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52039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52039B
CN106852039B CN201610944179.5A CN201610944179A CN106852039B CN 106852039 B CN106852039 B CN 106852039B CN 201610944179 A CN201610944179 A CN 201610944179A CN 106852039 B CN106852039 B CN 1068520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fan motor
electronic equipment
ventilation hole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4417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52039A (zh
Inventor
佐佐木和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nu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nu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nuc Corp filed Critical Fanu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8520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520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520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520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72Fan mounting or fan spec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3Venting aperture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9/00Axial-flow pumps
    • F04D19/002Axial flow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2Condensation eliminato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3Venting aperture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5K5/0214Venting aperture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with means preventing penetration of rain water or dus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60/00Function
    • F05D2260/60Fluid transfer
    • F05D2260/602Drain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包括配置于壳体的上壁部的通风孔的上方的风扇电动机,该壳体用于容纳电子器件。在风扇电动机的叶片部的最低点的下侧设有用于接受液体的液体接受部。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风扇电动机的电子设备。特别是,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容纳电子器件的壳体的上部安装有风扇电动机的电子设备的构造。
背景技术
机械的数值控制装置等所使用的电子设备存在包括对容纳在电子设备的壳体内的控制基板、电子器件等进行冷却的风扇电动机的情况。若在机械工厂中长期使用这样的电子设备,则工厂内的空气中含有的水分、切削液雾沫等在风扇电动机中累积。在所述的风扇电动机配置于电子设备的壳体的上部的情况下,累积在风扇电动机中的水分、切削液雾沫等成为液滴而落下至壳体内,并附着于壳体内的控制基板、电子器件。其结果,可能引起电子器件的短路、劣化等。
于是,日本特开2007-48946号公报提案有一种在形成于壳体的上壁部的通风孔的上方配置有风扇电动机的电子设备的构造,该电子设备的构造中,将风扇电动机的外壳与壳体的上壁部的上表面隔着空隙地安装于该上表面。
图20是表示所述的日本特开2007-48946号公报的电子设备的俯视图。图21是沿着图20所示的电子设备的X-X’线的剖视图。另外,在图21中,还示出了利用圆包围起来的K部的放大图。另外,图22是从箭头Y方向观察到的图21所示的电子设备内的图。
如图20~图22所示,所述的日本特开2007-48946号公报的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03,其容纳安装有电子器件101的控制基板102;以及风扇电动机104,其用于对壳体103内的电子器件101和控制基板102进行冷却。风扇电动机104具有外壳105。风扇电动机104借助外壳105配置于壳体103的上壁部的上方。而且,在壳体103的上壁部形成有供利用风扇电动机104产生的风穿过的通风孔106。
另外,在日本特开2007-48946号公报的电子设备中,如图21所示,风扇电动机104的外壳105与壳体103的上壁部隔着空隙107地安装于该上壁部。根据这样的结构,在风扇电动机104旋转时,附着于风扇电动机104的大部分的液体在风扇电动机104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壳105的内侧面移动。其结果,如图21中由箭头S所示那样,该液体自外壳105的内侧面经由空隙107在壳体103的外侧面流动。
