围设形成所述第一出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设置于所述通风腔内,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加热模块与所述进风口相对,且所述加热模块至少部分覆盖所述进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沿自身延伸方向的宽度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宽度尺寸大于或等于3mm,且小于或等于30mm。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面为圆形,所述第一出风口为圆弧形;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圆弧角度大于或等于30°,且小于或等于360°。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连接于所述壳体的边缘,且所述显示模块相对于出风面向所述室内吊顶的下方凸出;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显示模块的相对两侧;
所述显示模块和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绕设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周侧。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取暖设备,所述主机与所述取暖设备的进风口连通,所述主机被配置为向所述取暖设备吹入气流。
CN202322673050.3U 2023-09-28 2023-09-28 取暖设备及空调器 Active CN2209586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73050.3U CN220958657U (zh) 2023-09-28 2023-09-28 取暖设备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73050.3U CN220958657U (zh) 2023-09-28 2023-09-28 取暖设备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58657U true CN220958657U (zh) 2024-05-14

Family

ID=91008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73050.3U Active CN220958657U (zh) 2023-09-28 2023-09-28 取暖设备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586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19969B1 (en) Air conditioner
JP2004286235A (ja) 壁掛け型空気調和装置
WO2018196412A1 (zh) 空调器
CN101726080B (zh) 空调
JP2590260B2 (ja) 空気調和機及び空気調和方法
CN220958657U (zh) 取暖设备及空调器
CN108731219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20958655U (zh) 取暖设备及空调器
CN113959009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20958658U (zh) 取暖设备及空调器
CN21111968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1781471U (zh) 一种室内机
CN221035936U (zh) 取暖设备及空调器
CN210241782U (zh) 移动空调器
CN209944529U (zh) 空调器
CN220958631U (zh) 取暖设备及空调器
CN220958654U (zh) 取暖设备及空调器
CN220958656U (zh) 取暖设备及空调器
CN111140934A (zh) 一种厨房用冷空调设备
CN220958629U (zh) 取暖设备及空调器
CN219454057U (zh) 取暖设备
JPH04225736A (ja) 空気調和機
CN219713456U (zh) 取暖设备
CN218913231U (zh) 吊顶电器
CN217876136U (zh) 柜装空调器和柜子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