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03597A - 零碳排放化石燃料发电方法及装置系统 - Google Patents

零碳排放化石燃料发电方法及装置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03597A
CN106803597A CN201611036434.2A CN201611036434A CN106803597A CN 106803597 A CN106803597 A CN 106803597A CN 201611036434 A CN201611036434 A CN 201611036434A CN 106803597 A CN106803597 A CN 1068035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dioxide
rich
carbon
layer
flue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3643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斯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ngyuanz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510836968.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5587294A/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510975090.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5484705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138133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71653A/zh
Publication of CN1068035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035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07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related to heat exchange
    • H01M8/04044Purification of heat exchange medi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6Combination of fuel cell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reactants or for treatment of residues
    • H01M8/0662Treatment of gaseous reactants or gaseous residues, e.g. cleaning
    • H01M8/0668Removal of carbon monoxide or carbon dioxid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70Combining sequestration of CO2 and exploitation of hydrocarbons by injecting CO2 or carbonated water in oil w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零碳排放化石燃料发电方法及装置系统,步骤包括进行地质勘探选定二氧化碳封存层,在选定的二氧化碳封存层上方场地建设化石燃料发电厂,在该发电厂中对化石燃料进行鼓入氧气的富氧燃烧发电,所产生的电能对外输送,所产生的富含二氧化碳烟气就地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本发明使富含二氧化碳烟气的产生地点,与二氧化碳封存层的注入地点,两个地点之间水平距离接近,并将含有50%~95%二氧化碳的富碳烟气直接注入碳封存层,从而省略碳捕集环节和碳封存环节之间的远距离运输环节,可使碳捕集成本及全流程CCS成本大幅下降,从而经济可行地实现零碳排放化石燃料发电。

Description

零碳排放化石燃料发电方法及装置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零碳排放化石燃料发电方法及装置系统,属于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捕集与封存即CCS(Carbon Capture&Storage)技术领域和清洁能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应对气候变化,实现气候目标,需要大量应用碳捕集与封存(CCS),特别需要在能源领域实现大量商业规模的CCS项目。现有多种CCS技术路线,如图3、图4所示,包含有碳的捕集、运输和封存三个环节;其中的碳捕集环节,是将化石燃料燃烧等工业设施产生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并要求提纯为一般浓度99%的液体、密相气体或固体二氧化碳,碳捕集一般采用化学吸附、膜分离,以及富氧燃烧后再提纯等单元技术;其中的运输环节,也是现有CCS技术的必须环节,因为实施碳捕集的工业设施地理位置是由现有工业布局先行决定,然后再去寻找自然界的封存资源,碳捕集点与封存点距离往往很遥远,运输环节的单元技术内容是液体或密相气体等高浓度二氧化碳运输管网建设和运营技术,早前有将高浓度二氧化碳运输700~800公里的设计,近年有运输距离要求缩短的趋势,较近的报道是认为高浓度二氧化碳运输距离即高浓度二氧化碳管道水平长度不宜大于200公里;封存环节单元技术主要是地质封存资源勘探技术和安全评估技术。
