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05040B - 线束模块 - Google Patents

线束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05040B
CN107005040B CN201580057572.6A CN201580057572A CN107005040B CN 107005040 B CN107005040 B CN 107005040B CN 201580057572 A CN201580057572 A CN 201580057572A CN 107005040 B CN107005040 B CN 1070050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harness
fixation member
bending state
b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5757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05040A (zh
Inventor
加藤重人
石田英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050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50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050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50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00Friction-grip releasable fastenings
    • F16B2/20Cli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 F16B2/22Cli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of resilient material, e.g. rubbery materi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00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e.g. hangers, holders, clamps, cleats, clips, brackets
    • F16L3/08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e.g. hangers, holders, clamps, cleats, clips, brackets substantially surrounding the pipe, cable or protective tubing
    • F16L3/12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e.g. hangers, holders, clamps, cleats, clips, brackets substantially surrounding the pipe, cable or protective tubing comprising a member substantially surrounding the pipe, cable or protective tub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30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 Supports For Pipes And Cable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一定程度上对线束模块的搬送状态以及配设到车辆的配设状态进行限制,并且实现线束模块安装到车辆的安装作业性的容易化。线束模块具备:线束,其由多根电线捆在在一起而形成;外装于线束的能弯曲的外装部件;以及至少1个车辆固定部件,其构成为安装于外装部件或者线束,并且能安装于车辆。至少1个车辆固定部件包括至少一个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将线束保持为弯曲的状态。至少1个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例如是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以及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使它们合体,从而将线束保持为弯曲状态。

Description

线束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装于车辆的线束模块。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揭示了一种线束,借由具有可挠管部和非可挠管部的外装部件覆盖1个或者多个导电电路。
在专利文献1中,可挠管部配置于与车辆安装形状对应的任意的位置、且在输送线束时以及配置到车辆的配置路径时挠曲为所期望的角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439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需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没有揭示在输送时将线束保持为折叠方式的构成。在此,作为将线束保持为折叠方式的构成,可以考虑缠绕粘接胶带等临时捆束部件的构成等。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将临时捆束部件卸下,进行抓住线束的夹持部而固定到车辆的作业。因此,安装到车辆的作业性变差。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线束模块的搬送状态以及配设到车辆的配设状态,并且实现线束模块安装到车辆的安装作业性的容易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1方式所涉及的线束模块具备:线束,其由多根电线捆在一起而形成,能弯曲的外装部件,其外装于所述线束;以及至少1个车辆固定部件,其构成为安装于所述外装部件或者所述线束并能安装于车辆,所述至少1个车辆固定部件包括将所述线束保持为弯曲的状态的至少一个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
