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10593B - 一种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酯化衍生物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酯化衍生物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10593B
CN106810593B CN201611218636.9A CN201611218636A CN106810593B CN 106810593 B CN106810593 B CN 106810593B CN 201611218636 A CN201611218636 A CN 201611218636A CN 106810593 B CN106810593 B CN 1068105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shinone
tanshinone compound
compound
ester derivative
deriv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1863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10593A (zh
Inventor
毕跃峰
王振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121863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105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105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105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105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105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JSTEROIDS
    • C07J73/00Steroids in which the cyclopenta[a]hydrophenanthrene skeleton has been modified by substitution of one or two carbon atoms by hetero atoms
    • C07J73/001Steroids in which the cyclopenta[a]hydrophenanthrene skeleton has been modified by substitution of one or two carbon atoms by hetero atoms by one hetero atom
    • C07J73/003Steroids in which the cyclopenta[a]hydrophenanthrene skeleton has been modified by substitution of one or two carbon atoms by hetero atoms by one hetero atom by oxygen as hetero atom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制药领域,为解决丹参酮类化合物结构母核上难以引入其它基团等因素,导致其衍生物合成的困难的技术难题,公开了一种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酯化衍生物及该衍生物的制备工艺:通过17‑溴代丹参酮类化合物,制备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酯化衍生物以及该衍生物作为制备防治心血管疾病药物的微囊型缓释固体分散体的应用。本发明为改善丹参酮的极性、增强功效、提高的生物利用度,对丹参酮类化合物进行修饰研究,得到了系列的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取代的衍生物,均为新化合物。通过制作微囊型缓释固体分散体中间体,以有利于进一步制备成成丸剂、片剂、胶囊剂、粉针剂等各种剂型,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新药开发和丹参的利用提供了新的可能。

Description

一种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酯化衍生物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药领域,涉及一种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酯化衍生物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
背景技术
丹参酮类化合物为丹参中对心血管疾病,有确切疗效的重要的脂溶性活性物质。药理研究表明其主要有抗心律失常、保护心肌、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恢复血液循环等作用。丹参酮IIA是丹参脂溶性成分里面含量较多的一种化合物,但是其水溶性弱,不易溶于水,因此其在生物体内的利用度较低。近些年来,对丹参酮IIA结构修饰的报道日渐增多,思路主要集中在改善丹参酮IIA的水溶性,进而调节其油水分配系数,增加生物利用度等方面。
虽然丹参酮类化合物活性确切显著,但因其脂溶性强难溶于水,临床上单体应用并不多,至今只有注射用丹参酮IIA磺酸钠盐制剂。丹参酮IIA磺酸钠盐虽然提高了丹参酮IIA的极性、增加其水溶性从而增强了活性,但半衰期短、代谢快为其显著缺点,而且具有刺激性。所以如何合成出更好的丹参酮类衍生物,以改善其极性、提高生物利用度、提高活性,是当前研究丹参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因为丹参酮类结构独特,其脂溶性强、活性部位对热不稳定、母核上难以引入其它基团等因素导致其衍生物合成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丹参酮类化合物结构母核上难以引入其它基团等因素,导致其衍生物合成的困难的技术难题,公开了一种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酯化衍生物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难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酯化衍生物,具有如下结构通式(Ⅰ):
