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07316A - 冲击工具以及冲击工具用主轴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冲击工具以及冲击工具用主轴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07316A
CN107107316A CN201580059102.3A CN201580059102A CN107107316A CN 107107316 A CN107107316 A CN 107107316A CN 201580059102 A CN201580059102 A CN 201580059102A CN 107107316 A CN107107316 A CN 1071073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shaft
planet carrier
hole
percussion tool
minor di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5910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浦野信
浦野信一
铃木康之
远藤规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1073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73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1/00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1/00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 B25B21/02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with means for imparting impact to screwdriver blade or nut sock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击工具以及冲击工具用主轴的制造方法,其即使采用一体具有行星架部的主轴,也能够容易进行加工,抑制成本上升。冲击扳手(1)具有:无刷电机(8);主轴(63),其通过无刷电机(8)的驱动而旋转,且一体具有行星架部(64),行星齿轮(65)的支承销(80)通过其轴向上的前后两端被该行星架部(64)保持;和打击机构(10),其能够随着主轴(63)的旋转将旋转打击力赋予给砧座(4),主轴(63)被以行星架部(64)上的行星齿轮(65)的收装空间为分界分割为前主轴(66)、后主轴(67)和接合销(68)这3部分,且通过将各零部件彼此接合而形成。

Description

冲击工具以及冲击工具用主轴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冲击起子和冲击扳手等冲击工具以及制造该冲击工具用主轴的方法。
背景技术
冲击起子等冲击工具构成为:具有随着电机的驱动而旋转的主轴、以及包括与主轴凸轮连接的锤和对锤施力的螺旋弹簧的打击机构,并且使锤和作为最终输出轴的砧座(anvil)卡合,当砧座的扭矩增加时,能够通过打击机构将主轴的旋转转换成锤的间歇性的旋转打击力(冲击)而赋予给砧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此处所使用的主轴已知为如下一种主轴,其一体具有用前后的圆板两侧支承多个行星齿轮的支承轴的行星架部,并在行星齿轮的中心与电机的旋转轴啮合,从而与旋转轴同轴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4-167926号
