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4153A - 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4153A
CN107074153A CN201580055894.7A CN201580055894A CN107074153A CN 107074153 A CN107074153 A CN 107074153A CN 201580055894 A CN201580055894 A CN 201580055894A CN 107074153 A CN107074153 A CN 1070741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sual confirmation
vehicle
gap
helical spring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5589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74153B (zh
Inventor
吉田茂树
远山弘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ai Rik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ai Rik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ai Rik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ai Rik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74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41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741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41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6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 B60R1/076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yieldable to excessive external force and provided with an indexed use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在车辆用后视镜装置的容纳机构中,在从离合板向齿轮板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开始,齿轮板进行旋转而利用螺旋弹簧的施加力使离合板与齿轮板卡合时,会产生声音。在此,丁基胶带被跨接在螺旋弹簧的与间隙相比靠上侧的部分和下侧的部分上,对螺旋弹簧的振动进行抑制。因此,能够使声音衰减。

Description

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由视觉确认单元对乘员的视觉确认进行辅助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0-85470号公报中记载的汽车用后视镜装置中,螺旋弹簧通过施加力而使底板侧的离合器(离合器槽)与后视镜侧的主齿轮(离合器爪)卡合,从而对后视镜的转动进行限制。进而,通过抵抗螺旋弹簧的施加力而解除与离合器(离合器槽)的主齿轮(离合器爪)的卡合,从而容许后视镜的转动。
在此,在该汽车用后视镜装置中,在从与离合器(离合器槽)的主齿轮(离合器爪)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开始,螺旋弹簧通过施加力使离合器(离合器槽)与主齿轮(离合器爪)卡合时,会产生声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考虑到上述事实,得到一种能够使施力单元通过施加力而使卡合部与转动部卡合时所产生的声音衰减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具备:支承体,设置在车身侧面;视觉确认单元,以可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在所述支承体上,对车辆的乘员的视觉确认进行辅助;卡合部,设置在所述支承体侧面;转动部,设置在所述视觉确认单元侧面;施力单元,设置有间隙,通过利用施加力使所述卡合部与所述转动部卡合,从而使所述视觉确认单元的转动被限制,并且,通过抵抗施加力使所述卡合部的向所述转动部的卡合被解除,从而使所述视觉确认单元能够转动并被容纳;衰减部件,设置在所述施力单元的与所述间隙相比而靠一侧的部分与另一侧的部分之间,使在所述施力单元利用施加力使所述转动部与所述卡合部卡合时所产生的声音衰减。
优选地,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为,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中,所述衰减部件侵入到所述间隙中。
