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02029A - 换热器芯体和具有它的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芯体和具有它的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02029A
CN106802029A CN201510834596.XA CN201510834596A CN106802029A CN 106802029 A CN106802029 A CN 106802029A CN 201510834596 A CN201510834596 A CN 201510834596A CN 106802029 A CN106802029 A CN 1068020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t tube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er core
cor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3459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02029B (zh
Inventor
高强
何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3459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020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020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020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020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020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39/00Details of evaporators; Details of condensers
    • F25B2339/02Details of evaporators
    • F25B2339/024Evaporators with refrigerant in a vessel in which is situated a heat exchanger
    • F25B2339/0242Evaporators with refrigerant in a vessel in which is situated a heat exchanger having tubular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器芯体和具有它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芯体包括多个扁管、多个翅片、导热件以及辅助散热件,多个所述翅片分别设在相邻的扁管之间;所述导热件设在彼此相邻的扁管与翅片之间;所述辅助散热件设在所述导热件上且位于所述翅片的迎风侧和背风侧中的至少一侧。根据本发明的换热器芯体,排水速度快且换热能力强,从而运行效率高。

Description

换热器芯体和具有它的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热器芯体和具有所述换热器芯体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平行流换热器,如微通道蒸发器为了加强排水,需要降低翅片的密度,以提高排水速度,减少翅片间的存水。但是翅片密度的降低会导致换热能力降低。
此外,在高湿度条件下,空气在经过换热器的翅片时,大量的冷凝水产生在翅片的进风段,由于翅片设在换热器的扁管之间,冷凝水只能通过翅片的窗口排出,但是通过窗口排出冷凝水的效率不高,不仅影响了翅片的背风段的换热,而且在热泵运行的条件下,翅片更容易产生结霜,从而进一步影响换热器的运行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需要提供一种换热器芯体,所述换热器芯体具有排水速度快、换热能力强等优点,从而运行效率高。
本发明还需要提供一种具有所述换热器芯体的换热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包括:多个扁管;多个翅片,多个所述翅片分别设在相邻的扁管之间;导热件,所述导热件设在彼此相邻的扁管与翅片之间;辅助散热件,所述辅助散热件设在所述导热件上且位于所述翅片的迎风侧和背风侧中的至少一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通过在扁管和翅片之间设置导热件且导热件上设有辅助散热件,排水速度快且换热能力强,从而运行效率高。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辅助散热件与正交于所述扁管的厚度方向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所述扁管的厚度为Ht,所述辅助散热件的长度为L,其中,90°≥α>arcsine[Ht/(2L)]。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辅助散热件包括多个散热条。
可选地,所述散热条分为多组,同一组散热条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与正交于所述扁管的厚度方向的平面之间的夹角彼此相同。
进一步地,至少两组散热条与正交于所述扁管的厚度方向的平面之间的夹角彼此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辅助散热件为设有窗口的散热片或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实体散热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热件为导热片。
可选地,所述导热片贴置在所述扁管与所述翅片相邻的主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导热片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上朝向所述至少一侧延伸超出所述扁管。
可选地,所述导热片包覆在所述扁管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翅片的宽度小于所述扁管的宽度以便相邻扁管与设在相邻扁管之间的翅片在所述至少一侧形成避让空间,所述辅助散热件中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避让空间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辅助散热件位于所述翅片的迎风侧。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件为导热片,所述辅助散热件为散热条。
可选地,所述导热片贴在所述扁管的与所述翅片相邻的表面上,所述导热片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在所述迎风侧与所述扁管平齐或延伸超出所述扁管。
