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97237A - 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797237A CN106797237A CN201580045806.5A CN201580045806A CN106797237A CN 106797237 A CN106797237 A CN 106797237A CN 201580045806 A CN201580045806 A CN 201580045806A CN 106797237 A CN106797237 A CN 10679723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ion
- terminal device
- portable terminal
- card reader
- m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38—Secure printing, e.g. user identification, user rights for device usage, unallowed content, blanking portions or fields of a page, releasing held job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G06F3/1204—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reduced user or operator actions, e.g. presetting, automatic actions, using hardware token storing data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22—Increasing security of the print job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6—Connection managemen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85—Remote printer device, e.g. being remote from client or server
- G06F3/1288—Remote printer device, e.g. being remote from client or server in client-server-printer device configur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92—Mobile client, e.g. wireless print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29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protocols designed for non-contact record carriers such as RFIDs NFCs, e.g. ISO/IEC 14443 and 18092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04—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 H04N1/00244—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with a server, e.g. an internet ser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326—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ata reading, recognizing or recording apparatus, e.g. with a bar-code apparatus
- H04N1/00342—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ata reading, recognizing or recording apparatus, e.g. with a bar-code apparatus with a radio frequency tag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11—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the display also being used for user input, e.g. touch scree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34—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e.g. connector, interface
- H04N2201/0037—Topological 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 H04N2201/0039—Connection via a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34—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e.g. connector, interface
- H04N2201/0037—Topological 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 H04N2201/0041—Point to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34—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e.g. connector, interface
- H04N2201/0048—Type of connection
- H04N2201/006—Us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e.g. an inductive loo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为了利用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图像形成装置(3)和便携终端(7),在读卡器(5)和便携终端(7)选择两种以上的通信模式中的任意一种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时,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便利性。在图像形成装置(3)的显示部(403)中显示登录画面时,读卡器(5)和便携终端(7)自动设定为读取通信模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图像形成装置和便携终端的技术。
背景技术
作为近距离无线通信的一种具有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中具有被称为卡仿真模式、读卡器模式和设备间通信(点对点)模式的三种通信模式。
