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09921A - 座椅装置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座椅装置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09921A
CN107009921A CN201611004798.2A CN201611004798A CN107009921A CN 107009921 A CN107009921 A CN 107009921A CN 201611004798 A CN201611004798 A CN 201611004798A CN 107009921 A CN107009921 A CN 1070099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rest
angle
seat
inclination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0479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09921B (zh
Inventor
松本学
凑宗笃
太田健人
中嶋亮辅
桥本耕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09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99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099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99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座椅装置以及车辆。座椅装置具有:座椅靠背(13);马达(42a),其使座椅靠背(13)倾斜;开关(51),其使马达(42a)在驱动和停止之间进行切换;倾斜抑制部件(52),其与座椅靠背(13)一起倾斜,并且当座椅靠背(13)倾斜到第一角度时,使开关(51)进行切换以使得马达(42a)停止;和抑制部(53),其在座椅靠背(13)倾斜到比第一角度大的第二角度时,抑制超过第二角度的座椅靠背(13)的倾斜。据此,能避免座椅靠背与其他零部件的干涉。

Description

座椅装置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座椅装置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知一种车辆用座椅,其具有能够任意地调整座椅靠背(seat back)相对于座垫的倾斜角度的电动倾斜角度调节器(recliner)。在这样的车辆用座椅中,基于电动倾斜角度调节器的调节范围被限制在形成于座垫侧的突起和形成于座椅靠背侧的限位器之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2-158279号
发明内容
然而,电动倾斜角度调节器有时会发生误动作。因此,在只基于电动倾斜角度调节器的限制控制中,当在基于电动倾斜角度调节器的调节范围内(即,由突起和限位器限制的范围内)存在车辆零部件等其他零部件时,若使座椅靠背向后倾倒(后倾),则座椅靠背可能与其他零部件发生干涉。因此,存在避免座椅靠背与其他零部件干涉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座椅装置以及车辆中避免座椅靠背与其他零部件干涉。
作为上述课题的解决方式,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是一种座椅装置(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座椅装置10),其特征在于,具有:座椅靠背(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座椅靠背13);马达(例如,实施方式中的马达42a),其使所述座椅靠背倾斜(tilting);开关(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开关51),其使所述马达在驱动和停止之间进行切换;倾斜抑制部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倾斜抑制部件52),其与所述座椅靠背一起倾斜,并且当所述座椅靠背倾斜到第一角度(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角度θ1)时,使所述开关进行切换以使得所述马达停止;抑制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抑制部53),其在所述座椅靠背倾斜到大于所述第一角度的第二角度(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第二角度θ2)时,抑制超过所述第二角度的所述座椅靠背的倾斜。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抑制部具有卡止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卡止壁54c的后端54r),该卡止部与所述倾斜抑制部件卡止,以此抑制超过所述第二角度的所述座椅靠背的倾斜。
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还具有滑动机构(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滑动机构60),该滑动机构能够使所述座椅靠背在沿所述座椅靠背的倾斜轴(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倾斜轴41)的方向上的第一位置(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第一位置P1)与第二位置(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第二位置P2)之间滑动,所述抑制部具有切换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切换部70),该切换部在所述座椅靠背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抑制超过所述第二角度的所述座椅靠背的倾斜,并在所述座椅靠背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使超过所述第二角度的所述座椅靠背的倾斜成为可能。