然而,在日本特开2007-48946号公报所公开的电子设备的构造(参照图20~图22)中,存在有以下这样的问题点。
在风扇电动机104停止时,如图21中由箭头T所示那样,残留在风扇电动机104的叶片部的液体随着时间经过而凝聚在叶片部的最低点108。其结果,在叶片部的最低点108液滴增大,如图21中由箭头U所示那样,所述的液滴落下至壳体103内并附着于控制基板102、电子器件101。因而,日本特开2007-48946号公报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构造有时也引起电子器件101的短路、劣化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仅在风扇电动机旋转时、在风扇电动机停止时也能够防止液体自风扇电动机附着于壳体内的电子器件的电子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其至少容纳电子器件且具有形成有通风孔的上壁部;风扇电动机,其具有外壳且配置于上壁部的通风孔的上方;以及液体接受部,其用于接受液体且位于风扇电动机的叶片部的最低点的下方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一技术方案的电子设备的基础上,通过将通风孔的半径设定为小于自通风孔的中心到风扇电动机的最低点的距离,而形成有液体接受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一技术方案的电子设备的基础上,液体接受部自通风孔的内壁部朝向通风孔的径向内侧突出。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三技术方案的电子设备的基础上,风扇电动机为DC风扇电动机,液体接受部仅配置于在与DC风扇电动机停止时的DC风扇电动机的叶片部的最低点相对应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一技术方案~第四技术方案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基础上,在上壁部的上表面沿着通风孔的开口缘部设有环状突出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一技术方案~第五技术方案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基础上,在上壁部的上表面与风扇电动机的外壳之间存在有空隙,上壁部具有将液体自液体接受部经由空隙排出至外壳外的排出通路。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技术方案,在所述第六技术方案的电子设备的基础上,排出通路设有使排出通路内的液体朝向外壳外移动的梯度。
附图说明
根据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典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的说明,能够更明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特征、优点以及其他的目的、特征、优点。
图1是表示包括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控制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沿着图1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设于图2所示的控制装置内的电子设备的俯视图。
图4是沿着图2所示的B-B’线的剖视图。
图5是从箭头Y的方向观察到的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内的图。
图6是沿着图3所示的C-C’线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图4所示的D部的变形例的图。
图8是表示沿着图2所示的B-B’线的截面的第一变形例的图。
图9是表示拆除了图8所示的风扇电动机和外壳后的壳体的上壁部的上表面的图。
图10是表示图8所示的E部的变形例的图。
图11是表示沿着图2所示的B-B’线的截面的第二变形例的图。
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俯视图。
图13是沿着图12所示的F-F’线的剖视图。
图14是从箭头Y的方向观察到的图13所示的电子设备内的图。
图15是表示图12所示的G部的变形例的图。
图16是表示图13所示的H部的变形例的图。
图17是表示沿着图12所示的F-F’线的截面的第一变形例的图。
图18是表示拆除了图17所示的风扇电动机和外壳后的壳体的上壁部的上表面的图。
图19是表示沿着图12所示的F-F’线的截面的第二变形例的图。
图20是表示日本特开2007-48946号公报的电子设备的俯视图。
图21是沿着图20所示的电子设备的X-X’线的剖视图。
图22是从箭头Y的方向观察到的图21所示的电子设备内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附图中,对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且,在不同的附图中标注有相同的附图标记的构件意味着是具有相同的功能的构成要素。另外,为了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对比例尺进行了适当变更。
图1是表示包括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控制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沿着图1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
图1所示的控制装置10为例如机床等的控制所使用的数值控制装置盘。如图2所示,控制装置10内设有电子设备11。电子设备11的上部配置有风扇电动机15,该风扇电动机15具有外壳16。外壳16也有被称作壳体等的情况。
第一实施方式
