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492C - 被覆线的连接方法与结构 - Google Patents
被覆线的连接方法与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7492C CN1067492C CN97119388A CN97119388A CN1067492C CN 1067492 C CN1067492 C CN 1067492C CN 97119388 A CN97119388 A CN 97119388A CN 97119388 A CN97119388 A CN 97119388A CN 1067492 C CN1067492 C CN 1067492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resin sheet
- wire
- covered wire
- cover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70—Insulation of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 H01R43/0207—Ultrasonic-, H.F.-, cold- or impact weld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 H01R43/0228—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without preliminary removing of insulation before soldering or wel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两根被传导连接的被覆线在连接部彼此搭接。搭接了的连接部被一对树脂片缩紧。通过熔化包覆部并从外面挤压树脂片的方式,被覆线的导线部在连接部彼此传导地接触。那对树脂片被彼此熔化一固定以便密封连接部。两根被覆线在连接部处的交叉角θ被定得不小于45°且不大于135°。因此,能以便宜的价钱容易地使被覆线彼此传导地连接。另外,还能稳定地获得具有优良导电性的连接状态。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使一些被覆线彼此连接或使一根被覆线与另一零件连接的连接方法与结构。
作为这种被覆线所用的常规连接结构,把本发明者所提出的一种技术(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本第7-320842号)先说明一下。
为了把两根外周边包以树脂所制包覆部的被覆线连接在它们居中的连接部,就要使用一对树脂材料制成的树脂片、一个用以产生超声振荡的角状物,以及一个在连接时支承被覆线与树脂片的砧座。该砧座包括一个基座及一个从基座突出的支承部。支承部实际上设计为筒形。该支承部有一个在基座一侧的相反一侧敞开的膛部。在支承部的周壁上形成两对槽,以便实际上在膛部的中央彼此交叉。这4个槽形成得便于像膛部一样在同一侧敞开,它们沿着支承部的突出方向延伸,并且穿过膛部而一一相交。
那对树脂片设计为圆盘形,其外径比砧座膛部的直径略小一些。另外,角状物的头部的一个端面设计为圆盘形,其外径实际上等于或略小于树脂片的外径。
各个树脂片均带有焊料。焊料15实际上嵌在底/顶面的中央,以便上下两块树脂片的底/顶面(熔解面)与其环形顶面平齐。
为了使两根被覆线彼此连接,要把这两根被覆线的连接部彼此搭接,并用那对树脂片从连接部的上下两侧以焊料把搭接起来的连接部缩紧。具体说,就是把一块树脂片(下侧的树脂片)插入砧座的膛部里,使其熔解面朝上。然后,从所插入的树脂片上侧把一根被覆线插入那对所面对的槽中。接着,把另一根被覆线插入另一对槽中。最后,把另一块(上侧的)树脂片插入,使得熔解面朝下。这两根被覆线被置于膛部中,从而,其相应的各个连接部就在膛部中央彼此交叉。通过这种安排,两根被覆线的连接部实际上就分别在上下两块树脂片的熔解面中部顺着搭接方向缩紧了。
随后,把包覆部在被覆线的连接部熔化,以便扩散超声振荡。另外,被覆线的导线部(芯子),通过从树脂片外面挤压被覆线的方式而在连接部彼此传导地接触。随后,再把那对树脂片互相熔化固定在熔解面上,以封住连接部。
具体地说,角状物的头部,被从最后插入的上(第一)树脂片上侧的上侧膛部插入膛部中,并被置于上树脂片上,以便在角状物与砧座之间,从上下两块树脂片的外面激活并挤压被覆线的连接部。包覆部首先熔化,被覆线的导线部裸露在树脂片之间的连接部处。此时,由于连接部受到来自上下两侧的挤压,熔化了的包覆部就从树脂片的中央一侧向外伸出,以便导线就更为充分地裸露且彼此可靠地传导接触。就像挤压方向一样,连接部的激活方向被定得与被覆线的搭接方向吻合,以便促进使熔化了的包覆部从树脂片中央一侧向外伸出的效果。
当在熔化包覆部之后进一步继续对连接部进行挤压和激活时,各块树脂片就被熔化,且树脂片的各个面对的熔解面被彼此熔化固定。另外,与传导接触的导线部及树脂片邻接的包覆部的外周面部分也被熔化固定。有了这种处理,传导接触的导线部的外周部分就会一直被树脂片包着。
配在树脂片中的焊料,是在树脂片被熔化时以生热方式熔化的。从而,传导接触的被覆线的导线部,就被软焊在树脂片中的连接部处。因此,可获得较高的导电性能,从而进一步稳定传导性。