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车辆(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车辆1)具有所述座椅装置。
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装置被设置于第二排座椅(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第二排座椅3)。
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角度是所述座椅靠背与轮罩(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轮罩6)接触时的所述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
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座椅装置具有倾斜抑制部件,该倾斜抑制部件与座椅靠背一起倾斜,且当座椅靠背倾斜到第一角度时,使开关进行切换以使得马达停止,据此,能够以电气方式抑制超过第一角度的座椅靠背的倾斜。另外,座椅装置具有抑制部,当座椅靠背倾斜到大于第一角度的第二角度时,该抑制部抑制超过第二角度的座椅靠背的倾斜抑制,据此,即使座椅靠背超过第一角度而倾斜时,也能够抑制超过第二角度的座椅靠背的倾斜。因此,能够避免座椅靠背与其他零部件干涉。
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抑制部具有卡止部,该卡止部与倾斜抑制部件卡止,以此抑制超过第二角度的座椅靠背的倾斜,因此具有以下效果。能够通过倾斜抑制部件和卡止部的卡止,以机械方式抑制超过第二角度的座椅靠背的倾斜。另外,能够使具有抑制超过第一角度的座椅靠背的倾斜的作用的倾斜抑制部件,同时具有抑制超过第二角度的座椅靠背的倾斜的作用。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更加切实地避免座椅靠背与其他零部件干涉。
根据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抑制部具有切换部,该切换部在座椅靠背位于第一位置时,抑制超过第二角度的座椅靠背的倾斜,并在座椅靠背位于第二位置时,使超过第二角度的座椅靠背的倾斜成为可能,因此具有以下效果。由于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对超过第二角度的座椅靠背的倾斜的抑制,因此能够通过安排座椅靠背周围的布局来避免座椅靠背与其他零部件干涉。
根据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在具有座椅装置的车辆中,能够避免座椅靠背与其他零部件干涉。
根据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在座椅装置被设置于第二排座椅的车辆中,能够避免座椅靠背与其他零部件干涉。例如,能够避免座椅靠背与第三排座椅周围零部件干涉。
根据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第二角度是座椅靠背与轮罩(wheelhouse)接触时的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据此能够避免座椅靠背与轮罩干涉。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装置的车辆的左侧视图。
图2是从右前方来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的可移动范围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一并示出的图。
图4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倾斜角度调节(recliner/reclining chair)机构的右侧视图。
图5是将使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靠背后倾的状态与轮罩一并示出的左侧视图。
图6是包含沿图4的VI-VI线剖切的截面的、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滑动机构与切换部一并示出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位于第一位置时的位置检测机构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位于第二位置时的位置检测机构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9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换部的动作说明图。
图10是接着图9的、切换部的动作说明图。
图1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倾斜角度调节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图12是接着图11的、倾斜角度调节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图13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位于第二位置时的倾斜角度调节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以将座椅装置适用于车辆的例子为例来进行说明。如果没有特别的记载,以下的说明中的前后左右等的朝向与所适用的车辆中的朝向相同。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所使用的图中的适当位置,示出了表示车辆前方的箭头FR、表示车辆左方的箭头LH、表示车辆上方的箭头UP。
<车辆>