卡仿真模式是将便携终端用作非接触IC卡或非接触IC标签的通信模式。通过使便携终端接近读卡器,读卡器读取存储在便携终端内的卡信息或标签信息。
读卡器模式是将便携终端用作读卡器的通信模式。通过使便携终端接近非接触IC卡或非接触IC标签,由便携终端读取存储在非接触IC卡或非接触IC标签内的信息。
设备间通信模式是通过在两个设备间进行双向通信而在两个设备间交换数据的通信模式。通过使两个设备(例如两个便携终端)相互接近,在两个设备间交换数据(例如地址簿)。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利用NFC连接图像形成装置和便携终端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3-214806号
将便携终端作为非接触IC卡或非接触IC标签登录到图像形成装置中时,需要将便携终端的通信模式设定为卡仿真模式。另一方面,在便携终端和图像形成装置之间交换数据时(例如由便携终端接收存储在图像形成装置内的地址簿时),需要将便携终端的通信模式设定为设备间通信模式。
用户需要进行如下复杂的操作:边对图像形成装置进行操作、边设定便携终端的通信模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为了利用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图像形成装置和便携终端,在读卡器和便携终端选择两种以上的通信模式中的任意一种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时,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便利性的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中应用的通信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第一方式的通信系统包括图像形成装置、读卡器和便携终端,所述读卡器和所述便携终端选择多种通信模式中的任意一种来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在所述通信系统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显示部;第一通信部,用于与所述读卡器进行通信;以及第一通信控制部,与所述多种通信模式中的任意一种相关联的画面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中时,使所述第一通信部发送表示与所述画面相关联的通信模式的通信模式信息,所述读卡器包括:第二通信部,用于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通信;第三通信部,用于与所述便携终端进行通信;第一模式设定部,设定所述多种通信模式中的任意一种;以及第二通信控制部,对所述读卡器以设定在所述第一模式设定部内的通信模式并使用所述第三通信部与所述便携终端进行的通信进行控制,所述第二通信部接收到所述通信模式信息时,使所述第三通信部发送以与所述画面相关联的通信模式进行通信的请求,并且将所述第一模式设定部设定为与所述画面相关联的通信模式,所述便携终端包括:第四通信部,用于与所述读卡器进行通信;第二模式设定部,设定所述多种通信模式中的任意一种;以及第三通信控制部,对所述便携终端以设定在所述第二模式设定部内的通信模式并使用所述第四通信部与所述读卡器进行的通信进行控制,所述第四通信部接收到所述请求时,将所述第二模式设定部设定为与所述画面相关联的通信模式,并且对所述便携终端通过所述读卡器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的通信进行控制。
按照本发明第一方式的通信系统,如果与多种通信模式中的任意一种相关联的画面显示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显示部中,则可以自动将与该画面相关联的通信模式设定在便携终端中。因此,由于可以省略设定便携终端的通信模式的操作,所以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便利性。
本发明第二方式的通信方法应用于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图像形成装置、读卡器和便携终端,所述读卡器和所述便携终端选择多种通信模式中的任意一种来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此外,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显示部中显示与所述多种通信模式中的任意一种相关联的画面,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向所述读卡器发送表示与所述画面相关联的通信模式的通信模式信息,使接收到所述通信模式信息的所述读卡器向所述便携终端发送以与所述画面相关联的通信模式进行通信的请求,接收到所述请求的所述便携终端设定为与所述画面相关联的通信模式,使所述便携终端通过所述通信模式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通信。
按照本发明第二方式的通信方法,如果与多种通信模式中的任意一种相关联的画面显示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显示部中,则可以自动将与该画面相关联的通信模式设定在便携终端中,并且使便携终端和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通信。因此,由于可以省略设定便携终端的通信模式的操作,所以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便利性。
本发明第三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应用于读卡器和便携终端选择多种通信模式中的任意一种来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显示部;第一通信部,用于与所述读卡器进行通信;以及第一通信控制部,所述多种通信模式中的任意一种相关联的画面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中时,使所述第一通信部发送表示与所述画面相关联的通信模式的通信模式信息。
本发明第三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应用于本发明第一方式的通信系统。
按照本发明,为了利用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图像形成装置和便携终端,在读卡器和便携终端选择两种以上的通信模式中的任意一种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时,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构成的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读卡器的构成的框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便携终端的构成的框图。
图5是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动作的第一例中图像形成装置、读卡器和便携终端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6是说明第一例的流程图。
