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04820B - 电池配线模块 - Google Patents

电池配线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04820B
CN107004820B CN201580066588.3A CN201580066588A CN107004820B CN 107004820 B CN107004820 B CN 107004820B CN 201580066588 A CN201580066588 A CN 201580066588A CN 107004820 B CN107004820 B CN 1070048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detection
battery
mounting portion
resin prot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6658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04820A (zh
Inventor
中山治
藤田哲也
望月光一郎
木村成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048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48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048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48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69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detecting conditions inside cells or batteries, e.g. details of voltage sensing termi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池配线模块(20),具备:树脂保护器(40),其保持有连接构件(21),并定位安装于单电池组(10)的上表面;检测连接器(30),其能与突出设置于单电池(11)的上表面的电池侧连接器(15)嵌合;以及连接器安装部(60),其在与电池侧连接器(15)相对的位置处能插入地设置有检测连接器(30),在树脂保护器(40)安装于单电池组(10)后,相邻的电极端子(12)彼此由连接构件(21)连接,并且使检测连接器(30)在连接器安装部60内前进而与电池侧连接器(15)嵌合连接,在连接器安装部(60)与检测连接器(30)之间设置有临时保持机构部(37、62),临时保持机构部(37、62)在树脂保护器(40)被定位前将检测连接器(30)弹性地临时保持于与电池侧连接器(15)不干扰的位置。

Description

电池配线模块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电池配线模块。
背景技术
搭载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的电池模块是将多个单电池通过母线串联连接而构成的,但除此之外,还具备检测各单电池的状态(电压、温度等)的装置。
以往,例如作为检测单电池的电压的装置,提案有特开2014-22175号公报(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该装置为如下所谓的连接器方式:将收容有与电压检测线的末端连接的电压检测端子的检测连接器与设置于各单电池的电池侧连接器嵌合。
更具体地,作为电池配线模块,具备定位安装于单电池组的上表面的树脂保护器,该树脂保护器是如下结构,在固定位置保持母线,另一方面,在与单电池的电池侧连接器相对的每个位置形成有检测连接器插入的连接器安装部,在该连接器安装部的后部侧预先插入有检测连接器。然后,在树脂保护器定位安装于单电池组的上表面后,相邻的单电池的电极彼此通过母线连接,接着使检测连接器在连接器安装部内前进并与对方的电池侧连接器嵌合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21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现有技术的结构中,当将检测连接器保持于连接器安装部的后部侧时,可实现向后方的防脱,但是对向前方的移动没有设置那样的限制机构,因此在将检测连接器初次插入到连接器安装部时,有压入到前进所需量以上的位置的担心。那样的话,在树脂保护器定位于单电池组的上表面前,检测连接器与电池侧连接器等碰撞,或者由于树脂保护器倾斜等而重新定位,该操作麻烦,或者检测连接器在连接器安装部内倾斜而使连接器彼此的嵌合不能顺利进行,有组装操作费事的担心,要求进一步改善。