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87738B - 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87738B
CN106887738B CN201610852554.3A CN201610852554A CN106887738B CN 106887738 B CN106887738 B CN 106887738B CN 201610852554 A CN201610852554 A CN 201610852554A CN 106887738 B CN106887738 B CN 1068877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electrode
connector body
connector assembly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5255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87738A (zh
Inventor
高秉勋
李亨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887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877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877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877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0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8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9Sealing means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interfacial se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8Snap or like fastening comprising a pin snapping into a reces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组件。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主体;第一弹性层,布置在第一连接器上;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布置在第一弹性层上。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连接器主体;至少一个第二电极,分别对应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极且布置在第二连接器上。第一弹性层被构造为在第一连接器主体咬合第二连接器主体时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极提供压缩力。

Description

连接器组件
本申请要求于2015年12月15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15-0179457号韩国专利申请的权益,所述韩国申请的全部公开为了所有目的而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下面的描述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对手持式电子装置和可穿戴装置的需求已逐渐增加。便携式电子装置(诸如,手持式电子装置和可穿戴电子装置)可在小区域中包括复杂电子电路。电子部件(诸如,存储器、处理器、电路和电池)可能容易受到水的影响。水可引起电路中的引脚或元件之间的意外短路。由于意外的短路,电路可能以无法预测的方式操作或者被损坏。此外,电路可能受到灰尘和其它污染物的影响。
通常,便携式电子装置可包括与外部连接器配对的连接器。连接器可包括用于电连接的电极和被构造为固定对应连接器的壳体。可按照使用机械弹簧确保稳定的电连接的接触点结构来提供电极。这种基于机械弹簧的连接系统可能缺少用于保持连接的一致压力。另外,如果超过预定水平的压力被施加于弹簧,则弹簧的恢复力可能减小,或者弹簧可能无法返回到它的初始平衡位置。因此,可能无法执行弹簧的功能。
发明内容
提供这个发明内容以按照简化形式介绍以下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描述的概念的选择。这个发明内容并不意图识别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意图被用于帮助确定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在一总体方面,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主体;第一弹性层,布置在第一连接器上;第一电极,布置在第一弹性层上;第二连接器主体;第二电极,布置在第二连接器上,其中,第一弹性层被配置为在第一连接器主体咬合第二连接器主体时向第一电极提供压缩力。
第一电极可被构造为在第一连接器主体咬合第二连接器主体时接触第二电极。
第一弹性层可被构造为在第一连接器主体咬合第二连接器主体时阻止外来物进入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邻的区域。
连接器组件还可包括:第二弹性层,布置在第二电极和第二连接器主体之间。第二弹性层可被构造为在第一连接器主体咬合第二连接器主体时向第二电极提供压缩力。
连接器组件还可包括:屏蔽构件,布置为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电极相邻。屏蔽构件可被构造为在第一连接器主体咬合第二连接器主体时防止外来物进入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邻的区域。屏蔽构件可包括弹性材料。屏蔽构件可被构造为在第一连接器主体咬合第二连接器主体时阻止外部电磁波进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屏蔽构件可包括导电材料。
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可连接到分离的电路。
