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91819B - 车辆用物品固定器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物品固定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91819B
CN106891819B CN201611131474.5A CN201611131474A CN106891819B CN 106891819 B CN106891819 B CN 106891819B CN 201611131474 A CN201611131474 A CN 201611131474A CN 106891819 B CN106891819 B CN 1068918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wall
vehicle
section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3147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91819A (zh
Inventor
嶋村孝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Acces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Acces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Access Corp filed Critical Honda Acces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8918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918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918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9181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7/00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 B60R7/08Disposition of racks, clips, holders, containers or the like for supporting specific articles
    • B60R7/12Disposition of racks, clips, holders, containers or the like for supporting specific articles for supporting umbrella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1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 B60N3/101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fix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卡定在储物盒的方式被使用,且能够稳定地保持收纳物的车辆用物品固定器。车辆用物品固定器(1)包括收纳部(2)和支持部(3)。所述车辆用物品固定器,其通过将所述收纳部收纳在设于为车辆的内装部件的仪器面板(11)的为储物盒的收纳凹部(12)的方式被使用,或通过将所述支持部卡定在所述收纳凹部的方式被使用。所述收纳部包括由上部的开口部(6)朝向底部形成为锥状的外壁部(4、4、4、4),且所述外壁部其平剖面大致为矩形。由于为所述收纳部的底部的上端(52)比所述外壁部(4)的底部高,即使在将所述收纳部的整体形成为锥状的情况下,通过形成为悬空底构造,其仍能够支持杯子和瓶等的收纳物(62)。

Description

车辆用物品固定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车辆用物品固定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车辆用物品固定器,具有一种车辆用杯子固定器。该杯子固定器将嵌合凹部设置在被一体设置的落地操纵台主体的收纳凹部的后侧,另一方面,被形成为落地操纵台主体和分立体,且作为杯子固定器使用的收纳凹部设置为一体形成的可动部件。在使用一个杯子时,将可动部件的收纳凹部插入在落地操纵台主体的收纳凹部而收纳配置;在使用二个杯子时,将可动部件从落地操纵台主体的收纳凹部取出,以将可动部件的前边部嵌入落地操纵台主体的嵌合凹部的方式进行安装(例如专利文献1)。
在所述落地操纵台中,能够将可动部件的收纳凹部收纳配置在落地操纵台主体的收纳凹部进行使用。另外,通过将可动部件的前边部嵌入落地操纵台主体的嵌合凹部,可将可动部件吊设于落地操纵台主体的外部,从而能够使用两者的收纳凹部。