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高电池配线模块的组装操作性。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为如下构成,是一种电池配线模块,其安装于将多个单电池排列而成的单电池组,该单电池具有正极及负极的电极端子,所述电池配线模块具备:树脂保护器,其保持有用于将相邻的极性相反的所述电极端子彼此连接的连接构件,并定位安装于所述单电池组的上表面;检测连接器,其收容有用于检测各所述单电池的状态的检测端子,并能与突出设置于所述单电池的上表面的电池侧连接器嵌合;以及连接器安装部,其在所述树脂保护器的与所述电池侧连接器相对的位置处能插入地设置有所述检测连接器,所述电池配线模块使得在所述树脂保护器安装于所述单电池组的上表面的状态下,相邻的极性相反的所述电极端子彼此利用所述连接构件连接,并且通过使所述检测连接器在所述连接器安装部内前进而与对方的所述电池侧连接器嵌合连接,在所述连接器安装部与所述检测连接器之间设置有临时保持机构部,该临时保持机构部在所述树脂保护器被定位前将所述检测连接器弹性地临时保持于与所述电池侧连接器不干扰的位置。
在上述构成中,当将树脂保护器安装于单电池组的上表面时,可避免在定位前临时保持于连接器安装部的检测连接器与对方的电池侧连接器等干扰。其结果是,可迅速地进行树脂保护器的安装操作、连接器彼此的嵌合操作,进而能有效地进行电池配线模块的组装。
另外,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
所述连接器安装部具有相对的2个内表面,在所述2个内表面上以能向相互接近/分离的方向移位的方式设置有一对弹性夹持片,该一对弹性夹持片在顶端具有头部,并且,在所述检测连接器中与所述2个内表面对应的2个外表面形成有卡止面,该卡止面形成为下部侧凹入的台阶状,并与所述弹性夹持片的所述头部抵接,且所述卡止面和所述头部的被抵接面中的至少任一方形成正锥面而设为半锁定结构,所述检测连接器的所述卡止面与所述弹性夹持片的所述头部的所述被抵接面抵接而停止插入的部位成为临时保持位置。
在上述构成中,当检测连接器插入到临时保持位置而停止时,则在该临时保持位置上,检测连接器由一对弹性夹持片弹性地夹持而被临时保持。因为停止部分的结构为半锁定结构,所以通过对检测连接器施加规定以上的力能重新压入检测连接器。
临时保持于所述临时保持位置的所述检测连接器成为如下设定:在所述树脂保护器正式安装于所述单电池组的上表面的情况下位于对方的所述电池侧连接器的正上方。
在上述构成中,能更顺利地进行将检测连接器从临时保持位置压入并与对方的电池侧连接器嵌合的动作。
在所述连接器安装部内设置有弹性防脱部,该弹性防脱部在所述检测连接器插入到所述临时保持位置时弹性地卡止于所述检测连接器上所设置的被卡止部而防脱,且在所述弹性防脱部与所述被卡止部之间设置有间隙。
由于成形上、组装误差等,采取位于临时卡止位置的检测连接器朝向下方进入所需量以上的方式,在树脂保护器安装时,有时检测连接器与对方的电池侧连接器抵接。此时,假设检测连接器被弹性防脱片卡止而不能后退,则在上述的树脂保护器安装时,有检测连接器和对方的电池侧连接器彼此强烈撞击的担心。
对此,在本构成中,因为成为在位于临时保持位置的检测连接器的被卡止部与弹性防脱片之间设置有间隙即游隙的结构,所以通过在检测连接器进入所需量以上的状态下安装树脂保护器,从而即使检测连接器与对方的电池侧连接器抵接,也由于具有游隙而使检测连接器向后方逃避,可避免连接器彼此强烈地撞击。
发明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能提高电池配线模块的组装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单电池组的俯视图。
图2是电池配线模块已安装于单电池组的状态的局部俯视图。
图3是表示电池配线模块安装于单电池组前的状态的横剖视图。
图4是表示电池配线模块安装于单电池组前的状态的局部侧视图。
图5是表示电池配线模块已安装于单电池组的状态的横剖视图。
图6是表示电池配线模块已安装于单电池组的状态的局部侧视图。
图7是表示连接器彼此正式嵌合的状态的横剖视图。
图8是表示连接器彼此正式嵌合的状态的局部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基于图1至图8说明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M搭载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等车辆(未图示),作为用于驱动该车辆的电源使用。
如图1所示,电池模块M具有排列多个单电池11而成的单电池组10,如图2所示,是在单电池组10的上表面中央部安装有电池配线模块20的结构。
单电池11详细未图示,其将4个薄的叠层型电池串联连接并收容于合成树脂制的电池包11A内,整体上形成为扁平的长方体形状。在单电池11的上表面的中央部隔开一定间隔突出形成有正负一对电极端子12。如图1及图3所示,电极端子12形成为短尺寸的四棱柱形,在上表面中心突出形成有俯视为正方形的端子板13。在端子板13上切有用于固定后述的母线21的螺栓孔14。
