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12255A - 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12255A
CN106912255A CN201611108310.0A CN201611108310A CN106912255A CN 106912255 A CN106912255 A CN 106912255A CN 201611108310 A CN201611108310 A CN 201611108310A CN 106912255 A CN106912255 A CN 1069122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ule
road
cabin
longitudinal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0831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竹中满
满森康介
下田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9122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122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67/00Undercarriages or fram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Mechanisms for adjusting the frame; Platforms
    • A01D67/02Protection against weath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357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1/00557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 B60H1/00564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of air du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2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osition of the HVAC devices with respect to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 B60H2001/00221Devices in the floor or side wall area of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 Comb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对驾驶员的腿部空间有效地的进行空气调节的联合收割机。该联合收割机具备:空调单元(39),其收纳于舱室(14)的顶部(34),对舱室(14)的室内进行空气调节;送风管道(43),其将空调单元(39)的空调空气向舱室(14)的室内送风;送风管道(43)具备上部管道(44)和纵管道(45),上部管道(44)设置在顶部(34)的内部,并向舱室(14)的室内的上部吹出空调空气,纵管道(45)从顶部(34)向下方延伸,纵管道(45)中的吹出口(51B)设置在舱室(14)的室内的比上下中央部靠下侧的位置。

Description

联合收割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联合收割机,该联合收割机具备将空调单元进行空气调节后的空气向舱室内部送风的送风管道。
背景技术
作为如上述的联合收割机,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联合收割机。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联合收割机中,对舱室内部进行空气调节的空调单元被收纳在舱室的顶部。在顶部的内部设有将空调单元进行空气调节后的空气向舱室内部送风的送风管道(在文献中为“送风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658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联合收割机中,空调空气从送风管道向舱室内的上部吹出,故而空调空气难以抵达驾驶员的腿部空间。因此,例如在夏天,驾驶员的腿部空间由于发动机产生的热量的影响而容易变热。
鉴于上述状况,要求一种能够对驾驶员的腿部空间有效地进行空气调节的联合收割机。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
驾驶部,其具有驾驶座;
舱室,其覆盖所述驾驶部;
发动机,其设于所述驾驶部的下方;
发动机罩,其从上方覆盖所述发动机,并且载置支承所述驾驶座;
空调单元,其收纳于所述舱室的顶部,对所述舱室的室内进行空气调节;
送风管道,其将所述空调单元的空调空气向所述舱室的室内送风;
