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54333A - 一种完全可生物降解增强淀粉塑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完全可生物降解增强淀粉塑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54333A
CN106854333A CN201510900000.1A CN201510900000A CN106854333A CN 106854333 A CN106854333 A CN 106854333A CN 201510900000 A CN201510900000 A CN 201510900000A CN 106854333 A CN106854333 A CN 1068543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rch
polyvinyl alcohol
esterification
plastic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0000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清兵
吴树鸿
何书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Priority to CN20151090000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54333A/zh
Publication of CN1068543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543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Depolymerization Polymers (AREA)
  • Graft Or Block Polym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完全可生物降解增强淀粉塑料的制备方法。该淀粉塑料包括天然淀粉(Starch)5~90%、聚乙烯醇(PVA)10~90%、塑化剂10~50%。先用不饱和酸(酐)对淀粉和聚乙烯醇分别进行酯化。酯化后的淀粉和聚乙烯醇同时或分别分散于分散介质中,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以苯乙烯、丙烯酸酯等乙烯基单体为接枝单体进行接枝改性。接枝改性后的淀粉、接枝改性后的聚乙烯醇和塑化剂于平板硫化机模具中,在100~200oC、1~15MPa下压塑成型。本发明制备的淀粉塑料力学强度高,界面作用力强,同时两组分均为完全降解,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塑料。

Description

一种完全可生物降解增强淀粉塑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完全可生物降解增强淀粉塑料。
背景技术
淀粉再生快,能够完全生物降解,环境友好度高,故其作为生物降解塑料应用上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淀粉分子中含有较多氢键,分子间作用力较大,一般含有15%~45%的结晶成分,非晶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分解温度非常接近,晶区的熔点远高于其分解温度,因此天然淀粉不具有可塑性。如果向淀粉中加入一些本身具有氢键的小分子增塑剂,这些增塑剂部分可以与淀粉之间形成氢键,通过机械隔离作用降低淀粉分子间的氢键密度,从而降低淀粉的分子间作用力,降低淀粉分子的玻璃化温度和熔点,可制备出热塑性淀粉。小分子增塑剂一般为多元醇,其中甘油使用最为广泛。然而,这种方式制备的热塑性淀粉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回生”现象,即由于增塑剂失效导致淀粉重新形成结晶,结晶后的淀粉变脆,失去使用性能,这是制约淀粉使用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淀粉进行化学改性是一种重要的替代方法,由于淀粉分子中含有大量羟基,与羟基如酯化反应等是淀粉改性的常用方法之一。在改性后的酯化淀粉中,部分羟基转化成了酯基,羟基的密度降低,链之间的氢键作用减弱,晶区的熔点降低,当其低于分解温度时,就可以在分解前实现微晶的熔融,这样的淀粉就可以具备真正的热塑性,而且酯化改性是化学键的作用,因而制成的淀粉塑料不会出现“回生”现象。此外淀粉塑料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差,也限制了其应用。选择一些具有优良力学性能的材料与淀粉复合可以改善淀粉塑料的力学性质,其中聚乙烯醇被广泛应用于淀粉的改性。聚乙烯醇结构与淀粉相似,分子中都含有氢键,而且聚乙烯醇也具有良好降解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力学性能、耐水性能好,完全可生物降解的淀粉塑料制备技术。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下列措施实现:
一种完全可生物降解增强淀粉塑料,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天然淀粉10~90%、聚乙烯醇10~90%、塑化剂10~50%。
在上述完全可生物降解增强淀粉塑料,所述淀粉为天然淀粉,包括玉米淀粉、小麦淀粉、豌豆淀粉或几种淀粉的混合物。
在上述完全可生物降解增强淀粉塑料,所述的聚乙烯醇为醇解度为88%、醇解度为99%或其混合物。
在上述完全可生物降解增强淀粉塑料,所述塑化剂包括甘油、二甲基甲酰胺、尿素等。