或结构通式(Ⅱ):
或结构通式(Ⅲ):
式中,R是任意选自-H、-OCH3、-CH3、-OH、-CH2OH、-F、-Cl、-NO2中的一种或几种,
R1、R2是-H或-CH3
R3、R4是任意选自-OCH3、-CH3、-OH、-CH2OH、-H中的一种,
R5是-OH或-NH2
n=0、1或2。
具有如下结构通式(Ⅳ):
或结构通式(Ⅴ):
或结构通式(Ⅵ):
式中,R’是任意选自-H、-OCH3、-CH3、-OH、-CH2OH、-F、-Cl、-NO2中的一种或几种,
R5’是-OH或-NH2
n1=0、1或2。
所述的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酯化衍生物的制备工艺,步骤如下:
(1)17-溴代丹参酮类化合物的制备:在无水CCl4中加入丹参酮类化合物,分批加入四丁基三溴化铵,在N2保护下,经300~600w红外灯光照后,加入过氧化苯甲酰,回流反应1.5~3.5h后,经薄层检识确认成分后,结束反应,待反应液冷却至室温,旋转蒸发除去CCl4,然后经硅胶柱纯化,得到17-溴代丹参酮类化合物;
(2)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酯化衍生物的制备:以无水DMF为溶剂,先加入17-溴代丹参酮类化合物溶解,再加入苯酸类化合物,调pH至7.5~8.5,保持温度45~65℃,反应1~4h之后,利用硅胶柱纯化或结晶法纯化产物,完成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酯化衍生物的制备。
所述步骤(1)中,丹参酮类化合物为丹参酮ⅡA,丹参酮类化合物:四丁基三溴化铵的添加质量比为1:(0.5~2.5):(0.01~0.1)。
所述步骤(2)中,苯酸类化合物为3, 4, 5 - 三甲氧基苯甲酸、邻羟基苯甲酸、邻氟苯甲酸、3, 4 – 二甲氧基苯乙酸、邻羟基苯乙酸、阿魏酸、丹参素或左旋多巴中的任意一种;17-溴代丹参酮类化合物:苯酸类化合物的物质的量比为1:(1~2)。
一种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酯化衍生物,作为制备防治心血管疾病药物的微囊型缓释固体分散体的应用。
所述微囊型缓释固体分散体由以下重量份的物质组成: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酰胺类衍生物10~30份,聚乙烯吡咯烷酮20~100份,单硬脂酸甘油酯20~100份,乙基纤维素8~50份。
所述微囊型缓释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如下:按照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酰胺类衍生物:聚乙烯吡咯烷酮:单硬脂酸甘油酯:乙基纤维素的质量比为1:(1.5~2):(2~4):(1~1.5)的比例混合,加入总固体3~10倍质量的70%~100%乙醇,待充分溶解后,回收总固体2~5倍质量的乙醇,得到混合体系;混合体系以喷雾干燥法制备成微囊。
所述喷雾干燥的参数为:温度50~80℃,进样速率30~45 r/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均为新化合物,而且首次通过17位取代反应,将具有活性的两类化合物合成为1个化合物,所合成的化合物均为新化合物,其工艺更适合产业化。
2. 本发明为改善丹参酮的极性、增强功效、提高的生物利用度,对丹参酮类化合物进行衍生物修饰研究,得到了系列的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取代的衍生物,均为新化合物。
3. 本发明通过薄层层析分析和溶解性能研究,发现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酯化衍生物的极性均比丹参酮类化合物增强,提高了生物利用度。
4. 通过大鼠动脉血管环实验发现一些衍生物可以提高丹参酮类化合物血管舒张作用,从而增强心肌保护作用。在大鼠动脉血管环实验我们选用刚处死的大鼠胸主动脉,剪成4mm左右的血管环,在l×10-6 mol/L的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刺激胸主动脉血管环后,加入化合物,结果表明与丹参酮IIA相比,一些衍生物的血管舒张率明显高于丹参酮(血管舒张率:2.70 ± 0.95 (1×10-4M))。
5. 通过制作微囊型缓释固体分散体中间体,以有利于进一步制备成成丸剂、片剂、胶囊剂、粉针剂等各种剂型,进而在临床上进行应用,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新药开发和丹参的利用提供了新的可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酯化衍生物,具有如下结构通式(Ⅰ):
或结构通式(Ⅱ):
或结构通式(Ⅲ):
式中,R是任意选自-H、-OCH3、-CH3、-OH、-CH2OH、-F、-Cl、-NO2中的一种或几种,
R1、R2是-H或-CH3
R3、R4是任意选自-OCH3、-CH3、-OH、-CH2OH、-H中的一种,
R5是-OH或-NH2
n=0、1或2。
具有如下结构通式(Ⅳ):
或结构通式(Ⅴ):
或结构通式(Ⅵ):
式中,R’是任意选自-H、-OCH3、-CH3、-OH、-CH2OH、-F、-Cl、-NO2中的一种或几种,
R5’是-OH或-NH2
n1=0、1或2。
所述的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酯化衍生物的制备工艺,步骤如下:
(1)17-溴代丹参酮类化合物的制备:在无水CCl4中加入丹参酮类化合物,分批加入四丁基三溴化铵,在N2保护下,经300~600w红外灯光照后,加入过氧化苯甲酰,回流反应1.5~3.5h后,经薄层检识确认成分后,结束反应,待反应液冷却至室温,旋转蒸发除去CCl4,然后经硅胶柱纯化,得到17-溴代丹参酮类化合物;
