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98910A - 减振架 - Google Patents

减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98910A
CN106998910A CN201580066599.1A CN201580066599A CN106998910A CN 106998910 A CN106998910 A CN 106998910A CN 201580066599 A CN201580066599 A CN 201580066599A CN 106998910 A CN106998910 A CN 1069989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er
vibration
absorbing mounting
cylinder
cei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6659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根伸
关根伸一
齐藤靖
小仓雅则
井上辉彦
新贤二
一新贤二
阿部景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B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yab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yaba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yaba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998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9891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96/00Details of cabinets, racks or shelf unit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A47B43/00 - A47B95/00;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96/02Shel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96/00Details of cabinets, racks or shelf unit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A47B43/00 - A47B95/00;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96/14Bars, uprights, struts, or like supports, for cabinets, bracket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97/00Furniture or accessories for furniture,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207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16F9/323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cylinders
    • F16F9/324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cylinders of cylinder ends, e.g. ca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44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4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different damping effects at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tro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54Arrangements for attachmen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对架部件上载置的物品的掉落进行抑制的同时对其他物品等的摇晃进行抑制的减振架。减振架具备阻尼器(10)和架板(40)。阻尼器(10)的两端部被安装在于上下方向上相分离的家具(1)的上表面(1U)和天花板(C)上。架板(40)被保持在阻尼器(10)上。

Description