所述送风管道具备上部管道和纵管道,所述上部管道设置在所述顶部的内部,并向所述舱室的室内的上部吹出所述空调空气,所述纵管道从所述顶部向下方延伸,
所述纵管道中的吹出口设置在所述舱室的室内的比上下中央部靠下侧的位置。
根据本特征结构,空调空气从纵管道向舱室室内的上下中央部的下侧吹出,故而空调空气容易抵达驾驶员的腿部空间。因此,例如在夏天,虽然驾驶员的腿部空间由于发动机产生的热量的影响而容易变热,但能够利用来自纵管道的冷气对驾驶员的腿部空间进行有效冷却。另外,在冬天,虽然冷气容易积存在舱室室内的下部,但能够利用来自纵管道的暖气对驾驶员的腿部空间进行有效加热。即,根据本特征结构,能够对驾驶员的腿部空间有效地进行空气调节。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优选地,
所述吹出口设置在与所述驾驶座的座椅面的高度相对应的高度位置、或比所述驾驶座的座椅面靠下侧的位置。
根据本特征结构,空调空气从纵管道向驾驶员腿部空间的附近吹出,故而空调空气更容易抵达驾驶员的腿部空间。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优选地,
所述纵管道沿所述舱室的立柱设置。
根据本特征结构,纵管道被刚性高的立柱支承,因而纵管道的设置状态稳定。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优选地,
所述立柱的横截面形状为向所述舱室的室内侧开口的U字形状,
所述纵管道以覆盖所述立柱的开口侧的状态安装于所述立柱,
所述立柱的内部空间作为所述纵管道的送风路并入(日文:取り込まれる)所述纵管道。
根据本特征结构,通过利用立柱作为构成纵管道的送风路的部件,能够实现部件数量及成本的削减。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优选地,
所述纵管道的上端部与所述上部管道的底部连接,以使空调空气从所述上部管道分支到所述纵管道,
以所述底部中连接有所述纵管道的连接部的送风方向上游侧部分比所述底部中的所述连接部的送风方向下游侧部分低的状态,在所述连接部形成有台阶,
在所述送风方向下游侧部分设有从所述底部朝上方突出的纵壁部。
根据本特征结构,上部管道内的空调空气的流动被连接部的台阶阻碍,而变得容易流入纵管道。而且,纵壁部成为空调空气的阻力,因而在上部管道内从纵壁部流向送风方向下游侧的空调空气的风量得到限制。由此,能够使流入纵管道的空调空气的风量增加。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优选地,
所述纵管道仅设置在所述舱室中的机体左右方向的一侧。
根据本特征结构,与在舱室中机体左右方向的两侧设置纵管道的情况相比,空调空气的风速较高,能够带给驾驶员合适的气流感。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优选地,
在所述驾驶部中相对于所述驾驶座的所述一侧,设有出入口,
所述纵管道仅设置在所述舱室中的所述出入口侧。
通常,在驾驶部中相对于驾驶座的与出入口相反的相反侧设有侧面板。因此,在舱室中与出入口的相反侧没有多余空间,若将纵管道设置在舱室中与出入口的相反侧,则纵管道容易妨碍驾驶员。根据本特征结构,纵管道仅设置在舱室中空间上较宽裕的出入口侧,故而纵管道难以对驾驶员造成妨碍。
附图说明
图1是对半喂入联合收割机进行表示的左侧视图。
图2是对半喂入联合收割机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图3是对驾驶室进行表示的右侧视图。
图4是对顶部的内部进行表示的平面剖面图。
图5是对驾驶室的内部进行表示的平面剖面图。
图6是对驾驶室的内部进行表示的左侧剖面图。
图7是对纵管道进行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对上侧管道相对于右后立柱的安装结构进行表示的俯视剖面图。
图9是对上侧管道相对于右方侧管道的连接结构进行表示的左侧剖面图。
图10是对散热器的给水结构进行表示的主视剖面图。
图11是对后视镜的止挡结构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图12是对前盖的密封结构进行表示的右侧剖面图。
图13是对其他实施方式的下侧管道进行表示的左侧剖面图
标记说明
6 发动机
12 驾驶座
12Aa 座椅面
13 驾驶部
14 舱室
15 出入口
21 右后立柱(立柱)
23 发动机罩
34 顶部
39 空调单元
43 送风管道
44 上部管道
45 纵管道
48Aa 连接部
48Ab 第一纵壁部(纵壁部)
51B 吹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图1所示的箭头F的方向设为“机体前侧”,箭头B的方向设为“机体后侧”;图1及图2所示的箭头L的方向设为“机体左侧”,箭头R的方向设为“机体右侧”。
〔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结构〕
在图1及图2示出了所谓的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相当于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该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具备履带式行驶装置1、和被行驶装置1支承的机体框架2。在机体前部设有驾驶室3。