发明内容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的冲击工具中,由于行星架部一体形成于主轴,因此,在行星架部,不仅留有前后的圆板部的连接部分,而且需要对行星齿轮的收装空间进行切削加工,费时费力,从而导致成本上升。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击工具以及冲击工具用主轴的制造方法,该冲击工具即使采用一体具有行星架部的主轴,也能够容易进行加工且能够抑制成本上升。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为:一种冲击工具,包括:电机;主轴,其通过电机的驱动而旋转,且一体具有行星架部,行星齿轮的支承轴通过其轴向上的前后两端被该行星架部保持;和打击机构,其能够随着主轴的旋转将旋转打击力赋予给最终输出轴,主轴被以行星架部上的行星齿轮的收装空间为分界在轴向前后至少分割为2个零部件,且通过将各零部件彼此接合而形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为:在技术方案1的结构中,主轴被分割为前主轴、后主轴和接合部件这3个零部件,其中,前主轴一体具有用于保持支承轴的前端的前行星架板;后主轴一体具有用于保持支承轴的后端的后行星架板;接合部件用于接合前行星架板和后行星架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为:在技术方案2的结构中,接合部件是在两端具有分别以同轴的方式突出设置的小径部的两级直径的接合销,将前侧的小径部插入设置在前行星架板的前贯通孔并与之接合,将后侧的小径部插入设置在后行星架板的后贯通孔并与之接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为:在技术方案3的结构中,通过钎焊将前侧的小径部与前贯通孔接合,在前行星架板的后表面,于前贯通孔的位置处以与之同心的方式形成有钎焊用的圆形凹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为:在技术方案3或4的结构中,通过钎焊将后侧的小径部与后贯通孔接合,在后行星架板的后表面,于后贯通孔的开口处,以向后方扩展的形状形成有钎焊用的锥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为:在技术方案3的结构中,通过将各小径部压入各贯通孔,使前侧的小径部与前贯通孔接合、后侧的小径部与后贯通孔接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为:一种冲击工具用主轴的制造方法,该冲击工具用主轴一体具有行星架部,行星齿轮的支承轴通过其轴向上的前后两端被该行星架部保持,以行星架部上的行星齿轮的收装空间为分界将主轴在轴向前后至少分割为2个零部件,并分别制作各零部件,将制作好的各零部件彼此接合来进行组装。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为:在技术方案7的结构中,在各零部件接合后,对支承轴的支承孔进行加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和7,通过行星齿轮的收装空间将主轴至少分割为2个零部件,通过使各零部件彼此接合来形成主轴,因此,即使是一体具有行星架部的主轴,也可容易进行加工,能够抑制成本上升。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能够获得技术方案1的效果,除此之外,由于将主轴分割为前主轴、后主轴和接合部件这3个零部件,因此,能够得到易加工的零部件形式。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能够获得技术方案7的效果,除此之外,由于在各零部件接合后,对支承轴的支承孔进行加工,因此,能够确保支承孔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冲击扳手的纵剖视图。
图2是主体部分的放大纵剖视图。
图3是从后方观察定子时的立体图。
图4是主轴的说明图,其中,(A)是后视图,(B)是纵剖视图,(C)是A部的放大图。
图5是前主轴的说明图,其中,(A)是立体图,(B)是后视图,(C)是纵剖视图。
图6是后主轴的说明图,其中,(A)是立体图,(B)是后视图,(C)是纵剖视图。
图7是接合销的说明图,其中,(A)是立体图,(B)是侧视图。
图8是主轴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其中,(A)是后视图,(B)是纵剖视图,(C)是A部的放大图。
图9是前主轴的说明图,其中,(A)是后视图,(B)是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作为冲击工具的一个例子的冲击扳手的纵剖视图。该冲击扳手1具有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主体2上朝下形成把手3的T字形,作为最终输出轴的砧座4从主体2的顶端突出,在设置于把手3的下端的安装部5上安装有作为电源的电池组6。
主体2的壳体由合成树脂制的主体外壳7和金属制的锤收装壳9构成,其中,在主体外壳7的收装无刷电机8的后方部分延伸设置有把手3;锤收装壳9组装在主体外壳7的前方,用于收装打击机构10。主体外壳7通过由左右方向上的螺钉11、11…将左右一对的半壳7a、7b组装在一起而形成。