然而,在这种连接结构中,在一系列连接过程中例如在熔化包覆部以便使导线部裸露并彼此接触时的同时,必须把焊料精确地熔化。因此,焊料就需埋在树脂片内不从各块树脂片的熔解面上暴露出来。在树脂片的生产过程中,当把焊料埋置在树脂片内时,就要在把焊料理置在树脂片内之后,为了这种埋置而用树脂材料进行密封敞开部分的特殊处理,因而不可避免地增加树脂片的成本。
另外,为了在上述时限精确地熔化焊料,就必须对焊料在树脂片中所处位置详尽的确定与操纵,以及超声熔化条件(尤其是温度),进行处理。这样,就会使传导连接这个步骤变复杂,且由简便方法进行的传导连接的这种技术的内在效用可能会丧失。
另外,为了使导线部组成的芯线的泄漏性得到改善,焊料就需含有化学激活物质(助熔剂)的混合物。在此种软焊连接部并同时将其密封的技术中,这种助熔剂需包含在树脂片中。因此,由于助熔剂的缘故,人们担心连接部会受腐蚀,从而,与导电性能有关的可靠性也可能会逆向地降低。
相应地,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被覆线连接方法与连接结构,它能使被覆线以低价且便利地彼此传导连接,并能稳定地获得导电特性优秀的连接状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被覆线连接方法与结构,包括这样一些步骤:把各自均包括由若干芯线组成的一个导线部及把导线部外周裹住的一个包覆部这样的两根被覆线搭接起来,使被覆线搭接部在一对树脂片之间缩紧,用超声振荡焊接设备对于被树脂片缩紧的搭接部分施压并激活以便熔化并扩散包覆部,从而使导线部裸露,并把被覆线的导线部导电连接在搭接部分,以便熔化固定那对树脂片,以熔化了的树脂片将被覆线被连接的搭接部分密封。其中,两根被覆线搭接部分处的交叉角被定得不小于45°且不大于135°。
按照上述结构,被覆线在连接部(搭接部)彼此搭接,且搭接了的连接部被一对树脂片缩紧。然后,包覆部被熔化并被超声激活扩散,且接着被从树脂片外部挤压。用这样一个相对简单的方法,就能在密封条件下使被覆线一一与连接部传导接触。
当被覆线在连接部彼此传导接触之后,那对树脂片彼此被熔化固定,以便密封连接部。有了熔化后硬固的树脂片,连接部处就能获得高机械强度。
被覆线的交叉角被定得不小于45°且不大于135°,在此角度中,从树脂片所施的压力实际上是平均而不失衡地作用于被覆线上,以便芯线良好地松弛且松弛了的芯线逐渐伸展为平坦形状。这样,两根被覆线的导线部就在若干个位置上彼此接触,从而,就能获得具有优良导电性且接触阻抗低的连接状态。也就是说,被覆线的交叉角被定得不小于45°且不大于135°,在此角度中,从树脂片所施的压力实际上是平均而不失衡地作用于被覆线上,以便芯线良好地松弛且松弛了的芯线逐渐伸展为平坦形状。这样,两根被覆线的导线部就在若干个位置上彼此接触。因此,无需对树脂片做特殊处理,且以低价就能稳定地获得具有优良导电性的连接状态。
至少有一块树脂片可以包含用以把两根被覆线在搭接部的交叉角限定在所要求角度的承线部。
按照上述结构,可以借助于树脂片中所配的承线部,而不用配备其他零件例如带有限制交叉角的装置这样的砧座,就能容易地把交叉角定为所要求的角度。
至少有一块树脂片可由透明材料制成。
按照上述结构,芯线在连接部的伸展情况,可用视觉检查。因此,可达到简便地检查质量。
一种被覆线连接结构,还可包括一个用以覆盖这两根线的搭接部及其邻接部分的保护盒。该保护盒可包含一个盒体及一个唇壳,盒体的一侧可以打开,唇壳可以把盒体的敞开部关闭,树脂片可以形成于该盒体及唇壳中,从而它们分别合成在该处,且盒体与唇壳这两个零件中至少有一个零件可包含突出部,用以把两根线在搭接部的交叉角限制为所要求的角度。
按照上述结构,那对树脂片被彼此熔化固定,以便把连接部随着其传导连接状态而密封,同时,盒体与唇壳相连接。因此,连接部及邻接部分就被保护盒盖住。也就是说,通过使那对树脂片彼此熔化固定,两根被覆线的连接部就被密封,同时,保护盒中的盒体与唇壳相连接。因此,为了使盒体与唇壳相连接,并不需要其他方法,而且尽管零件会增加也不会导致方法数量的增加。另外,用了保护盒,就可使连接部及邻接部份得到保护。
此外,由于两根被覆线是在超声激活时被汇集的,它们就可保持在一个所要求的交叉角上。因此,密封之后,连接部会一起彼此传导接触,同时在所要求的交叉角上交叉。因此,稳定的导电性能就能发挥。
突出部可形成得有两面侧壁,两根被覆线可与这些壁接触并被其折弯以便在所要求的角度上彼此交叉,而且突出部可安排得彼此面对地邻近树脂片。
按照上述结构,两根被覆线的连接部,被安排得在彼此面对的突出部之间的树脂片上按所要求的角度彼此交叉。由于突出部被安置得邻近树脂片,为了获得所要求的交叉角度所必需的突出部的宽度(两面侧壁之间的宽度),可设定为一个小值,以便突出部设制为密集式的。另外,要减小面对的突出部之间的距离,以便稳定保持连接部的交叉状态。
盒体与唇壳这两个零件中,至少有一个零件可包含用以把两根被覆线从保护盒中平行引出的线引导部。
按照上述结构,连接部按所要求的交叉角度交叉的两根被覆线,可穿过线引导部从保护盒中平行引出。因此,就可提供更可取地实现了导线系统功能的被覆线连接结构。
盒体与唇壳可用一个铰接件彼此合为一体形成。
按照上述结构,用铰接件转动唇壳,就可容易地把唇壳定得朝着盒体的敞开部。另外,用这种定位方式,可使分别形成于盒体与唇壳上的那对树脂片,安排得使其熔解面彼此相对。也就是说,由于盒体与唇壳是用铰接件合为一体地模制成的,各个零件的操纵均便利。另外,只要用铰接件转动唇壳,唇壳就可定得朝向盒体的敞开部位。因此,不必对相应各个部件定位,这样会简化组装工作。