在驾驶室3的前方设有收割植立谷杆的收割部4。在驾驶室3的下方设有动力部5。动力部5具备:发动机6、散热器7、冷却风扇8。在驾驶室3的后方,以沿机体左右方向相邻的状态设有对收割谷杆脱粒的脱粒装置9、和贮存谷粒的谷粒贮存箱10。在谷粒贮存箱10设有将谷粒贮存箱10内的谷粒排出的谷粒排出装置11。
〔驾驶室〕
如图3至图6所示,驾驶室3具备:具有驾驶座12的驾驶部13、覆盖驾驶部13的舱室14。在驾驶部13中相对于驾驶座12在右侧设有出入口15。在出入口15设有上下车门16。在驾驶室3的右侧部中出入口15的前侧设有在驾驶员上下时使用的扶手17。在驾驶部13的前部设有前盖18。前盖18的上端部被驾驶座框架19支承。
上下车门16以能够以后侧支点摆动开闭的方式,经由上下一对的铰链20被舱室14的右后立柱21(相当于本发明的“立柱”)支承。在上下车门16中车门框架22的后缘部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上部侧后缘部22a、位于上部侧后缘部22a的前侧而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下部侧后缘部22b、横跨上部侧后缘部22a和下部侧后缘部22b而以向上下车门16的内周侧凹入的方式弯曲的弯曲后缘部22c。
驾驶座12载置支承在从上方覆盖发动机6的发动机罩23上。在驾驶座12的前方设有前面板24。在前面板24设有:仪表面板25、转向杆26。在驾驶座12的左方设有侧面板27。在侧面板27设有变速杆28。在驾驶座12的右方设有将舱室14分隔为室内及室外的横侧壁29。
发动机罩23的前方空间为落座于驾驶座12的驾驶员的腿部空间S。发动机罩23具备:从上方覆盖发动机6并且载置支承驾驶座12的顶板23A、从前方覆盖发动机6并且面向驾驶员的腿部空间S的前壁23B。在发动机罩23的内部形成有发动机室30。在发动机室30收纳有:发动机6、散热器7、冷却风扇8。在发动机室30的右侧部设有防尘罩31。防尘罩31能够以下侧支点摆动开闭。
在舱室14的前部设有前玻璃32。前玻璃32的下端部被舱室框架32A支承。在舱室14的右侧部设有后视镜33。在舱室14的上部设有顶部34。顶部34具备外顶34A和内顶34B。顶部34被顶部框架35支承。顶部框架35具备:支承顶部34的前端部的前框架36、支承顶部34的左端部的左框架37、支承顶部34的右端部的右框架38。在顶部34的后部收纳有对舱室14的室内进行空气调节的空调单元39。在顶部34的后端部设有向空调单元39导入外部空气的外部空气导入部40。
空调单元39具备热交换器42和送风风扇42。在热交换器41的前部设有吹出口41a。空调单元39配置为,热交换器41(吹出口41a)的左右中心C1相对于驾驶室3的左右中心C2位于右侧。
〔送风管道〕
设有将空调单元39进行空气调节后的空气向舱室14的室内送风的送风管道14。送风管道14具备上部管道44和纵管道45。上部管道44设于顶部34的内部,向舱室14的室内上部吹出空调空气。纵管道45从上部管道44(右方侧管道48)向下方延伸。
〔上部管道〕
上部管道44具备:中央管道46、左方侧管道47、右方侧管道48。中央管道46从热交换器41(吹出口41a)沿机体左右方向延伸。在中央管道46的后部插入连接有热交换器41的吹出口41a。中央管道46的左右两端部以容易分别插入左方侧管道47和右方侧管道48的方式,形成为向前方弯曲。
左方侧管道47具备:从中央管道46的左端部向前方延伸的第一延伸部47A、从第一延伸部47A的前端部向右方弯曲而延伸的第二延伸部47B、多个(例如四个)吹出口47C。在第一延伸部47A的后端部插入连接有中央管道46的左端部。在第一延伸部47A设有四个吹出口47C中的后侧两个吹出口47C。在第二延伸部47B设有四个吹出口47C中的前侧两个吹出口47C。
右方侧管道48具备:从中央管道46的右端部向前方延伸的第一延伸部48A、从第一延伸部48A的前端部向左方弯曲而延伸的第二延伸部48B、多个(例如四个)吹出口48C。在第一延伸部48A的后端部插入连接有中央管道46的右端部。在第一延伸部48A设有四个吹出口48C中的后侧两个吹出口48C。在第二延伸部48B设有四个吹出口48C中的前侧两个吹出口48C。
〔纵管道〕
如图5至图7所示,纵管道45仅设置在舱室14中的出入口15侧(右侧)。纵管道45位于舱室14的室内的比发动机罩23的右端靠机体横向外侧(右侧)。在纵管道45的外周部一体成形有用于防止结露的密封条49(参照图8)。纵管道45具备上侧管道50和下侧管道51。
〔上侧管道〕
上侧管道50沿右后立柱21设置。如图8所示,右后立柱21的横截面形状为向舱室14的室内侧开口的U字形状(包括U字形状及大致U字形状在内)。右后立柱21具备:前板部21A、后板部21B、横跨前板部21A及后板部21B的横板部21C、从前板部21A向前方伸出的凸缘部21D。在凸缘部21D安装有将车门框架22和右后立柱21间的间隙塞住的车门密封件52。突出板21E分别从后板部21B及凸缘部21D向舱室14的室内侧突出。
上侧管道50的横截面形状为向舱室14的室外侧开口的U字形状(包括U字形状及大致U字形状在内)。上侧管道50具备:前板部50A、后板部50B、横跨前板部50A及后板部50B的横板部50C。上侧管道50以覆盖右后立柱21的开口侧的状态安装到右后立柱21,右后立柱21的内部空间作为上侧管道50的送风路并入上侧管道50。
上侧管道50中的前板部50A及后板部50B外嵌于右后立柱21中的前后一对的突出板21E。上侧管道50中的前板部50A从舱室14的室内侧抵靠在右后立柱21中的凸缘部21D对接。上侧管道50中的后板部50B从舱室14的室内侧抵靠在与右后立柱21中的后板部21B。