然而,目前商业规模的CCS项目几乎为零。人们普遍认为:应对气候变化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现有CCS技术路线成本过高,发展过慢的局面亟需改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当前CCS技术路线成本效益差的突出缺点,提出一种可以大幅降低全流程CCS技术方案成本,经济可行的零碳排放化石燃料发电方法及装置系统。本发明所述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碳、石油、天然气、煤层气以及可燃冰中的一种或组合;所述的零碳排放,是指化石燃料发电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大部份实现CCS。
本发明零碳排放化石燃料发电方法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零碳排放化石燃料发电方法,步骤包括:进行地质勘探选定二氧化碳封存层,在选定的二氧化碳封存层上方场地布置化石燃料发电厂,在该发电厂中对化石燃料进行鼓入氧气的富氧燃烧发电,产生电能和富含二氧化碳烟气,所产生的电能对外输送,所产生的富含二氧化碳烟气就地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所述的就地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的方法,是使富含二氧化碳烟气的产生地点,与二氧化碳封存层的二氧化碳注入地点,两个地点之间水平距离接近的方法。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富含二氧化碳烟气就地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是二氧化碳的质量与烟气总质量之比大于50%,小于95%的富含二氧化碳的烟气就地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
所述的富含二氧化碳烟气就地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是二氧化碳的质量与烟气总质量之比大于60%,小于85%的富含二氧化碳的烟气就地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
所述使富含二氧化碳烟气的产生地点,与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的二氧化碳注入地点,两个地点之间水平距离接近的方法,是使两个地点之间水平距离小于100km的方法。
所述使富含二氧化碳烟气的产生地点,与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的二氧化碳注入地点,两个地点之间水平距离接近的方法,是使两个地点之间水平距离小于50km的方法。
所述使富含二氧化碳烟气的产生地点,与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的二氧化碳注入地点,两个地点之间水平距离接近的方法,是使两个地点之间水平距离小于20km的方法。
所述使富含二氧化碳烟气的产生地点,与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的二氧化碳注入地点,两个地点之间水平距离接近的方法,是使两个地点之间水平距离小于2km的方法。
所述产生的富含二氧化碳烟气就地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的方法,是产生的富含二氧化碳烟气就地注入地面下或海床下盐水层中实现二氧化碳封存的方法。
所述产生的富含二氧化碳烟气就地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的方法,是产生的富含二氧化碳烟气就地注入地面下或海床下的油气田中实现二氧化碳封存,并提高油气采收率的方法。
所述的二氧化碳封存层上方场地,是地面或海面。
所述的富含二氧化碳烟气就地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的方法,是将富含二氧化碳烟气经由抗腐蚀性设施和管道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的方法,和/或将富含二氧化碳烟气进行海水洗涤脱除腐蚀性硫氧化物后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的方法。
所述的将电能对外输送,是通过电力电缆向包括岸上电网,和/或海洋新能源电网输送电能,和/或向位于海洋油气开采设施近旁的油气加工厂输送电能;所述的海洋新能源电网包括海洋风电、光电或潮汐发电设施连接的电网。
一种用于本发明方法的零碳排放化石燃料发电装置系统的技术方案是:
它包括产生富碳烟气的富氧燃烧动力单元,和二氧化碳封存层,该富氧燃烧动力单元联接有:化石燃料输入单元,发变电单元,动力冷却单元,制氧单元,以及富碳烟气净化增压储气单元;该富碳烟气净化增压储气单元的储气单元出口,与流通含有50%~95%二氧化碳烟气的水平长度近零的富碳烟气输送管的输送管入口相联通,富碳烟气输送管的输送管出口与二氧化碳封存层相联通,所述的水平长度近零是富氧燃烧动力单元的中心线到富碳烟气输送管的输送管出口中心的水平尺寸近零。
所述的水平长度近零是富氧燃烧动力单元的中心线到富碳烟气输送管的多个输送管出口中心的最大水平尺寸近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水平长度近零的富碳烟气输送管,是富氧燃烧动力单元的中心线到富碳烟气输送管的输送管出口中心的水平尺寸小于100km的富碳烟气输送管。
所述水平长度近零的富碳烟气输送管,是富氧燃烧动力单元的中心线到富碳烟气输送管的输送管出口中心的水平尺寸小于50km的富碳烟气输送管。
所述水平长度近零的富碳烟气输送管,是富氧燃烧动力单元的中心线到富碳烟气输送管的输送管出口中心的水平尺寸小于20km的富碳烟气输送管。
所述水平长度近零的富碳烟气输送管,是富氧燃烧动力单元的中心线到富碳烟气输送管的输送管出口中心的水平尺寸小于2km的富碳烟气输送管。
所述的动力冷却单元包括冷却水泵和/或冷却风机。
本发明技术原理和技术效果
