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7952B - 线圈部件 - Google Patents

线圈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7952B
CN107077952B CN201580060347.8A CN201580060347A CN107077952B CN 107077952 B CN107077952 B CN 107077952B CN 201580060347 A CN201580060347 A CN 201580060347A CN 107077952 B CN107077952 B CN 1070779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il
wiring pattern
iron
cylindrical 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6034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77952A (zh
Inventor
大坪喜人
黑部淳司
西出充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779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79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779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79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01F27/323Insulation between winding turns, between wind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6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substantially closed in itself, e.g. toroi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006Printed inductances
    • H01F17/0013Printed inductances with stacked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04Printed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041Printed circuit coils
    • H01F41/043Printed circuit coils by thick film techniqu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06Coil winding
    • H01F41/08Winding conductors onto closed formers or cores, e.g. threading conductors through toroidal cores

Abstract

一种线圈部件,在具备埋设有环状的线圈铁芯的绝缘层、和缠绕线圈铁芯的线圈电极的线圈部件中,实现线圈电极的低电阻化和散热特性的提高。线圈部件(1a)具备的线圈电极(4)具有:多个下侧布线图案(6b),排列在绝缘层(2)的下表面;多个上侧布线图案(6a),以与各下侧布线图案(6b)的各个构成多个对的方式排列在绝缘层(2)的上表面;多个内侧导体(50),配置在线圈铁芯(3)的内周侧,并连接各下侧布线图案(6b)各自的一端与和该下侧布线图案(6b)构成对的上侧布线图案(6a)的一端;以及多个外侧导体(51),配置在线圈铁芯(3)的外周侧,并连接各下侧布线图案(6b)各自的另一端与和该下侧布线图案(6b)构成对的上侧布线图案(6a)所邻接的上侧布线图案(6a)的另一端,外侧导体(51)的体积形成为比内侧导体(50)的体积大。

Description

线圈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埋设有线圈铁芯的绝缘层和缠绕在线圈铁芯的周围的线圈电极的线圈部件。
背景技术
在使用高频信号的电子设备中,有为了防止噪声而使用线圈部件的情况。在这种线圈部件中,由以磁性体材料等形成的线圈铁芯和缠绕线圈铁芯的线圈电极构成。这里,线圈电极的缠绕通过手工操作进行的情况较多,消除该手工操作成为实现线圈部件的制造成本的降低上的课题。
因此,以往提出了不需要手工卷绕作业的线圈部件。例如,图9所示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线圈部件100是层叠型的线圈部件,具备层叠多个磁性片而成的磁性体层101和形成于该磁性体层101的线圈电极102。
该线圈电极102由形成在最下的磁性片的上表面的多个下侧布线图案102a、形成在最上的磁性片的背面的多个上侧布线图案102b、以及连接规定的上侧布线图案102b和下侧布线图案102a的多个柱状导体102c构成。各柱状导体102c通过使形成在各磁性片的导通孔导体积起至规定的长度而形成为圆柱状,通过这些构成,线圈部件100作为环形线圈发挥作用。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109872号公报(参照段落0010~0013、图1等)