上侧管道50中的密封条49的前端部与车门密封件52接触。上侧管道50中的密封条49的后端部延伸至比上侧管道50中的后板部50B与右后立柱21中的后板部21B的对接面P靠右后立柱21侧(右侧),以覆盖对接面P。根据这种结构,能够确保上侧管道50的送风路的气密性。
如图9所示,上侧管道50的上端部与右方侧管道48的底部连接,以使空调空气从右方侧管道48分支到纵管道45。在右方侧管道48的底部设有连接部48Aa,该连接部48Aa插入连接有上侧管道50的上端部。连接部48Aa位于比最后端的吹出口48C靠送风方向上游侧的、与中央管道46的右端部相邻的部位。以右方侧管道48的底部中的连接部48Aa的送风方向上游侧部分低于右方侧管道48的底部中的连接部48Aa的送风方向下游侧部分的状态,在连接部48Aa形成有台阶。
在右方侧管道48的底部中的连接部48Aa的送风方向下游侧部分设有从右方侧管道48的底部朝上方突出的第一纵壁部48Ab(相当于本发明的“纵壁部”)。第一纵壁部48Ab位于最后端的吹出口48C与连接部48Aa之间。在右方侧管道48的底部中的最后端的吹出口48C的送风方向下游侧部分设有从右方侧管道48的底部朝上方突出的第二纵壁部48Ac。在右方侧管道48的顶部形成有用于将空调空气引导至最后端的吹出口48C或纵管道45的第一引导部48Ad及第二引导部48Ae。
根据这种结构,第一纵壁部48Ab成为空调空气的阻力,在右方侧管道48内从第一纵壁部48Ab流向送风方向下游侧的空调空气的风量得到限制。由此,可使流入纵管道45的空调空气的风量增加。另外,第二纵壁部48Ac成为空调空气的阻力,在右方侧管道48内从第二纵壁部Ac流向送风方向下游侧的空调空气的风量得到限制。由此,能够使流入最后端的吹出口48C的空调空气的风量增加。此时,空调空气借助第一及第二引导部48Ad、48Ae而被引导至最后端的吹出口48C或纵管道45。
〔下侧管道〕
如图6及图7所示,下侧管道51从上侧管道50的下端部向前下方延伸。在下侧管道51的上端部插入连接有上侧管道50的下端部。下侧管道51和上侧管道50的连接部位的位置与车门框架22中的上部侧后缘部22a和弯曲后缘部22c的连接部位的位置相对应。下侧管道51以在侧视下大致沿着车门框架22中的弯曲后缘部22c的倾斜方向D的状态,进入车门框架22中的弯曲后缘部22c的下方区域。
下侧管道51的横截面形状为向舱室14的室外侧开口的U字形状(包括U字形状及大致U字形状在内)。下侧管道51以其开口侧被横侧壁29覆盖的状态,利用固定件(例如螺栓或螺钉等。省略图示)固定在横侧壁29。在下侧管道51的送风方向上游侧及下游侧两处设有与所述固定件相对应的安装部51a。安装部51a隔着下侧管道51的横宽方向的中心而分配在两侧。
在下侧管道51的下端部形成有送风路的宽度朝送风方向下游侧扩展的扩宽部51A。在扩宽部51A设有吹出口51B。吹出口51B在侧视下与驾驶座12中的座椅部12A的前部重合。吹出口51B位于舱室14室内的上下中央部的下侧。具体地,吹出口51B位于发动机罩23中的前壁23B的前侧及驾驶座12的座椅面12Aa的下侧。
在吹出口51B安装有可开闭的格栅53。通过手动开闭格栅53,能够对是否通过纵管道45将空调空气向舱室14的室内送风进行切换。
根据这种结构,空调空气从纵管道45向舱室14室内的驾驶座12的座椅面12Aa的下侧吹出,故而空调空气容易抵达驾驶员的腿部空间S。因此,例如在夏天,虽然驾驶员的腿部空间S由于发动机6产生的热量的影响而容易变热,但是能够利用来自纵管道45的冷气对驾驶员的腿部空间S进行有效冷却。另外,在冬天,虽然冷气容易积存在舱室14室内的下部,但是能够利用来自纵管道45的暖气对驾驶员的腿部空间S进行有效加热。即,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对驾驶员的腿部空间S有效地进行空气调节。
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通过将空调单元39配置为热交换器41(吹出口41a)的左右中心C1相对于驾驶室3的左右中心C2位于右侧,从而以送风管道43右侧的风量比送风管道43左侧的风量多的方式,设定送风管道43的左右风量的平衡(送风管道43左侧的风量与送风管道43右侧的风量之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送风管道43左侧的风量与送风管道43右侧的风量之比设定为4:6。即,将在左方侧管道47的四个吹出口47C的总风量、与在右方侧管道48的四个吹出口48C及纵管道45的吹出口51B的总风量之比设定为4:6。
〔散热器的给水结构〕
如图10所示,在防尘罩31的机体横向内侧部中的下半部,框架54与防尘罩31设置为一体。框架54是大致四边形的框体,在其内部形成有用于收纳发动机6的辅机类(例如中间冷却器等)的收纳空间。在防尘罩31的机体横向内侧部中的上半部设有密封条(省略图示)。
在横侧壁29形成有外侧开口部29a。在外侧开口部29a可装卸地安装有给水帽55。在发动机罩23中的顶板23A形成有内侧开口部23Aa。内侧开口部23Aa位于散热器7中的散热器帽7a的上方。内侧开口部23Aa从上方被安装于框架54的盖板56覆盖。在盖板56的下表面设有密封条57。在横侧壁29形成有可插拔盖板56的插拔口29b。
根据这种结构,当向机体横向外侧开启防尘罩31时,框架54与防尘罩31一体地摆动。由此,盖板56从插拔口29b向机体横向外侧被拔出,散热器帽7a从内侧开口部23Aa向上方露出。
然后,通过将给水帽55从外侧开口部29a取下,能够将手从外侧开口部29a伸入舱室14的室内。由此,能够将手从内侧开口部23Aa伸入发动机罩23内而将散热器帽7a取下。
