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26394A - 火花塞 - Google Patents

火花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26394A
CN107026394A CN201610921160.9A CN201610921160A CN107026394A CN 107026394 A CN107026394 A CN 107026394A CN 201610921160 A CN201610921160 A CN 201610921160A CN 107026394 A CN107026394 A CN 1070263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nding electrode
noble metal
metal tip
electrode
spark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211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26394B (zh
Inventor
伴谦治
宇佐见晃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err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GK Spark Plu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GK Spark Plu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GK Spark Plu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263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263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263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263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3/00Sparking plugs
    • H01T13/20Spark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electrodes or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3/00Sparking plugs
    • H01T13/20Spark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electrodes or insulation
    • H01T13/32Spark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electrodes or ins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earthed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3/00Sparking plugs
    • H01T13/20Spark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electrodes or insulation
    • H01T13/39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3/00Sparking plugs
    • H01T13/40Sparking plugs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oth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5/00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ark gaps, e.g. ignition circui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park Plugs (AREA)
  • Ignition Installation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即使在向火花塞供给大电能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引燃性且表现出优异的耐磨损性的火花塞。火花塞具备接地电极和自身的前端比接地电极的前端部向前端侧突出的贵金属端头。接地电极的前端部的端面和贵金属端头的前端位于与中心电极的中心线平行且通过中心电极的端面中的与接地电极的基端部侧相反的一侧的端点的假想直线与中心线之间。将中心电极和贵金属端头投影到与中心线垂直的假想平面时中心电极的投影区域与贵金属端头的投影区域重叠的区域的面积设为S1,将贵金属端头和接地电极投影到假想平面时贵金属端头的投影区域与接地电极的投影区域重叠的区域的面积设为S2的情况下,0.22≤S1/S2≤0.68。

Description