图1的透视图,显示符合第一实施例的放覆线连接结构;
图2是图1所示连接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3所示侧视剖面图,大略显示刚刚连接之后受到挤压与激活的树脂片状态,所示状态放大了约9倍;
图3B所示侧视剖面图,大略显示刚刚连接之后受到挤压与激活的树脂片状态,所示状态放大了约30倍;
图4A所示侧视剖面图,大略显示受到挤压与激活的树脂片在连接时的状态,所示状态放大了约9倍;
图4B所示侧视剖面图,大略显示受到挤压与激活的树脂片在连接时的状态,所示状态放大了约30倍;
图5A所示侧视剖面图,大略显示受到挤压与激活的树脂片连接后的状态,所示状态放大了约9倍;
图5B所示侧视剖面图,大略显示受到挤压与激活的树脂片连接后的状态,所示状态放大了约30倍;
图6A所示侧视剖面图,大略显示作为参考的树脂片刚刚连接之后的状态,所示状态放大了约9倍;
图6B所示侧视剖面图,大略显示作为参考的树脂片刚刚连接之后的状态,所示状态放大了约30倍;
图7的侧视剖面图,大略显示作为参考而放大了约30倍的树脂片连接之后的状态;
图8的曲线图,显示交叉角与接触阻抗之间的关系;
图9的透视图,显示符合第二实施例的被覆线连接结构;
图10是沿图9中线段X-X截取而绘成的剖面图;
图11A是第三实施例中所用的保护盒自由状态透视图;
图11B是符合第三实施例的两根被覆线被连接之后的各主要部分外观透视图;以及
图12的示意图,显示符合第三实施例的两根被覆线的芯线的传导连接状态。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图1是一张透视图,显示符合本实施例的被覆线连接结构。图2是图1中所示连接部的放大示意图。图3至5的侧视剖面图,大略显示受到挤压与激活时的树脂片的状态。图3A与3B显示连接刚开始之后的状态,图4A与4B显示连接时的状态,图5A与5B显示连接完成之后的状态。相应的图纸中,图5A显示放大了约9倍的状态,而图5B则显示放大了约30倍的状态。图6A、6B与7这几张侧视剖面图,大略显示作为参考的树脂片的状态。图6A与6B显示连接刚刚开始之后的状态,而图7则显示连接完成之后的状态。图6A显示放大了约9倍的状态,而图6B则显示放大了约30倍的状态。图8的曲线图显示交叉角与接触阻抗之间的关系。
按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两根各自均包括一个导线部1及一个由树脂构成且裹在导线部外周上的包覆部3的被覆线W1、W2,如图1所示,在其连接部(搭接部分)S处彼此传导地连接。被覆线W1、W2各自相应的导线部1,均由7根芯线构成(见图2)。
为了连接两根被覆线W1、W2,使用一对树脂片13、15,这对树脂片包括树脂材料11、一个用以产生超声振荡的角状物(未显示)以及用以在连接时支承被覆线W1、W2及树脂片13、15的砧座(未显示)。砧座有一个膛部,该膛部向上敞开并有一个环状横截面及一对槽部,该对槽部相应于实际上是用以容纳被覆线W1、W2的膛部中央而彼此面对着。这4个槽部像膛部一样在同一侧敞开,且互相面对的槽部穿过膛部而彼此相交。一个连接着互相面对的槽部的线条交叉角,是被覆线W1、W2在其中彼此传导连接着的交叉角θ。该角被定得不小于45°且不大于135°(在本实施例中为90°)。同时,因为角状物及砧座的结构实际上与常规的相同,对它们的详细描述在此从略。
那对树脂片13、15是略小于砧座膛部的环状体,它们不包含与常规型焊料不同的焊料。树脂片13、15,由丙烯酸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亚乙基亚胺(PEI)树脂、聚丁烯对酞酸盐树脂或此类材料制成。一般来说,该材料比包覆部3所用的氯乙烯要硬些。相应于用作树脂片13、15的这些树脂的适用性来说,所有的树脂在传导性与传导稳定性方面的适应性都能得到承认,而且从外观与绝缘性能来判断,PEI树脂与PBT树脂特别适合。
各块树脂片13、15,均有当树脂片13、15在砧座膛部中彼此垂直搭接着时就彼此接触的熔解面13a、15a(见图3至5),还有其中有彼此交叉的两根被覆线W1、W2位于熔解面13a、15a中央的连接部S。
为了连接两根被覆线W1、W2,首先使被覆线W1、W2在连接部S处彼此搭接,再用一对树脂片13、15将搭接了的连接部S垂直地缩紧。具体地说,把一块树脂片15插入砧座膛部中使其熔解面15a朝上,并把一根被覆线W1插入其面对的一对槽部里使其位于树脂片15上面。然后,把另一根被覆线W2插入另一个其面对的槽部里。最后,插入另一块(上面的)树脂片13,使其熔解面13a朝下。这两根被覆线W1、W2被安置得使各个相应的连接部S在膛部中央彼此交叉。随后,在上下两块树脂片13、15的熔解面13a、15a中央的连接部S,被顺着搭接方向垂直地缩紧。具备了这种条件,芯线W1与W2之间的交叉角θ就被限定得实为90°,即各个面对的槽部的那么个交叉角。
接着,处于被覆线连接部S处的包覆部3被熔化,以便于被超声振荡扩散。另外,被覆线W1、W2的导线部(芯子),由于被覆线被从树脂片13、15之外而挤压,就在连接部S处被彼此传导地接触。此后,那对树脂片13、15又在熔解面13a、15a处被互相熔合,把连接部S密封住(见图3至5)。
具体地说,角状物被插到最后插入的那块上树脂片13的上侧(另一侧)上,连接部S则在角状物与砧座之间被从上下树脂片13、15之外被激活与挤压。连接部S被挤压,是靠把角状物朝着砧座挤压而实现的,挤压方向与被覆线的搭接方向吻合。