减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振架。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现有的减振架。该减振架具备架主体和一对阻尼器(damper)。架主体具有四根支柱和多个长方形的架板。架板的四个角被固定在四根支柱上,并且各架板以相互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而设置。一对阻尼器在架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处,被安装在于架板的宽度方向上排列的两根支柱之间。这一对阻尼器被配置为,以各自相交叉的方式而向反方向倾斜。因此,该减振架能够对因地震等的摇晃而导致的架主体的变形进行抑制。由此,该减振架能够对架主体的摇晃进行抑制,从而对载置于架板上的物品的掉落以及架主体的翻倒进行抑制。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427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由于专利文献1的减振架的目的仅在于对架主体的摇晃进行抑制从而对载置于架板上的物品的掉下以及架主体的翻倒进行抑制,因此无法对设置有减振架的房间等的摇晃进行抑制,也无法通过在家具等其他物品上安装减振架从而对家具等其他物品的摇晃进行抑制。
本发明为鉴于上述现有的情况而完成的发明,作为应该解决的课题而提供一种能够在对载置于架部件上的物品的掉落进行抑制的同时对其他物品等的摇晃进行抑制的减振架。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减振架具备阻尼器和架部件。阻尼器的两端部被安装在于上下方向上相分离的位置处。架部件被保持在阻尼器上。
本发明的架部件的左右端部可以通过一对所述阻尼器而被保持。此外,一对所述阻尼器可以在各自的两端部被安装在于上下方向上相分离的位置处的状态下,各自的从上端部向下端部延伸的轴线方向倾斜。此外,一对所述阻尼器可以在从侧方进行观察的侧视观察时,以各个所述阻尼器的所述轴线的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式而被安装。
本发明的阻尼器的两端部可以被安装在设置面与天花板上,或者被安装在所述设置面与从所述设置面起沿铅直方向延伸的壁面上,或者被安装在所述壁面与所述天花板上,或者被安装在设置于所述设置面上的物品的上表面与天花板上,或者被安装在所述物品的上表面与所述壁面上。
本发明的减振架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与安装着阻尼器的上下两端部的对象部件相同的对象部件之间,还安装有压缩弹簧。
本发明的阻尼器可以具有柱体(cylinder)、活塞(piston)、连杆引导件(rodguide)、以及连杆(rod),且架部件被保持在柱体上。柱体为有底筒状。活塞以滑动自如的方式而被插入至柱体内。连杆引导件对柱体的开口部进行封闭。连杆的基端部与活塞连结,且其顶端侧插穿连杆引导件而向柱体的外部突出。
在此,物品包括家具、在上下方向上将多个床铺连结而成的床(bed)、大型电视机、冰箱、书架、陈列柜(showcase)、服务器机柜(server rack)等有可能因地震的摇晃等而发生翻倒的物品。设置面不仅限于建筑物内的地板面,也包含在建筑物外设置物品的基础面等。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1的减振架,且表示将各阻尼器的两端部安装在家具的上表面与天花板上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为表示实施方式1的减振架,且表示将各阻尼器的两端部安装在家具的上表面与天花板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实施方式2的减振架,且表示将各阻尼器的两端部安装在家具的上表面与天花板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实施方式3的减振架,且表示将各阻尼器的两端部安装在天花板与地板面上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5为表示实施方式4的减振架,且表示将各阻尼器的两端部安装在天花板与地板面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为表示实施方式5的减振架,且表示将各阻尼器的两端部安装在家具的上表面与天花板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将本发明的减振架具体化了的实施方式1~5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如图1及图2所示,实施方式1的减振架具备一对阻尼器10和作为架部件的两张架板40。各阻尼器10的两端部被安装在家具1的上表面1U与天花板C上。也就是说,各阻尼器10的两端部被安装在于上下方向上相分离的位置处。家具1以使背面1B与从地板面(未图示)起沿铅直方向延伸的壁面W对置的方式而被设置在地板面上。家具1为长方体形状,并且在正面1F具有未图示的门、抽屉等,从而能够将衣物、饰品等收纳在内部。家具1的水平截面形状为在左右方向(在图1中为进深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该家具1在未安装有减振架的情况下,有可能因地震的摇晃等而向前方(在图1中为右方)倾斜并翻倒。
