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36217A - 加湿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湿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036217A CN107036217A CN201611001559.1A CN201611001559A CN107036217A CN 107036217 A CN107036217 A CN 107036217A CN 201611001559 A CN201611001559 A CN 201611001559A CN 107036217 A CN107036217 A CN 10703621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in body
- tank
- water
- air
- humidify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17—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using wet filtering
- F24F8/133—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using wet filtering by direct contact with liquid, e.g. with sprayed liquid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6/02—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 F24F6/06—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using moving unheated wet el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6/02—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6/12—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forming water dispersions in the air
- F24F6/14—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forming water dispersions in the air using nozzl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6/12—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forming water dispersions in the air
- F24F6/16—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forming water dispersions in the air using rotating el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08—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using dry filter el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17—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using wet filter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80—Self-contained air purifi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2—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2006/006—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with water treatmen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2006/008—Air-humidifier with water reservo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24F2013/205—Mounting a ventilator fan therei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26—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mproving the aesthetic appearanc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36—Modules, e.g. for an easy mounting or transpor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湿净化装置,本发明的加湿净化装置,其中,包括:水槽,用于储存水;基体,所述水槽以能够分离的方式放置在所述基体,在所述基体形成有水槽插入空间;隔震构件,形成在所述水槽以及所述基体中的至少一方,将所述水槽和所述基体相隔开,抑制从所述水槽或所述基体中的一方形成的震动向另一方传递。本发明通过用于将基体和水槽相分开规定间隔的隔震构件,能够抑制基体或水槽的震动中的一个向另一个传递。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湿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调节装置有用于控制空气的温度的空调机、用于去除空气的杂质以保持净化度的空气净化器、用于向空气中提供水分的加湿器、用于去除空气中的水分的除湿器等。
现有的加湿器区分为:在震动板使水雾化并将其向空气中吐出的震动式加湿器;以及在加湿过滤器进行自然蒸发的自然蒸发式加湿器。
所述自然蒸发式加湿器区分为:利用驱动力旋转圆盘,水在空气中的圆盘表面进行自然蒸发的圆盘式加湿器;在被水浸湿的加湿媒介中因流动的空气来进行自然蒸发的加湿过滤器式加湿器。
现有的加湿器在加湿过程中,流动的空气中的一部分在过滤器中被过滤。但是,由于现有的加湿器中其主要功能为加湿功能,存在有净化空气的功能较弱的问题。
并且,现有的加湿器采用在加湿过程中附加过滤功能的结构,因此,无法仅为了空气过滤而将其进行动作。
因此,现有的加湿器中存在有即使在湿度高的状态下,用户需要进行空气净化时将实施加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净化装置,能够使加湿功能和空气净化功能独立地进行动作。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净化装置,用户能够通过可视主体上结成的水滴来直观地确认加湿进行的状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净化装置,配置有用于旋转浇水壳体的传动模块。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净化装置,能够牢固地支撑水槽上配置的传动模块。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净化装置,具有能够增大水槽的下部强度的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并不限定于以上提及到的目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通过以下的记载明确理解未被提及到的其他目的。
本发明的加湿净化装置,其中,包括:水槽,用于储存水;基体,所述水槽以能够分离的方式放置在所述基体,在所述基体形成有水槽插入空间;隔震构件,形成在所述水槽以及所述基体中的至少一方,将所述水槽和所述基体相隔开,抑制从所述水槽或所述基体中的一方形成的震动向另一方传递。
所述隔震构件可配置在所述基体的所述水槽插入空间,在所述水槽插入空间的底面向上侧凸出地配置,所述水槽放置在所述隔震构件,以与所述水槽插入空间的底面相分开规定间隔。
所述基体可形成有供所述隔震构件插入的插入槽。
所述基体可包括:下主体;以及上主体,配置在所述下主体的上侧,与所述下主体相结合;在所述上主体的内侧形成有所述水槽插入空间,在所述水槽插入空间的底面配置有所述隔震构件。
所述上主体可包括向下侧凹陷地形成的插入槽,所述上主体配置有将所述下主体和所述上主体相结合的结合构件,所述结合构件设置在所述插入槽。
所述隔震构件可以插入所述插入槽的方式配置。
所述隔震构件可封闭所述插入槽。
本发明可包括:浇水壳体,配置在所述水槽内部,进行旋转以将所述水槽中储存的水吸入内部,将被吸入的所述水向上侧进行扬水;传动轴,配置在所述水槽内部,与所述浇水壳体相结合;浇水马达,配置在所述基体,向所述传动轴提供旋转力以使所述浇水壳体旋转;第一联结器,与所述浇水马达的浇水马达轴相结合;第二联结器,与所述第一联结器以能够分离的方式配置,与所述传动轴相结合;所述第一联结器配置在所述水槽插入空间,所述第二联结器配置在所述水槽,在将所述第一联结器和所述第二联结器相结合时,在所述隔震构件的作用下,所述水槽和所述基体相分开规定间隔。
所述隔震构件可在所述第一联结器周边配置有多个,以所述第一联结器为中心对称地配置。
本发明的加湿净化装置具有如下效果的一种或其以上。
第一、通过用于将基体和水槽相分开规定间隔的隔震构件,能够抑制基体或水槽的震动中的一个向另一个传递。
第二、通过形成在水槽插入空间的底面的插入槽设置有结合构件,并在所述插入槽设置有隔震构件,因此所述隔震构件能够对结合构件进行密封。
第三、由于隔震构件在第一联结器的周边配置有多个,多个隔震构件以第一联结器为中心对称地进行配置,能够有效地切断震动。
本发明的效果并不限定于以上提及到的效果,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明确理解未被提及到的其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加湿净化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的分解主视图。
图4是沿着图3的B-B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加湿净化装置的空气流动的示意图。
图6是从下侧看去图2所示的空气清洗模块的立体图。
图7是图2所示的空气清洗模块的主视图。
图8是沿着图7的A-A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9是图2所示的空气清洗模块的左侧视图。