本发明方案主要采用“经济浓度”技术原理:本发明方案以经济可行的方式实现零碳排放化石燃料发电,而经济可行的原因,是由于采用了先进行地质勘探选定二氧化碳封存层,然后在选定的二氧化碳封存层上方场地建设化石燃料发电厂的步骤,因而可实现富含二氧化碳烟气的产生地点,与注入碳封存场地的注入地点,两个地点之间水平距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接近零的方法;采用该方法的结果是,省略了现有技术碳捕集环节和碳封存环节之间的远距离运输环节,而省略运输环节,不仅可以省略运输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将含有50%~95%二氧化碳的富碳烟气,直接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而不必受制于运输环节商业技术要求,使二氧化碳捕集环节必须提供99%高纯度二氧化碳成品。由于成品纯度越接近100%,成本曲线上升越快的指数关系,高浓度二氧化碳捕集成本居高不下,而本发明采用“经济浓度”路线的捕集成本则大幅下降,又由于碳捕集环节成本占CCS全流程成本的一大半,因而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经济浓度”原理,产生了以经济可行方式实现零碳排放化石燃料发电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零碳排放化石燃料发电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方法步骤为:进行地质勘探选定二氧化碳封存层,在选定的二氧化碳封存层上方场地布置化石燃料富氧燃烧发电厂,所产生的富含二氧化碳烟气就地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
图2是本发明零碳排放化石燃料发电装置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富碳烟气净化增压储气单元,与流通含有50%~95%二氧化碳烟气的水平长度近零的富碳烟气输送管的输送管入口相联通,富碳烟气输送管的输送管出口与二氧化碳封存层相联通。
图3所示是一种现有富氧燃烧发电CCS技术方案,其碳捕集二氧化碳液体成品纯度99%,运输距离约300km。
图4所示是一种现有燃煤发电CCS技术方案,其碳捕集采用常见的胺剂化学吸附,制成的二氧化碳液体成品纯度99%,运输距离约700km。
附图中:1—富氧燃烧动力单元,2—化石燃料输入单元,3—发变电单元,4—动力冷却单元,5—制氧单元,6—富碳烟气净化增压储气单元,6.1—储气单元出口,7—富碳烟气输送管,7.1—输送管入口,7.2—输送管出口,7.3—水平长度,8—二氧化碳封存层。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零碳排放化石燃料发电方法及装置系统作进一步说明如下:
实施例1:是本发明零碳排放化石燃料发电方法的基本实施例。如附图1所示,零碳排放化石燃料发电方法的步骤包括:进行地质勘探选定二氧化碳封存层,在选定的二氧化碳封存层上方场地布置化石燃料发电厂,在该发电厂中对化石燃料进行鼓入氧气的富氧燃烧发电,产生电能和富含二氧化碳烟气,所产生的电能对外输送,所产生的富含二氧化碳烟气就地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所述就地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的方法,是使富含二氧化碳烟气的产生地点,与二氧化碳封存层的二氧化碳注入地点,两个地点之间水平距离接近的方法。
所述的进行地质勘探选定二氧化碳封存层,是按现有技术和规范进行地质勘探选定二氧化碳封存层。所述的化石燃料富氧燃烧发电也是现有技术。
实施例2:是在实施例1基础上的进一步实施例,所述的富含二氧化碳的烟气就地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是二氧化碳的质量与烟气总质量之比约50%的富含二氧化碳的烟气就地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
另一实施例是所述的富含二氧化碳的烟气就地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是二氧化碳的质量与烟气总质量之比约60%的富含二氧化碳的烟气就地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
又一实施例是所述的富含二氧化碳的烟气就地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是二氧化碳的质量与烟气总质量之比约85%的富含二氧化碳的烟气就地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
还有一实施例是所述的富含二氧化碳的烟气就地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是二氧化碳的质量与烟气总质量之比约95%的富含二氧化碳的烟气就地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
实施例3:是在实施例1基础上的又一实施例,使富含二氧化碳烟气的产生地点,与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的二氧化碳注入地点,两个地点之间水平距离接近的方法,是使两个地点之间水平距离约100km的方法。
另一实施例是使产生富含二氧化碳烟气的地点,与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的二氧化碳注入地点,两个地点之间水平距离约50km。
还有一个实施例是使产生富含二氧化碳烟气的地点,与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的二氧化碳注入地点,两个地点之间水平距离约20km。又一实施例是使产生富含二氧化碳烟气的地点,与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的注入地点,两个地点之间水平距离约2km。
