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22578A - 一种田螺套养技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田螺套养技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22578A
CN106922578A CN201710026701.6A CN201710026701A CN106922578A CN 106922578 A CN106922578 A CN 106922578A CN 201710026701 A CN201710026701 A CN 201710026701A CN 106922578 A CN106922578 A CN 1069225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ys
culturing pool
river snail
parts
r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2670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更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 Chuan County A Product Breeding Cooperatives
Original Assignee
Lu Chuan County A Product Breeding Cooperativ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 Chuan County A Product Breeding Cooperatives filed Critical Lu Chuan County A Product Breeding Cooperatives
Priority to CN20171002670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22578A/zh
Publication of CN1069225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225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0Cereals
    • A01G22/22Ri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7/00Preparation of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treatment steps, e.g. composting or fermentation
    • C05F17/50Treatments combining two or more different 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treatments, e.g. anaerobic and aerobic treatment or vermicomposting and aerobic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3/00Fertilisers from human or animal excrements, e.g. man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otany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田螺套养技术,包括以下步骤:(1)养殖池管理;(2)芦苇稻种植管理;(3)套养管理:种植芦苇稻20‑30天后,在养殖池内注入高度为35‑50cm的养殖池水,保持水温为15‑28℃、pH值为7.0‑7.6,按30‑45个/m2的密度放养田螺190‑230天,按3‑4万尾/667m2的密度放养泥鳅160‑180天,套养60天后,每天投喂2次蛋白饲料,每次蛋白饲料的用量为25‑40kg/667m2,每隔3‑5天按3‑5kg/667m2的用量投喂细胞壁破碎处理物。本发明充分利用了养殖空间进行混合养殖,提高养殖池水质的同时,大幅提升田螺、泥鳅和芦苇稻的产量,达到增产、增量和增值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田螺套养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田螺的养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田螺套养技术。
【背景技术】
田螺泛指田螺科的软体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田螺科。田螺在中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田螺对水体水质要求较高,产量少。可在夏、秋季节捕取。田螺是一种卵胎生动物,其生殖方式独特,田螺的胚胎发育和仔螺发育均在母体内完成。从受精卵到仔螺的产生,大约需要在母体内孕育一年时间。田螺为分批产卵,每年3月-4月开始繁殖,在产出仔螺的同时,雌、雄亲螺交配受精,同时又在母体内孕育次年要生产的仔螺。一只母螺全年约产出100-150只仔螺。
田螺常生活在湖泊、地沼、水田及沟港中。喜欢栖息在泥土腐殖质较多的水域环境中,对水质要求较高,喜生活在水质清新,含氧充足的水域,特别喜欢群集于有微流水,水位30cm左右的地方。田螺属杂食性,天然饵料主要有浮游植物、青苔及有机碎屑等;人工饲料有青菜、米糠、废弃的鱼类和其它动物内脏等。
