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04376U - 空气净化器 - Google Patents

空气净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04376U
CN204404376U CN201520007250.8U CN201520007250U CN204404376U CN 204404376 U CN204404376 U CN 204404376U CN 201520007250 U CN201520007250 U CN 201520007250U CN 204404376 U CN204404376 U CN 2044043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ase
air purifier
absorption member
cleaning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0725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长尾光久
花冈早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3889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6503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043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043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空气净化器,能防止箱的外表面弄脏。空气净化器(10)是具有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器,其包括空气净化过滤器(22)、风扇(28)和加湿单元(24)。空气净化过滤器(22)将空气中含有的尘埃去除。风扇(28)生成流过空气净化过滤器(22)的气流。加湿单元(24)具有对水进行贮存的箱(40)。加湿单元(24)使从箱(40)供给来的水汽化来进行加湿。此外,箱(40)的外表面中包括的导向面(41b)形成供流过空气净化过滤器(22)的空气流动的空气流路。

Description

空气净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目前,存在一种除了空气净化功能之外、还具有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器。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17685号公报)所公开的空气净化器中,利用空气净化过滤器将空气中的尘埃去除,通过使从积存有水的箱供给来的水汽化来对空气进行加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17685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空气净化器中,箱配置于比空气净化过滤器靠气流上游侧的位置。因此,流过空气净化过滤器之前的空气与箱的外表面接触,空气中的尘埃可能附着于箱的外表面,从而将箱弄脏。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箱的外表面弄脏的空气净化器。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第一技术方案的空气净化器是具有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器,其包括空气净化过滤器、风扇和加湿单元。空气净化过滤器将空气中含有的尘埃去除。风扇生成流过空气净化过滤器的气流。加湿单元具有箱和加湿元件,其中,箱对水进行贮存。加湿元件包括对从箱供给来的水进行吸取的吸水构件。加湿单元使被吸取至吸水构件的水汽化而进行加湿。此外,箱的外表面包括导向面,该导向面形成供流过空气净化过滤器的空气流动的空气流路。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技术方案的空气净化器中,箱的导向面形成供流过空气净化过滤器的空气流动的空气流路。因此,流过空气净化过滤器之后的空气、即被去除了尘埃的空气与箱的导向面接触。因此,能降低尘埃附着于箱的外表面的可能性。
藉此,能防止箱的外表面弄脏。
本实用新型第二技术方案的空气净化器是在第一技术方案的空气净化器的基础上,箱的下部的截面积比上部的截面积大。因此,贮存有水的状态下的箱的重心降低。因此,在该空气净化器中,能在稳定的状态下设置贮存有水的箱。