第2方式是第1方式所涉及的线束模块,所述外装部件包括对所述线束的路径进行限制的路径限制部和比所述路径限制部容易弯曲的弯曲容易部。
第3方式是第1或者第2方式所涉及的线束模块,所述外装部件包括弯曲方向限制部,该弯曲方向限制部限制外装部件的弯曲方向,以使所述外装部件最容易从直线状态向规定方向弯曲。
第4方式是第1-第3的任意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线束模块,所述至少1个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包括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和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和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在沿所述电线的延伸方向离开的位置安装于所述外装部件或者所述线束,所述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和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能合体。
第5方式是第4方式所涉及的线束模块,所述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和所述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分别包括固定于车辆的车辆固定部,所述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和所述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构成为,通过各自的车辆固定部彼此卡止,从而能合体。
第6方式是第1-第5中任意某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线束模块,在所述至少1个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形成有嵌合保持部,该嵌合保持部能嵌合保持所述线束的从所述外装部件延伸的部分或者安装于所述线束的端部的连接器。
发明效果
根据第1方式,在能弯曲的外装部件外装于线束的情况下,与外装部件外装于线束之前的状态相比,线束在一定程度上不容易弯曲。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线束模块的搬送状态以及配设到车辆的配设状态。
另外,由于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将线束保持为弯曲的状态,所以只要在将搬送状态的线束模块组装到车辆时,例如将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和线束或者外装部件等中被该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保持的部分抓住而解除它们的保持状态,然后,将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固定到车辆上即可。或者,只要将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固定到车辆,然后解除所述保持状态即可。因此,能容易将线束模块安装到车辆。
根据第2方式,线束在被路径限制部保护的部分中路径被限制,在被弯曲容易部保护的部分中能容易弯曲。因此,线束模块的搬送状态以及对车辆的配设状态更稳定化。
根据第3方式,线束被限制为在被弯曲方向限制部保护的部分最容易向规定方向弯曲,因此线束模块的搬送状态以及对车辆的配设状态更稳定化。
根据第4方式,在将搬送状态下的线束模块组装到车辆时,只要将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和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抓住并解除它们的合体状态,然后将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和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固定到车辆即可。或者,以与上述相反的方式进行即可。因此,能容易将线束模块安装到车辆。
根据第5方式,所述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和所述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利用各自的车辆固定部而合体,因此能简化构成。
根据第6方式,能将从外装部件延伸的线束的部分保持为恒定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模块的概要立体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模块的概要立体图。
图3是示出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与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的合体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外装部件的概要立体图。
图8是上述外装部件的概要剖视图。
图9是示出上述外装部件的弯曲部分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上述外装部件的弯曲部分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模块。图1以及图2是示出线束模块20的概要立体图。图1表示线束模块20配设到车辆的配设状态,图2表示线束模块20的搬送状态。
该线束模块20具备:线束22;外装部件30;至少1个作为车辆固定部件的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40;以及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50。
线束22由多根电线捆在一起而形成。另外,在各图中,示出多根电线捆在一起的外形。线束22可以在其延伸方向中途分支,也可以没有这样的分支而捆成1束。在图1以及图2所示出的例子中,线束22在其延伸方向中途的2处分支。在此,线束22具备干线部分23和分支部分24a、24b,分支部分24a、24b在该干线部分23的中途分支。线束22也可以包括光缆等。