芦苇稻是浙江大学利用现代诱变技术从我国主栽品种诱变高个突变体并培育成功的水稻良种,富含抗性淀粉。泥鳅,属鳅科。形体小,且圆,身短,皮下有小鳞片,颜色青黑,浑身沾满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腻无法握住。全年都可采收,夏季最多,泥鳅捕捉后,可鲜用或烘干用。可食用、入药,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鱼。目前的田螺套养技术主要为田螺套养鱼类,且因为鱼类对于饲料的需求过大,经常出现大量饲料沉入水底,造成养殖池水富营养化,不利于田螺、泥鳅的共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田螺套养技术,本发明通过采用蛋白饲料和细胞壁破碎处理物共同喂养田螺、泥鳅和芦苇稻的混合套养技术,充分利用了养殖空间进行养殖,提高养殖池水质的同时,大幅提升田螺、泥鳅和芦苇稻的产量,达到增产、增量和增值的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田螺套养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1)养殖池管理:深挖深度为85-110cm的养殖池,沿养殖池内四周设置双层密孔防逃网,然后将养殖池底部的泥土深翻30-40cm,用按40-56g/m2的用量喷洒消毒液,曝晒3-5天后,在泥土底部铺垫一层高度为15-22cm的蚯蚓粪腐熟料,覆盖上泥土,注入池水浸泡15-28天;
(2)芦苇稻种植管理:移植高度范围为0.4-0.5m的芦苇稻秧苗到养殖池内,以1-3株为一簇,簇间距为1.2-1.5m,芦苇稻秧苗露出水面0.15-0.2m,使芦苇稻的种植面积为养殖池面积的37-45%;
(3)套养管理:种植芦苇稻20-30天后,在养殖池内注入高度为35-50cm的养殖池水,保持水温为15-28℃、pH值为7.0-7.6,按30-45个/m2的密度放养田螺190-230天,按3-4万尾/667m2的密度放养泥鳅160-180天,套养60天后,每天投喂2次蛋白饲料,每次蛋白饲料的用量为25-40kg/667m2,每隔3-5天按3-5kg/667m2的用量投喂细胞壁破碎处理物。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步骤(3)所述的细胞壁破碎处理物由下述方法制备:按重量份数计,将60-75份藻类和15-30份黄粉虫干混合均匀后,粉碎,过400目筛后,加入150-200份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放入萃取釜中,以0.2-0.4L/min的速率通入混合气体,使萃取釜中的压力达5-8MPa,在50-68℃下萃取6-8h,接着急速降低温度至3-6℃,继续萃取60-150min后,用超滤膜过滤,将滤渣喷雾干燥10-15s后,得到细胞壁破碎处理物。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步骤(1)所述的消毒液由按重量比为0.5:1-3:1-2:100-150的蒜素、绿原酸、维生素B1和去离子水混合而成。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步骤(1)所述的密孔防逃网为20-40目网布。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步骤(1)所述的蚯蚓粪腐熟料由下述方法制备:按重量份数计,将52-80份蚯蚓粪、8-15份秸秆、5-10份蓝藻、2份酵母和50-60份去离子水混合,在20-25℃下密封发酵60-82天,然后加入10-20份浓度为107-9cfu/mL的光合菌菌悬液,在20-25℃的好氧条件下反应2-4天,过滤、干燥后,得到蚯蚓粪腐熟料。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所述的藻类为褐藻、蓝藻、硅藻和裸藻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所述的混合气体由按体积比为12-33:16-25:7-14的一氧化氮、二氧化碳和氮气混合而成。
部分原料的功能介绍如下:
黄粉虫,又叫面包虫,在昆虫分类学上隶属于鞘翅目,拟步行虫科,粉虫甲属。黄粉虫干品含脂肪30%,含蛋白质高达50%以上,此外还含有磷、钾、铁、钠、铝等常量元素和多种微量元素。在本发明中,黄粉虫用于制备细胞壁破碎处理物的主要原料。
蒜素,在本发明中,蒜素为制备消毒液的主要原料,用于和维生素B1结合产生蒜硫胺素,而蒜硫胺素具有杀菌效果。
绿原酸,亦称咖啡鞣酸,即3-咖啡酰奎宁酸,绿原酸还具有较广泛的抗菌作用。在本发明中,绿原酸为用于制备消毒液的主要原料。
维生素B1,促进血液循环,辅助盐酸制造,血流形成,糖类代谢,有助于人体感知,并使脑功能发挥道最佳状态;对能量代谢,生长,食欲,学习能力均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本发明中,维生素B1为制备消毒液的主要原料,维生素B2用于和蒜素反应产生蒜硫胺素,而蒜硫胺素具有杀菌效果。
蚯蚓粪,蚓粪中富含细菌、放线菌和真菌,这些微生物不仅使复杂物质矿化为植物易于吸收的有效物质,而且还合成一系列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如糖、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在本发明中用作制备腐熟料的主要动物粪便来源。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秸秆也是一种粗饲料。特点是粗纤维含量高达30%-40%,并含有木质素等。在本发明中,秸秆为制备蚯蚓粪腐熟料的原料。
蓝藻,也被称为蓝菌门,是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的细菌门。蓝菌门下物种又称蓝细菌、蓝绿菌、蓝藻或蓝绿藻,当中包括发菜、螺旋藻等生物。在本发明中,蓝藻为制备蚯蚓粪腐熟料的原料。