优选地,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为,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中,对于所述施力单元的施力方向上的全部的所述间隙设置所述衰减部件。
优选地,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为,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第三方式中的任一项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中,对于所述间隙整体设置所述衰减部件。
优选地,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为,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第四方式中的任一项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中,将所述衰减部件沿与所述施力单元施力方向交叉的方向设置在所述施力单元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中,在车身侧面设置有支承体,并且视觉确认单元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在支承体上,视觉确认单元对车辆的乘员的视觉确认进行辅助。此外,在支承体侧面设置有卡合部,并且转动部被设置在视觉确认单元侧面,施力单元利用施加力使卡合部与转动部卡合,由此,视觉确认单元的转动被限制。进而,通过抵抗施力单元的施加力而使卡合部向转动部的卡合被解除,从而使视觉确认单元能够转动并被容纳。
然而,在施力单元利用施加力将卡合部与转动部卡合时会产生声音。
在此,在施力单元内设置有间隙,衰减部件被设置在施力单元的与间隙相比而靠一侧的部分与另一侧的部分之间,从而使该声音衰减。因此,能够使该声音衰减。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中,衰减部件侵入到施力单元的间隙中。因此,能够有效地使该声音衰减。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中,对于施力单元的施力方向上的全部的间隙设置有衰减部件。因此,能够有效地使该声音衰减。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中,对于施力单元的间隙整体设置有衰减部件。因此,能够有效地使该声音衰减。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中,衰减部件沿着与施力单元施力方向交叉的方向被设置在施力单元上。因此,能够将衰减部件容易地设置在施力单元的与间隙相比而靠一侧的部分与另一侧的部分之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的从车辆后方观察时的主视图。
图2示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中的容纳机构的从车辆后方观察时的主视图。
图3示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中的容纳机构的从车辆后方观察时的剖视图。
图4示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中的容纳机构的从上方观察时的剖视图(图2的4-4线剖视图)。
图5示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中的容纳机构的齿轮板以及离合板的俯视图。
图6A示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中的容纳机构的齿轮板与离合板的卡合状态的剖视图(图5的6-6线剖视图)。
图6B示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中的容纳机构的齿轮板与离合板的卡合解除状态的剖视图。
图7示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中的容纳机构的螺旋弹簧以及丁基胶带(butyl tape)的分解立体图。
图8示出表示实验例的测量结果的表。
图9示出表示实验例的测量结果的曲线图。
图10示出表示实验例中的关于发出音的频率特性的测量结果的曲线图。
图11示出表示实验例中的关于发出音的时间轴波形的测量结果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图1中,通过从车辆后方观察的主视图来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10。另外,在附图中,用箭头标记FR来表示车辆前方,用箭头标记OUT来表示车宽方向外侧(车辆右方),用箭头标记UP来表示上方。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10被设置在作为车辆的车门的侧门(尤其是前侧门)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且在车辆前侧端,并且被配置在车辆外侧。
如图1所示,车辆用后视镜装置10具备作为设置部件的支承件12,并且,支承件12的车宽方向内侧端被固定在侧门(车身侧)上,由此,车辆用后视镜装置10被设置在侧门上。
