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95168B - 电梯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95168B
CN106995168B CN201710041837.4A CN201710041837A CN106995168B CN 106995168 B CN106995168 B CN 106995168B CN 201710041837 A CN201710041837 A CN 201710041837A CN 106995168 B CN106995168 B CN 1069951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age
stop
image
data
guid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4183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95168A (zh
Inventor
助野顺司
上村敬志
丸山清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20215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1935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995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951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951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951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3/00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indicating or signalling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elevators
    • B66B3/002Indicators

Landscapes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电梯系统。本发明通过利用者的判断,实现电梯的合理利用、顺畅的乘梯下梯及高效的运行。电梯系统(100)具有设置于轿厢的轿厢内引导装置(150)、设置于层站的层站引导装置(170)、以及控制轿厢内引导装置(150)和层站引导装置(170)的显示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10),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10)在判断为轿厢内拥挤的情况下,将由轿厢内引导装置(150)拍摄的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或者根据该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生成的假想图像的图像数据,作为层站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发送给层站引导装置(170),层站引导装置(170)根据层站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显示。

Description

电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系统,尤其涉及能够显示轿厢内或者层站的情况的电梯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今,在电梯的轿厢内或者层站设置显示器已经非常普遍。这样的显示器是为了对乘客提供建筑物内引导等服务而引入的。并且,有的电梯系统通过使用事先登记了目的地楼层的ID卡等的层站目的地楼层登记装置,进行高效运用多台电梯的组群管理。
通过这样的电梯系统,能够高效地将乘客分配给轿厢。因此,能够削减等待时间,实现顺畅的乘梯和下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系统:在轿厢内和层站设置电视摄像机和监视器,由此在到达前将轿厢的电视摄像机的影像显示在层站的监视器上,并且在轿厢的监视器上显示层站的电视摄像机的影像。在这样的系统中,在门打开前分别相互得知对方侧的状态,因而能够顺畅地进行乘梯和下梯,并且提高了电梯的效率。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053150号公报(第0011~0022段,图1)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系统中,虽然利用者在到达前通过监视器得知对方侧的状态,但是毕竟是以能乘梯为前提。因此,在该系统中没有设想不能乘梯的情况。
例如,虽然在组群管理上看来,具有能够乘梯的余地,但是在只能一人乘梯的情况下,四口人的家庭一起的利用者就不进行乘梯。在这种情况下,期望在轿厢到达之前判断利用者不搭乘这样的轿厢,而为了其他利用者将层站空出来。
并且,和婴儿车等较大物体一起乘梯的利用者,在轿厢到达的目的地楼层的层站拥挤的情况下,也存在判断为在其它楼层从轿厢下梯的情况。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利用者的判断,实现电梯的合理利用、顺畅的乘梯和下梯及高效的运行。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电梯系统具有设置于轿厢的轿厢内引导装置、设置于层站的层站引导装置、以及控制所述轿厢内引导装置和所述层站引导装置的显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内引导装置具有:轿厢内摄像部,其拍摄所述轿厢内的情况,由此生成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以及轿厢内数据收发部,其将所述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具有: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其接收所述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以及数据控制部,其在判断为所述轿厢内拥挤的情况下,使所述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将所述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或者根据所述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生成的假想图像的图像数据,作为层站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发送给所述层站引导装置,所述层站引导装置具有:层站数据收发部,其接收所述层站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以及层站显示部,其根据由所述层站数据收发部接收到的所述层站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显示。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电梯系统具有对多个轿厢中的每一个各设置一个的多个轿厢内引导装置、设置于层站的层站引导装置、以及控制所述多个轿厢内引导装置和所述层站引导装置的显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轿厢内引导装置各自具有:轿厢内摄像部,其拍摄所述轿厢内的情况,由此生成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以及轿厢内数据收发部,其将所述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具有: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其接收所述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以及数据控制部,其在判断为所述多个轿厢中接下来到达所述层站的一个轿厢拥挤的情况下,使所述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将从设置在所述一个轿厢中的一个轿厢内引导装置发送的所述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或者假想图像的图像数据,作为层站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发送给所述层站引导装置,其中,所述假想图像的图像数据是根据从所述一个轿厢内引导装置发送的所述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生成的,所述层站引导装置具有:层站数据收发部,其接收所述层站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以及层站显示部,其根据由所述层站数据收发部接收到的所述层站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显示。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电梯系统具有对多个轿厢中的每一个各设置一个的多个轿厢内引导装置、设置于层站的层站引导装置、以及控制所述多个轿厢内引导装置和所述层站引导装置的显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轿厢内引导装置各自具有:轿厢内摄像部,其拍摄所述轿厢内的情况,由此生成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以及轿厢内数据收发部,其将所述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所述层站引导装置具有层站操作部,该层站操作部对从所述多个轿厢中指定要确认情况的一个轿厢的输入进行受理,所述控制装置具有: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其接收所述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以及数据控制部,其使所述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将从设置在所述一个轿厢中的一个轿厢内引导装置发送的所述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或者根据从该一个轿厢内引导装置发送的所述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生成的假想图像的图像数据,作为层站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发送给所述层站引导装置,所述层站引导装置还具有:层站数据收发部,其接收所述层站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以及层站显示部,其根据由所述层站数据收发部接收到的所述层站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显示。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电梯系统具有设置于轿厢的轿厢内引导装置、对多个层站中的每一个各设置一个的多个层站引导装置、以及控制所述轿厢内引导装置和所述多个层站引导装置的显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层站引导装置各自具有:层站摄像部,其拍摄设置有本装置的层站的情况,由此生成层站图像的图像数据;以及层站数据收发部,其将所述层站图像的图像数据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所述轿厢内引导装置具有受理目的地楼层的输入的轿厢内操作部,所述控制装置具有: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其接收所述层站图像的图像数据;以及数据控制部,其在判断为通过所述轿厢内操作部输入的目的地楼层的层站拥挤的情况下,使所述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将下述的所述层站图像的图像数据或者假想图像的图像数据,作为轿厢内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发送给所述轿厢内引导装置,其中,该层站图像的图像数据是从设置在通过所述轿厢内操作部输入的目的地楼层的层站处的一个层站引导装置发送的,所述假想图像的图像数据是根据从该一个层站引导装置发送的所述层站图像的图像数据生成的,所述轿厢内引导装置还具有:轿厢内数据收发部,其接收所述轿厢内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以及轿厢内显示部,其根据由所述轿厢内数据收发部接收到的所述轿厢内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显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在轿厢或者层站内拥挤的情况下,显示示出该轿厢内或者层站的情况的图像,因而能够根据观察到这种图像的利用者的判断,来实现电梯的合理利用、顺畅的乘梯和下梯及高效的运行。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方式,通过指定轿厢来显示示出该轿厢内的情况的图像,因而能够根据观察到这种图像的利用者的判断,实现电梯的合理利用、顺畅的乘梯和下梯及高效的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电梯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2的(A)及(B)是示出实施方式1和2的硬件结构的概略图。