图7是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动作的第二例中图像形成装置、读卡器和便携终端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8是说明第二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的构成的框图。通信系统1包括:图像形成装置3、读卡器5、便携终端7、服务器9和接入点11。
图像形成装置与作为网络的一例的有线LAN609连接。图1中表示了与LAN609连接的多个图像形成装置3A、3B、3C。在不需要区别它们时,记载为图像形成装置3。以三个图像形成装置3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图像形成装置3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并不限定为三个。
读卡器5利用NFC方式的近距离无线通信从非接触IC卡或非接触IC标签读取信息、或向非接触IC卡或非接触IC标签写入信息。
便携终端7也称为移动终端,例如是像手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那样的便携式设备。便携终端7和读卡器5能够利用NFC方式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
上述通信的模式包括读取通信模式和双向通信模式。读取通信模式是所谓的卡仿真模式,将便携终端7作为非接触IC卡或非接触IC标签,由读卡器5读取存储在便携终端7的存储部79(图4)内的卡信息或标签信息。以下,将“非接触IC卡或非接触IC标签”仅记载为“非接触IC卡”,将“卡信息或标签信息”仅记载为“卡信息”。
双向通信模式是所谓的设备间通信模式,通过在两个设备间(在此为便携终端7和读卡器5之间)进行双向通信,在两个设备间交换数据。便携终端7和读卡器5选择多种通信模式(读取通信模式、双向通信模式)中的任意一种并利用NFC方式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以NFC方式为例进行说明,但是也不排除其他近距离无线通信。
服务器9和接入点11与LAN609连接。
接入点11和便携终端7的无线通信例如是无线LAN。接入点11将便携终端7和LAN609彼此连接。从便携终端7利用无线通信发送来的印刷数据(即表示利用图像形成装置3印刷的图像的印刷数据),经由接入点11向图像形成装置3发送。
服务器9管理与LAN609连接的多个图像形成装置3的各种信息(例如图像形成装置3的固件的最新版本)。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3的构成的框图。作为图像形成装置3以具有复印、打印、扫描和传真功能的数码复合机为例进行说明。图像形成装置3并不限定于数码复合机,只要是具有印刷图像的功能的装置即可。例如,可以将打印机作为图像形成装置3。图像形成装置3包括:印刷部100、原稿读取部200、原稿供给部300、操作部400、控制部500和通信部600。
在设置于原稿供给部300上的原稿放置部上放置有一张原稿时,原稿供给部300将该原稿向原稿读取部200输送,在原稿放置部上放置有多张原稿时,将多张原稿连续向原稿读取部200输送。
原稿读取部200读取放置在原稿台上的原稿或从原稿供给部300供给的原稿,并且输出该原稿的图像数据。
印刷部100执行印刷作业。印刷作业是针对表示图像的数据(例如从便携终端7发送来的印刷数据、从原稿读取部200输出的图像数据、传真机接收的图像数据)生成印刷有该数据所表示的图像的印刷物的作业。
操作部400包括操作键部401和显示部403。显示部403具有触摸面板功能,显示包含软键的画面。用户通过边观察画面、边对软键进行操作,进行执行复印等功能所需要的设定等。
在操作键部401中设置有由硬键构成的操作键。操作键例如是开始键、数字键、复位键、以及用于切换复印、打印、扫描和传真的功能切换键。
控制部500包括CPU、ROM和RAM等。CPU对图像形成装置3的上述结构要素(例如印刷部100)执行用于使图像形成装置3动作所需要的控制。ROM存储有控制图像形成装置3的动作所需要的软件。RAM用于软件执行时产生的数据的临时存储和应用软件的存储等。
控制部500作为功能模块包括显示控制部501、存储部503、通信控制部505和认证部507。将在后面对上述模块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通信部600包括传真机通信部601、网络I/F部603和USB I/F部605。传真机通信部601包括:NCU(Network Control Unit),控制与对方传真机的电话线的连接;以及调制解调电路,对传真机通信用的信号进行调制解调。传真机通信部601与电话线607连接。
网络I/F部603与LAN609连接。网络I/F部603是用于在与LAN609连接的设备(服务器9、接入点11、未图示的个人计算机等)之间执行通信的通信接口电路。
USB I/F部605是用于通过USB电缆611在图像形成装置3和读卡器5之间执行通信的通信接口电路。USB I/F部605作为用于与读卡器5通信的第一通信部发挥功能。
显示控制部501进行使显示部403显示画面的控制。显示在显示部403中的画面例如有登录画面、设备状态画面、网络设定画面、固件版本画面和复印设定画面。登录画面是认证部507进行图像形成装置3的用户认证时使显示部403显示的画面。设备状态画面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3状态(例如调色剂剩余量、纸剩余量、保养时期)的画面。网络设定画面是表示使图像形成装置3与LAN609连接时设定在图像形成装置3中的信息(分配给图像形成装置3的IP地址等)的画面。固件版本画面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3的固件版本信息的画面。复印设定画面是用于进行放大缩小、纸尺寸、复印浓度等进行复印所需要的设定的画面。
存储部503存储有通过便携终端7和读卡器5的双向通信从图像形成装置3向便携终端7发送的信息(例如包含在设备状态画面、网络设定画面、固件版本画面和复印设定画面中的信息)。利用设备状态画面进行说明,存储部存储有表示图像形成装置3的状态(例如调色剂剩余量、纸剩余量、保养时期)的信息。
通信控制部505作为第一通信控制部发挥功能,显示部403显示与多种通信模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读取通信模式和双向通信模式)中的任意一种相关联的画面时,使网络I/F部603发送表示与该画面相关联的通信模式的通信模式信息。
通信控制部505对显示部403显示的全部画面中的与多种通信模式中的任意一种相关联的画面,预先存储有表示其关系的信息。通信控制部505例如存储有读取通信模式与登录画面相关联的信息、以及双向通信模式与设备状态画面、网络设定画面、固件版本画面和复印设定画面相关联的信息。
认证部507进行具有该认证部507的图像形成装置3的用户认证,用户认证成功时,准许用户使用图像形成装置3,用户认证失败时,不准许用户使用图像形成装置3。本实施方式的用户认证是使用存储在IC卡内的卡信息进行的IC卡认证。在卡信息内包含确定用户的用户信息。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读卡器5的构成的框图。读卡器5包括通信部51、通信部53和控制部55。
通信部51是用于通过USB电缆611在读卡器5和图像形成装置3之间执行通信的通信接口电路。通信部51作为用于与图像形成装置3通信的第二通信部发挥功能。
通信部53是用于利用NFC方式在读卡器5和便携终端7之间执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通信接口电路。通信部53作为用于与便携终端7通信的第三通信部发挥功能。
控制部55包括CPU、ROM和RAM等。CPU对通信部51和通信部53执行用于使读卡器5动作所需要的控制。ROM存储有控制读卡器5的动作所需要的软件。RAM用于软件执行时产生的数据的临时存储和应用软件的存储等。