至少第一连接器可被包括在电子装置中,所述电子装置包括被构造为从第二连接主体接收信号的处理装置。第二连接器主体可以是生物传感器。
在另一总体方面,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主体;第一弹性层,布置在第一连接器主体上;多个第一电极,布置在第一弹性层上;第二连接器主体;第二电极,布置在第二连接器主体上并且对应于第一电极。
第一弹性层可被构造为在第一连接器主体连接到第二连接器主体时向第一电极提供压缩力。
第一弹性层可被构造为在第一连接器主体咬合第二连接器主体时阻止外来物进入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邻的区域。
连接器组件还可包括:第二弹性层,布置在第二连接器主体和第二电极之间。
连接器组件还可包括:屏蔽构件,布置在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相邻的区域中。屏蔽构件可被构造为在第一连接器可连接到第二连接器时阻止外来物或电磁波或二者进入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邻的区域。
在另一总体方面,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第一弹性层,布置在第一连接器上;第一电极,布置在第一弹性层上;处理器装置,与第一电极电连接,其中,第一连接器可被构造为连接到支撑第二电极的第二连接器并且被构造为具有第一紧固件,第一紧固件被构造为咬合第二连接器的第二紧固件,处理器装置被构造为从连接到第二连接器的生物传感器接收生物信号。
连接器组件还可包括:第二连接器;第二电极,布置在第二连接器上并且对应于第一电极,其中所述第二紧固件可被构造为接收第一紧固件。
第一紧固件可以是紧固凹槽且第二紧固件可以是紧固凸起。
紧固凸起可包括沿侧向向外延伸的凸起,并且紧固凹槽可具有被构造为接收沿侧向向外延伸的凸起的对应的沿侧向延伸的凹槽。
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附图和权利要求,其它特征和方面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A和1B是示出连接器组件的示例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连接器组件的示例的透视图。
图3A至9是示出连接器组件的示例的剖视图。
图10至12示出应用连接器组件的示例。
贯穿附图和详细描述,相同的标号始终表示相同的元件。附图可不符合比例,并且附图中的元件的相对尺寸、比例和描绘可为了清楚、说明和方便而被夸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详细描述被提供用于辅助读者获得对这里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这里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变型和等同物将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变得清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会清楚的是,除了必须按照特定次序发生的操作之外,这里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是示例且不限于这里阐述的那些顺序,而是可改变。此外,为了更加清楚和简洁,可省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这里描述的特征可按不同形式实现,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描述的示例。相反地,已提供这里描述的示例,以使得本公开将会彻底而完整,并且将本公开的全部范围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下面的特定结构或功能描述是仅用于描述实施例的示例,并且可对该示例做出各种改变和变型。这里,该示例不被解释为局限于本公开,并且应该被理解为包括本公开的构思和技术范围内的所有改变、等同物和替换物。
将会理解,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这里被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应该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教导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被称为第二元件,并且类似地,第二元件可被称为第一元件。
将会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位于另一元件或层上”、“附着于另一元件或层”或“连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它可直接位于所述另一元件或层上或连接到所述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相比之下,当元件被称为“直接位于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附着于另一元件或层”或“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用于描述元件或层之间的关系的其它词语应该被以相同的方式解释(例如,“位于…之间”与“直接位于…之间”、“相邻”与“直接相邻”、“位于…上”与“直接位于…上”)。
这里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示例的目的,并且不应该限制示例。如这里所使用,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示不同情况,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将会进一步理解,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包含”和/或“具有”指定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合。