图3是概略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轿厢内用显示图像决定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概略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轿厢内用显示图像生成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5是概略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层站用显示图像决定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6是概略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层站用显示图像生成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层站拥挤判定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轿厢内拥挤判定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中层站用显示图像决定部选择在层站引导装置的层站显示部显示的层站用显示图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的(A)及(B)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中当轿厢内的拥挤度较低时由轿厢内摄像部拍摄的轿厢内图像和在层站显示部显示的层站用显示图像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11的(A)~(D)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中当轿厢内的拥挤度较高时由轿厢内摄像部拍摄的轿厢内图像和在层站显示部显示的层站用显示图像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12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中轿厢内用显示图像决定部选择在轿厢内引导装置的轿厢内显示部显示的轿厢内用显示图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3的(A)及(B)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中当层站的拥挤度较低时由层站摄像部拍摄的层站图像和在轿厢内显示部显示的轿厢内用显示图像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14的(A)~(D)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中当层站的拥挤度较高时由层站摄像部拍摄的层站图像和在轿厢内显示部显示的轿厢内用显示图像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15是概略地示出实施方式2的电梯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16是概略地示出实施方式2的轿厢内用显示图像决定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17是概略地示出实施方式2的层站用显示图像决定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18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层站拥挤判定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9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轿厢内拥挤判定部的动作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100、200电梯系统;110、210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11轿厢运行管理部;112通信部;113、213数据存储部;114、214数据控制部;115、215轿厢内用显示图像决定部;115a、215a层站拥挤判定部;116轿厢内用显示图像生成部;116a层站人物区域检测部;116b层站化身图像生成部;116c层站图像处理部;116d轿厢内用图像选择部;117、217层站用显示图像决定部;117a、217a轿厢内拥挤判定部;118层站用显示图像生成部;118a轿厢内人物区域检测部;118b轿厢内化身图像生成部;118c轿厢内图像处理部;118d层站用图像选择部;119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130轿厢控制装置;150、250轿厢内引导装置;151轿厢内操作部;152轿厢内摄像部;153轿厢内显示部;154、254轿厢内控制部;155轿厢内数据收发部;256轿厢内拥挤度计测部;170、270层站引导装置;171层站操作部;172层站摄像部;173层站显示部;174、274层站控制部;175层站数据收发部;276层站拥挤度计测部;190存储器;191处理器;192处理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概略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电梯系统100的结构的框图。
电梯系统100具有作为控制装置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10、轿厢控制装置130、轿厢内引导装置150和层站引导装置170。
轿厢控制装置130及轿厢内引导装置150按照轿厢的数量而设置。换言之,每个轿厢各设置一个轿厢控制装置130及一个轿厢内引导装置150。
层站引导装置170按照层站的数量而设置。换言之,每个层站各设置一个层站引导装置170。在此为了简化说明,按照轿厢控制装置130、轿厢内引导装置150及层站引导装置170各一个进行说明。
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10管理电梯系统100中的轿厢的运行,并且控制轿厢内引导装置150及层站引导装置170的显示。
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10具有轿厢运行管理部111、通信部112、数据存储部113、数据控制部114和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119。
轿厢运行管理部111管理电梯系统100中的轿厢的运行。例如,轿厢运行管理部111接收来自轿厢内引导装置150及层站引导装置170的对轿厢的呼梯,而控制轿厢控制装置130。轿厢运行管理部111将表示轿厢的运行状况的轿厢运行信息提供给数据控制部114。
通信部112是与轿厢控制装置130进行通信的接口。
数据存储部113存储在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10的处理中所需的数据。例如,数据存储部113存储从轿厢内引导装置150及层站引导装置170接收到的摄像图像的图像数据、在轿厢内引导装置150及层站引导装置170显示的广告内容或者引导内容的图像数据。
数据控制部114控制在轿厢内引导装置150及层站引导装置170显示的图像数据。例如,数据控制部114从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119接收摄像图像,并且从轿厢运行管理部111获取轿厢运行信息,并与其相配合地从数据存储部113读出广告内容和/或引导内容,并生成显示图像提供给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119。
例如,数据控制部114在判断为轿厢内拥挤的情况下,使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119将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或者根据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生成的假想图像即轿厢内合成图像的图像数据,作为层站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发送给层站引导装置170。
在实施方式1中,数据控制部114根据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判断轿厢内是否拥挤。
另外,当在层站引导装置170中进行了召唤轿厢的输入后,数据控制部114判断轿厢内是否拥挤。
在此,当在层站引导装置170中进行了召唤轿厢的输入后进行了搭乘轿厢的人数的输入的情况下,数据控制部114将所输入的人数考虑在内来判断轿厢内是否拥挤。
并且,当在层站引导装置170中进行了从多个轿厢中指定要确认的轿厢的输入的情况下,数据控制部114使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119将所指定的轿厢的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或者根据所指定的轿厢的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生成的假想图像即轿厢内合成图像的图像数据,作为层站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发送给层站引导装置170。
在此,数据控制部114根据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检测人物区域,将其它图像合成在所检测出的人物区域中,由此生成轿厢内合成图像的图像数据。另外,数据控制部114还可以根据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检测人物的衣服区域,并且检测所检测出的衣服区域的颜色和图案,将表示所检测出的颜色和图案的衣服的其它图像合成在所检测出的衣服区域中。
另外,数据控制部114在判断为层站拥挤的情况下,使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119将层站图像的图像数据或者根据层站图像的图像数据生成的假想图像即层站合成图像的图像数据,作为轿厢内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发送给轿厢内引导装置150。
在实施方式1中,数据控制部114根据层站图像的图像数据,判断层站是否拥挤。
另外,当在轿厢内引导装置150中进行了目的地楼层的输入后,数据控制部114判断所输入的目的地楼层的层站是否拥挤。
在此,当在轿厢内引导装置150中进行了目的地楼层的输入后进行了从轿厢下梯的人数的输入的情况下,数据控制部114将所输入的人数考虑在内来判断层站是否拥挤。
在此,数据控制部114根据层站图像的图像数据检测人物区域,将其它图像合成在所检测出的人物区域中,由此生成层站合成图像的图像数据。另外,数据控制部114还可以根据层站图像的图像数据检测人物的衣服区域,并且检测所检测出的衣服区域的颜色和图案,将表示所检测出的颜色和图案的衣服的其它图像合成在所检测出的衣服区域中。
数据控制部114具有轿厢内用显示图像决定部115、轿厢内用显示图像生成部116、层站用显示图像决定部117和层站用显示图像生成部118。
轿厢内用显示图像决定部115根据来自轿厢运行管理部111及数据存储部113的信息,决定在轿厢内引导装置150显示的轿厢内用显示图像。
轿厢内用显示图像生成部116根据轿厢内用显示图像决定部115的决定,从数据存储部113读出层站图像、广告内容或者引导内容,生成轿厢内用显示图像并将其提供给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119。