火花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花塞。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内燃机中,为了提高热效率,高压缩化及高增压化不断发展(例如,参照引用文献1)。因此,火花塞要求即便在安装于这样的内燃机的情况下也能够良好地引燃的性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390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使内燃机为高压缩化或高增压化的情况下,为了使火花塞进行稳定的引燃,存在例如使向火花塞供给的电能比一般性的能量增加的情况。然而,若增加向火花塞供给的电能,则虽然引燃性提高,但是火花塞的电极的消耗变得剧烈。因此,要求即使在向火花塞供给大的电能的情况下也能确保引燃性并显示出优异的耐磨损性的火花塞。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作出,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实现。
(1)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提供一种火花塞。该火花塞具备:筒状的主体配件;绝缘体,自身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由所述主体配件保持,且具有轴孔;中心电极,设于所述轴孔;接地电极,自身的基端部固定于所述主体配件,自身的前端部的一侧面隔着间隙而与所述中心电极的端面相对;及贵金属端头,设置在所述接地电极的所述一侧面侧,并且自身的前端比所述接地电极的所述前端部向前端侧突出。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电极的所述前端部的端面和所述贵金属端头的所述前端位于假想直线与所述中心电极的中心线之间,所述假想直线与所述中心线平行且通过所述中心电极的所述端面中的与所述接地电极的所述基端部侧相反的一侧的端点,将所述中心电极的所述端面和所述贵金属端头投影到与所述中心线垂直的假想平面时所述中心电极的所述端面的投影区域与所述贵金属端头的投影区域重叠的区域的面积设为S1,将所述贵金属端头和所述接地电极投影到所述假想平面时所述贵金属端头的投影区域与所述接地电极的投影区域重叠的区域的面积设为S2的情况下,
0.22≤S1/S2≤0.68。
若是这样的方式的火花塞,即使在供给了大电能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引燃性并提高耐磨损性。
(2)在上述方式的火花塞中,所述贵金属端头比所述接地电极的所述一侧面向所述中心电极侧突出,所述贵金属端头从所述一侧面向所述中心电极侧突出的突出量为0.35mm以下。若是这样的方式的火花塞,则能够进一步提高火花塞的耐磨损性。
(3)在上述方式的火花塞中,可以是,所述接地电极的导热率比所述贵金属端头的导热率高。若是这样的方式的火花塞,则能够进一步提高火花塞的耐磨损性。
(4)在上述方式的火花塞中,可以是,所述接地电极在内部具有导热率比所述接地电极的导热率高的芯材。若是这样的方式的火花塞,则能够进一步提高火花塞的耐磨损性。
(5)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提供一种点火系统。该点火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方式的火花塞;第一电源,向所述中心电极与所述接地电极之间施加用于使所述火花塞产生火花放电的第一电力;及第二电源,在产生所述火花放电的期间施加第二电力。若是这样的方式的点火系统,则能够提高火花塞的引燃性。
本发明除了上述的作为火花塞或点火系统的方式以外,也可以通过例如火花塞的制造方法等各种方式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火花塞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接地电极附近的放大图。
图3是表示向假想平面投影中心电极、接地电极和贵金属端头的情况的图。
图4是表示向假想平面投影中心电极、接地电极和贵金属端头的情况的图。
图5是点火系统的概略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A.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00的局部剖视图。火花塞100具有沿着轴线O的细长形状。在图1中,由单点划线表示的轴线O的右侧示出外观主视图,轴线O的左侧示出通过轴线O的剖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1的下方侧称为火花塞100的一端侧,将图1的上方侧称为另一端侧。
火花塞100具备绝缘体10、中心电极20、接地电极30和筒状的主体配件50。绝缘体10自身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由主体配件50保持,且具有轴孔12。中心电极20设置在轴孔12内。接地电极30将自身的基端部32固定于主体配件50。以下,对这些构件进行详细说明。
绝缘体10是将以氧化铝为首的陶瓷材料进行烧成而形成的绝缘子。绝缘体10是在中心形成有轴孔12的筒状的构件,该轴孔12在一端侧收容中心电极20的一部分且在另一端侧收容端子配件40的一部分。在绝缘体10的轴向中央形成有外径大的中央主体部19。在中央主体部19的另一端侧形成有外径比中央主体部19小的另一端侧主体部18。另一端侧主体部18将端子配件40与主体配件50之间绝缘。在中央主体部19的一端侧形成有外径比另一端侧主体部18小的一端侧主体部17。在一端侧主体部17的更靠一端侧处形成有外径比一端侧主体部17小且随着朝向中心电极20侧而外径减小的长腿部13。
主体配件50是将从绝缘体10的另一端侧主体部18的一部分至长腿部13的部位包围并保持的圆筒状的配件。主体配件50例如由低碳钢形成,且对整体实施了镀镍或镀锌等镀敷处理。主体配件50从另一端侧依次具备工具卡合部51、密封部54和安装螺纹部52。在工具卡合部51嵌合有用于将火花塞100安装于发动机缸盖的工具。安装螺纹部52具有向发动机缸盖的安装螺纹孔拧入的螺纹牙。密封部54在安装螺纹部52的根部形成为突缘状。在密封部54与发动机缸盖之间嵌插有将板体折弯而形成的环状的衬垫65。主体配件50的一端侧的端面57为中空的圆状,绝缘体10的长腿部13的一端和中心电极20的一端从端面57的中央突出。