图10是沿着图9的B-B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11是从图6中分解水槽底座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从图11的上侧看去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1的仰视图。
图14是沿着图13的B-B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15是图14的A的放大图。
图16是示出图2的上主体下侧的立体图。
图17是图16的主视图。
图18是沿着图17的A-A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19是图16的仰视图。
图20是图16的俯视图。
图21是沿着图20的B-B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22是沿着图10的L-L线剖开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过滤器组件;20:送风单元;300:水槽;400:浇水单元;51:水槽加湿媒介;55:吐出加湿媒介;100:空气清洗模块;110:基体;120:上主体;130:下主体;150:送风扇壳体;160:显示模块;200:空气清洗模块;210:可视主体;230:顶盖组件;260: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优点、特征及用于实现其的方法可通过参照附图及详细后述的实施例更加明确。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公开的实施例,而是可以由多种形态来实现,本实施例仅是为了更完整地公开本发明,从而向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完整地提示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仅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进行定义。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结构元件。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加湿净化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的分解主视图,图4是沿着图3的B-B线剖开的剖面图,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加湿净化装置的空气流动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加湿净化装置包括:空气清洁模块100(air clean module);以及放置在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上侧的空气清洗模块200(air wash module)。
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吸入外部空气后进行过滤,将过滤空气提供给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接收所述过滤空气并实施提供水分的加湿,将加湿空气向外部吐出。
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包括储存水的水槽300。在分离出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时,所述水槽300可从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进行分离。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放置在空气清洁模块100上方。
用户可从空气清洁模块100分离出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并对分离出的空气清洗模块200进行清扫。用户可对分离出空气清洗模块200的空气清洁模块100内部进行清扫。在分离出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的情况下,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的上方面向用户开放。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可在单独地分离出后述的过滤器组件10后进行清扫。
用户可向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进行供水。在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形成有供水流路,从而能够从外部向所述水槽300进行供水。
所述供水流路被构成为能够随时向所述水槽进行供水。例如,在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动作中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供水流路进行供水。例如,在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结合在空气清洁模块100的状态下,也能够通过供水流路进行供水。例如,在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从空气清洁模块100分离的状态下,也能够通过供水流路进行供水。
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和空气清洗模块200通过连接流路103相连接。由于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以可分离的方式设置,所述连接流路103分散配置在空气清洁模块100和空气清洗模块200。
将形成在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的连接流路定义为清洁连接流路104,将形成在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的连接流路定义为加湿连接流路105。只有在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放置于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时,才能使所述连接流路相连接,并准确地构成空气的流路。
对于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和空气清洗模块200中通过的空气的流动将在后面进行详细的描述。
对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的结构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如下。
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包括:基体110,形成有吸入流路101和清洁连接流路104;过滤器组件10,相对于所述基体110以可分离的方式设置,对流动的空气实施过滤;送风单元20,配置在所述基体110内部,使空气进行流动。
外部空气通过所述吸入流路101吸入所述基体110内部。通过所述清洁连接流路104将所述过滤器组件10中被过滤的空气提供给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体110由两个部分构成。
所述基体110包括:下主体130,用于形成外形,在下侧面形成有吸入口111;上主体120,用于形成外形,与所述下主体130上侧相结合。
在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或空气清洗模块200中的至少一方可配置有用于向用户显示动作状态的显示模块160。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基体110设置有用于向用户显示加湿净化装置的动作状态的显示模块160。
所述上主体120和下主体130以整体的方式进行组装。与本实施例不同地,所述上主体120和下主体130可制作为一个。
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以可分离的方式放置在所述上主体120的上侧,并支撑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的荷重。
所述上主体120提供能够稳定地放置所述水槽300的结构。所述上主体120为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的水槽300可进行分离的结构。所述上主体120为凹陷的结构,从而能够容纳所述水槽300。
所述上主体120向所述基体110内部凹陷地形成,能够向所述基体110内部容纳所述水槽300,据此能够将加湿净化装置的重心更向下侧移动。
本实施例的加湿净化装置通过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输入电源,通过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向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提供电源。由于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为相对于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可分离的结构,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和空气清洗模块200设置有可分离的供电结构。
由于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和空气清洗模块200通过所述上主体120来实现,在所述上主体120配置有向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提供电源的连接器260。在所述顶盖组件230配置有与所述连接器260以可分离的方式相连接的顶部连接器270。在放置所述顶盖组件230时,所述顶部连接器270放置在连接器260上侧。所述顶盖组件230通过所述顶部连接器270接收所述连接器260供给的电源。
所述过滤器组件10以可装卸的方式组装在所述基体110。
所述过滤器组件10提供过滤流路102,并对外部空气实施过滤。
所述过滤器组件10具有相对于所述基体110朝水平方向可进行装卸的结构。所述过滤器组件10以与沿着垂直方向逆流而上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相交叉的方式进行配置。所述过滤器组件10沿着与从下侧向上侧流动的空气的流动相正交的水平方向进行配置。