层站用显示图像决定部117根据来自轿厢运行管理部111及数据存储部113的信息,决定层站用显示图像。
层站用显示图像生成部118根据层站用显示图像决定部117的决定,从数据存储部113读出轿厢内图像、广告内容或者引导内容的图像数据,生成层站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并将所生成的图像数据提供给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119。
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119是与轿厢内引导装置150及层站引导装置170进行数据的发送及接收的接口。例如,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119从轿厢内引导装置150及层站引导装置170接收摄像图像的图像数据。并且,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119向轿厢内引导装置150发送轿厢内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向层站引导装置170发送层站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
以上所述的轿厢运行管理部111及数据控制部114例如能够按照图2的(A)所示,由存储器190、执行在存储器190中存储的程序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等处理器191构成。这样的程序既可以通过网络来提供,也可以记录在记录介质中进行提供。
另外,处理器191通过利用存储器190而能够实现数据存储部113。
另外,轿厢运行管理部111及数据控制部114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例如按照图2的(B)所示,也能够由一个电路、解码电路、程序化的处理器、并行程序化的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或者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处理电路192构成。
另外,处理电路192通过利用处理器192内或者处理电路192外的存储器(未图示)而能够实现数据存储部113。
轿厢控制装置130进行电梯系统100的轿厢的控制。例如,轿厢控制装置130使轿厢的位置实际移动,使门进行开闭。
轿厢内引导装置150在轿厢内对利用者提供设置有电梯系统100的建筑物内的服务。
轿厢内引导装置150具有轿厢内操作部151、轿厢内摄像部152、轿厢内显示部153、轿厢内控制部154和轿厢内数据收发部155。
轿厢内操作部151是在轿厢内受理来自利用者的操作输入的输入装置。例如,轿厢内操作部151受理目的地楼层的输入。
具体而言,轿厢内操作部151具有供输入轿厢门的开闭及轿厢的目的地楼层的按钮,将所输入的内容提供给轿厢内控制部154。
并且,优选轿厢内操作部151在接收到目的地楼层的输入后,能够受理将该输入取消的输入。当在轿厢内操作部151中进行了取消的输入的情况下,上述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10的轿厢运行管理部111取消轿厢的目的地楼层。
轿厢内摄像部152是通过拍摄轿厢内的情况而生成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的摄像装置。轿厢内摄像部152将轿厢内的摄像图像即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提供给轿厢内控制部154。
轿厢内显示部153是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例如,轿厢内显示部153根据由轿厢内控制部154提供的轿厢内用显示图像数据进行显示。具体而言,轿厢内显示部153显示广告内容或者引导内容等的图像。另外,广告内容及引导内容是动态图像、静态图像、图形等。
轿厢内控制部154进行轿厢内的控制。例如,轿厢内控制部154将表示由轿厢内操作部151提供的按钮内容的操作信息以及由轿厢内摄像部152提供的图像数据提供给轿厢内数据收发部155。并且,将由轿厢内数据收发部155提供的轿厢内用显示图像数据提供给轿厢内显示部153。
轿厢内数据收发部155是经由轿厢控制装置130与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10内的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119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及接收的接口。另外,轿厢内数据收发部155也可以不经由轿厢控制装置130,而直接与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10内的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119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及接收。
以上所述的轿厢内控制部154例如能够按照图2的(A)所示,由存储器190、执行在存储器190中存储的程序的CPU等处理器191构成。这样的程序既可以通过网络来提供,也可以记录在记录介质中进行提供。
另外,轿厢内控制部154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例如按照图2的(B)所示,也能够由一个电路、解码电路、程序化的处理器、并行程序化的处理器、ASIC或者FPGA等处理电路192构成。
层站引导装置170在层站对利用者提供设置有电梯系统100的建筑物内的服务。
层站引导装置170具有层站操作部171、层站摄像部172、层站显示部173、层站控制部174和层站数据收发部175。
层站操作部171是在层站受理来自利用者的操作输入的输入装置。例如,层站操作部171受理召唤轿厢的输入。另外,层站操作部171也可以受理指示目的地楼层的输入作为召唤轿厢的输入。在此,上述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10的数据控制部114在层站操作部171接收到召唤轿厢的输入后,判断轿厢是否拥挤。
具体而言,层站操作部171具有层站的轿厢呼梯按钮及输入轿厢的目的地楼层的按钮,将所输入的内容提供给层站控制部174。
另外,优选层站操作部171在接收到召唤轿厢的输入后,能够受理将该输入取消的输入。当在层站操作部171中进行了取消的输入的情况下,上述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10的轿厢运行管理部111取消召唤轿厢的控制。
另外,层站操作部171也可以受理指定多个轿厢中要进行确认的轿厢的输入。
并且,层站操作部171也可以受理从多个轿厢中选择要召唤的轿厢的输入,也可以受理将这样的输入取消的输入。
层站摄像部172是通过拍摄层站的情况而生成层站图像的图像数据的摄像装置。层站摄像部172将层站的摄像图像即层站图像的图像数据提供给层站控制部174。
层站显示部173是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例如,层站显示部173根据由层站控制部174提供的层站用显示图像数据进行显示。具体而言,层站显示部173显示广告内容或者引导内容等的图像。
层站控制部174进行层站的控制。例如,层站控制部174将表示由层站操作部171提供的按钮内容的操作信息及由层站摄像部172提供的图像数据提供给层站数据收发部175。并且,层站控制部174将由层站数据收发部175提供的层站用显示图像数据提供给层站显示部173。
层站数据收发部175是与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10内的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119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及接收的接口。
以上所述的层站控制部174例如能够按照图2的(A)所示,由存储器190、执行在存储器190中存储的程序的CPU等处理器191构成。这样的程序既可以通过网络来提供,也可以记录在记录介质中进行提供。
另外,层站控制部174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例如按照图2的(B)所示,也能够由一个电路、解码电路、程序化的处理器、并行程序化的处理器、ASIC或者FPGA等处理电路192构成。
图3是概略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轿厢内用显示图像决定部115的结构的框图。
轿厢内用显示图像决定部115具有层站拥挤判定部115a。
层站拥挤判定部115a根据由轿厢运行管理部111提供的轿厢运行信息SI和从数据存储部113读出的层站图像的图像数据PI,决定表示在轿厢内引导装置150显示的内容的轿厢内用图像选择条件CC,并将该条件通知给轿厢内用显示图像生成部116。
图4是概略地示出轿厢内用显示图像生成部116的结构的框图。
轿厢内用显示图像生成部116具有层站人物区域检测部116a、层站化身(avatar)图像生成部116b、层站图像处理部116c和轿厢内用图像选择部116d。
层站人物区域检测部116a从数据存储部113读出层站图像的图像数据PI,从由所读出的图像数据PI示出的层站图像中检测人物区域,将其特征量提供给层站化身图像生成部116b。
层站化身图像生成部116b根据由层站人物区域检测部116a提供的特征量,从数据存储部113读出化身数据AD并生成化身图像。
层站图像处理部116c对于用从数据存储部113读出的图像数据PI示出的层站图像,将由层站化身图像生成部116b生成的化身图像合成在由层站人物区域检测部116a检测出的人物区域中,由此生成层站合成图像的图像数据(层站合成图像数据)。
另外,在不需要在层站图像中合成化身图像的情况下,层站图像处理部116c将表示层站图像的图像数据PI提供给轿厢内用图像选择部116d。
轿厢内用图像选择部116d根据由轿厢内用显示图像决定部115提供的轿厢内用图像选择条件CC,由从数据存储部113读出的广告内容或者引导内容的图像数据CGI、和从层站图像处理部116c输出的图像数据中选择任意一方,并作为轿厢内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轿厢内用显示图像数据)SCI提供给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119。
图5是概略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层站用显示图像决定部117的结构的框图。
层站用显示图像决定部117具有轿厢内拥挤判定部117a。
轿厢内拥挤判定部117a根据由轿厢运行管理部111提供的轿厢运行信息SI和从数据存储部113读出的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CI,决定表示在层站引导装置170显示的内容的层站用图像选择条件PC,将该条件通知给层站用显示图像生成部118。
图6是概略地示出层站用显示图像生成部118的结构的框图。
层站用显示图像生成部118具有轿厢内人物区域检测部118a、轿厢内化身图像生成部118b、轿厢内图像处理部118c和层站用图像选择部118d。
轿厢内人物区域检测部118a从数据存储部113读出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CI,从由所读出的图像数据CI示出的轿厢内图像中检测人物区域,将其特征量提供给轿厢内化身图像生成部118b。
轿厢内化身图像生成部118b根据由轿厢内人物区域检测部118a提供的特征量,从数据存储部113读出化身数据AD并生成化身图像。
轿厢内图像处理部118c对于由从数据存储部113读出的图像数据CI示出的轿厢内图像,将由轿厢内化身图像生成部118b生成的化身图像合成在由轿厢内人物区域检测部118a检测出的人物区域中,由此生成轿厢内合成图像的图像数据(轿厢内合成图像数据)。
层站用图像选择部118d根据由层站用显示图像决定部117提供的层站用图像选择条件PC,由从数据存储部113读出的广告内容或者引导内容的图像数据CGI、和从轿厢内图像处理部118c输出的图像数据中选择任意一方,并作为层站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层站用显示图像数据)SPI提供给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119。
下面,说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系统100的动作。
电梯的利用者对层站引导装置170的层站操作部171输入目的地楼层。在此,层站操作部171既可以是按钮,也可以是触摸屏,还可以是基于空间操作的姿势输入装置。
表示利用层站操作部171输入的目的地楼层的层站目的地楼层信息被提供给层站控制部174。层站控制部174将层站目的地楼层信息提供给层站数据收发部175。层站数据收发部175将层站目的地楼层信息发送给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10。