各阻尼器10具有柱体11、未图示的连杆引导件、未图示的活塞、连杆13、第一基部20、以及第二基部30。柱体11为有底筒状。柱体11在外周面的两个部位处设置有对架板40进行保持的保持部14。这两个保持部14以隔开间隔的方式而位于与柱体的轴线平行的直线上。各保持部14被形成为,当在阻尼器10的轴线以预定的角度而倾斜的状态下将阻尼器10的两端部安装在家具1的上表面1U与天花板C上时,架板40的上表面在水平方向上扩展。
连杆引导件对柱体11的开口部进行封闭。活塞以滑动自如的方式而被插入至柱体11内。连杆13的基端部与活塞连结,顶端侧插穿连杆引导件而向柱体11的外部突出。在柱体11内被封入有工作油以及压缩气体。阻尼器10在长度收缩而使被封入到柱体11内的压缩气体被压缩时,将在长度伸长的方向上被施加压缩气体的膨胀力。
第一基部20具有第一基盘21和第一连结部23。第一基盘21为平板状,并且具备与家具1的上表面1U面接触的第一抵接面21A。第一抵接面21A为长方形。第一连结部23为平板状,并且在第一基部20被安装在家具1的上表面1U上的状态下与第一基盘21的表面(与第一抵接面21A相反的一侧的面)21B连续并向上方突出。更详细而言,第一连结部23具备第一凸部25,所述第一凸部25在第一基盘21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处沿长度方向而延伸,并且在第一基部20被安装在家具1的上表面1U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凸部25的上边以从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朝向中央部上升的方式而倾斜,且在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处向上方突出。第一凸部25从两侧面起在相对于这两个侧面而正交的同一直线上延伸出圆柱状的第一轴部27。
柱体11在基端部上具有以夹持第一基部20的第一凸部25的方式而形成的一对平板状的柱体侧连结部12。各柱体侧连结部12的顶端部的外边缘形状为半圆形。此外,各柱体侧连结部12在相对于柱体11的轴线而正交的同一直线上设置有贯穿孔12A。从第一凸部25的两侧面延伸出的第一轴部27的两端部以防止脱落的状态而被插入至分别设置在一对柱体侧连结部12上的贯穿孔12A中,从而柱体11相对于第一基部20被连结成以第一轴部27为中心而转动自如。
第二基部30具有第二基盘31和第二连结部33。第二基盘31为平板状,并且具备与天花板C面接触的第二抵接面31A。第二抵接面31A为长方形。第二连结部33为平板状,并且在第二基部30被安装在天花板C上的状态下与第二基盘31的表面(与第二抵接面31A相反的一侧的面)31B连续并向下方突出。更详细而言,第二连结部33具备第二凸部35,所述第二凸部35在第二基盘31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处沿长度方向而延伸,并且在第二基部30被安装在天花板C上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凸部35的下表面以从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朝向中央部下降的方式而倾斜,且在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处向下方突出。第二凸部35从两侧面起在相对于这两个侧面而正交的同一直线上延伸出圆柱状的第二轴部37。
连杆13在顶端部处具有以夹持第二基部30的第二凸部35的方式而形成的一对平板状的连杆侧连结部15。各连杆侧连结部15的顶端部的外边缘形状为半圆形。此外,各连杆侧连结部15在相对于连杆13的轴线而正交的同一直线上设置有贯穿孔15A。从第二凸部35的两侧面延伸出的第二轴部37的两端部以防止脱落的状态而被插入至分别设置在一对连杆侧连结部15上的贯穿孔15A中,从而连杆13相对于第二基部30被连结成以第二轴部37为中心而转动自如。
各阻尼器10为在伸长动作时所产生的阻尼力小于在收缩动作时所产生的阻尼力的压缩效应阻尼器。在此,阻尼器10的伸长动作是指,连杆13自柱体11起的突出长度以及阻尼器10的长度变长的动作。此外,阻尼器10的收缩动作是指,连杆13自柱体11起的突出长度以及阻尼器10的长度变短的动作。
由于阻尼器10的阻尼力产生的机构原理为众所周知的结构,因此省略图示来进行说明。柱体11的内部通过活塞而被分隔为连杆侧压力室和反连杆侧压力室,其中,在连杆侧压力室中收纳有连杆13的基端部。在活塞中形成有使两个压力室之间连通的作为节流阀的阻尼孔(orifice)。阻尼孔作为阻尼力产生部而发挥功能,所述阻尼力产生部对随着阻尼器10的伸缩动作而形成的连杆侧压力室和反连杆侧压力室之间的工作油的流动施加阻力,从而产生阻尼力。此外,在活塞中形成有经由单向阀而对两个压力室间进行连通的连通通道。单向阀容许工作油从连杆侧压力室向反连杆侧压力室的流动,并阻止与此反向的流动。因此,在阻尼器10进行伸长动作时,工作油从连杆侧压力室向反连杆侧压力室流动的流动路径为阻尼孔和连通通道这两条路径。另一方面,在阻尼器10进行收缩动作时,工作油从反连杆侧压力室向连杆侧压力室流动的流动路径仅为阻尼孔。因此,阻尼器10在进行伸长动作时所产生的阻尼力小于阻尼器10在进行收缩动作时所产生的阻尼力。
