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77476A - 一种电力电子集成模块冷板液流通道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力电子集成模块冷板液流通道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777476A CN106777476A CN201611012633.XA CN201611012633A CN106777476A CN 106777476 A CN106777476 A CN 106777476A CN 201611012633 A CN201611012633 A CN 201611012633A CN 106777476 A CN106777476 A CN 10677747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wth
- cold plate
- flow channel
- bifurcation
- poi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622 cold drawing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6
- 210000003462 vein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5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9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10000001367 artery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10000001631 vena cava inferior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WYTGDNHDOZPMIW-RCBQFDQVSA-N alstonine Natural products C1=CC2=C3C=CC=CC3=NC2=C2N1C[C@H]1[C@H](C)OC=C(C(=O)OC)[C@H]1C2 WYTGDNHDOZPMIW-RCBQFDQV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76 industrial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3—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EM] or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FD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力电子集成模块冷板液流通道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首先要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设定生长初始点及完成自适应生长的参数初始化,然后拟定冷板液流通道的自适应生长策略,给出确定冷板液流通道生长方向及分叉的方法,最后进行冷板液流通道的逐级、迭代生长;本发明可直接获得优化的冷板液流通道布局,同时摆脱了基结构节点的束缚,所以也更接近于最优结果,既不必苛求设计者具有大量的设计经验,也不再需要重复模拟、改进、再模拟的工作,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与设计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流通道布局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力电子集成模块冷板液流通道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
技术背景
冷板液流通道的布局设计对大功率集成化电力电子设备提高性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工业生产中,设计者一般会根据自身经验并结合车间中成熟的生产工艺,设计出冷板液流通道的布局,然后利用分析软件仿真或制作样品测试,找出设计中欠缺的地方,再来更正冷板液流通道的布局。这种过于依赖设计人员经验与直觉的冷板液流通道的布局设计方法非常缺少理论依据,需要经过大量实验及修正,不仅浪费材料、达不到目标,而且设计效率低,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并且从采用的冷板液流通道的布局构形看,大多数采用的是平行或蛇形布局,虽然形式简单,易于加工制造,但是与实际的生热情况不一定匹配,难以保证布局设计的合理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设计方式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电子集成模块冷板液流通道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提高了设计的效率与质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力电子集成模块冷板液流通道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冷板液流通道自适应生长的初始化:
1.1)生长区域的构建:根据实际待优化的散热问题划定设计域,建立设计域的有限元模型,将该有限元模型称为基结构;根据设计域内热量的产生和传导情况,对基结构施加热载荷边界条件;
1.2)生长参数的初始化:对冷板液流通道自适应生长的相关参数进行初始化,参数包括流体圆管的内外半径r1与r2,管内流体的导热系数λl,管壁自身的导热系数λs,流体散热圆管的用量体积上限Vmax,冷板液流通道的生长步长L;
除以上参数外,还需对冷板液流通道的生长点进行初始化;根据给定的热载荷边界条件,设定一个或多个初始生长点;冷板液流通道由初始生长点开始生长,并且随着生长,生长点的位置不断更新;
2)冷板液流通道的自适应生长策略:
2.1)冷板液流通道热刚度矩阵Ke的构造:
冷板液流通道中的流体与通道自身在布局设计时作为整体进行考虑,采用等效法,冷板液流通道的散热效果用固体高导热材料来代替,以此来实现冷板液流通道热刚度矩阵的构造;
冷板液流通道的等效导热系数λe:
以高导热材料的导热系数来描述冷板液流通道的导热能力,即高导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即为冷板液流通道的等效导热系数,表达式为:
其中:r1是流体圆管内壁半径;r2是流体圆管外壁半径;λs是固体管壁的导热系数;h是对流换热系数,为表征冷板液流通道流固界面处热量交换强度的参数,h的取值与管内流体的导热系数、流速及流固界面的粗糙度有关,即:
h=g(λl,vmax,R) (2)
其中:λl是通道内流体的导热系数;vmax是通道横截面内流体流速的最大值;R是表征冷板液流通道内流固界面处的粗糙度的参数;
假设在圆管内流动的流体遵循泊肃叶定律,则简化了通道内流体流动的控制方程;
其中,Q为流量体积流率,ΔP为圆管两端的压降,η为流体的粘滞系数,L为通道的轴向长度,r为通道的半径;
流场速度在轴线上取得最大值,假设液流通道轴线方向的压力梯度恒定,即为常数,则:
进而冷板液流通道的热刚度矩阵为:
其中,Le是流体液流通道的轴向长度;
2.2)生长方向的确定:
利用有限单元法计算设计域在热载荷边界条件下的温度场,稳态热传导的有限元方程表达为:
KTb=F (6)
冷板液流通道与基结构作为整体进行温度场计算,因此K为包含了基结构及液流通道的整体热刚度矩阵;Tb和F分别是基结构的节点温度向量和节点载荷向量;
应用连续温度场插值的数值处理方法,将液流流体通道对基结构的影响通过基结构的节点温度插值表达,突破了基结构对冷板液流通道布局的束缚,具体描述如下:
设计域内任意一点的温度由基结构的节点温度插值得到,如下式所示:
其中,s是设计域内任意一点的位置坐标,wi是第i个插值函数,αi是相应的权重系数,N是基结构的节点总数;
利用式(7)插值得到的基结构节点的温度值应等于其真实值,即:
其中,是基结构上第k个节点的位置坐标,wi是该节点的第i个插值函数,αi是相应的权重系数,N是基结构的节点总数;
利用式(7)计算某一冷板液流通道单元的节点温度向量为:
Tc=[αiwi(sj)]2X1(i=1,2…N;j=1,2) (9)
其中,sj是液流通道单元上第j个节点的位置坐标,wi是该节点的第i个插值函数,αi是相应的权重系数,N是基结构的节点总数;
由式(8)、(9)得:
Tc=CTb (10)
其中,矩阵C为:
考虑仅有冷板液流通道的热传导控制方程的有限元形式:
KeTc=Fc (12)
其中,Ke由步骤2.1)中计算得到;
将式(10)代入式(12),并在等式两边左乘矩阵CT得:
CTKeCTb=CTFc (13)
由式(13)得冷板液流通道在全局坐标系下的等效热传导矩阵:
Kceq=CTKeC (14)
那么,包含冷板液流通道和基结构的整体热刚度矩阵K为:
K=CTKeC+Kb (15)
其中,Kb是基结构的刚度矩阵;
通过连续温度场插值的数值处理方法,将冷板液流通道的节点温度表示了为基结构节点温度的加权;每个基结构节点的温度所占的权重与基结构节点和冷板液流通道节点的相对位置及所选的插值函数有关;将冷板液流通道的等效热刚度矩阵转换为全局坐标下的等效热刚度矩阵,从而实现了结构整体热刚度矩阵的组装;
以结构整体的散热弱度作为确定冷板液流通道生长方向的目标函数,结构整体最小的散热弱度表明结构具有最大的散热强度与可散热性,结构整体的散热弱度表达式为:
D=Tb TKTb (16)
冷板液流通道的生长方向的确定方法为:以生长点为起始点分别向周围各个方向生长出固定长度L的冷板液流通道,然后计算冷板液流通道在不同方向时结构整体的散热弱度,并将散热弱度取得最小值时的生长方向确定为冷板液流通道的最终生长方向,并将确定的生长方向以变量θ标识;同时更新基结构的热刚度矩阵Kb;
新生长出的冷板液流通道的均按照步骤2.3)判断其是否具有分叉能力;如果该新生长的通道具有分叉能力,则将按照步骤2.3)更新下一步生长的相关参数;否则将直接以该新生长的通道的终止点作为下一步生长的起始点;
2.3)分叉参数的确定:当步生长迭代中计算每段冷板液流通道生长前后结构整体的散热弱度的减少量ΔD;如果某一生长点生长出冷板液流通道前后的散热弱度减小量大于某一阀值Dv,则这一生长点被认为具有分叉能力;否则,这一生长点被认为不具有分叉能力;
具有分叉能力的生长点按照植物叶脉分主、次脉的形式分级生长,主脉在分叉点分为主脉与次脉;
2.3.1)分叉中主次脉半径的确定方式:
为了保证通道内的流体在分叉处的流阻最小,分叉前母支与分叉后两个子支的内径满足Murray’s法则,即r3 0=r3 1+r3 2,其中r0表示分叉前母支内半径,r1表示分叉后主脉内半径;r2表示分叉后次脉内半径;
设定r1与r2的比值为定值,不小于1;
2.3.2)分叉中主次脉生长角度的确定:
当步生长迭代中生长出的冷板液流通道生长如果其生长点被认为具有分叉能力,称为分叉点;主脉在分叉点分为主脉与次脉,已经长出的液流通道作为主脉,其通道布置方向不作调整,仍记为θ,只对其半径进行调整;
以分叉点为起始点预置次脉,预置的次脉轴向长记为L’;为使得分叉处流体液流通道的流动阻力最小化,预置的次脉和主脉之间的夹角需要满足一定条件,且该夹角以ε标识:
根据确定的主脉生长方向θ、预置的次脉布置方向与主脉的夹角ε、分叉后子支内径r1与r2参数,对冷板液流通道进行分叉布置;分叉完成后的主脉终止点将作为主脉下一步生长的生长点,预置的次脉的终止点将作为次脉生长的初始生长点;次脉在主脉生长完成后才开始生长;
将分叉后的冷板液流通道依据给定参数布置,并应用连续温度场插值的方法计算整体结构的总热刚度矩阵K,随后更新基结构的热刚度矩阵Kb;
3)冷板液流通道的生长:冷板液流通道的生长过程分为主脉的生长与次脉的生长两个子过程,且在主脉生长完毕后次脉才开始生长;
3.1)主脉的生长:主脉由初始化设定的生长点开始逐步迭代生长,按照步骤2.1)、2.2)确定冷板液流通道的生长方向及更新下一步生长的生长点;如果主脉在一步生长中的生长点满足分叉条件,则按照2.3)分叉策略完成分叉及更新主脉下一步生长的生长点;分叉中形成的次脉初始生长点则作为次脉第一步生长的起始点;
当主脉生长到达设计域边界或者材料用量超过体积上限Vmax,那么主脉生长停止;如果主脉生长完成后依旧没有达到材料体积上限Vmax,则接下来进行次脉的生长;
3.2)次脉的生长:次脉由主脉生长中确定的次脉初始生长点开始逐步迭代生长;生长策略与主脉生长相似;不过与主脉生长相区别的是,如果次脉在生长中满足分叉条件,则次脉分叉将形成次脉与细脉;
当次脉生长到达设计域边界或者材料用量体积,则次脉生长完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由于本方法不依赖设计人员的长期设计经验,所以能够减少企业的设计成本;由于本方法在生长方向的计算中以结构散热弱度最小化为目标,及在分叉计算中引入了Murray’s法则以保证流阻最小化,所以能够生成散热性能明显优于经验设计且有理论依据的结果;由于本方法依照植物叶脉的生长原理逐级、逐步生长获得冷板液流通道,所以可以直接得到明确的冷板液流通道布局;由于本方法采用了连续温度场插值的数值处理方法确定生长方向,所以生成的冷板液流通道不必受到基结构节点的束缚,可以自由布置,从而使设计结果全局最优;由于本方法采用等效法构造冷板液流通道的热刚度矩阵,所以大大简化了计算,使得冷板液流通道的设计流程简单易懂;
与传统的冷板液流通道布局设计方法相比,使用本方法进行设计时,既不必苛求设计者具有大量的设计经验,也不再需要重复模拟、改进、再模拟的工作,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与设计质量,从而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迅速变化得市场,实现更好的生产效益;与其他散热通道布局设计方法相比,本方法的结果更加明确,可直接获得优化的冷板液流通道布局,同时摆脱了基结构节点的束缚,所以也更接近于最优结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程序图。
图2为实施例设计域及热载荷边界条件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构造液流通道热刚度矩阵的等效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液流通道分叉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主脉生长完成的液流通道布局。
图6为实施例主次脉生长完成的液流通道布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本发明提出的设计方法可对各类散热结构进行液流通道布局的优化设计,下面以散热区域内部均匀生热,区域边界一点为热沉的问题为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参照图1,一种电力电子集成模块冷板液流通道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冷板液流通道自适应生长的初始化:
1.1)生长区域的构建:基结构(散热区域)及其热载荷边界条件如图2所示;区域尺寸为40mmX40mm;区域内均匀生热,且生热率是1000W/m3;边界一点布置有热沉,热沉温度稳定在0℃,区域内所生的热量由热沉散出,其余边界绝热;散热区域材料的导热系数为1W/m·K;将基结构离散为40X40个的矩形单元,并设置实常数为2mm;
1.2)生长参数的初始化:对冷板液流通道自适应生长的相关参数进行初始化,液流通道的内半径r1=1mm、外半径r2=1.2mm,管内流体的导热系数λl=0.6W/m·K,管壁自身的导热系数λs=400W/m·K;冷板液流通道的生长步长L为6倍的基结构网格边长,即L=6mm;控制分叉的阀值取为7%的初始结构散热弱度,即Dv=7%D0;液流通道材料的用量上限Vmax为0.13倍的基结构体积;
除以上参数外,还需对冷板液流通道的生长点进行初始化,根据给定的热载荷边界条件,设定热沉为初始生长点;冷板液流通道由初始生长点开始生长,并且随着生长迭代,生长点的位置不断更新;
2)冷板液流通道的自适应生长策略:
2.1)冷板液流通道热刚度矩阵Ke的构造:
冷板液流通道中的流体与通道自身在布局设计时作为整体进行考虑,大大简化计算;采用等效法,冷板液流通道的散热效果用固体高导热材料来代替,以此来实现冷板液流通道热刚度矩阵的构造,如图3所示;
冷板液流通道的等效导热系数λe:
以冷板液流通道与有相同几何外形的高导热材料的导热能力相同为契合点,引入经典传热学当中的热阻概念,当二者具有相同的热阻时,以高导热材料的导热系数来描述冷板液流通道的导热能力,即高导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即为冷板液流通道的等效导热系数,表达式为:
h是对流换热系数,为表征冷板液流通道流固界面处热量交换强度的参数,h的取值与管内流体的导热系数、流速及流固界面的粗糙度有关,即:
h=g(λl,vmax,R) (2)
在本实施例中的给定的特定条件下,h的取值是流场速度vmax的单值函数;在本实施例中,取h=3.345ln(vmax)+143.61;
假设在圆管内流动的流体遵循泊肃叶定律,可以大大简化了液流通道内流体流动的控制方程;
其中,Q为流量体积流率,ΔP为圆管两端的压降,η为流体的粘滞系数,L为通道的轴向长度,r为通道的半径;
流场速度在轴线上取得最大值,假设液流通道轴线方向的压力梯度恒定,即为常数,则:
本实施例中,取流场沿轴线方向的压力梯度G=200Pa/m;
进而冷板液流通道的热刚度矩阵为:
其中,Le是流体液流通道的轴向长度;
2.2)生长方向的确定:
利用有限单元法计算基结构在热载荷边界条件下的温度场,稳态热传导的有限元方程表达为:
KTb=F (6)
冷板液流通道与基结构作为整体进行温度场计算,因此K为包含了基结构及液流通道的整体热刚度矩阵;Tb和F分别是基结构的节点温度向量和节点载荷向量;
应用连续温度场插值的数值处理方法,将液流流体通道对基结构的影响通过基结构的节点温度插值表达,突破了基结构对冷板液流通道布局的束缚,具体描述如下:
设计域内任意一点的温度由基结构的节点温度插值得到,如下式所示:
其中,s是设计域内任意一点的位置坐标,wi是第i个插值函数,αi是相应的权重系数,N是基结构的节点总数;
利用式(7)插值得到的基结构节点的温度值应等于其真实值,即:
其中,是基结构上第k个节点的位置坐标,wi是该节点的第i个插值函数,αi是相应的权重系数,N是基结构的节点总数;
利用式(7)计算某一冷板液流通道单元的节点温度向量为:
Tc=[αiwi(sj)]2X1(i=1,2…N;j=1,2) (9)
其中,sj是液流通道单元上第j个节点的位置坐标,wi是该节点的第i个插值函数,αi是相应的权重系数,N是基结构的节点总数;
由式(8)、(9)得:
Tc=CTb (10)
其中,矩阵C为:
考虑仅有冷板液流通道的热传导控制方程的有限元形式:
KeTc=Fc (12)
其中,Ke由步骤2.1)中计算得到;
将式(10)代入式(12),并在等式两边左乘矩阵CT得:
CTKeCTb=CTFc (13)
由式(13)得冷板液流通道在全局坐标系下的等效热传导矩阵:
Kceq=CTKeC (14)
那么,包含冷板液流通道和基结构的整体热刚度矩的K为:
K=CTKeC+Kb (15)
其中,Kb是基结构的刚度矩阵;
在本实施例当中,用于进行温度场插值的插值函数为:
其中,rs是插值函数的紧支集半径,其大小设置为3倍的基结构网格边长,即rs=3mm;r是基结构上一点的坐标位置至插值中心的距离;
通过连续温度场插值的数值处理方法,将冷板液流通道的节点温度表示了为基结构节点温度的加权;每个基结构节点的温度所占的权重与基结构节点和冷板液流通道节点的相对位置及所选的插值函数有关;将冷板液流通道的等效热刚度矩阵转换为全局坐标下的等效热刚度矩阵,从而实现了结构整体热刚度矩阵的组装;
以结构整体的散热弱度作为确定冷板液流通道生长方向的目标函数,结构整体的散热弱度表达式为:
D=Tb TKTb (16)
冷板液流通道的生长方向的确定方法为:以生长点为起始点分别向周围各个方向生长出固定长度L的冷板液流通道,然后计算冷板液流通道在不同方向时结构整体的散热弱度,并将散热弱度取得最小值时的生长方向确定为冷板液流通道的最终生长方向,并将确定的生长方向以变量θ标识;同时更新基结构的热刚度矩阵Kb;
新生长出的冷板液流通道的均按照步骤2.3)判断其是否具有分叉能力;如果该新生长的通道具有分叉能力,则将按照步骤2.3)更新下一步生长的相关参数;否则将直接以该新生长的通道的终止点作为下一步生长的起始点;
2.3)分叉参数的确定:当步生长迭代中计算每段冷板液流通道生长前后结构整体的散热弱度的减少量ΔD;如果某一生长点生长出冷板液流通道前后的散热弱度减小量大于分叉阀值Dv,则这一生长点被认为具有分叉能力;否则,这一生长点被认为不具有分叉能力;
具有分叉能力的生长点按照植物叶脉分主、次脉的形式分级生长,主脉在分叉点分为主脉与次脉,如图4所示;
2.3.1)分叉中主次脉半径的确定方式:
为了保证通道内的流体在分叉处的流阻最小,分叉前母支与分叉后两个子支的内径满足Murray’s法则,即r3 0=r3 1+r3 2,其中r0表示分叉前母支内半径,r1表示分叉后主脉内半径;r2表示分叉后次脉内半径;
在本实施例中,设定r0,r1,r2的比例关系为1:0.86:0.7;
2.3.2)分叉中主次脉生长角度的确定:
当步生长迭代中生长出的冷板液流通道生长如果其生长点被认为具有分叉能力,称为分叉点;主脉在分叉点分为主脉与次脉,已经长出的液流通道作为主脉,其通道布置方向不作调整,仍记为θ,只对其半径进行调整;
以分叉点为起始点预置次脉,预置的次脉轴向长记为L’=6mm;为使得分叉处流体液流通道的流动阻力最小化,预置的次脉和主脉之间的夹角需要满足一定条件,且该夹角以ε标识:
在本实施例当中,计算得知ε的取值为ε=75°;
根据确定的主脉生长方向θ、预置的次脉布置方向与主脉的夹角ε、分叉后子支内径r1与r2参数,对冷板液流通道进行分叉布置;分叉完成后的主脉终止点将作为主脉下一步生长的生长点,预置的次脉的终止点将作为次脉生长的初始生长点;次脉在主脉生长完成后才开始生长;
将分叉后的冷板液流通道依据给定参数布置,并应用连续温度场插值的方法计算整体结构的总热刚度矩阵K,随后更新基结构的热刚度矩阵Kb;
3)冷板液流通道的生长:冷板液流通道的生长过程分为主脉的生长与次脉的生长两个子过程,且在主脉生长完毕后次脉才开始生长;
3.1)主脉的生长:主脉由初始化设定的生长点开始逐步迭代生长,按照步骤2.1)、2.2)确定冷板液流通道的生长方向及更新下一步生长的生长点;如果主脉在一步生长中的生长点满足分叉条件,则按照步骤2.3)分叉策略完成分叉及更新主脉下一步生长的生长点;分叉中形成的次脉初始生长点则作为次脉第一步生长的起始点;
当主脉生长到达设计域边界或者材料用量超过体积上限Vmax,那么主脉生长停止;如果主脉生长完成后依旧没有达到材料体积上限Vmax,则接下来进行次脉的生长;