在线束22的各端部、即干线部分23的两个端部安装有连接器25、26,在分支部分24a、24b的端部安装有连接器27。
连接器25、27是分别具有1个壳体部的连接器,电线端部的端子插入保持在该连接器壳体的腔内,由此连接器25、27安装到干线部分23的端部以及分支部分24a、24b的端部。
连接器26构成为2个壳体部26a经由连接器26的基端侧的连结部26b隔着间隔并以并排状态连结。2个壳体部26a和连结部26b可以由树脂等一体地模具成形,也可以是相对于2个壳体部26a独立地模具成形的连结部26b嵌合固定到分别模具成形的2个壳体部26a等的构成。2个壳体部26a的位置关系根据成为连接对象的对方侧的2个连接器的壳体部的位置而决定。
然后,在该线束22被组装到车辆的状态下,各连接器25、26、27与对方侧的连接器连接。由此,与该对方侧的连接器连接的各种电气部件彼此电气连接。也就是说,该线束22作为将车辆中的各种电气部件彼此电气连接的配线部件而采用。
另外,被组装该线束22的车辆可以是4轮汽车,也可以是2轮汽车。
外装部件30是外装于上述线束22的能弯曲的部件。
在此,外装部件30是将树脂通过挤出成形而形成的筒状部件。只要外装部件30形成为软质的树脂或者具有能弯曲程度的厚度的筒状的话,就可以能弯曲地构成外装部件30。例如、外装部件30可以由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酰胺(P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为基础树脂的材料形成。
在此,外装部件30的延伸方向整体形成为以最容易从直线状态向规定方向弯曲的方式对弯曲方向进行限制的构成。具体地讲,外装部件30形成为在与外装部件30的延伸方向正交的面上,外装部件30的截面形状为细长的环状形状,在此为一方长的长方形环状。换句话来讲,外装部件30形成为长方形方筒状。相关的外装部件30在其截面形状短的方向(参照图1的箭头A方向)上能从其直线状态比较容易地弯曲,另一方面在其截面形状长的方向(参照图1的箭头B方向)上相比于上述方向不容易从其直线状态弯曲。因此,外装部件30的延伸方向的整体作为弯曲方向限制部构成,以从直线状态向最容易向规定方向(参照图1的箭头A方向)弯曲的方式对弯曲方向进行限制。
另外,上述线束22从外装部件30的一端侧的开口穿入到该外装部件30内,或者在外装部件30形成沿其延伸方向的狭缝,上述线束22穿过该狭缝而配设于外装部件30内。并且,在外装部件30的延伸方向的中途形成有开口,分支部分24a、24b穿过该开口而引出到外部。
另外,外装部件即使是椭圆筒形状等其他形状,也能以最容易向规定方向弯曲的方式对弯曲方向进行限制。并且,也可以仅在外装部件的延伸方向的一部分设置弯曲方向限制部。
但是,外装部件以最容易向规定方向弯曲的方式对弯曲方向进行限制不是必须的,外装部件也可以形成为圆筒形状、正方形筒形状等。另外,作为外装部件,也可以采用波纹管。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与在线束上安装外装部件之前的状态相比,该线束不容易自由地弯曲。因此,如后述的那样,在借由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40和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50将线束22保持为弯曲状态的状态下,线束22不容易自由地弯曲,因此,线束22的搬送状态以及配设到车辆的配设状态在一定程度上被限制。
图3是示出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40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50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40与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50的合体状态的立体图。
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40以及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50是安装于相对于外装部件30在外装部件30的延伸方向上离开的位置的部件。在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40与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50之间设有间隔,该间隔为能将外装部件30在其弹性变形区域弯曲而使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40和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50合体的尺寸以上。
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40是由树脂等一体地模具成形的部件,具备外装部件安装部42、车辆固定部44以及嵌合保持部46、48。
外装部件安装部42构成为能安装于上述外装部件30的延伸方向上的一部分。在此,外装部件安装部42具备基部42a和一对侧部42b。
基部42a形成为能以外装部件30的宽度方向整体配设在外装部件30的宽宽度侧的外表面的细长板状。一对侧部42b形成为从基部42a的两个侧部朝基部42a的一个主面侧立起的形状。一对侧部42b形成为超过外装部件30的窄宽度侧的外表面程度的长度尺寸。并且,在一对侧部42b的顶端部形成有朝内突出的卡止片42c。在基部42a和一对侧部42b之间形成有能配设外装部件30的空间。
并且,使基部42a的朝内面与外装部件30的宽宽度侧的一个外表面接触,并使一对侧部42b的朝内面与外装部件30的窄宽度侧的一对外表面接触,使卡止片42c与外装部件30的宽宽度侧的另一个外表面的两个侧部抵接,由此外装部件安装部42安装于外装部件30,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40整体安装于外装部件30。
车辆固定部44构成为能固定到车辆的安装对象部位10A(参照图1)。
在此,车辆的安装对象部位10A是形成为板状的部分,在该安装对象部位10A形成有孔10Ah。
车辆固定部44具备:柱状部44a,其从基部42a的外表面的中央部朝外方突出;以及一对防脱突部44b,其突设于柱状部44a的顶端部。防脱突部44b以从柱状部44a的顶端部朝向基端部向外方变宽的方式突设。并且,当将该车辆固定部44插入上述安装对象部位10A的孔10Ah时,所述防脱突部44b防脱卡止于安装孔的周缘部,由此车辆固定部44相对于安装对象部位10A固定到规定位置。该车辆固定部44的构成本身采用作为称为夹持部、夹具等的部件安装到车辆的安装用结构。
嵌合保持部46、48构成为能保持线束22中从外装部件30延伸的部分。