控制部55作为功能模块包括模式设定部57和通信控制部59。
模式设定部57设定为读取通信模式或双向通信模式中的任意一种。模式设定部57作为设定多种通信模式中的任意一种的第一模式设定部发挥功能。
通信控制部59作为第二通信控制部发挥功能,对读卡器5以设定在模式设定部57内的通信模式并利用通信部53与便携终端7进行的通信进行控制,通信部51接收到通信模式信息时,所述通信控制部59使通信部53发送以与画面相关联的通信模式进行通信的请求,并且将模式设定部57设定为与画面相关联的通信模式。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便携终端7的构成的框图。便携终端7包括通信部71、控制部72和操作显示部73。
通信部71是执行无线通信的通信接口电路,包括用于利用NFC方式在便携终端7和读卡器5之间执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通信接口功能。通信部71作为用于与读卡器5通信的第四通信部发挥功能。
控制部72包括CPU、ROM和RAM等。控制部72执行使便携终端7动作的控制。控制部72作为功能模块包括模式设定部75、通信控制部77和存储部79。
模式设定部75设定为读取通信模式或双向通信模式中的任意一种。模式设定部75作为设定多种通信模式中的任意一种的第二模式设定部发挥功能。
通信控制部77作为第三通信控制部发挥功能,对便携终端7以设定在模式设定部75内的通信模式并利用通信部71与读卡器5进行的通信进行控制,通信部71接收到请求时,所述通信控制部77将模式设定部75设定为与画面相关联的通信模式,并对便携终端7通过读卡器5与图像形成装置3进行的通信进行控制。
存储部79存储有NFC卡信息(也可以称为NFC标签信息)。在NFC卡信息中包含用于用户认证的用户信息(用户ID等)。
操作显示部73是具有像液晶显示面板那样的显示部的触摸面板式的用户接口。在操作显示部73中进行用于使便携终端7动作的各种操作。
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的动作具有第一例和第二例。作为它们的前提条件具有以下两个。
参照图2,如果通过将图像形成装置3接通电源,图像形成装置3的各系统启动,则通信控制部505使USB I/F部605发送执行初始化的信号。参照图3,该信号通过USB电缆611被读卡器5的通信部51接收,通信控制部59使读卡器5初始化。
参照图4,用户对便携终端7的操作显示部73进行操作,将便携终端7设定为利用NFC的模式。
对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的动作的第一例进行说明。图5是说明在第一例中图像形成装置3、读卡器5和便携终端7的关系的说明图。在第一例中,在图像形成装置3的显示部403中显示登录画面时,读卡器5和便携终端7自动设定为读取通信模式。图6是说明第一例的流程图。
参照图2和图6,用户对图像形成装置3的操作部400进行操作,输入使登录画面显示的命令时,显示控制部501使显示部403显示登录画面(步骤S1)。
由于将登录画面和读取通信模式关联存储,所以通信控制部505使USB I/F部605发送表示读取通信模式的通信模式信息(步骤S2)。
参照图3和图6,读卡器5的通信部51接收在步骤S2中发送的通信模式信息(步骤T1)。
通信控制部59判断在能够利用NFC与读卡器5通信的范围内是否存在便携终端7(步骤T2)。通信控制部59判断在能够利用NFC与读卡器5通信的范围内不存在便携终端7时(步骤T2中No),反复进行步骤T2的处理。
通信控制部59判断在能够利用NFC与读卡器5通信的范围内存在便携终端7时(步骤T2中Yes),使通信部53发送以读取通信模式进行通信的请求(步骤T3),并且将模式设定部57设定为读取通信模式(步骤T4)。
参照图4和图6,便携终端7在能够利用NFC与读卡器5通信的范围内时,通信部71接收在步骤T3中发送的请求(步骤U1)。并且,通信控制部77将模式设定部75设定为读取通信模式(步骤U2),此后,对便携终端7通过读卡器5与图像形成装置3进行的通信进行控制。
在步骤T4和步骤U2后,读卡器5和便携终端7利用读取通信模式进行通信,读卡器5从便携终端7接收卡信息(步骤T5、步骤T6、步骤U3、步骤U4)。更具体地进行说明,参照图3和图6,读卡器5的通信控制部59使通信部53发送卡信息的请求(步骤T5)。
参照图4和图6,便携终端7的通信部71接收在步骤T5中发送的请求(步骤U3)。通信控制部77读取存储在存储部79内的卡信息,使通信部71发送卡信息(步骤U4)。
参照图3和图6,读卡器5的通信部53接收在步骤U4中发送的卡信息(步骤T6)。
通信控制部59使通信部51转送在步骤T6中通信部53接收到的卡信息(步骤T7)。
参照图2和图6,图像形成装置3的USB I/F部605接收在步骤T7中转送来的卡信息(步骤S3)。
认证部507利用在步骤S3中接收到的卡信息进行用户认证(步骤S4)。
作为用户认证的结果,认证部507判断由卡信息确定的用户是否是能够使用图像形成装置3的用户(步骤S5)。认证部507判断由卡信息确定的用户是能够使用图像形成装置3的用户时(步骤S5中Yes:用户认证成功),准许该用户使用图像形成装置3(步骤S6)。
认证部507判断由卡信息确定的用户是不能使用图像形成装置3的用户时(步骤S5中No:用户认证失败),不准许该用户使用图像形成装置3(步骤S7)。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的动作的第二例进行说明。图7是说明在第二例中图像形成装置3、读卡器5和便携终端7的关系的说明图。在第二例中,以设备状态画面为例对与双向通信模式相关联的画面进行说明。在图像形成装置3的显示部403中显示设备状态画面时,读卡器5和便携终端7自动设定为双向通信模式。图8是说明第二例的流程图。
参照图2和图8,用户对图像形成装置3的操作部400进行操作,输入使设备状态画面显示的命令时,显示控制部501使显示部403显示设备状态画面(步骤S11)。
由于将设备状态画面和双向通信模式关联存储,所以通信控制部505使USB I/F部605发送表示双向通信模式的通信模式信息(步骤S12)。
参照图3和图8,读卡器5的通信部51接收在步骤S12中发送的通信模式信息(步骤T11)。
通信控制部59判断在能够利用NFC与读卡器5通信的范围内是否存在便携终端7(步骤T12)。通信控制部59判断在能够利用NFC与读卡器5通信的范围内不存在便携终端7时(步骤T12中No),反复进行步骤T12的处理。
通信控制部59判断在能够利用NFC与读卡器5通信的范围内存在便携终端7时(步骤T12中Yes),使通信部53发送以双向通信模式进行通信的请求(步骤T13),并且将模式设定部57设定为双向通信模式(步骤T14)。
参照图4和图8,便携终端7在能够利用NFC与读卡器5通信的范围内时,通信部71接收在步骤T13中发送的请求(步骤U11)。并且,通信控制部77将模式设定部75设定为双向通信模式(步骤U12),此后,对便携终端7通过读卡器5与图像形成装置3进行的通信进行控制。
参照图3和图8,在步骤T14后,读卡器5的通信控制部59使通信部51发送表示设备状态的信息的请求(步骤T15)。
参照图2和图8,图像形成装置3的USB I/F部605接收在步骤T15中发送的请求(步骤S13)。并且,通信控制部505读取存储在存储部503内的表示设备状态的信息,并且使USBI/F部605发送表示设备状态的信息和规定的启动信息(步骤S14)。在此的启动信息是启动应用程序的信息,该应用程序用于使表示设备状态的信息显示在图4所示的便携终端7的操作显示部73中。便携终端7的存储部79存储有该应用程序。
参照图3和图8,读卡器5的通信部51接收在步骤S14中发送的表示设备状态的信息和规定的启动信息(步骤T16)。
通信控制部59使通信部53转送在步骤T16中通信部51接收到的表示设备状态的信息和规定的启动信息(步骤T17)。
参照图4和图8,便携终端7的通信部71接收在步骤T17中转送的表示设备状态的信息和规定的启动信息(步骤U13)。在步骤U13和步骤T17中,读卡器5和便携终端7利用双向通信模式进行通信。