(2)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酯化衍生物的制备:以无水DMF为溶剂,先加入17-溴代丹参酮类化合物溶解,再加入苯酸类化合物,调pH至7.5~8.5,保持温度45~65℃,反应1~4h之后,利用硅胶柱纯化或结晶法纯化产物,完成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酯化衍生物的制备。
所述步骤(1)中,丹参酮类化合物为丹参酮ⅡA,丹参酮类化合物:四丁基三溴化铵的添加质量比为1:(0.5~2.5):(0.01~0.1)。
所述步骤(2)中,苯酸类化合物为3, 4, 5 - 三甲氧基苯甲酸、邻羟基苯甲酸、邻氟苯甲酸、3, 4 – 二甲氧基苯乙酸、邻羟基苯乙酸、阿魏酸、丹参素或左旋多巴中的任意一种;17-溴代丹参酮类化合物:苯酸类化合物的物质的量比为1:(1~2)。
一种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酯化衍生物,作为制备防治心血管疾病药物的微囊型缓释固体分散体的应用。
所述微囊型缓释固体分散体由以下重量份的物质组成: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酰胺类衍生物10~30份,聚乙烯吡咯烷酮20~100份,单硬脂酸甘油酯20~100份,乙基纤维素8~50份。
所述微囊型缓释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如下:按照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酰胺类衍生物:聚乙烯吡咯烷酮:单硬脂酸甘油酯:乙基纤维素的质量比为1:(1.5~2):(2~4):(1~1.5)的比例混合,加入总固体3~10倍质量的70%~100%乙醇,待充分溶解后,回收总固体2~5倍质量的乙醇,得到混合体系;混合体系以喷雾干燥法制备成微囊。
所述喷雾干燥的参数为:温度50~80℃,进样速率30~45 r/min。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实施例1
(1)17-溴代丹参酮ⅡA的制备:在无水CCl4中加入10mg丹参酮ⅡA,分批加入15mg四丁基三溴化铵,在N2保护下,经400w红外灯光照后,加入过氧化苯甲酰0.001mg,回流反应约3h后,经薄层检识确认成分后,结束反应,待反应液冷却至室温,旋转蒸发除去CCl4,然后经硅胶柱纯化,得到17-溴代丹参酮ⅡA;
(2)丹参酮IIA17位酯化衍生物的制备:以无水DMF为溶剂,先加入373.23mg 17-溴代丹参酮ⅡA溶解,再加入236.5mg 3, 4, 5 - 三甲氧基苯甲酸,调pH至7.5,保持温度45℃,反应1h之后,利用硅胶柱纯化产物,完成丹参酮IIA17位酯化衍生物的制备。
目标衍生物为红色针状结晶,其核磁数据为:
1H-NMR (400MHz, CDCl3, TMS) δ 7.77 (2H, s, H-6, 7), 7.73 (2H, s, H-22,26), 7.23 (1H, s, H-15), 5.20 (2H, s,H-17),3.15 (2H,t,J=6.4Hz,H-1), 3.80 (6H,s,-OCH 3×2), 3.70 (3H, s,-OCH 3), 2.31-2.37 (1H, m, H-2a), 1.97-2.06 (2H, m, H-2b, 3a), 1.57-1.60 (1H, m, H-3b), 1.02 (6H, s, H-18,19)。
13C-NMR(100MHz, CDCl3, TMS) δ 182.4, 174.7, 165.9, 159.4,153.2, 150.3,144.4, 141.5, 133.8, 128.1, 127.4, 125.5, 121.1, 118.9, 107.5, 106.6, 56.4 (-OCH3×2), 60.1 (-OCH3×2), 55.3,38.0, 34.8, 31.7 (C-18,19), 27.6, 19.5。
ESI-MS m/z: 505.1 [M + 1]+, 计算值: C29H28O8: 504.2。
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酯化衍生物,对大鼠胸主动脉的活性研究方法:实验前样品和药品的调配和K-H液制备,将准备进行检测的丹参酮IIA衍生物样品称量准确,用DMSO将其溶解,调配成实验所需的浓度。同时将NE和硝普钠也调配成实验所需浓度。Krebs-Henseleit(K-H)液依照NaCl: 6.95g/L、KCl: 0.35g/L、NaHCCb: 2.10g/L、MgS04: 0.14g/L、CaCb: 0.28g/L、葡萄糖:2.18g/L、KH2PO4: 0.16g/L、EDTA:0.0047g/L的比例进行制备,制备后调至PH=7.4,将K-H置于冰箱中4℃保存,需要注意的是K-H液需要当天制备,当天使用。
大鼠离体胸主动脉血管环的制作和装备:取4℃保存的K-H液少许置于浴槽中,通入95%O2和5%CO2进行预氧饱和,然后将200g的SD雄性大鼠颈部脱臼处死,打开胸腔,迅速游离出胸主动脉,置于4℃预氧饱和的K-H液中,小心去除动脉周围的结缔组织,剪成3nm长的血管环5根,操作过程中避免过度牵拉,损伤内皮。选取4根外形较好的血管环分别置于盛有K-H液(37℃恒温保存)的浴槽中,浴槽内持续通入95%O2和5%CO2的混和气体,每个血管环用上下两个L型不锈钢小钩小心贯穿入血管环管腔,一端固定于浴槽底部,另一端通过丝线连接于张力换能器。血管张力变化会通过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预先在电脑中对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进行参数设定)记录于电脑中。
大鼠离体胸主动脉血管环的稳定:将血管环在1.5g张力下稳定2h,随时观测电脑中张力记录变化并进行微调。每20分钟换新鲜K-H液,K-H液预先置于37℃恒温浴槽中,以防止在换K-H液后血管环周围温度不至于变化过大。最后一次换K-H液后,将浴槽定容至6mL。
血管环内皮功能完整性的检测:以l×10-6mol/L (加入浴槽后浓度,下同)的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NE)刺激血管环,使血管环收縮,达到最大收縮张力,稳定后给予l×l0- 5mol/L的硝普钠并测定其舒张张力,若加硝普钠后血管环的张力值与最大收缩张力值的48SPF等级SD大鼠雄性,200g,购自河南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合格证: sckx (豫)2005-0001)。
