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86900A - 一种n‑烷基葡萄糖亚胺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n‑烷基葡萄糖亚胺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986900A CN106986900A CN201710329027.9A CN201710329027A CN106986900A CN 106986900 A CN106986900 A CN 106986900A CN 201710329027 A CN201710329027 A CN 201710329027A CN 106986900 A CN106986900 A CN 10698690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lucose
- alkyl
- imines
- technique
- effici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H—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NUCLEIC ACIDS
- C07H5/00—Compounds containing saccharide radicals in which the hetero bonds to oxygen have been replaced by the same number of hetero bonds to halo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H5/04—Compounds containing saccharide radicals in which the hetero bonds to oxygen have been replaced by the same number of hetero bonds to halo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to nitrogen
- C07H5/06—Aminosuga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H—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NUCLEIC ACIDS
- C07H1/00—Process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ugar derivativ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H—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NUCLEIC ACIDS
- C07H1/00—Process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ugar derivatives
- C07H1/06—Separation; Purifica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 Saccharide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规模化生产N‑烷基葡萄糖亚胺的制备工艺;该工艺以N‑烷基胺和葡萄糖作为起始原料,采用醇的碱金属盐类物质消耗反应生成的水,打破了反应的平衡,促进了反应向正方向进行,实现了葡萄糖的完全转化;醇的碱金属盐类物质与水反应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快速进行,最大程度的限制了美拉德副反应的进行;另外,醇的碱金属盐类物质还是一类有机强碱,它可以高效催化N‑烷基胺和葡萄糖发生反应。采用该工艺制备N‑烷基葡萄糖亚胺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可工业化生产的优点。该工艺发明的提出,为采用固定床加氢工艺制备N‑烷基葡萄糖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精细化工技术领域和表面活性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生产N-烷基葡萄糖亚胺的领域。
背景技术
N-烷基葡萄糖酰胺(AGA,结构式如下式1所示)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新型糖基表面活性剂,它的主要合成原料为葡萄糖和脂肪酸甲酯,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AGA对人体无刺激,易生物降解,对环境无危害,因而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式1N-烷基葡萄糖酰胺(AGA)的结构式(R1、R2为直链的烷基)。
AGA的合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葡萄糖和N-烷基胺发生加成反应生成N-烷基葡萄糖亚胺。
第二步:N-烷基葡萄糖亚胺加氢还原生成N-烷基葡萄糖胺。
R1-N=CH-(CHOH)4-CH2OH+H2→R1-NH-CH2-(CHOH)4-CH2OH (2)
第三步:N-烷基葡萄糖胺和脂肪酸甲酯发生酰胺化反应生成AGA。
R1-NH-CH2-(CHOH)4-CH2OH+R2-COOCH3→AGA+CH3OH (3)
