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改进的供件装置,来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供件装置。该供件装置包括:第一输送线、第二输送线和第三输送线;第一输送线包括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第一输送部设置有斗槽,用于存放被卸载的包裹,第二输送部相对于地面倾斜设置,且第二输送部中靠近地面的一端与第一输送部连接;第二输送线设置于第二输送部与第三输送线之间,用于将第一输送线上的包裹输送至第三输送线上;第三输送线相对于地面倾斜设置,且靠近地面的一端与分拣线连接,以对包裹进行分拣;其中,第二输送部和第二输送线上均设置有传感器,用于检测包裹的状态信息,以控制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的运行速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输送部中远离地面的一端与地面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输送线中靠近第二输送部的一端与地面之间的第二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差值L满足:100毫米≤L≤300毫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输送部与垂直于地面方向的夹角a满足:30°≤a≤45°。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的两侧均设置有挡板,且第一输送线上间隔设置有凸起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输送线为滑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输送线与垂直于地面方向的夹角b满足:30°≤b≤60°。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一时长等于第一预设时长,且第二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长,则第一输送线减速运行,且第二输送线的运行速度不变;若第一时长等于第一预设时长,且第二时长小于第二预设时长,则第一输送线加速运行,且第二输送线的运行速度不变;其中,第一时长是第二输送部上的传感器连续检测到有包裹的时长,第二时长是第二输送线上的传感器连续检测到有包裹的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二时长等于第二预设时长,且第一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长,则第一输送线减速运行,且第二输送线的运行速度不变;若第二时长等于第二预设时长,且第一时长小于第一预设时长,则第一输送线加速运行,且第二输送线的运行速度不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一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长,且第二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长,则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均减速运行,且减速度的绝对值相同;若第一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长,且第二时长小于第二预设时长,则第一输送线减速运行,第二输送线的加速运行,且减速度与加速度的绝对值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一时长小于第一预设时长,且第二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长,则第一输送线加速运行,第二输送线减速运行,且减速度与加速度的绝对值相同;若第一时长小于第一预设时长,且第二时长小于第二预设时长,则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均加速运行,且加速度的绝对值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件装置,通过第一输送线、第二输送线和第三输送线,可以将斗槽中的包裹输送至分拣线以进行包裹分拣。此时,第一输送线上的斗槽可以位于卸货区,即将待分拣的包裹直接卸载在斗槽中,无需搬运至分拣线所在位置。这样通过供件装置弥补了卸货区与分拣线之间的距离,从而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输送效率。此外通过设置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供件装置上的包裹的状态信息。根据包裹的状态信息可以控制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的运行速度,从而实现供货物流的动态调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和特征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供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供件装置包括第一输送线、第二输送线2和第三输送线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线包括第一输送部11和第二输送部12。第一输送部上设置有斗槽13。斗槽13用于存放被卸载的包裹。第二输送部12相对于地面倾斜设置,且第二输送部12中靠近地面的一端与第一输送部11连接。如图1所示,第二输送线2设置于第二输送部12与第三输送线3之间,用于将第一输送线上的包裹输送至第三输送线3上。第三输送线3相对于地面倾斜设置,且靠近地面的一端与分拣线连接,进而通过分拣线对包裹进行分拣。在这里,第一输送线、第二输送线2和第三输送线3可以是各种输送线,如皮带输送线。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供件装置可以弥补卸货区与分拣线之间的距离。这样只需要将运输车上的包裹卸入到斗槽13中即可,有助于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运输速度。作为示例,可以将包裹预先装入多个带有轮子的物流笼车中,通过倾倒或其他方式将物流笼车中的包裹转移至斗槽中。这样可以进一步节省人力,提高运输速度。同时通过第二输送部12和第三输送线3的倾斜设置,可以弥补分拣线与卸货区的高度落差。此外,倾斜设置的第二输送部12在输送包裹的同时,还可以达到对叠置的包裹进行分离的效果,从而减少叠件的情况发生。
从图1中可以看出,第二输送部12和第二输送线2上均可以设置有传感器4。传感器4用于检测第二输送部12和第二输送线2上的包裹的状态信息。根据包裹的状态信息可以控制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2的运行速度,从而可以动态调整供件装置的供货物流,即单位时间内所输送的包裹的数量。其中,包裹的状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是否有包裹以及包裹的位置信息。也就是说,分别检测第一输送线上是否有包裹和第二输送线2上是否有包裹。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输送线、第二输送线和第三输送线的长度,以及彼此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仅仅是示意性的。第二输送部12和第三输送线3的倾斜角度在本申请并不限制。但如果第二输送部12与垂直于地面方向的夹角过大,则不能对叠置的包裹进行分离。如果第二输送部与垂直于地面方向的夹角过小,则第二输送部与包裹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不足以提升包裹。所以如图2所示,第二输送部12与垂直于地面方向的夹角a满足:30°≤a≤45°较为适宜。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地实现方式中,为了进一步达到分离叠置包裹的目的,如图3所示,第二输送部12中远离地面的一端与地面之间的第一距离L1可以大于第二输送线2中靠近第二输送部12的一端与地面之间的第二距离L2。由于存在惯性,包裹在脱离第二输送部12的瞬间会具有一定的初始速度。所以当第二输送部12与第二输送线2之间存在一定高度差时,包裹会在惯性作用下坠落到第二输送线2上。这样在坠落过程中,由于惯性不同(与包裹的重量相关),或者颠簸等情况,会将叠置的包裹分开,从而实现单件供货。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距离L1与第二距离L2之间的高度差也不是越大越好。为了避免在输送过程中损坏包裹和/或包裹中的货物,第一距离L1与第二距离L2之间的差值L(即L1-L2=L)满足:100毫米≤L≤300毫米较为适宜。