在主体配件50的比工具卡合部51靠另一端侧处设有厚度薄的敛紧部53。而且,在密封部54与工具卡合部51之间设有与敛紧部53同样地厚度薄的压缩变形部58。在从工具卡合部51至敛紧部53的主体配件50的内周面与绝缘体10的另一端侧主体部18的外周面之间介有圆环状的环构件66、67,而且在两环构件66、67之间填充有滑石(脱石)69的粉末。在火花塞100的制造时,将敛紧部53向内侧折弯而向一端侧按压,由此压缩变形部58发生压缩变形,通过该压缩变形部58的压缩变形,经由环构件66、67及滑石69,绝缘体10在主体配件50内被朝向一端侧按压。通过该按压,滑石69沿轴线O方向被压缩而主体配件50内的气密性提高。
在主体配件50的内周,位于绝缘体10的长腿部13的另一端的绝缘台阶部15经由环状的片式密封垫68而被按压于在安装螺纹部52的内周形成的配件内台阶部56。该片式密封垫68是保持主体配件50与绝缘体10之间的气密性的构件,防止燃烧气体的流出。
中心电极20是在电极母材21的内部埋设有导热性比电极母材21优异的芯材22的棒状的构件。电极母材21由以镍为主成分的镍合金构成,芯材22由铜或以铜为主成分的合金构成。在中心电极20的一端侧可以接合例如由铱合金等形成的贵金属端头。
在中心电极20的另一端部附近形成有向外周侧突出的突缘部23。突缘部23从另一端侧与形成于轴孔12的轴孔内台阶部14接触,将中心电极20在绝缘体10内进行定位。中心电极20的另一端部经由密封体64及陶瓷电阻63而与端子配件40电连接。
图2是接地电极30附近的放大图。接地电极30由以镍为主成分的合金形成。接地电极30将自身的基端部32固定于主体配件50。而且,接地电极30的自身的前端部33的一侧面34隔着间隙G而与中心电极20的一端侧的端面24相对。当向火花塞100供给电力时,主要通过该间隙G进行火花放电。间隙G例如为0.5~1.5mm,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1mm。接地电极30的基端部32与前端部33之间的中间部分35弯折。
在接地电极30的一侧面34侧设有自身的前端37向比接地电极30的前端部33靠前端侧处突出的贵金属端头31。“比接地电极30的前端部33靠前端侧处”是指接地电极30的前端部33的端面36朝向的方向(图2中的纸面右侧)的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这样,贵金属端头31的前端37比接地电极30的前端部33向前端侧突出,因此能够抑制火花向接地电极30的端面36的跳火,由此,能够抑制接地电极30的消耗。
贵金属端头31由铂合金形成。贵金属端头31嵌入于在接地电极30的前端部33的一侧面34侧预先形成的凹部,通过激光焊接而将贵金属端头31与接地电极30的交界部分固定于接地电极30。需要说明的是,贵金属端头31也可以不嵌入于凹部,而是与接地电极30的平坦的一侧面34直接接合。而且,也可以通过阻焊将贵金属端头31与接地电极30接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地电极30的前端部33的端面36和贵金属端头31的前端37位于中心电极20的轴心即中心线CL1与假想线CL2之间。假想线CL2是与中心线CL1平行且通过中心电极20的端面24中的与接地电极30的基端部32侧相反的一侧的端点25的假想性的直线。在本实施方式中,这样,接地电极30的前端部33的端面36和贵金属端头31的前端37存在于中心线CL1与假想直线CL2之间,因此与接地电极30和贵金属端头31存在于超过假想直线CL2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火焰的朝向气缸内的生长被妨碍的情况。而且,与接地电极30和贵金属端头31存在于未到达中心线CL1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向接地电极30的端面36的跳火,由此能够抑制接地电极30的消耗。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假想直线CL2与中心线CL1之间”包含假想直线CL2的位置和中心线CL1的位置。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心电极20的中心线CL1与轴线O一致。
图3及图4是表示向与中心线CL1垂直的假想平面VP投影了中心电极20、接地电极30和贵金属端头31的情况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假想平面VP处的贵金属端头31的形状为正方形。该形状并不局限于正方形,也可以是例如长方形、椭圆形、圆形、多边形。
在图3中,在向假想平面VP投影中心电极20的端面24和贵金属端头31时,中心电极20的端面24的投影区域与贵金属端头31的投影区域重叠的区域由阴影表示,其面积表示为“面积S1”。而且,在图4中,在向假想平面VP投影贵金属端头31和接地电极30时,贵金属端头31的投影区域与接地电极30的投影区域重叠的区域由阴影表示,其面积表示作为“面积S2”。面积S1和面积S2优选满足以下的式(1)。
0.22≤S1/S2≤0.68…(1)