各架板40为平板状且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各架板40的作为左右端部的短边部被设置于各阻尼器10的柱体11上的保持部14保持。以成为各阻尼器10的轴线倾斜了预定的角度的状态的方式,而将各第一基部20安装在家具1的上表面1U上,并将各第二基部30安装在天花板C上。也就是说,将各第一基部20安装在家具1的背面1B侧的上表面1U上,并将各第二基部30安装在与第一基部20相比靠家具1的正面1F侧的天花板C上。如此一来,各阻尼器10成为从上端部向下端部延伸的轴线的方向朝向家具1的背面1B方向而向下倾斜且平行地延伸的状态,各架板40被保持于彼此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并且上表面41在水平方向上扩展的状态。
该减振架使各第一基部20的第一抵接面21A与家具1的上表面1U面接触并载置于家具1的上表面1U上,并且在使通过封入到柱体11内的压缩气体的膨胀力而伸得最长的各阻尼器10缩小的同时使各第二基部30的第二抵接面31A与天花板C面接触,从而减振架被安装在家具1的上表面1U与天花板C上。如此,能够将减振架的各阻尼器10的两端部安装在家具1的上表面1U与天花板C上。并且,当发生地震等的摇晃时,减振架的阻尼器10进行收缩,从而能够通过阻尼器10的阻尼力而使摇晃衰减。也就是说,该减振架能够对将左右端部保持在阻尼器10上的架板40的摇晃进行抑制,从而能够对载置于架板40上的物品的掉落进行抑制。该减振架将架板40保持在被设置于柱体11上的保持部14上。因此,在因地震等的摇晃而使阻尼器10伸缩时,由于连杆13相对于柱体11而进退,因此柱体11的位移较少,从而能够减少架板40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变动。因此,该减振架能够对因地震等的摇晃而导致的架板40所载置的物品的掉落进行抑制。
此外,该减振架能够通过阻尼器10的阻尼力而使安装有各阻尼器10的第一基部20的家具1因地震等的摇晃而受到的力衰减,从而能够对家具1的摇晃进行抑制。也就是说,该减振架能够使因地震等的摇晃而使家具1倾倒的力衰减从而防止家具1的翻倒。
因此,实施方式1的减振架能够在对架板40所载置的物品的掉落进行抑制的同时,对家具1的摇晃进行抑制,从而防止家具1的翻倒。
<实施方式2>
如图3所示,实施方式2的减振架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于,各阻尼器10的向下倾斜的从上端部向下端部延伸的轴线的倾斜方向在从侧方进行观察的侧视观察时相反。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该减振架具备一对阻尼器10和作为架部件的两张架板240。各架板240的作为左右端部的短边部被设置于各阻尼器10的柱体11上的保持部14所保持。各架板240彼此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并且上表面241在水平方向上扩展。各阻尼器10以从上端部向下端部延伸的轴线在从上方进行观察的俯视观察时向相反方向延伸的方式,而将各第一基部20安装在家具1的上表面1U上,并将各第二基部30安装在天花板C上。也就是说,在对各架板240的左端部进行保持的阻尼器10中,将第一基部20安装在家具1的背面1B侧的上表面1U上,并将第二基部30安装在与第一基部20相比靠家具1的正面1F侧的天花板C上。另一方面,在对各架板240的右端部进行保持的阻尼器10中,将第一基部20安装在家具1的正面1F侧的上表面1U上,并将第二基部30安装在与第一基部20相比靠家具1的背面1B侧的天花板C上。在此,左右是指,在减振架被安装在家具1与天花板C之间的状态下,从家具1的正面1F侧进行观察时的左右。
如此,为了安装各第一基部20以及各第二基部30,在被保持于各阻尼器10上的各架板240的左侧的短边部和右侧的短边部中,被设置于各阻尼器10的柱体11上的保持部14所保持的位置不同。也就是说,对于位于上侧的架板240,在左侧的短边部中,其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被柱体11的保持部14所保持,而在右侧的短边部中,其后侧被柱体11的保持部14所保持。此外,对于位于下侧的架板240,在左侧的短边部中,其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被柱体11的保持部14所保持,而在右侧的短边部中,其前侧被柱体11的保持部14所保持。
