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37510A - 一种摄像镜头表面防结雾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摄像镜头表面防结雾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37510A
CN107037510A CN201710468342.XA CN201710468342A CN107037510A CN 107037510 A CN107037510 A CN 107037510A CN 201710468342 A CN201710468342 A CN 201710468342A CN 107037510 A CN107037510 A CN 1070375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ck
lens
metal oxide
evaporation source
oxide pow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6834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37510B (zh
Inventor
刘子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7037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375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375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375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8Coatings for keeping optical surfaces clean, e.g. hydrophobic or photo-catalytic fil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摄像镜头表面防结雾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通过离子溅射法在摄像镜头的表面沉积一层Au薄膜;步骤2、将金属氧化物粉末和氧化铟粉末按质量比为30:1混合均匀,得到蒸发源;步骤3、将蒸发源和含Au薄膜衬底的摄像镜头放入可控气氛管式炉中,采用热蒸发物理气相沉积法制得金属氧化物纳米线层,最后取出摄像镜头即可。通过在镜头的表面镀上一层透明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线层,在对镜头透光率影响较小的情况下,在镜头的表面形成荷叶效应,使水汽无法依附于镜头,进而解决了镜头表面结雾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摄像镜头表面防结雾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镜头的除雾除污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摄像镜头表面防结雾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的普及,人们对手机亦或是照相机的各项性能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特别是手机和照相机的摄像性能,其不仅要求能够拍摄出高品质、高分辨率的照片,还要求其能够适应各种工作环境,其中,长期困扰使用者的问题是:当摄像镜头的镜片遇到温差时很容易起雾(也叫结露),导致视线模糊,无法进行拍摄,这种现象尤其在冬天尤为明显。当出现这种现象的时候,人们通常采用的做法是用清洁布或者清洁纸对起雾的镜片进行擦拭,然而由于温差的存在,擦拭后的镜头还会继续起雾,因此需要进行多次擦拭,这不仅会导致使用麻烦,还会因为使用者的操作不当对镜片造成刮花和沾污,进而使镜片遭受不可恢复的破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CN106170157A公开了一种就石墨烯膜的镜头加热装置,其披露了一种解决镜头起雾的方法和现有技术,即在镜头的表面镀一层金属氧化物或者石墨烯膜作为加热层,通过加热层的加热除去镜头表面的雾水。这种方法可以起到很好地除雾效果,但是其实用性较差,例如加热装置的设置无法应用于手机上,同时,手机上的摄像镜头的材料为塑料,而并非玻璃,由于塑料材料的耐高温性能较差,为此,不能通过加热的方式去除镜头表面的雾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摄像镜头表面防结雾处理方法,通过在镜头的表面镀上一层透明的纳米线层,在对镜头透光率影响较小的情况下,在镜头的表面形成荷叶效应,使水汽无法依附于镜头,进而解决了镜头表面结雾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摄像镜头表面防结雾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摄像镜头的表面进行处理,然后通过离子溅射法在摄像镜头的表面沉积一层Au薄膜,得到含Au薄膜衬底的摄像镜头;
步骤2、将金属氧化物粉末和氧化铟粉末按质量比为30:1的比例采用液相超声混合的方法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均匀的混合物真空烘干后得到蒸发源,其中,金属氧化物粉末的粒度为320目;
步骤3、将步骤2制得的蒸发源和步骤1制得的含Au薄膜衬底的摄像镜头放入可控气氛管式炉中,衬底距离蒸发源10-15cm,其中,整个系统预抽真空至1-2Pa,然后通入氩气并保持氩气流量为150 sccm,维持反应室内的压强在120Pa,然后升温后再冷却降温,最后取出摄像镜头即可。
进一步,Au薄膜的厚度为5-10nm,氧化铟粉末的纯度达到98%以上。
进一步,蒸发源所处的温度设为1050-1100℃,升温速率控制为10-12℃/min。
进一步,金属氧化物选自氧化锆、氧化锌、二氧化钛、氧化镓、氧化锡其中的一种,且金属氧化物的纯度达到99.0%以上。
进一步,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锆。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防结雾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在摄像镜头的表面依次设有Au薄膜和金属氧化物纳米线层,其中,Au薄膜通过离子溅射法形成,其厚度为5-10nm,金属氧化物纳米线层通过热蒸发物理气相沉积法形成。