在上述式(1)中,“S1/S2”表示贵金属端头31从间隙G处的火花放电接受热量的部分(面积S1)与贵金属端头31使接受的热量向接地电极30逃散的部分(面积S2)的面积比例。该面积比例S1/S2大时,在面积S1的部分接受的热量通过面积S2的部分无法适当地逃散,耐磨损性下降。然而,当面积比例S1/S2大时,热量难以逃散,因此引燃性能提高。而且,当面积比例S1/S2小时,面积S1的部分接受的热量从面积S2的部分能够适当地逃散,耐磨损性提高。然而,面积比例S1/S2小时,热量容易逃散,因此引燃性下降。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面积比例S1/S2的值如上所述设为0.22以上且0.68以下,由此能够确保火花塞100的引燃性并提高接地电极30的耐磨损性。尤其是在高压缩、高增压的内燃机安装有火花塞100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引燃性,存在向火花塞100施加较大的电能(例如,100mJ以上)的情况。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00,也能够确保引燃性并提高耐磨损性。式(1)的数值范围基于后述的试验结果来确定。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00的贵金属端头31从接地电极30的前端部33的一侧面34向中心电极20侧突出。该突出量T优选为0.40mm以下,更优选为0.35mm以下。若突出量T为这样的大小,则贵金属端头31的突出量T比较小,因此将贵金属端头31接受的热量传递至接地电极30的距离变短。因此,能够使贵金属端头31接受的热量迅速地向接地电极30逃散,能够进一步提高接地电极30耐磨损性。0.40mm及0.35mm这样的数值基于后述的试验结果来确定。
在本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00中,接地电极30的导热率优选比贵金属端头31的导热率高。若接地电极30的导热率比贵金属端头31高,则能够使贵金属端头31接受的热量迅速地向接地电极30逃散,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接地电极30的耐磨损性。导热率例如可以通过激光闪光法来测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的虚线所示,接地电极30在内部优选具有导热率比接地电极30的导热率高的芯材38。若将这样的芯材38封入到接地电极30的内部,则能够使贵金属端头31接受的热量更迅速地逃散,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接地电极30的耐磨损性。需要说明的是,芯材38的一端优选延伸至贵金属端头31附近,芯材38的另一端优选延伸至主体配件50。芯材38优选导热率比接地电极30及贵金属端头31这两方都高。而且,优选导热率按照贵金属端头31、接地电极30、芯材38的顺序升高。芯材38例如可以由铜合金或纯镍形成。具备芯材38的接地电极30例如可以通过对于在构成接地电极30的材料的中心包含构成芯材38的材料的包层材料实施拉制加工等塑性加工来制作。
图5是包含火花塞100的点火系统200的概略构成图。点火系统200是用于对供给到内燃机的混合气进行引燃的系统。点火系统200具备火花塞100、第一电源210和第二电源220。点火系统200还具备控制装置230、阻抗匹配电路240和混合电路250。
第一电源210是向中心电极20与接地电极30之间施加用于使火花塞100产生火花放电的高电压作为第一电力的电源。
第二电源220是向火花塞100施加比较高的频率(例如,1MHz以上且20MHz以下)的电压作为第二电力的电源。在中心电极20与接地电极30之间产生火花放电期间,从第二电源220施加第二电力。
混合电路250将第一电源210和第二电源220连接于火花塞100。混合电路250具备线圈251和电容器252。线圈251连接在第一电源210与火花塞100之间。电容器252连接在第二电源220与火花塞100之间。线圈251抑制来自第二电源220的电力向第一电源210的流入。电容器252抑制来自第一电源210的电力向第二电源220的流入。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电源210包含线圈的情况下,线圈251可以省略。
阻抗匹配电路240连接在第二电源220与混合电路250之间。阻抗匹配电路240使第二电源220的输出阻抗与在间隙G产生火花放电时的混合电路250及火花塞100侧(即,负载侧)的输入阻抗一致。由此,能够抑制向火花塞100供给的第二电力的减衰。
控制装置230是用于控制从第一电源210及第二电源220向火花塞100供给电力的定时的装置。控制装置230由例如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存储器的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构成。
根据这样的点火系统200,能够向火花塞100供给大的电能。例如,使第一电力与第二电力一致,能够向火花塞100供给400~500mJ的电能。因此,即使在高压缩·高增压的内燃机安装有火花塞100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对混合气的引燃性。
B.评价试验结果:
B1.关于面积比例S1/S2:
表1示出关于火花塞100的各种样品(样品No.1~30)进行了引燃性能试验和耐磨损性能试验的试验结果。这些试验结果表示相对于作为比较例准备的火花塞(样品No.0)的相对性的评价。包括比较例在内各样品的接地电极30由相同的材料(inconel(商标)601)形成。而且,包括比较例在内各样品的贵金属端头31也由相同的材料(铂合金)形成。表1所示的样品都是接地电极30的导热率比贵金属端头31的导热率低。包括比较例在内各样品的间隙G都是1.1mm。包括比较例在内,各样品的接地电极30不包含芯材38。
【表1】
在表1中,“中心电极”的大小表示中心电极20的端面24的直径。“端头尺寸”的大小表示贵金属端头31的与轴线O垂直的平面中的大小。从No.1至N0.30的样品的贵金属端头31的形状的与轴线O垂直的平面中的形状都是正方形。相对于此,比较例(样品No.0)的贵金属端头的形状的与轴线O垂直的平面中的形状为长方形。比较例的贵金属端头的长度方向沿着图2的纸面左右方向。在表1中,“接地电极”的大小是接地电极的宽度方向的大小。
如图2所示,表1的“L1”是从接地电极30的前端部33的端面36至贵金属端头31的前端37的沿着与轴线O垂直的方向的距离。而且,“L2”是从贵金属端头31的前端37至假想直线CL2的沿着与轴线O垂直的方向的距离。如L1的值所示,各样品都是贵金属端头31比接地电极30的前端部33向前端侧突出。而且,如上述L1、L2的值及中心电极的大小所示,各样品除了比较例之外,接地电极30的前端部33的端面36和贵金属端头31的前端37位于假想直线CL2与中心线CL1之间。