在这种线圈部件中,有在线圈电极流通大电流的式样的部件,这样的线圈部件的情况下使用时的发热量较多。由于有线圈部件的发热使一同使用的其它的部件的性能等劣化的顾虑,所以线圈部件的散热特性的提高、线圈电极的低电阻化成为课题。在以往的线圈部件100中,作为这样的课题的解决方案,考虑增大各柱状导体102c的直径。然而,在缠绕轴形成圆状的环形线圈的情况下,该圆的内侧的空间有限,所以若增大内侧的柱状导体102c的直径,则线圈电极102的匝数减少。若线圈电极102的匝数减少,则电感值降低而线圈电极102的特性劣化,所以需求不使线圈特性劣化而实现线圈电极的低电阻化、散热特性的提高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具备埋设有环状的线圈铁芯的绝缘层、和缠绕在该线圈铁芯的周围的线圈电极的线圈部件中,不使线圈电极的匝数减少这样的弊病产生而实现线圈电极的低电阻化和散热特性的提高。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线圈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绝缘层,埋设有环状的线圈铁芯;以及线圈电极,缠绕在上述线圈铁芯的周围,上述线圈电极具有:多个第一布线图案,一端配置在上述线圈铁芯的内周侧并且另一端配置在上述线圈铁芯的外周侧,上述多个第一布线图案排列在上述绝缘层的一个主面;多个第二布线图案,一端配置在上述线圈铁芯的内周侧并且另一端配置在上述线圈铁芯的外周侧,并以与上述各第一布线图案的各个构成多个对的方式排列在上述绝缘层的另一个主面;多个内侧导体,配置在上述线圈铁芯的内周侧,并连接上述各第一布线图案各自的一端与和该第一布线图案构成对的上述第二布线图案的一端;以及多个外侧导体,配置在上述线圈铁芯的外周侧,并连接上述各第一布线图案各自的另一端与和该第一布线图案构成对的上述第二布线图案所邻接的上述第二布线图案的另一端,至少在一个上述第一布线图案中,形成为另一端所连接的上述外侧导体的与上述绝缘层的厚度方向垂直的剖面的面积比一端所连接的上述内侧导体的与上述绝缘层的厚度方向垂直的剖面的面积大。
在线圈铁芯为环状的情况下,与内周侧相比外周侧的设计空间比较充裕。因此,利用该设计空间的自由度,使外侧导体的与绝缘层的厚度方向垂直的剖面的面积(横剖面积)形成为比内侧导体大。这样一来,与以相同的横剖面积形成外侧导体和内侧导体的线圈部件相比较,能够增加金属成分的体积,所以能够实现线圈部件的散热特性的提高。
另外,通过增大外侧导体的横剖面积,例如,能够容易地增加外侧导体与布线图案的连接面,所以能够实现线圈电极整体的低电阻化。
另外,由于仅增大配置在线圈铁芯的外周侧的外侧导体的横剖面积,所以虽然实现上述的线圈部件的散热特性的提高、线圈电极的低电阻化,却不会产生线圈电极的匝数减少这样的弊病。
另外,也可以上述内侧导体由内侧柱状导体构成,上述外侧导体由多根外侧柱状导体构成,上述各外侧柱状导体的与上述绝缘层的厚度方向垂直的剖面的面积的总和比上述内侧柱状导体的与上述绝缘层的厚度方向垂直的剖面的面积大。该情况下,通过使外侧柱状导体的数目为多个,能够使外侧导体的横剖面积(与绝缘层的厚度方向垂直的剖面的面积)比内侧导体的横剖面积大。
另外,也可以上述内侧导体由至少两根内侧柱状导体构成,上述外侧导体由比上述内侧导体根数多的外侧柱状导体构成,上述各外侧柱状导体的与上述绝缘层的厚度方向垂直的剖面的面积的总和比上述各内侧柱状导体的与上述绝缘层的厚度方向垂直的剖面的面积的总和大。根据该构成,通过在内侧导体由两根以上的内侧柱状导体构成的情况下,利用比内侧柱状导体根数多的外侧柱状导体构成外侧导体,能够使外侧导体的横剖面积比内侧导体的横剖面积大。
另外,也可以上述外侧柱状导体形成为比上述内侧柱状导体粗。该情况下,能够容易地使外侧导体的横剖面积比内侧导体的横剖面积大。
另外,也可以上述内侧柱状导体形成为比上述外侧柱状导体粗。该情况下,能够使外侧导体的横剖面积比内侧导体大,并减小外侧导体与布线图案的连接面积和内侧导体与布线图案的连接面积之差。
另外,也可以上述各外侧柱状导体沿着上述线圈铁芯的外周排列成一列。这样一来,即使使外侧导体的横剖面积比内侧导体大,也不用向线圈铁芯的外侧扩展布线图案的与外侧导体的连接部分,所以能够实现线圈部件的小型化。
另外,也可以上述内侧柱状导体以及上述外侧柱状导体分别由金属针形成。在是需要贯穿孔的形成的导通孔导体、通孔导体的情况下,形成独立的贯穿孔需要在邻接的导体间隔开规定的间隔,所以使邻接的导体间的间隙变窄并增加线圈的匝数存在极限。与此相对,在不形成贯穿孔的金属针的情况下,容易使邻接的金属针间的间隙变窄,所以能够容易地增加线圈电极的匝数。
另外,金属针与在导通孔填充导电性膏而形成的导通孔导体、通孔导体相比较,其比电阻较低,所以能够降低作为线圈电极整体的电阻值。因此,例如,能够提供Q值等线圈特性优异的线圈部件。
根据本发明,与以相同的体积形成外侧导体和内侧导体的线圈部件相比较,能够不使线圈电极的匝数减少这样的弊病产生地增加金属成分的体积,能够实现线圈部件的散热特性的提高。另外,由于能够容易地增加外侧导体与布线图案的连接面,所以能够实现线圈电极整体的低电阻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线圈部件的俯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图1的布线图案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的图。