然后,例如能够使用装有冷却水的容器(省略图示),而进行从外侧开口部29a及内侧开口部23Aa向散热器7的给水。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容易在机体横向外侧的广阔空间进行向散热器7的给水。
〔后视镜的止挡结构〕
如图11所示,后视镜33经由后视镜撑条58被后视镜托架59支承。后视镜33可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轴心Z1旋转地安装于后视镜撑条58。后视镜撑条58可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摆动轴心Z2摆动地安装于后视镜托架59。后视镜托架59安装于顶部框架35中的右框架38。
设置有止挡板60,该止挡板60通过与后视镜撑条58抵接而阻止后视镜33经由后视镜撑条58绕摆动轴心Z2向机体横向内侧摆动。止挡板60经由止挡撑条61被止挡托架62支承。止挡托架62安装于扶手17。在止挡托架62安装有天线63。
根据这种结构,即使后视镜33在后视镜撑条58与止挡板60抵接的状态下绕旋转轴心Z1旋转,后视镜33也不会与前玻璃32干涉。
〔前盖的密封结构〕
如图12所示,在舱室框架32A与前盖18之间,以被舱室框架32A和前盖18夹持的状态设有将舱室框架32A和前盖18间的间隙塞住的密封件64。密封件64利用粘接剂与舱室框架32A粘接。在密封件64中的前盖18侧的端部及舱室框架32A侧的端部分别形成有缘部64a。根据这种结构,即使不进行高价的填缝,也可以利用廉价的密封件64来提升舱室框架32A和前盖18间的气密性。
〔其他实施方式〕
(1)也可以采用如图13所示的下侧管道151来代替上述实施方式的下侧管道51。如图13所示,在下侧管道151内部的送风方向的上游侧及下游侧两处设有缩径部151b。缩径部151b隔着下侧管道151的横宽方向的中心而分配在两侧。缩径部151b由下侧管道151中的侧壁向横宽方向的中心侧凹入而形成。在下侧管道151的外周部中与缩径部151b相对应的部分形成有与固定件(例如螺栓或螺钉等。省略图示)相对应的安装部151a。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利用两处缩径部151b使空调空气的风速增加,并且能够生成空调空气在下侧管道151内顺畅地流过而从吹出口151B流向前方的风向。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空调单元39收纳在顶部34的后部,但也可以收纳在顶部34的前部。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纵管道45从右方侧管道48向下方延伸,但也可以从空调单元39向下方延伸。即,纵管道45也可以与空调单元39连接。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纵管道45中的吹出口51B设置在比驾驶座12的座椅面12Aa靠下侧的位置,但也可以设置在与驾驶座12的座椅面12Aa的高度相对应的位置。另外,只要是舱室14室内的在上下比中央部靠下侧的位置即可,纵管道45中的吹出口51B还可以设置在比驾驶座12的座椅面12Aa靠上侧的位置。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侧管道50的截面形状为向舱室14的室外侧开口的U字形状,但上侧管道50的截面形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形状,只要能够覆盖右后立柱21的开口侧即可。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右后立柱21的内部空间作为上侧管道50的送风路并入上侧管道50,但上侧管道50的送风路也可以与右后立柱21的内部空间分开构成。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右方侧管道48底部中的连接部48Aa形成有台阶,但也可以不形成有台阶。
(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右方侧管道48底部中的连接部48Aa的送风方向下游侧部分设有第一纵壁部48Ab,但也可以不设置第一纵壁部48Ab。
(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纵管道45仅设置在舱室14中的出入口15侧(右侧),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纵管道45也可以只设置在舱室14中的出入口15的相反侧(左侧),或者纵管道45还可以设置在舱室14中的出入口15侧(右侧)以及出入口15的相反侧(左侧)这两侧。
(1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空调单元39配置为热交换器41(吹出口41a)的左右中心C1相对于驾驶室3的左右中心C2位于右侧,但也可以配置为热交换器41(吹出口41a)的左右中心C1位于驾驶室3的左右中心C2上。另外,送风管道43左侧的风量与送风管道43右侧的风量之比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比率。例如,也可以将送风管道43左侧的风量与送风管道43右侧的风量之比设定为送风管道43左侧的风量与送风管道43右侧的风量相等(5:5)。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除了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以外,也可以用于全喂入联合收割机。