表1的“引燃性能”表示对于各样品进行了引燃性能试验的结果。该引燃性能试验中,在串列4气缸、排气量1.5L、DOHC、自然进气的发动机上安装各样品,使转速为1200rpm,使点火能量为200mJ,将空燃比(A/F)保持为14.5,使点火时期与扭矩成为最大的时期(MBT)一致,进行了排气再循环(EGR)。并且,将排气再循环引起的扭矩变动成为5%的EGR率设为EGR极限,将该EGR极限与比较例进行了比较。关于与比较例相比EGR极限相同或者提高的样品,在表1中标注“A”。相对于此,关于与比较例相比EGR极限恶化的样品,在表1中标注“B”。
表1的“耐磨损性能”表示关于各样品进行了耐磨损性能试验的结果。在该耐磨损性能试验中,在串列3气缸、排气量0.66L、DOHC、带有增压器的发动机上安装各样品,使转速为3600rpm,使点火能量为200mJ,将运转了200小时后的贵金属端头31的消耗体积(减少的体积)与比较例进行了比较。关于与比较例相比消耗体积相同或多的样品,在表1中标注“B”。相对于此,关于与比较例相比消耗体积减少5%以下的样品,标注“A”。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表1中未示出,但是在后述的其他的表中,关于与比较例相比消耗体积减少超过5%且7%以下的样品,标注“S”,关于与比较例相比消耗体积减少超过7%且11%以下的样品,标注“SS”,关于与比较例相比消耗体积减少超过11%且15%以下的样品,标注“SSS”。贵金属端头31的消耗体积通过拍摄贵金属端头31的三维CT图像并对该图像进行解析来算出。
参照表1,在使中心电极20的直径、端头尺寸、距离L1、L2进行各种变化的情况下,若面积比例S1/S2小于0.22,则成为与比较例相比引燃性能差的结果。相对于此,若面积比例S1/S2为0.22以上,则与比较例相比引燃性能成为同等以上。而且,若面积比例S1/S2超过0.68,则成为与比较例相比耐磨损性能相同或差的结果。相对于此,若面积比例S1/S2为0.68以下,则与比较例相比耐磨损性能提高。即,根据上述的试验结果可知,若面积比例S1/S2为0.22以上且0.68以下,则能够确保引燃性能并提高耐磨损性能。因此,根据表1所示的评价试验的结果,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00中,表现出面积比例S1/S2优选0.22以上且0.68以下的情况。
B2.关于突出量T:
表2示出关于条件与表1所示的No.16及No.19的样品相同的样品,分别使突出量T从0.10mm至0.40mm变化的情况下的引燃性能的评价结果和耐磨损性能的评价结果。
【表2】
根据表2所示的评价结果,关于引燃性能,无论突出量T如何都成为良好的结果。而且,关于耐磨损性能,成为突出量T优选0.40mm以下,更优选0.35mm以下的结果。因此,根据表2所示的评价试验的结果,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00中,示出突出量T优选0.40mm以下,更优选0.35mm以下的情况。
B3.关于导热率:
表3示出关于表2所示的No.16-1及No.16-4的样品,分别改变了接地电极30的导热率的情况下的引燃性能的评价结果和耐磨损性能的评价结果。
【表3】
No.16-1及No.16-4的样品的接地电极30由inconel601形成,其导热率在1000℃下为31.33[W/(m·K)]。而且,关于贵金属端头31,由铂合金形成,其导热率在1000℃下为59.6[W/(m·K)]。即,No.16-1及No.16-4的样品的接地电极30的导热率比贵金属端头31的导热率低。
相对于此,No.16-1-1及No.16-4-1的样品的接地电极30由高镍合金形成,其导热率在1000℃下为120.4[W/(m·K)]。而且,关于贵金属端头31,由铂合金形成,其导热率在1000℃下为59.6[W/(m·K)]。即,No.16-1-1及No.16-4-1的样品的接地电极30的导热率比贵金属端头31的导热率高。
参照表3,与接地电极30的导热率比贵金属端头31的导热率低的No.16-1及No.16-4的样品相比,接地电极30的导热率比贵金属端头31的导热率高的No.16-1-1及No.16-4-1的样品成为耐磨损性能良好的结果。因此,根据表3所示的评价试验的结果,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00中,表现出接地电极30的导热率优选比贵金属端头31的导热率高的情况。
B4.关于芯材的有无:
表4示出在接地电极30内设有芯材38的情况下的引燃性能的评价结果和耐磨损性能的评价结果。
【表4】
表4所示的No.16-1-1及No.16-4-1的样品与表3所示的样品相同,都是接地电极30不包含芯材38。相对于此,No.16-1-2及No.16-4-2的样品都在接地电极30内封入有1000℃下的导热率为390.0[W/m·K]的铜合金作为芯材38。
参照表4,芯材38封入于接地电极30的No.16-1-2及No.16-4-2的样品比芯材38未封入于接地电极30的No.16-1-1及No.16-4-1的样品成为耐磨损性能良好的结果。因此,根据表4所示的评价试验的结果,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00中,示出了接地电极30优选在内部具有导热率比接地电极30的导热率高的芯材38的情况。
C.变形例:
<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贵金属端头31比接地电极30的一侧面34向中心电极20侧突出。相对于此,贵金属端头31也可以不从接地电极30的一侧面34突出。而且,突出量T也可以大于0.35mm。
<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接地电极30的导热率可以比贵金属端头31的导热率低。
<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接地电极30可以不具有芯材38。