另外,拆装式杯子固定器为由具有底缩小的显示斜度的侧壁的收纳部和被收纳于所述收纳部的杯子固定器所组成的拆装式杯子固定器的构造;所述杯子固定器具有俯视呈略方形的上板部和、被形成在所述上板部的开口部和、被在所述开口部连续形成的凹下部以及从所述上板部的一边向下方延伸设置的垂直壁;在钩挂于所述收纳部的开口缘时,所述凹下部的外表面和所述垂直壁的间隙打开,从而夹持所述收纳部的开口缘;在放入于所述收纳部的底表面时,被塞入所述凹下部的外表面和所述垂直壁之间的间隙,从而按压垂直壁(例如专利文献2)。
所述拆装式杯子固定器能够用于将杯子固定器收纳于收纳部。另外,还能够将杯子固定器吊设在收纳部的外部,从而能够使用收纳部和杯子固定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1476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400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以往技术中,落地操纵台主体的收纳凹部,为了确保其使用所想定的收纳物的原有特性,具有与收纳物的尺寸大致吻合的大小。
而且,由于该种的车辆的内装部件一般由合成树脂的注模制品所组成,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能够实现对落地操纵台主体的收纳凹部的收纳,在单纯地将可动部件的收纳凹部的形状仅缩小为相当于其板厚的分的情况下,则导致可动部件的收纳凹部仅缩小了相当于其板厚的分,从而不能将所想定的收纳物收纳于可动部件的收纳凹部。而且,还具有由于可动部件的收纳凹部的底部部分变小,从而收纳物的保持变得不稳定的问题。且,专利文献2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在此,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用于卡定在小置物盒,且能够稳定地保持收纳物的物品固定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涉及方案1的发明为一种车辆用物品固定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收纳部和支持部,
并通过将所述收纳部收纳在已设置在车辆的内装部件的储物盒的方式使用,或通过将所述支持部卡定在所述储物盒的方式使用,
所述收纳部包括从上部的开口部朝向底部形成为锥状的外壁部,且所述外壁部其平剖面大致为矩形,
所述收纳部的底部比所述外壁部的底部高。
涉及方案2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外壁部的底部设有底板部、所述底板部形成有孔部、并所述底板部在所述孔部的周围具有朝向所述开口部侧的折返部。
涉及方案3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从所述外壁部的所述折返部的上端位置于上方形成有外壁孔部。
涉及方案4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外壁部的板厚从所述开口部朝向所述底部变薄。
涉及方案5的发明特征在于,用于载置收纳物的下部的载置接受部被设置在所述外壁孔部。
涉及方案6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外壁部的内表面设有所述外壁部的板厚由所述开口部朝向所述底部变薄所形成的凹处和、设于所述凹处的下部并用于载置收纳物的下部的载置接受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1的构成,即使在将收纳部设置为锥形,通过形成为悬空底,从而能够支持杯子和瓶等的收纳物。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2的构成,在通过形成为悬空底的同时,通过插入于孔,从而能够收纳伞等。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3的构成,能够容易地将杯子和瓶等的收纳物按压至底。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4的构成,在维持收纳部的尺寸的同时,其对收纳部的小置物盒的收纳变得容易。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5的构成,通过载置接受部,能够稳定地支持收纳物。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6的构成,通过载置接受部,能够稳定地支持收纳物。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左侧视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右侧视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正视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于图4的X-X线剖面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后视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底视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已将支持部卡定在储物盒状态的剖面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已将收纳部收纳在储物盒状态的剖面图。