综合现有的文献报道,上述三个步骤中,第一步和第二步通常由一步操作完成。这是因为葡萄糖和N-烷基胺的加成是一个可逆反应,存在着一个反应平衡,葡萄糖难以反应完全。为了提高葡萄糖的转化率,通常采用的做法是:将葡萄糖和N-烷基胺的醇溶液或者水溶液加入至反应器中,在一定的温度下反应若干时间;当反应(1)达到平衡状态后,再向其中加入雷尼镍催化剂,然后通入氢气,开始制备N-烷基葡萄糖胺。还原反应(2)开始进行时,反应(1)的生成物,也就是反应(2)起始物,N-烷基葡萄糖亚胺的含量逐渐减小,而N-烷基葡萄糖胺的含量则逐渐增加。这个过程对可逆反应(1)是有利的,未反应的葡萄糖可以和N-烷基胺继续反应,反应继续向正方向进行。采用该工艺制备N-烷基葡萄糖胺,葡萄糖基本可以反应完全,但是该工艺存在着以下两点不足:
1、N-烷基葡萄糖亚胺还原反应开始进行时,体系中残留的葡萄糖除了与N-烷基胺发生加成反应外,葡萄糖还会直接和氢气发生还原反应,生成山梨醇(Sorbitol)。在还原反应体系活性较高的情况下(高温、高 压或者催化剂的活性较高),葡萄糖还会和N-烷基胺发生美拉德反应,最终生成棕色甚至是黑色的大分子副产物。这些副反应的存在,会导致葡萄糖利用率过低,生产成本上升。另外美拉德副产物还会导致N-烷基葡萄糖胺的色泽较深,在后续处理过程中要增加脱色步骤才能使产品质量达标,这也造成了操作成本的进一步增加。
2、由反应(1)可以看出,加成反应无论是在醇体系中进行还是在水体系中进行,都会伴有水生成。水的存在导致还原反应(2)只能在釜式反应器中进行,而且只能选择那些在水中仍有催化活性的催化剂。目前可以规模化使用的,仅有雷尼镍这一种催化剂。采用釜式反应器进行加氢还原反应,只能是间歇操作,无法实现连续化生产。对于AGA这一种需要量产的产品来说,只能采用间歇操作的方式来生产,是让人沮丧的,这是因为间歇生产的操作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太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AGA的广泛应用。其次,雷尼镍催化剂在使用和回收套用过程中,特别容易发生自燃,操作的危险性较高,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另外,雷尼镍催化剂表面上的镍离子会发生流失,一方面造成了回收雷尼镍的催化活性降低,另一方面,镍离子残留在产物N-烷基葡萄糖胺中,会导致N-烷基葡萄糖胺的颜色显示为黄绿色,产品不达标。若要去除产品中残留的镍离子,就需要增加活性炭脱色操作,生产成本则进一步增加。
与釜式反应器相比,固定床反应器的优越性在于反应和分离一体化,它可以连续操作,效率高,是化工生产的首选反应器类型。对于加氢还原反应而言,固定床反应器中装填的一般都是担载的金属催化剂,这一类催化剂在有水存在条件下会发生失活。为了避免催化剂的失活,这就要求被还原的起始物中水的含量较低,最好是无水。目前,关于如何获得无水的N-烷基葡萄糖亚胺没有相关的文献报道。已有的报道中,研究者都未对N-烷基葡萄糖亚胺进行分离和脱水,均采用直接加氢还原的方法合成N-烷基葡萄糖胺,这方面代表性的专利有CN101863793A、US5625098和US5777165。
本发明的前期探索实验结果显示,反应温度是反应(1)的控制因素。当反应温度超过50℃时,葡萄糖和氨基化合物就会发生美拉德副反应。温度越高,副反应进行的越快,最直观的现象就是反应液颜色越来越深,逐渐呈现出酱油状。采用常规的常压或者减压蒸馏方式除水或者采用共沸剂(苯、甲苯等)共沸脱水的方式除水都需要对反应体系进行一定程度的加热,而美拉德副反应在加热条件下又进行的非常迅速,这就导致了这些除水方式无法适用于该体系。采用物理吸附的方式,譬如分子筛脱水,虽然可以除水,但是该方法的生产成本较高,脱水效率较低,只适合在实验室或者在一些需求量较小的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对于可逆反应(1)来说,仅仅实现除水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所选用的工艺既要实现有效的除水,也要尽可能的促进反应向正方向进行,提高葡萄糖的转化率,同时还需要抑制美拉德副反应的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生产N-烷基葡萄糖亚胺低效、无法规模化生产的问题;解决生产过程中葡萄糖不能完全转化问题,同时需要解决美拉德等副反应的问题。本发明所描述的N-烷基葡萄糖亚胺的结构式如式2所示:
式2、N-烷基葡萄糖亚胺的结构式(R1为直链的烷基)。
发明内容:一种高效、规模化生产N-烷基葡萄糖亚胺的操作步骤如下:
氮气保护下向反应釜中加入醇类或者醚类溶剂、葡萄糖和碱金属盐类物质,室温下搅拌至溶清,然后向其中缓慢滴加N-烷基胺的溶液或者直接通入N-烷基胺(结构式为R1NH2)。N-烷基胺加毕,继续反应直至葡萄糖反应完全。然后对反应液进行减压蒸馏操作,回收溶剂和过量的N-烷基胺。经减压蒸馏操作后获得的固体即为N-烷基葡萄糖亚胺粗品,该粗品可以直接作为固定床加氢还原的原料用来制备N-烷基葡萄糖胺,也可以采用重结晶的方式提纯,进而获得高纯的N-烷基葡萄糖亚胺。
