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06624A - 绿茶的加工工艺 - Google Patents

绿茶的加工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06624A
CN107006624A CN201710161476.7A CN201710161476A CN107006624A CN 107006624 A CN107006624 A CN 107006624A CN 201710161476 A CN201710161476 A CN 201710161476A CN 107006624 A CN107006624 A CN 1070066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leaves
outer barrel
inner cylinder
cylinder
green t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6147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新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unyi Ming Kang Source Tea Development Ltd
Original Assignee
Zunyi Ming Kang Source Tea Development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unyi Ming Kang Source Tea Development Ltd filed Critical Zunyi Ming Kang Source Tea Development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6147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06624A/zh
Publication of CN107006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66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12Rolling or shredding tea leave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绿茶的加工工艺,包括杀青、冷却、揉捻、干燥等步骤;其中杀青时使用的杀青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安装有倾斜的保温筒,保温筒内设置有倾斜且同轴的加热筒和滚筒,滚筒位于加热筒内,加热筒与保温筒之间设有加热器,加热筒内注满有导热油;滚筒包括外筒和内筒,外筒和内筒的低端均封闭,且外筒的低端连接有传动装置,内筒的低端与机架固定连接,外筒的低端设有进料口,内筒的低端设有出口,内筒的高端设有通孔,外筒内设有呈螺旋状的导向叶片;加热筒的高端沿竖向设有挡板,挡板与外筒转动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加工的绿茶的工艺不能实现茶叶先高温、后低温的杀青,且使用的装置复杂的问题。

Description

绿茶的加工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绿茶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绿茶,又称不发酵茶,是以茶树新梢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基本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制成品、茶汤、叶底均以绿色为主调,因此叫做绿茶。绿茶加工过程中未经发酵,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并且这些天然营养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是其他茶类所不及的,因此是现目前广泛受欢迎的一类茶。