图1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在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12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13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剖面图。
图14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15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立体图。
图16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17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剖面图。
图18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俯视图。
图19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俯视图。
图20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1-车辆用物品固定器,2-收纳部,3-支持部,4-外壁部,6.开口部,7-底板部,9-孔部,11-仪器面板(内装部件),12-收纳凹部(储物盒),51-折返部,52-上端(收纳部的底部),53-外壁孔部,54-下边缘部(载置接受部),61-收纳物,62-收纳物,63-伞(收纳物),71-凹处,72-下支持表面(载置接受部),77-上端(收纳部的底部),82-上端(收纳部的底部),86-上端(收纳部的底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车辆用物品固定器的实施例加以说明。
实施例1
图1~图13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图1~图11表示本发明的基本构成,图12~图13表示对应于权利要求的构成。
如图1~图13所示,车辆用物品固定器1为合成树脂制,且一体包括收纳部2和支持部3。所述收纳部2于四个方向具有外壁部4、4、4、4,且将弯曲部5设置在毗邻的外壁部4、4的角部。其外壁部4、4、4、4的平剖面被形成为大致矩形。另外,收纳部2不仅在其上部具有开口部6,而且还在下部具有为底部的底板部7。进一步,在这些外壁部4、4、4、4和底板部7之间具有收纳空间8。需要说明的是,底板部7被设置为与收纳部2的中心轴Z为正交。
另外,如图7和图8等所示,以俯视看来,外壁部4、4、4、4其横向的中央以位于外侧的方式且以大曲率弯曲着。需要说明的是,中心轴Z为纵向(垂直方向),与中心轴Z正交的底板部7为横向(水平方向)。另外,支持部3被设置为连结在收纳部2的前后方向一侧的外壁部4。进一步,4个外壁部4、4、4、4,其在从开口部6朝向底板部7且靠近中心轴Z的方向倾斜着。
在外壁部4、4、4、4和底板部7之间形成弯曲部7A。另外,在底板部7,在其中央形成圆形的孔部9。在该孔部9的周围,环状的突出部10被设置在底板部7的下表面。需要说明的是,为外壁部4的底部的外壁底部位于所述底板部7的位置。
所述外壁部4、4、4、4,以由开口部6朝向底板部7间隔变窄的方式被倾斜地形成为锥状,即,相向的外壁部4、4的间隔由开口部6朝向底板部7收缩为锥状。进一步,外壁部4、4、4、4,其平剖面为大致矩形,优选为接近正方形的形状。
车辆用物品固定器1能够安装在为车辆的内装部件的仪器面板11上,且仪器面板具有收纳凹部12。该收纳凹部12为储物盒,且为卡定所述支持部3的卡定孔。
如图9和图10所示,收纳凹部12具有上部的开口部13和下部的底表面部14,且其水平剖面呈大致角型;四面的内表面15、15、15、15其由开口部13朝向底表面部14以间隔变窄的方式被倾斜形成为锥状,且被形成为比外壁部4、4、4、4的外表面稍大。另外,所述支持部3,能够卡定在收纳凹部12的开口部13的边缘部13F。需要说明的是,该边缘部13F位于在开口部13中的车辆的后侧。
所述支持部3,一体包括覆盖为所述收纳凹部12的周边缘的一部分的后侧的所述边缘部13F的上板部21和、被插入在所述收纳凹部12的立板部22。所述上板部21,其相对于收纳部2的横向的角度θ1(夹角)为20度~40度(20度以上至40度以下),在实施例中为大致30度。所述立板部22,其相对于中心轴Z的角度θ2为5度~25度,在实施例中为大致15度。即角度θ1比角度θ2大。而且,角度θ1比垂直更接近于水平,角度θ2比水平更接近于垂直。另外,由上板部21和立板部22构成的角度θ3为钝角,在实施例中为大致135度。相对于收纳部2的横向的上板部21的所述角度θ1为锐角。需要说明的是,已设置支持部3的外壁部4和立板部22的间隔被设定为朝向下方敞开的形状。
所述开口部6,其形状为作为所述支持部3侧的一侧部6A与所述上板部21大致连续的倾斜状,且为反支持部侧的另一侧部6B与所述上板部21逆向地倾斜,相对于另一侧部6B的水平的角度比所述角度θ1小,所述一侧部6A和另一侧部6B的中央部6C被形成为比其它部分高。