这些实施例富含二氧化碳烟气的产生地点(源),与注入碳封存层的二氧化碳注入地点(汇),两个地点即源、汇之间的水平距离,都显著小于现有CCS技术方案源汇通常大于200公里的距离,可将发电产生的富碳烟气直接增压注入碳封存层,从而省略了现有CCS技术必须的高浓度二氧化碳运输环节。
实施例4:是在实施例1基础上的进一步实施例。所述产生的富含二氧化碳烟气就地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的方法,是产生的富含二氧化碳烟气就地注入地面下盐水层中实现二氧化碳封存的方法。
另一实施例是所述产生的富含二氧化碳烟气就地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的方法,是产生的富含二氧化碳烟气就地注入海床下盐水层中实现二氧化碳封存的方法;本实施例的发电厂装置布置在盐水层上方海平面以上的海洋工程平台。
实施例5:是在实施例1基础上的进一步实施例。所述产生的富含二氧化碳烟气就地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的方法,是产生的富含二氧化碳烟气就地注入地面下油气田中实现二氧化碳封存,并提高油气采收率的方法。
另一实施例是所述产生的富含二氧化碳烟气就地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的方法,是产生的富含二氧化碳烟气就地注入海床下油气田中实现二氧化碳封存,并提高油气采收率的方法;本实施例的二氧化碳封存层是海床下的油气田,二氧化碳封存层上方场地是海面,产生富碳烟气的装置布置于海面上的海洋工程平台。
实施例6:是在实施例1基础上的进一步实施例。所述的富含二氧化碳烟气就地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的方法,是将富含二氧化碳烟气经由抗腐蚀性设施和管道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的方法。这是由于化石燃料烟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腐蚀性气体,增压注入烟气的管道设施,需要采用可靠性、安全性有保证的合格抗腐蚀性工艺材料。另一实施例是将富含二氧化碳烟气进行海水洗涤脱除腐蚀性硫氧化物后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
实施例7:是在实施例1基础上的进一步实施例。所发出的电能对外输送,是发电厂对外部电网输出电力,包括通过电力电缆向所在国家电网、国际电网、洲际电网输出电力,和/或向发电厂近旁的工厂输出电力。
只向近旁工厂输送电能也是一种实施例。这样,工厂产生的二氧化碳就可与燃烧发电产生的含碳烟气汇合后就地注入碳封存层。
实施例8:是用于本发明方法的零碳排放化石燃料发电装置系统的基本实施例。如图2所示零碳排放化石燃料发电装置系统,它包括产生富碳烟气的富氧燃烧动力单元1,和二氧化碳封存层8,该富氧燃烧动力单元1联接有:化石燃料输入单元2,发变电单元3,动力冷却单元4,制氧单元5,以及富碳烟气净化增压储气单元6;该富碳烟气净化增压储气单元6的储气单元出口6.1,与流通含有50%~95%二氧化碳烟气的水平长度7.3近零的富碳烟气输送管7的输送管入口7.1相联通,富碳烟气输送管7的输送管出口7.2与二氧化碳封存层8相联通,所述的水平长度7.3近零是富氧燃烧动力单元1的中心线到富碳烟气输送管7的输送管出口7.2中心的水平尺寸近零。
本实施例采用富氧燃烧,使中小型机组发电的总热能效率可以相当于普通大型机组。另一方面,这样配置会增加一些输送燃料的交通设施,但总体来说,与输送转运高压超临界的二氧化碳相比,输送转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为成熟、安全、低成本,特别是使得富氧燃烧获取富碳烟气的低成本碳捕集优势得以保持。
还有一个实施例是所述的水平长度近零是富氧燃烧动力单元的中心线到富碳烟气输送管的多个输送管出口中心的最大水平尺寸近零。
实施例9:是在实施例8基础上的进一步实施例,所述水平长度7.3近零的富碳烟气输送管7,是富氧燃烧动力单元1的中心线到富碳烟气输送管7的输送管出口7.2中心的水平尺寸约100km的富碳烟气输送管7。富碳烟气输送管7的垂直长度根据地质构造设计为约3000m。
另一实施例是所述水平长度7.3近零的富碳烟气输送管7,是富氧燃烧动力单元1的中心线到富碳烟气输送管7的输送管出口7.2中心的水平尺寸约50km的富碳烟气输送管7。
又一实施例是所述水平长度7.3近零的富碳烟气输送管7,是富氧燃烧动力单元1的中心线到富碳烟气输送管7的输送管出口7.2中心的水平尺寸约20km的富碳烟气输送管7。
还有一实施例是所述水平长度7.3近零的富碳烟气输送管7,是富氧燃烧动力单元1的中心线到富碳烟气输送管7的输送管出口7.2中心的水平尺寸约2km的富碳烟气输送管7。
再一实施例是所述水平长度7.3近零的富碳烟气输送管7,是富氧燃烧动力单元1的中心线到富碳烟气输送管7的输送管出口7.2中心的水平尺寸约为0的富碳烟气输送管7,本实施例富氧燃烧动力单元1,安装布置在海洋油气田上方的海洋平台上,位于富碳烟气输送管7的输送管出口7.2的正上方。
实施例10:是在实施例8基础上的进一步实施例,所述的零碳排放化石燃料发电装置系统,其动力冷却单元4包括冷却水泵。另一实施例的动力冷却单元4包括冷却风机。还有一个实施例的冷却单元4,采用循环冷却水加空气式冷却装置。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零碳排放化石燃料发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进行地质勘探选定二氧化碳封存层,在选定的二氧化碳封存层上方场地布置化石燃料发电厂,在该发电厂中对化石燃料进行鼓入氧气的富氧燃烧发电,产生电能和富含二氧化碳烟气,所产生的电能对外输送,所产生的富含二氧化碳烟气就地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所述就地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的方法,是使富含二氧化碳烟气的产生地点,与二氧化碳封存层的二氧化碳注入地点,两个地点之间水平距离接近的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