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7139A - 智能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智能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7139A
CN107077139A CN201680001945.2A CN201680001945A CN107077139A CN 107077139 A CN107077139 A CN 107077139A CN 201680001945 A CN201680001945 A CN 201680001945A CN 107077139 A CN107077139 A CN 1070771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intelligent robot
control assembly
fuselage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194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uangkegongcha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uangkegongcha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uangkegongcha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uangkegongcha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77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71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HTOYS, e.g. TOPS, DOLLS, HOOPS OR BUILDING BLOCKS
    • A63H13/00Toy figures with self-moving parts, with or without movement of the toy as a who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5/00Manipulators mounted on wheels or on carri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3/00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63/02Motor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Robo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一种智能机器人(100),包括本体(10)、驱动机构(20)、平衡机构(30)和控制组件(40)。本体(10)包括机身(11)和设置于机身的滚轮(12)。驱动机构(20)固定于机身(11)并驱动滚轮(12)转动,以带动机身行走。驱动机构(20)电连接控制组件(40)。控制组件(40)控制驱动机构(20)运行。平衡机构(30)包括陀螺仪(31),陀螺仪(31)安装于机身(11),并电连接控制组件(40)。控制组件(40)接收陀螺仪重心感应信息,进而根据重心感应信息控制驱动机构(20)驱动滚轮(12)转动,以平衡智能机器人(100)。

Description

智能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机器人。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智能机器人可以实现快速行驶,但无法实现站立,而可以实现站立却不能快速行驶。多数传统的可以实现快速行驶的智能机器人包括车身和驱动车身行走的滚轮,即采用“平躺”方式进行快速行驶,以实现平衡稳定,然而此种结构的智能机器人并不能实现直立状态下快速行驶的方式,从而模拟性能不佳,不能满足智能机器人多功能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模拟性能的智能机器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机器人,其中,所述智能机器人包括本体、驱动机构、平衡机构和控制组件,所述本体包括机身和设置于机身的滚轮,所述驱动机构固定于所述机身并驱动所述滚轮转动,以带动所述机身行走,所述驱动机构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驱动机构运行,所述平衡机构包括陀螺仪,所述陀螺仪安装于所述机身,并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接收所述陀螺仪重心感应信息,进而根据重心感应信息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滚轮转动,以平衡所述智能机器人。
其中,所述机身呈楔形,所述滚轮包括单向滚轮,所述单向滚轮转动连接于所述机身的大端。
其中,所述单向滚轮包括位于所述机身两侧的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的转动轴向和所述第二滚轮的转动轴轴向同向设置,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分别驱动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二滚轮转动。
其中,所述智能机器人还包括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一滚轮之间,用以将所述第一电机扭矩传递至所述第一滚轮,所述第二传动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第二滚轮之间,用以将所述第二电机扭矩传递至所述第二滚轮,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一电极的驱动转轴和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转轴均垂直所述第一滚轮的转动轴。