此外,为了使斗槽13可以容纳更多的包裹,如图1所示,斗槽13环绕第一输送部11的三边也可以倾斜设置。作为示例,还可以通过加长第一输送部11的长度来增加斗槽13的容积。如图4所示,斗槽13中沿第一输送部11两侧分别设置的两边,可以随着第一输送部11的延长而伸长。此时第一输送部11与垂直于地面方向的夹角c可以大于夹角a。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斗槽中的包裹在重力作用下可以自由滑落至第一输送部11上,斗槽13的三边与垂直于地面方向的夹角在0°至20°之间(包含0°和20°)较为适宜。
可选地,为了防止在输送过程中,包裹从供件装置上坠落,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2的两侧均可以设置有挡板(图中未示出)。在这里,由于第一输送部11上设置有斗槽13,所以第一输送线中设置有斗槽13的部分可以不再设置挡板。并且为了有助于输送包裹,如图1所示,第一输送线上(即用于输送包裹的表面上)可以间隔设置有凸起部件14。凸起部件14的形状、材质和固定方式在本申请中并不限制。例如凸起部件14可以与皮带是一体的,均为橡胶材料。再例如凸起部件14与第一输送线可拆卸连接,这样可以根据包裹的尺寸来调整凸起部件14之间的间隔距离。
进一步地,为了降低供件装置的生产成本,第三输送线3可以为滑梯。例如通过对钢板进行弯折和/或焊接等处理得到的钢板滑梯。这样包裹可以在重力作用下沿第三输送线3自由滑落至分拣线上。此时为了控制包裹的滑落速度,如图5所示,第三输送线3与垂直于地面方向的夹角b满足:30°≤b≤60°较为适宜。这样包裹的滑落速度不会相对太快或太慢。作为示例,为了扩大第三输送线的适用范围,降低生产成本,第三输送线可以由多节可拆卸连接的输送部组成,且各输送部之间的相对角度可调。这样通过调节输送部的数量和角度,可以调整第三输送线的长度和夹角b,以适用不同的现场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参数(如夹角a、夹角b、差值L等)与所输送的实际货物和环境等因素有关。在实际生产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多次实验来确定参数的具体数值。同时,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在供件装置的其他位置设置挡板和/或凸起部件。另外,本申请中的供件装置还可以用于其他输送环节,以弥补前后两个环节之间存在的地理距离。
为了可以根据传感器4所检测到的包裹的状态信息,来控制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2的运行速度。传感器4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二输送部12中远离地面的一端和第二输送线2的长度的中间区域。作为示例,传感器4可以为对射光电传感器。根据传感器4检测的包裹的状态信息,可以确定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再将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分别与第一预设时长和第二预设时长进行比较,从而调整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2的运行速度。其中,第一时长是第二输送部12上的传感器4连续检测到有包裹的时长。第二时长是第二输送线2上的传感器4连续检测到有包裹的时长。第一预设时长和第二预设时长可以是某一数值,也可以是数值范围。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供件装置上的各输送线的宽度有限,所以同一宽度上并排输送包裹的数量有限,本申请中不予考虑。并且这里的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是去除了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2的运行速度的影响而得到的时长。
具体地,若第一时长等于第一预设时长,且第二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长,说明第二输送线上的包裹之间的间隔距离较小(即供货量较大)。则第一输送线减速运行,且第二输送线的运行速度不变。这样可以减少第一输送线向第二输送线所输送的包裹的数量,同时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之间形成速度差,使第二输送线上的包裹之间的间隔距离变大(降低供货量)。若第一时长等于第一预设时长,且第二时长小于第二预设时长,说明第二输送线的供货量较小。则第一输送线加速运行,且第二输送线的运行速度不变。
若第二时长等于第二预设时长,且第一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长,则第一输送线减速运行,且第二输送线的运行速度不变。若第二时长等于第二预设时长,且第一时长小于第一预设时长,则第一输送线加速运行,且第二输送线的运行速度不变。
若第一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长,且第二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长,则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均减速运行,且减速度的绝对值相同。若第一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长,且第二时长小于第二预设时长,则第一输送线减速运行,第二输送线的加速运行,且减速度与加速度的绝对值相同。
若第一时长小于第一预设时长,且第二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长,则第一输送线加速运行,第二输送线减速运行,且减速度与加速度的绝对值相同。若第一时长小于第一预设时长,且第二时长小于第二预设时长,则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均加速运行,且加速度的绝对值相同。
若第一时长等于第一预设时长,且第二时长等于第二预设时长,说明供件装置的运行正常(符合预期要求)。则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继续按照当前速度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第一预设时长和第二预设时长为数值范围,那么上述中的“等于”表示在数值范围内,上述中的“小于”表示小于数值范围中的最小值,而上述中的“大于”则表示大于数值范围中的最大值。若第一时长远小于第一预设时长,甚至趋近于零。这时说明斗槽中已经没有包裹。此时可以通过警示装置发出警示(如鸣笛和/或闪灯),或者经过预设时长(如一分钟)后,供件装置停止运行。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