图1是具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装置的车辆1的左侧视图。
如图1所示,在车辆1的车厢内的地板上设置有前座椅2、第二排座椅3(second seat)和第三排座椅(third seat)4。前座椅2、第二排座椅3和第三排座椅4从车辆前方向后方隔开间隔依次配置。
<座椅装置>
在第二排座椅3左右方向上各设置有一个座椅装置10(参照图2)。以下,以左右的座椅装置10中的右侧的座椅装置10为例来进行说明。左侧的座椅装置10的结构与右侧的座椅装置10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2是从右前方来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装置10的立体图。
如图2所示,座椅装置10具有座椅11和以可沿前后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承座椅11的一对滑动轨道20。
<座椅>
座椅11具有:座垫12,其支承乘员的臀部;座椅靠背13,其以可倾斜的方式连接于座垫12的后端部,并且支承乘员的腰部和背部;和头枕14,其支承于座椅靠背13的上部,并且支承乘员的头部和颈部。另外,在座椅11的右侧设置有扶手15。
座垫12通过座椅升降器(seat riser)30,以可沿前后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承于滑动轨道20。具体而言,座垫12具有形成骨架的座垫框架(cushion frame)12F(参照图6)和从上方覆盖座垫框架12F的座垫单元12A。
座垫框架12F由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前后一对横梁(图4中图示出后侧的横梁16)以及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侧板(图4中图示出左侧的侧板17)形成为矩形框状。例如,座垫单元12A具有:座垫(未图示),其由聚氨酯泡沫等构成;和座椅罩(未图示),其覆盖座垫,并且由布或皮革等构成。
座椅靠背13具有:座椅靠背框架13F(参照图4),其形成骨架;和座垫单元13A,其从前方覆盖座椅靠背框架13F。另外,座椅靠背13的结构与上述座垫12相同,因此,省略说明与上述说明中相同的结构。
<滑动轨道>
一对滑动轨道20被设置在车厢内的地板5上。一对滑动轨道20配置在避开车辆1的轮罩6(参照图5)的位置。滑动轨道20呈以跨越第二排座椅3与第三排座椅4(参照图1)之间的方式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直线状。
一对滑动轨道20在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在滑动轨道20上设置有从下方来支承座椅升降器30的滑块23(参照图5)。滑块23构成为:可沿滑动轨道20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滑动。
<座椅升降器>
座椅升降器30从下方来支承座椅11的座垫12。在座椅升降器30的下端部固定有上述滑块23。座椅升降器30通过滑块23以可滑动的方式支承于一对滑动轨道20上。即,座椅11构成为:能够与座椅升降器30一起沿前后方向滑动。
另外,在座椅升降器30上,设置有以可沿左右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承座椅11的滑动机构60(参照图6)。即,座椅11构成为:除了能够在一对滑动轨道20上与座椅升降器30一起沿前后方向移动外,还能够在座椅升降器30上沿左右方向移动。
<座椅的可移动范围>
图3是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11(参照图2)的可移动范围与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一并示出的图。另外,第一位置P1是座椅11沿左右方向滑动时可移动的右端位置。第二位置P2是座椅11沿左右方向滑动时可移动的左端位置。
如图2和图3所示,座椅11构成为:能够沿第一线段V1(即沿滑动轨道20)移动,该第一线段V1以第一位置P1为后端位置在前后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另外,座椅11构成为:能够沿第二线段V2(即沿滑动轨道20)移动,该第二线段V2以第二位置P2为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在前后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另外,座椅11构成为:能够沿第三线段V3(即,通过图6所示的滑动机构60)移动,该第三线段V3以第一位置P1为右端位置并以第二位置P2为左端位置在左右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另外,在前后方向上,第二线段V2的前端位置实质上与第一线段V1的前端位置相同。
<供电轨道>
如图2所示,座椅装置10还具有供电轨道35,该供电轨道35配置在一对滑动轨道20之间,并且沿滑动轨道20的长度方向延伸。
虽未图示,供电轨道35以可滑动的方式支承连接部,该连接部以电气方式连接地板5侧的地板线束的一端和座椅11侧的座椅线束的一端。连接部构成为:随着座椅11的前后滑动,能够在供电轨道35上沿前后方向滑动。
虽未图示,地板线束的另一端通过配电单元与电池等电源供给部以电气方式连接。另一方面,座椅线束的另一端通过设置于座椅11的ECU(Engine Control Unit)与电气元器件(例如,能够使图4所示的座椅靠背13倾斜的马达42a)以电气方式连接。据此,座椅装置10构成为:从未图示的电源供给部,经由地板线束、连接部和座椅线束,向座椅11的电气元器件供电。
<倾斜角度调节机构>
图4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倾斜角度调节机构40的右侧视图。
如图4所示,在座垫框架12F的后端部,设置有以可倾斜的方式支承座椅靠背框架13F的倾斜角度调节机构40。
倾斜角度调节机构40具有:倾斜轴(tilting shaft)41,其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座垫框架12F和座椅靠背框架13F;马达单元42,其使倾斜轴41转动;和倾斜角度调节板(reclinerplate)43,其配置在倾斜轴41的两端。