单电池11通过以正极和负极的电极端子12交替地前后翻转配置的姿势如图1所示在左右方向上重叠地排列,从而形成单电池组10。换言之,在该单电池组10中,左右相邻的电极端子12彼此的极性相反。
在单电池11的上表面的两电极端子12之间形成有电池侧连接器15。该电池侧连接器15是阳侧连接器,如图3所示,具有上表面开口的呈方筒状的阳壳体16。该阳壳体16与电池包11A一体地形成,从里面以沿左右方向(图3中的纸面的内外方向)排列的方式突出设置有4个阳端子17。各阳端子17以从构成单电池11的4个叠层型电池单独导出的方式配置。
接着,对电池配线模块20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电池配线模块20具有树脂保护器40,树脂保护器40定位安装于上述的单电池组10的上表面。在树脂保护器40上安装有:多条母线21,其将相邻的单电池11的正负的电极端子12彼此连接;以及多个检测连接器30,其与设置于各单电池11的电池侧连接器15单独地嵌合。
母线21通过对导电性优良的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如图2所示,整体上呈横长的大致长方形。在母线21的两端部开设有螺栓23的插通孔22,螺栓23与在电极端子12的端子板13上切成的螺栓孔14螺合。
检测连接器30是阴侧连接器,如图2至图4所示,具有合成树脂制的阴壳体31,阴壳体31与设置于上述的单电池11上的电池侧连接器15的阳壳体16嵌合。阴壳体31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在内部以在左右方向排列的方式形成有4个空腔32。在各空腔32内,从上方插入有与电压检测线25的末端压接的阴端子27(电压检测端子),阴端子27通过卡止于树脂矛状部33而防脱并被收容。从检测连接器30的后表面(上表面)引出的4根电压检测线25缠在一起(电压检测线束25H)。
如后所述,检测连接器30与对方的电池侧连接器15嵌合,当嵌合正式量时,如图8所示,设置于检测连接器30的阴壳体31中的一侧面上的锁定片35与设置于电池侧连接器15的阳壳体16上的锁定突部18相嵌并卡止,从而两连接器15、30锁定为正式的嵌合状态。当两连接器15、30正式嵌合时,如图7所示,对应的各4个阳端子17和阴端子27正式连接。
树脂保护器40连结多个单元而形成,如图2所示,形成为在单电池11的排列方向(该图的左右方向)上细长的形状(具有与单电池组10的全长匹敌的长度)。
在树脂保护器40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两侧缘部以配置为错开半间距的交错状的方式并列设置有各多个母线保持部42,多个母线保持部42保持上述的母线21。
如图2及图3所示,母线保持部42形成为母线21能大致紧密地嵌合的上表面开口的箱形,在底面42A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开设有方形的窗孔43。窗孔43形成为比电极端子12的端子板13大一圈。母线21通过由底面42A支承而保持于母线保持部42内,形成有插通孔22的两端部通过窗孔43在下表面露出。在母线保持部42的内表面形成有多个防脱部44,防脱部44阻止母线21向上方拔出。
在母线保持部42的外底面的两端部,如图3所示,形成有电极端子12紧密嵌合的下表面开口的呈大致方筒形的定位筒部46。定位筒部46形成为与窗孔43同心,在同定位筒部46的下端内周缘形成有锥状的导入面47。
在前后两侧缘处排成一列的母线保持部42的中间位置,以排成一列的方式设置有详细后述的多个连接器安装部60,并且在连接器安装部60的列与两母线保持部42的列之间分别形成有电线收容槽50。
电线收容槽50起到将从安装于连接器安装部60的检测连接器30引出的电压检测线25缠在一起并收容的作用,形成为遍及该树脂保护器40的全长的连续的槽状。如图3所示,电线收容槽50的上端位于比母线保持部42的上端靠上方规定尺寸的位置,外底面位于与定位筒部46的下端齐平的位置。在电线收容槽50的上表面开口通过铰链能开闭地设置有多个压片51,压片51限制电压检测线25逃出。如图2所示,压片51配置于相邻的母线保持部42之间的每个位置。
对连接器安装部60进行说明。连接器安装部60形成为检测连接器30能从上方笔直插入的大致方筒状,在与设置于各单电池11的电池侧连接器15的正上方对应的每个位置以排成一列的方式形成有多个连接器安装部60。连接器安装部60的上下两面位于与电线收容槽50的上下两面齐平的位置。
在将树脂保护器40安装于单电池组10的上表面时,嵌合并压入与形成于下表面的定位筒部46对应的电极端子12,在电极端子12的端子板13通过窗孔43与母线21碰撞的部位停止压入。此时,如图5所示,电池侧连接器15的上端部进入到连接器安装部60的下端部内规定尺寸。
在这样的状态下,通过插入到连接器安装部60的检测连接器30向下方压入,从而与对方的电池侧连接器15嵌合。