如图9所示,所述仪器面板11的已设有收纳凹部12的上表面部16,对应所述一侧部6A和另一侧部6B,具有车辆后侧的一侧倾斜上表面部16A和车辆前侧的另一侧倾斜上表面部16B。这些一侧倾斜上表面部16A和另一侧倾斜上表面部16B与所述一侧部6A和另一侧部6B大致同样地倾斜和弯曲,且中央部16C被设置在所述一侧部6A和另一侧部6B之间。另外,仪器面板11于上表面部16的车辆后侧设置上下方向的前表面部17。该前表面部17其下侧被以成为朝向车辆后侧的方式倾斜地形成着。进一步,在该例中,大致相同倾斜地形成支持部3侧的外壁部4和所述前表面部17。
横向的凸缘状部23被设置在所述开口部6的周边。具有上下大致一定高度的板状垂设部24被设置在该凸缘状部23的外端。如图1~图3等所示,板状垂设部24未被设置在所述开口部6的一侧,板状垂设部24的两端部24T、24T位于靠开口部6的位置的一侧。另外,所述上板部21和立板部22的宽度,其比开口部6的左右最大宽度窄,但比底板部7的左右宽度大。
为板状的肋拱31L、31R被形成在所述支持部3的下表面的左右部位。这些肋拱31L、31R被形成为前后方向。所述肋拱31L、31R具有其先端边缘32、32大致为横向的上板侧部33、33和其先端边缘32、32于纵向倾斜设置的立板侧部34、34。如上所述,在立板部22的为收纳部2侧的下表面,于为朝向收纳凹部12的收纳方向的大致上下方向,设置有肋拱31L、31R的立板侧部34、34。另外,肋拱31L、31R的下端35、35位于立板部22的下端22K的上方。
屈曲部36、36被设置在所述上板侧部33、33和立板侧部34、34之间。进一步,立板侧部34、34的先端边缘32、32包括于逆方向倾斜的一侧边缘部32A和另一侧边缘部32B,且被形成为朝向上方的凸状,并且以侧视大致呈现为倒V字形。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和图5所示,仅在右侧的肋拱31R的立板侧部34的先端边缘32形成凹部37。另外,由所述一侧边缘部32A和收纳部2的横向所形成的角度为锐角,由所述一侧边缘部32A和设置在所述立板部22的肋拱31L、31R的先端边缘32形成的角度为钝角。
所述立板部22的上表面部41成为外观设计面。通过印刷、凹部以及凸部,或者进行贴设附有表示的贴纸等,其文字/图形等的表示部42被设置在立板部22的上表面部41上。在该例中,表示部42表示为U字。
另外,为隔板的多数的纵肋拱部38、38被设置在外壁部4的外表面上部。具体说来,在每一个外壁部4上设置有在其横向具有间隔的成对的纵肋拱部38、38。且由于这些纵肋拱部38、38,从而能够以减少颤动的方式将收纳部2收纳于所述收纳凹部12。
接下来,对上述车辆用物品固定器1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在以安装于为储物盒的收纳凹部12的方式使用上述车辆用物品固定器1的情况下,将支持部3挂装在仪器面板11的开口部13的边缘部13F。具体说来,以通过外壁部4和立板部22夹持边缘部13F的方式,从上方将立板部22插入在收纳凹部12内,且通过以上板部21覆盖边缘部13F的方式进行卡定。这时,由于肋拱31L、31R的所述上板侧部33、33的2个部位卡定在边缘部13F,其边缘部13F即使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显示立体性的弯曲,其也能够将车辆用物品固定器1稳定地保持在仪器面板11。
另外,有关于仪器面板11的前表面部17,与其上部相比其下部成为车辆的后侧而倾斜着。相对于该结构,由于至少支持部3侧的外壁部4被形成为倾斜,因此,能够使车辆用物品固定器1容易地安装至仪器面板11。即,如图9所示,支持部3侧的外壁部4与前表面部17邻接,进而得到稳定的安装状态。进一步,与图9相比,由于由上板部21和立板部22形成的角度为钝角,因此,即使在前表面部17的倾斜角度大的情况下,通过以将其底板部7朝向乘员侧的方式使收纳部2倾斜,从而收纳部2被设置为以从乘车位置容易取出收纳物62的角度。
而且,如图9所示,能够将杯子和瓶等的收纳物61、62的下部收纳在仪器面板11的收纳凹部12和车辆用物品固定器1的收纳空间8的双方。
另外,如图11所示,车辆用物品固定器1能够保持伞63,且能够将伞63插入在孔部9,从而能够通过孔部9保持伞63。
另一方面,在收纳物61为1个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将支持部3置于车辆的后侧,将车辆用物品固定器1的收纳部2放入在仪器面板11的收纳凹部12,从而能够将收纳物62的下部收纳在收纳空间8。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收纳部2的底板部7与收纳凹部12的底表面部14相接,进而收纳部2被以稳定的状态收纳在收纳凹部12。
另外,即使在未收纳收纳物的情况下,通过将收纳部2收纳在收纳凹部12,车辆用物品固定器1并不成为阻碍,而且,在此收纳状态下,由于在正对乘员一侧表示有在以后要叙述的表示部,从而外观设计性也变得优异。进一步,在已将收纳部2收纳在收纳凹部12的状态下,由于使用已露出于外部的支持部3的立板部22,从而能够简便地取出车辆用物品固定器1。
在图13中,在所述底板部7,于其中央形成圆形的所述孔部9,且朝向开口部6一侧垂直设置的筒状的折返部51被设置在该孔部9的周围,并且,该折返部51的上端52被设置成为与所述底板部7平行。需要说明的是,在该例中,折返部51的上端52为收纳部2的底部,且通过折返部51构成收纳部2的底部的悬空底构造。另外,在图13中,虽然未设置下表面侧的突出部10,但根据需要也可以设置下表面侧的突出部10。