在上述完全可生物降解增强淀粉塑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淀粉的酯化。将一定量的淀粉、不饱和酸与去离子水搅拌成均匀的淀粉乳,恒温,用HCl溶液调pH值至酸性,反应数小时,停止搅拌,用NaOH溶液调pH值至弱碱性,用丙酮、乙醇等抽提反应产物数小时,然后将其置于烘箱中烘干,即得酯化淀粉。
(2)聚乙烯醇的酯化。将聚乙烯醇溶解于适当溶剂中制成溶液,加入不饱和酸,氮气保护下反应数小时,冷却至室温,用烘箱烘干后用大量冷水或乙醇冲洗,除去未反应的不饱和酸,真空干燥,即得酯化聚乙烯醇。
(3)淀粉、聚乙烯醇的接枝反应。将酯化淀粉和酯化聚乙烯醇分别倒入反应瓶中,加入苯乙烯等乙烯基单体,用BPO、AIBN作为引发剂,加热条件下强力搅拌机下搅拌反应数小时,即得接枝淀粉和接枝聚乙烯醇;或将酯化淀粉和酯化聚乙烯醇同时倒入反应瓶中,加入苯乙烯等乙烯基单体,用BPO、AIBN作为引发剂,加热条件下强力搅拌机下搅拌反应数小时即得化学键交联的淀粉/聚乙烯醇共聚物。
(4)复合材料的制备。将接枝淀粉、接枝聚乙烯醇和塑化剂混合均匀,置于平板硫化机模具中,在100~200oC、1~15MPa下压塑成型。
在上述完全可生物降解增强淀粉塑料,所述酯化剂包括马来酸酐、丙烯酸等不饱和酸。
在上述完全可生物降解增强淀粉塑料,所述的界面改性方法包括链缠结或化学键改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制得的淀粉塑料完全可生物降解,同时具有界面性能、力学性能、耐水性能好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不受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1)将市售玉米淀粉100g与300g去离子水混合搅拌成均匀的淀粉乳,恒温50~80oC,用HCl溶液调pH值至4,加入马来酸酐10g,反应3h,停止搅拌,用NaOH溶液调pH值至8,用丙酮抽提反应产物8h,然后将其置于40~45oC烘箱中烘干,即得酯化淀粉。
(2)将聚乙烯醇(PVA-1799)100g溶解于100g去离子水中,制成质量分数50%的聚乙烯醇水溶液,加入马来酸酐10g,氮气保护下60~90oC反应6h。反应完成之后冷却至室温,用烘箱烘干后用大量冷水冲洗,除去未反应的不饱和酸,真空干燥,即得酯化聚乙烯醇。
(3)将酯化淀粉和酯化聚乙烯醇分别倒入反应瓶中,加入苯乙烯,用BPO作为引发剂,60oC水浴中强力搅拌机下搅拌反应4h,即得接枝淀粉和接枝聚乙烯醇。
(4)将200g接枝淀粉、40g接枝聚乙烯醇和40g甘油按比例混合均匀,置于平板硫化机模具中,在150oC、5MPa下压塑成型。
实施例2
(1)将市售玉米淀粉100g与300g去离子水混合搅拌成均匀的淀粉乳,恒温50~80oC,用HCl溶液调pH值至4.0,加入丙烯酸8g,反应3h,停止搅拌,用质NaOH溶液调pH值至8,水洗、过滤,然后将其置于40~45oC烘箱中烘干,即得酯化淀粉。
(2)将聚乙烯醇(PVA-1799)100g溶解于100g去离子水中,制成质量分数50%的聚乙烯醇水溶液,加入马来酸酐10g,氮气保护下60~90oC反应6h。反应完成之后冷却至室温,用烘箱烘干后用大量冷水冲洗,除去未反应的马来酸酐,真空干燥,即得酯化聚乙烯醇。
(3)将酯化淀粉和酯化聚乙烯醇分别倒入反应瓶中,加入苯乙烯,用BPO作为引发剂,60oC水浴中强力搅拌机下搅拌反应4h,即得接枝淀粉和接枝聚乙烯醇。
(4)将200g接枝淀粉、40g接枝聚乙烯醇和40g尿素按比例混合均匀,置于平板硫化机模具中,在150oC、5MPa下压塑成型。
实施例3
(1)将市售玉米淀粉100g与300g去离子水混合搅拌成均匀的淀粉乳,恒温50~80oC,用HCl溶液调pH值至4,加入丙烯酸8g,反应3h,停止搅拌,用NaOH溶液调pH值至8,用丙酮抽提反应产物8h,然后将其置于40~45oC烘箱中烘干,即得酯化淀粉。
(2)将聚乙烯醇(PVA-1799)100g溶解于100g去离子水中,制成质量分数50%的聚乙烯醇水溶液,加入丙烯酸8g,氮气保护下60~90oC反应6h。反应完成之后冷却至室温,用烘箱烘干后用大量乙醇冲洗,除去未反应的丙烯酸,真空干燥,即得酯化聚乙烯醇。
(3)将酯化淀粉和酯化聚乙烯醇分别倒入反应瓶中,加入丙烯酸丁酯,用BPO作为引发剂,60oC水浴中强力搅拌机下搅拌反应4h,即得接枝淀粉和接枝聚乙烯醇。
(4)将200g接枝淀粉、40g接枝聚乙烯醇和40g二甲基甲酰胺按比例混合均匀,置于平板硫化机模具中,在150oC、5MPa下压塑成型。
实施例4
(1)将市售玉米淀粉100g与300g去离子水混合搅拌成均匀的淀粉乳,恒温50~80oC,用HCl溶液调pH值至4.0,加入马来酸酐10g,反应3h,停止搅拌,用质NaOH溶液调pH值至8,水洗、过滤,然后将其置于40~45oC烘箱中烘干,即得酯化淀粉。
(2)将聚乙烯醇(PVA-1788)100g溶解于100g去离子水中,制成质量分数50%的聚乙烯醇水溶液,加入丙烯酸8g,氮气保护下60~90oC反应6h。反应完成之后冷却至室温,用烘箱烘干后用大量乙醇冲洗,除去未反应的不饱和酸,真空干燥,即得酯化聚乙烯醇。
(3)将酯化淀粉和酯化聚乙烯醇同时倒入反应瓶中,加入苯乙烯,用BPO作为引发剂,60oC水浴中强力搅拌机下搅拌反应4h,即得淀粉/聚乙烯醇接枝共聚物。
(4)将200g接枝淀粉、60g接枝聚乙烯醇和60g甘油按比例混合均匀,置于平板硫化机模具中,在150oC、5MPa下压塑成型。
实施例5
(1)将市售玉米淀粉100g与300g去离子水混合搅拌成均匀的淀粉乳,恒温50~80oC,用HCl溶液调pH值至4.0,加入丙烯酸8g,反应3h,停止搅拌,用质NaOH溶液调pH值至8,水洗、过滤,然后将其置于40~45oC烘箱中烘干,即得酯化淀粉。
(2)将聚乙烯醇(PVA-1788)100g溶解于100g去离子水中,制成质量分数50%的聚乙烯醇水溶液,加入丙烯酸8g,氮气保护下60~90oC反应6h。反应完成之后冷却至室温,用烘箱烘干后用大量乙醇冲洗,除去未反应的不饱和酸,真空干燥,即得酯化聚乙烯醇。