那么,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将树脂保护器40定位安装于单电池组10的上表面时便利,另外,期望顺利地进行与对方的电池侧连接器15的嵌合动作,而构成将检测连接器30临时保持于连接器安装部60的规定位置的机构,以下对其进行说明。
构成检测连接器30的阴壳体31的外形形状如图4所示,形成为下端侧减径的台阶状,该台阶面设为卡止面37。其中,卡止面37成为正锥面。
另一方面,在连接器安装部60中的左右内壁的下部位置,以相互相对的方式竖立形成有一对弹性夹持片62。弹性夹持片62在上端具有与阴壳体31的卡止面37抵接的头部63,头部63能向接近/分离的方向弹性挠曲。弹性夹持片62的头部63的被抵接面63A设为正锥面。
此外,卡止面37和被抵接面63A因为其正锥面彼此抵接而卡止,所以成为所谓的半锁定结构。
当检测连接器30从上方插入到对应的连接器安装部60时,阴壳体31的下部的减径部36B使一对弹性夹持片62弹性地展开并进入到该一对弹性夹持片62之间,在卡止面37与两弹性夹持片62的头部63碰撞的部位暂时停止插入,利用两弹性夹持片62的复原力,在两头部63之间弹性地夹持减径部36B的上端,从而检测连接器30临时保持在停止位置。
该停止位置是检测连接器30的临时保持位置,在该临时保持位置上,参照图5所示成为如下设定:在树脂保护器40安装于单电池组10的上表面且电池侧连接器15进入到连接器安装部60的下部的情况下,检测连接器30的阴壳体31的下表面31A(嵌合端面)位于电池侧连接器15中的阳壳体16的上表面16A(嵌合端面)的正上方。
另外,在检测连接器30临时保持于上述的临时保持位置的状态下,阴壳体31的下表面31A向比连接器安装部60的下表面60A靠上方后退规定尺寸,因此,当将树脂保护器40安装于单电池组10的上表面时,在将定位筒部46嵌入到电极端子12上而定位的情况下,可避免阴壳体31与电池侧连接器15碰撞。
具备防止如上述那样临时保持的检测连接器30脱离的机构。如图3所示,在检测连接器30的阴壳体31中的前后侧面的靠近下端的位置形成有一对卡止突部38。各卡止突部38设置于前后的各侧面中形成对角的位置,其上表面为水平的卡止面39A,在下表面角部形成有锥状的引导面39B。
另一方面,在连接器安装部60中的前后内壁的上端位置设置有一对弹性防脱片65,一对弹性防脱片65卡止于上述的各卡止突部38而防脱。弹性防脱片65以短尺寸朝下形成,下端部能向接近分离的方向弹性移位。弹性防脱片65的下端面为水平的卡止面66,与卡止突部38相对的内表面成为朝向下端逐渐向内方伸出的锥状的引导面67。
当检测连接器30从上方插入到对应的连接器安装部60时,在阴壳体31的前后的面突出设置的卡止突部38一边与引导面67滑动接触一边使一对弹性防脱片65弹性地展开并压入到一对弹性防脱片65中,在压入到临时保持位置的期间,卡止突部38通过弹性防脱片65,从而两弹性防脱片65复动为原姿势,卡止面66以能卡止的方式向卡止突部38的上方突出。
在此,上述的两弹性防脱片65复动为原姿势的时机是检测连接器30到达临时保持位置的稍前的时机,因此,在检测连接器30临时保持于临时保持位置时,如图3所示,在卡止突部38的卡止面39A与弹性防脱片65的卡止面66之间可确保规定的间隙c。该间隙c作为允许检测连接器30从临时保持位置向上方移动的“游隙”发挥作用。
接着,说明电池模块M的组装顺序的一例。
首先,如图1所示,图示10个单电池11通过在正极和负极的电极端子12交替地前后翻转配置的姿势下在左右方向重叠排列,从而形成单电池组10,并装入到外壳等规定的收容构件中得以保持。
另一方面,在电池配线模块20侧,针对树脂保护器40预先安装有多条母线21和设置于电压检测线束25H的末端的多个检测连接器30。
如图3所示,母线21压入到母线保持部42内的底面42A,由防脱部44防脱并且固定地保持。母线21中的形成有插通孔22的端部通过窗孔43在下表面露出。
设置于电压检测线束25H的末端的各检测连接器30临时保持于对应的连接器安装部60。检测连接器30取得规定的姿势并从上方插入到连接器安装部60。
当检测连接器30插入时,阴壳体31的下端的减径部36B一边将一对弹性夹持片62弹性地展开一边压入到该一对弹性夹持片62之间,伴随于此,阴壳体31的前后面的卡止突部38使一对弹性防脱片65弹性地展开并压入到一对弹性防脱片65中。
检测连接器30进一步进行插入,如图4所示,在阴壳体31的左右的卡止面37与各弹性夹持片62的头部63碰撞的部位暂时停止插入,此时由于弹性复原力,减径部36B的上端弹性地夹持在两弹性夹持片62的头部63之间,从而检测连接器30临时保持在临时保持位置。在该临时保持位置上,阴壳体31的下表面31A(嵌合面)处于从连接器安装部60的下表面开口向上方后退规定尺寸而退避的状态。
在此期间,前后的卡止突部38通过弹性防脱片65,从而两弹性防脱片65复动为原姿势,并在将卡止突部38的上方的规定的间隙c打开的位置上以能防脱的方式突出。
从检测连接器30的上表面引出的电压检测线束25H如图2所示,交替地收容于前后的电线收容槽50,朝向各电线收容槽50的一端(例如右端)布设并从该右端导出。在电线收容槽50的上表面开口以封闭的方式覆盖有压片51。