在支承件12的车宽方向外侧部分的上侧支承有作为转动机构的容纳机构14(电动容纳机构、收缩器)。
如图2~图4所示,在容纳机构14中,设置有作为支承体的载物台16。在载物台16的下端设置有大致圆板状的固定部16A,固定部16A被固定在支承件12上,由此,载物台16被固定在支承件12上,使容纳机构14被支承在支承件12上。在固定部16A的上侧一体地设置有大致圆筒形状的支承轴16B,支承轴16B的轴向沿着上下方向配置。
转动体18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在支承轴16B上。
在转动体18的下侧部分上设置有作为转动部件的由树脂制的容器状的壳体20,壳体20的上表面开放。载物台16的支承轴16B贯穿且嵌合在壳体20的下壁的车宽方向内侧部分上,壳体2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在支承轴16B上。
在壳体20的上部内固定有作为组装部件的树脂制的电动机底座22。在电动机底座22的车宽方向内侧部分处设置有大致圆筒状的收纳筒22A,在收纳筒22A内以同轴的方式收纳有载物台16的支承轴16B。在电动机底座22的车宽方向外侧部分处设置有大致矩形板状的底壁22B,底壁22B被设置为与收纳筒22A的下端部为一体。在底壁22B的上表面一体地设置有大致椭圆筒状的组装筒22C,组装筒22C从底壁22B向上侧突出。
在壳体20以及电动机底座22的上侧设置有作为遮盖部件的树脂制的容器状的盖24,盖24的下表面开放。盖24的下端被固定在壳体20的上端部外周,盖24对壳体20以及电动机底座22的上侧进行遮盖。
在容纳机构14内设置有作为驱动单元的电动机26。在电动机26内设置有大致椭圆柱状的主体部26A,主体部26A以从上侧组装的方式被固定在电动机底座22的组装筒22C内。金属制的输出轴26B(电动机轴)以同轴的方式从主体部26A伸出。输出轴26B的轴向沿上下方向配置,输出轴26B贯穿电动机底座22的底壁22B并向电动机底座22的下侧延伸。此外,通过驱动电动机26而使输出轴26B进行旋转,从而使容纳机构14进行动作。
在壳体20内设置有齿轮机构28。
在齿轮机构28中,在电动机26的下侧,设置有作为初级齿轮的树脂制的螺纹齿轮30,螺纹齿轮30的轴向沿上下方向配置,并且下部以自由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壳体20的下壁上。电动机26的输出轴26B从上侧以同轴的方式被插入到螺纹齿轮30中,使输出轴26B进行旋转,由此,使螺纹齿轮30与输出轴26B一体地旋转。
在齿轮机构28中,在螺纹齿轮30的车宽方向内侧设置有作为中间齿轮的螺纹轴32,螺纹轴32的轴向沿水平方向配置,并且以自由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壳体20的下壁上。在螺纹轴32的一端侧部分(车辆后侧部分)处以同轴的方式设置有树脂制的螺旋齿轮部32A,在螺纹轴32的另一端侧部分(车辆前侧部分)处,以同轴的方式设置有作为螺纹的金属制的螺纹齿轮部32B。螺旋齿轮部32A与螺纹齿轮30相咬合,螺纹齿轮30进行旋转,由此,使螺旋齿轮部32A与螺纹齿轮部32B一体地旋转,进而使螺纹轴32进行旋转。
在齿轮机构28中,在螺纹轴32的车宽方向内侧设置有作为转动部(终极齿轮)的金属制的齿轮板34(螺纹轮)。载物台16的支承轴16B以同轴的方式贯穿齿轮板34,并且,齿轮板34以自由旋转(转动)的方式被支承轴16B支承,并且从下侧被支承在壳体20的下壁上。
如图5详细所示,在齿轮板34的上表面以同轴的方式形成有俯视观察时为圆形的凹部34A,凹部34A向上侧开放。在凹部34A的下表面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作为被卡合部位的限位凹部34B(参照图6A),多个限位凹部34B在齿轮板34的周向上等间隔配置。限位凹部34B被设置为截面呈倒梯形形状,限位凹部34B的两个侧面分别随着趋向于限位凹部34B的齿轮板34的周向外侧而向朝向上侧的方向倾斜。
在齿轮板34的上侧设置有作为卡合部的由金属制的大致圆筒状的离合板36。载物台16的支承轴16B以同轴的方式贯穿离合板36,离合板36以如下方式被嵌入齿轮板34的凹部34A内,即,不能旋转地被支承在支承轴16B上且相对于支承轴16B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进行移动。
在离合板36的下表面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作为卡合部位的限位凸部36A(参照图6A),多个限位凸部36A在离合板36的周向上等间隔配置。限位凸部36A被设置为截面呈倒梯形形状,限位凸部36A的两个侧面分别随着趋向于限位凸部36A的离合板36的周向内侧而向朝向下侧的方向倾斜。限位凸部36A的截面形状被设置为相对于齿轮板34的限位凹部34B的截面形状而稍小的相似形状,限位凸部36A插入到限位凹部34B,由此,使离合板36的下表面与齿轮板34的凹部34A的下表面相接触(面接触)。
在离合板36的上侧设置有作为施力单元的金属制的螺旋棒状的螺旋弹簧38,在螺旋弹簧38内以同轴的方式插入有载物台16的支承轴16B。在螺旋弹簧38的外周部处以螺旋状形成有间隙38A,在螺旋弹簧38的轴向(施力方向)上配置有预定数量的间隙38A。