所述过滤器组件10相对于所述基体110可沿着水平方向进行滑动。
所述送风单元20生成空气的流动。所述送风单元20配置在所述基体110内部,使空气从下侧向上侧流动。
所述送风单元20由送风扇壳体150、送风马达22以及送风扇24构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送风马达22配置在上侧,送风扇24配置在下侧。
所述送风扇壳体150配置在所述基体110内部。所述送风扇壳体150提供流动的空气的流路。在所述送风扇壳体150配置有所述送风马达22以及送风扇24。
所述送风扇壳体150配置在所述过滤器组件10上侧,配置在所述上主体120下侧。
所述送风扇24为离心式风扇,其在下侧吸入空气后,朝径向外侧吐出空气。所述送风扇24朝径向外侧及上侧吐出空气。所述送风扇24的外侧端沿着径向上侧形成。
为了与流动的空气的接触达到最小,所述送风马达22配置在所述送风扇24的上侧。所述送风马达22不位于基于所述送风扇24的空气流路上。
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包括:水槽300,储存用于加湿的水,以可分离的方式放置在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浇水单元400,配置在所述水槽300内部,喷射所述水槽的水;加湿媒介50,被所述浇水单元400喷射的水浸湿,向流动的空气提供水分;可视主体210,与所述水槽300相结合,由能够看到内部的材质形成;顶盖组件230,以可分离的方式放置在所述可视主体210,形成有吐出空气的吐出流路107和进行供水的供水流路109。
所述水槽300放置在所述上主体120。所述浇水单元400配置在所述水槽300内部,在所述水槽300内部进行旋转。
所述浇水单元400吸入所述水槽内部的水,将吸入的水向上侧进行扬水,并将被扬水的水朝径向外侧喷射。所述浇水单元400包括浇水壳体800,所述浇水壳体800向其内部吸入水,将被吸入的水向上侧进行扬水后,将其朝径向外侧喷射。
从所述浇水壳体800喷射的水浸湿所述加湿媒介50。从所述浇水壳体800喷射的水可朝向所述可视主体210或加湿媒介50中的至少一方喷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浇水壳体800朝向所述可视主体210的内侧面喷射水,喷射的水沿着所述可视主体210的内侧面向下流落。在所述可视主体210的内侧面形成以水滴形态结成的液滴,用户可通过所述可视主体210看到所述液滴。
所述可视主体210与所述水槽300相结合,并位于所述水槽300的上侧。所述可视主体210的至少一部分由能够透视内部的材质形成。
所述可视主体210内侧面上结成的液滴可呈现出结成雨滴的形态。从所述可视主体210流落的液滴浸湿所述加湿媒介50。
在所述可视主体210的外侧可配置显示模块160。所述显示模块160可与可视主体210或上主体120中的一方相结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块160配置在所述上主体120。
在放置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时,所述可视主体210的外侧面与所述显示模块160相紧贴。所述显示模块160的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由反射光的材质形成。
在所述可视主体210结成的液滴还将投影到所述显示模块160的表面。由此,用户可在所述可视主体210和显示模块160这两处观察到液滴的移动。
所述水槽300形成有空气疏通的水槽流入口31。从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供给的空气通过所述水槽流入口31向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内部流动。
所述加湿媒介50包括:水槽加湿媒介51,配置在连接流路103;以及吐出加湿媒介55,配置在吐出流路107。
所述水槽加湿媒介51配置在连接流路103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槽加湿媒介51配置在水槽300的水槽流入口31。所述水槽加湿媒介51位于水槽流入口31的内侧,对通过所述水槽流入口31的空气提供加湿。
所述水槽加湿媒介51覆盖所述水槽流入口31,空气贯穿所述水槽加湿媒介51并向所述水槽300内部流动。
所述吐出加湿媒介55配置在吐出流路107上。所述吐出加湿媒介55可配置在可视主体210或顶盖组件230中的至少一方。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顶盖组件230配置所述吐出加湿媒介55。
所述吐出加湿媒介55覆盖所述吐出流路107,空气贯穿所述吐出加湿媒介55并向顶盖组件230外流动。
以下,参照附图对空气的流动进行说明。
在送风单元20进行动作时,外部空气通过形成在基体110的下侧面的吸入流路101流入基体110内部。通过所述吸入流路101吸入的空气向上侧移动,并在此过程中通过空气清洁模块100和空气清洗模块200,通过形成在空气清洗模块200的上侧的吐出流路107向外部吐出。
吸入所述吸入流路101的空气通过过滤器组件10的过滤流路102,在通过所述过滤流路102的过程中,所述过滤器组件10对外部空气进行过滤。
通过所述过滤流路102的空气通过送风单元20向连接流路103流动。通过所述过滤流路102的空气被送风扇24施压后,沿着送风扇壳体150向连接流路103流动。
所述送风单元20配置在过滤流路102之后,因此能够使灰尘等杂质贴附在所述送风扇24的情况达到最少。
在所述送风单元20配置于过滤流路102之前的情况下,送风扇24上贴附杂质,并由此引起清扫周期变短。
并且,由于送风单元20配置在加湿流路106之前,能够使水分贴附在送风扇24表面的情况达到最少。在送风扇24表面贴附有加湿的水分的情况下,发生杂质沾粘或发霉等情况的可能性较大。
由于所述送风单元20配置在过滤流路102和加湿流路106之间,能够使杂质贴附的情况达到最少,并能够适当地提供空气的流动压力。
所述连接流路103由形成在空气清洁模块100的清洁连接流路104和形成在空气清洗模块200的加湿连接流路105构成。
在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处于放置在上主体120的状态时,所述清洁连接流路104和加湿连接流路105将相连接。在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处于被分离的状态时,所述清洁连接流路104和加湿连接流路105向外部露出。
所述清洁连接流路104可形成在上主体120,加湿连接流路105形成在空气清洗模块200。
所述清洁连接流路104和加湿连接流路105可形成为管道形态,以形成明确的流路。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流路103被分散到上主体120的一部分结构物和所述水槽300的一部分结构物,在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放置于上主体120时,将形成所述连接流路10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主体120提供所述连接流路103的外侧结构物,所述水槽300提供所述连接流路103的内侧结构物。
即,在所述水槽300的外侧和上主体120的内侧之间形成所述连接流路103。由此,所述连接流路103形成在水槽300和上主体120之间。所述水槽300形成所述连接流路103的内侧的壁,所述上主体120形成所述连接流路103的外侧的壁。
通过这样地分散配置连接流路103的结构,能够使形成流路的结构物达到最少。所述连接流路103沿着上下方向形成。
通过所述连接流路103的空气向加湿流路106流动。所述加湿流路106为用于供给水分的区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湿流路106从水槽加湿媒介51到吐出加湿媒介55为止。
随着在连接流路103中通过水槽加湿媒介51,在此过程中可向空气供给水分。此外,在所述水槽300内部提供有从所述浇水单元400飞散的水滴和从水槽300蒸发的水分。
随着在所述水槽300内部通过所述吐出加湿媒介55,在此过程中可再次供给水分。
在所述加湿流路106中,通过所述水槽加湿媒介51、水槽300内部以及吐出加湿媒介55供给水分。
通过所述吐出加湿媒介55的空气通过吐出流路107向外部露出。
图6是从下侧看去图2所示的空气清洗模块的立体图,图7是图2所示的空气清洗模块的主视图,图8是沿着图7的A-A线剖开的剖面图,图9是图2所示的空气清洗模块的左侧视图,图10是沿着图9的B-B线剖开的剖面图,图11是从图6中分解水槽底座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从图11的上侧看去的立体图,图13是图11的仰视图,图14是沿着图13的B-B线剖开的剖面图,图15是图14的A的放大图。
参照附图,所述水槽300包括:水槽主体320,用于储存水;水槽底座340,与所述水槽主体320的下部相结合;水槽流入口31,形成在所述水槽主体320的侧面;柱体35,配置在所述水槽主体320的内侧,并向上侧凸出地形成;水槽主体延长部380,在所述水槽主体320向上侧延伸形成,与所述可视主体210相结合;浮标壳体330,配置在所述水槽主体320的内部,浮标332(floater)在所述浮标壳体330沿着上下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槽主体320形成为其上侧呈开口状态的圆筒形。与本实施例不同地,所述水槽主体320可形成为多种形状。
在所述水槽主体320形成有柱体35,在所述柱体35内部配置后述的传动模块600。所述柱体35用于切断或抑制水槽主体320中储存的水与传动模块600相接触。
所述水槽底座340与水槽主体320的外侧底面相结合。在所述水槽底座340和水槽主体320之间形成有规定的空间。将形成在所述水槽主体320和水槽底座340之间的空间定义为水槽底座空间311。所述水槽底座空间311与外部保持封闭状态,从而避免水渗透。
所述水槽主体延长部380在所述水槽300向上侧延伸形成。所述水槽主体延长部380用于形成所述水槽流入口31。在所述水槽主体延长部380之间形成所述水槽流入口31。
所述水槽流入口31形成在水槽主体320的侧面。所述水槽流入口31相对于水槽主体320以360度全方向的方式形成。所述水槽流入口31与连接流路103相连通。
所述水槽主体延长部380将从所述可视主体210的内侧面流落的水向所述水槽300内部进行引导。通过引导从所述可视主体210流落的水,能够使落水噪音达到最小。
所述水槽主体延长部380与可视主体210的下端相结合。在多个所述水槽主体延长部380中的至少一个配置有与所述可视主体210相结合的水槽结合部381。所述水槽结合部381配置在水槽主体延长部380的外侧。通过与所述水槽结合部381相结合的结合构件(未图示),将可视主体210和水槽300相结合。
在所述水槽主体320配置有柱体3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柱体35形成为圆锥形态。以包覆所述柱体35的方式设置有所述浇水壳体8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柱体35与所述水槽主体320以整体的方式进行制作。所述柱体35在所述水槽主体320的底面向上侧凸出地形成。