我国传统的绿茶加工工艺过程为晾青—杀青—揉捻—烘干,杀青是绿茶加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到绿茶的成色、香气、口感,而杀青时需要遵循先高温、后低温的原则才能使杀青的效果达到最佳,但是由于现目前对于绿茶的需求量大,使用先高温、后低温的杀青原则,会导致加工的效率低,并且需要采用两套装置来进行,导致成本高,因此现目前的杀青均采用的是同一温度杀青,导致绿茶的口感不佳、香气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绿茶的加工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加工的绿茶的工艺不能实现茶叶先高温、后低温的杀青,且使用的装置复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绿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加工设备的搭建:搭建杀青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安装有倾斜的保温筒,保温筒内设置有倾斜且同轴的加热筒和滚筒,滚筒位于加热筒内,加热筒与保温筒之间设有加热器,加热筒内注满有导热油;滚筒包括外筒和内筒,外筒和内筒的低端均封闭,且外筒的低端连接有传动装置,内筒的低端与机架固定连接,外筒的低端设有进料口,外筒的高端设有出料口,内筒的低端设有出口,内筒的高端设有通孔,外筒内设有呈螺旋状的导向叶片;加热筒的高端沿竖向设有挡板,外筒与挡板转动连接;
2)杀青:将茶叶投入杀青装置内进行杀青,杀青时将导热油加温至300-350℃,再将茶叶投入外筒,通过高温对茶叶进行杀青;杀青时外筒转动,通过螺旋状的导向叶片对茶叶进行搅拌,并将茶叶运输至高端;当茶叶传输至出料口处时,被挡板阻挡,再通过导向叶片持续传输茶叶,推动茶叶沿着挡板向上移动,茶叶移动至通孔处时,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内筒,内筒远离加热筒,因此内筒的温度低于外筒,茶叶在内筒进行低温杀青,杀青完成后,茶叶在重力的作用下滑落,从出口取出;
3)冷却:将步骤(2)中杀青后的茶叶放入冷却装置内冷却5-8min;
4)揉捻:将步骤(3)中冷却后的茶叶放入揉捻机内揉捻50-60min;
5)干燥:将步骤(4)中揉捻后的茶叶投入温度为100-120℃的炒干机内烘炒15-20min,再将炒干机的温度调至80-90℃烘炒20-25min,最后将炒干机的温度调至50-60℃烘炒30-35min得到绿茶成品。
本方案的技术原理是:
首先搭建绿茶加工过程中所需的设备;对杀青装置进行预热,启动加热器,加热器对加热筒内的导热油进行加热,使得加热油的温度为300-350℃,并且使导热油保持这个温度,此时导热油向滚筒的外筒传递热量;由于滚筒位于加热筒内,因此外筒的四周均包裹有导热油,使得外筒的温度一致,能够避免茶叶杀青时局部受热过高;再将茶叶投入外筒内,通过高温杀青,杀青时,启动传动装置,传动装置带动外筒转动,通过导向叶片对茶叶进行搅拌,避免茶叶堆积;外筒转动时,内筒保持静止,通过螺旋状的导向叶片与茶叶之间的静摩擦的作用,将茶叶传输至外筒的高端,当茶叶被传输至高端时被挡板阻挡,再通过下方的茶叶不断传输,因此推动茶叶沿着挡板向上移动,当茶叶移动至内筒的通孔位置时,由于内筒是倾斜设置的,因此内筒与挡板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茶叶的重力竖直向下,沿着内筒倾斜方向有一个分力,使得茶叶进入内筒;由于内筒离加热筒的距离较远,因此内筒的温度低于外筒的温度,茶叶便在内筒内进行低温杀青,茶叶进入内筒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内筒向下滑动,再通过出口取出。通过杀青装置,实现了茶叶的先高温、后低温杀青,使得茶叶的香气、色泽、口感好。
杀青完成后,立即将茶叶放入冷却装置中,将茶叶上的热量、水蒸气进行散发,避免茶叶中的茶多酚等内含成分氧化造成的色泽变黑,保证茶叶的口感,并且冷却5-8min能够将茶叶上的水蒸气彻底的散发。
再将冷却后的茶叶投入揉捻机内揉捻,使得茶叶弯曲成型;再将成型后的茶叶投入炒干机内进行烘干,烘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将炒干机调至100-120℃,对茶叶进行快速烘干,将茶叶内大部分的水分烘干;第二阶段,将烘干机调至80-90℃,对茶叶进行缓慢的烘干;第三阶段,将烘干机调至50-60℃,将茶叶内剩余的水分烘干。通过三个阶段对茶叶缓慢的烘干,能够避免烘干温度太高导致的茶叶变脆、易碎,并且还能保证茶叶中的香气不被水分带走,保证茶叶的口感好。
本方案能产生的技术效果是:1、本技术方案使用的杀青装置能够在同一个装置上实现茶叶的先高温、后低温杀青,既节约了使用空间,又提高了杀青的效率;2、本技术方案通过杀青装置的一次性实现先高温、后低温杀青,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茶叶从高温桶运输至低温桶与空气的接触,能够保留绿茶的香气且口感佳;3、本技术方案在杀青后及时对茶叶进行冷却,避免茶叶中的茶多酚与氧气接触被氧化造成的色泽变黑,确保绿茶的色泽好。
以下是基于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
优选方案一:所述步骤(1)中杀青装置的保温筒、加热筒、滚筒的倾斜角度均为10-20°。能够确保茶叶在外筒内能向上传输,同时也能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内筒向下滑动,方便取出。
优选方案二:基于优选方案一,所述步骤(1)中杀青装置的外筒的长度为1.5-2m。确保茶叶在杀青装置外筒内高温杀青的时间,使得杀青的效果好。