在主体外壳7内,于锤收装壳9的后方保持有与锤收装壳9的后端嵌合的金属制的齿轮外壳12。此处,在使设置于齿轮外壳12的外周的突筋13夹持在主体外壳7与锤收装壳9之间的状态下,从后方拧入未图示的螺栓,由此使主体外壳7、齿轮外壳12和锤收装壳9形成一体。这样,通过将螺栓拧入金属制的锤收装壳9,由此使主体外壳7、锤收装壳9和齿轮外壳12牢固地连接,耐久性也得到了提高。另外,由于主体外壳7由半壳7a、7b形成,因此,能够容易进行配线。
在把手3的上部设置有使扳机15向前方突出的开关14和电机的正反切换按钮16,另一方面,在下方的安装部5收装有控制电路基板17,其中,控制电路基板17保持在碟状的盒体18,并搭载了用于控制无刷电机8的开关元件和微处理器等。在控制电路基板17设置有开关面板19,其中,开关面板19具有打击力的切换按钮和电池的剩余容量显示灯等,该开关面板19经由设置于安装部5的前部的窗口20露出。通过将形成安装部5的左右的半壳5a、5b与突出设置于把手3的下端的连接部21组装并由螺钉22、22固定,由此使把手3的下部和安装部5连接。在连接部21与安装部5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23,其能够缓和由把手3向安装部5传递的冲击或者振动。电池组6为通过相对于安装部5从前方滑动而以导轨彼此嵌合的方式与该安装部5连接的结构,电池组6与安装部5连接,并且使安装于安装部5的接线盒24的端子板与电池组5一侧的端子电连接。
又如图2所示,收装于主体外壳7的后部的无刷电机8是由定子25和位于其内侧的转子26构成的内转子型电机。定子25具有筒状的定子铁芯27、前绝缘体28、后绝缘体29和6个线圈30、30…,其中,筒状的定子铁芯27由多个叠层钢板形成;前绝缘体28和后绝缘体29分别设置在定子铁芯27的轴向前后的端面;6个线圈30、30…经由前后绝缘体28、29卷绕在定子铁芯27上。在后绝缘体29上安装有传感器电路基板31和短路部件32。
后绝缘体29是直径与定子铁芯27的直径相同的环状的一体成形件,如图3所示,在后绝缘体29的后表面,突出设置有6组后述的热压焊端子38的保持部33、33…。该保持部33将具有槽的一对突起34、34以槽彼此相向的方式隔开规定间隔配置,在各保持部33、33之间突出设置有未图示的螺纹凸起。
另外,在后绝缘体29的左右侧部分别形成有一对凹部35、35,并且,在隔着凹部35、35的上下侧分别形成有一对三角形的第1切口部36、36。再者,在后绝缘体29的上部中央形成有四边形的第2切口部37。
并且,在后绝缘体29的各保持部33保持有热压焊端子38。该热压焊端子38通过将带状的金属件折成两折而形成,在其一端部的中间部位形成有折弯成凸状的折弯部40。据此,在将各热压焊端子38的折弯侧插入保持部33且使两侧缘分别嵌合在突起34、34的槽部时,各热压焊端子38在同心圆上以折弯部40朝向外侧、另一端部39朝向内侧的姿势保持与后绝缘体29的轴向平行。
线圈30由一根卷线依次向定子铁芯27的各齿卷绕而成,连接在线圈30、30之间的各卷线30a在保持部33的外侧环绕,被热压焊端子38的折弯部40夹持,据此使线圈30与各热压焊端子38电连接。
传感器电路基板31上搭载了3个旋转检测元件(省略图示),该3个旋转检测元件用于检测设置于转子26的永久磁铁54的位置,并输出旋转检测信号,传感器电路基板31呈具有能够使其收装在保持部33的内侧的外径的环(doughnut)状,在传感器电路基板31的外周延伸设置有4个突起41、41…,该4个突起41、41…具有与后绝缘体29的螺纹凸起相对应的通孔,通过使螺纹凸起贯穿各突起41的通孔,由此使传感器电路基板31被定位在后绝缘体29的后表面。旋转检测元件的信号线42被从传感器电路基板31的下部拉出。
短路部件32由树脂制成,呈环状,其直径大致与传感器电路基板31的直径相同,在短路部件32的外周,一体突出设置有能够使后绝缘体29的各螺纹凸起从后方与之嵌合的4个凸起43、43…。另外,通过使圆弧状的板金部件44、圆弧状的板金部件45和圆弧状的板金部件46以彼此不接触且在同心圆上交叠的状态以嵌入成形的方式形成短路部件32,其中,圆弧状的板金部件44具有在对角线位置上突出的一对短路片44A、44A;圆弧状的板金部件45同样具有在对角线位置上突出的一对短路片45A、45A;圆弧状的板金部件46同样具有在对角线位置上突出的一对短路片46A、46A。短路片44A、45A、46A从短路部件44~46呈放射状突出,且与各热压焊端子38相对应,在短路片44A、45A、46A的顶端,分别形成有热压焊端子38的另一端部39能够插入的插口47。在各板金部件44~46上焊接有U相、V相、W相的各电源线48、48…。