进一步,金属氧化物纳米线层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摄像镜头的表面进行处理,然后通过离子溅射法在摄像镜头的表面沉积一层为5-10nm厚的Au薄膜,得到含Au薄膜衬底的摄像镜头;
步骤2、将金属氧化物粉末和氧化铟粉末按质量比为30:1的比例采用液相超声混合的方法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均匀的混合物真空烘干后得到蒸发源,其中,金属氧化物粉末的粒度为320目,纯度达到99.0%以上,氧化铟粉末的粒度为300目,纯度达到98%以上;
步骤3、将步骤2制得的蒸发源和步骤1制得的含Au薄膜衬底的摄像镜头放入可控气氛管式炉中,衬底距离蒸发源10-15cm,其中,整个系统预抽真空至1-2Pa,然后通入氩气并保持氩气流量为150 sccm,维持反应室内的压强在120Pa,然后升温后再冷却降温,蒸发源所处的温度设为1050-1100℃,升温速率控制为10-12℃/min,最后取出摄像镜头即可。
进一步,金属氧化物选自氧化锆、氧化锌、二氧化钛、氧化镓、氧化锡其中的一种。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镜头的表面镀上一层透明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线层,金属氧化物纳米线层具有像指状突起的小肠绒毛状结构,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使凝结在镜头表面的水汽的依附力下降,水汽在形成雾水的过程中,由于依附力的下降,镜头的表面无法托举体积增大的水汽,进而从镜头的表面滑落,由此,在对镜头透光率影响较小的情况下,在镜头的表面形成荷叶效应,使水汽无法依附于镜头,进而解决了镜头表面结雾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摄像镜头表面防结雾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摄像镜头的表面进行处理,去除镜头表面的杂物,然后通过离子溅射法在摄像镜头的表面沉积一层为10nm厚的Au薄膜,得到含Au薄膜衬底的摄像镜头;
步骤2、将金属氧化物粉末和氧化铟粉末按质量比为30:1的比例采用液相超声混合的方法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均匀的混合物真空烘干后得到蒸发源,其中,金属氧化物粉末选自氧化锆、氧化锌、二氧化钛、氧化镓、氧化锡其中的一种,这里选用氧化锌,氧化锌粉末的粒度为320目,纯度达到99.0%以上,氧化铟粉末的粒度为300目,纯度达到98%以上;
步骤3、将步骤2制得的蒸发源和步骤1制得的含Au薄膜衬底的摄像镜头放入可控气氛管式炉中,衬底距离蒸发源10cm,其中,整个系统预抽真空至1Pa,然后通入氩气并保持氩气流量为150 sccm,维持反应室内的压强在120Pa,然后升温后再冷却降温,蒸发源所处的温度设为1050℃,升温速率控制为10-12℃/min,最后取出摄像镜头即可。
实施例2
一种摄像镜头表面防结雾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摄像镜头的表面进行处理,去除镜头表面的杂物,然后通过离子溅射法在摄像镜头的表面沉积一层为5nm厚的Au薄膜,得到含Au薄膜衬底的摄像镜头;
步骤2、将氧化锆粉末(氧化锆透光率等综合性能强于其他金属氧化物,属于优选例)和氧化铟粉末按质量比为30:1的比例采用液相超声混合的方法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均匀的混合物真空烘干后得到蒸发源,其中,氧化锆粉末的粒度为320目,纯度达到99.0%以上,氧化铟粉末的粒度为300目,纯度达到98%以上;
步骤3、将步骤2制得的蒸发源和步骤1制得的含Au薄膜衬底的摄像镜头放入可控气氛管式炉中,衬底距离蒸发源12cm,其中,整个系统预抽真空至2Pa,然后通入氩气并保持氩气流量为150 sccm,维持反应室内的压强在120Pa,然后升温后再冷却降温,蒸发源所处的温度设为1100℃,升温速率控制为12℃/min,最后取出摄像镜头即可。
实施例3
一种摄像镜头表面防结雾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摄像镜头的表面进行处理,去除镜头表面的杂物,然后通过离子溅射法在摄像镜头的表面沉积一层为8nm厚的Au薄膜,得到含Au薄膜衬底的摄像镜头;
步骤2、将氧化锡粉末和氧化铟粉末按质量比为30:1的比例采用液相超声混合的方法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均匀的混合物真空烘干后得到蒸发源,其中,金属氧化物粉末的粒度为320目,纯度达到99.0%以上,氧化铟粉末的粒度为300目,纯度达到98%以上;
步骤3、将步骤2制得的蒸发源和步骤1制得的含Au薄膜衬底的摄像镜头放入可控气氛管式炉中,衬底距离蒸发源15cm,其中,整个系统预抽真空至1Pa,然后通入氩气并保持氩气流量为150 sccm,维持反应室内的压强在120Pa,然后升温后再冷却降温,蒸发源所处的温度设为1070℃,升温速率控制为10℃/min,最后取出摄像镜头即可。
实施例4
一种摄像镜头表面防结雾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摄像镜头的表面进行处理,去除镜头表面的杂物,然后通过离子溅射法在摄像镜头的表面沉积一层为10nm厚的Au薄膜,得到含Au薄膜衬底的摄像镜头;
步骤2、将氧化锆粉末和氧化铟粉末按质量比为30:1的比例采用液相超声混合的方法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均匀的混合物真空烘干后得到蒸发源,其中,氧化锆粉末的粒度为320目,纯度达到99.0%以上,氧化铟粉末的粒度为300目,纯度达到98%以上;
步骤3、将步骤2制得的蒸发源和步骤1制得的含Au薄膜衬底的摄像镜头放入可控气氛管式炉中,衬底距离蒸发源15cm,其中,整个系统预抽真空至1Pa,然后通入氩气并保持氩气流量为150 sccm,维持反应室内的压强在120Pa,然后升温后再冷却降温,蒸发源所处的温度设为1050℃,升温速率控制为12℃/min,最后取出摄像镜头即可。
相关性能测试
透光率测试,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选用波长范围为400-700nm,以空气作为参考;
折光指数测定,用椭圆偏振光进行测试,选用波长范围为400-700nm;
附着力按GB/T9286的规定;附着力分为0-5级,其中0级表示最好;
耐沾污性能是利用克莱恩公司提供的耐沾污测试法进行测定,是以喷淋前后涂抹反射系数的下降率来间接评价防结雾效果。