除非另外定义,否则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示例所属于的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理解本公开之后通常所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还将会理解,除非在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否则术语(诸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解释为具有与在相关技术和本公开的情况下的它们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会在理想化或过度形式意义上被解释。
描述相对空间关系的术语(诸如,“在…之下”、“在…下面”、“在...下方”、“下”、“底部”、“在...上方”、“在...正上方”、“上”、“顶部”、“左”和“右”)可被用于方便地描述一个装置或元件与其它装置或元件的空间关系。这种术语应该被解释为包括如附图中所示定位并且在使用或操作中处于其它方位的装置。例如,基于附图中示出的该装置的方位而装置包括布置在第一层上方的第二层的示例也包括当该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颠倒地翻转时的该装置。
下面的示例涉及提供电连接功能的连接器组件并且不限于特定类型的连接器组件。连接器组件适用于例如手持式电子装置、可穿戴装置和基于电气连接的各种类型的电子装置。
在附图中,可发生作为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的结果的示图的形状的变化。因此,示例性实施例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这里示出的区域的特定形状,而是应该包括例如由制造导致的形状的偏差。
图1A是示出连接器组件100的示例的立体图。
参照图1A,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第一连接器110和第二连接器150,第一连接器110和第二连接器150被构造为可拆卸地或可移除地彼此附着。第一连接器110和第二连接器150连接到不同的元件、电路或系统。例如,第一连接器110电连接到一个电路,并且第二连接器150电连接到另一电路。
第一连接器110包括:第一电极130,被构造为发送或接收电信号或者收发电信号;第一紧固件140,被构造为连接第一连接器110和第二连接器150。第一连接器110还包括:第一弹性层120,被布置在第一连接器110的主体和第一电极130之间。第二连接器150包括:第二电极160,被构造为提供、发送和/或接收电信号;第二紧固件170,被构造为连接第二连接器150和第一连接器110。第一电极130和第二电极160包括导电材料,例如,金属、石墨、导电橡胶或硅酮或其任何组合。此外,第一电极130可通过例如薄膜处理以层的形式被直接层压(laminate)到第一弹性层120上。第二电极160可通过例如粘合剂或薄膜处理而被固定到第二连接器150上。第一紧固件140和第二紧固件170被构造为当相互作用或咬合(engage)时稳定地连接第一连接器110和第二连接器150从而第一连接器110的第一电极130接触第二连接器150的第二电极160。
例如,如图1A和1B中所示,以紧固凸起和紧固凹槽的形式提供第一紧固件140和第二紧固件170。在这个示例中,紧固凸起可包括沿侧向向外延伸的凸起,并且紧固凹槽具有被构造为容纳沿侧向向外延伸的凸起的对应的沿侧向延伸的凹槽。沿侧向向外延伸的凸起和对应的沿侧向延伸的凹槽可保持第一连接器110与第二连接器150的咬合。
在另一示例中,也可按照磁紧固件或钩环紧固件的形式提供第一紧固件140和第二紧固件170。第一紧固件140和第二紧固件170的类型不限于前述示例,并且因此,将第一连接器110和第二连接器150彼此紧固的任何形式可应用于第一紧固件140和第二紧固件170。
图1B示出例如在第一紧固件140和第二紧固件170相互作用或咬合的情况下彼此连接的第一连接器110和第二连接器150。参照图1B,响应于第一连接器110和第二连接器150之间的连接,第一电极130接触第二电极160。在这个示例中,第二电极160将压力施加于第一电极130,并且第一电极130压入到第一弹性层120中。第一弹性层120由于从第二电极160施加于第一电极130的压力而弹性变形。变形的弹性层120由于弹性层120的恢复力而将压缩力施加于第一电极130。从第一弹性层120提供的压缩力以及第一紧固件140和第二紧固件170之间的连接允许稳定地保持第一电极130和第二电极160之间的连接、相互作用或啮合。这里,弹性层可以是具有弹性特性的非机械材料的层,或者可以是例如弹性化合物。
图2是示出连接器组件200的立体图。参照图2,第一连接器110连接到第二连接器150。当与图1B中的示例相比时,屏蔽构件210被附加地提供为与连接器组件200的第一电极130和第二电极160相邻。屏蔽构件210被构造为在第一连接器110连接到第二连接器150时将第一电极130和第二电极160与外部区域或环境屏蔽。屏蔽构件210被构造为阻止外来物(例如,水和灰尘)从外部区域接触第一电极130和第二电极160。作为示例,屏蔽构件210包括布置在第一弹性层120和第二连接器150的内表面之间的弹性材料。当第一连接器110连接到第二连接器150时,第一弹性层120和第二连接器150的主体将压力施加于屏蔽构件210,由此包围第一电极130和第二电极160。例如,在第一连接器110连接到第二连接器150的情况下,屏蔽构件210可完全包围第一电极130和第二电极160。因此,第一电极130和第二电极160与外部区域被屏蔽。作为另一示例,屏蔽构件210包括导电材料。在这个示例中,屏蔽构件210阻止外部电磁波影响第一电极130和第二电极160以及阻止外来物接触电极。
图3A是示出沿着线I-I'的图1B的连接器组件100的剖视图。参照图3A,第一连接器110包括第一弹性层120和第一电极130。第一连接器110的主体是例如连接到或附着于一个元件、电路或系统的部分。第二连接器150的主体是例如连接到或附着于另一元件、电路或系统的部分。第二连接器150包括第二电极160。在示例中,第一连接器110的主体和第二连接器150的主体包括绝缘材料,并且具有比第一弹性层120的弹性模量大的弹性模量。第二连接器150的主体包括以紧固凸起的形式提供的第二紧固件170以咬合第一连接器110。第一连接器110的主体包括以紧固凹槽的形式提供的第一紧固件140以容纳和咬合第二紧固件170,由此将第一连接器110固定到第二连接器150。
第一电极130和第二电极160传送信号或功率,并且连接到系统或装置的内部电路。第一电极130和第二电极160中的每个电极与另一系统或装置之间的连接可例如仅使用导线或通过焊接而实现。然而,连接方法不限于前述示例。
第一连接器110中所包括的第一弹性层120被布置在第一连接器110的主体和第一电极130之间。第一弹性层120包括布置在第一连接器110或第二连接器150上或者布置在第一连接器110和第二连接器150二者上的至少一个层。图3A示出第一连接器110具有布置在它上面的第一弹性层120。第一弹性层120可被层叠在第一连接器110的主体上,并且包括弹性材料(例如,橡胶、硅酮和尿烷)。