碳排放化石燃料发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产生的富含二氧化碳烟气就地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是二氧化碳的质量与烟气总质量之比大于50%,小于95%的富含二氧化碳的烟气就地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碳排放化石燃料发电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富含二氧化碳烟气的产生地点,与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的二氧化碳注入地点,两个地点之间水平距离接近的方法,是使两个地点之间水平距离小于100km的方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碳排放化石燃料发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产生的富含二氧化碳烟气就地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的方法,是产生的富含二氧化碳烟气就地注入地面下或海床下盐水层中实现二氧化碳封存的方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碳排放化石燃料发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产生的富含二氧化碳烟气就地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的方法,是产生的富含二氧化碳烟气就地注入地面下或海床下的油气田中实现二氧化碳封存,并提高油气采收率的方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碳排放化石燃料发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富含二氧化碳烟气就地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的方法,是将富含二氧化碳烟气经由抗腐蚀性设施和管道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的方法,和/或将富含二氧化碳烟气进行海水洗涤脱除腐蚀性硫氧化物后注入二氧化碳封存层的方法。
7.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零碳排放化石燃料发电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产生富碳烟气的富氧燃烧动力单元(1),和二氧化碳封存层(8),该富氧燃烧动力单元(1)联接有:化石燃料输入单元(2),发变电单元(3),动力冷却单元(4),制氧单元(5),以及富碳烟气净化增压储气单元(6);该富碳烟气净化增压储气单元(6)的储气单元出口(6.1),与流通含有50%~95%二氧化碳烟气的水平长度(7.3)近零的富碳烟气输送管(7)的输送管入口(7.1)相联通,富碳烟气输送管(7)的输送管出口(7.2)与二氧化碳封存层(8)相联通,所述的水平长度(7.3)近零是富氧燃烧动力单元(1)的中心线到富碳烟气输送管(7)的输送管出口(7.2)中心的水平尺寸近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零碳排放化石燃料发电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长度(7.3)近零的富碳烟气输送管(7),是富氧燃烧动力单元(1)的中心线到富碳烟气输送管(7)的输送管出口(7.2)中心的水平尺寸小于50km的富碳烟气输送管(7)。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零碳排放化石燃料发电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长度(7.3)近零的富碳烟气输送管(7),是富氧燃烧动力单元(1)的中心线到富碳烟气输送管(7)的输送管出口(7.2)中心的水平尺寸小于2km的富碳烟气输送管(7)。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零碳排放化石燃料发电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冷却单元(4)包括冷却水泵和/或冷却风机。
CN201611036434.2A 2015-11-26 2016-11-23 零碳排放化石燃料发电方法及装置系统 Pending CN1068035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81338.2A CN113871653A (zh) 2015-11-26 2016-11-23 零碳排放化石燃料发电方法及装置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369682 2015-11-26
CN201510836968.2A CN105587294A (zh) 2015-11-26 2015-11-26 无碳排放海洋油气能源的生产方法及装备
CN201510975090.0A CN105484705A (zh) 2015-12-22 2015-12-22 无碳排放联合油气发电方法及装备
CN2015109750900 2015-12-22
CN201610098296 2016-02-23
CN2016100982964 2016-02-23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81338.2A Division CN113871653A (zh) 2015-11-26 2016-11-23 零碳排放化石燃料发电方法及装置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03597A true CN106803597A (zh) 2017-06-06

Family