在此,在一对侧部42b的一侧形成有嵌合保持部46,在另一侧形成有嵌合保持部48。
嵌合保持部46、48构成为能够对成为保持对象的线束22的部分进行保持,在此能保持线束22的干线部分23的一个端部和分支部分24a。
具体地讲,嵌合保持部46、48通过在一对侧部42b的朝外部分形成沿外装部件30的延伸方向的槽而形成。
槽形成为能将干线部分23的一个端部或者分支部分24a以压入状态嵌合的程度的宽度以及深度。在此,槽形成为截面呈半圆弧状的槽形状。为了能更加确实地保持干线部分23的一个端部或者分支部分24a,槽优选形成为在开口外侧成为窄宽度(宽度稍窄)的形状(例如,中心角比截面半圆弧大的槽形状),但这不是必须的。
并且,将干线部分23的一个端部或者分支部分24a以沿外装部件30的延伸方向的方式沿该外装部件30的外周部配设,嵌合到嵌合保持部46、48。由此,被保持成如下状态:干线部分23的一个端部或者分支部分24a的基端侧部分被弯曲,比该弯曲部分靠顶端侧的部分沿外装部件30配设。并且,使干线部分23的一个端部或者分支部分24a向从外装部件30的嵌合保持部46、48离开的方向移动,从而能从该嵌合保持部46、48卸下。
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50是由树脂等一体地模具成形的部件,具备外装部件安装部52、车辆固定部54以及嵌合保持部56、58。
外装部件安装部52构成为能安装于上述外装部件30的延伸方向的一部分。在此,外装部件安装部52具备与基部42a对应的基部52a和与一对侧部42b对应的一对侧部52b。该外装部件安装部52的构成与上述外装部件安装部42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车辆固定部54构成为能固定到车辆的安装对象部位10B(参照图1)。
在此,车辆的安装对象部位10B是形成为板状的部分,在该安装对象部位10B形成有安装突部10Bp。该安装突部10Bp是与上述车辆固定部44同样的构成。
车辆固定部54包括一对固定突部55a。一对固定突部55a从基部52a的外表面的中央部的相互隔开间隔的位置朝向外方突出。一对固定突部55a的基端部55ab之间隔着间隔,在一对固定突部55a的顶端部突设有朝内突出的突部55ac。在突部55ac之间也设有间隙,该间隙的间隔小于基端部55ab之间的间隔。因此,在一对固定突部55a的基端部55ab之间、且在一对突部55ac的内侧形成具有比一对突部55ac的间隙大的宽度的空间。并且,在一对突部55ac的顶端部形成有弧状的凹部55ad。一对凹部55ad相互相对,形成能将上述安装突部10Bp插入固定的孔状的空间。
并且,当将安装突部10Bp插入一对凹部55ad内时,通过与上述车辆固定部44插入固定于安装对象部位10A的孔10Ah同样的构成,安装突部10Bp被一对凹部55ad防脱卡止。
由于车辆固定部44和安装突部10Bp是同样构成,所以车辆固定部44也能插入到一对凹部55ad内而被防脱卡止。在该状态下,柱状部44a的基端部配设于一对凹部55ad内,并且一对防脱突部44b配设于一对固定突部55a的基端部55ab之间的空间,从该空间侧防脱卡止于一对突部55ac。
因此,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40和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50能合体。而且,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40和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50通过各自的车辆固定部44、54彼此卡止,从而能合体。
并且,从该状态使车辆固定部44朝沿一对顶端部之间的间隙的侧方移动,从而能将车辆固定部44从车辆固定部54拔出。也就是说,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40和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50能够以能分离的方式合体。
嵌合保持部56构成为能保持线束22中从外装部件30延出的部分。
在此,嵌合保持部56形成于一对侧部52b的一方,形成为与上述嵌合保持部46、48同样的构成,并构成为能保持分支部分24b。
并且,嵌合保持部58形成于一对侧部52b的另一方,构成为能嵌合保持被安装于线束22的端部的连接器2626。
在此,在一对侧部52b的另一方形成有L字状的面58f,在该面58f的一个端部以及另一个端部形成有卡止突部58p。并且,当连接器26的连结部26b配设于被L字状的面58f包围的空间内时,各卡止突部58p与连结部26b卡止,使得连接器26的连结部26b嵌合保持于嵌合保持部58。
并且,将干线部分23的另一个端部以沿外装部件30的延伸方向的方式沿该外装部件30的外周部配设,将连接器26嵌合到嵌合保持部58。由此,被保持成如下状态:干线部分23的另一个端部的基端侧部分被弯曲,比该弯曲部分靠顶端侧的部分沿外装部件30配设。
并且,使连接器26向从外装部件30的嵌合保持部58离开的方向移动,从而能从该嵌合保持部58卸下连接器26。
在该线束模块20中,在搬送状态下,将外装部件30以在其延伸方向中途(例如中央位置)折返的方式折弯,而使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40和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50合体。由此,线束模块20的全长变成初期状态的长度尺寸的一半程度,能实现该线束模块20的小型化。
并且,使干线部分23的两个端部、分支部分24a、24b、或者连接器26嵌合保持于嵌合保持部46、48、56、58。由此,干线部分23的两个端部以及分支部分24a、24b成为沿线束22的干线部分23的中间部配设的状态。由此,实现搬送状态下的小型化,并且不容易使线束22的端部与其他部件缠在一起。
并且,在将处于如上述配送方式的线束22组装到车辆时,将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40和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50抓住,并解除它们的合体状态。并且,将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40固定到车辆的安装对象部位10A,并将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50固定到车辆的安装对象部位10B。或者,相反地,在将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40和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50中的一方固定到车辆后,将它们的合体状态解除即可。如此,由于能连着进行解除合体状态的作业和将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40或者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50固定到车辆的固定作业,所以车辆的组装作业性优良。