优选方案三:基于优选方案二,所述步骤(1)中杀青装置的外筒与内筒的直径差为0.5-0.8m。既能够对大量的茶叶进行杀青,又能通过导向叶片将茶叶翻滚均匀,使得全部的茶叶均被杀青。
优选方案四:基于优选方案三,所述步骤(1)中杀青装置的外筒的转速为5-7r/min。保证茶叶杀青的时间,确保茶叶在杀青的同时色泽好。
优选方案五:基于优选方案四,所述步骤(3)中使用的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筒、搅拌叶片和风机,搅拌叶片设置在冷却筒内。通过搅拌叶片能够使茶叶与风机产生的风的接触面积更大,使得冷却的面积大,冷却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杀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机架1、保温筒2、加热器3、加热筒4、挡板41、滚筒5、外筒51、内筒52、导向叶片6、传动装置7。
本发明绿茶的加工工艺,采用如下杀青装置进行实施,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机架1上安装有由外到内倾斜设置的保温筒2、加热器3、加热筒4、滚筒5,加热筒4内注满有导热油;滚筒5包括外筒51和内筒52,外筒51的内壁设有呈螺旋状的导向叶片6,外筒51的低端设有传动装置7,传动装置7的底端连接在机架1上;内筒52的低端与机架1连接;加热筒4的高端设有呈竖直的挡板41,外筒51与挡板41转动连接,内筒52的高端通过连接块与挡板41固定连接;外筒51的低端设有进料口,内筒52的低端设有出口,内筒52的高端设有通孔。
使用本实施例时,首先,将加热器3打开,对加热筒4内的导热油进行加热,再将茶叶从进料口中投入外筒51内,再启动传动装置7,带动外筒51转动,茶叶在螺旋状的导向叶片6的作用下沿着导向叶片6向外筒51的高端移动;茶叶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到也想向外筒51传递热量对外筒51内的茶叶进行高温杀青;当茶叶被导向叶片6传输至高端时被挡板41阻挡,随着茶叶不断被传输至外筒51的高端时,便推动茶叶沿着挡板41在竖直方向移动,茶叶移动至内筒52的通孔处时,在重力沿着内筒52倾斜方向的分力的作用下,进入内筒52,由于内筒52与加热筒4之间的距离大于外筒51与加热筒4之间的距离,因此内筒52的温度低于外筒51的温度,茶叶在内筒52内进行低温杀青;杀青后,茶叶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内筒52倾斜的方向向下滑动,再由出口被取出,从而实现茶叶先高温、后低温原则的杀青,保证茶叶的杀青效果好。
下面针对本发明绿茶的加工工艺,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1:杀青装置各部件的参数实验的实施例如表1,对比例如表2
表1
表2
实验2:干燥阶段的温度及时间实验的实施例如表3、对比例如表4
表3
表4
现以实验1、实验2的实施例3对本发明绿茶的加工工艺进行说明:
(1)搭建设备:在厂房内搭建杀青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由外到内设有均倾斜的保温筒、加热器、加热筒和滚筒,加热筒内注满导热油;滚筒包括外筒和内筒,外筒与内筒的直径差为0.5m,外筒的长度为1.5m,外筒和内筒的低端均封闭,且外筒的低端与机架转动连接,内筒的低端与机架固定连接,外筒的低端还连接有传动装置,传动装置的转速为5r/min;加热筒的高端的上部设有竖直的挡板,外筒的高端与挡板转动连接,内筒的高端通过连接块与挡板固定连接;
(2)杀青:打开加热器将导热油加温至300℃,并通过保温筒保温,再将茶叶从进料口投入至外筒内,通过导热油向外筒导热进行高温杀青;在杀青的过程中通过外筒转动实现茶叶的翻转,通过螺旋状的导向叶片对茶叶进行传输,并将茶叶传输至外筒的高端被挡板阻挡;随着导向叶片持续的将茶叶传输至外筒的高端,推动茶叶沿着挡板向上移动,当茶叶移动至通孔位置时,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内筒,在内筒内进行低温杀青,茶叶再通过重力的作用沿着内筒向下滑动,被取出;
(3)冷却:将杀青后的茶叶投入冷却装置内,利用风机产生的风进行冷却,再冷却的过程中通过搅拌叶片搅拌,使得茶叶冷却更均匀,冷却6min后将茶叶取出;
(4)揉捻:将冷却后的茶叶投入揉捻机内揉捻55min,使得茶叶卷曲成型;
(5)干燥:将揉捻后的茶叶投入炒干机内进行烘炒,烘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将炒干机内的温度调至100℃,烘干20min,使得茶叶内大部分的水分干燥;第二阶段,将炒干机的温度下调至80℃,再烘干25min,使得茶叶内的水分基本蒸干,但使茶叶还保持柔软;第三阶段,将炒干机的温度调至50℃,并烘干35min,使得茶叶彻底被烘干得到绿茶成品。
实验1:选取实验1中实施例1-6,对比例1-6的各个参数的杀青机杀青后制成的绿茶各1斤,并选取500位平时喜欢喝绿茶的人,进行以下实验,1)让每一组人观察绿茶的颜色;2)让每一组人闻绿茶的香气;3)以同样的方式冲泡绿茶,让每一组人品尝;让500个人分别对3组实验进行打分,打分标准分为合格与不合格。