倾斜轴41是由铁和不锈钢等金属构成的棒状的部件。倾斜轴41沿左右方向延伸。
马达单元42具有马达42a和使马达42a的旋转数减速的减速机构42b。
例如,马达42a为直流马达。
虽未图示,减速机构42b具有蜗杆、蜗轮和输出齿轮等。蜗杆、蜗轮和输出齿轮被配置为相互啮合,并以在减速机构42b内自由旋转的方式被轴支承。例如,输出齿轮被以花键接合于倾斜轴41。
倾斜角度调节板43呈圆盘状。在倾斜角度调节板43的中央部形成有供倾斜轴41穿插的通孔43h。例如,通过将倾斜轴41穿插在通孔43h中,倾斜角度调节板43被以花键连接于倾斜轴41。据此,倾斜角度调节板43被定位在倾斜轴41的周向上。
虽未图示,在倾斜角度调节板43上形成有向左右方向突出的定位突起。定位突起沿倾斜角度调节板43的周向隔开间隔而配置有多个。定位突起能够卡止于座垫框架12F的被卡止部(未图示)。据此,倾斜角度调节板43被定位在座垫框架12F的周向上。
这样,倾斜角度调节板43通过花键接合而被定位于倾斜轴41,并通过定位突起被定位于座垫框架12F。即,倾斜角度调节机构40被定位于座垫框架12F。并且,座椅靠背13构成为:通过马达42a的驱动而绕倾斜轴41转动(倾斜)。另外,座椅靠背13的倾斜范围被设置于倾斜角度调节机构40的内部的未图示的限制部件以机械方式来限制。
<座椅靠背的后倾范围>
图5是将使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靠背13后倾的状态与轮罩6一并示出的左侧视图。另外,在图5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了第三排座椅4(参照图1)的图示。以下,将座椅靠背13后倾时、座椅靠背13以竖直方向为基准绕倾斜轴41转动的角度称为“座椅靠背13的倾斜角度”。
如图5所示,座椅靠背13构成为:在使座椅靠背13后倾的状态下,座椅靠背13不与轮罩6干涉。具体而言,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座椅靠背13构成为:当座椅11在座椅升降器30上位于第一位置P1(即右端位置)时,虽然座椅靠背13接近轮罩6,但在该位置即使使座椅靠背13后倾,座椅靠背13也不会与轮罩6干涉。即,当座椅11位于第一位置P1时,座椅靠背13的后倾范围被设定为:不会超过座椅靠背13与轮罩6接触时的座椅靠背13的倾斜角度。
<联锁(interlock)机构>
如图4所示,在座垫框架12F的后端部设置有联锁机构50,当座椅11位于第一位置P1时,该联锁机构50使座椅靠背13的后倾停止在目标角度。目标角度被设定为比由上述限制部件限制的角度(以下称为“限制角度”)小的角度。另外,目标角度相当于后述的第二角度θ2。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使座椅靠背13的后倾停止在第二角度θ2的情况称为“联锁”。
以下,将乘员以通常的姿势在座椅11(参照图2)就座时的座椅靠背13的倾斜角度称为“基准角度θ0”。另外,图4表示基准角度θ0的状态。
以下,将比基准角度θ0大的座椅靠背13的倾斜角度称为“第一角度θ1”,将比第一角度θ1大的座椅靠背13的倾斜角度称为“第二角度θ2”。第二角度θ2被设定为座椅靠背13与轮罩6(参照图5)接触时的座椅靠背13的倾斜角度。
联锁机构50具有开关51、倾斜抑制部件52和抑制部53。
<开关>
开关51被设置在座垫框架12F的左侧的侧板17的后端部。在基准角度θ0下,开关51停止在由未图示的施力部件向箭头A1的方向施力的状态。开关51构成为:使马达42a在驱动和停止之间进行切换。例如,开关51为限位开关。
<倾斜抑制部件>
倾斜抑制部件52被固定在座椅靠背框架13F的左侧的侧框架18的后下端部。即,倾斜抑制部件52构成为:与座椅靠背13一起倾斜。当座椅靠背13倾斜到第一角度θ1(参照图11)时,倾斜抑制部件52使开关51进行切换以使得马达42a停止。
在基准角度θ0下,倾斜抑制部件52具有主体部52a和卡止片52b。主体部52a在左右方向上具有厚度,并且以越向前侧越位于下方的方式倾斜延伸。卡止片52b从主体部52a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向后下方延伸之后向左侧突出。
在图4的侧视图中,主体部52a沿侧框架18的弯曲形状的后下端部形成。
在倾斜轴41的周向上,卡止片52b配置在与开关51的杆51a重叠的位置。
<抑制部>
抑制部53被设置在座垫框架12F的左侧的侧板17的后端部。在基准角度θ0下,抑制部53配置在倾斜抑制部件52的前方。抑制部53构成为:当座椅靠背13倾斜到第二角度θ2(参照图12)时,抑制超过第二角度θ2的座椅靠背13的倾斜。
另外,在座垫框架12F的左侧的侧板17的后端部设置有向右侧突出的圆筒状的凸台部17a。另外,在侧板17上,在凸台部17a的上方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开口的开口部17h。另外,在侧板17上,在凸台部17a的下方设置有向右侧突出的圆柱状的限位销17b。
抑制部53具有抑制支架54和扭力螺旋弹簧55。
在基准角度θ0下,抑制支架54具有:支架主体54a,其在左右方向上具有厚度,并且具有以凸台部17a为起点向后方和下方延伸的方式呈向前上方凸状的弯曲形状;圆筒状的筒部54b,其从支架主体54a的上部向左侧突出;卡止壁54c,其以沿支架主体54a的后下端的弯曲形状的方式向前上方形成和缓的凸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向左侧突出;和延伸片54d,其从支架主体54a的前下端开始,以越靠近下侧越位于后方的方式倾斜延伸。
支架主体54a被配置为从右侧覆盖扭力螺旋弹簧55。在筒部54b的开口中穿插有侧板17的凸台部17a。在筒部54b的外周面上卷绕有扭力螺旋弹簧55。在侧板17的开口部17h卡止(固定)有扭力螺旋弹簧55的上侧钩55a。在卡止壁54c的前端54f卡止(固定)有扭力螺旋弹簧55的下侧钩55b。在基准角度θ0下,卡止壁54c的前端后部支承于限位销17b。
在延伸片54d上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开口的开口部54h。在开口部54h卡止(固定)有后述的切换电缆72的另一端。
在基准角度θ0下,抑制支架54停止在由扭力螺旋弹簧55向箭头B1的方向施力的状态。抑制支架54构成为:后述的切换电缆72被以大于扭力螺旋弹簧55的加载力的力向箭头C1的方向拉伸,据此,向图13所示的箭头B2的方向转动。