当树脂材料11被超声振荡彼此熔化固定时,最好顺着实际上与树脂材料11的连接面垂直相交的方向进行激活,因为这样会提供最优良的熔化一固定状态。因此,连接部S的激活方向,被定为与树脂片13、15的那两个相面对的面13a、15a交叉的方向,也就是说,它被定得与被覆线W1、W2的搭接方向吻合。有了这样的安排,就会从角状物产生纵向振荡。
当连接部S在上述状态下被挤压与激活时,被覆线W1、W2的包覆部3首先被熔化、且导线部1被裸露在树脂片13与15之间的连接部S处。此时,由于连接部S的上下两侧受到挤压,熔化了的包覆部3就从树脂片13、15的中央一侧向其外部挤出去,从而,导线部1就裸露得更充分且更会彼此确切地传导接触。连接部S的激活方向如同挤压方向一样,被定得与被覆线W1、W2的搭接方向吻合,以便促进把熔化了的包覆部3从树脂片13、15的中央一侧向其外部挤出去的效果。
如果包覆部3熔化之后,连接部S的挤压与激活仍旧继续,树脂片13、15就熔化,使得两块树脂片13、15的熔解面13a、15a彼此熔化一固定。与彼此传导接触的导线部1邻接的包覆部3的外周面,被熔化一固定在树脂片13、15上。随后,传导接触的导线部1的外周面,就由熔化了的树脂片13、15所覆盖(见图1)。
由于被覆线W1与W2之间的交叉角被定为90°,所以,从树脂片13、15所生的力被施于被覆线W1、W2(导线部1的芯线),实际上就在连接部S被挤压和激活时均匀地保持平衡。因此,首先是芯线被放松且松弛了的芯线逐渐伸展,从而它们变平坦(见图3至5)。随后,两根被覆线W1、W2的导线部1就在若干位置上彼此接触(见图2)。
现在显示一下一些实验结果中的一个例子。如果交叉角θ是90°,那么,已知两根芯线之间的接触点超过30个。这表明,它们在非常多的点上彼此接触,原因是,如果使7根芯线与另外7根芯线接触的话,接触点最多为49个(见图2)。
另外,如果当交叉角θ在90°至30°之间的范围内变动而获得芯线不平衡伸展出现率的百分比的话,那么,在90°至60°范围内此百分比为0%,而当交叉角为45°时则低至11%。然而,又知道当交叉角为30°时,该百分比高达89%。如果交叉角θ小(约30°),如图6、图7所示那样,则上被覆线W2的芯线就容易进到下被覆线W2的芯线之间,从而由树脂片13、15所施的力就会失衡地起作用。另一方面,如果交叉角θ大(90°),如图3至5所示那样,则上被覆线W2的芯线不可能进到下被覆线W1的芯线之间,这是因为由树脂片13、15所施的力是保持平衡地均匀起作用的。
如果通过实验获知交叉角θ与接触阻抗之间的关系,如图8所示,则当交叉角为90°至45°时,接触阻抗小于5mΩ。如果交叉角变得小于45°,则接触阻抗就大为上升,且当该角为30°时,接触阻抗超过5mΩ。
从上述情况已知,如果交叉角θ从90°降下来,芯线的伸展条件就会被破坏,从而芯线之间接触点的数目就会减少,继而接触阻抗增加。可获得带有低接触阻抗的稳定传导接触的交叉角θ,其范围最好为90°±45°(45°至134°),特别是90°最为适宜。
按照本实施例的连接方法,从外部挤压树脂片13、15,以便使带有搭接在连接部S的被覆线W1、W2及被一对树脂片13、15缩紧的连接部S的包覆部3熔化并扩散,就能使被覆线W1、W2在连接部S处彼此传导地连接。因此,当把被覆线W1、W2传导地连接时,就不必去除包覆部3,而且用简单的操作就获得传导连接。
另外,按照由此得到的连接方法与连接结构,当被覆线W1、W2在连接部S处彼此传导连接后,上下两块树脂片13、15就彼此熔化一固定,把连接部密封住。因此,通过熔化了并硬固的树脂片13、15,就能在连接部S处获得高的机械强度。
另外,由于树脂片13、15只消具有能从上下两侧把连接部S缩紧得传导接触的小尺寸,连接所必需的面积就可限制在一个小范围内。而且,由于连接部S被树脂片13、15密封,就能确保充分绝缘。
因此,通过这种高机械强度及充分绝缘,被覆线W1与W2之间在连接部S处的传导性就能得到稳定。
另外,被覆线W1、W2被那对树脂片13、15顺着搭接方向缩紧,连接部S则在角状物与砧座之间受到来自树脂片13、15外部的挤压与激活,且挤压方向被定得与被覆线W1、W2彼此搭接的方向相同。因此,当连接部S被挤压时,熔化了的包覆部3就从树脂片13、15的中央部位向外面挤出,于是,导线部1就充分裸露,从而获得可靠的传导接触状态。另外,由于对连接部S的激活方向被定得像挤压方向一样是与被覆线W1、W2彼此搭接的方向相同的,就可获得树脂片13、15优良的熔化条件并提高伸展包覆部3的作用。
另外,被覆线W1与W2之间的交叉角θ被定得不小于45°且不大于135°,在此角度中,由树脂片13、15所施的力实际上是不失衡地均匀作用于芯线,从而芯线就会充分放松,被覆线W1、W2的导线部1就会在若干个位置上彼此接触。随即会获得具有优良导电性的稳定连接状态。特别要说一句,在本实施例中,交叉角θ被定为芯线在其中能最充分松弛的90°。因此,就可使导电性及稳定性得到改善。
另外,不必对那对树脂片13、15做诸如埋置不同于常规型的焊料这样的专门处理。因此,可以用节俭的结构来设计这种树脂片。另外,与配备焊料的情况有所不同的是,在连接部S处不会产生电通量,因而,导电连接性能的可靠程度不会降低。
另外,通过用一种透明材料制作至少一块树脂片13、15的方式,就可用视觉检查芯线在连接部S上的伸展情况。因此,被覆线W1与W2之间的传导连接情况就可用视觉辨认,从而简化质量检查工作。