图7是表示布线图案的变形例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的图。
图9是以往的线圈部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3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a进行说明。其中,图1是线圈部件1a的剖视图,图2是线圈部件1a的俯视图,图3是用于说明布线图案6a、6b的图。另外,图3(a)是除去上侧布线图案6a后的状态的线圈部件1a的俯视图,图3(b)是除去下侧布线图案6b后的状态的线圈部件1a的俯视图。此外,图1是图2的A-A箭头方向的剖视图。另外,在图3(a)中图示省略与线圈电极4的端部连接的输入输出用的布线。
如图1~图3所示,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a具备埋设有线圈铁芯3的绝缘层2、和缠绕在线圈铁芯3的周围的线圈电极4,安装在使用高频信号的移动电话机等电子设备。
绝缘层2例如由环氧树脂等树脂形成,以覆盖线圈铁芯3以及后述的多个金属针5a、5b的方式形成为规定的厚度。
线圈铁芯3由Mn-Zn铁素体等一般的作为线圈铁芯采用的磁性材料形成。此外,该实施方式的线圈铁芯3形成为圆环状。
线圈电极4螺旋状地缠绕在圆环状的线圈铁芯3的周围,具备形成在绝缘层2的下表面(相当于本发明的“绝缘层的一个主面”)的多个下侧布线图案6b、以分别与各下侧布线图案6b构成多个对的方式形成在绝缘层2的上表面(相当于本发明的“绝缘层的另一个主面”)的多个上侧布线图案6a、连接规定的下侧布线图案6b和上侧布线图案6a的多个内侧导体50以及外侧导体51。
各下侧布线图案6b以一端配置在线圈铁芯3的内周侧,另一端配置在线圈铁芯3的外周侧的状态排列于周向。各上侧布线图案6a与各下侧布线图案6b同样,以一端配置在线圈铁芯3的内周侧,另一端配置在线圈铁芯3的外周侧的状态排列于周向。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各上侧、下侧布线图案6a、6b形成为从外周侧朝向内周侧变细的形状。
各上侧、下侧布线图案6a、6b由通过使用了含有Cu、Ag等金属的导电性膏的丝网印刷形成的基底电极7、和例如利用镀Cu层叠在该基底电极7的表面电极8的双层结构形成。此外,各上侧、下侧布线图案6a、6b也可以是一层结构。该情况下,与基底电极7同样,能够通过使用了含有Cu、Ag等金属的导电性膏的丝网印刷形成。这里,上述的上侧布线图案6a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布线图案”,下侧布线图案6b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布线图案”。
各内侧导体50连接各下侧布线图案6b各自的一端和与该下侧布线图案6b构成对的上侧布线图案6a的一端,在该实施方式中,分别由一根内侧金属针5a构成。各内侧金属针5a以在绝缘层2的厚度方向上竖立设置的状态沿线圈铁芯3的内周面排列成一列。
各外侧导体51连接各下侧布线图案6b各自的另一端和与该下侧布线图案6b构成对的上侧布线图案6a的规定侧(在该实施方式中,是逆时针方向)所邻接的上侧布线图案6a的另一端。在该实施方式中,竖立设置在绝缘层2的厚度方向的多个外侧金属针5b沿线圈铁芯3的外周面排列成一列,以在周向上连续的三根外侧金属针5b为一组来构成一个外侧导体51。
另外,设置为各内侧金属针5a以及各外侧金属针5b各自的上端面从绝缘层2的上表面露出,各内侧金属针5a以及各外侧金属针5b各自的下端面从绝缘层2的下表面露出。这些金属针5a、5b由Cu、Au、Ag、Al、Cu系合金等,作为布线电极一般采用的金属材料形成。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各金属针5a、5b分别以大致相同的粗度以及长度形成为圆柱状。此外,由于形成各上侧、下侧布线图案6a、6b的导电性膏通过混合由Cu、Ag形成的填充剂和有机溶剂等形成,所以各金属针5a、5b与各上侧、下侧布线图案6a、6b比较,各金属针5a、5b的比电阻低。
另外,在线圈电极4流通大电流的情况下,从线圈电极4的发热量变多。该发热量与线圈电极4的电阻值大体成正比。这里,作为降低线圈电极4的电阻值的对策,考虑增大各内侧、外侧导体50、51的体积,特别是增大与绝缘层2的厚度方向垂直的剖面的面积(以下,称为横剖面积)。然而,对于线圈铁芯3的内周侧来说,金属针5a的配置空间比外周侧窄,所以增加各内侧导体50的体积(例如横剖面积)导致线圈电极4的匝数的减少。
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由一根内侧金属针5a构成配置在线圈铁芯3的内周侧的内侧导体50,另一方面由三根外侧金属针5b构成配置在线圈铁芯3的外周侧的外侧导体51,与内侧导体50的横剖面积(一根内侧金属针5a的横剖面积)相比增大外侧导体51的横剖面积(三根外侧金属针5b的横剖面积的总和)。即,通过增大外侧导体51的体积,并且增大外侧导体51与上侧或者下侧布线图案6a、6b的连接面积,能够维持线圈电极4的匝数,并实现线圈电极4整体的电阻值的减少、和线圈部件1a的散热特性的提高。
此外,虽然在该实施方式中,各内侧、外侧金属针5a、5b形成为圆柱状,但例如也可以形成为棱柱状等。另外,也可以利用导通孔导体等柱状导体形成相当于各内侧、外侧金属针5a、5b的部件。