所述上端52的高度位置以如下的方式被设定。即,该高度位置为,当能够将下表面62K载置并收纳于所述收纳凹部12的收纳物62的直径D为最大直径时,能够使如此的下表面62K载置于上端52的高度。需要说明的是,直径D为收纳物62的底部的直径。
这样,通过将朝向底部形成为锥状的收纳部2形成为悬空底构造,从而能够将可收纳于收纳凹部12的收纳物稳定地收纳在其中。
另外,在所述底板部7,于其中央形成圆形的所述孔部9,且通过将朝向开口部6一侧直立设置的筒状的折返部51设置在该孔部9的周围,并通过底板部7和四面的外壁部4、4、4、4的下部以及折返部51,从而形成水桶部57。通过水桶部57,能够接收和收集,例如于冷凉的收纳物62的外表面发生的结露和在折返部51和插入保持在孔部9的伞63的附着于上端52的上方的水滴。
进一步,所述立板部22的上表面部41成为外观设计面。通过印刷、凹部以及凸部,或者进行贴设附有表示的贴纸等,其文字/图形等的表示部42被设置在其上表面部41上。在该例中,表示部42表示为U字。
因此,在已将收纳部2收纳在收纳凹部12的状态下,由于在正对乘员一侧表示表示部42,从而外观设计性也变得优异。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方案1,包括收纳部2和支持部3。在能够将收纳部2收纳在被设置在为车辆的内装部件的仪器面板11的为储物盒的收纳凹部12的同时,且还能够将支持部3卡定在收纳凹部12所使用的车辆用物品固定器1中,收纳部2以由上部的开口部6朝向底部形成锥状的方式具有外壁部4、4、4、4,且外壁部4、4、4、4其平剖面大致为矩形。由于为收纳部2的底部的上端52比外壁部4的底部高,即使在将收纳部2的整体形成为锥状的情况下,通过形成悬空底构造,其仍能够支持杯子和瓶等的收纳物62。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方案2,底板部7被设置在外壁部4的底部,且孔部9被形成在底板部7,并且,朝向开口部6侧的折返部51被设置在底板部7的位于孔部9的周围。由于具有,因此,在形成悬空底构造的同时,通过插入于孔部9,从而能够收纳伞63等。
另外,作为实施例上的效果,由于支持部3的上部被形成为与收纳支持部3的仪器面板11的上表面相仿的形状,因此在将支持部3已收纳在收纳凹部12的状态下,能够得到一体感。另外,如图10所示,在将支持部3已收纳在收纳凹部12的状态下,由于立板部22的相对垂直的角度比前表面部17的相对垂直的角度大,从而能够使用立板部22从收纳凹部12简便地取出为收纳状态的车辆用物品固定器1。进一步,通过已被设置在外壁部4的外表面的纵肋拱部38、38,从而能够以减少颤动的方式将收纳部2收纳于所述收纳凹部12。另外,由于将水桶部57设置在收纳部2的底板部7,从而能够收集伞63等的水滴。
实施例2
图14~图15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其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描述。在该例中,在四个外壁部4、4、4、4,其于左右方向的中央形成有外壁孔部53。该外壁孔部53具有位于与所述折返部51的上端52大致相同高度位置的为载置接受部的下边缘部54和、下端被连结在该下边缘部54的左右的同时且已弯曲的左右的斜边缘部55、55。其左右的斜边缘部55、55的上端56在外壁部4的左右方向的中央彼此连结。该外壁孔部53呈现为大致等腰三角形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在收纳物62的底表面于上侧为凹陷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所述折返部51的上端52设计为比下边缘部54略高。
所述下边缘部54为与底表面部14平行。另外,在具有圆筒状的底部的收纳物62的情况下,作为第1的形态,其彼此面向的外壁部4、4的下边缘部54、54的外角部54K、54K的间隔L为收纳物62的底表面的直径D以上(D≦L),且在已将收纳物62收纳在下边缘部54、54、54、54中的状态下,其收纳物62不伸出于收纳部2的外部。或者,作为第2的形态,如图10所示,在收纳部2和收纳凹部12的内表面部15之间具有间隙S的情况下,其在已将收纳部2收纳在收纳凹部12的状态下,其收纳物62的底表面的直径D为所述间隔L以上,从而能够收纳位于下边缘部54的内表面部15、15的间隔为L1以下(D≦L1)的收纳物62。另外,第1形态和第2形态,其优选均为将彼此面向的外壁部4、4的下边缘部54、54的内角部的间隔形成为收纳物62的底表面的直径D以下。
另外,在所述第1形态和所述第2形态中,所述斜边缘部55的端表面55A被形成为,与其直径D相等于间隔L的收纳物62的外表面接触,或与该收纳物62之间略形成有间隙。即,所述斜边缘部55的端表面55A被形成为与呈现为圆筒状的收纳物62的外周相仿的形状。
通过以这样的方式设置外壁孔部53,从而能够收纳比未设置这样的外壁孔部53时大的收纳物62。进一步,在朝向下方变窄成为锥状的收纳空间8中,由于通过位于底表面部14的上方位置的折返部51的上端52和外壁孔部53的下边缘部54来支持收纳物62的下表面62K,从而能够将与收纳于收纳凹部12的收纳物61的外径相同或大于该外径的收纳物62稳定地收纳在收纳空间8中。
另外,在每1个外壁部4设置一对的斜边缘部55、55,且由整体上为四对的斜边缘部55、55进行夹持的方式来定位收纳物62的外表面,从而能够将收纳物62稳定地收纳在大致矩形的收纳空间8内。