所述水槽主体320在其内部形成有浮标壳体330。在所述浮标壳体330内部配置有浮标332。所述浮标332由比水的比重轻的物质形成,根据水槽300中储存的水位,其在所述浮标壳体330内部沿着上下方向移动。
所述浮标壳体330设置在所述水槽主体320的内侧壁。所述浮标壳体330沿着上下方向较长地延伸。所述浮标壳体330具有可使所述水槽300的水流入的结构。
所述浮标壳体330的下端331在所述水槽主体320的底面向下侧凸出地形成。将向所述水槽主体320的下侧凸出形成的空间定义为浮标容纳空间333。
在浮标332位于所述浮标容纳空间333时,处于所述水槽300中没有水的状态。
所述浮标332为水位传感器的一部分。在所述浮标332配置有永久磁铁335。所述水位传感器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永久磁铁335的磁力的磁传感器334。所述磁传感器334配置在上主体120。
由此,所述水位传感器能够以非接触方式检测所述水槽300的水位。特别是,由于所述水槽300具有可分离的结构,优选地以非接触方式检测水位。利用所述水位传感器检测出的信号还能够判断所述水槽300的放置与否。例如,在所述磁传感器334检测出所述永久磁铁时,控制部(未图示)可判断出放置有水槽300。
所述水槽底座340包括在底面向上侧凸出的基板342(base boarder),在所述基板342形成有供所述浮标壳体330的下端331插入的槽343。在所述槽343夹设所述下端331。通过所述槽343露出所述下端331。通过所述槽343露出的浮标壳体330的下端331能够使所述磁传感器334的检测变得容易。
在所述下端331被基板342包覆的情况下,对永久磁铁的磁场信号将减小,从而可能会引起误检测。
通过所述槽343露出下端331,能够容易地检测出位于所述下端331内部的浮标332的永久磁铁。
在所述水槽主体320和水槽底座340配置有用于提高水槽的强度的结构。所述水槽300不仅作为储存水的空间使用以外,还需要牢固地支撑浇水单元400,据此抑制浇水单元400中产生的震动。
在无法充分地支撑所述浇水单元400的情况下,水槽主体320的底面301将发生变形或摇晃,从而产生震动。所述水槽300中产生的震动将扩散到整个结构物,从而对整个加湿净化装置引起坏影响。
为使这样的情况达到最少,在水槽主体320和水槽底座340配置有用于提高强度的结构。
形成在所述水槽主体320的柱体35的底面呈开口形态形成。将呈开口形态的所述柱体35的底面称为水槽主体插入口329。通过所述水槽主体插入口329插入后述的轴承壳体650。所述轴承壳体650为传动模块600的结构。
在所述水槽底座340的内侧形成有底座插入口349。所述底座插入口349配置在所述水槽主体插入口329下侧。所述底座插入口349位于所述轴承壳体650下侧。
通过所述底座插入口349露出所述轴承壳体650的下部。通过所述底座插入口349插入后述的第一联结器610。
所述轴承壳体650包括:轴承壳体主体652,插入所述柱体35内部;壳体凸缘654,形成在所述轴承壳体主体652的下端,与所述水槽主体320的底面相紧贴。
所述轴承壳体650的下方面呈开口状态形成。将所述轴承壳体650的呈开口状态的底面称为轴承壳体插入口659。在所述轴承壳体插入口659配置后述的第二联结器620。
所述轴承壳体插入口659和底座插入口349相互连通。
所述底座插入口349位于所述轴承壳体插入口659下侧。通过所述底座插入口349露出所述第二联结器620。通过所述底座插入口349可插入后述的第一联结器610,并与所述第二联结器620以可分离的方式相结合。
所述壳体凸缘654沿着径向外侧形成。所述壳体凸缘654与水槽主体320的下侧底面相紧贴。从俯视看去时,所述壳体凸缘654比所述柱体35的平面更宽地形成。
所述柱体35和壳体凸缘654(housing flange)配置在同心轴上。
所述壳体凸缘654通过结合构件651与所述水槽300相结合。结合构件651可贯穿所述壳体凸缘654并与所述水槽主体320相结合。
与用于固定所述轴承壳体650的第一结合构件651另外地,配置有用于固定水槽主体320和水槽底座340的结合构件655。
将用于固定所述轴承壳体650的结合构件651定义为第一结合构件651,将用于固定所述水槽主体320和水槽底座340的结合构件655定义为第二结合构件65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结合构件651一次性地结合水槽底座340、壳体凸缘654以及水槽主体320。由于所述第一结合构件651同时结合三个结构,能够更加牢固地固定所述轴承壳体650。并且,由于所述第一结合构件651一次性地结合三个结构,能够提高所述水槽300的下部强度。
为了设置所述第一结合构件651,在所述水槽主体320和水槽底座340分别形成有结合部321、341。
形成在所述水槽主体320的主体结合部321形成为凸柱(boss)形态,形成在所述水槽底座340的底座结合部341形成为孔形态。
所述壳体凸缘654形成有供所述第一结合构件651贯穿的凸缘结合部653。所述凸缘结合部653为孔形态。
所述第一结合构件651为螺丝,所述第一结合构件651贯穿所述底座结合部341和壳体凸缘654并与主体结合部321相固定。所述第一结合构件651在下侧向上侧进行结合。
所述第一结合构件651和结合部341、653、321可分别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一结合构件651配置有至少两个,在本实施例中,其有四个以传动轴640为中心呈放射状进行配置。
从俯视看去时,所述第一结合构件651以传动轴640为中心按90度等间隔进行配置。
与用于固定所述轴承壳体650的第一结合构件651另外地,配置有用于固定水槽主体320和水槽底座340的结合构件655。
将用于固定所述轴承壳体650的第一结合构件651定义为第一结合构件651,将用于固定所述水槽主体320和水槽底座340的结合构件655定义为第二结合构件655。
所述结合构件655将水槽主体320和水槽底座340相结合,从而更加提高所述水槽300的强度。
所述第二结合构件655用于将水槽主体320和水槽底座340相结合。与本实施例不同地,可代替结合构件而通过基于卡钩等的相互卡位来将水槽主体和水槽底座相结合。在通过相互卡位结合的情况下,将形成微小的间隔,因而可能会对震动较为脆弱。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通过第二结合构件655将水槽主体320和水槽底座340相结合。
所述第二结合构件655在水槽底座340的下部进行结合,贯穿所述水槽底座340并与水槽主体320相结合。在所述水槽主体320的底面形成有供所述第二结合构件655结合的结合部325。
将与所述第一结合构件651相结合的结合部321定义为第一结合部321,将与所述第二结合构件655相结合的结合部325定义为第二结合部325,将形成在所述水槽底座340的结合部341定义为底座结合部341。
所述第二结合部325在所述水槽主体320的底面向下侧凸出地形成。所述第二结合部325形成为凸柱形状。
所述第二结合部325以传动轴640为中心呈放射状进行配置。所述第二结合部325在传动轴640周边配置有多个,其各个按等间隔进行配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结合部325以传动轴640为中心按60度间隔配置有六个。
除了通过所述第二结合构件655将水槽底座340紧贴固定在水槽主体320底面以外,还使所述水槽底座340与壳体凸缘654相紧贴。
在所述水槽底座340形成有用于支撑所述壳体凸缘654的凸缘支撑件348。所述凸缘支撑件348向上侧凸出地形成。
所述凸缘支撑件348形成在底座插入口349周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缘支撑件348沿着所述底座插入口349形成为圆形。
在所述凸缘支撑件348外侧配置有所述底座结合部341。即,在所述凸缘支撑件348支撑所述轴承壳体650的状态下,第一结合构件651将水槽底座340、壳体凸缘654以及水槽主体320进行结合。
另外,在所述水槽主体320和水槽底座340分别配置有用于提高强度的筋。
将为了加强强度而形成在所述水槽主体320的筋称为主体加强筋350,将形成在水槽底座340的筋称为底座加强筋355。
所述主体加强筋350形成在水槽主体320的底面301。所述主体加强筋350在水槽主体320的底面向下侧凸出地形成。
所述主体加强筋350包括:第一加强筋352,以传动轴640为基准形成为放射状;第二加强筋354,以所述传动轴640为基准沿着圆周方向形成。
所述第一加强筋352从所述水槽主体插入口329到边缘为止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加强筋352呈放射状形成有多个。
所述第二加强筋354在所述水槽主体插入口329朝径向外侧形成同心圆。所述第二加强筋354以构成同心圆的方式朝径向外侧配置有多个。
所述第一加强筋352和第二加强筋354以相交叉的方式形成。
通过所述第一加强筋352和第二加强筋354能够使水槽主体320的厚度达到最小,并且在使厚度达到最小的状态下也能够保持强度。
通过所述第一加强筋352和第二加强筋354能够使轴承壳体650的震动向水槽300的径向外侧传递的情形达到最少。
通过所述第一加强筋352和第二加强筋354能够使浇水单元400动作时的偏心达到最小。由于所述浇水单元400沿着上下方向较长地延伸形成,在加强水槽300底面301的强度的情况下,能够使浇水单元400的上端的偏心达到最小。
所述底座加强筋355沿着水槽底座340的边缘形成。
在所述水槽底座340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凹陷的槽356,在所述槽356形成有所述底座加强筋355。
所述槽356沿着所述水槽底座340的边缘形成。从所述水槽底座340的底面看去时,所述槽356形成闭曲线。
所述底座加强筋355沿着所述槽356配置有多个。
另外,在所述水槽主体320和水槽底座340之间配置有用于抑制水渗透的封闭结构。
配置有用于封闭所述水槽主体320和水槽底座340的内侧边缘的第一衬垫361(packing)和用于封闭所述水槽主体320和水槽底座340的外侧边缘的第二衬垫362。
所述第一衬垫361切断水或湿气通过底座插入口349流入。所述第二衬垫362切断水或湿气通过所述水槽主体320和水槽底座340的外侧边缘流入。
为了设置所述第一衬垫361而配置有第一衬垫设置槽363。所述第一衬垫设置槽363可形成在凸缘支撑件348或壳体凸缘654中的至少一方。在本实施例中,在壳体凸缘654的底面形成有第一衬垫设置槽363。所述第一衬垫设置槽363沿着底座插入口349周边形成闭曲线。
所述第一衬垫设置槽363向上侧凹陷地形成。在所述凸缘支撑件348与所述壳体凸缘654相紧贴时,随着所述第一衬垫361被紧贴而实现封闭。
另外,在所述壳体凸缘654和水槽主体320之间也设置有衬垫365。所述衬垫365位于壳体凸缘654上侧。所述衬垫365用于封闭水槽主体插入口329。所述衬垫365沿着水槽主体插入口329形成闭曲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衬垫365配置在水槽主体320的下侧,在结合所述第一结合构件651时,其在轴承壳体650和水槽主体320之间被紧贴。所述衬垫365优选地比第一结合构件651或主体结合部321位于内侧。