并且,例如如上所述,在将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40或者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50固定到车辆后,接着将干线部分23的两个端部、分支部分24a、24b、或者连接器26从嵌合保持部46、48、56、58卸下,进行将各连接器25、26、27连接到车辆侧的连接器的作业。从这点,线束模块20组装到车辆的作业性优良。
根据如上述构成的线束模块20,在能弯曲的外装部件外装于线束22的情况下,与外装部件30外装于线束22之前的状态相比,线束22在一定程度上变得不容易弯曲。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线束模块20的搬送状态以及配设到车辆的配设状态。
并且,由于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40以及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50将线束22保持为弯曲的状态,所以在将处于搬送状态的线束模块20组装到车辆时,如上所述,能容易连着进行解除保持状态的作业和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40或者将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50固定到车辆的作业。因此,能容易将线束模块20安装到车辆。
由于这样的线束模块20能在用机械臂等将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40或者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50抓住时,连着进行解除上述合体状态的解除作业和固定到车辆的固定作业,所以线束模块20适合自动组装到车辆。
尤其,由于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40和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50能合体,所以只要例如将它们抓住并解除合体状态,然后,将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40以及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50固定到车辆即可。或者,在将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40以及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50的一方固定到车辆后,解除合体状态,将另一方固定到车辆即可。因此,能更容易将线束模块20安装到车辆。
而且,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40和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50利用各自的车辆固定部44、54而进行合体,所以能简化构成。
并且,由于线束22在被外装部件30保护的部分被限制为最容易向规定方向弯曲,所以能使线束模块20的搬送状态以及配设到车辆的配设状态更稳定化。
并且,由于在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40以及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50形成有嵌合保持部46、48、56、58,嵌合保持部46、48、56、58能嵌合保持线束22中的从外装部件30延伸的部分或者安装于线束22的端部的连接器26,所以能将从外装部件30延伸的线束的部分,尤其端部部分保持为恒定状态。由此,实现搬送状态的小型化以及抑制端部部分缠在一起。并且,将端部的连接器26连接到车辆侧的连接器的作业也变得容易。
尤其,由于以固定到车辆的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40以及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50为基准位置,规定各连接器25、26、27的大致位置,所以手动进行的连接器连接作业、由机械臂等进行的自动连接作业都容易进行。
{变形例}
以上述实施方式作为前提说明各种变形例。
首先,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40以及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50安装于外装部件30不是必须的,也可以安装于线束22。例如在图6所示的第1变形例中,由与上述车辆固定部44同样构成的车辆固定部64和束线带62一体化而成的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60(其自身与所谓称为带夹持部的束线带部件相同)缠绕固定于线束22中从外装部件30延伸的部分。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例如通过将该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60和上述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50合体,从而将线束22保持在弯曲状态。
作为外装部件,也可以使用包括对线束的路径进行限制的路径限制部和比该路径限制部容易弯曲的弯曲容易部的部件。
图7是示出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外装部件130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上述外装部件130的剖视图,图9以及图10是示出将上述外装部件130弯曲的状态的图。
外装部件130是通过对软化的树脂进行挤出成形而形成的细长部件。在此,挤出成形是指将软化的树脂供给至挤出成形用模具,挤出成具有规定的截面形状的细长部件的加工方法。细长部件作为与挤出成形用模具的出口形状对应的规定截面形状的部件而制造。因此,挤出成形用模具的出口形状形成为想要作为外装部件130而加工的规定形状,从而能连续且容易地成形沿延伸方向呈同一截面形状的细长部件。