(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对线圈部件1a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简单说明。
首先,在平板状的转印板的一个主面配置各金属针5a、5b。该情况下,将各金属针5a、5b的上端面固定在转印板的一个主面,并以竖立的状态固定各金属针5a、5b。此外,各金属针5a、5b例如能够通过对横剖面为圆形的金属线材(例如,Cu、Au、Ag、Al、Cu系合金)进行切断加工等来形成。
接下来,在带脱模层的树脂片(平板状)的一个主面形成树脂层。该情况下,依次配置树脂片、脱模层、树脂层,并以未固化状态形成树脂层。
接下来,以各金属针5a、5b的下端面与树脂层抵接的方式将转印板反转安装到树脂片上,之后使树脂层的树脂固化。
接下来,在剥离转印板之后,在树脂片上的规定位置配置线圈铁芯3,例如通过以环氧树脂对各金属针5a、5b以及线圈铁芯3进行铸模,在树脂片上形成绝缘层2。
接下来,剥离带脱模层的树脂片,并对绝缘层2的表背面进行研磨或者磨削。由此,各金属针5a、5b的上端面从绝缘层2的上表面露出,下端面从绝缘层2的下表面露出。
最后,在绝缘层2的上表面形成各上侧布线图案6a,在绝缘层2的下表面形成各下侧布线图案6b来完成线圈部件1a。各上侧、下侧布线图案6a、6b例如能够利用使用了含有Cu等金属的导电性膏的丝网印刷等形成。另外,也可以通过在由该导电性膏形成的布线图案上实施镀Cu,使各上侧、下侧布线图案6a、6b为双层结构。另外,作为各上侧、下侧布线图案6a、6b的形成方法的其它的例子,例如,通过对在板状部件的一个主面粘贴了Cu箔后的部件进行蚀刻加工为规定的图案形状(上侧或者下侧布线图案6a、6b的形状)。该板状部件在各上侧、下侧布线图案6a、6b独立地准备。该情况下,各上侧、下侧布线图案6a、6b能够通过使用了上述板状部件的超声波接合,与各金属针5a、5b的上端面或者下端面接合。
因此,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所示的效果。具体而言,在线圈铁芯3为环状的情况下,与内周侧相比,外周侧的设计空间比较充裕。因此,利用该设计空间的自由度与内侧导体50相比较大地形成外侧导体51的体积。这样一来,与以相同的体积形成外侧导体51和内侧导体50的线圈部件相比较,能够增加金属成分的体积,所以能够实现线圈部件1a的散热特性的提高。
另外,通过以三根外侧金属针5b构成一个外侧导体51,能够容易地增加与布线图案6a、6b的连接面,所以能够降低布线图案6a、6b与外侧导体51的连接电阻,作为结果,能够实现线圈电极4整体的低电阻化。另外,由于线圈电极4整体的电阻值减少,所以例如能够实现Q值等线圈特性的提高。另外,由于实现线圈电极4整体的电阻值的减少和线圈部件1a的散热特性的提高,所以能够实现线圈部件1a的大电流对应。
另外,由于仅增大配置在线圈铁芯3的外周侧的外侧导体51的体积、横剖面积(三根外侧金属针5b的横剖面积的总和),所以虽然实现线圈部件1a的散热特性的提高、线圈电极4的低电阻化,却不会产生线圈电极4的匝数减少这样的弊病。
另外,若使各金属针5a、5b为相同的形状(长度、横剖面积),则形成各内侧、外侧导体50、51能够使用相同的材料(金属针5a、5b),所以能够降低线圈部件1a的制造成本。
另外,在金属针5a、5b的情况下,与在绝缘层2需要贯导通孔的形成的导通孔导体、通孔导体相比较,容易使邻接的金属针5a、5b间的间隙变窄,所以能够容易地增加线圈电极4的匝数。另外,金属针5a、5b与在导通孔填充导电性膏而成的导通孔导体、通孔导体相比较,金属针5a、5b的比电阻低,所以能够降低作为线圈电极4整体的电阻值。因此,例如,能够提供Q值等线圈特性优异的线圈部件1a。
另外,由于各外侧金属针5b沿线圈铁芯3的外周面排列成一列,所以即使使各外侧导体51的体积、横剖面积比各内侧导体50大,也能够抑制线圈部件1a的尺寸增大。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4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b进行说明。此外,该图是除去了下侧布线图案6b后的状态的线圈部件1b的俯视图,是与图3(b)对应的图。
如图4所示,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b与参照图1~图3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a不同之处在于构成各外侧导体51的外侧金属针5b的根数不同、和外侧金属针5b形成为比内侧金属针5a(除了外部连接用的金属针之外)粗。其它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a相同,所以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该情况下,各外侧导体51分别由两根外侧金属针5b构成,各外侧金属针5b形成为比内侧金属针5a粗。这里,各外侧金属针5b以相同的粗度、长度形成。另一方面,各内侧金属针5a的一根以与外侧金属针5b相同的长度、粗度形成,其余形成为比外侧金属针5b细。较粗地形成的内侧金属针5a作为外部连接用的金属针使用。
根据该构成,与内侧导体50比较,能够增大外侧导体51的体积、横剖面积,所以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a相同的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5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c进行说明。此外,该图使除去了下侧布线图案6b后的状态的线圈部件1c的俯视图,是与图3(b)对应的图。