其中,所述机身包括背板和固定于所述背板的机罩,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平衡机构均固定于所述背板内侧,所述机罩罩住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平衡机构。
其中,所述机罩包括与所述背板呈夹角设置的面板,以及位于所述面板两侧的侧板,所述面板内侧设置指示光源,所述指示光源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指示光源透过所述面板进行发光。
其中,所述指示光源包括多个阵列的LED灯珠,所述控制组件控制多个所述LED灯珠以点阵的形式发光或熄灭。
其中,所述滚轮还包括万向滚轮,所述万向滚轮转动连接于所述背板,并位于所述机身的小端。
其中,所述智能机器人还包括无线通信组件,所述无线通信组件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并固定于所述机身的小端,所述无线通信组件用于两个所述智能机器人之间相互通信或者所述智能机器人与外部器件之间相互通信,所述无线通信组件将通信信号向所述控制组件传递。
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组件终端设备通信模块和2.4G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终端设备通信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用以向终端设备收发信号,所述2.4G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用以向另一所述智能机器人收发信号。
本发明提供的智能机器人,通过所述平衡机构包括陀螺仪,所述陀螺仪安装于所述机身,并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利用所述控制组件接收所述陀螺仪的重心感应信息,进而根据重心感应信息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滚轮转动,以平衡所述智能机器人,使得所述机身的整体重心在所述滚轮的转轴上,进而使得智能机器人以直立形态进行行驶,进而提高智能机器人的模拟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智能机器人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智能机器人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的智能机器人的另一使用状态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机器人100。所述智能机器人100包括本体10、驱动机构20、平衡机构30和控制组件40。所述本体10包括机身11和设置于机身11的滚轮12。所述驱动机构20固定于所述机身11并驱动所述滚轮12转动,以带动所述机身11行走。所述驱动机构20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40,所述控制组件40控制所述驱动机构20运行。所述平衡机构30包括陀螺仪31,所述陀螺仪31安装于所述机身11,并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40。所述控制组件40接收所述陀螺仪重心感应信息,进而根据重心感应信息控制所述驱动机构20驱动所述滚轮12转动,以平衡所述智能机器人100。
通过所述平衡机构30包括陀螺仪31,所述陀螺仪31安装于所述机身11,并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40,利用所述控制组件40接收所述陀螺仪重心感应信息,进而根据重心感应信息控制所述驱动机构20驱动所述滚轮12转动,以平衡所述智能机器人100,使得所述机身11的整体重心在所述滚轮12的转轴上,进而使得智能机器人100以直立形态进行行驶,进而提高智能机器人100的模拟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智能机器人100还包括电池(未图示),所述电池为所述驱动机构20、平衡机构30和控制组件40提供电能。所述驱动机构20可以利用电机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以实现驱动所述滚轮12转动,从而驱动所述智能机器人100行走。所述控制组件40设置于主板41上,主板41固定于所述机身11。所述平衡机构30的陀螺仪31固定于所述机身11,并电连接于主板41,所述陀螺仪31可以感应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重心位置,并将重心感应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组件40。当所述控制组件40接收到所述陀螺仪31感应到重心位置不在所述滚轮12的转轴上时,所述控制组件40控制所述驱动机构20驱动所述滚轮12转动,从而利用所述滚轮12转动,使得所述智能机器人100向前或向后移动,从而调节自身重心位置,进而可以控制机身11、驱动机构20和平衡机构40的整体重心位置在所述滚轮12的转轴上,从而实现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平衡。所述控制组件40可以根据数字信号控制所述驱动机构20停止或运行,所述控制组件40还可以控制所述驱动机构20驱动所述智能机器人100前进或后退,或转向,以实现所述智能机器人100智能行驶。
进一步地,所述机身11包括设置于背板111,所述背板111包括相对设置的顶端111a和底端111b,所述滚轮12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顶端111a的万向滚轮121和转动连接于所述底端111b的单向滚轮122,所述单向滚轮122的转动方向平行于所述背板111的长度方向。在所述智能机器人100以直立形态行驶时,所述单向滚轮122带动所述智能机器人100,所述陀螺仪31将重心感应信息发送所述控制组件40,从而利用所述控制组件40控制所述驱动机构40运行,以保证所述机身11的整体重心在所述单向滚轮122的转轴上,从而实现智能机器人100的站立行驶状态。