本实用新型第三技术方案的空气净化器是在第一技术方案或第二技术方案的空气净化器的基础上,导向面以流过空气净化过滤器的空气被朝前上方引导的方式倾斜。在该空气净化器中,能将流过空气净化过滤器之后的空气朝空气净化器的前上方引导。
本实用新型第四技术方案的空气净化器是在第三技术方案的空气净化器的基础上,导向面包括弯曲的弯曲面。因此,在该空气净化器中,能沿着弯曲面对流过空气净化过滤器之后的空气进行引导。
本实用新型第五技术方案的空气净化器是在第四技术方案的空气净化器的基础上,弯曲面朝箱的内侧凹陷。因此,与弯曲面朝向箱的外侧突出的情况相比,弯曲面朝向箱的内侧凹陷能容易适应空气净化器内的设置限制。
本实用新型第六技术方案的空气净化器是在第五技术方案的空气净化器的基础上,吸水构件被配置成沿着铅垂面。另外,弯曲面被配置成与吸水构件相对。在该空气净化器中,朝箱的内侧凹陷的弯曲面被配置成与吸水构件相对,因此,能加大吸水构件与箱的弯曲面之间的距离。藉此,空气容易朝吸水构件流动。
本实用新型第七技术方案的空气净化器是在第五技术方案或第六技术方案的空气净化器的基础上,包括能收容空气净化器、风扇和加湿单元的壳体。在壳体的顶面形成有吹出口。箱配置于比加湿元件靠气流下游侧的位置。弯曲面以随着朝向上方而靠近铅垂方向的方式弯曲延伸。因此,在该空气净化器中,能将流过吸水构件之后的空气朝形成于壳体的顶面的吹出口引导。
本实用新型第八技术方案的空气净化器是在第五技术方案至第七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的空气净化器的基础上,加湿元件呈圆盘形状,并能以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另外,箱的左右宽度的尺寸为加湿元件的直径尺寸以上。因此,在该空气净化器中,与箱的左右宽度的尺寸小于加湿元件的直径尺寸的情况比较,能增大箱容量。
本实用新型第九技术方案的空气净化器是在第八技术方案的空气净化器的基础上,在箱的左右端部中的至少某一个端部设有朝加湿元件突出的突出部。在该空气净化器中,存在突出部,因此,与没有突出部的情况相比较,能增大箱容量。
本实用新型第十技术方案的空气净化器是在第九技术方案的空气净化器的基础上,在沿加湿元件的转轴方向观察时,突出部被设成不与吸水构件重叠。在该空气净化器中,以不与吸水构件重叠的方式存在突出部,因此,能减少未流过吸水构件就流向吹出口的空气。
本实用新型第十一技术方案的空气净化器是在第九技术方案或第十技术方案的空气净化器的基础上,突出部包括设于箱的左端部的左侧突出部和设于箱的右端部的右侧突出部。另外,箱在将左侧突出部的底面及右侧突出部的底面放置于水平面时能自主竖立。在该空气净化器中,存在左侧突出部及右侧突出部,因此,能使箱自主竖立。
本实用新型第十二技术方案的空气净化器是在第一技术方案至第十一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的空气净化器的基础上,从下方起依次配置着风扇、空气净化过滤器及加湿单元。在该空气净化器中,加湿单元位于上部,因此,容易进行加湿单元的维修。
实用新型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技术方案的空气净化器中,能防止箱的外表面弄脏。
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技术方案的空气净化器中,能在稳定的状态下设置贮存有水的箱。
在本实用新型第三技术方案的空气净化器中,能将流过空气净化过滤器之后的空气朝空气净化器的前上方引导。
在本实用新型第四技术方案的空气净化器中,加湿单元位于上部,因此,容易进行加湿单元的维修。
在本实用新型第五技术方案的空气净化器中,能容易适应空气净化器内的设置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第六技术方案的空气净化器中,能使空气容易朝吸水构件流动。
在本实用新型第七技术方案的空气净化器中,能将流过吸水构件之后的空气朝形成于壳体的顶面的吹出口引导。
在本实用新型第八技术方案的空气净化器中,能增大箱容量。
在本实用新型第九技术方案的空气净化器中,能增大箱容量。
在本实用新型第十技术方案的空气净化器中,能减少未流过吸水构件就流向吹出口的空气。
在本实用新型第十一技术方案的空气净化器中,能使箱自主竖立。
在本实用新型第十二技术方案的空气净化器中,加湿单元位于上部,因此,容易进行加湿单元的维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的剖视图。
图2是加湿室的剖视图。
图3是加湿元件及托盘的立体图。
图4是箱的立体图。
图5是加湿元件及箱的剖视图。
图6是从托盘一侧观察托盘及加湿元件的图。
图7是从加湿元件一侧观察加湿元件和箱的图。
图8是加湿室的剖视图。
图9是加湿室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0  空气净化器
22  空气净化过滤器
24  加湿单元
28  风扇
40  箱