可选地,所述导热片包覆在所述扁管上,所述导热片的开口侧位于所述迎风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条通过在所述迎风侧裁切所述导热片形成。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所述换热器芯体的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所述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利用如上所述的换热器芯体,换热性能好、运行效率高。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的导热件和辅助散热件的卷制时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的导热件和辅助散热件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的导热件和辅助散热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可选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可选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的局部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可选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的导热件和辅助散热件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可选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的导热件和辅助散热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可选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的导热件和辅助散热件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可选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可选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的的导热件和辅助散热件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圈示的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可选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的导热件和辅助散热件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可选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圈示的B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可选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可选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的导热件和辅助散热件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可选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的导热件和辅助散热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可选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的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可选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的示意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可选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换热器芯体100,
扁管1,翅片2,导热件3,辅助散热件4,散热条41,
换热器200,
第一集流管5,第二集流管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22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100,该换热器芯体100具有排水效果好、换热能力强等优点,能够保证换热器的运行效率。可选地,该换热器芯体100为多个通道换热器芯体。
如图1-图2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100,包括多个扁管1、多个翅片2、导热件3以及辅助散热件4。
需要说明的是,换热器芯体100的扁管1可以竖直放置,也可以水平放置,为了便于理解,下述描述以扁管1水平放置为例。
具体而言,多个扁管1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翅片2分别设在相邻的扁管1之间,导热件3设在彼此相邻的扁管1与翅片2之间,即扁管1、导热件3和翅片2在上下方向上依次排列,如此增大了换热器芯体100的换热面积。辅助散热件4设在导热件3上,且辅助散热件4位于翅片2的迎风侧(即附图中所示的翅片2的前侧)和背风侧(即附图中所示的翅片2的后侧)中的至少一侧,这样,热量可以通过扁管1的前后两侧中的至少一侧传递到辅助散热件4上,以加强换热器芯体100的换热效果。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地是,翅片2的迎风侧是指,翅片2在换热过程中与流动的风先接触的一侧,翅片2的背风侧是指,翅片2在换热过程中与流动的风后接触的一侧。
例如,辅助散热件4位于翅片2的迎风侧,由此,空气先与辅助散热件4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并进行除湿,因此能够减少位于辅助散热件4后侧的翅片2的换热负荷,并且经过除湿的空气在与翅片2进行热交换时,冷凝水的产生量减少,这样翅片2的较弱的排水能力不会影响换热器芯体100的换热效率,而且在热泵运行的条件下,辅助散热件4通过热交换大量结霜,从而减少翅片2的结霜并强化翅片2的换热效果,进而保证了换热器芯体100的运行效率。
此外,辅助散热件4还具有引导排水的作用,即辅助散热件4可以带出导热件3边缘的水,由此,化霜时产生的化霜水、翅片2上的冷凝水以及辅助散热件4自身产生的冷凝水容易排出,避免影响翅片2的背风侧的换热,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换热器芯体100的运行效率。同时,在辅助散热件4排水时,水很容易带走换热器芯体100染集的灰尘,避免灰尘积聚在换热器芯体100内部的翅片2中,因此可以起到清洗换热器芯体100的作用,能够挡住灰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100,通过在扁管1和翅片2之间设置导热件3且导热件3上设有辅助散热件4,排水速度快且换热能力强,从而运行效率高。