本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将所述智能机器人100放倒,所述背板111靠近地面,进而可以使所述智能机器人100实现平躺方式行驶,以实现智能机器人100的快速稳定行驶。具体的,所述背板111为矩形板件,所述背板111a的内侧面设置有一个球形凹槽112,所述球形凹槽112的底端贯穿所述顶端111a的外侧面。所述万向滚轮121为塑料滚珠,所述万向滚轮121容纳于所述球形凹槽112内,并部分露出于所述顶端111a的外侧面,以实现所述万向滚轮121滚动于地面上。所述顶端111a的内侧面螺钉连接有盖住所述球形凹槽112的盖板112a,从而所述万向滚轮121转动于所述底盘111的顶端111a。所述底端111b设置两个轴承113,两个所述轴承113分别靠近所述背板111的两侧,所述滚轮12包括两个所述单向滚轮122,两个所述单向滚轮122的转动轴转动连接于所述轴承113,同时所述底端111b在所述轴承113的一侧设置通孔114,所述单向滚轮122部分露出于所述通孔114,从而实现所述单向滚轮122滚动于地面。利用所述单向滚轮122设置于所述背板111的底端,使得在所述机身11平躺时,整体重心靠近地面,进而方便所述机身11行走,进而实现所述智能机器人100平躺行走模式,从而使得所述智能机器人100满足多种功能要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背板111还可以呈锥形。所述滚轮12也可以包括两个万向滚轮和两个单向滚轮。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滚轮122包括位于所述机身11两侧的第一滚轮122a和第二滚轮122b,所述第一滚轮122a的转动轴向和所述第二滚轮122b的转动轴轴向同向设置,所述驱动机构20包括第一电机21和第二电机22,所述第一电机21和所述第二电机22分别驱动所述第一滚轮122a和所述第二滚轮122b转动。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底端111b的内侧面设置容槽115,所述容槽115的开口背离所述背板111的外侧面,所述容槽115内设有电机支架116。所述第一电机21和所述第二电极22均固定于所述电机支架116上。两个所述轴承113均固定于所述容槽115内,并分别靠近所述收容槽115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所述第一电机21的驱动转轴和所述第二电机22的驱动转轴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轴承113。两个所述通孔114分别设置于所述容槽115的两侧,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电机21驱动所述第一滚轮122a转动,所述第二电机22驱动所述第二电机122b转动。所述第一电机21和所述第二电机22均可以实现正转和反转。当所述第一电机21和所述第二电机22转动方向相同时,从而驱动所述第一滚轮122a的转动方向和所述第二滚轮122b转动方向相同,进而带动所述机身11前进或后退,以实现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直线行驶。当所述第一滚轮122a和所述第二滚轮122b同向转动,以带动所述机身11向前移动,则使得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重心位置可以向后移动;当所述第一滚轮122a和所述第二滚轮122b同向转动,以带动所述机身11向后移动,则使得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重心位置可以向前移动,从而实现机身11的重心位置调节,进而平衡所述机身11。当所述第一电机21和所述第二电机22转动方向不同时,从而所述第一滚轮122a和所述第二滚轮122b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所述第一滚轮122a和所述第二滚轮122b共同对所述机身11施加扭矩,使得所述机身11转向,以实现所述智能机器人100可以转弯行驶。还可以是所述第一电机21或所述第二电机22单独运行,也可以实现驱动所述机身11转向。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机构还可以包括制动机构,所述制动机构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40,所述控制组件40控制所述制动机构对所述驱动机构进行制动,以实现所述智能机器人100可以紧急停止行驶。
进一步似,所述智能机器人100还包括第一传动机构23和第二传动机构24,所述第一传动机构23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21和所述第一滚轮122a之间,用以将所述第一电机21扭矩传递至所述第一滚轮122a,所述第二传动机构24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机22和所述第二滚轮122b之间,用以将所述第二电机22扭矩传递至所述第二滚轮122b,所述第一电机21和所述第二电机22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一电机21的驱动转轴和所述第二电机22的驱动转轴均垂直所述第一滚轮122a的转动轴。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动机构23和所述第二传动机构24均为齿轮传动组。具体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23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电机21驱动轴上的第一齿轮231和套设于所述第一滚轮122a转动轴上的第二齿轮232,以及与所述第一齿轮231和所述第二齿轮232相配合的第三齿轮(未标示)。