该减振架使各第一基部20的第一抵接面21A与家具1的上表面1U面接触并载置于家具1的上表面1U上,并且在使通过封入到柱体11内的压缩气体的膨胀力而伸得最长的各阻尼器10缩小的同时使各第二基部30的第二抵接面31A与天花板C面接触,从而所述减振架被安装在家具1的上表面U1与天花板C上。如此,能够将减振架的各阻尼器10的两端部安装在家具1的上表面1U与天花板C上。并且,当发生地震等的摇晃时,减振架的阻尼器10进行收缩,从而能够通过阻尼器10的阻尼力而使摇晃衰减。也就是说,该减振架对将左右端部保持在阻尼器10上的架板240的摇晃进行抑制,从而能够对架板240所载置的物品的掉落进行抑制。该减振架将架板240保持在被设置于柱体11上的保持部14上。因此,在因地震等的摇晃而使阻尼器10进行伸缩时,连杆13相对于柱体11而进退,因此柱体11的位移较少,从而能够减少架板240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变动。因此,该减振架能够对因地震等的摇晃而导致的架板240所载置的物品的掉落进行抑制。
此外,该减振架通过阻尼器的阻尼力而使安装有各阻尼器10的第一基部20的家具1因地震等的摇晃而受到的力衰减,从而能够对家具1的摇晃进行抑制。详细而言,当家具1向正面1F侧倾倒时,对各架板240的左端部进行保持的阻尼器10进行收缩而发挥阻尼力。此外,当家具1向背面1B侧倾倒时,对各架板240的右端部进行保持的阻尼器进行收缩而发挥阻尼力。如此,该减振架能够使因地震等的摇晃而使家具1倾倒的力衰减从而防止家具1的翻倒。
因此,实施方式2的减振架能够在对架板240所载置的物品的掉落进行抑制的同时对家具1的摇晃进行抑制,从而防止家具1的翻倒。
<实施方式3>
如图4所示,实施方式3的减振架具备一对阻尼器110和作为架部件的三张架板140。该减振架与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的不同点在于,各阻尼器110以及架板140的大小与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的阻尼器及架板相比而较大,并且各阻尼器110的两端部被安装在地板面F与天花板C上。对与实施方式1以及2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该减振架在各柱体111的外周面的三个部位处设置有对架板140进行保持的保持部114。这三个保持部114以隔开等间隔的方式而位于与各柱体111的轴线平行的直线上。各阻尼器110以其轴线倾斜了预定的角度的状态而将阻尼器110的第一基部120安装在地板面F上,并将第二基部130安装在天花板C上。也就是说,第一基部120被安装在地板面F上的位置与第二基部130被安装在天花板C上的位置在水平方向上相分离,从而各阻尼器110成为从上端部向下端部延伸的轴线的方向朝向下方倾斜且平行地延伸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各保持部114被形成为,以各架板140的上表面141在水平方向上扩展的方式而对各架板140进行保持。
第一基部120具有第一基盘121和第一连结部123。第一基盘121为平板状,并且具备与地板面F面接触的第一抵接面121A。第一抵接面121A为长方形。第一连结部123为平板状,并且在第一基部120被安装在地板面F上的状态下与第一基盘121的表面(与第一抵接面121A相反的一侧的面)121B连续并向上方突出。更详细而言,第一连结部123在第一基盘121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处沿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在第一基部120被安装在地板面F上的状态下,第一连结部123的上表面以从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朝向中央部上升的方式而倾斜。第一连结部123从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两侧面起在相对于这两个侧面而正交的同一直线上延伸出圆柱状的第一轴部127。从第一连结部123的两侧面延伸出的第一轴部127的两端部以防止脱落的状态而被插入至分别设置在一对柱体侧连结部112上的贯穿孔112A中,从而柱体111相对于第一基部120被连结成以第一轴部127为中心而转动自如。
第二基部130具有第二基盘131和第二连结部133。第二基盘131为平板状,并且具有与天花板C面接触的第二抵接面131A。第二抵接面131A为长方形。第二连结部133为平板状,并且在第二基部130被安装在天花板上的状态下与第二基盘131的表面(与第二抵接面131A相反的一侧的面)131B连续并向下方突出。更详细而言,第二连结部133在第二基盘131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处沿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在第二基部130被安装在天花板C上的状态下,第二连结部133的下表面以从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朝向中央部下降的方式而倾斜。第二连结部133从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两侧面起在相对于这两个侧面而正交的同一直线上延伸出圆柱状的第二轴部137。从第二连结部133的两侧面延伸出的第二轴部137的两端部以防止脱落的状态而被插入至分别设置在一对连杆侧连结部115上的贯穿孔115A中,从而连杆113相对于第二基部130被连结成以第二轴部137为中心而转动自如。