丹参酮IIA衍生物对大鼠胸主动脉的活性研究:差值除于最大收缩张力后的数值(即舒张幅度)>80%,说明操作过程中对血管环内皮的损伤小,内皮比较完整性,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实验。
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酯化衍生物对大鼠胸主动脉的活性研究:检测内皮功能,确认内皮完整可以使用后,用K-H液冲洗并再次稳定30分钟,期间每10分钟换K-H液一次,最后一次冲洗后将浴槽定容至6mL,然后进行衍生物对大鼠胸主动脉环的作用研究:先以1×10- 6mol/L的NE刺激血管环,使血管环收缩达到最大收縮张力,稳定后直接加入l×10-4mol/L浓度的丹参酮IIA衍生物作用于胸主动脉血管环,观察张力变化,待稳定后计算此衍生物的舒张幅度。
血管舒张率:36.52 ± 1.20 (1×10-4M)。
该衍生物应用于微囊缓释固体分散体制备方法:将目标衍生物、聚乙烯吡咯烷酮、单硬脂酸甘油酯、乙基纤维素按照1:2:2:0.8比例混合,制得固体混合物,加入8倍固体混合物质量的90%乙醇,待充分溶解后,回收2.5倍固体混合物质量的乙醇,混合体系以喷雾干燥法制备成微囊(温度62℃,进样速率33 r/min)。
实施例2
(1)17-溴代丹参酮ⅡA的制备:在无水CCl4中加入10mg丹参酮ⅡA,分批加入5mg四丁基三溴化铵,在N2保护下,经300w红外灯光照后,加入过氧化苯甲酰0.01mg,回流反应约1.5h后,经薄层检识确认成分后,结束反应,待反应液冷却至室温,旋转蒸发除去CCl4,然后经硅胶柱纯化,得到17-溴代丹参酮ⅡA;
(2)丹参酮IIA17位酯化衍生物的制备:以无水DMF为溶剂,先加入373.23mg 17-溴代丹参酮ⅡA溶解,再加入138mg 邻羟基苯甲酸,调pH至8.5,保持温度65℃,反应4h之后,利用硅胶柱纯化,完成丹参酮IIA17位酯化衍生物的制备。
目标衍生物为红色针状结晶,其核磁数据为:
1H-NMR(400MHz, CDCl3, TMS) δ 7.79 (2H, s, H-6, 7), 7.57(1H, dd, H-23),7.38(1H, t, H-24), 6.96 (1H, d, H-26), 6.72 (1H, t, H-25), 7.24 (1H, s, H-15), 5.20 (1H, d, J=17.2 Hz H-17), 5.21(2H, s,H-17),3.14 (2H,t,J=6.4Hz,H-1),2.34-2.39 (1H, m, H-2a) , 1.96-2.10 (2H, m, H-2b, 3a), 1.60-1.62 (1H, m, H-3b), 1.05 (3H, s, H-18), 1.12 (3H, s, H-19)。
13C-NMR(100MHz, CDCl3, TMS) δ 182.4, 174.6, 165.8, 162.0, 160.9,150.9, 141.7, 137.0, 135.3, 134.3, 129.7, 128.6, 126.8, 123.3, 121.4, 120.3,118.7, 117.5, 112.8, 55.5,38.1, 34.8, 31.7 (C-18,19), 27.6, 19.5。
ESI-MS m/z: 430.9 [M + 1]+, 计算值:C26H22O6: 430.1。
参照实施例1的实验步骤,计算此衍生物的舒张幅度。
血管舒张率:21.56 ± 1.29 (1×10-4M)。
该衍生物应用于微囊缓释固体分散体制备方法:将目标衍生物、聚乙烯吡咯烷酮、单硬脂酸甘油酯、乙基纤维素按照质量1:2:2:0.8比例混合,制得固体混合物,加入10倍固体混合物质量的90%乙醇,待充分溶解后,回收5倍固体混合物质量的乙醇,混合体系以喷雾干燥法制备成微囊(温度80℃,进样速率45r/min)。
实施例3
(1)17-溴代丹参酮ⅡA的制备:在无水CCl4中加入10mg丹参酮ⅡA,分批加入5mg四丁基三溴化铵,在N2保护下,经300w红外灯光照后,加入过氧化苯甲酰0.005mg,回流反应约1.5h后,经薄层检识确认成分后,结束反应,待反应液冷却至室温,旋转蒸发除去CCl4,然后经硅胶柱纯化,得到17-溴代丹参酮ⅡA;
(2)丹参酮IIA17位酯化衍生物的制备:以无水DMF为溶剂,先加入373.23mg 17-溴代丹参酮ⅡA溶解,再加入278mg 邻氟苯甲酸,调pH至8,保持温度50℃,反应2h之后,利用结晶法纯化产物,完成丹参酮IIA17位酯化衍生物的制备。
目标衍生物为棕黄色颗粒状固体,其核磁数据为:
1H-NMR(400MHz, CDCl3, TMS) δ 7.78 (2H, s, H-6, 7), 7.74-7.76 (1H, m,H-23), 7.58-7.61 (1H, m, H-26), 7.31-7.36 (1H, m, H-24) , 7.16-7.20 (1H, m,H-25), 7.24 (1H, s, H-15), 5.20 (2H, s,H-17), 5.21 (2H,t,J=17.2 Hz,H-17),3.14(2H,t,J=6.4Hz,H-1), 2.34-2.40 (1H, m, H-2a) , 1.95-2.10 (2H, m, H-2b, 3a),1.58-1.64 (1H, m, H-3b), 1.05 (3H, s, H-18), 1.12 (3H, s, H-19)。
13C-NMR(100MHz, CDCl3, TMS) δ 182.4, 174.7, 164.3, 161.2, 160.9,150.8, 141.6, 137.4, 134.2, 132.9, 129.8, 128.5, 126.9, 125.5, 123.2, 121.3,120.3, 119.7, 116.6, 55.5,38.1, 34.8, 31.7 (C-18,19), 27.6, 19.5。
ESI-MS m/z: 433.2 [M + 1]+, 计算值: C26H21FNO5: 432.1。
参照实施例1的实验步骤,计算此衍生物的舒张幅度。
血管舒张率:20.32 ± 0.96 (1×10-4M)。
该衍生物应用于微囊缓释固体分散体制备方法:将目标衍生物、聚乙烯吡咯烷酮、单硬脂酸甘油酯、乙基纤维素按照质量1:2:2:0.8比例混合,制得固体混合物,加入7倍固体混合物质量的纯乙醇,待充分溶解后,回收3倍固体混合物质量的乙醇,混合体系以喷雾干燥法制备成微囊(温度65℃,进样速率40r/min)。
实施例4