在这样的本实施例中,起着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悬空底3,由于在外壁部4的折返部51的上端52的位置的上方形成有外壁孔部53,从而能够容易地将杯子和瓶等的收纳物62推入至底。另外,通过将图13和图14进行比较可知,在收纳等径的收纳物62的情况下,其已设置了外壁孔部53的形态,可以放低悬空底构造。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方案5,由于外壁孔部53设置有下边缘部54,并且该下边缘部54为使收纳物62的下部的下表面62K载置的载置接受部,从而能够通过下边缘部54稳定地支持收纳物62。
另外,作为实施例上的效果,由于从外壁孔部53能够去视觉识别收纳部2的内部的收纳物62的一部分,从而在将支持部3已收纳在收纳凹部12的状态下,得以获得以往所未有的外观。
实施例3
图16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其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描述。如同图所示,在该例中,在外壁部4的内表面形成有对应于所述外壁孔部53的凹处71。该凹处71以由所述开口部6朝向底板部7其外壁部4的板厚变薄的方式所形成,且凹处71形成为与圆筒的外周相仿的形状。
另外,在凹处71的下端,于和所述折返部51的上端52大致相同高度的位置,设置有为载置接受部的横向的下支持表面72,且该下支持表面72被形成为与所述底板部7大致平行。另外,已弯曲的左右边缘部73、73的下端被连结在下支持表面72的左右,且左右边缘部73、73的上端74在外壁部4的左右方向的中央彼此连结,并且其凹处71呈现为大致等腰三角形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在收纳物62的底表面于上侧凹陷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折返部51的上端52设置为比下支持表面72略高。
而且,彼此面向的外壁部4、4的下支持表面72、72的外角部72K、72K的间隔L2,为收纳物62的底表面的直径D以上(D≦L2),且以通过4个外壁部4、4、4、4的下支持表面72、72、72、72来支持收纳物62的下表面62K的方式所形成。另外,其优选为将彼此面向的外壁部4、4的下支持表面72、72的内角部的间隔形成为收纳物62的底部的直径D以下。
在这样的本实施例中,起着与上述各实施例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方案4,由于从凹处71开始,外壁部4的板厚从开口部6朝向底部变薄,从而在维持收纳部2的尺寸的同时,其使收纳部2的至仪器面板11的收纳变得容易。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方案6,外壁部4的内表面设置有所述凹处71以及所述下支持表面72。该凹处71由外壁部4的板厚从开口部6朝向底部变薄的方式所形成,该下支持表面72设于该凹处71的下部并作为用于载置收纳物62的下部的下表面62K的载置接受部。因此,通过下支持表面72能够稳定地支持收纳物62。
另外,作为实施例上的效果,通过四方向的凹处71、71、71、71的弯曲表面来定位保持圆筒状的收纳物62的外周。
实施例4
图17和图18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描述。在该例中,作为悬空底构造,采用格状的肋拱。如同图所示,前后方向的前后肋拱部75和与这些前后肋拱部75交差的左右方向的左右肋拱部76被多数格状地设置在收纳部2的底部。这些肋拱部75和肋拱部76通过一体成型被固定在外壁部4的内表面部15和底板部7的上表面的双方或其一方。而且,肋拱部75和肋拱部76的上端77为用于载置收纳物62的收纳部2的底部。
因此,通过将朝向底部形成为锥状的收纳部2由格状的肋拱部75和肋拱部76形成悬空底,从而能够稳定地收纳可收纳于收纳凹部12的收纳物。
另外,在已将肋拱部75和肋拱部76固定在外壁部4的内表面部的情况下,则不需要设置底板部7。进一步,对应中央的方格78,将孔部形成在底板部7(未图示),从而也可将伞63保持在该孔部。
在这样的本实施例中,通过由格状的肋拱部75和肋拱部76组成的悬空底构造,也能够起到和上述各实施例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实施例5
图19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描述。在该例中,作为悬空底构造,采用放射状的肋拱。如同图所示,所述孔部9被设置在收纳部2的底部,且多数的肋拱81、81被设置为以该孔部9为中心的放射状。这些肋拱81、81通过一体成型被固定在外壁部4的内表面部和底板部7的上表面的双方或一方。且,肋拱81的上端82比底板部7的位置高,而且其为用于载置收纳物62的收纳部2的底部。
所以,通过由放射状的肋拱81、81,将朝向底部被形成为锥状的收纳部2形成为悬空底构造,从而能够稳定地收纳可收纳于收纳凹部12的收纳物。另外,通过孔部9也能够保持为收纳物的伞63。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由放射状的肋拱81、81组成的悬空底构造,也能够起到和上述各实施例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实施例6