在将该短路部件32从传感器电路基板31的后方与该传感器电路基板31重叠以使后绝缘体29的螺纹凸起插入凸起43,并由螺钉49、49…固定时,各热压焊端子38的另一端部39分别插入所对应的短路片44A~46A的插口47。如果在这种状态下对热压焊端子38和短路片44A~46A进行焊接的话,呈中心对称的各热压焊端子38、38分别因板金部件44~46而发生短路。即,与位于依次向定子铁芯27卷绕的线圈30、30之间的卷线30a电连接的热压焊端子38在对角线位置上通过3个板金部件44~46电连接,形成所谓的多线并列卷绕的三角形连接。
此处,由于传感器电路基板31和短路部件32收装在热压焊端子38的高度尺寸范围内,因而,即使采用短路部件32等,也能够使无刷电机8的整体长度被抑制在最小限度。再者,由于除信号线42和电源线48以外的所有部件均收装在定子铁芯27的外径范围内,因而不会导致产品的外径变大,使结构变的紧凑。
像这样组装的定子25通过外周被支承突筋50、50保持,并且突出设置于半壳7a、7b的内表面的未图示的突起分别嵌合在形成于后绝缘体29的侧表面的凹部35,而以在轴向和周向上被定位的状态被收装,其中,支承突筋50、50在周向上分别向主体外壳7的半壳7a、7b的内表面突出设置。另外,第1切口部36和第2切口部37在收装于在圆锯等中使用的筒形外壳的情况下与设置于筒形外壳的突筋嵌合,而能够被用于定位。此处,在前绝缘体28的外周也形成有用于定位的凹部51。
另一方面,转子26具有转轴52、转子铁芯53和4个板状的永久磁铁(烧结磁铁)54、54…,其中,转轴52位于转子26的轴心;转子铁芯53大致呈圆筒状,配置在转轴52的周围,通过叠层多个钢板而形成;4个板状的永久磁铁(烧结磁铁)54、54…固定在转子铁芯53的内部。该永久磁铁54插入通孔55,并通过粘结剂和/或者压入方式被固定在贯通孔55内,其中,贯通孔55以在转子铁芯53的横截面上分别位于以转轴52为中心的正方形的四个边的方式形成。
转轴52的后端被保持于主体外壳7的后部的轴承56支承,前端被保持于齿轮外壳12的轴承57支承,形成有小齿轮58的前端向齿轮外壳12的前方突出。在转轴52上的位于轴承57后方的部位安装有离心风扇59。60、60…是在离心风扇59的位置处形成于主体外壳7的左右侧表面的排气口,进气口设置在主体外壳7的后表面(未图示)。
再者,在转子26上,于转子铁芯53与离心风扇59之间设置有前止挡部件61。该前止挡部件61是由黄铜制成且具有与转子铁芯53相同的外径的圆板,其以与转子铁芯53同轴的方式固定在转轴52。另一方面,在转子铁芯53与后侧的轴承56之间,于传感器电路基板31的内侧设置有后止挡部件62。该后止挡部件62是由黄铜制成且具有比转子铁芯53小的外径的圆板,其以与转子铁芯53同轴且在与转子铁芯53之间隔开间隙的状态固定在转轴52。其中,后止挡部件62的外径大于由4个永久磁铁54围成的内侧圆的直径,后止挡部件62位于各永久磁铁54的后方。
并且,在由锤收装壳9和齿轮外壳12围成的空间内收装有主轴63和打击机构10。首先,主轴63在后部一体具有用于保持3个行星齿轮65、65…的行星架部64,但是,如图4所示,主轴63在行星架64上的行星齿轮65的收装空间内被前后分割成前主轴66和后主轴67,其通过由作为接合部件的3个接合销68、68…将前主轴66和后主轴67接合而形成。
首先,又如图5所示,前主轴66呈后端具有圆盘状的前行星架板69、前端突出设置有小径的插入部70的轴状,在前主轴66的轴心形成有向后方开口的有底孔71,在前主轴66的前部外周面形成有一对V字状的凸轮槽72、72。在前行星架板69的靠外周的位置,于同心圆上沿周向等间隔形成有3个前贯通孔73、73…,在前行星架板69的后表面,于各前贯通孔73的位置处,以与前贯通孔73同心的方式凹设有用于接合销68的钎焊(brazing)的圆形凹部74。在形成有前行星架板69的前主轴66的根部形成有厚壁的台阶部75。前贯通孔73在台阶部75的外侧开口。
又如图6所示,后主轴67呈前端形成有圆盘状的后行星架板76的筒状,在后行星架板76的靠外周的位置形成有与前行星架板69的前贯通孔73直径相同的3个后贯通孔77、77…,该3个后贯通孔77、77…在与前贯通孔73大小相同的同心圆上沿周向等间隔形成。在后行星架板76的后表面,于各后贯通孔77的开口旁,以向后方扩开的形状形成有用于接合销68的钎焊的锥部78。
接合销68是直径比设置在前行星架板69的圆形凹部74的直径小的轴体,如图7所示,接合销68具有在两端以同轴的方式分别突出设置有小径部79、79的两级直径。该小径部79具有能够插入前后行星架板69、76的前后贯通孔73、77的直径。
该主轴63的制造如下进行。