所述第一齿轮231的轴向垂直所述第二齿轮232的轴向,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电机21可以偏离所述第一滚轮122a的转动轴,从而避免所述第一电机21对所述第一滚轮122a的影响,进而所述第一电机21可以稳定驱动所述第一滚轮122a转动,使得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稳定运行。所述第二传动机构24与第一传动机构23相同设置,在此不再赘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动机构24还可以是包括变速齿轮组,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滚轮122a的转速可以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机身11呈楔形。所述机身11包括相对所述背板111设置的机罩117,所述机罩117盖合于所述背板111上,所述控制组件40和所述驱动机构20均固定于所述机罩117内,所述机罩117呈楔形,所述机罩117的小端117a对应于所述背板111的顶端111a,所述机罩117的大端117b对应于所述背板111的底端111b。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机罩117为壳体,所述机罩117包括相对设置的小端117a和大端117b。所述机罩117还包括一收容腔(未标示),所述收容腔的开口朝向所述背板111。所述控制组件40固定于所述背板111的电路板上,所述机罩117罩住所述控制组件40和所述驱动机构20,以及所述平衡机构30,从而所述控制组件40和所述驱动机构20均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机罩117对所述控制组件40、驱动机构20、电机支架116和平衡机构30进行保护。利用所述机罩117的小端117a对应于所述背板111的顶端111a,所述机罩117的大端117b对应于所述背板111的底端111b,从而使得所述机身117在以直立形态前进行驶时,重心可以靠近地面,进而提高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行驶性能。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机罩117还可以是呈矩形块状。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机罩117内侧固定有机罩支架1180,所述机罩支架1180固定于所述背板111内侧,支撑所述机罩117,增强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稳固性能。所述机罩支架1180背离所述机罩117一侧设置有卡槽32,所述卡槽32的开口朝向所述背板111,所述陀螺仪31固定于所述卡槽32内,从而方便所述陀螺仪31调整重心。所述陀螺仪31电连接固定于所述背板111内侧的主板4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所述陀螺仪31固定于所述背板111内侧,并电连接固定于所述机罩支架1180。
进一步地,所述机罩117包括与所述背板111呈夹角设置的面板118,以及位于所述面板118两侧的侧板(未标示),所述面板118内侧设置指示光源51,所述指示光源51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40,所述控制组件40控制所述指示光源51透过所述面板1171进行发光。
具体的,所述控制组件40控制所述指示光源51发光,以指示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运行状态。所述控制组件40控制所述指示光源51发光或熄灭,进而可以指示所述智能机器人100不同的运行状态。具体的,所述指示光源51安装于所述面板118内侧,透过所述面板118发光。所述面板118包括一透光的锥面118a。所述前盖118内侧固定有机罩支架1180,所述机罩支架1180对应所述前盖118的锥面118a设有光源安装槽511,所述光源安装槽511呈矩形,所述光源安装槽511的开口朝向所述面板118的锥面118a。所述指示光源51固定于所述光源安装槽511。所述面板118的锥面118a透过所述指示光源51的光线。所述指示光源51包括多个阵列的LED灯珠512,多个LED灯珠512组成LED表情面板,通过所述控制组件40控制所述指示光源51的多个LED灯以点阵方式进行发光或熄灭,从而形成不同的图案,进而可以指示出所述智能机器人100不同的运行状态。具体的,可以是用户向所述控制组件40输入该LED灯珠512开关信号指令,即通过用户自行编辑所述LED灯珠512点亮的排列方式,从而所述LED灯珠512根据用户的需求展现出各种图案。例如,用户可以向所述控制组件40输入“哭脸”的图案、或“笑脸”的图案。当所述智能机器人100在收到“攻击”时,所述控制组件40可以控制所述指示光源呈现出“哭脸”的图案,以指示该智能机器人100收到“攻击”无法继续“作战”的状态;在所述智能机器人100在“击中”其他智能机器人100时,所述控制组件40控制所述指示光源呈现“笑脸”图案,以指示该智能机器人100击中其他智能机器人获得胜利的运行状态。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示光源还可以是能多种颜色的光源,以不同颜色指示所述智能机器人100不同运行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机器人100还包括炮塔60,所述炮塔60包括炮身61和炮筒62,所述炮身61固定于所述机罩117的大端,所述炮筒62固定于所述炮身61,所述炮筒62内设置发射器63,所述发射器63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40,所述控制组件40控制所述发射器63发射可见光束所述发射器63的可见光束沿所述炮筒62的内侧射出。在将所述机器人100平躺放置,从而使得所述智能机器人100实现对战模式。