便携终端7的控制部72利用在步骤U13中通信部71接收的规定的启动信息,使应用程序启动,该应用程序用于使表示设备状态的信息显示在操作显示部73中,并且使在步骤U13中通信部71接收的表示设备状态的信息显示在操作显示部73中(步骤U14)。
在显示于操作显示部73中的表示设备状态的信息中包含警告信息(例如调色剂剩余量在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下)。在图像形成装置3中进行了在显示于显示部403的设备状态画面中不包含警告信息的设定时,用户可以从显示在操作显示部73中的表示设备状态的信息中知道警告信息。
图像形成装置3的显示部403上显示的画面为网络设定画面时,操作显示部73上显示表示图像形成装置3与LAN609连接时设定在图像形成装置3中的信息(分配给图像形成装置3的IP地址等)的画面。通信控制部77基于该信息来控制通信部71,确认是否能够通过图1所示的接入点11和LAN609,与该图像形成装置3进行网络连接。
显示部403上显示的画面为固件版本画面时,操作显示部73上显示该图像形成装置3的固件版本信息的一览表。通信控制部77控制通信部71,通过图1所示的接入点11和LAN609访问服务器9,并且取得该图像形成装置3的固件的最新版本信息。便携终端7的控制部72判断图像形成装置3的固件不是最新版本而需要更新时,使操作显示部73显示该信息。
显示部403上显示的画面为复印设定画面时,操作显示部73上显示设定在该画面上的设定值(放大缩小、纸尺寸、复印浓度的设定值等)。用户可以在下次利用NFC方式的近距离无线通信,从便携终端7通过读卡器5将这些设定值设定在图像形成装置3中。
在图6所示的步骤U1和图8所示的步骤U11中,便携终端7接收到请求时,便携终端7的控制部72判断通过读卡器5进行通信的图像形成装置3未注册在存储于便携终端7的存储部79内的设备列表中时,在设备列表中注册与该图像形成装置3相关的信息(图像形成装置3的IP地址、赋予图像形成装置3的名称等)。并且,便携终端7的通信控制部77判断该图像形成装置3和便携终端7未进行利用接入点11和LAN609进行网络通信的设定时,控制通信部71,利用NFC方式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即通过读卡器5)向图像形成装置3请求用于进行上述网络通信所需要的设定。如果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3的USB I/F部605接收到上述请求,则通信控制部505进行与便携终端7进行网络通信所需要的设定。
通过便携终端7和图像形成装置3的网络连接,可以在便携终端7和图像形成装置3之间利用网络(接入点11和LAN609)交换信息和数据。因某种原因在便携终端7和图像形成装置3之间不能利用网络交换信息和数据时(例如未连接图像形成装置3的LAN电缆),对于数据量小的信息(例如图像形成装置3的表示设备状态的信息、图像形成装置3的固件版本信息)和数据,可以利用NFC方式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在便携终端7和图像形成装置3之间交换信息和数据。
便携终端7通过借助服务器9和网络(接入点11和LAN609)定期交换信息和数据,保存与图像形成装置3相关的最新的信息和数据。
对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进行说明。像在图6的步骤S1~S2、步骤T1~T4和步骤U1~U2中说明的那样,按照本实施方式,如果图像形成装置3的显示部403上显示与读取通信模式相关联的画面(例如登录画面),则可以自动将便携终端7的通信模式设定为读取通信模式。
像在图8的步骤S11~S12、步骤T11~T14和步骤U11~U12中说明的那样,按照本实施方式,如果图像形成装置3的显示部403上显示与双向通信模式相关联的画面(例如设备状态画面),则可以自动将便携终端7的通信模式设定为双向通信模式。
如上所述,按照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如果图像形成装置3的显示部403上显示与多种通信模式中的任意一种相关联的画面,则可以自动将与该画面相关联的通信模式设定在便携终端7中。因此,由于可以省略设定便携终端7的通信模式的操作,所以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便利性。
在上述构成中,所述多种通信模式包括将便携终端7作为非接触IC卡或非接触IC标签、由读卡器5读取存储在便携终端7内的卡信息或标签信息的读取通信模式,与所述读取通信模式相关联的画面显示在显示部403中时,第一通信控制部(通信控制部505)使第一通信部(USB I/F部605)发送表示所述读取通信模式的所述通信模式信息,第二通信部(通信部51)接收到表示所述读取通信模式的所述通信模式信息时,第二通信控制部(通信控制部59)使第三通信部(通信部53)发送以所述读取通信模式进行通信的所述请求,并且将第一模式设定部(模式设定部57)设定为所述读取通信模式,第四通信部(通信部71)接收到以所述读取通信模式进行通信的所述请求时,第三通信控制部(通信控制部77)将第二模式设定部(模式设定部75)设定为所述读取通信模式,并且对便携终端7通过读卡器5与图像形成装置3进行的通信进行控制。
按照上述构成,如果图像形成装置3的显示部403中显示与读取通信模式相关联的画面(例如登录画面),则可以自动将便携终端7的通信模式设定为读取通信模式。
在上述构成中,所述多种通信模式包括读卡器5和便携终端7进行双向通信的双向通信模式,与所述双向通信模式相关联的画面显示在显示部403中时,第一通信控制部(通信控制部505)使第一通信部(USB I/F部605)发送表示所述双向通信模式的所述通信模式信息,第二通信部(通信部51)接收到表示所述双向通信模式的所述通信模式信息时,第二通信控制部(通信控制部59)使第三通信部(通信部53)发送以所述双向通信模式进行通信的所述请求,并且将第一模式设定部(模式设定部57)设定为所述双向通信模式,第四通信部(通信部71)接收到以所述双向通信模式进行通信的所述请求时,第三通信控制部(通信控制部77)将第二模式设定部(模式设定部75)设定为所述双向通信模式,并且对便携终端7通过读卡器5与图像形成装置3进行的通信进行控制。
按照上述构成,如果图像形成装置3的显示部403中显示与双向通信模式相关联的画面(例如表示剩余调色剂量、纸等的设备状态画面),则可以自动将便携终端7的通信模式设定为双向通信模式。
在上述构成中,在显示部403显示未与所述多种通信模式中的任意一种相关联的画面的期间,第一通信控制部(通信控制部505)切断图像形成装置3和读卡器5的通信。
按照上述构成,可以对未与多种通信模式中的任意一种相关联的画面,防止来自便携终端7的不正当访问。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通信方法应用于通信系统1,所述通信系统1包括图像形成装置3、读卡器5和便携终端7,读卡器5和便携终端7选择多种通信模式中的任意一种来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此外,特征在于,在图像形成装置3的显示部403上显示与所述多种通信模式中的任意一种相关联的画面,从图像形成装置3向读卡器5发送表示与所述画面相关联的通信模式的通信模式信息,接收到所述通信模式信息的读卡器5向便携终端7发送以与所述画面相关联的通信模式进行通信的请求,接收到所述请求的便携终端7设定为与所述画面相关联的通信模式,使便携终端7和图像形成装置3以该通信模式进行通信。
按照上述通信方法,如果图像形成装置3的显示部403中显示与多种通信模式中的任意一种相关联的画面,则可以自动将与该画面相关联的通信模式设定在便携终端7中,使便携终端7和图像形成装置3通信。
如上所述,按照本实施方式,如果图像形成装置3的显示部403中显示与多种通信模式中的任意一种相关联的画面,则可以自动将与该画面相关联的通信模式设定在便携终端7中。因此,由于可以省略设定便携终端7的通信模式的操作,所以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便利性。