各架板140为平板状且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各架板140的作为左右端部的短边部被设置于各阻尼器110的柱体111上的保持部114所保持。如前文所述,当以各阻尼器110的轴线成为倾斜了预定的角度且平行地延伸的状态的方式而将第一基部120安装在地板面F上,并将第二基部130安装在天花板C上时,各架板140被保持于彼此在上下方向上隔开等间隔并且上表面141在水平方向上扩展的状态。
该减振架使各第一基部120的第一抵接面121A与地板面F面接触且载置于地板面F上,并且在使通过封入到柱体111内的压缩气体的膨胀力而伸得最长的状态下的各阻尼器110缩小的同时使各第二基部130的第二抵接面131A与天花板C面接触,从而所述减振架被安装在地板面F与天花板C上。如此,能够将减振架的各阻尼器110的两端部安装在地板面F与天花板C上。并且,当发生地震等的摇晃时,减振架的各阻尼器110进行收缩,从而能够通过阻尼器110的阻尼力而使摇晃衰减。也就是说,该减振架能够对将左右端部保持在阻尼器110上的架板140的摇晃进行抑制,从而能够对架板140所载置的物品的掉落进行抑制。该减振架将架板140保持在被设置于柱体111上的保持部114上。因此,在因地震等的摇晃而使阻尼器110伸缩时,连杆113相对于柱体111而进退,因此柱体111的位移较少,从而能够减少架板140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变动。因此,该减振架能够对因地震等的摇晃而导致的架板140所载置的物品的掉落进行抑制。
此外,该减振架能够通过阻尼器110的阻尼力而使具有安装了阻尼器110的地板面F和天花板C的房间因地震等的摇晃而受到的力衰减,从而能够对房间的摇晃进行抑制。
因此,实施方式3的减振架能够在对架板140所载置的物品的掉落进行抑制的同时对房间的摇晃进行抑制。
<实施方式4>
如图5所示,实施方式4的减振架与实施方式3不同点在于,通过一个阻尼器310而对作为架部件的两张架板340进行保持。对与实施方式3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该减振架设置有从沿着阻尼器310的柱体311的轴线而分离的两个部位处的同一外周圆上的外周面向左右方向延伸的两对保持部314。各架板340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平板状,并且左右两端被形成为圆弧状。各架板340在中央部处形成有具有与阻尼器310的柱体311的外径相比而较大的内径的圆形的贯穿孔342。柱体311的各保持部314在使柱体311插穿于各架板340的贯穿孔342中的状态下,以从贯穿孔342的内周缘对各架板340进行夹持的方式而对各架板340进行保持。阻尼器310在轴线倾斜了预定的角度的状态下将阻尼器310的第一基部120安装在地板面F上,并且将第二基部130安装在天花板(未图示)上。也就是说,第一基部120被安装在地板面F上的位置与第二基部130被安装在天花板上的位置在水平方向上相分离,从而阻尼器310成为从上端部向下端部延伸的轴线的方向朝向下方倾斜而延伸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各保持部314被形成为,以各架板340的上表面341在水平方向上扩展的方式而对各架板340进行保持。
该减振架使第一基部120的第一抵接面121A与地板面F面接触并载置于该地板面F上,并且在使通过封入到柱体311内的压缩气体的膨胀力而伸得最长的状态下的阻尼器310缩小的同时使第二基部130的第二抵接面131A与天花板面接触,从而所述减振架被安装在地板面F与天花板上。如此,能够将减振架的阻尼器310的两端部安装在地板面F与天花板上。并且,当发生地震等的摇晃时,减振架的阻尼器310进行收缩,从而能够通过阻尼器310的阻尼力而使摇晃衰减。也就是说,该减振架能够对被保持在阻尼器310上的架板340的摇晃进行抑制,从而能够对架板340所载置的物品的掉落进行抑制。该减振架将架板340保持在被设置于柱体311上的保持部314上。因此,在因地震等的摇晃而使阻尼器310伸缩时,连杆113相对于柱体311而进退,因此柱体311的位移较少,从而能够减少架板340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变动。因此,该减振架能够对因地震等的摇晃所导致的架板340所载置的物品的掉落进行抑制。
此外,该减振架能够通过阻尼器310的阻尼力而使具有安装了阻尼器310的地板面F和天花板的房间因地震等的摇晃而受到的力衰减,从而能够对房间的摇晃进行抑制。
因此,实施方式4的减振架能够在对架板340所载置的物品的掉落进行抑制的同时对房间的摇晃进行抑制。
<实施方式5>