如图7详细所示,在螺旋弹簧38的外周粘贴(粘接)有作为衰减部件的带状的丁基胶带40,丁基胶带40由具有弹性以及粘性的软质的丁基合成橡胶制成,具有抑制振动性能。丁基胶带40沿着螺旋弹簧38的周向(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卷绕在螺旋弹簧38上,丁基胶带40被跨接在螺旋弹簧38的与间隙38A相比而靠上侧的部分和下侧的部分上,并且被配置在整个间隙38A上。丁基胶带40侵入到间隙38A内,并且丁基胶带40被加持在螺旋弹簧38的与间隙38A相比而靠上侧的部分和下侧的部分之间(参照图3)。
在螺旋弹簧38的上侧设置有作为卡止部件的大致圆环板状的止退螺母42,并且,止退螺母42以同轴的方式被固定在载物台16的支承轴16B上。止退螺母42以向下侧按压螺旋弹簧38的方式使螺旋弹簧38压缩,螺旋弹簧38对离合板36向下侧进行施力。因此,螺旋弹簧38利用施加力使离合板36与齿轮板34卡合,保持离合板36的限位凸部36A插入到齿轮板34的限位凹部34B中的状态,齿轮板34的旋转被离合板36限制。
螺纹轴32的螺纹齿轮部32B与齿轮板34咬合,由此,螺纹齿轮部32B的围绕齿轮板34的转动被卡止,从而使转动体18的相对于齿轮板34的转动被卡止。如上述那样,在螺纹齿轮部32B进行旋转时,螺纹齿轮部32B围绕齿轮板34进行转动,由此,使转动体18与螺纹齿轮部32B一体地相对于齿轮板34进行转动。
如图1所示,转动体18被收纳在作为收纳部件的大致正方体形容器状的檐部44的车宽方向内侧部分内,檐部44的车辆后侧面开放。在檐部44内,在车辆后侧面(开放部分)附近,配置有作为视觉确认单元的大致矩形板状的后视镜46,檐部44对后视镜46的整周以及车辆前侧面进行遮盖。
檐部44以及后视镜46被连结于转动体18并被转动体18支承,檐部44以及后视镜46与转动体18一起相对于侧门而突出,并且立起来(展开)。后视镜46的镜面46A朝向车辆后侧,由此,后视镜46能够实现车辆的乘员(特别是驾驶员)的车辆后侧的视觉确认,从而对乘员的视觉确认进行辅助。此外,檐部44以及后视镜46被设置为能够与转动体18一体地围绕载物台16的支承轴16B进行转动。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以上的结构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10中,在容纳机构14内,螺旋弹簧38利用施加力使离合板36与齿轮板34卡合(保持离合板36的限位凸部36A插入到齿轮板34的限位凹部34B中的状态),使相对于离合板36的齿轮板34的朝向后倒方向(图4等的箭头标记A的方向)以及前倒方向(图4等的箭头标记B的方向)的旋转被限制,从而使转动体18、檐部44以及后视镜46的朝向后倒方向(后容纳方向)以及前倒方向(前容纳方向)的旋转被限制。
当容纳机构14进行动作时,通过对电动机26进行驱动而使输出轴26B进行旋转。因此,在齿轮机构28中,螺纹齿轮30与输出轴26B一体地旋转以使螺纹轴32(螺旋齿轮部32A以及螺纹齿轮部32B)进行旋转,由此,使螺纹齿轮部32B围绕齿轮板34进行转动,使转动体18、檐部44以及后视镜46与螺纹齿轮部32B一体地相对于齿轮板34进行转动。
在通过对电动机26进行驱动以使输出轴26B向一个方向进行旋转时,螺纹齿轮部32B围绕齿轮板34向后倒方向转动,使转动体18、檐部44以及后视镜46向后倒方向(车辆后侧且车宽方向内侧)转动。由此,转动体18、檐部44以及后视镜46解除相对于侧门的突出而被容纳(后容纳)。
之后,在对电动机26进行驱动以使输出轴26B向另一方向旋转时,螺纹齿轮部32B围绕齿轮板34向前倒方向转动,使转动体18、檐部44以及后视镜46向前倒方向(车辆前侧且车宽方向外侧)转动。由此,转动体18、檐部44以及后视镜46相对于侧门突出而立起来(复位)。
此外,在朝向后倒方向以及前倒方向的一方的高载荷的外力作用于檐部44以及后视镜46的至少一方时,朝向后倒方向以及前倒方向的一方的高载荷的旋转力从转动体18的螺纹齿轮部32B被输入到齿轮板34上。因此,离合板36抵抗螺旋弹簧38的施加力而向上侧移动,以使离合板36朝向齿轮板34的卡合被解除(限位凸部36A朝向限位凹部34B的插入被解除),齿轮板34的凹部34A的下表面被配置在限位凸部36A的下侧(参照图6B),由此,容许齿轮板34相对于离合板36的朝向后倒方向以及前倒方向的一方的旋转,容许转动体18、檐部44以及后视镜46朝向后倒方向以及前倒方向的一方的转动。
之后,在朝向后倒方向或前倒方向的外力作用于檐部44以及后视镜46的至少一方时,或者,在对电动机26进行驱动而使螺纹齿轮部32B进行旋转时,朝向后倒方向或前倒方向的旋转力从螺纹齿轮部32B被输入到齿轮板34上。因此,齿轮板34相对于离合板36向后倒方向或前倒方向旋转,螺旋弹簧38利用施加力使离合板36向下侧移动并与齿轮板34卡合(将限位凸部36A插入到限位凹部34B中)(参照图6A),由此,齿轮板34相对于离合板36的朝向后倒方向以及前倒方向的旋转被限制,转动体18、檐部44以及后视镜46的朝向后倒方向以及前倒方向的旋转被限制。
并且,如上所述,在齿轮板34相对于离合板36向后倒方向或前倒方向旋转,使得螺旋弹簧38利用施加力使离合板36向下侧移动并与齿轮板34卡合(将限位凸部36A插入到限位凹部34B中)时,会产生由于螺旋弹簧38的施加力而使金属制的离合板36(特别是下表面)与金属制的齿轮板34(特别是凹部34A的下表面)发生碰撞的碰撞声,并且,该碰撞声会向金属制的螺旋弹簧38传递从而产生回声。
在此,在螺旋弹簧38的外周粘贴有丁基胶带40,并且将丁基胶带40跨接在螺旋弹簧38的与间隙38A相比而靠上侧的部分和下侧的部分上,从而抑制(吸收)螺旋弹簧38的振动。因此,能够使上述碰撞声以及回声衰减。
此外,丁基胶带40侵入到螺旋弹簧38的间隙38A内,被螺旋弹簧38的与间隙38A相比而靠上侧的部分与下侧的部分加持。因此,丁基胶带40能够有效抑制(吸收)螺旋弹簧38的振动,能够有效地使上述碰撞声以及回声衰减。