此外,为了设置所述第二衬垫362而配置有第二衬垫设置槽364。
所述第二衬垫设置槽364可配置在水槽主体320或水槽底座340中的至少一方。在本实施例中,其形成在所述水槽底座340上面。所述第二衬垫设置槽364向下侧凹陷地形成。
所述第二衬垫设置槽364沿着水槽底座340的边缘形成闭曲线。所述第二衬垫设置槽364由在水槽底座340的上面向上侧凸出的筋367来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衬垫设置槽364位于底座加强筋355上侧。在配置有所述底座加强筋355的槽356上侧配置所述第二衬垫设置槽364。
即,用于所述底座加强筋355的槽356和第二衬垫设置槽364以上下方式进行配置,据此还能够加强所述第二衬垫设置槽364的强度。
所述第二衬垫设置槽364以躲避所述浮标壳体330的下端331的方式形成。所述浮标壳体330的下端331位于所述衬垫设置槽364的外侧。
另外,在所述水槽300的底面设置有可透光的视窗模块390。所述视窗模块390使紫外线透过。
在所述水槽主体320形成有主体开口部326。在所述水槽底座340形成有底座开口部346。所述底座开口部346位于所述主体开口部326下侧。所述主体开口部326和底座开口部346沿着上下方向进行配置。
在所述水槽主体320和水槽底座340之间配置有所述视窗模块390。所述视窗模块390在所述水槽主体320和水槽底座340之间被紧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视窗模块390与所述水槽主体320底面相结合,用于封闭所述主体开口部326。
用于向所述视窗模块390提供紫外线的紫外线模块190配置在上主体120。从所述紫外线模块190产生的紫外线透过所述视窗模块390向水槽300内部投射。通过所述紫外线能够对水槽300中储存的水进行杀菌。
接着,对形成在水槽300的底面的所述流动导向件310进行说明。
在所述水槽300的底面配置有用于将储存的水向所述浇水壳体800引导的流动导向件310。所述流动导向件310可与所述水槽300以整体的方式进行制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流动导向件310与水槽主体320以整体的方式形成。所述流动导向件310在所述水槽主体320的底面向上侧凸出地形成。
将所述水槽300中储存的水较少的情况定义为少水。所述少水比通过浇水壳体800可喷射水的最少量要多。
所述少水可以是从水槽300的内部底面的高度。
在所述浇水壳体800处于停止的状态时,储存的水高度为通过喷射口410可喷射的量,但是在浇水壳体800旋转之后,其水高度可能会低于吸入间隔801。
这是因为,在浇水壳体800旋转的作用下,中央的水向水槽300的内侧壁移动。所述流动导向件310用于抑制这样的水的偏重。
在水槽中储存的水为少水时,所述流动导向件310可提高所述浇水壳体800的吸入效率。所述流动导向件310对水槽内部旋转的水朝上升的方向提供流动。并且,所述流动导向件310引导水槽内部旋转的水朝向浇水壳体800。
所述流动导向件310将沿着水槽300的内侧边流动的水向浇水壳体800所处的中央进行引导。所述流动导向件310形成与浇水壳体的最小间隔距离(5mm)。所述流动导向件310具有提高少水效率、减小噪音、减小震动的效果。
所述流动导向件310与所述水槽主体320的内侧壁也相分开规定间隔。
在通过所述浇水壳体800使水槽300的水进行旋转时,在与浇水壳体800相靠近的距离旋转的水的流速和沿着水槽主体320的内侧壁旋转的水的流速不同。
所述流动导向件310能够使水槽内的流速达到均匀。为此,从俯视上看去时,流动导向件310的长度方向和浇水壳体800的外侧面所构成的夹角形成在90度以内。
所述流动导向件310包括第一倾斜面312和第二倾斜面314。
所述第一倾斜面312沿着水的流动方向形成。通过所述第一倾斜面312迎接旋转的水。旋转的水沿着所述第一倾斜面312向上侧上升。所述第一倾斜面312将沿着水槽300的内部边缘旋转的水向浇水壳体800侧进行引导。
所述第二倾斜面314朝与第一倾斜面312相反的方向形成。在所述第一倾斜面312和第二倾斜面314之间可形成有水越过的边界315。从俯视上看去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边界315可沿着与浇水壳体800的表面构成切线的方向进行配置。
所述流动导向件310仅使用一个也可发挥其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流动导向件310配置有两个。
接着,对配置在水槽300内部的浇水单元400进行说明。
所述浇水单元400使配置在水槽300内部的浇水壳体800进行旋转,通过所述浇水壳体800的旋转,将水槽300内部储存的水向可视主体210的内侧面喷射。
所述浇水单元400提供用于旋转所述浇水壳体800的结构。所述浇水单元400在所述水槽300与上主体120可进行分离的结构中也提供有可向所述浇水壳体800传递动力的传动模块600。
对所述浇水单元400的结构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如下。
所述浇水单元400包括:浇水壳体800、浇水马达42、传动模块600。
所述浇水单元400包括:浇水壳体800,配置在水槽300内部,进行旋转以将水槽300的水吸入内部,将吸入的水向上侧进行扬水,将扬水的水向外部吐出;浇水马达42,向所述浇水壳体800提供旋转力;传动模块600,将所述浇水马达42的旋转力传递给所述浇水壳体800。
所述浇水壳体800为将水槽300中储存的水向上侧进行扬水后,将其朝径向外侧进行喷射的结构。
所述浇水马达42为提供用于旋转所述浇水壳体800的旋转力的结构。
所述传动模块600为用于将所述浇水马达42的旋转力传递给所述浇水壳体800的结构。
所述浇水壳体800、浇水马达42以及传动模块600可均设置在水槽300。在此情况下,用户在分离空气清洗模块200时,需要将浇水马达42也一并抬起。并且,在浇水马达42也组装在空气清洗模块200的情况下,在空气清洗模块200从空气清洁模块100分离时,需要使浇水马达42的供电结构具有可进行分离的结构。
因此,本实施例中提示出将重量重的浇水马达42配置在上主体120,并仅使浇水壳体800和传动模块600进行分离的结构。如本实施例所述的结构,能够使可进行分离的空气清洗模块200的重量达到最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浇水壳体800和浇水马达42为可进行分离的结构。所述浇水壳体800配置在空气清洗模块200内部,浇水马达42配置在空气清洁模块100内部。在分离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时,所述浇水壳体800与水槽300一同从空气清洁模块100被分离。
为了实现所述浇水壳体800和浇水马达42的分离结构,本实施例中设计为所述传动模块600具有可进行分离的结构。
图16是示出图2的上主体下侧的立体图,图17是图16的主视图,图18是沿着图17的A-A线剖开的剖面图,图19是图16的仰视图,图20是图16的俯视图,图21是沿着图20的B-B线剖开的剖面图,图22是沿着图10的L-L线剖开的剖面图。
所述上主体120构成基体110的上部,并用于放置所述水槽300。所述水槽300插入所述上主体120内部。
所述上主体120支撑所述空气清洗模块100的荷重。特别是,所述水槽300放置在所述上主体120,所述水槽300和上主体120相互接触。
在所述水槽300和上主体120之间配置有隔震构件370。所述隔震构件370将所述水槽300和上主体120相分开规定间隔,并将所述水槽300和上主体120进行隔震(vibrationisolation)。
即,所述隔震构件370切断水槽300和上主体120之间的震动。所述隔震构件370将水槽300和上主体120相分开规定间隔。
所述隔震构件370优选地由弹性材质形成。所述隔震构件370配置在水槽300或上主体120中的至少一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震构件370配置在上主体120并支撑所述水槽300。
所述隔震构件370配置在所述上主体120的内侧,在所述上主体120的底面凸出规定高度。所述隔震构件370支撑包括水槽300在内的空气清洗模块200的荷重。
所述隔震构件370切断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的震动传递到空气清洗模块200。切断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上配置的送风扇24、送风马达22、浇水马达42的震动传递到空气清洗模块200。
并且,所述隔震构件370切断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的浇水单元400的震动传递到上主体120。
通过所述隔震构件370的隔震,能够减少震动传递给用户或发生震动噪音的情形。
并且,通过所述隔震构件370的隔震,能够大幅地减少共振发生的可能性。
以下,对所述上主体120的结构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所述上主体120包括:上外主体128(upper outer body),用于形成基体110的外形,与下主体130相结合;上内主体140(upper inner body),配置在所述上外主体128的内侧,所述水槽300插入所述上内主体140,所述上内主体140提供连接流路103;空气导向件170(air guide),将所述上内主体140和上外主体128相结合,用于将空气向所述水槽300引导。
所述上内主体140的上侧呈开口状态形成,所述水槽300插入所述上内主体140。所述上内主体140形成过滤空气流入的清洁连接流路104中的一部分。
所述上内主体140形成有与水槽流入口31对应的上流入口121。所述上流入口121并不是必要结构元件。只要是上主体120将所述水槽流入口31向连接流路103露出的形状即为充分。
所述空气导向件170将通过清洁连接流路104供给的空气向所述上流入口121引导。所述空气导向件170将沿着基体110的外侧上升的空气向内侧进行汇集。所述空气导向件170用于转换从下侧向上侧流动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只是,所述空气导向件170在转换空气的流动方向时,使其角度达到最小以使空气的流动阻力达到最小。
因此,所述空气导向件170包括:导向部172,沿着空气的流动方向形成;转换部174,与所述导向部172相连接,转换被引导的空气的流动方向。
所述空气导向件170形成连接流路103。
所述导向部172沿着与过滤流路102大致相同的方向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部172沿着上下方向形成。所述转换部174沿着与所述过滤流路102相交叉的方向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换部174沿着大致水平方向形成。
所述转换部174形成在空气导向件170的上侧。所述转换部174优选地通过曲面结构与导向部172相连接。
即使所述转换部174沿着水平方向形成,通过所述连接流路103的空气也将沿着大致倾斜的上侧方向流动。通过将所述连接流路103和过滤流路102的夹角形成为接近180度,能够减小空气的流动阻力。