其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本发明的摄像镜头表面防结雾处理方法对镜头的透光性和折射率影响较小,其表面不易结垢沾污,在对镜头进行喷雾测试后,镜头的表面都未形成雾水层,具有良好地防结雾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摄像镜头表面防结雾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摄像镜头的表面进行处理,然后通过离子溅射法在摄像镜头的表面沉积一层Au薄膜,得到含Au薄膜衬底的摄像镜头;
步骤2、将金属氧化物粉末和氧化铟粉末按质量比为30:1的比例采用液相超声混合的方法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均匀的混合物真空烘干后得到蒸发源,其中,金属氧化物粉末的粒度为320目;
步骤3、将步骤2制得的蒸发源和步骤1制得的含Au薄膜衬底的摄像镜头放入可控气氛管式炉中,衬底距离蒸发源10-15cm,其中,整个系统预抽真空至1-2Pa,然后通入氩气并保持氩气流量为150 sccm,维持反应室内的压强在120Pa,然后升温后再冷却降温,最后取出摄像镜头即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表面防结雾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Au薄膜的厚度为5-10nm,氧化铟粉末的纯度达到98%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表面防结雾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蒸发源处的温度设为1050-1100℃,升温速率控制为10-12℃/min。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表面防结雾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金属氧化物选自氧化锆、氧化锌、二氧化钛、氧化镓、氧化锡其中的一种,且金属氧化物的纯度达到99.0%以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表面防结雾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锆。
6.一种防结雾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在摄像镜头的表面依次设有Au薄膜和金属氧化物纳米线层,其中,Au薄膜通过离子溅射法形成,其厚度为5-10nm,金属氧化物纳米线层通过热蒸发物理气相沉积法形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结雾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金属氧化物纳米线层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摄像镜头的表面进行处理,然后通过离子溅射法在摄像镜头的表面沉积一层为5-10nm厚的Au薄膜,得到含Au薄膜衬底的摄像镜头;
步骤2、将金属氧化物粉末和氧化铟粉末按质量比为30:1的比例采用液相超声混合的方法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均匀的混合物真空烘干后得到蒸发源,其中,金属氧化物粉末的粒度为320目,纯度达到99.0%以上,氧化铟粉末的粒度为300目,纯度达到98%以上;
步骤3、将步骤2制得的蒸发源和步骤1制得的含Au薄膜衬底的摄像镜头放入可控气氛管式炉中,衬底距离蒸发源10-15cm,其中,整个系统预抽真空至1-2Pa,然后通入氩气并保持氩气流量为150 sccm,维持反应室内的压强在120Pa,然后升温后再冷却降温,蒸发源所处的温度设为1050-1100℃,升温速率控制为10-12℃/min,最后取出摄像镜头即可。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结雾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金属氧化物选自氧化锆、氧化锌、二氧化钛、氧化镓、氧化锡其中的一种。
CN201710468342.XA 2017-06-08 2017-06-20 一种摄像镜头表面防结雾处理方法 Active CN1070375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26264 2017-06-08
CN2017104262647 2017-06-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37510A true CN107037510A (zh) 2017-08-11
CN107037510B CN107037510B (zh) 2018-02-27

Family

ID=59541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68342.XA Active CN107037510B (zh) 2017-06-08 2017-06-20 一种摄像镜头表面防结雾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3751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01298A (zh) * 2018-08-02 2018-12-14 成都吉锐时代触摸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挡风玻璃内表面水雾的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6000A (zh) * 2005-06-16 2006-01-04 上海质子光学眼镜有限公司 一种防雾镜片的制造方法
CN101723434A (zh) * 2008-10-22 2010-06-09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三元氧化物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25871A (zh) * 2011-04-20 2011-10-26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Sn催化的Ga掺杂ZnO纳米线的制备方法