酵母,酵母是单细胞微生物。它属于高等微生物的真菌类。它和高等植物的细胞一样,有细胞核、细胞膜、细胞壁、线粒体、相同的酵素和代谢途经。在本发明中,酵母用于对腐熟料其它原料的厌氧处理的发酵剂。
褐藻、蓝藻、硅藻和裸藻,在本发明中用作腐熟料原料中藻类的主要成分。
一氧化氮是氮的化合物,在本发明中,一氧化氮用作制备细胞壁破碎处理物中的混合气体,用于增加萃取釜中的压力。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在本发明中,二氧化碳用作制备细胞壁破碎处理物中的混合气体,二氧化碳用于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使萃取物质处于酸性环境中。
氮气,一种无色无嗅的气体,难于液化。在本发明中,氮气用作制备细胞壁破碎处理物中的混合气体,用于增加萃取釜中的压力。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制备的细胞壁破碎处理物能够使细胞壁内包含的物质完全释放出来,提高田螺、泥鳅的吸收率,进而提高田螺和泥鳅的产量。本发明先通过在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形成酸性环境,使藻类和蛋白分子粉末易溶于水中,有利于后续进行的细胞壁破碎步骤的进行;然后在高压气体的强外力作用下,使碳酸逐渐渗透进细胞内;再通过急速降温的技术手段,使细胞内外的压力差逐渐变大,破碎压力也随之逐渐增加,再加上细胞内的碳酸含量的不断累积膨胀,最后使细胞壁破碎,细胞壁内包含的糖原、蛋白质、免疫蛋白和脂滴等物质完全释放出来,所包含的物质不仅具有极高的营养成分而且能够容易被田螺和泥鳅所吸收,促进泥鳅和田螺的生长,进而提高田螺和泥鳅的产量。本发明所采取的各个的技术手段相互配合,相互作用,且做到环环相扣,产生的技术效果远远高于单个技术手段所产生的效果的总和。
2.本发明充分利用了养殖空间,形成了底层为泥鳅、中间为田螺和上层为芦苇稻的生态微循环系统,共同促进产量的提高,增加总的经济效益。在本发明中,用蚯蚓粪腐熟料滋养的土壤非常适合田螺和泥鳅喜含腐熟料土壤的特性,且泥鳅和田螺在养殖池中处于不同的养殖空间,生长空间互不干扰,且泥鳅的排泄物还可被田螺和芦苇稻吸收,促进田螺和芦苇稻的生长;另一方面,芦苇稻的种植可促进水中微生物和浮游生物的生长,在为田螺和泥鳅提供微生物饲料的同时促进水体的净化,吸收养殖池水中的多余的氮元素和磷元素,提高养殖池水的品质;与此同时,水中的泥鳅还可食用芦苇稻的病虫害天敌在水中的幼虫,为芦苇稻生长除去了隐患,进而提高芦苇稻的产量。这三者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形成生态微循环系统,远比单独养殖所产生的效果之和要高,共同提高产量的同时改善养殖池水质。
3.本发明采用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制备蚯蚓粪腐熟料,能够使蚯蚓粪腐熟料充分腐熟,为田螺、泥鳅和芦苇稻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进而提高田螺、泥鳅和芦苇稻的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本发明先通过厌氧高温处理的技术手段,在酵母的作用下,使蚯蚓粪中的有益微生物、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秸秆中的有机质和微生物能够充分释放出来,有利于后续的吸收;然后光合菌在好氧条件下通过光合作用生成氧气,在除去水中的有害病菌的同时,增加养殖池水中的氧气含量,提高了田螺和泥鳅的成活率,进而大幅增加了田螺和泥鳅的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前期准备:
细胞壁破碎处理物的制备:按重量份数计,将60份褐藻、和15-30份黄粉虫干混合均匀后,粉碎,过400目筛后,加入150份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放入萃取釜中,以0.2L/min的速率通入混合气体,使萃取釜中的压力达5MPa,在50℃下萃取6h,接着急速降低温度至3℃,继续萃取60min后,用超滤膜过滤,将滤渣喷雾干燥10s后,得到细胞壁破碎处理物。
消毒液的制备:按重量份数计,将0.5份蒜素、1份绿原酸、1份维生素B1和100份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得到消毒液。
蚯蚓粪腐熟料的制备:按重量份数计,将52份蚯蚓粪、8份秸秆、5份蓝藻、2份酵母和50份去离子水混合,在20℃下密封发酵60天,然后加入10份浓度为107cfu/mL的光合菌菌悬液,在20℃的好氧条件下反应2天,过滤、干燥后,得到蚯蚓粪腐熟料。
混合气体由按体积比为12:16:7的一氧化氮、二氧化碳和氮气混合而成。
将上述前期制备而得的物质用于下述养殖方法上。
2.一种田螺套养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1)养殖池管理:深挖深度为85cm的养殖池,沿养殖池内四周设置双层密孔防逃网,密孔防逃网为20目网布,然后将养殖池底部的泥土深翻30cm,用按40g/m2的用量喷洒消毒液,曝晒3天后,在泥土底部铺垫一层高度为15cm的蚯蚓粪腐熟料,覆盖上泥土,注入池水浸泡15天;
(2)芦苇稻种植管理:移植高度范围为0.4m的芦苇稻秧苗到养殖池内,以1株为一簇,簇间距为1.2m,芦苇稻秧苗露出水面0.15m,使芦苇稻的种植面积为养殖池面积的37%;
(3)套养管理:种植芦苇稻20天后,在养殖池内注入高度为35cm的养殖池水,保持水温为15℃、pH值为7.0,按30个/m2的密度放养田螺190天,按3万尾/667m2的密度放养泥鳅160天,套养60天后,每天投喂2次蛋白饲料,每次蛋白饲料的用量为25kg/667m2,每隔3天按3kg/667m2的用量投喂细胞壁破碎处理物。