在本实施例当中,主脉在经过8个生长步后到达区域边界,主脉生长停止,此时材料用量未达到材料用量体积上限,生成的主脉的布局如图5所示;生成的主脉布局中,除了包含主脉之外,还生成了5段预置的次脉;
3.2)次脉的生长:次脉由主脉生长中确定的次脉初始生长点开始逐步迭代生长,按照步骤2.1)、2.2)确定冷板液流通道的生长方向及更新次脉下一步生长的生长点;不过与主脉生长相区别的是,如果次脉在生长中满足分叉条件,则次脉分叉将形成次脉与细脉;当次脉生长到达设计域边界或者材料用量体积,则次脉生长完毕。
在本实施例当中,主脉生长过程中生成的5段预置的次脉的终止点分别作为各段次脉生长的起始点;各次脉经过生长,材料体积用量到达上限,次脉停止生长,最终的到区域的液流散热通道的布局如图6所示;
最终得到的冷板液流通道的布局是清晰的布局结构,提供了冷板液流流体通道的尺寸、位置及截面积等信息,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液流通道的加工制造;并且最终得到的液流通道的布局是与区域的热载荷边界相适应的。
Claims (1)
1.一种电力电子集成模块冷板液流通道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冷板液流通道自适应生长的初始化:
1.1)生长区域的构建:根据实际待优化的散热问题划定设计域,建立设计域的有限元模型,将该有限元模型称为基结构;根据设计域内热量的产生和传导情况,对基结构施加热载荷边界条件;
1.2)生长参数的初始化:对冷板液流通道自适应生长的相关参数进行初始化,参数包括流体圆管的内外半径r1与r2,管内流体的导热系数λl,管壁自身的导热系数λs,流体散热圆管的用量体积上限Vmax,冷板液流通道的生长步长L;
除以上参数外,还需对冷板液流通道的生长点进行初始化;根据给定的热载荷边界条件,设定一个或多个初始生长点;冷板液流通道由初始生长点开始生长,并且随着生长,生长点的位置不断更新;
2)冷板液流通道的自适应生长策略:
2.1)冷板液流通道热刚度矩阵Ke的构造:
冷板液流通道中的流体与通道自身在布局设计时作为整体进行考虑,采用等效法,冷板液流通道的散热效果用固体高导热材料来代替,以此来实现冷板液流通道热刚度矩阵的构造;
冷板液流通道的等效导热系数λe:
以高导热材料的导热系数来描述冷板液流通道的导热能力,即高导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即为冷板液流通道的等效导热系数,表达式为:
其中:r1是流体圆管内壁半径;r2是流体圆管外壁半径;λs是固体管壁的导热系数;h是对流换热系数,为表征冷板液流通道流固界面处热量交换强度的参数,h的取值与管内流体的导热系数、流速及流固界面的粗糙度有关,即:
h=g(λl,vmax,R) (2)
其中:λl是通道内流体的导热系数;vmax是通道横截面内流体流速的最大值;R是表征冷板液流通道内流固界面处的粗糙度的参数;
假设在圆管内流动的流体遵循泊肃叶定律,则简化了通道内流体流动的控制方程;
其中,Q为流量体积流率,ΔP为圆管两端的压降,η为流体的粘滞系数,L为通道的轴向长度,r为通道的半径;
流场速度在轴线上取得最大值,假设液流通道轴线方向的压力梯度恒定,即为常数,则:
进而冷板液流通道的热刚度矩阵为:
其中,Le是流体液流通道的轴向长度;
2.2)生长方向的确定:
利用有限单元法计算设计域在热载荷边界条件下的温度场,稳态热传导的有限元方程表达为:
KTb=F (6)
冷板液流通道与基结构作为整体进行温度场计算,因此K为包含了基结构及液流通道的整体热刚度矩阵;Tb和F分别是基结构的节点温度向量和节点载荷向量;
应用连续温度场插值的数值处理方法,将液流流体通道对基结构的影响通过基结构的节点温度插值表达,突破了基结构对冷板液流通道布局的束缚,具体描述如下:
设计域内任意一点的温度由基结构的节点温度插值得到,如下式所示:
其中,s是设计域内任意一点的位置坐标,wi是第i个插值函数,αi是相应的权重系数,N是基结构的节点总数;
利用式(7)插值得到的基结构节点的温度值应等于其真实值,即:
其中,是基结构上第k个节点的位置坐标,wi是该节点的第i个插值函数,αi是相应的权重系数,N是基结构的节点总数;
利用式(7)计算某一冷板液流通道单元的节点温度向量为:
Tc=[αiwi(sj)]2X1(i=1,2…N;j=1,2) (9)
其中,sj是液流通道单元上第j个节点的位置坐标,wi是该节点的第i个插值函数,αi是相应的权重系数,N是基结构的节点总数;
由式(8)、(9)得:
Tc=CTb (10)
其中,矩阵C为:
考虑仅有冷板液流通道的热传导控制方程的有限元形式:
KeTc=Fc (12)
其中,Ke由步骤2.1)中计算得到;
将式(10)代入式(12),并在等式两边左乘矩阵CT得:
CTKeCTb=CTFc (13)
由式(13)得冷板液流通道在全局坐标系下的等效热传导矩阵:
Kceq=CTKeC (14)
那么,包含冷板液流通道和基结构的整体热刚度矩阵K为:
K=CTKeC+Kb (15)
其中,Kb是基结构的刚度矩阵;
通过连续温度场插值的数值处理方法,将冷板液流通道的节点温度表示了为基结构节点温度的加权;每个基结构节点的温度所占的权重与基结构节点和冷板液流通道节点的相对位置及所选的插值函数有关;将冷板液流通道的等效热刚度矩阵转换为全局坐标下的等效热刚度矩阵,从而实现了结构整体热刚度矩阵的组装;
以结构整体的散热弱度作为确定冷板液流通道生长方向的目标函数,结构整体最小的散热弱度表明结构具有最大的散热强度与可散热性,结构整体的散热弱度表达式为:
D=Tb TKTb (16)
冷板液流通道的生长方向的确定方法为:以生长点为起始点分别向周围各个方向生长出固定长度L的冷板液流通道,然后计算冷板液流通道在不同方向时结构整体的散热弱度,并将散热弱度取得最小值时的生长方向确定为冷板液流通道的最终生长方向,并将确定的生长方向以变量θ标识;同时更新基结构的热刚度矩阵Kb;