在分别各自加工好前主轴66、后主轴67和接合销68后,将各接合销68的前侧的小径部79插入前行星架板69的前贯通孔73,将各接合销68的后侧的小径部79插入后行星架板76的后贯通孔77,由此将前主轴66和后主轴67暂时接合。接着,在前行星架板69的后表面,将钎料(例如铜钎料)放入接合销68周围的圆形凹部74内并将其熔化,对前行星架板69和接合销68进行钎焊,并且,在后行星架板76的后表面,将钎料放入后贯通孔77的锥部78并将其熔化,对后行星架板76和小径部79进行钎焊。于是,前主轴66的前行星架板69和后主轴67的后行星架板76通过3个接合销68接合成一体。
接着,如图4所示,在前行星架板69和后行星架板76上,于前后贯通孔73、77的内侧与前主轴66的台阶部75重叠的同心圆上,且在周向上前后贯通孔73、77之间的位置,从后行星架板76的后方分别穿设用于插入支承作为支承轴的支承销80的支承孔81、81…,其中,支承销80贯穿3个行星齿轮65。在像这样将前主轴66和后主轴67接合之后对支承孔81进行加工,因此,能够确保支承孔81的精度。
最后,在使行星齿轮65位于前行星架板69与后行星架板76之间的状态下,使支承销80从后行星架板69的后方按照后侧的支承孔81、行星齿轮65和前侧的支承孔81的顺序贯穿时,能够得到在行星架部64以两侧支承的状态支承行星齿轮65的主轴63。
在锤收装壳9内,主轴63的后主轴67的后端被保持于齿轮外壳12的轴承82支承,在该后主轴67的后端的前方,行星齿轮65与保持于齿轮外壳12的内啮合齿轮83啮合。并且,主轴63的前端的插入部70以同轴的方式插入设置于砧座4的轴心的插入孔84,因此,主轴63以能够与转轴52同轴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该状态下,转轴52的小齿轮58从后方插入有底孔71,并在3个行星齿轮65的中心与各行星齿轮65啮合。
打击机构10由锤85、滚珠86、86和螺旋弹簧87构成,其中,锤85安装在主轴63的前部外侧;滚珠86、86设置于该锤85与主轴63之间;螺旋弹簧87向前方对锤85施力。锤85在前表面具有未图示的一对爪,且能够在旋转方向上与设置于砧座4的后端的一对臂88、88卡合,在锤85的前端内周形成有一对中央向后方突出的山形槽89、89,在锤85的后表面,以同轴方式形成有环形槽90。滚珠86、86跨越嵌合在主轴63的凸轮槽72与锤85的山形槽89之间,使主轴63和锤85在旋转方向上形成一体,但是,容许锤85在滚珠86相对于凸轮槽72的滚动范围内相对旋转和前后移动。螺旋弹簧87安装在主轴63的外侧,使前端插入锤85的环形槽90,另一方面,使后端在台阶部75的外侧与后行星架板69的前表面抵接,在正常状态下向滚珠86位于山形槽89的后端中央和凸轮槽72的前端中央的图1、2所示的前进位置对锤85施力。标记91、92分别表示设置在环形槽90的底部,用于承受螺旋弹簧87的前端的滚珠和垫圈。
砧座4以与主轴63同轴的方式被保持于轴承部93的轴衬94支承,由设置在轴承部93与臂88、88之间的限制环95对砧座4进行朝向前方的定位,其中,轴承部93设置在锤收装壳9的前端。在被主轴63的插入部70插入的插入孔84内,延伸设置有向前方延伸到轴衬94内侧的润滑脂存留部96,通过由半径方向上的连通孔98连接润滑脂存留部96与设置在砧座4的外周的环形槽97之间,由此,能够通过连通孔98将润滑脂存留部96的润滑脂供给给环形槽97,从而实现轴衬94与砧座4之间的润滑。标记99表示在轴衬94的前方设置在轴承部93与砧座4之间的密封圈,在砧座4的前端,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有套筒100。
在如上构成的冲击扳手1中,当对扳机15进行按入操作时,开关14接通,使无刷电机8被电池组6的电源驱动。即,控制电路基板17的微处理器接收到由传感器电路基板31的旋转检测元件输出的表示转子26的永久磁铁54的位置的旋转检测信号,获得转子26的旋转状态,并且根据所获得的旋转状态来控制各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通过使电流依次流向定子25的各线圈30,由此使转子26旋转。据此,转轴25旋转而使行星架部64的行星齿轮65作行星运动,由此,减速后的旋转向主轴63传递,并通过滚珠86、86使锤85旋转,因而,与锤85卡合的砧座4旋转,从而能够利用套筒100进行螺栓等的紧固操作。
当在紧固操作进行中砧座4的扭矩提高时,锤85克服螺旋弹簧87所施加的作用力,使滚珠86沿凸轮槽72向后方滚动的同时后退。当爪从臂88、88上脱离时,通过螺旋弹簧87所施加的作用力使滚珠86沿凸轮槽72向前方滚动,由此,锤85旋转的同时前进,使爪与臂88、88重新卡合,以在砧座4上产生旋转打击力(冲击)。通过间歇性地反复进行该冲击,由此进一步进行紧固操作。