实施例2:
1.前期准备:
细胞壁破碎处理物的制备:按重量份数计,将30份蓝藻、35份硅藻和18份黄粉虫干混合均匀后,粉碎,过400目筛后,加入170份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放入萃取釜中,以0.25L/min的速率通入混合气体,使萃取釜中的压力达6MPa,在55℃下萃取6.5h,接着急速降低温度至4℃,继续萃取100min后,用超滤膜过滤,将滤渣喷雾干燥11s后,得到细胞壁破碎处理物。
消毒液的制备:按重量份数计,将0.5份蒜素、2份绿原酸、1.5份维生素B1和120份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得到消毒液。
蚯蚓粪腐熟料的制备:按重量份数计,将60份蚯蚓粪、11份秸秆、6份蓝藻、2份酵母和55份去离子水混合,在21℃下密封发酵70天,然后加入13份浓度为108cfu/mL的光合菌菌悬液,在22℃的好氧条件下反应2.5天,过滤、干燥后,得到蚯蚓粪腐熟料。
混合气体由按体积比为13:19:10的一氧化氮、二氧化碳和氮气混合而成。
将上述前期制备而得的物质用于下述养殖方法上。
2.一种田螺套养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1)养殖池管理:深挖深度为100cm的养殖池,沿养殖池内四周设置双层密孔防逃网,密孔防逃网为30目网布,然后将养殖池底部的泥土深翻34cm,用按50g/m2的用量喷洒消毒液,曝晒4天后,在泥土底部铺垫一层高度为18cm的蚯蚓粪腐熟料,覆盖上泥土,注入池水浸泡20天;
(2)芦苇稻种植管理:移植高度范围为0.45m的芦苇稻秧苗到养殖池内,以2株为一簇,簇间距为1.3m,芦苇稻秧苗露出水面0.17m,使芦苇稻的种植面积为养殖池面积的40%;
(3)套养管理:种植芦苇稻22天后,在养殖池内注入高度为40cm的养殖池水,保持水温为22℃、pH值为7.3,按36个/m2的密度放养田螺200天,按3.2万尾/667m2的密度放养泥鳅165天,套养60天后,每天投喂2次蛋白饲料,每次蛋白饲料的用量为33kg/667m2,每隔3.5天按4kg/667m2的用量投喂细胞壁破碎处理物。
实施例3:
1.前期准备:
细胞壁破碎处理物的制备:按重量份数计,将25份硅藻、40份裸藻和22份黄粉虫干混合均匀后,粉碎,过400目筛后,加入175份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放入萃取釜中,以0.35L/min的速率通入混合气体,使萃取釜中的压力达6MPa,在59℃下萃取7.5h,接着急速降低温度至4℃,继续萃取95min后,用超滤膜过滤,将滤渣喷雾干燥12s后,得到细胞壁破碎处理物。
消毒液的制备:按重量份数计,将0.5份蒜素、1.5份绿原酸、1.3份维生素B1和105份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得到消毒液。
蚯蚓粪腐熟料的制备:按重量份数计,将66份蚯蚓粪、10份秸秆、7份蓝藻、2份酵母和58份去离子水混合,在23℃下密封发酵71天,然后加入13份浓度为107cfu/mL的光合菌菌悬液,在21℃的好氧条件下反应2.5天,过滤、干燥后,得到蚯蚓粪腐熟料。
混合气体由按体积比为21:19:13的一氧化氮、二氧化碳和氮气混合而成。
将上述前期制备而得的物质用于下述养殖方法上。
2.一种田螺套养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1)养殖池管理:深挖深度为100cm的养殖池,沿养殖池内四周设置双层密孔防逃网,密孔防逃网为40目网布,然后将养殖池底部的泥土深翻35cm,用按53g/m2的用量喷洒消毒液,曝晒4.5天后,在泥土底部铺垫一层高度为20cm的蚯蚓粪腐熟料,覆盖上泥土,注入池水浸泡25天;
(2)芦苇稻种植管理:移植高度范围为0.47m的芦苇稻秧苗到养殖池内,以1株为一簇,簇间距为1.4m,芦苇稻秧苗露出水面0.16m,使芦苇稻的种植面积为养殖池面积的38%;
(3)套养管理:种植芦苇稻24天后,在养殖池内注入高度为36cm的养殖池水,保持水温为25℃、pH值为7.2,按34个/m2的密度放养田螺210天,按3.3万尾/667m2的密度放养泥鳅177天,套养60天后,每天投喂2次蛋白饲料,每次蛋白饲料的用量为28kg/667m2,每隔4天按4.5kg/667m2的用量投喂细胞壁破碎处理物。
实施例4:
1.前期准备:
细胞壁破碎处理物的制备:按重量份数计,将60份褐藻、10份硅藻和24份黄粉虫干混合均匀后,粉碎,过400目筛后,加入175份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放入萃取釜中,以0.33L/min的速率通入混合气体,使萃取釜中的压力达7MPa,在58℃下萃取7.5h,接着急速降低温度至4℃,继续萃取85min后,用超滤膜过滤,将滤渣喷雾干燥13s后,得到细胞壁破碎处理物。
消毒液的制备:按重量份数计,将0.5份蒜素、2.5份绿原酸、1.7份维生素B1和120份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得到消毒液。
蚯蚓粪腐熟料的制备:按重量份数计,将70份蚯蚓粪、11份秸秆、6份蓝藻、2份酵母和55份去离子水混合,在21℃下密封发酵77天,然后加入16份浓度为108cfu/mL的光合菌菌悬液,在21℃的好氧条件下反应3.5天,过滤、干燥后,得到蚯蚓粪腐熟料。
混合气体由按体积比为30:19:12的一氧化氮、二氧化碳和氮气混合而成。
将上述前期制备而得的物质用于下述养殖方法上。
2.一种田螺套养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1)养殖池管理:深挖深度为106cm的养殖池,沿养殖池内四周设置双层密孔防逃网,密孔防逃网为40目网布,然后将养殖池底部的泥土深翻36cm,用按43g/m2的用量喷洒消毒液,曝晒3.5天后,在泥土底部铺垫一层高度为20cm的蚯蚓粪腐熟料,覆盖上泥土,注入池水浸泡25天;