详细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1的结构。
图3是设于图2所示的控制装置10内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1的俯视图。图4是沿着图2所示的B-B’线的剖视图。另外,在图4中,还示出了利用圆包围起来的D部的放大图。而且,图5是从箭头Y的方向观察到的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11内的图。
如图3~图5所示,电子设备11包括壳体14和风扇电动机15,该壳体14容纳安装有电子器件12的控制基板13,该风扇电动机15用于对壳体14内的电子器件12以及控制基板13进行冷却。风扇电动机15具有外壳16。
更具体而言,壳体14具有上壁部,该上壁部形成有圆形的通风孔17,壳体14至少容纳有电子器件12和控制基板13。
具有外壳16的风扇电动机15配置于壳体14的上壁部的通风孔17的上方。而且,如图4可知,风扇电动机15的旋转轴的中心与通风孔17的中心P一致。
在壳体14的上壁部的上表面沿着通风孔17的开口缘部设有环状突出部18。环状突出部18设为用于防止落下至壳体14的上壁部的上表面的液体进入通风孔17内。
在壳体14的上壁部的上表面与风扇电动机15的外壳16之间存在有空隙19。
而且,如图3~图5所示,用于接受自最低点20落下的液体的液体接受部22位于风扇电动机15的叶片部的最低点20的下侧。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4和图5所示,通过将通风孔17的半径r设定为小于自通风孔17的中心P到风扇电动机15的叶片部的最低点20的距离d,而形成液体接受部22。也就是说,通风孔17的周围部成为液体接受部22。通过这样地形成液体接受部22,能够容易地在风扇电动机15的叶片部的最低点20的下方配置液体接受部22。
所述的风扇电动机15的外壳16与壳体14的上壁部隔着空隙19地安装于该上壁部。在此,图6是沿着图3所示的C-C’线的剖视图。如图3和图6所示,在外壳16上形成有多个(本实施例中为四个)贯通孔16a。
如图6所示,在壳体14的上壁部的上表面设有与各个贯通孔16a相嵌合的阶梯凸部14a。利用这样的阶梯凸部14a,在壳体14的上壁部的上表面与外壳16之间形成有所述的空隙19。
外壳16优选通过将螺栓(未图示)贯穿于贯通孔16a且拧入阶梯凸部14a从而固定于壳体14的上壁部。当然,外壳16的固定方法并不限定于利用螺栓的固定方法。
接下来,说明基于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1的结构的效果。
如图4中由箭头T所示的那样,在风扇电动机15停止时,残留在风扇电动机15的叶片部的液体随着时间经过而凝集在叶片部的最低点20。其结果,在叶片部的最低点20液滴增大并落下。落下的液滴被接受在所述的液体接受部22、即壳体14的上壁部的上表面中的通风孔17的周围部。
被液体接受部22接受的液体受到环状突出部18的限制而无法进入通风孔17内,如图4中由箭头W所示的那样经由空隙19在外壳16外的壳体14的外侧面流动。如上所述,即使在风扇电动机15停止时液滴自风扇电动机15落下,液滴也不会附着于壳体14内的电子器件12、控制基板13。由此,能够防止电子器件12的短路、劣化等故障。
另一方面,在风扇电动机15旋转时,附着于风扇电动机15的大部分的液体在风扇电动机15旋转时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壳16的内侧面移动。其结果,该液体沿着外壳16的内侧面滴下至壳体14的上壁部的上表面。之后,与所述的风扇电动机15停止时的情况相同,滴下的液体经由空隙19在外壳16外的壳体14的外侧面流动。
接下来,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1的变形例。
图7是表示图4所示的D部的变形例的图。如上述使用图4所说明的那样,自风扇电动机15的叶片部的最低点20落下的液滴被接受在壳体14的上壁部的通风孔17的周围部、即液体接受部22。该情况下,期望使液体可靠地向远离通风孔17的方向移动,以使附着于壳体14的上壁部的上表面的该液体不会进入通风孔17内。因此,如图7所示,优选的是,环状突出部18的外周面具有倾斜面18a,该倾斜面18a随着自环状突出部18的上端朝向下端而向外侧倾斜。
另外,如图7所示,优选的是,环状突出部18的顶端为锐角,通风孔17的半径r增大,而且,在壳体14的上壁部的下表面的通风孔17的开口缘部形成有倾斜面14c。在该结构中,能够进一步减少自壳体14内经由通风孔17朝向风扇电动机15的空气的流动阻力。
另外,在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壳体14的上壁部具有将液体自液体接受部22经由空隙19排出至外壳16外的排出通路21。在此,图8是表示沿着图2所示的B-B’线的截面的第一变形例的图。在图8中,还示出了利用圆包围起来的E部的放大图。图9是表示拆除了图8所示的风扇电动机15和外壳16后的壳体14的上壁部的上表面的图。
如图8和图9所示,通过在壳体14的上壁部的上表面的与液体接受部22相对应的位置沿着环状突出部18的外周形成槽,并且,将该槽的出口部延伸至壳体14的一侧14b,而设置所述的排出通路21。这样的排出通路21能够直接接受自风扇电动机15的叶片部的最低点20落下的液滴,并将其朝向壳体14的一侧14b排出。换言之,采用设置排出通路21的结构,能够将被壳体14的上壁部的液体接受部22接受的液体的排出方向规定为期望的方向。
图10是表示图8所示的E部的变形例的图。在设有所述这样的排出通路21的情况下也同样,如图10所示,优选的是,环状突出部18的外周面具有倾斜面18a,该倾斜面18a随着自环状突出部18的上端朝向下端而向外侧倾斜。
图11是表示沿着图2所示的B-B’线的截面的第二变形例的图。如图11所示,优选的是,在所述的排出通路21设有使构成排出通路21的槽内的液体朝向外壳16外的壳体14的一侧14b移动的梯度g。由此,能够顺畅地进行利用排出通路21进行的液体的排出。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但是,以下,主要说明与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方面,对与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1的俯视图。在图12中,还示出了利用圆包围起来的G部的放大图。图13是沿着图12所示的F-F’线的剖视图。另外,在图13中,还示出了利用圆包围起来的H部的放大图。而且,图14是从箭头Y的方向观察到的图13所示的电子设备11内的图。