另一方面,由于在旋转的转子26上,前后设置有前止挡部件61和后止挡部件62,因而,能够限制各永久磁铁54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防止各永久磁铁54从转子铁芯53的贯通孔55中脱落。据此,使永久磁铁54不会脱落,而能够使用可靠性较高的无刷电机8。
这样,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冲击扳手1以及用于冲击扳手1的主轴63的制造方法,以行星架部64上的行星齿轮65的收装空间为分界在轴向前后将主轴63分割为3个零部件(前主轴66、后主轴67和接合销68),通过使各零部件彼此接合来形成主轴63,因此,即使是一体具有行星架部64的主轴63,也可容易进行加工,能够抑制成本上升。
尤其是,此处将主轴63分割为前主轴66、后主轴67和接合销68这3个零部件,因此,能够得到易加工的零部件形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钎焊使前主轴66和后主轴67同接合销68接合,但是,也可以通过压入接合销68的方式来进行接合。图8、9表示其中一个例子,在该主轴63中,前主轴66A没有如上述方式那样在前行星架板69的后表面设置用于钎焊的圆形凹部,而仅设置了前贯通孔73。即,通过将接合销68的前侧的小径部79压入前贯通孔73,另一方面将后侧的小径部79压入后主轴67的后行星架板76的后贯通孔77,来进行接合。
若像这样通过压入来进行接合,则不需要在前主轴66A上进行圆形凹部的加工工序和钎焊工序,能够期待进一步抑制成本。另外,此处使后行星架板76采用与上述方式相同的结构,可以同时用于钎焊的情况和压入的情况,但是,若仅在压入情况下,也不需要设置后贯通孔77的锥部78,由此能够进一步削减加工工序。
另一方面,在上述方式中,将主轴分割为三部分,即前主轴、后主轴和接合销,但是,也可以将接合销同前主轴和后主轴中的任意一方一体形成,以将主轴分割成两部分(2个零部件),并通过钎焊或者压入等将接合销与另一方侧接合,据此也能够组装成主轴。另外,对接合销进行前后分割,使接合销的前侧部分与前主轴、接合销的后侧部分与后主轴分别一体形成,以将主轴分割成两部分(2个零部件),并通过钎焊或者压入等将接合销的前侧部分和后侧部分接合,据此也能够组装成主轴。当然,作为接合部件,并不局限于接合销这样的轴体,也可以采用壁体等。另外,支承孔并不局限于各零部件组装后进行加工的情况,也可以根据分割形式在制作各零部件时进行加工。
并且,在上述方式中,用于接合前主轴和后主轴的接合销与行星齿轮的支承销分别构成,但是,也可以不采用接合销,而将行星齿轮的支承轴同时用作前主轴和后主轴的接合部件。
另外,行星齿轮并不局限于3个,也可以采用2个行星齿轮,但是,若行星架部有3个以上的话,则更有效地实现成本降低。
除此之外,本发明可以用于电机不是无刷电机的冲击工具或者使用交流电源的冲击工具等,作为冲击工具,并不局限于扳手,本发明也可以用于将砧座以直角设置在主轴的角向冲击扳手或者冲击起子等,只要是使用一体具有用于两侧支承行星齿轮的支承轴的行星架部的主轴的工具即可。本发明也可以用于使用其他行星齿轮的电动工具(例如,电钻螺丝刀、扭剪扳手等)。
【附图标记说明】
1:冲击起子;2:主体;3:把手;4:砧座;5:安装部;6:电池组;7:主体外壳;8:无刷电机;9:锤收装壳;10:打击机构;25:定子;26:转子;31:传感器电路基板;32:短路部件;52:转轴;63:主轴;64:行星架部;65:行星齿轮;66:前主轴;67:后主轴;68:接合销;69:前行星架板;73:前贯通孔;74:圆形凹部;76:后行星架板;77:后贯通孔;78:锥部;79:小径部;80:支承销;81:支承孔;85:锤;86:滚珠;87:螺旋弹簧;100:套筒。

Claims (8)

1.一种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机;
主轴,其通过所述电机的驱动而旋转,且一体具有行星架部,行星齿轮的支承轴通过其轴向上的前后两端被该行星架部保持;和
打击机构,其能够随着所述主轴的旋转将旋转打击力赋予给最终输出轴,
所述主轴被以所述行星架部上的所述行星齿轮的收装空间为分界在轴向前后至少分割为2个零部件,且通过各零部件的彼此接合而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轴被分割为前主轴、后主轴和接合部件这3个零部件,其中,所述前主轴一体具有用于保持所述支承轴的前端的前行星架板;所述后主轴一体具有用于保持所述支承轴的后端的后行星架板;所述接合部件用于接合所述前行星架板和所述后行星架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部件是在两端具有分别以同轴的方式突出设置的小径部的两级直径的接合销,将前侧的所述小径部插