ID=5897661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36434.2A Pending CN106803597A (zh) 2015-11-26 2016-11-23 零碳排放化石燃料发电方法及装置系统
CN202111381338.2A Pending CN113871653A (zh) 2015-11-26 2016-11-23 零碳排放化石燃料发电方法及装置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81338.2A Pending CN113871653A (zh) 2015-11-26 2016-11-23 零碳排放化石燃料发电方法及装置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6803597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42442A (zh) * 2017-09-26 2018-01-05 碧海舟(北京)节能环保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节能低污染强力火驱采油系统
WO2019071526A1 (zh) * 2017-10-12 2019-04-18 彭斯干 零碳排放化石燃料发电方法及装置系统
WO2020000121A1 (zh) * 2018-06-25 2020-01-02 彭斯干 低碳排放化石能源产生方法及装置
CN114575800A (zh) * 2022-05-05 2022-06-03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烟道气就地深地超临界封存方法
CN115445391A (zh) * 2022-08-19 2022-12-09 浙江海洋大学 海洋碳捕获和储存的装置及方法
WO2022268002A1 (zh) * 2021-06-23 2022-12-29 彭斯干 化石燃料热力系统及其二氧化碳减排方法和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19119B (zh) * 2024-03-06 2024-05-10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烟道气地下岩层捕集封存分离连续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2366A (zh) * 2001-11-09 2005-02-16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使用地下煤层构筑燃料和燃气的密封系统的燃气轮机设备
CN201152197Y (zh) * 2007-08-27 2008-11-19 熊正毅 无二氧化碳排放的燃气轮机发电系统
US20120186674A1 (en) * 2011-01-24 2012-07-26 Nelson Rodney L Energy production system using combustion exhaust
CN103590795A (zh) * 2013-10-16 2014-02-19 大连理工大学 回注co2废气提高天然气采收率和co2地质封存一体化的方法
JP2015030653A (ja) * 2013-08-06 2015-02-16 千代田化工建設株式会社 エネルギー利用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ネルギー利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96603B2 (en) * 2004-06-03 2008-07-08 Fuelcell Energy, Inc. Integrated high efficiency fossil fuel power plant/fuel cell system with CO2 emissions abatement
EP1816314B1 (en) * 2006-02-07 2010-12-15 Diamond QC Technologies Inc. Carbon dioxide enriched flue gas injection for hydrocarbon recovery
US8337613B2 (en) * 2010-01-11 2012-12-25 Bert Zauderer Slagging coal combustor for cementitious slag production, metal oxide reduction, shale gas and oil recovery, enviromental remediation, emission control and CO2 sequestrat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2366A (zh) * 2001-11-09 2005-02-16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使用地下煤层构筑燃料和燃气的密封系统的燃气轮机设备
CN201152197Y (zh) * 2007-08-27 2008-11-19 熊正毅 无二氧化碳排放的燃气轮机发电系统
US20120186674A1 (en) * 2011-01-24 2012-07-26 Nelson Rodney L Energy production system using combustion exhaust
JP2015030653A (ja) * 2013-08-06 2015-02-16 千代田化工建設株式会社 エネルギー利用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ネルギー利用方法
CN103590795A (zh) * 2013-10-16 2014-02-19 大连理工大学 回注co2废气提高天然气采收率和co2地质封存一体化的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42442A (zh) * 2017-09-26 2018-01-05 碧海舟(北京)节能环保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节能低污染强力火驱采油系统