如上所述,在电池配线模块20中,在树脂保护器40的母线保持部42中固定地保持有母线21,另一方面,在连接器安装部60上,检测连接器30临时保持于临时保持位置,同时以电压检测线25收容于电线收容槽50的方式准备。
如上述那样准备的电池配线模块20的树脂保护器40如图3的箭头线所示安装于单电池组10的上表面。详细地,对应的电极端子12的上端与在树脂保护器40的下表面所形成的各定位筒部46的下端内周缘的导入面47嵌合从而对准,并且树脂保护器40被定位,然后电极端子12在定位筒部46内紧密地滑动而被引导,树脂保护器40在原样维持水平姿势的情况下压入。
在此,在检测连接器30临时保持于临时保持位置的情况下,阴壳体31的下表面31A后退到连接器安装部60内规定量,在定位筒部46和电极端子12初次嵌合而定位时,可避免与对方的电池侧连接器15干扰,所以能迅速地进行定位。
电池配线模块20(树脂保护器40)进一步进行压入,如图5所示,电极端子12的端子板13通过母线保持部42的底面42A的窗孔43并在与母线21碰撞的部位停止压入,由此树脂保护器40成为正式安装的状态。此时,设置于母线21的端部的插通孔22与在电极端子12的端子板13上切成的螺栓孔14匹配(参照图2)。
另外,如图5所示,电池侧连接器15的阳壳体16的上端进入到连接器安装部60的下端部内规定尺寸,临时保持于连接器安装部60的检测连接器30中的阴壳体31的下表面31A位于阳壳体16的上表面16A的正上方。
当树脂保护器40在单电池组10的上表面安装于正式位置时,则首先母线21相对于电极端子12固定。然后,在母线保持部42内使螺栓23在母线21的插通孔22中通过,将该螺栓23螺合于端子板13的螺栓孔14并拧紧固定,由此相邻的极性相反的电极端子12彼此利用母线21电连接。当所有的母线21被固定时,则构成共10个单电池11串联连接而成的单电池组10。
接着,临时保持于各连接器安装部60的检测连接器30被压入,并与对方的电池侧连接器15嵌合。
在临时保持位置上,在阴壳体31的卡止面37与弹性夹持片62的头部63的被抵接面63A碰撞而停止压入的部分,通过正锥面彼此抵接而成为半锁定结构,所以当以规定以上的力将检测连接器30压入时,一对弹性夹持片62打开并且头部63越过卡止面37,两弹性夹持片62夹着阴壳体31中的上部侧的扩径部36A滑动接触,并且检测连接器30与对方的电池侧连接器15嵌合。特别是,因为临时保持于临时保持位置的检测连接器30在压入前位于对方的电池侧连接器15的正上方,所以嵌合动作正确且顺利地进行。
在嵌合正式量的部位,如图8所示,锁定片35嵌入锁定突部18并卡止,从而两连接器15、30锁定为正式的嵌合状态。伴随于此,对应的各4个阳端子17和阴端子27正式连接。
综上,如图2所示,电池模块M的组装完成。在这样组装的电池模块M中,图示10个单电池11通过母线21串联连接,另外,采用利用连接器方式在各单电池11上连接有电压检测线25并引出的方式。
此外,在针对树脂保护器40的连接器安装部60预先将检测连接器30临时保持于临时保持位置的情况下,由于猛烈地压入检测连接器30等,有可能压入到超越图4所示的临时保持位置的位置。此时,两弹性夹持片62仅仅是弹性地夹着阴壳体31的上侧的扩径部36A的外表面,所以能原样地拉出或者推回检测连接器30。当返回到临时保持位置时,弹性夹持片62的头部63下降到卡止面37的下侧,通过此时的触觉等能确认检测连接器30返回到临时保持位置。
另外,如上所述,通过将检测连接器30的临时保持位置设定为:在树脂保护器40安装于单电池组10的上表面的情况下检测连接器30来到对方的电池侧连接器15的正上方,从而连续实现两连接器15、30的嵌合动作的便利,并且在连接器安装部60内具备弹性地卡止于检测连接器30的卡止突部38而防脱的弹性夹持片62,以使得在搬送时等检测连接器30不从连接器安装部60拔出。
在此,由于构件、部位的尺寸误差、组装误差等,位于临时保持位置的检测连接器30处于朝向下方(对方的电池侧连接器15侧)进入所需量以上的形式,在树脂保护器40安装时,有时检测连接器30与对方的电池侧连接器15抵接。此时,假设检测连接器30被弹性防脱片65卡止而不能后退时,在上述的树脂保护器40安装时,有检测连接器30和对方的电池侧连接器15强烈地相互碰撞并损坏的担心。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临时保持于临时保持位置的检测连接器30的卡止突部38的卡止面39A与弹性防脱片65的卡止面66之间确保有规定的间隙c,即成为设置有“游隙”的结构。因此,位于临时卡止位置的检测连接器30朝向下方进入所需量以上,在树脂保护器40安装时,即使检测连接器30与对方的电池侧连接器15抵接,通过具有“游隙”,从而检测连接器30逃避到上方,避免强烈地相互碰撞。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池配线模块20,能得到如下效果。
在将检测连接器30插入到连接器安装部60并临时保持的情况下,临时保持该检测连接器30的位置设定于在树脂保护器40安装于单电池组10的上表面时并被定位的时机检测连接器30与对方的电池侧连接器15不干扰的位置。因此,可避免在安装树脂保护器40时并被定位前,被临时保持的检测连接器30与对方的电池侧连接器15等干扰。因此,可迅速地进行树脂保护器40的安装操作、连接器15、30彼此的嵌合操作,即能有效地进行电池配线模块20的组装。