所述导向部172的下端固定在所述上外主体128。所述转换部174的上侧端固定在所述上内主体140。
在所述上内主体140外侧形成有所述清洁连接流路104中的一部分。所述空气导向件170形成清洁连接流路104中的一部分。通过所述清洁连接流路104的空气通过上流入口121和水槽流入口31向水槽300内部流动。
所述上内主体140整体上构成篮筐(basket)形状。所述上内主体140的平截面形成为圆形,所述清洁连接流路104在360度全方向上形成。
所述上内主体140呈内侧凹陷的形状,并包覆所述水槽300的外侧。在所述上内主体140的底面141配置有隔震构件370。
所述隔震构件370被配置为在所述上内主体140的底面141凸出规定高度。所述隔震构件370由与所述上内主体140不同的材质形成。
所述上内主体140形成有用于插入所述隔震构件370的插入槽142。
所述插入槽142配置在第一联结器610的外侧。所述插入槽142配置有多个。所述插入槽142以所述浇水马达轴43为中心沿着圆周方向进行配置。所述插入槽142以所述浇水马达轴43为中心对称地设置。所述插入槽142在底面141向下侧凸出地形成。所述插入槽142在上侧朝下侧方向凹陷地形成。
另外,配置有用于结合固定所述上主体120和下主体130的结合构件147,所述结合构件147可设置在所述插入槽142。
所述插入槽142的下端被所述下主体130结构物支撑。所述结合构件贯穿所述插入槽142的下端并与所述下主体130相结合。
在所述插入槽142的下端形成有供所述结合构件贯穿的孔143。所述结合构件在上侧插入所述插入槽142后,可与下主体130相结合。
在结合所述结合构件147后,所述隔震构件370夹紧在插入槽142而被设置。所述隔震构件370用于封闭所述插入槽142。通过封闭所述插入槽142能够切断所述结合构件被露出,并切断所述结合构件露出于水。
在所述水槽300的水溢出时,其存留在所述上内主体140的底面,在结合构件147露出于所述存留的水的情况下,将可能会发生腐蚀。
并且,在水槽插入空间125存留有水的情况下,存在有水通过插入槽142的孔143向下主体130内部漏水的问题。由于所述下主体130内部配置有多个电气部件,需要防止水流入。
基于以上所述的理由,对所述结合构件147的设置结构进行密封则尤为重要。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隔震构件370对空气清洗模块200和空气清洁模块100进行隔震以外,还可对上主体120和下主体130的结合结构进行密封。
在所述上内主体140的底面141形成有用于将内部存留的水向外部排水的排水部149。所述排水部149在所述底面141向下侧凸出地形成,在其内部可形成有供水流动的流路。
在所述上内主体140的底面141形成有与在水槽主体320的底面301形成的相同的加强筋。形成在所述上内主体140的加强筋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因此将省去详细的说明。
用于产生紫外线的紫外线模块190设置在所述上内主体140的底面。在所述上内主体140的底面141形成有上开口部146。
所述上开口部146沿着上下方向呈开口状态形成。在所述上开口部146配置有可使紫外线透过的材质的视窗147。
在所述水槽300的主体开口部326、底座开口部346下侧配置有所述上开口部146。在所述视窗147下侧配置有所述紫外线模块190。所述紫外线模块190中产生的紫外线通过所述视窗147和视窗模块390并向水槽内部投射。
所述浇水马达42设置在所述上内主体140下侧,浇水马达轴43贯穿上内主体140的底面141并向上侧凸出。在所述浇水马达轴43的上端配置有所述第一联结器610。所述第一联结器610配置在所述上内主体140的内部,在所述底面141向上侧凸出地形成。
在所述上内主体140的侧部配置设置有磁传感器334的传感器壳体336。所述传感器壳体336以与上内主体140的外侧面相紧贴的方式进行设置。为了检测水槽300的水位,所述传感器壳体336沿着上下方向较长地延伸形成。在所述传感器壳体336的内部配置有磁传感器334。所述传感器壳体336位于空气导向件170内侧,并配置在清洁连接流路104。
所述空气导向件170为用于将过滤空气向所述清洁连接流路104引导的结构,其根据实施例可被去除。所述空气导向件170用于结合上内主体140或上外主体128。
所述空气导向件170以包覆所述上内主体140的方式形成。特别是,所述空气导向件170以包覆上流入口121的方式形成,用于向所述上流入口121引导过滤空气。从俯视看去时,所述空气导向件170为圆环(donut)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导向件170的上端紧贴在所述上内主体140的上端。
从俯视看去时,所述空气导向件170的上侧面和所述上内主体140的上侧面保持一致。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上内主体140的上端形成有与所述空气导向件170相结合或相紧贴的上内主体环126(upper inner body ring)。
形成有将所述上内主体140和上内主体环126相连接的内主体延长部148。所述内主体延长部148配置有多个。在所述内主体延长部148和上内主体环126之间形成有上流入口121。
所述内主体延长部148与水槽主体延长部380对应地形成。在放置所述水槽300时,水槽主体延长部380位于所述内主体延长部148的内侧。所述内主体延长部148和水槽主体延长部380彼此在内外相重叠。
所述空气导向件170的上端与所述上内主体环126相紧贴或相结合。所述空气导向件170的下端与上外主体128相紧贴或相结合。
由此,通过所述上内主体140和上外主体128之间的清洁连接流路104流动的空气被引导到上流入口121。
所述上内主体环126的直径和所述空气导向件170上端的直径保持一致或近似。所述空气导向件170和上内主体环126相紧贴以防止过滤空气泄漏。所述上内主体环126配置在空气导向件170的内侧。
在所述上外主体128可形成有把手129。在所述上主体120放置空气清洗模块200,通过所述把手129能够抬起整个加湿净化装置。
所述上内主体140在内部形成有水槽插入空间125,以能够插入供水槽300。
所述清洁连接流路104与水槽300内部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清洁连接流路104的内侧配置所述加湿媒介50。
在所述上主体120设置有后述的浇水单元400的浇水马达42。所述浇水马达42在物理上与所述送风马达22相分离。
所述浇水马达42通过浇水支架126(watering bracket)固定在上内主体140外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浇水马达42固定在上内主体140的底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浇水马达42的驱动力贯穿所述上内主体140并传递到所述水槽300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浇水马达42和送风马达22分离设置在相互不同的结构物,据此切断震动引起的影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浇水马达42设置在上主体120,送风马达22设置在送风扇壳体150。由此,在两个马达22、42同时进行动作时,能够使共振或震动引起的问题达到最小。所述送风马达22和浇水马达42可单独地被控制。
另外,在上主体120的上侧结合外可视主体214。
所述外可视主体214为可视主体210的结构,但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在上主体120。与本实施例不同地,所述外可视主体214也可固定在空气清洗模块200。与本实施例不同地,所述外可视主体214为可被去除的结构。
所述外可视主体214固定在上主体1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可视主体214与上外主体128相结合。所述外可视主体214与上外主体128的外侧面形成连续的面。
外可视主体214由可透视内部的材质形成。所述外可视主体214可由透明或半透明的材质形成。
在所述外可视主体214内侧配置显示模块160。所述显示模块160以紧贴在外可视主体214的内侧面的方式进行配置。所述显示模块160从俯视看去时呈圆环形状。在所述显示模块160的内侧插入所述水槽300。
所述显示模块160被外可视主体214支撑。所述显示模块160的内侧边缘被上内主体环126支撑。所述显示模块160位于空气导向件170上侧。所述显示模块160可与连接器260(connector)以整体的方式进行制作。
所述显示模块160位于空气导向件170上侧。所述显示模块160可配置在上外主体128和上内主体140之间。所述显示模块160用于覆盖上外主体128和上内主体140之间,以使用户无法看到上外主体128和上内主体140之间。特别是,为了切断水渗透到所述上外主体128和上内主体140之间,所述显示模块160的内侧和外侧优选地实现密封。
所述显示模块160的内侧被上内主体140支撑,外侧被外可视主体214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器160形成为环形态。与本实施例不同地,所述显示器160也可形成为弧形状。所述显示器160包括显示器印刷电路板PCB 162以及显示器壳体164。所述显示器壳体164由可反射光的材质形成,或者涂覆有可反射光的材质。
由此,在所述可视主体210结水的情况下,可视主体210上结的水可被投影或反射到显示器壳体164表面。在所述可视主体210上结的水流落的情况下,所述显示器壳体164中也会呈现出相同的效果。
这样的效果提供给用户视觉上的刺激,用户能够直观地认知正在进行加湿。在所述显示器壳体164投影的水滴图像除了具有给用户提供清爽感的感性效果以外,还具有能够通知加湿状态的功能性效果。
所述显示器壳体164的上侧面以倾斜的方式形成。所述显示器壳体164以朝用户侧倾斜的方式形成。由此,其以内侧高、外侧低的方式形成。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所述的特定的实施例,在不背离权利要求书中主张的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能够对其进行多种变形实施,这样的变形实施不应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或前景而单独地加以理解。
Claims (9)
1.一种加湿净化装置,其中,
包括:
水槽,用于储存水;
基体,所述水槽以能够分离的方式放置在所述基体,在所述基体形成有水槽插入空间;
隔震构件,形成在所述水槽以及所述基体中的至少一方,将所述水槽和所述基体相隔开,抑制从所述水槽或所述基体中的一方形成的震动向另一方传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净化装置,其中,
所述隔震构件配置在所述基体的所述水槽插入空间,在所述水槽插入空间的底面向上侧凸出地配置,所述水槽放置在所述隔震构件,以与所述水槽插入空间的底面相分开规定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净化装置,其中,