在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1中,风扇电动机15的种类没有限定。相对于此,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1在风扇电动机15为DC风扇电动机时优选。
在DC风扇电动机的情况下,在DC风扇电动机停止时,DC风扇电动机的叶片部始终停止在规定的位置。也就是说,在DC风扇电动机的情况下,在DC风扇电动机停止时,叶片部的最低点20始终位于相同的位置。
因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12~图14所示,液体接受部22仅配置在与DC风扇电动机停止时的DC风扇电动机的各个叶片部的最低点20相对应的位置。而且,各个液体接受部22自通风孔17的内壁部17a朝向通风孔17的径向内侧突出。
其他的结构与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1的结构相同。
接下来,说明基于所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1的结构的效果。
在风扇电动机15停止时,如图13中由箭头T所示的那样,残留在风扇电动机15的叶片部的液体随着时间经过而凝集在叶片部的最低点20。其结果,在叶片部的最低点20液滴增大并落下。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风扇电动机15为DC风扇电动机,液体接受部22相对于在与DC风扇电动机停止时的DC风扇电动机的各个叶片部的最低点20相对应的位置自通风孔17的内壁部突出。由此,自停止的DC风扇电动机的最低点20落下的液滴被液体接受部22接受。
被液体接受部22接受的液体受到环状突出部18的限制无法进入通风孔17内,如图13中由箭头W所示的那样经由空隙19在外壳16外的壳体14的外侧面流动。如上所述,即使在风扇电动机15停止时液滴自风扇电动机15落下,液滴也不会附着于壳体14内的电子器件12、控制基板13。由此,能够防止电子器件12的短路、劣化等故障。
另一方面,在风扇电动机15旋转时,附着于风扇电动机15的大部分的液体在风扇电动机15旋转时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壳16的内侧面移动。其结果,该液体沿着外壳16的内侧面滴下至壳体14的上壁部的上表面。之后,与所述的风扇电动机15停止时的情况相同,滴下的液体经由空隙19在外壳16外的壳体14的外侧面流动。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了防止液滴附着于电子器件12、控制基板13,仅在风扇电动机15的各个叶片部的最低点20的下侧设有液体接受部22即可。因此,能够将通风孔17的开口直径(直径2r)形成得大于风扇电动机15的包含叶片部在内的外径尺寸。由此,相比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通风孔17中的流动阻力变小,也能够抑制风扇电动机15的负荷。
接下来,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1的变形例。
图15是表示图12所示的G部的变形例的图。图16是表示图13所示的H部的变形例的图。如上述使用图13所说明的那样,自风扇电动机15的叶片部的最低点20落下的液滴被自通风孔17的内壁部突出的液体接受部22接受。该情况下,期望使液体可靠地向远离通风孔17的方向移动,以使附着于壳体14的上壁部的上表面的该液体不会进入通风孔17内。因此,如图15和图16所示,优选的是,环状突出部18的外周面具有倾斜面18a,该倾斜面18a随着自环状突出部18的上端朝向下端而向外侧倾斜。
另外,如图16所示,优选的是,环状突出部18的顶端为锐角,朝向通风孔17的径向内侧的突出量减小,而且,在壳体14的上壁部的下表面的通风孔17的开口缘部形成有倾斜面14c。在该结构中,能够进一步减少自壳体14内经由通风孔17朝向风扇电动机15的空气的流动阻力。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也优选的是,壳体14的上壁部具有将液体自液体接受部22经由空隙19排出至外壳16外的排出通路21。在此,图17是表示沿着图12所示的F-F’线的截面的第一变形例的图。在图17中,还示出了利用圆包围起来的I部的放大图。图18是表示拆除了图17所示的风扇电动机15和外壳16后的壳体14的上壁部的上表面的图。
如图17和图18所示,通过在壳体14的上壁部的上表面沿着环状突出部18的外周形成槽,并且,将该槽的出口部延伸至壳体14的一侧14b,而设置所述的排出通路21。另外,各液体接受部22与排出通路21相连通。这样的排出通路21能够借助液体接受部22接受自风扇电动机15的叶片部的最低点20落下的液滴,并将其朝向壳体14的一侧14b排出。换言之,采用设有排出通路21的结构,能够将被壳体14的上壁部的液体接受部22接受的液体的排出方向规定为期望的方向。另外,在图17和图18所示的结构例中,也优选具有图15和图16所示的那样的倾斜面18a。
图19是表示沿着图12所示的F-F’线的截面的第二变形例的图。在图19中,还示出了利用圆包围起来的J部的放大图。如图19所示,优选的是,在所述的排出通路21设有使构成排出通路21的槽内的液体朝向外壳16外的壳体14的一侧14b移动的梯度g。由此,能够顺畅地进行利用排出通路21进行的液体的排出。
在以上所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壳体14的上壁部的上表面与风扇电动机15的外壳16之间存在有空隙19的电子设备11(参照图4、图13等)。但是,本发明还包含未设有空隙19的电子设备11。