本发明所使用的N-烷基胺,也就是结构式R1NH2类物质,式中R1基团具体是指CH3、CH3CH2和CH2CH2OH。其中,甲胺为气体,其可以直接通入反应液中参与反应,也可以间接使用其溶液(甲胺的水溶液、甲胺的醇溶液),通过滴加的方式缓慢加入到反应体系中参与反应。两种加料方式对反应的影响较小,如何选择,视原材料实际供应情况而定。如果原料是N-烷基胺的水溶液或者醇溶液,那么该反应体系中优选采用与N-烷基胺原料溶液相同的溶剂。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效、规模化生产N-烷基葡萄糖亚胺的工艺,其特征是,所使用的溶剂为甲醇、乙醇、乙二醇、异丙醇、丙二醇和乙二醇单甲醚中的任一种,优选使用甲醇、乙二醇和丙二醇。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效、规模化生产N-烷基葡萄糖亚胺的工艺,其特征是,所使用的碱金属盐类物质为甲醇钠、乙醇钠、乙醇钾和叔丁醇钾中的任一种,优选使用甲醇钠和乙醇钠。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效、规模化生产N-烷基葡萄糖亚胺的工艺,其特征是,所使用的碱金属盐类物质可以在反应开始前一次性加入反应釜,也可以在反应过程中,采用分批加料的方式将其加入到反应体系中。因为碱金属盐类物质对人体皮肤和呼吸道具有一定的刺激性,采用一次性加料的方式,操作较为简便,在工业生产中更容易实现。但是,采用分批加料的方式,更有利于促进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缩短反应时间。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效、规模化生产N-烷基葡萄糖亚胺的工艺,其特征是,N-烷基胺和葡萄糖的摩尔比为1:1~10:1,优选的摩尔比为1:1~2:1。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效、规模化生产N-烷基葡萄糖亚胺的工艺,其特征是,碱金属盐类物质和葡萄糖的摩尔比为1:1~10:1,优选的摩尔比为1:1~2:1。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效、规模化生产N-烷基葡萄糖亚胺的工艺,其特征是,葡萄糖在所使用的溶剂中 的浓度为0.01~0.1g/mL,优选为0.01~0.05g/mL。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效、规模化生产N-烷基葡萄糖亚胺的工艺,其特征是,N-烷基胺通入或者滴加至反应体系过程中,反应液的温度控制在10~50℃之间,优选控制在10~30℃之间。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效、规模化生产N-烷基葡萄糖亚胺的工艺,其特征是,N-烷基胺加毕,继续反应时控制的温度与N-烷基胺通入或者滴加至反应体系时控制的温度相同,控制在10~50℃之间,优选控制在10~30℃之间。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效、规模化生产N-烷基葡萄糖亚胺的工艺,其特征是,N-烷基胺加毕,继续反应的时间控制在1~10h之间,优选控制在1~3h之间。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效、规模化生产N-烷基葡萄糖亚胺的工艺,其特征是,反应压力控制在0.1~5.0MPa之间,优选在常压下(0.1MPa)进行反应。
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碱金属盐类物质消耗反应中生成的水,醇的碱金属盐类物质可以与水快速发生反应,高效的消耗反应生成的水,促进反应向正方向进行,打破了可逆反应的平衡,促进反应向正方向进行,实现了葡萄糖的完全的转化。其次,碱金属盐类物质可以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快速与水反应,无需提高反应温度,最大限度的抑制了美拉德副反应的进行。另外,碱金属盐类物质作为一种有机强碱,在该反应中表现出了显著的催化反应性能。采用该工艺制备N-烷基葡萄糖亚胺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可工业化生产的优点。该工艺发明的提出,为采用固定床加氢工艺制备N-烷基葡萄糖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例、
氮气保护下向2000mL四口烧瓶中加入1000mL甲醇和10g葡萄糖,室温下搅拌直至溶清。然后向其中缓慢滴加13g甲胺的甲醇溶液(27wt%),滴加时控制温度在10~50℃之间。滴毕,维持温度在10~50℃下反应10h。反应液采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回收甲醇和过量的甲胺。所获得的是褐色油状物,样品检测结果显示,该油状物中葡萄糖占5.2%,N-甲基葡萄糖亚胺未测出,其余均为无法确认结构的美拉德副产物。
实施例1、
氮气保护下向2000mL四口烧瓶中加入1000mL甲醇、10g葡萄糖和6g甲醇钠,室温下搅拌直至溶清。然后向其中缓慢滴加13g甲胺的甲醇溶液(27wt%),滴加时控制温度在10~50℃之间。滴毕,维持温度在10~50℃下反应10h。葡萄糖反应毕,反应液采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回收甲醇和过量的甲胺。所获 得的是类白色固体。该固体经乙酸乙酯重结晶提纯,共计获得N-甲基葡萄糖亚胺10.1g。N-甲基葡萄糖亚胺收率为94.4%。
与参考例相比,在相同的投料量和操作条件下,加入碱金属盐类物质甲醇钠可以有效的去除反应生成的水。这样,在后续的操作中,反应才不会向逆方向进行,确保能够获得质量较好的N-甲基葡萄糖亚胺,而且N-甲基葡萄糖亚胺收率也较高,达到了94.4%
实施例2、
氮气保护下向2000mL四口烧瓶中加入1000mL甲醇、10g葡萄糖和7.6g乙醇钠,室温下搅拌直至溶清。然后向其中缓慢滴加13g甲胺的甲醇溶液(27wt%),滴加时控制温度在10~50℃之间。滴毕,维持温度在10~50℃下反应10h。原料葡萄糖反应毕,反应液采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回收甲醇和过量的甲胺。所获得的固体经乙酸乙酯重结晶,共计获得N-甲基葡萄糖亚胺9.6g。N-甲基葡萄糖亚胺收率为89.7%。