如图5所示,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c与参照图1~图3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a不同之处在于各内侧金属针5a形成为比各外侧金属针5b粗。其它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a相同,所以附加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该情况下,各外侧金属针5b以相同的粗度、长度形成,各内侧金属针5a也以相同的粗度、长度形成。而且,各个内侧金属针5a形成为比各个外侧金属针5b粗。根据该构成,除了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a相同的效果之外,还能够减小内侧导体50与布线图案6a、6b的连接面积、和外侧导体51与布线图案6a、6b的连接面积之差。该情况下,能够减小内侧导体50与布线图案6a、6b的连接电阻、和外侧导体51与布线图案6a、6b的连接电阻之差。
<第四实施方式>
参照图6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d进行说明。此外,该图(a)是除去了上侧布线图案6a后的状态的线圈部件1d的俯视图,该图(b)是除去了下侧布线图案6b后的状态的线圈部件1d的俯视图。
如图6所示,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d与参照图1~图3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a不同之处在于各内侧导体50由两根内侧金属针5a构成、各外侧导体51由四根外侧金属针5b构成、以及各下侧布线图案6b的形状不同。其它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a相同的,所以附加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该情况下,一个内侧导体50由多根(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两根)的内侧金属针5a构成,一个外侧导体51由比构成内侧导体50的内侧金属针5a的根数多的根数(在该实施方式中,为四根)的外侧金属针5b构成。此时,各内侧、外侧金属针5a、5b以相同的粗度、长度形成。这样一来,能够使外侧导体51的体积以及横剖面积比内侧导体50的体积以及横剖面积大。
另外,在俯视时,对于各上侧布线图案6a来说,位于线圈铁芯3的外侧的部分的形状形成为与和该上侧布线图案6a连接的下侧布线图案6b的位于线圈铁芯3的外侧的部分的形状大致相同的形状。位于线圈铁芯3的内侧的部分的形状也在上下布线图案6a、6b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形状。这样一来,除了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a相同的效果之外,即使在各内侧、外侧导体50、51由多根金属针5a、5b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连接上下布线图案6a、6b。
(下侧布线图案的变形例)
接下来,参照图7对下侧布线图案6b的变形例进行说明。此外,该图是表示下侧布线图案6b的变形例的图,图示省略各上侧布线图案6a以及线圈铁芯3。
线圈部件1d的各下侧布线图案6b的形状能够适当地变更。例如,图7所示的本例的各下侧布线图案6b的各个在俯视时,位于线圈铁芯3的外侧的部分以及位于内侧的部分的形状与上述的线圈部件1d相同,形成为与上侧布线图案6a的位于线圈铁芯3的外侧的部分以及位于内侧的部分的形状大致相同的形状。与此相对,各下侧布线图案6b的各个在俯视时连接位于线圈铁芯3的外侧的部分和位于内侧的部分的部分的形状与上述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下侧布线图案6b不同。即使是这样的下侧布线图案6b的形状,也能够得到与第四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d相同的效果。
<第五实施方式>
参照图8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e进行说明。此外,该图(a)是除去了上侧布线图案6a后的状态的线圈部件1e的俯视图,该图(b)是除去了下侧布线图案6b后的状态的线圈部件1e的俯视图。另外,在图8(a)中图示省略与线圈电极4的端部连接的输入输出用的布线。