41b 导向面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例子,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
(1)空气净化器10的整体结构
图1是空气净化器10的剖视图。另外,图1中的双点划线表示气流方向。在图1中,空气净化器10包括四棱柱状的主体壳体11。在主体壳体11的内部形成有从未图示的吸入口到达设于主体壳体11的顶面的吹出口12的空气流路。在空气流路内配置有风扇28,风扇28生成从吸入口吸入并从吹出口12吹出的气流。
另外,空气净化器10具有加湿功能和空气净化功能。此外,用户能仅选择空气净化功能,但在选择加湿功能时,空气净化功能也伴随着起作用。
(2)详细结构
(2-1)主体壳体11
主体壳体11包括送风室11a、空气净化室11b、加湿室11c,这些构件从下方朝上方按送风室11a、空气净化室11b、加湿室11c的顺序排列着。即,主体壳体11呈纵向延伸的形状,因此,设置面积较小。
在送风室11a内配置有风扇28。在空气净化室11b内配置有空气净化过滤器22。在加湿室11c内配置有加湿单元24。即,需要维修的加湿元件30位于上方,因此,容易进行维修作业。另外,加湿元件24所具有的箱40能从设于主体壳体11的四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的侧方门13进行装拆。
另外,在送风室11a与空气净化室11b之间设有第一开口14。第一开口14使空气从送风室11a朝空气净化室11b流动。另外,在空气净化室11b与加湿室11c之间设有第二开口15。第二开口15使空气从空气净化室11b朝加湿室11c流动。
(2-2)风扇28
风扇28是能改变风量的多叶片式风扇,其包括风扇转子25、涡盘27及未图示的风扇电动机。如图1所示,风扇转子25具有多个叶片25a。此外,通过叶片25a旋转,空气沿着转轴方向被吸入,并从叶片25a朝离心方向吹出。
涡盘27具有用于将从叶片25a吹出的空气朝位于风扇转子25上方的风扇吹出口27b引导的风路。风扇吹出口27b嵌合在送风室11a与空气净化室11b之间的第一开口14内,因此,从风扇吹出口27b吹出的空气进入空气净化室11b。
(2-3)空气净化过滤器22
空气净化过滤器22用于将空气中含有的尘埃去除,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由包括预滤器、过滤器及除臭元件等在内的多个过滤器构成。此外,在空气净化室11b内,从气流的上游侧起依次保持有预滤器、过滤器及除臭元件。
预滤器是壁薄且柔软的树脂制的网,将空气中含有的粒子较大的尘埃等去除。另外,过滤器将预滤器中不能去除的微细的尘埃等去除。除臭元件对空气中含有的带有令人不舒服的气味的成分进行吸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净化过滤器22能从设于主体壳体11的四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的未图示的开闭门加以取出。
(2-4)加湿单元24
图2是从斜后方观察加湿室11c的纵截面的图。如图1及图2所示,加湿单元24主要包括加湿元件30、托盘50及箱40。加湿单元24通过使从箱40供给来的水汽化来对空气进行加湿。
(2-4-1)加湿元件30
如图1及图2所示,加湿元件30配置于托盘50的上方。加湿元件30具有:吸水构件31,该吸水构件31成形为环状即无端带状;以及驱动机构32,该驱动机构32使吸水构件31朝规定方向回旋。吸水构件31由兼具吸水性和通气性的材料构成。驱动机构32包括电动机33、未图示的驱动齿轮、被驱动齿轮34、原动辊35及从动辊36。吸水构件31被在上下方向(本实施方式中为铅垂方向)分离的原动辊35和从动辊36从内侧支持成使规定的张力起作用。
从动辊36配置于比原动辊35靠下方的位置,并与吸水构件31的下部一起浸渍在托盘50的水中。被驱动齿轮34固定于原动辊35的转轴的延长线上。被驱动齿轮34与驱动齿轮啮合。驱动齿轮固定于电动机33的转轴。利用该位置关系,可在从箱40一侧拉出托盘50时解除驱动齿轮与被驱动齿轮34的啮合。另外,相反地,当从箱40一侧插入托盘50时,可实现驱动齿轮与被驱动齿轮34的啮合。
此外,通过电动机33旋转,使其旋转力依次传递至驱动齿轮、被驱动齿轮34、原动辊35。在原动辊35及从动辊36的外周面形成有未图示的多个突起,因此,通过原动辊35及转动辊36旋转来使吸水构件31回旋。
(2-4-2)托盘50
如图2所示,托盘50具有箱承接部51和水承接部52。在箱承接部51设有支承部51a和压入销51b。支承部51a对以使后述供水阀42a位于下方的方式安装的箱40的下部进行支持。压入销51b在箱40因自重而下降时与供水阀42a抵接,以压开供水阀42a。
在水承接部52中积存有用于使加湿元件30浸渍的水。水承接部52和箱承接部51被隔壁53分隔开,但在该隔壁53上设有未图示的孔。因此,从箱40流出至箱承接部51的水可经由孔而流动至水承接部52。此外,水承接部52被水充满至规定水位。
(2-4-3)箱40