实施例3、
氮气保护下向2000mL四口烧瓶中加入1000mL甲醇、10g葡萄糖和9.35g乙醇钾,室温下搅拌直至溶清。然后向其中缓慢滴加13g甲胺的甲醇溶液(27wt%),滴加时控制温度在10~50℃之间。滴毕,维持温度在10~50℃下反应10h。原料葡萄糖反应毕,反应液采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回收甲醇和过量的甲胺。所获得的固体经乙酸乙酯重结晶,共计获得N-甲基葡萄糖亚胺9.9g。N-甲基葡萄糖亚胺收率为92.5%。
实施例4、
氮气保护下向2000mL四口烧瓶中加入1000mL甲醇、10g葡萄糖和12.5g叔丁醇钾,室温下搅拌直至溶清。然后向其中缓慢滴加13g甲胺的甲醇溶液(27wt%),滴加时控制温度在10~50℃之间。滴毕,维持温度在10~50℃下反应10h。原料葡萄糖反应毕,反应液采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回收甲醇和过量的甲胺。所获得的固体经乙酸乙酯重结晶,共计获得N-甲基葡萄糖亚胺9.8g。N-甲基葡萄糖亚胺收率为91.6%。
在实施例2-4中,分别使用乙醇钠、乙醇钾和叔丁醇钾代替实施例1中的甲醇钠,实验结果显示,乙醇钠、乙醇钾、叔丁醇钾和甲醇钠均具备相似的除水效果,都可以有效的打破反应平衡,促进反应向正方向进行。在相同的投料比和相同的反应条件下,使用不同的碱金属盐类物质制备N-甲基葡萄糖亚胺,产品的收率稍有变化,但是变化较小,基本都保持在90-95%之间。与参考例相比,是否加入碱金属盐类物质,对反应的影响是颠覆性的,如果在反应体系中不加入碱金属盐类物质,将导致反应无法获得目标产物N-甲基葡萄糖亚胺。
实施例5、
氮气保护下向2000mL四口烧瓶中加入1000mL乙二醇、10g葡萄糖和6g甲醇钠,室温下搅拌直至溶清。然后向其中缓慢滴加5.1g一乙胺,滴加时控制温度在10~50℃之间。滴毕,维持温度在10~50℃下反应3h。葡萄糖反应毕,反应液采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回收乙二醇和过量的一乙胺。所获得的是类白色固体。该固体经乙酸乙酯重结晶提纯,共计获得N-乙基葡萄糖亚胺10.8g。N-乙基葡萄糖亚胺收率为93.9%。
实施例6、
氮气保护下向2000mL四口烧瓶中加入1000mL丙二醇、10g葡萄糖和6g甲醇钠,室温下搅拌直至溶清。然后向其中缓慢滴加6.9g乙醇胺,滴加时控制温度在10~50℃之间。滴毕,维持温度在10~50℃下反应3h。葡萄糖反应毕,反应液采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回收丙二醇和过量的乙醇胺。所获得的是类白色固体。该固体经乙酸乙酯重结晶提纯,共计获得N-羟乙基葡萄糖亚胺11.8g。N-羟乙基葡萄糖亚胺收率为95.2%。
实施例7、
氮气保护下向2000mL四口烧瓶中加入1000mL甲醇、10g葡萄糖和10g甲醇钠,室温下搅拌直至溶清。然后向其中缓慢滴加64g甲胺的甲醇溶液(27wt%),滴加时控制温度在10~50℃之间。滴毕,维持温度在10~50℃下反应1h。然后向其中补加4g甲醇钠,再继续反应1h,然后再向其中补加4g甲醇钠,以此类推,直至剩余的20g甲醇钠加毕。甲醇钠加毕,继续维持温度在10~50℃之间反应2h,然后开始后处理。反应液采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回收甲醇和过量的甲胺。所获得的是类白色固体。该固体经乙酸乙酯重结晶提纯,共计获得N-甲基葡萄糖亚胺10.5g。N-甲基葡萄糖亚胺收率为98.1%。
实施例8、
向1L不锈钢反应釜中加入200mL甲醇、10g葡萄糖和3g甲醇钠,关闭反应釜加料阀门,开启搅拌,然后向其中通入高纯的氮气,将压力升至5.0MPa。搅拌约30min后,采用高压蠕动泵向反应釜内缓慢加入6.5g甲胺的甲醇溶液(27wt%)。加料过程中,控制反应的温度在10~30℃之间。加毕,维持反应在10~30℃之间继续进行约1h。氮气放空后打开反应釜的放料阀,将料液放出。料液采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回收甲醇,所获得的是类白色固体。该固体经乙酸乙酯重结晶提纯,共计获得N-甲基葡萄糖亚胺10.6g。N-甲基葡萄糖亚胺收率为99.0%。
Claims (11)
1.一种高效、规模化生产N-烷基葡萄糖亚胺的工艺,其中N-烷基葡萄糖亚胺的结构式为:
其中R1为直链的烷基
其生产操作工艺步骤为:氮气保护下向反应釜中加入醇类或者醚类溶剂、葡萄糖和碱金属盐类物质,室温下搅拌至溶清,然后向其中缓慢滴加N-烷基胺的溶液或者直接通入N-烷基胺(结构式为:R1NH2);N-烷基胺加毕,继续反应直至葡萄糖反应完全,然后对反应液进行减压蒸馏操作,回收溶剂和过量的N-烷基胺;经减压蒸馏操作后获得的固体即为N-烷基葡萄糖亚胺粗品;该粗品可以直接作为固定床加氢还原的原料用来制备N-烷基葡萄糖胺,也可以采用重结晶的方式提纯,进而获得高纯的N-烷基葡萄糖亚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规模化生产N-烷基葡萄糖亚胺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原料N-烷基胺,也就是结构式为R1NH2类物质,式中R1基团具体是指CH3、CH3CH2或CH2CH2O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规模化生产N-烷基葡萄糖亚胺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