临时保持于临时保持位置的检测连接器30设为如下设定:在树脂保护器40正式安装于单电池组10的上表面的情况下位于对方的电池侧连接器15的正上方,所以可更顺利地进行将检测连接器30从临时保持位置压入并与对方的电池侧连接器15嵌合的动作。
在连接器安装部60内具备弹性防脱片65,弹性防脱片65与位于临时保持位置的检测连接器30的卡止突部38弹性地卡止而防脱,使得在搬送时等不从连接器安装部60拔出,特别是在位于临时保持位置的检测连接器30的卡止突部38的卡止面39A与弹性防脱片65的卡止面66之间设置有间隙c即游隙。
因此,由于成形上、组装误差等,采用检测连接器30向下方进入所需量以上的方式,在树脂保护器40安装时,即使有时检测连接器30与对方的电池侧连接器15抵接,但是通过设置上述的游隙,从而检测连接器30向后方(上方)逃避,可避免连接器15、30彼此强烈地撞击,进而能将连接器15、30损坏等防止于未然。
<其它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如下也包含于技术范围。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构成临时保持机构部的弹性夹持片朝上形成的情况,但是也可以朝下形成。
(2)作为临时保持机构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反,也可以在检测连接器侧设置弹性夹持片,并在连接器安装部的内表面设置卡止面。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成为如下设定:在树脂保护器安装于单电池组的上表面的情况下,电池侧连接器进入到连接器安装部的下部内规定尺寸,但是进入量能适当设定,另外,也可以是不进入而连接器安装部的下方等待的结构。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通过设置于该树脂保护器的下表面的定位筒部和电极端子的嵌合进行树脂保护器的定位的情况,但是只要能在树脂保护器与下表面的单电池组的上表面之间嵌合并定位,也可以是其它的结构。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检测单电池的状态的检测端子例示了电压检测端子,但是也可以是检测温度的端子等其它的检测端子。
(6)此外,用于将相邻的极性相反的电极端子彼此连接的连接构件不限于使用母线,也可以使用编织线、包覆电线。
附图标记说明
M:电池模块
10:单电池组
11:单电池
12:电极端子
15:电池侧连接器
20:电池配线模块
21:母线(连接构件)
25:电压检测线
27:阴端子(电压检测端子)
30:检测连接器
31:阴壳体
37:卡止面(临时保持机构部)
38:卡止突部(被卡止部)
40:树脂保护器
46:定位筒部
60:连接器安装部
62:弹性夹持片(临时保持机构部)
63:头部
63A:被抵接面
65:弹性防脱片
c:间隙。

Claims (4)

1.一种电池配线模块,安装于将多个单电池排列而成的单电池组,该单电池具有正极及负极的电极端子,所述电池配线模块具备:
树脂保护器,其保持有用于将相邻的极性相反的所述电极端子彼此连接的连接构件,并定位安装于所述单电池组的上表面;
检测连接器,其收容有用于检测各所述单电池的状态的检测端子,并能与突出设置于所述单电池的上表面的电池侧连接器嵌合;以及
连接器安装部,其在所述树脂保护器的与所述电池侧连接器相对的位置处能插入地设置有所述检测连接器,
所述电池配线模块使得在所述树脂保护器安装于所述单电池组的上表面的状态下,相邻的极性相反的所述电极端子彼此利用所述连接构件连接,并且通过使所述检测连接器在所述连接器安装部内前进而与对方的所述电池侧连接器嵌合连接,
在所述连接器安装部与所述检测连接器之间设置有临时保持机构部,该临时保持机构部在所述树脂保护器被定位前将所述检测连接器弹性地临时保持于与所述电池侧连接器不干扰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配线模块,其中,所述连接器安装部具有相对的2个内表面,在所述2个内表面上以能向相互接近/分离的方向移位的方式设置有一对弹性夹持片,该一对弹性夹持片在顶端具有头部,并且,
在所述检测连接器中与所述2个内表面对应的2个外表面形成有卡止面,该卡止面形成为下部侧凹入的台阶状,并与所述弹性夹持片的所述头部抵接,
且所述卡止面和所述头部的被抵接面中的至少任一方形成正锥面而设为半锁定结构,
所述检测连接器的所述卡止面与所述弹性夹持片的所述头部的所述被抵接面抵接而停止插入的部位成为临时保持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配线模块,其中,临时保持于所述临时保持位置的所述检测连接器成为如下设定:在所述树脂保护器正式安装于所述单电池组的上表面的情况下位于对方的所述电池侧连接器的正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配线模块,其中,在所述连接器安装部内设置有弹性防脱部,该弹性防脱部在所述检测连接器插入到所述临时保持位置时弹性地卡止于所述检测连接器上所设置的被卡止部而防脱,且在所述弹性防脱部与所述被卡止部之间设置有间隙。