以上使用典型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能够理解的是,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就能够对所述的各实施方式进行变更、以及各种其他的变更、省略、追加。另外,适当组合了所述的各实施方式的情况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由于用于接受液体的液体接受部位于风扇电动机的叶片部的最低点的下侧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在风扇电动机停止时自风扇电动机落下的液滴附着于电子设备内的电子器件等。由此,能够防止电子器件的短路、劣化等。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能够容易地在风扇电动机的叶片部的最低点的下方配置所述液体接受部。
特别是,在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和第四技术方案中,由于仅在风扇电动机的叶片部的最低点的下侧配置液体接受部即可,因此,能够将通风孔的开口直径形成得大于风扇电动机的包含叶片部在内的外径尺寸。由此,相比于所述第一技术方案和第二技术方案的结构,通风孔中的流动阻力变小,还能够抑制风扇电动机的负荷。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技术方案,通过沿着通风孔的开口缘部设置环状突出部,能够限制为被液体接受部接受的液体不进入通风孔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技术方案,能够利用排出通路将被壳体的上壁部的液体接受部接受的液体的排出方向规定为期望的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技术方案,能够利用设于排出通路的梯度将排出通路内的液体顺畅地朝向外壳外的壳体的一侧排出。

Claims (7)

1.一种电子设备,其中,
该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其至少容纳电子器件且具有形成有通风孔的上壁部;
风扇电动机,其具有外壳且配置于所述上壁部的所述通风孔的上方;以及
液体接受部,其用于接受液体且位于所述风扇电动机的叶片部的最低点的下方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通过将所述通风孔的半径设定为小于自所述风扇电动机的所述最低点到所述通风孔的中心轴线的距离,而形成有所述液体接受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液体接受部自所述通风孔的内壁部朝向所述通风孔的径向内侧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风扇电动机为DC风扇电动机,
所述液体接受部仅配置于在与所述DC风扇电动机停止时的所述DC风扇电动机的各个叶片部的最低点相对应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在所述上壁部的上表面沿着所述通风孔的开口缘部设有环状突出部。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在所述上壁部的上表面与所述风扇电动机的所述外壳之间存在有空隙,
所述上壁部具有将所述液体自所述液体接受部经由所述空隙排出至所述外壳外的排出通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排出通路设有使所述排出通路内的所述液体朝向所述外壳外移动的梯度。
CN201610944179.5A 2015-11-20 2016-11-02 电子设备 Active CN1068520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27779 2015-11-20
JP2015227779A JP6243392B2 (ja) 2015-11-20 2015-11-20 ファンモータ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52039A CN106852039A (zh) 2017-06-13
CN106852039B true CN106852039B (zh) 2019-01-11

Family

ID=58693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44179.5A Active CN106852039B (zh) 2015-11-20 2016-11-02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070557B2 (zh)
JP (1) JP6243392B2 (zh)
CN (1) CN106852039B (zh)
DE (1) DE102016121710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59530B2 (ja) 2017-07-14 2022-04-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子制御装置
CN107995830B (zh) * 2017-11-30 2019-10-18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数据中心热能回收系统及方法
CN109412116A (zh) * 2018-12-14 2019-03-01 扬州新菱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ai智能电动机控制与保护一体化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86778A (ja) * 1993-09-20 1995-03-31 Fujitsu Ltd 冷却装置
CN1913764A (zh) * 2005-08-10 2007-02-14 发那科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的框体构造
CN101158364A (zh) * 2006-10-06 2008-04-09 普凡嫩贝格股份有限公司 过滤器式通风机
CN201084804Y (zh) * 2007-07-31 2008-07-09 陈仁国 电动自行车充电器散热风扇进风口的防护装置