在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10中,从层站引导装置170发送的层站目的地楼层信息经由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119及数据控制部114被提供给轿厢运行管理部111。
轿厢运行管理部111针对所提供的层站目的地楼层信息,决定移动的轿厢,并将该命令提供给通信部112。通信部112将所提供的命令发送给轿厢控制装置130。
轿厢控制装置130依照接收到的命令,使轿厢向上或者向下移动。
在层站引导装置170中,层站摄像部172拍摄层站的情况。由层站摄像部172拍摄的层站图像的图像数据被提供给层站控制部174。
层站控制部174将层站图像的图像数据提供给层站数据收发部175。
层站数据收发部175将层站图像的图像数据发送给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10。
在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10中,从层站引导装置170发送的层站图像的图像数据经由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119及数据控制部114被提供给数据存储部113。
数据存储部113存储层站图像的图像数据。
轿厢运行管理部111掌管轿厢控制装置130的运行,并掌握轿厢内引导装置150的当前位置。轿厢运行管理部111适当地将轿厢内引导装置150的位置作为轿厢运行信息提供给数据控制部114。
数据控制部114按照轿厢内引导装置150的位置,从数据存储部113读出广告内容或者引导内容的图像数据、或者从层站引导装置170读出被输入并存储的层站图像的图像数据。数据控制部114根据需要对所读出的图像数据进行预先设定的处理,并使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119将其作为轿厢内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发送给轿厢内引导装置150。关于轿厢内用显示图像在后面进行说明。
在轿厢内引导装置150中,轿厢内数据收发部155接收从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10发送的轿厢内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将其提供给轿厢内控制部154。
轿厢内控制部154将轿厢内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提供给轿厢内显示部153。
轿厢内显示部153根据所提供的图像数据,显示轿厢内用显示图像。
另外,在轿厢内引导装置150中,轿厢内摄像部152拍摄轿厢内的情况。由轿厢内摄像部152拍摄的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被提供给轿厢内控制部154。
轿厢内控制部154将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提供给轿厢内数据收发部155。
轿厢内数据收发部155将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经由轿厢控制装置130发送给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10。
在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10中,从轿厢内引导装置150发送的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经由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119及数据控制部114被提供给数据存储部113。数据存储部113存储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
数据控制部114按照轿厢内引导装置150的位置,从数据存储部113读出广告内容或者引导内容的图像数据、或者从轿厢内引导装置150读出被输入并存储的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数据控制部114根据需要对所读出的图像数据进行预先设定的处理,并使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119将其作为层站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发送给层站引导装置170。关于层站用显示图像在后面进行说明。
在层站引导装置170中,层站数据收发部175接收从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10发送的层站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将其提供给层站控制部174。
层站控制部174将层站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提供给层站显示部173。
层站显示部173根据由层站控制部174提供的图像数据,显示层站用显示图像。
图7是示出层站拥挤判定部115a的动作的流程图。
层站拥挤判定部115a根据由设置于层站的层站引导装置170的层站摄像部172拍摄的层站图像,判定层站的拥挤。
存储在数据存储部113中的层站图像的图像数据被提供给轿厢内用显示图像决定部115的层站拥挤判定部115a。
层站拥挤判定部115a根据层站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人物检测(S10)。
接着,层站拥挤判定部115a对根据层站图像的图像数据检测出的人数进行计数(S11)。
接着,层站拥挤判定部115a计算层站拥挤度(S12)。例如,层站拥挤判定部115a计算占据层站空间的人的比率,由此计算层站拥挤度。具体而言,层站拥挤判定部115a计算将人标准地直立时所需要的面积与检测出的人数相乘得到的值、与层站面积之比的值,作为层站拥挤度。
或者,层站拥挤判定部115a也可以用人物区域与层站图像之比的值来定义层站拥挤度。
最后,层站拥挤判定部115a根据在步骤S12中计算出的层站拥挤度是否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来判定层站是否拥挤(S13)。
图8是示出轿厢内拥挤判定部117a的动作的流程图。
轿厢内拥挤判定部117a根据由设置于轿厢内的轿厢内引导装置150的轿厢内摄像部152拍摄的轿厢内图像,判定层站的拥挤。
存储在数据存储部113中的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被提供给层站用显示图像决定部117的轿厢内拥挤判定部117a。
轿厢内拥挤判定部117a根据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人物检测(S20)。
接着,轿厢内拥挤判定部117a对根据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检测出的人数进行计数(S21)。
接着,轿厢内拥挤判定部117a计算轿厢内拥挤度(S22)。例如,轿厢内拥挤判定部117a计算占据轿厢内空间的人的比率,由此计算轿厢内拥挤度。具体而言,轿厢内拥挤判定部117a计算将人标准地直立时所需要的面积与检测出的人数相乘得到的值、与轿厢内面积之比的值,作为轿厢内拥挤度。
或者,轿厢内拥挤判定部117a也可以用人物区域与轿厢内图像之比的值来定义轿厢内拥挤度。
最后,轿厢内拥挤判定部117a根据在步骤S22中计算出的轿厢内拥挤度是否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来判定轿厢内是否拥挤(S23)。
下面,使用图4说明轿厢内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的生成。
轿厢内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是由轿厢内用显示图像生成部116生成的。
层站人物区域检测部116a从数据存储部113读出层站图像的图像数据PI。并且,层站人物区域检测部116a根据层站图像的图像数据PI检测出人及其物品的区域(人物区域),将该人及其物品的特征量提供给层站化身图像生成部116b,将表示该人及其物品的区域的区域信息提供给层站图像处理部116c。此处的检测对象是指在电梯内移动或者搬运并占用空间的物体,例如人及其物品(婴儿车、轮椅及纸箱等物品)。另外,在层站人物区域检测部116a中预先登记了用于检测这些人及物品的图像数据等的数据。
层站化身图像生成部116b按照由层站人物区域检测部116a提供的特征量,从数据存储部113中读出化身数据AD并生成化身图像。并且,层站化身图像生成部116b将所生成的化身图像提供给层站图像处理部116c。关于化身数据AD,被视为检出的数据也被事先登记。
例如,层站人物区域检测部116a检测性别、年龄、或者衣服的颜色或图案等特征量,按照该特征量,层站化身图像生成部116b变更要读出的化身数据AD自身,或者对相同的化身数据AD赋予颜色、图案或者变更颜色、图案。
层站图像处理部116c与利用从数据存储部113读出的图像数据PI示出的层站图像中、由层站人物区域检测部116a检测出的人物区域相配合,对由层站化身图像生成部116b生成的化身图像进行尺寸调节而进行合成。并且,层站图像处理部116c将所合成的层站合成图像的图像数据提供给轿厢内用图像选择部116d。
轿厢内用图像选择部116d依照由轿厢内用显示图像决定部115决定的轿厢内用图像选择条件CC,根据从数据存储部113读出的广告内容或者引导内容的图像数据CGI、和由层站图像处理部116c合成的层站合成图像的图像数据,选择轿厢内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将所选择的图像数据提供给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119。另外,也可以取代层站合成图像的图像数据,而选择层站图像的图像数据PI作为轿厢内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
同样,使用图6说明层站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的生成。
层站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是由层站用显示图像生成部118生成的。
轿厢内人物区域检测部118a从数据存储部113读出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CI。并且,轿厢内人物区域检测部118a根据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CI检测人及其物品的区域(人物区域),将该人及其物品的特征量提供给轿厢内化身图像生成部118b,将表示该人及其物品的区域的区域信息提供给轿厢内图像处理部118c。此处的检测对象是指在轿厢内搬运并占用空间的物体,例如人及其物品(婴儿车、轮椅及纸箱等物品)。另外,在轿厢内人物区域检测部118a中预先登记了用于检测这些人及物品的图像数据等的数据。
轿厢内化身图像生成部118b按照由轿厢内人物区域检测部118a提供的特征量,从数据存储部113中读出化身数据AD并生成化身图像。并且,轿厢内化身图像生成部118b将所生成的人物图像提供给轿厢内图像处理部118c。关于化身数据AD,被视为检出的数据也被事先登记。
例如,轿厢内人物区域检测部118a检测性别、年龄、或者衣服的颜色或图案等特征量,按照该特征量,轿厢内化身图像生成部118b变更要读出的化身数据AD自身,或者对相同的化身数据AD赋予颜色、图案或者变更颜色、图案。
轿厢内图像处理部118c与利用从数据存储部113读出的图像数据CI示出的轿厢内图像中、由轿厢内人物区域检测部118a检测出的人物区域相配合,对由轿厢内化身图像生成部118b生成的化身图像进行尺寸调节而进行合成。并且,轿厢内图像处理部118c将所合成的轿厢内合成图像的图像数据提供给层站用图像选择部118d。
层站用图像选择部118d依照由层站用显示图像决定部117决定出的层站用图像选择条件PC,根据从数据存储部113读出的广告内容或者引导内容的图像数据CGI、和由轿厢内图像处理部118c合成的轿厢内合成图像的图像数据,选择层站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将所选择的图像数据提供给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119。另外,也可以取代轿厢内合成图像的图像数据,而选择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CI作为层站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
图9是示出层站用显示图像决定部117选择在层站引导装置170的层站显示部173显示的层站用显示图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所示的流程在操作了层站操作部171时开始。