允许使用熔化时粘度相对较低的树脂片13、15。于是,当熔化树脂片13、15以便其包绕连接部S时,熔化了的树脂片13、15就可填充在除了连接部S之外的由各邻接的导线部1中的导线部1组成的若干芯线之间的空隙里,以填充形成于被覆线W1、W2的包覆部与芯线之间的空隙,或填充形成于带有树脂材料11的各根芯线之间的空隙,从而在被覆线W1、W2内有效地防水密封。因此,例如在被覆线W1、W2的一端被连接到一个需要防水的部位(防水部位)而另一端连接到一个不需要防水的部位(不防水部位)的情况下,水之类物体会由于毛细现象而从另一端进入被覆线W1、W2内部且在被覆线W1、W2内部流动。然而,由于上述防水密封的作用,水进入不了前一端。因此,就可不为另一端配备防水结构而在前一端保证防水性能。也就是说,如果被覆线W1、W2的两端均被连接到防水部位与不防水部位,只需用简便省钱的方法与结构,就可不为不防水部位配备防水结构而在防水部位中保证防水性能。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图9的透视图,显示符合本实施例的被覆线连接结构。图10是沿线段X-X截取而绘制成的剖面图。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件均标以相同的标号,其说明在此从略。
按照本实施例,下树脂片45带有作为线支承件的承线槽53,以便把两根被覆线W1与W2之间在连接部S处的交叉角θ限制为一个所要求的角度。
下树脂片45包括实为圆筒状的片体47,在片体顶面上有一熔解面47a,围着片体47形成一个环形的圆环部51,在片体47与圆环部51之间形成一个向上开口的环形槽部49。圆环部51有两对相对于熔解面47a的中央彼此面对且均向上开口的承线槽53(4个位置)。一条连接着彼此面对的承线槽53的线条的交叉角,是当传导地连接被覆线W1与W2时所用的交叉角θ。该角像第一实施例那样被定得不小于45°且不大于135°(在本实施例中为90°)。片体47的熔解面47a,形成于从承线槽53底部或上或下偏离的一个位置(高度)上。如果被覆线W1、W2在彼此面对的承线槽53中被固定并被挤压,被覆线W1、W2在片体47与槽部49的周边部就被折弯,继而被容纳在承线槽53中,从而它们被暂时托住。两根被覆线W1、W2在一个所要求的交叉角θ上实则是在下熔解面47a的中央彼此交叉。同时,上树脂片43形成为一个环状,以便其底面是如同第一实施例中那样的熔解面43a。上下两个熔解面43a、47a的形状与大小,实际上是相同的。尽管按照本实施例只有下树脂片45带有承线槽53,但也可在上下两块树脂片43、45上均配设这种承线槽53,或仅在上树脂片43上配设承线槽。
按照本实施例,除了第一实施例的作用之外,还可借助于配在下树脂片45上的承线槽面无需另配槽部,就把交叉角θ定在任何所要求的角度,以便在砧座中像第一实施例那样限制交叉角θ。
还像第一实施例那样,把至少一块树脂片43、45用透明材料制成,就可在某种程度上用视觉检查被覆线W1与W2之间的传导连接状况,还可在树脂片43、45被彼此熔化一固定得定在连接部S之间时,以熔化了的树脂片43、45填充除了连接部之外各相邻芯线之间的空隙,来确保被覆线W1、W2之内的防水效果。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图11A是本实施例所用的一个保护盒处于自由状态的透视图。图11B是符合本实施例的两根被覆线被连接之后各主要部分的外观透视图。图12是一张示意图,显示符合本实施例的两根被覆线的芯线的传导连接状态。
本发明的本实施例,主要由一对树脂片13、15及一个带有突出部64以便把两根被覆线W1、W2的交叉角限制为所要求角度的保护盒60而构成。
保护盒60,包括一个其中形成两根被覆线所用承线部61a以便向一侧打开的盒体61,以及形成为板状并带有厚部位62a以关闭承线部61a的敞开部位的唇壳62。
这对树脂片13、15中,一块树脂片13形成得实际上在与唇壳62联为一体的唇壳62的厚部位62a内表面(当关闭时位于盒60内部一侧)的中央突出。另一块树脂片15则形成得实际上在与承线部61联为一体的承线部61底部中央突出。树脂片13、15相应在各有突出的熔解面13a、15a。树脂片13、15的构造使各自相应的熔解面13a、15a在唇壳62被关闭时彼此面对。
在盒体61的承线部61a中,形成一对突出部64。也就是说,这对突出部64、64形成得均带有两面侧壁64a、64a,以供两根被覆线W1、W2在此接触得便于在所要求的交叉角处被折弯,并被安置得邻接树脂片15以便于两根线彼此对着。在此突出部64处,交叉角可由侧壁64a与64a之间的距离即该突出部64的宽度来控制。该突出部64形成得宽度便于获得所要求的交叉角。此时,突出部64在树脂片15的熔解面15a上方突出,并低于承线部61的深度。该突出部的两面侧壁64a、64a具有上述功能。
最好如本实施例一样,形成线引导部65,用以从保护盒60中平行地引导两根被覆线W1、W2。线引导部65是在那对突出部64、64所在的承线部61a的U形槽式的两端中切割而成的,从而它们顺着像承线部61a一样的方向敞开并穿过这些端部。在承线部61a两端的每一端均设有线引导部65。对应于线引导部65,当唇壳62关闭时进入线引导部65以便挤压被覆线W1(W2)的方柱形挤压部66,形成于唇壳62的厚部位62a的两侧上。
最好如本实施例一样,盒体61及唇壳62与铰接部63盒为一体地形成。
在带有上述保护盒60的本实施侧中,被覆线连接结构按如下方式得到。
首先,如图11所示,把两根被覆线W1、W2置于盒体61中。也就是说,各根相应的被覆线W1、W2被安置得使其连接部S实际上在树脂片15的熔解面15a中央彼此交叉,连接部S的两侧沿着突出部64的侧壁64a弯曲并与对应的线引导部65啮合。两根被覆线W1、W2的各个连接部S被那对突出部64、64抓住,从而它们按所要求的交叉角彼此相交。