如图8所示,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e与参照图1~图3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a不同之处在于线圈铁芯3具有椭圆形状、各内侧、外侧导体50a、50b、51a、51b的构成不同、以及各上侧、下侧布线图案6a、6b的形状不同。其它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a相同,所以附加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该情况下,线圈铁芯3具有由中央的直线部3a、和两端的曲线部3b构成的椭圆形状。这里,配置在直线部3a的外侧导体51a以及内侧导体50a由相同根数(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三根)的金属针5a、5b构成。另一方面,配置在曲线部3b的外侧导体51b由四根外侧金属针5b构成,内侧导体50b由两根内侧金属针5a构成。即,在线圈铁芯3的内侧和外侧,金属针5a、5b的配置空间的充裕度几乎相同的直线部3a,将构成内侧、外侧导体50a、51a的金属针5a、5b的根数设定为相同,在配置空间的充裕度不同的曲线部3b,将构成内侧导体50b的内侧金属针5a的根数设定为比构成外侧导体51b的外侧金属针5b的根数少。
根据该构成,在线圈部件1e的线圈铁芯3具有椭圆形状的情况下,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a相同的效果。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其主旨,除了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外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也可以利用例如陶瓷材料形成绝缘层2。
另外,也可以在绝缘层2的上下面设置保护各上侧、下侧布线图案6a、6b的保护膜。该情况下,作为形成保护膜的材料,例如,能够列举环氧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等。
另外,本发明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具备埋设了环状的线圈铁芯的绝缘层、和缠绕在线圈铁芯的周围的线圈电极的各种线圈部件。
符号说明
1a~1e…线圈部件,2…绝缘层,3…线圈铁芯,4…线圈电极,5a…内侧金属针,5b…外侧金属针,6a…上侧布线图案(第二布线图案),6b…下侧布线图案(第一布线图案),50、50a、50b…内侧导体,51、51a、51b…外侧导体。

Claims (12)

1.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绝缘层,其埋设有环状的线圈铁芯;以及
线圈电极,其缠绕在上述线圈铁芯的周围,
上述线圈电极具有:
多个第一布线图案,一端配置在上述线圈铁芯的内周侧并且另一端配置在上述线圈铁芯的外周侧,上述多个第一布线图案排列在上述绝缘层的一个主面;
多个第二布线图案,一端配置在上述线圈铁芯的内周侧并且另一端配置在上述线圈铁芯的外周侧,所述多个第二布线图案在上述绝缘层的另一个主面排列成与上述各第一布线图案分别构成多个对;
多个内侧导体,配置在上述线圈铁芯的内周侧,将上述各第一布线图案各自的一端和与该第一布线图案构成对的上述第二布线图案的一端连接;以及
多个外侧导体,配置在上述线圈铁芯的外周侧,将上述各第一布线图案各自的另一端和与该第一布线图案构成对的上述第二布线图案所邻接的上述第二布线图案的另一端连接,
在至少一个上述第一布线图案中,形成为连接于另一端的上述外侧导体的与上述绝缘层的厚度方向垂直的剖面的面积比连接于一端的上述内侧导体的与上述绝缘层的厚度方向垂直的剖面的面积大,
上述内侧导体由内侧柱状导体构成,
上述外侧导体由多根外侧柱状导体构成,
上述各外侧柱状导体的与上述绝缘层的厚度方向垂直的剖面的面积的总和比上述内侧柱状导体的与上述绝缘层的厚度方向垂直的剖面的面积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侧柱状导体形成为比上述内侧柱状导体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侧柱状导体形成为比上述外侧柱状导体粗。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各外侧柱状导体沿着上述线圈铁芯的外周排列成一列。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侧柱状导体以及上述外侧柱状导体分别由金属针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侧柱状导体以及上述外侧柱状导体分别由金属针形成。
7.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绝缘层,其埋设有环状的线圈铁芯;以及
线圈电极,其缠绕在上述线圈铁芯的周围,
上述线圈电极具有:
多个第一布线图案,一端配置在上述线圈铁芯的内周侧并且另一端配置在上述线圈铁芯的外周侧,上述多个第一布线图案排列在上述绝缘层的一个主面;
多个第二布线图案,一端配置在上述线圈铁芯的内周侧并且另一端配置在上述线圈铁芯的外周侧,所述多个第二布线图案在上述绝缘层的另一个主面排列成与上述各第一布线图案分别构成多个对;
多个内侧导体,配置在上述线圈铁芯的内周侧,将上述各第一布线图案各自的一端和与该第一布线图案构成对的上述第二布线图案的一端连接;以及
多个外侧导体,配置在上述线圈铁芯的外周侧,将上述各第一布线图案各自的另一端和与该第一布线图案构成对的上述第二布线图案所邻接的上述第二布线图案的另一端连接,
在至少一个上述第一布线图案中,形成为连接于另一端的上述外侧导体的与上述绝缘层的厚度方向垂直的剖面的面积比连接于一端的上述内侧导体的与上述绝缘层的厚度方向垂直的剖面的面积大,
上述内侧导体由至少两根内侧柱状导体构成,
