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65767A - 侧安全气帘 - Google Patents
侧安全气帘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965767A CN106965767A CN201611012374.0A CN201611012374A CN106965767A CN 106965767 A CN106965767 A CN 106965767A CN 201611012374 A CN201611012374 A CN 201611012374A CN 106965767 A CN106965767 A CN 10696576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g
- inflator
- protection device
- strip
- shaped member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2—Curtain-type airbags deploying mainly in a vertical direction from their top edg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侧安全气帘。该侧安全气帘具有:袋体(21),其被安装在侧顶部,有冲击力作用时,其展开为帘状;带状部件(41),其从袋体(21)延伸;多个保护装置(22、23),其用于保持袋体(21)并引导袋体(21)展开;充气机(25),由其向袋体(21)导入气体,充气机(25)在被跨接中央保护装置(23)和后侧保护装置(24)之间的状态下,并排设置在袋体(21)上,充气机(25)的前端部被插入袋体(21)的气体导入通道(32),充气机(25)的后端部与穿过形成在后侧保护装置(24)上的引出孔(55)被引出的带状部件(41)连接。据此,能减少零部件数量、提高输送性,并且抑制袋体扭曲来提高组装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侧安全气帘。
背景技术
有时在车辆的侧顶部设置侧安全气帘(SIDE CURTAIN AIR BAG;以下称为安全气帘),用以在侧面碰撞时或翻车时等有冲击力作用时保护乘员。这种安全气帘主要具有:袋体,其在有冲击力作用时展开为帘状;保护装置(protector),其用于引导袋体展开;充气机(inflator),由其向袋体供给气体(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但是在通常情况下(未使用时),上述袋体以被折叠的状态被保持在保护装置中。因此,在袋体被折叠的状态下,安全气帘形成为沿着侧顶部延伸的长条状。此时,将安全气帘安装到侧顶部时,作业人员需要注意不能使袋体以安全气帘的长度方向为轴而扭曲安装。
因此,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防扭部件贴紧袋体,并且用热收缩薄膜将袋体和防扭部件一同包覆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申请国际公开第2014/129054号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的结构,由于需要防扭部件和热收缩薄膜等其他部件,因此存在零部件数量增加的问题。
另外,在用热收缩薄膜将袋体包覆之后,无法折弯袋体,存在输送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减少零部件数量、提高输送性并且抑制袋体扭曲来提高安装性的侧安全气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1所述的侧安全气帘具有:袋体(如实施方式中的袋体21),其被安装在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侧顶部(如实施方式中的侧顶部3),有冲击力作用时,其展开为帘状;带状部件(如实施方式中的带状部件41),其从所述袋体延伸;多个保护装置(如实施方式中的保护装置22~24),其用于保持所述袋体并引导所述袋体展开,并且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充气机(如实施方式中的充气机25),由其向所述袋体导入气体,所述充气机在架设于所述保护装置中的、于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相邻的第1保护装置(如实施方式中的中央保护装置23)和第2保护装置(如实施方式中的后侧保护装置24)之间的状态下,并排设置在所述袋体上,所述充气机中:位于靠近所述第1保护装置的位置的第1端部,被插入所述袋体的气体导入通道(如实施方式中的气体导入通道32);位于靠近所述第2保护装置的位置的第2端部,与穿过形成在所述所述第2保护装置上的切口部(如实施方式中的引出孔55)被引出的所述带状部件连接。
在本发明技术方案2中,所述带状部件被卷绕在所述充气机上。
在本发明技术方案3中,所述充气机上设有将该充气机安装在所述侧顶部的托架(如实施方式中的托架61),所述托架通过托架固定部件(如实施方式中的托架固定用环65)来固定所述充气机,所述带状部件被连接在所述充气机的所述第2端部中的、与所述托架固定部件相邻的位置。
发明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时,由于能用充气机来支承袋体中的、位于第1保护装置和第2保护装置之间的部分,因此能抑制袋体扭曲。因此,能提高安全气帘的安装性能。
另外,通过使用充气机来支承袋体,与现有技术那样使用其他部件来支承袋体的结构相比,可减少零部件数量。