第一连接器110和第二连接器150可通过顺序层压处理而被形成。仅作为示例,第一连接器110可通过这样的处理而被形成:第一弹性层120被层压到第一连接器110的主体上,并且第一电极130被层压到第一弹性层120上。第二连接器150可通过这样的处理而被形成:第二电极160被层压到第二连接器150的主体上。第一电极130、第二电极160和第一弹性层120还可通过薄膜形成处理而被形成,由此实现超薄类型连接器组件100。例如,连接器组件100可通过诸如,沉积、涂覆和溅射的薄膜形成处理而被形成。在这个示例中,第一电极130、第二电极160和第一弹性层120具有1毫米或更小的厚度。
图3B是示出第一连接器110连接到第二连接器150的连接组件100的剖视图。参照图3B,响应于第一连接器110和第二连接器150之间的连接,可保持第一连接器110的主体和第二连接器150的主体之间的恒定距离。另外,第一电极130连接到第二电极160,使得可在第一连接器110和第二连接器150之间传送信号。在这个示例中,第一弹性层120向第一电极130提供恒定压缩力,从而将恒定压力施加于第一电极130,这又将压力施加于第二电极160以用于第一电极130和第二电极160之间的稳定的电连接。也就是说,当第一连接器110连接到第二连接器150时,第一弹性层120将压力施加于第一电极130,从而第一电极130稳定地连接到第二电极160。响应于第一连接器110和第二连接器150之间的连接,在第一弹性层120内产生压缩应力,导致位移或变形。第一弹性层120的变形的量取决于弹性层120的弹性模量。因此,具有低弹性模量的材料可具有相对较大的量的变形。第一弹性层120用作弹簧。也就是说,当第一弹性层120变形时,产生恢复力。恢复力基于弹性层120的弹性模量和变形。另外,第一弹性层120基本上覆盖或包围第一连接器110的内表面,并且可防止外来物(例如,水和灰尘)接触第一连接器110的覆盖的表面。
图4A是示出连接器组件400的示例的剖视图。参照图4A,连接器组件400包括:第一连接器110,包括第一弹性层120;第二连接器150,具有第二弹性层410。第一弹性层120被布置在第一连接器110的主体和第一电极130之间,例如,第一弹性层120被布置在第一连接器110的主体的内表面上。第二弹性层410被布置在第二连接器150的主体和第二电极160之间,例如,第二弹性层410被布置在第二连接器150的主体的内表面上。如图4B中所示,当第一连接器110咬合第二连接器150时,第一弹性层120向第一电极130提供压缩力,并且第二弹性层410向第二电极160提供压缩力。因此,第一弹性层120和第二弹性层410可提供第一电极130和第二电极160之间的稳定连接的保持,并且可防止外来物的流入。
图5是示出连接器组件500的剖视图。参照图5,连接器组件500包括:第一连接器110;多个电极130和510,分别布置在第一连接器110的主体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内电极130和外电极150通过导线520彼此连接。类似地,多个电极530和160分别布置在第二连接器150的主体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上,并且电极530和160通过导线540彼此连接。作为示例,外电极510和530是引脚或导线。因此,外电极510和530可将连接器组件500电连接到装置(例如,电池、传感器或用户接口装置或其任何组合)。用户接口装置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或显示器或其任何组合;然而,用户接口装置可改变并且不限于此。作为示例,连接器组件500还可提供用于表面安装技术(SMT)的可移动电气连接。
图6A是示出连接器组件600的剖视图。参照图6A,连接器组件600的第一连接器110包括布置在第一弹性层120上的多个第一电极610和620,并且第二连接器150包括与第一电极610和620对应的布置在第二连接器150的内表面上的多个第二电极630和640。作为示例,第一电极610与620以及第二电极630与640被按照预设间隔布置或分隔开。
图6B是示出第一连接器110连接到第二连接器150的连接器组件600的剖视图。参照图6B,响应于第一连接器110和第二连接器150之间的连接,第一电极610和620分别接触第二电极630和640,使得可在第一连接器110和第二连接器150之间传送或传输信号。在这个示例中,第一弹性层120覆盖第一连接器的内表面,并且向第一电极610和620提供压缩力。第一弹性层120可分别提供第一电极610和620与第二电极630和640之间的稳定连接的保持,并且也可防止外来物接触第一连接器110的覆盖的内表面。
图6C是包括第二弹性层650被附加地布置在第二连接器150上的连接器组件600的剖视图。参照图6C,第二连接器150的第二弹性层650布置在第二连接器150的内表面上,并且第二电极630和640被布置在第二弹性层650上。当第一连接器110连接到第二连接器150时,第一弹性层120和第二弹性层650由于弹性层120和650的变形而分别将压缩力施加于第一电极610和620以及第二电极630和640。因此,可保持第一电极610和620以及第二电极630和640之间的稳定连接,并且可防止来自环境的外来物的流入。
图7A是示出沿着图2的线J-J'的连接器组件200的剖视图。参照图7A,连接器组件200还包括:屏蔽构件210,被布置为与第一电极130和第二电极160中的至少一个电极相邻。当第一连接器110和第二连接器150彼此连接时,屏蔽构件210可将第一电极130和第二电极160从外部区域或环境屏蔽,并且可防止外来物(例如,水和灰尘)通过屏蔽。
在示例中,屏蔽构件210还可阻止来自外部区域或环境的电磁波干扰第一电极130和第二电极160。因此,第一电极130和/或第二电极160受到保护以免受到来自外部区域或环境的不希望的信号或干扰信号的影响。在这个示例中,屏蔽构件210可以是导电材料,或者包括布置在屏蔽构件210上的薄金属膜。为了在屏蔽构件210上形成薄金属膜,可应用各种方案,例如溅射、喷涂、气相沉积、电镀和非电镀。
图7B是示出第一连接器110和第二连接器150彼此连接的连接器组件200的剖视图。参照图7B,当第一连接器110和第二连接器150彼此咬合时,第一弹性层120向接触第二电极160的第一电极130提供压缩力。在这个示例中,第一弹性层120由于通过第一连接器110和第二连接器150彼此咬合而产生的屏蔽构件210的压缩力而变形。因此,屏蔽构件210和变形的第一弹性层120可密封围绕第一电极130和第二电极160的区域。因此,第一电极130和第二电极160可通过屏蔽构件210和第一弹性层120而从外部区域或环境屏蔽,并且可由此在屏蔽构件210以及第一电极130和第二电极160之间实现防水和防尘环境。