入设置在所述前行星架板的前贯通孔并与之接合,将后侧的所述小径部插入设置在所述后行星架板的后贯通孔并与之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通过钎焊将前侧的所述小径部与所述前贯通孔接合,在所述前行星架板的后表面,于所述前贯通孔的位置处以与之同心的方式形成有钎焊用的圆形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通过钎焊将后侧的所述小径部与所述后贯通孔接合,在所述后行星架板的后表面,于所述后贯通孔的开口旁,以向后方扩开的形状形成有钎焊用的锥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通过将各所述小径部压入各所述贯通孔,使前侧的所述小径部与所述前贯通孔接合、后侧的所述小径部与所述后贯通孔接合。
7.一种冲击工具用主轴的制造方法,该冲击工具用主轴一体具有行星架部,行星齿轮的支承轴通过其轴向上的前后两端被该行星架部保持;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行星架部上的所述行星齿轮的收装空间为分界将所述主轴在轴向前后至少分割为2个零部件,并分别制作各零部件,将制作好的所述各零部件彼此接合来进行组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冲击工具用主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各零部件接合后,对所述支承轴的支承孔进行加工。
CN201580059102.3A 2014-11-25 2015-11-20 冲击工具以及冲击工具用主轴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71073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37983 2014-11-25
JP2014237983A JP2016097487A (ja) 2014-11-25 2014-11-25 インパクト工具及びインパクト工具用スピンドルの製造方法
PCT/JP2015/082728 WO2016084742A1 (ja) 2014-11-25 2015-11-20 インパクト工具及びインパクト工具用スピンドル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07316A true CN107107316A (zh) 2017-08-29

Family

ID=56074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9102.3A Pending CN107107316A (zh) 2014-11-25 2015-11-20 冲击工具以及冲击工具用主轴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6097487A (zh)
CN (1) CN107107316A (zh)
WO (1) WO201608474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82243A (zh) * 2019-10-12 2020-01-14 淮阴工学院 自适应万能套筒扳手
CN111421510A (zh) * 2019-01-09 2020-07-17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32509B2 (ja) * 2017-03-27 2021-02-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回転打撃工具
KR102007388B1 (ko) * 2017-11-29 2019-08-06 계양전기 주식회사 홀더 링이 적용된 전동 공구
US11027404B2 (en) 2018-07-19 2021-06-08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Lubricant-impregnated bushing for impact tool
JP7459535B2 (ja) * 2020-02-04 2024-04-02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54339A (ja) * 1998-03-04 1999-09-21 Chubu Electric Power Co Inc 充電式回転工具の構造