如图1-图2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辅助散热件4与正交于扁管1的厚度方向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扁管1的厚度为Ht,辅助散热件4的长度为L,其中,90°≥α>arcsine[Ht/(2L)],如此,能够保证辅助散热件4位于相邻扁管1之间的空气流通区域,以强化空气流通区域的换热,并且避免辅助散热件4与翅片2产生干涉。
如图1-图2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辅助散热件4可以包括多个散热条41,以进一步加强换热器芯体100的换热效果。例如,如图1-图9和图20所示,散热条41形成为条状,多个散热条41在左右方向上均匀间隔分布。
可选地,如图10-图19和图21-图22所示,散热条41可以分为多组,同一组散热条41沿扁管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同一组散热条41与正交于扁管1的厚度方向的平面之间的夹角彼此相同。例如,每组散热条41沿左右方向均匀间隔分布,且同一组散热条41的α相同。
进一步地,如图15-图19和图22所示,至少两组散热条41与正交于扁管1的厚度方向的平面之间的夹角彼此不同,即至少两组散热条41的α彼此不同,以保证辅助散热件4能够以不同的角度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加强对空气的扰动,与空气进行充分换热。例如,如图15-图19所示,位于上方的两组散热条41与位于下方的两组散热条41关于正交于扁管1的厚度方向的平面对称,其中,位于上方的两组散热条41的α彼此不同。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辅助散热件4可以为设有窗口的散热片,或者辅助散热件4还可以是沿扁管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实体散热片,即辅助散热件4可以是带有窗口的一体波浪形散热片,也可以由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多个不带窗口的实体散热片构成。
如图1-图2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导热件3可以为导热片,如此有利于导热件3装配在相邻扁管1和翅片2之间,且换热面积大。
可选地,如图1-图19所示,导热片可以包覆在扁管1上,即导热片包围扁管1的整个外周面,如此导热片分别与扁管1和翅片2完全贴合,从而扁管1、导热片和翅片2能够焊接为一个整体,且增大了扁管1的换热面积。例如,导热片可以为平板铝箔且通过折叠或卷制设置在扁管1上。
可以理解,导热片可以采用对称卷制,例如,如图6-图19所示,导热片卷制完成后,导热片的一边沿和与其相对的另一边沿的连接处位于扁管1的前侧表面的中间位置。当然,导热片也可以采用非对称卷制,例如,如图3所示,卷制时,导热片的一边沿向前超出与其相对的另一边沿,如图1-图2和图4-图5所示,将导热片装配至扁管1上后,再将导热片的上述一边沿超出与其相对的另一边沿的部分向下折弯,最终导热片的上述一边沿和与其相对的另一边沿的连接处位于扁管1的前侧表面的偏上方位置处。
可选地,如图20-图22所示,导热片可以贴置在扁管1与翅片2相邻的主表面上,即导热片不包围扁管1,如此装配方便。例如,导热片为平板铝箔,装配时,平板铝箔贴附在扁管1与翅片2相邻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
优选地,如图20-图22所示,导热片在扁管1的宽度方向上朝向翅片2的迎风侧和背风侧中的上述至少一侧延伸超出扁管1,辅助散热件4可以形成在导热片的超出扁管1的部分上,如此方便辅助散热件4的加工,且散热件3和辅助散热件4为一体件,结构强度高,导热性好。例如,导热片向前伸出扁管1,从而辅助散热件4设在翅片2的迎风侧。
如图21-图2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翅片2的宽度可以小于扁管1的宽度,以便相邻扁管1与设在相邻扁管1之间的翅片2在翅片2的迎风侧和背风侧中的上述至少一侧形成避让空间,辅助散热件4中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避让空间内,这样能够保证辅助散热件4的上述至少一部分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扁管1和翅片2之间,以便于导热件3的折弯和换热器芯体100的装配,减少辅助散热件4伸出翅片2而带来的损伤。例如,相邻扁管1的前侧表面均伸出翅片2的前侧表面,如此相邻扁管1与相邻扁管1之间的翅片2共同限定出避让空间。
如图1-图2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辅助散热件4可以位于翅片2的迎风侧,如此能够加强翅片2的换热效果,并且在热泵运行的条件下换热器芯体100的前部结霜较多,从而使得换热器芯体100内部的霜层减少,并增强内部的换热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图22所示,导热件3可以为导热片,辅助散热件4可以为散热条41,导热片可以包覆在扁管1上,导热片的开口侧位于翅片2的迎风侧,如此便于辅助散热件4的形成和安装。
可选地,如图20-图22所示,导热片可以贴在扁管1的与翅片2相邻的表面上,导热片沿扁管1的宽度方向在迎风侧与扁管1平齐或延伸超出扁管1。即导热片可以贴在扁管1的与翅片2相邻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导热片与扁管1在前后方向上平齐或向前伸出扁管1。例如,如图20-图22所示,导热片向前伸出扁管1的前侧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散热条41可以通过在迎风侧裁切导热片形成,如此方便辅助散热件4的生产加工和装配。例如,散热条41通过裁切导热片的超出扁管1的边沿形成。
下面参考图1-图5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只是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100,包括多个扁管1、多个翅片2、导热件3以及辅助散热件4。
多个翅片2分别设在相邻的扁管1之间,导热件3由导热片非对称卷制而成且包覆在扁管1上。辅助散热件4通过在翅片2的迎风侧裁切导热片形成且包括多个散热条41,多个散热条41沿左右方向均匀间隔分布。其中,每个散热条41与正交于扁管1的厚度方向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扁管1的厚度为Ht,散热条41的长度为L,多个散热条41的α彼此相同且满足:90°>α>arcsine[Ht/(2L)],即散热条41向下且向前倾斜延伸,如此能够强化换热,并且有效地排出冷凝水,避免冷凝水流到扁管1之间的主换热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100,适用于多通道换热器,翅片2的换热效果好,并且在结霜的运行状态下,换热器芯体100的前部结霜较多,换热器芯体100内部的结霜较少,从而加强换热器芯体100内部的换热效果,由此换热器芯体100的运行效率高。此外,散热条41还具有引导排水的作用,化霜时产生的化霜水、翅片2上的冷凝水以及辅助散热件4自身产生的冷凝水容易排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换热器芯体100的运行效率,同时使得该换热器芯体100不易积聚灰尘。