图8是示出连接器组件800的剖视图。参照图8,连接器组件800包括:第一连接器110,具有多个第一电极610和620;第二连接器150,具有分别与第一电极610和620对应的第二电极630和640。此外,连接器组件800还包括:屏蔽构件810,布置在分别与第一电极610和620以及第二电极630和640中的至少一个电极相邻的区域中。屏蔽构件810可防止在第一连接器110和第二连接器150彼此连接之后,外来物或电磁波进入与第一电极610和620以及第二电极630和640相邻的区域。
图9是示出连接器组件900的剖视图。如图9中所示,屏蔽构件910围绕第一电极610和620以及第二电极630和640。在这个示例中,针对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每个对,由屏蔽构件910独立地保护第一电极610和第二电极630之间的连接以及第一电极620和第二电极640之间的连接。
以上描述了没有机械盘簧或片簧,并因此具有简单制造过程的连接器组件。另外,上述没有机械盘簧或片簧的连接器组件可具有一致的恢复力的额外的优点。为了实现一致的恢复力,弹性层被应用于连接器组件,由此增加耐久性并且允许适合超薄形式的连接器的设计。
图10至12示出应用连接器组件的示例。
图10示出应用于衣服平台的连接器组件的示例。连接器组件适用于期望防水功能的日常环境领域,例如衣服。连接器组件用于连接可移除地贴附到衣服的装置。参照图10,衣服10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所述一个或多个传感器被构造为感测生物信号,例如心电图(ECG)、肌电图(EMG)、皮电活动(EDA)、皮肤电反应(GSR)或其任何组合。多个连接器组件1020和1030将由传感器感测到的生物信号传送给装置。此外,被构造为从传感器接收生物信号的第一连接器被布置在衣服1010中。可拆卸地贴附到第一连接器的第二连接器连接到用于处理生物信号的信号处理电路。在示例中,信号处理电路执行生物信号的信号处理(例如,滤波、放大和数字信号转换),然后将生物信号被转换成的数字信号传送给另一装置。
使用衣服1010中所包括的所述多个连接器组件1020和1030形成多个接触点。单个连接器组件用作单个模块,并且所述多个连接器组件1020和1030被布置在衣服1010的不同位置。经由此,形成多个接触点。在这个示例中,多个连接器组件1020和1030的布置由连接到所述多个连接器组件1020和1030的另一部分确定。
图11示出应用于用于感测生物信号的带的连接器组件的示例。参照图11,带1110包括:传感器,被构造为感测生物信号;多个连接器组件1120和1130,被构造为传送由传感器感测到的生物信号。当在所述多个连接器组件1120和1130中,第一连接器分别连接到第二连接器时,由传感器感测到的生物信号可通过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而被传送给用于处理生物信号的信号处理电路。
图12示出在手表类型可穿戴装置实施例中应用的连接器组件的示例。连接器组件可提供可穿戴装置的主体1210和表带1220之间的电气连接。作为示例,表带1220可包括被构造为感测生物信号(例如,ECG或光体积描记图或二者)的传感器。生物信号可通过连接器组件而从表带1220传送给主体1210,或者用于控制表带1220所包括的传感器的功能的控制信号从主体1210传送给表带1220。图12的手表类型可穿戴装置表示用于处理生物传感器数据并且将接收的传感器数据提供给用户接口(诸如,例如显示器)的至少一个处理装置。
连接器组件的第一连接器被包括在表带1220中,并且第二连接器被包括在主体1210中。连接部分1270和1275能够使表带1220可移除地连接到主体1210。当表带1220和主体1210彼此连接时,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彼此咬合。在这个示例中,第一连接器的第一电极1240、1245和1250可连接到第二连接器的对应的第二电极1255、1260和1265。布置在第一连接器上的第一弹性层1230向第一电极1240、1245和1250提供压缩力,由此保持第一电极1240、1245和1250以及第二电极1255、1260和1265的稳定连接。此外,第一弹性层1230保护表带1220以防止外来物进入表带1220和主体1210之间。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包括电子装置或系统(诸如,图12的手表类型可穿戴装置),所述电子装置或系统包括图1A至图12中的任意图中示出的连接器组件的连接器/主体中的至少一个。仅作为非穷举示例,如这里所述的可穿戴装置可以是:移动装置,诸如,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可穿戴智能装置(诸如,环、手表、一副眼镜、手镯、脚链、腰带、项链、耳环、头带、头盔或嵌入在衣服中的装置(诸如,衬衫或内裤))、便携式个人计算机(PC)(诸如,膝上型计算机、笔记本、小型笔记本、上网本或超级移动PC(UMPC)、平板PC(平板计算机))、平板手机、个人数字助手(PDA)、数码相机、便携式游戏控制台、MP3播放器、便携式/个人多媒体播放器(PMP)、手持式电子书、全球定位系统(GPS)导航装置或传感器;固定装置,诸如,桌上型PC、高清晰度电视(HDTV)、DVD播放器、Blu-ray播放器、机顶盒或家用电器;或能够实现无线或网络通信的任何其它移动或固定装置。在一个示例中,可穿戴装置是被设计为可直接安装在用户的身体上的装置,诸如一副眼镜或手镯。在另一示例中,可穿戴装置是使用连接装置安装在用户的身体上的任何装置,诸如使用臂带连接到用户的手臂或者使用系索悬挂在用户的脖子周围的智能电话或平板计算机。
为了简单,可在这里描述的示例的描述中使用单数术语“处理器”或“计算机”,但在其它示例中,使用多个处理器或计算机,或者处理器或计算机包括多个处理元件或多种类型的处理元件或者处理器或计算机包括多个处理元件并且包括多种类型的处理元件。在一个示例中,硬件部件包括多个处理器,并且在另一示例中,硬件部件包括处理器和控制器。硬件部件具有不同处理结构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处理结构,其示例包括单个处理器、独立处理器、并行处理器、单指令单数据(SISD)多重处理、单指令多数据(SIMD)多重处理、多指令单数据(MISD)多重处理和多指令多数据(MIMD)多重处理。
执行这里描述的操作的方法由如上所述执行指令或软件以执行这里描述的操作的处理器或计算机执行。
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例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存、CD-ROM、CD-R、CD+R、CD-RW、CD+RW、DVD-ROM、DVD-R、DVD+R、DVD-RW、DVD+RW、DVD-RAM、BD-ROM、BD-R、BD-R LTH、BD-RE、磁带、软盘、磁光数据存储装置、光学数据存储装置、硬盘、固态盘和能够以非暂态方式存储指令或软件以及任何关联的数据、数据文件和数据结构并且向处理器或计算机提供指令或软件以及任何关联的数据、数据文件和数据结构以使得处理器或计算机能够执行指令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装置。在一个示例中,指令或软件以及任何关联的数据、数据文件和数据结构分布在网络耦合的计算机系统上,以使得由处理器或计算机以分布式方式存储、访问和执行指令和软件以及任何关联的数据、数据文件和数据结构。