具体的,所述炮筒60还包括驱动电路板64,所述驱动电路板64固定于所述炮身61内,所述驱动电路板64利用驱动电路驱动所述发射器63发射可见光束,所述发射器63可以是LED灯。所述驱动电路板63可以通过线缆连接所述控制组件40,所述控制组件40可以设置于主板41上。所述发射器63向所述炮筒62远离所述炮身61一端发射可见光束。所述炮筒62远离所述炮身61的一端可以设置凸透镜621,从而方便对所述发射器63发出的可见光束进行聚光,以方便观察到所述可见光束。所述炮塔60由上下两个盖板60a构成。当所述控制组件40向所述驱动电路板64发送发射指令,所述驱动电路板64根据发射指令,向所述发射器63发送脉冲信号,进而驱动所述发射器63发射可见光束,以实现所述智能机器人100模拟发射“炮弹”。利用所述发射器63将可见光束作为模拟炮弹,一方面可见光可以供用户直接可见,从而可以增强用户的直观感受性能,另一方面所述发射器63的可见光在被阻碍物遮挡时,不易穿过阻碍物,进而避免所述发射器63的模拟“炮弹”穿过阻碍物击中对方,从而使得发射器63的可见光模拟“炮弹”的真实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利用所述发射器31直接连接于主板41和主板41上的控制组件40。
进一步地,在将所述智能机器人100进行平躺放置,所述机罩117还可以包括对应于所述底端111b的盖板119,所述盖板119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机罩117,所述盖板119外侧设置炮塔平台1190,所述炮塔60固定于所述炮塔平台1190上。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机罩117的大端设有朝向所述盖板119的第一开口118a,所述后盖119设有朝向所述机罩117的第二开口119a。所述机罩117的第一开口118a和所述第二开口119a相盖合,从而所述机罩117和所述后盖119形成保护罩,对所述驱动机构20、平衡机构30和控制组件40进行保护,并利用所述盖板119可以拆卸连接于所述机罩117,方便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维护,以及使得所述智能机器人100可以实现直立或平躺两种行驶方式。具体的,所述机罩117的第一开口118a设有第一磁体118b,所述盖板119的第二开口119a设有第二磁体119b。利用所述第一磁体118b和所述第二磁体119b磁性相吸,从而使得所述盖板119可以固定于所述机罩117,并且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盖板119方便拆卸于所述机罩117。所述炮塔平台1190上设置贯穿所述后盖119内侧的穿线孔(未标示),所述穿线孔将所述驱动电路板64的线缆穿引至所述机罩117内,并与主板41和主板41上的控制组件40相连接。所述炮塔平台1190设置于所述盖板119外侧,所述炮塔平台1190卡合连接于所述炮塔60,从而使得所述炮塔60可拆卸于所述机罩117,从而方便对炮塔60进行拆卸维护,提高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适配性。具体的,所述炮塔平台1190设有水平延伸的卡槽1191,所述炮塔60的底端设有水平延伸的卡板60a,所述卡板60a卡合于所述卡槽1191内,从而实现所述炮塔60卡合连接于所述炮塔平台1190,所述炮塔平台1190还设有竖直延伸弹性卡扣1192,所述炮塔60的底端还设有与所述弹性卡扣1192相配合的扣孔(未标示),从而防止所述卡板61脱离所述卡槽1191,进而防止所述炮塔60脱离所述炮塔平台1190。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机器人100还包括无线通信组件70,所述无线通信组件70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40,并固定于所述背板111的顶端111a,所述无线通信组件70用于两个所述智能机器人100之间相互通信或者所述智能机器人100与外部器件之间相互通信,所述无线通信组件70将通信信号向所述控制组件40传递。
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所述无线通信组件70固定于所述背板111的顶端111a可以增加信号接收能力,提高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通讯能力。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外部器件可以是遥控器,利用遥控器和所述天线70之间收发无线信号,实现所述遥控器向所述控制组件40收发控制指令,从而可以远程遥控所述智能机器人100运行,从而可以控制所述智能机器人100行驶、发射炮弹、躲避炮弹或停止运行,进而模拟出所述智能机器人100进行对战。两个所述智能机器人100之间也可以利用所述无线通信组件70进行信号交互,即通过将两个所述智能机器人100连接至网络中,并通过终端控制两个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运行,两个所述智能机器人100可以相互向对方发送信号,或接收对方信号,从而实现两个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模拟对战交互功能。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无线通信组件70还可以是设置于所述机罩100的底端。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通信组件70终端设备通信模块71和2.4G无线通信模块72,所述终端设备通信模块71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40,用以向终端设备收发信号,该终端设备可以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手机等电子设备。所述2.4G无线通信模块72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40,用以向另一所述智能机器人100收发信号。所述终端设备通信模块71可以连接WIFI网络中,从而可以利用终端设备通过无线局域网络与所述智能机器人100进行通讯,进而可以利用终端设备控制所述智能机器人100运行。利用所述无线通信组件70设置无线局域网络,从而提高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适配性。可以理解的是,多个所述智能机器人100还可以利用所述2.4G无线通信模块72并入同一无线网络中,从而可以实现多个智能机器人100相互之间的通讯,或者通过终端设备控制多个智能机器人100进行互动对战。利用所述终端设备通信模块71和所述2.4G无线通信模块72相互独立通信,提高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通信效率,使得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运行效率提高。