而且,丁基胶带40不仅被配置于螺旋弹簧38的轴向上的全部的间隙38A,并且被配置于螺旋弹簧38的间隙38A整体。因此,丁基胶带40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吸收)螺旋弹簧38的振动,能够使上述碰撞声以及回声更有效地衰减。
此外,间隙38A以螺旋状被形成于螺旋弹簧38的外周部,丁基胶带40沿着螺旋弹簧38的周向卷绕在螺旋弹簧38上。因此,能够容易地将丁基胶带40跨接于螺旋弹簧38的与间隙38A相比而靠上侧的部分与下侧的部分。
(实验例)
在本实验例中,对没有设置上述支承件12以及丁基胶带40的容纳机构14(以下称为“非对策件”)和、上述支承件12以及容纳机构14(以下称为“对策件”)的上述碰撞声以及回声(以下称为“发出音”)进行测定。
测定场所是背景噪音为31.8dB的隔音室,测定器使用小野测器制造的LA-5560作为噪音计,使用小野测器制造的DS0221作为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里叶)分析器。在LA-5560中,将频率特性设为A特性,将动态特性设为FAST,将测定范围设为,非对策件为60dB以上且120dB以下而对策件为40dB以上且100dB以下。在DS0221中,将频率范围设为20kHz,将采样数设为4096,将平均次数设为50,将Gap量设为1。
在本实验例中,手动将自立起状态向后倒方向转动而使离合板36与齿轮板34的卡合(限位凸部36A向限位凹部34B的插入)被解除的转动体18向前倒方向转动而恢复为立起状态,由此,利用螺旋弹簧38的施加力使离合板36向下侧移动并与齿轮板34卡合(将限位凸部36A插入到限位凹部34B中)而产生发出音。进而,利用设置于在水平方向上与容纳机构14的外周面间隔300mm的位置的噪音计对发出音进行测定。
如图8所示,在本实验例中,针对非对策件和对策件而使发出音发出r1、r2以及r3这三次并进行测定。另外,在图8中,“Ave.”为平均值,“σ”为标准偏差。
如图8以及图9所示,在非对策件中,发出音较高较大且较长。另一方面,在对策件中,相对于非对策件,发出音的音压水平约减少18dB,发出音的90%衰减时间减少至1/3左右。
如图10所示,关于发出音的频率特性,相对于非对策件,对策件的发出音的音压水平整体性地较低,相对于非对策件,对策件的发出音的频率特性的形状相似,成为向音压水平较低侧偏移的形状。
如图11所示,关于发出音的时间轴波形,相对于非对策件,对策件的发出音的音压较低,并且发出音的衰减时间变短。
在此,在容纳机构14中,由于螺旋弹簧38利用施加力使离合板36向下侧移动并与齿轮板34卡合而产生发出音,因此认为螺旋弹簧38的振动容易对发出音造成影响。因此认为,丁基胶带40对螺旋弹簧38的振动进行抑制(吸收),由此,能够降低发出音的音压,并且能够缩短发出音的衰减时间。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丁基胶带40侵入到螺旋弹簧38的间隙38A内。但是,也可以不使丁基胶带40侵入到螺旋弹簧38的间隙38A内。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丁基胶带40配置于螺旋弹簧38的间隙38A整体。但是,将丁基胶带40配置于螺旋弹簧38的轴向上的全部的间隙38A即可。在该情况下,丁基胶带40的螺旋弹簧38周向尺寸优选为例如5mm以上。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衰减部件为丁基胶带40。但是,衰减部件为高分子物质即可,除了橡胶(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之外,也可以是树脂(醋酸乙烯类树脂、丙烯酸酯类树脂、聚乙烯酯类树脂或聚异丁烯类树脂等)。而且,也可以使衰减部件为在高分子合成时生成物不溶化的凝胶状物质(有机凝胶、凝胶橡胶、聚合物类凝胶、硅类凝胶或氟离子交换树脂等)或黏土。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衰减部件为丁基胶带40,将丁基胶带40粘贴在螺旋弹簧38的外周。但是,也可以使衰减部件为衰减涂料(聚氨酯类、丙烯酸类或硅类树脂涂料),并将衰减涂料涂覆在螺旋弹簧38上。在该情况下,可以将衰减涂料涂覆在螺旋弹簧38的间隙38A侧的表面而将衰减涂料配置在螺旋弹簧38的与间隙38A相比而靠上侧的部分与下侧的部分之间。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电动机26以及齿轮机构28设置在容纳机构14内。但是,也可以不将电动机26以及齿轮机构28设置在容纳机构14内。在该情况下,例如,使本发明的卡合部为壳体20,将限位凹部34B设置在壳体20的下壁上,由此,使离合板36(限位凸部36A)与壳体20(限位凹部34B)卡合。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本发明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为车辆用后视镜装置10。但是,也可以使本发明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为其他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车辆外部的其他的车辆用外后视镜装置(例如车辆用缓冲后视镜装置)或车辆内部的车辆用内部后视镜装置)或车辆用拍照装置(通过进行摄像来对乘员的视觉确认进行辅助的装置)等。