新生长出的冷板液流通道的均按照步骤2.3)判断其是否具有分叉能力;如果该新生长的通道具有分叉能力,则将按照步骤2.3)更新下一步生长的相关参数;否则将直接以该新生长的通道的终止点作为下一步生长的起始点;
2.3)分叉参数的确定:当步生长迭代中计算每段冷板液流通道生长前后结构整体的散热弱度的减少量ΔD;如果某一生长点生长出冷板液流通道前后的散热弱度减小量大于某一阀值Dv,则这一生长点被认为具有分叉能力;否则,这一生长点被认为不具有分叉能力;
具有分叉能力的生长点按照植物叶脉分主、次脉的形式分级生长,主脉在分叉点分为主脉与次脉;
2.3.1)分叉中主次脉半径的确定方式:
为了保证通道内的流体在分叉处的流阻最小,分叉前母支与分叉后两个子支的内径满足Murray’s法则,即r3 0=r3 1+r3 2,其中r0表示分叉前母支内半径,r1表示分叉后主脉内半径;r2表示分叉后次脉内半径;
设定r1与r2的比值为定值,不小于1;
2.3.2)分叉中主次脉生长角度的确定:
当步生长迭代中生长出的冷板液流通道生长如果其生长点被认为具有分叉能力,称为分叉点;主脉在分叉点分为主脉与次脉,已经长出的液流通道作为主脉,其通道布置方向不作调整,仍记为θ,只对其半径进行调整;
以分叉点为起始点预置次脉,预置的次脉轴向长记为L’;为使得分叉处流体液流通道的流动阻力最小化,预置的次脉和主脉之间的夹角需要满足一定条件,且该夹角以ε标识:
根据确定的主脉生长方向θ、预置的次脉布置方向与主脉的夹角ε、分叉后子支内径r1与r2参数,对冷板液流通道进行分叉布置;分叉完成后的主脉终止点将作为主脉下一步生长的生长点,预置的次脉的终止点将作为次脉生长的初始生长点;次脉在主脉生长完成后才开始生长;
将分叉后的冷板液流通道依据给定参数布置,并应用连续温度场插值的方法计算整体结构的总热刚度矩阵K,随后更新基结构的热刚度矩阵Kb;
3)冷板液流通道的生长:冷板液流通道的生长过程分为主脉的生长与次脉的生长两个子过程,且在主脉生长完毕后次脉才开始生长;
3.1)主脉的生长:主脉由初始化设定的生长点开始逐步迭代生长,按照步骤2.1)、2.2)确定冷板液流通道的生长方向及更新下一步生长的生长点;如果主脉在一步生长中的生长点满足分叉条件,则按照2.3)分叉策略完成分叉及更新主脉下一步生长的生长点;分叉中形成的次脉初始生长点则作为次脉第一步生长的起始点;
当主脉生长到达设计域边界或者材料用量超过体积上限Vmax,那么主脉生长停止;如果主脉生长完成后依旧没有达到材料体积上限Vmax,则接下来进行次脉的生长;
3.2)次脉的生长:次脉由主脉生长中确定的次脉初始生长点开始逐步迭代生长;生长策略与主脉生长相似;不过与主脉生长相区别的是,如果次脉在生长中满足分叉条件,则次脉分叉将形成次脉与细脉;
当次脉生长到达设计域边界或者材料用量体积,则次脉生长完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012633.XA CN106777476B (zh) | 2016-11-17 | 2016-11-17 | 一种电力电子集成模块冷板液流通道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012633.XA CN106777476B (zh) | 2016-11-17 | 2016-11-17 | 一种电力电子集成模块冷板液流通道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777476A true CN106777476A (zh) | 2017-05-31 |
CN106777476B CN106777476B (zh) | 2020-08-04 |
Family
ID=58968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012633.XA Active CN106777476B (zh) | 2016-11-17 | 2016-11-17 | 一种电力电子集成模块冷板液流通道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777476B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01290A (zh) * | 2017-06-20 | 2017-10-27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电磁带隙电源板的电源分配网络生长式拓扑优化方法 |
CN107944172A (zh) * | 2017-12-05 | 2018-04-20 | 湘潭大学 | 基于流体拓扑优化的发动机进气歧管设计方法 |
CN107958133A (zh) * | 2018-01-20 | 2018-04-24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自发热体导热路径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 |
CN108256272A (zh) * | 2018-03-01 | 2018-07-06 | 湖南城市学院 | 一种针对液冷散热器的s型流道布局优化设计方法 |
CN109002611A (zh) * | 2018-07-17 | 2018-12-14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数控机床主轴冷却水套通道布局优化设计方法 |
CN109344460A (zh) * | 2018-09-14 | 2019-02-15 | 上海理工大学 | 一种传热结构仿生分层生长方法 |
CN109800507A (zh) * | 2019-01-22 | 2019-05-24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对散热冷板拓扑边界二次形状优化设计方法 |