本发明提供的智能机器人,通过所述平衡机构包括陀螺仪,所述陀螺仪安装于所述机身,并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利用所述控制组件接收所述陀螺仪的重心感应信息,进而根据重心感应信息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滚轮转动,以平衡所述智能机器人,使得所述机身的整体重心在所述滚轮的转轴上,进而使得智能机器人以直立形态进行行驶,进而提高智能机器人的模拟性能。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机器人包括本体、驱动机构、平衡机构和控制组件,所述本体包括机身和设置于机身的滚轮,所述驱动机构固定于所述机身并驱动所述滚轮转动,以带动所述机身行走,所述驱动机构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驱动机构运行,所述平衡机构包括陀螺仪,所述陀螺仪安装于所述机身,并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接收所述陀螺仪重心感应信息,进而根据重心感应信息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滚轮转动,以平衡所述智能机器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呈楔形,所述滚轮包括单向滚轮,所述单向滚轮转动连接于所述机身的大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滚轮包括位于所述机身两侧的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的转动轴向和所述第二滚轮的转动轴轴向同向设置,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分别驱动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二滚轮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机器人还包括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一滚轮之间,用以将所述第一电机扭矩传递至所述第一滚轮,所述第二传动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第二滚轮之间,用以将所述第二电机扭矩传递至所述第二滚轮,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转轴和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转轴均垂直所述第一滚轮的转动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包括背板和固定于所述背板的机罩,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平衡机构均固定于所述背板内侧,所述机罩罩住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平衡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罩包括与所述背板呈夹角设置的面板,以及位于所述面板两侧的侧板,所述面板内侧设置指示光源,所述指示光源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指示光源透过所述面板进行发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光源包括多个阵列的LED灯珠,所述控制组件控制多个所述LED灯珠以点阵的形式发光或熄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还包括万向滚轮,所述万向滚轮转动连接于所述背板,并位于所述机身的小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机器人还包括无线通信组件,所述无线通信组件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并固定于所述机身的小端,所述无线通信组件用于两个所述智能机器人之间相互通信或者所述智能机器人与外部器件之间相互通信,所述无线通信组件将通信信号向所述控制组件传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组件包括终端设备通信模块和2.4G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终端设备通信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用以向终端设备收发信号,所述2.4G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用以向另一所述智能机器人收发信号。
CN201680001945.2A 2016-02-25 2016-02-25 智能机器人 Pending CN10707713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074575 WO2017143569A1 (zh) 2016-02-25 2016-02-25 智能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7139A true CN107077139A (zh) 2017-08-18

Family

ID=59623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1945.2A Pending CN107077139A (zh) 2016-02-25 2016-02-25 智能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77139A (zh)