(1)17-溴代丹参酮ⅡA的制备:在无水CCl4中加入10mg丹参酮ⅡA,分批加入10mg四丁基三溴化铵,在N2保护下,经450w红外灯光照后,加入过氧化苯甲酰0.008mg,回流反应约2.5h后,经薄层检识确认成分后,结束反应,待反应液冷却至室温,旋转蒸发除去CCl4,然后经硅胶柱纯化,得到17-溴代丹参酮ⅡA;
(2)丹参酮IIA17位酯化衍生物的制备:以无水DMF为溶剂,先加入373.23mg 17-溴代丹参酮ⅡA溶解,再加入424 mg 3, 4 – 二甲氧基苯乙酸,调pH至7.5,保持温度45℃,反应2h之后,利用硅胶柱纯化产物,完成丹参酮IIA17位酯化衍生物的制备。
目标衍生物为红棕色固体,其核磁数据为:
1H-NMR(400MHz, CDCl3, TMS) δ 7.70 (2H, s, H-6, 7), 6.89 (1H, d, J=8.4Hz, H-26), 6.83 (1H, dd, J=8.4,1.6 Hz,H-27), 6.80(1H, d, J=1.6 Hz,H-23), 3.77(3H, s, -OCH 3), 3.70 (3H, s,-OCH 3),7.27 (1H, s, H-15), 5.01 (2H, s,H-17), 2.97(2H,t,J=6.4Hz,H-1), 3.56 (2H, dd, H-21), 1.91-2.00 (1H, m, H-2), 1.72-1.82(1H, m, H-2), 1.47-1.52 (2H, m, H-3), 1.37 (3H, s, H-18), 1.26 (3H, s, H-19)。
13C-NMR(100MHz, CDCl3, TMS) δ 182.6, 174.9, 171.2, 161.0, 159.5,150.6, 148.6, 143.8, 134.0, 129.3, 128.3, 121.8, 121.3, 120.2, 114.7, 112.7,111.4,106.9,55.8,38.0, 34.8, 31.7 (C-18,19), 27.6, 19.5。
ESI-MS m/z: 448.9 [M + 1]+, 计算值: C29H28NO7: 448.2。
参照实施例1的实验步骤,计算此衍生物的舒张幅度。
血管舒张率:29.11 ± 1.56 (1×10-4M)。
该衍生物应用于微囊缓释固体分散体制备方法:将目标衍生物、聚乙烯吡咯烷酮、单硬脂酸甘油酯、乙基纤维素按照质量1:2:2:0.8比例混合,制得固体混合物,加入3倍固体混合物质量的85%乙醇,待充分溶解后,回收5倍固体混合物质量的乙醇,混合体系以喷雾干燥法制备成微囊(温度80℃,进样速率45r/min)。
实施例5
(1)17-溴代丹参酮ⅡA的制备:在无水CCl4中加入10mg丹参酮ⅡA,分批加入20mg四丁基三溴化铵,在N2保护下,经400w红外灯光照后,加入过氧化苯甲酰0.003mg,回流反应约2h后,经薄层检识确认成分后,结束反应,待反应液冷却至室温,旋转蒸发除去CCl4,然后经硅胶柱纯化,得到17-溴代丹参酮ⅡA;
(2)丹参酮IIA17位酯化衍生物的制备:以无水DMF为溶剂,先加入373.23mg 17-溴代丹参酮ⅡA溶解,再加入304mg 邻羟基苯乙酸,调pH至8.5,保持温度65℃,反应3h之后,利用结晶法纯化产物,完成丹参酮IIA17位酯化衍生物的制备。
目标衍生物为黄棕色油状物,其核磁数据为:
1H-NMR(400MHz, CDCl3, TMS) δ 7.74 (2H, s, H-6, 7), 7.16 (1H, t, J =7.69 Hz, H-25), 7.04 (1H, dd, H-24), 6.94 (1H, d, J = 8.06 Hz, H-27), 6.83(1H, t, J = 7.41 Hz, H-26), 7.27 (1H, s, H-15), 5.01(2H, s,H-17), 3.78 (1H,d, J = 15.25 Hz, H-21), 3.50 (1H, d, J = 15.25 Hz, H-21), 2.98 (2H,t,J=6.4Hz,H-1), 1.98-2.02 (1H, m, H-2), 1.78-1.85 (2H, m, H-2, 3), 1.49-1.53 (1H, m, H-3), 1.40 (3H, s, H-18), 1.27 (3H, s, H-19)。
13C-NMR(100MHz, CDCl3, TMS) δ 183.0, 175.1, 172.6, 161.0, 155.3,150.7, 146.7, 137.1, 134.2, 131.0, 128.9, 128.4, 126.9, 123.2, 121.3, 121.1,120.6, 120.2, 117.7, 55.8,38.0,34.8, 31.7 (C-18,19), 27.6, 19.5。
ESI-MS m/z: 445.1 [M + 1]+, 计算值: C27H24O6: 444.2。
参照实施例1的实验步骤,计算此衍生物的舒张幅度。
血管舒张率:17.81 ± 1.36 (1×10-4M)。
该衍生物应用于微囊缓释固体分散体制备方法:将目标衍生物、聚乙烯吡咯烷酮、单硬脂酸甘油酯、乙基纤维素按照1:2:2:0.8比例混合,制得固体混合物,加入9倍固体混合物质量的70%乙醇,待充分溶解后,回收4倍固体混合物质量的乙醇,混合体系以喷雾干燥法制备成微囊(温度60℃,进样速率40r/min)。
实施例6
(1)17-溴代丹参酮ⅡA的制备:在无水CCl4中加入10mg丹参酮ⅡA,分批加入21mg四丁基三溴化铵,在N2保护下,经600w红外灯光照后,加入过氧化苯甲酰0.002mg,回流反应约1.5h后,经薄层检识确认成分后,结束反应,待反应液冷却至室温,旋转蒸发除去CCl4,然后经硅胶柱纯化,得到17-溴代丹参酮ⅡA;
(2)丹参酮IIA17位酯化衍生物的制备:以无水DMF为溶剂,先加入373.23mg 17-溴代丹参酮ⅡA溶解,再加入196mg阿魏酸,调pH至7.5,保持温度65℃,反应3h之后,利用结晶法纯化产物,完成丹参酮IIA17位酯化衍生物的制备。
目标衍生物为棕红色针状固体,其核磁数据为:
1H-NMR(400MHz, CDCl3, TMS) δ 7.75 (2H, s, H-6, 7), 7.63(1H, d, J=1.6Hz, H-24), 7.59-7.63 (1H, dd, J=1.6, 8.2 Hz, H-28), 7.52-7.54 (1H, d, J=8.2Hz,H-27), 6.85 (1H, d, J=16 Hz, H-22), 6.19 (1H, d, J=16 Hz, H-21), 7.25 (1H,s, H-15), 5.10 (2H, s,H-17),3.88 (3H, s, - OCH 3), 2.98 (2H,t,J=6.4Hz,H-1),1.92 (2H, m, H-2), 1.64 (2H, m, H-3), 1.22 (3H, s, H-18), 1.29 (3H, s, H-19);