CN111709096A (zh) * | 2020-06-08 | 2020-09-25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强化自然对流换热的异型翅片结构设计方法 |
CN112800558A (zh) * | 2021-02-01 | 2021-05-14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高热流短时工作平台相变温控组件翅片结构设计方法 |
CN113099687A (zh) * | 2021-03-22 | 2021-07-09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具有反向疏通功能的微通道冷板结构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394299A (en) * | 1992-12-21 | 1995-02-28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Topology matched conduction cooling module |
CN104677746A (zh) * | 2015-02-02 | 2015-06-03 | 吉林大学 | 复合应力下微构件高温疲劳性能测试装置及方法 |
CN105354388A (zh) * | 2015-11-27 | 2016-02-24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加强筋的生长式拓扑优化设计方法 |
CN105912763A (zh) * | 2016-04-06 | 2016-08-31 | 西安交通大学 | 基于热传导路径拓扑优化的水下滑翔机巡航路径规划方法 |
-
2016
- 2016-11-17 CN CN201611012633.XA patent/CN10677747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394299A (en) * | 1992-12-21 | 1995-02-28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Topology matched conduction cooling module |
CN104677746A (zh) * | 2015-02-02 | 2015-06-03 | 吉林大学 | 复合应力下微构件高温疲劳性能测试装置及方法 |
CN105354388A (zh) * | 2015-11-27 | 2016-02-24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加强筋的生长式拓扑优化设计方法 |
CN105912763A (zh) * | 2016-04-06 | 2016-08-31 | 西安交通大学 | 基于热传导路径拓扑优化的水下滑翔机巡航路径规划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THOMAS BRUNSCHWILER 等: "Dual-side heat removal by micro-channel cold plate and silicon-interposer with embedded fluid channels", 《2016 6TH ELECTRONIC SYSTEM-INTEGR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 (ESTC)》 * |
张荣婷: "电力电子集成模块用冷板中液流通道结构优化及传热数值分析", 《电子器件》 * |
Cited B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01290B (zh) * | 2017-06-20 | 2020-07-10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电磁带隙电源板的电源分配网络生长式拓扑优化方法 |
CN107301290A (zh) * | 2017-06-20 | 2017-10-27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电磁带隙电源板的电源分配网络生长式拓扑优化方法 |
CN107944172A (zh) * | 2017-12-05 | 2018-04-20 | 湘潭大学 | 基于流体拓扑优化的发动机进气歧管设计方法 |
CN107944172B (zh) * | 2017-12-05 | 2021-01-01 | 湘潭大学 | 基于流体拓扑优化的发动机进气歧管设计方法 |
CN107958133A (zh) * | 2018-01-20 | 2018-04-24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自发热体导热路径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 |
CN108256272A (zh) * | 2018-03-01 | 2018-07-06 | 湖南城市学院 | 一种针对液冷散热器的s型流道布局优化设计方法 |
CN108256272B (zh) * | 2018-03-01 | 2021-07-23 | 湖南城市学院 | 一种针对液冷散热器的s型流道布局优化设计方法 |
CN109002611A (zh) * | 2018-07-17 | 2018-12-14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数控机床主轴冷却水套通道布局优化设计方法 |