如图1所示,箱40配置于比空气净化过滤器22靠气流下游侧的位置。箱40具有能贮存水的箱主体41和盖部42。
在箱主体41上设有注水口41a,用户能通过从注水口41a注入水而将水贮存于箱主体41的内部。另外,箱主体41的注水口41a一侧较大,且从注水口41a一侧朝相反一侧缩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箱40以注水口41a一侧在下方的方式固定于主体壳体11的规定位置。因此,固定于主体壳体11的箱主体41可认为是下部的水平方向的截面积比上部的水平方向的截面积大的结构。
另外,箱主体41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即导向面41b构成供从吹出口12吹出的空气流动的空气流路的一部分。更详细而言,如图2所示,包含于箱主体41的外表面的导向面41b构成空气流路中的加湿室11c的空气流路A的一部分,并以空气被朝前上方引导的方式倾斜。另外,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箱40的导向面41b包括弯曲面,该弯曲面以朝向加湿元件30一侧突出的方式弯曲。本实施方式的箱主体41呈下侧较大且朝向上侧缩小的形状,弯曲面构成该形状的箱主体41的一个面。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弯曲面以随着朝向上侧而使曲率半径变小的方式弯曲。
盖部42构成为能打开关闭箱主体41的注水口41a。在盖部42安装有供水阀42a。供水阀42a的结构是利用弹簧将阀芯按压到阀口的一般结构,因此,此处省略详细的说明。
此外,在通常的使用状态下,箱40以盖部42位于下方的方式载置于托盘50的箱承接部51上,供水阀42a在朝向铅垂下方的状态下与托盘50的压入销51b压接。此外,通过压入销51b因箱40自身的重量而使供水阀42a处于打开状态,能使水从箱主体41流出至箱承接部51。
(3)空气净化器10的动作
以下,对如上那样构成的空气净化器10的动作进行说明。
(3-1)空气净化动作
空气净化器10的电源被接通,风扇28的风扇电动机使风扇转子25旋转。旋转的风扇转子25将空气朝离心方向吹出,因此,绕转轴的压力降低,空气被吸入至位于风扇转子25中心的风扇吸入口。其结果是,产生从设于主体壳体11的送风室11a的侧面侧的吸入口流向风扇吸入口的气流。
从风扇转子25朝离心方向吹出的空气一边沿着涡盘27偏向,一边流向风扇吹出口27b。风扇吹出口27b与第一开口14嵌合,因此,从风扇吹出口27b吹出的空气进入空气净化室11b。
在空气净化室11b中,利用从送风室11a挤压来的空气对空气净化过滤器22整个面作用静压力,空气流过空气净化过滤器22。即,可认为风扇28生成流过空气净化过滤器22的气流。流过空气净化过滤器22的空气首先在上游侧的预滤器中被去除空气中含有的粒子较大的尘埃等,接着,使用下游侧的过滤器将粒子较小的尘埃去除。流过过滤器的空气进一步流过下游侧的除臭元件时,该空气中含有的带有令人不舒服的气味的成分会被除臭元件吸附。此外,流过空气净化过滤器22的空气流过第二开口15而进入加湿室11c。
进入加湿室11c的空气流过吸水构件31。流过吸水构件31的空气的一部分沿着箱40的导向面41b流动,并被从设于主体壳体11的上表面前方的吹出口12吹出。
(3-2)加湿动作
当在空气净化器10的电源接通的状态下启动加湿功能时,通过电动机33驱动而使吸水构件31回旋。吸水构件31的下部浸渍在水承接部52的水中,因此,通过吸水构件31回旋而能用吸水构件31整体高效地吸水。
此外,与空气净化动作时相同地,形成由风扇28从吸入口吸入并从吹出口12吹出的气流。因此,从空气净化室11b进入加湿室11c的空气在流过吸水构件31时促进被吸取至吸水构件31的水的汽化,从而形成加湿空气。该加湿空气沿着箱40的导向面41b流动,并被从设于主体壳体11的上表面前方的吹出口12吹出。
(4)特征
(4-1)
在本实施方式中,箱40配置于比空气净化过滤器22靠气流下游侧的位置,箱主体41的导向面41b形成空气流路A的一部分。因此,流过空气净化过滤器22的空气在箱主体41的导向面41b所形成的空气流路A中流动。因此,与箱主体41的导向面41b接触的空气是被空气净化过滤器22去除了尘埃的空气,因此,能降低尘埃附着于箱40的导向面41b的可能性。
藉此,能防止箱40的外表面弄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箱主体41的导向面41b形成空气流路A的一部分,因此,与另行设置构成空气流路的构件的情况相比,能减少零件个数。
然而,当在冬季等中积存有冰冷的自来水的箱40固定于空气净化器10而执行加湿动作时,在加湿动作的执行开始后不久的时间内,供给至水承接部52的水的温度较低,因此,吸水构件31吸取的水的温度也降低。此外,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未使用加热器作为热源的汽化式的加湿单元24的情况下,因吸水构件31吸取的水的温度较低而使加湿量降低这样的问题变得显著。在本实施方式的加湿动作时,空气与箱主体41的导向面41b接触,能使积存于箱主体41内的水的温度迅速地接近至室温。藉此,能抑制加湿量的降低。另外,即便因冰冷的自来水被注入至箱主体41而在箱主体41上产生结露,也可通过空气与箱主体41的导向面41b接触而使结露容易蒸发。