首先,层站控制部174当判定为对层站操作部171输入了目的地楼层的情况下(S30:是),使处理进入步骤S31。另一方面,层站控制部174当判定为未对层站操作部171输入目的地楼层的情况下(S30:否),使处理进入步骤S35。
在步骤S31中,层站控制部174请求通过层站操作部171输入一起搭乘轿厢的人数即同乘人数(S31)。
并且,层站用显示图像决定部117的轿厢内拥挤判定部117a判断接下来将要到达输入了目的地楼层的层站的轿厢内是否拥挤,是根据拍摄该轿厢内部的轿厢内图像而进行的(S32)。在轿厢内拥挤的情况下(S32:是),使处理进入步骤S33,在轿厢内不拥挤的情况下(S32:否),使处理进入步骤S34。
在步骤S33中,层站用显示图像决定部117选择接下来将要到达的轿厢内的轿厢内图像或者由层站用显示图像生成部118根据该轿厢内图像生成的轿厢内合成图像,作为在输入了目的地楼层的层站的层站引导装置170显示的层站用显示图像。
另一方面,在步骤S34中,层站用显示图像决定部117选择通常的内容的图像,作为在输入了目的地楼层的层站的层站引导装置170显示的层站用显示图像。
另外,当在步骤S30中对层站操作部171的输入不是目的地楼层的情况下,层站控制部174使处理进入步骤S35。
在步骤S35中,层站控制部174请求通过层站操作部171输入需要确认轿厢内的情况的轿厢的轿厢编号。轿厢编号是用于识别轿厢的识别信息。
并且,层站用显示图像决定部117选择与在步骤S36中输入的轿厢编号对应的轿厢内的轿厢内图像或者由层站用显示图像生成部118根据该轿厢内图像生成的轿厢内合成图像,作为层站用显示图像(S36)。
在图9所示的流程图中,利用者在层站引导装置170的层站显示部173中确认接下来将要停靠的轿厢内的情况,在拥挤的情况下,在步骤S35中通过层站操作部171输入其它的轿厢编号,由此使在层站显示部173显示所指定的轿厢编号的轿厢内图像或者轿厢内合成图像。并且,利用者能够根据情况,利用层站操作部171取消或者变更先前的目的地楼层。
另外,步骤S31的同乘人数的输入不是必须的。通过输入同乘人数,能够提高要搭乘的轿厢内的拥挤度判定精度。
例如,轿厢内拥挤判定部117a能够将根据轿厢内图像计数出的人数与在步骤S31中输入的同乘人数相加,来计算轿厢内拥挤度。另外,轿厢内拥挤判定部117a也能够从根据轿厢内图像计数出的人数中减去在该层站下梯的人数,再与在步骤S31中输入的同乘人数相加,来计算轿厢内拥挤度。
另外,也可以与轿厢内的拥挤度无关地,按照来自层站操作部171的输入,在层站显示部173显示轿厢内图像或者该轿厢内合成图像。
在不存在隐私问题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显示轿厢内图像,而非轿厢内合成图像。
图10的(A)及(B)是示出在轿厢内的拥挤度较低时,由轿厢内摄像部152拍摄的轿厢内图像和在层站显示部173显示的层站用显示图像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10的(A)是示出由轿厢内摄像部152拍摄的轿厢内图像IM10的概略图。
当在时刻t1输入了目的地楼层的情况下,根据轿厢内图像IM10判断为轿厢内的拥挤度较低,因而如图10的(B)所示,在层站显示部173显示通常的内容即广告内容或者引导内容的图像IM20~IM22。在此,通常的内容是指表示轿厢内的情况的内容以外的内容。
即,在这种情况下,直接显示通常的内容的图像IM20~IM22。
图11的(A)~(D)是示出在轿厢内的拥挤度较高时,由轿厢内摄像部152拍摄的轿厢内图像和在层站显示部173显示的层站用显示图像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11的(A)是示出由轿厢内摄像部152拍摄的轿厢内图像IM30的概略图。
图11的(B)是通常的内容即广告内容或者引导内容的图像IM40~IM42的概略图。在轿厢内不拥挤的情况下,按照图11的(B)所示的顺序在层站显示部173显示图像IM40~IM42。
当在时刻t2输入了目的地楼层的情况下,根据轿厢内图像IM30判断为轿厢内的拥挤度较高,因而如图11的(C)所示,在通常的内容的图像IM40和图像IM41之间显示轿厢内图像IM30。
另外,如图11的(D)所示,在轿厢内的拥挤度较高的情况下,也可以显示轿厢内合成图像IM31来取代轿厢内图像IM30。
另外,在此为了简化说明,假设时刻t2与图像IM40切换为图像IM41的时刻一致。另外,切换不限于目的地楼层的输入,也可以是另外准备的切换开关的输入或者其它输入。
例如,也可以设置人感传感器等传感器,在所设置的传感器检测出人进入某个指定区域时进行切换。其中,将某个指定区域设定成例如传感器能够检测出接近至能够手动操作层站引导装置的距离的人所在的区域。另外,人感传感器是使用红外线、超声波、可见光或者这些的组合等,检测人的所在用的传感器。
从通常的内容向轿厢内图像(轿厢内合成图像)或者层站图像(层站合成图像)的切换不限于目的地楼层的输入,也可以是另外准备的切换开关的输入或者其它输入。例如,也可以设置人感传感器等传感器,在该传感器检测出人进入某个指定区域时进行切换,该传感器也可以在检测出轿厢接近层站(进入规定范围)时自动进行切换。
在图11的(D)所示的轿厢内合成图像IM31中,对图11的(A)所示的轿厢内图像IM30检测出人,按照该人的区域调节化身图像的尺寸,并且按照衣服的颜色对化身图像着色。通过按照轿厢内人物区域检测部118a的检测性能进一步进行加工处理,由此能够减轻在轿厢门开闭时与进入视野中的现实世界的差异。例如,在能够识别到衣服的图案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化身图像施加图案。并且,在能够判别性别及年龄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按照该性别及年龄而准备的化身图像。
图12是示出轿厢内用显示图像决定部115选择在轿厢内引导装置150的轿厢内显示部153显示的轿厢内用显示图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2所示的流程是在操作了轿厢内操作部151时开始。
首先,轿厢内控制部154当判断为对轿厢内操作部151输入了目的地楼层的情况下(S40:是),使处理进入步骤S41。另一方面,轿厢内控制部154当判断为未对轿厢内操作部151输入目的地楼层的情况下(S40:否),使处理进入步骤S45。
在步骤S41中,轿厢内控制部154请求通过轿厢内操作部151输入一起从轿厢下梯的人数即同乘人数(S41)。
并且,轿厢内用显示图像决定部115的层站拥挤判定部115a判断作为目的地楼层而输入的楼层的层站是否拥挤,是根据拍摄该层站而得到的层站图像进行的(S42)。在层站拥挤的情况下(S42:是),使处理进入步骤S43,在层站不拥挤的情况下(S42:否),使处理进入步骤S44。
在步骤S43中,轿厢内用显示图像决定部115选择作为目的地楼层而输入的楼层的层站的层站图像或者由轿厢内用显示图像生成部116根据该层站图像生成的层站合成图像,作为输入了目的地楼层的轿厢的轿厢内引导装置150的轿厢内用显示图像。
另一方面,在步骤S44中,轿厢内用显示图像决定部115选择通常的内容的图像,作为输入了目的地楼层的轿厢的轿厢内引导装置150的轿厢内用显示图像。
另外,当在步骤S40中对轿厢内操作部151的输入不是目的地楼层的情况下,轿厢内控制部154使处理进入步骤S45。
在步骤S45中,轿厢内控制部154请求通过轿厢内操作部151输入需要确认层站的情况的楼层的楼层编号。楼层编号是用于识别楼层的识别信息。
并且,轿厢内用显示图像决定部115选择与在步骤S46中输入的楼层对应的层站的层站图像或者由轿厢内用显示图像生成部116根据该层站图像生成的层站合成图像,作为轿厢内用显示图像(S46)。
在图12所示的流程图中,利用者利用轿厢内引导装置150的轿厢内显示部153确认作为目的地而输入的层站的情况,在拥挤的情况下,在步骤S45中通过轿厢内操作部151输入其它的楼层编号,由此使在轿厢内显示部153显示所指定的楼层的层站的层站图像或者层站合成图像。并且,利用者能够根据情况,利用轿厢内操作部151取消或者变更先前的目的地楼层。
另外,步骤S41的同乘人数的输入不是必须的。通过输入同乘人数,能够提高要下梯的楼层的层站的拥挤度判定精度。
例如,层站拥挤判定部115a能够将根据层站图像计数出的人数与在步骤S41中输入的同乘人数相加,来计算层站拥挤度。另外,层站拥挤判定部115a也能够从根据层站图像计数出的人数中减去从该层站乘梯的人数,再与在步骤S41中输入的同乘人数相加,来计算层站拥挤度。
另外,也可以与层站的拥挤度无关地,按照来自轿厢内操作部151的输入,在层站显示部173显示层站图像或者该层站合成图像。
在不存在隐私问题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显示层站图像,而非层站合成图像。
图13的(A)及(B)是示出在层站的拥挤度较低时,由层站摄像部172拍摄的层站图像和在轿厢内显示部153显示的轿厢内用显示图像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13的(A)是示出由层站摄像部172拍摄的层站图像IM50的概略图。
当在时刻t3输入了目的地楼层的情况下,根据层站图像IM50判断为层站的拥挤度较低,因而如图13的(B)所示,在轿厢内显示部153显示通常的内容即广告内容或者引导内容的图像IM60~IM62。其中,通常的内容是指表示层站的情况的内容以外的内容。
即,在这种情况下,直接显示通常的内容的图像IM60~IM62。
图14的(A)~(D)是示出在层站的拥挤度较高时,由层站摄像部172拍摄的层站图像和在轿厢内显示部153显示的轿厢内用显示图像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14的(A)是示出由层站摄像部172拍摄的层站图像IM70的概略图。
图14的(B)是通常的内容即广告内容或者引导内容的图像IM80~IM82的概略图。在层站不拥挤的情况下,按照图14的(B)所示的顺序在轿厢内显示部153显示图像IM80~IM82。
当在时刻t4输入了目的地楼层的情况下,根据层站图像IM70判断为层站的拥挤度较高,因而如图14的(C)所示,在通常的内容的图像IM80和图像IM81之间显示有层站图像IM70。
并且,如图14的(D)所示,在层站的拥挤度较高的情况下,也可以显示层站合成图像IM71来取代层站图像IM70。
另外,在此为了简化说明,假设时刻t4与图像IM80切换为图像IM81的时刻一致。另外,切换不限于目的地楼层的输入,也可以是另外准备的切换开关的输入或者其它输入。
例如,也可以设置人感传感器等传感器,在该传感器检测出人进入某个指定区域时进行切换,或者在该传感器检测出轿厢接近层站时自动进行切换。其中,将某个指定区域设定成,例如人感传感器能够检测接近至能够手动操作层站引导装置的距离的人的所在的区域。
从通常的内容向轿厢内图像(轿厢内合成图像)或者层站图像(层站合成图像)的切换不限于目的地楼层的输入。也可以根据另外准备的切换开关的输入或者其它输入进行切换。例如,也可以设置人感传感器等传感器,在该传感器检测出人进入某个指定区域时进行切换,另外,该传感器也可以在检测出轿厢接近层站(进入规定范围)时自动进行切换。
在图14的(D)所示的层站合成图像IM71中,对图14的(A)所示的层站图像IM70检测出人,按照该人的区域调节化身图像的尺寸,并且按照衣服的颜色对化身图像着色。通过按照层站人物区域检测部116a的检测性能进一步进行加工处理,能够减轻在轿厢门开闭时与进入视野中的现实世界之间的差异。例如,在能够识别到衣服的图案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化身图像施加图案。并且,在能够判别性别及年龄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按照该性别及年龄而准备的化身图像。
实施方式2
图15是概略地示出实施方式2的电梯系统200的结构的框图。
实施方式2的电梯系统200具有组群管理控制装置210、轿厢控制装置130、轿厢内引导装置250和层站引导装置270。
实施方式2的电梯系统200除组群管理控制装置210、轿厢内引导装置250及层站引导装置270以外,是与实施方式1的电梯系统100同样构成的。
轿厢内引导装置250具有轿厢内操作部151、轿厢内摄像部152、轿厢内显示部153、轿厢内控制部254、轿厢内数据收发部155和轿厢内拥挤度计测部256。
实施方式2的轿厢内引导装置250除轿厢内控制部254及轿厢内拥挤度计测部256以外,是与实施方式1的轿厢内引导装置150同样构成的。
轿厢内拥挤度计测部256计测轿厢内的拥挤度,将其计测结果作为轿厢内拥挤度计测结果提供给轿厢内控制部254。
轿厢内控制部254除进行与实施方式1的轿厢内控制部154同样的处理以外,还将由轿厢内拥挤度计测部256提供的轿厢内拥挤度计测结果,经由轿厢内数据收发部155及轿厢控制装置130发送给组群管理控制装置210。
层站引导装置270具有层站操作部171、层站摄像部172、层站显示部173、层站控制部274、层站数据收发部175和层站拥挤度计测部276。
实施方式2的层站引导装置270除层站控制部274及层站拥挤度计测部276以外,是与实施方式1的层站引导装置170同样构成的。
层站拥挤度计测部276计测层站的拥挤度,将其计测结果作为层站拥挤度计测结果提供给层站控制部274。
层站控制部274除进行与实施方式1的层站控制部174同样的处理以外,还将由层站拥挤度计测部276提供的层站拥挤度计测结果,通过层站数据收发部175发送给组群管理控制装置210。
组群管理控制装置210具有轿厢运行管理部111、通信部112、数据存储部213、数据控制部214和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119。