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具有能够执行第一例和第二例两者的方式、能够执行第一例而不能执行第二例的方式、以及不能执行第一例而能够执行第二例的方式。在不能执行第一例而能够执行第二例的方式中,不是利用便携终端7、而是能够利用存储有卡信息的非接触IC卡或存储有标签信息的非接触IC标签,进行图像形成装置3的用户认证。
可以在本实施方式中追加以下构成。参照图2,在图像形成装置3中,显示部403显示未与多种通信模式中的任意一种相关联的画面的期间,通信控制部505切断图像形成装置3和读卡器5的通信。由此,可以对未与多种通信模式中的任意一种相关联的画面,防止来自便携终端7的不正当访问。
Claims (7)
1.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图像形成装置、读卡器和便携终端,所述读卡器和所述便携终端选择多种通信模式中的任意一种来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
所述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显示部;
第一通信部,用于与所述读卡器进行通信;以及
第一通信控制部,与所述多种通信模式中的任意一种相关联的画面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中时,使所述第一通信部发送表示与所述画面相关联的通信模式的通信模式信息,
所述读卡器包括:
第二通信部,用于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通信;
第三通信部,用于与所述便携终端进行通信;
第一模式设定部,设定所述多种通信模式中的任意一种;以及
第二通信控制部,对所述读卡器以设定在所述第一模式设定部内的通信模式并使用所述第三通信部与所述便携终端进行的通信进行控制,所述第二通信部接收到所述通信模式信息时,使所述第三通信部发送以与所述画面相关联的通信模式进行通信的请求,并且将所述第一模式设定部设定为与所述画面相关联的通信模式,
所述便携终端包括:
第四通信部,用于与所述读卡器进行通信;
第二模式设定部,设定所述多种通信模式中的任意一种;以及
第三通信控制部,对所述便携终端以设定在所述第二模式设定部内的通信模式并使用所述第四通信部与所述读卡器进行的通信进行控制,所述第四通信部接收到所述请求时,将所述第二模式设定部设定为与所述画面相关联的通信模式,并且对所述便携终端通过所述读卡器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的通信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种通信模式包括将所述便携终端作为非接触IC卡或非接触IC标签、由所述读卡器读取存储在所述便携终端内的卡信息或标签信息的读取通信模式,
与所述读取通信模式相关联的画面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中时,所述第一通信控制部使所述第一通信部发送表示所述读取通信模式的所述通信模式信息,
所述第二通信部接收到表示所述读取通信模式的所述通信模式信息时,所述第二通信控制部使所述第三通信部发送以所述读取通信模式进行通信的所述请求,并且将所述第一模式设定部设定为所述读取通信模式,
所述第四通信部接收到以所述读取通信模式进行通信的所述请求时,所述第三通信控制部将所述第二模式设定部设定为所述读取通信模式,并且对所述便携终端通过所述读卡器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的通信进行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种通信模式包括所述读卡器和所述便携终端进行双向通信的双向通信模式,
与所述双向通信模式相关联的画面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中时,所述第一通信控制部使所述第一通信部发送表示所述双向通信模式的所述通信模式信息,
所述第二通信部接收到表示所述双向通信模式的所述通信模式信息时,所述第二通信控制部使所述第三通信部发送以所述双向通信模式进行通信的所述请求,并且将所述第一模式设定部设定为所述双向通信模式,
所述第四通信部接收到以所述双向通信模式进行通信的所述请求时,所述第三通信控制部将所述第二模式设定部设定为所述双向通信模式,并且对所述便携终端通过所述读卡器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的通信进行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未与所述多种通信模式中的任意一种相关联的画面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中的期间,所述第一通信控制部切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和所述读卡器的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种通信模式包括将所述便携终端作为非接触IC卡或非接触IC标签、由所述读卡器读取存储在所述便携终端内的卡信息或标签信息的读取通信模式,
与所述读取通信模式相关联的画面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中时,所述第一通信控制部使所述第一通信部发送表示所述读取通信模式的所述通信模式信息,
所述第二通信部接收到表示所述读取通信模式的所述通信模式信息时,所述第二通信控制部使所述第三通信部发送以所述读取通信模式进行通信的所述请求,并且将所述第一模式设定部设定为所述读取通信模式,
所述第四通信部接收到以所述读取通信模式进行通信的所述请求时,所述第三通信控制部将所述第二模式设定部设定为所述读取通信模式,并且对所述便携终端通过所述读卡器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的通信进行控制,
所述多种通信模式包括所述读卡器和所述便携终端进行双向通信的双向通信模式,
与所述双向通信模式相关联的画面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中时,所述第一通信控制部使所述第一通信部发送表示所述双向通信模式的所述通信模式信息,
所述第二通信部接收到表示所述双向通信模式的所述通信模式信息时,所述第二通信控制部使所述第三通信部发送以所述双向通信模式进行通信的所述请求,并且将所述第一模式设定部设定为所述双向通信模式,
所述第四通信部接收到以所述双向通信模式进行通信的所述请求时,所述第三通信控制部将所述第二模式设定部设定为所述双向通信模式,并且对所述便携终端通过所述读卡器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的通信进行控制,
未与所述多种通信模式中的任意一种相关联的画面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中的期间,所述第一通信控制部切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和所述读卡器的通信。
6.一种通信方法,所述通信方法应用于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图像形成装置、读卡器和便携终端,所述读卡器和所述便携终端选择多种通信模式中的任意一种来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