(2)芦苇稻种植管理:移植高度范围为0.44m的芦苇稻秧苗到养殖池内,以2株为一簇,簇间距为1.4m,芦苇稻秧苗露出水面0.17m,使芦苇稻的种植面积为养殖池面积的40%;
(3)套养管理:种植芦苇稻24天后,在养殖池内注入高度为42cm的养殖池水,保持水温为19℃、pH值为7.4,按33个/m2的密度放养田螺220天,按3.6万尾/667m2的密度放养泥鳅175天,套养60天后,每天投喂2次蛋白饲料,每次蛋白饲料的用量为31kg/667m2,每隔4天按3.5kg/667m2的用量投喂细胞壁破碎处理物。
实施例5:
1.前期准备:
细胞壁破碎处理物的制备:按重量份数计,将50份蓝藻、10份硅藻、2份裸藻和17份黄粉虫干混合均匀后,粉碎,过400目筛后,加入160份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放入萃取釜中,以0.3L/min的速率通入混合气体,使萃取釜中的压力达6MPa,在63℃下萃取6-8h,接着急速降低温度至4℃,继续萃取130min后,用超滤膜过滤,将滤渣喷雾干燥13s后,得到细胞壁破碎处理物。
消毒液的制备:按重量份数计,将0.5份蒜素、1.5份绿原酸、1.4份维生素B1和115份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得到消毒液。
蚯蚓粪腐熟料的制备:按重量份数计,将72份蚯蚓粪、10份秸秆、6份蓝藻、2份酵母和54份去离子水混合,在21℃下密封发酵75天,然后加入16份浓度为109cfu/mL的光合菌菌悬液,在24℃的好氧条件下反应3.5天,过滤、干燥后,得到蚯蚓粪腐熟料。
混合气体由按体积比为15:23:8的一氧化氮、二氧化碳和氮气混合而成。
将上述前期制备而得的物质用于下述养殖方法上。
2.一种田螺套养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1)养殖池管理:深挖深度为96cm的养殖池,沿养殖池内四周设置双层密孔防逃网,密孔防逃网为20目网布,然后将养殖池底部的泥土深翻37cm,用按50g/m2的用量喷洒消毒液,曝晒4.5天后,在泥土底部铺垫一层高度为21cm的蚯蚓粪腐熟料,覆盖上泥土,注入池水浸泡24天;
(2)芦苇稻种植管理:移植高度范围为0.47m的芦苇稻秧苗到养殖池内,以3株为一簇,簇间距为1.3m,芦苇稻秧苗露出水面0.17m,使芦苇稻的种植面积为养殖池面积的42%;
(3)套养管理:种植芦苇稻25天后,在养殖池内注入高度为42cm的养殖池水,保持水温为23℃、pH值为7.1,按38个/m2的密度放养田螺223天,按3.4万尾/667m2的密度放养泥鳅165天,套养60天后,每天投喂2次蛋白饲料,每次蛋白饲料的用量为30kg/667m2,每隔4天按4kg/667m2的用量投喂细胞壁破碎处理物。
实施例6:
1.前期准备:
细胞壁破碎处理物的制备:按重量份数计,将20份褐藻、20份蓝藻、20份硅藻、10份裸藻和30份黄粉虫干混合均匀后,粉碎,过400目筛后,加入200份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放入萃取釜中,以0.4L/min的速率通入混合气体,使萃取釜中的压力达8MPa,在68℃下萃取8h,接着急速降低温度至6℃,继续萃取150min后,用超滤膜过滤,将滤渣喷雾干燥15s后,得到细胞壁破碎处理物。
消毒液的制备:按重量份数计,将0.5份蒜素、3份绿原酸、2份维生素B1和150份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得到消毒液。
蚯蚓粪腐熟料的制备:按重量份数计,将80份蚯蚓粪、15份秸秆、10份蓝藻、2份酵母和60份去离子水混合,在25℃下密封发酵82天,然后加入20份浓度为109cfu/mL的光合菌菌悬液,在25℃的好氧条件下反应4天,过滤、干燥后,得到蚯蚓粪腐熟料。
混合气体由按体积比为33:25:14的一氧化氮、二氧化碳和氮气混合而成。
将上述前期制备而得的物质用于下述养殖方法上。
2.一种田螺套养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1)养殖池管理:深挖深度为110cm的养殖池,沿养殖池内四周设置双层密孔防逃网,密孔防逃网为40目网布,然后将养殖池底部的泥土深翻40cm,用按56g/m2的用量喷洒消毒液,曝晒5天后,在泥土底部铺垫一层高度为22cm的蚯蚓粪腐熟料,覆盖上泥土,注入池水浸泡28天;
(2)芦苇稻种植管理:移植高度范围为0.5m的芦苇稻秧苗到养殖池内,以3株为一簇,簇间距为1.5m,芦苇稻秧苗露出水面0.2m,使芦苇稻的种植面积为养殖池面积的45%;
(3)套养管理:种植芦苇稻30天后,在养殖池内注入高度为50cm的养殖池水,保持水温为28℃、pH值为7.6,按45个/m2的密度放养田螺230天,按4万尾/667m2的密度放养泥鳅180天,套养60天后,每天投喂2次蛋白饲料,每次蛋白饲料的用量为40kg/667m2,每隔5天按5kg/667m2的用量投喂细胞壁破碎处理物。
对比例1:田螺的套养方法的具体步骤、原料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步骤(1)中的蚯蚓粪腐熟料为只经过无氧发酵处理后制得的腐熟料。
对比例2:田螺的套养方法的具体步骤、原料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没有种植芦苇稻。
对比例3:田螺的套养方法的具体步骤、原料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没有养殖泥鳅。
对比例4:田螺的套养方法的具体步骤、原料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步骤(3)中没有投喂细胞壁破碎处理物。
对比试验1:
将对比例1-4与实施例1-6的套养方法各养殖100kg田螺、100kg泥鳅和1000株芦苇稻,检测养殖后田螺、泥鳅和芦苇稻的总重量,按照市场上泥鳅50元/公斤,田螺7元/公斤和芦苇稻30元/公斤的数据进行计算,计算全部检测结果,结果见表1。
表1:
田螺产量 泥鳅产量 芦苇稻产量 总价值
对比例1 200kg/亩 270kg/亩 148kg/亩 19340元/亩
对比例2 210kg/亩 380kg/亩 0kg/亩 20470元/亩
对比例3 230kg/亩 0kg/亩 253kg/亩 9200元/亩
对比例4 186kg/亩 238kg/亩 120kg/亩 16802元/亩
实施例1 340kg/亩 310kg/亩 231kg/亩 24810元/亩
实施例2 350kg/亩 342kg/亩 240kg/亩 26050元/亩
实施例3 321kg/亩 316kg/亩 228kg/亩 24887元/亩
实施例4 336kg/亩 308kg/亩 225kg/亩 24502元/亩
实施例5 328kg/亩 299kg/亩 219kg/亩 23816元/亩
实施例6 340kg/亩 330kg/亩 237kg/亩 25990元/亩
表1的结果表明:总价值越高,说明该套养方法越有效,产生的经济效益也越好。对比例4中的田螺、泥鳅和芦苇稻的产量都为最低,通过采用投喂细胞壁破碎处理物,大幅提高了田螺、泥鳅和芦苇稻的产量,提高经济总值,达到了增产、增量和增值的目的。
对比实验2:
取用对比例1-4与实施例1-6的养殖池水,按照GB3838-2002检测养殖池水中的氨氮含量、总磷、总氮和溶解氧含量,全部检测结果见表2。
表2:
表2的结果表明:氨氮含量越高,说明养殖池中氨基越多,养殖池水的水质越差;总磷含量越高,说明养殖池中磷元素越多,养殖池水的水质越差;总氮含量越高,说明养殖池中氮元素越多,养殖池水的水质越差;溶解氧含量越高,说明养殖池中氧气越多,养殖池水的水质越好,越有利于动物和植物的生长。对比例2中的氨氮含量、总磷含量、总氮含量均为最高,溶解氧含量最低,是由于没有种植芦苇,无法形成微生态循环系统,养殖池水中的氮、磷无法转化成有益物质或除去,水中的氧气减少。通过本实施例,可大幅降低养殖水中的氮、磷含量,提高溶解氧含量,改善水质,进而达到提高田螺、泥鳅和芦苇稻的产量的目的。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田螺套养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养殖池管理:深挖深度为85-110cm的养殖池,沿养殖池内四周设置双层密孔防逃网,然后将养殖池底部的泥土深翻30-40cm,用按40-56g/m2的用量喷洒消毒液,曝晒3-5天后,在泥土底部铺垫一层高度为15-22cm的蚯蚓粪腐熟料,覆盖上泥土,注入池水浸泡15-28天;
(2)芦苇稻种植管理:移植高度范围为0.4-0.5m的芦苇稻秧苗到养殖池内,以1-3株为一簇,簇间距为1.2-1.5m,芦苇稻秧苗露出水面0.15-0.2m,使芦苇稻的种植面积为养殖池面积的37-45%;
(3)套养管理:种植芦苇稻20-30天后,在养殖池内注入高度为35-50cm的养殖池水,保持水温为15-28℃、pH值为7.0-7.6,按30-45个/m2的密度放养田螺190-230天,按3-4万尾/667m2的密度放养泥鳅160-180天,套养60天后,每天投喂2次蛋白饲料,每次蛋白饲料的用量为25-40kg/667m2,每隔3-5天按3-5kg/667m2的用量投喂细胞壁破碎处理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田螺套养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细胞壁破碎处理物由下述方法制备:按重量份数计,将60-75份藻类和15-30份黄粉虫干混合均匀后,粉碎,过400目筛后,加入150-200份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放入萃取釜中,以0.2-0.4L/min的速率通入混合气体,使萃取釜中的压力达5-8MPa,在50-68℃下萃取6-8h,接着急速降低温度至3-6℃,继续萃取60-150min后,用超滤膜过滤,将滤渣喷雾干燥10-15s后,得到细胞壁破碎处理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田螺套养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消毒液由按重量比为0.5:1-3:1-2:100-150的蒜素、绿原酸、维生素B1和去离子水混合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田螺套养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密孔防逃网为20-40目网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田螺套养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蚯蚓粪腐熟料由下述方法制备:按重量份数计,将52-80份蚯蚓粪、8-15份秸秆、5-10份蓝藻、2份酵母和50-60份去离子水混合,在20-25℃下密封发酵60-82天,然后加入10-20份浓度为107-9cfu/mL的光合菌菌悬液,在20-25℃的好氧条件下反应2-4天,过滤、干燥后,得到蚯蚓粪腐熟料。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田螺套养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藻类为褐藻、蓝藻、硅藻和裸藻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田螺套养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气体由按体积比为12-33:16-25:7-14的一氧化氮、二氧化碳和氮气混合而成。