图20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6,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描述。在该例中,作为悬空底构造,使用销子状的突起,且如同图所示,所述孔部9被设置在收纳部2的底部,且在底板部7的上表面突出设置多数的销子状的突起85、85。并且突起85的上端86为用于载置收纳物62的收纳部2的底部。
所以,通过依据多数的销子状的突起85、85,将朝向底部被形成为锥状的收纳部2形成为悬空底构造,从而能够稳定地收纳可收纳于收纳凹部12的收纳物。另外,通过孔部9也能够保持为收纳物的伞63。
在这样的本实施例中,通过由多数的销子状的突起85、85组成的悬空底构造,也能够起到和上述各实施例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被限定在本各实施例。其可以在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化实施。例如,在实施例中,作为内装部件,虽例示了仪器面板,但也可以为落地操纵台等。另外,在实施例中,虽然将设置在底板部的孔部和折返部形成为圆形,其也可以被形成为角型。进一步,也可以将斜边缘部的端面形成为垂直。

Claims (4)

1.一种车辆用物品固定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收纳部和支持部,
并通过将所述收纳部收纳在已设置在车辆的内装部件的储物盒的方式被使用,或通过将所述支持部卡定在所述储物盒的方式被使用,
所述收纳部包括从上部的开口部朝向底部形成为锥状的外壁部,且所述外壁部其平剖面大致为矩形,
所述收纳部的底部比所述外壁部的底部高,
所述外壁部的底部设有底板部、所述底板部形成有孔部、并所述底板部在所述孔部的周围具有朝向所述开口部侧的折返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物品固定器,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外壁部的所述折返部的上端位置于上方形成有外壁孔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物品固定器,其特征在于,
用于载置收纳物的下部的载置接受部被设置在所述外壁孔部。
4.一种车辆用物品固定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收纳部和支持部,
并通过将所述收纳部收纳在已设置在车辆的内装部件的储物盒的方式被使用,或通过将所述支持部卡定在所述储物盒的方式被使用,
所述收纳部包括从上部的开口部朝向底部形成为锥状的外壁部,且所述外壁部其平剖面大致为矩形,
所述收纳部的底部比所述外壁部的底部高,
所述外壁部的板厚从所述开口部朝向所述底部变薄,
所述外壁部的内表面设有所述外壁部的板厚由所述开口部朝向所述底部变薄所形成的凹处和、设于所述凹处的下部并用于载置收纳物的下部的载置接受部。
CN201611131474.5A 2015-12-18 2016-12-09 车辆用物品固定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8918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47220A JP6461778B2 (ja) 2015-12-18 2015-12-18 車両用物品ホルダー
JP2015-247220 2015-12-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91819A CN106891819A (zh) 2017-06-27
CN106891819B true CN106891819B (zh) 2020-08-04

Family

ID=59081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3147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891819B (zh) 2015-12-18 2016-12-09 车辆用物品固定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461778B2 (zh)
CN (1) CN106891819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14543U (zh) * 1989-02-28 1990-09-13
JP2004114766A (ja) * 2002-09-25 2004-04-15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用カップホルダー
JP2007055335A (ja) * 2005-08-23 2007-03-08 Calsonic Kansei Corp 車両用カップホルダ装置
DE102006062254A1 (de) * 2006-12-22 2008-06-26 Volkswagen Ag Fahrzeug mit einer Halterung für einen Getränkebehälter
JP2012140087A (ja) * 2010-12-28 2012-07-26 Daihatsu Motor Co Ltd 着脱式カップホルダーの構造