(4-2)
本实施方式的箱主体41的下部的截面积比上部的截面积大。因此,贮存有水的状态下的箱40的重心降低。因此,容易在稳定的状态下设置贮存有水的箱40。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箱主体41呈注水口41a一侧较大的形状。因此,能采用较大口径的盖部42,从而容易清扫盖部42。此外,注水口41a较大,因此,也容易清扫箱主体41内部。
(4-3)
在本实施方式中,箱主体41的导向面41b以空气被朝前上方引导的方式倾斜。因此,能将流过空气净化过滤器22之后的空气朝空气净化器10的前上方引导。
(4-4)
在本实施方式中,箱主体41的导向面41b包括以朝向加湿元件30一侧突出的方式弯曲的弯曲面。因此,能沿着弯曲面对流过空气净化过滤器22之后的空气进行引导。
(4-5)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下方起依次配置有风扇28、空气净化过滤器22、加湿单元24。加湿单元24位于上部,因此,可容易地进行箱40的装拆、吸水构件31的更换等加湿单元24的维修。
(5)变形例
(5-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箱主体41的外表面的一部分的导向面41b构成空气流路A,但例如也可使箱主体的外表面整体构成空气流路。
(5-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箱主体41的导向面41b包括弯曲的弯曲面,但也可以是以空气被朝吹出口12引导的方式倾斜的平面。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进行说明。另外,空气净化器的整体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此处省略说明。另外,作为空气净化器的详细结构的主体壳体11、风扇28及空气净化过滤器22的结构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此处省略说明,并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零件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零件相同的符号。此外,以下对加湿单元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图3是加湿元件及托盘150的立体图。图4是箱140的立体图。加湿单元主要包括加湿元件130、托盘150及箱140。加湿单元通过使从箱140供给来的水汽化来对空气进行加湿。
图5是加湿元件130及箱140的剖视图。加湿元件130配置于托盘150的上方。加湿元件130包括:对从箱140供给来的水进行吸取的吸水构件131;以及将吸水构件131的外周围住以加以保持的框架132。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两块吸水构件131被框架132保持,但吸水构件131的数量并不限定于此,可以为一块,还可以为三块以上的多块。加湿元件130呈圆盘形状。此外,通过传递未图示的电动机的旋转力而以转轴133为中心进行旋转。
另外,框架132被配置成其最低点靠近托盘150的底面。水从箱140供给至托盘150,只要在箱140内有水,托盘150的水位就会被自动地调节成距底面规定高度的位置。因此,框架132的从最低点起朝铅垂上方在一定范围内的部分浸渍在水中,未浸渍的部分也会通过使加湿元件130旋转而依次浸渍在水中。另外,在框架132的侧面内侧设有多个杯状的吸水件(未图示)。吸水件伴随着加湿元件130的旋转来对托盘150的水进行汲取,在加湿元件130的最高点附近,内部的水朝向吸水构件131流出。
在将箱140从主体壳体11取出之后,能将托盘150从主体壳体11的一侧面侧与加湿元件130一起拉出。托盘150具有箱承接部151和水承接部152。在箱承接部151安装有箱140。在箱承接部151设有压入销151a(参照图9)。压入销151a在箱140因自重而下降时与供水阀142a抵接,以压开供水阀142a。
在水承接部152中积存有用于使加湿元件130浸渍的水。水承接部152和箱承接部151相邻,并由隔壁153分隔开。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水承接部152和箱承接部151被配置成在加湿元件130的转轴方向上相邻。此外,箱承接部151配置于比水承接部152靠托盘150的拉出方向外侧的位置。另外,如从箱承接部151一侧观察加湿元件130的图6所示,隔壁153的一部分被切除,以使吸水构件131的下部露出。另外,从箱140朝箱承接部151流出的水经由该缺口153a流动至水承接部152,水承接部152被水充满至规定水位。