CN201710026701.6A 2017-01-14 2017-01-14 一种田螺套养技术 Pending CN1069225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26701.6A CN106922578A (zh) 2017-01-14 2017-01-14 一种田螺套养技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26701.6A CN106922578A (zh) 2017-01-14 2017-01-14 一种田螺套养技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22578A true CN106922578A (zh) 2017-07-07

Family

ID=59444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26701.6A Pending CN106922578A (zh) 2017-01-14 2017-01-14 一种田螺套养技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2257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18964A (zh) * 2018-05-11 2018-11-02 柳州市柳南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水培稻稻田养殖田螺的方法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67798A (en) * 1978-12-26 1981-05-19 Collins Arthur 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ising plant and animal life in a marine environment
CN101352249A (zh) * 2008-09-04 2009-01-28 蔡志武 一种全面利用含油微藻的生产方法
KR100981601B1 (ko) * 2009-11-27 2010-09-13 김성락 다슬기와 어류의 복합양식장치
KR101066178B1 (ko) * 2011-01-17 2011-09-20 김성락 다슬기와 어류의 복합양식장치
CN102584440A (zh) * 2012-02-11 2012-07-18 江门市杰士植物营养有限公司 一种海藻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32375A (zh) * 2013-04-03 2013-08-07 大连医诺生物有限公司 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的高效提取新工艺
CN103564178A (zh) * 2013-10-11 2014-02-12 天津市裕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菌体复合氨基酸饲料添加剂的制备设备、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4509462A (zh) * 2014-12-02 2015-04-15 曹全民 一种田螺养殖的新型方法
CN104762211A (zh) * 2015-05-04 2015-07-08 厦门大学 雨生红球藻的破壁方法
CN105530821A (zh) * 2013-07-16 2016-04-27 赢创德固赛有限公司 干燥生物质的方法
CN105557583A (zh) * 2015-12-29 2016-05-11 苏州市阳澄湖三家村蟹业有限公司 田螺的高产养殖方法
CN105724813A (zh) * 2016-04-29 2016-07-06 青岛海之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水貂犬瘟热的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48932A (zh) * 2016-04-29 2016-07-13 青岛海之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水貂自咬症的中药片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05523A (zh) * 2016-08-24 2017-01-11 广西丰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田螺、草鱼和泥鳅的套养方法
CN106306592A (zh) * 2016-08-24 2017-01-11 广西丰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田螺、草鱼和泥鳅的套养饲料及其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67798A (en) * 1978-12-26 1981-05-19 Collins Arthur 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ising plant and animal life in a marine environment
CN101352249A (zh) * 2008-09-04 2009-01-28 蔡志武 一种全面利用含油微藻的生产方法
KR100981601B1 (ko) * 2009-11-27 2010-09-13 김성락 다슬기와 어류의 복합양식장치