CN109002611B (zh) * | 2018-07-17 | 2020-06-02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数控机床主轴冷却水套通道布局优化设计方法 |
CN109344460A (zh) * | 2018-09-14 | 2019-02-15 | 上海理工大学 | 一种传热结构仿生分层生长方法 |
CN109344460B (zh) * | 2018-09-14 | 2023-04-14 | 上海理工大学 | 一种传热结构仿生分层生长方法 |
CN109800507B (zh) * | 2019-01-22 | 2020-08-2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对散热冷板拓扑边界二次形状优化设计方法 |
CN109800507A (zh) * | 2019-01-22 | 2019-05-24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对散热冷板拓扑边界二次形状优化设计方法 |
CN111709096A (zh) * | 2020-06-08 | 2020-09-25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强化自然对流换热的异型翅片结构设计方法 |
CN112800558A (zh) * | 2021-02-01 | 2021-05-14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高热流短时工作平台相变温控组件翅片结构设计方法 |
CN113099687A (zh) * | 2021-03-22 | 2021-07-09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具有反向疏通功能的微通道冷板结构 |
CN113099687B (zh) * | 2021-03-22 | 2022-06-21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具有反向疏通功能的微通道冷板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777476B (zh) | 2020-08-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777476B (zh) | 一种电力电子集成模块冷板液流通道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 | |
CN111709096B (zh) | 一种强化自然对流换热的异型翅片结构设计方法 | |
CN104978456B (zh) | 一种通用阀门设计优化方法 | |
WO2022000132A1 (zh) | 基于三周期极小曲面的三维多孔散热结构的设计与优化方法 | |
CN111709171A (zh) | 一种热流强耦合问题的等几何求解及散热拓扑生成方法 | |
CN112966420B (zh) | 一种联合拓扑优化与形状优化的热沉结构设计方法 | |
CN106682369A (zh) | 供热管网水力仿真模型辨识修正方法及系统、操作方法 | |
CN111737835A (zh) | 基于三周期极小曲面的三维多孔散热结构的设计与优化方法 | |
CN105045966A (zh) | 一种变压器内部温度场的混合计算方法 | |
CN113111515B (zh) |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统一建模方法 | |
WO2020015237A1 (zh) | 基于滚动时域估计理论的热网动态调节运行参数估计方法 | |
CN117371354A (zh) | 一种天然气管网瞬稳态仿真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11814323A (zh) | 考虑空气对流非线性作用排管单根电缆暂态温升获取方法 | |
CN114896891A (zh) | 一种基于核极限学习机误差修正的蒸汽仿真计算方法 | |
CN111539138A (zh) | 基于阶跃函数的结构动力学峰值时域响应灵敏度求解方法 | |
CN113449454B (zh) | 一种钢桁架结构的拓扑优化方法 | |
CN104657565A (zh) | 近型面水道的热作模具设计方法 | |
Shi et al. | Shape optimization of corrugated tube using B-spline curve for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 |
CN108984853A (zh) | 与主应力轨迹线相协调的非均匀异构胞状结构设计方法 | |
CN110137967B (zh) | 一种针对关键节点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潮流收敛性调整方法 | |
CN112949215A (zh) | 一种反应堆一回路系统瞬态水锤波的计算方法及系统 | |
CN102033975B (zh) | 一种换流阀用饱和电抗器热力性能设计方法 | |
CN116579198A (zh) | 一种油浸式变压器绕组温升降阶计算方法 | |
CN116484524A (zh) | 一种多排翅片管换热器性能快速仿真与设计方法 | |
CN111797556A (zh) | 基于转移矩阵和热场叠加的排管电缆群稳态温升获取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