实验结果如下:实施例结果如表5、对比例结果如表6
表5
表6
实验2:选取利用实验2中实施例1-6,对比例1-6中各个参数干燥的茶叶各1斤,选取500位平时喜欢喝绿茶的人,进行以下实验,1)分别取实施例1-6、对比例1-6干燥参数制成的绿茶半斤,利用同样的力度、同样的方式挤压绿茶;2)让12组人分别闻绿茶的香气;3)用同样的方式冲泡绿茶,让12组人品尝;让500个人分别对第(2)、(3)组实验进行打分,打分标准分为合格与不合格。
实验结果如下:实施例结果如表7、对比例结果如表8
表7
表8
由此可见,使用本发明实验1和实验2中实施例3的各个参数制成的绿茶,香味、色泽、口感好,破碎率低。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Claims (6)

1.绿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加工设备的搭建:搭建杀青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安装有倾斜的保温筒,保温筒内设置有倾斜且同轴的加热筒和滚筒,滚筒位于加热筒内,加热筒与保温筒之间设有加热器,加热筒内注满有导热油;滚筒包括外筒和内筒,外筒和内筒的低端均封闭,且外筒的低端连接有传动装置,内筒的低端与机架固定连接,外筒的低端设有进料口,外筒的高端设有出料口,内筒的低端设有出口,内筒的高端设有通孔,外筒内设有呈螺旋状的导向叶片;加热筒的高端沿竖向设有挡板,外筒与挡板转动连接;
2)杀青:将茶叶投入杀青装置内进行杀青,杀青时将导热油加温至300-350℃,再将茶叶投入外筒,通过高温对茶叶进行杀青;杀青时外筒转动,通过螺旋状的导向叶片对茶叶进行搅拌,并将茶叶运输至高端;当茶叶传输至出料口处时,被挡板阻挡,再通过导向叶片持续传输茶叶,推动茶叶沿着挡板向上移动,茶叶移动至通孔处时,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内筒,内筒远离加热筒,因此内筒的温度低于外筒,茶叶在内筒进行低温杀青,杀青完成后,茶叶在重力的作用下滑落,从出口取出;
3)冷却:将步骤(2)中杀青后的茶叶放入冷却装置内冷却5-8min;
4)揉捻:将步骤(3)中冷却后的茶叶放入揉捻机内揉捻50-60min;
5)干燥:将步骤 (4)中揉捻后的茶叶投入温度为100-120℃的炒干机内烘炒15-20min,再将炒干机的温度调至80-90℃烘炒20-25min,最后将炒干机的温度调至50-60℃烘炒30-35min得到绿茶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杀青装置的保温筒、加热筒、滚筒的倾斜角度均为10-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绿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杀青装置的外筒的长度为1.5-2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绿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杀青装置的外筒与内筒的直径差为0.5-0.8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绿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杀青装置的外筒的转速为5-7r /min。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绿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使用的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筒、搅拌叶片和风机,搅拌叶片设置在冷却筒内。
CN201710161476.7A 2017-03-17 2017-03-17 绿茶的加工工艺 Pending CN1070066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61476.7A CN107006624A (zh) 2017-03-17 2017-03-17 绿茶的加工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61476.7A CN107006624A (zh) 2017-03-17 2017-03-17 绿茶的加工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6624A true CN107006624A (zh) 2017-08-04

Family