实施方式2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210除数据存储部213及数据控制部214以外,是与实施方式1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10同样构成的。
数据存储部213存储在组群管理控制装置210的处理中所需的数据。
实施方式2的数据存储部213除存储与实施方式1的数据存储部113同样的数据以外,还存储从轿厢内引导装置250接收到的轿厢内拥挤度计测结果及从层站引导装置270接收到的层站拥挤度计测结果。
数据控制部214根据从轿厢内引导装置250发送的轿厢内拥挤度计测结果,判断轿厢内是否拥挤。并且,数据控制部214根据从层站引导装置270发送的层站拥挤度计测结果,判定层站是否拥挤。
数据控制部214具有轿厢内用显示图像决定部215、轿厢内用显示图像生成部116、层站用显示图像决定部217和层站用显示图像生成部118。
实施方式2的数据控制部214除轿厢内用显示图像决定部215及层站用显示图像决定部217以外,是与实施方式1的数据控制部114同样构成的。
轿厢内用显示图像决定部215根据来自轿厢运行管理部111及数据存储部213的信息,决定在轿厢内引导装置250显示的轿厢内用显示图像。
图16是概略地示出实施方式2的轿厢内用显示图像决定部215的结构的框图。
轿厢内用显示图像决定部215具有层站拥挤判定部215a。
层站拥挤判定部215a根据从轿厢运行管理部111输入的轿厢运行信息SI和从数据存储部213读出的层站拥挤度计测结果PR,决定表示在轿厢内引导装置250显示的内容的轿厢内用图像选择条件CC,将该条件通知给轿厢内用显示图像生成部116。
实施方式1的层站拥挤判定部115a根据层站图像判定层站是否拥挤,而实施方式2的层站拥挤判定部215a根据层站拥挤度计测结果PR判定层站是否拥挤。
层站用显示图像决定部217根据来自轿厢运行管理部111及数据存储部213的信息,决定层站用显示图像。
图17是概略地示出实施方式2的层站用显示图像决定部217的结构的框图。
层站用显示图像决定部217具有轿厢内拥挤判定部217a。
轿厢内拥挤判定部217a根据从轿厢运行管理部111输入的轿厢运行信息SI和从数据存储部213读出的轿厢内拥挤度计测结果CR,决定表示在层站引导装置270显示的内容的层站用图像选择条件PC,将该条件通知给层站用显示图像生成部118。
实施方式1的轿厢内拥挤判定部117a根据轿厢内图像判断轿厢内是否拥挤,而实施方式2的轿厢内拥挤判定部217a根据轿厢内拥挤度计测结果CR判断轿厢内是否拥挤。
下面,说明实施方式2的电梯系统200的动作。
电梯的利用者对层站引导装置270的层站操作部171输入目的地楼层。
表示通过层站操作部171输入的目的地楼层的层站目的地楼层信息被提供给层站控制部274。层站控制部274将层站目的地楼层信息提供给层站数据收发部175。层站数据收发部175将层站目的地楼层信息发送给组群管理控制装置210。
在组群管理控制装置210中,从层站引导装置270发送的层站目的地楼层信息经由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119及数据控制部214被提供给轿厢运行管理部111。
轿厢运行管理部111对所提供的层站目的地楼层信息,决定移动的轿厢,将该命令提供给通信部112。通信部112将所提供的命令发送给轿厢控制装置130。
轿厢控制装置130依照接收到的命令使轿厢向上或者向下移动。
层站引导装置270的层站摄像部172拍摄层站的情况,将由层站摄像部172拍摄的层站图像的图像数据提供给层站控制部274。
层站拥挤度计测部276计测层站的拥挤度,将其计测结果即层站拥挤度计测结果提供给层站控制部274。
在层站控制部274中,将层站图像的图像数据及层站拥挤度计测结果提供给层站数据收发部175。
层站数据收发部175将层站图像的图像数据及层站拥挤度计测结果发送给组群管理控制装置210。
在组群管理控制装置210中,从层站引导装置270发送的层站图像的图像数据及层站拥挤度计测结果经由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119及数据控制部214被提供给数据存储部213。
数据存储部213存储层站图像的图像数据及层站拥挤度计测结果。
轿厢运行管理部111掌管轿厢控制装置130的运行,并掌握轿厢内引导装置250的当前位置。轿厢运行管理部111适当地将轿厢内引导装置250的位置作为轿厢运行信息提供给数据控制部214。
数据控制部214按照轿厢内引导装置250的位置,从数据存储部213读出广告内容或者引导内容的图像数据、或者从层站引导装置270输入并存储的层站图像的图像数据。数据控制部214根据需要对所读出的图像数据进行预先设定的处理,并使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119将其作为轿厢内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发送给轿厢内引导装置250。
在轿厢内引导装置250中,轿厢内数据收发部155接收从组群管理控制装置210发送的轿厢内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将其提供给轿厢内控制部254。
轿厢内控制部254将轿厢内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提供给轿厢内显示部153。
轿厢内显示部153根据所提供的图像数据,显示轿厢内用显示图像。
另外,在轿厢内引导装置250中,轿厢内摄像部152拍摄轿厢内的情况。由轿厢内摄像部152拍摄的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被提供给轿厢内控制部254。
另外,轿厢内拥挤度计测部256计测轿厢内的拥挤度,将其计测结果作为轿厢内拥挤度计测结果提供给轿厢内控制部254。
轿厢内控制部254将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及轿厢内拥挤度计测结果提供给轿厢内数据收发部155。
轿厢内数据收发部155将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及轿厢内拥挤度计测结果经由轿厢控制装置130提供给组群管理控制装置210。
在组群管理控制装置210中,从层站引导装置270发送的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及轿厢内拥挤度计测结果经由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119及数据控制部214被提供给数据存储部213。
数据存储部213存储由数据控制部214提供的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及轿厢内拥挤度计测结果。
数据控制部214按照轿厢内引导装置250的位置,从数据存储部213读出广告内容或者引导内容的图像数据、或者从轿厢内引导装置250发送并存储的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数据控制部214根据需要对所读出的图像数据进行预先设定的处理,并使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119将其作为层站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发送给层站引导装置270。
在层站引导装置270中,层站数据收发部175接收从组群管理控制装置210发送的层站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将其提供给层站控制部274。
层站控制部274将层站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提供给层站显示部173。
层站显示部173根据由层站控制部274提供的图像数据,显示层站用显示图像。
在此,与实施方式1不同之处是,轿厢内拥挤度计测部256进行不依赖于摄像图像的计测,例如也可以根据轿厢内的承载量计算轿厢内的拥挤度。同样,层站拥挤度计测部276也与实施方式1不同,其进行不依赖于摄像图像的计测,也可以通过超声波传感器等计算层站的拥挤度。拥挤度的计算方法不限于此。不一定需要根据摄像图像进行拥挤度的计算,也可以利用各种传感器代替。
图18是示出层站拥挤判定部215a的动作的流程图。
层站拥挤判定部215a根据利用设置于层站的层站引导装置270的层站拥挤度计测部276计测出的层站拥挤度计测结果,来判定层站的拥挤。
在数据存储部213中存储的层站拥挤度计测结果被提供给轿厢内用显示图像决定部215的层站拥挤判定部215a。
层站拥挤判定部215a根据层站拥挤度计测结果是否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来判定层站是否拥挤(S50)。
另外,关于自此以后的轿厢内用显示图像生成处理,与实施方式1相同。即使是利用各种传感器代替拥挤度计测的情况下,效果也相同。
图19是示出轿厢内拥挤判定部217a的动作的流程图。
轿厢内拥挤判定部217a根据利用设置于轿厢内的轿厢内引导装置250的轿厢内拥挤度计测部256计测出的轿厢内拥挤度计测结果,判定层站的拥挤。
在数据存储部213中存储的轿厢内拥挤度计测结果被提供给层站用显示图像决定部217的轿厢内拥挤判定部217a。
轿厢内拥挤判定部217a根据轿厢内拥挤度计测结果是否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来判断轿厢内是否拥挤(S60)。
另外,关于自此以后的层站用显示图像生成处理,与实施方式1相同。即使是利用各种传感器代替拥挤度计测的情况下,效果也相同。
在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1或者实施方式2的电梯系统100、200中,在轿厢内引导装置150、250中设有轿厢内摄像部152及轿厢内显示部153,在层站引导装置270中设有层站摄像部172及层站显示部173。因此,轿厢内引导装置150、250能够显示层站的情况,层站引导装置170、270能够显示轿厢内的情况。但是,电梯系统100、200的结构不限于这些例子。也可以是,仅在任意一方显示另一方的情况。例如,也可以是,仅在轿厢内引导装置250显示层站的情况,或者也可以是,仅在层站引导装置270显示轿厢内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层站拥挤度计测部276及轿厢内拥挤度计测部256根据需要仅设于一方即可。
具体而言,也可以是,在轿厢内引导装置150、250中具有轿厢内摄像部152,但是没有轿厢内显示部153,在层站引导装置170、270中没有层站摄像部172,但是具有层站显示部173。在这种情况下,利用者在操作层站引导装置170、270时,能够事先掌握轿厢内的状况。并且,利用者根据轿厢内的状况取消乘梯或选择其它轿厢,这样能够实现电梯的合理利用。并且,能够消除不能乘梯或者不乘梯却使轿厢停止的浪费,能够实现电梯的高效运行。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在轿厢内引导装置250中设有轿厢内拥挤度计测部256,在层站引导装置270中没有设置层站拥挤度计测部276。
另外也可以是,在轿厢内引导装置150、250中没有轿厢内摄像部152,但是具有轿厢内显示部153,在层站引导装置170、270中具有层站摄像部172,但是没有层站显示部173。在这种情况下,在利用者操作轿厢内引导装置150、250时,也能够事先掌握层站的状况。并且,利用者根据层站的状况取消下梯或变更下梯的楼层,这样能够实现电梯的合理利用。并且,能够消除不下梯却使轿厢停止的浪费,能够实现电梯的高效运行。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在层站引导装置270中设有层站拥挤度计测部276,在轿厢内引导装置250中没有设置轿厢内拥挤度计测部256。
根据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1或者实施方式2,当利用者在层站输入目的地楼层时,能够掌握接下来预计停靠的轿厢内的状况,能够在该时刻根据状况变更轿厢,因而对于电梯利用者、电梯运行而言都没有浪费。
根据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1或者实施方式2,在从层站引导装置170、270输入了目的地楼层时,根据轿厢内图像或者轿厢内拥挤度计测结果计算所选择或者指定的轿厢内的拥挤度,仅在判定为拥挤时,将轿厢内的拥挤状况以可视方式传递给利用者,由此利用者能够事先判断是否乘梯。并且,在不拥挤时显示通常的广告或者引导,因而不会感觉厌烦。在实施方式1中,根据摄像图像计算拥挤度,因而不需要另外准备拥挤度计测单元。在实施方式2中,通过使用适合于拥挤度计测的轿厢内拥挤度计测部256,能够进行高精度的判定。
根据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1或者实施方式2,在从层站引导装置170、270输入了目的地楼层时,通过一并输入同乘人数,能够更准确地计算乘梯时的拥挤程度。由此,能够按照更有效的条件显示轿厢内的情况。
根据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1或者实施方式2,在具有多个轿厢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较少的操作、按照预计到达顺序显示多个轿厢内的情况。因此,利用者能够进行其确认。