CN101483992A (zh) * 2009-02-05 2009-07-15 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可防水的电子装置散热结构
WO2010122715A1 (ja) * 2009-04-22 2010-10-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冷却構造、電子機器の冷却構造における防塵、防滴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09126A (en) 1985-12-05 1986-09-02 Gt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Corporation Venting cap for apparatus housing
DE8902015U1 (zh) 1989-02-21 1989-03-30 Asea Brown Boveri Ag, 6800 Mannheim, De
JPH09172281A (ja) * 1995-12-18 1997-06-30 Fanuc Ltd ファンモータの実装方法
JP3749384B2 (ja) 1998-08-28 2006-02-22 日本化学産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US7508663B2 (en) * 2003-12-29 2009-03-24 Rackable Systems, Inc. Computer rack cooling system with variable airflow impedance
JP4241454B2 (ja) * 2004-03-22 2009-03-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の防油構造
DE202009003551U1 (de) 2009-03-12 2009-05-28 Enermax Technology Corp. Netzgerät mit einem von außen abnehmbaren Lüfte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86778A (ja) * 1993-09-20 1995-03-31 Fujitsu Ltd 冷却装置
CN1913764A (zh) * 2005-08-10 2007-02-14 发那科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的框体构造
CN101158364A (zh) * 2006-10-06 2008-04-09 普凡嫩贝格股份有限公司 过滤器式通风机
CN201084804Y (zh) * 2007-07-31 2008-07-09 陈仁国 电动自行车充电器散热风扇进风口的防护装置
CN101483992A (zh) * 2009-02-05 2009-07-15 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可防水的电子装置散热结构
WO2010122715A1 (ja) * 2009-04-22 2010-10-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冷却構造、電子機器の冷却構造における防塵、防滴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6121710B4 (de) 2019-04-04
US20170150644A1 (en) 2017-05-25
US10070557B2 (en) 2018-09-04
DE102016121710A1 (de) 2017-05-24
JP2017098364A (ja) 2017-06-01
JP6243392B2 (ja) 2017-12-06
CN106852039A (zh) 2017-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52039B (zh) 电子设备
JP4374382B2 (ja) モータの防水構造、排水ポンプ及び空気調和機
US9897094B2 (en) Axial flow fan
EP1811190B1 (en) Rolling bearing device and spindle
US8629586B2 (en)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with cooling mechanism
US8931645B2 (en) Centrifugal filter
CN1971065A (zh) 二重反转式轴流鼓风机
US20130209294A1 (en) Fan
EP3235554B1 (en) Gas-liquid separation device
US8187756B2 (en) Fuel cell system
CN102971541B (zh) 风扇组件的电机环和防溅罩装置
KR101703415B1 (ko) 나선안내부를 갖는 배수분산장치
EP3832215A1 (en) Directional airflow device
US20170089359A1 (en) Impeller structure with improved rotation stability
JP2007154856A (ja) 送風機の水入り防止構造
KR101912799B1 (ko) 압축기용 오일 실
CN117404742A (zh) 空气净化器
EP3974653A1 (en) Centrifugal fan and clothing dryer
US20190264694A1 (en) Centrifugal fan
JP2009024649A (ja) 防滴構造を備えた遠心ファン
US20040223848A1 (en) Axial-flow fan structure
CN106989038B (zh) 离心式风扇
CN207701596U (zh) 无人机螺旋桨用高速轴承
JP5287666B2 (ja) 回転電機用冷却装置
CN218419708U (zh) 储液容器及清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