WO (1) WO2017143569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0550A (zh) * 2017-08-27 2017-12-08 刘哲 一种机器人用智能万向移动轮
CN107729813A (zh) * 2017-09-19 2018-02-23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具备图像处理功能的智能机器人
CN107728613A (zh) * 2017-09-19 2018-02-23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基于免疫算法的智能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
CN109367649A (zh) * 2018-09-03 2019-02-22 精锐动力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驱动机构和运输机器人
CN109992327A (zh) * 2017-12-29 2019-07-09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的控制方法、机器人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69862Y (zh) * 2002-06-12 2003-09-03 汕头市龙湖区汕龙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跟踪玩具
CN201412750Y (zh) * 2009-03-31 2010-02-24 马宝菊 一种闪光型表情灯
CN203029974U (zh) * 2012-01-20 2013-07-03 胜瀚科技有限公司 实时遥控对战游戏设备
CN103552645A (zh) * 2013-11-03 2014-02-05 南京莱格威智能机器有限公司 可以实现无线通讯的独轮自平衡电动车
CN203593122U (zh) * 2013-11-03 2014-05-14 南京莱格威智能机器有限公司 可以实现无线通讯的独轮自平衡电动车
CN203790579U (zh) * 2014-04-09 2014-08-27 王伟煌 遥控对战坦克
CN104174172A (zh) * 2012-10-16 2014-12-03 徐志强 一种采用移动光束遥控的电动玩具
CN204017370U (zh) * 2014-07-15 2014-12-17 广州大学 一种模拟实战玩具坦克
CN104210594A (zh) * 2013-06-03 2014-12-17 杭州华叉科技有限公司 两轮自平衡小车
CN204261332U (zh) * 2014-12-09 2015-04-15 成都三千水上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玩具车
CN104589345A (zh) * 2014-12-01 2015-05-06 嘉兴市德宝威微电子有限公司 公共场所可自由行动的机器人和系统
CN204489088U (zh) * 2015-01-15 2015-07-22 南京快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重心控制的空心无辐独轮自平衡电动车
CN104932508A (zh) * 2015-07-23 2015-09-23 合肥扬帆通信元器件有限公司 直立平衡机器人
CN105005303A (zh) * 2015-06-01 2015-10-28 安徽禄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直立平衡机器人
CN204745650U (zh) * 2015-06-12 2015-11-11 汕头市美致模型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玩具对战坦克
CN105094160A (zh) * 2014-11-18 2015-11-25 芜湖蓝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直立平衡机器人
CN205007571U (zh) * 2015-09-29 2016-02-03 成都艾维拓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遥控对战玩具坦克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1166A (en) * 1998-04-21 2000-06-06 Toymax Inc. Light shooting and detecting toy figures
JP4340247B2 (ja) * 2005-03-14 2009-10-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自律移動ロボット
CN101554726B (zh) * 2009-05-15 2011-01-19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柔性两轮自平衡机器人系统及其运动控制方法
CN103817683A (zh) * 2012-11-16 2014-05-28 上海市闵行区知识产权保护协会 一种机器人
WO2015038705A1 (en) * 2013-09-11 2015-03-19 Harvest Automation, Inc. Computer-implemen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wheelie control in diwheel-type autonomous mobile robots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69862Y (zh) * 2002-06-12 2003-09-03 汕头市龙湖区汕龙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跟踪玩具