所述基体形成有供所述隔震构件插入的插入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净化装置,其中,
所述基体包括:
下主体,以及
上主体,配置在所述下主体的上侧,与所述下主体相结合;
在所述上主体的内侧形成有所述水槽插入空间,在所述水槽插入空间的底面配置有所述隔震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湿净化装置,其中,
所述上主体包括向下侧凹陷地形成的插入槽,
所述上主体配置有将所述下主体和所述上主体相结合的结合构件,所述结合构件设置在所述插入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湿净化装置,其中,
所述隔震构件以插入所述插入槽的方式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湿净化装置,其中,
所述隔震构件封闭所述插入槽。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湿净化装置,其中,
包括:
浇水壳体,配置在所述水槽内部,进行旋转以将所述水槽中储存的水吸入内部,将被吸入的所述水向上侧进行扬水,
传动轴,配置在所述水槽内部,与所述浇水壳体相结合,
浇水马达,配置在所述基体,向所述传动轴提供旋转力以使所述浇水壳体旋转,
第一联结器,与所述浇水马达的浇水马达轴相结合,
第二联结器,与所述第一联结器以能够分离的方式配置,与所述传动轴相结合;
所述第一联结器配置在所述水槽插入空间,所述第二联结器配置在所述水槽,
在将所述第一联结器和所述第二联结器相结合时,在所述隔震构件的作用下,所述水槽和所述基体相分开规定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湿净化装置,其中,
所述隔震构件在所述第一联结器周边配置有多个,以所述第一联结器为中心对称地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562248463P | 2015-10-30 | 2015-10-30 | |
US62/248,463 | 2015-10-30 | ||
KR20150156254 | 2015-11-07 | ||
KR10-2015-0156254 | 2015-11-07 | ||
KR1020150185857 | 2015-12-24 | ||
KR10-2015-0185857 | 2015-12-24 | ||
KR1020160037235A KR20170051142A (ko) | 2015-10-30 | 2016-03-28 | 가습청정장치 |
KR10-2016-0037235 | 2016-03-28 | ||
US201662355118P | 2016-06-27 | 2016-06-27 | |
US62/355,118 | 2016-06-27 | ||
KR10-2016-0083053 | 2016-06-30 | ||
KR20160083053 | 2016-06-30 | ||
KR1020160129353A KR101949355B1 (ko) | 2015-10-30 | 2016-10-06 | 가습청정장치 |
KR10-2016-0129353 | 2016-10-0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036217A true CN107036217A (zh) | 2017-08-11 |
CN107036217B CN107036217B (zh) | 2020-03-10 |
Family
ID=58741979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998767.7A Active CN107101307B (zh) | 2015-10-30 | 2016-10-31 | 加湿空气净化器 |
CN201610984712.0A Pending CN107014023A (zh) | 2015-10-30 | 2016-10-31 | 加湿净化装置 |
CN201611001564.2A Pending CN107101308A (zh) | 2015-10-30 | 2016-10-31 | 加湿空气净化器 |
CN201611001559.1A Active CN107036217B (zh) | 2015-10-30 | 2016-10-31 | 加湿净化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998767.7A Active CN107101307B (zh) | 2015-10-30 | 2016-10-31 | 加湿空气净化器 |
CN201610984712.0A Pending CN107014023A (zh) | 2015-10-30 | 2016-10-31 | 加湿净化装置 |
CN201611001564.2A Pending CN107101308A (zh) | 2015-10-30 | 2016-10-31 | 加湿空气净化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KR (6) | KR101939086B1 (zh) |
CN (4) | CN10710130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527659B1 (ko) | 2017-11-27 | 2023-05-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공기청정기 |
CN108266807A (zh) * | 2018-03-07 | 2018-07-1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气机 |
CN108662692B (zh) * | 2018-05-20 | 2020-12-25 | 嘉兴市万荣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气净化器自动加湿雾化装置 |
CN109405110B (zh) | 2018-10-11 | 2020-09-2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气处理装置及控制方法 |
TWI819343B (zh) * | 2020-07-27 | 2023-10-21 | 南韓商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可攜式空氣淨化器 |
KR20220016660A (ko) * | 2020-08-03 | 2022-02-1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청정기 |
CN112032848B (zh) * | 2020-09-01 | 2022-04-19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 |
KR102198413B1 (ko) * | 2020-10-15 | 2021-01-05 | (주)코트론 | 수경재배기 |
CN114623550B (zh) * | 2020-12-14 | 2024-05-17 | Lg电子株式会社 | 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205928Y (zh) * | 1994-12-13 | 1995-08-23 | 邢朝晖 | 空气清新器 |
JPH1124759A (ja) * | 1997-06-30 | 1999-01-29 | Aiwa Co Ltd | 異常検出装置、空気清浄装置、マイナスイオン発生装置及び加湿器 |
JP2003307327A (ja) * | 2002-04-17 | 2003-10-31 | Rabi:Kk | 陰イオン発生装置 |
CN101056688A (zh) * | 2004-11-17 | 2007-10-17 | 株式会社大宇电子 | 湿式空气清洁器 |
CN101592376A (zh) * | 2008-05-28 | 2009-12-02 | 北京亚都室内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内置电机的装置的电机安装结构及空气净化器 |
US20110139005A1 (en) * | 2009-02-23 | 2011-06-16 | Yong Joon Kwon | Air Purifier Employing A Water Jet-Type Fan System, and Purification Method Thereof |
CN102748817A (zh) * | 2012-07-04 | 2012-10-24 | 同济大学 | 一种高效多功能模块化室内空气净化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5105133A (en) * | 1979-02-05 | 1980-08-12 | Hitachi Ltd | Supersonic humidifier |
CN2141531Y (zh) * | 1992-10-21 | 1993-09-01 | 湖州市朝阳电器设备厂 | 旋转高效喷雾自控负离子增湿器 |
JPH10151331A (ja) * | 1996-09-27 | 1998-06-09 | Aiwa Co Ltd | 気水混合装置及びこれを利用した空気清浄装置及びマイナスイオン発生装置 |
CN2308832Y (zh) * | 1997-08-27 | 1999-02-24 | 刘文正 | 蒸气加湿器 |
KR20030059562A (ko) * | 2001-12-29 | 2003-07-10 | 주식회사 엘지이아이 | 가습기 |
JP2004154535A (ja) * | 2002-09-12 | 2004-06-03 | Takutoron Kk | メンテナンスの容易なマイナスイオン発生装置 |
CN2692561Y (zh) * | 2004-04-06 | 2005-04-13 | 北京亚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空气净化加湿器 |
CN1966414A (zh) * | 2005-11-14 | 2007-05-23 | 武汉胡公绿色天然食品有限公司 | 紫外线水处理灭菌系统 |
CN2929549Y (zh) * | 2006-07-19 | 2007-08-01 | 先锋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改进的空调扇 |
KR100845593B1 (ko) * | 2007-06-29 | 2008-07-10 | 위니아만도 주식회사 | 공기청정가습기의 본체 장착구조 |
KR100908474B1 (ko) * | 2007-08-03 | 2009-07-21 | 이영훈 | 습식 공기청정기 |
JP5272477B2 (ja) * | 2008-04-01 | 2013-08-28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水微粒化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加湿装置 |