CN201580066588.3A 2014-12-18 2015-12-01 电池配线模块 Active CN1070048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55947A JP6217984B2 (ja) 2014-12-18 2014-12-18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JP2014-255947 2014-12-18
PCT/JP2015/083711 WO2016098575A1 (ja) 2014-12-18 2015-12-01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4820A CN107004820A (zh) 2017-08-01
CN107004820B true CN107004820B (zh) 2019-08-30

Family

ID=56126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6588.3A Active CN107004820B (zh) 2014-12-18 2015-12-01 电池配线模块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217984B2 (zh)
CN (1) CN107004820B (zh)
WO (1) WO20160985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88794B2 (ja) * 2016-11-22 2020-11-2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モジュール
JP7120233B2 (ja) * 2017-06-16 2022-08-17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
JP6299917B1 (ja) * 2017-08-09 2018-03-2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接続モジュール
JP6465196B1 (ja) * 2017-12-11 2019-02-0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蓄電モジュール、及び接続モジュール
JP7291889B2 (ja) * 2018-05-09 2023-06-1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池および電池システム
US11289775B2 (en) * 2018-08-29 2022-03-29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Battery wiring module including elastic joiner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08454A (ja) * 2001-01-04 2002-07-2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11258413A (ja) * 2010-06-09 2011-12-22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電池接続アセンブリ
JP2013080693A (ja) * 2011-09-20 2013-05-02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電池用配線モジュール
CN103443961A (zh) * 2011-03-18 2013-12-1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配线模块
CN103931024A (zh) * 2011-11-11 2014-07-16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池配线模块
WO2014119034A1 (ja) * 2013-02-01 2014-08-0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モジュー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49290B2 (ja) * 1995-10-06 2006-02-22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ライトアングル型コネクタ