另外,当座椅靠背13倾斜到第二角度θ2(参照图12)时,卡止壁54c的后端54r与倾斜抑制部件52的前端抵接。即,卡止壁54c的后端54r与倾斜抑制部件52卡止,以此抑制超过第二角度θ2的座椅靠背13的倾斜。卡止壁54c的后端54r相当于技术方案所述的“卡止部”。
<滑动机构>
图6是包含沿图4的VI-VI线剖切的截面的、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滑动机构60与切换部70一并示出的俯视图。另外,在图6中,为了便于说明,由双点划线来表示座椅11和座垫框架12F。
如图6所示,滑动机构60被设置在座椅升降器30上。滑动机构60以可沿左右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承座椅11。座椅11构成为:通过滑动机构60,能够在座椅升降器30上沿左右方向移动。即,如图3、图4和图6所示,滑动机构60能够使座椅靠背13在沿座椅靠背13的倾斜轴41的方向上的第一位置P1与第二位置P2之间滑动。另外,图6表示座椅靠背13位于第一位置P1(即右端位置)的状态。
如图6所示,滑动机构60具有一对轨道部件61和一对滑块部件62。
轨道部件61呈以跨越于座椅升降器30的左右方向之间的方式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线状。一对轨道部件61在前后方向上排列配置。
滑块部件62呈以跨越于座垫框架12F的左右方向之间的方式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线状。滑块部件62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比轨道部件61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长。一对滑块部件62以在俯视图中与一对轨道部件61重叠的方式在前后方向上排列配置。滑块部件62构成为:能够沿轨道部件61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滑动。
<滑动限制机构>
在滑动机构60上,安装有限制座椅11相对于座椅升降器30沿左右方向滑动的滑动限制机构65。滑动限制机构65具有滑动切换部66和一对电缆67。另外,在座椅11的右侧部设置有用于使滑动限制机构65工作的滑动杆68。
滑动切换部66构成为:能够在滑块部件62相对于轨道部件61沿左右方向的滑动被限制的状态(以下称为“锁定状态”)和所述限制被解除的状态(以下称为“锁定解除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滑动切换部66被分别安装于一对轨道部件61上。
一对电缆67以连接滑动切换部66和滑动杆68之间的方式延伸。一对电缆67的一端连接于滑动杆68。一对电缆6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各滑动切换部66。
滑动限制机构65构成为:当拉动滑动杆68时,各电缆67被拉伸而使各滑动切换部66工作,据此,切换为锁定解除状态。另一方面,滑动限制机构65构成为:当没有拉动滑动杆68时(即通常时),其维持锁定状态。
<切换部>
如图4和图6所示,抑制部53还具有切换部70,该切换部70在超过第二角度θ2(参照图12)的座椅靠背13的倾斜被抑制的抑制状态和所述抑制被解除的抑制解除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同时参照图3,切换部70构成为:在座椅靠背13位于第一位置P1(即右端位置)时,抑制超过第二角度θ2的座椅靠背13的倾斜,并在座椅靠背13位于第二位置P2(即左端位置)时,使超过第二角度θ2的座椅靠背13的倾斜成为可能。
如图6所示,切换部70具有弹簧71和切换电缆72。
弹簧71构成为:可沿左右方向伸缩。弹簧71的一端(右端)被卡止(固定)于设置在座椅升降器30上的第一卡止部31。弹簧71的另一端(左端)通过与弹簧71的线径相比增大了直径的扩径部73而连接于切换电缆72的一端(右端)。切换电缆72的另一端(后端)被卡止(固定)于延伸片54d的开口部54h。例如,弹簧71是拉伸螺旋弹簧。
在第一位置P1,切换电缆72停止在以连接弹簧71和延伸片54d之间的方式延伸的状态。另外,在侧板17上,以向右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有引导部74,该引导部74以对切换电缆72的延伸方向进行切换的方式引导切换电缆72。
在座椅升降器30上设置有能够卡止扩径部73的第二卡止部32。第一卡止部31与第二卡止部32的左右方向间的间隔被设定为比弹簧71的收缩状态下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长。即,第二卡止部32构成为:切换电缆72以大于弹簧71的加载力的力被拉伸,据此,当弹簧71拉伸了某一长度时,扩径部73被卡止。
<位置检测机构>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座椅装置10的前端部设置有用于检测座椅11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具体而言,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的位置检测机构80。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11位于第一位置P1时的位置检测机构80的状态的主视图。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11位于第二位置P2时的位置检测机构80的状态的主视图。
如图7和图8所示,位置检测机构80具有检测开关81和开关支架82。
检测开关81支承于被设置在座垫框架12F(参照图6)的前侧的左端部的支承支架83。检测开关81构成为:与座垫框架12F一起沿左右方向滑动。如图8所示,在第二位置P2,检测开关81停止在由未图示的施力部件向箭头D1的方向施力的状态。例如,检测开关81是限位开关。
开关支架82被安装在座椅升降器30的前侧的左端部。例如,开关支架82通过焊接等固定于座椅升降器30。开关支架82与座椅升降器30一起在左右方向上停止在固定位置。开关支架82具有相对于座椅升降器30的左侧面更向左侧突出的突出片82a。
如图8所示,在第二位置P2,突出片82a的前端(左端)沿左右方向远离检测开关81的杆81a。
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在第一位置P1,突出片82a的前端(左端)与检测开关81的杆81a抵接。