13C-NMR(100MHz, CDCl3, TMS) δ 182.4, 174.9, 168.7, 166.6, 150.4,147.4, 146.4, 144.6, 143.6, 141.3, 140.5, 134.2, 131.1, 130.1, 122.7, 115.6,114.4, 109.3, 56.5, 55.6, 38.1,34.7, 30.8, 27.3, 19.5。
ESI-MS m/z: 487.1 [M + 1]+, 计算值: C29H26O7: 486.2。
参照实施例1的实验步骤,计算此衍生物的舒张幅度。
血管舒张率:20.52 ± 0.99 (1×10-4M)。
该衍生物应用于微囊缓释固体分散体制备方法:将目标衍生物、聚乙烯吡咯烷酮、单硬脂酸甘油酯、乙基纤维素按照质量1:2:2:0.8比例混合,制得固体混合物,加入5倍固体混合物质量的85%乙醇,待充分溶解后,回收3倍固体混合物质量的乙醇,混合体系以喷雾干燥法制备成微囊(温度60℃,进样速率35r/min)。
实施例7
(1)17-溴代丹参酮ⅡA的制备:在无水CCl4中加入10mg丹参酮ⅡA,分批加入18mg四丁基三溴化铵,在N2保护下,经550w红外灯光照后,加入过氧化苯甲酰0.009mg,回流反应约3h后,经薄层检识确认成分后,结束反应,待反应液冷却至室温,旋转蒸发除去CCl4,然后经硅胶柱纯化,得到17-溴代丹参酮ⅡA;
(2)丹参酮IIA17位酯化衍生物的制备:以无水DMF为溶剂,先加入373.23mg 17-溴代丹参酮ⅡA溶解,再加入200mg 丹参素,调pH至7.8,保持温度55℃,反应3.5h之后,利用结晶法纯化产物,完成丹参酮IIA17位酯化衍生物的制备。
目标衍生物为红色固体,其核磁数据为:
1H-NMR(400MHz, CDCl3, TMS) δ 7.70 (1H, s, H-6), 7.68 (1H, s, H-7),7.62-7.66 (2H, m, H-24, 28),7.48-7.50(1H, d, J=8.38 Hz, H-27), 4.75(1H, t, H-21), 7.25 (1H, s, H-15), 5.31 (2H, s,H-17),2.94 (2H,t,J=6.4Hz,H-1),2.83-2.86(2H, m, H-22), 2.09-2.10 (1H, m, H-2a), 2.01-2.05 (2H, m, H-2b,3a), 1.48-1.50(1H, m, H-3), 1.34 (3H, s, H-18), 1.22 (3H, s, H-19)。
13C-NMR(100MHz, CDCl3, TMS) δ 182.6, 175.8, 170.1, 154.0, 150.7,141.7, 130.8, 130.5, 129.6, 128.8, 128.4, 128.1, 127.9, 125.8, 124.5, 121.4,72.5, 55.8,40.9,38.2,34.8, 31.7 (C-18,19), 27.6, 19.4。
ESI-MS m/z: 490.9 [M + 1]+, 计算值: C28H26O8: 490.2。
参照实施例1的实验步骤,计算此衍生物的舒张幅度。
血管舒张率:31.88 ± 1.73 (1×10-4M)。
该衍生物应用于微囊缓释固体分散体制备方法:将目标衍生物、聚乙烯吡咯烷酮、单硬脂酸甘油酯、乙基纤维素按照质量1:2:2:0.8比例混合,制得固体混合物,加入9倍固体混合物质量的75%乙醇,待充分溶解后,回收4倍固体混合物质量的乙醇,混合体系以喷雾干燥法制备成微囊(温度75℃,进样速率30r/min)。
实施例8
(1)17-溴代丹参酮ⅡA的制备:在无水CCl4中加入10mg丹参酮ⅡA,分批加入22mg四丁基三溴化铵,在N2保护下,经500w红外灯光照后,加入过氧化苯甲酰0.004mg,回流反应约3h后,经薄层检识确认成分后,结束反应,待反应液冷却至室温,旋转蒸发除去CCl4,然后经硅胶柱纯化,得到17-溴代丹参酮ⅡA;
(2)丹参酮IIA17位酯化衍生物的制备:以无水DMF为溶剂,先加入373.23mg 17-溴代丹参酮ⅡA溶解,再加入197.19mg 左旋多巴,调pH至7.5,保持温度45℃,反应2h之后,利用硅胶柱纯化或结晶法纯化产物,完成丹参酮IIA17位酯化衍生物的制备。
目标衍生物为红色块状固体,其核磁数据为:
1H-NMR(400MHz, CDCl3, TMS) δ 7.75 (2H, s, H-6,7), 7.63-7.65 (2H, d, J=8.17 Hz, H-24,28), 7.52-7.54 (2H, m, J=8.42 Hz, H-25, 27),7.48-7.50(1H, d, H-27), 4.20 (1H, t, H-21), 7.25 (1H, s, H-15), 5.34 (2H, s, H-17),3.70 (1H, t,H-21), 2.95 (2H,t,J=6.4Hz,H-1),2.99 (2H, m, H-22), 2.09-2.10 (1H, m, H-2a),2.01-2.05 (2H, m, H-2b,3a), 1.48-1.50 (1H, m, H-3), 1.34 (3H, s, H-18), 1.22(3H, s, H-19)。
13C-NMR (100MHz, CDCl3, TMS) δ 182.7, 175.1, 171.8, 161.0, 155.4,154.4, 150.6, 141.7, 134.2, 130.4, 126.8, 123.1, 121.3, 120.2, 120.2, 115.3,55.2, 53.7,40.1,39.2,38.2,34.8, 31.5, 30.9, 27.6, 19.5。
ESI-MS m/z: 474.1 [M + 1]+, 计算值: C28H27NO6: 473.2。
参照实施例1的实验步骤,计算此衍生物的舒张幅度。
血管舒张率:20.08 ± 0.66 (1×10-4M)。
该衍生物应用于微囊缓释固体分散体制备方法:将目标衍生物、聚乙烯吡咯烷酮、单硬脂酸甘油酯、乙基纤维素按照质量1:2:2:0.8比例混合,制得固体混合物,加入9倍固体混合物质量的75%乙醇,待充分溶解后,回收4倍固体混合物质量的乙醇,混合体系以喷雾干燥法制备成微囊(温度75℃,进样速率30r/min)。

Claims (9)

1.一种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酯化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结构通式(Ⅰ):