具体地讲,外装部件130具备呈四角筒形状的主体部132。在此,主体部132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一组对边(图8中沿横向的对边)比另一组对边(图8中沿纵方向的对边)长的长方形状的横截面形状(多角形截面形状的一个例子)。更具体地讲,主体部132呈被底板部133、上板部134、一对侧板部135、135包围的角筒形状。在下面,将底板部133和上板部134连接的方向作为上下方向,将一对侧板部135、135连接的方向作为宽度方向进行说明,车辆中的外装部件130的配设状态并不限定为这些方向。
在外装部件130形成有用于沿其延伸方向收纳线束22的狭缝131。
在装部件130的主体部132形成有沿其延伸方向延伸的加强用突部136、137。
在此,以比底板部133的两个侧缘部朝向一对侧板部135的外方的方式形成有一对细长板状的加强用突部136。并且,以一对侧板部135中比上板部134侧的缘部朝向上板部134的外方(上方)方式形成有一对细长板状的加强用突部137。在此,各加强用突部136、137形成为朝向外侧逐渐变薄的形状,但这不是必须的。如此,使加强用突部136和加强用突部137的突出方向不同,从而能不容易将外装部件130在其宽度方向以及上下方向进行弯曲,能更确实地维持直线状态。
另外,上述加强用突部136、137在外装部件130的横截面形状中表现为向侧方以及上方突出的突起形状。将上述主体部132和加强用突部136、137包括在内的构成部分通过树脂的挤出成形而形成。
在外装部件130形成有用于在其延伸方向上容易局部弯曲的切离部140、141。切离部140、141是将外装部件130的外周部的一部分在其延伸方向两侧切离的部分,通过对上述挤出成形的细长部件进行追加加工而形成。切离部140、141的追加加工能通过按刀(presscutter)、切刀(cutter clade)、激光切割等而形成。只要切离部140、141形成于外装部件130的外周部的一部分即可,因此可以只形成加强用突部136(或者加强用突部137),也可以以在主体部132的外周部的一部分内外贯通的方式形成。
在此,在外装部件130的延伸方向中间部的第1部分138在2个部分138a、138b沿相互相反方向缓缓地弯曲,在俯视时以画缓缓的S字状曲线的方式被弯曲(参照图7以及图9)。
因此,第1部分138的部分138a中以弯曲的状态朝向外周侧的部分上隔着间隔形成有多个切离部140。在此,在外装部件130中一侧的加强用突部136形成有切离部140。因此,能容易弯曲第1部分138的部分138a,以使另一侧的加强用突部136在各切离部140打开。
同样地,在第1部分138的部分138b中以弯曲的状态朝向外周侧的部分隔着间隔形成有多个切离部140。在此,在外装部件130中另一侧的加强用突部136形成有切离部140。因此,能容易弯曲第1部分138的部分138b,以使另一侧的加强用突部136在各切离部140打开。
外装部件130的延伸方向中间部上的第2部分139沿上下方向缓缓地弯曲(参照图7以及图10)。
在第2部分139中以弯曲状态朝向外周侧的部分隔着间隔形成有多个切离部141。在此,在外装部件130中的双方的加强用突部137形成有切离部141。因此,能容易弯曲第2部分139,以使两个加强用突部137在各切离部141打开。
由此,能容易弯曲第2部分139。当然,根据弯曲方向、弯曲的程度,切离部也可以以贯通主体部132的方式形成。但是,形成为仅切离加强用突部136(或者加强用突部137)的构成,从而能更确实地确保内部的线束22。
在本实施方式中,切离部形成为以线状切离的形状,但是切离部也可以形成为将电线外装部件在其延伸方向上隔着宽度而切离的形状。
在该外装部件130中没有形成上述切离部140、141的部分,线束22以尽量维持直线状态的方式被限制路径。因此,该部分是对线束22的路径进行限制的路径限制部。并且,外装部件30中形成有切离部140、141的第1部分138、第2部分139是比所涉及的路径限制部容易弯曲的弯曲容易部。
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外装部件130说明的那样,安装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40以及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50,使它们合体等,从而能将该外装部件30保持为恒定的搬送状态,能得到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同样的作用效果。
只要将上述第1部分138、第2部分139设于使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40以及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50合体的状态弯曲的部分。并且,只要将上述第1部分138、第2部分139设于以将包括该外装部件130在内的线束模块组装于车辆的状态弯曲而配设的部分即可。针对外装部件130中除这些部分以外,设定为不设置上述切离部的路径限制部即可。
由此,能将包括该外装部件130在内的线束模块在搬送状态以及配设到车辆的配设状态下更确实地保持为恒定的状态。
作为包括对线束的路径进行限制的路径限制部和比路径限制部容易弯曲的弯曲容易部的外装部件,除了在本变形例中已说明的部件以外,能采用粗环状部和细环状部在延伸方向上交替地连续的波纹管形状部分和相同形状部分(同径部分)连续的筒形状部分相连接的筒部件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等中,也可以设置不具有将线束22保持为弯曲的状态的作用的车辆固定部件。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40以及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50将线束22保持为弯曲状态的构成,而具备相互合体的构成和嵌合保持部46、48、56、58双方的构成,但是也可以省略这些构成中的任意一个。
并且,车辆固定部件自身嵌合保持外装部件,从而将线束22保持为弯曲状态。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中说明的各构成只要不相互矛盾就能适当地进行组合。
如上所述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上述的说明仅仅是在所有实施方式中的示例,并不是限定本发明。应解释为没有示例的许多的变形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是可以想得到的。
附图标记说明
10A、10B:安装对象部位
10Ah:孔
10Bp:安装突部
20:线束模块
22:线束
23:干线部分
24a、24b:分支部分
25、26、27:连接器
30、130:外装部件