即,检测开关81构成为:当杆81a被以大于未图示的施力部件的加载力的力推压而沿箭头D2的方向转动了一定量时,检测第一位置P1。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检测开关81构成为:当杆81a远离突出片82a时(即,杆81a不再转动而停止时),检测第二位置P2。
<切换部的动作>
以下,使用图9和图10对切换部70的动作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图9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换部70的动作说明图。图10是接着图9的、切换部70的动作说明图。另外,在图9和图10中,为了便于说明,由双点划线表示座椅11和座垫框架12F。
如上所述,当拉动滑动杆68时,各电缆67被拉伸而使各滑动切换部66工作,据此,切换为锁定解除状态。在锁定解除状态下,能够使座椅11相对于座椅升降器30沿左右方向滑动。
如图9所示,当座椅11开始向箭头E1的方向滑动时(即,使座椅11从图3所示的第一位置P1向第二位置P2滑动时),弹簧71在左右方向上伸长。此时,扩径部73与第二卡止部32在左右方向之间的间隔变得比座椅11位于第一位置P1的状态(参照图6)下的所述间隔小。
接着,如图10所示,当使座椅11进一步向箭头E1的方向滑动时,弹簧71进一步沿左右方向伸长,并且扩径部73被第二卡止部32卡止。
并且,在扩径部73被第二卡止部32卡止的状态下,当使座椅11进一步向箭头E1的方向滑动时(即,使座椅11滑动到图3所示的第二位置P2时),切换电缆72被向箭头C1的方向拉伸。此时,通过使拉伸切换电缆72的力大于扭力螺旋弹簧55(参照图4)的加载力,能够使抑制支架54向箭头B2(参照图13)的方向转动而解除联锁。
另一方面,当进行相反的动作时(即,当使座椅11从图3所示的第二位置P2向第一位置P1滑动时),向箭头C1(参照图10)的方向拉伸切换电缆72的力变弱,弹簧71收缩为原始的状态(参照图6)。据此,如图4所示,由于抑制支架54的卡止壁54c的前端后部支承于限位销17b,因此被联锁。
<倾斜角度调节机构的动作>
以下,使用图11至图13对倾斜角度调节机构40的动作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11位于第一位置P1(即右端位置)时的倾斜角度调节机构40的动作说明图。图12是接着图11的、倾斜角度调节机构40的动作说明图。图13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11位于第二位置P2(即左端位置)时的倾斜角度调节机构40的动作说明图。
如图11所示,当使座椅靠背13从基准角度θ0后倾时,倾斜抑制部件52的卡止片52b与开关51的杆51a抵接。并且,卡止片52b抵抗未图示的施力部件的加载力而使杆51a向箭头A2的方向转动一定量。于是,向马达42a的电力供应被停止。据此,马达42a的驱动被停止。
然而,在倾斜角度调节机构40的动作(例如,马达42a的驱动控制)中,有时ECU会发生误动作。因此,座椅靠背13可能超过第一角度θ1进行倾斜。
但是,即使在座椅靠背13超过第一角度θ1而倾斜的情况下,如图12所示,倾斜抑制部件52的前端与抑制支架54的卡止壁54c的后端54r抵接。据此,当座椅11位于第一位置P1时,超过第二角度θ2的座椅靠背13的倾斜被抑制。
另一方面,如图13所示,当座椅11位于第二位置P2时,联锁被解除。即,当座椅靠背13位于第二位置P2时,座椅靠背13能够超过第二角度θ2进行倾斜。在图13中,座椅靠背13以大于第二角度θ2的第三角度θ3后倾。另外,第三角度θ3被设定为小于上述限制角度的角度。
如上所述,上述实施方式的座椅装置10具有:座椅靠背13;马达42a,其使座椅靠背13倾斜;开关51,其使马达42a在驱动和停止之间进行切换;倾斜抑制部件52,其与座椅靠背13一起倾斜,并且当座椅靠背13倾斜到第一角度θ1时,使开关51进行切换以使得马达42a停止;和抑制部53,其在座椅靠背13倾斜到大于第一角度θ1的第二角度θ2时,抑制超过第二角度θ2的座椅靠背13的倾斜。
根据该结构,座椅装置10具有倾斜抑制部件52,该倾斜抑制部件52与座椅靠背13一起倾斜,并且当座椅靠背13倾斜到第一角度θ1时,使开关51进行切换以使得马达42a停止,据此,能够以电气方式抑制超过第一角度θ1的座椅靠背13的倾斜。另外,座椅装置10具有抑制部53,该抑制部53在座椅靠背13倾斜到大于第一角度θ1的第二角度θ2时,抑制超过第二角度θ2的座椅靠背13的倾斜,据此,即使在座椅靠背13超过第一角度θ1而倾斜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超过第二角度θ2的座椅靠背13的倾斜。因此,能够避免座椅靠背13与其他零部件干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抑制部53具有卡止部(实施方式中的卡止壁54c的后端54r),该卡止部与倾斜抑制部件52卡止而抑制超过第二角度θ2的座椅靠背13的倾斜,因此具有以下效果。能够通过倾斜抑制部件52与卡止壁54c的后端54r的卡止,以机械方式抑制超过第二角度θ2的座椅靠背13的倾斜。另外,能够使具有抑制超过第一角度θ1的座椅靠背13的倾斜的作用的倾斜抑制部件52,同时具有抑制超过第二角度θ2的座椅靠背13的倾斜的作用。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更加切实地避免座椅靠背13与其他零部件干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抑制部53具有切换部70,该切换部70在座椅靠背13位于第一位置P1时,抑制超过第二角度θ2的座椅靠背13的倾斜,并在座椅靠背13位于第二位置P2时,使超过第二角度θ2的座椅靠背13的倾斜成为可能,因此具有以下效果。由于能够在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之间切换对超过第二角度θ2的座椅靠背13的倾斜的抑制,因此能够通过安排座椅靠背13周围的布局来避免座椅靠背13与其他零部件干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具有座椅装置10的车辆1中,能够避免座椅靠背13与其他零部件干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将座椅装置10设置于第二排座椅3的车辆1中,能够避免座椅靠背13与其他零部件干涉。