所述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显示部中显示与所述多种通信模式中的任意一种相关联的画面,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向所述读卡器发送表示与所述画面相关联的通信模式的通信模式信息,
使接收到所述通信模式信息的所述读卡器向所述便携终端发送以与所述画面相关联的通信模式进行通信的请求,
接收到所述请求的所述便携终端设定为与所述画面相关联的通信模式,
使所述便携终端通过所述通信模式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通信。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应用于读卡器和便携终端选择多种通信模式中的任意一种来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部;
第一通信部,用于与所述读卡器进行通信;以及
第一通信控制部,与所述多种通信模式中的任意一种相关联的画面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中时,使所述第一通信部发送表示与所述画面相关联的通信模式的通信模式信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39755 | 2015-03-02 | ||
JP2015039755 | 2015-03-02 | ||
PCT/JP2015/084948 WO2016139865A1 (ja) | 2015-03-02 | 2015-12-14 |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797237A true CN106797237A (zh) | 2017-05-31 |
CN106797237B CN106797237B (zh) | 2020-07-31 |
Family
ID=56848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45806.5A Active CN106797237B (zh) | 2015-03-02 | 2015-12-14 | 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031707B2 (zh) |
EP (1) | EP3267591B1 (zh) |
JP (1) | JP6226102B2 (zh) |
CN (1) | CN106797237B (zh) |
WO (1) | WO201613986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020237B2 (ja) * | 2018-03-28 | 2022-02-1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グラム、使用実績情報出力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036056A1 (en) * | 2007-08-03 | 2009-02-05 | Ricoh Company, Ltd,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
CN103873136A (zh) * | 2012-12-17 | 2014-06-18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
CN104081677A (zh) * | 2012-01-27 | 2014-10-01 | 佳能株式会社 | 通信设备、通信设备控制方法和程序 |
CN104253919A (zh) * | 2013-06-28 | 2014-12-31 | 佳能株式会社 | 通信设备和控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761607B2 (en) * | 2004-04-23 | 2010-07-20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User based communication mode selection on a device capable of carrying out network communications |
JP2009303025A (ja) * | 2008-06-16 | 2009-12-24 | Sony Ericsson Mobile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 携帯通信端末 |
US8805450B2 (en) * | 2008-09-05 | 2014-08-12 | Microsoft Corp. | Intelligent contact management |
JP5446519B2 (ja) * | 2008-09-17 | 2014-03-1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携帯端末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EP2595364A1 (en) * | 2010-07-12 | 2013-05-22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JP5994313B2 (ja) * | 2012-03-21 | 2016-09-2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情報提供装置、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2013214806A (ja) | 2012-03-30 | 2013-10-17 | Brother Ind Ltd | 画像処理装置、情報処理端末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
JP2013255039A (ja) * | 2012-06-05 | 2013-12-19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近距離無線通信デバイスが実装された移動体通信端末 |
JP6224902B2 (ja) * | 2013-03-15 | 2017-11-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2014197288A (ja) * | 2013-03-29 | 2014-10-1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2014222865A (ja) * | 2013-05-14 | 2014-11-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JP2015023440A (ja) * | 2013-07-19 | 2015-02-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US9603090B2 (en) * | 2013-08-08 | 2017-03-21 | Apple Inc. | Management of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 using low power modes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
JP6398633B2 (ja) * | 2014-02-27 | 2018-10-0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