根据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1或者实施方式2,能够从多个轿厢中指定特定的轿厢,并显示所指定的轿厢内的情况,因而利用者能够进行其确认。
根据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1或者实施方式2,利用者按照轿厢内的状况进行召唤的取消或者轿厢的变更,因而能够减少轿厢白白停靠的情况。因此,能够实现电梯的高效运行。
根据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1或者实施方式2,通过用化身图像替代被摄入摄像图像中的人物部分,能够照顾到隐私,使利用者事先掌握在层站预计搭乘的轿厢内的拥挤状况、和在轿厢内预计下梯的楼层的层站的状况。因此,能够实现顺畅的乘梯下梯。
根据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1或者实施方式2,通过按照人物区域检测的性能沿着符合现实的方向加工化身图像,能够弥补与在门开闭时实际进入视野中的情况之间的差异,能够减轻不协调感。
根据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1或者实施方式2,利用者在轿厢内输入下梯的楼层时能够掌握下梯的楼层的状况,能够在该时刻按照状况变更下梯的楼层,因而不存在电梯的白白运行。
根据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1或者实施方式2,在从轿厢内引导装置150、250输入了目的地楼层时,根据层站图像或者层站拥挤度计测结果计算所选择或者指定的层站的拥挤度,仅在判断为拥挤时,将层站的拥挤状况以可视方式传递给利用者,由此利用者能够事先判断是否下梯。并且,在不拥挤时显示通常的广告或者引导,因而不会感觉厌烦。在实施方式1中,根据摄像图像计算拥挤度,因而不需要另外准备拥挤度计测单元。在实施方式2中,通过使用适合于拥挤度计测的层站拥挤度计测部276,能够进行更高精度的判断。
根据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1或者实施方式2,在从轿厢内引导装置输入目的地楼层时,通过一并输入同乘人数,能够更准确地计算下梯时的拥挤程度。
根据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1或者实施方式2,在具有多个轿厢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较少的操作、按照预计到达顺序显示多个轿厢内的情况。因此,利用者能够对其进行确认。
根据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1或者实施方式2,能够从多个层站中指定特定的层站,并显示所指定的层站内的情况,因而利用者能够对其进行确认。

Claims (32)

1.一种电梯系统,其具有设置于轿厢的轿厢内引导装置、设置于层站的层站引导装置、以及控制所述轿厢内引导装置和所述层站引导装置的显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轿厢内引导装置具有:
轿厢内摄像部,其拍摄所述轿厢内的情况,由此生成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以及
轿厢内数据收发部,其将所述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
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其接收所述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以及
数据控制部,其在判断为所述轿厢内拥挤的情况下,使所述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将根据所述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生成的假想图像的图像数据,作为层站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发送给所述层站引导装置,
所述层站引导装置具有:
层站数据收发部,其接收所述层站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以及
层站显示部,其根据由所述层站数据收发部接收到的所述层站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控制部根据由所述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接收到的所述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判断所述轿厢内是否拥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轿厢内引导装置还具有计测所述轿厢内的拥挤度的轿厢内拥挤度计测部,
所述数据控制部根据所述轿厢内拥挤度计测部的计测结果,判断所述轿厢内是否拥挤。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层站引导装置还具有对召唤所述轿厢的输入进行受理的层站操作部,
所述数据控制部在所述层站操作部接收到召唤所述轿厢的输入后,判断所述轿厢内是否拥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层站操作部将指示目的地楼层的输入作为召唤所述轿厢的输入进行受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层站操作部在接收到召唤所述轿厢的输入后,受理搭乘所述轿厢的人数的输入,
所述数据控制部将输入至所述层站操作部的人数考虑在内来判断所述轿厢内是否拥挤。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层站操作部在接收到召唤所述轿厢的输入后,受理将召唤所述轿厢的输入取消的输入。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层站引导装置还具有传感器,该传感器检测接近至能够操作所述层站引导装置的距离的人的所在,
所述数据控制部在所述传感器检测出人的所在后,判断所述轿厢内是否拥挤。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控制部根据由所述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接收到的所述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来检测人物区域,将其它图像合成在检测出的该人物区域中,由此生成所述假想图像的图像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控制部根据由所述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接收到的所述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来检测人物的衣服区域,并且检测所检测出的该衣服区域的颜色及图案,将表示检测出的该颜色及图案的衣服的其它图像合成在检测出的所述衣服区域中。
11.一种电梯系统,其具有对多个轿厢中的每一个各设置一个的多个轿厢内引导装置、设置于层站的层站引导装置、以及控制所述多个轿厢内引导装置和所述层站引导装置的显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轿厢内引导装置各自具有:
轿厢内摄像部,其拍摄所述轿厢内的情况,由此生成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以及
轿厢内数据收发部,其将所述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
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其接收所述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以及
数据控制部,其在判断为所述多个轿厢中接下来到达所述层站的一个轿厢拥挤的情况下,使所述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将假想图像的图像数据作为层站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发送给所述层站引导装置,其中,所述假想图像的图像数据是根据从所述一个轿厢内引导装置发送的所述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生成的,
所述层站引导装置具有:
层站数据收发部,其接收所述层站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以及
层站显示部,其根据由所述层站数据收发部接收到的所述层站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显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控制部根据从所述一个轿厢内引导装置发送的所述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判断所述一个轿厢内是否拥挤。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轿厢内引导装置还具有计测所述轿厢内的拥挤度的轿厢内拥挤度计测部,
所述数据控制部根据设置在所述一个轿厢内引导装置中的轿厢内拥挤度计测部的计测结果,判断所述一个轿厢内是否拥挤。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层站引导装置还具有对召唤所述轿厢的输入进行受理的层站操作部,
所述数据控制部在所述层站操作部接收到召唤所述轿厢的输入后,判断所述一个轿厢内是否拥挤。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层站操作部将指示目的地楼层的输入作为召唤所述轿厢的输入进行受理。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层站操作部在接收到召唤所述轿厢的输入后,受理搭乘所述轿厢的人数的输入,
所述数据控制部将输入至所述层站操作部的人数考虑在内来判断所述一个轿厢内是否拥挤。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层站操作部在接收到召唤所述轿厢的输入后,受理将召唤所述轿厢的输入取消的输入。
18.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层站引导装置还具有传感器,该传感器检测接近至能够操作所述层站引导装置的距离的人的所在,
所述数据控制部在所述传感器检测出人的所在后,判断所述一个轿厢内是否拥挤。
19.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控制部根据从所述一个轿厢内引导装置发送的所述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来检测人物区域,并将其它图像合成在检测出的该人物区域中,由此生成所述假想图像的图像数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控制部根据从所述一个轿厢内引导装置发送的所述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检测人物的衣服区域,并检测所检测出的该衣服区域的颜色及图案,将表示检测出的该颜色及图案的衣服的其它图像合成在所述检测出的衣服区域中。
21.一种电梯系统,其具有对多个轿厢中的每一个各设置一个的多个轿厢内引导装置、设置于层站的层站引导装置、以及控制所述多个轿厢内引导装置和所述层站引导装置的显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轿厢内引导装置各自具有:
轿厢内摄像部,其拍摄所述轿厢内的情况,由此生成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以及
轿厢内数据收发部,其将所述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
所述层站引导装置具有层站操作部,该层站操作部对从所述多个轿厢中指定要确认情况的一个轿厢的输入进行受理,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
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其接收所述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以及
数据控制部,其使所述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将根据从该一个轿厢内引导装置发送的所述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生成的假想图像的图像数据,作为层站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发送给所述层站引导装置,