箱140配置于比空气净化过滤器22及加湿元件130靠气流下游侧的位置。箱140具有能贮存水的箱主体141和盖部142。
在箱主体141上设有注水口141a,用户能通过从注水口141a注入水而将水贮存于箱主体141的内部。
另外,箱主体141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即导向面141b构成供从吹出口12吹出的空气流动的空气流路的一部分。更详细而言,箱主体141的导向面141b构成空气流路中的加湿室11c的空气流路的一部分,并以空气被朝上方引导的方式倾斜。另外,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箱140的导向面141b包括朝箱140的内侧凹陷的弯曲面。弯曲面被配置成与吸水构件131相对,该吸水构件131被配置成沿着铅垂面。此外,弯曲面以随着朝向上方而靠近铅垂方向的方式弯曲延伸。
另外,如从加湿元件130一侧观察加湿元件130和箱140的图7所示,箱14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t1具有加湿元件130的直径尺寸t2、即框架132的直径尺寸以上的尺寸。此外,在箱140的左右端部中的至少某一个端部设有朝向加湿元件130突出的突出部148。此外,突出部148在沿加湿元件130的转轴方向观察时被设成不与吸水构件131重叠。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箱140中,在箱140的左右两端部、即左端部及右端部分别设有突出部148。因此,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设于箱140的左端部的突出部148称为左侧突出部148a,将设于箱140的右端部的突出部148称为右侧突出部148b。当以箱主体141的注水口141a为上侧的方式将箱140放置于水平面时,右侧突出部148b及左侧突出部148a通过使位于右侧突出部148b下侧的面(底面)及位于左侧突出部148a下侧的面(底面)与水平面抵接而使箱140自主竖立。盖部142构成为能打开关闭箱主体141的注水口141a。在盖部142安装有供水阀142a。供水阀142a的结构是利用弹簧将阀芯按压到阀口的一般结构,因此,此处省略详细的说明。
此外,在通常的使用状态下,箱140以盖部142位于下方的方式载置于托盘150的箱承接部151上,供水阀142a在朝向铅垂下方的状态下与托盘150的压入销151a压接。此外,通过压入销151a因箱140自身的重量而使供水阀142a处于打开状态,能使水从箱主体141流出至箱承接部151。
(1)特征
(1-1)
图8是加湿室11c的剖视图,用箭头表示空气在箱140未收纳于主体壳体11的状态下的流动方向。图9是加湿室11c的剖视图,用箭头表示空气在箱140收纳于主体壳体11的状态下的流动方向。
如图8所示,在主体壳体11内没有箱140的情况下,流过加湿元件130的吸水构件131的空气朝主体壳体11的侧面方向(横方向)流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箱140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即导向面141b构成供从吹出口12吹出的空气流动的空气流路的一部分。因此,在主体壳体11内存在箱140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能形成沿着箱140的导向面141b的气流。藉此,与由不同构件构成供从吹出口12吹出的空气流动的空气流路的情况相比较,能削减零件个数。
(1-2)
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曲面朝向箱140的内侧凹陷。因此,与弯曲面朝向箱140的外侧突出的情况相比,弯曲面朝向箱140的内侧凹陷能容易适应主体壳体11内的设置限制。
(1-3)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与吸水构件131相对的方式配置有弯曲面,该吸水构件131被配置成沿着铅垂面。因此,能加大吸水构件131与箱140之间的距离,使空气容易朝吸水构件131流动。藉此,能使空气有效地流动至吸水构件131。
(1-4)
在本实施方式中,箱140配置于比加湿元件130靠气流下游侧的位置,弯曲面以随着朝向上方而靠近铅垂方向的方式弯曲延伸。因此,通过使流过吸水构件131的空气沿着弯曲面,能将该空气朝位于上方的吹出口12引导。藉此,能从位于正上方的吹出口12高效地吹出流过吸水构件131而斜向流向的空气。
(1-5)
在本实施方式中,箱140的左右宽度的尺寸t1被设计成处于加湿元件130的直径尺寸t2以上。因此,与箱140的左右宽度的尺寸被设计成小于加湿元件130的直径尺寸的情况相比较,能增大箱140的容量。