CN202641540U (zh) * 2012-03-29 2013-01-02 胡玉亮 多功能汽车扶手箱
CN204701550U (zh) * 2015-06-04 2015-10-14 北京星徽里程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副仪表板杯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38160A (en) * 1997-06-16 1999-08-17 Cobbs Manufacturing Company Cupholder apparatus for attachment to a surfac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14543U (zh) * 1989-02-28 1990-09-13
JP2004114766A (ja) * 2002-09-25 2004-04-15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用カップホルダー
JP2007055335A (ja) * 2005-08-23 2007-03-08 Calsonic Kansei Corp 車両用カップホルダ装置
DE102006062254A1 (de) * 2006-12-22 2008-06-26 Volkswagen Ag Fahrzeug mit einer Halterung für einen Getränkebehälter
JP2012140087A (ja) * 2010-12-28 2012-07-26 Daihatsu Motor Co Ltd 着脱式カップホルダーの構造
CN202641540U (zh) * 2012-03-29 2013-01-02 胡玉亮 多功能汽车扶手箱
CN204701550U (zh) * 2015-06-04 2015-10-14 北京星徽里程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副仪表板杯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61778B2 (ja) 2019-01-30
CN106891819A (zh) 2017-06-27
JP2017109678A (ja) 2017-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01352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vehicle trim component having beverage retainer
US8863367B2 (en) Vehicle trim panel having beverage retainer and method
US7566040B2 (en) Center console having hidden storage
US8505794B2 (en) Flexible storage system
US7413154B2 (en) Vehicle cup holder with improved support member
US9682664B2 (en) Pocket and door, center console, armrest, or the like with a pocket of this type
US20140070061A1 (en) Tray and tray adaptor for holding smart tablet device for use with baby stroller, high chair, walker, exerciser or entertainment center
MX2014002447A (es) Sistema de asidero para contenedor de plástico.
US10875438B2 (en) Cup holder for vehicle
US20140158852A1 (en) Beverage Holder Assembly
CN106891819B (zh) 车辆用物品固定器
US20060138814A1 (en) Monolithic container holder
US20200406824A1 (en) Accessory Pocket with Resilient Arm
JP6406964B2 (ja) 陳列台
US7753256B2 (en) Desktop change holder and wall mount
JP5372554B2 (ja) カード取付け容器
JP4736638B2 (ja) カップホルダ装置
JP6048272B2 (ja) 内装トリムのポケット構造
JP5679808B2 (ja) 着脱式カップホルダーの構造
JP3170996U (ja) カップホルダー
JP5432663B2 (ja) 車両用収納ポケット
JP2017109679A (ja) 車両用物品ホルダー
JP6106649B2 (ja) 車両のドアポケット構造
US20110095060A1 (en) Device for laterally positioning an object in a container
JP7083954B1 (ja) 物品保持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