下面参考图6-图9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可选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只是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6-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100,包括多个扁管1、多个翅片2、导热件3以及辅助散热件4。
多个翅片2分别设在相邻的扁管1之间,导热件3由导热片对称卷制而成且包覆在扁管1上。辅助散热件4位于扁管1的前侧且包括多个散热条41,多个散热条41沿左右方向均匀间隔分布。其中,每个散热条41与正交于扁管1的厚度方向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多个散热条41的α彼此相同且满足:α=90°,即散热条41向下延伸,这样,散热条41不会伸出至换热器芯体100的外侧,从而降低了换热器芯体100的组装难度,也避免了折弯或安装换热器芯体100时,由于换热器芯体100与其他安装零部件接触而导致翅片2的变形甚至损伤。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100,适用于多通道换热器,排水效果好且换热能力高,不易积聚灰尘,从而换热器芯体100的运行效率高。
下面参考图10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可选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只是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0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100,包括多个扁管1、多个翅片2、导热件3以及辅助散热件4。
多个翅片2分别设在相邻的扁管1之间,导热件3由导热片对称卷制而成且包覆在扁管1上。辅助散热件4位于扁管1的前侧且包括多个散热条41,多个散热条41沿左右方向均匀间隔分布。其中,每个散热条41与正交于扁管1的厚度方向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且α=90°,多个散热条41根据散热条41的朝向不同分为两组,即多个散热条41彼此交错地上下折弯:相邻两个散热条41中的一个向下延伸且另一个向上延伸,如此使得多个散热条41最大地覆盖翅片2的换热区域,以增强空气在翅片2前侧的换热效果,优化排水和结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100,适用于多通道换热器,排水性能好且换热能力强,结霜分布合理,从而运行效率高。
下面参考图11-图14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可选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只是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1-图1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100,包括多个扁管1、多个翅片2、导热件3以及辅助散热件4。
多个翅片2分别设在相邻的扁管1之间,导热件3由导热片对称卷制而成且包覆在扁管1上。辅助散热件4位于扁管1的前侧且包括多个散热条41,多个散热条41分为两组,每组中的散热条41沿左右方向均匀间隔分布。其中,每个散热条41与正交于扁管1的厚度方向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扁管1的厚度为Ht,散热条41的长度为L,同一组散热条41的α彼此相同且满足:90°>α>arcsine[Ht/(2L)],两组散热条41的α彼此不同,即位于上方的一组散热条41向上且向前倾斜延伸,位于下方的一组散热条41向下且向前倾斜延伸。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100,适用于多通道换热器,排水效果好且换热能力高,不易积聚灰尘,从而换热器芯体100的运行效率高。
下面参考图15-图19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可选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只是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5-图19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100,包括多个扁管1、多个翅片2、导热件3以及辅助散热件4。
多个翅片2分别设在相邻的扁管1之间,导热件3由导热片对称卷制而成且包覆在扁管1上。辅助散热件4位于扁管1的前侧且包括多个散热条41,多个散热条41根据散热条41的朝向不同分为四组,每个散热条41与正交于扁管1的厚度方向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扁管1的厚度为Ht,散热条41的长度为L,同一组散热条41的α彼此相同且满足:90°>α>arcsine[Ht/(2L)]。
其中,位于上方的两组散热条41和位于下方的两组散热条41关于正交于扁管1的厚度方向的平面对称,位于上方的两组散热条41由沿左右方向均匀间隔分布的多个散热条41彼此交错折弯形成,并向上且向前倾斜延伸,即位于上方的两组散热条41的α彼此不同;位于下方的两组散热条41为沿左右方向均匀间隔分布的多个散热条41彼此交错折弯形成,并向下且向前倾斜延伸,即位于下方的两组散热条41的α彼此不同。由此,辅助散热件4能够以不同的角度朝向来流空气,从而加强对空气的扰动,与空气进行充分的热交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100,适用于多通道换热器,排水性能好且换热能力强,结霜分布合理,从而运行效率高。
下面参考图20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可选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只是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20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100,包括多个扁管1、多个翅片2、导热件3以及辅助散热件4。
多个翅片2分别设在相邻的扁管1之间,导热件3为平板铝箔制成的导热片且贴置在扁管1和翅片2之间,即导热片位于彼此相邻的扁管1与翅片2之间,且导热片向前伸出扁管1。具体地,导热片贴置在相邻两个扁管1中的位于上方的扁管1的下表面和位于下方的扁管1的上表面。
辅助散热件4通过在翅片2的迎风侧裁切导热片形成且包括多个散热条41,多个散热条41沿左右方向均匀间隔分布,每个散热条41与正交于扁管1的厚度方向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扁管1的厚度为Ht,散热条41的长度为L,多个散热条41的α彼此相同且满足:90°>α>arcsine[Ht/(2L)]。其中,相邻扁管1之间的位于上方的辅助散热件4的散热条41向下且向前倾斜延伸,位于下方的辅助散热件4的散热条41向上且向前延伸,即相邻扁管1之间的散热条41均朝向翅片2且向前倾斜延伸。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100,适用于多通道换热器,运行效率高。