上述外侧导体由比上述内侧导体多的根数的外侧柱状导体构成,
上述各外侧柱状导体的与上述绝缘层的厚度方向垂直的剖面的面积的总和比上述各内侧柱状导体的与上述绝缘层的厚度方向垂直的剖面的面积的总和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侧柱状导体形成为比上述内侧柱状导体粗。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侧柱状导体形成为比上述外侧柱状导体粗。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各外侧柱状导体沿着上述线圈铁芯的外周排列成一列。
11.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侧柱状导体以及上述外侧柱状导体分别由金属针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侧柱状导体以及上述外侧柱状导体分别由金属针形成。
CN201580060347.8A 2014-11-19 2015-11-16 线圈部件 Active CN1070779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34936 2014-11-19
JP2014234936 2014-11-19
PCT/JP2015/082077 WO2016080332A1 (ja) 2014-11-19 2015-11-16 コイル部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7952A CN107077952A (zh) 2017-08-18
CN107077952B true CN107077952B (zh) 2018-09-07

Family

ID=56013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0347.8A Active CN107077952B (zh) 2014-11-19 2015-11-16 线圈部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769623B2 (zh)
JP (1) JP6390715B2 (zh)
CN (1) CN107077952B (zh)
WO (1) WO20160803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81121B1 (en) * 2017-09-19 2023-02-14 Embedded Systems Inc. Common mode choke
CN110136922B (zh) * 2018-02-09 2021-03-12 弘邺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导电胶成型的线圈导体的电感元件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2318A (zh) * 2004-07-12 2006-01-18 Tdk株式会社 线圈零件
CN102360902A (zh) * 2010-05-05 2012-02-22 泰科电子公司 具有磁性元件的平面式电子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180919A (zh) * 2010-10-21 2013-06-26 Tdk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559996A (zh) * 2012-02-28 2014-02-05 泰科电子公司 平面电子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09791A (en) * 1950-10-20 1955-05-31 Jr Robert L Anderson Saturable reactor
US4536733A (en) * 1982-09-30 1985-08-20 Sperry Corporation High frequency inverter transformer for power supplies
US5055816A (en) * 1989-06-26 1991-10-08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US6417754B1 (en) * 1997-12-08 2002-07-09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Three-dimensional coil inductor
KR101165116B1 (ko) * 2004-12-07 2012-07-12 멀티-파인라인 일렉트로닉스, 인크. 소형 회로와 유도 소자 및 그 생산 방법
DE102006025194A1 (de) * 2006-05-29 2007-12-06 Endress + Hauser Conducta Gesellschaft für Mess- und Regeltechnik mbH + Co. KG Induktiver Leitfähigkeitssensor
TR201906713T4 (tr) 2007-01-10 2019-05-21 Koninklijke Philips Nv Audio kod çözücü.