而且,在安装充气机之前的状态下,由于能对袋体中的、位于第1保护装置和第2保护装置之间的部分进行折弯来输送,因此能够提高输送性能。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时,由于带状部件缠绕在充气机上,因此能牢固地连接带状部件和充气机。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时,通过使带状部件连接在充气机的第2端部中的、相邻于托架固定部件的位置,能用托架固定部件对带状部件的前后方向进行定位。据此对充气机和袋体的位置校准变得容易,能提高充气机和袋体的安装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车宽方向的外侧观察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帘被安装在车辆上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袋体的局部展开图。
图3是从车宽方向的外侧观察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帘的放大侧视图。
图4是从车宽方向的内侧观察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帘的放大侧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帘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相当于图4的Ⅵ-Ⅵ的剖面图。
图7是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所涉及的后侧保护装置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安全气帘,2:车辆,3:侧顶部,21:袋体,23:中央保护装置(第1保护装置),24:后侧保护装置(第2保护装置),25:充气机,32:气体导入通道,41:带状部件,55:引出孔(切口部),61:托架,65:托架固定用环(托架固定部件),100:切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说明中的前后上下左右等朝向在没有特别记载时与车辆的朝向相同。另外,图中箭头UP表示上方、箭头FR表示前方。而且,由于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帘(以下简称为安全气帘)在车宽方向的两侧的结构相同,因此在以下说明中对车宽方向的一方侧的安全气帘进行说明。
〈安全气帘〉
图1是从车宽方向的外侧观察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帘1被安装在车辆2上的状态的侧视图。
如图1所示,安全气帘1沿着车辆2的侧顶部3设置。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侧顶部3是从前立柱11经车顶侧轨12到后立柱13的部分,其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另外,附图标记14是中央立柱,从车顶侧轨12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向下方延伸设置。另外,在侧顶部3的下方,于相对于中央立柱14的前方被划成前车门开口部15,于相对于中央立柱14的后方被划成后车门开口部16。
安全气帘1主要具有袋体21、保护装置22~24和充气机25。安全气帘1是利用车辆碰撞时由充气机25提供的气体使袋体21膨胀,从而使袋体21沿着车厢侧部内面呈帘状展开的装置。
(袋体)
图2是袋体21的局部展开图。
如图2所示,通过将被重叠的基材布料的外周部分沿整周缝制而使袋体21呈袋状。袋体21具有:展开部31,其能展开成帘状;气体导入通道32,其使由充气机25供给的气体朝向展开部31内流通。
在从车宽方向观察到的侧视图中,展开部31形成为使前后方向为长度方向的矩形。在展开部31的上缘部连接有用于将袋体21安装在侧顶部3上的多个安装片(tab)33。各安装片33在展开部31的上缘部成沿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各安装片33以从展开部31的上缘部向上方突出的状态连接在展开部31上。
气体导入通道32从展开部31的上缘部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向上方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气体导入通道32越向上方越是朝向后方延伸。在气体导入通道32的前端部(上端部)形成有用于使气体流入袋体21内的气体导入口35。
在展开部31的上缘部的、位于比气体导入通道32还靠近后方的部分配设有带状部件41。带状部件41从展开部31的上缘部向上方延伸设置。带状部件41的宽度(前后方向的宽度)为,延伸方向(图示的例子中为上下方向)的两端部比中央部宽。因此,带状部件41具有:基端宽幅部42,其位于延伸方向的基端部;前端宽幅部43,其位于延伸方向的前端部;和窄幅部44,由其连接上述宽幅部42、43。而且,相对于窄幅部44,各宽幅部42、43向前方加大幅宽。另外,带状部件41可与展开部31一体形成,也可分别单独形成。
在基端宽幅部42形成有用于贯通基端宽幅部42的穿通孔45。穿通孔45为使前后方向为长度方向的长孔。在图示的例子中,穿通孔45在长度方向上的内径比窄幅部44的宽度还窄。但是,穿通孔45的形状、内径等可适当变更。
在前端宽幅部43形成有用于贯通前端宽幅部43的卡止孔46。卡止孔46是内径比穿通孔45在长度方向上的内径还小的圆孔。但是,卡止孔46的形状、内径等可适当变更。
如图1所示,上述袋体21以展开部31被折叠的状态沿侧顶部3配置。因此,袋体21在被折叠的状态下形成为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条状。而且,展开部31的折叠方法可适当变更为之字状、卷筒状等。
(保护装置)