KR101066178B1 (ko) * 2011-01-17 2011-09-20 김성락 다슬기와 어류의 복합양식장치
WO2012099308A1 (ko) * 2011-01-17 2012-07-26 Kim Seong Rak 다슬기와 어류의 복합양식장치
CN102584440A (zh) * 2012-02-11 2012-07-18 江门市杰士植物营养有限公司 一种海藻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32375A (zh) * 2013-04-03 2013-08-07 大连医诺生物有限公司 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的高效提取新工艺
CN105530821A (zh) * 2013-07-16 2016-04-27 赢创德固赛有限公司 干燥生物质的方法
CN103564178A (zh) * 2013-10-11 2014-02-12 天津市裕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菌体复合氨基酸饲料添加剂的制备设备、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4509462A (zh) * 2014-12-02 2015-04-15 曹全民 一种田螺养殖的新型方法
CN104762211A (zh) * 2015-05-04 2015-07-08 厦门大学 雨生红球藻的破壁方法
CN105557583A (zh) * 2015-12-29 2016-05-11 苏州市阳澄湖三家村蟹业有限公司 田螺的高产养殖方法
CN105724813A (zh) * 2016-04-29 2016-07-06 青岛海之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水貂犬瘟热的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48932A (zh) * 2016-04-29 2016-07-13 青岛海之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水貂自咬症的中药片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05523A (zh) * 2016-08-24 2017-01-11 广西丰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田螺、草鱼和泥鳅的套养方法
CN106306592A (zh) * 2016-08-24 2017-01-11 广西丰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田螺、草鱼和泥鳅的套养饲料及其制作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章禾: "稻田养殖田螺技术要点", 《福建农业》 *
杨保国: "稻田养泥鳅、田螺"八字经"", 《福建科技报》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18964A (zh) * 2018-05-11 2018-11-02 柳州市柳南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水培稻稻田养殖田螺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47933A (zh) 一种黄瓜专用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11961A (zh) 一种养心菜与羊肚菌套作的种植方法
CN108812301B (zh) 一种生态循环养殖系统
CN106982687B (zh) 一种稻蟹共生的种养方法
CN105052669A (zh) 葡萄园套种草莓的种植方法
CN106479903B (zh) 一种活体灵芝盆景的制作方法
CN105294351A (zh) 一种食用菌的床栽栽培方法
CN103004454A (zh) 白蚁系列鸡枞菌的纯人工栽培方法
CN106146090A (zh) 秸杆发酵基质、羊肚菌菌种培养基质及其制法
CN112021073A (zh) 一种羊肚菌外援营养袋配料、营养袋及其制备方法
KR101221530B1 (ko) 벼목 화본과의 작물과 뜨물을 이용한 천연비료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7586725B (zh) 一种冬虫夏草液体培养基及利用培养基培养冬虫夏草的方法
CN101411289B (zh) 一种利用苎麻骨培育金针菇的方法
CN109006609A (zh) 一种优质小龙虾生态立体互作培育方法
CN105198650A (zh) 一种君子兰营养土及其配制方法
CN108812175A (zh) 一种高品质铁皮石斛育苗用栽培基质
CN106069923B (zh) 一种用于河蟹养殖的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的使用方法
CN106889372A (zh) 一种用腐熟料养殖田螺的方法
CN101569269B (zh) 利用生物磁化水培养杏鲍菇的生产工艺
CN104054504A (zh) 蜂蛹虫草的培育方法
CN106701591A (zh) 羊肚菌大田商业化栽培新方法
CN108293589A (zh) 一种鸡枞菌的栽培方法
CN107098745A (zh) 一种园艺浓缩液体肥料的制备方法
CN106922578A (zh) 一种田螺套养技术
CN106233962A (zh) 一种富铁红薯的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