CN201412750Y (zh) * 2009-03-31 2010-02-24 马宝菊 一种闪光型表情灯
CN203029974U (zh) * 2012-01-20 2013-07-03 胜瀚科技有限公司 实时遥控对战游戏设备
CN104174172A (zh) * 2012-10-16 2014-12-03 徐志强 一种采用移动光束遥控的电动玩具
CN104210594A (zh) * 2013-06-03 2014-12-17 杭州华叉科技有限公司 两轮自平衡小车
CN203593122U (zh) * 2013-11-03 2014-05-14 南京莱格威智能机器有限公司 可以实现无线通讯的独轮自平衡电动车
CN103552645A (zh) * 2013-11-03 2014-02-05 南京莱格威智能机器有限公司 可以实现无线通讯的独轮自平衡电动车
CN203790579U (zh) * 2014-04-09 2014-08-27 王伟煌 遥控对战坦克
CN204017370U (zh) * 2014-07-15 2014-12-17 广州大学 一种模拟实战玩具坦克
CN105094160A (zh) * 2014-11-18 2015-11-25 芜湖蓝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直立平衡机器人
CN104589345A (zh) * 2014-12-01 2015-05-06 嘉兴市德宝威微电子有限公司 公共场所可自由行动的机器人和系统
CN204261332U (zh) * 2014-12-09 2015-04-15 成都三千水上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玩具车
CN204489088U (zh) * 2015-01-15 2015-07-22 南京快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重心控制的空心无辐独轮自平衡电动车
CN105005303A (zh) * 2015-06-01 2015-10-28 安徽禄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直立平衡机器人
CN204745650U (zh) * 2015-06-12 2015-11-11 汕头市美致模型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玩具对战坦克
CN104932508A (zh) * 2015-07-23 2015-09-23 合肥扬帆通信元器件有限公司 直立平衡机器人
CN205007571U (zh) * 2015-09-29 2016-02-03 成都艾维拓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遥控对战玩具坦克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0550A (zh) * 2017-08-27 2017-12-08 刘哲 一种机器人用智能万向移动轮
CN107729813A (zh) * 2017-09-19 2018-02-23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具备图像处理功能的智能机器人
CN107728613A (zh) * 2017-09-19 2018-02-23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基于免疫算法的智能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
CN109992327A (zh) * 2017-12-29 2019-07-09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的控制方法、机器人及存储介质
CN109367649A (zh) * 2018-09-03 2019-02-22 精锐动力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驱动机构和运输机器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43569A1 (zh) 2017-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77139A (zh) 智能机器人
ATE263605T1 (de) Ferngesteuertes spielskateboard
WO2015060515A1 (en) Flying battle game system using multirotor-type flying robots, and flying battle game method using thereof
CN105498182A (zh) 滚齿式自行车骑行智能模拟系统
CN110440641B (zh) 一种智能自平衡移动机器人靶及其控制方法
CN109079808A (zh) 一种应用于中小学教育的射击机器人
CN206631195U (zh) 对战机器人
CN106794381A (zh) 对战机器人
US11571613B1 (en) Ground drone-based sports training aid
CN106794577A (zh) 对战机器人
CN107073706A (zh) 对战机器人
CN106697061A (zh) 可分离的轮式机器人及使用方法
CN104190089A (zh) 一种纸飞机手势控制的控制方法
CN210879688U (zh) 横转格斗机器人
CN102872600A (zh) 一种蓝牙控制滚动球
CN206410071U (zh) 一种弧形el发光装置
CN110625630A (zh) 横转格斗机器人
CN108202332A (zh) 一种多自由度运动机器人
CN105536226A (zh) 弹性拉索式自行车骑行智能模拟系统
CN206391566U (zh) 一种对打科幻战车
CN218018541U (zh) 一种抛投机器人
CN206152327U (zh) 一种两轮对打机器人
KR101405466B1 (ko) 전술훈련을 위한 충격조끼
CN215962134U (zh) 一种无人机对战游戏机
WO2020228028A1 (zh) 可拆装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