保护装置22~24用于保持袋体21,并且引导袋体21(展开部31)向下方展开。保护装置22~24从车宽方向的外侧和上方覆盖袋体21,并且至少朝向下方敞口。在各保护装置22~24上设有用于捆扎保护装置22~24和展开部31的捆扎带51。捆扎带51例如由布制成。捆扎带51卷绕在保护装置22~24和袋体21上,并且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而设有多个。由此,袋体21已被折叠的状态被保持在保护装置22~24内。上述安装片33向上方贯通到各保护装置22~24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护装置22~24沿前后方向排列有多个。具体为,各保护装置22~24为前侧保护装置22、中央保护装置(第1保护装置)23和后侧保护装置(第2保护装置)24。
前侧保护装置22在使展开部31的前端部突出的状态下保持展开部31的前部。
图3是从车宽方向的外侧观察到的安全气帘1的放大侧视图。
图4是从车宽方向的内侧观察到的安全气帘1的放大侧视图。
如图3、图4所示,中央保护装置23具有展开部保持部52和导入通道保持部53。
由展开部保持部52保持展开部31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展开部保持部52的前端部与前侧保护装置22的后端部重合。
导入通道保持部53从展开部保持部52的后部向上方鼓出。导入通道保持部53保持袋体21的气体导入通道32,并且保持上述充气机25的前端部。另外,导入通道保持部53的后端部比展开部保持部52的后端部还位于后方。
图5是安全气帘1的放大立体图。
如图3、图5所示,由后侧保护装置24保持展开部31的后部。后侧保护装置24相对于中央保护装置23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另外,中央保护装置23和后侧保护装置24之间的相隔距离被设定成在充气机25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以下。
在后侧保护装置24的前端部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后侧保护装置24的引出孔(切口部)55。本实施方式的引出孔55的周围被后侧保护装置24包围。袋体21的上述带状部件41被穿通到引出孔55内。带状部件41穿过引出孔55向后侧保护装置24的上方引出。此时,带状部件41因引出孔55的开口缘而被限制在前后左右移动。而且,由后侧保护装置24中的构成引出孔55的开口缘的部分来构成限制部,该限制部限制带状部件41相对于后侧保护装置24向前后左右方向的移动。
(充气机)
如图4所示,由充气机25向袋体21内供给气体而使袋体21展开。充气机25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筒状。充气机25在袋体21的上方与袋体21并排设置。如图3所示,在充气机25上安装有用于将充气机25固定在侧顶部3上的托架61。
如图3所示,托架61具有:基部62,其被安装在充气机25上;安装片63,其与基部62一体形成。
基部62在从前后方向观察即主视观察时形成为仿照充气机25的外表面形状的圆弧形状。基部62在前后方向上的两端部通过托架固定用环(托架固定部件)65被捆扎在充气机25上。托架固定用环65例如由金属制成。托架固定用环65具有朝向上方突出的铆接部66。铆接部66在使充气机25和基部62穿通到托架固定用环65的内侧的状态下,对托架固定用环65的一部分束紧(铆接)而形成。
安装片63从基部62向下方延伸设置。在安装片63上形成有沿车宽方向贯穿安装片63的安装孔64。
在此,如图3、图4所示,充气机25在架设于上述中央保护装置23和后侧保护装置24之间的状态下与中央保护装置23和后侧保护装置24以及袋体21连接。具体为,充气机25的前端部(第1端部)经袋体21的上述气体导入口35而插入气体导入通道32。充气机25的前端部通过袋体固定用环71被捆扎在气体导入通道32上。与上述托架固定用环65同样,袋体固定用环71具有铆接部72(参照图3)。即,袋体固定用环71在使充气机25的前端部插入气体导入通道32内的状态下,通过对一部分束紧而捆扎充气机25的前端部和气体导入通道32。另外,充气机25的前端部与上述导入通道保持部53、气体导入通道32和展开部31一同被捆扎带51捆扎。
图6是相当于图4的Ⅵ-Ⅵ的剖面图。
如图6所示,充气机25的后端部(第2端部)被连接在上述带状部件41上。带状部件41在卷绕充气机25一圈之后,使前端部穿过基端宽幅部42的穿通孔45内进一步卷绕在充气机25上。而且,如图3、图5所示,形成在带状部件41的前端宽幅部43上的卡止孔46,被卡止在托架固定用环65中的、与带状部件41相邻的托架固定用环65a的铆接部66上。此时,带状部件41的窄幅部44起到规避与托架固定用环65a产生干涉的退让部的作用。由此,充气机25的后端部被连接在袋体21上。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将充气机25架设于中央保护装置23和后侧保护装置24之间的结构。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充气机25的前端部在中央保护装置23一侧被插入气体导入通道32内,充气机25的后端部连接在带状部件41上的结构。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用充气机25来支承袋体21(展开部31)中的、位于中央保护装置23和后侧保护装置24之间的部分,因此能抑制袋体21扭曲。因此能提高安全气帘1的安装性能。
另外,通过使用充气机25来支承袋体21,与现有技术那样使用其他部件来支承袋体21的结构相比,可减少零部件数量。
而且,在安装充气机25之前的状态下,由于能对袋体21中的、位于中央保护装置23和后侧保护装置24之间的部分进行折弯来输送,因此能够提高运输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带状部件41缠绕在充气机25上,因此能牢固地连接带状部件41和充气机25。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带状部件41与托架固定用环65a相邻配置,能用托架固定用环65a对带状部件41的前后方向进行定位。据此对充气机25和袋体21的位置校准变得容易,能提高充气机25和袋体21的安装性能。