下面参考图21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可选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只是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2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100,包括多个扁管1、多个翅片2、导热件3以及辅助散热件4。
多个翅片2分别设在相邻的扁管1之间,翅片2的宽度小于扁管1的宽度,以便相邻扁管1与设在相邻扁管1之间的翅片2在前侧形成避让空间。导热件3为平板铝箔制成的导热片且贴置在扁管1和翅片2之间,即导热片位于彼此相邻的扁管1与翅片2之间,且导热片向前延伸超出扁管1。具体地,导热片贴置在相邻两个扁管1中的位于上方的扁管1的下表面和位于下方的扁管1的上表面。
辅助散热件4通过在翅片2的迎风侧裁切导热片形成且包括多个散热条41,多个散热条41分成三组,每组中的散热条41沿左右方向均匀间隔分布,位于后侧的一组散热条41全部处在避让空间内。其中,每个散热条41与正交于扁管1的厚度方向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扁管1的厚度为Ht,散热条41的长度为L,三组散热条41的α彼此相同且满足:90°>α>arcsine[Ht/(2L)]。相邻两个扁管1之间的位于上方的散热条41向下且向前倾斜延伸,位于下方的散热条41向上且向前延伸,即相邻扁管1之间的散热条41均朝向翅片2且向前倾斜延伸。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100,适用于多通道换热器,运行效率高。
下面参考图22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可选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只是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2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100,包括多个扁管1、多个翅片2、导热件3以及辅助散热件4。
多个翅片2分别设在相邻的扁管1之间,翅片2的宽度小于扁管1的宽度,以便相邻扁管1与设在相邻扁管1之间的翅片2在前侧形成避让空间。导热件3为平板铝箔制成的导热片且贴置在扁管1和翅片2之间,即导热片位于彼此相邻的扁管1与翅片2之间,且导热片向前延伸超出扁管1。辅助散热件4通过在翅片2的迎风侧裁切导热片形成且包括多个散热条41,多个散热条41分成五组,每组中的散热条41沿左右方向均匀间隔分布,五组散热条41中的位于后侧的两组完全位于避让空间内。
其中,每个散热条41与正交于扁管1的厚度方向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扁管1的厚度为Ht,散热条41的长度为L,同一组散热条41的α彼此相同且满足:90°>α>arcsine[Ht/(2L)]。相邻两个扁管1之间的位于上方的散热条41和位于下方的散热条41关于正交于扁管1的厚度方向的平面对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100,适用于多通道换热器,排水效果好且换热能力高,从而运行效率高。
如图15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200,包括第一集流管5、第二集流管6和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100,换热器芯体100的扁管1的第一端与第一集流管5相连,扁管1的第二端与第二集流管6相连。例如,扁管1的左端与第一集流管5相连,扁管1的右端与第二集流管6相连。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200,利用如上所述的换热器芯体100,换热性能好、运行效率高。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7)

1.一种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扁管;
多个翅片,多个所述翅片分别设在相邻的扁管之间;
导热件,所述导热件设在彼此相邻的扁管与翅片之间;
辅助散热件,所述辅助散热件设在所述导热件上且位于所述翅片的迎风侧和背风侧中的至少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散热件与正交于所述扁管的厚度方向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所述扁管的厚度为Ht,所述辅助散热件的长度为L,其中,90°≥α>arcsine[Ht/(2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散热件包括多个散热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条分为多组,同一组散热条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与正交于所述扁管的厚度方向的平面之间的夹角彼此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至少两组散热条与正交于所述扁管的厚度方向的平面之间的夹角彼此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散热件为设有窗口的散热片或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实体散热片。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为导热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片贴置在所述扁管与所述翅片相邻的主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片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上朝向所述至少一侧延伸超出所述扁管。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片包覆在所述扁管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的宽度小于所述扁管的宽度以便相邻扁管与设在相邻扁管之间的翅片在所述至少一侧形成避让空间,所述辅助散热件中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避让空间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散热件位于所述翅片的迎风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为导热片,所述辅助散热件为散热条。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片贴在所述扁管的与所述翅片相邻的表面上,所述导热片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在所述迎风侧与所述扁管平齐或延伸超出所述扁管。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片包覆在所述扁管上,所述导热片的开口侧位于所述迎风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条通过在所述迎风侧裁切所述导热片形成。