JP6402494B2 (ja) * | 2014-05-30 | 2018-10-1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機能実行システム、機能実行装置、及び、通信端末 |
JP2016010117A (ja) * | 2014-06-26 | 2016-01-18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WO2016036603A1 (en) * | 2014-09-02 | 2016-03-10 | Apple Inc. | Reduced size configuration interface |
JP6451163B2 (ja) * | 2014-09-11 | 2019-01-1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通信機器 |
-
2015
- 2015-12-14 EP EP15884031.4A patent/EP3267591B1/en active Active
- 2015-12-14 CN CN201580045806.5A patent/CN106797237B/zh active Active
- 2015-12-14 JP JP2017503325A patent/JP622610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12-14 WO PCT/JP2015/084948 patent/WO201613986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12-14 US US15/502,958 patent/US10031707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036056A1 (en) * | 2007-08-03 | 2009-02-05 | Ricoh Company, Ltd,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
CN104081677A (zh) * | 2012-01-27 | 2014-10-01 | 佳能株式会社 | 通信设备、通信设备控制方法和程序 |
CN103873136A (zh) * | 2012-12-17 | 2014-06-18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
CN104253919A (zh) * | 2013-06-28 | 2014-12-31 | 佳能株式会社 | 通信设备和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70228204A1 (en) | 2017-08-10 |
JP6226102B2 (ja) | 2017-11-08 |
US10031707B2 (en) | 2018-07-24 |
JPWO2016139865A1 (ja) | 2017-05-25 |
EP3267591A4 (en) | 2018-10-10 |
WO2016139865A1 (ja) | 2016-09-09 |
EP3267591A1 (en) | 2018-01-10 |
CN106797237B (zh) | 2020-07-31 |
EP3267591B1 (en) | 2021-06-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19414B (zh) | 使用近场通信的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4079740B (zh) | 功能执行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1588434B (zh) |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 |
CN104427168B (zh) | 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JP4635910B2 (ja) | 画像形成指示装置、画像形成指示プログラム、画像形成指示方法、画像形成用サーバ、画像形成用サーバプログラム、画像形成用サーバでの処理方法、画像形成制御装置、画像形成制御装置用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
CN104951255B (zh) | 打印装置和打印方法 | |
CN108377458A (zh) | 无线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 |
CN107612700A (zh) | 服务器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信息处理装置 | |
CN105323761A (zh) | 设备控制装置以及设备控制方法 | |
CN104010103B (zh) | 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4079756A (zh) | 打印装置和移动终端 | |
JP5971030B2 (ja) |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連携管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 |
JP2022140468A (ja) |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 | |
CN106708447A (zh) | 打印装置及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 |
JP6833493B2 (ja) | 印刷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CN106797237A (zh) | 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2722473B (zh) | 文档显示系统以及文档显示装置 | |
CN107203347A (zh) | 信息处理设备、图像形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 |
JP2006021359A (ja) |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管理装置、印刷制御方法、印刷管理方法、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印刷管理プログラム | |
JP6381315B2 (ja) | カスタマイズ設定情報を共有するための方法 | |
JP6827800B2 (ja) | 印刷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CN105049666A (zh) | 图像形成系统及用户间协作方法 | |
CN106686273A (zh) | 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方法 | |
CN106559593A (zh) | 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 |
CN107493402A (zh) | 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装置、处理装置以及处理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