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带状部件41的卡止孔46卡止在托架固定用环65的铆接部66上,能容易地将带状部件41连接在充气机25上。另外,能抑制带状部件41松弛,从而能牢固地连接带状部件41和充气机25。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对其进行各种变形。即,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举的结构仅为一例而已,可进行适当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的切口部而说明了采用贯穿后侧保护装置24的引出孔55的情况,但不限于此。即,只要切口部贯穿后侧保护装置24,则即使前后方向、左右方向的一部分敞口也可。例如如图7所示的切口部100那样,也可在后侧保护装置24的前端缘敞口。此时,优选在切口部100的开口缘形成用于限制带状部件41向前方移动的限制部101。另外,限制部101在从上方观察即俯视时形成L字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带状部件41卷绕在充气机25上的结构,但不限于此。即,可采用各种方法使带状部件41与充气机25连接。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带状部件41与充气机25的后端部连接的结构,但不限于此。可使带状部件与充气机25的前端部连接。另外,还可使带状部件分别与充气机25的前后两端部连接。
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适当地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元件替换为公知的结构元件,另外,还可适当地组合上述各变形例。
Claims (3)
1.一种侧安全气帘,其特征在于,具有:
袋体,其被安装在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侧顶部,且在有冲击力作用时展开为帘状;
带状部件,其从所述袋体延伸;
多个保护装置,其用于保持所述袋体并引导所述袋体展开,并且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和
充气机,其用于向所述袋体导入气体,
所述充气机以架设在第1保护装置和第2保护装置之间的状态并排设置于所述袋体,其中所述第1保护装置和所述第2保护装置为所述保护装置中的、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保护装置,
所述充气机中的、位于靠近所述第1保护装置的位置上的第1端部被插入所述袋体的气体导入通道;所述充气机中的、位于靠近所述第2保护装置的位置上的第2端部与所述带状部件连接,其中所述带状部件通过形成于所述第2保护装置的切口部被引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安全气帘,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状部件被卷绕在所述充气机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侧安全气帘,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气机上设有用于将该充气机安装在所述侧顶部的托架,所述托架通过托架固定部件来固定所述充气机,所述带状部件被连接在所述充气机的所述第2端部中的、与所述托架固定部件相邻的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254835A JP6421939B2 (ja) | 2015-12-25 | 2015-12-25 | サイド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 |
JP2015-254835 | 2015-12-2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965767A true CN106965767A (zh) | 2017-07-21 |
CN106965767B CN106965767B (zh) | 2019-06-18 |
Family
ID=59233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012374.0A Active CN106965767B (zh) | 2015-12-25 | 2016-11-17 | 侧安全气帘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421939B2 (zh) |
CN (1) | CN10696576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367644B2 (ja) * | 2020-09-15 | 2023-10-24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34626A (zh) * | 2007-01-31 | 2008-08-06 |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 帘式安全气囊系统 |
JP2011068276A (ja) * | 2009-09-25 | 2011-04-07 | Autoliv Development Ab |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
CN102815278A (zh) * | 2011-06-09 | 2012-12-12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侧面帘式气囊 |
CN202923574U (zh) * | 2012-10-26 | 2013-05-08 | 锦州锦恒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 带有内衬导气室的汽车侧边气帘 |