17.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
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芯体,所述换热器芯体的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所述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
CN201510834596.XA 2015-11-25 2015-11-25 换热器芯体和具有它的换热器 Active CN1068020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34596.XA CN106802029B (zh) 2015-11-25 2015-11-25 换热器芯体和具有它的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34596.XA CN106802029B (zh) 2015-11-25 2015-11-25 换热器芯体和具有它的换热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02029A true CN106802029A (zh) 2017-06-06
CN106802029B CN106802029B (zh) 2020-04-07

Family

ID=58977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34596.XA Active CN106802029B (zh) 2015-11-25 2015-11-25 换热器芯体和具有它的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0202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53834A (zh) * 2016-12-28 2018-07-06 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用于换热器的扁管和具有该扁管的换热器
CN111721036A (zh) * 2019-03-22 2020-09-29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02152A (ja) * 2008-06-23 2010-01-07 Daikin Ind Ltd 熱交換器、及び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JP2010065892A (ja) * 2008-09-09 2010-03-25 Daikin Ind Ltd 熱交換器
CN102706040A (zh) * 2010-10-28 2012-10-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JP2014081113A (ja) * 2012-10-16 2014-05-08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コルゲートフィン式熱交換器の排水構造
CN103797326A (zh) * 2011-06-16 2014-05-14 日本轻金属株式会社 波纹片式热交换器的排水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02152A (ja) * 2008-06-23 2010-01-07 Daikin Ind Ltd 熱交換器、及び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JP2010065892A (ja) * 2008-09-09 2010-03-25 Daikin Ind Ltd 熱交換器
CN102706040A (zh) * 2010-10-28 2012-10-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CN103797326A (zh) * 2011-06-16 2014-05-14 日本轻金属株式会社 波纹片式热交换器的排水结构
JP2014081113A (ja) * 2012-10-16 2014-05-08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コルゲートフィン式熱交換器の排水構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53834A (zh) * 2016-12-28 2018-07-06 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用于换热器的扁管和具有该扁管的换热器
CN111721036A (zh) * 2019-03-22 2020-09-29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02029B (zh) 2020-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40341B1 (en) Heat exchanger
WO2009153985A1 (ja) 熱交換器
CN103314267B (zh) 热交换器及空调机
CN103797326B (zh) 波纹片式热交换器的排水结构
CN202928427U (zh) 热交换器翅片、热交换器和空调机
CN106370045B (zh) 翅片和具有该翅片的换热器
EP2233874B1 (en) Heat exchanger
CN106288911B (zh) 一种翅片及包括该翅片的散热器
CN206459389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微通道换热器组
JPS5949518B2 (ja) 熱交換器及びパネル
CN204438875U (zh) 翅片和具有它的换热器
WO2017101714A1 (zh) 换热器芯体和具有它的换热器
CN101995172A (zh) 微通道换热器以及应用该微通道换热器的设备
CN105021069A (zh) 热交换器
CN207816049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CN206514572U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106802029A (zh) 换热器芯体和具有它的换热器
CN207688711U (zh) 翅片和具有该翅片的换热器
CN101957105A (zh) 改善排水性能的换热器
CN202188697U (zh) 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
CN110425904A (zh) 一种平板翅片以及微通道换热器、空调
CN107560241A (zh) 一种车用过冷延伸冷凝器
CN103851944B (zh) 一种翅片结构、加工方法、换热器及组装方法
WO2017020666A1 (zh) 换热器
CN206739939U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除湿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