(1-6)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箱140的左右端部设有突出部148。因此,与未设有突出部148的情况比较,能增大箱140的容量。
(1-7)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沿加湿元件130的转轴方向观察时,突出部148与吸水构件131被设成不重叠。因此,能减少未流过吸水构件131就流向吹出口12的空气、即绕过吸水构件131的空气,从而能高效地进行加湿。
(1-8)
在本实施方式中,箱140能在左侧突出部148a的底面及右侧突出部148b的底面放置于水平面时自主竖立。通过在箱140的左右两端部设置突出部148而使箱140自主竖立,因此,用户能在将水注入箱140时容易地注入水。
(1-9)
然而,在水承接部152和箱承接部151沿与加湿元件130的转轴133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相邻配置的情况下,为了将水贮存于水承接部152,需要确保在水承接部152中位于加湿元件130的转轴方向的壁具有一定高度。这样的话,吸水构件131的下部会被该壁覆盖,导致空气难以流动至吸水构件131的下部。此外,若吸水构件131的直径(大小)越小,则在沿吸水构件131的转轴方向观察时该壁与吸水构件131的重叠部分越大,因此,不能有效地使用吸水构件131的下部,加湿能力降低的影响变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吸水构件131的下部露出的方式切除隔壁153的一部分。因此,与隔壁153的一部分未被切除的情况、即隔壁153被设成覆盖吸水构件131的下部的情况相比较,空气容易流动至吸水构件131的下部。藉此,能使空气高效地流向吸水构件,从而能抑制加湿能力的降低。
(2)变形例
(2-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箱140配置于比加湿元件130靠气流下游侧的位置,但箱140也可配置于比加湿元件130靠气流上游侧的位置。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能防止箱的外表面弄脏,并能有效地应用于具有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器。

Claims (12)

1.一种空气净化器(10),具有加湿功能,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气净化过滤器(22),该空气净化过滤器(22)将空气中含有的尘埃去除;
风扇(28),该风扇(28)生成流过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的气流;以及
加湿单元(24),该加湿单元(24)具有箱(40)和加湿元件,所述箱对水进行贮存,所述加湿元件包括对从所述箱供给来的水进行吸取的吸水构件,所述加湿单元(24)使被吸取至所述吸水构件的水汽化而进行加湿,
所述箱的外表面包括导向面(41b),该导向面(41b)形成供流过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的空气流动的空气流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的下部的截面积比上部的截面积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面以流过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的空气被朝上前方引导的方式倾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面包括弯曲的弯曲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面朝所述箱的内侧凹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水构件被配置成沿着铅垂面,
所述弯曲面被配置成与所述吸水构件相对。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在该壳体的顶面形成有吹出口,所述壳体能收纳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所述风扇及所述加湿单元,
所述箱配置于比所述加湿元件靠所述气流的下游侧的位置,
所述弯曲面以随着朝向上方而靠近铅垂方向的方式弯曲延伸。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元件呈圆盘形状,并能以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