CN103522976A (zh) * | 2012-07-05 | 2014-01-22 | 李尔公司 | 具有外部刚性偏转器套筒的交通工具座椅侧气囊组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969792B2 (ja) * | 2012-03-30 | 2016-08-17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の組付方法 |
JP5762361B2 (ja) * | 2012-07-06 | 2015-08-1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乗員拘束装置 |
-
2015
- 2015-12-25 JP JP2015254835A patent/JP642193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
- 2016-11-17 CN CN201611012374.0A patent/CN10696576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34626A (zh) * | 2007-01-31 | 2008-08-06 |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 帘式安全气囊系统 |
JP2011068276A (ja) * | 2009-09-25 | 2011-04-07 | Autoliv Development Ab |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
CN102815278A (zh) * | 2011-06-09 | 2012-12-12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侧面帘式气囊 |
CN103522976A (zh) * | 2012-07-05 | 2014-01-22 | 李尔公司 | 具有外部刚性偏转器套筒的交通工具座椅侧气囊组件 |
CN202923574U (zh) * | 2012-10-26 | 2013-05-08 | 锦州锦恒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 带有内衬导气室的汽车侧边气帘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421939B2 (ja) | 2018-11-14 |
JP2017114440A (ja) | 2017-06-29 |
CN106965767B (zh) | 2019-06-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596089B1 (ko) | 루프 에어백 장치 | |
JP5371157B2 (ja) | 膨張式クッション用のテザーシステム | |
US9108589B2 (en) | Protective flap for airbags | |
CN104816700B (zh) | 翼子板定位的行人保护气囊 | |
US7712774B2 (en) | Tension-based airbag mounting system | |
US8500157B2 (en) | Knee airbag assemblies and related methods | |
US8480118B2 (en) | Airbag with a flexible fastening tab | |
WO2014061452A1 (ja) |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 |
EP3284637A1 (en) | Curtain airbag | |
KR20160069609A (ko) | 커튼 에어백쿠션의 고정장치 | |
KR102514344B1 (ko) | 루프 에어백 장치 | |
US11040690B2 (en) | Side curtain airbag assembly | |
US20130076012A1 (en) | Passenger airbag apparatus | |
US8770619B2 (en) | Head protecting airbag device | |
JP5401288B2 (ja) |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 |
JP2006069248A (ja) |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 |
JP2012011968A (ja)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
JP5061815B2 (ja) |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 |
WO2017166882A1 (zh) | 安全气囊及安全气囊组件 | |
CN106965767A (zh) | 侧安全气帘 | |
CN102770314B (zh) | 车辆的人员保护系统的气囊装置及生产该气囊装置的方法 | |
US8864167B2 (en) | Gas bag arrangement for a vehicle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uch gas bag arrangement | |
KR101673683B1 (ko) | 커튼 에어백 체결 장치 | |
JP5992855B2 (ja) |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その取付け構造 | |
EP2766229B1 (en) | Knee airbag assemblies and related method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