Claims (17)

1.一种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驾驶部,其具有驾驶座;
舱室,其覆盖所述驾驶部;
发动机,其设于所述驾驶部的下方;
发动机罩,其从上方覆盖所述发动机,并且载置支承所述驾驶座;
空调单元,其收纳于所述舱室的顶部,对所述舱室的室内进行空气调节;
送风管道,其将所述空调单元的空调空气向所述舱室的室内送风;
所述送风管道具备上部管道和纵管道,所述上部管道设置在所述顶部的内部,并向所述舱室的室内的上部吹出所述空调空气,所述纵管道从所述顶部向下方延伸,
所述纵管道中的吹出口设置在所述舱室的室内的比上下中央部靠下侧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吹出口设置在与所述驾驶座的座椅面的高度相对应的高度位置、或比所述驾驶座的座椅面靠下侧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管道沿所述舱室的立柱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柱的横截面形状为向所述舱室的室内侧开口的U字形状,
所述纵管道以覆盖所述立柱的开口侧的状态安装于所述立柱,
所述立柱的内部空间作为所述纵管道的送风路并入所述纵管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管道的上端部与所述上部管道的底部连接,以使空调空气从所述上部管道分支到所述纵管道,
以所述底部中连接有所述纵管道的连接部的送风方向上游侧部分比所述底部中的所述连接部的送风方向下游侧部分低的状态,在所述连接部形成有台阶,
在所述送风方向下游侧部分设有从所述底部朝上方突出的纵壁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管道仅设置在所述舱室中的机体左右方向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驾驶部中相对于所述驾驶座的所述一侧,设有出入口,
所述纵管道仅设置在所述舱室中的所述出入口侧。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管道的上端部与所述上部管道的底部连接,以使空调空气从所述上部管道分支到所述纵管道,
以所述底部中连接有所述纵管道的连接部的送风方向上游侧部分比所述底部中的所述连接部的送风方向下游侧部分低的状态,在所述连接部形成有台阶,
在所述送风方向下游侧部分设有从所述底部朝上方突出的纵壁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管道仅设置在所述舱室中的机体左右方向的一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驾驶部中相对于所述驾驶座的所述一侧,设有出入口,
所述纵管道仅设置在所述舱室中的所述出入口侧。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管道仅设置在所述舱室中的机体左右方向的一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驾驶部中相对于所述驾驶座的所述一侧,设有出入口,所述纵管道仅设置在所述舱室中的所述出入口侧。
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管道的上端部与所述上部管道的底部连接,以使空调空气从所述上部管道分支到所述纵管道,
以所述底部中连接有所述纵管道的连接部的送风方向上游侧部分比所述底部中的所述连接部的送风方向下游侧部分低的状态,在所述连接部形成有台阶,
在所述送风方向下游侧部分设有从所述底部朝上方突出的纵壁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管道仅设置在所述舱室中的机体左右方向的一侧。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驾驶部中相对于所述驾驶座的所述一侧,设有出入口,
所述纵管道仅设置在所述舱室中的所述出入口侧。
1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管道仅设置在所述舱室中的机体左右方向的一侧。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驾驶部中相对于所述驾驶座的所述一侧,设有出入口,
所述纵管道仅设置在所述舱室中的所述出入口侧。
CN201611108310.0A 2015-12-25 2016-12-06 联合收割机 Pending CN10691225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54611A JP2017112961A (ja) 2015-12-25 2015-12-25 コンバイン
JP2015-254611 2015-12-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12255A true CN106912255A (zh) 2017-07-04

Family