40: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
42、52:外装部件安装部
44、54、64:车辆固定部
46、48、56、58:嵌合保持部
50: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
60: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
62:束线带
138:第1部分
139:第2部分
140、141:切离部

Claims (2)

1.一种线束模块,具备:
线束,其由多根电线捆在一起而形成;
能弯曲的外装部件,其外装于所述线束;以及
至少1个车辆固定部件,其构成为安装于所述外装部件或者所述线束并能安装于车辆,
所述至少1个车辆固定部件包括将所述线束保持为弯曲的状态的至少一个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
所述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包括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和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和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在沿所述电线的延伸方向离开的位置安装于所述外装部件或者所述线束,所述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和所述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能合体,
所述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和所述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分别包括固定于车辆的车辆固定部,
所述第2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和所述第1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构成为,通过各自的车辆固定部彼此卡止,从而能合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模块,其中,
在所述至少1个弯曲状态保持用车辆固定部件形成有嵌合保持部,该嵌合保持部能嵌合保持所述线束中的从所述外装部件延伸的部分或者安装于所述线束的端部的连接器。
CN201580057572.6A 2014-10-27 2015-10-08 线束模块 Active CN1070050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18238 2014-10-27
JP2014218238A JP6048472B2 (ja) 2014-10-27 2014-10-27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モジュール
PCT/JP2015/078612 WO2016067877A1 (ja) 2014-10-27 2015-10-08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5040A CN107005040A (zh) 2017-08-01
CN107005040B true CN107005040B (zh) 2019-04-02

Family

ID=55857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7572.6A Active CN107005040B (zh) 2014-10-27 2015-10-08 线束模块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048472B2 (zh)
CN (1) CN107005040B (zh)
WO (1) WO201606787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89819B2 (ja) * 2016-10-31 2019-10-1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モジュール
JP7168006B2 (ja) * 2019-01-31 2022-11-0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部材及び配線部材の配設構造
JP7314793B2 (ja) * 2019-12-20 2023-07-2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部材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21891A1 (de) * 1979-05-30 1980-12-11 Itw Ateco Gmbh Halteelement fuer ein oder mehrere laengliche teile
CN201322142Y (zh) * 2008-11-10 2009-10-0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理线夹
CN201484328U (zh) * 2009-07-03 2010-05-2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用线束及插件固定支架
CN201576906U (zh) * 2009-08-10 2010-09-0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理线夹
CN102216121A (zh) * 2008-12-16 2011-10-1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线束布设装置
CN102290755A (zh) * 2010-05-06 2011-12-2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线束夹具
CN103375645A (zh) * 2012-04-12 2013-10-30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多卡头管卡及汽车
CN103403987A (zh) * 2011-02-16 2013-11-2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配备外部构件的电线和具有所述配备外部构件的电线的线束