JP5410915B2 (ja) * | 2009-10-09 | 2014-02-05 | 象印マホービン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KR100943686B1 (ko) * | 2009-10-12 | 2010-02-22 | 정삼규 | 입수식[入水式] 자외선 살균기 및 상기 기기를 이용한 살균장치 |
KR20120039898A (ko) * | 2010-10-18 | 2012-04-26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Uv led 및 도광막대를 갖는 가습기 |
KR20120076284A (ko) * | 2010-12-29 | 2012-07-09 | 웅진코웨이주식회사 | 가습 장치 |
KR101307843B1 (ko) * | 2011-08-25 | 2013-09-12 | 주식회사 위닉스 | 가습공기청정기 |
CN202231556U (zh) * | 2011-09-22 | 2012-05-23 | 海尔集团公司 | 空气净化加湿器水轮驱动装置及空气净化加湿器 |
KR20130055371A (ko) * | 2011-11-18 | 2013-05-28 | 위니아만도 주식회사 | 가습 제습 복합기의 먼지센서 취부 구조 |
CN202310832U (zh) * | 2011-11-23 | 2012-07-11 | 罗桂全 | 自动供水机 |
KR20130068106A (ko) * | 2011-12-15 | 2013-06-25 | 위니아만도 주식회사 | 가습기의 모터 장착 구조 |
GB2500011B (en) * | 2012-03-06 | 2016-07-06 | Dyson Technology Ltd | A Humidifying Apparatus |
KR101223903B1 (ko) * | 2012-03-19 | 2013-01-17 | 윤장식 | 원심분리형식의 습식 공기청정기 |
KR101237425B1 (ko) * | 2012-07-10 | 2013-02-28 | 유성정밀 주식회사 | 공기정화 기능을 갖는 화분 |
CN202961283U (zh) * | 2012-11-29 | 2013-06-05 | 青岛杰生电气有限公司 | 便携式循环风空气灭菌器 |
CN203100054U (zh) * | 2013-01-30 | 2013-07-31 | 黄贵军 | 一种喷雾嘴360度转动的加湿器 |
CN104121652B (zh) * | 2013-04-27 | 2018-10-16 | 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 加湿装置 |
JP6068304B2 (ja) * | 2013-09-17 | 2017-01-25 | 株式会社コロナ | ミスト発生装置 |
KR102101489B1 (ko) * | 2013-10-29 | 2020-04-1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가습기 |
KR102092223B1 (ko) * | 2013-10-31 | 2020-03-24 | 에스케이매직 주식회사 | 리프트 장치를 포함하는 가습장치 |
KR102200385B1 (ko) * | 2013-12-26 | 2021-01-0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가습기 |
CN204404376U (zh) * | 2014-01-10 | 2015-06-17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气净化器 |
CN103933816B (zh) * | 2014-04-10 | 2015-08-12 | 北京工业大学 | 一种环形空气净化加湿装置 |
CN203833668U (zh) * | 2014-04-23 | 2014-09-17 | 宁波医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紫外杀菌功能的循环水罐 |
CN104535135B (zh) * | 2015-01-22 | 2018-11-09 | 上海飞科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非接触式液位检测装置及方法 |
-
2016
- 2016-10-06 KR KR1020160129308A patent/KR101939086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6-10-06 KR KR1020160129353A patent/KR101949355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6-10-06 KR KR1020160129354A patent/KR10194935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6-10-06 KR KR1020160129314A patent/KR101931706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6-10-31 CN CN201610998767.7A patent/CN107101307B/zh active Active
- 2016-10-31 CN CN201610984712.0A patent/CN107014023A/zh active Pending
- 2016-10-31 CN CN201611001564.2A patent/CN107101308A/zh active Pending
- 2016-10-31 CN CN201611001559.1A patent/CN107036217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2-15 KR KR1020190017909A patent/KR102504677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23
- 2023-02-23 KR KR1020230024263A patent/KR102641967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205928Y (zh) * | 1994-12-13 | 1995-08-23 | 邢朝晖 | 空气清新器 |
JPH1124759A (ja) * | 1997-06-30 | 1999-01-29 | Aiwa Co Ltd | 異常検出装置、空気清浄装置、マイナスイオン発生装置及び加湿器 |
JP2003307327A (ja) * | 2002-04-17 | 2003-10-31 | Rabi:Kk | 陰イオン発生装置 |
CN101056688A (zh) * | 2004-11-17 | 2007-10-17 | 株式会社大宇电子 | 湿式空气清洁器 |
CN101592376A (zh) * | 2008-05-28 | 2009-12-02 | 北京亚都室内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内置电机的装置的电机安装结构及空气净化器 |
US20110139005A1 (en) * | 2009-02-23 | 2011-06-16 | Yong Joon Kwon | Air Purifier Employing A Water Jet-Type Fan System, and Purification Method Thereof |
CN102748817A (zh) * | 2012-07-04 | 2012-10-24 | 同济大学 | 一种高效多功能模块化室内空气净化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70051235A (ko) | 2017-05-11 |
KR20170051248A (ko) | 2017-05-11 |
KR20170051229A (ko) | 2017-05-11 |
KR20190018464A (ko) | 2019-02-22 |
KR20170051247A (ko) | 2017-05-11 |
CN107014023A (zh) | 2017-08-04 |
CN107101307A (zh) | 2017-08-29 |
CN107101307B (zh) | 2020-12-04 |
CN107101308A (zh) | 2017-08-29 |
KR101931706B1 (ko) | 2019-03-12 |
KR101949354B1 (ko) | 2019-05-10 |
KR102504677B1 (ko) | 2023-03-02 |
KR101939086B1 (ko) | 2019-01-17 |
KR20230031871A (ko) | 2023-03-07 |
CN107036217B (zh) | 2020-03-10 |
KR101949355B1 (ko) | 2019-02-18 |
KR102641967B1 (ko) | 2024-02-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036217A (zh) | 加湿净化装置 | |
CN106801961B (zh) | 加湿净化装置 | |
CN106958883B (zh) | 加湿净化装置 | |
CN106958905B (zh) | 加湿净化装置 | |
CN106871305A (zh) | 加湿净化装置 | |
KR101871268B1 (ko) | 가습청정장치 | |
KR102457136B1 (ko) | 가습청정장치 | |
KR102054686B1 (ko) | 기화식 가습기 | |
CN106871303B (zh) | 加湿净化装置 | |
CN106958904B (zh) | 加湿净化装置 | |
KR101880484B1 (ko) | 가습청정장치 | |
CN106969456A (zh) | 加湿净化装置 | |
KR102381724B1 (ko) | 가습청정장치 | |
CN107101306A (zh) | 加湿净化装置 | |
CN107036195B (zh) | 加湿净化装置 | |
CN106969457B (zh) | 加湿净化装置 | |
CN107101304A (zh) | 加湿净化装置 | |
JP5310249B2 (ja) | 加湿装置および加湿機能付空気清浄装置 | |
CN107062447A (zh) | 加湿净化装置 | |
JP3174123U (ja) | 加湿器フィルター | |
CN106958902A (zh) | 加湿净化装置 | |
KR101859039B1 (ko) | 가습청정장치 | |
CN113959027A (zh) | 加湿净化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