WO2008088682A2 (en) 2007-01-11 2008-07-24 Keyeye Communications Wideband planar transformer
US8203418B2 (en) 2007-01-11 2012-06-19 Planarmag, Inc. Manufacture and use of planar embedded magnetics as discrete components and in integrated connectors
DE102008037893B4 (de) * 2008-08-15 2015-11-05 Endress + Hauser Conducta Gesellschaft für Mess- und Regeltechnik mbH + Co. KG Induktiver Leitungsfähigkeitssensor
TWI394185B (zh) * 2009-07-01 2013-04-21 Delta Electronics Inc 磁性組件及其組裝方法
US8581114B2 (en) * 2009-11-12 2013-11-12 Planarmag, Inc. Packaged structure having magnetic component and method thereof
US9440378B2 (en) 2010-05-05 2016-09-13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Planar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WI546000B (zh) * 2012-10-02 2016-08-11 健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路板封裝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EP2908150B1 (en) * 2012-10-04 2017-12-27 Aichi Steel Corporation Magneto-impedance elem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9312067B2 (en) * 2013-03-15 2016-04-12 Echostar Uk Holdings Limited Sheet formed inductive winding
JP6323553B2 (ja) * 2014-06-11 2018-05-1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2318A (zh) * 2004-07-12 2006-01-18 Tdk株式会社 线圈零件
CN102360902A (zh) * 2010-05-05 2012-02-22 泰科电子公司 具有磁性元件的平面式电子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180919A (zh) * 2010-10-21 2013-06-26 Tdk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559996A (zh) * 2012-02-28 2014-02-05 泰科电子公司 平面电子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7952A (zh) 2017-08-18
WO2016080332A1 (ja) 2016-05-26
JPWO2016080332A1 (ja) 2017-08-24
US20170236635A1 (en) 2017-08-17
US11769623B2 (en) 2023-09-26
JP6390715B2 (ja) 2018-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83146B1 (ko) 칩 전자부품
KR101652850B1 (ko) 칩 전자부품,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구비한 기판
KR101792281B1 (ko) 파워 인덕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9812247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JP6323553B2 (ja) コイル部品
KR102004238B1 (ko) 칩 전자부품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632343B1 (ko) 인덕터 어레이 부품 및 그의 실장 기판
US10607769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including a spacer part
KR20150126914A (ko) 라미네이트식 폴리머 평면 자기체와 관련된 장치 및 방법
CN107112112B (zh) 线圈部件
KR20170079079A (ko) 코일 전자부품
JP2005327876A (ja) コイル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60217903A1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JP2008198923A (ja) コイル部品
US10586647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KR20160089160A (ko) 칩 전자부품 및 칩 전자부품의 실장 기판
KR102029491B1 (ko) 코일 부품 및 그 실장 기판
JPWO2013137044A1 (ja) インダクタ内蔵基板製造方法及びインダクタ内蔵基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源モジュール
JP6551256B2 (ja) コイル部品、コイル部品を内蔵した回路基板、並びに、コイル部品を備える電源回路
CN107077952B (zh) 线圈部件
JP2011176165A (ja) コモンモードノイズフィルタ
KR20160069265A (ko) 칩 전자부품 및 그 실장기판
JP2013207151A (ja) トランス
JP6607312B2 (ja) インダクタ部品
JP2016157897A (ja) コモンモードノイズフィル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