碱金属盐类物质为甲醇钠、乙醇钠、乙醇钾和叔丁醇钾中的任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规模化生产N-烷基葡萄糖亚胺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溶剂为甲醇、乙醇、乙二醇、异丙醇、丙二醇和乙二醇单甲醚中的任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规模化生产N-烷基葡萄糖亚胺的工艺,其特征在于,N-烷基胺和葡萄糖的摩尔比为1:1~10:1,优选的摩尔比为1:1~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规模化生产N-烷基葡萄糖亚胺的工艺,其特征在于,碱金属盐类物质和葡萄糖的摩尔比为1:1~10:1,优选的摩尔比为1:1~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规模化生产N-烷基葡萄糖亚胺的工艺,其特征在于,葡萄糖在所使用的溶剂中的浓度为0.01~0.1g/mL,优选为0.01~0.05g/mL。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规模化生产N-烷基葡萄糖亚胺的工艺,其特征在于,N-烷基胺通入或者滴加至反应体系过程中,反应液的温度控制在10~50℃之间,优选控制在10~30℃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规模化生产N-烷基葡萄糖亚胺的工艺,其特征在于,N-烷基胺加毕,继续反应时控制的温度与N-烷基胺通入或者滴加至反应体系时控制的温度相同,控制在10~50℃之间,优选控制在10~30℃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规模化生产N-烷基葡萄糖亚胺的工艺,其特征在于,N-烷基胺加毕,继续反应的时间控制在1~10h之间,优选控制在1~3h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规模化生产N-烷基葡萄糖亚胺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反应压力控制在0.1~5.0MPa之间,优选在常压(0.1MPa)下进行反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329027.9A CN106986900B (zh) | 2017-05-11 | 2017-05-11 | 一种n-烷基葡萄糖亚胺的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329027.9A CN106986900B (zh) | 2017-05-11 | 2017-05-11 | 一种n-烷基葡萄糖亚胺的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986900A true CN106986900A (zh) | 2017-07-28 |
CN106986900B CN106986900B (zh) | 2019-11-05 |
Family
ID=59417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329027.9A Active CN106986900B (zh) | 2017-05-11 | 2017-05-11 | 一种n-烷基葡萄糖亚胺的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986900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18665A (zh) * | 2019-11-07 | 2020-02-21 |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的制备方法 |
CN113912506A (zh) * | 2021-11-10 | 2022-01-11 | 盐城通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n-烷基葡萄糖胺固定床连续合成工艺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77165A (en) * | 1995-06-07 | 1998-07-07 |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 Process for preparing amides of N-alkyl polyhydroxyalkyl amines |
CN1041719C (zh) * | 1991-07-26 | 1999-01-20 | 普罗格特-甘布尔公司 | N-烷基氨基多元醇的制备方法 |
CN101863793A (zh) * | 2010-06-25 | 2010-10-20 | 凤台精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N-烷基葡萄糖酰胺的合成方法 |
CN104725254A (zh) * | 2015-02-13 | 2015-06-24 | 陕西科技大学 | 一种糖基型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 |
-
2017
- 2017-05-11 CN CN201710329027.9A patent/CN10698690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719C (zh) * | 1991-07-26 | 1999-01-20 | 普罗格特-甘布尔公司 | N-烷基氨基多元醇的制备方法 |