所述层站引导装置还具有:
层站数据收发部,其接收所述层站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以及
层站显示部,其根据由所述层站数据收发部接收到的所述层站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显示。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层站操作部受理从所述多个轿厢中选择进行召唤的轿厢的输入。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层站操作部在受理了所述选择进行召唤的轿厢的输入后,受理将所述选择进行召唤的轿厢的输入取消的输入。
24.根据权利要求21~2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控制部根据从所述一个轿厢内引导装置发送的所述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来检测人物区域,并将其它图像合成在检测出的该人物区域中,由此生成所述假想图像的图像数据。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控制部根据从所述一个轿厢内引导装置发送的所述轿厢内图像的图像数据检测人物的衣服区域,并且检测所检测出的该衣服区域的颜色及图案,将表示检测出的该颜色及图案的衣服的其它图像合成在检测出的所述衣服区域中。
26.一种电梯系统,其具有设置于轿厢的轿厢内引导装置、对多个层站中的每一个各设置一个的多个层站引导装置、以及控制所述轿厢内引导装置和所述多个层站引导装置的显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层站引导装置各自具有:
层站摄像部,其拍摄设置有本装置的层站的情况,由此生成层站图像的图像数据;以及
层站数据收发部,其将所述层站图像的图像数据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
所述轿厢内引导装置具有受理目的地楼层的输入的轿厢内操作部,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
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其接收所述层站图像的图像数据;以及
数据控制部,其在判断为通过所述轿厢内操作部输入的目的地楼层的层站拥挤的情况下,使所述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将下述的所述层站图像的图像数据或者假想图像的图像数据,作为轿厢内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发送给所述轿厢内引导装置,其中,该层站图像的图像数据是从设置在通过所述轿厢内操作部输入的目的地楼层的层站处的一个层站引导装置发送的,所述假想图像的图像数据是根据从该一个层站引导装置发送的所述层站图像的图像数据生成的,
所述轿厢内引导装置还具有:
轿厢内数据收发部,其接收所述轿厢内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以及
轿厢内显示部,其根据由所述轿厢内数据收发部接收到的所述轿厢内用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显示。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控制部根据由所述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接收到的所述层站图像的图像数据,判断通过所述轿厢内操作部输入的目的地楼层的层站是否拥挤。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层站引导装置还具有计测所述层站的拥挤度的层站拥挤度计测部,
所述数据控制部根据所述层站拥挤度计测部的计测结果,判断通过所述轿厢内操作部输入的目的地楼层的层站是否拥挤。
29.根据权利要求26~2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轿厢内操作部在接收到所述目的地楼层的输入后,受理从所述轿厢下梯的人数的输入,
所述数据控制部将输入至所述轿厢内操作部的人数考虑在内,来判断通过所述轿厢内操作部输入的目的地楼层的层站是否拥挤。
30.根据权利要求26~2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轿厢内操作部在接收到所述目的地楼层的输入后,受理将所述目的地楼层的输入取消的输入。
31.根据权利要求26~2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控制部根据由所述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接收到的所述层站图像的图像数据来检测人物区域,并将其它图像合成在检测出的该人物区域中,由此生成所述假想图像的图像数据。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控制部根据由所述控制装置数据收发部接收到的所述层站图像的图像数据检测人物的衣服区域,并且检测所检测出的该衣服区域的颜色及图案,将表示检测出的该颜色及图案的衣服的其它图像合成在检测出的所述衣服区域中。
CN201710041837.4A 2016-01-22 2017-01-20 电梯系统 Active CN1069951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10273 2016-01-22
JP2016-010273 2016-01-22
JP2016-202158 2016-10-14
JP2016202158A JP6719357B2 (ja) 2016-01-22 2016-10-14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95168A CN106995168A (zh) 2017-08-01
CN106995168B true CN106995168B (zh) 2019-04-05

Family

ID=59431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41837.4A Active CN106995168B (zh) 2016-01-22 2017-01-20 电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951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58455A1 (ja) * 2017-09-20 2019-03-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監視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JP6969654B1 (ja) * 2020-11-10 2021-11-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案内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316A (zh) * 1988-03-09 1989-11-2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CN102992122A (zh) * 2011-09-07 2013-03-27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运行控制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的电梯运行控制装置、电梯运行控制系统
CN103502129A (zh) * 2011-09-02 2014-01-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轮椅运转装置
JP5599443B2 (ja) * 2012-10-01 2014-10-01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92879A (ja) * 1982-11-15 1984-05-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の到着予報装置
JPH0275581A (ja) * 1988-09-13 1990-03-15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の混雑状況表示装置
JPH0753150A (ja) * 1993-08-12 1995-02-28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
JP2002003102A (ja) * 2000-06-21 2002-01-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の監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316A (zh) * 1988-03-09 1989-11-2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CN103502129A (zh) * 2011-09-02 2014-01-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轮椅运转装置
CN102992122A (zh) * 2011-09-07 2013-03-27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运行控制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的电梯运行控制装置、电梯运行控制系统
JP5599443B2 (ja) * 2012-10-01 2014-10-01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95168A (zh) 2017-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00439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情報提供方法
CN106995168B (zh) 电梯系统
US11880879B2 (en) Apparatuses of item location, list creation, routing, imaging and detection
US20210117876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CN104487014B (zh) 手术系统中有效的交互式出血检测
JP2017134513A (ja) 施設利用支援方法、施設利用支援装置および利用者端末装置
CN109665392A (zh) 电梯的诊断方案
CN105122183B (zh) 检测自然用户输入参与
KR20110011235A (ko) 식당 홀의 모니터링 카메라를 이용한 영상처리 시스템 및 식당 통합 관리 시스템 그리고 그 영상처리 방법 및 그 식당 통합 관리 방법
CN106659474A (zh) 用于自诊断和远程诊断的超声诊断设备以及操作超声诊断设备的方法
CN106185547B (zh) 电梯
JP6275363B1 (ja) エレベータ表示システム
CN107390877A (zh) 一种酒店自助点餐方法
CN104066667A (zh) 包括请求额外空间分配的图像的电梯乘客界面
JP2019131395A (ja)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CN105129553B (zh) 电梯系统
KR20180000557A (ko) 미용실 스마트미러 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미용 서비스 방법
CN109761122A (zh) 电梯控制系统
JP5652934B2 (ja) 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
CN106185487A (zh) 电梯系统
WO2019192414A1 (zh) 门店系统以及待试穿衣物信息处理方法、装置
CN108975110A (zh) 电梯系统以及电梯控制方法
CN109658167B (zh) 试妆镜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JP6251638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110348927A (zh) 信息展示处理方法、装置及门店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