尽管本公开包括特定示例,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会清楚的是,在不脱离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在这些示例中做出各种形式和细节上的变化。应该仅在描述性意义上而非为了限制的目的考虑这里描述的示例。对每个示例中的特征或方面的描述应该被视为适用于其它示例中的类似特征或方面。如果描述的技术被按照不同次序执行,和/或如果描述的系统、架构、装置或电路中的部件被按照不同方式组合和/或由其它部件或其等同物替换或补充,则可实现合适的结果。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由详细描述定义,而是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定义,并且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应该被解释为被包括在本公开中。

Claims (16)

1.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器主体,具有腔室;
第一弹性层,布置在第一连接器主体的内表面上;
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布置在第一弹性层上,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层压在第一弹性层上;
第二连接器主体;和
至少一个第二电极,分别对应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极且布置在第二连接器主体上,
其中,第一弹性层被构造为在第一连接器主体咬合第二连接器主体时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极提供压缩力,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极彼此接触且二者在第一连接器主体的腔室内,
其中,所述连接器组件,还包括:
屏蔽构件,布置为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电极相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第一弹性层还被构造为在第一连接器主体咬合第二连接器主体时阻止外来物进入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极相邻的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还包括:
第二弹性层,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极和第二连接器主体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第二弹性层被构造为在第一连接器主体咬合第二连接器主体时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极提供压缩力。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屏蔽构件被构造为在第一连接器主体咬合第二连接器主体时防止外来物进入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极相邻的区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屏蔽构件包括弹性材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屏蔽构件被构造为在第一连接器主体咬合第二连接器主体时阻止外部电磁波进入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屏蔽构件包括导电材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连接到分离的电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至少第一连接器主体被包括在电子装置中,所述电子装置包括被构造为从第二连接器主体所包括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极接收信号的处理装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第二连接器主体包括生物传感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第一连接器主体和第二连接器主体中的每个连接器包括紧固件,使得通过第一连接器主体的紧固件和第二连接器主体的紧固件的连接来使第一连接器主体和第二连接器主体彼此咬合。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第一连接器主体和第二连接器主体的紧固件中的一个紧固件是紧固凸起,另一个紧固件是紧固凹槽。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紧固凸起包括沿侧向向外延伸的凸起,并且紧固凹槽包括被构造为容纳沿侧向向外延伸的凸起的沿侧向延伸的凹槽。
15.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器主体,具有第一紧固件;
第一弹性层,布置在第一连接器主体上;
第一电极,布置在第一弹性层上,其中,第一电极层压在第一弹性层上;
第二连接器主体,具有第二紧固件;
第二电极,布置在第二连接器主体上并且对应于第一电极;以及
处理器装置,与第一电极电连接,
其中,第一弹性层被构造为在第一连接器主体咬合第二连接器主体时向第一电极提供压缩力,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彼此接触,
其中,通过第一连接器主体的第一紧固件和第二连接器主体的第二紧固件的连接来使第一连接器主体和第二连接器主体彼此咬合,
其中,第一紧固件是紧固凹槽并且第二紧固件是紧固凸起,
其中,处理器装置被构造为从连接到第二连接器主体的生物传感器接收生物信号,
其中,所述连接器组件,还包括:
屏蔽构件,布置为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电极相邻。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紧固凸起包括沿侧向向外延伸的凸起,并且紧固凹槽具有被构造为容纳沿侧向向外延伸的凸起的对应的沿侧向延伸的凹槽。
CN201610852554.3A 2015-12-15 2016-09-26 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1068877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179457A KR102547818B1 (ko) 2015-12-15 2015-12-15 커넥터 어셈블리
KR10-2015-0179457 2015-12-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87738A CN106887738A (zh) 2017-06-23
CN106887738B true CN106887738B (zh) 2020-06-23

Family

ID=56321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52554.3A Active CN106887738B (zh) 2015-12-15 2016-09-26 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9966684B2 (zh)
EP (1) EP3182522B1 (zh)
JP (1) JP6778079B2 (zh)
KR (1) KR102547818B1 (zh)
CN (1) CN1068877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47818B1 (ko) * 2015-12-15 2023-06-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커넥터 어셈블리
DE102016106704A1 (de) * 2016-04-12 2017-10-12 HARTING Electronics GmbH Steckverbinder mit Leitgummi
JP6897621B2 (ja) * 2018-03-30 2021-06-3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497474B1 (ja) * 2018-07-17 2019-04-10 Smk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86195A (en) * 1945-10-18 1949-10-25 John H Munsey Multiwire connector
US3478298A (en) * 1967-11-13 1969-11-11 Electro Oceanics Inc Fluidproof end connector
US3657681A (en) * 1969-05-29 1972-04-18 Deep Oil Technology Inc Self-purging multi-contact electrical connector
US3742427A (en) * 1971-08-26 1973-06-26 A Ballard Seal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3784959A (en) * 1971-11-10 1974-01-08 Deep Oil Technology Inc Self-heal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means
US4014600A (en) * 1974-07-24 1977-03-29 Gisewsky Karl Robert Self-cleaning device for detachably connecting electrical conductor wires
US4045107A (en) * 1975-08-22 1977-08-30 Walker-Hall-Sears, Inc. Multi-contact connectors with identical contacts
US3994552A (en) * 1975-10-01 1976-11-30 International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rporation Submersible pipe electrical cable assembly
US4166663A (en) * 1976-11-11 1979-09-04 Western Geophysical Co. Of America Multi-contact connectors with individual resilient contact inserts
US4516820A (en) * 1983-01-27 1985-05-14 Th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Cochlear prosthesis package connector
US4943243A (en) * 1988-10-21 1990-07-24 Appleton Arthur I Wire connector
US5274917A (en) * 1992-06-08 1994-01-04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king connector with monolithic multi-contact array
JP2002517076A (ja) * 1998-05-22 2002-06-11 レイプール テクノロジー アクティーゼルスカブ 電気的接触を提供する手段
JP4128815B2 (ja) 2002-07-09 2008-07-30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電気部品用ソケット
US6945666B2 (en) * 2003-06-30 2005-09-20 Monarch Instrument Illumination device with removable power pack
JP2005116489A (ja) 2003-10-02 2005-04-28 Kasasaku Electronics:Kk コネクタ装置
FR2886475B1 (fr) 2005-05-27 2011-10-28 Amphenol Air Lb Connecteur blinde pour conducteurs electriques.