或结构通式(Ⅱ):
或结构通式(Ⅲ):
式中,R是任意选自-H、-OCH3、-CH3、-OH、-CH2OH、-F、-Cl、-NO2中的一种或几种,
R1、R2是-H或-CH3
R3、R4是任意选自-OCH3、-CH3、-OH、-CH2OH、-H中的一种,
R5是-OH或-NH2
n=0、1或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酯化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结构通式(Ⅳ):
或结构通式(Ⅴ):
或结构通式(Ⅵ):
式中,R’是任意选自-H、-OCH3、-CH3、-OH、-CH2OH、-F、-Cl、-NO2中的一种或几种,
R5’是-OH或-NH2
n1=0、1或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酯化衍生物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17-溴代丹参酮类化合物的制备:在无水CCl4中加入丹参酮类化合物,分批加入四丁基三溴化铵,在N2保护下,经300~600w红外灯光照后,加入过氧化苯甲酰,回流反应1.5~3.5h后,经薄层检识确认成分后,结束反应,待反应液冷却至室温,旋转蒸发除去CCl4,然后经硅胶柱纯化,得到17-溴代丹参酮类化合物;
(2)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酯化衍生物的制备:以无水DMF为溶剂,先加入17-溴代丹参酮类化合物溶解,再加入苯酸类化合物,调pH至7.5~8.5,保持温度45~65℃,反应1~4h之后,利用硅胶柱纯化或结晶法纯化产物,完成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酯化衍生物的制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酯化衍生物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丹参酮类化合物为丹参酮ⅡA,丹参酮类化合物:四丁基三溴化铵:过氧化苯甲酰的添加质量比为1:(0.5~2.5):(0.01~0.1)。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酯化衍生物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苯酸类化合物为3, 4, 5 - 三甲氧基苯甲酸、邻羟基苯甲酸、邻氟苯甲酸、3, 4– 二甲氧基苯乙酸、邻羟基苯乙酸、阿魏酸、丹参素或左旋多巴中的任意一种;17-溴代丹参酮类化合物:苯酸类化合物的物质的量比为1:(1~2)。
6.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酯化衍生物的应用,作为制备防治心血管疾病药物的微囊型缓释固体分散体的应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酯化衍生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囊型缓释固体分散体由以下重量份的物质组成: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酰胺类衍生物10~30份,聚乙烯吡咯烷酮20~100份,单硬脂酸甘油酯20~100份,乙基纤维素8~50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酯化衍生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囊型缓释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如下:按照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酰胺类衍生物:聚乙烯吡咯烷酮:单硬脂酸甘油酯:乙基纤维素的质量比为1:(1.5~2):(2~4):(1~1.5)的比例混合,加入总固体3~10倍质量的70%~100%乙醇,待充分溶解后,回收总固体2~5倍质量的乙醇,得到混合体系;混合体系以喷雾干燥法制备成微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酯化衍生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干燥的参数为:温度50~80℃,进样速率30~45 r/min。
CN201611218636.9A 2016-12-26 2016-12-26 一种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酯化衍生物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 Active CN1068105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18636.9A CN106810593B (zh) 2016-12-26 2016-12-26 一种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酯化衍生物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18636.9A CN106810593B (zh) 2016-12-26 2016-12-26 一种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酯化衍生物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10593A CN106810593A (zh) 2017-06-09
CN106810593B true CN106810593B (zh) 2018-12-04

Family