如图6所示,实施方式5的减振架具备与实施方式1相同结构的一个阻尼器10、以及一个施力部件410。施力部件410具备柱体411和从柱体411向上方突出的连杆413。在柱体411内的与连杆413相比靠下方的空间内,收纳有压缩螺旋弹簧414。压缩螺旋弹簧414对连杆413向伸长方向施力。压缩螺旋弹簧414通过经由柱体411、连杆413、第一基部20以及第二基部30而被安装在与阻尼器10相同的对象部件(家具1的上表面1U与天花板C)上。当施力部件410进行收缩时,通过压缩螺旋弹簧414的弹性伸长力而对连杆413施加伸长力。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载以及附图所说明的实施方式1~5,例如以下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虽然在实施方式1~5中,将平板状的架板作为架部件,但也可以将架部件设为其他的形态。
(2)虽然在实施方式1~5中,具备两张或三张架板,但也可以具备一张或四张以上的架板。
(3)虽然在实施方式1、2以及5中,将阻尼器的两端部安装在家具的上表面与天花板上,但也可以将阻尼器的两端部安装在家具的上表面与壁面上。
(4)虽然在实施方式3以及4中,将阻尼器的两端部安装在地板面与天花板上,但也可以将阻尼器的两端部安装在壁面与天花板上,或者安装在地板面与壁面上。
(5)虽然在实施方式1~5中,阻尼器为压缩效应阻尼器,但也可以是双效阻尼器、伸长效应阻尼器。
(6)虽然在实施方式1~5中,将架板保持在柱体上,但也可以将架板保持在连杆上。
(7)虽然在实施方式1~5中,在阻尼器的轴线以预定的角度而倾斜的状态下,将阻尼器的两端部安装在家具的上表面与天花板上,或者安装在地板面和天花板上,但也可以在阻尼器的轴线沿铅直方向而延伸的状态下,将阻尼器的两端部安装在家具的上表面与天花板上,或者在安装在地板面与天花板上。
(8)实施方式5的添加具备压缩螺旋弹簧的施力部件的结构也能够应用于实施方式2~4中。在仅使用一个阻尼器的实施方式3、4中,如果在成为阻尼器的安装对象的部件之间进一步添加具备压缩螺旋弹簧的施力部件,则与再追加一个阻尼器相比能够更廉价地实现减振功能的提高。
符号说明
10、110、310…阻尼器;11、111、311…柱体;13、113…连杆;40、140、240、340…架板(架部件);410…施力部件;414…压缩螺旋弹簧;1…家具(物品);1U…(家具的)上表面;C…天花板;W…壁面;F…地板面(设置面)。

Claims (7)

1.一种减振架,其特征在于,具备:
阻尼器,其两端部被安装在于上下方向上相分离的位置处;以及
架部件,其被保持在所述阻尼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架部件的左右端部通过一对所述阻尼器而被保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架,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阻尼器在各自的两端部被安装在于上下方向上相分离的位置处的状态下,各自的从上端部向下端部延伸的轴线的方向倾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架,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阻尼器在从侧方进行观察的侧视图上,各个所述阻尼器的所述轴线的倾斜方向相反。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尼器的两端部被安装在设置面与天花板上,或者被安装在设置面与从所述设置面起沿铅直方向延伸的壁面上,或者被安装在壁面与天花板上,或者被安装在设置于设置面上的物品的上表面与天花板上,或者被安装在物品的上表面与壁面上。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尼器具有:
有底筒状的柱体;
活塞,其滑动自如地被插入至所述柱体内;
连杆引导件,其对所述柱体的开口部进行封闭;以及
连杆,其基端部与所述活塞连结,且其顶端侧插穿所述连杆引导件而向所述柱体的外部突出,
所述架部件被保持在所述柱体上。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架,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上下两端部被安装在与所述阻尼器相同的对象部件上。
CN201580066599.1A 2014-12-22 2015-12-14 减振架 Withdrawn CN1069989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58607 2014-12-22
JP2014258607 2014-12-22
PCT/JP2015/084964 WO2016104225A1 (ja) 2014-12-22 2015-12-14 制振棚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98910A true CN106998910A (zh) 2017-08-01

Family

ID=56150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6599.1A Withdrawn CN106998910A (zh) 2014-12-22 2015-12-14 减振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354251A1 (zh)
JP (1) JP6386087B2 (zh)
CN (1) CN106998910A (zh)