JP5974918B2 (ja) * 2013-02-01 2016-08-23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モジュール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08454A (ja) * 2001-01-04 2002-07-2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11258413A (ja) * 2010-06-09 2011-12-22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電池接続アセンブリ
CN103443961A (zh) * 2011-03-18 2013-12-1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配线模块
JP2013080693A (ja) * 2011-09-20 2013-05-02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電池用配線モジュール
CN103931024A (zh) * 2011-11-11 2014-07-16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池配线模块
WO2014119034A1 (ja) * 2013-02-01 2014-08-0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モジュー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17984B2 (ja) 2017-10-25
JP2016115642A (ja) 2016-06-23
WO2016098575A1 (ja) 2016-06-23
CN107004820A (zh) 2017-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04820B (zh) 电池配线模块
CN105789930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US20180019535A1 (en) Connector
CN107623225B (zh) 连接器
CN103907221B (zh) 电池配线模块
JP5267162B2 (ja) 防水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CN104471744B (zh) 电池用配线模块
CN107210562B (zh) 设备用连接器
KR101588439B1 (ko) 전기 커넥터
CN105576445B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103378490B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09804511A (zh) 连接器结构
CN109964340A (zh) 布线模块
US9160104B2 (en) Plug-in connector and a plug-in module system
US907101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sliding flexible cantilever beam terminal retainer
US9478918B1 (en) USB connector having a tongue with a plurality of contacts on its upper and lower sides symmetrically and reversely arranged
CN202487677U (zh) 一种电池安装结构
US10476184B2 (en) Device for electrical connection and cooling thereof
US8282427B2 (en) Connector
EP2854232A1 (en) Waterproof structure of wire harness with connector
CN104733919A (zh) 电连接器
CN105742872A (zh) 混合型插座连接器
CN109075308A (zh) 连接模块
CN109616829A (zh) 连接器
CN113745566A (zh) 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巡检辅助结构及燃料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