<变形例4>
点火系统200的结构并不局限于图5所示的结构,可以采用各种结构。例如,点火系统200可以是不包含第二电源220、阻抗匹配电路240、混合电路250且通过第一电源210供给电力的结构。
<变形例5>
上述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00可以是不包含陶瓷电阻63的结构。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变形例,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结构实现。例如,发明内容一栏记载的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所对应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变形例的技术特征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实现上述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适当地进行更换、组合。而且,该技术特征在本说明书中只要不是作为必须的特征进行说明,就可以适当删除。
【标号说明】
10…绝缘体
12…轴孔
13…长腿部
14…轴孔内台阶部
15…绝缘台阶部
17…一端侧主体部
18…另一端侧主体部
19…中央主体部
20…中心电极
21…电极母材
22…芯材
23…突缘部
24…端面
25…端点
30…接地电极
31…贵金属端头
32…基端部
33…前端部
34…一侧面
35…中间部分
36…端面
37…前端
38…芯材
40…端子配件
50…主体配件
51…工具卡合部
52…安装螺纹部
53…敛紧部
54…密封部
56…配件内台阶部
57…端面
58…压缩变形部
63…陶瓷电阻
64…密封体
65…衬垫
66、67…环构件
68…片式密封垫
69…滑石
100…火花塞
200…点火系统
210…第一电源
220…第二电源
230…控制装置
240…阻抗匹配电路
250…混合电路
251…线圈
252…电容器。

Claims (5)

1.一种火花塞,其特征在于,具备:
筒状的主体配件;
绝缘体,自身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由所述主体配件保持,且具有轴孔;
中心电极,设于所述轴孔;
接地电极,自身的基端部固定于所述主体配件,自身的前端部的一侧面隔着间隙而与所述中心电极的端面相对;及
贵金属端头,设置在所述接地电极的所述一侧面侧,并且自身的前端比所述接地电极的所述前端部向前端侧突出,
所述接地电极的所述前端部的端面和所述贵金属端头的所述前端位于假想直线与所述中心电极的中心线之间,所述假想直线与所述中心线平行且通过所述中心电极的所述端面中的与所述接地电极的所述基端部侧相反的一侧的端点,
将所述中心电极的所述端面和所述贵金属端头投影到与所述中心线垂直的假想平面时所述中心电极的所述端面的投影区域与所述贵金属端头的投影区域重叠的区域的面积设为S1,
将所述贵金属端头和所述接地电极投影到所述假想平面时所述贵金属端头的投影区域与所述接地电极的投影区域重叠的区域的面积设为S2的情况下,
0.22≤S1/S2≤0.6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花塞,其特征在于,
所述贵金属端头比所述接地电极的所述一侧面向所述中心电极侧突出,
所述贵金属端头从所述一侧面向所述中心电极侧突出的突出量为0.35m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火花塞,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地电极的导热率比所述贵金属端头的导热率高。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火花塞,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地电极在内部具有导热率比所述接地电极的导热率高的芯材。
5.一种点火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火花塞;
第一电源,向所述中心电极与所述接地电极之间施加用于使所述火花塞产生火花放电的第一电力;及
第二电源,在产生所述火花放电的期间施加第二电力。
CN201610921160.9A 2015-10-22 2016-10-21 火花塞 Active CN1070263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07597 2015-10-22
JP2015207597A JP6309500B2 (ja) 2015-10-22 2015-10-22 スパークプラ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26394A true CN107026394A (zh) 2017-08-08
CN107026394B CN107026394B (zh) 2019-04-19

Family

ID=57184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21160.9A Active CN107026394B (zh) 2015-10-22 2016-10-21 火花塞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780535B2 (zh)
EP (1) EP3159985B1 (zh)
JP (1) JP6309500B2 (zh)