US5777165A (en) * | 1995-06-07 | 1998-07-07 |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 Process for preparing amides of N-alkyl polyhydroxyalkyl amines |
CN101863793A (zh) * | 2010-06-25 | 2010-10-20 | 凤台精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N-烷基葡萄糖酰胺的合成方法 |
CN104725254A (zh) * | 2015-02-13 | 2015-06-24 | 陕西科技大学 | 一种糖基型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ERICKSON, JOHN G.,等: "Reactions of long chain amines. V. Reactions with sugar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
SCAROS, MIKE G.,等: "A new and improved synthesis of N-butyl-1-deoxynojirimycin", 《CHEMICAL INDUSTRIES (DEKKER)》 *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18665A (zh) * | 2019-11-07 | 2020-02-21 |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的制备方法 |
CN113912506A (zh) * | 2021-11-10 | 2022-01-11 | 盐城通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n-烷基葡萄糖胺固定床连续合成工艺 |
CN113912506B (zh) * | 2021-11-10 | 2023-10-24 | 盐城通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n-烷基葡萄糖胺固定床连续合成工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986900B (zh) | 2019-11-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742174B2 (en) | Method for preparing higher ethanolamines | |
CN113173900A (zh) | 一种玻色因的合成方法 | |
CN113429295B (zh) | 基于固定床微反应器连续催化加氢制备间苯二胺的方法 | |
US8461391B2 (en) | Method for producing N,N-substituted-1,3-propandiamines | |
CN106986900A (zh) | 一种n‑烷基葡萄糖亚胺的制备方法 | |
CN112961046B (zh) | 一种利用废弃生物质无碱合成乙醇酸的方法 | |
EP3290401B1 (en) | N-substituted acyclic ethylene diamines | |
CN108164423B (zh) | 一种盐酸萘替芬的制备方法 | |
CN113773206B (zh) | 一种二氧化碳参与的布替萘芬的制备方法 | |
CN113979888A (zh) | 一种制备n,n,n-三特戊酰化-1,3,5-三氨基苯的方法 | |
CN108516942B (zh) | 一种左旋盐酸米那普仑的制备方法 | |
CN108976140B (zh) | 一种2-氨基-6-乙基苯甲酸的制备方法及其中间体 | |
CN111072551A (zh) | 催化氢化一步法制取哌啶胺的方法 | |
US20210347750A1 (en) | Rapid synthesis method for biomass-based amine | |
CN112375045B (zh) | 一种哌嗪的合成方法 | |
CN109053462A (zh) | 一种对氟苯胺的制备方法 | |
CN214514485U (zh) | 连续氨解装置 | |
CN114957042B (zh) | 一种2,2,2-三氟乙脒的合成工艺 | |
CN115073309A (zh) | 一种邻羟基苄胺的制备方法 | |
CN114853619B (zh) | 一种适于工业化生产的n-甲基酪胺盐酸盐的制备方法 | |
CN112619635B (zh) | 一种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8724803A (zh) | 一种利用复合固体酸催化制备n,n-二甲基-2-氯烟酸酰胺的方法 | |
CN101696173B (zh) | 邻氨基对叔丁基苯酚的合成方法 | |
CN100500643C (zh) | 3,4,5-三苄氧基苯胺的化学合成方法 | |
RU2307826C1 (ru) |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n-(3-фенил-2-норкамфанил)-n-этиламина гидрохлорид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