JP2014173694A (ja) * 2013-03-12 2014-09-22 Fts:Kk コルゲートチューブ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82813A (ja) * 1997-09-01 1999-03-2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ルゲートクランプ
JP2001286041A (ja) * 2000-04-03 2001-10-1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保持部材の連結構造
JP5074757B2 (ja) * 2006-12-19 2012-11-1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給電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ハーネス配索構造
JP5477222B2 (ja) * 2010-08-10 2014-04-23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車両用導電路
JP6119066B2 (ja) * 2012-04-26 2017-04-2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21891A1 (de) * 1979-05-30 1980-12-11 Itw Ateco Gmbh Halteelement fuer ein oder mehrere laengliche teile
CN201322142Y (zh) * 2008-11-10 2009-10-0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理线夹
CN102216121A (zh) * 2008-12-16 2011-10-1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线束布设装置
CN201484328U (zh) * 2009-07-03 2010-05-2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用线束及插件固定支架
CN201576906U (zh) * 2009-08-10 2010-09-0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理线夹
CN102290755A (zh) * 2010-05-06 2011-12-2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线束夹具
CN103403987A (zh) * 2011-02-16 2013-11-2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配备外部构件的电线和具有所述配备外部构件的电线的线束
CN103375645A (zh) * 2012-04-12 2013-10-30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多卡头管卡及汽车
JP2014173694A (ja) * 2013-03-12 2014-09-22 Fts:Kk コルゲートチューブ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48472B2 (ja) 2016-12-21
CN107005040A (zh) 2017-08-01
WO2016067877A1 (ja) 2016-05-06
JP2016086547A (ja) 2016-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05040B (zh) 线束模块
US9698581B2 (en) Shielded conductive path
US9482370B2 (en) Line clamp assembly and method of use
CN105830296B (zh) 保护管和保护管装接方法
JP6485704B2 (ja) 電線外装材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US11117531B2 (en) Wire harness module
JP5825196B2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US9994169B2 (en) Wire harness
JP2008097881A (ja) 電線ホルダ
US9901712B2 (en) Cathet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3775448A (zh) 系夹
JP2017135877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外装用チューブ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WO2013035363A1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用保護部材
CN204592573U (zh) 分体式管夹
EP3410542B1 (en) Protection device and terminal assembly
JP6925845B2 (ja) ハーネスの余長吸収構造
JP6102833B2 (ja) コネクタカバー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US20180162296A1 (en) Wire harness fixing clamp
KR101778125B1 (ko) 전선 결속부재
JP6217781B2 (ja) 電線保護部材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モジュール
WO2009039270A1 (en) Band clamp for elongated member
JP6285708B2 (ja) 保護チューブ
JP6924573B2 (ja) 巻付具
JP2018042390A (ja) プロテクタ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15162924A (ja) 筒状体への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挿通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