接着,经由铰接部63而转动唇壳62,并使挤压部66咬入线引导部65中。然后,用唇壳62关闭盒体61的承线部61a。在此种关闭状态下,连接部S就被其中央的树脂片13、15的熔解面13a、15a顺着搭接树脂片13、15的方向垂直地缩紧。
如同第一实施例中一样的被覆线连接结构,可通过像第一这施例中那样使用角状物的超声激活而得到。按照此连接结构,如图11B所示,把两根被覆线W1、W2从保护盒60的两端平行地引导成这样的状态,即邻接连接部S的被覆线的两个截面被挤压部66挤压,并啮合在线引导部65中。
按照本实施例,除了第一实施例的效果之外,还可取得如下特殊效果。
也就是说,那对树脂片13、15被彼此熔化一固定得使连接部S被密封成传导连接的状态,且盒体61与唇壳连接。结果,连接部S及其邻接部被保护盒60遮盖并被保护得免受任何外力。
另外,两根被覆线W1、W2被超声振荡在突出部64处固定得保持于一个所要求的交叉角处。当密封之后,连接部S就处于传导连接状态,使得芯线1在一个交叉角θ(在本实施例中实为90°)处彼此交叉,从而产生稳定的导电性能。
由于突出部64被安置得邻接树脂片15,为了在连接部S处得到所要求交叉角而必需的凸出部64宽度,可设计为小的。结果,就可把保护盒60设计成密集尺寸的。另外,面对着的突出部64与64之间的距离,被减小得使位于它们之间的连接部S可稳定地保持在所要求的交叉角处。
另外,按照本实施例,如图11B所示,其连接部S在所要求的交叉角处相交的两根被覆线W1、W2,被从保护盒60中平行地穿过线引导部而引导。因此,这样就可以更可取地当作导线系统使用。
还有,按照本实施例,盒体61与唇壳62是经由铰接部63而彼此合为一体地形成的。因此,这些部件便于管理,且只要经由铰接部63而转动唇壳62,就可将它定得朝着盒体61的敞开部份。因此,各个部件不必定位,且组装工作可以简化。
作为本实施例的修改,可考虑下述方案。
如果至少有一块树脂片13、15是用透明材料制成且其中安置树脂片15(或13)的盒体61(或唇壳62)也是用透明材料制成,那么,两根被覆线W1、W2的传导连接状态就可用视觉检查,从而简化质量检查工作。
另外,在唇壳62上可以配备突出部64及线引导部65。还有,在唇壳62被连接到盒体61上之后,可以把铰接部63切割掉。
Claims (8)
1.一种被覆线连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把每一根均包括一个由若干根芯线组成的导线部及一个包裹着导线部外周的包覆部的这样两根被覆线搭接,把上述被覆线的搭接部在一对树脂片之间缩紧,用一个超声振荡焊接设备挤压并激活被上述树脂片缩紧的上述搭接部以便熔化并扩散上述包覆部,从而使导线部裸露并使上述被覆线的导线部在上述搭接部处导电连接,并由此熔化一固定该对树脂片以便用上述熔化了的树脂片密封上述被覆线的被连接了的搭接部,其中,
上述两根被覆线在搭接部处的交叉角被定得不小于45°且不大于135°。
2.一种被覆线连接结构由以下步骤构成:把每一根均包括一个由若干根芯线组成的导线部及一个包裹着导线部外周的包覆部的这样两根被覆线搭接,把上述被覆线的搭接部在一对树脂片之间缩紧,用一个超声振荡焊接设备挤压并激活被上述树脂片缩紧的上述搭接部以便熔化并扩散上述包覆部,从而使导线部裸露并使上述被覆线的导线部在上述搭接部处导电连接,并由此熔化一固定该对树脂片以便用上述熔化了的树脂片密封上述被覆线的被连接了的搭接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两根被覆线在搭接处的交叉角被定得不小于45°且不大于135°
3.根据权利要求2的被覆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至少有一块上述树脂片包含承线部,以便把上述两根被覆线在搭接部处的交叉角限制为所要求的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2的被覆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至少有一块上述树脂片是用透明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2的被覆线连接结构,还包括一个保护盒,以便覆盖上述两根被覆线的搭接部及其邻接部位,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护盒包含一个盒体及一个唇壳;
盒体的一侧是敞开的;
上述唇壳是关闭上述盒体的敞开部分的;
上述树脂片在上述盒体与上述唇壳中形成得各自在该处合为一体;以及
至少上述盒体与上述唇壳中之一件,包含用以把上述两根被覆线在上述搭接部处的交叉角限制为一个所要求角度的突出部。
6.根据权利要求5的被覆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部形成得有两面侧壁;
上述两根被覆线与上述壁接触并被其弯曲以便按所要求交叉角彼此交叉;
上述突出部被安排得彼此相对着地邻接上述树脂片。
7.根据权利要求5的被覆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至少有上述盒体与上述唇壳中的一件,包含用以把上述两根被覆线从上述保护盒中平行地引导的线引导部。