CN (1) CN107026394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38793A (en) * 1981-02-20 1982-08-27 Nippon Denso Co Spark plug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3994011A (zh) * 2013-02-14 2014-08-20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点火系统
EP2800215A2 (en) * 2013-05-01 2014-11-05 NGK Spark Plug Co., Ltd. Ignition plug and ignition system
CN104242060A (zh) * 2013-06-10 2014-12-24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火花塞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54973Y2 (ja) * 1989-07-18 1997-11-19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アルコールエンジンのスパークプラグ
EP2214274B1 (en) * 2007-11-20 2014-03-12 NGK Spark Plug Co., Ltd. Spark plug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park plu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38793A (en) * 1981-02-20 1982-08-27 Nippon Denso Co Spark plug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3994011A (zh) * 2013-02-14 2014-08-20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点火系统
EP2800215A2 (en) * 2013-05-01 2014-11-05 NGK Spark Plug Co., Ltd. Ignition plug and ignition system
CN104242060A (zh) * 2013-06-10 2014-12-24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火花塞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09500B2 (ja) 2018-04-11
JP2017079182A (ja) 2017-04-27
CN107026394B (zh) 2019-04-19
EP3159985A1 (en) 2017-04-26
US20170117686A1 (en) 2017-04-27
EP3159985B1 (en) 2020-04-01
US9780535B2 (en) 2017-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72721B2 (en) High power discharge fuel ignitor
US9502865B2 (en) Shrink fit ceramic center electrode
CN107689555A (zh) 火花塞及点火装置
JP5622991B2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
US20080191595A1 (en) SL plane embedded type noble metal spark plug with multi-level and high energy
JP5291659B2 (ja) 点火プラグ
US7262547B2 (en) Spark plug element having defined dimensional parameters for its insulator component
CN107026394B (zh) 火花塞
JPH09260017A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
CN106911082A (zh) 火花塞
US7902733B2 (en) Uniquely design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spark plug that will produce two independent ignition sparks between the spark plug electrodes for each single electrical ignition coil discharge
CN103715612B (zh) 火花塞
JP6467370B2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
JP6592473B2 (ja) 点火プラグ
JP6715600B2 (ja) 内燃機関用の点火プラグ
JP2014017232A (ja) 点火プラグ
CN107819272B (zh) 火花塞
JP2013055022A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
CN106981823B (zh) 火花塞
CN107154581A (zh) 火花塞
JP2018010756A (ja) 内燃機関用のスパークプラグ
JP2009164089A (ja) 中間電極を増設した点火プラグ。
MXPA00003639A (en) New positive electrode for high performance spark-plug
JPS6123633B2 (zh)
CN107910751A (zh) 一种火花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