TW (1) TW201634830A (zh)
WO (1) WO20161042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33311B2 (ja) * 2016-06-10 2018-05-30 Kyb株式会社 ブラケット、及び転倒防止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50722A (ja) * 1994-03-11 1995-10-03 Suzuki Giken Kogyo Kk 家具固定装置
JPH07293517A (ja) * 1994-04-25 1995-11-07 Mari Yamaguchi 家具の転倒防止装置
JPH08238137A (ja) * 1995-03-07 1996-09-17 Seiken Chem:Kk 家具類の転倒防止器具
JPH0928489A (ja) * 1995-07-14 1997-02-04 Nhk Spring Co Ltd 転倒防止装置
JP2004194864A (ja) * 2002-12-18 2004-07-15 Nitomuzu:Kk 家具などの転倒防止具
JP2007098066A (ja) * 2005-10-03 2007-04-19 Isao Kajiwara 家具転倒防止具
JP2011098164A (ja) * 2009-11-09 2011-05-19 Uchiyama Sangyo:Kk 水切り棚
CN203914075U (zh) * 2014-05-13 2014-11-05 广东梅县梅雁矿业有限公司 一种可快速装卸的家具防倾倒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50722A (ja) * 1994-03-11 1995-10-03 Suzuki Giken Kogyo Kk 家具固定装置
JPH07293517A (ja) * 1994-04-25 1995-11-07 Mari Yamaguchi 家具の転倒防止装置
JPH08238137A (ja) * 1995-03-07 1996-09-17 Seiken Chem:Kk 家具類の転倒防止器具
JPH0928489A (ja) * 1995-07-14 1997-02-04 Nhk Spring Co Ltd 転倒防止装置
JP2004194864A (ja) * 2002-12-18 2004-07-15 Nitomuzu:Kk 家具などの転倒防止具
JP2007098066A (ja) * 2005-10-03 2007-04-19 Isao Kajiwara 家具転倒防止具
JP2011098164A (ja) * 2009-11-09 2011-05-19 Uchiyama Sangyo:Kk 水切り棚
CN203914075U (zh) * 2014-05-13 2014-11-05 广东梅县梅雁矿业有限公司 一种可快速装卸的家具防倾倒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04225A1 (ja) 2016-06-30
JP6386087B2 (ja) 2018-09-05
US20170354251A1 (en) 2017-12-14
JPWO2016104225A1 (ja) 2017-06-15
TW201634830A (zh) 2016-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04662A (zh) 翻倒防止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207482347U (zh) 一种编织袋用的撑口器
CN106572750A (zh) 翻倒防止装置
CN106998910A (zh) 减振架
CN203534045U (zh) 冰箱及用于冰箱的搁板
CN203925087U (zh) 吊趟门的滑行结构
CN207772994U (zh) 一种适用各种车辆液压自动调平装置
CN208097057U (zh) 一种安全稳定的输液架
CN106369104B (zh) 一种减震底座
CN107492316A (zh) 一种教学用led显示屏
CN207421200U (zh) 一种弹簧与滚轮结合的减震装置
CN103653859B (zh) 一种避震密集架
CN107288233A (zh) 十字防震平台
CN205827098U (zh) 具有减震效果的挂钟
CN209289300U (zh) 一种多功能搜救机器人
CN202457411U (zh) 一种多功能宿舍床
CN208550474U (zh) 一种手动双向齿条传动密集架
CN201310647Y (zh) 一种立式眼镜阀
CN207519383U (zh) 一种家猪养殖用护栏
CN205533944U (zh) 一种采矿机用减震座
CN104843403A (zh) 货架
CN205814001U (zh) 一种新型储存柜
CN204048723U (zh) 多功能置物架
CN104433303A (zh) 活动式布书架
CN205873026U (zh) 一种稳固型密集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