8.根据权利要求5的被覆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盒体与上述唇壳经由一个铰接部而合为一体地形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60928/96 | 1996-10-01 | ||
JP260928/1996 | 1996-10-01 | ||
JP26092896A JP3311604B2 (ja) | 1996-06-04 | 1996-10-01 | 被覆電線の接合構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2293A CN1182293A (zh) | 1998-05-20 |
CN1067492C true CN1067492C (zh) | 2001-06-20 |
Family
ID=17354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71193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7492C (zh) | 1996-10-01 | 1997-09-30 | 被覆线的连接方法与结构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0834956B1 (zh) |
KR (1) | KR19980032460A (zh) |
CN (1) | CN1067492C (zh) |
AU (1) | AU702342B2 (zh) |
CA (1) | CA2217146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435051B2 (ja) * | 1998-03-03 | 2003-08-1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被覆電線の接続構造 |
JP3435050B2 (ja) * | 1998-03-03 | 2003-08-1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被覆電線の接続構造 |
JP3472699B2 (ja) | 1998-03-25 | 2003-12-0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被覆電線の接続方法 |
JPH11273757A (ja) | 1998-03-25 | 1999-10-08 | Yazaki Corp | 被覆電線の接続構造及び接続方法 |
JP3683746B2 (ja) | 1999-06-23 | 2005-08-1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被覆電線の接合方法、凹部付き樹脂チップ |
JP4504529B2 (ja) * | 2000-08-07 | 2010-07-14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線同士の接続方法 |
JP3971723B2 (ja) * | 2003-07-10 | 2007-09-05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シールド電線のシールド処理構造 |
DE102008050000A1 (de) * | 2008-09-30 | 2010-04-01 |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 Verfahren zum gleichzeitigen mechanischen und elektrischen Verbinden von zwei Teilen |
JP6839688B2 (ja) * | 2018-09-18 | 2021-03-10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端子付き接合電線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78969A (en) * | 1985-10-18 | 1989-11-07 | Erich Janisch Kunstoffe | Process for producing an electrically insulating sheathing around a junction betwee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element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250156A (en) * | 1939-06-02 | 1941-07-22 | Bell Telephone Labor Inc | Electrical connection |
JP3110954B2 (ja) * | 1994-04-01 | 2000-11-20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被覆電線の接合方法及び被覆電線の接合構造 |