ID=59110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18636.9A Active CN106810593B (zh) 2016-12-26 2016-12-26 一种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酯化衍生物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105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5952B (zh) * 2022-01-18 2023-03-24 浙江大学 丹参酮i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7487154A (zh) * 2023-10-31 2024-02-02 暨南大学 一种丹参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79022A1 (zh) * 2011-11-30 2013-06-06 杭州本生药业有限公司 2-位胺化亚甲基或2-位酯化亚甲基丹参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193860B (zh) * 2013-03-11 2016-01-27 常州大学 丹参酮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5837538A (zh) * 2016-03-28 2016-08-10 中国药科大学 丹参酮iia衍生物在制备内皮细胞保护药物中的应用
CN105884856A (zh) * 2014-11-05 2016-08-24 中国药科大学 丹参酮ⅱa衍生物在医药中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79022A1 (zh) * 2011-11-30 2013-06-06 杭州本生药业有限公司 2-位胺化亚甲基或2-位酯化亚甲基丹参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193860B (zh) * 2013-03-11 2016-01-27 常州大学 丹参酮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5884856A (zh) * 2014-11-05 2016-08-24 中国药科大学 丹参酮ⅱa衍生物在医药中的应用
CN105837538A (zh) * 2016-03-28 2016-08-10 中国药科大学 丹参酮iia衍生物在制备内皮细胞保护药物中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10593A (zh) 2017-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5508408A (ja) プロスタグランジン類似体の結晶型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と用途
IL195313A (en) Alternate beta-phenyl-alpha-hydroxyl acid, a method of synthesis and use
CN106810593B (zh) 一种丹参酮类化合物17位酯化衍生物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
CN109678715B (zh) 2-(1-酰氧正戊基)苯甲酸与碱性氨基酸或氨基胍形成的盐、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3561730A (zh) 顺式3,4-二羟基-2-(3-甲基丁酰基)-5-(3-甲基丁基)-4-(4-甲基戊酰基)环戊-2-烯-1-酮衍生物、基本上对映体纯的组合物和方法
JP6126040B2 (ja) ニコサミド(Nicousamide)化合物の五つの晶型、その製法やその薬物組合と用途
CN109734701A (zh) Rock抑制剂-二氯乙酸复盐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WO2016058472A1 (zh) 维生素d2与d3的共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O Bryzgalov et al. Lappaconitine: influence of halogen substituent on the antiarrhythmic activity
CN108530382A (zh) 一种非布索坦川芎嗪共晶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497230A (zh) 一种制备高纯度丹参酮iia磺酸钠的方法
CN106831934B (zh) 一种丹参酮类化合物15位酰胺类衍生物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
CN104341450B (zh) 一种磷酸肌酸衍生物的合成与药学应用
CN103724374A (zh) 一种苯磷硫胺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及其含有该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
CN102452951B (zh) 阿戈美拉汀及其药物组合物
CN106800582B (zh) 具有心肌保护作用的1-丹参酮酸酯衍生物及其应用
CN107935972A (zh) 5‑[2‑羟基‑3‑(异丙胺基)丙氧基]苯并呋喃类衍生物及其应用
CN104586842B (zh) 一种抗癌活性吲哚衍生物、合成方法及其用途
CN103936808A (zh) 17β雌二醇的异烟酰胺共结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341481A (zh) 一种磺酰胺化合物的合成和应用
JP6767498B2 (ja) ギンコライドb誘導物及びその調製方法並びに応用
CN104341482B (zh) 一种杂环磺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药物治疗中的应用
CN104513207A (zh) 一种苄醇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制剂与应用
CN1083824C (zh) 具有心血管药理活性的合成化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7056877B (zh) 一种甾体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