所述箱的左右宽度的尺寸为所述加湿元件的直径尺寸以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箱的左右端部中的至少某一个端部设有朝所述加湿元件突出的突出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在沿所述加湿元件的转轴方向观察时,所述突出部被设成不与所述吸水构件重叠。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包括设于所述箱的左端部的左侧突出部和设于所述箱的右端部的右侧突出部,
所述箱在将所述左侧突出部的底面及所述右侧突出部的底面放置于水平面时能自主竖立。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从下方起依次配置着所述风扇、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及所述加湿单元。
CN201520007250.8U 2014-01-10 2015-01-05 空气净化器 Active CN20440437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03512 2014-01-10
JP2014003512 2014-01-10
JP2014-138891 2014-07-04
JP2014138891A JP6365030B2 (ja) 2014-01-10 2014-07-04 空気清浄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04376U true CN204404376U (zh) 2015-06-17

Family

ID=53428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07250.8U Active CN204404376U (zh) 2014-01-10 2015-01-05 空气净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0437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14023A (zh) * 2015-10-30 2017-08-04 Lg电子株式会社 加湿净化装置
CN107842941A (zh) * 2017-11-21 2018-03-27 广州海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14023A (zh) * 2015-10-30 2017-08-04 Lg电子株式会社 加湿净化装置
CN107842941A (zh) * 2017-11-21 2018-03-27 广州海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84474B1 (ko) 기화식 가습기
CN105387549A (zh) 空气加湿净化器
CN107339749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KR20140078939A (ko) 기화식 가습기
CN103939992A (zh) 空调器室内机
KR102069767B1 (ko) 공기청정기
CN207486962U (zh) 加湿空调器
CN208579428U (zh) 空气净化器
CN103939993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04404376U (zh) 空气净化器
CN103939988A (zh) 空调器室内机
JP2014066445A (ja) 加湿装置
CN101737854B (zh) 空调机
CN203857556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03100046U (zh) 加湿器
CN203857555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2635914A (zh) 自流式加湿器
CN203857551U (zh) 空调器室内机
KR102165914B1 (ko) 가습 공기청정기
CN103939987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03857557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02546943U (zh) 具有加湿和净化功能的空气调节机
CN207146569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JP6365030B2 (ja) 空気清浄機
CN210638216U (zh) 带加湿功能的净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