WO2019071526A1 (zh) * 2017-10-12 2019-04-18 彭斯干 零碳排放化石燃料发电方法及装置系统
WO2020000121A1 (zh) * 2018-06-25 2020-01-02 彭斯干 低碳排放化石能源产生方法及装置
WO2020000787A1 (zh) * 2018-06-25 2020-01-02 彭斯干 低碳排放化石能源产生方法及装置
WO2022268002A1 (zh) * 2021-06-23 2022-12-29 彭斯干 化石燃料热力系统及其二氧化碳减排方法和设备
GB2625453A (en) * 2021-06-23 2024-06-19 Peng Sigan Fossil fuel thermodynamic system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reduction method and device thereof
CN114575800A (zh) * 2022-05-05 2022-06-03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烟道气就地深地超临界封存方法
CN114575800B (zh) * 2022-05-05 2022-07-29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烟道气就地深地超临界封存方法
CN115445391A (zh) * 2022-08-19 2022-12-09 浙江海洋大学 海洋碳捕获和储存的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71653A (zh) 2021-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03597A (zh) 零碳排放化石燃料发电方法及装置系统
WO2017210956A1 (zh) 海水式碳捕集封存方法及装置
US872842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ue gas treatment
CN103233709B (zh) 一种基于二氧化碳辅助sagd开采超稠油油藏的ccus系统及方法
CN103590795A (zh) 回注co2废气提高天然气采收率和co2地质封存一体化的方法
CN201963341U (zh) 煤矿瓦斯综合应用系统
WO2017107240A1 (zh) 无碳排放联合油气发电方法及装备
CN102562131A (zh) 煤矿瓦斯综合应用系统及其利用方法
CN105819445A (zh) 一种深海封存二氧化碳的方法
CN108929711A (zh) 降低燃料的碳排放浓度
WO2020000787A1 (zh) 低碳排放化石能源产生方法及装置
WO2017143652A1 (zh) 零碳排放化石燃料发电方法及装备
Herzog Carbon dioxide capture and storage
CN105114045B (zh) 一种基于气举法采油的ccus系统及应用
Ormerod et al. An overview of large scale CO2 disposal options
CN105587294A (zh) 无碳排放海洋油气能源的生产方法及装备
WO2019071526A1 (zh) 零碳排放化石燃料发电方法及装置系统
CN203183810U (zh) 一种黄磷尾气锅炉生产运行中的收酸装置
CN202718706U (zh) 矿井乏风瓦斯分离装置
Blakley et al. Developing CO2 Source and Storage Opportunities across the Illinois Basin Subtask 5.3–Regional Roadmap for Source Network and Storage Deployment Topical Report
Chichilnisky et al. Carbon negative power plants
Sen An overview of clean coal technologies II: mitigat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by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coal combustion and CCS technology
CN206608979U (zh) 一种锅炉烟气预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18119769U (zh) 一种分布式废气废液发电装置
Schrag Making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4650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11

Address after: 200120 Southwest District, 3rd floor, 2123 Pudong Avenue,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jingyuanze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72 12a11, Zhaofu international building, No. 717, Wuluo Road, Hongshan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Peng Siga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60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24650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