2014年10月14日提出的日本国专利申请2014-210114号的公开内容的整体以参照的方式被援引在本说明书中。
附图标记说明
10 车辆用后视镜装置(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
16 载物台(支承体)
34 齿轮板(转动部)
36 离合板(卡合部)
38 螺旋弹簧(施力单元)
46 后视镜(视觉确认单元)。

Claims (5)

1.一种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具备:
支承体,设置在车身侧面;
视觉确认单元,以可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在所述支承体上,对车辆的乘员的视觉确认进行辅助;
卡合部,设置在所述支承体侧面;
转动部,设置在所述视觉确认单元侧面;
施力单元,设置有间隙,通过利用施加力使所述卡合部与所述转动部卡合,从而使所述视觉确认单元的转动被限制,并且,通过抵抗施加力使所述卡合部的向所述转动部的卡合被解除,从而使所述视觉确认单元能够转动并被容纳;以及
衰减部件,设置在所述施力单元的与所述间隙相比而靠一侧的部分与另一侧的部分之间,使在所述施力单元利用施加力使所述转动部与所述卡合部卡合时所产生的声音衰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其中,
所述衰减部件侵入到所述间隙中。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其中,
对于所述施力单元的施力方向上的全部的所述间隙设置所述衰减部件。
4.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其中,
对于所述间隙整体设置所述衰减部件。
5.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其中,
将所述衰减部件沿与所述施力单元施力方向交叉的方向设置在所述施力单元上。
CN201580055894.7A 2014-10-14 2015-08-07 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 Active CN1070741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10114 2014-10-14
JP2014210114A JP6341830B2 (ja) 2014-10-14 2014-10-14 車両用視認装置
PCT/JP2015/072568 WO2016059859A1 (ja) 2014-10-14 2015-08-07 車両用視認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4153A true CN107074153A (zh) 2017-08-18
CN107074153B CN107074153B (zh) 2019-07-26

Family

ID=55746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5894.7A Active CN107074153B (zh) 2014-10-14 2015-08-07 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189410B2 (zh)
JP (1) JP6341830B2 (zh)
CN (1) CN107074153B (zh)
WO (1) WO20160598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62565B2 (ja) * 2014-12-05 2020-03-11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車両用視認装置
WO2018215599A1 (en) * 2017-05-24 2018-11-29 Smr Patents Sarl Pivot joint system and rear view device therewit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42349U (zh) * 1989-04-27 1990-12-03
JPH08334528A (ja) * 1995-06-09 1996-12-17 Sensor Technol Kk 衝突センサ
JP2010120617A (ja) * 2008-11-24 2010-06-03 Denso Corp 画像生成装置、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および車両用表示装置
JP2014015162A (ja) * 2012-07-11 2014-01-30 Sakae Riken Kogyo Co Ltd 回転式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動格納式ドアミラ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95729B2 (ja) * 1988-08-10 1994-11-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Mr符号化装置