例如,能够避免座椅靠背13与第三排座椅4周围的零部件干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角度θ2是座椅靠背13与轮罩6接触时座椅靠背13的倾斜角度,据此能够避免座椅靠背13与轮罩6干涉。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还包含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更的情形。即,上述实施方式所列举的结构仅是一个例子,可进行适当的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以在座椅升降器30上设置以可沿左右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承座椅11的滑动机构60为例进行的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不在座椅升降器30上设置滑动机构60。即,座椅11也可以构成为:仅能够在一对滑动轨道20上与座椅升降器30一起沿前后方向移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以将座椅装置10适用于第二排座椅3为例进行的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座椅装置10适用于前座椅2和第三排座椅4等。另外,并不限于将座椅装置10适用于车辆用座椅,还可以将其适用于沙发和椅子等办公用和家具用椅子等。
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还可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元素适当置换为公知的构成元素。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3:第二排座椅,6:轮罩,10:座椅装置,13:座椅靠背,41:倾斜轴,42a:马达,51:开关,52:倾斜抑制部件,53:抑制部,54r:卡止壁的后端(卡止部),60:滑动机构,70:切换部,P1:第一位置,P2:第二位置,θ1:第一角度,θ2:第二角度。

Claims (6)

1.一种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座椅靠背;
马达,其使所述座椅靠背倾斜;
开关,其切换所述马达的驱动和停止;
倾斜抑制部件,其与所述座椅靠背一起倾斜,并且当所述座椅靠背倾斜至第一角度时,使所述开关进行切换以使所述马达停止;和
抑制部,其在所述座椅靠背倾斜至比所述第一角度大的第二角度时,对超过所述第二角度的所述座椅靠背的倾斜进行抑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抑制部具有卡止部,该卡止部与所述倾斜抑制部件卡止来抑制超过所述第二角度的所述座椅靠背的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滑动机构,其能够使所述座椅靠背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其中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沿着所述座椅靠背的倾斜轴的方向上,
所述抑制部具有切换部,该切换部在所述座椅靠背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抑制超过所述第二角度的所述座椅靠背的倾斜,并且在所述座椅靠背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使超过所述第二角度的所述座椅靠背的倾斜成为可能。
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装置被设置在第二排座椅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角度是所述座椅靠背与轮罩接触时的、所述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
CN201611004798.2A 2015-12-22 2016-11-15 座椅装置以及车辆 Active CN1070099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50017 2015-12-22
JP2015250017A JP6236713B2 (ja) 2015-12-22 2015-12-22 シート装置及び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9921A true CN107009921A (zh) 2017-08-04
CN107009921B CN107009921B (zh) 2019-03-15

Family

ID=59233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04798.2A Active CN107009921B (zh) 2015-12-22 2016-11-15 座椅装置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236713B2 (zh)
CN (1) CN10700992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56697A (zh) * 2018-04-25 2018-09-21 延锋安道拓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靠背分级调节结构的座椅
CN113043920A (zh) * 2019-12-27 2021-06-29 耀鸿(嘉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电动椅系统及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56526B2 (ja) * 2018-11-16 2022-04-19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ストッパ装置