ID=59231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08310.0A Pending CN106912255A (zh) 2015-12-25 2016-12-06 联合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7112961A (zh)
KR (1) KR20170077032A (zh)
CN (1) CN10691225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8067A (zh) * 2018-05-22 2019-11-29 株式会社久保田 作业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01011A4 (en) * 2018-12-19 2022-11-16 Kubota Corporation CABIN
JP7264074B2 (ja) * 2020-01-29 2023-04-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シート空調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22420A (en) * 1990-07-19 1991-06-11 Brim Walter L Lawn mower shade apparatus
CN203167618U (zh) * 2012-08-29 2013-09-04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N204149807U (zh) * 2014-08-05 2015-02-11 株式会社久保田 收割机以及空调组件
JP2015053910A (ja) * 2013-09-12 2015-03-23 株式会社クボタ 収穫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22420A (en) * 1990-07-19 1991-06-11 Brim Walter L Lawn mower shade apparatus
CN203167618U (zh) * 2012-08-29 2013-09-04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JP2015053910A (ja) * 2013-09-12 2015-03-23 株式会社クボタ 収穫機
CN204149807U (zh) * 2014-08-05 2015-02-11 株式会社久保田 收割机以及空调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8067A (zh) * 2018-05-22 2019-11-29 株式会社久保田 作业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70077032A (ko) 2017-07-05
JP2017112961A (ja) 2017-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81223B2 (en) Cabin for work vehicle
CN105318428B (zh) 一种风管机及其控制方法
JP4443485B2 (ja) 作業車のキャビン用空調構造
CN106912255A (zh) 联合收割机
DK164897B (da) Traktorkabine med klimaanlaeg
JP2010149731A (ja) 作業車の空調構造
US6878054B2 (en) Ventilation cap for a motor vehicle roof
JP6150722B2 (ja) 収穫機
JP5338230B2 (ja) 車体前部の走行風導入構造
JP4246162B2 (ja) キャビンのダクト構造
JP4443486B2 (ja) 作業車のキャビン用空調構造
JP4960997B2 (ja) 作業車のキャビン用空調構造
AU2016319452B8 (en) Wall-Mounted Air 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JP2007099107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10436473B2 (en) Air 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JP2009255919A5 (zh)
WO2016020987A1 (ja) 作業機
JP4024971B2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ユニット
JP3817333B2 (ja)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
JP2008013033A (ja) 建設機械
JP2009255920A5 (zh)
JP2009056893A (ja) 車両のバックドア
WO2013111155A1 (en) Scooter type vehicle
JP4528227B2 (ja) 農用トラクタのキャビン用空調構造
JP2013042715A (ja) コンバイ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70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