CN102092037A (zh) * 2009-11-30 2011-06-15 美克司株式会社 旋转工具
CN102917842A (zh) * 2010-05-31 2013-02-06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动力工具
JP2014140931A (ja) * 2013-01-24 2014-08-07 Hitachi Koki Co Ltd 電動工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351993C (en) * 2001-06-29 2003-02-18 New World Technologie Inc. Torque tool
JP2003222203A (ja) * 2002-01-28 2003-08-08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減速機及びその減速機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54339A (ja) * 1998-03-04 1999-09-21 Chubu Electric Power Co Inc 充電式回転工具の構造
CN102092037A (zh) * 2009-11-30 2011-06-15 美克司株式会社 旋转工具
CN102917842A (zh) * 2010-05-31 2013-02-06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动力工具
JP2014140931A (ja) * 2013-01-24 2014-08-07 Hitachi Koki Co Ltd 電動工具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21510A (zh) * 2019-01-09 2020-07-17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
CN111421510B (zh) * 2019-01-09 2023-09-19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
CN110682243A (zh) * 2019-10-12 2020-01-14 淮阴工学院 自适应万能套筒扳手
CN110682243B (zh) * 2019-10-12 2021-03-19 淮阴工学院 自适应万能套筒扳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97487A (ja) 2016-05-30
WO2016084742A1 (ja) 2016-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07316A (zh) 冲击工具以及冲击工具用主轴的制造方法
CN104426274B (zh) 电动工具
JP7083808B2 (ja) 工具保持装置及び電動工具、インパクトドライバ
CN106300859B (zh) 电动工具
CN104753215A (zh) 电动工具
CN205184693U (zh) 角工具以及电动工具
EP3200324B1 (en) Electric power tool
CN103862443B (zh) 电动工具
US11951596B2 (en) Rotary impact tool
CN107666195B (zh) 电动工具用电机中的绕组的形成方法和电动工具
CN205237922U (zh) 冲击工具
JP2009011060A (ja) 整流子、直流モータ及び整流子の製造方法
JP2012135827A (ja) 電動回転工具
US20230188020A1 (en) Power tool with compact outer-rotor motor assembly
CN208867076U (zh) 冲击工具
CN114619393A (zh) 螺钉拧紧机及螺钉拧紧机的组装方法
JP7129820B2 (ja) 電動工具
US11916447B2 (en) Overmolded rotor structure
JP2019118224A (ja) ステータ、モータ、及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JP3455417B2 (ja) タッピング装置
JP2021171857A (ja) 電動工具
JP2001162546A (ja) 電動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