JPH0567539U (ja) * 1992-02-24 1993-09-07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格納式ドアミラー
JP2000085470A (ja) 1998-09-17 2000-03-28 Molten Corp 自動車用ドアミラー装置
US8682005B2 (en) * 1999-11-19 2014-03-25 Gentex Corporation Vehicle accessory microphone
CN1263967C (zh) * 2003-06-11 2006-07-12 尹学军 弹簧
EP1784583B1 (de) * 2005-07-03 2013-09-25 Hermann Tropf Befestigung die übertragung von schocks und vibrationen unterdrückt
FR2891072B1 (fr) * 2005-09-20 2008-05-02 Saint Gobain Procede d'optimisation du confort acoustique et vibratoire dans un habitacle mobile
JP2007263282A (ja) * 2006-03-29 2007-10-11 Denso Corp 電磁弁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42349U (zh) * 1989-04-27 1990-12-03
JPH08334528A (ja) * 1995-06-09 1996-12-17 Sensor Technol Kk 衝突センサ
JP2010120617A (ja) * 2008-11-24 2010-06-03 Denso Corp 画像生成装置、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および車両用表示装置
JP2014015162A (ja) * 2012-07-11 2014-01-30 Sakae Riken Kogyo Co Ltd 回転式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動格納式ドアミラ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297492A1 (en) 2017-10-19
WO2016059859A1 (ja) 2016-04-21
US10189410B2 (en) 2019-01-29
JP2016078555A (ja) 2016-05-16
JP6341830B2 (ja) 2018-06-13
CN107074153B (zh) 2019-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47723A1 (en) Suction cup
CN107074153B (zh) 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
JP3208994B2 (ja) 車両用後写鏡装置の駆動装置
JPS60148746A (ja) シ−トベルト巻取り方法
US7985157B2 (en) Decelerating device and projection screen rolling mechanism
JP4273409B2 (ja) ウォームギア装置及びそのウォームギア装置を備える電子機器
US7837380B2 (en) Guarding structure for a mixer of molding material
CN107222798B (zh) 一种智能音箱显示装置
JP4216170B2 (ja) 電子機器のチルト回動装置
US784808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8427822B2 (en) Storage device
US20190033894A1 (en) Gravity center adjustable device, and gravity center self-adjus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110308339A1 (en) Driving apparatus with a vibration limiter for worm gear
US20140326845A1 (en) Device for holding an electronic apparatus
KR101514323B1 (ko) 다용도 회전용 거치대
KR102373156B1 (ko) 테일게이트용 가이드범퍼의 구조
KR102084738B1 (ko) 차량용 사이드 미러의 슬림형 폴딩 장치
CN220798268U (zh) 对讲机
KR101753192B1 (ko) 휴대폰의 수납 및 충전이 가능한 자동차용 헤드업 디스플레이
CN220315325U (zh) 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测距机构
CN208325047U (zh) 一种汽车外后视镜的电动折叠器的定位机构
JP5555961B2 (ja) 車載用電子機器及びヒンジ部品
CN209079796U (zh) 摄像头安装结构
CN216122542U (zh) 电子设备保护膜
JP2004015357A (ja) 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