CN103728736A (zh) * 2013-12-31 2014-04-16 江苏大学 一种防雾自清洁镜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13654A (zh) * 2014-10-13 2015-01-28 中南大学 一种复制天然生物超疏水表面的模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470712A (zh) * 2013-03-14 2015-03-25 Sdc科技有限公司 防雾纳米纹理表面及包含这种表面的制品
CN106350786A (zh) * 2016-08-23 2017-01-25 西北大学 在ZnO纳米柱阵列表面沉积生长ZnO纳米颗粒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6000A (zh) * 2005-06-16 2006-01-04 上海质子光学眼镜有限公司 一种防雾镜片的制造方法
CN101723434A (zh) * 2008-10-22 2010-06-09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三元氧化物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25871A (zh) * 2011-04-20 2011-10-26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Sn催化的Ga掺杂ZnO纳米线的制备方法
CN104470712A (zh) * 2013-03-14 2015-03-25 Sdc科技有限公司 防雾纳米纹理表面及包含这种表面的制品
CN103728736A (zh) * 2013-12-31 2014-04-16 江苏大学 一种防雾自清洁镜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13654A (zh) * 2014-10-13 2015-01-28 中南大学 一种复制天然生物超疏水表面的模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350786A (zh) * 2016-08-23 2017-01-25 西北大学 在ZnO纳米柱阵列表面沉积生长ZnO纳米颗粒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苏云: "三种半导体纳米线的热蒸发制备",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辑》 *
钟苗: "氧化铟纳米结构制备与性能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基础科学辑》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01298A (zh) * 2018-08-02 2018-12-14 成都吉锐时代触摸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挡风玻璃内表面水雾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37510B (zh) 2018-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59153B (zh) 一种防雾减反射可见光双功能镀膜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KR101657713B1 (ko) 광학 물품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400392B (en) Method of preparing water-repellent coatings on optical substrates
CN107918167A (zh) 带防眩膜的基体、用于形成防眩膜的液态组合物和带防眩膜的基体的制造方法
ZA200109801B (en)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photocatalytic coatings on substrates.
Xu et al. A robust and transparent hydrogel coating for sustainable antifogging with excellent self-cleaning and self-healing ability
Eshaghi et al. Fabrication of antireflective antifogging nano-porous silica thin film on glass substrate by layer-by-layer assembly method
TW201604002A (zh) 附機能膜之化學強化玻璃板、其製造方法及物品
JP2011201772A (ja) フッ化物層の上に疎水性層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組成物
CN107037510B (zh) 一种摄像镜头表面防结雾处理方法
JP2014510693A5 (zh)
CN110546118B (zh) 带有膜的玻璃基板、物品以及带有膜的玻璃基板的制造方法
JP2011084819A (ja) 高屈折率光学層を製造するための蒸着材料
JPH11133206A (ja) 反射防止フィルタおよびこの反射防止フィルタを用いた文字画像表示装置
JP2018003118A (ja) 薄膜の製造方法、薄膜形成材料、光学薄膜、及び光学部材
JP2000328231A (ja) 有機系蒸着物質による成膜方法
DE19708808B4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fbringen von transparenten Schutzschichten auf Gegenstände
JP3801634B2 (ja) 合成樹脂成形物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2354058A (zh) 一种镜片
CN103874938A (zh) 包含基于失水山梨醇表面活性剂的临时性防雾涂层的光学物品
JPH10148701A (ja) 反射防止フィル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この反射防止フィルタ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6812414B2 (ja) 多層膜、光学部材および光学部材の製造方法
JP2009186185A (ja) 透光性部材、時計、および透光性部材の製造方法
WO2024053124A1 (ja) 多層膜、光学部材、眼鏡および多層膜の製造方法
JPH0222343A (ja) 防曇プラスチック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