JP4604893B2 (ja) * 2005-07-19 2011-01-05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複合多孔質樹脂基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1956973B1 (en) * 2005-11-30 2017-09-13 Koninklijke Philips N.V. Electro-mechanical connector for thin medical monitoring patch
US7355122B2 (en) * 2006-03-31 2008-04-08 Azura Energy Systems, Inc. Sealed eurytopic make-break connector utilizing a conductive elastomer contact
JP2008097992A (ja) 2006-10-12 2008-04-24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フレキシブル配線材用変換コネクタ
JP5189425B2 (ja) 2008-07-11 2013-04-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シール構造及びパッキン
JP5551710B2 (ja) * 2008-11-11 2014-07-16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ヌ ヴェ 電子デバイスに関するコネクタ
JP5390998B2 (ja) 2009-09-01 2014-01-1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FI123363B (fi) * 2011-01-31 2013-03-15 Clothing Plus Holding Oy Tekstiilinen alusta fysikaalisen suureen mittaamiseksi
JP2013008499A (ja) 2011-06-23 2013-01-10 Tdk Corp ソケット
KR20150125485A (ko) 2014-04-30 2015-11-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외부 장치 연결을 위한 커넥터를 가지는 전자 장치 및 장치 연결 방법
US9391409B2 (en) * 2014-05-22 2016-07-12 Yazaki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connector
DE102014007849A1 (de) * 2014-05-24 2015-11-26 Wolfgang Bock Kontaktelektrode für wenig reissfeste Substrate
CN105449447A (zh) * 2014-09-01 2016-03-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显示接口
KR102547818B1 (ko) * 2015-12-15 2023-06-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커넥터 어셈블리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78079B2 (ja) 2020-10-28
US20180226738A1 (en) 2018-08-09
US9966684B2 (en) 2018-05-08
EP3182522B1 (en) 2018-11-28
US20170170590A1 (en) 2017-06-15
EP3182522A1 (en) 2017-06-21
KR102547818B1 (ko) 2023-06-26
KR20170071281A (ko) 2017-06-23
JP2017109079A (ja) 2017-06-22
CN106887738A (zh) 2017-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87738B (zh) 连接器组件
EP3108472B1 (en) Curved body and wearable device therewith
WO2018129847A1 (zh) 可穿戴设备
KR102348027B1 (ko) 접속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7957678B (zh) 包括金属带的可穿戴电子设备
US20150366098A1 (en) Wrist Band Attachment for a Wearable Device
US956323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plated electrical contact
TWI515542B (zh) 穿戴式電子裝置
CN111973174B (zh) 一种心电图检测装置
TWM493362U (zh) 穿戴式電子裝置
US20170123457A1 (en)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16002995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10039186B2 (en) Stretchable and flexible electrical substrate interconnections
US20160064800A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20230270363A1 (en) Smart Electrodes for Sensing Signals and Processing Signals Using Internally-Housed Signal-Processing Components at Wearable Devices and Wearable Devices Incorporating the Smart Electrodes
US2021000036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connection member
CN111419218A (zh)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
CN111671211A (zh) 智能穿戴设备佩戴组件和智能穿戴设备
US20230309829A1 (en) Smart Electrode Structures Made of a Conductive Deformable Material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mart Electrode Structures to Have Signal-Processing Components Embedded in the Conductive Deformable Material
KR20220133010A (ko) 생체 신호 측정을 위한 웨어러블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