ID=59439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61476.7A Pending CN107006624A (zh) 2017-03-17 2017-03-17 绿茶的加工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0662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50040A (zh) * 2018-07-05 2018-11-23 青岛三昌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低温烘焙装置
CN112400930A (zh) * 2020-12-10 2021-02-26 安徽省连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动翻炒和自动打捞功能的花生加工设备
CN112400921A (zh) * 2020-12-10 2021-02-26 安徽省连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花生连续加工装置的自动控制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177147U (zh) * 2014-10-20 2015-02-25 江苏维尔思机械有限公司 斜滚筒烘干机
CN105166121A (zh) * 2015-09-17 2015-12-23 贵州省凤冈县茗都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绿茶的加工工艺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177147U (zh) * 2014-10-20 2015-02-25 江苏维尔思机械有限公司 斜滚筒烘干机
CN105166121A (zh) * 2015-09-17 2015-12-23 贵州省凤冈县茗都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绿茶的加工工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50040A (zh) * 2018-07-05 2018-11-23 青岛三昌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低温烘焙装置
CN112400930A (zh) * 2020-12-10 2021-02-26 安徽省连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动翻炒和自动打捞功能的花生加工设备
CN112400921A (zh) * 2020-12-10 2021-02-26 安徽省连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花生连续加工装置的自动控制系统
CN112400921B (zh) * 2020-12-10 2023-11-10 威海百富得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花生连续加工装置的自动控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06624A (zh) 绿茶的加工工艺
CN207050366U (zh) 一种可调式农业生产用烘干机
CN103493910A (zh) 团形黑茶制备方法及其制品
CN204032239U (zh) 茶叶蒸汽连续杀青机
CN105028812A (zh) 一种玫瑰花微波热风杀青提取方法
CN105318702A (zh) 一种用于茶叶烘干的烘干装置
CN107647002A (zh) 一种茶叶加工方法
CN110736322A (zh) 一种茶叶烘干筛选一体装置
CN206729102U (zh) 一种滚筒卧式炒茶机
CN107752083A (zh) 一种带预热的芝麻炒制装置
CN110338238A (zh) 一种高效茶叶提香装置
CN107467253A (zh) 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CN211322873U (zh) 一种茶叶萎凋设备
CN106551016A (zh) 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
CN106819786A (zh) 一种米粉干燥装置
CN205667306U (zh) 一种新型有机扁茶烫青和多级杀青联用生产系统
CN105076531A (zh) 一种烫青微波杀青联合生产炒青绿茶的方法
CN205757030U (zh) 一种新型有机扁茶微波杀青生产系统
CN104996616A (zh) 一种新型有机扁茶烫青和多级杀青联用生产工艺
CN207299732U (zh) 微波茶叶真空烘干机
CN205052834U (zh) 立式药品炒制装置
CN219146653U (zh) 一种茶加工产用杀青设备
CN106387136A (zh) 一种卷曲型绿茶的制作工艺
CN216018896U (zh) 一种具有调节干燥功能的茶叶生产用烘焙机
CN220875790U (zh) 一种茶叶揉捻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