JP3323335B2 (ja) * | 1994-04-01 | 2002-09-09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被覆電線の防水方法及び被覆電線の防水構造 |
-
1997
- 1997-09-30 CN CN97119388A patent/CN106749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7-09-30 EP EP19970117001 patent/EP0834956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10-01 KR KR1019970050740A patent/KR19980032460A/ko active Search and Examination
- 1997-10-01 AU AU39872/97A patent/AU70234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1997-10-01 CA CA 2217146 patent/CA2217146C/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78969A (en) * | 1985-10-18 | 1989-11-07 | Erich Janisch Kunstoffe | Process for producing an electrically insulating sheathing around a junction betwee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element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U702342B2 (en) | 1999-02-18 |
CA2217146A1 (en) | 1998-04-01 |
EP0834956A2 (en) | 1998-04-08 |
CN1182293A (zh) | 1998-05-20 |
EP0834956A3 (en) | 1998-10-07 |
AU3987297A (en) | 1998-04-09 |
CA2217146C (en) | 2000-05-23 |
EP0834956B1 (en) | 2001-12-19 |
KR19980032460A (ko) | 1998-07-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6082C (zh) | 用于导线引线部的防水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80468C (zh) | 带有树脂封装的被覆线连接结构 | |
CN1067492C (zh) | 被覆线的连接方法与结构 | |
JP6440364B2 (ja) | 圧着端子、接続構造体及びコネクタ | |
CN1071949C (zh) | 电连接盒 | |
CN1094236C (zh) | 导线系统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扁平电缆布线方法 | |
CN1901187A (zh) | 半导体器件 | |
CN1881672A (zh) | 聚合物电池组及其制造方法 | |
CN1269260C (zh) | 被覆线的止水结构 | |
CN1272837C (zh) | 半导体器件和电路基板 | |
CN1864284A (zh) | 薄膜覆盖电池及薄膜覆盖电池的制备方法 | |
CN1591853A (zh) | 无引线型半导体封装及其制作工艺 | |
CN1722507A (zh) | 二次电池 | |
CN1914521A (zh) | 具有使各个透镜组装元件相互夹紧的夹紧装置的变焦透镜组件 | |
CN1591928A (zh) | 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73415C (zh) | 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安装构造 | |
CN1993864A (zh) | 模块化电连接器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43266A (zh) | 在电极群和封口板之间设置衬垫的电池 | |
CN1379503A (zh) | 使用树脂焊料的电接触件、电连接器及配线板的连接方法 | |
CN1897364A (zh) | 一种电连接组合装置 | |
JPH11250955A (ja) | 被覆電線の接続構造 | |
CN1509486A (zh) | 温度保险丝 | |
US20060127759A1 (en) | Lactobacillus casei bd-II strain and used to reduce blood | |
CN103594723B (zh) | 密封型蓄电池的焊接方法、密封型蓄电池和盖体 | |
JP2015130311A (ja) | 端子金具および端子付き電線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10620 Termination date: 20160930 |