JP7263808B2 (ja) * 2019-02-06 2023-04-25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姿勢制御システム及び乗物用シート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79033A (ja) * 1990-03-28 1991-12-10 Tachi S Co Ltd パワーシートのモータ制御方法およびモータ制御装置
JPH10166912A (ja) * 1996-12-09 1998-06-23 Niles Parts Co Ltd シート駆動制御装置
JP2012158279A (ja) * 2011-02-02 2012-08-23 Toyota Boshoku Corp 車両用シー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48846U (ja) * 1983-09-14 1985-04-05 日産車体株式会社 電動式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のモ−タ制御用スイッチ
JPH0779738B2 (ja) * 1986-10-14 1995-08-3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座席の角度調整装置
JPH05238294A (ja) * 1992-03-03 1993-09-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ウオークイン機構付シート
JP2010083233A (ja) * 2008-09-30 2010-04-15 Imasen Electric Ind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DE102009033797A1 (de) * 2009-03-25 2010-03-11 Daimler Ag Sitzanlage für den Innenraum eines Kraftwagens
JP2012240554A (ja) * 2011-05-19 2012-12-10 Nhk Spring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79033A (ja) * 1990-03-28 1991-12-10 Tachi S Co Ltd パワーシートのモータ制御方法およびモータ制御装置
JPH10166912A (ja) * 1996-12-09 1998-06-23 Niles Parts Co Ltd シート駆動制御装置
JP2012158279A (ja) * 2011-02-02 2012-08-23 Toyota Boshoku Corp 車両用シート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56697A (zh) * 2018-04-25 2018-09-21 延锋安道拓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靠背分级调节结构的座椅
CN108556697B (zh) * 2018-04-25 2019-11-12 延锋安道拓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靠背分级调节结构的座椅
CN113043920A (zh) * 2019-12-27 2021-06-29 耀鸿(嘉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电动椅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3043920B (zh) * 2019-12-27 2022-08-30 耀鸿(嘉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电动椅系统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36713B2 (ja) 2017-11-29
JP2017114224A (ja) 2017-06-29
CN107009921B (zh) 2019-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42991B (zh) 具有可延伸垫和大腿支撑部的车辆座椅
JP5396978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07009921A (zh) 座椅装置以及车辆
JP6614003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US10569674B2 (en) Mechanism for a supine motor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US9254762B2 (en) Seat structure for vehicle
US9701221B2 (en) Vehicle seat
JP2020111252A (ja) 車両用シート
US10589642B2 (en) Easy-entry vehicle seat
JP2018127082A (ja) 中折れシートバック
CN104364120B (zh) 适于车辆座椅的脚蹬以及车辆座椅
US20200156516A1 (en) Sleeper seat for vehicle
KR101620231B1 (ko) 차량용 후석 리클라이닝 장치
KR101372960B1 (ko) 차량 시트의 폴딩 겸용 워크인 장치
US11884185B2 (en) Vehicle seat
CN106560341B (zh) 用于使车辆后座放倒的装置
JP6020376B2 (ja) シート
JP2016049961A (ja) 車両用後席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US10640016B2 (en) Seat adjuster for vehicle seat
KR101746457B1 (ko) 차량용 시트의 리클라이닝 장치
JP2013136321A (ja) 車両のシート装置
JP6041618B2 (ja) 座席装置
KR101785277B1 (ko) 시트 플랫화를 위한 시트쿠션 이동장치
JP2021046006A (ja) 着座用シートのアームレスト装置
JP4830405B2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