(3)将酯化淀粉和酯化聚乙烯醇同时倒入反应瓶中,加入苯乙烯,用BPO作为引发剂,60oC水浴中强力搅拌机下搅拌反应4h,即得淀粉/聚乙烯醇共聚物。
(4)将200g接枝淀粉、40g接枝聚乙烯醇和40g二甲基甲酰胺按比例混合均匀,置于平板硫化机模具中,在150oC、5MPa下压塑成型。
实施例6
(1)将市售玉米淀粉100g与300g去离子水混合搅拌成均匀的淀粉乳,恒温50~80oC,用HCl溶液调pH值至4.0,加入丙烯酸8g,反应3h,停止搅拌,用质NaOH溶液调pH值至8,水洗、过滤,然后将其置于40~45oC烘箱中烘干,即得酯化淀粉。
(2)将聚乙烯醇(PVA-1788)100g溶解于100g去离子水中,制成质量分数50%的聚乙烯醇水溶液,加入丙烯酸8g,氮气保护下60~90oC反应6h。反应完成之后冷却至室温,用烘箱烘干后用大量乙醇冲洗,除去未反应的不饱和酸,真空干燥,即得酯化聚乙烯醇。
(3)将酯化淀粉和酯化聚乙烯醇同时倒入反应瓶中,加入苯乙烯,用BPO作为引发剂,60oC水浴中强力搅拌机下搅拌反应4h,即得淀粉/聚乙烯醇共聚物。
(4)将200g接枝淀粉、60g接枝聚乙烯醇和40g二甲基甲酰胺按比例混合均匀,置于平板硫化机模具中,在150oC、5MPa下压塑成型。
按实施方案1~5所制备的完全可生物降解增强淀粉塑料的各项性能(均按国标进行测试)见下表:
拉伸强度[MPa] 断裂伸长率[%] 95%湿度下8h吸水率[%]
实施例1 6.3 71 7.2
实施例2 6.9 75 6.8
实施例3 6.8 72 7.1
实施例4 7.2 96 6.0
实施例5 7.7 87 6.4
实施例6 8.9 98 5.4

Claims (7)

1.一种完全可生物降解增强淀粉塑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天然淀粉10~90%、聚乙烯醇10~90%、塑化剂10~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完全可生物降解增强淀粉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淀粉为天然淀粉,包括玉米淀粉、小麦淀粉、豌豆淀粉或几种淀粉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完全可生物降解增强淀粉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乙烯醇为醇解度为88%、醇解度为99%或其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完全可生物降解增强淀粉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化剂包括甘油、二甲基甲酰胺、尿素等。
5.权利要求1所述的完全可生物降解增强淀粉塑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淀粉的酯化:将一定量的淀粉、不饱和酸与去离子水搅拌成均匀的淀粉乳,恒温,用HCl溶液调pH值至酸性,反应数小时,停止搅拌,用NaOH溶液调pH值至弱碱性,用丙酮、乙醇等抽提反应产物数小时,真空干燥,即得酯化淀粉;(2)聚乙烯醇的酯化:将聚乙烯醇溶解于适当溶剂中制成溶液,加入不饱和酸,氮气保护下反应数小时,冷却至室温,于烘箱中干燥后用大量的冷水或乙醇洗去未反应的酸,真空干燥,即得酯化聚乙烯醇;(3)淀粉、聚乙烯醇的接枝反应:将酯化淀粉和酯化聚乙烯醇分别倒入反应瓶中,加入苯乙烯等乙烯基单体,用BPO、AIBN作为引发剂,加热条件下强力搅拌机下搅拌反应数小时,即得接枝淀粉和接枝聚乙烯醇;或将酯化淀粉和酯化聚乙烯醇同时倒入反应瓶中,加入苯乙烯等乙烯基单体,用BPO、AIBN作为引发剂,加热条件下强力搅拌反应数小时即得化学键交联的淀粉/聚乙烯醇共聚物;(4)复合材料的制备:将接枝淀粉、接枝聚乙烯醇和塑化剂混合均匀,置于平板硫化机模具中,在100~200oC、1~15MPa下压塑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完全可生物降解增强淀粉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酯化剂包括马来酸酐、丙烯酸等不饱和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完全可生物降解增强淀粉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界面改性方法包括链缠结或化学键改性。
CN201510900000.1A 2015-12-09 2015-12-09 一种完全可生物降解增强淀粉塑料 Pending CN1068543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00000.1A CN106854333A (zh) 2015-12-09 2015-12-09 一种完全可生物降解增强淀粉塑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00000.1A CN106854333A (zh) 2015-12-09 2015-12-09 一种完全可生物降解增强淀粉塑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54333A true CN106854333A (zh) 2017-06-16

Family

ID=59132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00000.1A Pending CN106854333A (zh) 2015-12-09 2015-12-09 一种完全可生物降解增强淀粉塑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54333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6080A (zh) * 2018-09-29 2019-02-05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光活性聚乙烯醇纤维增强淀粉塑料的制备方法
WO2020058540A1 (es) * 2018-09-19 2020-03-26 Plásticos Hidrosolubles S.L. Panel soporte para la fabricación de aplacados de aglomerados
CN113072787A (zh) * 2021-04-06 2021-07-06 郑州润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va生物可降解薄膜
CN115305069A (zh) * 2021-05-07 2022-11-0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降滤失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58540A1 (es) * 2018-09-19 2020-03-26 Plásticos Hidrosolubles S.L. Panel soporte para la fabricación de aplacados de aglomerados
CN109306080A (zh) * 2018-09-29 2019-02-05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光活性聚乙烯醇纤维增强淀粉塑料的制备方法
CN113072787A (zh) * 2021-04-06 2021-07-06 郑州润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va生物可降解薄膜
CN115305069A (zh) * 2021-05-07 2022-11-0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降滤失剂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98868B (zh) 一种木质素增强型木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6660318B2 (ja) 農業廃棄物から得られる熱可塑性デンプン組成物
CN106854333A (zh) 一种完全可生物降解增强淀粉塑料
EP1984453B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formkörpern aus einem gemisch von partikulären naturmaterialien und thermoplastischem bindemittel
CN103755876B (zh) 一种极性单体接枝改性的无定型聚α-烯烃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04969B (zh) 一种注射用塑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1423733B (zh) 一种pp-r铝塑稳态管用透明热熔胶粘剂的制备方法
CN104725705A (zh) 一种新型聚乙烯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EP2010581A1 (de) Verwendung von carboxylfunktionellen polyvinylacetaten zur herstellung von bmc-formteilen
CN109320847A (zh) 一种家具用聚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1047667B1 (ko) 부피비중이 높은 염화비닐-비닐아세테이트 공중합체의제조방법
CN101787102A (zh) 利用聚苯乙烯废弃物制备白乳胶的方法
CN110437570B (zh) 一种多层核壳粒子增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KR20120054163A (ko) 저온 내충격성이 향상된 충격보강제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CN101717474B (zh) 一种用于制备聚丙烯类热熔胶的胶粘剂母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40405A (zh) 一种废旧电缆外皮改性木粉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JPH0680832A (ja) ポリオレフィン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074080B2 (en) Low-profile additives on the basis of renewable resources
CN102731725A (zh) 改良性聚烯烃的组合物与制备方法
JPS6237056B2 (zh)
DE102007055692A1 (de) Radikalisch vernetzbare Polymerisat-Zusammensetzungen enthaltend Epoxy-funktionelle Copolymere
KR20000041503A (ko) 열접착성 폴리올레핀 수지 조성물
JP7031089B2 (ja) 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及び樹脂組成物
KR101821262B1 (ko) 합성 목재 제조방법
CN104231330A (zh) 一种基于固相接枝甘蔗渣的全降解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